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2024-05-28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共8篇)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篇1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授课章节:授课教师:教师单位: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1章至第11章 孙洪峰 信息技术学院

第一讲:第1章

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 【教学目标】

1.2.3.4.5.6.描述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描述数据网络在以人为本的网络中的角色.确定任意数据网络的关键组件.确定融合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特征:容错能力、可扩展性、服务质量以及安全性.安装和使用 IRC 客户端和维基服务器.【教学内容】

1.1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相互通信 1.1.1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1.1.2当前最常用的几种通讯工具

1、即时消息 实时

2人或多人之间 以文本的形式

2、网络日志(博客)基于Web页 个人形式

3、播客 基于站点

提供音频文件下载

1.1.3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学习方式 1.1.4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工作方式 1.1.5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娱乐方式 1.2 通信 –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1 何为通信? 1.2.2 通信质量

如果收件人理解的消息意思符合发送方意欲表达的意思,就认为个人之间的通信成功.必须多次重新编码和解码的信息可能无法成功传输.必须多次重新分配地址和重定向的消息可能无法成功送达.影响网络通信的成功与否的内部因素包括: 消息的大小 消息的复杂程度 消息的重要程度 1.3 网络平台

1.3.1 通过网络通信 1.3.2 网络要素

包括设备、介质和服务,它们通过规则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来发送消息。

1.3.3融合网络

技术进步使得我们可将这些单独的网络合并到一个平台 — 即定义为融合网络的平台。1.4 Internet的体系结构 1.4.1 网络体系结构 容错能力 可扩展性

服务质量(QoS)安全

1.4.2 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结构 面向电路交换连接的网络 数据包交换无连接网络

1.4.3 可扩张网络体系结构

Internet 能迅速扩展而不会严重影响用户感受到的性能,这是构建 Internet 的基础协议和底层技术的目标功能之一。

1.4.4 提供服务质量

网络必须提供安全、可预测、可衡量的服务,有时还需要确保可靠的服务。

根据数据类型排队可以使语音数据的优先级高于交易数据,使交易数据的优先级高于web数据.服务质量机制促进了队列管理策略的建立,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程序数据分类执行不同的主次优先级。

1.4.5提供网络安全保证

网络基础架构、服务以及连入网络的计算机上的数据是极为重要的个人和企业资产。网络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

1、防止未经授权地披露或窃取信息

2、防止未经授权地修改信息

3、防止拒绝服务

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包括:

1、确保机密性

2、维护通信完整性

3、确保可用性

数据安全基本措施:

确保机密性——用户认证、数据加密 维护通信完整性——数字签名

确保可用性——防火墙、冗余网络基础架构、防止单点失效的硬件 1.5 网络趋势 1.5.1 发展方向? 形成未来复杂信息网络的三个主要趋势是:

1、移动用户数量不断增加

2、具备网络功能的设备急剧增加

3、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1.5.2 网络行业就业机会

随着底层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行业的就业机会也与日俱增。1.6 章节实验

1.6.1 使用协作工具 – Internet中继聊天和即时消息

【重点和难点】

确定任意数据网络的关键组件, 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特征:容错能力、可扩展性、服务质量以及安全性.【教学指南】

1、了解网络如何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

2、当前最常用的几种通讯工具

3、何为通信?

4、什么是网络平台

5、网络要素有哪些?

6、什么是融合网络?

7、网络体系结构

8、如何保障服务质量

9、如何提供网络安全保证

10、网络发展趋势

11、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数据是如何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的?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结合实验,并充分利用Packet Tracer工具对于TCP等协议PDU进行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讲:第2章 网络通信

【教学目标】

1.描述网络的结构,包括成功通信所需的设备和介质。

2.说明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功能。【教学内容】

2.1 通信平台 2.1.1 通信要素

 三个共同的要素 •

消息来源 •

通道 •

消息的目的地址 2.1.2 传达消息

分段 – 将通信划分为多个片段

 多路复用 – 交替发送经过介质的片段. 表示多个片段以便定向和重组.标示用于在片段到达时对其排序和重组

2.1.3网络的组成部分

 设备和介质是网络的物理要素,即硬件. 服务和过程是网络设备上运行的通信程序,称为软件。

2.1.4 终端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 终端设备包括: • 计算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文件服务器、Web 服务器)• 网络打印机 • VoIP 电话 • 安全摄像头

• 移动手持设备(如无线条码扫描仪、PDA)

2.1.5 中间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 这些设备将每台主机连接到网络,并且可以将多个独立的网络连接成网际网络。中间网络设备包括:  网络接入设备(集线器、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 网间设备(路由器) 通信服务器和调制解调器  安全设备(防火墙)

 中间网络设备上运行的进程执行以下功能: 1.重新生成和重新传输数据信号

2.维护有关网络和网际网络中存在哪些通道的信息 3.将错误和通信故障通知其它设备

4.发生链路故障时按照备用路径转发数据 5.根据 QoS 优先级别分类和转发消息 6.根据安全设置允许或拒绝数据的通行

7.中间设备可控制数据的路径但并不会生成或更改数据的内容.2.1.6 网络介质

 现代网络主要使用三种介质来连接设备并提供传输数据的途径。这三种介质是:  无线传输  铜缆与光线

 电缆内部的金属电线  玻璃或塑料纤维(光缆)2.2 LANs, WANs, 和网际网络 2.2.1 局域网

 为家庭、建筑或园区提供服务的网络视为局域网(LAN) 网络基础架构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 覆盖的区域大小 • 连接的用户数量

• 可用的服务数量和类型

2.2.2 广域网

 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局域网由称为广域网的网络连接在一起

2.2.3 The Internet – 由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

 internet由相互连接的网络组成. LANs 和 WANs 可连接成网际网络.2.2.4 网络表示方式

 需要牢记的重要术语包括: • 网络接口卡

• 物理端口 • 接口

2.3 协议

2.3.1 用语规范通信的规则

 该议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如何使用,以方便通信数据网络

一个协议制定一套规则 2.3.2 网络协议

 网络协议确保设备通信成功. 协议规范消息的格式和结构

 网络设备共享有关于其他网络之间通信的信息时使用的流程. 设备之间传送错误消息和系统消息的方式与时间. 数据传送会话的建立和终止.2.3.3 协议簇和行业标准

标准是指已经受到网络行业认可,经过标准化组织批准的流程或协议.2.3.4 协议的交互

Web 服务器和 Web 浏览器之间的交互是协议簇在网络通信中的典型应用示例.2.3.5 技术无关协议

网络协议描述的是网络通信期间实现的功能。

许多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使用相同的协议集通信.这是因为协议指定的是网络功能而非支持此功能的底层技术

【重点和难点】

1.理解协议

2.分清楚局域网、广域网的区别

【教学指南】

1、通信要素有哪些?

