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委办公厅领导

2024-09-24

湖北省省委办公厅领导(共7篇)

湖北省省委办公厅领导 篇1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办发[1994]62号 【发布日期】1994-12-28 【生效日期】1994-1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试行意见》的通知

(鄂办发[1994]62号1994年12月28日)

现将《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试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公务员考核,是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定对公务员进行考核,对于加强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正确评价他们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使这一工作收到好的实效。

各级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党的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和各人民团体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类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要按管理权限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全省各级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从1994年开始试行。1994的考核工作可结合年终总结评比活动一并展开,主要采取个人述职、民主评议和组织鉴定的方式进行。这一工作在1995年3月底前完成。1994年考核奖金,按鄂人薪[1994]97号文件执行,机关事业单位暂不发放。

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和各人民团体机关可参照本《意见》执行。今后中央如有新的规定,按新的规定执行。

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总结经验,使考核工作逐步完善。

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试行意见

为加强对国家公务员的科学管理,保障国家公务员的优化、廉洁,提高行政效能,根据《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对我省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提出如下试行意见。

一、一、考核目的

考核是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国家公务员履行职位职责和完成所承担工作任务的情况,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和调整职务、级别、工资提供依据。

二、二、考核对象

全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均属于考核对象。

三、三、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是考核工作实绩。

德,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表现。

能,是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勤,是指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表现。

绩,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和贡献。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成绩突出。

称职: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不称职: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

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要在职位分类的前提下,以其所在职位应履行的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为基本依据,按照各等次的基本标准,结合各自部门的工作特点,对考核内容和标准制定出具体的、便于操作的规定,以便于对不同职级、不同工作特点的人员进行考核。

在实施考核时,要严格坚持标准,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部门总人数的10%左右,最多不超过15%。

四、四、考核方法和程序

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考核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工作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必要时部门负责人可以授权同级副职负责。

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两种。平时考核和考核要相互联系,考核应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平时考核随时进行,由国家公务员本人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将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如实填入工作记录本(工作记录本由省里统一制发),半年交主管领导审阅一次;审阅人要写出评语,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年终考核于每年年末或下年年初进行。结合检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年终工作总结,依据本工作记录,采取国家公务员自评与主管领导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对全体国家公务员进行年终考核,并对每个国家公务员的实绩作出综合评定,评出考核结果。

实施考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调任不满半年的国家公务员、因病休息超过本半年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出国探亲超过本半年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均不参加本考核。

2、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参加考核,但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考核的情况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3、受警告处分的国家公务员需参加正常考核,但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受其它处分的,在未解除处分的内应参加考核,但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考核的情况作为解除处分的依据;被解除处分的,当年按正常考核对待。

4、转任的国家公务员,由所在单位在征求原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写出评语,确定等次。

考核的基本程序是:

1、个人总结。由国家公务员按照考核的内容,依据平时的工作记录,对照本工作职责,实事求是地对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填写《国家公务员考核登记表》。

2、主管领导提出考核意见。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的考核和个人总结进行综合性评定,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并记入《国家公务员考核登记表》。

考核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必要时,可以进行民主评议或民意测验。

3、由考核小组对主管领导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审核。考核小组根据国家公务员填写在《国家公务员考核登记表》中的内容和平时考核记录,在主管领导考核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平衡,提出审核意见,然后由部门负责人确定被考核人的等次,并签署审核意见。其中各部门领导成员的考核结果,要按照管理权限,报经有关主管机关审核。

4、书面通知考核结果。考核小组要将考核综合评定意见和考核的等次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

国家公务员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申请复核。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在接到复核申请的十日内,提出复核意见,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5、归档。考核工作结束后,按照管理权限,将考核结果归入本人档案,作为奖惩和使用的依据。

五、五、考核结果的使用

国家公务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等次的,具有晋职、晋级和晋升工资的资格,并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具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连续3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5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

2、在现任职务任期内,考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3、依据考核结果,按照规定晋升级别和职务工资档次的,从考核的下一年1月份开始执行。

4、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以其本12月份基本工资额为标准,发给1个月的奖金。如国家另有规定,按国家规定执行。

5、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3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国家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由任免机关在3个月内予以降职。降职后,其职务工资就近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其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的,不降低原级别;原级别高于新任职务对应级别的,降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并执行相对应的级别工资。

2、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应在3个月内按规定予以辞退。

考核和奖惩要结合起来。考核结果要按管理权限审批,然后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兑现工作。

