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2025-01-01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通用6篇)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篇1

个人简历

孙平,男,35岁,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现担任樊林初中校长。1996年7月毕业于淄博师专政史系,于2004年7月取得函授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以后,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2000年9月担任学校政教主任,2003年9月开始担任学校副校长,2008年10月担任学校校长至今。

先后获得的荣誉: 1、2001年被评为高青县教学能手 2、2004年被评为高青县学科带头人 3、2004年被评为高青县“青年岗位能手” 4、2006年被评为淄博市“春蕾计划”工作先进个人 5、2007年被评为高青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6、2007年被评为高青县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7、2010年被评为高青县第七届师德标兵

潜心教育 耕耘不止

——记高青县樊林初中校长孙平

他1996年毕业于淄博师专,分配到樊林初中担任历史教学,在此期间,历任政教主任、副校长等职。2008年10月,担任学校校长。他始终把教师的成功看作自己最大的成功。作为一位年轻的校长,他身上有超乎年龄的平和。

他,一名普通的农村中学校长,矢志教育,默默奉献,与学生、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教15年来,一直扎根初中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走进他,你就会被他那忠诚教育,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所钦佩;走进他,你就会被他那辛勤耕耘,不断进取,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倾注真情的精神所感动。

一、抓校园建设,优化学校环境

“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学需练基本功”。孙平校长,好学上进,肯广采博取,勤坚持不懈,善反思总结。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首先从做一名合格教师做起,从做一名好教师做起,因为他深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必须由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去做。为了管理好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他刻苦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教改信息,《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新课程理论》、《中小学校长》等书籍成了他生活中的“伙伴”。凭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在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锤炼师德、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应做好的第一件大事。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使他深深懂得,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工作中,他首先从自身做起,时时告诫自己,一言一行一定要成为师生的表率,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师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孙平同志自己平时不但注重师德修养,还注重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担任校长以来,他在抓“师德、师能、师表”建设上狠下功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细节、重实效的师德教育管理模式,努力造就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教育教师关爱学生,不断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责任感。在校园里,到处听到的都是欢声笑语,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要求的现象消身匿迹。

此外,孙平校长还十分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让更多的贫困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孙校长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详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与班主任制定帮扶措施。他还充分利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组织了“一对一”帮扶计划,让学校近10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他本人也因此被评为“淄博市‘春蕾工作’先进个人”。

二、抓学校管理,促管理精细化

德育工作乃“五育”之首。孙平同志在学校管理上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始终,提出了“让校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的德育工作目标和思路,注重抓好学生的文明礼仪及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他首先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在教职工中经常深入开展“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育,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淄博市教师“十不准”要求教师,使教师做到正己、爱生、敬业、爱岗,心系学校、情洒校园。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合格、作风优良、身正令行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树立起表率。二是坚持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扎实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激励倡导生活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明卫生习惯。通过国旗下讲话、德育基地建设、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内涵,提高德育实效。学校2010年7月被评为“淄博市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在抓好德育的同时,孙平同志还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开展了“乡村少年宫”建设,突出特色教育。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和物资,发挥教师特长,开展了17个活动项目,做到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学校坚持每年举行庆“六一”文艺汇演、元旦书画展,乒乓球赛、篮球赛、歌咏、演讲、诗朗诵等单项比赛,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生书画、体育比赛和科技制作屡屡在市、县比赛中获奖。学校也于2010年5月被评为“淄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三、抓师资建设,促质量优质化

校本教研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必由之路。孙平校长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校本教研工作上,他注重校本教研队伍建设。学校成立有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艺体五个教研组,对每个教研组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首先他从学校的教学常规抓起,引领教师从小处着眼,从一点一滴做起,对教师的备、讲、批、辅、改等工作坚持经常检查,要求全体教师做到规范、扎实、有效,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目前,学校各项常规教学工作及教师的教学行为科学、规范。其次,注重抓好教师理论学习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发放资料、写心得体会、举行校本教研理论知识大讨论等强化教师认识。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他还加强了对课改实验档案的管理。要求档案积累做到“全、细、勤”,论文、教案、个人的经验材料、相关教研记录、阶段性小结等系列材料及时归档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过程材料详实,有备可查,在研究过程中给教师提供具有参考和借鉴性的第一手资料。

近几年来,各教研组撰写的大量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学习体会等是多不胜数,虽然有些成果现在看起来还显稚嫩,不够成熟,但毕竟促进了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为进一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在2009、2010年县教育局综合考核中,综合成绩名列全县前列,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年来,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孙平同志凭着自己的一颗赤诚心、进取心,辛勤耕耘,尽职尽责。没有多少豪言壮语,没有多少辉煌的成就,没有多少美丽的光环,有的只是他那种脚踏实地、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对教育事业的倾力奉献、呕心沥血的奋斗精神。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他将尽力用自己的爱心和真情诠释自己平凡的教育人生。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篇2

作为金摇篮教育机构的董事长,在十三年的创业历程中,她为这项事业做了四件事——选择了一个行业、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培养了一个团队、建立了一个金摇篮幼儿教育品牌。沈阳市金摇篮教育机构,在其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金摇篮”的存在已经成为当地教育领域的一个亮点,或者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短暂而又漫长的十几年创业时间里,在夏岩的带领下“金摇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当初一个毫不起眼的仅有十几名教师、十几名孩子的幼儿园发展到今天拥有几百名教职员工、几千名孩子的幼儿教育机构,从最初的不到300万的投资,到如今创业资产达到2000余万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业奇迹。当您看到这个年轻、漂亮的董事长,您就不难在她的身上发现那种睿智、活泼、精明、干练的领导作风和品质,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温馨、和谐、谦虚的感觉,从她满面的笑容可以让我们读到真诚。

潜心研究,艰难创业

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2001年,夏岩从海外学成归来,带着她的梦想与成功的信念回到了她的家乡——沈阳,当她再一次踏上这片亲切的土地,她的梦想瞬间插上了翅膀。海外多年的留学生活,使她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她深入地对国外的教育机构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并将这些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在西方教育文化的触动下,她更坚定了要尽一份微薄的力量来改变东方教育文化的信念。与此同时,她发现国内的幼教市场多半是以教育管理为主要管理模式,缺乏企业管理的专业性,而在国外学习企业管理的她,便将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将幼儿园办得更加企业化,使企业管理深入幼教领域。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创办了她的第一个教育基地——沈阳市金摇篮双语幼儿园,因为她认为只有改变启蒙教育的发展状态,开发幼儿的潜能,我们的孩子才会成为祖国的希望,于是这里成了她开拓教育历程的里程碑。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划,一个崭新而“豪华”的园区落成了。但和周围高楼林立、厂房整齐的许多企业相比,“金摇篮”简直毫不起眼。

而这最初的里程碑是夏岩与外国同学合作创办的,初期幼儿园的发展和运作起步艰难,由于家长对中外合作企业的经营模式并不了解,幼儿园开办了4个班型,只有仅仅7名孩子,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好几个月,夏岩有些退缩了,她总是在深夜默默地问自己:是不是我错了,不应该走这条崎岖的路?但是当每天清晨看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看到他们走进自己创办的幼儿天地,幸福、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于是她依旧每天不辞辛苦,朝五晚九,在园内开办了外语培训中心,亲自为孩子们上课。她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赢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也为自己赢得了知名度,终于幼儿园有了一点点起色。

