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修养感悟(通用9篇)
教师师德修养感悟 篇1
浅谈教师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下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千古名言,告诫教育工作者要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以外,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关心和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教师渊博的学识也会失去光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道德文明的教化者、守护者,是科技、文明、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当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以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献身拼搏精神展现教师风采,同时,教师要具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素养,践行师德高尚,无愧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要对职业心存敬畏。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不仅影响学生的一生,同时也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兴亡和民族之兴衰,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掌舵人。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始泪干”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要对教育事业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持良好心态,时刻警醒自我,热爱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戒骄戒躁、竭尽全力、敢于担当、真诚教育。我们要以良好的教育激情,崇高的教育理想,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敬畏教育,献身教育事业。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教育品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踏上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我们要以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率先垂范,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科学理论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是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通过教育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慎思笃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同时,我们应当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使得榜样,不断锤炼,不断进步,不断升华,洗礼自己的灵魂,提升自我思想境界,才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教育品德,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教师要常怀仁爱之心。“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因有师爱学生而美丽,师爱在本质上不求回报、是对学生无私的、广泛的、神圣的、严慈相挤的爱,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爱,筑牢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让学生亲近老师,信任教师,这样学生将会努力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在情感体验中轻松的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常怀仁爱之心,用我们淳朴的情感感化学生,建立富有情谊的良好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热爱教师职业,爱岗敬业,对教育事业常怀敬畏之心,以饱满的教育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以高尚、健康、纯洁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以大无畏的仁爱情怀感化学生、引领学生,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的教育基本要求。
教师师德修养感悟 篇2
在汉代, 思想家杨雄在他的著作《法言·学行》中有这样的概述:“师者, 人之模范也。”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 我们同样提倡“为人师表”。由此可见, 师德, 不因社会时代的不同而失去其共通性, 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行为规范。人民教师作为社会存在的一分子, 其所从事的特殊职业与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着教师的行为规范, 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 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道德关系是社会属性的体现之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有良好而积极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 需要人本身具有良好的约束力、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是从小、从作为学生开始即被培养的。那么, 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从哪里来呢?可以说接受教师的培养是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 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因此, 可以说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 甚至可能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的眼前荣誉,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立足于学生的成长, 发掘他们的个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而不是施行差别教育。
韩愈在《师说》开篇即精辟地阐述了教师的职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把“传道”置于“授业”之前, 意在突出“传道”是教师施教的首要任务。西方思想家卢梭更是直白地对教育者阐述了“你要记住,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 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样的至理名言。所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 他们对老师的言行举止会下意识地进行模仿, 如果老师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就会使学生感到失望, 甚至陷入道德迷惘。相反, 如果我们老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 则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 我认为, 人民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师德修养, 具体来看,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为人师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道德素养的体现。首先, 教师要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 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榜样。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应当首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只要能看到优秀的品质从老师身上体现出来, 才会信服、效仿, 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另外, 教师的良好道德素养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 是教师的职责、是职业操守。一个没有事业心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的日常工作并不只是每天教授课程、批改作业, 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寄予我们的期望和使命出发, 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校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要尊重学生, 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不能以生硬的教育方式约束他们, 要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当前,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迈上更高的新台阶,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也要不断跃上新的高度。作为人民教师, 我们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必然要求我们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样才能学到更新、更深的知识;才能具备合理的现代化知识结构;才能教书育人。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 掌握教授技巧和方法, 在传授学业的过程中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而不是机械式的灌输, 进而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良好的效果。要相信, 真正能够给学生以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
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当今, 教师的教学任务竞争激烈, 工作压力非常大, 这不仅要求我们人民教师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广泛的爱好, 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只有这样, 才能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情去正确处理工作中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才能在与学生的沟通中, 给予他们健康的心理;才能避免不理智的行为所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所以, 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进而有一个良好的外在情绪表象去感染学生, 这样也使我们自身的潜力不断地发掘。
