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核心制度培训(共8篇)
中医科核心制度培训 篇1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系指急诊病人通过分、预诊,首次接诊的有关医师及有关科室对该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处理等应全面负责的制度。
1、急诊病人来诊时,接诊护士应认真做好分、预诊,并及时通知有关科室医师进行诊治和抢救。接诊护士有权做出首诊科的决定,任何科室和个人接到通知后应及时投入工作,不得拒绝。我院急诊按科进行分诊,内科及儿科的急诊病人由急诊科或儿科医生负责首诊,眼科、耳鼻、喉科,外科、妇产科的急诊病人分别由这些科室的当班或值班医师负责首诊。
2、对危重病人或各科“临界病人”,首诊医师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抢救、或处理,并做好记录,同时请有关科室共同会诊。对因不给予相应处理及推诿病人所发生的医疗问题,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对病情复杂和两种以上疾病的病员,除坚持首诊负责制外,被邀有关科室医师应随叫随到。在处理中应以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为依据,由有关科室接诊;若需共同抢救治疗,应通力合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4、对复合伤病人的抢救治疗,除坚持首诊负责制外,应按我院《关于收治复合外伤的规定》处理。
5、对需转科疾患的病例,首诊医师应先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必要的处理,并做好记录,同时立即通知有关科室。
6、对应收住院的病例及经会诊后仍未确诊的病例,急诊首诊医师有权做出决定收入本科有关专业。
7、为了保证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有关科室均应积极配合,凡在处方和各种申请检查单上注明有“急”或“抢救”标志的,均应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置。若因配合不及时影响抢救治疗工作,造成不良后果,应追究有关科室和当事人的责任。
8、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应严格执行急诊工作制度,对急诊病人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的进行检查、救治,对需留观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并作好各项记录。
9、急诊工作人员必须监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对有章不循、玩忽职守、不负责任或推委病人所造成的差错事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抽查医嘱、病案、护理质量并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意见,进行必要的示教工作。对所查病人,应亲自询问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一般状况,并全面查体。
2、主治医师查房,每天一次,应有住院医师参加,要求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内容包括:了解主管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物理检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尤其对新入院、重危、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讨论,确定新方案,决定出院、转科、会诊,检查所管住院医师的病历,对不符合病理书写要求的,都要一一予以纠正,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
3、住院医师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检查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对危重患者随时观察处理,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对新入院、手术后、疑难、待诊断的患者都要重点巡视,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必要时给予临时医嘱。妥善安排患者的膳食,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安排等方面的意见,认真做好病程记录。
4、业务查房:由业务院长率领医务科、护理部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每周一次。查房内容包括医护质量、医疗制度、病区管理等,查房结束后由医务科记录质量、存在问题及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5、护理查房:由病房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6、行政查房:由院长率领,由院办公室召集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每月一次。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病房管理、医院秩序、爱国卫生等。查房结束后,由院办公室详细记录检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7、教学查房:对实习、进修医师、护士进行以教学为目的的查房,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讨论、示教和讲课,每周l~2次,由各科主任、护士长安排。
8、值班医师查房:要详细听取交班医生和护理情况的报告,接班后对重点病人(危重、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等)及时巡查(夜间巡查需有护理随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请会诊,下班前做好交班记录。
9、每次查房后,经治医生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主要阳性体征及变化,以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下一步处理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之内。
分级护理制度
伤病员入院后,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下达医嘱,护理等级分为特别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并分别设统一的标记,在伤病员一览表和床头牌上显示,伤病员住院期间,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等级。
(一)特级护理
1、适用对象:
①病情重危,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病人。
②病情复杂、疑难、新开展的大手术后需要重点观察的病人。
③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和“五衰”的病人。
2、护理要求:
①设专人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②急救器材、药品备齐完好,随时准备抢救。
③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及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保证监护仪使用中的有效性:实施护理操作安全性;呼吸机管路灭菌的可靠性。
④制定护理计划,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⑤准确记录出入量,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书写及时、准确、客观、完整。(二)一级护理
1、适用对象: ①重症、大手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
③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
2、护理要求
①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②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及护理常规,确保病人安全。
③制定护理计划,认真细致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④按须准备急救器材、药品及物品,应急措施到位。
⑤根据病情做好护理记录。(三)二级护理
1、适用对象:
①急性期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生活部分自理病人。
②老年、幼儿、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的病人。
2、护理要求
①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按常规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
②按护理常规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病人提高自护能力的康复能力。③生活上给予必要协助。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满足其身心需要。
④根据病情做好一般护理记录。(四)三级护理
1、适用对象:各种疾病康复期、生活能自理等的病人。
2、护理要求:
①按时巡视,按常规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
②按护理常规护理,了解病人病情及心态变化,满足其身心需要。
