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论文

2024-07-12

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论文(精选11篇)

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论文 篇1

一、古代教育家对“师德”的开示

我国古代先贤圣人、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并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1]教育家孟子在《离娄上》篇提出“教者必以正”。[2]《礼记大学》篇也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记》篇则认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荀子在《修身》中说:“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从先秦教育思想家对于“师”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有“德”为师,师要“正身”、“长善”、“知礼”,这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最早关于“师德”内容的雏形。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提出为师的标准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只有具备了“道”才能成为“师”。他不仅提出了师德的核心是有“道”,而且给予了师德的功能定义,即“传道授业解惑”。而笔者认为韩愈《师说》的这个“道”特指儒家的“道”,是指整个宇宙存在的“过程、本源、规律、法则”,谁了解了宇宙存在的“道”谁就有了“德”,谁就能为“师”。因此,相比现阶段人们对师德的理解,古人对师德的定义相对简单且较空洞。

二、现阶段师德有了具体内涵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部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献身教育;遵循规律,教书育人;勤奋学习,又红又专;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012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制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加强自身修养。至此,笔者认为在新时期下,青年教师师德有了具体而充实的内涵。

1.师德体现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1)爱党爱国是青年教师基本的思想道德要求。“爱党、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思想素质,是每一个国人应具备的思想情怀。高校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知识青年的重要责任与历史使命,因此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明辨是非的思想觉悟。而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人生事业刚刚起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将来在工作上抵御风险和坎坷的无尚“法宝”,是一切阻碍个人事业发展之“邪知邪见”的“照妖镜”,有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能确保个人思想言行与党的基本路线保持一致,并且在党的教育事业上不会走偏方向。

(2)青年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对自我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彻底程度。教师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影响了周围工作同事的人生观,同时也影响了受教育群体——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形成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受到社会其他思潮的影响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从事教育事业以后也还存在一个再教育和再提高的过程。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个从事高校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修养素质。

(3)青年教师要具有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我国的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其伟大成果不仅体现在当代,同时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高校青年教师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立志献身国家教育事业,将教育事业定位为终身奋斗的目标是使其具备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必要前提,是保障教育者始终不移地坚持正确教育方向、坚持正确教育理念的动力源泉。为此,倡导青年教师将教师事业摆在第一位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体现也是教育工作的切实需要。

(4)青年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教师高尚姿态的体现和教师灵魂的发散,教师总是通过个人人格魅力来向外辐射“正能量”以感染人和引导人。因此,教师高尚的人格才是其行使“师道”的必备要件。教师的人格如同战场上的帅旗,具有无比强大的号召力和集结力。那么何谓高尚?笔者认为,高尚的人格可以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是教学过程中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可以是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可以是热情洋溢的教课情绪,也可以是清新幽默的话语。总之,教师的人格不再是一个具体的范畴,它是一个综合了职业道德要求和自身思想品德的“聚合体”,它能最大限度的影响周围的人和事,它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闪亮、最至善至美的东西。

2.师德强调青年教师应具有的职业行为规范

(1)青年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以人为本,教育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展开的一项社会活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受教育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在此前提下,才能建立科学、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学活动中那种“施”与“受”、“教”与“学”的快乐。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总有学生对于教师的施教过程“逆来顺受”或“坚决反抗”,使得师生双方变成了一种对立矛盾。因此,教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互相尊重、积极沟通、相互交流,将学生的人格塑造放在首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维持正常教学活动和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环节。

(2)青年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教学器材的缺乏和教学手段的限制,一般只能采用照本宣科和“机械填鸭式”教育,但这种教育方式收效甚微。新型的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知识背景和基础素质的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受教育者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这既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是教育工作者师德修养的一种体现。众所周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受益,使受教育者在获得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基本操作能力。而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一套教材或一种教育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在此情形下,就要求教师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或者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方式,在详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为不同类群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拘泥于具体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达到使每个学生最大幅度提高的教学目的。

(3)青年教师要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受到了诸多西方不良风气的浸染。譬如对歌星、影星的“偶像崇拜主义”,经济搞活后对金钱疯狂追求的“拜金主义”,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别人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不劳而获的个人“享乐主义”,甚至现阶段出现的对社会不良现象盲目愤慨的“仇富、仇官主义”。种种的不良现象的出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雏形到成熟、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中所难以避免的一些负面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无法避免,但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作为青年教师,对于不良风气首先要摆明个人立场并且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同时,应思考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这些社会不良现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不良事件本身、如何揭示不良风气和不良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青年教师在与不良风气做斗争的过程中,既升华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检验了自身的行为准则,同时也为身边同事和学生做了楷模,具有一举多得的效应。

