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总结:磺胺类药物

2024-10-27

复习总结:磺胺类药物(精选8篇)

复习总结:磺胺类药物 篇1

磺胺类药物结构:具有芳氨基和磺酰胺基,多为两性化合物,药物具有一定酸性。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n4上无取代基,为芳伯氨基。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n1上的含氮杂环,具有碱性,可以和有机碱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

鉴别:1.芳伯氨基的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都有此反应。

与芳醛的缩合反应。本类药物的芳伯氨基可和芳醛(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水杨醛等)在酸性溶液中缩合为有色的希夫氏碱。

如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酸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希夫氏碱。

2.与硫酸铜的成盐反应。本类药物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离子(如cu2+、ag+、co2+等)生成难溶性沉淀。

磺胺甲噁唑:草绿色。磺胺嘧啶:黄绿色→紫色。

3.n1取代基的反应。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n1上均为含氮杂环取代,有一定碱性,可以和有机碱沉淀剂生成沉淀。如磺胺嘧啶可和碘化铋钾试液、碘-碘化钾试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4.红外光光光度法。

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亚硝酸钠滴定法。滴定前加溴化钾2g作为催化剂,可加快滴定反应速度。为避免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滴定时应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永停法指示终点。

磺胺嘧啶片、磺胺二甲嘧啶片的片剂要检查溶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关键是选择测定波长(λ2)和参比波长(λ1)。波长选择的原则是:干扰组分在λ2和λ1处的吸收度应相等。测定组分在两波长的δa尽量大……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测定波长(λ2):257nm,在304nm波长附近(每间隔0.5nm)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作为参比波长(λ1),要求δa=aλ1—aλ2=0.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为:

tmp的测定是以盐酸-氯化钾溶液为溶剂,以239nm作为测定波长(λ2),用smz对照液的稀释液在295nm附近选择等吸收波长作为参比波长(λ1)。

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磺胺嘧啶(sd)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08nm,此波长处tmp无吸收,所以可直接测定sd的含量。

sd对tmp的测定有干扰,所以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tmp含量。

美国药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复习总结:磺胺类药物 篇2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32例ADR报告表, 按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物类别、反应类型, 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类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132例ADR报告中, 男54例, 女78例, 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年龄最小2个月, 最大79岁。各年龄段ADR发生的分布情况, 见表1。

2.2 给药途径与ADR

132例ADR报告中, 静脉注射127例, 占96.21%, 口服2例, 占1.52%, 肌肉注射3例, 占2.27%。

2.3 ADR涉及的药物种类

132例引发ADR的抗感染药物种类进行统计, 头孢菌素类58例, 占43.94%, 其中, 头孢替唑最多, 占头孢类的15.52%;青霉素类药物34例, 占25.76%;所有涉及药品种类与ADR分类情况, 见表2。

2.4 ADR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

132例ADR报告中, 按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可知, 皮肤及附件损害较多, 共75例, 占56.82%;ADR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情况, 见表3。

3 讨论

药品不良反应 (ADR)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ADR监测亦随之广泛开展, 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日益受到重视, 正确合理地应用抗感染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1]。有资料显示, 对药物不良反应女性较为多见[2,3]。笔者从本组资料132例ADR病例发生的分布情况来看, 男54例, 女78例, 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中青年女性所占比例最大, 考虑与该年龄组患者人数多、用药机会多相关, 也可能与女性对药物敏感性强、耐受性较差有关。

由表2可见, 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在各类药物中居首位, 58例, 占43.94%, 其次是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 各占25.76%和15.15%。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同属于β内酰胺类, 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谱广, 安全性相对较好等优点, 是目前治疗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临床使用非常广泛, 用量非常大, 但ADR病例也日趋增多[4]。近年来, 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十分迅速[5],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 组织穿透力强, 在肺组织中浓度高, 对军团菌、支原体等细菌内繁殖的病原体效果好[6], 且使用前不做药敏试验, 因此被临床广泛使用, 临床医生在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时, 常换用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也是我院临床选用较多的抗菌药物, 引起的ADR例数也较多, 其中以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最大, 环丙沙星则位居第二。而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中, 药物过敏导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用药时应对高敏患者和特殊患者重点监护,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达到安全合理使用该类药物的目的。