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合作中期,她的同学突然撤股回国,加上仅有十几名幼儿入园,为夏岩的创业计划又蒙上一层阴影。然而永不服输的她并没有气馁,她相信“金摇篮”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坚信企业的未来。于是她认真查找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果断调整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因为自己是新人,让别人认识、认同和信任要有一个过程,最关键的问题是打好基础,做出成绩,这样才能取得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于是夏岩毫不犹豫地把铺盖搬到了幼儿园,和教职员工一起背水一战,她重新开始研究招生方案,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确立了“金摇篮”的特色教学——双语教育。她亲自带领教师备课,进行园本培训,亲自对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不达标就继续学习,直到达标为止。就这样,“金摇篮”逐步成为家长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双语幼儿园,孩子们的英语口语自然流畅,也为“金摇篮”打开了全新的发展局面。为了从大家口中的“外行人”转变成幼教行业的“内行人”,她又抽出时间赴北京、香港、上海等地进行考察学习,自学最新的幼教理念——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瑞吉欧教育理念等,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并且确立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园宗旨。

随着幼儿园的逐步发展,师资配备成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打造一支“黄金团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好的教师不仅需要自身条件过硬,更需要企业的培养,于是她果断采取把教师派出去学习和大力开展园本培训等措施,积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先后派员工赴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参观、学习、交流,把专家请进来为“金摇篮”教师作指导,开展园本培训,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学习环境,学习外语、学习专业知识,为此她每年都要投入10万余元用在员工的成长和素质提高上。正是这样的付出和投入,一支优秀的团队成为了现实。

规范管理,和谐共赢

一位经济专家曾经指出:三流的企业靠生产,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幼儿园的管理无非是人、财、物的管理,而这其中,人的管理又是占首位的。在对人的管理上,夏岩确立了“打造强势团队,树立园所良好形象”的管理思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她创造性地实施“以人为本,超越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工作中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尊重大家的首创精神,不断调动积极性,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为了培养团队精神,她提出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提高”的口号,并付诸行动。

在金摇篮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观摩评比中,台上,大家是一决高下的竞争对手;台下,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指导,你帮我改教案,我帮你做教具,她帮我来伴奏,我给她出主意……大家都毫不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相互的鼓励,相互的帮助,使大家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竞争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最终取得双赢的结果,获得共同提高。

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夏岩还创造性地引用了“五常法”。五常法概括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这五个词,运用到全园的日常管理中,要求大家“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常法使幼儿园的物品管理和环境卫生都有了根本的改善。

管理是幼儿园发展的命脉,夏岩在其中凸显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与管理特色对幼儿园的影响。执著、敬业、睿智、细致、勇于创新是大家对她的评价,在她的影响下,教职工计较小事的少了,宽容大度的多了,怕苦怕累的少了,勤奋坚强的多了,墨守成规的少了,大胆创新的多了。在管理团队建设上,她提出了管理团队要树立“一切为教师服务、一切为幼儿服务”的思想,要求管理团队成员到教师中间去,到孩子们中间去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在她的引领下,一支团结、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管理团队已经形成。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需要老师们用真心去呵护这些天使的心。为了“金摇篮”的明天,为了证明“金摇篮”存在的意义,夏岩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以双语为特色,营造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组织富有个性的游戏活动,为幼儿铺就一个启发智力、和谐健康的成长天地。她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和把握中外幼教改革新动态和新思路,形成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成熟的教育思想。她认为教育主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师必须为孩子营造生动活泼、贴近幼儿发展和需要的教育情景,让幼儿在与自然、与社会互动中,主动和谐地发展。在管理上,夏岩采取活泼而又严肃的方式,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快乐地成长。在生活上,教师像母亲一样把情感时时倾注在孩子身上,甚至有的幼儿家长,长时间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老师就把孩子的理发、添置衣物等全都承包了,老师还经常上门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对培训孩子的需求。在服务上,幼儿园经常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公益性活动,比如邀请社区的小朋友到幼儿园上英语课,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走进社区为家长们宣传育儿经验,走向社会做文明小市民,为交通协勤员送温暖,重阳节为社区老人表演节目,等等。“金摇篮”用切实的点滴小事为自己打开了局面,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赖和赞誉。

夏岩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在她的带领下,“金摇篮”很快迎来了喜悦的曙光。付出就有回报,阳光总在风雨后。2003年“金摇篮”的生源激增,达到了300余名幼儿,家长和孩子的信任就是对金摇篮人最好的回报,对于夏岩来说更是等于吃上了一颗定心丸,这也使她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和付出是正确的、值得的,对“金摇篮”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看着热闹的园区和嬉戏的孩子,夏岩终于松了一口气,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环境创设,精彩家园

幼儿园的环境担负着幼儿园教育发展与让幼儿身心放松的双重作用,本着让每一面墙、每一寸土地都能说话、都能育人的思想;本着让幼儿园色彩鲜艳、温馨漂亮的原则;本着环境创设要体现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特点,夏岩充分发动全体教师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出谋划策,集全员的智慧设计出了环境创设方案。在幼儿园里,窗饰按照第一栋楼为陆地景色、第二栋楼为海洋景色、第三栋楼为天空景色进行布置,让人一目了然。一进入幼儿园的大门,一幅春意浓浓、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就映入眼帘,那吐绿的枝条、刚刚出土的幼苗、翩翩起舞的燕子、含苞待放的鲜花、辛勤忙碌的蝴蝶……无不给人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

在幼儿园的地画中,食物的奇妙旅行、十字路口的交通标志、数字的惊奇排列等都能让孩子在玩耍娱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墙画中,神奇的海底世界、奇妙的太空、迷人的森林……这些足以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其中徜徉遨游。

幼儿园十几个教学班的主题墙布置各具特色,每一个活动室都具有自己的主题,随着课程的进行,主题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挖掘的活动内容越来越广泛。大三班的青花瓷主题墙、中四班的汽车主题墙、中七班的杂技主题墙等均突出了尊重和激发孩子兴趣的环境创 设理念。

每个保教楼的楼道里都是孩子们缤纷的快乐天地。巧手宝贝、宝宝秀、健康宝贝、快乐分享、爸爸妈妈看过来、亲子创意坊、家园之窗、父母加油站…… 上百种各式各样的园地设计,近千款不同格局的色彩搭配,在这里,既有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足迹,也有家长、教师相陪相伴的温馨,而这些,是包括夏岩在内的数十名园丁的智慧结晶和辛勤汗水所铸就的。

实践创新,探索新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夏岩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她仔细考察和分析了市场的发展方向,果断地在2005年创办了第二家分园,2006年又连续创办了两家分园,2006年5月夏岩决定引进全新的市场机制,并且审时度势地提出成立教育机构的设想,2008年、2009年,金摇篮龙腾园和腾飞园也陆续建立。夏岩说:“成立教育机构是为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以及提高金摇篮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她的意见得到了“金摇篮”管理层的一致认可。在现代社会的 经济发展中,品牌经营已经成为抢占市场商机的重头戏,谁拥有了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市场资本。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篇3

前的杜郎口中学,满目疮痍,不堪回首,连续十年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在全县初中教育史上倒数,每年升入高中学生不足10人,甚至本校教师子女也纷纷转入外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常规上课就成了问题,教师无心教,学生厌学、逃学乃至辍学,学校成为每年人大代表评议的黄牌单位。