(4)青年教师要主动拓宽知识结构,做到与时俱进。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尺度。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给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方,教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受益程度。知识作为一种物质来说,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因此,鉴于知识具有相对的可变性,教师不但要有宽基础、广口径的知识源,还要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自我更新。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自身是否有能力去甄别、合理取舍知识也体现了青年教师的自我修养问题。因此,当代社会已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拓宽自身知识结构并切实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误人子弟,不辜负社会、家长和学校对教师的期望。

(5)青年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师”之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师”之典范、“师”之表率皆体现在一个“范”字上。对于受教育的学生而言,会非常自然地把教师的行为看做教师真实思想的外在表达,会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表现的行为作为评价一个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天花乱坠而课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的话,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会一落千丈,其为人师表的作用也会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必须“先正己,再正旁人”,“先善己,方善人”。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做到“身心合一”才能够真正实现“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因此,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了优秀人格、了解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做到为人师表,才是具备了师德修养,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

三、结束语

教师师德修养概括起来包括思想道德层面和行为规范层面两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既互相影响也互相渗透,没有正确的思想道德作为指引,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也就不可能有完整的师德修养。同样,没有合理的和受约束的行为规范也不能对思想道德层面起到促进与升华作用,也不能形成和完善师德修养。因此,作为师德修养中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在目前高校大力倡导加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前提下,青年教师理应把自身师德修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从思想层面和行为层面落实自身道德修养,从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体悟师德修养,将师德修养落实到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使其内化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论文 篇2

一、加强师德修养,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在基石”;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足以说明党和国家把教育事业放在重要的地位,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赋予了重要的使命。

作为人民教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认识, 注重思想修正, 树立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道德行为上, 时刻注意言行, 以身作则, 率先重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技能, 有效的传授专业知识, 作好现代教育工作, 达到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加强师德修养, 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题不断转变,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职业也变的多元化,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冲击着教师师德的修养、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导致一些教师道德失控, 拜金物欲至上的思想驱使下, 行为偏离, 有背师道尊严, 失去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品质。而学生良好行为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教师的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来熏陶的。因此, 教师不能单纯的认为上完课, 把要传授的知识讲授出来, 就是教师的全部的职责, 个人的行为和道德与职业无关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选择教师这一职业, 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 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传承人类科学文明, 把塑造具有优秀人格的社会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

教师的道德修养的丧失, 对于自律学生的影响:一方面会对这类教师产生烦感, 逃课或故意作对;另一方面对教师和学校失去信心, 无心学业, 感觉前途迷茫, 失去努力方向。对于盲从学生的影响, 则会无底线的效仿, 甚至出现很多过激行为, 失去约束力, 在学校或同学之间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以及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师德修养, 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 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教书育人这一重任的前提和基础, 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在学生心灵成长, 性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在经济社会金钱至上的思想冲击下, 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自己道德的把控, 追名逐利, 利用教师职权, 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礼品、宴请。个人生活道德败坏,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等, 将这些社会不正之风, 带进校园形成教育腐败。从而在工作中造成不良影响, 在处理学生事务中出现不公平现象, 不能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面对评优评先, 干部的选择, 就会以教师个人利益作为选择的首要条件, 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 社会不正之风在校园内滋生, 教师本身失去在学生中应有的尊严和信任。

四、加强师德修养, 具有宽容仁爱之心

中华文化的传承中,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 主要涵义有两个方面即:“忠”、“恕”, 在不同背景下得到继承和发扬。在现代教育工作中, 仍然应遵循仁爱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 要“忠”于自己的职业, 具备相应的职业品质, 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 怀着仁爱之心, 一视同仁, 不以自己的感情好恶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出现偏袒、庇护、鄙视和冷淡部分学生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 批评与表扬恰到好处, 作到有理有据。容忍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人性弱点, 给学生以宽容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由呼吸、自主探索、追求真理, 允许学生有创新思想和个性发展, 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通过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宽容, 从而能够珍视、认同并培养学生的宽恕与容忍精神。通过教师的宽容仁爱唤起学生的宽容意识, 从而带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结语

教师的师德修养, 是从事教育事业必须的品质与职业素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工作中, 可以从思想、行为上影响万千学子, 具备高尚品质的教师是学生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会激励和影响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积极奋进, 挖掘无限潜能;在生活中充满阳光, 活力四射。因此,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不仅教育工作的需要, 也是个人的提高, 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要:“德高为师, 学高为范”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是从事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和仁爱教育思想, 从思想和行为上作到严于律己, 以身示范, 影响万千学子, 塑造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师德,道德品质,仁爱

参考文献

[1]常琳.党的十八大教育政策内涵解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 .

