旅游资料

2024-05-22

旅游资料(共11篇)

旅游资料 篇1

一、引言

我国秀美的山河、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除了导游的介绍外, 我们也不能忽视相关旅游资料的作用。旅游资料宣传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 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其翻译具有跨文化、跨国、跨社会的性质。目前我国旅游资料英译大都译自汉语, 而翻译过程中又面临各国文化与语言差异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及存在一些翻译原则、方法等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景点、饮食文化和典故翻译等方面着重讨论了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原则和方法问题。

二、旅游资料翻译原则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媒介, 在其中起着沟通和纽带作用。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 “翻译是门杂学”, 而旅游翻译则是地地道道的“杂学”, 不仅要有扎实的中英语言功底, 还需具有博古通今的知识积累。中国旅游名胜中蕴涵的独特文化能激发外国游客对异国风情的好奇心理, 但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翻译时又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因此翻译能否准确与透彻, 将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了解。结合旅游资料自身的特点及中、西文化差异, 我认为应遵循以下翻译原则:

1、翻译时要吃透中文旅游资料原文, 既要准确传达原文中的信息, 又要表现出原文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渊源。

2、翻译时要做到译文忠实于原文, 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文。译者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进行文字的转换与文化的播迁, 在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的前提下, 也要考虑国外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

3、旅游资料翻译方法

(1) 景点名称的翻译

景点名称的翻译看似简单, 但要做到译准、译好, 还需要译者对其有透彻的了解。一般的翻译方法有音译、意译和音译加意译等方式。景点名称要采用哪种译法,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不可一概而论。在具体翻译时各种方法要灵活使用。例如:黄河Huanghe rive;武夷山Wuyi Mountain;等就属于意译。意译时要充分考虑其性质、地理位置等语境。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就译为Hua Gang Guan Yu (view fish at the flower harbor) 属于音译加意译。

(2) 饮食文化的翻译

中国人重视吃, 也很会吃, 自古认为“民以食为天”。并且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 我国有众多菜系。悠久的历史也使得很多餐馆名、菜名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 翻译出中国的饮食文化内涵。主要的翻译方法有直译、音译加释义、意译加释义和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如:回锅肉Twice-cooked Pork等属于直译;锅贴 (Pot Stickers) 属于音译加释义方法;麻婆豆腐、棕子、红烧狮子头等属于意译。

(3) 典故的翻译

典故一般出自历史事件、传说、寓言、谚语、神话及某些作品等, 是一种文化现象, 其特点是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因其义在言外, 故已失去指称意义, 只有语用意义, 在直译以后读者无法理解典故含义时, 要对典故翻译作适当转换。如:翻译“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时, 就要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 否则外国人就无法了解其联想意义。因此这个成语应翻译为:Lord Ye’s love of dragons有时翻译时也要用到补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如“昭君出塞”就可以翻译为:Wang Zhaojun’s Marriage to the King of the Xiongnu。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旅游资料的时候要掌握其翻译原则, 并能做到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 以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准确、恰当及反映出中国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真实而全面的展现中国文化, 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曹波、姚忠:《湖南旅游英语》,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魏星:《导游语言艺术》,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年。

[3]陈宏微:《汉英翻译基础》, 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旅游资料 篇2

1.2.3.4.5.6.7.8.9.护照原件(有效期必须大于6个月以上,老版护照10周岁以上尾页本人签名,老护照如果有,请提供)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户口本整本复印件;

2张2寸白底彩照;(近6个月之内拍摄)已婚提供结婚证复印件

申请表、委托书(2份)、补充问题表签字

工资银行卡或其他银行卡近6个月出入账清单,余额除此次旅行费用外还有富余; 其他资产资金证明,如房产、车产、理财(如有)。

酒店预订单(或提供VISA或万事达信用卡卡号和有效期,用预授权预订酒店,到时候请不要冻结或取消信用卡)

(保险需多买一天)

1.探亲(如邀请人是德籍公民,需另外提供资料):邀请函原件、邀请人身份证明、亲属关系公证认证、邀请人经济担保涵(若费用由邀请人承担)

2.访友:邀请函原件、邀请人身分证明、朋友关系证明,如合影照、邮件等

在职人员:

1.工作证明(有模板)2.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加盖公章(学校或政府资助机构单位可不提供)

退休人员:

1.最近3个月的银行对账单

2.退休证明或其他固定收入证明

无业人员: 1.已婚:

a)最近3个月的银行对账单,余额大于5万; b)配偶工作证明

c)由外交部认证的结婚证书;

2.未婚/离异/丧偶:

a)最近6个月的银行对账单,余额大于5万; b)其他固定收入证明和资产;

未成年人:

1.出生证复印件2份

2.(当未成年人单独旅行时)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的公证认证书、父母同意委托公证认证书

3.(当未成年人跟随单方家长或监护人旅行时)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的公证认证书,不同行父母同意委托公证认证书

4.(与父母同行)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的公证认证书

5.父母至少一方的在职收入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个人银行卡流水、资金担保信、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手机号码

6.学生:在校证明

成年在读大学生:

旅游资料 篇3

摘 要:在广西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中,译者不仅要做到景区历史文化等语用信息的有效传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语境扩大目标语读者的认知环境,提高译文的关联性和可接受度,重视语境的作用,实现语用信息的双向传递,达到语用等效翻译。

关键词:广西旅游宣传资料 英译 认知环境 关联 语用等效

一、引言

旅游宣传资料“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扩展人们的知识,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1],但目前诸多广西著名景点的旅游宣传资料在英译上存在问题,不利于广西对外打造优质旅游形象。因此广西对外旅游宣传资料英译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广西旅游业走向世界,实现蓬勃发展。本文从语用等效角度出发,以语用等效为理论框架,探讨如何改善广西旅游宣传资料文本的英译。

二、语用等效翻译

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中的功能对等》(1986)一书中,奈达提出“功能等效”概念,倡导在翻译实践中更多地考虑到交际和语用等因素。奈达认为“功能对等”是建立在三种言语行为上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对等,所谓“等效”,即“效”与“果”的对等,达到言外之力和言后之果的“对等”[2]。奈达的等效概念获得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把等效和语用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翻译,而不再仅限于语言的角度,等效理论也逐渐朝着“语用等效”的方向不断完备。在翻译实践中,语用等效往往体现于译者在理解原文语境和语用意图的基础上,以译文的语境和文化特点为转移,在译文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来源语的中心含义。要真正达到语用对等,译者还需要努力“扩大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增加互明度,充分照顾文本内信息,适当增添文本外信息,提供社会语用知识,为读者创造最佳关联,使他们能够以最小的努力从译文中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领会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精神乃至语气”[3]。

三、语用等效视角下广西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

语用等效所追求的等效是源语和目的语在特定语境下语用含义的等效。在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中,能否实现语用含义和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的语用等效传递,是影响语用等效的重要因素。下面通过对几篇广西旅游景点宣传资料英译的实证分析,探讨语用等效视角下广西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

(一)译文内信息过于简单,认知语境受限,影响语用等效

例(1):青秀山风景区

青秀山风景区是南宁市最著名的风景区,位于南宁市东南面约5公里处的邕江江畔,俗称青山。由青山岭、凤凰岭等18座大小岭组成,总面积4.0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14667平方米,绿地面积25000平方米,主峰海拔289米。景区内山峦起伏,群峰叠翠,泉清石奇,素以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著称。建有热带雨林大观、棕榈园、水月庵、龙象塔、泰国园、瑶池、天池等景点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苏铁园。现存明清时期的古迹和名人文士的题吟颇丰,是游客观光旅游、寻古探幽的好去处。青秀山还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4]。

Nanning Qingxiu Mountain Scenic Spot (hereinafter mentioned as the “Scenic Spot”) lies in the heart of Nanning downtown and neighbors to the north shore of the winding Yongjiang River. Featured with South Asia tropical plant landscape, the Scenic Spot is endowed with rich negative oxygen ions and a unique natural relaxation oxygen bar forms here. The scenic spot is reputed as the “Green Lung of Nanning” and the “Emerald of the Green City, Phoenix of the Zhuang Region”[4].