一、灌输式教育阻碍创新人才的诞生。

实行强制灌输,把学生视为知识容器,把人作物,教师扮演了知识的仲裁者、传授者、控制者角色,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储藏者、应试者。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辨别是非的批判意识,也没有创新实践的精神,只是逆来顺受的绵羊,不加品味与咀嚼的填食鸭,实行照搬照抄的教育、死记硬背的教育、囫囵吞枣的教育,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知识的奴隶,由苦学到厌学,由厌学到辍学。有的人把当今教育称之为苦难教育也不过分。具体体现在下边四个方面:

(一)教师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

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学目的、内容、过程、方法、形式全部由教师掌控,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成了看客、道具、附属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抄记,谈不上对知识的过程体验、感受,更没有形成能力之说,比的是单独记忆力,看的是考试准确率。

(二)共性教育,培养听话的学生。

同样的目标,同样的进度,同样的要求,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步骤,同样的答案,甚至同样的性格,等等,同样的太多太多,像是从一个模子生产的产品一样。共性教育,一个特征就是听话的学生,惟命是从,教师口谕便是圣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张扬、性格成熟的绊脚石,在教师心目中,学生应是无条件顺从的听话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背过老师口授言传的圣经。考试时按老师讲的内容去应对。敢于质疑教材、权威,勇于探索创新到底哪里去了,这怪学生吗?应该怪谁呢?

(三)大题量机械训练,压的学生透不过气来。

教师们都清楚,单纯靠学生课堂上的听讲就能拿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绝招就是让学生长时间,大题量地去训练,通过训练,达到应对考试的目的,上课做作业,业余时间做作业,甚至学生边吃饭边写作业,晚上加班做作业,有的到晚上12点还做不完作业。现在有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晚上要写30页作业。课外资料也日渐多起来了。每科都要配上两种以上的资料,现在实行一费制了,教师发动学生让家长到某某书店,某某地下印刷厂去购买,教师不敢出面给学生共同购买,转移到家长、学生单个出手。现在的辅导书、资料、训练册非但没减反而增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就抄袭,或者由家长代替完成作业。

(四)师道尊严,体罚、变相体罚时有发生

教师与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教师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神圣而不可侵犯,对完不成学习任务或者没有按教师意图去办事的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成家常便饭,学生的心灵得不到安慰,心理紧张,精神恍惚,厌学思想严重,愿放假,快离校的心情非常急迫。

在此背景下,课堂教学探索犹显重要,改变师生紧张的关系、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听的被动局面刻不容缓。

二、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开放课堂很关键的一点便是让同学们的心灵得到放飞。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者必须融入教育对象中,避免师生在精神上的分离。

尊重是办好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之间的知识水平、生活条件、家庭背景、社会经验、人生体验等可能存在着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相互友爱,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尊重差异,同学之间是有差异的,差异表现有众多方面,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品质差异、条件差异等,作为教师,应承认差异,并立足现实,在尊重的基础上改差变优,促优求进,切不可粗暴或带有色眼镜待人,尊重同学们的情感,师生交流是心灵的呼唤,教师的工作是滋润心灵的过程,让每个心灵都得到安慰,让学生真情流露,能给老师说知心话,师生之间平等友善,亲师信道,处处流淌着亲情与关爱。尊重同学们的个性,不仅是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宽容学生们的“与众不同”,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鼓励学生发疑、质疑、析疑、解疑,让学生敢于挑战课本、教师、权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平等民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保障。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发展学生。教学不是一味地如何教,而是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创设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这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并能尊重个性,因而有利于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位置,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有不同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认可并鼓励学生合作,毕竟自我认识是有限的,资源共享,你有一个观点,他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互相交换,可以有多个观点。也可以争辩,在争辩中可以开发思维,精力集中,动用多种器官联合表达,争辩可以引向深入,争辩可以使真理更加明辨,争辩可以向他人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争辩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严肃、科学。教师要善于提供同学表达的场景与舞台,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本班不可缺少的主角,“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您一份惊喜”,表达了同学们是多么热切表现自己。“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这就是我们的教学观。

自主探究,积极向上,民主平等,互助互帮,让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发展自己,是我们教学文化的特征。我们的学生在自学中理解,在交流中反思,在互动中提高,从而形成了我参与我快乐、我交流我提高、我自信我成长的自主发展心理平台。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师生在有效的互动中得到生命意义上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教学就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而交往是主体间进行的相互活动,它反映的不是人与自然或人与物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为主体的关系。主体之间交往过程能够互相认同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对独立和相互平等的主体;二者在平等对话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也得到教益;学生在得到教师教育、启迪的同时,反过来又影响和启发着教师,师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所以,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的过程。教师应屏弃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主角”、“师道尊严”观念,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平等中的首席”并不是要教师的行为变成学生的行为,而是以教师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其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引导、交流,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照顾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体验尊重,形成自信;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组织学生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为全员合作、有效教学,为学生快乐学习、自信发展,创设阳光的教学空间。其实,我们的教学文化就蕴涵着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课程理念。

在我们的教室里,每一名学生都会受到尊重,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是自主的,不受任何的压抑和束缚。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可站可坐;发言争先恐后,唇枪舌剑,但又礼貌大方;思想解放,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诠释自己的理解。诗歌、歌曲、绘画、小品等都是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课堂语言,其中既有教学内容中的话语、作者的思想,更有学生自己的创造。课堂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学习优秀的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大胆地、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事先不用举手示意,想说就说。可以说,在我们的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是自己的主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在我们的校园里,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给学生自信养成打下基础。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了绝对的权威,没有了教师的喋喋不休,教师真正成为了,导演,学生个个都是主要演员。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但关键时刻又及时追问、点拨、评述。一般来讲,在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教学生--预习时相互请教和探讨,展示时相互启发和评点,反馈时相互考问和“敲打”。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充满热情地张扬个性。在我们的课堂上,虽然看不到多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但我们每一个教室三面墙壁上都有黑板,教室外走廊上每个班还有一块教学白板。黑板历来是教师挥洒汗水、展示自我的风水宝地,是教师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可是在我们这里,黑板却成了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阳光地带。由于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激情展示的活动量比较大,三块黑板和一大块教学白板还常常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于是学生就在自备的小黑板上,乃至在教室的水泥地面上尽情挥洒。

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良好教室文化的有效载体。全班学生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是被分为6到8个教学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是相对围坐,以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为了便于学生合作、展示的方便,以及快节奏的转换交流,我们撤掉了所有教室的讲台和讲桌。学生可以自由离开作为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当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或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点拨时,全班学生完全是打破了原有的座次,一起靠拢在前面,有坐在座位上的,有坐在课桌上的,有席地而坐的,也有站立的,总之怎么方便听讲和参与就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这种“不规矩”的教学组织形式,让传统教室的座位模式带来的不平等荡然无存。众所周知,在大班额的教室中,学生坐在后面及角落里时的听课效果是相对较差的。为此,有的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习常常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恳求班主任将自己的孩子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使得原本充满友爱和纯真的教室出现了人为的不平等。教室排座中的不平等常常在孩子们湛蓝的内心世界投下令人心痛的阴影,同时也直接阻碍民主、平等教学文化的形成。

