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共8篇)
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篇1
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
全生产标准化的通知》(安监品管三(2011)24)要求并对公司内进入的危险化学品原料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执行全面负责。
二、要确保员工安全生产、关爱员工的身体健康,改善员工的工作
强度和安全防护设施。
三、定期对厂内的各项安全设施,并对风险评价的范围频次准则及
工作程序的检查验收。
四、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在开展风险评价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各部门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情
况及从业人员是否了解风险评价制度的有关内容。
六、对风险部位定期检查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整改,确保关键装
置正常运行。
七、组织新老员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及其他方法对相关方面进行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
车间主任风险评价管理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法及省部的各项通知
条例的要求
二、对本车间的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定期进行自检,组织制订本车
间的风险评价及安全技术的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三、组织编制实施安全风险评价措施计划,不断改进员工的安全生
产和劳动环境。
四、组织风险部位的安全识别,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定期对全体
员工进行思想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
五、每月开展安全检查活动,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使车间关键装置
及重点部位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六、发生风险关键部位要及时抢救,制止事故扩大及时上报,并按
“四不放过”的原则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班组长风险评价职责和权限
一、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国标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并规范执行
做到以身作则。
二、关心班组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坚持关键装置重点部位
责任到岗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原则。
三、根据生产任务布置、安排、落实安全措施,督促检查本班组
人员安全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及消除不安全因素。
四、协助生产主管厂长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对风险重点部位定期
检查,发现不安全的情况要及时报告
五、监督检查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劳保防护用品,配合公司对车间
检查出的不安全因素及重点部位,有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处理意见。
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篇2
2012年7月,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 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 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我省地税部门积极响应, 迅速启动了税收征管改革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立起纳税服务、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的税源管理新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征、管、评、查”各环节的工作职能。在新征管格局中, 风险管理是一个新事物, 但担当的角色却十分重要, 风险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新征管体系的运行, 影响征管改革的进行。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是风险管理规范高效运行的保证。本文将就如何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 提升风险管理运行效能作初步的探讨。
1 税收风险管理评价系统概念
风险管理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 目前, 风险管理多以美国COSC委员会 (由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发起的组织) 正式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简称ERM) 作为标准框架。税收风险管理就是将该理念引入到税收征管工作中, 通过积极主动管理, 防范税收流失, 规避执法风险, 降低征收成本, 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 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税收管理模式。而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则是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 科学评价各单位各部门各工作环节的工作绩效, 对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 起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是风险管理绩效的保证。
2 税收风险管理实践存在问题
近年来, 随着各地税务机关将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领域的探索实践不断深入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不断推进, 税收风险管理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税收风险管理过程, 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治税理念的偏差仍然制约着税收风险管理深化。在税收管理中, 基于全面防堵骗逃税收的治税理念, 征管力量偏重于风险全面预防, 未集中力量管理存有风险的纳税人, 不仅未能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和应对风险, 反而造成征纳成本大增、征收效率偏低。
(2) 风险管理职能过于分散, 专业的组织机构尚未完全建立。如增值税、营业税日常管理由流转税部门管理, 企业所得税由所得税部门管理,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由财产行为税部门管理, 这种分权设置有其专业化管理的优势, 但是在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体制中却是一种组织上的障碍。受制于机构设置、征管模式和人力资源结构等瓶颈, 目前还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也未按照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岗责体系。
(3)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所欠缺, 影响风险识别的准确度。第一, 当前各级税务机关能采集到的涉税信息范围狭窄、渠道少且不准确。第二, 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水平和整合水平不高。第三, 目前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4) 风险评价模型不完善, 风险评价的科学性有待提高。随着风险管理的越来越复杂, 税收管理的对象千差万别, 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各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目前, 在税收风险管理中采用的“人机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由于缺少可以参考的成熟模型和标准案例, 都需要税收管理人员实地核查, 查阅大量原始资料等, 评价模型目前还主要是一种辅助手段, 过多的依靠人工干预影响了风险评价的效率。