③督促、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④做好一般护理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凡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均应进行讨论,分析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一般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死亡后一周内召开。
3、特殊及意外死亡病例,不论是否属于医疗事故,都要及时单独讨论(当日完成),并报医务科和院领导。
4、用于做尸检的病例须在病理报告做出后的一周内进行。
5、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6、讨论会要有完整记录,经整理后将综合意见记入死亡讨论结果栏内。
会诊制度
1、医务人员要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对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会诊前,申请会诊医生做好准备,详细介绍病情、说明会诊目的,做好会诊记录。
3、科内会诊,本科内疑难危重病例或住院三日未能确诊的病例,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4、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后填写会诊单或书写申请会诊记录请上级医师签字。应邀医师一般当天内完成会诊并写出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有关专科检查。
5、院内会诊、疑难病例或病情需要多科会诊时,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后,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业务院长或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后;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由经治医师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案寄送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急诊会诊,被邀请的医师,必须随请随到(10分钟内到达)。
8、会诊中,应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充分讨论,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差事故的一项重要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1)医生在开处方,医嘱或进行诊疗时,必须仔细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三查七对”,进行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观察病情变化和处置后反应。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或精神药品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每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输血完毕,瓶内余血交输血科保留24小时后方可处理。
(6)值班护士查对医嘱时不准聊天,不打电话,不准闲人进屋,整理医嘱时,必须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7)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诵一遍后执行,执行后必须及时补写医嘱。
2、手术室
(1)接病员要查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手术间)、术前用药、药物过敏实验结果及配血报告。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手术结束时,再清点复核一次。
3、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品剂量、配伍禁忌。(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血库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应做正反定型。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案号、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双方签字后方可取走。
5、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检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姓名、检查项目和结果。
6、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诊疗时,查对科别、病床、姓名、部位、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案号、姓名、检查项目、临床诊断。
7、理疗科及针灸室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
(4)针灸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8、供应室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9、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脑血流图、胃镜等)(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及部位。(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10、病理科(1)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申请单与联号、标本数量、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4)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其他科室也应建立相应的查对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讨论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如果病员入院1周内,诊断仍不明确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由经治医生提出,(副)主任医师或者科主任同意并主持会议,全科医师及有关护理人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科室人员参加,定期或不定期举行。
2、讨论前,事先应将讨论内容通知参加人员以便作好充分的准备。
3、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准备好病案及诊断所必须的检查资料。
4、讨论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提出需要讨论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发表自己的分析意见,然后共同检查病员,与会者充分讨论,最后(副)主任医师或者科主任归纳总结。
5、讨论发言应指定专人记录,并将每位医师的发言意见详细记录在疑难病例讨论本上。
6、讨论意见及结论,由经治医师记录整理,上级医师审查签字后,将综合意见记入病程记录,纳入病案。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付班人员。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重大抢救需根据情况提出抢救方案。
2、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时,要报告有关部门。
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者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直接执行;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情况及时给氧、吸痰、测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止血,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6、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7、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8、不参加抢救工作的人员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9、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殊检查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10、每科每日须留有1-2张床位,以备急、重症病人入院治疗、抢救时用;抢救室物品力求齐全,一般不外借,要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储存,用后随时补充,医务人员要熟悉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以保证应急的需要。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手术分级管理标准,严禁越级实施手术或擅自实施非本专业手术。
2、各科应制定本专业常见疾病围手术期控制方案,择期手术前应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手术方案上有上级医师审批意见。
3、凡需实施手术的病员,术前应完成必要的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并做出术前小结。