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论文 篇3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事业发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客观要求,是高校校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校风是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有机结合,其中教风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而教风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建设良好校风的重要前提。因此,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是党和人民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1.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学生,要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包括三个方面:

1.1有道德共识

尊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

1.2有健康氛围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成为与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遥相叫板的新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逐渐成为新时代教师师德修养的根本表现。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氛围,才有利于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1.3有民主意识

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当代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具有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我的实现。

2.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长期、自觉地学习、锻炼、涵养和陶冶的过程,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水平。师德修养作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诊断、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锤炼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水平,其中包括依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情操以及达到的境界。

2.1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教师素质的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教师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教师可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2.2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教师的教育将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3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受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使许多学生在人生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而最终导致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1]。

3.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中,肯定会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青年教师刚刚走上讲台,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团体,还有很多的不适应性,常常表现出:情绪落差大、害怕、小心、孤独、无助、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情绪、自卑感等[2]。

3.2工作中有时责任感不够强,没有全身心投入在教育事业上。没有一个较好的标准要求自己,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主动性不够,缺乏爱岗敬业精神。面对困难缺乏一股积极向上的拼劲,没有用良好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3.3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不善于团结合作。有的教师工作中总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集体观念不强,嫉妒他人的进步和表彰,与他人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 [3]。

4.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

新时期国家提出了“人才兴国”战略既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也为其道德素养培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也给青年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对此,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师德素养的培植。

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途径很多,总的来讲,应当重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4.1提高文化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为此,教师必须把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放在首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着理论实践与行为实践都相对不足的弱点,表现为理论实践上需要更渊博,行为实践上需要更深厚。这就需要高校青年教师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

4.2提高政治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随着高校扩招,更多的年轻教师会陆续走上教学、教育管理的岗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才能使党的教育事业不断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具体地讲,青年教师应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信念,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党、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4.3提高科学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交叉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潮流,两大门类科学相互汇流加剧。这就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做到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广泛吸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来丰富自己,增强自身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以培养全方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4.4提高身心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学科众多,专业密集,因而其多元价值观的融合和冲突特别显著。如东方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人文主义价值观与科学主义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与个人本位价值观等等,无不相互渗透,彼此撞击。[4]在这错综复杂、多元共存的精神空间里,青年教师往往萌生种种不健康的价值取向。要改变这种状况,青年教师应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修身正己,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1] 彭国芳. 新时期师德修养的意义、作用和途径[J].企业家天地,2009, (4):113-114.

[2] 李培园,曾玮. 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状况与投入的经济学分析.成人教育,2010

[3] 崔姗. 肖禹蓁. 试论青年教师道德修养.科技信息,2009, (8):69-70.

[4] 金薇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多视角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

作者简介:张静(1982-),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临床科助教,医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临床教学。

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篇4

新学期又开始了,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学期个人师德修养计划如下: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为自己的教师工作宗旨,为学校着想,为学生着想,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得失,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在课外积极学习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二、爱岗敬业,做合格教育者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阅历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教师职业,在新课标下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我衷爱的事业中,力求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同时,我努力做到爱校如家,对学校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

三、关心学生,尊重家长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创新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关爱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学困生更应该特别关心爱护,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不居高临下谈话,做到和气、平等友善,形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络,达到教育的目的。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在师德建设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

四、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注意自己形象,做到树立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学困生的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寓教于乐,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五、严于律己,依法执教。

教师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5

敬业是一种规定,而乐业是一种修养。真正乐业的教师,就是心中装着自我,自觉享受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

首先教师要学会享受学生成长带来的喜悦。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让我们尽情享受学生的爱。课堂上,学生专心听讲,为了回报老师的期待,那是学生的.爱。课后,学生围绕着你告诉你不知道的小事,那是学生的爱。学会享受学生特殊的爱,教师一定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其次,教师要学会享受“教学生活”。教学意味着生活,教师在努力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时,也是在追求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同时体味到教学本身的乐趣。