(5) 税源分类管理的标准体系尚需健全, 风险控制的方式还需完善。
3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评价系统的必要
(1) 风险管理自身的需要。风险管理运行由“信息采录-风险分析-风险排序-风险推送-风险应对-风险审核-风险复审”组成。风险管理本身是新税收征管体系的一个工作环节, 它是对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检查, 也是对税务人员执法的评定。如果不把风险管理纳入监控, 风险管理工作将会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无责任性, 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系统就是来保障风险管理的正常秩序的开展, 使风险管理形成完整的闭合运行环链。
(2) 防范执法风险的需要。新税收征管体系的“征、管、评、查”无一不牵涉到税收执法, 执法风险主要存在于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稽查、涉税审批、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罚方面。执法风险往往与税收执法人员综合能力相关, 如:因思想品德产生的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滥用职权问题;因麻痹大意产生的程序不到位、不作为、渎职等问题;因业务能力产生的违规执法、政策理解偏差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带来的问题, 等等。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必需要依靠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来保障和追究。
(3) 提升纳税遵从度的需要。税收法律法规的实行, 最终有赖于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但从我国实际来看, 纳税人素质参差不齐, 对税法遵从度不高, 各式各样的偷税、漏税、逃税、骗税的行为层出不穷, 甚至有人不以偷税为耻, 反以为荣, 导致国家税款流失严重。而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风险管理流程, 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这种风险的消除, 也是一次依法纳税的教育, 是一次提高纳税意识的过程, 如果能达到同一问题而不再次发生, 则对纳税人遵从度的提升起到了应有的成效。因此, 风险管理的社会责任重大, 必需要依靠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来对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督查。
4 风险管理评价系统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系统必须要符合风险管理的工作实际, 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 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信息采录环节评价。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风险分析的前提, 也是整个风险工作开展的基础。信息采集主要来源于第三方和征管工作系统。此环节考评的重点是信息来源的准确和完整。对应采集而未采集或录入错误的要扣分。如:未采集工商部门开业情况等。
风险分析环节评价。风控部门在整理好采录数据的基础上, 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已建好的风控模型来做分析, 同时, 根据事先制订好的风险点计分办法, 计算纳税人的风险积分。此环节主要考评分析疑点是否完整, 积分计算是否有误, 是否有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未指出, 风控模型是否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了修订等。
风险等级排序及推送环节评价。风险监控部门应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对税源管理的影响, 事先制订风险级别排序标准。在具体工作中, 按分析结果计算纳税人风险积分, 实行积分制排序。根据事先制订的排序标准将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及时将高等风险推送稽查部门、中等风险推送税源管理机构、低等风险推送纳税服务部门, 并明确应对期限及反馈要求。考评的重点是等级排序是否准确, 推送是否及时。
风险应对环节评价。高等风险的应对主体的各级税务稽查部门, 稽查部门接收任务后, 按《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开展应对, 考评的重点是是否严格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进行风险应对, 并以稽查考核质量标准进行流程控制。中等风险应对的主体是税源管理部门。税源管理部门在接收风险推送任务后, 应将风险任务报部门负责人, 经负责人批准后, 将任务分解至风险应对岗, 其应对的主要方法是纳税评估, 按纳税评估的工作规范进行考评。考评重点是评估过程的合规, 时效性、疑点是否完全排除等。低等风险的应对的主体是纳税服务部门, 一般情况下的风险应对在日常的服务中完成, 可以结合日常征管质量指标对其进行考评。
风险审核及复审环节评价。风险审核是指风险监控部门对风险应对部门的应对结果进行审核。风险复审是风险领导小组对风险应对结果进行抽查。风险审核率要求100%, 风险复审率可在年初制订, 一般不超过10%, 除此外, 审核与复审标准应一致。审核 (复审) 主要根据应对部门提交应对报告, 审核其对推送的疑点是否完全排除、应对程序是否到位、处理结果是否准确等。也是对应对部门执法的监督。
5 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注意事项
(1) 明确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组织。要明确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为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组织, 一是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对税政征管等业务部门和风险监控部门的绩效评价。二是税政征管等业务部门和风险监控部门要负责对高中低风险应对单位 (稽查局、管理分局、征收分局) 的绩效评价。三是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负责将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统计汇总。
(2) 科学设置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一是科学设置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首先要确立的税收风险管理指标, 根据指标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初次的比较、分析和判断, 筛选出本项税收风险指标构成税收风险的纳税人。然后按照纳税人、行业、税种、区域等多个维度进行组合和归集, 形成较为系统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然后根据税收风险管理指标, 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二是按专业化管理流程确定税收风险管理指标的责任单位或个人。从风险事项的提出、风险计划的制定、数据采集、风险识别和排序、风险推送、风险应对等各个环节确定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内容, 明确考评单位、被考评单位和个人。
(3) 紧紧抓住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核心。当前, 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要以查找风险点为切入点, 严密内部管理机制, 以创新完善制度为着力点, 健全纪检监察协作配合机制, 二者结合共同预防税收风险的发生。而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则要紧紧抓住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点。一是抓住税源管理风险点。二是抓住税收执法风险点。
参考文献
[1]秦福贵, 杨成业.对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思考[EB/OL].固原市国家税务局.2013-9-22.