2、网络的组成部分

3、终端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4、中间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5、网络介质

6、LANs, WANs, 和网际网络

7、网络表示方式

8、协议

【课前思考】

实验室的网络是什么样子?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注意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网络相联系。

第三讲:第2章 网络通信

【教学目标】

1.描述网络的结构,包括成功通信所需的设备和介质。2.说明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功能。

3.说明使用分层模型来描述网络功能的优点。

4.描述以下两种公认网络模型中每一层的作用: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5.说明编址和命名方案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2.4 使用分层模型

2.4.1 使用分层模型的优点

有助于协议设计,因为对于在特定层工作的协议而言,它们的工作方式及其与上下层之间的接口都已经确定

促进竞争,因为可以同时使用不同厂商的产品。

避免一个协议层的技术或功能变化影响相邻的其它层。提供了描述网络功能和能力的通用语言

2.4.2 协议模型和参考模型

网络模型有两种基本类型:协议模型和参考模型 2.4.3 TCP/IP 模型

2.4.4 通信过程

完整的通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发送方源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创建数据

当数据在源终端设备中沿协议栈向下传递时对其分段和封装 在协议栈网络接入层的介质上生成数据

通过由介质和任意中间设备组成的网际网络传输数据 在目的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入层接收数据

当数据在目的设备中沿协议栈向上传递时对其解封和重组 将此数据传送到目的终端设备应用层的目的应用程序

2.4.5 协议数据单元和封装

封装

 根据 TCP/IP 协议簇的协议来命名 PDU。

 数据传输层 PDU  数据包网络接入层 PDU  比特(位)-通过介质实际传输数据时使用的 PDU 2.4.6 发送和接受过程

 过程的消息.2.4.7 OSI 模型

 应用层为以人为本网络中的不同个人之间提供了使用数据网络实现端到端连接的方法. 表示层对应用层服务之间传输的数据规定了通用的表示方式. 会话层为表示层提供组织对话和管理交换的服务. 传输层为终端设备之间的每个通信定义了数据分段、传输和重组服务. 网络层为所标识的终端设备直接按通过网络交换一个个数据的片段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协议描述了设备之间通过公共介质. 物理层协议描述的机械、电气、功能和操作方法用于激活、维护和停用网络设备之间比特传输使用的物理连接.2.4.8 比较 OSI 模型与 TCP/IP 模型

 比较 OSI 模型与 TCP/IP 模型

2.5 网络编址

2.5.1 Addressing in the Network

 每个数据片段必须包含充分的标识信息才能到达正确目的地. 为了将数据从一台主机上运行的源应用程序成功传送到另一台主机上运行的目的应用程序,必须包含几种不同类型的地址.2.5.2 数据送达终端设备

 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包含设备地址字段

2.5.3 数据通过网际网络

 片断到达正确网络.2.5.4 数据达到正确的应用程序

 报头中包含的信息并未标识目的主机或目的网络

2.5.5 Warriors of the Net

 网络类型  网络模型  协议及封装  端口号  盲目的错误

【重点和难点】

1.描述以下两种公认网络模型中每一层的作用: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2.说明编址和命名方案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教学指南】

1、协议

2、使用分层模型

3、TCP/IP 模型

4、OSI 模型

5、比较 OSI 模型与 TCP/IP 模型

6、网络编址

7、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如何表示一个网络?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补充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知识。

第四讲:第3章

应用层功能及协议

【教学目标】

1.规定人们如何在信息网络中使用应用层通信.2.描述 OSI 模型的上三层功能如何为终端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3.描述常见 TCP/IP 应用程序的功能,例如:万维网和电子邮件,以及相关服务,包括 HTTP、DNS、SMB、DHCP、STMP/POP 以及 Telnet 【教学内容】

3.1 应用程序 – 网络间的接口 3.1.1 OSI 和 TCP/IP 模型

 OSI 模型将网络通信过程分为 7 个逻辑层,每一层都拥有独特的功能,且被赋予了特定的服务和协议. 应用层帮助人们处理通信,以便通过数据网络传输. TCP/IP 应用层协议与 OSI 模型的上三层结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仍然大致对应. 最广为人知的 TCP/IP 应用层协议是那些用于交换用户信息的协议。

3.1.2 应用层软件

应用层协议的相关功能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网络与底层数据网络的对接.3.1.3 用户应用程序、服务以及应用层协议

 应用层使用在应用程序和服务中实现的协议。

3.1.4 应用层协议功能  应用层协议为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提供规则

3.2 准备应用程序和服务 3.2.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中,请求信息的设备称为客户端,而响应请求的设备称为服务器 3.2.2 服务器

响应客户端应用程序请求的设备扮演的是服务器角色.3.2.3 应用层服务和协议

服务器进程可支持多个客户端.3.2.4 点对点网络及应用程序(p2p)

 在点对点网络中,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连,它们共享资源(如打印机和文件)时可以不借助专用服务器。

 与点对点网络不同,点对点应用程序(P2P)允许设备在同一通信过程中既作客户端又作服务器.3.3 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 3.3.1 DNS 服务及协议

 人们很难记住IP数字地址。于是,人们创建了可以将数字地址转换为简单易记名称的域名系统. 用户还可以使用操作系统中名为 nslookup 的实用程序手动查询域名服务器,来解析给定的主机名. DNS 服务器中存储不同类型的资源记录,用来解析域名。这些记录中包含域名、地址以及记录的类型. DNS 服务器的层级结构包含用于匹配域名与地址的资源记录.3.3.2 ’ 会生成 HTTP ‘GET’消息.3.3.3 电子邮件服务及 SMTP/POP协议

 客户端使用 SMTP 将邮件发送到服务器并使用 POP3接受电子邮件. 邮件服务器 – MTA  邮件传送代理(MTA)进程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邮件服务器 – MDA  邮件分发代理进程控制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电子邮件分发. SMTP 用于转发邮件  POP 用于接收邮件.3.3.4 FTP

FTP 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文件传输.3.3.5 DHCP

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网络中的设备可以从 DHCP 服务器中获取 IP 地址和其它信息.DHCP 服务器负责维护 IP 地址池,并在客户端登录时将临时地址分配给客户端.3.3.6 文件共享服务及 SMB 协议

SMB 是一种客户端请求服务器相应协议,服务器可将其资源共享给网络中的客户端使用.使用SMB协议可以通过windows资源管理器将一台 PC 中的文文件复制到另一台 PC 3.3.7 P2P 服务及 Gnutella 协议

 通过基于 Gnutella 协议的 P2P 应用程序,人们可以将自己硬盘中的文件共享给其他人下载. 很多 P2P 应用程序并不使用中央数据库记录各个对等设备上的所有可用文件.3.3.8 Telnet 服务及协议

Telnet 提供使用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访问网络设备的方法,就如同键盘和显示器直接连接到该设备一样.Telnet 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协议,规定了创建和终止 VTY 会话的规则.【重点和难点】

描述 OSI 模型的上三层功能如何为终端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描述常见 TCP/IP 应用程序的功能

【教学指南】

1、应用程序 – 网络间的接口

2、应用层软件

3、用户应用程序、服务以及应用层协议

4、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 DNS 服务及协议 WWW 服务及 HTTP 电子邮件服务及 SMTP/POP协议 FTP DHCP 文件共享服务及 SMB 协议 P2P 服务及 Gnutella 协议 Telnet 服务及协议

5、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用户如何使用网络传输不同的数据如email、请求浏览网页、上传数据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注意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第五讲:第4章

OSI传输层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输层的需求;

2.掌握传输层在终端应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掌握两种 TCP/IP 传输层协议 — TCP 和 UDP 协议的作用。

【教学内容】

4.1 目标

4.2 关键术语

4.3 传输层的作用

4.3.1 传输层的用途

4.3.2 支持可靠通信

4.3.3 TCP和UDP 4.3.4 端口寻址

4.3.5 分段和重组:分治法

【重点和难点】

两种 TCP/IP 传输层协议 — TCP 和 UDP 协议的作用;传输层的关键功能,包括可靠性、端口寻址以及数据分段

【教学指南】1、2、3、4、传输层的作用

TCP和UDP 端口寻址

分段和重组:分治法

【课前思考】

计算机如何区分数据是使用哪个应用程序?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用Packet Tracer模拟数据传输过程并观察传输层数据包格式,验证不同服务使用不同端口。

第六讲:第4章

OSI传输层

【教学目标】 1.理解传输层的关键功能,包括可靠性、端口寻址以及数据分段; 2.理解TCP 和 UDP 协议如何发挥各自的关键功能;