如果我们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我们的心不是机械地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而是与学生心心相印,自然的敞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感受课堂,就可能得到生命的快乐体验,甚至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我们和学生全然进入人课合一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就是职业幸福感,就是乐业的最高境界。

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论文 篇6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重要的主体,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由于其职业、身份、学识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行为言语往往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育人功能,就对其提出更加宽泛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师德要求。虽然师德传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具特色,但也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高职高专学校教师师德的专业精神概括起来有:

1. 服务精神。

教师是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的,他们的服务对象为学生。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高专的教师以向学生提供服务来获得发展和生存的条件,教师以造福学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有益的精神食粮,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门人才为职责。因此,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道德中很重视为学生服务的精神。

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属于公共服务,是一种向全社会提供的服务。教师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由国家支付劳动报酬,不容许利用与学生的交往和服务关系来获得私利,收取不正当利益。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所有的服务对象公平对待,他们不能出于个人的喜好区别对待任何学生。

2. 奉献精神。

蓝领工人有权利拒绝在工作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加班,但是高职高专的教师却不能这么做,因为他们像医生一样,是专业人员,在必要的时候应该牺牲自己的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所以,各种专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奉献精神。

3. 敬业精神。

高等教育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团体和个人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以及对应的经济待遇。教育专业的实践属于一种高度理性化的活动,对教育的自身发展具有内部价值。对于高等教育人员来说,他们的教育工作不仅是生活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尊重从事专业的尊严与价值,作为师德规范的“敬业精神”,是教师实践所固有的专业特性。

“敬业精神”意味着高职高专学校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使鼓励行使专业判断的风气,争取条件吸引值得信赖者从事专业工作,帮助阻止不合格者从事专业工作。“敬业精神”要求教育工作者忠诚自己的专业,尊重自己的同事和服务对象。“不得出具不符事实的专业资格证明”;“不得帮助明知在品格、专业或其他有关品质上不合格者混入本专业”;“不得在某一专业职位候选人的资格的陈述上弄虚作假”;“不得在未经准许的工作实践中帮助非专业工作者”;“除非出于令人信服的专业目的或者出于法律的要求,不得泄露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同事的信息”;“不得故意作有关同事的虚假的或恶意的陈述”;等等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75) 。

4. 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

在高等教育专业方面,由于教师服务面很广,而且绝大多数时采取团体教育的形式,具有较细的内部职能分工,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因此,教师不仅要和同事和平相处,更要相互协作,团结一致。

5. 以身作则。

高等教育工作有其特性。就像医生通过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律师通过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援助;高职高专教师也通过运用自己的素养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可以说专业服务属于技术性服务,所以教师的教育服务本质上是道德服务,自然而然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方面要求。

一般来说,专业道德只涉及专业角色和专业行为,并不包括专业人员的私人生活以及专业人员纯粹作为共鸣的社会生活。所以,专业道德规范中一般不涉及公德要求和私德要求,教师的专业道德规范也一样。但是,教师的专业道德与其他专业道德又有很大区别。如果一个医生在私人生活中道德败坏,一般是不会影响其对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只要他有高超的技术以及最起码的医德。但是,如果一个高职高专的教师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存在严重的道德问题,甚至败露给学生,那么他们就部分失去了教育服务学生所必需的道德力量,甚至完全失去教育服务学生所必需的道德力量。原因就在于教育服务是一种道德水平,而且在可能与专业服务发生直接联系的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为人师表”,所以教师至少应做到在公德和私德上无可厚非。

上面说明的是专业精神不仅是高职高专教师专业生活的写照,同时也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数不清的教师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与同事团结协作,为学生奉献人类美好的精神财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学生的表率。社会舆论常把服务精神、敬业精神、以身作则、奉献精神作为教师个人的最高道德境界。其实不然,这些都是他们的专业美德,而不是他们的个人美德。所以高职高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道德水平是他们工作特点所致。