电子银行风险评价与管理 篇3
电子银行风险分析
关于电子银行的风险,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在电子银行业中,因特网及其他各种电子传送渠道仅是作为一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途径,当银行借助其开展业务时,并不产生新的风险类型,但给银行业经营风险带来了新的内容,引发风险的因素更多地与技术操作联系在一起。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发表了《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原则》(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 for Electronic Banking),将电子银行中与技术相关的风险归结为: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
中国银监会认为,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存在两类风险:一类是系统安全风险,主要是数据传输风险、应用系统设计的缺陷、计算机病毒攻击等;另一类是传统银行业务所固有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但这些风险又具有新的内涵。
电子银行的技术方式及手段决定了其风险的特征。由于电子银行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必须以计算机为手段、以网络技术及其他各种电子传送渠道为途径,这就造成了电子银行的虚拟性。电子银行的风险在于,其虚拟的特性使其能够突破现有的银行监管体系,增加金融风险的放大效应。电子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风险的扩散快、破坏力强。高科技的网络技术所具有的快速远程处理功能,为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加快了支付清算风险的扩散速度。相比传统银行,在电子银行中流动的更多的是数字化信息与电子货币,一旦风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爆发时,风险的化解就很困难,也难以预防。在传统银行的“纸质”结算中,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差错或失误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纠正,而在电子银行中出现这种错误则立即会引起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加大了风险的扩散面和补救成本。
风险交叉传染强。传统金融监管可以通过分业经营、提高市场准入规则、设置市场屏障或特许方式,将风险隔离在相对独立的领域,而电子银行削弱了传统银行金融监管的这些属性,使得监管的物理隔离有效性大大减弱。银行、证券、保险的业务不断交叉,同时也使得风险极易在这三个领域里交叉传染,而且金融业客户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使金融机构间、国家间的风险相关性日益加强。
风险的责任难以区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融入银行业,电子银行业系统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常常会涉及到电信、电力、产品提供商、外包技术服务商等多个行为主体,有些则直接参与其中,因此,一旦发生如服务中断、系统崩溃、客户信息外泄等的情况时,往往难以区分事故的责任方。
风险监管的难度高。电子银行的交易过程是在网络上完成的,交易的虚拟化使金融业务失去了时间和地理限制,交易对象变得模糊,交易过程更加不透明,金融风险产生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由于被监管者和监管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准确了解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难以针对可能的金融风险采取切实有效的金融监管手段,最终使得金融监管难度高、复杂化。
电子银行的风险分类
电子银行的风险划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而言,可将电子银行的风险分为传统风险和特殊风险。
电子银行的传统风险
电子银行的传统风险是指银行所固有的风险,是最基本的风险。这类的风险在电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电子银行的一般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合约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银行业中,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在到期日不能完全履行其还款义务或按约定行事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与传统银行相同,电子银行也面临着贷款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并且由于电子银行的特殊性,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将会更大。比如,当电子银行在通过各种电子通道实现了跨地域跨国界的信贷时,银行和客户不再是面对面地交流,使得银行更加难以判断借款人身份真实性、评判其信用评级、核实借款担保抵押等方面的信息。另外,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信贷,电子银行的信贷业务中除了银行和客户两个基本的当事人外,还常常包括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等主体,当发生信贷风险时,往往会因为责任方难以明确辨别而产生经济纠纷,这些都会使信用风险大大增加。
流动性风险。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的某种资产不受损失的变现能力。流动性风险对于任何商业银行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从事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运作的电子银行而言,如果在电子货币的投资和电子支付业务中,电子银行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偿还或支付,则将遭受流动性风险,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将连锁引发信誉风险,甚至导致电子银行的破产和倒闭。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表内和表外头寸面临损失的风险。电子银行在存贷款业务、证券业务及电子货币支付中进行外币交易时,无疑将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出现不利的变动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利率的不利变化,同样会使电子银行的资产相对其负债发生可能的贬值。另外,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国际资金特别是国际游资的流动速度将更加迅速,而这种期限较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强的资金在利率的变化下更容易对电子银行产生巨大的冲击,使
电子银行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进而对该国的国际收支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电子银行的特殊风险