六、六、考核机构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按照本试行意见的规定,负责综合管理、组织协调、具体实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工作。

各部门在考核时可设立非常设性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在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考核小组由部门负责人、本部门人事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国家公务员代表组成,一般5至7人。其中,国家公务员代表应由民主推荐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各部门的负责人、主管领导人、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成员,必须严格按规定要求,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考核。对在考核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行为的,必须严肃处理。

本试行意见从下发之日起执行。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附: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登记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湖北省省委办公厅领导 篇2

2005-5-28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文

号: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号

发布日期:2005-5-28 执行日期:2005-7-1

由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5年5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

公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5月28日

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对《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细则》作如下修改:

一、第八条第(十)项修改为:“选举工作结束后,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选举工作报告;有关选举文件、表册分别交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

代表大会存档”。

二、第十七条第三款修改为:“自治州、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牧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如果填的人口较多,农村、牧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小于四比一,直至一比一。”第四款修改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主管的、职工人数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代表名额,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少于按人口比例分配的数量。具体名额由县级选举委员会同有关单位协商确定。”

三、第十八条第(三)项修改为:“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不足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特别少的自治州、自治县,经省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少于二分之一。”

四、第二十八条修改为:“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

名单。”

五、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因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员,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

六、第三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选举委员会将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汇总后,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

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

按姓氏笔划为序公布。”

七、第三十九条修改为:“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在选区、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八、第四十七条修改为:“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

人数的有效。”

九、第五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愿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

十、第六十条第一款修改为:“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原选举单位或者原选区一般应当

在一年内补选。”

十一、第六十一条修改为:“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

复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以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此外,对部分条款的个别文字作了修改。

本决定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细则》

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细则(第三次修正)

(1983年9月24日青海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87年1月21日青海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正 1995年7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2005年5月28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

下简称选举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省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自治州、设区的市、海东地区的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

举。

中国人民解放军青海省军区暨驻青部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选举出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三条 每一选民或者代表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

表的比例。

第二章 选举工作机构

第五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本省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第六条 省、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第七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其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其组成人员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选举委员会由七至十五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选举委员会设办事机构,办理选举工作的具体事务。

第八条 选举委员会的职责:

(一)保证选举法与本细则的遵守和执行,依法解答选举的有关问题;

(二)规定选举日期;

(三)制定选举工作计划,培训选举工作人员,部署和检查选举工作;

(四)编写选举宣传材料,印制选民登记表、选民证、选票、代表当选证和表册;

(五)划分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区,分配备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六)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颁发选民证,受理对选民名单不同意

见的申诉,并作出决定;

(七)汇总各选区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和各选区酝酿、讨论、协商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并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八)主持或者委派人员主持选区的选举,监督选举投票,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

选代表名单,颁发代表证书;

(九)编制选举经费预算和决算,由县级财政部门列支;

(十)选举工作结束后,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选举工作报告;有关选举文件、表册分别交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存档;

(十一)受理对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

(十二)承办选举工作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选举委员会的印章,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发。

第十条 选区设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选民三至五人组成,设正、副组长各一人,由选区各

单位协商产生,报选举委员会批准。

第十一条 选区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一)宣传选举法和本细则;

(二)汇总本选区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并将选民酝酿、讨论、协商代表候选人的意见报

告选举委员会;

(三)办理选民登记、投票选举等事项;

(四)办理选举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二条 在选区内可以本着便于选民活动的原则,划分若干选民小组,由选民推选组长、副组长,开展选举工作。

第三章 代表的名额和分配

第十三条 本省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

定执行。

第十四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基数为三百五十名,每十五万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具

体名额依照选举法的规定确定。

第十五条 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选举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选举法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具体规定如下:

(一)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二百四十名,每二万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不足三十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二百四十名;

(二)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不足五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一百二十名;

(三)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不

足二千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四十名。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经确定后,不再变动。如果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或者由于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原因造成人口较大变动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依照

选举法的规定重新确定。

第十七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牧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设区的市、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牧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多于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自治州、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牧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如果镇的人口较多,农村、牧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小于四比一,直至一比一。

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主管的、职工人数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代表名额,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少于按人口比例分配的数量。具体名额由县级选举委员会同有关单位协商确定。

第十八条 各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按照以下原则分配:

(一)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聚居境内的每一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数量的代

表;

(二)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占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相当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三)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不足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是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特别少的自治州、自治县,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少

于二分之一;

