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感受体会

2024-10-22

学习培训感受体会(共12篇)

学习培训感受体会 篇1

培训学习的感受与体会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很久没有这样的机会停下工作来、静静地接受素质提升培训了,虽然十天的时间,说短也不算短,在企业一切工作的重心都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的,每个人都承担着很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而又繁杂的事物,很难脱身,也很不容易。说长也不算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也在加速更新发展,我们每天只顾忙于工作,不注重学习,不注理论知识的补充,又谈何管理的提升和工作的效率,只有加强学习,用知识提升自己,在工作实际中才能得心应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了,十天的素质提升培训时间很短、很宝贵,远远不够。

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的心总是在想,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现在腰缠万贯,或者仕途腾达,你现在飘流他方,或者锒铛入狱,每一个人走到今天这一步,和曾教过你的老师们有着分不开的联系,无论我们现在过着怎么样的生活,都应该对教过我们的老师心存感恩!

这次培训我深深体会到老师(因该说是学者)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准备和探索给我们授课的方法,互动式授课法很好!值得进一步提升与发扬。各位老师知识渊博,每堂课都把很多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灌输给我们,并且与我们交流互动,活跃学习气氛,哲学是我的喜爱,说来让老师见笑了,在校的时候没有学好,这么三十年来没有好好地继续提升,刚好这次给我补了很好的一课。

哲学是深奥的,又是发展的,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哲学是每一

个历史进程的升华与发展,哲学又是大众的,哲学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哪里有人的生活哪里就有哲学。在哲学的理论体系当中,我所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老师的提问久久萦绕在我的耳旁。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我理解的哲学就是生活的哲学,“你是谁?从哪里来?到那里去?”就是一个人要结合你的客观实际,结合你所处的社会环境,你的职业、同事与周围的人、所受教育的程度等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规律去指导生活与工作。“你是谁?从哪里来?到那里去?”也提出了你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态度,回顾人生走过了几十年,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爬过了多少山,跨过了多少坎,我对人生态度的看法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个人的生活态度要适应这个社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年轻时要有梦,一个好的梦,有了好的梦要去持之以恒的追求。当你有了事业和家庭的时候要注意生活与工作、事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综合平衡,稍有平衡不好就出问题。进入中老年时期做人要厚道,要学会尚待别人和自己,要淡定人生,要有一点精神追求,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精髓的东西来充实自己。

以上就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和看法,有不对之处敬请老师给予批评和指导。再一次真诚地感谢各位老师!

云南xxxx股份有限公司

Xxx

2011年9月25日

学习培训感受体会 篇2

学习音乐为什么要必须接触和学习钢琴?在我国各个专业音乐学院里, 不管是学习器乐, 声乐或作曲指挥, 钢琴课是必修课。因为只有钢琴的训练才能培养你的固定音准概念。除了单旋律还有二部三部以及多声部的听觉能力。钢琴的音域、音量、音色、音准、音响及它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其他任何乐器远远是力不从心的。一架钢琴相当于一个小乐队, 那么两架钢琴同时能演奏出一个八十多人组成的庞大交响乐作品, 这就充分说明了钢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所以我认为学习钢琴是学好音乐的坚实基础, 学习练习和演奏钢琴是一种高雅艺术活动。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 音乐是人类教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区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涌现了一大批热爱学习音乐的家庭和青少年。这群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和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的同时, 在我区除了专业的艺术院校以外, 在社会上逐渐办起了各种学习音乐的培训班。我们作为专业艺术院校和专业教师应该积极的参与和扶持音乐爱好者的同时, 重视培养和发现人才, 为我区专业音乐人才培养苗子。让广大钢琴爱好者掌握正确演奏钢琴的方式方法及开阔音乐知识及视野。让我区下一代接受艺术教育, 成为拉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和时尚。

二、正确演奏钢琴的方法

弹琴的时候要对准钢琴的正中坐好, 不要左右移动, 这是一条原则, 但有些年纪小的初学者, 学习能力强, 进度快, 在弹奏某些音区变化较大的钢琴作品时, 他的座位就很难固定下来, 根据作品的音域快速上下灵活处理但基本姿势一定不变。弹到高音区的琴键时光靠身体往右倾还不能解决问题, 那么只好把臀部稍往右移动。相反要弹低音区的琴键时也只有把臀部往左移动。出现以上情况是难免的, 这就不能怪学生,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弹琴者应该坐琴凳的三分之二宽度的位置是正确的。初学者往往喜欢坐满凳子, 他们觉得这样舒服, 这是一种不良的弹琴习惯。要想学好钢琴, 从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坐姿, 这样将来弹奏难度较高, 力度较大的作品时才不会产生更多的困难, 改进了坏习惯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姿势, 在学习上因取得进步时, 他将会感到兴趣。

