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

2024-10-15

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共7篇)

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 篇1

读懂满分作文,弄懂人类表达的规律

人类的表达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人与人之间就不能进行沟通和交流。

作文也是交流,是作者与读者、与阅卷老师之间的交流;如果你写出的作文不符合人类的基本表达规律,交流就会出现困难,作文当然不能得高分数。

人的基本表达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

具体就是我们经历的事情或者从别处看到、听到的具体故事;抽象就是故事中包含的意义。

我们看一个例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眼前的景物的具体形象的,但作者从中感悟抽象出了属于自己的意义:万类霜天竞自由。“自古逢秋悲寂寥”,但作者看到的却是生机勃勃。一代伟人、一个大文学家,他的表达也符合人类表达的基本规律。

一个完整的思维,应该走过从具体到抽象的完整过程。

如果你的大脑只能想到具体,却不能从具体中抽象出意义,那么我们可以说,你只学会了半途思维,你的作文思维有欠缺,你的作文一定会陷入困境。

例文1:

精彩瞬间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

春天的公园里,小草在抽芽,小鸟在歌唱。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蹦呀,跳呀,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中。一颗小石子绊倒了他,他趴在草丛中,爱的需要在他的眼眶中闪烁。母亲走过来,轻轻地抱起小男孩,用爱的眼神鼓励他,用爱的抚摸赶走痛……

这瞬间短暂,但母亲的爱却是永远的。

一个黑暗的夜晚,天空没有一点光,没有一丝风。在昏暗的烛光下,隐约晃动着两个一老一少的身影。白花花的头发下,有着一张饱经沧桑的脸,皱纹如老树皮一般。这是一个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她噙着泪花,慢慢地张开口,一旁的儿子左手端着一碗难闻的中药,右手盛起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着,然后缓缓地移向母亲。在接触母亲干裂的嘴唇时,滚烫的泪水滴在了儿子的手上,渗进了儿子的心里……

这瞬间短暂,但儿子的爱早已升华。

喧闹的街道上,两旁的树木飞驰而过。一辆公交车载着乘客平稳地行驶,像往常一样,一切都那么平静、自然。突然,司机的心脏猛然跳动了一下,他知道,这是心脏衰竭的前兆。此时,他没有慌张,缓缓转动方向盘,将车稳稳地开到路的右边,用脚踩着刹车,用尽最后一份力气拉起手刹。车停了,他也走了,脸上浮现的,分明是一种欣慰。

这瞬间短暂,但司机的爱却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爱在生活中绽放,简单而深刻,短暂却精彩。

愿这份爱永远在你心里开花、留香。

例文2:

可贵的瞬间

一对夫妇攀登高山,丈夫比妻子要快一些,快要到达终点时,丈夫所攀的岩石承受不了他的重量,他失足了,山下的人们看到这惊险的瞬间,纷纷抽了一口气。只见妻子在这危急的瞬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间,毅然抱住下滑的丈夫,两人拥抱着坠落山谷。一位旅客拍下了这难以忘怀的瞬间。

他们的爱如此可歌,表现在这一瞬间中。我猜想当他们坠落的时候,双手紧握,把浓浓的爱化在那对视的目光中,再无语的坠落中坦然走向死亡。

是啊,这可贵的瞬间,包含着无私的爱,无畏的勇气,无语的坦然。

我在家乡的原野上,那一朵朵纯洁的花上,美丽的蝴蝶快乐地飞舞着,挥洒着属于它们的自由。

忽然,我眼前划过一个白弧,我往它跑去,惊散了周围的蝴蝶。只见刚才那白弧是那只纤弱的白蝴蝶用自己的身体勾划出来的。我用一朵同样洁白的花托住它,它拍打着受伤的翅膀,节奏渐渐地缓慢下来,我无语地对着它,把它与花埋在了地下。

世上也有那可贵的瞬间;蝴蝶的优美降落,枫叶凄美的飘落,烟火灿烂的瞬间,不正是它们生命中灿烂的瞬间吗?它们在这瞬间中勇敢地拼搏,不管结果终是消逝,但它们也曾努力过,奋斗过,消逝得无怨无悔。这就是瞬间的可贵。

动植物等都在这瞬间里拼搏,更何况是人呢?人生的可贵在于过程,而过程是由这瞬间汇成的,我们要在死亡面前无愧,就让我们从这瞬间开始吧,在这瞬间中闪烁着我们奋斗的光芒!

