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考试总结

2024-05-14

理论考试总结(通用9篇)

理论考试总结 篇1

一、名词解释

1.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战争是指人类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2.信息战:信息战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能力为主要作战手段,通过攻击敌方的信息系统,破坏、扰乱敌方的信息流,从而达到一定作战目的,而采取的对抗行动。

3.电子对抗:电子对抗就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作用,从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4.隐身技术:隐身技术又成为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也有的称目标特征控制技术,隐身技术是改变武器设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一种应用和延伸,是现代内装式伪装的典型代表。

5.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军事斗争准备上,实现由打赢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转变,在军队建设上,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高科技密集型转变。

6.军事高科技: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即已经应用或即将应用于军事理论中,并对现代军事和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7.夜视技术:夜视技术就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二、填空

1.在未来的战略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五极是:美、中、欧盟、日本、俄罗斯。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军事辩证法、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战略技术的国防建设思想)。

5.(仅仅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

6.我国武装力量是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武装警察、民兵)组成。

7.我国现行兵役制度明显的特点是(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8.走科技强军之路,必须确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战斗力)的概念。

9.国防精神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10.地图比例尺越小,图上包含的实际范围越(大),显示地形越(粗略)。

11.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12.新“三打三防”的内容是:打巡航导弹,隐形飞机,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电子干扰,侦查监视。

13.指挥自动化系统也叫C31系统,C31是(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

14.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导弹、精确制导弹药)两类。

15.现代伪装技术主要有(遮蔽、融合、示假、规避)。

16.中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有: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军训。

17.我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包括:(积极防御、人民战争、打赢高等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18.全民国防教育日为每年9月第三周的周六。

三、选择题(?)

1.新时期我国国防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

2.激光是(受激辐射产生的光)。

3.我国军队新时期建设要达到(现代化、革命化、正规化)。

4.我国国防的类型是(自卫型)。PS:这个很囧

5.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有: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海上侦查。

6.侦察监测技术按空间地域及其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航天侦察、航空侦察、地面侦察、海上侦察。

7.激光的特点是:方向性好,亮度大,相干性好,单色性好。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国防动员?其内容包括哪些?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其内容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员等。

2.邓小平是如何论述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地?

首先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的根源;其次,社会主义国家搞霸权主义,同样也会成为战争的策源地;再次,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也有区域霸权主义;最后,苏联解体,两霸争夺局面消失,绝不意味着霸权主义消失。

3.当期,已在进行的新军事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讲机械化战争转化液信息化战争。

4.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信息作战的联系是什么?(答案很扯,估计不考吧)

一是三者产生的基础相同,都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并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三者的作战手段都相同,都是以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为作战手段;三是作战领域相同,都是在信息领域展开的作战行动。

5.论述我军:三化建设及三化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是我军建设的三项指标。三化是互相连结,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以现代化为中心,必然带动其他两化相应的发展。是我军建设有低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保卫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6.隐身兵器对作战有什么影响?

隐身飞行器的出现,增大了对空防御难度;地面兵器“隐身”含量增大,战场生存能力明显提高。武器系统的声音攻击力使指挥系统面临生存威胁。隐身兵器使电子对抗和侦察与反侦察的斗争更加剧烈。

7.要深入研究探索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要充分认识战法研究的重要意义。要注重以劣胜优战法的研究。要在打击敌人弱点上寻找对策。要着眼于战场全局。要注重从技术角度想问题。要在重点问题上,深化研究。

8.思考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经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提出了深刻的思想。他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因素,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提出了以“至人而不至于人”为核心的作战原则,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9.兵役法对高等院校学生在就学期间的军事训练是如何规定的?

高等院校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培训,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

五、论述题(这个可以自由发挥啦)

1.如何理解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性。

(一)总体相对稳定,军事形势由紧趋缓

1.全面战争的危险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2.我国与所有的邻国都保持了正常的国际交往。

3.我国周边的热点冲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二)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仍然存在1.美国将在较长时期内对我国保持现实的综合压力。

2.日版争当世界政治大国,对我国构成潜在威胁,且呈上升趋势。

3.中国周边热点地区不少存在爆发局部战争的可能。

4.中国与周边邻国路海疆域主权争议一波三折。

5.中国边疆地区仍不太平,尚有部分路海疆域主权被邻国实际控制。

2.积极防御的实质

积极防御的实质就是在战略防御的前提下,把进攻与防御辩证地统一起来,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把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战略上的持久与战役战斗上当速决,战略上的内线作战与战役战斗上的外线作战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的攻势作战,逐步削弱敌人,实现战略防御的目的。其二,把战略防御与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地将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或战略进攻,在有利的条件下同敌人主力进行战略决战,彻底歼灭敌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积极防御又称为攻势防御,决战防御。

理论考试总结 篇2

关键词:考试,考试记分法,智能的考核,应变能力,考试的品质要素

一、绪论

在体育学院的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教学(其中包括基础理论课、工具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占有较大的比重。为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课考试的探讨,同时也应当加强对理论课教学考试的研究。

