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2册第一课教案

2024-06-08

新概念2册第一课教案(共8篇)

新概念2册第一课教案 篇1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一课教案

LESSON 1 Excuse me对不起!教学目的:陈述句的结构

一般疑问句的结构

重点句型:Excuse me.Is this your handbag?

Thank you very much.重点知识: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的结构和转化

陈述句(包括肯定的或否定的)用来叙述一项事实,读降调,句末用句号。

一、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1 含be动词或情态动词的句子

秘诀:加,即直接在be动词或者情态动词的后面直接加not,其他的不变。

2.不含be动词或情态动词的句子,即只含行为动词(或称为实义动词)的句子秘诀:一加二改一加:即在谓语动词前加助动词Do或Does;

二改:把谓语动词改为原形(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其他人称时不变)加强记忆口诀:肯变否,can或be后加not

谓语若为行为动,动词前加do not 或 does not

二、陈述句变为一般疑问句对某一情况是不是事实提出质疑,或NO一般疑问句通常要用升调一般疑问句的结构: be助动词/主语+其他成分+?1 含be动词或情态动词的句子

秘诀:一调二改三问号

一调:即把句中的be或情态动词调到主语前;

二改:改换主语称谓,如果句中的主语是I /my /mines/we/our/ours等第一人称分别改为相应的第二人称you/your/yours等;

三问号: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

Eg1.I am an English teacher.→ Are you an English teacher?

Eg2.We can speak English fluently.→Can you speak English fluently?

2、含be动词或情态动词的句子,即只含行为动词(或称为实义动词)的句子

秘诀:一加二改三问号

一加:即在句首加助动词Do或Does;

二改:

1、把谓语动词改为原形(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

2、改换主语称谓(如需要);

三问号: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Eg3.We read English every morning.→ Do you read English every morning?

Eg4.Tom’s father listens to English on the radio every evening.→

Does Tom’s father listen to English on the radio every evening?特别注意:对于行为动词一定要注意动词的还原,因为时态与数的变化已经体现在助动词上了加强记忆口诀:

“肯变疑,并不难,can 或be提在前;

谓语若为行为动,do 或does句首用。” 3.Yes, + beNo, + be情态动词+ not.1.lesson A功课,课,课业,课程

Lesson 1 第一课

Lesson 2,同时要理解中英文数字与课程位置的差异。可延伸出 一班

Class 1 Grade 3

B)经验,教训

Learn one’s lesson 吸取教训

We can learn his lesson.我们可以吸取他的教训。

ExcuseA)

借口,理由

He can make an excuse for his mistake.B)

原谅

2.excuse 用于提醒人注意,请人让路,打断别人说话,中途退席,请人再说一遍,请人原谅,也可用于当碰撞别人或打呵欠、打嗝时或者表示异议或转换时,其后接but 连接的句子Excuse me,but I have to go now.动名词动名词

原谅某人什么。

Excuse me for bothering you.原谅我打扰你。C)免除

from 称代词 pron

人称

border-left:none;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单数

border-left:none;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复数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主格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宾格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主格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宾格

border-top:none;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

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第一人称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I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me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we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us

border-top:none;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

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第二人称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you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you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you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you

border-top:none;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

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第三人称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he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him

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they

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them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she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her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it

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5pt;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it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第8册第一课 篇2

12345-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他认为人性皆具有善端人生一切善行国家一切善政都是此四善端扩而充之的结果。若善端尽失则无礼无义无礼无义其与禽兽何异人性的完成道德的完备在于后天不断的存养扩充。所以善端虽小如能推扩充实之以仁善之心行仁善之政那么看到人民遭冻馁、罹灾患必然怜恤之、拯救之、保爱之这就是不忍人之政。世间一切有益人类的伟大功业其起源常不外是由于心中的一点善端只要能扩而充之则世人并受其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成河。这里孟子以泉、火为喻极写扩充之后不但足以事父母更可以保有四海。

1、师生共背故事引导以激发兴趣。每次背诵我都是跟着学生一起背。有时候让班长主持我作为一名学生在下面参与。要是班长找我背诵的时候我故意装得不熟练的样子然后多背几遍直到会了为止。以此告诉孩子们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多读几遍就牢固了。我还给他们讲《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情康熙小时候每天5点就起来读书每篇文章要读120遍滚瓜烂熟为止。引导孩子以名人为榜样牢固记忆。