问题诊断:这是一段关于青秀山风景区的宣传资料,旨在为游客介绍青秀山风景区的地理方位、面积大小、景区构成以及特色。译者要在译文中实现语用等效,应该对原文中的重要信息做正确处理,切勿简单化。同时要尽可能选取贴近源语的词语以及句子结构来传达原文思想,最大程度上保证外籍游客在阅读英译文本时获得原文的信息。在英译文本中,显然没有达到语用等效的效果,例如“由青山岭、凤凰岭等18座大小岭组成,总面积4.0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14667平方米,绿地面积25000平方米,主峰海拔289米”“水月庵、龙象塔、泰国园、瑶池、天池等景点”等语句,都是青秀山风景区的重要信息,而英译文本中把这些信息简单化处理,阻碍了语用等效的实现。中文读者可以通过中文文本得知青秀山风景区的详情,而外国游客通过英译文本却无从得知。

(二)译文外信息不同程度缺失,宏观语境受限,影响语用等效

例(2):邓颖超故居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今在其故居设立了邓颖超纪念馆设在南宁市朝阳路3号一座古建筑内,邓颖超纪念馆是为南宁人民缅怀邓颖超的重要场所,是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是首府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4]

Deng Yingchao was born on 4 Feb.1904 in Nanning. Now her former residence was built in an old architecture of No.3 Chaoyang Road which is a commemoration of Deng Yingchao. Now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Nanning People to memorize Deng Yingchao, an important base of moral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patriotic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n Nanning city.[4]

问题诊断:在等效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处理好原文中的重要信息,而对来自于文本外的额外信息,译者也要尽可能地作好补充性说明,最大程度地扩充译文的宏观语境信息,为目标语读者传递原文中的社会语用知识和信息。译文中信息的缺失,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旅游宣传资料的可读性。例(2)介绍了邓颖超故居的重要性,但存在着文本之外的信息——邓颖超女士是中国政治舞台上杰出的女革命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这对对中国现当代历史没有太多了解的外国游客来说,存在极大的理解障碍。在阅读英译文本时,“Deng Yingchao”对外国游客来说仅仅是一个人名而已,无法体现其背后的历史地位和社会意义。即便在英译文本与原文忠实对应,但文本外信息缺失,理想的语境效果也难以达到,所以应在译文中适当增添解释性句子,实现原文与译文在宏观语境上的语用等效。

(三)译文内外信息不地道与错误表达,文化语境受限,影响语用等效

例(3):上林不孤村

不孤村位于上林县白圩镇,长久以来以重教崇学闻名国内外。小村庄人口不足500人,建国以来已有200多人考进大中专院校读书,被誉为“岭南状元村”。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每年11-12月间,四方游客都会云集这里,漫步于千亩油葵花海之中。[4]

Bugu Village is located in Baixu town, Shanglin County, it famous for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ing. It has a population of less than 500 people, but there were 200 people into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so it was called "Champion Village in Lingnan". The village has beautiful scenery, so its a good place to relax. Every 11-12 months, tourists are gathered here, walk in the acres of oil sunflower flowers.[4]

问题诊断:细品例(3)的英译,会发现中文字词的翻译与英文的行文规范相差甚远,甚至背道而驰。例如,原文中“长久以来以重教崇学闻名国内外”翻译为“it famous for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ing”,违反了英文的句法与语用规则。在“famous”一词的使用上,地道的英语表达一般为“be famous for”,而非“famous for”。更有甚者,“每年11-12月间”的表达错误尤为明显,应为“Every November and December”而非“Every 11-12 months”,这种译文信息的错误表达都会让外国游客阅读景点宣传资料时捧腹大笑。很显然,这样的英译文本对景区的宣传工作会起到反效果,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遵循英汉的语言规则,努力在原文与译文间找寻实现语用共融之点。

四、结语

随着广西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广西旅游资料文本的英译工作不断得到重视。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广西旅游资料文本的英译仍存在诸多不足,为此译者要重视语境的作用,合理处理原文中的信息,以充分营造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加强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联性,实现语用信息的双向传递,达到语用等效翻译。固然,语用等效不是一剂翻译万能药,但在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金项目:该文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跨越发展背景下广西旅游景区名称及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YCSW2014178]。)

注释:

[1]姚宝荣,韩琪:《旅游资料英译浅谈》,中国翻译,1998年,第5期,第27页。

[2]Nida & Warrd:《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Bible Translation》,New York:Thomas Nelson Inc,1986年版,第48页。

[3]刘建刚:《论告示的语用等效翻译》,上海翻译,2005年,第4期,第32页。

[4]南宁中国青年旅行社:《广西景点大全》(中英文简介),2013年,第2期,第17页,http://www.chuyouke.com/newsinfo/2549.htm。

中国旅游资料翻译的方法 篇4

1、典故的翻译

典故是旅游资料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 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谚语, 某些作品等。其特点是源远流长, 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 因结构固定, 义在言外, 已失去指称意义, 只有语用意义, 在直译以后读者无法理解典故含义时, 要对典故作适当转换。

(1) 直译、加注和释义采取直译加注其背景知识和解释原文含义, 避免损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联想意义, 如:子不学, 断机杼:If her son didin’t work, Family life would be destoryed.

(2) 补译、音译和意译结合如:昭君出塞Wang Zhaojun's Marriage to the King of theXiongnu。

(3) 意译向译文读者忠实地转达原文信息, 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如:“玉兔”为什么英译成“Moon Rabbit”而不译成“Jade Rabbit”?原因在于:“玉免”乃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挂花树下的兔子, 因此, 它又成为月的代称。将它译成Moon Rabbit体现了我国古老文化的风味, 不易产生异解, 不会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

2、景点名的翻译

景点名是旅游的向导, 是社会交往的媒介。在信息化社会中, 景点名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外贸、科技、文化交流、新闻出版以及社会生活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一个字的专名加一个字的通名的景点名英译法:音译+音译+意译即专名音译;通名视作专名的组成部分, 先音译并与专名连写之后再意译为另一词, 例如:恒山Hengshan

Mountain、淮河Huaihe River、黄河Huangheriver、巢湖Chaohu Lake、渤海Bohai Sea。

(2) 两个字的专名加一个字的通名的景点名英译法:音译+意译即专名音译, 通名意译, 如: (甘肃) 白水江:the baishuiriver、 (福建) 武夷山Wuyi Mountain、 (宁厦) 青铜峡the Qingtong Gorge、都江堰Dujiang Weir。