3.理解TCP 或 UDP 协议的应用场合,并举出使用每个协议的应用程序的例子

【教学内容】

4.4 TCP:可靠通信

4.4.1 创建可靠会话

4.4.2 TCP服务器进程

4.4.3 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

4.4.4 三次握手

4.4.5 TCP会话终止

4.4.6 TCP窗口确认

4.4.7 TCP重传

4.4.8 TCP拥塞控制:将可能丢失的数据段降到最少

4.5 UDP协议:低开销通信

4.5.1 UDP:低开销与可靠性对比

4.5.2 UDP数据报重组

4.5.3 UDP服务器进程与请求

4.5.4 UDP客户端进程

【重点和难点】

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三次握手;TCP会话终止;TCP窗口确认;TCP重传

【教学指南】

1、TCP:可靠通信

2、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

3、三次握手

4、UDP协议:低开销通信

5、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收发E-mail使用TCP还是UDP协议?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结合具体例子,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数据传输过程并观察传输层数据包格式。第七讲:第5章 OSI网络层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网络层在说明从一台终端设备到另一台终端设备的通信时所起的作用。2.了解最常用的网络层协议 Internet 协议(IP)及其提供无连接服务和尽力服务方面的功能。

3.了解将设备划分(即分组)为网络时使用的指导原则。

【教学内容】

5.1 学习目标 5.2 关键术语 5.3 IPv4地址

5.3.1 网络层: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5.3.2 IPv4:网络层协议的例子 5.3.3 IPv4数据包:封装传输层PDU 5.3.4 IPv4数据包头 5.4 网络:将主机分组 5.4.1 建立通用分组

5.4.2 为何将主机划分为网络? 5.4.3 从网络划分网络

【重点和难点】

网络层在说明从一台终端设备到另一台终端设备的通信时所起的作用

【教学指南】1、2、3、4、5、6、IPv4地址

网络层: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IPv4:网络层协议的例子 网络:将主机分组

为何将主机划分为网络? 从网络划分网络

【课前思考】

数据包如何被处理?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用Packet Tracer模拟数据传输过程并观察IP数据包格式中字段变化。第八讲:第5章 OSI网络层

【教学目标】

1. 了解将设备划分(即分组)为网络时使用的指导原则。2. 了解设备的分层编址及其如何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

3. 了解有关路由、下一跳地址和转发到目的网络的数据包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5.5 路由:数据包如何被处理

5.5.1 设备参数:支持网络外部通信 5.5.2 IP数据包:端到端传送数据 5.5.3 网关:网络的出口

5.5.4 路由:通往网络的路径

5.5.5 目的网络

5.5.6 下一跳:数据包下一步去哪

5.5.7 数据包转发:将数据包发往目的5.6 路由过程:如何学习路由 5.6.1 静态路由

5.6.2 动态路由 5.6.3 路由协议 5.7 总结

5.8 实验

【重点和难点】

路由过程:如何学习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路由协议;

【教学指南】

1、路由:数据包如何被处理

2、路由过程:如何学习路由

3、静态路由

4、动态路由

5、路由协议

6、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如何让路由器知道把数据包送到哪个路径?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用Packet Tracer模拟数据传输过程并观察IP数据包格式中字段变化。

第九讲:第6章 网络编址:IPv4 【教学目标】

1.2.3.4.5.6.理解IP 地址的结构并掌握换算 8 位二进制和十进制数字的能力。掌握按照类型对给定的 IPv4 地址分类并描述其在网络中的使用方式。了解 ISP 如何将地址分配给网络以及管理员如何在网络内分配地址。理解主机地址的网络部分并说明子网掩码在划分网络中的作用。

掌握根据给定的 IPv4 地址信息和设计标准,计算相应的地址组成部分。

掌握在主机上使用常用的测试实用程序来验证和测试网络连通性以及 IP 协议栈的运行状态。

【教学内容】

6.1 学习目标

6.2 关键术语

6.3 IPv4地址

6.3.1 IPv4地址剖析

6.3.2 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6.3.3 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

6.3.4 通信的编址类型:单播、广播,多播

6.4 不同用途的IPv4地址

6.4.1 IPv4网络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地址

6.4.2 子网掩码:定义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

6.4.3 公用地址和私用地址

6.4.4 特殊的单播IPv4地址

6.4.5 传统IPv4编址

6.5 地址分配

6.5.1 规划网络地址

6.5.2 最终用户设备的静态和动态地址

6.5.3 选择设备地址

6.5.4 Internet地址分配机构(IANA)6.5.5 ISP 6.6 计算地址

6.6.1 这台主机在我的网络上吗?

6.6.2 计算网络、主机和广播地址

6.6.3 基本子网

6.6.4 子网划分:将网络划分为适当大小

6.6.5 细分子网

6.7 测试网络层

6.7.1 ping 127.0.0.1:测试本地协议族 6.7.2 ping网关:测试到本地网络的连通性

6.7.3 ping远程主机:测试到远程网络的连通性

6.7.4 traceroute(tracert):测试路径

6.7.5 ICMPv4:支持测试和消息的协议

6.7.6 IPv6概述

6.8 总结

6.9 实验

【重点和难点】

按照类型对给定的 IPv4 地址分类并描述其在网络中的使用方式; 主机地址的网络部分并说明子网掩码在划分网络中的作用;

在主机上使用常用的测试实用程序来验证和测试网络连通性以及 IP 协议栈的运行状态。

【教学指南】

1、IPv4地址剖析

2、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通信的编址类型:单播、广播,多播

4、不同用途的IPv4地址

5、IPv4网络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地址

6、子网掩码:定义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

7、公用地址和私用地址

8、特殊的单播IPv4地址

9、规划网络地址

10、计算地址

11、子网划分:将网络划分为适当大小

12、细分子网

13、测试网络层

ping 127.0.0.1:测试本地协议族

ping网关:测试到本地网络的连通性

ping远程主机:测试到远程网络的连通性

traceroute(tracert):测试路径

14、IPv6概述

15、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如何申请IP地址?如何分配IP地址?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用例子讲解子网划分,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本章内容。第十讲:第7章OSI数据链路层

【教学目标】

1.2.3.4.理解数据链路层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了解数据链路层如何准备数据,以便通过网络介质传输。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逻辑网络拓扑,还可以说明逻辑拓扑确定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方式。

5.理解将数据包封装成帧以方便介质访问的意图。6.掌握第 2 层帧结构并认识通用字段。7.理解并掌握帧头和帧尾主要字段(包括编址、服务质量、协议类型以及帧校验序列)的功能。

【教学内容】

7.1 学习目标 7.2 关键术语

7.3 数据链路层:访问介质 7.3.1 支持和连接上层服务 7.3.2 控制通过本地介质的传输 7.3.3 创建帧

7.3.4 将上层服务连接到介质 7.3.5 标准

7.4 MAC技术:将数据放入介质 7.4.1 共享介质的MAC 7.4.2 无共享介质的MAC 7.4.3 逻辑拓扑与物理拓扑 7.5 MAC:编址和数据封装成帧 7.5.1 数据链路层协议:帧 7.5.2 封装成帧:帧头的作用 7.5.3 编址:帧的去向 7.5.4 封装成帧:帧尾的作用 7.5.5 数据链路层帧示例

7.6 汇总:跟踪通过Internet的数据传输 7.7 总结 7.8 实验

【重点和难点】

不同类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第 2 层帧结构并认识通用字段;

帧头和帧尾主要字段(包括编址、服务质量、协议类型以及帧校验序列)的功能。

【教学指南】

1、了解关键术语

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支持和连接上层服务与控制通过本地介质的传输

3、MAC技术:将数据放入介质

4、共享介质的MAC

5、无共享介质的MAC

5、MAC:编址和数据封装成帧

6、封装成帧:帧头的作用,帧尾的作用

7、编址:帧的去向

8、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无数数据包经路由器选择合适路径后,在线路上传输时是否要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使用课件、动画直观地展示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第十一讲:第8章 OSI物理层