总之, 我认为, 作为人民教师, 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 热爱教育事业, 更应该热爱学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传道授业, 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师德修养与教师形象 篇3
一、拒绝吃喝及礼品,主动维护教师形象
有人可能会说,家长请老师吃饭、送点礼品,是尊师重教的体现,有什么不好呢?我认为,家长请老师吃饭学生是知情的,并且多数学生之间包括家长之间是互相通气的,一旦你答应了一个家长的请客,就会有更多的家长要求请客且难以谢绝,因为其他家长会担心自己不请客孩子会不被重视或受委屈。家长请客,与其说是尊重老师,不如说是家长不放心老师;更有甚者是想通过吃饭、送礼,拉近与老师的关系,从而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关注一些。谢绝家长请客、送礼,是对我们自身形象的一种主动维护,它既能有效避免老师受家长摆布、维护我们老师做人的尊严,又能树立老师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二、关爱全体学生,营造令人鼓舞的、温暖的学习环境
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令人鼓舞的、充满温暖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作为教育者的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关爱。班上有的学生,成绩差,习惯差,虽然努力学习了,也学得相当吃力和苦闷,再怎么帮助他们,他们的成绩也提高甚微,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难以提高就放弃他们,我们应经常与他们个别交流,鼓励他们;如果我们冷落甚至歧视了他们,他们极有可能破罐破摔,继续捣乱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关爱能温暖他们,能使得他们自信地、开朗地生活。老师只有给学生营造了这样一种充满希望的、温暖的环境,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能够给学生营造这样环境的老师,才真正称得上“良师”。
三、尊重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
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很关心也很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师德是否合格的体现。老师不得法的严格教育会激化师生矛盾,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极大地损坏教师的形象。老师必须学会尊重和爱护学生,因为我们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回报社会什么,我们尊重爱护了他们,他们才会自重及爱人,才会成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罚站也是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方式之一。罚站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不管犯了什么错误,我们老师都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要讲究教育方法。就如迟到,也有无数种原因,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和学生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做,老师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合格老师。一味地罚站,罚来罚去,学生的问题依然是问题,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却会大打折扣。
再次,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对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老师尤其要注意平等地对待他们,甚至必须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和爱护。由于学习能力差,他们学习起来困难更多,心里的痛苦更多,受的打击也更多,所以失落感更强、更自卑,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温暖的话语。如果说我在教育过程中还不够平等、有所偏爱的话,那就是我对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总是细心地观察,尽力地去发掘他们的长处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尽量帮他们找回在学习上得不到的尊严和自信。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培养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人,我们更应该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人因为有老师的关爱而成为具有永不言败、开朗、进取的健康心态的人。他们即使暂时在学业不够成功,但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就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将来的成功往往不是由在校时的成绩决定的,而是由做人的态度、精神决定的。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因为这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的保障。
综上所述,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不仅在学识上充实自己,更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培养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下一代尽最大的努力。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 篇4
一、名词解释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
职业——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称,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教师是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从事教育活动、为一定的社会培养人才的工作者。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养成等施加影响。
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模范遵守国家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等,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治的要求和道德的要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教师职业伦理——教师职业伦理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教师职业人格——教师职业人格是指教师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人内在行为倾向性,它是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总体构成的。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构建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以开放、理解、尊重、包容的心态参与国际对话和社会交往,把自己置身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的广阔舞台,置身于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潮之中。
生本定位——生本定位,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本身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归宿,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术道德——所谓学术道德,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严谨治学——严谨治学主要指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即在学术烟酒中要严肃认真,严密谨慎,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学术民主——所谓学术民主,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专业的、系统性的认识和管理自由度,不受约束和限制地发表自己通过时间获得的看法。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指个人或组织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向社会提供产品、利益的活动。高校社会服务——高校社会服务,即是指高校服务于社会。广义的高校社会服务包括为社会所进行的人才培训、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指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是指高校教师以自己的学科专长为基础,除完成高校本职工作外,根据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的兼职劳动统称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
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人际关系是指在学校情境中,教师个体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往或共同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比较稳定的心里联系。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与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公正地对待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特点的每一个学生,不得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地域、相貌以及与教师个人之间的关系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集体——教师集体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集体,一般是指由一所学校全体教职工所组成的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包括学校的党政领导、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等。狭义的教师集体,是指一所学校中有专门从事德、智、体、美教育工作的任课教师所组成的集体。