民主的开放的教学,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师生关系充满了平等与和谐。来自省教研室的专家称,在大城市也几乎没有看到过这么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师生交往的过程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师生是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探讨和交流;在课下生活中,他们似乎又成为朋友。在全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会议间息,我们学校参加会议的学生和老师头挨头、肩靠肩,“窃窃私语”;一名学生信手拿起老师的水杯就喝,毫无距离感,亲亲和程度受到很多会议代表的羡慕。在相对比较简陋的教室里,享受不到暖气、空调带来的惬意,但他们却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谐教学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幸福。而且这种充满生命意义上的高品位精神享受,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三、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的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构建新课堂评价体系。

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我校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

上课要求:(1)、课堂气氛:A、微笑授课;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2)、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3)、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4)、教师基本功: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B、讲普通话。

备课要求: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业务理论学习要求: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面貌,为了使教师们掌握教改的内涵,校领导提出了学生课堂表现:“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的课堂评价标准。

8月在各班中悬挂大幅字板对学生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量。讨论热烈,辨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9月对课堂的要求:(1)、师生必须使用普通话;(2)、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3)、不集体、集中背答案,做练习题;(4)、拓展、挖掘、拔高,重视能力培养;(5)、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6)、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208月对课堂结构要求是: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5分钟);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2分钟);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6分钟);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18分钟);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8分钟)。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6分钟)。

203月对教改的提升意见: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06年2月关于课堂标准作了进一步说明:

(1)预习交流(5分钟)。“代表”、“结队”“笔记展示”等。理清预习内容中要点,准备素材,尤其是小组负责人检查中下学生的把握情况,订正。

“说”、“校”、“查”、“览”、“写”关注中下,小组长作用,下桌等。

(2)确定目标(2分钟)。①提出,学生订正;②教师修改,补充;③板书到黑板,写小黑板,直接亮小黑板,多媒体演示;④检查掌握情况;

(3)分组合作(8分钟)。①师分配任务,细细加工,最好专题化为优。具体明确,提出要求(1分钟);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代表”(优生),“对子”(优、差)。黑板板示、设计,独立读、写、构思、创意,单人、集体,下桌、出教室,(个体、双人、多人、桌上、桌外、生师、黑板、读、演、画、作、室内、室外、思路、作品、道具、教具、情感等)(5分钟);③小组策划,准备展示的精彩,注意中下学生的参与。(1-2分钟);

(4)展现提升(15-18分钟)。①以小组为单位,解答。黑板前讲解,学生中间分析(显要位置表现者为演员,其他学生为观众,畅谈心得、思路、步骤、体会),还可以有更多形式出现,小品、歌曲、相声、快板、朗读、作画、美文。注意学生参与的面,优中差都要有机会,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鼓掌。②同学们表演完后,教师、学生可作点评,有的也可以反问,追问,让同学们深层次探究问题。③双质量必须保证,一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特征、规律,还有深一步的启示,感悟,联系实际等。二是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也是艺术设计,享受快乐的一大环节,不管是备课,还是预习,以及课前于学生的沟通,再加上平时上课的精彩积累,以及对学生的场外指导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5)穿插巩固(5分钟)。①外组同学的掌握、讲、写、悟;②延伸、创新等。

(6)达标测评(5分钟)。①基本问题;②拓展问题;③注重差生的检查。

06年10月制定了关于课堂评价问题的补充说明:

(1)对于文本的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2)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兵,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课堂评价标准,是关系到什么样的课堂是最佳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最差课堂,具有导向作用。也可以说,这是教师教学的风向标,指南针,我们出台新的评价标准,是在论坛形成共识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开展业务论坛,确立教学原则。

我校利用周六下午开设业务论坛,坚持教学研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讲体会、说经验、找不足,每位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说课》、《我的一堂精彩课》、《我的帮扶工程》、《学洋思有感》、《我的课堂优与缺》、《如何对待别人提不足》等,教学论坛是我校的一大特色,通过它给予了教师展示的舞台,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理论水平,课堂技能得到极大提升。

确立了课堂教学遵循的九原则:

1.民主性

归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创设人人参与情景、场景。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学生能够“敢”字当头,敢想、敢问、敢讲、敢疑、敢评、敢写、敢画、敢下桌、敢讨论。增强自信心,形成独立的人格。

2.趣味性

“活动是儿童的本能,游戏是孩子的天使”。教师布设舞台,学生精彩表演,小品、相声、歌曲、舞蹈、诗歌、快书、绘画、魔术……直观教学,实物标本、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交相辉映,情趣连连。

3.鼓励性

鼓励、激励、唤醒、点评、鼓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探究、尝试、激发学习欲、表现欲。

⒋实践性

知识来源于实践,理论来自于生活。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抽象的知识寓于事例中去领会,课本内容是知识海洋中的一个例子,只有知识与生活接轨,才可能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实质,弄通弄透,将知识化为自己的技能。

⒌探究性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更有挖掘不尽的潜力,要把学习任务放给学生,也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是高涨的,教师制定出一些方法、要求,科学指导,落实学习成果,学生有所求,有所得,有所收,教学适时鼓励,唤起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预习,要在“画蛋”中体会出只有自己去尝试,去反复的做,深入的思考,才会有提高,有成功。学生自我的收获,才是真正的收获,才是幸福的,快乐的。所以一名教师切不可去给、去灌,要让学生滚爬跌打,去学、去做、去体会、去感悟、去总结、去收获。

⒍创造性

学习不是复制,不是记背,不是模仿,而是多触角,不同的侧面去挖掘,去探索。学生是有差异的,性格、程度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学切忌千人一面,课堂是一个挖之不尽的矿藏,创新是一个课改的永恒主题,知识的创新,表达形式的创新,育人的创新,学习成果的创新。创造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要深入研究,善于总结,形成特色;学科要结合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要围绕“课堂要活、内容要密、检查要实、纠正要准”做好创新。

⒎全员性

每个学生都应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有所得,学业品格双丰收,绝对不能搞精英教育,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一定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使每个心灵都得到安慰,尤其是对学困生,要更加去关爱、帮助,多吃偏饭,做好保底工作。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品格,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教育,才配称为合格的教育。

⒏合作性

古语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学习中,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有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所以求知的过程,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切实做好合作,优势共享,少走弯路,合作共赢,继续发扬结对子工程,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⒐终身性

教育教学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教学不应是阶段性的,独立性的,切块性的,而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人格素质的形成,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在教学当中,以培养能力,重视学生的学、做、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合作交流,自主、自觉、自信、自强,真正实现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能力,在学生终身发展中而享用不尽的生命动力。

(三)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

首先必须“让说”。杜郎口的“10+35”时间模式,每节课老师讲授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得少于35分钟,在时间上保证让学生说。现在,杜郎口的在每节课上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说的机会(即参与率超过100%)。

其次必须让学生“会说”。杜郎口的“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预习课上,教师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预习笔记。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张梅玲考察杜郎口课堂后说:“让学生去预习,当然不可能100%看懂,可能大部分看懂,也可能什么都看不懂,但你给时间让他预习,在心理上就有了定向。”

再次让学生“敢说”。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展示”环节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展示课上,就是学生的定向学习,通过预习他有了定向,就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学什么,也保证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可以有准备来展示。如果没有预习,学生不知道讲什么。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提出的问题大家进行讨论,产生了自信感。人有了自信,什么都不怕。”(张梅玲语)