【教学目标】

1.理解物理层协议和服务在支持数据网络通信方面的作用。2.了解物理层和信号在网络中的用途。

3.了解在通过本地介质传输帧的过程中,用于表示比特的信号所扮演的角色。4.掌握铜缆、光缆和无线网络介质的基本特征。5.掌握铜缆、光缆和无线网络介质的常见用途。

【教学内容】

8.1 学习目标

8.2 关键术语

8.3 物理层:通信信号

8.3.1 物理层的用途

8.3.2 物理层操作

8.3.3 物理层标准

8.3.4 物理层的基本原则

8.4 物理层信号和编码:表示比特

8.4.1 用于介质的信号比特

8.4.2 编码:比特分组

8.4.3 数据传输能力

8.5 物理介质:连接通信

8.5.1 物理介质的类型

8.5.2 铜介质

8.5.3 光纤介质

8.5.4 无线介质

8.5.5 介质连接器

8.6 总结

8.7 实验

【重点和难点】

铜缆、光缆和无线网络介质的基本特征和常见用途

【教学指南】

1、了解关键术语

2、物理层:通信信号

3、物理层的用途

4、物理层信号和编码:表示比特

5、用于介质的信号比特

6、编码:比特分组

7、物理介质的类型

8、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观察实验室的50台设备是通过何种介质与交换机连在一起的,并思考数据是如何通过该介质传输数据的。【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信号在介质中传输是抽象的,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实例将传输过程具体化。

第十二讲:第9章

以太网

【教学目标】

1.了解以太网的演变过程 2.掌握以太网帧的各个字段

3.理解并掌握以太网协议所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功能和特性

【教学内容】

9.1 学习目标 9.2 关键术语

9.3 以太网概述

9.3.1 以太网:标准和实施

9.3.2 以太网:第1层和第2层

9.3.3 逻辑链路控制:连接上层

9.3.4 MAC:获取送到介质的数据

9.3.5 以太网的物理层实现

9.4 以太网:通过LAN通信

9.4.1 以太网历史

9.4.2 传统以太网

9.4.3 当前的以太网

9.4.4 发展到1Gbit/s及以上速度

9.5 以太网帧

9.5.1 帧:封装数据包

9.5.2 以太网MAC地址

9.5.3 十六进制计数和编址

9.5.4 另一层的地址

9.5.5 以太网单播、多播和广播 9.6 以太网MAC

9.6.1 以太网中的MAC

9.6.2 CSMA/CD:过程

9.6.3 以太网定时

9.6.4 帧间隙和回退

【重点和难点】

MAC:获取送到介质的数据;以太网的物理层实现;以太网:通过LAN通信。

【教学指南】

1、掌握关键术语

2、了解以太网的标准和实施

3、了解以太网历史

4、了解当前的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的区别

5、认识以太网帧

6、了解以太网MAC地址

【课前思考】

目前实验使使用的网络是哪一种类型?PC机上网卡是何种类型的?网卡速度为多少?。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注意举例;与实验室具体情况相结合。

第十三讲:第9章

以太网

【教学目标】

1.了解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 2.掌握以太网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功能 3.理解地址解析协议(ARP)【教学内容】

9.7 以太网物理层

9.7.1 Mbit/s和100Mbit/s以太网

9.7.2 吉比特以太网 9.7.3 以太网:未来的选择

9.8 集线器和交换机

9.8.1 传统以太网:使用集线器

9.8.2 以太网:使用交换机

9.8.3 交换:选择性转发

9.9 地址解析协议(ARP)

9.9.1 将IPv4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9.9.2 维护映射缓存

9.9.3 删除地址映射

9.9.4 ARP广播问题

9.10 总结

9.11 实验

【重点和难点】

以太网帧的各个字段;以太网协议所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功能和特性;以太网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功能

【教学指南】

1、CSMA/CD:过程

2、Mbit/s和100Mbit/s以太网及吉比特以太网

3、集线器和交换机

4、地址解析协议(ARP)

5、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以太网中如何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注意举例;与实验室具体情况相结合。

第十四讲:第10章

网络规划和布线

【教学目标】

1.掌握建立 LAN 连接所需的基本网络介质。2.3.4.5.6.7.掌握 LAN 中的中间设备和终端设备连接的类型。掌握直通电缆和交叉电缆适用的引脚配置。

理解并掌握用于 WAN 连接的不同布线类型、标准和端口。了解设备管理连接在使用 Cisco 设备时的作用。掌握为网际网络设计编址方案,以及为主机、网络设备和路由器接口分配地址范围。了解不同网络设计的重要性有何异同。

【教学内容】

10.1 学习目标

10.2 关键术语

10.3 LAN:进行物理连接

10.3.1 选择正确的LAN设备

10.3.2 设备选择因素

10.4 设备互连

10.4.1 LAN和WAN:实现连接 10.4.2 进行LAN连接

10.4.3 进行WAN连接

10.5 制定编址方案

10.5.1 网络上有多少主机?

10.5.2 有多少网络?

10.5.3 设计网络地址的标准

10.6 计算子网

10.6.1 计算地址:例1 10.6.2 计算地址:例2 10.7 设备互连

10.7.1 设备接口

10.7.2 进行设备的管理连接

10.8 总结

10.9 实验

【重点和难点】

建立 LAN 连接所需的基本网络介质;直通电缆和交叉电缆适用的引脚配置;用于 WAN 连接的不同布线类型、标准和端口;为网际网络设计编址方案,以及为主机、网络设备和路由器接口分配地址范围。

【教学指南】

1、掌握关键术语

2、学会进行物理连接

3、选择正确的LAN设备

4、设备互连

5、LAN和WAN:实现连接

6、根据网络上有多少主机,有多少网络制定编址方案

7、设计网络地址的标准

8、计算子网

9、进行设备的管理连接

10、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针对一个拥有多部门的企业如何组建网络,并进行合理的地址分配?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注意以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为参考,要求尽量具体,如部门数、网络数、主机数。

第十五讲:第11章

配置和测试网络

【教学目标】

1.2.3.4.了解 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IOS)的作用。了解配置文件的用途。

了解内嵌有 IOS 的几类设备。

了解影响设备可使用的 IOS 命令集的因素。

【教学内容】

11.1 学习目标

11.2 关键术语

11.3 配置Cisco设备:IOS基础

11.3.1 Cisco IOS

11.3.2 访问方法

11.3.3 配置文件

11.3.4 介绍Cisco IOS模式

11.3.5 基本IOS命令结构

11.3.6 使用CLI帮助

11.3.7 IOS检查命令

11.3.8 IOS配置模式

11.4 利用Cisco IOS进行基本配置

11.4.1 命名设备

11.4.2 限制设备访问:配置口令和标语

11.4.3 管理配置文件

11.4.4 配置接口

【重点和难点】

IOS 工作模式;基本 IOS 命令

【教学指南】

1、掌握关键术语

2、认识路由器结构组成

3、通过简单命令了解Cisco IOS4、了解路由器的配置文件

5、学习基本IOS命令结构

6、学会使用CLI帮助

【课前思考】

路由器是如何工作的?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带学生参观真实路由器,并认识各部件及接口名称。

第十六讲:第11章

配置和测试网络

【教学目标】

1. 掌握 IOS 工作模式。2. 掌握基本 IOS 命令。

【教学内容】

11.5 校验连通性

11.5.1 验证协议族

11.5.2 测试接口

11.5.3 测试本地网络

11.5.4 测试网关和远端的连通性

11.5.5 trace命令和解释trace命令的结果

11.6 监控和记录网络

11.6.1 网络基线

11.6.2 捕获和解释trace信息

11.6.3 了解网络上的节点

11.7 总结

11.8 实验

【重点和难点】

监控和记录网络;网络基线;