本组资料132例中静脉给药方式为127例, 占96.21%。由此可见, 静脉给药相对于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其原因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 缺少消化道和防御系统的处理, 并且p 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更易直接影响人体器官和功能, 使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从表3可知,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居前3位。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位居首位, 占56.82%, 与此类反应易密切观察有关。皮肤损害以皮疹为主, 多数伴有瘙痒。在收集的ADR病例报告中, 临床易于观察的不良反应有皮肤损害、胃肠反应及发热等, 患者短时间内反应较为明显、强烈。病例上报数量较多, 而那些不易观察到的反应如隐蔽、潜在以及慢性的ADR漏报率较高。因此, 临床上应警惕药物潜在的及慢性的ADR, 以免延误该类ADR的诊治和处理。

目前, 多数医院已有较完善的ADR监测制度, 也有专职临床药师深入临床, 调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进行ADR宣传督查工作。通过医院网络, 及时反馈ADR关联性评价及有关信息。这对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医疗费用、防范不良反应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仍很常见。建议医院加强ADR报告的监管和教育, 完善不良反应上报制度, 并定期向临床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之, 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与控制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保证。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双牌县中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 (ADR) 的情况及其特点,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汇总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3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表, 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3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29种, 其中男54例 (40.91%) , 女78例 (59.09%) , 女性比例稍高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127例 (96.21%)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5例 (56.82%) 。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 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监测,总结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5, 14 (2) :1-6.

[2]陈桂香.175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4) :149-151.

[3]孙定人, 齐平.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

[4]彭芳辰, 史岑, 史双来.头孢菌素类药物653例不良反应分析.中国药房, 2003, 14 (6) :358-360.

[5]朱文平.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2) :82-83.

历史复习归纳总结法 篇3

一、简易数字归纳法

所谓的简易数字归纳法,就是用简单的数字对一课、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使琐碎的知识点数字化、概括化,从而便于记忆。

比如作为中招考试重点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识记内容多且头绪繁杂,我们就可用简易数字归纳法把单元内的知识点总结为“一二三四”,即一条线索——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二个主题,即侵略与反抗;三大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四大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如果掌握了这“一二三四”,那么学习任务就完成一大半了。

又如这一单元中的第3课《收复新疆》,用简易数字归纳法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一”:

一:一仆二主 二主: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英俄争夺新疆;一仆:阿古柏侵占新疆,擅自建国。

二:两派之争 海防派:李鸿章为代表;塞防派:左宗棠为代表

三:三路出兵: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一:一外交:利用外交手段,收复伊犁

一:一行省:1884年,设新疆行省

再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零碎,可归纳成“三二一”来记忆:

三:三大领导人 尼赫鲁: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纳赛尔: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埃及独立;卡斯特罗: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古巴走上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二条运河 苏伊士运河: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巴拿马运河: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收回全部主权

一:三个一 一个分治:1947年,印巴分治;一个独立年(非洲):1960年,出现17个独立国家;一个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非 洲殖民体系崩溃

二、时序分段总结法

这种方法按时间顺序对同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分阶段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比较适合于专题复习时使用。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五单元,就有一个小板块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利用时序分段总结法,划分为建国初期、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三个阶段,掌握每个阶段的外交成就,并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专题知识。具体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外交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就: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了“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成就: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2)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第三阶段:21世纪初的外交

背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

成就:1.2001年,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2001年,中国加入WTO,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复习总结:磺胺类药物 篇4

1、每张处方不得超过(C)种药品。A、3 B、4 C、5 D、不限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B)A、20% B、30% C、40% D、50%

3、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C)DDD以下 A、20 B、30 C、40 D、50

4、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B)

A、20% B、30% C、40% D、50%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中抗菌药物不包括(D)