(3) 专名地名加一个字的通名, 如山、河、江、湖、海、港、峡、关、岛等再加景点性质名的景点名英译法:音译+意译即专名和一个字的通名音译并连写, 构成专名整体;通名意译, 例如:白水江自然保护区Baishuijiang Nature Reserve、武夷山自然保护区Wuyishan Nature Reserve、青铜峡水利枢纽Qingtongxia Water Control Project、西湖区风景名胜区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 Sites of Xihu、秦始皇兵马俑Qinshihuang's Mausoleum and Terracotta Warriors。

(4) 同一个汉字的通名有多种英译法, 根据其意义的不同有多种不同译义, 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英译词不能互相代换。例如:“山”

a) mount:峨眉山Mount Emei、黄山MountHuangshan、泰山Mount Taishan、庐山Mount Lushan

b) mountain:五台山Wutai Mountain、青城山Qingcheng Mountain

c) hill: (广西桂林) 象鼻山the Elephant Hill

d) island: (香港) 大屿山Lantau Island

e) rock: (香港) 狮子山Lion Rock

f) peak: (香港) 拉旗山Victoria Peak

g) range:念青唐古拉山the Nyainqentanglha Range

(5) 、景点名的意译:充分考虑其性质、地理位置等语境。如:长城The Great Wall、故宫

Imperial palace、颐和园Summer Palace、苏州园林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海上花园 (厦门) Flower Garden by the Sea、海上仙山 (长山列岛) Fairyland on the Sea。

(6) 、景点名的音译+释义:天涯海角和鹿回头风景点Tianya-Haijiao (the end of earth and the edge of the sea) AndLuhutou (turn-round Deer) scenic spots、花港观鱼Hua Gang Guan Yu (view fish at the flower harbor) 。

(7) 、景点名的增译, 适当增加字面信息, 如:林文忠祀祠Memorial Hall of Lin Zexu、孔府Manor of Confucius'Descendants、文房四宝the Chinese stationary treasures of the Chinese study, including brush, ink stick, ink stone and paper.。

3、饮食文化的翻译

我国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 形成众多菜系及佳, 代写医学论文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它的中、西文化差异、其原料成份及烹调方法等。

(1) 直译:烹饪方法+原料名如:蒸螃蟹Steamed crabs, 炸虾球Fried prawn balls, 烤乳鸽Roast young pigeon, 爆牛肚Fried tripe

(2) 音译+释义如:豆腐Tofu, 炒面Chow mien

(3) 意译+释义:稳得福酒楼Wonderful Restaurant、麻婆豆腐Bean Curd Sichuan Style、西菀饭店Xiyuan Hotel。

(4) 音译+意译:清远鸡Qingyuan chicken, 道口扒鸡Daokou roast (ed) chicken

(5) 意译:荷叶粉蒸鸡Steamed chicken wrapped in lotus leaves, 糖醋排骨Spare ribs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 鲜菇炒虾球Fried mushroom with shelled shrimp balls

参考文献

[1]李小川.实用英语口语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

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篇5

1.名词解释:国家旅游组织

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中央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机构.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旅游业的综合性意味着不同供给部门或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中个旅游行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0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服务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0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并非某一旅游行业或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该国或该地政府的参与和决策0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0为了防止或抑制旅游发展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促成可持续旅游的实现,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3.在干预旅游发展方面,政府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一)需求管理

(1)旅游目的地的对外促销和宣传(2)控制游客进入量(3)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4)通过为

到访旅客提供信息服务行使需求管理

(二)供给管理

01控制土地的用途02行使建筑物管制03市场管制04实行特别征税05实行投资鼓励政策

4.在推动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方面,政府又饿能采取的投资鼓励政策通常包括哪些? 01与减小项目投资额有关的优惠政策02与减小项目经营成本有关的优惠政策

5.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和促进国家旅游战略的实施0海外市场促销,包括在主要国际客源地区设立旅游办事处0确定需要由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开发地区,并负责由国家财政资助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及其开发工作的监督和控制0就推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有关配合问题,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0旅游调研与统计,特别是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0在与旅游相关的外交事务中代表本国政府0支持和参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支持和组织旅游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旅游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6.简述我国旅游行政组织的设置状况

时至今日,不仅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经普遍设置了旅游局或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行政辖区内的很多地区,市,县也都根据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设立了相应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也因此而主要有这三个层次组成国家旅游局0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0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7.简述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的目前状况

(1)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目前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包括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等等,但由于后三者的业务工作开展都要接受中国旅游协会的指导,所以也可以说目前我国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是中国旅游协会CTA

(1)地方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在地方层次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大都成立有各种名称不一的旅游协会,这些系会在性质上也都属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但在工作开展上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组织的指导.8.你对WTO PATA WTTC有哪些了解?

(1)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设计国际间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同时也是当今旅

游领域中最具知名度并且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宗旨是:通过推动和发展旅游,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中,世界旅游组织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在旅游领域中的利益

(2)WTTC是一全球性非政府间组织,是全球旅游业中唯一代表私营力量的团体.成立于1990

年,由世界上逾百家著名企业的总裁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所组成,使命:一是促使人们深入认识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二是与各国政府展开合作,一边通过制定相应的额=政策去发掘旅游业的潜力,从而实现增加就业和创造财富的目的他的活动可以归纳为:1.全球性活动2.地区性活动3.经济研究

(3)PATA是一个地区性的非政府间组织,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他地区的游客前来太

平洋周边地区各国旅游,以及发展促进和便利该地区内各国居民在该地区内发展国际旅游

第七章

1.解释下列概念:旅游市场,市场细分

旅游市场:通常是用于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划分也称之为旅游市场细分化,所谓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将其分解货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2.为什么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其意义何在?

必要性;01对于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来说,一般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他们有必要从整体旅游市场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的旅游消费者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02对于有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来说,尽管他们客观上,可能会有足够的实力去满足多种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但出于优化经营的考虑,主观上也无意向国有类型的旅游消费者人群提供服务

意义:有助于选择和确定理想的目标客源市场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促销

1.简述划分旅游市场的常用标准

地理因素 旅游消费者特征,需求或购买行为特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旅游供给形象

2.选择重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需求量收入水平价格同类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兴趣和偏好

1.你如何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

01距离欧美重要客源地较远02.周边国家激烈竞争03.开发旅游产品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问题04.目的地营销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2.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0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02.短程旅游所占比例大03.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04.消费总额增长快人均低

3.简述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增长速度快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范围拓宽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港澳游份额最大

4.简述并解释我国目前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

出国旅游(公民自费旅行团形式前往经国家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开展旅游活动)边境旅游(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境到邻国指定的边境区域旅行团形式)港澳台旅游(港澳自由行 组团形式)

1.解释下列概念:国际收支平衡,旅游出口,旅游乘数,可持续发展,旅游承载力

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平衡 旅游出口:接待国际入境旅游也是一种出口

旅游乘数:使用一测定来访旅游者的单位消费额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程度的系数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旅游承载力: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的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程度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接受的最大游客活动量

2.试归纳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经济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正面:01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02有助于增加内需和回笼货币0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0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05增加政府税收0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07.增加就业机会000000消极:0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0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03过度依赖旅游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3.是否对一个大国经济不应过度依赖旅游业