【教学指南】

1、认识IOS配置模式,不同的配置模式可以使用不同的命令

2、利用Cisco IOS进行基本配置

3、做章节测验 【课前思考】

如何配置路由器?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结合具体实例讲授路由器配置方法。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篇2

施工场景

水上施工所需设备较多,如吊船、驳船、运输船、交通船、抛锚船、定位船等,图1为施工场景。

钻孔前准备

开始钻孔前应落实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供应系统、供水供电系统、钢筋笼及声测管绑扎和起吊安装设备、质量记录表格等,应清理护筒内铁件或杂物。图2为吸铁器。

泥浆及泥浆处理设备

钻孔桩施工中,泥浆主要起护壁及浮渣作用,应保证泥浆的质量。泥浆配制后宜存放适当时间再使用,使泥浆颗粒更有效溶解,改善泥浆的性能。泥浆池的容积应满足钻孔施工需要,应防止雨水或地表水进入泥浆池,影响泥浆质量。应注意环境保护及泥浆池周边防护。图3为泥浆及泥浆处理设备。

护筒埋设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39-02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也不例外。因此,在职业学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显得尤为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该课程教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形势,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网络实验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作出探讨。

一、明确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是新世纪人才必须把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被列为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在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未来的中高级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及至网络工程师等。那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能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基础问题,能选择合适的因特网接入方式,会按要求划分IP地址,会使用常用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用Windows Server 2003 组建符合目标的局域网等。

二、精选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是必要的。以往所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和许多专业教材一样,先理论后实验,实验总是安排在本单元理论学习之后。这样就使得课堂和实验教学内容脱节,还导致了所讲内容空洞、枯燥,不轻易被理解和把握。另外,在体系结构上也存在不妥,大都以知识点为主线,相邻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主线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时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有条理。所以,笔者着力编写校本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将其分为三大模块,主要由网络常用软件应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及应用和网络互连基础构成,各模块又分别由计算机网络概述、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以太网组建、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广域网、TCP/IP协议、因特网技术和网络安全等25个项目组成。将学生熟悉的网络常用软件放在第一模块,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掌握基础模块后能更好地学习后续两个模块。本书适合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将理论基础与实验编在一起,以实验为主线,将基础知识融入实验项目,做实验时遇到新的知识点再及时讲解,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吸收新知识,并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点的应用环境。

通过学习,希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局域网、广域网技术,掌握常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会处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从做网线开始,最终能模拟组建一个典型的小型局域网,并熟知这些技能的综合应用。

三、准备好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实验室也需要不断完善。专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备是组建局域网的必要基础设备,“纸上谈兵”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校自2008年构建专业网络实验室以来,教学效果就有很大提高,笔者在教学研究上也有了新的心得。因考虑相关课程(如计算机组网技术)也需要实验室,将设备分为6组,以便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这使得分组教学得以更好地展开,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操作基础和设备维护,建议让学生做实验之前,先在适用的实验模拟器中完成实验。我校选择了目前较适用的模拟实验软件VM Workstation、Packet Tracer等。

四、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延伸课堂

2010年,我校在“十一五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的研究中提出:要将各类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各章节的要点、作业及优秀学生作品等放到校园内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提出问题、提交作业,教师也可以通过邮件为学生答疑和批改作业。如今,我校新改版的校园网,经过规范性、艺术性的网页设计,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效果,动态网页和读者独特的互动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校园网已成为重要的网络教学资源,也成了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列为我校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考虑到该课程对实训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实训设备的依赖性较强,专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做好实训外,还应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推荐更多、更好的学习网站,如技能大赛网、服务器管理网、小型局域网搭建之类的网站,让学生的功夫下在平时的课堂内外,激发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五、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特征是:“协议”满篇,很空洞,不如其它课程具体,但“协议”的学习又是这门课不可或缺的,因为很多网络设备都离不开“协议”的支持。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协议学习产生兴趣,探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整合教学资源,采取适用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有许多实训任务,虽然学生对这些操作性很强的实训感兴趣,但仅限于此,对实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则一无所知,就更别说运用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那就是课堂的导入:情境导入——明确任务——知识点讲解——实训巩固——知识拓展。其中,“情境导入”是重点。虽然有的实训很难创设真实的情境,但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平台,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让情境更逼真,教学效果的改善是必然的。另外,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以多媒体为主,但板书也是重要的辅助形式。对于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等内容,可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其产生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也可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增加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对于IP地址、子网划分等公式推导需演绎的内容,则采用黑板加讲解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

2.讲课时多用生活中的类比事件,使复杂的新题目变得易懂,同时增加趣味性。比如,讲“协议”和“层”的概念时,举“两个不同国家的商人合作(假定他们只会本国语言)”的例子,明白双方之间的通讯是需要规则的,上层的通讯需要相邻下层协议的支持才能完成。再如,讲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时,用城市中的交通新题目作类比,让学生容易理解。尤其是拥塞控制,通过类比很轻易就能理解“网络中的Packet包太多”(城市中的车辆太多)是导致“拥塞”的原因,然后采取一些算法来控制和解除拥塞。

3.让课堂多些“争吵”,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于课程涉及的一些较难懂的、有争议的知识不妨抛给学生展开讨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优势。

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专业实训课的评价机制已与文化课的评价机制有很大的不同,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除学期末的笔试(也可用无纸化上机考试代替)外,还应采取单元项目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等形式,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有更多体验学习成就感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上机成绩由60%的平时单元实训和40%的期末综合实训构成。另外,还应推荐他们多参加专业类技能考试,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吴功宜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张玲,段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计算机文化基础练习题3 篇4

1.在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小的一个是()。A.空格字符 B.0

C.A

D.a 2.在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大的一个是()。A.9 B.Z C.d

D.X 3.一个汉字的国标码需用2字节存储,其每个字节的最高二进制位的值分别为()。A.0,0 B.1,0

C.0,1

D.1,1

4.一个汉字的内码与它的国标码之间的差是()。A.2020H B.4040H

C.8080H

D.A0A0H 5.标准ASCII码用7位二进制位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其不同的编码共有()。A.127个 B.128个 C.256个 D.254个

6.根据国标GB2312-80的规定,总计有各类符号和一、二级汉字编码()。

A.7145个 B.7445个 C.3008个 D.3755个 7.已知汉字“家”的区位码是2850,则其国标码是()。A.4870D B.3C52H C.9CB2H D.A8D0H 8.在计算机中,西文字符所采用的编码是()。A.EBCDIC码 B.ASCII码 C.国标码 D.BCD码 9.一个字符的标准ASCII码码长是()。

A.8 bits B.7 bits

C.16 bits

D.6 bits 10.根据汉字国标GB2312-80的规定,1KB存储容量可以存储汉字的内码个数是()。A.1024 B.512 C.256 D.约341

11.汉字国标码(GB2312-80)把汉字分成()。

A.简化字和繁体字两个等级

B.一级汉字,二级汉字和三级汉字三个等级

C.一级常用汉字,二级次常用汉字两个等级

D.常用字,次常用字,罕见字三个等级

12.在ASCII码表中,根据码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空格字符、数字符、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B.数字符、空格字符、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C.空格字符、数字符、小写英文字母、大写英文字母 D.数字符、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空格字符 13.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属于()。

A.音码输入法 B.形码输入法 C.音形结合的输入法

D.联想输入法

14.一个汉字的内码长度为2字节,其每个字节的最高二进制位的值分别为()。A.0,0 B.1,0

C.0,1

D.1,1 15.根据汉字国标GB2312-80的规定,一个汉字的内码码长为()。

A.8bits B.12bits C.16bits

D.24bits 16.根据汉字国标GB2312-80的规定,存储一个汉字的内码需用的字节个数是()。

A.4字节 B.3字节 C.2字节 D.1字节 17.显示或打印汉字时,系统使用的是汉字的()。A.机内码 B.字形码 C.输入码 D.国标码

18.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打开外接显示设置窗口的快捷键是()。

A.“Win”+“D” B.“Win”+“P” C.“Win”+“Tab” D.“Alt”+“Tab” 19.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显示3D桌面效果的快捷键是()。