A、抗细菌 B、抗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C、抗真菌 D、抗病毒、寄生虫

6、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第一责任人是(D)

A、药剂科主任 B、医务科主任 C、临床科室主任 D、医疗机构负责人

7、合理用药原则包括(D)

A、安全 B、有效 C、经济 D、以上均是

8、促进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正确的有(E)

A、制定合理用药相关的临床应用指南 B、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C、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体系

D、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 E、以上均是

9、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描述有错误的为(A)。

A、对G+ 菌作用甚强,大于第一、二代 B、对G-菌作用强 C、其中一些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杀菌作用 D、肾毒性较小

10、列为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是(E)

A、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抗菌药物; B、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 C、上市不足五年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 D、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E、以上均是

1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为(B)A、住院医以上 B、主治医以上 C、副主任医以上 D、主任医师

12、越权限使用上一级抗菌药物时间权限为(C)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3、门诊患者需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医师开具处方可以选择(A)A、一线+一线 B、一线+二线 C、一线+三线 D、二线+二线

14、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不超过(B)A、20% 50% B、20% 60% C、30% 70% D、30% 80%

15、细菌耐药率超过多少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临床应用?(A)A、75% B、80% C、90% D、50%

16、细菌耐药率超过多少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务人员?(A)A、30% B、40% C、50% D、60%

17、患者确诊为肠杆菌属感染,下列那个药物不应选用:(B)

A、氨曲南 B、万古霉素 C、环丙沙星 D、头孢噻肟

18、不符合抗菌药物常用用法的情况是哪个?(D)

A、氟康唑 0.2 qd B、青霉素 160万单位 ivgttt q6h C、头孢噻肟 2g ivgtt q8h D、阿齐霉素 0.5 tid

19、以下哪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C)。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20、以下哪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DNA螺旋酶,阻断DNA的复制?(C)A、四环素类 B、氨基糖甙类 C、喹诺酮类 D、磺胺类

21、以下属于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是(C)。

A、妥布霉素 B、环丙沙星 C、阿莫西林 D、阿奇霉素

22、以下属于浓度依赖性的抗菌药物是(B)。

A、克林霉素 B、左氧氟沙星 C、青霉素 D、头孢美唑

23、抗菌药物分几级进行管理(C)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4、以下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的是(B)。A、青霉素和磺胺 B、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 C、红霉素和克林霉素 D、氯霉素和克林霉素

25、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C)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2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首选(D)。

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大环内酯类 D、万古霉素

27、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D)。

A、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和光毒性 B、骨关节损害和跟腱炎 C、心脏的损害和肝毒性 D、以上皆是

28、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A)。

A、一代头孢 B、二代头孢 C、三代头孢 D、四代头孢

29、Ⅰ类切口手术(清洁切口),主要感染的病原体是葡萄球菌等G+ 球菌,所以从药物抗菌谱考虑,应首选(C)。

A、喹诺酮类 B、第三代头孢菌素 C、第一代头孢菌素 D、氨基糖苷类 30、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D)。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31、对绿脓杆菌有效的头孢菌素是(B)。

A、头孢唑啉 B、头孢他啶 C、头孢氨苄 D、头孢拉定

32、乳腺纤维瘤手术属于几类切口?(A)。

A、I类切口 B、II类切口 C、III类切口 D、IV类切口

33、腹外疝手术属于几类切口?(A)。

A、I类切口 B、II类切口 C、III类切口 D、IV类切口

34、成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治疗,首选哪一类药物(B)

A、四环素类 B、氟喹诺酮类 C、青霉素类 D、氨基糖苷类

35、青霉素类的药物对以下哪些细菌不敏感(B)。

A、肺炎链球菌 B、绿脓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肠球菌

36、亚胺培南属于哪一类抗菌药物?(D)。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碳青霉烯类

37、针对耐药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了解病人对细菌的耐药状态 B、针对耐药研发一些新的抗菌药物 C、合理用药 D、以上皆是