4、凡较大手术或复杂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方法、步骤、麻醉方法、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
5、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及时完成,如有脱水、休克、贫血等不利于手术的现象应先行治疗。同时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6、手术医师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开好医嘱,由执业医师严格执行术前与病人谈话和签字制度,并检查手术前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必要时协助手术室护士准备特殊器械。
7、手术前一天主刀医师及麻醉医师要常规查看病人,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8、病员去手术室前应摘下假牙,贵重物品交护士长代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病员,核对病员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等,然后再施行手术。
9、一般情况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对病员负完全责任。助手应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发现不利于病人情况时,助手有责任提醒术者注意,但必须互相配合,紧密合作。如在手术中发生疑难问题,可以互相商讨,必要时应请示上级医师。当手术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由低年资医师或实习医师任术者时,仍由上级医师对病员负完全责任,术前必须服从指导。
10、术中更改手术方案或出现紧急情况,应报告上级医师或紧急会诊决定,同时上报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并通报病人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签字认可。
11、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必须在手术室或ICU病房监护,待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送回病房。
术前讨论制度
1、凡中等以上,难度较大的择期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手术前讨论,讨论前要周密准备,讨论由科主任或者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主持,本科医师、主刀医师、麻醉医师、主管护士、护士长参加会议。
2、讨论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案(包括一切检查资料)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指征及术前准备情况,然后由分管主治医师补充。
3、讨论内容:术前诊断、拟定的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见及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选择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的种类、给药途径和时间。
4、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作出明确结论
5、术前讨论的结论(综合意见)应及时记入病案(术前讨论记录)。
病历书写管理制度
1、病案统一由病案室保管,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随意保存病案。
2、病案必须在病人出院或死亡72小时内填写好交病案室,超过72小时才归库的病案为延期病案。
3、出院及死亡的病案,由病房办公室护士按要求整理登记,主治医师审核签字后放在固定地方,便于病案人员回收。
4、出入院卡片及病案首页必须按要求填写完整,不符合规格的卡片及病案要通知科室限期到病案室补填完整,并作为医疗质量考核指标之一。
5、病案管理人员要作好病案的保密及防火工作,做到病案库房整洁、通风,严防霉烂、虫蛀、鼠咬。
6、本院医师或护士一律凭服务牌或工作证到病案室借阅或查抄病案,进修医师及其他人员借阅查抄病案者,一律不予受理。
7、单份病案,借阅最多不能超过2周;科研病案借阅最多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按延期归还病案处理。
8、借阅一次归还后,方允许再借,代阅他科病案必须经他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方可借出。
9、病案不借出院外,特殊情况须经医务科批准。
10、借出病案若发现有涂改、损坏、缺页或盗窃情况,要追究责任。
交接班制度
1、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均须设医师值班。原则上应由住院医师在一线值班,主治医师任二线,副主任医师可参加第三线值班。值班医师由本人和科室提出申请,报医务科批准备案后,方可单独值班。
(2)值班医师应提前半小时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班的医疗工作,交班时,应巡视病房,危重病员,应于床前交接。(3)医师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情况和处理事项记录于交班薄,值班医师亦应将值班期间的病情变化处理情况记于病程记录,并同时重点扼要记入交班薄。交接班内容:新病人、手术病人、危重病人、及手术后三天之内的病人。
(4)值班期间急诊入院病人,原则上要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如需急救处理或急诊手术来不及书写病历时,应记首次病程记录,然后根据时间情况补写病历。
(5)值班医师在班期间,必须尽职尽责,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的临时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上级医师处理。(6)值班医师必须监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有特殊情况时经科主任批准并交待工作后方可调换。(7)值班医师若有事需要离开,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当护理人员请教时立即前往诊视。
(8)值班医师一般不脱离日常工作,如因抢救病员或其他特殊原因未得到休息时,过后酌情予以适当补休。
(9)每日晨,值班医师将病员情况及处理情况在晨会上向全体医务人员报告,特殊情况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10)值班医师每晚9:30与值班护士共同查房,包括对陪伴人员、病房卫生及安全等全面检查一次。(11)值班医师负责值班室的清扫。
2、有关科室交接班制度
(1)药房、检验、放射、心电图室等科室的值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岗,不得擅离职守。
(2)做好所用器械和仪器等交班工作并记入值班本。
(3)尽职尽责,完成班内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4)如遇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科室,应向院总值班说明去向,以便寻找,避免影响工作。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工作制度
1、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医院的执业许可范围,首先须由所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必须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等条件,科室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上报学术管理委员会。
2、新技术、新项目的主持人必须具有一级医院进修接受相关知识专业,6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生及以上职称的资质。经科室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交学术管理委员会审核。
3、医务科将组织学术管理委员会讨论。项目通过后,申报科室暂参照同级医院收费标准上报医院,批准后方可实施。
4、在实施新技术、新项目前必须征得病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的同意并书面签名备案。
5、年终由所在科室将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总结,填写新技术、新项目评选申请表,上报科教科参与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进行的评比,得奖项目予表彰和奖励。
中医科核心制度培训 篇2
1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简介
在美国, 报考医学院一般需要先完成四年的大学本科学习, 然后通过MCAT考试, 进入医学院校就读, 学制4年, 两年基础, 两年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属于毕业后教育, 在这个阶段, 住院医师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 按照规范的要求, 通过严格的考核进行临床实践。住院医师培训大多选在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 每年5月由毕业后医学教育联合委员会召集会议, 通过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 制定下年度全国住院医师培养计划, 并汇编成住院医师培养计划指南, 向全美及国外医学毕业生提供训练职位。培训职位由毕业生自行申请, 再经面试决定, 平均每名毕业生要向26家医院申请。在美国, 对住院医师的培养并不提倡过早的专科化, 几乎所有医学毕业生都要接受至少三年的住院医师培训, 部分专业甚至长达八年。