01.有可能会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自恋限制或者严重失业的问题,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02.如果客源地出现经济不景气。接待地很难保住扩大市场0.旅游需求还收到接待地区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4.解释旅游城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公式

乘数=1/s+m或者乘数=(1-L)/(1-c+m)

5.是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积极:01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02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03.有助于促进横祸环境的改善0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05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0000消极:01不良的示范效应02.干扰东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03.当地文化的过度商品化

6.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积极:01是历史建筑和古迹得到维护回复和休整02.是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03是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04是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 消极:01只是水体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以及噪声增加02.只是人口密度变大交通阻塞03是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存在寿命受到威胁04.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05是当地原有景观遭到破坏

7.在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方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旅游资料 篇6

关键词: 合作原则;旅游资料翻译 ;交流

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其旅游消费已排名世界前十名,而且具有很大发展潜力。自从1990年,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资料被译成英文,旅游资料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有其独特的特点。我国旅游资料的目的在于通过向外国游客介绍旅游景点的情况,促进了解,增进友谊。沟通、传播是旅游资料的特性。然而目前在旅游翻译中还存在过分直译,逐字翻译而导致译文可读性差的问题。而对于旅游资料翻译的研究力度也不够,目前的研究大都缺乏理论指导。本文试图从格莱斯合作原则的角度来探讨旅游资料的翻译。

格莱斯(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主要指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何兆熊2000:154)。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本文将对一些导游资料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会话合作原则在旅游翻译中的一些指导作用。

(1)数量准则:主要指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项目的所需信息并且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景点景区的特色,一定为游客提供必要的信息。尤其是涉及一些典故或传说的景点,译者有必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以解释,因为很多信息和文化是外国人所不了解的。比如:路左有一巨石,石上原有苏东坡手书“云外流春”四个大字。译文如下:To its left isanother rock formerly engraved with four big Chinese characters Yun Wai Liu Chun (Beyond clouds flows spring) written by Su Dongpo(1037-1101),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n Song Dynasty (960-1127).

对于外國人来说,“云外流春”, “苏东坡”和“北宋”这些信息很难理解,所以译者在处理的时候,很详细地加以解释,所以,译文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境。

(2)质量准则:简单说,就是不说缺乏证据的话或者假话。这一点在翻译中也很重要。翻译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忠于原文,否则很难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比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很多人把寒山寺翻译成了“the temple on the cold mountain”。但是如果亲自考察就会发现寒山寺周围根本没有什么山。 之所以叫此名字,是因为寺庙是由“寒山”和“拾得”两个和尚建造的,寒山寺只不过是以他们名字的组合而命名的,所以,如果译者不做充分的研究考察,很容易犯类似的愚蠢错误。

(3)关联准则:顾名思义,说话要互相关联。一些旅游资料的翻译已经严格遵守了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但是外国游客看起来,仍然不知所云。主要问题在于译者忽略了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关联准则要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做到译文和源文相关联。由于不同的背景,中外游客对事务的理解有偏差。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而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相关信息。比如,在翻译“西子”的时候,外国人不知道“西子”是何许人也,我们可以翻译成“Chinese Cleopatra”,这样,外国人就至少知道,西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美女了。再比如,“汤显祖”可被说成是Shakespeare in the east。这种方法也叫类比。

(4)方式准则:避免晦涩、岐义,说话简练有条理。这点在导游词中尤为重要。下面这段话,就很好的反应了方式准则在导游词里面的应用: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Changsha! Let me first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Im Mary. Ill be your guide-interpreter during your stay in Changsha. My job is to smooth your way, care for your welfare, try my best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be your Guide and interpreter. I will try to do my very best to “warm the cockles of your heart.” We highly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短几句话,传达了导游对客人的衷心欢迎,简要做了自我介绍,并且明确了工作职责,给人很好的第一印象。

总而言之,合作原则能够帮助源文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让读者了解到一些言外之意,从而使双方交流更充分,因而,我们旅游翻译工作者不妨将合作原则作为一个有效的翻译准则,让旅游资料更生动,让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更立体更动态的展现在游客面前。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论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篇7

一、中英旅游资料的文化差异

语言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就像尤金·奈达曾经提出的那样“实际上对文本能否正确理解更多的是涉及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 而不是语言差异问题”。因此, 有必要弄清楚文化差异的问题

1. 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导致了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王德春教授称这些词为“文化负载词”。一个国家文化的独特性导致了语言的独特性。例如, 像“阴阳”、“八卦”、“五行”和“气功”这类词, 严格说来, 在英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而对于“饺子”、“包子”和“馒头”等食物, 由于西方国家没有这类食物, 我们在英语里也找不到对应的词。此外, 对于“龙”和“狗”这两种动物, 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它们持有不同的态度。在中国, “狗”这个词一般带有贬义, 而“龙”为褒义, 但西方则刚好相反。在西方国家, 狗常被当作主人忠诚的伙伴, 人们往往对狗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就是为什么英语句子里会有“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 “top dog” (最重要的人物) , “lucky dog” (幸运儿) 等表示褒义的句子。因此, 翻译的困难不仅涉及语言本身, 更多的是关于文化方面的。

2. 审美观念的差异

受和谐中庸之道哲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人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 其中之一就是强调平衡美。例如, 对偶在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尤其是在诗歌和谚语中。此外, 汉语中还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来强调平衡美。用这种方法描述出来的事物和景象对于西方人来说都显得过于夸张, 不真实。相反地, 西方哲学更强调的是理性和逻辑。所以英语旅游资料往往使用的是平白朴实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事实。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这些审美观念差异同样也给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带来了困难。

二、目的论和旅游文本翻译的原则

目的论由威密尔提出, 该理论主要强调翻译的交际和社会文化功能。该理论认为, 译文的形式应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换而言之, 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

旅游文本是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祈使文本的结合体。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是向外国游客介绍旅游景点, 传递相关信息, 帮助他们读懂、听懂和看懂旅游的相关资料, 从而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目的明确了, 旅游翻译还得有它要遵循的原则, 即传播中国文化, 以旅游者为导向。在旅游资料的中英翻译过程中, 应尽量保留中国的文化信息。这是因为了解中国文化是外国游客的一个重要目的, 而且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文化交流。

三、旅游资料的翻译策略

译者在翻译时, 需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期望、文化知识和美学观念, 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 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翻译, 使他们能读懂, 并感兴趣。译者更有责任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旅游者。

1. 增添法

增添法一般用于翻译人名、地名、朝代、历史事件和典故等, 增添原文内容所必需的背景知识。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其中涉及一些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 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向游客提供一些附加的信息以帮助他们理解。例如, 在翻译“林边有一个洞, 叫白龙洞。传说《白蛇传》的白娘子曾经在这里修炼”时, 就得说明白娘子为何人, 为何在此修炼, 否则外国游客将不明所以, 这将降低游客的兴致, 并减少景点的欣赏价值。因此, 本句可译为“Near the forest is the White Dragon Cave which i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

2. 删减

删减法有时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非常有必要。需要删减的是一些没有必要以及没有意义的信息。我们前面讨论过, 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和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喜欢引经据典或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而西方人喜欢平白直述。因此, 在把中文旅游资料翻译成英语时, 应删掉一些不必要的、多余的信息, 以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让外国游客更容易理解。例如, 对于“在大明湖800种花卉草木中, 数量最多, 久负盛名的是荷花和柳树。公园的湖内池中广植荷花, 盛夏时节红白竟放, 花光照眼, 叶翻绿浪, 香气侵衣。湖畔岛上有垂柳千余株, 浓荫覆岸, 柔条拂水, 临风起舞, 婀娜多姿”这几句, 可把中文里的一些四字成语删掉, 译为“Lotus flowers and the willow trees form the major part of the park’s 800 kinds of plants.In summer, white and red flowers glimmer among the sea of leaves, giving off delicate scents.Along thebanks and on the islands more than one thousand willow trees dance in the breeze.”

