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唐答案

2024-05-25

古文学唐答案(共5篇)

古文学唐答案 篇1

一、填空题:

1、陈子昂

2、洞庭湖

3、温庭筠《梦江南》

4、白居易《长恨歌》

5、王维《山居秋暝》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柳宗元《渔翁》

8、裴铏《传奇》

9、沈既济《枕中记》

10、杨炯《从军行》

11、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2、沈佺期、宋之问

13、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14、李商隐《夜雨寄北》

15、韩愈《进学解》

16、陈鸿

1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骆宾王《在狱咏蝉》

19、韩愈《原毁》20、崔颢《黄鹤楼》

21、王昌龄《闺怨》

22、李商隐《马嵬》

23、柳宗元

24、白居易

25、李贺《梦天》

26、杜甫《月夜》

27、刘禹锡《乌衣巷》

2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燕昭王30、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31、安史之乱

32、上官仪、“上官体”

33、六对、八对

34、清绮、气质

35、无生

36、王翰《凉州词》

37、王昌龄

38、高适

39、用赋体叙事40、李白、裴旻、张旭

41、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李白

42、《登高》

43、元稹

44、温庭筠《商山早行》

45、司空图

46、隋炀帝

47、荷花

48、温庭筠

49、冯延巳《谒金门》50、真

二、选择题:

1D、2D、3D、4C、5A、6D、7A、8B、9B、10C、11B、12D、13D、14C、15B、16B、17C、18B、19D、20B

三、判断题: 1、2、3、4、6、7、8、9、10、11、12、13、14、15、16、18、19、20“√” 5、17“×”

四、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2、上官体:初唐诗人上官仪,作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即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代表了当时宫廷诗的最高水平,时人称其诗为“上官体”。

3、沈宋体: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完成了律诗的定型,于是后人称律诗为“沈宋体”。

4、盛唐气象:是后人对盛唐诗歌时代特征的一种概括,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式完美,技巧精纯,风格明朗,诗歌洋溢着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浪漫的青春旋律。

5、山水诗派:指以山水自然物色为主要表现对象或借景写情的诗歌流派,它开创于南朝谢灵运,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人将这一题材的创作推向高峰。

6、边塞诗派:指以边塞风光或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的诗歌流派,盛唐时期,高适、岑参等诗人在这一题材的创作上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7、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以韩愈、孟郊为核心的一群诗人,在理论上提出“不平则鸣”之说,在诗歌创作中积极创新,追求雄奇怪异之美,后人称之为韩孟诗派。

8、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后人称之为元白诗派。

9、花间词派:晚唐五代词坛上的一个流派,其名源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此派在创作上主要描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表现男女之情,在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代表作家有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

10、通江唱和:指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被贬后以诗歌相酬唱的现象,因他们的贬所一在通州,一在江州,所以其间的唱和被称作“通江唱和”。

11、大历诗风:指中唐大历至贞元年间诗歌创作风貌,以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

12、沉郁顿挫:是对杜甫诗歌创作主要风格特征的概括,所谓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13、三十六体:晚唐骈体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流,尤其是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以擅长骈体齐名,因为他们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所以,时人号为“三十六体”。

14、苦吟诗人:晚唐诗坛上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诗人,由于对社会生活关心不够,阅历范围狭窄,入诗的事料相对贫乏,所以以苦吟的态度创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作,后人将他们及其追逐者称为苦吟诗人。

15、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此名源于晚唐作家裴铏的小说集《传奇》。传奇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文异事,如《莺莺传》、《枕中记》等,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进入成熟期。

五、问答题: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乐府诗的创新。

李白乐府诗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丁都护歌》;2)用古题写己怀,如《将进酒》《行路难》等;3)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

2、谈谈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其“无题诗”一类,其境界和情思朦胧,在内涵上可以有多种解读,如《锦瑟》。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诗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而且其心境又非常复杂,各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2)。与其诗歌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其诗歌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3)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4)与其诗歌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和因果顺序限制。

3、结合作品谈谈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沉郁顿挫是对杜甫诗歌风格特征的概括,所谓沉郁,主要指杜诗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指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这一风格特征在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有集中的体现,诗作分别表现了居京十年的郁勃不平、自京赴奉先途中愤愤懑平以及回到奉先家中的悲痛欲绝,但每当其感情快要喷发之时,却有意地转移话题,自我节制,如此三番便形成了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的抒情特征。