最后用课堂评价保证学生“说”。标准之一就是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百分比;之二是学生展示(学习)的深度;之三是学习的效度。杜郎口的课堂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这个舞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把教学民主化、平等化体现出来了,化成了行为。因为理念需要行为的支撑,没有行为的支撑,这个理念是空的。

(四)评优带动

任何一项大的变革,一刀切是不现实的,因为人员的思想认识、知识能力、个性特点是不一样的。邓小平曾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先培养一部分骨干搞好带动。每学期要评选教学能手,教学优质课,杜郎口中学名师,现在又评选了杜郎口中学等级教师:专家教师、能手教师、优秀教师、进步教师。配合评优工作,我们每月例行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通过一系列评选活动,教师的工作干劲骤增,比学赶帮超的局面得以形成。

对学生积极踊跃的自主学习,曾经评选学习勇士、创新健将、小名士、小闯将、智多星、写作秀、朗诵秀、表演秀等。

为了使优秀师生的事迹广泛流传,利用专题校会、主题班会进行典型发言、校园广播、黑板报和宣传栏进行图文报道。

(五)多层次管理

近几年我们逐渐形成了校委、学科、年级、班组四级管理体制。校委的管理主要是体现对教师的考核、验收、指导。学科主任是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学科人员的聘任、管理、业务指导、教科研活动;每周例行优秀人员的观摩课,一般人员的实验课,较弱人员的汇报课,听评课活动。年级主任对本年级班主任,教师的聘任管理,重点体现对班主任工作的督导、评价、反馈,达到日清周结;通过听课,常规工作的落实,及时对老师、学科主任进行信息反馈,以便纠正。班主任已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只管学生不管教师的单一做法,对学生纪律、学习、文明礼貌等日常管理是必做的,最基本的;班主任聘任教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要进行全方位管理、评价、指导、帮助,教师备课、上课、育人,业务学习、拓展笔记,论文,成绩检测等要一一把关。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先过关后把关的要求,管理者首先是一位优秀教师,成为教师可以效仿的楷模,然后去影响他人,指导、督促、帮助、提高老师们。

(六)倡导教师创新,鼓励教师求变。

语文教师徐立峰谈到语文教学时深有体会:1.把时间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45分钟的课堂学生的活动应大于35分钟,教师将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没有预习的课不上,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只有学生充分的预习,才看到展示课上,学生思想上的提升,心灵的感悟、灵感的放飞、才艺的展现。如果教师参与多了,学生相对利用的时间就少,所以时间是前提,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才有了可能。2.把空间留给学生。教室内教室外,大黑板小黑板,地面上都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本组、其他组都可以是交流探讨的地方,坐在座位上,离开座位,只要是真正的学习所需,老师也不反对。3.把机会让给学生。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或说、或评、或演、或唱、或朗诵、或舞蹈,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同时学生的潜能又是无限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其迸发生命的活力,形成其个人对世界对社会的感观。想尽一切可能,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相信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定会还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4.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谈你最欣赏的语句’这是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用语,而同学们更是全身心投入课堂:‘我觉得’‘我认为’‘我不同意’‘我给××同学纠正一个错误’‘我建议’‘我和我的搭档’‘下面由我归纳一下’‘我想把我写的一首歌献给大家’在这样的课堂中呈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一位教育家讲过,‘在我们研究的全世界每一个成功的教育体制中自尊的重要性要超过课程内容的重要性’。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才能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和亲身体验的激情,正如新课表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数学教师刘桂喜是一位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人,在她的课堂中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的内容,范围,安排发言的顺序;‘记录员’记录组员的学习表现、收获、疑难点;‘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进展、达标,督促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点评员’负责对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方法、切入点、辅助线的添加规律、解题思路等点评。

政史地课中,“畅谈收获”,“辩一辨”,“谈体会”,“落实行动”,“热点聚焦”,“献计献策”,“心灵呼唤”。理化生中的“快乐起航”,“激活思维”,“能力演练”,“经典回顾”,“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智力陷阱”,“潜能开发”,“点击热点”,“思维拓展”。数学课中的“变式训练”,学生编口诀,如初一学生王路路编的:有理数比大小,看距离,再比较。两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负数总比正数小。英语课堂,创设场景,学生表演对话,开展赏识教育,强化成功意识,现场写作。

四、杜郎口中学解决了哪些问题。

1.解决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问题。

山东省教科所陈培瑞研究员在考察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后曾讲到:学校和课堂应当是一种生态环境,学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鲜活生命体,他们有情感,有人欲,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有尊严。教师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的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课堂应当讲求课堂生态,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一片风景,以赏景之趣,爱景之心并通过爱的奉献和生命的付出,哺育一棵棵生命之树常绿。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给人们的突出感受是,孩子们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每个人都有一种灵动的思维,自主参与和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不同的意见可以自由的发表,不同的个性可以得到张扬,令人感到这里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生命是千姿百态的,生命是有潜能的,生命是有活力的,生命是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只要让生命释放出潜能,只要让生命充满活力,就会让生命充满成就感、幸福感,厌学就会变为乐学,负担就会转化为轻松。对于这一点,孩子是有深切感受的。他们共同的心声是:“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四句话中有四个“我”,说明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回了自我。

2.解决了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传授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

山东省教研室主任王景华到杜郎口中学听课后总结:原来是讲课堂秩序,老师站在讲台上,要有风度,要有仪表,学生甚至都倒背着手,进去一看鸦雀无声,这是个好课堂。现在看到了杜郎口中学课堂以后,它是什么呢?有的说象赶集一样;有的说象听戏一样。这就是变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学生动起来了,厌学心理没有了,恐惧心理克服了,自信心确立了,学习主人的地位回归了,学习的活力焕发出来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我们教学的框框冲破了,教师的束缚没有了,教学效果落实了,这不就是进步吗?这不就是变化吗?如果我们的教学方式变化了以后,对一代人的精神上的解放将是不可估量的,我打了个比喻,我们大清民国的时候,剪大清的辫子,民国后期有个“放脚运动”那是解放了一代妇女,解放我们全中国的带长发,带尾巴的国人,杜郎口教学模式跟当时的“放脚运动”是一样的,我们的框框打破了,我们的两千年的孔孟之道对人的束缚打破了,看杜郎口中学学生那种自信,那种素质。这是几年的工夫,功不可没。

3.解决了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也能创造出一流业绩的问题。

杜郎口中学的师资和千百所农村学校一样相对薄弱。64位任课教师的第一学历,中师有16人,正规师范类专科只有9人,其他就是教育学院、电大毕业的。可是通过八年来的校本培训,立足课堂,开展教学创新,现有的聊城市以上的教学能手、优质课、公开课、十佳教师等46人次。何海燕老师幼师毕业,宋斌中师毕业,孙秀梅中师毕业,这三位教师是从小学调入中学,现在他们都已是市级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得者。中师毕业的徐利老师是聊城市课堂教学十佳教师,06年聊城市十佳教育创新人物。

4.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和谐统一的问题。

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历时八年,学生由厌学到愿学,由苦学到乐学,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时时处处都表现出自信、勇敢,做到了人格学业双丰收。至06年连续四年升学成绩位居全县前3名,彻底摘掉了前连续十年倒数的被动局面。