弹奏钢琴时, 上臂自然的下垂略向前伸, 肘部比腕部略高些, 左右肘部要稍许往身体的外侧展开, 手掌保持与琴键平行的姿势。腕部切勿比手掌高, 五指分开如握住一个比较大的皮球, 这样五指就形成了很自然的弧形。以上所说的弹奏钢琴方法是最基本的姿势。

三、科学的练琴应是苦练加巧练

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及完整的示范性演奏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学生上完课后应该做详细的课堂笔记, 学生在单独练琴时, 老师的要求应该一点一滴的要做到。当然有条件上课的过程父母用摄像机给录下来, 每次练琴时回顾对照, 那样练琴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上一堂课后没有录像又不做笔记, 加上练琴时不动脑筋, 那么你练得时间再长效果必然很差, 甚至错误的方法长时间练习会形成错误养成毛病, 日后还得花时间纠正毛病耽误时间, 多走弯路是一些学生常出现的问题。

练琴时除了要做到以上所讲的外, 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必须“慢练”, 开头先分手练习, 分手练习是要严格打拍子。分手练习后再双手分段慢练。在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总是从头到尾来回练, 练得再多效果不是很明显。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首先分段练习, 重点解决困难片段, 弹得不顺的地方挑出来重点练习。练习是必须从“慢”字开始。其中要注意识谱要做到节奏和指法的准确。分段练习熟练后再从头到尾连起来弹奏。如双手能比较完整的把曲目弹奏下来就进入练琴的第二部, 就是解决音乐表情和正确的速度。如音乐的强弱对比、连线、跳音及音乐所提示的一切表情记号尽可能准确无误的做出来。音乐最基本的是右手旋律为主, 左手的伴奏为辅。不要伴奏音量压过右手的旋律。之后该解决速度, 速度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 如未能解决技术问题就强加追求速度是不可行的, 那应该宁愿达不到速度, 暂时还是解决正确的演奏姿势和音乐表情问题, 速度要随着曲目的深度加深级技术的熟练再慢慢地解决。

练琴的时间和方法问题, 一般一早一晚的时间练琴效率更高一些。每天的练琴时间根据年龄和个人时间。初学者每天坚持练一到两个小时。很小年龄的最好父母陪练更好一些, 有一定基础的成年人每天练不少于三到四个小时, 练琴不要一口气练几个小时, 而是分两三段时间如早上练一半晚上练一半, 最想练得时候多练一点。练琴一定要有目的性的, 讲究效率的去练, 每次练完都要有收获感才是有效果的, 不要为了练琴而练琴。在练琴过程中注意不光要手指运动还要结合思想集中, 耳、眼、手、心、脚都高度集中, 听听音像资料也能提高你的音乐素养, 总之苦练加巧练才又可能提高学习进度。

四、弹钢琴正确的“基本触键法”

基本触键法中有连音、非跳音、和跳音三种。弹奏连音时手指应触键的速度较慢些, 每弹完一个音的时候, 手指要保留较小的重量在键底, 作为弹第二个音的支点, 然后把重量转移到第二个音进行触键, 常在乐谱上第一个音符和下一个音符上方写有弧线来标明或直接写有英文字母提示。

最连音的触键法和以上触键音相同, 但是触键的速度最慢, 手指在两个音键之间应保留瞬间的交叉。稍连音触键时手指触键的速度比较快, 手指在两个音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在乐谱上通常用弧线外另加上注明稍连音的字样。

非连音的触键法在钢琴谱中常应用, 弹奏非连音时手指的主要活动部位是手掌关节, 手指的力度集中在指尖, 手指触键的起落动作要大些, 触键的速度也相应快些, 这样音符会产生轻巧、灵活、清晰有弹性的音响效果。

跳音的触键法, 钢琴演奏除了常用连音触键和非连音触键来表达音乐感情以外, 还有跳音来表达。跳音触键法分为两种:第一种只弹音符1/2时值的跳音。第二种是弹音符1/4时值的顿音, 这种跳音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使音乐抑、扬、顿、挫的感觉更是鲜明。总之还有演奏方法极多但以上三种是常常运用最多的常识。

五、如何学习弹奏一首新作品

学习一首新的钢琴曲目大致以下五个步骤:

1、初次老师给学生较完整地从头

到尾示奏一次, 这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当然也可以听听专家演奏的音像加深印象。同时开始背谱。

2、处理乐曲开头可以借鉴老师和专家的演奏, 模仿处理方法。

乐曲一旦演奏熟悉之后应该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 对乐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处理。