于外科医师而言, 手术最重要的训练部分。在做住院医师期间, 主刀的手术要达到一定数量, 所谓主刀, 至少要完成手术过程的50%, 每种手术都有数量限制。在美国, 不仅强调外科医师的技能操作水平, 还要考核住院医师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熟练掌握程度, 及对重症监护、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并发症等情况的处理。在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 还要通过专科考试, 考不好便将遭到淘汰, 而其培训医院也将受到警告, 因此, 美国各大医院都很重视对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
有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不通过专科考试的严重后果, 便促使美国的住院医师在工作和学习上勤奋努力。凭借其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 美国的住院医师在培训结束之后的临床工作中常取得显著的成绩[1]。
2 我国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的教育现状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止, 起源于中国特有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 百余年来, 中西医在交融碰撞中, 逐渐融为一体, 即所谓中西医结合。但是, 在目前的研究看来, 传统的中医学思维模式与欧洲的现代科学并不相容, 在西医越来越被大家熟悉和信任的今天, 我国的中医事业正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世纪末, 针灸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其有效性和低副作用已被证实, 草药等也在慢慢被接受。将中西医联合运用, 是医疗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同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 它继承并弘扬了我国的传统医学,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骨伤科在民间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临床上, 中医骨伤科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外用药、牵引推拿按摩等方法, 结合中草药辨证施治, 对各种类型的骨折、关节脱位、扭伤、软组织挫伤、积伤、慢性劳损、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髓炎、风湿疼痛等多种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并且, 相比于西医学, 消费更低, 痛苦更少, 很多患者都乐于接受中医治疗.但所谓设备易得, 人才难求, 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今的研究生, 必须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如何让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做到理论和实际想结合, 成为一名优秀的住院医师, 是我们临床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在临床及教学工作中, 我们发现, 很多作为住院医师的研究生, 无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 其中一部分甚至不能很好地与患者交流, 这一问题制约着我国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2]。
3 对我国培养制度的借鉴及给住院医师培训的参考
首先,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文章讨论有关中医骨伤科的住院医师培养, 即专科医师的培养。所谓专科医师, 即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 并在注册后进行相关住院医师培训, 取得某专科医师资格, 再注册成临床医师。在接受专科医师培训的过程中, 其身份为住院医师。
“专科医师”这个概念存在于我国医学界的时间并不长,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在医院的短暂实习后, 会根据医院需要被分配到各个科室:内外妇儿, 眼耳鼻喉, 无一不可。这样的医师培养模式, 造成了临床科室设置多而不精, 医师专业技能不全不专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机构, 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服务质量。
有学者论述过中医骨伤科医师应具备如下能力:熟悉人体生理解剖;熟悉影像学知识;动手能力;内科综合知识[3]。我国医学生在本科阶段采取全科教育的培养模式, 一般而言, 可以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 应熟练掌握人体生理解剖和内科综合知识, 而影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 在本科阶段接触较少。因此, 在研究生阶段, 应注意对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的动手能力和影像知识进行培训。
参考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我们可以发现:其组织结构中责任分工明确, 对培训机构和受训人员的职责义务规定十分详尽, 并处处体现人性化原则;培训机构主管与受训住院医师紧密结合, 机构培训主管常与受训者直接交流, 在短时间内详尽了解情况, 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尽量避免培训过程中脱节的现象;以培养目标为核心, 强调培训与服务关系的平衡, 注重培养住院医师的专科和职业素养能力;注意专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激发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采取双向和多向的评价方式, 对培训机构与项目、基地进行评价及其自身评价, 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不断完善培训项目[4]。
放置中医骨伤科的住院医师培训, 笔者总结了这样一些注意事项, 即借鉴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整理出的专科培养方向:
3.1 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任何事情, 只有熟才能生巧。在全科培养模式运行的本科阶段, 学生很少能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病例, 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 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 通过教师示范、指导, 逐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锻炼其技术与勇气。
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多学科融合才能胜。
影像学、解剖学等, 与中医骨伤科的临床运用密不可分。现今已不再是可以靠单科取胜的年代, 想学好一门学科, 就必须了解与它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中医骨伤科研究生, 应在其做住院医师进入临床实践之前, 培训其相关学科知识, 将多学科融合贯通, 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少遇到困难[5]。
3.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提升自主科研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一样重要。在研究生教学中, 应采用启发式教育, 由教师提出问题, 给予学生充分的考虑及查找相关资料时间, 相互讨论得出答案, 而不是一味让学生接受导师给出的答案。只有经过充分的思维训练, 研究生才会具有独立自主进行科研的水平。
3.3 加强素质修养培训, 坚持医德医术双修
医患纠纷一直没有停止过, 很多时候, 并不是医师的职业技能有差错, 问题出在交流上。在研究生阶段, 就应注重医德的培养, 指导学生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处理医患关系问题, 不可一味争吵, 要用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要一再强调生命的重要性, 引起住院医师的注意, 事关生命, 任何一步都必须细心。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对于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的培养, 应注重相关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训练, 充分利用临床培训基地, 争取做到又全又专, 以发扬中医骨伤科千年的美名。以上仅为笔者由阅读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得出的一点借鉴, 探索新方法的道路不是一步就可以走完的, 改革还需时日。
参考文献
[1]孙涛, 赵玉虹.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与方法在美国的进展和借鉴[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09, 8 (2) :119-123.