新概念2册第一课教案 篇3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设计教师:孙淑芳 【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2、能力目标:指导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对自己负责,也能够对他人负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己责任的明确认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社会负责的人心存感激。【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导学】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_______做的事情或__________做某些事情。

2、每个人都因不同的___________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3、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作为子女,____________,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朋友,_________________我们义不容辞;对于陌生人,虽然萍水相逢,____________是美德;作为普通公民,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

5、责任与角色的关系:随着所处_________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化自己的______,调节____________,承担不同的_______。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尽到自己的,才能。二.谁在对我负责

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重要意义?(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2、当我们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________也在我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4、不负责任产生的后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你的看法:【(1)、少年该赔钱给店主吗?答:应该。因为他应该学会承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该少年的爸爸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答:应该。因为他是监护人,负有监护的责任。(3)、你赞成该孩子爸爸的决定吗?答:赞成。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和学会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活动二】该做与不该做的事: 应该做的事

不应该做的事

在家里:体贴、孝敬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事。

以粗鲁的态度对待父母;对父母提出过高要求

在学校:上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独立完成作业;遵守校规校纪;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

逃学、躲学;逃避打扫卫生;抄袭别人作业;作弊;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

在社会:遵守交通规则;对人有礼貌。

偷盗、抢劫。

在交往:诚实守信;忠诚、互助、互谅。

轻情寡义;言而无信;自私自利。

活动目的:让学生理解

1、什么是责任?

责任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对责任的承担叫负责。负责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活动三】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哪些人?

什么责任?

领导

组织、指挥抢险救灾

消防队员

灭火、消毒

部队战士

寻找被捆的人并实施救援工作

医生

尽力抢救、治病救人

民政部门及工作人员

组织、募捐和运送物资

学生

捐献零花钱、献爱心

活动目的:说明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2、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他们为什么要承担这些责任呢?知道学生找出,教师先做理论的讲解

3、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责任的来源:①对他人的承诺;②分配的任务;③上级的任命;④职业的要求;⑤法律规定;⑥传统习俗;⑦公民身份;⑧道德原则等。【活动四】下面的责任来自哪里

①、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道德原则、传统习俗。②、学生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学习。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公民身份、分配的任务。③、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职业的要求、上级的任命。④、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这个责任来自: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道德原则。

⑤、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这个责任来自: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⑥、解放军的责任是保家卫国。这个责任来自: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填写,结合之前教师的讲解,突破责任来源这一难点。【活动五】自己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及承担的相应责任 角色

责任

1、子女

孝敬父母

2、学生

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3、朋友

忠诚、互助、互谅

4、公民

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5社会成员

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4、我的角色我的责任:子女、学生、陌生人、普通公民、社会成员

5、责任与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相应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 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尽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谁在对我负责

【活动六】小含忘带作业本到学校,结合小含的事例填表 谁负有 责任

责任是什么

应当向谁负责

责任的来 源是什么

如果你是组长会怎么做?为什么?

小含

按时完成作业,及时交作业

自己、学校

法律规定、承诺、分配任务

应如实向老师报告。因为:这是负责的表现;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如果对自己不负责就应承担相应的后果;我们应该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不要将责任推给他人,否则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组长

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收齐作业并送到办公室

自己、同学、老师

承诺、任务

老师

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成长

自己、学生、学校、社会

法律、道德原则、分配任务

小含父母

抚养教育子女

自己、子女、学校、社会

法律、道德、习俗

谁对我负责?答:自己对自己负责并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活动目的:1.自己对自己负责(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2)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活动七】哪些责任由自己承担?那些责任由他人替你承担?如果我们不承担责任,会有什么后果?