3、解决演奏技术难关, 解决好技术难关是弹好乐曲的关键中的关键。

技术难关解决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习一首曲目的进度和上台表演的根本质量。如果技术难关被攻克了, 才能得心应手地进入艺术创作的新境地。

4、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研

究乐谱, 仔仔细细读谱, 看清谱号、调号、拍号以及速度、力度和表情记号, 一定要理解各种音乐术语和记号的含义。例如乐谱开头写有LIARGO、AMDANTO之类的术语, 不仅表明了乐曲的速度和表明了乐曲的性质, 还对乐曲做出情绪上的提示。例如:贝多芬的C小调“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引子上标有GRAVE从这段庄板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庄严悲伤的情绪。

5、要分析曲式结构以及调性, 和

声等…对于较大较长的曲目, 背谱是必经之路。还要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风格, 了解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了解作曲家本人的独特历史背景和独特风格, 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要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

结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要真正学好钢琴并非易事, 学习的过程中, 苦练是必须的, 但是更需要巧练。只有真正热爱钢琴的人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刻苦钻研, 业精于勤方能“琴人合一”, 走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李嘉禄著.《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李乡状主编.《钢琴技艺与欣赏》.吉林音像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学习培训感受体会 篇3

回顾教学实景,刘老师的语言优美,极富吸引力。一句“Can you understand it?”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课堂令人陶醉,很享受。总之,整节课以及他的讲座将一个优秀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出来。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总结到一下几点:

首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高效的组织课堂。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课堂也交给了学生,从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独立学习转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1)课前准备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我们在备课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老师自己备,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参与。如我们在准备教具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尽可能做到自己手里有什么,学生手中有什么。比如在教26个字母时,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制作一些字母卡片;在教 0--10的数字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电话号码、门牌号、邮编等卡片。(2)导入新课阶段。可以通过值日报告来导入,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一方面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如果教师能增加一些新花样,变换一下方式的话,如小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等,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3)练习中,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其次,深刻理解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衡量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第一步,让学生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制定目标和任务。让小组长组织其组员完成预习任务,做有准备的讨论交流,这样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有疑难问题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进行合作学习,学习将流于形式。

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的,老师先教会组长,组长辅导组员,这样兵教兵的做法,让学生学起来更带劲。

第三步,老师只管那些小组中融不进去的,辅导他们,这样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离开老师。总之,课堂是学生交流与展示的过程,不是老师“现蒸现卖”。

再次,课件方面。看完了刘老师对课件的设计,我也是感触颇深。1.用退出的动作设置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氣氛一下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敏捷了,课堂的节奏也加快了。2.用视频中的画面教授单词更形象生动,学生容易理解,也省去好多用语言解释的麻烦,甚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异国文化的风情。3.课件中的图片可选择自己和学生熟悉的人物和环境,课堂内容真实,让学生感觉亲切,容易产生极大的乐趣。

第四,充分灵活地运用好语言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但是对于有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少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很少有人知道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课堂的主动权应该属于老师,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想方设法地调动其积极性, 但尽量克服汉语的负面影响, 使学生在轻松、自然、亲切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形成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模式。学生听母语会很舒服,但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能力,作为英语课更要用英语来组织课堂。尽量不要在说完英语后,翻译成汉语,可以不断地重复,他们就会迫不得已认真去听,最终会听懂的。这样在训练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乃至于课堂质量。

最后,适当的保养自己,给自己补充点时尚,让时尚带给我们灵感,永远使自己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培养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不管是课堂,还是校园,要谈吐得当,语言得体,举止大方,有健全的人格和敬业精神。教师必须具备多元能力,除了高效的课堂驾驭能力之外,还必须有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以及协作精神,在全级中分工协作,将备好的教案,课件等拿出来共享。这样不仅自己轻松了,而且交流探讨之后的方法更适合学生,进步更快。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深切的体会到“英语的工具性”的重要性。语言是一个载体,是一种工具,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压力和各种考试的检测手段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时候,我们把大量精力放在阅读写作等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说”这个语言最基本的技能,忽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把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因此,一个好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好的表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和专业素质外,更要转换在课堂上的角色。因而,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改变“单调压抑”的课堂模式,向英语口语化的课堂迈进,向充分互动的课堂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自哪里?来自我们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来自我们的不断发展的教学实践,来自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学习。还要及时的反思,每一节课都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上完课总有不足,所以,下课后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思考一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赶快记下来。有必要的话整理出来,形成自己教学的一套理论观点,使自己不断地取得进步。

电力培训学习心得感受 篇4

今年以来,国网公司、省公司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办法,特别是省公司新近出台的40个制度办法,对我们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市公司决定开展的脱产集中学习活动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接到市公司集中学习活动通知后,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扎实开展了集中学习活动。