[2]陈为.试论中医骨伤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C].全国第二届中医骨伤科中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 2004:295-297.
[3]陈文生, 张金洲.Dia Smiley从美国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看如何改进我国临床研究生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2) :251-253.
[4]赵群, 孙宝志, 于伟宏.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美国的新进展和我们的借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中医科核心制度培训 篇3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导师;颜色警示;情景教学;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79-02
围术期手术麻醉患者的安全维系于临床麻醉,设备、器械和药品差错极易导致不可逆的严重后果,麻醉专业的实习特点有别于其他学科[1],第1个月(尤其是第1周)是实习教学中风险最大的一个阶段,常规的入科培训也是着眼于这个关键时期。本研究在2012-2015年间构建了以“实习导师制度”为核心、情景化教学为手段的入科专项培训模式,以期加强对麻醉学专业实习初期的风险控制。
一、材料与方法
(一)纳入对象
2012-2015年福建医科大学麻醉系部分应届本科生,年龄23-24岁,性别不限,入科前的理论课成绩和专业科成绩均达标,通过自愿报名和科室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录取入科实习医师。
(二)方法
1.入科专项培训制度的构建。建立导师库,以第4年的高年住院医师为主。2.确认指导教师,一对一和实习医师建立教学关系。3.专项培训,教师 / 学生(1+4)小组模式。4.情景化教学,地点在手术间。为期1周(见表1)。
2.研究分组:每届(共3届)入科的实习医师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性别不限。培训组(S组,n=23):按照入科培训新制度进行专项培训;常规组(C组,n=24):常规授课模式,大组教室听课,分别由数名医师讲解麻醉机、麻醉药物、无菌原则、监护仪参数,为期1周。
3.评价项目:教学方式(常规教室和情景模拟)、工作量统计(是否每日签章)、导师的作用以及颜色警示接受度(佩戴红色手术帽)。入科第7天和第30天进行学生层面评价。入科后30天由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做初步评价,以及评价培训方案。1-10分表示从不满意到很满意梯度。
(三)统计学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ANOVA行显著性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一)实习医师的评价
1.常规组7天时的评价中对入科培训模式、工作量记录尚可接受,更愿意佩戴非警示色的普通手术帽,但30天后对培训模式、工作量登记的满意度开始下降(均P<0.05)。入科1个月中对缺乏固定导师的满意度低于中位数,更远低于专项培训组(均P<0.01)。提示随着时间延长和对S组的了解,认识到固定导师和工作量登记主动性方面的不足。
2.培训组对导师配置、情景教学模式和工作量逐日登记等显示出更高的满意度(均P<0.05),但是对佩戴红色手术帽有一定拒绝态度,7天和30天评分均远低于常规组(均P<0.01),但对固定导师的配置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均P<0.01)。另外该组学生对工作量的主动登记的重要性经历了忽视到重视的过程(P<0.01),见表3。
(二)带教医师的评价
入科30天对培训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于部分导师同时也是带教医师,可能有一定的感情因素,但他们都认可情景教学模式和工作量主动登记等常规培训(均P<0.05),尤其认可导师的作用(P<0.01),对生手的颜色警示作用有较高评分(P<0.01),这是由于师生在不同角度看待临床安全问题。
三、讨论
医学生实习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实习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并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一名医学生从单纯的校园到较为复杂的医院,学习内容和方式、生活环境以及接触对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临床麻醉的实习特点迥异于其他学科,实习医师初入临床即开始直接接触病人,参与日常麻醉的准备和临床监测,任何药物、设备和操作行为失当即可能对病人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同时临床带教教师工作繁忙,临床工作繁重,常需兼管多个手术间的麻醉,对实习医师的监管空白难以避免。麻醉科还有大量不同程度的进修、规培医师和研究生,人员庞杂,他们和实习医师一道每日随机安排手术麻醉,带教教师更换频繁,容易出现意外和差错。[2]
以“实习导师制度”为核心的实习教学精细化改进能实现医院、科室、学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课题中为实习医师配置相对固定的指导教师,明确了教学责任,师生间建立更密切的教与学关系。在入科初期就以“一对一”模式教导和传授,有效避免既往“散养”模式的教学。而且实习导师对所关联的学生负唯一性责任,很好地激发了高年级住院医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在为期1年的实习期间能和学生建立更密切的师生感情,通过教学互动,学生学习进度、瑕疵缺陷甚至个人思想动态都能顺畅反馈到教研室层面。
教学医院的教研室有必要建立“实习医师导师库”,让有能力、有理想、有责任感的青年医师加入,第四年的高年级住院医师,其学术水平、临床能力、教学热情都适合作为本科实习医师的指导教师,也从此作为起点让他们更早参与教学。教研室也需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从学生层面和科室层面的无记名评议,建立顺畅的“进 / 出”机制以保证实习导师的质量。
研究中的教学改革在入科第一天引进情景化教学模式[3],较传统授课有了较大进步。情景化教学以日常手术环境替换一般意义的教室,将入科第一天的课堂带进手术间。缩小师生比例至1∶1为好,最多不超过1∶4。讲授内容注意高针对性和学习的有效性,本研究选用无菌原则,进行医疗垃圾分类,麻醉机关键开关监管,监护仪重点参数设置,规定了学生在术间能走的路线、能做的动作、能说的语言以及废物的分类识别,设备学习要注意掌握效率,重点开关旋钮等不超过3个,反复强调。
情景化教学手段还强调动手能力,麻醉药物、器械等准备工作以学生掌握为目标,设计了麻醉机开机检查、管路连接、气管插管准备、无创监护监测连接、静脉通道的建立、术毕撤除等6项常规性操作,每项操作均需执行4遍,即教师讲教师做、教师做学生讲、教师讲学生做、学生讲学生做。其中特别是静脉通道建立的实习是以学生互为手术台上的病人和麻醉医师角色,通过实体穿刺让医学生体会穿刺过程的疼痛和不适,能由己及人体会病人的苦楚。
研究中的教学方法由实习医师和带教医师执行,在初入科的第一周内“一对一”带教,第一个月内强化监督,实习期间还负有关联学生实习质量的唯一责任,教与学紧密关联,相关两方面的反馈值得重视。教学两个层面对“情景化教学”和“实习导师制度”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认为由于传统的入科授课方式,能有效减少实习医师的有误动作,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但是大部分实习生对红帽子警示表示略有不安,虽然也明了其潜在安全意义,但自觉被低看一等,而大部分带教老师则欢迎这一类警示,有助于他们对不同程度、不同来源带教新生的了解。目前所有刚入科的新医师包括实习医师、研究生、规培医师、实习护士等均需佩戴红帽子,大家一同执行,其疑虑自然消散了。