(四)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占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以上,不足百分之三十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是分配给该少数民族的应选代表名额,不得超过代表总名额的百分之三十;

(五)自治州、自治县和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于聚居在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代表的选举,适用本条一至四项的规定;

(六)散居的少数民族应选当地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

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七)自治州、自治县和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于散居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代表的选举,适用本条第(六)项的规定。

第十九条 改在乡、民族乡、镇的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可以只参加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的选举。

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组织,所驻在的乡、镇是由自治州直接管辖或者是由自治州的派出机构管辖的,这些单位的职工只参加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

举。

第二十条 各地驻军选举出席地方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驻军所在地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其选举工作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进行。

第四章 选区划分

第二十一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

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

第二十二条 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至三名代表划分。

第二十三条 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镇和没有设镇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凡能够产生一名以上代表的单位和居住区,可以单独划分为一个或者几个选区;不能产生一名代表的,可以联合划分选区。农村以一个村或者几个村划为一个选区,牧区根据居住状况和生产单位

划分选区。

选举乡,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以一个村或者几个村划为一个选区;乡、民族乡的直属单位可以单独划分选区,也可以与村联合划为一个选区。

选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按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单独或者联合划分选区;居民按居民委员会划分选区,居民过少不能产生一名代表的,可以与单位联合划分选区。

第二十四条 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分别划分选区。

第二十五条 在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按照当地的民族关系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各少数

民族选民可以单独选举,也可以联合选举。

第五章 选民登记

第二十六条 凡在当地参加选举的年满十八周岁的选民,应当进行登记。计算年满十八周岁的时间,以当地选举日为止。

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应当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或者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应当从选

民名单上除名。

第二十七条 每一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进行登记。选民登记要做到不错、不重、不漏,使有选举权的公民都能依法行使选举权利。具体规定如下:

(一)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在校学生在划定的选区登记,城镇居民在户口所在地选区登记,农、牧民在居住地所在选区登记;

(二)临时来本地或者临时到外地劳动、学习、工作的人员,在原工作单位或者户籍所在地

选区登记;

(三)选民实际上已经迁居外地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可以发给选民资格证明,经现居住地

同意后在现居住地的选区登记;

(四)从外地来本地长期居住,但是没有本地正式户口,又不能回原居住地参加选举的,取

得选民资格证明后,在现居住地选区登记。

第二十八条 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第二十九条 因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

第三十条 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一)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

权利的;

(三)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

(四)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五)正在受行政拘留处罚的。

以上所列人员参加选举,由选举委员会和执行监禁、羁押、拘留或者劳动教养的机关共同决定,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或者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代为投票。被判处拘役,受行政拘留处罚或者被劳动教养的人也可以在选举日回原选区参加选举。

第三十一条 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在国内的,可以参加原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

第三十二条 选民登记结束后,经选举委员会审查,于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选民名单;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应当发给选民证。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

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

第三十三条 在投票选举之前,应当对选民进行核实。如有迁入、迁出、死亡等,应当予以登记或者除名;如原定选举日期推迟,对新增加的年满十八周岁的选民应当予以登记。

第六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三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

本省、自治州、设区的市或者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具有被选举权的公民,都可以被提名为本省、自治州、设区的市或者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名额,不得超过本选区或者选举单位应选代表的名额。推荐者应当向选举委员会或者大会主席团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第三十五条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或者代表依法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不得调换、增减。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将依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印发全体代表,由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符合本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直接进行投票选举。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办法根据本细则规定的具体差额比例,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进行投票选举。

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选举委员会将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汇总后,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按姓氏笔划为序公布。

第三十七条 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代表

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

选人不限于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三十九条 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选民和代表,可以在选区、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第七章 选举

第四十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由本

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第四十二条 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各选区应当根据选民居住状况或者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设立投票站或者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在选民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选区,或者对因病残不能到投票站投票的选民,可以设流动票箱投票。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

代表候选人不得主持本选区的选举,不得担任本选区的选举工作人员。

第四十三条 选举人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四十四条 直接选举的投票日期,一般为一日,在流动性大、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地区,可以从选举日起五日以内完成。

直接选举不得在选举日前进行。

第四十五条 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

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

第四十六条 投票结束后,由选民或者代表推选的监票、计票人员和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核对投票人数和票数,作出记录,并由监票人签字。

第四十七条 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果代表候选人得票数相等,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

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

依照前款规定另行选举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另行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第四十九条 未选足的代表名额,再次进行选举时仍然应当实行差额选举。