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电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行者。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改革、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安全事故接连不断,贪污、挪用、受贿、等职务犯罪时有发生,严重危及电力安全和发展。尤其在当前全国安全和反腐败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平时疏于学习,对电力规章制度学习不深,理解不够全面,遵守章守法意识不强,少数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久而久之,就会萌生一些自由散漫的思想,造成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酿成悲剧。通过这次规章制度集中学习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力员工。当前电力系统发生的许多事故,大多数都是因个别员工法律和规章制度意识不强,违规操作而造成的,不但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毁了自己的人生和前程。例如,部分员工不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和电力行业安全作业规程,根本不熟练掌握日常工作的操作规程,就有可能在现场操作和调度管理等工作各环节出现偏差,带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作为县级供电公司负责人,如果不懂财务管理,不熟悉财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情的发生。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及制度办法等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力求在理解和运用上下功夫。法律法规及制度办法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及制度办法,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公司主要负责人,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制度和办法与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中能够熟练地用运。如《经济法》、《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内部颁布的办法和制度等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对于那些虽然重要,但与我们关系不大的可以不去学习或者一知半解,稍懂大意就可以了。在学习方法上,要联系岗位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另外,在员工学习教育上应突出教育的普遍性,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抓好结合点,把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和学先进、学标杆活动结合起来,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学法、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通过各种典型案例剖析,分析和评价事故成本,运用反面的教训警醒人,不断提高电力从业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并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及感受 篇5

通过学习培训,使我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以致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立足岗位创优,把所学的东西转化为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工作取得实效的本领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这才是学习培训的根本目的。作为一名执法人员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已身上的责任更加重了,要确保每一件经手的土地违法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质量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这次学习培训使我认清了自己岗位的重要、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拓宽了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职责,严把案件审查关,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通过学习培训,使我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当今社会里仍然充斥着各种诱惑,人的思想和观念难免会受到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与腐蚀作为一名执法监察局的负责人员,我们应该深知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重要性,面对各种诱惑,这就更需要我们能够摆正思想,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训,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彻底找出自己思想、作风、制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增强自我的法律意识,能够做到面对诱惑不为之所动,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现代社会是知识竞争的年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到达新的高峰。才能在执法监察这个平台上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双赢教育家庭指导师培训学习感受 篇6

武城学校王平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三天的学习之旅很快结束了,这次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较短,但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因为我有幸参加了市妇联举办的全国第五期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学习,接受全国一流的家庭教育专家的指导,真是受益匪浅,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家庭教育灵魂的洗礼。

感受之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为清晰。家庭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是对孩子的初加工,学校教育是主体性的教育,对孩子是具有一定延续性的深加工,社会教育其实就是人文性教育,具有拓展性、检验性、环境性的特征。家庭教育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和水平,决定着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发展趋势。因此一个学校想把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首要的抓手应该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起跑线。没有问题孩子,更没有问题家长,出现问题孩子主要是看孩子的高度、角度出了问题。改变家长看孩子的高度和角度,更需要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并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想方设法去引导和帮助每一位家长。

感受之二:通过几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的重要,渐渐感受到了将来自己肩头责任的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重视并切实抓好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并逐步承担起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应有的职责和义务,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而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台阶。

感受之三:一定要好好学习双赢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反思自己,过去在事业上付出的更多,忽视或看轻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做法现在看来是很不妥的。教师更应该既种好事业的田,又育好自家的园。作为教师家长,也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应该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并付诸于行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以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达到教育的最优化。可以这样说,荒了自家园的教师是不称职的家长,也是不称职的教师。

学习培训感受体会 篇7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激发兴趣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 它是对某一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观察、思考、想象, 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 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 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 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 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 提出新创见, 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 又有利于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 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 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 发散就变成了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 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 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 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是一种新能力, 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加强训练, 以熟练掌握并运用。

二、适应新形势, 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传统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 无法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 其实, 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像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 它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 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 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 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 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特征。 因此, 要改革教学方法, 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我在教学实践中, 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点做法。

首先, 结合教科书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增添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 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 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 而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我还特别重视学生主体, 想方设法地让他们活起来, 动起来。 比如, 在课堂上, 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当众提出来, 发动学生一起“会诊”, 从课本中寻找“药方”。 许多学生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还这么管用, 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为人生指明正确航向。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以现代教育科学技术为核心, 以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当前, 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 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 新的教育热点, 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最佳抉择。 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 当学生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 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 思维因问题而发动, 因问题而深入, 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 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 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 诱发学生思考问题, 以达到启迪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巧用突发事件, 分散学生的注意,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会精心备课, 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但有些突发事件是无法预料的,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 学生的注意力立即会转移, 如果教师处理得不好, 就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影响教学效果, 如果巧妙利用, 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课堂效率。 一次政治课, 我正在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 一学生的饭盆掉到地上, 学生哄堂大笑, 注意力立即转移过去。 这时我不慌不忙地说:饭盆从桌上掉到地上, 这正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 因此, 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 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 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做精心安排和合理组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 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感受多元文化 体会别样教育 篇8