珍惜这可贵的瞬间吧!

例文3:

《转折》

北京四中李昕洋

每次跑八百米,最痛恨的就是弯道。转得不及时,可能会在操场旁的铁丝网上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形;转得速度太慢,会丧失好不容易得来的优势。看到弯道,我的头就忍不住痛起来。

每次回老家,最害怕的就是弯道。所谓的山路十八弯在老家的公路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我常常会在被甩得头昏脑胀时哀叹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弯道在等着我。看到它,我的胃就控制不住的开始抽搐。

虽然对弯道咬牙切齿,但有时却会被转弯后的美景征服,忘记了刚才的抱怨。那在转弯后蓦然跳出的一带青山,温婉恬静的流淌着的一湾碧水,悠然唱着歌挑着柴回家的樵夫、独坐小舟静静等待的渔翁,无不与转弯前了无生气的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我有时对转弯甚至还会有几分期待。

高中二年级期末分文理科的时候,经过与父母的激烈辩论,最终我还是被推进了文科班。心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不甘情不愿的告别了理科,走向我从未预料过的文科,头痛胃痛一齐发作。这个弯转得可真够大的,我苦笑着想,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学好地理、政治这些不知所云的学科,更不知道除了当作考进大学的筹码外,它们还能有什么实际用途。我不可能真的对着一颗土豆大讲特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然后等着它变大吧?那我还不如去做基因实验见效更快呢。这

次第,怎一个痛字了得!

抱怨归抱怨,书还得念,尽管我像听天书一样听老师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屡算屡错,屡错屡算的与转来转去的晨昏线搏斗,纹尽脑汁地联想西部大开发的政治经济意义,我也仍然咬牙坚持了下来。八百米的弯道难跑,我跑下来了;文理科的转弯难闯,我也一样要闯过去!同学嘲笑我是搜索器,但凡听到一个名词就开始回想相关知识,然后自动编辑成文综题;老师说我过度使用身体,为了抢到他连午饭也不吃,只知道问题;父母责备我心不在焉,他们

训话时我却在回想秦末农民起义……然而我顾不了那么多,除了与转弯较劲外,我其实也在期盼着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那一天。每天自习与“方舟”成员的争辩,每次读历史时的拍案叫好,每回分析政治时的旁征博引,渐渐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而是胸怀韬略指点江山意气风发长袖善舞的谋士,这,也可以算“转弯”吧?

不知什么时候,我已转过了弯道,文科也好,理科也好,至少我学到了知识,变成了有用的人,这就够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喜欢转弯、欣赏转弯,它其实是一门艺术,要经过挣扎拼搏才能看到美景的艺术,其中滋味无穷,难以道尽。

“我开始喜欢转弯、欣赏转弯,它其实是一门艺术,要经过挣扎拼搏才能看到美景的艺术,其中滋味无穷,难以道尽。”这句话,就是从个人经历这个具体事情中,抽象出的意义。

例文4:

依稀记得这样的情景:于暮春三月,撑一柄油纸小伞,流连于姑苏江南的小镇,天空中斜织着密密细雨,两旁路上是古旧的亭台楼阁,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轻盈地漫步,空气中飘散着湿湿的花香……

于是,便有人说,美就是轻柔,就是典雅,就是雕梁画栋,就是亭台楼阁,就是江南烟雨……

但是,答案却不是惟一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燕云十八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苍莽大漠遥岑远目,则青海长云,碧天黄沙。风卷起大旗猎猎作响,秋风萧瑟,胡马长嘶。大大小小的沙砾肆虐地拍打在你的脸上。但你不会畏缩,你只会感到一种苍凉、一股豪气洞彻肺腑,不禁涌起一种仰天长啸的冲动。