教师集体关系——教师集体关系,是指教师集体成员之间,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教育活动的交往与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所谓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和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相互促进、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修养——狭义的修养通常是指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修养;广义的修养一般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工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的水平或境界。
他律——所谓“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受动的地位,其意志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自律——所谓“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外在仪表——外在仪表指人的相貌、体态、语言、仪表、风度等方面。端庄的仪表——端庄的仪表是指端正而庄重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外表,它是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师个人德、识、才、学、体等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
师德认识——师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他人和自己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师德行为习惯——师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经常的,在一定条件下自然而然地出现的师德行为方式。
二、章节重点概念及课后习题
第一讲
道德的四个层次的含义:
1、道德是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即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不同的道德要求。
2、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
3、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总和。道德需要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初级的道德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取决于外部的规定和期望,人们把规则看成是神圣的和不可改变的,对法律、权威、权利等有着朴素的单方面的尊重,还处于通过服从既成的范围而履行道德义务的水平线上。
2、第二阶段是中级的到的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的道德行为不再是听从别人并以别人的名义进行抉择,而是听从自己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抉择。
3、第三阶段是高级的道德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已经成为自主自为的道德主体,履行道德规范不再是义务和良心的要求,而是心灵的一种内在需要。道德的基本功能:
1、自律功能。
2、教化功能。
3、调节功能。
职业生活中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
1、生存
2、享受
3、发展
职业道德的作用:
1、职业道德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
2、职业道德对提高从业者道德水平有促进作用。
3、职业道德对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具有示范作用。职业道德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成熟几个阶段:
1、原始社会后期——职业道德的萌芽阶段
2、奴隶社会——职业道德的形成阶段
3、封建社会——职业道德的初步发展阶段
4、资本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迅速发展阶段
5、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崭新阶段 职业道德的特征:
1、行业性与特定性
2、稳定性和连续性
3、灵活性和多样性
4、规范性欲实践性 何为大学精神:
1、就内容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精神。思想自由的基点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创造知识、创造价值。
2、就形式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有神韵。大学精神是充溢着校园各个角落,弥漫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一种氛围,她渗透于师生的骨髓,寖润于师生的身心,成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成为师生在举手投足中自然会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
3、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的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大学生的特点:
1、从大学生身心发展来看,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晚期,年龄在18-25岁。
2、在在知识经验方面,由于大学生已经接受了中等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3、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来看,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定型的阶段,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
1、积极开展教书育人活动
2、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3、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第一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案例分析)
1、什么是道德?道德有哪些基本功能?
2、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有何作用?
3、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4、什么是大学精神?为什么要打造大学精神?
5、案例分析:(1)、什么是大学精神?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大学精神:
1、就内容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精神。思想自由的基点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创造知识、创造价值。
2、就形式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有神韵。大学精神是充溢着校园各个角落,弥漫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一种氛围,她渗透于师生的骨髓,寖润于师生的身心,成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成为师生在举手投足中自然会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
3、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的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核心内容:它的核心内容是学术自由(2)、你认为如何构建大学精神?
答:在内容上,培养学生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鼓励学生以学术为本,追求知识为根本目的,以学术自由为底线。给师生营造出一种读书与思考,追求真理,探索奥秘的校园氛围。在形式上,以大学每年举办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礼仪为例,仪式本身既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也是独特而主要的教育形式。虽然它是常规性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生命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仪式的隆重、正式,典礼的热闹、典雅,设计和策划以及内容安排,绝不是仪式本身短暂过程的时间流逝,而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总的来说,构建大学精神,不管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在方方面面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校园氛围。
第二讲
教师职业的主要角色:
1、社会的代言人
2、文化的传播者
3、学生的引路者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示范性
2、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
3、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
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 教师职业的存在状态:
1、生存型的教师。出于功利目的而丛教
2、享受型的教师。把教师工作当成一种享受
3、发展型的教师。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我。教师职业的道德责任: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教书育人、依法从教
3、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胡锦涛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
1、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2、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3、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4、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克里弗顿和罗伯特从教师权威来源的不同将教师权威分为两大类型:
教师的“制度性权威”以及教师的“个人权威”。其中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又分为两个维度,即社会制度赋予教师的“合法权威”与文化传统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教师的个人权威主要包括两方面,基于教师个人学识、专长的“知识权威”与基于教师人格魅力、同情心的“感召权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指教师个人的“知识权威”与“感召权威”。第二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答案只有第三题及案例分析)
1、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教师职业的主要角色是什么?