A.“Win”+“D” B.“Win”+“P” C.“Win”+“Tab” D.“Alt”+“Tab” 20.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时,系统磁盘分区必须为()格式才能安装。

A.FAT B.FAT16 C.FAT32

D.NTFS 21.在Word 2010的编辑状态下,单击“开始”选项卡下“剪贴板”组中“粘贴”按钮后()。A.被选择的内容移到插入点处

B.被选择的内容移到剪贴板处

C.剪贴板中的内容移到插入点处 D.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插入点处 22.Word 2010的替换功能在“开始”选项卡的()组中。A.“剪贴板” B.字体

C.段落

D.编辑

23.在Word 2010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够将“考核”替换为“kaohe”,因为一个是中文,一个是英文字符串 B.不能够将“考核”替换为“中级考核”,因为它们的字符长度不相等 C.能够将“考核”替换为“中级考核”,因为替换长度不必相等 D.不可以将含空格的字符串替换为无空格的字符串

24.在Word 2010文档中插入数学公式,在“插入”选项卡中应选的命令按钮是()。A.符号 B.图片

C.形状

D.公式

25.在Word 2010的编辑状态下,若要进行字体效果设置(如设置文字三维效果等),首先应打开()。

A.剪贴板 B.段落

C.字体

D.样式

26.在Word 2010编辑状态中,如果要插入符号(例如℃或☆),则首先要单击()选项卡。A.开始 B.插入

C.页面布局

D.视图

27.在Word 2010编辑状态中,若要进行字体效果设置(如上标M2),则首先单击“开始”选项卡,在()组中即可找到相应的设置按钮。

A.剪贴板 B.段落 C.字体 D.“编辑”

28.在Word 2010的“字体”对话框中,不可设定文字的()。A.删除线 B.行距

C.字号

D.字符间距

29.在Word 2010的编辑状态,打开文档“ABC.docx”,修改后另存为“ABD.docx”,则文档ABC.docx()。

A.被文档ABD覆盖 B.被修改未关闭

C.未修改被关闭

D.被修改并关闭

30.在Word 2010编辑状态下,当前输入的文字显示在()。A.鼠标光标处 B.插入点处

C.文件尾部

D.当前行的尾部

31.在Word 2010编辑状态下,要想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可以按()。

A.Backspace B.Del C.Ctrl+P

D.Shift+A

32.在Word 2010文档的编辑中,删除插入点右边的文字内容应按的键是()。A.Backspace B.Del C.Ctrl+P

D.Shift+A 33.在Excel 2010中,当修改工作表中的某个数据后,包含有该数据的图表将()。A.原图表保留,要求用户建立新的图表

B.原图表作废,要求用户建立新的图表

C.自动修改该项所对应的几何图形的尺寸 D.不自动修改,由用户对其进行修改 34.在Excel 2010中,若活动单元格中输入的数值数据过长时,Excel 2010 将该数值()。

A.根据其所在的列宽去掉超出的部分 B.根据系统设定的长度取舍

C.将其转换为科学计数法显示

D.原样显示

35.如果在工作簿中既有工作表又有图表,当选择保存命令后,Excel 2010将()。A.只保存其中的工作表

B.只保存其中的图表

C.把工作表和图表分别保存到两个文件中 D.把工作表和图表保存到一个文件中

36.设区域B1:J1和区域A2:A10各单元格中分别输入数据1~9,在B2单元格中输入下列哪一个公式,然后将该公式复制到整个B2:J10区域,即可形成一个九九乘法表()。A.#VALUE!B.#VALUE!

C.=$B1*A$2 D.#VALUE!37.设区域A1:E1各单元中的数值均为1,F1、G1为空白单元,H1单元中为一字符串,则函数=AVERAGE(A1:H1)结果与下列哪个公式的结果相同()A.=5/5 B.=5/6 C.=5/7 D.=5/8

38.在Excel 2010中,下面关于分类汇总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类汇总方式只能是求和或求平均值

B.分类汇总可以删除,但删除汇总后排序操作不能撤消

C.分类汇总的关键字段只能是一个字段 D.分类汇总前数据必须按关键字段排序

39.Excel 2010工作表G2单元格的内容为公式=AVERAGE(C2:F6),当用删除行的命令将第4行删除后,G2单元格中的公式将调整为()。

A.=AVERAGE(C3:F6)C.#VALUE!

B.=AVERAGE(C2:F5)

D.=AVERAGE(C3:F5)

40.在Excel 2010的单元格中输入数字字符串123456时,应输入为()。A.“123456” B.123456 C.‘123456

D.“123456

41.以下关于Excel 2010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为()。

A.工作簿是Excel 2010处理并存储工作数据的文件,工作簿中只能包含3个工作表

B.Excel 2010的图表必须与生成该图表的有关数据处于同一张工作表中 C.单元格是工作表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是工作表的最小单位 D.Excel 2010工作表的名称由文件名决定

42.在Excel 2010工作表要使某单元格在引用时行号不变,应在表达式前加的前缀字符是A.美元符号$ B.左圆括号

C.单引号‘

D.等号= 43.在PowerPoint 文档中能添加下列()对象

A.Excel 图表 B.电影和声音 C.Flash动画 44.:超级链接只有在下列()视图中才能被激活 A.幻灯片视图 B.大纲视图

C.幻灯片浏览视图 D.幻灯片放映视图

D.以上都对

45.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以下()项操作是无法进行的操作

A.插入幻灯片

B.删除幻灯片

C.改变幻灯片的顺序

D.编辑幻灯片中的占位符的位置

46.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最大好处在于()。

A.节省人力

B.存储容量大

C.可实现资源共享

D.是信息存取速度提高 47.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数据处理

B.文献检索

C.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D.信息传输

48.电子邮件是Internet应用最广泛的服务项目,通常采用的传输协议是()。

A.SMTP B.TCP/IP C.CSMA/CD D.IPX/SPX 49.电子信箱地址是由用户名和主机域名两部分组成,中间用特殊的符号()连接起来。A.#

B.$

C.&

D.@ 50.当个人计算机以拨号方式接入Internet网时,必须使用的设备是()。

A.网卡 B.调制解调器(Modem)

C.电话机 D.浏览器软件

二、多选题:(25道)

1.关于计算机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A.键盘式输入设备,打印机是输出设备,它们都是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B.显示器显示键盘输入的字符时是输入设备,显示程序的运行结果时是输出设备 C.ROM BIOS芯片中的程序都是计算机制造商写入的,用户不能更改其中的内容 D.打印机只能打印字符和表格,不能打印图形 2.下列属于外部设备的是()。

A.键盘鼠标 B.显示器 C.打印机 D.硬盘

3.关于软件系统,正确的说法是()。A.系统软件的特点是通用性和基础性

B.高级语言是一种独立于机器的语言

C.任何程序都可被视为计算机的系统软件

D.编译程序只能一次读取、翻译并执行源程序中的一行语句 4.关于信息和数据的说法,下列()是正确的。

A.数据是具体的物理形式抽象出来的逻辑意义

B.数据经过处理、组织并赋给一定意义后即可称为信息

C.数据是信息的具体物理表示 D.信息是各种物理符号

5.系统总线是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各种信息的公共通道,其类型有()。A.数据总线 B.地址总线

C.控制总线

D.信息总线

6.下面是关于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论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均能产生目标程序

B.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均不能产生目标程序

C.编译程序能产生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则不能

D.编译程序不能产生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能 7.Windows 7的特点是()。