5.解决了轻负担照样高效率的问题。

我校从03年以来取消了作业,提出了先学后交,当堂达标,向课堂要效率,课下减负担,追求课堂达标,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前置,增设预习课。通过实践已经有力证明,没有作业照样高效率,升级、升学考试,我校均为全县前三位。

李安登

平凡的事业无悔的追求 篇4

——记和龙六中文丽娟老师的事迹

和龙市第六中学

2008年4月14日

和龙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文丽娟是一位平凡而又普通的执教者,从教十几载一直奉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宗旨,敬业爱生,奉献无悔。在努力履行教书重人任的同时,用心关爱每一位途经身边的学子,把真,善,美的道德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尽可能完美的阐释师爱的内涵。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培养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也在努力修正自身言行,在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中悄洒爱心,让学生沐浴春晖的温暖。

一.用爱心照亮学生灿烂的行程

师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是与她对学生倾注的爱成正比例的。一名称职的教师所苦心孤诣追求的就是那种对学生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热和睿智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从而使师生间产生那种心与心的相契,情与情的交融。事实上,文老师已经做到了。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她用自己真诚的爱心濡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让濒临辍学者重返校园,让甘心落后者重拾信心,她用深挚的爱心燃起了学生心底希望的烈焰,她用不倦的付出诠释着自己对教育无怨无悔的追求。

2003年秋入学的金清不会忘记,自幼无父,随母改嫁后,母亲又弃他而去把他扔给了一位六十多岁又无经济来源的继父。班主任文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为其代交各种学习费用,并买来了各种学习用品。后又想方设法联系上他在凉水镇的一位姑姑,共同做好该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其勤奋求学,立志考上大学改变命运。当他因心事太重而无法投入学习时,文老师就积极开导,使他重树希望;当他因天冷而缺少御寒的衣物时,文老师又将其领到市场,为其买来羽绒服,手套;当他终于过了语言关,而对英语产生兴趣时,又为其买来英语奥赛书鼓励其继续求索„„,在文老师的悉心关怀下,小金清由一名操着并不熟练的汉语的朝族学生,一跃成为班内的尖子生,不仅学习出色,而且在音体美各方面也均有建树。在2006年中考中,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迈入延边二中。其生母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怀着一颗愧疚之心回到了他身边。当金清用颤抖的双手从文老师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时,热泪盈眶,激动的抱住老师说:“文老师,是您给了我慈母般的关爱,让我快乐的成长,让我乐观向上,没有您,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这发自肺腑的几句话语,道出了学生的心声,也诠释了文老师高尚的师德风范。的确,文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就连续任班主任一职,她始终以爱心、良心、平常心从教,作为教龄等于班主任龄的一名不再年轻的教师,她从未歧视、厌恶、讽刺挖苦过学生,从未因社会关系的远近亲疏学生,稳稳地,默默地,一如既往地付出,在倾心育人中体味为师的独得之乐,正直与善良也聚合成了她身上的美好品德。

学生曲睿记得,在父母离异,继母又带着一妹妹搬到家中共同生活后,自己因苦恼而变得乖戾,旷课逃学为小事,打架斗殴

也常见,一切以性情行事,看什么事都不顺眼时,是文老师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一次次替她顶住别人的冷眼相视,并多次在夜里寻找不归宿的她,是文老师倾心的爱拽回了她那颗游离的心,把她从一名街头小太妹变为延吉市财经学校一名上进的好学生,让她重觅学习之乐。

学生金相虎也不会忘记,当他因琐事与同学打架,父母气急将他赶出家门后,是文老师多次努力才做通家长的工作,使其重新迈回了家门,这段难捱的时光,想必他终生难忘。太多的日常小事已经深深烙在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一段温馨的回忆。了解文老师的人说她太苦,又知的又谓她何求?只为心安,只为老师这一神圣的使命,她用自己无悔的付出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赞誉,而她却更加坚定了前行的脚步。

二、用高尚的学识学生的人生根基

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文老师深刻的认识到: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自身还需具有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而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的动力正是源自对学生的无尽的爱。为了能使自己业务精,能力强,观念新,并以此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文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地进德修业,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写出了具有一定质量的经验总结和论文,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内存,从而使自身学识有了质的飞跃。闲暇时,她又利用自身热爱写作的条件积极写下水文,借以加强对学生指导的实效性。

06年秋,她又接手了新一届毕业班,面对着相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她又在教学和育人上下功夫。在班级管理上,她从写班主任寄语做起,引导学生打造升学信念,加大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定期反思,小结,引导学生郑重写下中考誓言《让拼搏一路相随,让成功如约而至》。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她一改万事亲为的带班风格为全面引领,合理调适的原则。在教学上,她不仅做到了厚积薄发,洒脱自如,沉稳严谨,而且还开拓了一条知识体系全面,要领点拨恰到好处,日常用语表达生动清新的教学之路。尽管初三复习阶段的教学紧张而忙碌,可她一有空闲,总是手不释卷,在读书——思考——运用中体味充电的快乐,由于文老师能常常站在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高度,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律成人,所以她所带的班从值日这样的小事到运动会,文艺会演这样的大事,都能折射出学生的现代成人,成才的意识,而且管理有序,秩序井然,好的升学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用奉献谱写教育的乐章

光阴荏苒,转眼十六载的育人时光。文老师总是将班级工作做的有条不紊,使领导满意,家长放心,将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动钻研校内课题,积极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教育途径,有人笑称其为“铁人”,既赞赏她不倦地付出,不停歇的求索,更欣赏其为人宽厚,不计得失的达观心态,也夹杂着同事们,朋友们对她的爱怜。她曾三次搬家不请假,女儿因阑尾炎穿孔住院也不误课,更没因家中琐事请过一次假。孩子幼儿园时,有学校

退休的老大姐帮忙接送,孩子上小学就挂起了钥匙。去年六月,不知何故,文老师脸面浮肿,在领导们的劝说下她到医院检查,待确定无大碍后又及时返校,“只要学生能接受我的这副惨淡容颜,我就不请假”文老师的话感动了学生,感染了周边的人。对学生,她无愧于心;对家人,她却有太多难言的疚悔。但她总欣慰的感慨,说自己有个坚强的后盾,让她可以潜心工作。凭着踏实苦干的作风,她在育人之旅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佳绩:94年获市级初中语文教师新秀奖,2002年获全州语文教学能手称号,2004年被评为州优秀教师,2007年再次被评为州优秀教师,2008年在全州百名师德模范评选中被评为师德模范,本人及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奖。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她却说为了聆听花开的声音,追求无止境,奋斗无穷期。她像一道光,照亮了学生成长的旅途,却常怀忐忑心,不断求索,不断开拓,不知有多少早行的晨曦,也不知有多少不寐的夜晚,而今她依旧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篇5

什么是我内心的渴望:

久闻衡水中学创造着教育的传奇,得知能去亲临学习体会那种教育的魅力,心中有股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憧憬。我到底想去学什么?是他们严谨的管理制度、还是决胜高考的秘方?不对,因为它好像还不能真正打动我的心灵。仔细梳理自己的思路我列出了几条我特想了解东西,突然之间我明白了我想学习的是一种精神,是什么能让学生狂热地爱上学习、是什么能让老师执著的奉献于教育而不觉得苦的动力。