所谓考试,是根据考核的目的,让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对解答的结果给予评定判分,为主试者提供考试对象某方面知识和能力状况的信息。考试这一手段,既有利用上述所提供的信息来调整和改进受试者培养工作的反馈作用,还有依据考试的结果对考试对象进行鉴定和选拔的作用,更有督促学生学习和对学生学习方式起指导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国际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研究考试的机构,以研究考试各种形式的长处和短处,考试同考核其他手段的配合,考试对考试对象未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阅卷、评分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科学——考试学应运而生。

我国历史上,各朝代都曾制定过一套不尽相同的选才制度和考试方法。从战国的推荐制,汉代的推荐加考试制,隋代的考试制,唐宋的分科(文、武)考试制,直到清代的分级(科试、乡试、会试、殿试和朝试)考试制,尽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观察是日趋进步的,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无论在考试的目的上,或是在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其严重的弊端,为我们今日所借鉴之处较少。新中国成立后,多年来在考试问题上,我们也曾下过一番功夫,但值得商榷和改革的地方尚多。针对当前理论教学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初步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二、考试形式要采取多样化

目前,在体院的理论教学考试中,存在着闭卷笔试的单一化倾向,而不是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考试,以笔试与口试这两种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来说,它们各有短长。口试的优点是:考题一般不能重复,教师要依全部讲授内容,按理论性、记忆性和应用性比例搭配做成几十个考签,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押题”,或教师指定考试范围、暗示和“跑题”;教师可以在考试中提出补充性问题,以便深入了解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程度,或是通过启发,从而鉴别某一考生对某一关键问题是一时疏忽还是完全不懂;可以防止学生舞弊;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和答辩能力的培养。口试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只能在限定的比笔试少的时间内作答,不可能充分对考题做回环思考和反复推敲;难以掌握学生文笔表达能力和书写功夫;试题复盖面窄,它可能是学生最熟悉的或最不熟悉的课题,往往难以真实地、全面地反映考生的学习情况;难以避免抽签重复带来的泄题;教师在考生回答完毕的同时给予评分,不易做到公平,教师没有最后全面平衡的余地;出题也有一定困难,常常没有那么多能使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或应用性的考题进行搭配组合;在大班上课的情况下,一个教师口试过于紧张,由其他教师协助分别主持考试则可能产生评分要求不一致,从而会引起教师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争议。口试的这些缺点,恰是笔试的长处。为此,我们有必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打破单一化闭卷笔试的习惯做法,代之以笔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或口试结合实际操作,分析和处理典型问题,或笔试开卷,或笔试开卷、闭卷结合,或口试与科研论文相结合等多种考核形式。

三、考试评分要力求合理化

我国历史上的考试记分法,一直是采用“等第”记分法。东周是及格、不及格,唐代分上、中、下,宋代是积分法(重视平时操行和学业成绩登记,作为年终考试成绩的参考),元、明、清为学分法(试卷评为上等者给一分,中等者给半分,下等不给分,一年积满八分为及格)。之后,等次增加,或甲、乙、丙、丁、戊,或A、B、C、D、E,或优、良(上)、中、可、劣。再后,“百分制”记分法由资本主义国家输入,1955年又传入苏联所采用的“五级分制”记分法。

当今,我国通用后两种记分法,两种记分法同样各有利弊,也应互为补充。譬如,“五级分制”记分法,就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查(适用于课堂提问);各级分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从掌握知识的范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牢固程度,应用知识形成技能的情况,表达知识的能力和所犯错误的数量和性质等方面,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总评无须计算单科或各学科的总平均分数,而是按发展的观点评定单科总分(如某生平时成绩积累依次为及格、中等、中等、良好、良好、优秀、优秀,优秀、优秀则总评应为优秀);不会出现类似因59分而一分之差不及格的现象,也避免教师为此而提分照顾的现象。而“五级分制”记分法之不足在于:等级不细,不好严密区分;虽有具体标准,但适应性不强(如“五级分制”记分法中的具体标准规定“彻底理解”、“牢固掌握”等字眼,在一张卷子上难以掌握,有的题答得好;有的题一无所知,又不能平均);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成绩的评定中,假定女100米考试标准以15秒8为及格,15秒为良好,达到15秒3和15秒l的学生同15秒8的学生同样算及格)。“五级分制”记分法的这些缺点,也正是“百分制”记分法的长处。为此,我们有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两种记分法兼用的方式,或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合特殊学科的特殊记分法。

四、考试措施要实现科学化

1.要重视和加强对智能的考核

试题从总体讲一般可分为概念题和分析题,前者似乎强调记忆性,但我们应提倡理解记忆,不要要求学生的答案,不能越过教师所讲和教科书的雷池一步,概念的回答只要精神实质一致,不一定一字不差。所谓“分析”的试题,有些教师实际上也是要求学生重复所讲和重复教材,不能丝毫出轨,否则予以扣分。这些做法只能助长机械背诵之风,使学生面临考试,走路、吃饭都处于口中“念念有词”,不求甚解的紧张状态之中,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2.“标准答案”不能绝对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标准答案”本身也不一定绝对标准。应提倡对卓有创见者,不但不扣分还应给予高分。判分颇有学问,有志于教学改革的教师,要改革学生传统的“应试能力”为“应变能力”。根据当代科技的发展,教学论的重大突破还靠老办法学习和“应试”已经不适应培养“开拓型”人才的需要。