二、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绝大多数专业道德规范都和它们的服务内容存在内在联系,而道德规范其实仅仅是指导专业服务的外部准则。然而只有教育专业服务是和师德规范存在高度一致的,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是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仅是鞭策、要求和指导教师的一种道德手段,更是教育和鼓励学生的道德手段。高尚的师德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也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高职高专的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增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要加强自己的师德方面的修养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克服本身的缺点,教师对学生的“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上来。富有责任心的教师会积极把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工作的首要内容,细致深入地和学生谈心,这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师德在学校生活中的影响是多面的:一方面,师德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师德对教师的专业行为有约束、指导和激励的作用。师德可以通过影响教师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来明白其中隐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取向,而这种模仿倾向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上的。如果对教师持积极情感,便有模仿的倾向;如果对教师持消极情感,就不会出现模仿倾向。虽然师德促使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向圣贤、英雄、伟人、先进和模范人物学习,而学生则更倾向于选择身边的师长作为道德学习的标榜。师德本身是很有感染力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接触到很多富有爱心、关心他人的教师,他们通过个人的观察体验就可以学到很多道德准则。因为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是无法替代的重要道德方法。榜样可能是最高的教育形式,因为榜样中可以获得最实际的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具有美好师德的教师,为他的学生策划和营造的课堂教学与环境应是一种合作互助、友爱情深的治疗场所和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摇篮。教师和他为之教育的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一种真诚平等、愉快合作,而没有对立抵触的情绪的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管职务、职称高低,都应放下架子,保持真实的人的本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有益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一个卑劣的教师如果想言传身教必然是痴心妄想;然而过于好的教师,身教效果也不一定好;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职高专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地从心出发的身教,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自然的身教并不是说明他们天生是道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动的特别性造成的。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的教师确实应该以身作则。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学生不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有抵触情绪。所以,学校的道德建设与否最终取决于每位教师的行为表现和人格,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学校的教育就绝不可能实现其道德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廷信, 崔大华.盛世儒学与中原文化[M].北京:大象出版社, 2010:34-35.

[2]卢婷婷, 赵琼.我的大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67-68.

[3]许湘岳, 吴强.自我管理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12-13.

[4][荷]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123-124.

师德修养与教师形象 篇7

一、拒绝吃喝及礼品,主动维护教师形象

有人可能会说,家长请老师吃饭、送点礼品,是尊师重教的体现,有什么不好呢?我认为,家长请老师吃饭学生是知情的,并且多数学生之间包括家长之间是互相通气的,一旦你答应了一个家长的请客,就会有更多的家长要求请客且难以谢绝,因为其他家长会担心自己不请客孩子会不被重视或受委屈。家长请客,与其说是尊重老师,不如说是家长不放心老师;更有甚者是想通过吃饭、送礼,拉近与老师的关系,从而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关注一些。谢绝家长请客、送礼,是对我们自身形象的一种主动维护,它既能有效避免老师受家长摆布、维护我们老师做人的尊严,又能树立老师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二、关爱全体学生,营造令人鼓舞的、温暖的学习环境

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令人鼓舞的、充满温暖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作为教育者的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关爱。班上有的学生,成绩差,习惯差,虽然努力学习了,也学得相当吃力和苦闷,再怎么帮助他们,他们的成绩也提高甚微,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难以提高就放弃他们,我们应经常与他们个别交流,鼓励他们;如果我们冷落甚至歧视了他们,他们极有可能破罐破摔,继续捣乱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关爱能温暖他们,能使得他们自信地、开朗地生活。老师只有给学生营造了这样一种充满希望的、温暖的环境,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能够给学生营造这样环境的老师,才真正称得上“良师”。

三、尊重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

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很关心也很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师德是否合格的体现。老师不得法的严格教育会激化师生矛盾,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极大地损坏教师的形象。老师必须学会尊重和爱护学生,因为我们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回报社会什么,我们尊重爱护了他们,他们才会自重及爱人,才会成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罚站也是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方式之一。罚站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不管犯了什么错误,我们老师都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要讲究教育方法。就如迟到,也有无数种原因,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和学生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做,老师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合格老师。一味地罚站,罚来罚去,学生的问题依然是问题,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却会大打折扣。

再次,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对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老师尤其要注意平等地对待他们,甚至必须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和爱护。由于学习能力差,他们学习起来困难更多,心里的痛苦更多,受的打击也更多,所以失落感更强、更自卑,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温暖的话语。如果说我在教育过程中还不够平等、有所偏爱的话,那就是我对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总是细心地观察,尽力地去发掘他们的长处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尽量帮他们找回在学习上得不到的尊严和自信。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培养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人,我们更应该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人因为有老师的关爱而成为具有永不言败、开朗、进取的健康心态的人。他们即使暂时在学业不够成功,但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就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将来的成功往往不是由在校时的成绩决定的,而是由做人的态度、精神决定的。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因为这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的保障。