有些触动深入心灵

曾经学习过很多地方,每次都有一种人家徒有虚名的感觉,没有太多的触动。一直以来我都能很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平庸,在教育领域里自己是一个没有过多新鲜思想和技能的一个人,可每次的学习都没有对比出我的肤浅和渺小,这令我不得不很困惑和压抑,我总在期望能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让自己更能有活力些。此次如愿了,这次是真的让我看到了希望和曙光。他让我体会到教育确实是一门艺术和深奥的学问。教育的事业同样可以被一群人弹奏出美妙的乐章。作为一名教师是真的能从教育中找到幸福感和归宿感。虽然我不是一个能力很差的老师、虽然我不是一个责任心不强的老师、虽然我不是一个要为生计而考虑的老师,可在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中我真的觉得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太多的时候我只是在重复简单的机械操作,我只能把别人都能教好的学生不至于教差,别人教不好的学生我同样教不好,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我同样束手无策,我无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我无法看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而今我领悟到教育它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我思考的过少,学习的过少,我没有真心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

感悟衡中、十一中学

衡中能取得今天的辉煌不是一种偶然,它来自于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精细化的管理,二是人性化的关怀,三是赏识与引领。

走进衡中你会发觉一切是那么的井然有序,老师、学生的每一个动作都统一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不是装得出来的,像老师的一次发言不会随意的拉长或缩短,每次教研活动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每一堂相同的课在任何一个班级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全校沉浸在统一的步伐和行动之中。老师、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章可循,同时又充分发挥每个个体、每个班级、每个教研组、每个年级组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这不是一个能急于求成的结果。他们所做的一切可能是每个学校都提倡或尝试过的,可从来没有谁能做到他们那种落实。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简单的招式练到了极致便是绝招。他们能持之以恒的做下来需要很强的执行力,他们是通过慢慢渗透,一步一步解决和规范一些常见问题而形成的,他是让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自觉执行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与后续两者是连在一起的。

其一是对教师的赏识与引领。衡中有一套精细的评价老师的体制。这种体制是建立在绝对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的。无论你曾经有多大的成就,无论你的职称有多高,每天你面对的都是全新的竞争。但是这种评价体制并没有使衡中老师产生过多的反感,反而激起了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去,进而造就了相当大的一批名师。这是因为他们的评价以正面的赏识和引导为主。在校园里我们到处可见受表彰老师的相片。同时他们的表彰以一个小团体的形式进行,所以每个老师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谁都不会想拖小团体的后退,谁都会有面子感,他们荣辱与共、进退相息。这样的老师没有倦怠感,有的只是紧迫感和成就感。有很多人都知道衡中老师是很辛苦的,但我们很难觉得他们把衡中当作地狱。

其二是对老师、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为了让老师安心的工作,尽其所能为老师解决教学、生活上的困难,而且常还想在老师的前面,比如他们的办公系统,比如他们为老师准备的简单的生活用品等等。总之学校在想尽一切办法使老师有一种家的感觉,使之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命运与学校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

xx中学的发展和成长是得益于学校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明确的育人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是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另一方面是关注和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在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方面,学校有两项突出的.指导思路。

其一对老师的教学坚持以问题为情境,倡导老师在课堂设计上注重对问题情境的设计和对问题的引导。

其二在优生的培养中,成立年级的优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明确的活动内容,有相应的评价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完整的方案促使优生在合作与竞争中进步和发展。

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把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德育方面有几个可取的特色。

(1)全年级有统一的班会内容,全年级的班主任合作制定班会课件。

(2)学生进入高中有一个人生规划教育,针对高中学习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人生方向进行发展。

(3)学生进入高三有一个下乡锻炼一课,时间持续一周。

(4)相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励志教育。

如果说衡水以其朴实而出彩的话,十一中学则更是握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他们一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促使教育产生飞跃。

反思我们高二年级的工作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篇6

关键词:无用的教育,有用的教育,思考

近来参加几次会议,几位发言者都讲不要做和提高成绩无关的事,要追求“有用的教育”。 一位教师因花一节课时间讲“标点符号”(中考不考)被批;某校把九年级音乐美术课换成数理化课而被表扬。在中小学中,“有用的教育”受到热捧。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要争名逐利,不要有太多的欲望,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治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深感教育亦如此———“无用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无用的教育”是相对“有用的教育”而言的。“有用的教育”是功利化的教育,它把学生作为工具以实现教育者的个人功利目的。而“无用的教育”则关注人的发展,是以追求人的自由发展与幸福为目的的教育。“无用的教育”不是有害的教育,也不是无效的教育,更不认为教育是 “无用”的。

一、“有用的教育”贻害无穷

“有用的教育”市场广阔,深受一些教育者追捧,其危害性巨大。

1.遏制学生成长 。

“有用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以考分为核心, 主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它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头脑、心灵、 意志、个性以及生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孩子过早地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内容;小学生整天沉浸在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里;初中生则流连于各个补习班;高中生休息时间极少,每天学习约12小时。台湾在2001年反思过去48年的大学联考制度时说:“联考造成了不正常的升学压力,从而造成畸形的教学,畸形的教学造成文化的失根。一个国家如果大多数的国民只知道在个人的近利和物欲中打拼,这个国家的前途着实堪忧。”每年高考结束,记者问学生:“高考结束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很多学生的回答就是“想好好地睡一觉”。连睡觉都是一种渴求,这种背离人性的教育难道不值得反思?如果“有用的教育”真是有用的教育,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压制教师发展 。

追求“有用的教育”,教师压力很大。教育管理者都知道,抓住了教师,就抓住了分数。于是几乎所有针对教师的考评都是以分数为主要标准,或明或暗,教师在这样的考评体系下,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忙于“盯盘补”,很少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即使反思了,往往还是反思如何高效地“盯盘补”。长此以往,很少有教师考虑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教师个人素养必然下降。有一部分教育者为了考分而疯狂,只要能提高分数,往往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违反人性和道德。“盯盘补”的高手都是扼杀学生发展的高手, 然而这样的教师大会小会往往都会受到表扬, 不仅得到家长的认同,甚至也会得到学生的认同,他们因此而洋洋自得。殊不知害了学生亦害了自己,教师也成了考试的机器,还谈何发展?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也是受害者,只是有些教师完全没有意识到而已。

3.阻碍教育提升 。

由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 课改遭到不少“卫道士”们的抵抗,并且我们的考试机制、应试惯性、教育功利化追求在教育中盘根错节,因此,虽然课程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依然任重而道远。改革十多年来,广大中小学应试倾向依然严重,追求“有用的教育”大有人在,教育改革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社会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有用的教育”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培养考试机器,是摧残人才,制约社会的进步。

二、为什么要追求“无用的教育”

1.教育本质决定 。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性,培养人格,实现人生幸福。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教育并不在于获得多少知识,而在于人的发展,人的终身发展。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诺奖获得者的话给我们以很深的启示,那就是最好的教育要有利于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需要“无用的教育”,因为“无用的教育” 绝不是以考试分数衡量学生的,相反,越追求分数,学生在人格、人性的发展上越容易被忽略, 这恰恰违背了教育规律,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而一句鼓励,一次帮助,一个小故事,一次文娱活动,一次散步……看似无用,但学生从中习得的东西或许让他们受用终生,因为这些收获是精神层面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主要的是人的长远发展、精神的升华。“无用的教育”就是从长远方面、精神层面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幸福。