A.更易用 B.更快速 C.更简单 D.更安全 8.当Windows系统崩溃后,可以通过()来恢复。A.更新驱动

B.使用之前创建的系统镜像

D.卸载程序

C.使用安装光盘重新安装

9.下列属于Windows 7零售盒装产品的是()。

A.家庭普通版 B.家庭高级版 C.专业版 D.旗舰版 10.在Windows中要更改当前计算机的日期和时间。可以()。

A.双击任务栏上的时间 B.使用“控制面板”的“区域设置”

C.使用附件

D.使用“控制面板”的“日期/时间”

11.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B.计算机区别与其他计算工具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存储程序和数据

C.电源关闭后,ROM中的信息会丢失

D.16位的字长计算机能处理的最大数是16位十进制 12.下列软件中,()属于应用软件。

A.CAD B.Word

C.汇编程序

D.C语言源程序

13.在WORD2010中,文档对齐方式包括()。A.左对齐 B.分散对齐

C.右对齐 D.两端对齐

14.在WORD2010中,编辑的文档能存为()类型的文件。

A..ASP B..DOC C..FIC D..HTM 15.Word2010中文版能实现()。

A.多份打印 B.双面打印

C.缩放打印

D.打印偶数页

16.Word 2010中文版中,【页面设置】的【页边距】选项框可以设置()与页面边界离,装订线位置及与页面边界的距离。A.行间距 B.页眉

D.字间

C.页脚

17.Word 2010中文版中,我们可以用键盘上的(),将光标移到文档编辑过的任何位置。A.←、→、↑、↓键

B.鼠标左键单击

C.F4键

D.Enter键

1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EXCEL 2010 的行高是固定的

B.EXCEL 2010单元格的宽度是固定的,为8个字符宽

C.EXCEL 2010 单元格的宽度是可变的,默认宽度为8个字符宽

D.EXCEL 2010 的行高和列宽是可变的

19.EXCEL 2010工作表中,欲右移一个单元格作为当前单元格,则()。A.按→键 B.按TAB键

C.按ENTER键 D.用鼠标单击右边的单元格

20.求A1至A7个单元格的平均值,应用公式()。

A.AVERAGE(A1:A7,7)

B.AVERAGE(A1:A7)C.SUM(A1:A7)/7

D.SUM(A1:A7)/COUNT(A1:A7)

21.下列退出Powerpoint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B.按Alt+F4

C.单击Powerpoint标题栏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按钮 D.单击Powerpoint标题栏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22.在PowerPoint中,幻灯片的放映类型有()A.演讲者放映 B.观众自行浏览 23.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

C.在展台浏览 D.循环放映

D.对等式网络 A.点对点传输网络 B.广播式传输网络 C.数据传输网络 24.以下()是常见的计算机的局域网络的拓扑结构

A.星形结构 B.交叉结构

C.关系结构

D.总线结构

25.在计算机网络中,表示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A.传输率 B.误码率 C.信息容量

三、判断题:(20道)

1.第三代计算机的逻辑部件采用的是小规模集成电路。()2.字节是计算机中常用的数据单位之一,它的英文名字是byte。()3.计算机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以采用的物理器件作为标志的。()4.CPU是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的。()5.正版Windows 7操作系统不需要安装安全防护软件。()6.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

()

D.频带利用率

7.安装安全防护软件有助于保护计算机不受病毒侵害。()8.在安装Windows 7的最低配置中,内存的基本要求是128MB及以上。

()9.在Word 2010开始状态下,如要调整段落的左右边界,可以采用拖动水平标尺上缩进标记的方法,这种方法直观、快捷。()

10.在Word 2010的开始状态,打开了一个文档,进行“保存”操作后,该文档被保存在新建文件夹下。()11.在打开的最近文档中,可以把常用文档进行固定而不被后续文档替换。()12.在word2010中,通过“屏幕截图”功能,不但可以插入未最小化到任务栏的可视化窗口图片,还可以通过屏幕剪辑插入屏幕任何部分的图片。()13.Excel 2010工作簿文件的扩展名是.XLS。()14.Excel 2010单元格中的公式,都是以“=”开头的。()15.筛选是只显示某些条件的记录,并不改变记录。()16.一个Excel 2010工作表的可用行数和列数是不受限制的。()17.在Excel 2010工作表中,可以插入并编辑Word文档。()18.在PowerPoint中不能插入WORD表格

()19.WWW是当前Internet上最受欢迎、最为流行的打印服务程序。()20.多台计算机相连,就形成了一个网络系统。()

答案:

单选: 01-05:A C A C B

06-10:B B B B B

11-15:C A B D C 16-20:C B B C D

21-25:D D C D C

26-30:B C B C B 31-35:A B C C D

36-40:B A A B C

41-45:C A D D D 46-50:C C A D B

多选:

01-05:AC;ABC;AB;BC;ABC; 06-10:ABD;ABCD;BC;ABCD;AD; 11-15:AB;ABCD;ABCD;BD;ABCD;

16-20:BC;AB;CD;ABD;BD; 21-25:ABC;ABCD;AB;AD;C;

判断:: 01-05:T T T T F

06-10:F T F T F 11-15:T T F T T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篇5

1.在Excel工作表中,_____操作可以删除工作表D列。(4分)(A)单击列号D,按Del键

(B)单击列号D,选择“编辑”菜单下的“删除”(C)单击列号D,选择工具条上的“剪切”按钮

(D)单击列号D,选择“编辑”菜单下的“清除”→“全部” 参考答案:B 2.在Excel中,下列_____所表示的单元格区域是正确。(4分)(A)Al#D4(B)A1:D4(C)A1..D4(D)Al-D4 参考答案:B 3.在Excel中,按下Delete键将清除被选区域中所有单元格的_____。(4分)(A)内容(B)格式(C)批注(D)所有信息 参考答案:A 4.在Excel的图表中,能反映出数据变化趋势的图表类型是_____。(4分)(A)柱形图(B)折线图(C)气泡图(D)饼图 参考答案:B 5.假定一个单元格的地址为$D2,则此地址的类型是_____。(4分)(A)相对地址(B)绝对地址(C)混合地址(D)三维地址 参考答案:C 6.在Excel中,在创建图表过程所打开的图表类型对话框中,包含有标准类型选项卡和_____。(4分)(A)一般类型选项卡(B)函数类型选项卡(C)普通类型选项卡(D)自定义类型选项卡 参考答案:D 7.在Excel中,一个饼图能够反映_____。(4分)(A)一个数值列中的数据(B)两个数值列中的数据(C)三个数值列中的数据(D)一个或两个数值列中的数据 参考答案:A 8.在Excel中,电子工作表中的行号为_____。(4分)(A)字母(B)数字

(C)数字与字母混合(D)第一个为字母其余为数字 参考答案:B 9.在Excel中,假定一个单元格的列标为D,行号为12,则该单元格名称为_____。(4分)(A)D,12(B)12,D(C)12D(D)D12 参考答案:D 10.电子工作表中每个单元格的默认格式为_____。(4分)(A)数字(B)文本(C)日期(D)常规 参考答案:D 11.在Excel中,柱形图类型属于图表中的_____。(4分)(A)复合类型(B)标准类型(C)简单类型(D)自定义类型 参考答案:B 12.在Excel工作表中已输入的数据如下所示:如果将D2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B2单元格中,则B2单元格的值为_____。

(4分)(A)3(B)8(C)11(D)#REF!参考答案:A 13.在Excel中,使用格式刷将格式样式从一个单元格传送到另一个单元格,其步骤为_____。

(4分)(A)1)2)3)(B)2)1)3)(C)1)3)2)(D)2)3)1)参考答案:D 14.在Excel中,为显示正确的格式,输入全部由数字组成的特殊字符串(如身份证号码等),应_____。(4分)(A)按照常规数字输入(B)输入时要在之前加双引号(C)输入时要在之前加半角单引号