综上所述,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不仅在学识上充实自己,更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培养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下一代尽最大的努力。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8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修养的内容是不同的,但它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

其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的特殊性。

其二,教师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因此,教师修养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其三,教师道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行为,它建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具有的自律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读好书、又要育好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外部力量的作用和内在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地对自身各个方面素质进行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六个特征或标准:第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即构成专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第二,专业道德,即某一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及伦理标准;第三,专业训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第四,专业发展,即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第五,专业自主,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第六,专业组织,即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对教师各种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发动机的作用,是教师成长中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品质的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尊敬,除了因为教师掌握着高深的知识、是学生迈进智慧之门的引路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其高尚的品德、情愫。师德建设可以通过评价、激励、事实感化、榜样示范等来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风范,塑造理想的教师人格,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激励教师敬业、乐业、勤业。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首先具备了加强自我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能够自觉的意识到 “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称谓不仅仅是一种赞誉,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广大人民对教师的肯定、对教师的鞭策,从而也就能够时时地激励自己,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可以有效的调节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不会为眼前利益和小事与人斤斤计较,不会因受到挫折而产生狭隘、偏激的思想;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追求自我进步。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并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学生成长中起到指导者的作用;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为此,教师要做到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要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师德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对教师的言行具有约束作用。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出发,不仅在学生面前,甚至在社会的一切活动中,都注重自己的一切言行,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因此,只有具有远大理想并不断进行自我挑战的教师才会自信、自强,才会有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自信的人格是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标志。

加强师德修养的基础——优化自我的心理,以一个好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对待工作。

1、学会悦纳自我。

(1)、解放自我。(把心炼成湖泊)(2)、珍爱自我。(3)、超越自我。(成功者的生活信条)

2、学会阳光思考(1)、对比参照:心态决定人生。年轻的心态使人永葆青春(2)、看到拥有: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宁静至远。(3)、情绪分担:学会控制,学会倾诉,把快乐分享,别人就多一份快乐;把痛苦分担,你就少一半痛苦。(魏书生用公家的时间锻炼了私人的身体)(4)、接纳残缺: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不要苛求完美,没有最美,只有更美。(5)、不入世俗:别老是与世俗为流,那样会让你变得庸俗。(笑话:“拉链开了”)

3、学会心存感激。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4、学会人际交往。

(1)、学会微笑:虽不能笑傲江湖,但可以笑看人生。

学会了对自己微笑,就学会了热爱生活;学会了对别人微笑,就学会了珍惜美好;学会了对一切生命微笑,你的人生便处处充满阳光!

(2)、学会倾听:

倾听是你需要跨出的第一步,甚至有时候是仅需的一步。倾听建立起信任和理解。当你认真倾听时,你会更容易发现问题,以便引导富有成效的交谈;而向你倾诉的人们则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当你聆听别人的观点时,应当认真仔细并且不要妄下判断。如果你心里充斥着“他们应该怎么做”及“他们怎么不对”之类的想法,你就错过了领悟别人观点的真谛。

(3)、学会赞美: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莎士比亚学会赞美吧,首先从赞美自己开始,让微笑成为你永恒的表情,然后赞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父母孩子、亲友学生,让阳光成为自己每一天生活的主题。

(4)、学会宽容: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

人在社会上生存,注定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个人的年龄、思想、性别、个性、喜好等等,决定了这个人的修养、涵养和处世态度。不可能每个人都和你一样,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了解你、理解你。所以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误解、矛盾及冲突,这时候需要我们学会宽容。学会宽容吧,学会宽容,就是善待自己。

5、学会开心工作

开心工作每一天,其实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在现实中,总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观因素,每天总是带着一张乌云盖月的脸工作着,这不关是对所在的单位无益,对本人也是一大伤害,快乐与否,实际是在于你那颗心的变动。但不管你开不开心,日子总是那么悄然而过,不会因你的不开心而有丝毫的停顿,聪明的你,又怎么不会选择开心呢?我看建议给每每位老师一张写着“开心工作每一天”的牌子,戴着上课。快乐工作每一天,那么,明天永远属于快乐的我们!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滿希望与理想。要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要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教师专业成长师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須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才能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9