电子银行的特殊风险并不是电子银行所特有的风险。这类风险,如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在传统银行环境中也都存在,只是在电子银行环境中,这些风险更具特殊性。电子银行的特殊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电子银行由于技术采用不当,或是采用的技术相对落后所造成的安全性风险或系统性风险。电子银行,特别是纯电子银行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作为其技术的支撑,无论是在构建初期、正常运行还是后期日常维护,电子银行都会因其所选择的相关技术而面临风险。在构建初期,电子银行机构决策层在制定银行战略发展计划时,如果选择实施此计划的相关技术有误或不当,将会面临严重的技术决策风险;当电子银行正常运行和维护时,如果采用的技术有缺陷或者相对落后,可能会因为某一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而使整个电子银行系统出现故障,甚至停止运行;或者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而使得网络黑客得以入侵电子银行系统,这些都会给电子银行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并且会连锁引发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风险。它可能是由于电子银行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是由于电子银行安全系统和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产生。操作风险主要涉及电子银行账户的授权使用、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电子银行与其他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等。如在使用电子货币期间,网络安全系统的缺陷会令客户误认为是电子银行的欺诈行为,从而引发纠纷和风险;银行职员对业务的漫不经心,也有可能导致电子银行严重的操作风险,从而危及电子银行的总体安全。客户的疏忽也是造成操作风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电子银行会因为客户欠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而面临相当高的操作风险。例如,客户在某些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场合使用私人信息,如身份鉴定、银行账号等,容易被他人窃取而导致账号泄密,使客户和银行双方都蒙受损失。此外,如果银行职员和客户不能充分理解电子银行采用的不断更新的软件,进行错误操作也会给银行或客户自身带来操作风险。当网上支付系统建成后,使用电子支票支付账目时,电子银行将摆脱物理状态(如各种建筑、柜台等)而存在。面对这一情况,会有客户因为没有了物理存在的银行而产生不安全感,进而对网络的信用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一旦蔓延开来,将会给电子银行带来另一种形式的操作风险。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违反或不遵从法律、法规、规章、惯例、伦理标准而给电子银行造成的风险。银行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特征要求银行在运营中必须遵从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规定,而电子银行的创新性所产生的风险则对与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迅猛发展的电子银行相比,法律环境显得不尽完善,各国在电子银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步伐不一,从而使得法律风险凸显。
战略风险。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OCC将战略风险定义为因决策失误、决策的实施不当或对行业变化缺乏响应而对银行造成的不确定性。为实现战略目标,一般需相关的IT资源来配套,包括有形资源(如计算机硬件、软件、传输网络等)和无形资源(如管理能力和才能等),当银行管理部门未能恰当的计划、管理和监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品、服务、过程和传送渠道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会产生战略风险。另外,如果管理部门没有理解、支持或应用Internet技术,而该技术对银行的竞争能力又是至关重要时,或银行使用了某项不可靠的技术时,也会产生战略风险。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负面的公众舆论而导致银行资金或客户流失的风险。与传统银行相比,电子银行的声誉风险更具特殊性:负面的公众舆论会借助网络迅速的扩散而使声誉风险迅速增加。声誉风险几乎和其它所有的风险相关联,只要是由于某种或某些风险所带来的不利或损失情况被公众所获知,则无疑会连锁引发声誉风险。声誉风险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轻重程度。因电子银行本身的原因而给客户带来短暂的不便,如银行系统故障导致客户短期内无法登录、支付等,使客户不满度增加,则或多或少会产生声誉风险(尽管程度可能比较轻微)。如果出现问题后银行解决不力,则声誉风险将会加大,如果因为银行系统严重故障甚至系统崩溃等情况而给客户带来损失,则会引起严重的声誉风险,甚至将引起客户集体退出的严重后果,从而使银行蒙受巨大的损失。
外包风险。外包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技术上依靠外部的技术提供商等机构而产生的风险。金融机构在选择不同的外包商时会面临不同的外包风险;金融机构在与外包商合作时,因为沟通不力而导致外包商设计错误,也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外包风险;外包商将与金融机构合作中所掌握的如客户隐私等方面的信息有意无意泄露给他人,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另一种类型的外包风险,如连锁产生法律风险。
跨境风险。跨境风险指金融机构在开展跨境业务后因面临不同的法律法规而产生的风险。跨境风险可能会产生综合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及国家风险等。例如,当银行处理跨国界的客户交易时,它可能面临着不同的法律法规要求,常常会因为违反了法律而产生法律风险;通过电子银行接受来自其他国家客户的贷款申请,而使用国内客户信用评估系统,会面临信用风险;当银行与国外服务提供商或外国参与者发生业务时,因外方可能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而无法履行其义务,从而可能会面临国家风险。
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银行仍然存在传统银行所具有的各种风险,也仍然可能发生传统银行所具有的危机或灾难。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电子银行因其信息服务性、数字性、技术性等特点,因而可能具有比非网络环境下的银行更大的风险,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
对于电子银行风险的管理,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风险管理(1993.3)》(Risk Management for Electronic Banking and Electronic Money Activities,March 1993)规定,可对电子银行风险的内容、表现、影响及风险管理做出相关总结(参见表1~表5)。
轮值内务厂长工作制度 - 篇4
为了增强各内务各部门的协调性,切实有效地组织内务各部门,锻炼中层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使厂区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尽快适应正规化管理的需要,公司决定实行中层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制度,值班管理人员称作轮内务厂长,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条 内务厂长的职责和权利
一、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公司的内务运营,一切管理行为向总经理负责;
二、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三、.组织生产,设备,安全,环保等制度拟订,检查,监督,控制及执行;
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有召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现场处理的权力,处理情况要及时用报告或报表的形式报给总经理。
五、负责公司当月的政府等部门的接待工作,并与相应部门对接。
六、有对突发事件先进行处理后汇报的权力,遇到岗位操作或其它技术上的问题,应先询问现场人员或其它专业人员,不得违章指挥,对不服从管理的员工,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七、有管理和监督员工考勤及劳动纪律的权力;
八、有对不服从管理的员工作提出处理意见的权力。
第二条
轮值内务厂长的工作任务
一、值班厂长负责公司的卫生的检查,每周至少一次,并且进行公布张贴,有必要时进行罚款。
二、轮值内务厂长负责组织全厂员工培训,每月至少一次。