38、头孢吡肟属于第几代头孢类抗菌药物?(D)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39、喹诺酮类可能引起儿童:(A)

A、软骨损害 B、肾毒性 C、耳毒性 D、心肌损害 40、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是:(A)A、磺胺药 B、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头孢他啶

41、VRE是指何种耐药细菌?(D)

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B、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C、耐甲氧西林表葡菌 D、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42、医院感染中常见的MRSA是指何种耐药细菌?(A)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B、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大肠埃希菌

43、以下不属于广谱抗菌药物的是(A)。

A、氨曲南 B、头孢曲松 C、哌拉西林 D、氧氟沙星

44、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应考虑(E)

A、某类(种)感染病原菌及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B、病情 C、抗菌药物知识 D、耐药情况 E、以上均是

45、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46、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何种不良反应?(A)

A、青霉素脑病 B、肾脏损害 C、肝脏损害 D、胃肠道反应

47、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最好是在皮肤切开前(A)。A、0.5-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48、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在多长时间最为合适(B)。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49、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感染源及感染途径包括:(D)

A、医护人员 B、环境中的飞沫、尘埃携带细菌 C、病人 D、以上都是 50、短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优点是:(D)

A、减少毒副作用 B、不易产生耐药菌株 C、不易引起微生态紊乱 D、以上都对

51、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可选用(A)

A、甲硝唑 B、诺氟沙星 C、氨苄西林 D、克林霉素

52、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D)

A、庆大霉素 B、头孢唑林 C、环丙沙星 D、甲硝唑

5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E)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以上都是

54、万古霉素属于哪一类抗菌药物?(C)。

A、氨基糖苷类 B、β-内酰胺类 C、糖肽类 D、氯霉素类

55、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物时,较安全的品种是(B):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二、是非题

1.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物和克拉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可妊娠全过程应用(√)2.治疗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氟喹诺酮类(√)

3.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X)

4、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子肺炎(√)5.严重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6.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不宜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7.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R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X)8.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9.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X)10.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X)

三、填空题

1、处方正文书写内容有药品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2、处方权的获得:经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由医务部按规定授予处方权,同时在医务部与药房签名留样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复习总结:磺胺类药物 篇5

一、单选题

1.卵巢巧克力囊肿是: B A.卵巢黄素囊肿 B.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C.因其囊内液状似巧克力而得名

D.卵巢宫外孕 E.出血性卵巢囊肿

2.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来进行划分,新生儿期是指(A)

A.自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满28天之前 B.出生后7d内

C.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 D.1周岁至满3周岁

E.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

3.SARS的全称是:(D)

A.急性呼吸衰竭 B.重症肺炎 C.非典型性肺炎 D.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4.抗风湿治疗有效的药物不包括 D A.青霉素 B.红霉素 C.阿司匹林 D.丙种球蛋白E.泼尼松 5.在鲍曼不动杆菌的经验用药阶段,往往首选C A.氟喹诺酮类B.利福平C.头孢哌酮-舒巴坦D.阿米卡星 E.多黏菌素 6.慢性房颤患者预防栓塞并发症,应首选的长期治疗药物正确的是:B A.阿司匹林B.华法林C.低分子肝素D.氯吡格雷E.双嘧达莫 7.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E A.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B.内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C.免疫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E.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相互调节 8.酶抑制剂对哪型ESBLs无抑制作用A A.OXA型B.TEM型C.SHV型D.TX-M型E.TOHO型 9.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原因是: C A.卵巢功能早期衰竭B.垂体肿瘤C.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

D.生殖道炎症E.性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

10.为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精药品,哪一项不正确(D)A.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B.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C.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D.盐酸哌替啶处方为3日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E.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11.神经垂体

A.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B.分泌生长激素

C.分泌促性腺激素 D.包括垂体前叶和后叶 E.包括神经部和漏斗 12.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

A.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C.免疫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D.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E.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相互调节

13.对Crohn`s病的治疗,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

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活动性病例适宜用免疫抑制剂 C.甲硝唑、环丙沙星等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252#《临床药物治疗学》作业2复习资料