这又何尝不是美呢?美得豪迈,美得粗犷,美得痛快淋漓。

例文5: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月是故乡明

福建考生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菌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不及家园日暮对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

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心存感激,任便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已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它的美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已那份偏执的认知。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呵。

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核……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见出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上了它。就如同母亲对并不

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露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易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例文

6、规则

北京考生

有两个关于规则的故事。

其一,不断更换的“警示牌”

某小区绿地,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草坪,立了一块警示牌,上书:“禁止践踏草坪!”语言简洁明了,无人不懂,无人不晓,可惜,无效;于是改用婉转语写到:“小草依依,践踏何忍?”虽看似触动人心,但没过多久,依然失效;最后,工作人员不得已而采用“欺骗之术”,警告:“草坪下有电线!”什么?有电线!可不敢再踩了??可惜,后因一顽童误入草坪安然无恙而再次失效。

君子曰:制度规则,难矣!

其二,如何分粥

某甲乙丙丁戊,个个贪心吝啬,生怕别人多占一分,自己损失一豪。五人要平分一锅粥,该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如此五种方案,任君选一。方案一:从五人中选一名大家认为最公道的人主持分粥;方案二:从别处找个人来分粥:方案三:每人轮一次,最后商议而定;方案四:选一个人分粥,另一个人监督;方案五:选一个人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后拿粥。

君子曰:方案五,甚妙!

如此关于规则的故事在生活中可谓数不胜数。社会需要秩序和协作,而秩序需要规则维护,协作亦需要规章保障。劝说、教育让人们遵守规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人们不得不自觉遵守。这样既可以维护秩序,又可以提高效率??譬如分粥方案五,难道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经典规则吗?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了权力之间相互平衡制约的道理。推广到规则制度,是否可以理解为规则制定者与被制约者之间的平衡呢?

任何一种精彩的规则,无不体现“公平的制约”:违反规则者能够受到相应的制裁??此为公平;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掌握权力者无法公为私用??此亦为公平,只有这样的规则,才真正担负起赋予它的使命。

规则社会。多一些聪明的规则。

例文7: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的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的咆哮时,在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业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一一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绝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一一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例文8:

《男人如水》

一考生

至今大多数人都认为,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然,男人才是真正水做的。据最新的人体报告,其中有一项就是说男性体内水分所占的比例比女性高出3%。事实就是事实,可太多的人观念陈旧,迂腐不堪。这一点,中国人算是拿了回第一。

我们中国人在地球上,也算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了,它有500年的文明史,有四大发明,有许许多多让西方小国们羡慕我们自豪的地方。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国,在近200年的历史中,迅速衰落,外忧内患,终于落了个被西方列强瓜分的下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原因多

种多样,其中中国人那骄傲、自大,不求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是一篇不及格的作文。

事情不具体,没有好的意义,并且内容混乱。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和我们的作文教材有关系。

从小学到高二,我们基本上在学习怎么描写,怎么写具体,怎么进行想象,等等。我们把作文的根本丢掉了。我们长期在具体事情、具体情景的再现上面做文章,很少去考虑语言表达意义这个根本。甚至把作文的技巧作为教学学习的重点。

其后果就是,学生大脑中关于作文的认识,一个是怎么写具体,一个是怎么安排结构、怎么开头结尾等。这就好比我们指导一个人走路,不断告诉他先迈左腿,或者先迈右腿,姿势如何美妙雅观,却告诉他们去哪里。转的晕头转向,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应该说,是这样的作文教材和作文教学的思路,使我们的作文失去了目的性。学生不会写作文,是教材教育出来的。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我们只养成了半途思维的习惯,完整的目的思维被扼杀了。

高考的评卷要求,第一项就是内容: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基础等级50 分 一等(50??41)二等(40??31)三等(30??21)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问题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4、材料丰富

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5、形象丰满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6、意境深远

9、文句有意蕴

12、有个性特征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如果你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提高作文水平,我必须优化自己的作文思维,即能够流畅地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完整过程。

练习

1、:

1、用友善把心注满

第一幕

场景设计:环境优美的青山。清晨,清风轻轻地吹着,林中各种鸟儿快乐地鸣叫着。

出场人物:父亲和儿子

儿子:(不解地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爸爸,您这是在干吗啊!