3、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发展型”教师?
答:树立自己的明确目标,把发展型教师作为自己的最终职业理想。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不再满足只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把教学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生命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让反思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教学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与众不同的见解,解答学生的疑难,用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终把自己培养“发展型”教师的终极职业目标。
4、教师的道德责任是什么?
5、案例分析:(1)、如果你是刁老师,你会怎样做?
答:向学生发火,或是扣值日生的分都是不合适的。这有关老师的为人师表,以及言传身教的问题。作为刁老师应该先去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需要,学生是不是出现了学习上的倦怠期。作为老师因多鼓励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心里,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作出正面的指导解决班上的问题。避免马上动气,用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质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和尊敬的心里,并由崇敬教师到接受教师的一切教导。
第三讲
高校是的建设的依据:
1、大学具有“高深性”的特点
2、大学具有“专门性”的特点
3、大学具有“前沿性”的特点 高校师德建设的目的:
1、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分为四大方面:
1、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了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教师才能产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2、职业伦理
教师职业伦理的核心构成表现为:
一、教师善,即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尊重,对受教育者发展的负责,对教师责任与义务的遵循。二是教师公正,即指教师在从教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正大光明、质朴公道的品质,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的态度;三是教师责任感,即指教师对社会及群体给与教师职业角色期望的认同与承担,表现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尽力为学生作出积极的,正面的榜样。
3、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4、职业人格
国际教育组织2001年发表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宣言》的六大承诺:
1、对职业的承诺
2、对学生的承诺
3、对教育界同事的承诺
4、对管理层的承诺
5、对家长的承诺
6、对教师的承诺
高校是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1、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创新、全球视野、生本定位
2、坚定学术取向
坚定学术价值取向,规范自身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是的建设的途径之一。高校是的建设的具体要求:
1、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2、坚持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3、坚持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4、坚持学术与人格相统一的道德责任观 第三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答案只有第二题及案例分析)
1、为什么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2、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1、教师职业理想
2、教师职业伦理
3、教师职业技能
4、教师职业人格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外延
1、大学职能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2、大学教育活动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3、谈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
4、案例分析:(1)、为什么要加强高校师德的建设? 答:
1、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2)、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第四讲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教学本身即一项道德活动
2、教学内在地包含道德价值
(教师的德性是教师职业的最为基础的素质和条件)首先,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其次,客观而科学的知识本身便包含道德教育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命题)最后,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道德活动
3、教学能提升师生的人生境界
1.教学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 2.教学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4、教学活动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首先,教学中的品质沟通 其次,教学中的心理沟通 最后,教学中的只是沟通 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
1、教学目标的设定合乎道德要求
2、教学的内容的选择符合道德标准
3、教学过程的推进遵循道德原则
4、教学手段的运用依照道德规范
5、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道德价值 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
1、爱与责任
2、公正与职业良心
3、平等与尊重
4、宽容与节制
第四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案例分析)
1、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意义体现在何处?
2、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道德要求有哪些?
3、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规范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4、案例分析:
(1)以上文字材料反应了张治民教授哪些方面的品质?
答:以上文字材料反应了张治民教授具有爱与责任、公正与职业良心、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节制等方面的品质。
(2)这个案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教学?