其三,教师道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行为,它建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具有的自律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读好书。又要育好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外部力量的作用和内在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地对自身各个方面素质进行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六个特征或标准:第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即构成专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第二,专业道德,即某一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及伦理标准;第三,专业训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第四,专业发展,即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第五,专业自主,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第六,专业组织,即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对教师各种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发动机的作用,是教师成长中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品质的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尊敬,除了因为教师掌握着高深的知识。是学生迈进智慧之门的引路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其高尚的品德。情愫。师德建设可以通过评价。激励。事实感化。榜样示范等来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风范,塑造理想的教师人格,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激励教师敬业。乐业。勤业。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首先具备了加强自我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能够自觉的意识到

〝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称谓不仅仅是一种赞誉,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广大人民对教师的肯定。对教师的鞭策,从而也就能够时时地激励自己,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可以有效的调节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不会为眼前利益和小事与人斤斤计较,不会因受到挫折而产生狭隘。偏激的思想;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追求自我进步。

提高教师素质需重视师德修养 篇1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其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教师的表率起着重要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模范之影响,这要求教师时刻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青少年学生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效仿的榜样,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老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学校时,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心为农民服务,身为“洋博士”的他,脱掉长袍,穿上草鞋和师生们一起开荒种地,担水挑粪。陶先生一生良好的师表风范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严以律己,是保持良好师表的根本保证

教师要做到严以律己,就要加强自身修养,言行一致。教师应是遵守纪律,执行制度的模范,成为学生的榜样。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一定要带头模范遵守,如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齐;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爱岗敬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的精心施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育人的要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保证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严谨治学,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教师的爱岗敬业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勤奋治学,刻苦钻研业务,对工作精益求精,那么他就是在努力实践着爱岗敬业的道德要求。

热爱科学、刻苦攻读、勤奋求实、学而不厌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教师不能指望以僵化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和低下的能力结构去培养良才,只有在对知识、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支配下,以对民族、对国家、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努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彻底改革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磨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才能肩负起培养社会栋梁的重任。

同时严谨治学还表现在教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勇于改正自身缺点和错误上。如,有的教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弄虚作假,铺陈溢美之辞,不谈缺点错误;有的教师重经验轻科学,重传统轻创意,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等。教师如果严谨治学,就会自觉去查找自身缺点,努力克服,使工作更完善更出色。反之如果教师小视这些“小节”,有错不改,有过不咎,听之任之,就谈不上严谨治学,也谈不上爱岗敬业。

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培养和造就人不像制造一种物质产品那样有严格的“工序”规定,因为每一个教育者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负责。所以要求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认真对待学校的全部工作,以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哪怕是“细枝末节”的活动,不搪塞推脱,不敷衍塞责,不马虎了事,团结集体,精诚合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由于教育工作清贫,却又艰苦,从业者奉献多而收获少。所以那些不求闻达,不慕名利,不谋富贵,甘为人梯,乐教勤业的教师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相反那些“私”字当头,斤斤计较,只关心个人名利得失,不肯奉献只索取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什么“敬业”精神的。

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对心的呼唤,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热爱、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信任学生

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基本的行为准则。所以,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教师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在被漠视和侮辱中成长的人难以有做人的尊严,既学不会尊重人,也不懂得自尊,心灵麻木,自尊丧失,而且会带来学生的畸形发展。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一个教师如果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就不是一个好教师。无数的事实说明,一个负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等全面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同他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样的教师不仅为学生所爱戴,也为社会所乐道赞赏。纵观当代优秀教师,从他们众多的事迹中可以发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乐以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的爱,蕴含着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向往。这是这些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根本所在,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人,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也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也不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尊重家长,是师德的关键

学生所受的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一种是家庭教育。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这样的结合,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联系,相互合作来实现的。教师如何对待家长,不仅关系到教

育效果的好坏,而且反映着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身体力行地尊重学生家长,而且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特别是那些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有教养的好教师绝不当着学生的面讲有损于他们家长威信的话;有教养的好教师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一个好教师会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指责家长,不做侮辱学生人格的事、不说侮辱人格的话。否则就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家长会产生对教师的厌憎情绪,怕与教师交往,还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果。事实证明,教师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不但可以提高家长的威信,增强家庭教育的力量,而且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教师教育下健康成长,对自己又是那样尊敬时,就会衷心地感谢教师,更加信任教师。因而,教师和家长就会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产生共同语言,统一对学生的教育。