父亲(微笑着说):傻孩子,暴雨把河边的独木桥冲走了,我要再造一座更结实的。

儿子:可是我们家在山上,不经常走到山下来,您干吗要费力再造一个呢?

父亲:我们是不经常过,可是其他人是要过的,如果没有桥的话,别人?着水多凉啊!

儿子:对,这里的水可凉呐,爸爸您真好!

父亲:儿子记住:人要时刻为别人着想,那么别人也会对你好的。

儿子(闪着大眼睛,用力地点点头):我记住了!

意义:

第二幕

场景设计:现代化的城市,中午太阳高高地照着柏油路,路上各种车辆呼啸而过。

出场人物:父亲和儿子

儿子(有点不想离去的样子):爸爸,车快开了。您快回去吧!

父亲(还是不放心):我给你说的话都记住了吗?

儿子:都记住了,您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别人的东西,还有……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父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见小偷偷别人的钱包时不要做声,装作没看见。

儿子:爸爸,我不明白……

父亲:你还小,还不懂得这里面的人情世理,慢慢就会明白的。

儿子(困惑地闪着眼睛,点点头):我知道了!

意义:

第三幕

场景设计:远离城市的效外,夕阳点点洒满平静的湖面,显得十分安谧。

出场人物:爷爷和孙子

孙子(十分焦急地叫着):爷爷,您快过来。

爷爷: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孙子(声音已有些哽咽):我和小刚一起把玻璃球埋在了大石头底下,可是现在不见了。

爷爷:你把玻璃球埋在那里干什么?

孙子:我看着他的球好看,所以就……

爷爷:你再找找看……

孙子:(惊奇地说)啊!球没有丢!球没有丢!

爷爷(叹了一口气)说:做人一定要诚实,只有你相信别人,不欺骗别人,别人才会相信你,帮助你,知道吗?!

孙子(若有所思,后又点点头):我明白了。

意义:

答案:

(1)、[画外音]友善意味着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2)、[画外音]当你给孩子心灵中撒下一颗自私的种子,友善将从此离你而去,生命的天空还会是一片晴朗吗?

(3)、[画外音」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否发现你的心灵已粘满尘埃,那么用友善把心注满,用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你会发现世界依然美丽如昔!

练习2:

情与理

陕西考生

现实世界中,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中;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众生于现实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意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女士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答案:

(1)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2)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致酿成大祸。

(3)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 篇2

赛后谌利军接受采访时流着泪说:“对不起教练,对不起领导,对不起祖国。”谌利军说之前自己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状况,他认为可能是赛前减重时排水过程中造成了电解质的流失,试举第一把的时候腿抽筋了,这并不是什么伤病,也不是肌肉损伤,第二把的时候,他奋力的蹲了两下,想再试一把,结果发现上举的时候两腿“像石头一样僵硬”,他觉得没有办法完成接下来的比赛了,然后教练组就选择了退赛。

教练也解释道,确实没办法了,我们想减重量,但是他两个腿肚子像石头一样硬,肯定不能再继续了,为了运动员安全考虑。对此,网友纷纷表示“没关系”、“你已是我们心里最棒的”“身体重要”。。。

曾经,在世界110米高栏历史上,刘翔是地球上目前惟一将世界纪录、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世界室内锦标赛冠军的“四大满贯”包揽于一身的人,是当之无愧的高栏之王。

一时之间刘翔成了民族英雄,国家的代言人,年轻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偶像,一切都来得那么快,那么猛烈,刘翔的人生似乎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但是在伦敦奥运会后、鸟巢退赛之后,形势又变了,变得和4年前一样快,一样猛烈。。。