答:这个案例令我深受启发,明白了作为一个发展型教师所具备的素质,用自身对于学术研究以及探索的精神影响学生,并服务于社会。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典型案例。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的方法与方式,时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常新,确保传递的只是具有精确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在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的时候,还要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接受能力为基准,保证学生知识增长的适切性。并且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袒,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从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道德品质去对待学生,保持着公正、平等、尊重、宽容和行为世范的角度去看展教学活动。
第五讲
高校教师的研究职责:
三大社会职能: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教书育人是基本职能,学术研究是重要职能,社会服务则是从学术研究这一职能当中衍生出来的第三职能。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学提供知识支持,研究中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知识深度和广度、创新能力和治学态度,对学生成才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教师的学术成果又能促进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提供动力。学术道德内涵:
1、学术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
2、学术活动是探索性的活动
3、学术活动是积累性的活动 学术道的特性:
1、学术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2、学术道德具有突出的自律性
3、学术道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学术道德的教育意义:
1、凸显了探索创新
2、凸显了社会责任
3、凸显了自我发展
4、凸显了人才培养
高校教师学术品格的培养:
1、培养求真品质
2、培养诚信品质
3、培养自律品质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要求:
1、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高校教师在学术活动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从几个方面着手:(1)尊重事实,诚实地进行学术活动(2)做真理忠实的维护者(3)随时修正错误
2、探索创新,严谨治学
道德规范要求学术研究者做到的几点:(1)勇于创新
第一,自强不息,精勤不倦 第二,独立思考,永不迷信 第三,注重实践,大胆探索
(2)严谨治学
3、学术民主,学术自觉
4、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第五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第二题及案例分析)
1、什么是学术道德?其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2、如何理解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答:科学研究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生命。创新离不开严谨的态度和艰苦的劳动。学术研究是从已知出发向未知领域进行的一种探索世界的活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有所发现,何时能发现,能发现什么以及这种发现具有多大的价值,都是无法预料的。因此,鼓励科学探索,保护原创研究,促进知识创新,推动学术创造,就成为学界的共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正是为了保护学术探索,促进学术创这一目的而诞生的。他要求学者严格遵遵循学术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以此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推动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从这意义上看,学术研究的过程即意味着学术工作者学术道德培养的过程,遵循学术道德的过程也是对参与学术研究的人员进行学术伦理教育的过程。学术道德是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内生的,而不是外在加强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因此,恪守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3、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遵循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高校教师如何培养学术品质?
6、案例分析:
(1)我们应从此案中吸取什么教训?应如何加强学术规范以及学术道德教育?(2)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诚信建设,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第六讲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三个发展阶段:
1、“地下活动”阶段
2、“半公开”阶段
3、“公开化”阶段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
1、履行高校的历史使命
实现高校职能的意义:
首先,可拓展培养人才的服务 其次,可开拓高校的经费来源 再次,可提高高校的知名度
最后,可促进文化知识的社会普及
2、加速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
高校社会服务对于加速知识成果的转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的科研课题来自社会
其次,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必须通过社会实施
3、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诚实守信
2、公平公正
3、讲求效率
4、乐于奉献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关系应对:
1、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2、岗位主次的关系
3、服务与守法的关系
4、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六讲的课后练习:
1、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价值何在?
2、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有那些道德要求?
3、高校教师应如何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4、你所在的学校应如何实现高校为社会服务?
5、结合你本人的情况,谈谈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七讲
高校师生关系的概念: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内涵、多性质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系,主要包含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师生间的伦理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更强
2、高校师生的关系是一种独立与协作的关系
3、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与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4、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1、师生不同思想观的制约和影响
2、高校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制约
3、师生年龄“代沟”的影响
4、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身的一些不当行为的影响 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热爱、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 第三,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3、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格教育学生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教育和要求每个学生
第二,严格教育和要求学生要合理适度 第三,严格教育和要求学生要严慈相济
5、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的特点:
1、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
2、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
3、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产生矛盾的原因:
1、教师劳动的分工
2、教师个体存在差异
3、学校对教师评价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差异
4、“文人相轻”思想的影响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的道德要求:
1、团结协作,同侪互助
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1)创造教育合力,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心理氛围,体验职业的和谐与幸福(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养成学生良好品德
2、关心集体,尊重同事
关心教师集体的几方面要求:
(1)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2)自觉维护集体团结,正视集体矛盾(3)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尊重同事要做到的几个方面:(1)尊重同专业同学科的教师(2)尊重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
(3)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教师(4)尊重不同年龄教师
3、有益竞争,共同发展 开展有益竞争的道德要求:
(1)竞争必须在道德调解下进行(2)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教师要有竞争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七讲的课后练习:
1、你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如何理解的?