三、按时组织好当天的晨会,把昨日工作情况做一下简要总结,把当日要做的工作和注意事项做简短的布置和说明。
四、轮值内务厂长负责公司食堂的卫生检查,每周最少一次。另要安排好食堂菜谱的安排,并在周日张贴出去。
五、做好值班期间的值班记录,对值班期间人员安排、安全情况、发生的问题和处理结果详细记录在案,并向总经理报告。
六、值班内务厂长有奖惩员工的权利。
七、组织做好紧急情况下(如:下雨)收料和保存工作,以及防洪等安全工作,如有只讲价钱怠极工作的记录在案,报厂部处理。
八、对住宿人员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聚众赌博、散布不良消息、伤风败俗、损工利己、作风败坏、挑动是非等情况要及时制止和劝导,并记录在案,按规定给与处罚,严重者及时报公安部门处理。第三条、值班内务厂长奖惩
一、不检查卫生者,每次扣一百元。
二、值班人员不张贴菜谱者,每次扣一百元;
三、值班期间,出现重大事故,问题者扣500元。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篇5
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与评价论文 篇6
1概述
水利工程中快速施工过程中需要各个系统之间的稳定、严密的协调并处于一种非常良好的平衡状态,而当系统之间或是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出现了协调的失衡,对水利工程的速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由于快速施工引起的施工风险也会加大。因此如何避免水利工程中快速施工带来的风险管理问题是目前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难点。水利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水利工程快速施工进行了许多研究,有的研究对于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张锡锁[1]基于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的概念,对快速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快速施工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张淑玲[2]深入分析了水利工程中快速施工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影响快速施工因素的方法;封志勇[3]基于水利工程中的具体问题,分析了快速施工管理体系建立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刘先斌[4]从安全的角度分析了水利施工管理需要注意的因素,提出了水利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治理和防治;郭宏则[5]是从我国近些年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方面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了研究分析;范五一[6]等则是通过对三峡工程三期围堰混凝土快速施工的分析,通过改变施工方式,施工技术,控制温度等措施,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速度,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以上分析,国内很多学者对快速施工进行了研究,对快速施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从上述研究可以了解,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快速施工的概念、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的分析,而对于水利工程快速施工遇到的风险管理少有分析,特别是对于快速施工风险评价更是鲜见,因此研究分析快速施工中风险管理与评价对于保证水利工程中快速施工的进行起到关键的作用。
2快速施工风险管理
风险具有普遍性,并且任何一项工作中无处不在,最早定义风险的一部著作《RISKMANAGE-MENTANDINSURANCE》中阐述,风险是本来不希望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以及这种事件会造成的后果。风险主要包括三个因素,风险的无处不在性,发生时间、过程的不确定性,造成后果难预测性;风险具有客观存在、不确定、风险的可变性。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涉及到水利工程,是综合涉及到技术、管理、法律、经济和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在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存在风险的可能,风险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对工程施工带来的后果是严重,其中最常见的造成工程的工期延长,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建设周期和成本的增大,对工程建设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给工程建设的顺利施工带来影响。水利工程中施工风险的特点如图1所示。
3快速施工风险分类和管理特点
3.1快速施工风险分类
水利工程建设采用快速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的各系统和组织之间处于一种极其紧张的一种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协调状态,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失去平衡后,反过来会影响水利快速施工,因此,对快速施工过程中的系统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对于施工发生的风险对施工过程造成事故的预测是非常必要的。水利工程施工包括施工主体、施工对象和施工环境,快速施工方法强调的施工主体、施工对象和施工环境相互加速配合才能完成,但伴随着施工风险的存在可能性增大;施工主体中会存在难以预料的问题,如施工人员、施工效率,设备能否顺利施工都存在不可预见性;施工对象中,由于设计方案的变更,技术标准的不统一,相对来说,施工对象中存在的施工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施工环境中风险存在更为广泛,如存在现场情况与地质勘测资料存在较大的差别,周围环境、水文条件都是存在的施工风险。施工风险在水利工程中的不同阶段影响不同,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按照快速施工风险对工程影响程度进行分类。根据影响程度大小分为安全风险、质量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安全风险是对工程影响程度最大的一种风险,这种风险与施工环境影响较大,如在水利施工中遇到导流洞塌方、堤坝失稳和洪水位超标等,此类风险会直接造成工程的停工,造成施工效率基本为零。质量风险的存在是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未达到相应的工程标准,造成工程进度减缓;技术风险则是由于施工人员存在的技术施工不正确造成施工影响;管理风险是因为在施工中未进行正确的决策而造成了工程事故或是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施工停顿问题;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后3种的风险与施工主体和对象联系密切。因此减少系统中的可以避免的风险,是保证施工快速进行的关键。
3.2快速施工风险管理特点
快速施工的风险管理,要对潜在存在的不确定事件进行分析、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不确定事件造成的损失。因此,要对快速施工的风险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水利施工中的风险管理特点如图2所示。图2水利快速施工风险管理特点了解工程具体特点,对工程的类型,规模大小有个充分的掌握;快速施工风险管理对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要对工程施工做一定预测;管理上的决策是否正确也是直接影响风险能否降低的关键,要从由之前的凭借直觉和经验的管理模式上升到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水利快速施工是涉及到各个系统的综合管理,应该形成整体考虑。
4快速施工风险评价分析
4.1快速施工管理流程