18-19-1 D.柳氮磺吡啶主要适用于病变在结肠和回肠者 14.下列不属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的是

A.耳郭牵拉痛 B.耳流脓 C.鼓膜充血 D.耳鸣 E.传导性耳聋 15.下列哪项不是锌缺乏的临床表现

A.脱发 B.皮肤粗糙 C.地图舌 D.反复口腔溃疡 E.多汗 16.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是()A.贫血 B.发热 C.呕血与黑粪 D.氮质血症

二、填空题

1、药品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三致反应、宿醉现象(答案任选4个)

2、药物治疗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剂学,药动学,治疗学。

3、成本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

4、和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两大要素,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就是在和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点,达到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目的。成本分析,收益评价,成本,收益。

5、地西泮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焦虑、和中枢性肌松作用。镇静催眠作用、抗惊厥抗癫痫

6、肺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癌

7、长期用激动剂,可使相应受体下调,这种现象称为,是机体对药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受体调节、耐受

三、名词解释

1、药物不良反应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原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2、处方

是进行药物治疗的一项重要的书面文件。是由医师(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的、具有相应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资质的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3、医疗用毒性药品

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4、出血性疾病:指机体内止血、凝血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出血的一类疾病。原因包括血管缺陷及血液本身异常,血液异常包括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异常。

5、最小成本分析: 是指对预防、诊治或干预的收益相同的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的成本进行比较,选择成本最小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

6、反跳性失眠:

四、简答题

1、妊娠期用药原则。答:(1)需有明确的指征

(2)宜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3)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

(4)早孕期(前3个月)是胚胎器官形成期,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如应用对胎儿可能有影响的药物,需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如病情紧急,要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先终止妊娠再用药

252#《临床药物治疗学》作业2复习资料

18-19-1

2、试述治疗药物的选择原则

治疗药物的选择应兼顾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此外也要考虑用药的方便性。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安全性是药物治疗的前提;经济型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方便性是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哪种情况下应选用正规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1)急需应用胰岛素者:糖尿病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合并症:合并严重感染,大手术,创伤等;(2)糖尿病合并妊娠;

(3)稳定性糖尿病患者试剂量可选用短效胰岛素;(4)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

5、简述药物治疗癌症疼痛的基本原则。

①明确诊断、疼痛原因、性质、部位、影响因素。②评估疼痛强度。

③权衡治疗手段,提供最理想的止痛策略和方法。④尽可能长时间地采用介入治疗。⑤根据药品的作用时间,固定给药间隔。⑥根据患者耐受性,个体化选择药物。⑦考虑药物对疼痛、躯体症状、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因素的影响。⑧随时注意疼痛发生的机制和再评估。

6、简述影响药物疗效的病理因素

答:(1)以肝脏代谢为主的药物,肝功能改变能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在肝衰竭时,T 明显延I /2;(2)以肾排泄为主的药物,肾功能的改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排泄过程。在肾衰竭时T长明I /2;(3)心衰可导致全身脏器淤血,使药物的T川明显延长。

(4)许多干扰胃肠道功能的疾显延长病可改变口服药物的吸收过程;(5)低蛋白血症患者,将改变某些蛋白结合率较高药物的分布情况。(6)另外,一些疾病对药物靶受体的影响将导致药效学的改变。

抗菌药物使用总结 篇6

我院自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抗菌药物领导小组和抗菌药物点评小组,设置了专项活动办公室,经过2014年和2015年近两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15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较2014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百分率: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8%,较2014年基本持平。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35%。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201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6DDD,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为22%;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DDD。抗菌药物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为16.9%,成效显著。

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62%。比2011年下降38%。

5、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现阶段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都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6、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在24小时以内,个别临床科室手术预防用药延长至48--72小时。(在专家的建议下)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按照《2015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点评小组加强了与临床科室沟通,对抽查中发现的每一例有问题的病历,都与相关科室主任及当事医师约谈,对有争议的问题共同探讨,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了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体水平。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