在这些零零总总的感受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词”和“一句话”;

第一,是一个词:“educate”。中加教育的差别肯定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但通过研究一个单词educate,并把它和汉语的“教育”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发现中加教育的一点区别。educate一词的含义就是“向外引导的工作”。虽然它在汉语里面翻译成教育,但仔细一想,“向外引导”和“教育”是有很大差别的。追溯“教育”二字的渊源,会感觉汉语里的“教育”是上对下、大对小、长辈对晚辈、权威对大众的指挥性动作。因此,将educate和教育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两者本质的差别,前者更注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相互尊重关系,教育者不把被教育者看成是空空如也的一张白纸,而是看成一个智慧的源泉,教育的工作就是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开发引导出来,就像是在挖掘一座金矿。这句话本质上就是我们的“以生为本”一说。

第二,是一句话:“IhearandIforget.IseeandIremember.I doandIunderstand.(听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

直观地解释这句话,其意思就是说“看的效果比听好,做的效果比看更好”。就是要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倡导在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是一致的。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给学生一篇教材,通过几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发现由学生看过材料,再动手做一做,最后将劳动成果向大家展示,学生能记住80%。这一项实验正是我们现在所倡导做中学,学中做。

培训后的这一年来,我不断地消化在加培训的所见所闻,但更注重的是把加拿大的好的做法吸收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初步取得些成效,谨向各位同行汇报与共享:

1.确立“以生为本”理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深入企业调研,掌握服装行业用工要求和岗位能力需求,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和学生双方实际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适度整合,开发校本教材,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使学生对理论内容易于接受,对操作技能乐于接受。

2.推进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学与做的融合。例如在进行省道转移课程设计时,考虑到这节内容是服装结构变化原理中的纯理论课,学好本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制版款式变化能力。在传统教学中都是在教室通过讲解原理和纸样剪贴方法的来教授的,而学生普遍觉得这些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枯糙,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导致接受和运用这些原理很是费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设计这节课时大胆地把这节纯理论课搬到到缝制车间,并将立体裁剪、立体构成、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等多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快速直观的立体裁剪和立体构成展示,清晰的动态课件,让原来抽象、复杂、枯燥的平面的结构从立体→平面→立体,直观显现,整节课以学生动手为主,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总结展示,真正成为得出结论的实践者。

3.到生产岗位找寻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对接。教师应经常深入企业与老师傅探讨新技术、新工艺,并梳理出为教学所用的“任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拉近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一线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获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了非常“实用”专业技能。近年我校开发了《服装项目教学》一书,这是课程改革的物化成果,更是我校教学在产业层面上的积淀,我们开发的不仅是一本教材,而是开发出了一项制度,那就是,学校教学要始终与生产实际保持动态的同步。

4.教学科研并重,技能竞赛促成长。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科研能力。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2010年1月,在与企业的交流中,我发现张家港市盾威纺织品有限公司多年来为“夹克衫门襟起吊”问题所困,通过查看公司样板、观察生产过程,我提出了“增大原有样板肩斜量”修改方案,经封样师几次试验和修改,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个案例促使我在化解教学科研如何结合生产实际这一难题面前迈出了可喜一步。近年来,我们更加注重教学科研的互动,利用科研成果,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我校服装专业在各级各类的竞赛中表现突出。本人2010年被聘为江苏省服装专业技能大赛国赛集训指导教师,在与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江苏服装队取得了四金一银的好成绩;2010年参加技能大赛分别获苏州市、江苏省技能大赛教师组一等奖;辅导学生获省技能大赛服装纸样设计与制作二等奖。

[1]李璇.中西方教育文化对比[J].成功(教育),2010(05).

[2]刘建宇,许峰.课堂启发式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8).