水利快速施工管理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了解快速施工风险的管理体系也是实现风险评价分析的基础,研究风险管理的流程是深入分析风险模型的基础;具体的快速施工的风险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4.2快速施工风险识别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风险的识别是风险评价和分析的重要基础,风险识别主要包括对所有施工过程中各个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调查,对风险的识别一定要全面,并对每一个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类。对风险的识别主要分为6个步骤,如图4所示。首先确定未知风险的存在,然后建立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清单,并根据清单推测风险可能产生的结果;其次通过绘制风险预测图,建立风险目录摘要,建立识别风险工作分解结构(WBS),该结构可以降低存在的风险被遗漏的可能。图4风险的识别过程对风险的分类能够加深对施工风险性质的了解,认识风险的存在的施工后果的影响,对风险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绘制风险预测图,可以分析在整个工程的进度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风险目录摘要,可以再规避快速施工中的风险外,还可以区分每个风险的严重程度,以便可以制定更好的措施。可以看出,对风险的辨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体需要我们去伪存真,对比每个可能的风险,可以作出判断。
4.3快速施工风险评价分析
4.3.1风险的衡量
判断水利工程中的施工风险对工程影响程度需要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衡量,这也是掌握施工风险的最基本的方法;衡量风险大小的方法是评价风险的关键一环,衡量风险大小时,将其定义为一个变量,公式如下:R=F(P,Q)(1)式中,R为施工风险量;P为施工风险发生的概率;Q为施工风险对项目指标影响。风险的量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到人的评价标准、控制水平和预测水平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主管性,有效的确定风险量能够在水利工程快速施工中处理工程风险提供便利的信息。水利工程施工中,考虑施工进度计划风险是分析一个工程能否进行快速施工的可行性的关键,施工进度计划风险指的是计算完工日期超过计划完工日期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具体的施工进度计划风险数量关系如下:Pr=P(Tc≥Tp)(2)式中,Tc为计算完工日期;Tp为计划完工时间,d。
4.3.2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的分析需要涉及多种因素,并需要运用各种技术,对风险进行定性或是定量的确定的一个过程,进行风险分析的方法较多,但总的来说,对风险分析的目的来说,一个是分析过程,另一个是风险决策过程。施工风险分析和施工风险辨识、施工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分析是辨识和风险管理的联系桥梁,是风险确定决策的基础。对施工风险分析的过程如图5所示。图5施工风险分析过程传统对施工风险的分析都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而目前多采用调查分析、PERT方法、蒙特卡罗莫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在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其他的还有模糊数学、多目标决策等理论方法,其中以调查和专家打分的方法最为普遍,也是较多方法中简单、易于应用的方法。具体如下:首先确定好施工风险的类型,采用数学方法来确定每个风险类型的权重,以对影响程度进行区分;其次对风险设置等级,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分级,可以分为发生可能性很大、发生可能性较大、发生可能性一般、发生可能性较小、发生可能性很小作为等级,然后分别打分;最后将每个风险权重和等级设定的值进行数值化处理,得到风险因素的数值,最后在对整个工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
5结语
水利工程的快速施工是工程项目能否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但是快速施工风险带来的未知性对工程造成的后果是较为严重的。通过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快速施工风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水利施工风险的分类,对水利快速施工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分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施工风险的衡量表达式;进行水利工程快速施工时风险的评价分析,对工程的顺利完工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锡锁.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技术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09(04):51-52.
[2]张淑玲.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185-185.
[3]封志勇,赵德利,张波.水利工程快速施工影响因素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316-316.
[4]刘先斌.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4):163-164.
[5]郭宏.浅谈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3(06):35-35.
企业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 篇7
关键词: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1 概述
企业面临各种类型和各种形式的风险, 不同的风险波及的范围不同, 企业承受的压力不同, 应对的措施也变化多样。企业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企业所面对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对标和评估, 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 如概率论等方法估量相应风险的发生概率, 预测相应的损失程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拟定应对风险的详细计划和措施, 制定不同的风险预案, 最终以最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现企业最优的安全保障, 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流畅运行。
1.1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一是预防损失, 在事前通过相应的管理规避和减缓风险, 使企业内外部协调平衡;一是补救损失, 该步骤在企业遭受具体风险冲击后启动, 使企业在损失后尽快的恢复生产和运营, 保持企业活动的连续性, 减轻企业损失对外部社会和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影响。
1.2 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
首先, 感知和识别风险。严格控制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从生产流程中深入分析, 掌握各种风险诱因, 从资产负债表辨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了解资产和负债的结构, 财务流动性程度。其次, 风险评价。通过风险感知所量化的数据, 采用客观实际的方法对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评价。最后, 反馈和处理。主要有流程再控制和投入应急资金。
2 企业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