3.要强化考试的品质要素

要强化考试的有效度,即强化考试能正确测出被试者实际水平的有效程度(例如:考题要符合教学大纲;考题要明确;考试形式要恰当;考试时间要适宜等);要强化考试的信度(例如:不指复习范围,不暗示,不打印象分,扩大试题的覆盖面,严格考试纪律等);要掌握试题的难度,“分数贬值”会蒙上学生的眼睛,使之盲目骄傲,影响提高,使家长受骗放松同学校的配合,而“分数飞涨”(如定90分及格)将会加大对学生的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反对“分数论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要以分数压学校,否则学校会以分数压教师,教师就会以分数压学生,以致影响特殊人才的培养。

五、考试组织要日趋社会化

近年来,美国学校正越来越多地采用“校外考试”的形式,学校考试也逐渐趋向社会化。考试服务社便是一种负责考试的校外服务机构,该机构除承担学校委托的考试工作外,还从事有关组织:考试过程,考试形式、内容、方法和考试机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美国,教育属于各州自治范围,各地区和各学校,对采用何种教材、教法和教学形式有决定权,教育行政部门鼓励他们进行各种教育实验并通过考试服务社进行的考试以检查他们的教学质量,同时予以监督指导,决定对各校的拨款多少等等。服务社中一半成员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和教授。这种办法,对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应该说是有借鉴之处的。

基于模糊理论的考试系统综合评判 篇3

关键词:模糊理论;考试系统;综合评判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1

The Examination System Evaluation Based on Fuzzy Theory

Gao Bo

(16th High School of Jining,Jining272000,China)

Abstract:The use of fuzzy theory,a comprehensive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evaluation,the evaluation process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will not waste,so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the greater scientific credibility,at the end of statistics and evaluation,its feasibility has been verified.

Keywords:Fuzzy theory;Examination system;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一、试卷考核水平影响因素和分级

(一)试卷考核水平影响因素

1.学生层次:学生层次主要是指试卷考核的对象属性,主要包括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学生还是本科学生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考核标准。

2.专业区分:专业区分主要是专业类别,包括考核的学生是理科、工科、文科还是管理科等。不同专业对个别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应该是不同的。

3.考点分布: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统考试卷的考核点必须涵盖其教学要求的公共部分,考点的合理分布才能体现出试卷考核的意义。

4.题型的多样性:针对学生个体特征进行出题,不同学生对题型的适应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做选择题,有的喜欢答论述题,有的则擅长计算题,合理的题型布局有利于增大试卷的区分程度。

5.难易程度的分布:试卷的考核基本上是以学生掌握的基本题型为基础,但在考核基础理论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统考试卷更应该在考核难度上有部分提高。

(二)试卷考核水平的分级

试卷考核水平分级是进行试卷考察能力判定的一个量度,是根据考试对象、内容和性质进行划分的,涵盖专业基础课的最高水平到一般基础课的最低水平。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考种对试卷考核水平的等级划分尚不统一,根据我院基础课统考的实际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暂将试卷考核水平现分为四级。以百分制试卷进行说明如下表。

二、模糊综合评判基本概念

(一)模糊综合评判的定义

按确定的标准,对某一个或某一类对象中的某个因素或某个部分进行评价,称为单一评价。从众多的单一评价中获得对某个或某类对象的整体评价,称为综合评价(synthetic evaluation)。综合评价的目的,通常是希望能对若干对象按一定意义进行排序,从中挑选出最优或最劣的对象,这也叫决策过程。综合评判也是一类决策过程。

(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1.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

因素就是对象的各种属性和性能,在不同的场合,也称为参数指标或质量指标,它们综合地反映出对象的质量,人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给对象评价。

2.建立评判集。

评判集也叫评价集或决断集,它是评判者对各种总的评判结果所组成的普通集合,例如:对工业产品,评价集就是等级的集合。

3.建立单因素评判,即建立一个从X到F(Y)的模糊映射。

; ;

由 可诱导出模糊关系式R,得到模糊矩阵

则 称为单因素评判矩阵(Evaluation matrix of single factor)。于是由三元有序组 构成了

一个综合评判模型,或称综合评判空间(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pace)。

(三)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分配

1.若未明确各因素恰当的权重比分配,只知道各權重的大概或近似值,则可采用下式:

2.若明确规定各因素恰当的权重比分配,则有

实际应用中的单因素评判矩阵常用统计法(如打分或投票的方法)得出。

(四)Fuzzy模糊综合评判

选择合适的Fuzzy综合函数f(如 等)进行综合,用X上的一个模糊Fuzzy集

= 表示各个因素的权重分配,若取则综合评判为记B= ,它是X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其中

如果评判结果 ,应归一化。

科目一理论考试技巧总结 篇4

学车考驾照时科目一理论考试是我们最先要掌握的知识,它涉及到交通法规、信号标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归纳一下驾校学车科目一理论考试答题小技巧可以发现一此规律性的东西帮助我们记忆,这些是我在驾校学车科目一理论考试答题时总结的几点小技巧:

1,在判断题中,带有“迅速”“紧急制动”“急转”“行政诉讼”的都错。

2,在选择题中,带有“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承担民事责任”“减速避让”“停车避让”“双手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抢挡”“回收企业”的95%都对。

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xxx等天气,能见度小于200米选60;100米选50;50米选答案中最小的。

4,距离什么地点多少米处不可以停车的,都选答案中最大的选项。

5,在判几年有期徒刑的题中,只有在题目最后说【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拘役】是错的,其余的都是对的。

6,驾校学车科目一理论考试答题小技巧还包括汽车驶入非机动车道、驶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道口、急弯路、窄桥、狭窄路面、下陡坡、掉头、转弯、牵引故障车,车速都不可以超过30公里。

7,在高速公路上,2条车道的最左侧是100,3条车道的最右是60,中间是90,最左是110。

8,C1题中,四个选项都是从xx元——xx元的,只选20元——200元;200元——2000元。

9,选择题中,开头是【伪造,变造或使用伪造,变造】的,都选答案中的“扣留机动车”。

10,吊销两年,撤销三年,肇事逃逸被吊销的是终身不可以申请驾驶证。

11,在选择题中,带有“P挡”的就选,自动挡汽车中,陡坡用L挡;缓坡用2挡。

12,所有的车辆落水问题,都是敲碎玻璃,不要阻挡车内进水,一定要让水进入汽车里面。

13,在高速公路上摆放警示牌,变换远近灯光都是在150米处。

14,车辆行经立交桥左,右转弯的,只有在题中出现“匝道”这个词是对的。

15,车速低于30公里用近光灯,高于30公里用远光灯。

16,最后一点我想说的驾校学车科目一理论考试答题小技巧就是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爆胎。

南京钟山驾校

总结一下学车的经验:

1、找一个合适的驾校。广州的驾校非常多,驾校正规、练车方便、教练敬业是我的基本要求,其它的看情况再定。报名前我还问了一些考过驾照的同学驾校情况,后来就选择了学校北门外的驾校。当时,我们班刚好有一个同学在那里学车,从他那里知道这个驾校车多,随时都可以约练,安排考试的时间也很合理,不会拖延,所以,我就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报名了。

2、科目一是文科考试,就是把书看完,再多做几次题,这个是很容易通过的。不过,等上路练习后,才发现文科中的许多规定都要牢记,绝不能考完试就丢到脑后,否则在路面上开车会犯错误滴,比如:转弯车让直行车,还有一些道路和交通标志等。

3、科目二电子桩和九选三是场地考试,场地和设备是固定的,考试路线也是固定的,所以驾校就有一套现成的驾驶方法来应对。只要按着教练教的方法,把每个步骤记熟,一步一步的练习,多练几次肯定通过。同样,等上路练习后,才发现,场地练习是把一些常见行车方法固定化了,有很多动做在实际开车时都要用到,还要灵活使用呢。

4、科目三是长途和路考。长途就是从广州出发开车到连南县,一路上车都不算多,有教练在旁边指导,小心镇定的操作就行了,尤其是连清高速公路上车很少,开起来还是很有感觉的。路面考试就是把前面的都综合起来,在考官面前证明一下我已经能正常开车、并在路面上跑一段就行了。这需要熟悉路况(广汕路)、熟练车辆基本操作、对路面的变化做出正确反应,如果考官并不刁专,也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的。

5、在学车的过程中,和其它同学的交流也很重要。我被安排和另外三个女生一组,从第一次练车开始,直到所有考试结束,除一个同学因科目二没通过而延迟练习外,我们三个人都是一起练、一起考试的。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会交流练车的感受;如果发现了其它人的错误动作,会相互提醒;考试前也相互鼓励,以缓和紧张的气氛。总之,练车的过程中,气氛一直很融洽,就算教练有时粗声粗气的说我们几句,好在次数不多,尚可接受。

现在,我就等着取驾照的通知了。其实,每次考试,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各种驾校的车辆、各色的学员,有一种车山人海的感觉。开车,已逐渐成为一种必须的技能,不管我的本意愿意与否,我也必须学了。

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考试部分总结 篇5

小型汽车增加大货要求一个记分周期没满分纪录;

90日前换证;超过有效期1年未换注销;

一个记分周期满12分者15日内接受为期7天的学习,后20日内对其考试

60岁以上在记分周期结束后半年内每年提交1次身体检查证明,每年检查身体1次 驾驶证信息变化在30日内换证。

刑法: ←------3年←------→7年←------→15年 重大肇事 肇事逃逸 逃逸致死 车速100间距100最小横向间距1.5M;

车速:小于100间距最小50;载货车小于100;确认安全路段车速100; 恶劣气象条件下:

能见度<100m时,安全距离>50m,速度<40km/h 能见度<50m时,速度<20 km/h; 能见度<200m时,速度<60 km/h 驶离高速路最佳距离是离出口500m;半公里前准备 故障标志设置距离车后150m;离开高速公路进入匝道车速降到规定; 最低车速60。

最左道,3条道以上时大于110,其他情况100 中间道,90-110 最右道,80

一般道路速度间距规定:

<30km/h 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恶劣天气);能见度50m内;机动车进去非机动车道、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下陡坡、掉头、转弯、牵引故障车。<40km/h 没有中心线的公路

<50km/h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 <70km/h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公路

夜间照明条件不好:←-------30km/h------→

开近光灯照出30m外 开远光灯照出100m外 会车150m外用近光;

恶劣气象条件:雨天纵向安全距离为干燥路面的1.5倍;冰雪天纵向为干燥路面的3倍 20----200元 违反道路通行规定;违规停车不在场或拒绝驶离;不按规定安装或者故意遮挡污损号牌;

200---500元 饮酒驾驶;货车未超30%。

500---2000元 醉酒驾驶;货车超载30%或者载人。

200---2000元 伪造编造(或者使用)行驶证、检验,保险标志、驾驶证(包括使用其它车辆上述证件);非法安装报警器,灯具;无证驾驶;暂扣期间驾驶;将车交给无证(或吊销、暂扣)人员驾驶;事故逃逸没犯罪;超速50%;强制通行;损坏交通设施造成后果没犯罪的;驾驶拼装车;驾驶报废车

500元和2000元 饮酒驾驶营运车500元;醉酒驾驶营运车2000元。小型微型载客汽车6年内每2年检1次、6至15年每1年检1次; 载货汽车从登记之日起10年内每年检1次、超过10年每6个月检1次; 准予变更10日内交验记动车;

转向、照明、信号装置失效专用清障车拖曳;答案遇到这个车就选这个车 连续驾车不得超过4小时、超过休息不得少于20分钟;

50米内不得停车(交叉路口、窄路、弯路、陡坡、隧道);“路段”前50米 门前站前30米不得停车;“场所”前30米

理论考试总结 篇6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2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2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2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考试公平性的基本理论研究 篇7

一教育考试公平面临的问题

国内对于考试公平性的研究, 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技术层面, 一些学者引用了国外测验中题目偏差的概念和统计检验方法, 如曾秀芹、孟庆茂 (1998) 曾对国外项目功能差异的概念和检验方法进行了最早的介绍;曹亦薇、张厚粲 (1999) 运用两种方法对男女、城乡初中学生在词语测验上是否存在偏差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等;李华 (2007) 提出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和误差分析的原理对课程考试成绩的有效性做定量分析。近几年来随着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 考试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部分引起了广泛关注。陈至立 (2004) 在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指出, 要“齐抓共管, 综合治理, 营造良好、公正、公平的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苏尚峰 (2006) 依照教育公平理论发展从形式公平到实质公平的价值参照, 对考试的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反思了教育考试的程序公平背后可能隐含的实质不公;谢小庆从程序公平、条件公平、事实公平三个方面讨论了考试的公平性;余扬 (2005) 对考试公正内涵、意义以及如何实现考试公平目标展开探讨;胡向东 (2005) 则是从如何保证考试安全的角度对保证国家考试的公平、公正进行了研究。同时, 在如何推进考试公平的问题上, 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我国学者刘复兴 (2002) 指出, 教育政策仅仅具备教育平等和公平的理念远远不够, 研究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和保障;戴家干 (2009) 提出“公平是考试改革追求的价值目标”。还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立法保障教育考试平等, 如汪国培认为考试立法不仅是实行考试制度的基本保障, 更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客观需要;胡晓春 (2007) 以“权利保障视野下的国家考试立法”为题, 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从考试本论、国家考试论、国家考试法论三个层次提出了以保障社会个体自由发展为目标的国家考试制度设想。

除了上述的总体性研究, 考试公平的研究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高考中的公平性问题、研究生考试中的公平问题以及公务员考试的公平问题。其中, 高考公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 王红兵 (2003) 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以高考制度改革为背景, 对高考的功能和改革中的问题做了分析;刘海峰 (2002) 、郑若玲 (2001, 2007) 等以科举考试经验为参照, 讨论了高考录取中的地域公平和考试公平的两难问题;李立峰则从“倾斜的高考分数线”出发, 对高考中区域公平和考试公平这两种不同的公平观进行了理论分析;谭秀森、孙兆凤等人 (2006) 讨论了高考中因各省录取分数线不同而导致的高考移民问题;戴家干从高考命题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探讨了如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等问题;邹德萍 (2005) 、宋丽 (2005) 分别讨论了高考、研究生考试中的招生腐败问题;厦门大学覃红霞 (2008) 认为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价值选择应寻找基本的平衡, 坚持在招考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有效人才选拔。