结合现阶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我院今年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补充规定》、《关于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补充规定》二个补充规定。明确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的人员组成、会诊职责,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做出规定,对其使用流程及会诊、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同部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品种选择、剂量及疗程都做了详细规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手术种类也进行了明确。

每半年公示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我院组织全院医师和药师进行了二期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培训后组织了全院医生和药师的考试。

4、调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根据自治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我们医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进行了调整,抗菌药物采购品规严格限制在35个以内,对医师处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

5、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积极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每月抽查运行病例300份以上,抽查归档病历100份,其中对一类切口手术病历全部抽查。对患者主要诊断、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疗程、微生物送检等情况进行登记,并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每月抽查门诊处方100张。由药房窗口药师每天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初步分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点评小组成员进行详细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试题复习归纳总结 篇7

第一类制取实验

此类实验以制取某种物质为最终目的. 重点考查的是制取物质的原料、原理、仪器、装置、可能产生的杂质、除杂质的试剂的选择和方法、收集方法、检验、剩余物质的处理等方面的考查. 这类实验以制取气体为最多. 高考中常出现的有: 氯气、氢气、二氧化碳、氨的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等. 有机物中乙酸乙酯、乙烯、乙炔、溴苯、硝基苯的制取等.

例1如图1所示,实验室用NH4Cl l和Ca( OH)2制取NH3.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 画出NH3的电子式____和结结构式____.

( 2) B处的药品是____.

( 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时, C处棉花上应蘸取____.

( 4) 检验D处试管中NH3是否收集满,除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外,还可采用什么简易方法____.

( 5) 在标准状况下,收集满一试管NH3后,将该试管放入水中,则最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 .

解析: 试题中涉及到问题有除杂质的试剂的选择、尾气的处理、气体的检验.

答案: ( 1)

( 2) 碱石灰( 3) 稀硫酸( 4)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 5) 1 /22. 4mol/L

例2可用图2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 请填空:

( 1) 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 L,正确的加入顺序用操作是___.

( 2) 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 3) 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1__ ; 2 _____.

( 4) 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 , 其作用是____.

( 5) 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 观观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解析: 本题目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收集方法及实验现象.

答案: ( 1) 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 2) 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 或碎瓷片) . ( 3) 1加快反应速率; 2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 4) 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 ( 5) 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第二类性质验证实验

这类实验是以验证某种化学物质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最终目的. 重点考查的是实验现象的描述,化学反应的原理( 化学方程式) 、化学试剂的选择、实验现象的描述、干扰实验现象的因素、试剂填加的顺序、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并加以改正、尾气的处理. 常见的有: 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验证. Fe3 +、Fe2 +、Al3 +、SO42-、CO32-等离子的检验等等.

例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进行后面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A、B各放什么物质? A:____B: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

( 2) 储气瓶C中现象是____.

( 3) 装置D是为了除去Cl2中的氯化氢气体,D中应放下列溶液中的____.

( A) Na OH溶液( B) 水

( C) Ag NO3溶液( D) 饱和食盐水

( 4) E装置是为了使氯气干燥,装置中应放入下列中的_____.

( A) Na OH溶液( B) 碱石灰

( C) 浓H2SO4( D) 饱和食盐水

( 5) F装置中为湿润红布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 6) G装置中放入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 7) H装置中放入Na Br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8) I装置中放入KI淀粉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 9) J装置中放入Na 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氯气的制取的原理,除杂质中试剂的选择,实验现象及尾气处理.

答案: ( 1) 浓盐酸二氧化锰Mn O2+ 4HCl = Mn Cl2+ Cl2↑ + 2H2O( 2 ) 瓶中气体逐渐变成黄绿色( 3 ) ( D)( 4) ( C)( 5) 褪色氯气与水生成次氯酸有漂白性( 6) 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显酸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7) 溶液变为橙色,2Na Br + Cl2= 2Na Cl + Br2( 8) 溶液中生成紫黑色固体氯气有强氧化性,把I-氧化成I2吸收未反应的氯气2Na OH + Cl2= Na Cl + Na Cl O + H2O

例4用图4 ( Ⅰ) 装置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在实验室里制备NO,在烧瓶中实际见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 这就使人怀疑稀硝酸与铜反应是否真能生成NO. 即使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到NO,也可以认为是NO2与水反应生成了NO. 现用U形管、分液漏斗、酒精灯、胶塞等仪器,设计图4( Ⅱ) 装置,来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确生成了NO而不是NO2.