2、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有哪些?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3、你是如何理解教师集体关系的矛盾冲突的?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解决教师集体关系的矛盾,构建和谐的教师集体?
4、案例分析:
(1)你认为小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你认为小李老师应该怎么办?
第八讲
高校师德修养的特点:
1、这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活动
2、这是教师个体处于完善自我人格的内在需要以及这种内在需要所起动的自主、自为、自觉和自愿的活动
3、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综合的内化过程。高校师德评价的依据:
1、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2、目的和手段相结合 高校师德评价的标准:
1、以善恶为标准
2、以发展为标准
3、以实践为标准
高校是的评价的方式:
1、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力量进行的道德价值判断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3、学生评价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生评价是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比较准确的方式
4、同行评价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发扬民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教师相互学习的有效途径
5、领导评价
主要针对教师个体的评价方式 高校师德的原则:
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我国优秀的的师德传统的主要表现: 第一,主张教育公正 第二,倡导爱生敬业 第三,强调以身作则
第四,博学多闻,精益求精 第五,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第六,尊道重德,见利思义
2、创新师德修养
在教育创新的大前提下,教师对师德优良传统的继承应是创新意识下的继承。可突出以下几方面:
1、古为今用,突出时代精神
2、充实内涵,突出人文精神 第八讲的课后练习:
1、高校师德修养的含义极其特点
2、如何理解高校是的评价所依据的动机与效果相结合以及目的与手段相结合?
3、简要介绍高校师德评价的“三个标准”和“五个方式”
4、论述高校师德修养的原则
5、为什么要加强高校教师对是的优良传统创新意识下的继承
6、案例分析:
(1)教师的做法是否有违师德修养要求?
(2)在当今时代,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九讲
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
1、提高师德认识
2、陶冶是的情感
3、坚定师德信念
4、煅炼师德意志
5、培养师德习惯
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1、志存高远
2、学思结合
3、内省慎独
4、践履笃行
教师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习哲学理论和道德理论
2、学会区分道德学习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3、善于向他人学习第九讲的课后练习:
1、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论述提高师德认识、陶冶是的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锻炼师德意志、培养师德习惯五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3、结合实际谈谈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4、案例分析
师德修养教师个人计划 篇5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四、德及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并不是所有德只能体现在对人对事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后进生给予更多提升师德,就要做到以“师”为本,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增强教师的师德判断能力、师德选择能力以及与不良师德做斗争的能力,走一条健康、快乐的师德建设之路。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对各种学困生的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
五、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教师对师德修养的思考 篇6
面对二十一世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于教育,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教育的质量决定于教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奠基人,是培育人才的人才。教师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故新时期一个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具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必不可少而且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一生是平凡的,但教育事业是关系人类社会的千秋伟业,每位教师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精神,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上,全心全意热爱每个学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指导,同样的信赖和尊重,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创造不同的成功教育方法,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这是现代教师的不懈追求,这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教师这一神圣事业的无尚光荣的崇高品质的体现。热爱学生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了解学生向学生学习,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动力,在学生方面,只有感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地、愉快地去接受教育。不了解学生,不细心地研究学生,即使当了多年教师,也难以达到与学生心灵相沟通,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你再有什么 “金玉良言”,学生也听不进去。只有怀着满腔热情,以极大的耐心去探求学生思想动态,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总之,为人师表,身教育人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只有以身立教,才无愧于社会、家长和学生;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汇报人:xiexiebang
浅谈如何加强教师自身师德修养 篇7
一、爱岗敬业, 构建和谐教育
爱岗敬业, 对学生负责, 爱护学生, 无私奉献, 教师从选择从教的那天起, 就意味着这一生必定是奉献多于索取, 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老师要上好每节课,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带好每个班, 常给学生微笑和赞语, 多一些鼓励, 让班级充满阳光;教好每个学生, 对学生发生的行为偏差给予耐心的指导, 关心了解学生, 与学生交朋友, 以心换心;尊重学生, 平等相处,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做事先学会做人, 做到宽容、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家长的爱戴。教师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等等, 每天如此, 看似简单的工作程序不断地循环, 可以说是非常的平凡, 平凡中能见伟大。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肩负了社会进步的使命, 却又永远是幕后的英雄。
二、热爱教育, 无私奉献
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 恪守师德, 乐教勤业, 抗拒不良诱惑, 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 以育人为乐, 以奉献为乐, 才能增强定力, 捍卫尊严, 守卫操守, 体验幸福。当教师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学校的发展、祖国的发展中的时候, 教师就不仅仅在奉献, 他也在汲取新鲜的营养, 获得精神的升华。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中华崛起, 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苦地为教育献身,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教师用自己坚强的道德意志去培养学生顽强坚毅的性格。陈至立在师德报告会上说过:教师被人们誉为手执金钥匙的人, 知识与道德的完美结合使教师在开启学生智慧, 陶冶学生情操, 净化学生心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泽民也曾语重心长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 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可见, 教师的自身形象其实也是一种教育因素。好的榜样给学生正确的导向, 不良的榜样则会给学生以误导。我们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才能给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影响。