3. 解释

解释是指对外国游客不熟悉的字、词或句子等进行字面意思的解释。例如“传说中的白鹤泉、笑啼崖、响鼓岭旅游点。登上传说中的望湘亭, 俯瞰长沙, 景象万千。”可译为“There are also legendary Baihe (White Crane) Spring, Xiaoti (laugh and cry) Cliff and Xianggu (Loud Drum) Ridge.From the Wangxiang (looking down at Hunan) Pavilion high on the Yuelu Peak, one can have a bird’seye view of the beautiful Changsha”.译文对几个景点名进行了解释, 更加有助于外国游客理解其意思。

4. 类比

类比指在找不到文化对应词时把中文旅游资料中的有关内容转换成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内容, 使外国游客更能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例如, 将中国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比作西方的罗密欧和朱丽叶, 把济公比作罗宾汉。

5. 改写

改写指的是译者在翻译时根据需要调整原文的内容或句子的顺序, 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翻译。相反, 译者需基于原文的基础采取此翻译方法, 并保持原文的主要意思不变。例如, “走近世界地质公园, 感受中国灵秀泰宁”可译为“Welcome to Taining World Geopark”。

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料的翻译是向外国旅游者介绍中国迷人的自然风光、旅游景点和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 而且其中涉及不同的文化因素, 恰当地翻译旅游资料并使其具有吸引力对译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为了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以及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同时不失趣味性和吸引力。此外, 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中文旅游资料和英文旅游资料的不同特点, 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外国游客的增多, 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 旅游资料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出发汉英旅游资料翻译的策略包括增添、删减、解释、类比、改写等。

关键词:旅游资料翻译,文化差异,目的论,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曹玲娟, 焦爱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翻译[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004, (2) .

[2]陈红.旅游资料翻译技巧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8) .

[3]李瑛琳.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旅游文本的英译[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4]罗宁萍.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的中文旅游资料英译[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5]师媛.旅游资料翻译风格的技术处理[J].延安大学学报, 2003, (8) .

旅游资料 篇8

一、中外文化背景差异的协调

语言翻译是信息的语际转换过程, 译者必须了解原语和译语的文化。而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信仰、价值、态度、等级、知识、经验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和, 其深层次的信仰、价值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准则, 表现在民风习俗、服饰礼仪、婚丧庆典、节日禁忌等活动形式中。这种具有一贯性、持久性、渗透性的文化影响, 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当中, 成为集体潜意识。由此可见, 语言仅仅是文化的载体, 而翻译则植根于文化的沃土之上, 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20世纪80年代末, 著名翻译理论家巴斯涅 (Susan Bassnett) 与列夫维尔 (Andre Lefevere) 两人提出了当代西方翻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即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译学研究必须在深入文本的同时, 也应该注重研究文本的外部现实, 即文本的“文化语域”[3]。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创造活动, 同时受制于内外两种语域, 使得译学研究从文本向文化转向。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给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理论特别强调了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 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不是单词, 不是句子, 不是篇章, 而是文化。翻译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手段, 不仅是语言转换方式, 更是传递文化信息、记载文化与文化兴衰演变、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文化的方式。充分发挥翻译的重要作用要求将翻译放入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此后十几年, 国际学术界中的翻译“文化转向”成为主要潮流。翻译不再仅仅被视作是一种双语之间的转化活动, 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

中华民族主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强调客观融入主观, 喜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书画、建筑、诗歌都讲究神似重于形似、简隽空灵的风格, 反映在语言上就有了汉语行文辞藻华丽, 情感洋溢, 讲究声律对仗、音韵和美的特点。在这些方面, 西方民族则迥然不同。西方哲学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 在主观和客观的物象关系上, 更多地注重模仿和再现, 体现了“天人各一”的思想。

这种趋势反映在语言表达形式上, 就出现了英语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 形成了其句式构架完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的风格。这些行文和修辞上的差异, 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在汉英旅游文本中在行文用字、篇章布局、文体修辞等方面各有讲究, 美学标准和文体风格也不尽相同。

据我国旅游机构抽样调查显示, 26%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是欣赏历史古迹, 56%的游客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异域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 所以在文化旅游翻译的过程中, 需要秉持理性的态度, 拥有文化个性, 平衡文化效果, 并以此为依据和基础, 译出历史渊源, 译出文化传统, 译出纵横区别, 从单纯语言形式的对比和转换上升到文化分析和对比的高度, 揭示语言形式与文化隐喻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既是英译的目的, 游客的目的, 同时也是全球一体化形势下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二、汉英民族审美意象差异的协调

意象语言是指那些能刺激读者的视、听、触、嗅等感官, 让读者有某种形象感的语言, 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是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象是某种具体的形象。意象“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意识 (包括情感) 的事物映像, 或是经过想象加工而在脑子里形成的事物形象, 即心理学所说的‘想象表象’”[4]。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既是一个基于静态逻辑语符的忠实代言人, 同时更是一个能动的、文化性的、有度的、主观认知和潜意识地表现“自我”的重创者或摹仿者。

审美意象与其他语言相比, 具有更大的表意潜能, 其效果取决于语词、语段、语篇之间的粘连和发散的关系。它的传达不仅包含着一般信息, 而且还有一种审美信息。审美信息是一个相对无限的, 有时甚至是难以捉摸的“变量”, 越是优秀的作品, 它的审美信息就越丰富, 译者对它的理解和传达就越难以穷尽, 译者参与的审美价值创造就越明显。把一部分作品的意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 这种转换是多层次、多方位的。译文里都蕴涵着译者对原文的文化背景的修养、形式意义的理解, 以及由此而引致的气质和风格。总之, “艺术加工”, 而且在看似被动模仿行为中, 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创造性发现和表现, 蕴涵了译家的个人体验和风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译家与作家是取得了相同的、平等的文化身份。

西方美学鼻祖亚里士多德主张美学的最高境界便是“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 这一“摹仿论”早已渗透到了西方文艺学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 在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逻辑思维方式, 反映到语言形式上则为严格的句子结构和严密的逻辑关系, 表现为“形合”型;而传统的中国思维方式则强调物我交融, 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 侧重于个人的心领神会, 在语言表现上反映出“意合”型。语法上只求达意, 其中的逻辑关系主要靠悟性。正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木写之”, 一景一物, 皆有灵性, 主观色彩极浓。20世纪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汉学家葛兰言 (Marcel Granet) 曾这样评价汉语:“中国人所用的语言, 是特别为描绘而造的, 不是为分类而造的, 那是一种可以抒发特别情感, 为诗人或怀古家所设计的语言, 而不是为了下定义或判断而设计的语言。”把握这一规律后,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我们便可以采用去虚留实的翻译策略以求符合西方民族的审美观。

如下例:崂山, 林木苍翠, 繁花似锦, 到处生机盎然, 春天绿芽红花, 夏天浓荫蔽日, 秋天遍布金黄, 严冬则玉树琼花。其中, 更不乏古树名木。景区内, 古树名木有近300株, 50%以上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 著名的有银杏、桧柏等。

可译为:Laoshan Scenic Area is thickly covered with trees of many species, which add credit for its scenery.Among them over 300 are considered rare and precious, half of which are plants under State-top level Protection.The most famous species include gingko and cypress.