学习感受体会 篇9

长海县幼儿园

李华

2011年4月16日至4月20日,在长海县教育局局长等领导的带领下我有幸到北京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其间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参观了北京地区的小学名校,收获颇多,对我教育及管理行为是一次鞭策和规范。

一、学习与考察

5天的研修学习,专家学者和知名学校的校长的报告,包括“教师专业化—做学习型教师”、“校长领导力与胜任力”、“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学校管理的自我诊断”等内容。这些报告内容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对于解决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引导我们在今后的教育理论学习中理清思路,在工作中确定正确的办学理念,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集体考察了北京实验二小怡海分校,使整个研修活动在理念与实践交替中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办学经验、鲜活的发展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学校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

二、感受与收获

1、做学习型的校长

要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校长必须学习提高,这种学习提高是自觉的、经常的,而不是一时的。我深深地感到我们与名校长的差距就是“校长的学习”。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象吴昌顺那样:“随身带着铅笔和笔记本,遇见一切美妙的地方就把它记下来”。要广读书、交高人、善反思、1 重实践,同时合理利用工作、交往、反思、观察、交流、实践等时机有效学习,不断开阔眼界,使学习真正成为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

2、做有思想的校长

做校长,首先是做教育人。做教育人,就要有教育思想,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办学思想反应了校长对教育的理解,郭振有说“校长——学校之魂,思想——校长之魂”,具有独特办学思想的校长能深切认识到办学规律,探索办学艺术,教育有主见,管理有新招,将办学理念细化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每一所成功的学校背后,无不体现着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

3、做关注人的校长

关注“人”,永远是管理的第一大要务。刘永胜在谈到“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时谈到:一所学校最大的福利是什么?支持发展,我们要对教师自主发展创设支持的环境,少一点关卡,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帮助;少一点竞争,多一点合作;少一点评比,多一点引领;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的环境。给学校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环境。这样教师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从上而下的成员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实现学校的自主化管理。

4、做研究型的校长

加强学校对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找准教科研的切入点,切实做到人人乐于参与教科研。坚持“从问题到课题,从经验到实验,从结果到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校长要善于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课题跟进,促进学校发展,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校长要做全校课题的负责人,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形成全面的特色,课题研究逐渐深入到基础,根植与课堂教学,融入学校整体文化。

三、思考与启示

5天的学习圆满结束,学到了不少新的理念、方法、经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去反思,更需要我们反思后去实践。

如何立足校情求发展,如何将我们所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经验,融入到教育管理的进程中,需要我们立足实际,在反思中求发展:

1、要加强学校精神的培育和学校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我们要精心设计学校环境,奠定校园文化的基础;确立办学理念,构筑起校园文化的支柱;树立良好校风,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多彩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出一个健康文明、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

2、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首先要教师发展。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真正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所以加强学习型群体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唯有学习,才是教师的成长之本。学校要分析实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需要,紧抓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

3、加强学校特色的建设

学习培训感受体会 篇10

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5月27日至30日,我参加了 “感受红色文化,传承先烈遗志”党性教育培训班。先后到西柏坡、正定县塔元庄、冉庄地道战遗址、狼牙山、白洋淀进行了实地学习,心灵得到净化,思想深受教育。体会如下:

一、西柏坡——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全国土地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在那里召开,三大战役在那里指挥,新中国从那里走来……

两侧的山脉层层叠起,低矮的树木装点着突兀的山丘。一路上,星星点点的农家院落散落在狭窄的山坳里,袅袅的炊烟在缓缓的升起。在那里,没有钢筋水泥的装饰,到处是一片古朴的色彩。

透过导游的介绍,我们明白了此刻的西柏坡遗址其实是50年代修建水库时而搬迁过来的1:1的模型,但在如今还能亲眼目睹当年红色圣地的原貌,我们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跟随着导游,我们一路参观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和毛泽东、任弼时、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先辈的故居。在参观时,我们都怀着极端崇敬的情绪,大家很难相信,我们国家的开国元勋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领导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那低矮的房屋、斑驳的石墙、灰黑的木门……都承载着无限光辉的日日夜夜,向人们静静地讲述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和光荣。

最令我们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指挥作战室,小小的房间里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军事战略指挥图。就是在这间房间里,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使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胜于千里之外,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坚实基础。这样看来,说“新中国从那里走来”就一点也不为过了。

离开了西柏坡遗址,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五大书记的塑像在鲜花的簇拥下伫立眼前,那坚毅的目光仿佛在远眺着中国的未来。走进纪念馆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五大书记及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整个雕像气势恢宏,在灯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人物栩栩如生。望着这些改写了中国历史的革命伟人们,我们深深鞠躬,以一个后辈的身份来祭奠伟人们永垂不朽的英魂。

不知不觉,本次参观的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纪念馆。我心中感慨:当前社会上,前进之路困难重重、浮躁风气盛行,但务必要突出重围,我们需要坚持“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身体力行,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西柏坡一向讲述着光荣历史,西柏坡精神将一向激励着我们前进!