( 1) 补充完成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将活塞打开,从U形管长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________为止.

3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加热,当观察到___时,立即撤去酒精灯.

( 2) 观察实验现象

( Ⅰ) 可以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_____

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 ( 铜丝与稀HNO3均未反应完)

( Ⅱ) 如果再将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明显现象有___,通过以上两个过程可以获得NO与NO2鲜明对照的实验效果.

解析: 本题目考查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操作、实验现象.

答案: ( 1) 液面与活塞之间无气泡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 2) ( Ⅰ) 活塞下面稀硝酸的液面与铜丝分离( Ⅱ) 分液漏斗内出现红棕色气体

第三类基本操作实验

这类实验是以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能力为考查目的. 重点考查的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原理,操作的规范性,顺序性和仪器的使用要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析) ,实验原理等. 常见的有: 过滤、蒸发、萃取,仪器气密性的检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中和热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等.

例5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 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 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 A) 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 B) 把50 m 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 C) 检验分液漏斗的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 D) 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 E)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 F)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 G)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 H) 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 1) 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 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 A) →( G)_________ →→( E) →( F) .

( 2) 上述( E) 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上述( G)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

( 3) 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

( 4) 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的是 ( )

( A) 热裂汽油 ( B) 苯 ( C) 酒精 ( D) 正庚烷

解析: 本题目考查萃取的操作过程、误差分析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答案: ( 1) ( C) →( B)( D) →( H)( 2) 及时的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下调整漏斗内外压强,便于液体流下. ( 3) 碘单质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CCl4难溶于水. ( 4) ( C)

例6某学生用0. 100 mol/L的KOH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 A) 量取20. 00m 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 ~ 3滴酚酞;

( B) 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 ~ 3次;

( C) 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 D) 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线0以上2 ~ 3 cm;

( E) 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并记下读数;

( F) 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 1) 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用序号字母填写)___ .

( 2) 上述( B)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

( 3) 上述( A) 步骤操作之前,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

( 4)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

解析: 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答案: ( 1) ( B) ( D) ( C) ( E) ( A) ( F)( 2) 选去滴定管附着的水,防止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3) 偏高( 4) 溶液由无色变浅红且一段时间不褪色

第四类定量实验

定量实验总是要测定某个量( “待测量”) 而开展的,要得到 “待测量”,就必须明确实验原理,通过测定某个可以测量的量( “可测量”) 来实现实验目的的. 定量实验考查的内容涉及实验原理、数据处理、操作名称、实验仪器、待测量确定以及误差分析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及排除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定量实验设计及处理的能力. 例如: 测定含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指数. 测定含氧化钠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Na2SO3纯度的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例7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 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图4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3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4从分液漏斗滴入6 mo1·L- 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5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6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7重复步骤( 5) 和( 6) 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 1) 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 说明_______.

( 2) 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_____.

( 3) 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4) 步骤5的目的是_______.

( 5) 步骤7的目的是_______

( 6) 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

( 7) 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误差分析、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排除方法及数据处理.

答案: ( 1) 样品重( 2)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U形管中;( 3) 偏高 ( 4) 把反应生成的CO2全部排出,被U形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5) 判断反应生成的CO2是否全部排出,被U形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6) 106( d - b) /44a

例8根据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 1) 本实验至 少需要加 热_______次,至少需要 称量______次.

( 2) 某学生实验得到以下数据: 加热前容器的质量为m1, 容器和晶体的总质量为m2,加热后容器和无水Cu SO4的总质量为m3. 请写出结晶水含量( w) 的计算公式并求出Cu SO4·n H2O中n的值( 用m1、m2、m3表示) : w =______,n =______.