第五十条 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票,由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印制。直接选举代表的选票,由本级选举委员会监制。

选票上的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姓氏笔划排列。

第五十一条 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根据本细则规定确定是否有

效,并予以宣布。

第八章 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

第五十二条 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原选举单位或者选民的监督。选举单位或者选民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第五十三条 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

免要求。

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选民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也可以书

面提出申辩意见。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罢免要求和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书面申辩意见印发原

选区选民。

表决罢免要求,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有关负责人主持。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主席团会议和大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席团印发会议。罢免案经会议审议后,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会议表决。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主任会议和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印发会议。罢免案经会议审议后,由主任会议提请全体会议表决。

第五十五条 罢免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

第五十六条 罢免县级和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罢免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罢免的决议,须报送上一

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省、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相

应撤销,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第五十八条 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选举他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

提出辞职。

辞职被接受的,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公告。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省、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成员,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终止,由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主席、副

主席的职务相应终止,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第六十条 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原选举单位或者原选区一般应当在一年内补选。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

额另行补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补选上一

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补选出缺的代表时,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可以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补选的方式,可以采用无记名投票,也可以采用举手表决。

第九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六十一条 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

复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以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湖北省省委办公厅领导 篇3

昨日,省委、省政府就支持“中国农谷”建设在荆门召开现场办公会,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等出席现场会,并参加荆门市三级干部会议。

李鸿忠、王国生强调,建设“中国农谷”是我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省级战略。荆门市作为实施主体,要把建设“中国农谷”作为引领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提升精神区位,抢抓难得机遇,按照建设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的思路,全力推进“中国农谷”建设。省直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切实解决“中国农谷”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李鸿忠在讲话中对荆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荆门正迎来最佳发展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荆门结合发展实际,高举“中国农谷”旗帜,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干部群众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全市上下形成了炽热的发展氛围、强大的发展气场。当前,面对重大战略机遇的历史性惠顾,精神状态、精神风貌至关重要,荆门虽然地处内陆,但要拿出堪比沿海的精神区位,满怀豪情壮志,以建设“中国农谷”为引领,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勇当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李鸿忠指出,“中国农谷”姓“农”不唯“农”,是推动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平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建设“中国农谷”,要以产业为支柱和核心,突出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全力打造“产业之谷”。要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力打造“绿色之谷”。要创新体制机制,以最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探索发展新模式,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文化,全力打造“创新之谷”。要以造福人民群众为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全力打造“富民之谷”,让人民群众在“中国农谷”建设过程中同步共享发展成果。他强调,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关键要解放思想,从更新思想观念理念、搞好战略谋划入手,用开放的思维、市场的办法、改革创新的路径,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统筹各方资源,破解发展难题。

省委办公厅跟班学习总结 篇4

今年5月,按照市委办安排,我有幸在省委办公厅进行了跟班学习。作为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办公室系统的秘书工作者,能有机会到省一级党委办公系统开阔视野、研习业务、增长才干,自知机会难得,跟班学习期间,我丝毫不敢懈怠,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利用每件小事孜孜以求地汲取经验,收获成长。下面谈谈自己两个月以来的心得体会。

一、“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作为省委的综合服务、参谋枢纽部门,省委办公厅担负着上传下达、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重任。“文以载道”,作为“三办”工作的核心一环,“办文”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省委名义制发的各式文件,政策性强、传播范围广,因此在内容上需要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在文字上需要在规定的范式内精益求精。办公厅核文组的同志皆为北大清华等名校的研究生,对待每一篇公文丝毫不敢马虎,以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以求“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一个字不能换”的至臻境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吟安一个字,掐断数茎须”的执着,也看到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的担当。来文单位文稿质量参差不齐,以省委名义制发需把握好政治关、政策关、文字关。在机关工作,文字修养是每个同志的立身之本,是开展政务服务的基本功。在办文处,每个同志都非常注重文字功底的修养与历练,桌上摆放着《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等书目,力求在工作中文字表述简练、通顺,层次清楚、严密,标点规范、准确。省委发至市、州、县(市、区)的文件,政策指导性强,这就要求核文的每位同志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字修养和较广的知识面,更要吃透中央政策、吃透领导意图、吃透本省实际、吃透省情民意,因此中央文件、政治理论、调研文章的学习更是成为办文处同志的必修课。