在原文中, “林木苍翠, 繁花似锦, 到处生机盎然, 春天绿芽红花, 夏天浓荫蔽日, 秋天遍布金黄, 严冬则玉树琼花”, 这些对景物的描写具有一种超越现实、虚实不定的朦胧之美。而对于许多英语国家的旅游者来讲, 这些描写显得虚夸不实。因而, 在译文中, 译者采取了去虚留实的手段, 将英语的形合、词与词之间的组织通过明显的形式标志来联结, 去除了那些溢美之辞, 将关键的实物“trees”、“gingko”、“cypress”彰显出来, 使句子显得高度形式化和逻辑化, 如此的译文表达才可使旅游者觉得自然流畅, 符合他们的审美心理。

三、东西方旅游翻译语法结构差异的协调

由于汉语是表意文字, 英语是拼音文字, 二者的表达力不一样。鲁迅先生曾谈到汉语的两个缺点, “中国的文或话, 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作文的秘诀, 是在避去熟字, 删掉虚字, 就是好文章。讲话的时候, 也时时要词不达意。这就是话不够用, 所以教员讲书, 也必须借助于粉笔。这语法的不精密, 就在证明思路的不精密, 换一句话, 就是脑筋有些糊涂。倘若永远用着糊涂话, 即使读的时候, 滔滔而下, 但归根结底, 所得的还是一个糊涂的影子”[5], 意即汉语语义的含混和语法的不精密, 或者可以说汉语语汇的词性不像英语那么分明, 词形也不像英语那样可以变化, 词义却往往含蓄而凝练。因此, 在汉译英时, 需要变换不同的表达方式以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例如,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在中文是自然而精彩的句子, 译成英文却必须增添多个语法成分, 试看译文:Straight is the lonely line of smoke above the desert vast.And round the sun that sets upon the long river.

画线部分的“is, the, of, above, and, that, upon”都是译成英文后添加的成分, 因为英文无法像中文那样不通过任何连接方式就将大漠与孤烟, 长河与落日并置, 这些添加的语法成分是对译文很多关系的限定, 如空间关系:above, upon;承接关系:and, that;从属关系:of;主谓关系:is;以及特指关系:the。这些关系汉语中并非没有, 然而在诗词的表达中却可以忽略而不损原意, 英语就不行, 不这样译就不像是英语, 就是“不可理喻”。中西语言的文法差异使得译文似乎是人对一定情景的整理分析, 原诗的美感特质因语言的不同而稍微有些流失。

另一方面, 受中国传统整体本位观和“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汉语篇章的编排多以信息句末重心的主体结构出现, 先广泛描述, 最后归纳出重点和精华, 而这种通过运用“大知大彻”、“顿悟成佛”的直觉体验来领悟最高原理的非理性思维方式使语言的表达重在意义, 却极少关注形式上的粘连, 往往一个句子采用多个松散、简短的短语逐点交代, 把问题逐层展开, 似行云流水, 使得表达相同内容的汉语小句在数量上比英语要多[6], 同时汉语十分讲究音韵之美:四字格、排比、对偶随处可见。例如描写西湖风景时, 则写道:“安如处子, 风平浪静, 波光潋滟, 气象万千。”如此美丽景象让人浮想联翩。

然而, 具有精确性的西方理性思维注重的是个体, 其特点是主体结构多前置, 然后将对象分解成为各个部分加以研究, 层层推进。语言注重形态结构, 层次分明, 逻辑严谨, 多采用长句子表达, 涵盖的信息比较完整。例如:

If there is one word that best captures Singapore, it i“sunique”.A dynamic city rich in contrast and color, you'll find a harmonious blend of culture, cuisine, arts and architecture here.Brimming with unbridled energy, this little dynamo in Southeast Asia embodies the finest of both East and West.

以上是新加坡国家旅游局开展“非常新加坡”旅游活动宣传资料的一部分, 它给读者提供了具体的实质性的信息:游客在这里将会看到什么、玩到什么、了解到什么, 语言平实真切, 直截了当。简言之, 英美旅游篇章重在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与不足等诸方面的纯信息的传递, 而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着墨不多, 而中文旅游篇章则更加突出旅游资源的社会特征, 如:社会影响、历史沿革、发展业绩, 更突出旅游资源的风光景色和人文特色, 尤其是史书和文学作品及诗歌对于景点的颂扬和描述占了较大篇幅。

综上所述, 在进行汉英旅游文本翻译时, 译者应当以偏向译文、侧重读者的方向为准则, 尽量保留原文中那些引起美感想象的模糊意象, 避免因文化背景差异、审美意象差异以及语法结构差异造成“词汇空缺”和“文化空缺”等语言离格现象, 让英语规范于汉语的概念和意象, 追求语言文字和信息量的“对等”转换, 从而实现汉英旅游文本翻译之间的视野融合和审美追求, 让五湖四海的宾客齐聚这个神秘而又富有朝气的东方国度。

摘要:当今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迅猛、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随着旅游翻译实践和旅游翻译研究的蓬勃发展, 汉英旅游翻译研究日益成为翻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探讨旅游翻译特别是汉英旅游文本翻译问题。汉英旅游文本资料在文体特点和表现手法上均有所不同, 这实则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意象以及语法结构。本文拟以相关的文化背景学、审美意象学以及语法结构学等观点作为指导, 对汉英旅游翻译中出现的差异以及协调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旅游翻译,文化背景,审美意象,语法结构

参考文献

[1]Richards.I.A.Toward a Theory of Translating[A].In:Wright, Arthur F.Studies in Chinese Thought[C].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2]高存, 张允.旅游文本的英译[J].上海翻译, 2005, (3) .

[3]刘永利, 舒奇志.从《论语》两个英译本比较看翻译的文化转向[J].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

[4]常青.从功能翻译理论谈文学翻译中意象的再创造[J].考试周刊, 2008, (10) .