本研究是临床教学的点滴改进,教学责任由既往的教研室转移至年轻的“导师”,需要长期付出精力和时间却少有适当回报。临床医学的教学和改进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
[ 注 释 ]
[1] 王耀岐,贾树山,王颖.麻醉学专业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3(3):78-79.
[2] 苏东.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特点[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142-143.
[3] 张振香,陈云雪,何红姑,等.创设情景在护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8-49,19.
医疗质量重点核心制度培训总结 篇4
我院重视核心制度建设和培训,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我院制定18项核心制定,为了让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定有所了解和掌握,4月20日在医院会议室,对医务人员者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要求人人掌握,人人熟悉,人人遵守,给各临床医务人员培训了医院岗位相关制度、核心制度,主要讲解了18项核心制度里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护理查房制度等。
并间接地围绕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制度、基础知识、院内感染的控制、预防、医疗废物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等方面进行培训,尤其强调对各项操作中如何预防医院感染的细节,带动了大家投入到医院感染的控制监测和预防、医院感染爆发的处理流程、合理分类医疗废物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这培训的过程中,让大家明确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自身的预防措施,而且还要加强医院环境的预防措施。掌握了如何分辨医疗废物及处理的原则,能及时处理医院内的医疗废物,不向外随意流失,加强防范措施,又能强化了无菌观念、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促使护士、医生自觉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各临床科室继续组织学习,科主任以绩效考核的形式,考核到日常工作中。
通过培训、学习、科室考核,医务人员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应邀科室接到会诊单后,一般会诊能在24小时
中医科核心制度培训 篇5
一、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院临床路径开展工作能快速运行,制定本制度。
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委员会进行培训。
三、每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科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知识讲座培训。
四、要求各科室人员必须参加,学习并记录,如有值班或请假需由科主任签字,并报医教科备案。
五、各临床科室定期开展本科室的临床路径学习讨论、分析、总结。
中医科核心制度培训 篇6
院为病人所立
医为病人所劳
厚德尚道济世为怀
“厚德尚道”:就是要求全体医护人员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热情为患者服务。
“济世为怀”:是要求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博大的胸怀去面对所有病人,也就是要求医者仁心。其中也包含了我国古代的悬壶济世之思想和现代社会提倡的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
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就是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业精于勤,敬源于爱之思想。它表达的是一种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内涵和尽善尽美的思想境界以及强烈的竞争意识;追求卓越就是要求我们树立患难与共的团队精神,以及强烈竞争意识。
“超越自我”:即在医院每个职工都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础上,去追求的人生观价值体系的更高层次。超越自我是人的品格之升华。是在否定自己之后确立新目标并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并最终步入实现自我的最高境界。
中医医院——院 训
仁义、和善、精诚、奉献
仁义:充分体现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和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调和至中的整体观念。
和善: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包含三方面的意思:(1)宽容大度宽容大度,即要事事处处为他人着想,做到胸襟宽阔,豁达大度,不计小怨。(2)心怀善意:不会对别人心生妒忌,不故意挑剔、抵毁别人。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要真心给予帮助,使其克服缺点,共同进步。(3)乐善好施:要常怀爱心、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扶人之困、济人之难;当别人身处危险时,会奋不顾身,解人之危。
精诚:体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方面:第一是精,要求医务人员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务人员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面对病人,常怀“大慈恻隐之心”,且不可 “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奉献: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奉献者付出的是汗水,是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奉献是一种崇高的情感,简言之,“奉献”指满怀感情地为他人服务,是不计回报的无偿服务。医生是一个治病救人的职业,讲奉献是对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中医医院——经营理念
适应百姓需求惠泽千家万户实现医患双赢
适应百姓需求就要求中医院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按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把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医院管理的出发点和工作的总目标,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巩固和扩大中医药的生存空间。