2.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2.1.1 引入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发展的较为完备, 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模型, 当前主流模型主要有系统分析模型、指标分析模型、语言分析模型、特征分析模型、发展分析模型和比较分析模型等。在此文中, 主要介绍系统分析模型, 该模型认为所有的社会文献和学术资料可以看成一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各种资料都是系统的客观反映, 而这些反映体统的内容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 是社会现象的实质性表现。该模型包括4个方面的分析因素:①分析对象的出现频率, 即信息内容;②分析对象的次序和权值, 即重要程度;③分析对象的价值判断, 即对/错判定;④分析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分折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趋势分析, 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观察某一事件或特征的变化情况;②归纳分析, 将要研究的主题按一定的属性分类归纳。首先确定主要的结构因素, 把握主要特征, 然后分析主题类别之间的相关性;③差异比较, 即对同种文献的不同阶段间或同一时间不同的文献对同一事件的反应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2.1.2 本文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主要在于内容分析法可以很好的贴近现实生活, 文献是经济生活的反应, 文献反映的都是社会较为核心的热点。通过文献的出现频数可以转化为定量的表述, 能动力十足。本文所选择的系统分析单元为“企业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以此为主题和标准, 根据内容分析法的原则, 研究步骤大体如下:①内容抽样。抽样的内容要客观实际, 能较好的反映文章的主题, 并且观点要实效、精炼和权威, 同时要在知名度很高的数据库中进行操作, 范围为近3年的学术文献;②指标选取。通过抽样得到初步意向的文献, 总结提取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要具有较大范围的代表性, 确定一级指标后, 分析所有文章的关键词和摘要, 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作为二级指标, 并将二级指标归纳到相应的一级指标之下, 形成从属关系。③定量分析。对所有的主体词和关键词进行频数统计, 出现次数的高低代表相应的贡献程度。本研究将指标频数, 所占比例排序, 以反映企业风险管理影响因素相关特点的重要程度;④信度检测。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选择第二研究人进行再抽样, 重复以上步骤, 通过一致性检验来分析主研究人的研究可靠性;⑤根据定量分析和信度检测, 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有了全面的掌控, 了解了当前研究领域的关注点, 根据关键词的频数和比例选取指标, 确定指标体系。
2.1.3 样本来源及指标选取
该部分力求从大约3年来的学术杂志中洞悉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杂志以经济管理类为主, 论文来源于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在数据库中以“企业风险管理影响因素”进行模糊搜索, 有大约800篇文章入选, 经过遴选, 撇去不良信息, 笔者选取了300篇作为最终样本。在样本中, 有90篇 (30%) 涉及管理者素质, 有60篇 (20%) 涉及管理过程, 有120篇 (40%) 涉及管理团队, 有30篇 (10%) 涉及管理行为和组织结构。然后对样本进行详细甄选, 以关键词为目标, 选择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关键词作二级指标 (频数为累加所得) 。各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
注:比例=频数/300 (300为样本数)
2.2 确立风险等级
风险的等级根据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掌控程度的不同而划分有别, 一般情况下, 可将风险分为3个级别:低风险、适度风险和高风险。可以用集合表示为:V= (V1, V2, V3)
2.3 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表1的数据, 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
一级指标权重Ai=i指标出现频数/样本数, (i=1, 2, 3, 4) ;二级指标权重aij=aij出现的频数/ (ai1+ai2+…+ain的频数) , ain为归属于一级指标i的第n个二级指标。
2.4 确定评价矩阵
采用问卷的形式, 对各项指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假设有N个专家, 对第ain个指标有m个人认可风险等级Vk, 则该指标的评价值为rijk=m/n (k=1, 2, 3) 。统计所有指标, 得评价矩阵。
其中Rij= (rij1, rij2, rij3) , j为各评价指标二级指标中含有指标的数目;K为风险的等级数。
2.5 综合评价
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i×Ri=Bi, 其中Bi= (bi1, bi2, bi3) (i=1, 2, 3, 4) 为子集, 表示在一级指标下所处的风险值。
二级指标运算:综合子集得到总体评价矩阵R。
一级指标运算:得到最终评价结果B。
B=A×R
其中 (a1, a2, a3, a 4) 为一级指标的权重。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 由最大隶属度原则知, b1、b2和b3中的最大值即为该企业在当前面临的具体风险等级。
3 结论
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是流程化模式的外溢, 在流程的畅通运行中, 需要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详细的事前评估, 本文的重点也在于此, 力求做到事前预防, 便于企业合理的规避风险。风险评估的两个要点在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该文引入内容分析法较为客观实际, 理论基础建立在大量的文献之上, 反映了当前学者对企业风险的关注点, 因此指标体系耳目一新, 不落窠臼。在评价方法上,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问卷对象不实际的评价, 最终能较好的统一问卷所反映的情况, 达到定性和定量的平衡。通过综合评价得到企业的风险区间, 企业经营和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 实现管理流程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王东,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其应用[J].管理科学学报, 2008, (5) :30.
[2]刘希宋, 曹霞, 李大震等.风险投资及投资风险评价[J].中国软科学, 2000 (3) :42.
[3]陈衍泰, 陈国宏, 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 2004, (4) :70.
[4]黄福广.证券投资基金评级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5]郭凯, 宁云才, 张晓龙.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商场化, 2008, (3) :151.