(D)输入时要在之前加单引号(无论全、半角)参考答案:C 15.关于工作簿和工作表说法正确的是_____。(4分)(A)每个工作簿只能包含3张工作表

(B)只能在同一工作簿内进行工作表移动复制(C)图表必须和其数据源在同一工作表上(D)正在操作的工作表称为活动工作表 参考答案:D 16.在Excel当前工作表中,B3单元格为数值4,C3单元格为字符串“0”,D3单元格为空,E3单元格为数值8,G3单元格为数值3,则函数MIN(B3,AVERAGE(C3:E3),G3)的值是_____。(4分)(A)6(B)2(C)3(D)错误提示 参考答案:C 17.在Excel某单元格内输入“=33575+28376”以后,该单元格显示的结果是_____。(4分)(A)=33575+28376(B)3357528376(C)=61951(D)61951 参考答案:A 18.在Excel中,单元格不能直接输入的常量类型是_____。(4分)(A)日期型(B)数值型(C)备注型(D)字符型 参考答案:C 19.在工作表中按照缺省的规定,单元格中的字符型数据在显示时_____。(4分)(A)靠右对齐(B)靠左对齐(C)居中对齐(D)不确定 参考答案:B 20.Excel中,一张电子工作表的结构为_____。(4分)(A)树型表(B)三维表(C)二维表(D)一维表 参考答案:C 多选题

21.包含在Excel的“格式”工具栏中的按钮是_____。(4分)(A)合并并居中(B)打印(C)货币样式(D)边框 参考答案:A,C,D 22.Excel主界面窗口中默认打开有_____工具栏。(4分)(A)“格式”(B)“常用”(C)“列表”(D)“窗体” 参考答案:A,B 23.在Excel的“常用”工具栏中,包含的按钮是_____。(4分)(A)剪切(B)粘贴(C)货币样式(D)复制 参考答案:A,B,D 24.在Excel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存在的选项卡为_____。(4分)(A)对齐(B)保存(C)字体(D)数字 参考答案:A,C,D 25.Excel中,下列选择单元格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4分)(A)可以使用拖动鼠标的方法来选中多列或多行(B)单击行号即可选定整行单元格

(C)若要选定几个相邻的行或列,可选定第一行或第一列,然后按住Ctrl键再选中最后一行或列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篇6

石家庄二职专是教育局直属的省级重点国办职业学校,1985年被市政府确定为

学校师资:

专任教师11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52人。历届省、市计算机技能大赛我校教师均获一等奖,教师出版专业教材已达40余部,“网络程序设计”专业主干专业教材全部由我校教师编写,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面向全国推广。

学校设施:

建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软件、信息管理、硬件维修、电子电工、电视机维修、制冷设备等20个实训室,以及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高配置微机1000余台;全国中职系统最早的`“华为-3COM”网络实训学院;网络安全仿真实验室、MAC平面设计实训室、手机故障演示与维修实验室及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铺就成才平台。

教学质量:

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高考上线率达98%,学校组队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中职学校微机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学生参与开发了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监管工作管理系统网等十多个系统软件开发和网站建设;学生参加“我爱石家庄”动画设计大赛全部获奖;六名学生参加首届“方正杯”排版大赛分获大奖。学校还与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实训和就业提供保证。

计算机网络技术3+2大专专业招生介绍: 招生对象:户口是河北省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招生名额:30人 专业学费:前2年学费2300元/年,后3年按天津院校收费标准收取 专业说明:

本专业系我校与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在我校学习2年,在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习1年后,对接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习2年,毕业后取得国家承认的高职学历证书。

注:1、本专业由河北省考试院统一录取,报考学生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录取分数线由考试院划定,志愿填报“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代码为:4684。

2、在升入对接高职学院之前,须参加天津市“三、二对接”统一考试(全市总录取率90%)。

特别说明:

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认定可免学费同时农村户口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可享受补助1500元/年。

学校地址:石家庄新华区宁安路32号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篇7

1《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是一个能力提升的作用。学好该课程, 对学生未来从事计算机行业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 涉及的范围广, 对学习该课程也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在现阶段, 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该课程,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于一些普通的学校, 开设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2《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

2.1《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有自己的特色要求。在设计的时候,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 开发一些图形图像以及一些有特色的视频动画, 以网络的形式可以读取。在教学的课程安排方面, 采取一个有逻辑的框架样式进行课程教学[2]。另一方面是合理设置导航, 对于导航的设计, 就是一些基本的模块设计, 对于模块的保留时间设置为永久性保留, 存放在网页的左侧, 在网页的右侧, 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表明目前在运行的模块的分类, 然后在单击之后可以链接进去。另一个反面就是在网页的右侧下方, 设计一些关于当前模块的详细的内容。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设计, 基本可以满足使用时候的一般需求[3]。

2.2《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其内容方面, 是需要按照学校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 才能够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在网课程的实践方面,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高效的教学目标的需求, 结合授课内容和教学安排, 制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真正做到网络课程教学。而且还应该能够借助于在线交流功能, 实现真正的网络化, 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学习, 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4]。当然,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特点还有很多,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如何更好的实现网络课程的教学, 就需要老师们努力把握了。

2.3 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

网络课程的基本几个可以参加图1所示。该课程一共分为12个模块, 需要网络支持的模块有在线答疑和在线测试两个部分。

3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网络课程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大家的一种新型的方法。在未来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网络课程会在很多方面被广泛应用。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 网络课程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耿秀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J].学科教育, 2010, (2) .[1]耿秀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J].学科教育, 2010, (2) .

[2]蔡正保, 李中永.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 27 (6) :98-100.[2]蔡正保, 李中永.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 27 (6) :98-100.

[3]祝智庭.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祝智庭.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篇8

关键词:网络课程 设计 特点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很多职业院校的必修课,但因该课程的许多章节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才可进行实践操作的现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我参与制作了我校研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课件,本文将简要介绍该课件的相关方面。

1 课程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IT行业的基础,一般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共100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依附性强;对于课上没有及时解决问题的学生来说,课下描述问题困难的现象,我校开发设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它不但包含教师的讲课课件,还设计了在线答疑、在线测试2个模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网络课程的设计

2.1 媒体选择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设计和开发了大量的图形、动画与视频,保存为适合于网络传输的格式。

2.2 教学内容编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的框架样式为左上右。左边的网页空间用来置放网络课程的基本模块,右侧上方显示所有分类,右侧下方显示详细内容。通过设置的热区或热字,直接跳转到相应的媒体。

2.3 导航策略的运用

2.3.1 网络课程的基本模块,在网页的左侧导航栏中永久性保留,方便跳转。

2.3.2 网页右侧上方,体现当前所在模块包含的分类,点击可以进行跳转。

2.3.3 网页右侧下方,体现当前所在模块所在分类的详细内容。

3 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

图1 规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构成模块和具体的内容。本课程包括了12个模块,其中的在线答疑与在线测试模块,需要基于Web支持;课程简介模块包括了历史沿革和课程特色,详细讲述了我校作为技工学校,结合当今社会所需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历史;教学文件模块包括了教学大纲和体系分解,学生可以通过这两个模块的介绍,对本课程有详细的了解。

4 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

4.1 在内容体系方面 根据我校学生的需求,提供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料,其中的实验案例,扩大了我校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的范围。

4.2 在网络课程制作方面

4.2.1 完整的网络化示范课程 在网络上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网络课程包含有教学目标、教学案例、教学评价等,实现课程教学的网络化。

4.2.2 在线交流功能 通过在线答疑及在线测试模块,我校学生在家或在网吧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很有帮助。

4.3 在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功能方面

提供了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基于Web学习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课题研究。

5 结束语

网络课程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本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于从事多媒体系统开发的朋友们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让青春因课改而精彩下一篇:失恋伤感的感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