惠泽千家万户就是要在医院管理理念上要时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努力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
中医科核心制度培训 篇7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一种相互蕴含、彼此渗透的关系, 这种关系以共生共存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它们是同生长的, 并且共同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因此, 它们二者都吸收和借鉴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养分, 具有同源性, 而这种同源性使得二者在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方面彼此摄入, 彼此渗透。
二、中医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法
(一) 以“大医精诚”为基础,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一, 中医院应当以大医精诚为基础, 深化认识医生的使命与职责, 加强对全院医护工作者的教育,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医药文化中“大医精诚”的要求, 将“至诚”“至精”“至善”的观念贯彻到医院建设中去, 不断加强中医院医疗业务水平的提升和医疗质量的管理。第二, 为了能给病人提供更为优质、高效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必须不断促进医疗水平提升。医疗质量水平作为医院的生命线, 是衡量一个医院水平高低的核心要素。因此, 医院的建设离不开围绕医疗质量这一中心工作, 必须在提高医疗质量水平上做文章。第三, 不断加深在科研方面的专业学习与研究, 将科研与临床有效地结合起来。社会在进步, 疑难杂症也随之不断的涌现, 这是对医疗水平的巨大考验, 医生应当及时了解医学发展动态, 学习新理论, 获取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 将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最大限度地应用医学临床实践中。
(二) 以“医乃仁术”为核心,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乃仁术”这个观念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的同时, 更好得阐述了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和济世救人的根本宗旨。医德医风建设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影响着医院的声誉与名望, 更涉及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人们的生存观、健康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 这就对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如果不具备仁爱的观念, 缺乏细致、细致的观察, 与患者无法顺畅的沟通, 那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
(三) 以教育为基础, 加强行为规范建设
教育先行, 以中医药文化教育为基础, 加强中医院行为规范建设, 这对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 学习中医药文化典范, 从思想意识上规范行为,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 杏林春暖, 大爱无疆。“杏林”作为中医学界的代称, 典出于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董奉其人行医以人为本、仁心仁术, 千百年来, 其义举代代相传、享誉盛赞。随着时间的推移, 董奉的行为由原先作为一种价值的认同, 发展转换成一个文化现象, 而这种文化现象, 是人们心中对医生高尚道德情操期许的具体体现。因此中医院行为规范建设, 应该以大爱无疆的中医药文化为范本, 医生对于患者应当无欲无求, 专心行医, 悉心照料。2. 虚怀若谷, 崇尚和谐。明代缪希雍 《本草经疏 • 祝医五则》中强调, 为医者不可固执己见, 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宣扬质朴, 崇尚和谐, 强调中庸。中医院医务工作者应当以海纳百川、崇尚和谐的中医价值观为标准, 对待病患及家属, 应该态度诚恳, 讲究医患和谐;对待同事朋友, 应当虚怀若谷, 博采众长,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讲究同道谦和。3. 实事求是, 恪守节操。《鹖冠子 • 世贤》有段故事记载, 扁鹊与魏文侯之间的对话, 扁鹊作为一代名医, 在面对魏文侯的时候, 不但表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 还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没有因为自己闻名于诸侯而骄傲, 也没有对魏文侯表现任何的自满情绪, 而是清楚地认识到他人医术的高明。作为一名医者, 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是最应该践行的行为准则, 因为行医之人, 是患者将生命与健康交付与你, 这是最大的信任和尊重。作为医生, 必须以实事求是, 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 恪守作为一名医者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四) 以制度为核心, 加强行为规范建设
行为规范是保障医院及其职工的行为遵守, 对维持医院正常的医疗服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 建立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体系和制度, 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坚持中医药发展方向, 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修养。1. 建立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训, 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中医药文化结合起来, 制定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员工手册, 加强行为规范指导, 把中医药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各种规章制度中去。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 外环于行, 真正起到促进中医院行为规范建设的作用。2. 继续完善和落实首诊负责制。落实“首诊负责制”、“首问负责制”, 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的工作目标, 自觉遵守各项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规范服务质量, 严肃责任追究, 做到有章可循、遵纪守法。将中医药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制度建设中来, 进而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杰荣.《大医精诚》中职业精神的研究与探讨.教育研究.