( 3) 若m1= 5. 4 g、m2= 7. 9 g、m3= 6. 8 g,该生结果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

从下列分析中选出该生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字母) ()

( A) 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

( B) 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差大于0. 1 g

( C) 加热后容器未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 D) 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

( E) 加热后的粉末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解析: 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数据的运算,误差分析.

答案: ( 1) 2、4;( 3 ) 偏高; ( A)( D) ( E

第五类设计实验

这类实验是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是实验题中的最高要求. 主要以考查实验原理( 化学方程式)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现等. 例如: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一氧化氮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9用图6所示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醋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醋酸> 碳酸> 苯酚. 所需的试剂可从以下试剂中挑选: 碳酸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苯酚溶液、苯酚象钠溶液、醋酸溶液、醋酸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A处应装入的试剂是______ ,B中应装入的试剂是______ ,C中应装入的试剂是______ .

( 2) 能证明醋酸比碳酸强的现象是______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 3) 能证明碳酸比苯酚强的现象是______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解析: 本题考查试剂的选择,实验现象及反应原理,

答案: ( 1) 醋酸溶液碳酸钠固体苯酚钠溶液 ( 2) B中碳酸钠固体反应,C中导管口有气泡2CH3COOH + Na2CO3→2CH3COONa + CO2↑ + H2O ( 3 ) C中溶液变浑浊CO2+ H2O + C6H5- ONa→C6H5- OH + Na HCO3

复习总结:磺胺类药物 篇8

【关键词】概念图    初中生物    复习    实践应用

所谓概念图,可以说是一种新奇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使其对于整个知识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其中概念图是一种策略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复习过程中建立系统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在最终意义上为生物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概念图复习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正确性地引导,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践及规划,强化学生们对整个生物知识体系的认知,从而为学生们的复习提供更为便利性的服务。

一、概念图在生物复习中的主要作用

(一)概念图教学在生物复习中的基本特点

概念图的应用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套系统的学习模式,将主要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效性的总结,从而使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及时找到重点内容,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物课程复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重点,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为生物教学的课堂营造一种活跃性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整个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图教学在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概念图教学可以为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复习模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种完整性的知识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及拓展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认知。在整个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在第一轮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其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对于之后的复习学生们很难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复习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差异性。根据调查显示可以发现,许多初中学生在生物知识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全面地辨认基础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想象的出现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进行充分地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生物知识的复习。因此,概念图的应用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模式,实现知识复习的最终目的。

二、概念图复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实现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生物的复习阶段,教师与学生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重点章节进行全面地性地复习,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黑板上绘制概念图,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要点,掌握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及区别,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概念图应用的基本体会掌握概念图绘制的主要过程、绘图技巧,为生物知识的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学生们独立思考的复习模式

在概念图的绘制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先绘制出基本的图像框架,然后让学生们补充其余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也可以让学生们找到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复习初中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的课程中,这部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因此,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可以绘制相关的概念图(如图一所示),教师可以绘制出一部分内容,其余的概念留给学生们,通过系统性教学内容的复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使学生们形成了严密的思维模式,为生物课程内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一

(三)通过概念图的应用了解基本的学习状况

在初中生物的课程复习过程中,相关教师要让学生们尝试独立完成概念图的绘制,通过概念图的绘制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生物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拓展性的思维模式。在基本概念图绘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引导,从而在最终意义上形成正确性的概念图。因此,概念图在生物课程复习过程中的引进,不仅使学生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概念,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还在最终意义上提高整堂课程的学习效率。而且,这种复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能力,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概念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应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要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概念图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物知识的复习氛围,强化学生们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复习效果。对于相关的教师而言,一定要强调概念图复习模式运用的严谨性,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地指导,使初中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为学生们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丽燕.概念图在初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6 (7):19-20.

[2]任立华.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 (29):118.

上一篇:村两委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美术协会社团文化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