4、结合具体作品谈谈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前者以敏锐的目光洞察边关中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其中不合理现象,因此,其诗现实性强,如《燕歌行》;而后者则以好奇的心理,描写边塞奇特的风景,表现豪迈情怀,诗歌充满浪漫色彩,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

5、谈谈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得与失。

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优点有1)中心突出,旨意明确,一篇专咏一事。2)形式灵活,语言通俗。3)善于生动地描写人物,感情浓烈。其不足之处有:1)为了做到“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2)有些诗无感而发,堆积议论和说教,写得枯燥乏味;3)语言上因一意追求浅显务尽而失之于直露无隐,不够精炼含蓄。

6、试比较刘禹锡、柳宗元诗歌创作的不同特点。

刘禹锡、柳宗元交情甚笃,才华相当,政治遭遇非常接近,因此在诗歌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但由于性格的差异,他们的诗歌有具有不同的特点:刘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身受挫折,却不曾绝望,其诗昂扬、外扩、气雄、风情朗丽,如《西塞山怀古》《秋词》《竹枝词》;而柳性格激切孤直,甚至有些偏狭,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想超越却不能自拔,其诗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如《江雪》《渔翁》。

7、为什么说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成熟期的到来?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成熟期的到来,因为:1)唐代传奇作家是有意创作小说的,不再像六朝作家的“实录”,而是以想象和虚构进行艺术加工;2)情节引人入胜,结构完整,不再是“丛残小语”、片段式的;3)人物描写生动形象;4)在语言、辞采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中也取得突出的成就。

8、结合作品,谈谈杜诗中萧散自然的风格特征。

萧散自然是杜甫诗歌风格的又一重要特色,主要体现于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以及细致的景物描写等方面,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9、谈谈杜诗不同风格的形成与其不同境遇之关系。

杜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相关。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慷慨悲歌。这时的诗歌便表现出沉郁顿挫,如困顿长安、陷落贼中、华州鄜州时期,所作诗歌多是这类风格。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10、谈谈杜甫对中唐诗坛的影响。

杜甫对中唐诗歌产生深刻影响,白居易、元稹继承其缘事而发、写民生疾苦的一面,而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

11、以诗歌写时事是杜甫与白居易的共同点,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两位诗人在方面的不同点。

其间的不同主要在于,杜甫写所见所感,生民疾苦与一己遭遇之悲怆情怀融为一体,虽于写实中时时夹以议论,含讽喻之意,却并非以讽喻为出发点。杜诗出之以情,白诗出之以理念,将“为君”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因为过分重视诗歌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歌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

12、试述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复杂性。

《长恨歌》主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作品对李杨故事的态度上,一方面,诗作的前半篇渲染唐玄宗好色废政,杨贵妃恃宠而骄,终于导致安史之乱,这既是对历史事实的基本概括,也是诗歌“长恨”的因由,其中包含作者一定程度的讽刺、批判态度;另一方面,诗作在描写杨贵妃的死以及其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笼罩着沉重哀伤的悲剧氛围,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对美的毁灭的沉重感伤。

13、谈谈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贡献。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具体表现一下几个方面: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实景虚化。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商作出重要贡献。4)载体裁方面,其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总之,李商隐诗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土的大家。

14、结合作品谈谈温庭筠与韦庄词风的区别。

温韦二人均是花间派代表作家,其词风都有花间词所共有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但韦词又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温词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的一种深美德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温词意象迭出,以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韦词则以首词围绕以件事从容展开。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温词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词如《思帝乡》“春日游”。

15、结合作品谈谈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

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在三个方面显得很突出:

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

二、本色而不雕琢,读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

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16、结合作品谈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风格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它不是对山水的纯客观描写,而是在描写中贯注了一股浓烈的寂寥心境,且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宇宙情怀。如《钴鉧潭西小丘记》。

17、赏析李白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诗歌创作于诗人首次入长安求仕失败而归之时,借《行路难》这一乐府旧题来表现自己功业难成的苦闷。前四句化用鲍照《拟行路难》中的诗句,以“对案不能食”表现苦闷的心情,接着便以两个比喻,表达自己理想的不得实现。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又以两个典故,写对未来的憧憬。可是,求仕失败的现实又让他感慨世事艰难,四个短句即表现其彷徨而无奈的心境。最后两句又忽然奋起,表现出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豪迈而飘逸。整首诗作感情跌宕起伏,句式参差错落,集中体现了李白乐府诗的风格。