二、总书记留下光辉足迹的河北正定县。在塔元庄和荣宁府影视基地,让我切实感到总书记的为民务实情怀和远见卓识。塔元庄是总书记的第二故乡,其发展进程是我国农村发展建设的缩影。30多年来,在总书记的牵挂和关怀下,这个500多户人家的普通村建成以休闲、渡假、旅游、娱乐、观光为一体、有民族特色的森林公园,已成为小康村,让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荣国府影视基地是习近平同志80年代在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时所建,开创了旅游发展的正定模式,是习近平同志抢抓机遇,为正定县留下的宝贵旅游资源。习近平同志的从政经历,所到之处均留下闪光的足迹。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地道战的旧址——冉庄。儿时看电影《地道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感心动目、荡气回肠。那蜿蜒曲折、四通八达的地道,也成了我儿时摩拳擦掌、梦寐以求的向往去处。之后得悉电影《地道战》是以冀中平原的冉庄为原型拍摄的,我的心里便扶摇起对冉庄的憧憬和向往。

冉庄地道战遗址在清苑县境内。抗日战争时期,冉庄民兵在党的领导下,利用神出鬼没的地道工事,左右开弓,打击日寇,打得日寇战战兢兢,闻风丧胆。铮铮有声的冉庄曾让日寇“宁绕黑风口(张登),不从冉庄走”,而闻名于燕赵大地。毋庸置疑,冉庄的地道,是在与日寇的战斗中逐渐构筑构成的。民兵们先是在村里、村外挖“蛤蟆蹲”,之后把“蛤蟆蹲”加长,把单口洞改为双口洞,这就成了地道的雏形。最后发展成“三通”、“三交叉”、“五防”的地道。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干线,长4。5里;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另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联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全长约30里。构成了村村相通,四通八达,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下交通网。

简洁、质朴的冉庄与现代大都市显得格格不入,但却持续着冀中平原那种独特的民居风貌,古老的石碾子、泥巴墙的院落、简单的木制农具以及墙上依稀可辨的枪眼和遗留下来的抗日标语,都让人隐约嗅出当年的战火硝烟。走进村庄,宛若走进了战争年代的时光岁月里:一个个伪装得出神入化的地道出入口,异常巧妙,冉庄民兵的足智多谋以及想像力和创造力令我叹为观止。

学习经典 感受魅力 篇11

对于同样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植树问题”,如果从“棵数与间隔”的关系进行研究,就是常见的“植树问题”;如果从“每行棵数与栽的行数”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成为了“杰克逊的栽树问题”。杰克逊是一位数学科普作家,在他的数学科普名著《冬天傍晚的推理娱乐》里有这样一道题目:

9棵树,每行栽3棵,最多可以栽几行?

这里,只要在同一直线(包括横、竖、斜)的3棵树都称为行。

人们一般会认为最多可以栽8行(如图1)。如果告诉你,实际上可以栽成9行,最多可以栽成10行,你能在左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得到相应的图示吗?

据说,大数学家牛顿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如下问题:

10棵树,每行栽3棵,最多可以栽几行?

类似这样的“栽树问题”,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道奇生在他的童话名著《艾丽丝漫游仙境》中也提出了下面一道栽树问题:

10棵树栽5行,每行栽4棵。如何栽?

而对于“20棵树每行栽4棵,最多可以栽几行”这一个问题的研究,绵延了几个世纪。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数学学习过程永远不能满足于对当前问题的解决,而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而使数学思考更具活力。

【教学目标】

1. 经历“栽树问题”的研究过程,逐步学会利用基本图示进行变式优化的策略。

2. 通过对“栽树问题”解答过程的了解与图示的欣赏,感受数学爱好者与数学家的探究精神,以及数学的内在魅力。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研究一类问题,叫做栽树问题。

师课件出示:9棵树,每行栽3棵,可以栽多少行?

师:谁能回答?

生:3行。

师课件出示图2的左边部分并说明:用图来表示这样的过程,就更加清楚了,但在实际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画出一棵棵树来吗?那么,怎样才能清楚、简洁地表示树和行呢?

生:用点和线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图2的右边部分。

师:如果老师给这道题加上一句话“三棵树成一条直线就成为行”,相信题目会更加有趣了。关于这个“行”,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我们平常的“行”,是怎么样的呢?(生答)那这里的“行”和我们以前理解的“行”,一样吗?(生答不一样)

(点评:怎样将一个著名的“高高在上”的数学问题和学生已有知识起点连接,是这节课要突破的问题。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原有的认识基础进行审题,从最简单的栽成3行开始逐步研究,然后在对“行”的新注解下提出问题,找准了思维的增长点。)

二、 由简到繁,递推规律

1. 从栽8行推导栽9行

师:在这个题目中,除了这3行,还有其他行吗?

生:可数出8行。

教师课件演示图3后,追问:同学们真善于活学活用,那么为什么棵数没有增多,行数却增多了呢?

生:有一些重复数。(师板书:重复数)

师:哦?重复?那你知道9棵树分别被重复了几次?