[5]鲁迅.二心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6]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7]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旅游资料 篇9

一、跨文化传播下旅游资料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中外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性

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 如宗教信仰、民族风情、风俗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等。而旅游资源也涉及宗教、历史、人文等多个领域, 巨大的文化差异使人们难以完全按照原有的意思对旅游宣传资料进行全面的翻译, 部分英语单词可以表达多个意思, 而不能特定指代某一个对象, 此时如果按照表层意思进行理解, 就可能出现误解。例如, 在英语中dumpling既可以表示饺子, 也可以表示布丁、汤圆等食物, 因此当看到这一单词时, 外国游客很难理解饺子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食物。除此之外, 很多历史景点富含丰富的传说或典故, 如雷峰塔、笔架山、日月潭等, 这些地方的名称由来都是与传说相关的, 中国人可以从表面上理解这些内容, 但是外国游客会感到陌生, 甚至是茫然, 如果不对景点的背景资料进行解释与说明, 他们很难对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中外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由于生活环境与成长背景的不同, 中外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中国人在写作中习惯运用多种手法, 表达迂回婉转;而外国人的思维大多为直线性思维, 表达较为直接。因此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旅游宣传资料进行翻译, 外国游客将难以理解很多词汇的内在含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翻译人员应当尊重外国的思维方式, 对词语的内在含义进行表述, 让外国游客能够从直观上了解词语的含义, 明确旅游资料所要表达的准确内涵。

(三) 中外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受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中外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例如在面对自然景观时, 中国人往往会在景致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 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细腻, 富有感情色彩。如在形容山峰时会用到险峻、巍峨等词汇, 形容江河时会用到清澈、澎湃等词汇, 这些词汇不仅能够对景致进行描绘, 也能够表达出人们对景致的欣赏与赞美。部分景点为了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 将古诗词等引用到景点的介绍资料中, 这使得旅游资料翻译工作的难度极大地增加。外国人通常喜欢以简洁的方式进行介绍, 强调具体的内容, 而不是各种各样的形容。这种表达上的差异使得外国游客很难理解我国的旅游资料, 长篇累牍的介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国游客对景点游览与深入了解的兴趣。

二、跨文化传播下旅游资料翻译的基本策略

(一) 坚持必要的翻译原则

首先是准确性原则。为了实现真正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旅游资料的翻译应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无论是名词、人物、思想还是特征与情感的表达都要准确无误, 这样才能将其文化内涵传递给游客。其次是尊重差异性原则。中外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差异性, 这对文化交流与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为了实现友好互动, 应当对中外文化差异予以足够的尊重, 允许差异的存在, 在翻译的过程中使语言更加符合外国人的理解习惯。最后是语言美化原则。为了更好地吸引外国游客, 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 翻译人员应当对语言进行必要的润色。

(二) 对旅游宣传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

一些旅游景点具有较强的历史性, 如兵马俑、故宫等, 为了加强游客对这些景点的了解, 翻译人员在翻译旅游资料时应当适当补充, 如历史事件、背景故事、名人逸事等, 这些资料的加入能够丰富资料的内容, 增加旅游资料的深度与广度, 让游客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介绍兵马俑时, 除了要介绍其产生的年代外, 还应当介绍兵马俑产生的背景, 即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 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 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 (战车、战马、士兵) 形状的殉葬品。这些介绍能够让游客明确兵马俑的产生原因, 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三) 对部分词句进行必要的缩减

由于中国人在表达上喜欢抒发情感, 将理性与感性结合到一起, 旅游资料的介绍中既有大量的修饰词, 还有很多诗词典故、文言词汇, 不仅难以翻译而且晦涩难懂, 外国游客不能理解其中的深邃内涵, 因此可以将其进行删减处理, 使内容更简洁, 这样的语言形式也符合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 易于外国游客接受。

(四) 对背景资料进行一定的说明

虽然一些旅游资料增加了对词句或特殊名词的解释, 但是对背景资料的关注度却不高, 这使得外国游客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具体, 他们不能体会景点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内涵, 因此在旅游资料中应当增加背景资料的相关内容, 让说明更加具体、深刻。例如在对湖北省进行介绍时, 可将湖北省的命名原因放在资料中, “the Province has the name Hubei, which means‘north the of the lake’.”, 使资料更加全面, 使外国游客能够对湖北省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

(五) 对相似文化进行适当的类比

虽然中外在众多方面存在差异, 但是也有很多相似的文化, 如对英雄人物的崇拜等。基于这个特点, 在人物的介绍上, 翻译人员可以将我国的将军类比成国外的某位将军或是英雄人物, 这样能够有效引发外国游客的情感共鸣, 让他们自然而然对人物产生崇敬的心理。他们能够将眼前游客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三、结语

发展旅游业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跨文化传播是当前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 为了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 应当对旅游资料翻译的相关工作予以重视。关注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 并尊重差异的存在。同时要根据这些差异对翻译工作进行必要的完善, 如适当地补充或删减等。

参考文献

[1]刘德军, 陈艳君.跨文化传播下的旅游资料翻译策略选择——以景点名称翻译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 .

[2]杨佳, 刘炜, 谈湘.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旅游翻译策略研究——以张家界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为例[J].海外英语, 2012 (10) .

[3]王晓璐, 王豫梅.跨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景点资料翻译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12 (6) .

[4]毕冉.文化对外传播为目的的旅游翻译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3) .

旅游资料 篇10

关键词:旅游资料,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 其目的就是文化交流。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 不仅要了解游览地的文化, 而且也会把本国的文化带到游览地。因此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 也是文化的交流和传递。

旅游涉及多种学科, 面广而杂, 从天文地理到民俗风情, 甚至文化娱乐、饮食起居, 无所不包。旅游资料也涉及多种体裁如描写、记叙和说明;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其文化信息内涵丰富, 还有很强的文学性, 有关名胜古迹的诗词曲赋、传说典故、散文游记等精彩纷呈。在译此类信息和召唤文本时, 不仅要体现新疆地域文化内涵, 还要考虑外国游客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以新疆文化为取向, 以译文为重点。前者指尽量多地保留新疆文化信息, 后者是要从读者角度出发适当调整, 以便让外国游客理解译文, 获取最大信息。本文以新疆旅游景点翻译为例, 提出三种翻译策略:

一、解释 (Explanation)

解释指增加的部分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进行解释说明。新疆有着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外国游客往往对新疆的情况不了解。翻译时有必要进行解释, 提供一些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背景知识, 唤起外国游客的游览兴致。例如:On the top of the Red Hill, stands Lin Zexu’s stone statue.许多外国游客不了解中国历史, 对林则徐一无所知, 有必要作解释:Lin Zexu (1785-1851) , a great Chinese patriot and national hero, was appointed governor of Guangdong Province.He was dismissed from office for banning the traffic of opium.During his three-year exile in Ili, he encouraged wasteland-reclamation, built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s and thu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njiang.很多外国游客想了解名称的来由, 附加一些解释, 可以引起游客的注意。例如:镇龙宝塔:Zhenlong Pagoda的由来和民间传说有关:In 1785 Urumqi suffered from severe river floods caused by a big dragon, turned into a mountain and was clawing its way towards the opposite—Yamalike Hill.If the two mountains joined, the Urumqi River would be blocked and drown the city.Therefore in1788, Governor Shang An built two pagodas to placate the dragon.这样, 外国游客既看懂了宣传材料, 又产生了共鸣。

二、删减 (Deletion)

对资料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产物, 若直译, 外国游客根本看不懂, 应适当删改。如:喀纳斯湖形如弯月, 长约24公里, 平均宽度约2公里。平均水深90米, 最深可达184米, 是中国最深的高山淡水湖泊, 以其“湖怪”“云海佛光”的未解之谜而蜚声中外。元代成吉思汗的军帅耶律楚材远征途经喀纳斯湖, 被这壮丽的景色深深打动, 吟诗道:“谁知西域逢佳景, 始信东君不世情。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翻译为:The Kanas Lake, like a crescent moon, is over24 kilometers long, average 2 kilometers wide, about 90 meters deep and can reach to 184 meters.As the deepest alpine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it is famous for its Lake Monster and Buddhist Halo on the top of Kalakat Mountain.