[2]郭德欣.从大医精诚谈医师职业精神.学术探讨.
[3]姚冬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体会.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4]王文卿.加强中医文化建设促进医院和谐发展.中国医院管理.
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分析 篇8
关键词:教师 培训 核心 能力 专业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21-02
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进入“知识型”时代,社会对于教育业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在“十二五”时期,全国上下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力图构建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继而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推进社会发展。该文主要分析了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以及教师培训的5大核心要素,并对常见的培训形式做了简要说明。
1 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教师职业在我国自古有之,在现代社会,必须要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技能,并且还需要通过各种的考核,才能成为一名教师。身处“知识型”社会,现代教师面对快速更迭的知识,必须要努力调整自身的知识系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才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教育需求。“教师培训”也因此成为现代教育领域内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师培训一般包括3个阶段:就职前培训、就职培训以及在职培训。在教育领域,对于就职前培训、就职培训的实践程度较高,并且完成度高,就职前培训往往在高等教育阶段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而在职培训才可以被称为教师“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培训”,也是现阶段“教育改革”中最为重要,最为必要的改革内容。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培训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更多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系统内容,培训与通常说的“教研”活动不同,教师培训往往是具有既定的目标和系统的培训内容的,是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去解决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其次,教师培训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但这种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培训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来逐步指导教师改进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行为。
最后,教师培训有助于促进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任何学科以及行业的发展都是以知识为本、以实践为本的,教师培训将会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必然会形成一些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实践操作,将会推进教育领域的不断前进,继而起到推动社会教育形态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教师培训的本质就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指导教师学习的终身教育活动,旨在改进和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能力和工作行为,从而挖掘和发挥其工作潜能,以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最终实现学校组织发展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双重目标。
2 教师培训的五大核心要素分析
根据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可以将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分为以下5点:知识、态度、技能、行为以及能力。
2.1 专业知识
知识要素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核心的。教师参加培训,其核心在于对教师既有知识系统的一种培训,通过增加或者是创新某些知识点,使得教师通过培训能够获取到新的专业知识。教师的知识体系构成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美国舒尔曼教授认为教学需要7种知识的支撑:学科内容知识、通用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教育情境知识、有关教育目的和宗旨等知识。
2.2 专业技能
技能,更多的是指教师对于某一种操作方式的熟悉程度,教学技能则可以看做是教学活动组织的一种体现。我国现在积极推进的教学改革,就十分重视教学技能的改革。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技能,将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传播形式、学生接收知识的效果等。教师的教学技能往往是在反复实践、积累中形成的,也可以在教师培训指导下形成。与自我的积累不同,教师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具有更加直观的评价,能够让教师去改善一些“过于自我”的教学技能,矫正一些错误的教学技能。在教师培训中,最主要的几种技能培训有:提问技能、导入技能、说明技能、变态技能、指导技能等。
2.3 专业态度
态度,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教学领域,专业态度不仅包括有教育理念,还包括了教师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通常情况下,教师的专业态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这种意识往往在教师的“就职前培训”过程中就已经形成,在就职过程中也会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而产生改变,但往往具备很强的主观性。而事实上,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倘若教师掌握了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但缺少积极的工作态度,那么,教学工作很难取得良好成效。因此,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加入对专业态度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要让教师能够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产生正确的认识,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正确理念。
2.4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知识、态度、技能的综合体现。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在学校的教学生活中,教师某种程度上还担负着指导学生的生活、与家长沟通交流、组织学生课外生活等多种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培训必须要考虑到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该深入地研究教师的能力倾向性,而去做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注重培训的可实践性以及可达成性。
2.5 专业行为
行为是培训的绩效表现,但如果想要教师培训得到良好的培训成果,在培训过程中,也必须要加入“行为”因素。在教师培训中,应该加入适当的“行动教育”,包括实践课例、行为流程、行为反思等几个内容。
3 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
教师培训具有多种形式,以下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形式。
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以及教育教学有关杂志,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教师的浓厚兴趣。
专题讲座:针对现阶段教学实际、教育热点以及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情况,请专家开设专题的教学讲座,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当前状态下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
教學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形成制度。
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
专项培训:集中性的培训,往往具有阶段性,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教育任务,将区域内的骨干教师集合在一个地方,进行集中的学习,类似于“教师学校”,让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展开各项培训活动,并着重培养具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培养研究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
4 结语
教师培训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的宗旨不仅仅在于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形态,继而达成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齐头并进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师的基本价值品质及其形成[J].中国教师,2012(1):4-6.
[2]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3):1-8.
【中医科核心制度培训】推荐阅读:
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05-15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制度08-21
中医科工作计划制度05-26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1-16
中医诊所制度10-09
中医针灸推拿培训05-08
中医养生培训学院06-12
中医知识培训相关文件08-22
中国中医院制度05-15
中医理疗科工作制度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