答:①、自己承担的有:自己穿衣;扫地;为父母端茶送水;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等等。②、由他人替自己承担的有:扫地、垃圾分类等等。

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那自己就无法长大成人。因为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

活动目的:加深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了解,更深刻了解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活动八】列举他人对你承担的责任

答:父母为我们提供衣食,他们在履行养育子女的责任;老师帮助我学习,他们在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过马路时,警察为我提供安全保障,他们在履行维护交通秩序的责任;医生给我看病,他们在履行治病救人的责任等等。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列举中感受他人对我们的爱,对我们承担的责任,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2、他人也在为我们承担着责任

3、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即对他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活动九】讨论五种情景的后果

4、不负责任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答:不承担责任总会造成一定的后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处罚,更重要的是违背了做人的基本要求。从整个社会来说,会导致效率降低,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增加社会成本,影响社会的进步。活动目的:从反面来加强学生对每个都应该有责任感的理解。【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教学后记】

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教案 【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了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做好;了解不计个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对那些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也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_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如、、等。同时也意味着付出、和,而且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甚至受到。

2、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的具体表现,是的必然选择,是的重要标志。

3、作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即要正确评估、合理选择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二.我承担我无悔

4、主动承担那些________的责任,这是也有________的表现。

5、不言代价与回报

(1)表现:(具体事例)

(2)意义: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_______,更加________,更加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这种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代价 什么是回报

【活动一】面对老师、朋友、父母的说法,小柯陷入沉思

◆我选择的责任是什么?答:选择参加班委竞选,对班级体负责,为同学服务。

◆如果承担这个责任,我可能付出什么?答:可能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如果承担这个责任,会对我有什么帮助?答: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等。◆有没有哪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答:没有。

活动目的:说明:我们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以获得回报,但我们也要做好思想准备,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责任是每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总结出:

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2、承担责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小柯的选择 小柯所面临的选择有: *让父母为自己作决定。*听同伴的意见。*精心准备,全力一搏。*“管它呢,顺其自然。”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对不同选择代价与回报的思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任何一种选择都有相应的回报和代价,让学生认识到

3、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活动三】我选择我负责 学生填写p14 活动目的:通过这个填写,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哪种选择都要承担责任,加深学生对第三点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勇于选择承担责任。

二、我承担 我无悔

【活动四】小青担任舞蹈队队长值得吗?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到

4、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也有责任心的表现。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活动五】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展示如任长霞、牛玉儒、徐虎、洪战辉、蒋国珍等等人物。(结合学生举出的事例)

活动目的:通过大量人物的事例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崇高,并激发感激之情。不言代价与回报