廉洁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人格条件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期望和社会瞩目性。在期待和瞩目他们培养良好人才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对世人有良好的文明示范作用以引导社会风尚。所以教师廉洁从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只有廉洁,教师的人格才具有可信性

教师的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励制度,和任何惩罚无法替代的。相反,为师不廉,他们的人格及他们所进行的教育难以产生可信性,甚至被学生看不起,如某些教师收了某位家长给自己的贿赂,立刻就让家长的孩子坐上好的位置,课外“个别指点”;某些教师热衷于结交有权势或管钱、管物的家长,你给我实惠,我给你子女特别关照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削弱了学校育人效果,加剧了行业不正之风,玷污了这个净化人心灵的神圣殿堂,毒害了学生心灵。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廉洁,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洒在学生的心田。

只有廉洁,教师才能保持教育公正}生

教师公正是在教师活动中,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而不公正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在教育中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的,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公正地对待他们,所以要做到教育公正,首先要做到廉洁。

加强师德修养,重塑教师形象 篇11

1.敬业奉献意识淡化, 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差。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 放松了教书育人, 忽视了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引导。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不认真备课, 不遵守教学纪律, 随意变更教学时间。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 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身正学高的表率作用, 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谋生职业, 对教学敷衍了事。

2.缺乏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术腐败严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部分教师治学不严谨, 急功近利, 心态浮躁, 不求甚解, 教学不认真, 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 甚至在个别教师中还出现了剽窃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

3.不能妥善处理“利”和“益”关系。一些教师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 重现实追求轻理想追求, 少数教师本末倒置, 从事“第二职业”或单纯为挣钱, 进行一些低水平、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兼职工作。有的教师利用学校资源、资金, 谋取个人的利益, 或是利用学校师资经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 加强师德教育, 建设一支思想品德精良、文化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教师的职业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是无声的教科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法律、道德、知识、能力、语言以及风度、仪表等方面的修养。我认为要树立教师形象, 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为人师表

我们说教师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重任, 受到社会尊重, 对于教师本身, 应该怎样办呢?首要的是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孔子说过, 为政与施教一样,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其身, 如正人何?”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已, “为教师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可见, 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先坚决不做。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 滋润幼苗, 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舍生忘死保护学生的教师形象, 一次次映入我们脑海。张米亚、连蓉、古雪岷、邓霞、谭国强、张春东、李懋、刘忠能……在地震的生死考验面前, 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垮塌的钢筋水泥块体, 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铸成了呵护孩子们生命的翅膀。义无反顾地, 书写了无私大爱, 弘扬了崇高师德。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们是全中国教师的自豪,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全部含义。

2.道德自觉

教师作为公民, 首先必须遵守社会的共同道德规范。就教师的道德责任而言, 主要表现在:

(1) 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教育爱, 它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教师给予学生的爱, 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 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 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 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脉搏,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 诲人不倦。自古以来,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一直被视为教师的美德。其内涵包括:第一, 教师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耐心和毅力。这种热情、耐心和毅力是出于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强烈责任感, 是基于热爱学生的感情和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而表现出来的教育态度和职业精神。第二, 要主动关心, 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实际上, 诲人不倦既是一种教育态度, 又是一种教育方法, 要使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必须从关心了解学生入手。没有关心, 就不能达到真正的了解, 没有对学生真实的了解, 诲人不倦则失去真实的意义而成为教育的一厢情愿。第三,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来安排教学, 使学生各得其所。

(3) 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天职, 但光教书不育人还不行。应把教书与育人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 同样的鼓舞和期望。

首先, 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 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 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教学实践中,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有特长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选好目标, 在学好技术基础课的同时学有专长,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其次,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 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着眼未来, 面向现代化,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把教会学生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技能、学会生存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理论和实际、学习和操作结合起来, 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三,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该清楚, 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主体是自身, 是教师不能替代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主要是他们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教师的责任是通过理智情感的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自身成功的能力, 帮助每个学生把良好的愿望化为实际的行为。

3.坚持终身学习

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 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 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 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 教师不能墨守陈规, 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 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 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 因此, 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 在教育实践中, 潜心学习理论, 运用理论, 钻研业务, 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 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 终生奋斗。

上一篇: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下一篇:唐英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