教育考试公平面临的问题, 是教育公平问题在教育考试领域的体现或暴露。找出教育考试暴露出的公平问题及其原因, 是做好教育考试公平性研究并以此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上述文献中所关注的有关考试公平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 认为普通高校招生中区域间存在公平问题。以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为例, 录取率较低的省份如河南为42%、甘肃为43%, 高的省份如浙江80.6%、海南80.6%, 各省份之间的录取率差别很大, 也就是说各行政区域之间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差别很大。我国的高校招生计划是以行政区划来下达的, 在高考录取中各行政区之间不存在竞争性 (个别特殊类型招生除外) , 考生人数和招生计划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入学机会。 (2) 普通高校招生中城乡间存在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平衡, 城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高于农村的学生。随着高校扩招及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城乡入学比例逐年缩小, 但在享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上城乡还有一定的距离。 (3) 作弊问题影响公平。高考作弊破坏了教育考试制度的公平性要求, 如作弊得逞、虚假的成绩将使考生之间被高校录取的机会发生转变, 导致教育公平问题。 (4) 一考定终身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认为高考只考试一次, 没有给予考生充分反映自身实力的机会;二是把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 没有其他评价参与, 不能全面反映考生的真实素质。另外还有民族间的差异问题, 男女生之间的差异问题。

归纳目前我国考试公平研究的现状及现有研究中所关注的问题, 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多数研究关注的是教育考试制度层面的公平性问题, 对当前管理体制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提出分析和解决意见, 应该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特点。 (2) 对于如何保证教育公平和质量, 目前的研究还处于理念层次, 尚未形成相应的标准和系统的管理规范。 (3) 理论分析探讨较多, 实证性研究为数很少。 (4) 对于教育考试公平性问题研究的对象主要在现行高考制度方面。 (5) 对教育考试所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深入, 对教育考试公平性问题认识不全面、界定不准确。 (6) 对教育考试中公平问题的评判, 缺乏权威的标准。教育考试公平性的认识与研究上的局限性, 从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看, 考试与招生的关系模糊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考试公平理论的缺失引起的教育考试公平的无标准状态, 这也是教育考试公平性研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国外对教育考试公平性的研究状况

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兴起的教育测验运动, 力求使测验客观化、标准化,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以往考试的主观化和评价标准不统一带来的不公平的问题。在美国, 对考试公平性问题的争论之一, 便是围绕着谁是受益者展开的。受益者问题的讨论焦点, 是如何保证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60年代,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在测验结果上的差异引起了美国教育界的广泛兴趣, 统一考试能否克服现存的由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性别等形成的不平等成为美国教育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在考试内容的公平方面, 围绕“统一课程及标准化考试”, 课程及考试内容究竟是体现了真正的教育平等还是损害了教育平等, 也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不少美国教育者认为, 标准化考试的许多内容具有一定歧视性。对于考试结果的公平性问题, 如何解读与使用考试结果, 也常常引起与公平有关的争论。追求教育平等的努力应遵循“杀富济贫”式的“补偿性原则”, 保护、保障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与教育权利, 还是以“奖优”为原则把各学校的考试分数作为教育经费拨款的依据, 也是美国教育考试的焦点之一。后来因测验公正与否而诉诸公堂的案子屡屡发生, 导致政治和法律介入测验设计和使用越来越多。1974年, 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 (AER-A) 制定了《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 用于指导、规范和评价各类测验的设计和使用。1985年修订的第二版中, 首次专门设立了一个章节讨论测验公平性问题。1999年由美国教育研究协会 (AERA) 、美国心理学协会 (APA) 和全美教育测量学会 (NCME) 三家共同对1985年版本进行修订并颁布。这是今天教育与心理测验领域中一份最具权威性的文献, 体现了考试领域中的行业标准, 是所有考试工作者的必读书。其中在第二部分测试中的公平性中, 对测试和测验应用中的公平性、多元语言背景考生及残疾考生的测试方面给予了较详细的指导意见。从198618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03

年开始, 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 (ETS) 规定其编制的所有测验都要进行题目偏差的检验。ETS宗旨是通过提供公平和有效的评测、研究以及相关服务, 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其编制的《ETS质量和公平性标准》几经修订, 成为规范和评估其众多考试项目的指导手册。其他如《公平测验实践规范》、《教育测量中专业责任规范》等文件, 成为测验行业公认确保考试科学而公平使用的标准。美国高校录取新生是由民间考试机构主持的一个有共同标准的统一考试, 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由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美国教育理事会和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联合创办的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 (ETS) , 它主持的全国性考试有学能测验和各门学科的学业成绩测验。

在技术层面, 20世纪中叶, 建立在潜在特质理论基础之上的项目反应理论 (IRT)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将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相结合, 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育测量体系, 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目前, 国外的很多研究侧重于应用各种统计方法甄别测验题目的偏差, 如有IRT法、STND法、SUBTEST法、逻辑斯蒂回归法等。这些方法为诊断来自不同性别、种族、民族、地域、语言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系统差异提供了方便。

总之, 国外对于考试公平性问题的研究, 大致呈现出五个主要特点: (1) 所关注的问题仍以高校招生考试为主; (2) 在对教育考试公平性的研究上, 侧重于实践层面的标准制定; (3) 重视教育考试的技术发展, 侧重技术上的甄别方法; (4) 对教育考试公平性的理论问题研究不多; (5) 通过政策调整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