生:2次、3次、4次。

师:这些树的重复次数都一样吗?(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

师: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那我们可以把这些点进行——

生:分类。

师:对啊,看来同样是重复,但重复的次数也不一样。

师:对于同类的树,就不需要一一研究了,其实这里是9棵树,而我们待会研究却只需要——

生:3棵树。

师:聪明。那么这是不是我们要来研究的栽树问题呢?

师课件出示题目:9棵树,每行栽3棵,栽9行,你觉得可以怎么栽?

师:你想到了吗?在纸上画一画。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

集体交流,重点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移动这个点的?为什么想到往里面移动?(见图4)

小结: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通过自己探索尝试,通过和同伴的交流讨论,解决了这道推理题,真棒。

(点评:由栽8行推导栽9行,教师要求学生借助于栽8行的图示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起点和思维的支架,有利于中下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用重叠问题的思考方法来区分不同点被重复的次数,也为学生总结增加行数的基本策略提供了思考的方向。这些小步骤重引导的方法,有利于社团活动基础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

2. 从栽9行推导栽10行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问题,大数学家、大科学家牛顿也曾经研究过,他在解答了这个问题之后还发现:9棵树,每行栽3棵,还可以栽10行。

师:我们能在9行的基础上,解决牛顿提出的问题吗?

这时有人明白了,开始自己画图(如图5)。

师:同学们,你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吗?请你也说一说思路。

(点评:实际上,9棵树每行栽3棵,栽成9行,还有其他的画法(如图6)。但是,就如何从9行的图示迁移到10行的图示,显然图5的画法更能使学生形成联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追求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法的可持续性。)

3. 总结“9棵树,每行栽3棵”栽树问题的思路

师:在解决“9棵树,每行栽3棵,可以栽几行”这个问题时,我们从8行的图示开始研究,找到了9行、10行这一些画法。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谈体会后教师小结:当我们得到一种结果或者结论的时候,不应满足于现状,还要继续研究,像牛顿一样继续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点评: “9棵树,每行栽3棵”的栽树问题,从解决8行,到9行再到栽成10行,一步一步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而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学生解题的思维就是“探寻规律”,涉及“分类、重复、类比”等方法,通过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形成解决栽树问题的基本思路,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精神。)

三、 链接史料,感悟精神

1. 链接史料

师:同学们,其实“栽树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让许多的数学家与数学爱好者为之着迷。下面我们以“20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这个问题为例来了解它的历史。

早在16世纪时,古埃及完成了16行的排列,并将美丽的图谱广泛应用于高雅装饰建筑、华丽工艺美术。(课件出示图7)

到了19世纪,美国的数学大师loyd Sam 完成并绘制出了精美的18行图谱,而后还制成娱乐棋盛行于欧美。(课件同时出示图8)

在20世纪70年代,两位数学爱好者巧妙地运用电子计算机超越18行纪录,成功地绘制出了精湛美丽的20行图谱,创造了20棵树的栽树问题的新纪录并保持至今。(课件同时出示图9)

2. 感悟精神

教师把图7、图8、图9用箭头连接,然后提问:从“16行、18行到20行”,经历了近400年的探索,你肯定有很多体会,愿意和同学们说说吗?

生:同样的问题,有很多答案出现。

生:不要满足于解决了一个问题,还要继续思考,并且提出问题。

生:要有研究精神。

师: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栽树问题的背景知识,你能提出自己的猜想吗?

生:20棵树,每行4棵。还能栽更多的行数吗?

(点评:“栽树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名题,通过上面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的漫长与艰辛。同时通过对这些图示的赏析,也可以体会到图例的美感,以及数学名题的文化背景。)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中心小学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 311200)

音乐欣赏学习体会和感受 篇12

通过对音乐欣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我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上这个课之前,我觉得音乐只是用来听的,无聊的时候或者失意的时候用来调节调节心情的。其实,音乐的功能远不止这些。所谓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者其他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它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反应现实的社会生活。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

通过一整个学期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对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学习,特别是其中贝多芬的音乐。

贝多芬是集古典音乐大成、开浪漫乐派先河的大师。奏鸣曲式在贝多芬手里发展成为一种从多方面表现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大型戏剧性结构,并首创了主题贯穿手法。《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布满荆棘的。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是这部作品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过程。《第九交响曲》在最后乐章中用人声歌唱席勒的《欢乐颂》中的一部分诗句,表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整个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有很多,但是只有贝多芬,通过选取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又铿锵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这首交响曲让我体会到,面对困难挫折,不应该选择逃避,而是不屈服,勇敢地挑战不幸的命运,最终战胜命运并取得成功。学习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历史,我从这些艺术家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并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手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一篇:文化与创新下一篇:价格鉴证师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