人民教师不但要在内心深处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 还要勇于在实际工作中发扬甘为人梯甘当陪衬的奉献精神。必须有蜡烛一样的无私奉献精神, 有独善其身的师德标准, 方能不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三、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社会进入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 培养出合格人才, 我们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敢于冲破影响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旧观念的束缚,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软件”建设, 是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 也是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保证。在教学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改变过去陈旧的学生观, 树立现代学生观, 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一是要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这是教师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要承认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并等待开发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 并努力去探索发现。三是要承认学生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四是要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应该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步伐, 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及应用。对所教专业, 要常教常学, 加强同行间的信息交流, 了解掌握本学科的最新信息和科研成果, 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站在时代的前列, 面对新形势, 探究新课题, 寻找新规律, 选择新方法, 解决新问题, 创造新成果。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还要坚持学习, 通过在职进修等方式, 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要高度重视科技知识的发展, 不断学习新的科技文化知识, 使自己尽快具备多元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创新型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学生, 创新型的人才。
师德修养与教师队伍建设 篇8
一、教师师德修养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到温暖,也可让他们健康成长。但现在的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较为盲目,有的初中生更让我们无法理解,他们对自己喜爱的歌星、影星那么痴迷、疯狂,对艳丽的服饰、千奇百怪的打扮更是向往,也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熟了。对这些爱好偏激的学生,作为教师,首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树立健康良好的品德,要在学生面前做到表里如一、身先力行。在对他们行为举止剖解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正确看待这些现象。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文明,仪表和风气要得体、大方,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不要让学生对自己感到失望!
加强师德修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和不断提高的,师德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以身立教”,在各方面努力成为“人之模范”。品德修养优秀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健康成长的环境,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找到健康发展之路。
二、师德修养与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品德高尚的教师总能得到同事及社会的赞誉,他们的品德也会随时感染身边的同事。若一个集体品德高尚,我相信,这个集体也会深受社会满意,家长也会放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受教育的。
在当今教育界中,有的教师把师德修养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当作一种简单的过程。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够全面,师德修养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场持久战。一旦松懈,有的教师就会失去追求的目标,缺乏对事业的进取心,更谈不上培养出合格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也会给教师的职业道德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经常开展师德修养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的必修课,也是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谈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 篇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证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能够,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须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盼,教师就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礼貌”,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职责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证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到达53%,他们期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期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资料。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期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潜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到达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就应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能够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就应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礼貌程度,个性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服务中心
谭学军
【教师师德修养感悟】推荐阅读:
教师的师德素质修养09-11
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10-02
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论文07-12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07-13
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liu08-02
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书08-02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提升个人师德修养07-07
我的师德修养感悟08-16
教师师德师风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