2004年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万众瞩目的刘翔在跨第一个栏时摔倒在地,遗憾结束了本届奥运会的征程。

根据现场中国记者回忆,就在决赛前15分钟左右,他们在看台上碰到了刘翔团队成员,他拿着DV准备在看台上拍下决赛录像。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土巨星刘翔虽然站到了跑道上却未等发令枪响就选择以一种令人意外的方式退出竞争。。。刘翔的人生又从巅峰跌回了谷底,甚至,似乎比成名之前还更加糟糕。

刘翔变成了国民口中的“懦夫”、“胆小鬼”,“刘退退”等等极不友好的帽子被扣在了他的头上,很多人看似很内行的评论:刘翔的行为没有体育精神,没有奥林匹克精神,即便他受伤了,就算是爬,也应该爬过终点线。对于刘翔的退赛,国际田联官网也称,“失望”这个词是最能概括中国观众的心情。

(曾经:刘翔奥运退赛被骂惨 至今不开微博评论

由于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给全国带来的惊叹和狂欢,刘翔被中国人寄托了太多期望。也正因为此,发生奥运退赛**以后,无数指责和质疑扑面而来,许多网友甚至将“骗子”、“刘跑跑”的外号送给了刘翔。

其实,刘翔在他的专业领域一直相当杰出。从2001年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统计到的95场国际、国内比赛中,刘翔因伤退赛3次,但是剩下的92场比赛,他得了60次冠军,16次亚军,9次季军,只有7次没能位列三甲。

如今,刘翔已经退役,开了微博,却关闭了评论。)

宁泽涛2014年第一场比赛,手腕受伤;2014年的最后一场比赛,旧伤复发。“小鲜肉”的手腕与刘翔的跟腱一样脆弱,在造神与整人翻覆之间的集体非理性下,我真的担心他会重演刘翔的屈辱悲剧。亚运会的大放异彩以及随之一哄而起的热捧,让宁泽涛瞬间超越孙杨,成为中国游泳第一偶像、中国体坛第一美男子。媒体、粉丝的胃口都被吊了起来,期待他在短池世锦赛冲击职业生涯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最起码也要有奖牌斩获。

宁泽涛先是在50米自由泳副项排名第12无缘决赛,接着100自由泳主项预赛游出46秒76刷新日本选手藤井拓郎的短池亚洲纪录,并且总排名第二,仅次于巴西名将小西埃洛,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期待。然而,半决赛“小鲜肉”手腕伤势加剧被迫弃权,眼睁睁看着自己刚刚创造的亚洲纪录被日本运动员盐浦慎理夺走。

粉丝们纷纷表示对宁泽涛伤痛的关切,女生花痴道:“帅得连伤病都嫉妒你了”,但也有不和谐声音开始露头,比如“宁泽涛学谁不好,非要学刘退退”;比如“宁包子绣花枕头,大赛还得靠孙杨”;比如,“宁药王又吃药了吧,怕被查出来”。

在留言中,网友也纷纷对他表示鼓励和支持。网友“凯瑞猴”表示力挺:“挤不挤得进决赛是运动员对自己的交代,成绩不好最难过的也是运动员自己,我们享受比赛过程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对结果指手画脚。”网友“鹿子熊”则称:“我当然希望他拿第一,但我也不会抱怨他没拿奖,只希望他的努力能得到回报,他的汗水得到尊重。他在外面吃得好睡得好,最重要的是不受欺负!”