2.社会现实需要 。

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单一升学率,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发展。现在许多教育者成了应试教育的精英,成了“屠杀”学生的“刽子手”。2013年端午节,考上高中的学生来看望笔者,笔者了解到,一个短短的端午假,不同学校学生收到八开的试卷都超过15张,每一张都是要求做的。 笔者统计了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资料,几乎每个学生每科都有两套以上的教辅资料,平时科任教师还会下发大量的试卷,很多初中学生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是抄作业。在这样的应试教育环境中,能有多少老师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幸福?在题海战术中,学生、教师的人格慢慢变形。

“无用的教育”势在必行,因为学生需要自由幸福的发展。卢梭在《爱弥儿》中自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回答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也不去做。”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放手。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创造学鼻祖奥斯本说:“是想象力建立了强大的美国。”“无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展,为培养出人类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无用的教育”是治疗这个时代浮躁与焦虑的一剂良方,它让应试教育的脚步停下,让有灵魂的教育跟上。

三、如何追求“无用的教育”

面对急功近利的“有用的教育”,我们非常需要“无用的教育”。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1.成为“思想者”。

追求“无用的教育”,就如罗丹的雕塑《思想者》那样,展现人类从蒙昧、野蛮中脱离出来而逐渐具有清醒意识的探索状态。教育者就要做“思想者”,既要思索教育的过去,对传统的教育合理扬弃;还要立足于现实,思考现今教育的利弊及我们该如何做。在拉车的同时更要抬头看路,思考教育的未来与方向。

周国平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他认识一名某地“最好”的中学的校长,该校考上清华北大的很多,差的才考上北京师大这样的学校。该校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是全封闭管理,两周休息一天。校长第一次见到周国平就说:周老师,我们这些人都是历史的罪人,我们将来是要受历史的审判的。

话语直击灵魂,直击教育之弊。马卡连柯说,教育的目的来自哪里?当然是来自社会需要。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这是教育家、哲学家对教育的思考。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考:现在不少教师成了应试教育的应声虫,随波逐流,听命于上级或者学校的要求,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没有教育的预见性。19世纪50年代,北京市以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为由,决意推倒古城墙。时任首都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坚决反对,并向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当面直言:“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实际不到20年,人们已认识到自己无意中成为了历史之罪人。教育也是如此。

教育者之美,不在于外貌,而在于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教育“思想者”,就会看到 “有用的教育”之失,“无用的教育”之得。如果我们的教育只为适应现在,不能考虑未来的长远发展,那我们要教育做什么!

2.甘当“傻子”。

鲁迅说:“世界上的事是傻子干出来的,那些聪明人为着名利而来,干了不光彩的事情,把世界推向黑暗深渊,结果他们也跟着沉沦,而世界依然在傻子手里,推向前进,世界是傻子的世界啊。”追求“无用的教育”,教师要甘当“傻子”。 “傻子”是对教育的执著追求,是不畏世俗的嘲讽与压力,在教育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陶行知, 一个留洋博士,西装革履换成布衫草鞋,到乡村办教育。当时很多人都说陶行知是傻瓜。陶行知这样应对嘲讽:“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最后陶行知成了著名教育家。如果没有这股傻劲,陶行知能有这样的成就吗?当时也有人质疑陶行知的教育是“无用的教育”, 而实际上这种“无用的教育”却一直熠熠生辉。 甘当“傻子”,就要摒弃世俗功利,敢向应试教育开刀。教育管理者不怕掉“乌纱帽”,大力改革; 教师不畏世俗压力,大胆践行“无用的教育”,追求学生的更好发展,坚决反对“有用的教育”。曾有人这样戏谑聪明人办的“有用的教育”:小学小傻、中学中傻、大学大傻、硕士博士超傻、博士后傻上加傻。这傻是真傻,是能力低下的表现!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中的雷夫老师牺牲了大量的时间,每天放学和周末都会无偿为学生补课,非常富有激情地带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完全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他也受到了同事的冷眼,也有人认为他是“傻子”。可是雷夫老师的事迹轰动全美,轰动全世界。

甘当“傻子”是坚定的教育勇气的体现,是高尚的教育情怀的体现,是睿智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3.做“特蕾莎修女 ”。

2009年,诺贝尔基金会评选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获此殊荣 (另两位分别是马丁·路德金、爱因斯坦)。因为她充满爱,并全身心地把爱给予需要帮助的人。追求“无用的教育”,教育者就要做“特蕾莎修女”,充满爱,充满无私的爱,要有普爱、大爱的情怀。有一个小故事让我一直很感动:

有一个小男孩,背上的疤痕从他的颈部一直延伸到腰部,很恐怖,小男孩非常自卑。可还是有小朋友在上体育课换衣服时发现了这个秘密,称小男孩为怪物。小男孩备受打击,更加自卑。班主任老师智慧地处理了这件事。他很神秘地告诉孩子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天使变成的。在下凡的时候,有的小天使很快就把美丽的翅膀脱了下来,而来不及脱下自己的翅膀的,就会在背上留下这样两道痕迹。孩子们一下子羡慕起了小男孩的伤疤。老师帮助小男孩走出了阴影, 凭借的就是爱。

这就是爱的伟大,化腐朽为神奇。“无用的教育”是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服务的,它怎能离开爱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爱的传递。有爱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潜能。爱是检验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法国作家福楼拜是个“笨孩子”,五六岁时才会说话,上小学时写字困难,成绩奇差,而且每次考试时都要发一次癔症。他的父亲对他一直严加管束,甚至整天看着福楼拜,先是希望他做医生,发现福楼拜没有兴趣,又希望他做律师,可还是“无疾而终”。福楼拜的父亲在对他丧失信心后,干脆放弃了。而此时福楼拜摆脱了精神上的负担,沉迷于文学的世界,创作出《包法利夫人》这样闻名世界的文学巨作。福楼拜的父亲也充满爱,但他追求“有用的教育”,没有切实关注孩子的发展,爱成了害。我们很多教师也是这样。爱是放手!教育之爱更要学会放手!

4.学会 “打禅 ”。

打禅,指的是佛教徒闭目静坐修行。外在的诱惑太多,教育者需要“打禅”,需要静心、收心、 净心。否则,再好的教育在极端功利的作用下, 都会变得面目可憎。追求“无用的教育”要静下心来,修行自己。《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树立教育的高境界和远目标,才能有坚定的教育志向;有了坚定而美好的教育志向,内心才能宁静,远离浮躁;内心宁静不虚浮, 才能在教育中泰然安稳,思虑周详;教育思虑周详了、细腻了,才能得到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价值是为了实现人生的幸福。人的幸福心境最重要!学会“打禅”,还要善于支配时间。希腊文中的学校一词是“闲暇”的意思。希腊人认为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体验与沉思,只有如此,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卢梭甚至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 要浪费时间。其意思是给学生时间。追求“无用的教育”,教育者就要学会“打禅”,教育者有闲暇,学生才会有闲暇。人类幸福的社会应是一个休闲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们只有留出了较多的闲暇时间,才能有安逸、自由而充实的生活。颜回身处陋巷,只有粗粮清水,却快乐无比。因为幸福本身不在于你获得多少,而在于你感受到多少。学会“打禅”,是教育者追求 “无用的教育”的必有心境和精神状态,更是教育者自我修炼的一条重要途径。

上一篇:磁共振现象的阅读题及答案下一篇:小贷公司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