三教育考试公平性的基本理论探讨

探讨教育考试的公平性也可从教育公平说起。对于教育公平的内涵, 欧美学者较公认的观点是由科尔曼和胡森提出的起点平等 (入学机会的均等) 、过程平等 (学校条件、受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 、结果平等 (学业成就甚至未来的生活成就的机会均等) 。美国的科尔曼 (Coleman, James S) 认为教育公平主要包含四层含义:第一, 向人们提供达到某一规定水平的免费教育;第二, 为所有儿童, 不论社会背景如何, 提供普通课程;第三, 为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提供进入同样学校的机会第四, 在同一特定地区范围内教育机会一律平等。瑞典的胡森针对欧美二战后期教育公平研究做了综合性的评述, 当时教育公平的观念是指教育机会均等。他认为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 不仅要界定“均等”, 还应界定“机会”, 均等包括着教育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以及最终目标的平等, 而机会则是包括一组对个人的教育有影响的变量。我国学者在吸收总结欧美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国情, 也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并形成了多种观点: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 公平不等于平等, 教育公平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不同层次种类的教育公平, 其内涵是不同的等。这些观点的差异因视角的不同而赋予教育公平不同的意义。但是, 从实践的角度看, 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是对公平应然状态的期待, 解决的是教育公平应是什么样的问题, 是一种公平观, 而不是公平的标准。

理解教育考试公平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量:从理论的发展上形成科学的教育考试公平观或教育考试公平理论;从实践的角度, 根据社会历史发展情况, 制定可行的教育考试公平标准, 并不断完善, 向理想的教育考试公平靠近。教育考试的公平性, 是教育考试领域的公平性, 虽然属于教育公平的范畴, 但它只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方面。教育考试本身是一个单纯的活动, 是一个带有一定技术和专业的评价活动。虽然因参与了教育利益的分配而赋予一定的价值因素, 但是教育考试本身的属性没有改变。因此, 在分析教育考试的公平性理论时, 这里仅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教育考试的内容, 不因民族、性别、地域、财富而有所区别对待或有倾向性。 (2) 教育考试的实施与管理程序, 要能够保证应试者在考试活动中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3) 能够使应试者得到公平公正的评判。

从实践的层面, 实现教育考试的公平的关键是公平标准的制定。如何制定标准, 理念层面只是追求的目标, 实践层面则是根据教育考试公平理论制定标准, 并在教育考试的各个环节实施。在制定标准时, 建议树立如下4个主要观念: (1) 教育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手段。如现行的高考制度把高考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 这是招生政策的问题, 而不是教育考试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 已经证明, 高考成绩不是评价的全部, 高考成绩的使用是由国家和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来决定。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必将多元化, 评价也将多样化, 从考试到评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 教育考试是专业性的考试。教育考试公平标准的制定, 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完成。专业性决定了在制定教育考试标准时, 不能依据非专业的民意感性测验的方式进行, 专家的专业就是标准公平的保证。考试内容的设定、考试组织的管理、考试的评判, 以及对不同地域、性别、民族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倾向, 必须以专家的专业知识来解决或解释。 (3) 教育考试是权威性的考试。教育考试的结果涉及教育利益的配置, 考试机构必须具有权威性, 需经过国家的授权。考试机构的权威性, 直接影响着社会对教育考试结果的信赖程度, 影响着社会对教育考试公平的认识。这些信赖和认识, 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做好公平理念的引导和公平标准的宣传。是否公平, 对利益相关者个人而言, 是对公平标准的认可度问题。公平是个历史产物, 教育考试公平也一样,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公平也是客观的, 受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 有了公平的理念不代表公平能心想事成。

理论考试总结 篇8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考核评价存在不够全面、不够客观的问题。要科学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实际的道德品质表现,就必须从创新思想政治课考核的理念、内容、标准等入手进行改革。本文反思了高校思想政治课传统的考核办法,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设想。

关键词:高等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试考核 改革

课 题:本文系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差异化教育理念的高职理工专业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XHB2015068)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考试的目的不仅是测试学生理论知识的水平,重要的是为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供导向,引导教学。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考试考核还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表现,必须从创新思政课考核的理念、内容、标准等入手进行改革。

一、对高校思政课考试考核评价的传统做法的反思

1.考试理念落后,重理论考试,轻能力与素质

高校思政课考核受专业课考试改革的影响,大多建立了题库,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等,有标准答案或明确的要点。然而,高校思政课教材为及时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修订较为频繁,题库的作用不是很大。受考试内容的导向影响,思政课教师要把知识点讲全,学生要把知识点记熟,至于概念内涵的正确理解、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分析方法的熟练掌握等反而被忽视了,没有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实用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很有市场,而传统的思政课考核方法则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功利化取向。有的高校规定思政课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两部分组成,看起来结果与过程兼顾,但两者的权重不同,一般期末考试成绩占较大权重。因考核分数与评优、毕业等直接挂钩,大学生不太重视平时的学习,只关注期末考试,甚至靠考试前集中记忆,临时抱佛脚,有的学生就能取得较好的卷面成绩,这样就使思政课的考核停留在了应试教育层面。

3.考核形式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一卷式”笔试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的记忆,对于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不足在于忽视了思政课的实践性,卷面成绩不能科学地反映大学生的思政课学习状况和思想政治素质。部分学生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只重视理论学习,不重视践行,理论上知道该如何做,但实践中却没有做或者做不到。忽视对社会实践的考核必然导致思政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改进高校思政课考试考核的方法