(1)表现:具体事例

新概念2册第一课教案 篇4

儒森汉语对外汉语教案我的汉语教室第一册第二课1,2课时

第一册 第二课: 你是英国人吗?(第1-2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自我介绍。 对于基本陈述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的学习。   教学重点:我叫…… 我是……人 ……吗? ……也……   教学难点:基本句型 人称代词   教具准备:图片-国旗,职业(见附件)      (120 分钟)   时间 教案 板书 5 话题导入:(对外汉语教案) T: Ní hǎo. Ss: Ní hǎo. T: Bobby, where are you from? Sb: I am from America. T: So, you are American. Crystal, where are you from?  Sc: I am from China. T: So you are….. Sc: I am Chinese. Today, we will learn lesson 2 in book 1. (Read the topic)           …… rén 10 国家+人 (词汇拓展):(对外汉语教案) Good, in English, we have country and nationality; In Chinese, we just need to + rén followed by the country name, it becomes the nationality.  “Rén” means the person/people. For example, Candy is from zhōng guó,I am zhōng guō rén. 通过对图片中国家名称的学习,来拓展对…人的学习。拓展6-8个常见国家名以及学生的.国家拓展。 注意:国家名分为三个group,尾音为“国”的,中英差别很大的, 和音译的。 Zhōng guó  Yīngguó  Měi guó  Fǎguó  Hán guó   Rì běn+ rén   Ruì shì   Yì dà lì jiā ná dà    Shàng hǎi  Běi jīng 10 利用图片对于国家和人的练习,重在让学生熟悉国家名称以及国籍的说法。 T: rì běn (show the picture of Japan) S: rì běn rén ……… 15 基本陈述句型讲解(对外汉语教案) (Basic sentence structure) 中文的主谓宾句型,表示陈述。 Subject + Verb + Object. 专属名词(personal nouns)前要大写。 对于“你,我,他/她/它”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s)的简单介绍. 并让学生练习。 Zhōng guó  Yīngguó  Měi guó  Fǎguó nǐ Hán guó  wǒ shì tā Rì běn+ rén  Ruì shì   Yì dà lì jiā ná dà    Shàng hǎi  Běi jīng S+V +O 15 基本否定句型的讲解:(对外汉语教案) (Negative Sentence) 注意:“不”否定词(privative)的位置,在BE动词前面。和英语中NOT的位置不同。并让学生练习。   注意:“不”字的变调。 当“bù”遇到第四声的音节,需要变成第二声。 E.g. bú yào, bú shì Zhōng guó  Yīngguó  Měi guó  Fǎguó nǐ Hán guó  wǒ(bú)shì tā Rì běn + rén    Ruì shì   Yì dà lì jiā ná dà    Shàng hǎi Běi jīng 5 课间休息(对外汉语教案)   10 复习(对外汉语教案) 学生进行替换联系,每个人发一张图片,并根据图片说出自己是哪国人, 不是哪国人. e.g. wǒ shìMěiguórén, wǒ bú shì Hánguó rén.   10   疑问句的拓展 (对外汉语教案) ……m?(General question)  ….. m? Means a general question, and it will add the end of the statement. No need to chang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but just add at the end of it.    疑问句的回答:1. 肯定回答(positive answer) :shì,wǒ shì……。  2.否定回答(negative answer):bù,wǒ shì……      Zhōng guó  Yīngguó  Měi guó  Fǎguó nǐ Hán guó  wǒ (bú)shì tā Rì běn+ rén +m?  Ruì shì   Yì dà lì jiā ná dà    Shàng hǎi  Běi jīng   shì, wǒ shìMěiguórén. búshì,wǒ shìMěiguórén 15 对话的替换练习。(对外汉语教案) T: nǐshì Zhōngguó rén m? S: shì, wǒ shìZhōngguó rén.   T: nǐshì Rìběn rén m? S: Búshì, wǒ shìZhōngguó rén. 15 问句的拓展: (对外汉语教案) 向学生拓展基本的问句(四格问句图)。 1. …….ma? =V. + bù + V./ Adj. + bù + adj.都是 YES OR NO question.   2. E.g. 好不好,吃不吃,难不难,是不是,(*有没有)   3. …..呢?有两种意思,一种是 “你呢?”,另一种表示地点如:“我的笔呢?”   4.疑问代词的问句   1. …….ma?   2. V. + bù + V. Adj. + bù + adj. 3. ………..ne? 4. 特殊疑问代词 shén me(什么) nǎ lǐ(哪里) shén me shí hou(什么时候) shuí(谁) zěn me(怎么)  nǎ 括ǎ哪个)   10 总结(对外汉语教案)      更多对外汉语教案登录儒森汉语网站www.mandaringarden.org/chinese