三、改写 (Rewriting)

1. 对原文行文风格的改写 (避虚就实)

汉语和英语在行文风格和修辞上有很大差异。汉语旅游资料中的许多华丽辞藻、四字词组只是为了音韵对仗和渲染气氛, 并无多大意义;而英语注重写实, 所以应该调整措辞, 将溢美之词用明白易懂的语言重新表述, 使译文流畅自然, 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对主观性强的描述语言, 可简单概括。

例如: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翻译为:Water of the lake,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is always blue;luxuriant pines and firs reaching to the sky, shut out the sunshine;carpets of green grass growing on the slopes will attract you deeply.

2. 对原文诗词的改写

诗词的英译很难达到与原文同样的效果, 改写可以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如:1783年夏, 清廷镇守乌鲁木齐的都统明亮率到达天山博格达峰, 当时阜康农田缺水。他见高山湖泊宽广且深, “水口为大石阻截不能下流”。于是向乾隆皇帝奏准“开石引流”, 并在天池水口立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 亲撰碑记:以此越崇岭数层, 始致绝顶, 见神池浩淼, 如天镜浮空, 沃日荡云, 洵浩物之奥区也。碑文中“见神池浩淼, 如天镜浮空”比喻非常贴切, 将天池描写得惟妙惟肖。翻译时要改写此诗句, 以达到生动的翻译效果。

In 1783, the governor of Urumqi Mingliang climbed the Bogda Mountain of Tianshan, found the lake and built an irrigation canal.Later, he carved this event on a stone tablet.It says:“just reached the extreme top of the mountains, saw a miraculous lake expending into the distance, like a heavenly mirror floating in the sky.”

总而言之, 在处理旅游文本时, 既要注意英语本身的语言特点, 又要考虑中西文化差异, 运用翻译策略灵活处理, 才能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外国游客的接受度, 最终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生田, 石永强.走进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2]包惠南, 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旅游资料 篇11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增强爱国感情,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 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前往参观游览, 举例来说, 仅2010年上半年井冈山就接待了游客255.96万人次。

游览红色旅游景区的既有国内游客, 也有国外游客。不少外国游客对中华文化兴趣浓厚, 在欣赏红色景区的景点之余, 想要更多了解与景区有关的历史事件, 了解神秘的中国共产党和日益强大的中国。因此, 加强红色旅游的对外宣传, 有利于开拓旅游国际市场, 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还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和增进国外人士对中国的了解, 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然而, 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存在很多的问题 (文军, 2002) 。很多资料缺乏必要的译文, 不少译本带有“翻译腔”、混乱不统一。更为严重的是, 有些译文无视译文读者, 对许多文化元素和内容翻译不当, 造成国外游客不知所云, 甚至损害中国的对外形象。鉴于此, 本研究将在分析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特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该领域汉英翻译的一些原则。

1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特点

红色旅游外宣的形式多样, 主要有景区介绍、旅游指南、解说词、宣传标语等, 它们通过文本、音像、网站等媒体进行传播。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包含关于红色旅游对外宣传的所有媒体资料。与一般的外宣资料相比,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在内容方面有其独有的风格和特色。

1.1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包含政治、军事元素多

红色旅游景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和战争历史紧密联系, 记录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真实事件, 因此, 红色旅游资料中包含大量的政治和军事成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名称以及一些部门、部队名称, “阶级斗争”、“政权”、“武装割据”、“围剿”等政治、军事用语频繁出现在许多的红色旅游资料中。正是通过这些真实内容的生动描述, 后代的人们才深入了解到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段段红色的历史, 从而更真切地体会艰苦朴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和不畏牺牲等红色革命精神。

1.2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文化内涵丰富

红色旅游资料里存在大量的民歌、民谣、诗词、对偶句 (如兴国山歌、陕北民歌) 等, 这些活泼多样的形式与红色革命实践相结合, 既体现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等, 同时还展示出丰富多彩、工整对偶、结构铿锵的特色, 反映了中国人民独特的思维和审美情趣, 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红色旅游外宣资料中还存在不少伟人、革命烈士的诗词, 特别是毛主席的诗词以波澜壮阔的革命和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 充满了纵横寰宇的气势和意境。因此, 红色旅游资料中虽然包含较多的政治军事成分, 但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理据分析

中国民众或对中国文化历史有深入了解的海外人士对红色旅游资料应该不难理解。但对于大多数外国游客来说, 他们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思维习惯和文化规范等方面都与中国游客差异很大, 如果他们面临的译文, 仍然是根据传统翻译理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译文对原文“忠实”或“对等”的翻译策略翻译而来, 情况将会很糟糕。本文接下来将从其他的原则和方法探讨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汉英翻译。

2.1 以目的论原理做为先导

以赖斯 (Reiss) 、弗米尔 (Vermeer) 和诺德 (Nord) 为代表的德国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 对于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 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其翻译原因与翻译目的。具体来说, 来到中国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国游客或外国学者, 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和语言知之甚少, 因此,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们了解景区的介绍、民俗风情、中国的历史文化, 从而增进相互了解, 促进旅游发展与文化交流。有了这一原则的指导, 实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以拼音代替翻译”、“遗漏”、“中式英语”等突出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2 译文要以游客为中心, 注重可接受性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包含大量政治和军事成分, 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在价值观方面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中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差异, 资料中的此类内容有时很难被那些不了解中国红色历史的外国游客所理解和接受。对此, 译者应该理解并尊重外国游客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注重译文的可接受性。黄友义 (2004) 曾经提出“外宣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需要做出判断, 区分出适合对外宣传的内容和必须做出调整做降调处理的内容, 对具体的材料或保留或删减或改写, 同时对资料中出现的中国特有文化现象进行必要的注释和补充。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译文要以游客为中心, 设身处地为外国游客着想, 使用游客能够接受的语言, 最终让游客可以读懂、看懂、听懂、乐于接受。

2.3 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寻求平衡

美国翻译学家勒弗维尔 (Lefevere, 2004) 提出意识形态和诗学影响和操纵翻译的过程, 决定译者的策略选择。王东风 (2003) 认为意识形态是操纵翻译实践的一只看不见的手, 体现在意识形态会影响译文的语言和概念、译者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并左右译本的流行。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译者隶属或受雇于各地的旅游甚至政府部门, 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深刻影响, 其对外翻译工作必将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但另一方面, 中国与西方在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差异很大, 其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冲突无法避免。因此,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译者, 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到中西意识形态与诗学观上的差异, 对外宣资料的文化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写, 减少正面冲突, 力求达到一种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平衡。

3 结语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具有一般外宣资料所没有的特色和风格, 其面对的游客往往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汉英翻译方面, 传统的“信、达、雅”和“忠实”等翻译原则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存在的许多问题。如果译者能从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目的出发, 注意中西意识形态的差异并寻求一种操控下的平衡, 同时顾及本土文化氛围下外国游客的接受心理, 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直译、解释、增益、删减、类比等不同的方法, 翻译的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 2004 (6) .

[3]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J].中国翻译, 2003 (5) .

上一篇:传送机构下一篇:认知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