高校思政课的考试考核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首先是树立科学的以理论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素质教育理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偏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转变。其次是考核方法多样化,应该从多角度进行考核,由注重知识转向强化实践能力,将笔试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引导和督促大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及日常思想政治表现。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1.转变传统的考核理念,树立以能力与素质为中心的现代考核理念,由注重知识转向强化实践能力的考核

思政课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无论是笔试,还是日常行为评定,都得注重对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减少以考查学生记忆能力为主的客观性题目,增加具有综合性、分析性、应用性的能考查学生基本能力的主观性题目。笔试主张以开卷为主,考试内容注重综合性、创新性,着力考核学生能否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题目答案不可能在课本上直接找到,不仅测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要测试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这样就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才能够教好学生、考好学生;学生不努力学习,就无法获得好成绩,甚至无法及格。

2.改变传统的一元评价,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与思想品质

要想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与思想品质,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一元的卷面评价或论文评价,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效果,不仅体现为理论知识水平,还要看大学生能否将知行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将理论知识考试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表现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可以尝试口试的考核形式,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采取提问、演讲、指定命题等方式进行口试,着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单纯地依靠笔试很难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进头脑”的教育目标,也培养不出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学生。大学生思想品质归根结底要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多元考核中要将实践活动参与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至少占总成绩的一半。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体察民情,开展社会调查,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的调研报告或论文,填写志愿者活动情况表。通过撰写调研报告、研究论文,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科学评定学生的成绩。

3.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引导和督促大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及日常思想政治表现

高校思政课虽为必修课程,但也有部分学生不够重视。实施过程性评价,把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可以促使大学生注重平时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严格考勤,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其次,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将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效果纳入考核体系,科学制定包括出勤、纪律、参与课堂活动等的恰当的成绩比例,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师生的沟通与交流。过程性评价加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约束,进一步强化了考试的激励功能。考试考核改革后,学生上课更认真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提升了。

过程性评价除了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外,还要关注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表现,比照遵守相关校纪校规情况,出台加分与扣分细则,对好人好事给予鼓励并加分,对重大违纪甚至违法行为给予扣分,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不断加以强化,并内化为素质。当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要用发展的眼光。从培养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考虑,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一般占总成绩的20%~30%。

三、小结

高校思政课考试考核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思政课教师的智慧和汗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也需要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改革才能顺利推进,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解媛.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11).

[2]王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

理论考试总结 篇9

应院党委要求,今后所有发展转正党员在支部大会之前,需要进行理论考试,旨在增强党员理论水平,提高党员质量,现将考试做如下要求:

1、考试时间5月10日,晚18:30—20:00.地 点:12教5002、各考试对象要严肃对待认真复习准备,熟记题库内容。

3、独立完成作答,发现考试违纪舞弊现象,一律取消参加支部大会资格。

4、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试卷将进入学生党员档案。

本学期发展、转正党员理论考试题库

试题一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实现哪五大转变?

2.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4.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1.结合实际谈谈, 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2.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党员应该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试题二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概念有哪几层含义?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4、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1、试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2、试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试题三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2、简述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及的内涵。

3、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4、为什么必须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发展党员需要履行哪些程序?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1、就我们自己而言,谈谈我们大学生应如何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2、现在的农民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

关于在我系举行“我的一堂党课”比赛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党委组织部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院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学院党委研究决定,本学期在院属各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城南学院第二届“我的一堂党课”比赛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活动主题:“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

二、活动目的:

加强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史和新《党章》的了解,努力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党员意识,展现我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参考选题:

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及新《党章》等,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下题目供参考:(1)新《党章》学习;(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学生党员如何认识和践行科学发展观;(4)党的光辉历程;(5)和谐校园建设中党员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6)2010年两会学习体会;(7)如何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8)找差距,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可自主选题)。

四、参赛对象:

毕业班党员自愿报名参赛,非毕业班党员2009年11月以后发展的预备党员(包括本期发展)共20人。

五、比赛时间:

5月17日晚18:30正式开始,每人限时8—10分钟。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关于在我系开展“学习新党章暨党章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党员学“党章”、守“党章”的意识,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迎接我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现决定在全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学习新党章暨党章知识竞赛”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学校全体共产党员和本期党校提高班学员。

二、竞赛内容及方式

竞赛内容:《中国共产党党章》2007年10月21日通过最新版。

竞赛方式:以试卷问答形式进行,由党委组织部统一命题,各二级党组织负责开展本单位党章知识竞赛活动。

三、活动安排

1.各位参赛对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重点、确定落实措施。

2.各级党组织要把此次知识竞赛活动作为开展党员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把学习新党章作为今年党员教育的主要任务。

四、表彰奖励

本次活动设个人奖和组织奖。个人奖: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50名,各类奖项从答案全部正确的参赛人员中随机抽取产生。同时根据各二级党组织的活动组织情况评出优胜组织单位若干名。

五、工作要求

1.各二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参赛对象在答题时必须本人独立完成。党委组织部将在赛后对试卷进行抽查,如发现请人代做,将取消其评奖资格。

上一篇:零食广告策划下一篇:市某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