新概念2册第一课教案 篇5

人教版八上第一课第一课时 我知我家 教案2

师: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请一个小组代表来跟大家谈谈“你的家庭成员中谁最值得你称赞?为什么?” 生:略 师:从大家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你们对自己父母的爱,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其实这个问题也在让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提问):你认为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吗?如果不可以选择,你准备怎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或家庭)? 板书:6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7 师:(小调查)请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父母生日年月日的同学举手。 生:略 师:(简单陈述调查结果)在我们的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建立,往往是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天然形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可选择、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甚至于改变整个世界。我们应该感激父母给予的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应该正视现实,而不应该攀比父母甚至于嫌弃父母。 (指导学生阅读P6的相关链接) 板书:⑴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师:第二点,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一位母亲因肾病生命垂危,急需做换肾手术以求延续生命。可谁肯把自己宝贵的肾捐出来呢?就在母亲濒临死亡的时候,她的儿子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一个肾给了自己的母亲。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他说的一句话:“38年前母亲给了我生命,38年后我应该将它的一部分回归母亲……”看完后,我不禁想起了我们,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既不用把身体的一部分还给父母,也不用让父母住上“洋楼别墅”。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些关心父母、孝敬老人的小事,父母就已经欣慰了。还是那句话:孝顺要及时。 板书:⑵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第三点,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和继承家庭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填写教材P7的家庭树,并讨论回答其后的三个问题) 板书:⑶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师:(总结)请同学们来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生: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家庭的含义,确立家庭关系的四种情形,家庭的四种类型及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我这样解释“family”一词的意思:f代表father(父亲),a代表and(和),m代表mother(母亲),i代表I(我),l代表love(爱),y代表you(你们),合起来就是“爸爸和妈妈,我爱你们”,所以下节课我们将在了解了自己家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怎样爱我家。 师:(布置作业)完成学习卡二的单项选择题。 附:学习卡二 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___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A ) ①婚姻关系 ②血缘关系 ③收养关系 ④同学关系 ⑤师生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人可以选择命运,但无法选择出身。”是说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情况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_____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B ) A.祖父母    B.父母  C.外祖父母   D.兄弟姐妹 3、小强今年8岁,他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一家五口非常幸福快乐。小强的家庭结构属于( D ) A.单亲家庭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主干家庭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什么是家庭?P5 2、确立家庭关系有几种情形?P5 ⑴结婚  ⑵出生  ⑶收养  ⑷再婚 3、家庭结构的类型有哪些?P5 ⑴核心家庭  ⑵主干家庭  ⑶单亲家庭  ⑷联合家庭 4、核心家庭是指什么?P5 5、主干家庭是指什么?P5 6、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7 ⑴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⑵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⑶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新概念2册第一课教案 篇6

Lesson 46 Can you…?

新单词:lift、cake、biscuit

Lesson 47 A cup of coffee

新单词:like、want、fresh、egg、butter、pure、honey、ripe、banana、jam、sweet、orange、Scotch whisky、choice、apple、wine、beer、blackboard

like:喜欢(人、东西)

love:爱

fancy:(不正式的用语中)喜欢

adore:热爱(程度较深)

care for:喜欢(更多在书面用语中)

be fond of:喜欢

be keen on:喜欢

take to:开始喜欢

cherish:珍惜(长时间喜欢)

like prep.像

重点语法:

一般现在时:

1.表示现在的事实或是状态。

It is very hot today.She lives in Paris.2.表示现在的习惯或反复的动作。

She gets up at 7 o’clock every day.3.代替一般将来时。

Do you come tomorrow?

结构:

1.主语+be动词 疑问句要把be动词提前,主语放后;

2.主语+动词原形 否定句要借助于don’t 第三人称单数要借助于doesn’t 疑问句do加主语,后面是动词原形;does加主语,后面是动词原形

(回答时:be问be答、do问do答、does问does答、can问can答――用什么问用什么答)

I like music.I don’t like music.Do you like music.Yes, I do./ No, I don’t.What do you like?

动词加s(es)规则:

一般动词直接加-s

辅音字母加y结尾,要变y为i加es

s, x, sh, ch, z结尾的单词加-es变化(如:wash、pass、fix、watch、buzz)

频率副词:

often

sometimes

always

usually

never

1.在句子中用在be动词之后。

2.用在行为动词之前。

3.如果是否定句或是疑问句用在助动词和行为动词之间。

4.为表示强调频率副词可以放在句首或者是句尾。

表示时间的词:

一天中的一段时间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at night

every引导的词:every year、every day、every month、every Monday、every Sunday、every week

★ Text

Lesson forty-seven: A cup of coffee

Do you like coffee, Ann?

Yes, I do.Do you want a cup?

Yes, please, Christine.Do you want any sugar?

Yes, please.Do you want any milk?

No, thank you.I don’t like milk in my coffee.I like black coffee.Do you like biscuits?

Yes, I do.Do you want one?

新概念2册第一课教案 篇7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这节课我们讲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关于元素周期表呢,我想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初中也学过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知识。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元素周期表是由谁发明的吗?(门捷列夫)对,门捷列夫,门捷列夫经过大量的分类、归纳,才制得了这张表,当时他的那张元素周期表呢,形式上并不那么完美,元素也只有六十多种,但它却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了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后呢,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也得到了完善,逐步演变为我们今天的这张元素周期表。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到底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在一起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第四页,看一下第四页的图2.1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几个横行几个纵行? 生:7个横行,18个纵行

对,7个横行,18个纵行,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把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下面我们先介绍一下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周期。

请同学们看一下元素周期表,比较123周期的元素和456周期的元素在个数上有什么不同?