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风险评价 科学管理 油气集输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隐患+人的行为、环境因素风险评价——指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首先要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从思想上引起每个职工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和增强每个人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切实提高每个职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自身能力得到加强,才能有效避免各种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无数事实证明,许多生产上的重大事故,不是由于事故本身多么难以预防和无可避免而是由于当事人思想麻痹大意,放松安全警惕,或者业务技能水平低下。对紧急、突发事故不能及时正确处理而酿成的。前者反应了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后者反应了业务技能能力的低下。由于联合站内压力容器密布,油气管道纵横,存在易燃易爆,因此,就联合站内的一些主要设备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进行分析。
1 水套加热炉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水套加热炉是通过燃烧加热水介质给原油加热的设备。加热炉的风险存在于安全阀失灵、液位计假液位或损坏、温度计损坏无水干烧和炉膛有余气等方面。水套炉发生事故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直接引发着火爆炸、人员伤亡,损毁设备,或造成停产事故。
1.1 安全阀失灵 安全阀失灵会造成压力超高时安全阀不能启动卸压,这种状况极其危险,很容易使加热炉变成一个重磅炸弹。遇此情况,应立即关闭或控制炉火,并立即打开炉顶卸压阀们卸压。
1.2 液位计假液位或无水干烧 当液位计假液位或损坏,加热炉内无水或水少,未得到及时补充,这时如果继续加热,就会造成无水干烧,无水干烧很可能烧穿原油汇管引发火灾爆炸。如果起火,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①关闭炉火;②打开油路旁通,关死加热炉原油进出口阀们;③开紧急放空阀放掉管内剩余原油;④用蒸汽和干粉灭火机灭火。
1.3 加热炉二次燃烧或炉膛有余气 燃气内含轻烃成份(冬季),燃油炉堂内喷入燃油燃烧不充分、配风比例不当都会造成二次燃烧;停炉后阀门未关严,意外火灭,点炉前未吹风或吹风时间不到等原因会造成爆炸事故。如发生二次燃烧或起火爆炸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处理。
1.3.1 二次燃烧处理控制 ①停止供燃料,关闭燃料阀门;②停止吹风;③减小加热炉负荷;④用蒸汽或灭火器把炉膛内火灭掉,清除里面燃烧物;⑤处理完毕检查无误,按点炉规程重新点炉。
1.3.2 炉膛内余气处理控制 ①首先检查控制阀门是否能关闭好使;②强制通风的要强制吹风15分钟,自然通风的加热炉自然通风30分钟;③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确认炉膛无余气;④按操作过程点炉。
1.4 温度计未校或损坏处理控制 ①及时按期校验温度计;②对损坏断裂的温度计及时更换。
加热炉以上几项主要是由于当事人工作疏忽引发的责任事故,未定期准确校验安全设备;值班人员未及时巡查。
2 储罐冒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储罐冒罐跑油,破坏和污染环境,同时会造成原油资源的巨大浪费。
2.1 可引发储罐罐冒罐的原因 ①液位显示仪器损坏或者失灵;②外输泵排量小,提不上去,或停电停运;③来液量持续过大,外输泵打不及。
2.2 遇到此种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①立即汇报调度,保证储罐最大容量下运行;②储罐达到最高安全罐位时,关闭储罐进口阀门;③外输立即切换越站流程。
3 分离器跑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3.1 分离器跑油原因 ①分离器中的来液量大走不及,上部的原油涌入顶部气体管线,主要是由于油水充满整个分离器内空间造成的。②自动调节阀调节不过来或调节阀失灵,造成分离器内油水充满分离器内空间,油水从顶部气管线流出。③值班室内仪表失灵损坏,未及时巡检机械浮球液位计,造成分离器内油水充满分离器内空间,油水从顶部气管线流出。
造成此种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值班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会造成跑油事故。仪器仪表失灵损坏,可造成分离器内液位抬升。
3.2 造成危害和处理控制
3.2.1 危害 跑油事故可直接使天燃气管线凝堵,(特别是冬季)我厂高凝油不管冬季夏季都可导致凝堵气管线,影响燃气质量和原油生产。同时造成容器内压力升高。若压力升高到安全阀启动压力,则会导致安伞阀动作,致使原油喷出,造成设备与环境污染,甚至引起火灾。
3.2.2 处理控制 如发现跑油事故及时汇报处理,首先查找原因:①液量大及时分配液量;②调节阀失灵,开旁通手动调节;③仪表失灵,勤检查看机械浮球液位计。
仪表和自动调节阀有问题及时找计量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处理,处理正常以前全部人工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4 卸油台装卸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目前个别联合站卸油台和装卸(轻质油)轻烃主要依靠油罐车拉运。卸油台卸油和轻烃装车时,轻烃是自上而下由鹤管喷入罐车,卸油车原油是由上而下油流与罐壁剧烈摩擦产生静电。这些静电荷如果得不到释放(如接地线断或电阻过大),当静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放电打火,引起原油或轻烃爆炸或燃烧,严重的会发生油罐车爆炸。尤其是夏季,气温高,分子活性增加,更易发生此类事故。因此,要求装卸车时,首先检查罐车是否接地,鹤管是否是防静电管,必有可考接地线,确保静电荷导入大地,以确保装卸油的安全,要勤检查,勤测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 锅炉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锅炉主要是根据沈采高凝油需要加热伴热以及供冬季生产和采暖的设备。锅炉实际就是高温下工作的压力容器。而且有时其工作压力不恒定,变化范围较大,因此大大增加了安全运行的风险。锅炉工属于特殊工种,锅炉的安全运行,应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员工公必须持证上岗,对设备要加强巡同检点和维护保养,对安全附件如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要定期校验和更换。
6 高压注水设备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注水是油田开采的必要措施,只有注好水才能保证提高原油采收率,注水的主要设备是离心泵和柱塞泵,两种设备都是产生高药水的设备,他所产生的危害和控制主要是:高压水伤人,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物料损害。
6.1 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注水盘根损害;②高压注水管线刺漏;③高压阀损害。
6.2 主要控制管理方法 ①及时检查更换盘根;②对各类高压设备、阀门、流量计定期检查、维修;③发现有刺漏先兆,应首先避开刺水方向,再进行维修操作。
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汇报上级;马上紧急停泵,如有人员受伤及时送往医院,对事故设备组织人员进行维修处理。
以上就是主要针对联合站主要设备归纳总结重点存在的一些设备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情况。当然。实际中存在的隐患与风险,远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和工作中,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学习新的理论和生产操作技能,保持高度责任心,做好属地分工,依靠科学结合实际,并且深入学习各种生产实践技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素质,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金瑜.《集输工》.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06.
[2]李震泰.《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03.
【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厂长(经理)工作责任制度09-05
二分厂厂长、副厂长岗位职责06-26
生产厂长职责05-08
副厂长职责09-10
年会厂长致辞10-13
厂长发言稿09-22
洗选厂厂长职责10-06
风险管理评价制度06-30
开工厂长讲话稿05-12
厂长应聘个人简历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