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办公厅的工作千头万绪,环节多、程序严、要求高,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地完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党和政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说,办文处的同志每天的工作状态可用“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来概括。从细节入手,从小处抓起,把细节作为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工作态度,真正把工作做细、做深、做透已成为办公厅每位同志的行事准则和工作规范。大事细办、轻事重办、熟事生办、缓事急办、急事稳办更处处体现了办公厅同志们的处事智慧。一份公文的制发,在办文处需经历以下流程:收稿→初核→查阅背景资料→征求意见→调研论证→复核领导审阅→登记文号→文印室出清样→来文单位复核清样→核文组终校→印制正式文件,每一道流程都丝毫不能马虎,每一道流程都力争无缝隙、零差错,否则就可能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公文印制后,保密室负责文件的传阅、分发与机要件的清退。投递给省级领导的纸质文件需仔细检查,杜绝重投、漏投;下发到各市、州的电子公文,需确保收文单位妥收;机要件的清退,省直、市州多达400个单位的文件,需确保无一遗漏。

三、“宁谢纷华甘淡泊,崇俭养廉遗清名”。

在办公厅的两个月,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谦和之风,无论位多高权多重,温良恭俭让,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谦而有度;无处不在的和谐之风,办文处就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同频共振、步调一致、风清气正、其乐融融;无处不在的务实之风,没有不实之词、漂浮之语,个个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无处不在的清廉之风,不为私心易节、不为私利丧志、不为弄权失德,不为物欲所动,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无处不在的进取之风,每一个同志身上都有一股活力、一股朝气、一股韧性,百折不挠,无坚不摧。办文处的每位同志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不仅在业务上对我悉心指导,在生活上对我关怀备至,在对待前程境遇、个人得失上更是以身作则对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见贤思齐,这对一个刚进公务员队伍、尚未有足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年轻干部来说,对于加强宗旨意识、把握人生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湖北省省委办公厅领导 篇5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意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意见明确了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目标任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制度化,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行政权力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更加完善,政府工作更加透明,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围绕深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意见要求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加大行政决策公开力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强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载体建设,增强信息公开的普及性和便民性。

围绕统筹推进体系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意见要求将全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统筹规划,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促进政务服务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以服务中心为主体,整合政务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推进基层便民利民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湖北省省委办公厅领导 篇6

提升素质能力,我要加强学习,争当学习型机关干部。古人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古代至理名言,都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是取得工作成绩、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每个机关干部要切实抓好学习,以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为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端正学习态度,讲求学习实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长才,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机关干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抓好学习,取得学习成效,实现做学习型机关干部的目标,我做到一个勤字,一个苦字。勤就是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比如每天要充分利用工作间隙和零碎时间学习报刊杂志内容,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苦就是每天晚上认真学习理论书籍,钻研相关工作业务问题;多少个夜晚,万赖俱寂,人们早已进入香甜的梦乡,我才停止学习,放弃思考,熄灯上床就寝。我坚持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实际,不断更新知识内容,真正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搞好学习,取得学习成效,要坚持团队学习的理念。我始终认为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不要怕“见光”,要乐于与人交流、讨论、分享。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就能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我和同事们一起学习,遇到工作难点问题大家互相探讨,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共同取得进步,既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分享知识的乐趣,促进学习深入发展,提升“十种能力”。

促进工作跨越,要按照省委办公厅的统一部署,结合密码工作自身特点,以“认真负责、立说立行、创新服务”为总要求,做到立足本职、尽心尽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工作的完美和卓越。在促进工作跨越中,我要具有勤业务实精神,做到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工作,不敷衍塞责,不做表面文章,增强岗位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我要讲究工作成果,按时正确、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做到日清月结,努力实现工作的高效。我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和工作进度,创造出无愧于自己人生的事业,做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机关干部。我要转变作风,认真查找作风中有没有不适应形势变化、不切合发展要求、不符合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要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昂扬向上、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为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发展作贡献。我要做到创新卓越,创新是做好工作、取得工作成绩的基础;没有创新,意味思维僵化、工作守旧,不可能促进工作发展,取得工作成绩。省委办公厅对各项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不断抱有新期望。为此,我要按照省委办公厅的工作精神,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做到积极创新,大胆解放思想,大胆变革求新,实现工作突破,促进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我要追求工作卓越,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务求工作卓越、万事精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以自身的卓越工作、骄人业绩,使各项工作上新的台阶,不断取得新成绩,作出新贡献。