生:123周期的元素个数比456周期少

对,同学们说的很对,123周期的元素个数少,所以我们称这三个周期的元素为短周期元素,456周期的元素个数多,所以我们称这三个周期的元素为长周期元素。看完前六个周期,我们再看一下第七个也就是最后一周期,同学们看一下这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生:这个周期是半截的

非常的正确,这个周期的元素尚未填满,所以我们称这一周期为不完全周期。

同学们,我们知道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那么不同元素被排在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呢?周期序数又与什么有关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四页最后一段和第五页第一段阅读一下。

好,同学们已经读完了哈,那么请同学们一起来回答一下不同元素被排列在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对,元素周期表就是把所有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拿出来,放到一个横行内,然后再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同学们可能感觉这句话不是那么好理解,下面我就为同学们举个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一下。同学们看一下元素周期表第一横行,也就是第一周期,这个周期有那几个元素组成? 生:由氢和氦两种元素组成

对,那么咱们看一下这两种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氢原子序数为1,所以核内有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氦原子序数为2,所以核内有两个质子,核外有两个电子。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比较一下这两个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一个电子层

非常聪明,所以这两个原子都有一个电子层,所以我们将这两个原子拿出来,放在同一个周期内。下面咱们在看一下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锂呢,原子序数为3,好,哪位同学愿意来讲台上帮老师画一下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啊。好,这位同学。嗯,画的非常好。同学们看一下,锂有几个电子层啊。对,它有两个电子层,所以我们就不能把它跟氢和氦放在同一周期,而是把它放在第二个周期。回过头来咱们再看一下氢和氦,元素周期表为什么把氢放在氦的前面呢?同学们想一下。因为氦的原子序数比氢大,所以把氦放在后面,氢放在前面。这个规则同学们理解了吧,其他周期也是这样的,每个周期都是把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放在一起,然后再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而成的。那么周期序数又跟什么有关系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这个周期就放在这一行,比如说为什么氢所在的周期放在第一行,锂所在的周期放在第二行呢? 生: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目 对,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目,咱们同学们已经学过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了,下面呢,我就分别从这两族元素中选一个,作为例子,为同学们验证一下。咱们一起来画一下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同学们看一下这两个原子都有几个电子层啊?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同学们推断一下这两个元素应该在第几周期啊? 生:第三周期

那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第四页,看一下是不是在第三周期。

好,关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我们就讲这些,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纵行——族。

同学们刚才也已经那个数过了,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8个纵行,同学们可能也已经注意到了每个纵行的最上端,比如氢的上面,铍的上面等等都有罗马数字123,还有AB0字样,这些字样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把教材第五页第三段读一下。

好,读完这段教材呢,同学们应该已经知道了那些符号的意思了。罗马数字指的是族序数,A代表的是主族,B代表的是副族。那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呢?下面咱们同学们再来看一下元素周期表,结合着咱们刚才讲的短周期长周期元素,同学们看一下主族有什么特点?

生: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共同组成的

那么副族呢?是完全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所以我们把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称为主族,把完全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称为副族。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族的写法,在表示主族时,是第几主族就写个罗马数字几,然后在后面加个字母A,副族呢也一样,是第几副族就写个罗马数字几,然后在后面加个B,这个书写需要同学们规范起来。下面同学们数一下,元素周期表中一共几个主族几个副族啊?7个主族7个副族。我们知道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8个纵行,我们刚才说到了14个,那么还有哪几个没提到呢 生:0族元素和第八组元素

同学们找一下,0族元素在哪个位置。在元素周期表的最后一个纵行,我们之所以管这一族元素叫0族元素,是因为这一族元素性质非常不活泼,很难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我们把它的化合价定位0,所以就叫它0族元素了。

下面同学们再找一下第八族元素在哪个位置?在中部,这一族呢包含了3个纵行,因为这三个纵行的元素性质与其他族有些区别,所以我们把这三个纵行单独命名为第八族元素,它既不属于主族也不属于副族,所以书写的时候就写第八族,不要在后面加A或B,加了就错了。