18、赏析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词作写于李煜晚年,甚至被视为其绝笔之作。作品以伤春发兴,表达其对故国的情思。词作以晚春雨夜为背景,巧妙地以梦境的欢乐反衬出梦醒后的悲哀,尤其是后两句,借流水落花春将去写其过去美好的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也暗示人亦将不久于斯世。“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19、赏析杜甫的《登高》。

诗歌作于大历二年在夔府东屯养病期间,于九月九日扶病登高有感而发。在内容上,前半幅以萧瑟的秋景烘托悲凉的心境,后半幅即景抒情,慨叹飘泊异乡的悲苦境遇,全诗充满着沉郁悲凉的气氛。在艺术上,堪称典范之作:结构严谨,一三、二四、五七、六八句,两两相扣;律对精工而不露痕迹;情景交融,境界壮阔。

20、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此篇词作是温庭筠的代表作。作品主要表现一位闺阁女子的怨情,但不是直接抒写,而是通过摄取主人公的一个生活片段来暗示,通过对闺阁的画屏、女子的容貌服饰及动作的工笔描写,来暗示其内心的寂寞与幽怨。写得富艳精工,深隐含蓄,集中体现了温庭筠词作的风格特征。

《言默戒》古文阅读答案 篇2

言默戒是一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该说不说和不该说却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作者杨时(1044—1130),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属今福建明溪)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四年,卒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年八十七岁。(疑年录作生于皇祐四年,卒于绍兴五年,年八十三岁;宋史本传不著卒于何年,亦作八十三年。此从直齐书录解题。)幼颖悟异常,能属文。稍长,心经史。熙宁九年,(公元一〇七六年)中进士第,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死,又学于程颐。杜门不仕将十年。历任州一级的.司法、防御推官、教授、通判等职,历知刘阳、余杭、萧山三县,多有惠政。高宗时,官 至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优游林泉,以读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为“程学正宗。”朱熹、张栻的学部,皆出于时。学者称为龟山先生。卒谥文靖。时著有《龟山集》二十八卷,《文献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库总目》等,并行于世。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篇《言默戒》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的参考和理解!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

“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_ 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

1.(1)有的 (2)招致

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古文《爱莲说》习题及答案 篇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是的开山鼻祖,后人称他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

(3)亭亭净植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作者笔下的君子不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鄙贪图富贵,不追名遂利。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君子”和“小人”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君子小人

4、类似于“莲”花这种品格的文人很多,除本文的作者外,你还知道谁,就他(她)的.一句诗、词、文来谈谈他(她)的思想品德。

5、请从文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完整地抄下来。

6、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7、作者在歌颂莲花时几次提到菊花、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8、《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9、作者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0、你喜欢哪一种花?它寄托了你怎么样的志趣?简要谈一谈。

答案:

1、周公元集,周敦颐,宋,宋明理学,濂溪先生

2、多 洗 树立 亲近而不庄重

3、坦荡荡 长戚戚 (或胸怀坦荡;心怀叵测。)

4、比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他安贫乐道,陶醉于大自然,陶醉于田园生活的情趣。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同意不同意均可,只要能答出新意,理由充分即可,比如不同意,我认为牡丹才是花中君子,它不为恶势力屈服,虽遭贬,仍不改其志,按照自身的规律开花。嬴得花中美誉。等等。

7、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莲花的高洁品质。

8、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9、答案不一,选择一种观点,只要有道理就可。

古文学唐答案 篇4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古文学唐答案 篇5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欲信大义于天下( )

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2、找出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先主器之,谓先主曰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B、欲信大义于天下受任于败军之际

C、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

D、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出处上:《隆中对》与《出师表》都出自陈寿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B.人物目的上:甲段中刘备求贤下士,旨在讨计问策,以成就大业;乙段中诸葛亮自述身世,旨在表明忠贞,以打动后主。

C.表达方式上:甲乙两段都以叙述为主。

D.语言特色上:甲乙两段言辞都诚挚恳切。

参考答案:

1、通“伸”,伸张因此亲自长草

2、B

3、(1)这个人(您)只能到他那里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委屈自己大驾亲自去拜访他。

(2)以后恰值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从那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意对即可)

上一篇:废矿物油危废应急预案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交通安全教案《乘车要注意什么》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