促进工作跨越,取得实际工作成果,要甘于默默无闻,象“春蚕吐尽青丝,蜡烛燃烧成灰”,不怕辛苦、不怕烦琐,认真细致做好每一件工作,实现工作的完美和高效。我来到中心工作后,在主任的指导下,对中心网站进行了改版,在追求创新和美感的同时,根据网站的发展需求,新增了10个栏目,大大增强了栏目的灵活和反应程度。特别是后来在中心网站开通《工作日志》栏目,让每个中心人员都能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发布工作体会,通过日志论坛对工作进行沟通和切磋,使得日志风格多样、灵活,既有工作内容,又有感受体会,还有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实现了大家评议、相互督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中心工作进行回访,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建服务型机关的需要,我承担了回访的具体工作,对内、外网及裸机用户使用情况进行回访调研,将共性、处性问题进行整理,分别告之相关负责人,最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终端用户。由于自己认真努力工作,在回访中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获得了广大终端用户的满意。今年为加强全省党委系统信息化工作部门队伍建设,提高市县信息工作部门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按照中心的工作安排,我承担业务轮训任务。为了搞好轮训工作,提高轮训质量,我增强工作责任心,在全面了解掌握市县信息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精心备课,精心授课,采用跟班学习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市县同志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了解掌握信息化网络、业务应用、安全及其他服务和管理工作,为今后市县信息工作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近日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告戒全党全国人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提升素质能力,促进工作跨越”中,我要牢记的告戒,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干劲、务实的作风、优良的服务,按照省委办公厅的工作精神和工作部署,刻苦勤奋、兢兢业业工作,完成全部工作任务,用优异的工作成绩,推动各项工作发展,让自己的青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闪光。

中央和省委领导要点 篇7

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要点

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一)会议基本情况

1月20日上午,中央在北京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刘云山同志主持会议。

(二)会议主要精神

1、中央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总书记和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中

(1)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党内外积极评价。

习近平强调,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

习近平强调,要深刻认识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指出,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盯住作风问题不放,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对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要开展专项治理,属实的都要立即加以解决。习近平指出,要更加注重衔接带动,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要继续抓好整改任务落实,坚持上下联动、前后衔接,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要更加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提出要求,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市县两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作出表率,行业系统要发挥指导作用,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要突出服务群众这个着力点,着力针对具体矛盾和问题抓好整改。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落实领导责任,一级抓一级,一

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不漏项、不留死角。要抓好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作用,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要坚持统筹兼顾,把开展活动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刘云山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刘云山同志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各级党委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二是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三是要继续抓好第一批活动整改落实工作,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活动带来的作风新气象。

二、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

(一)会议基本情况

1月24日上午,省委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省委书记尤权同志和中央第五督导组组长邢元敏同志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信治同志主持会议。

(二)会议主要精神

1、省委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尤权书记和邢元敏组长的讲话中

(1)尤权书记讲话精神

尤权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四下基层”为主要载体,强化了政治意识和政治纪律,增强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弘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整改了“四风”突出问题,加强了作风方面的制度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

分肯定和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

尤权书记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推动第二批活动,要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既要解决“四风”问题,又要注意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一风一风地查,一项一项地改。要认真贯彻从严要求,严肃执纪,对风气不正、社会形象不好的机关和单位,进行必要的组织整顿;对那些长期不起作用甚至起负作用的党员,对那些违反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党员,进行严肃教育或组织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要始终坚持敞开大门,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的呼声、关切作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导引牌、方向标。要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对市、县、区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紧紧扭住解决“四风”问题不走神、不散光;对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要抓住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这个关键;对县以下单位,要针对直面群众的特点,切实搞好服务;对国有企业,要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营效益上下功夫;对高校党组织,要重点解决推动内涵式发展、促进提高办学质量措施不力等问题;对村、社区等基层组织,要简化程序性要求;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可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活动。要注重搞好衔接带动,运用好第一批活动经验,做到两批活动无缝对接;要加强制度建设的统筹协调,切实形成相互配套、严密完备的制度体系。

尤权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是抓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主体,要坚持领导带头,发挥示范推动作用;要加强督促指导,严格把握质量;要搞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要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推动工作的实

际成效来衡量和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2)邢元敏组长讲话精神

邢元敏组长从“严、细、深、实”四个方面肯定了我省开展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和成效。同时,指出我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有六个方面主要特点。一是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二是坚持以知促行,学习先导;三是注重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四是注重问题导向,标本兼治;五是坚持开门整风,强化监督;六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上一篇:医务人员奋斗演讲稿下一篇:学会分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