新概念2册第一课教案 篇8

一、备教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话题是家务活,功能是运用句型来介绍自身力所能和的事情和句型来询问他人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同学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中易于理解。同学通过巩固操练,并巧妙运用于情景会话中,将取得良好效果。

二、备同学

小同学好模仿,爱表示,记忆力强,处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常凭兴趣做事,因此必需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同学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同时,由于本课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脑软件,同学将会发生浓厚的兴趣。

三、备教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小同学的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和发展需求,根据教材的编写思想和新课程规范的理念,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以同学为主体,以人为本,采用直观情景教学,交际法,任务型教育原则,全身动作反应法等激趣,减负增效,展开教学。

四、备教具

同学思维直观形象,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同学从趋于真实的环境中习得语言,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准备如下教具:

录音机、CAI课件、描述家务活的动词卡片。

五、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词组cook the meal,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bedroom,water the flowers,empty the trash.

(2)听懂会说句型:I’m helpful,I can…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2.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热爱劳动的观念,增强同学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需重点掌握cook the meal,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edroom ,water the flowers, empty the trash.

2.难点是正确运用句型:I’m helpful, I can…...

(三)教学过程

ⅠWarm―up

1 greeting.

2 Let’s chant : Book 3 Unit 4 A Let’s do.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

(设计意图:优美动听的歌谣营造学习的氛围,让同学自学进入英语的世界,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ⅡPresentation

1.谁最棒?

教师通过自身示范并请同学上讲台展示各自的才干,比一比谁最棒。引导同学用“I can ...…”句型。

T: I can dance. I can speak English。 What can you do ?

S: I can swim , I can draw。

2、用课件展示 “母亲节的一天”, 让同学对所学的内容有整体感知。

Sarah 非常能干,帮妈妈干家务活,有扫地,做饭,打扫卧室,浇花,到垃圾等片断。告诉同学:Sarah is helpful。 问同学: Why Sarah is helpful? What can Sarah do? 同学回答: She can……

3 、点击课件, 让Sarah自我介绍。

Sarah: Hello, boys and girls。 I am Sarah, I’m helpful。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 Are you helpful?

4、然后再问同学: What can Sarah do? 此过程中教学单helpful.

5、利用卡片逐个教授词组,并且同学边学边做动作。

单词的教学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并且贯穿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 Can you …... ”中教学。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动画,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使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单词,并用图片动作来展示单词,理解意思,将单词贯穿于句子中教学,既是本节课的操练,也是下节课的延伸。)

6、放录音,跟读录音。

Ⅲ Practice

1.游戏:“拍苍蝇”。将本课所学单词的图片和词卡贴在黑板上,找两个同学各持一把新苍蝇拍,教师读出一个单词,同学就要马上指出并拍它一下,第一个拍的同学获胜。

2.照我说的做,不要照我做的做。

教师下指令,但故意做错误的动作,例如:cook the meal 。但教师做empty the trash的动作。同学根据教师所下指令来做动作,而不要简单模仿教师的动作。

3 单词联想。

利用CAI或图片依次现kitchen, bedroom, garden, living―room 。同学每看到一副图就要快速说出一个与此图有关的词组。如:看到kitchen 同学可说:cook the meals。

当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同学可以用上以前所学的各种短语或句子。如:看到kitchen还可说 have a snack; 看到 bedroom可以说have a sleep, clean the bedroom, sweep the floor等。尽可能地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以上的游戏和TPR活动,都是为了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单词,寓教于乐,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自主的学习。在图与词的结合,并在图的基础上让同学发挥想象力,培养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设置情景“忙碌的双休日”

小组练习,介绍自身的双休日,做了些什么家务活。 如:Taday is a busy day,I get up at 7:00, then I make the bed,cook the breakfast …....I’m helpful at home。 How about you?

①、劳动是光荣的;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劳逸结合。

Ⅳ Consolidation

1.做本单元lean的活动手册。

2.和同学一起玩Let’s play的游戏。

上一篇:小孟社区2015年度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方案下一篇:送走鸡年迎来狗年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