据新华网统计,28%的受访者表示“不在意首金迟到,奥运并非只有奖牌”,21%的人表示“不以首金论英雄,平常心看待”,15%的观众表示要“淡化首金,尽情享受体育快乐”。

今日头条也对用户热门评论进行了分析,发现用户对“8月6日杜丽易思玲夺得银铜”和“8月7日张梦雪夺得首金”都表达了鼓励和认可,其中“骄傲”、“好样的”、“中国姑娘”等成为评价二者共同的评论热词。而对于杜丽易思玲未能夺首金,最多的则是“尽力了”等正面评价。

32年前,洛杉矶奥运会前,朱建华是中国队中最大的明星,因为当时的他连续三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似乎奥运冠军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在压力下,朱建华倒下了,连续1个月的失眠让他最终在赛场上状态全无,有着2米39实力的他,决赛中只跳出2米31,获得的铜牌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田径奖牌,但不是属于他的光荣,因为期待,所有憎恨。

回国后,朱建华家窗户的玻璃被打破,家人受到辱骂,有人还要朱建华把吃过的补品全都吐出来,英雄变成过街老鼠。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在110米栏的夺冠,开创了中国体育新的篇章。这位超越了人种极限的运动员,从一位普通明星一下变成了中国体育史上人气最旺的超级明星,此后世锦赛夺冠、打破世界纪录更让他的声誉到达顶峰。

然而,北京和伦敦奥运会的两次倒下,让刘翔备受指责,有一部分人认为,刘翔的成就已经足够辉煌,他应该得到尊重。还有一部分则将“骗子”、“刘跑跑”的外号送给了刘翔,骂他的人,依然很多而且狠毒。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中人气最旺的选手名叫,这位在2015年喀山世锦赛创造了亚洲游泳历史的“小鲜肉”,他是刘翔之后中国体育最火的偶像级选手,很多人都期待他能够夺得金牌。

但事实却是,宁泽涛不仅没能夺金,甚至连决赛也没有进去。说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宁泽涛从最大的期待变成了最大的失望,收获的更多的是掌声和理解声。

32年走来,中国体育在进步,中国看体育的人也在进步,竞技赛场,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这也是中国体育成长的一大步。

在他跑之前的一天,CCTV用了一整个节目介绍刘翔备战的情况。我隐喻感觉到一根弦已经拉得太尽,随时会断。记得刘翔当时的号码牌“1356”也是充满了寓意——13亿人民,56个民族。他身上被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巨大的期望一旦落空,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崩溃的。今晚我肯定睡不着。”一个美术编辑说。

“我也是。”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第二天发生的事,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作为那届奥运代表团最大的腕儿,体坛最大的偶像,在起跑线上就倒下了。在鸟巢的观众席中,一些观众还哭出来了。更多的是气愤,认为刘翔是在演戏。

不管怎么说,刘翔还是在诸多失败的方式中选择了一种,但观众怎么可能买账?只能说,奥运是一个精心的策划,但刘翔的退赛也是一个精心的策划。

我记得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在参加新闻发布会上,是一路哭着说完15分钟的。他说出的话,反反复复就是这么几句:“你们不知道啊……他那个脚啊……他那个伤啊……都是他那个伤啊。”孙海平并非口才极差,但这15分钟内,他一直在释放无用信息,用哭泣来拖时间,我怀疑他是藏了很多话在心里。他清楚其中的利益纠葛,但不能说而已。因此,他只能装。这背后有什么,总有一天,能水落石出。

观众们扭曲的脸,可能是那届奥运中内涵最丰富的表情。六神磊磊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国人当初怎么对待刘翔”。在那段骄傲的日子里,英雄一日之间就变成了罪人,这让人感到恐惧。

我记得,这是整个奥运报道中规模最大的一期“英雄扼腕”了。

伤病是运动员躲不过的“恶魔”,退赛在各个项目的体育比赛中也屡见不鲜,格林加油有过退赛、罗伯斯加油加油有过退赛、特拉梅尔就在北京中途退赛,篮球有退赛、足球有退赛,网球大满贯决赛多次有选手退赛,没见过哪个国家的人民攻击他们此前心目中的英雄,没见过他们让自己的同胞爬过终点线,拖着伤腿继续比赛。

很多人想替刘翔反击,但是对于这样一些哗众取宠、可笑之极的说法,刘翔本人的态度很明确——不回应!从08年开始,刘翔在任何场合从未反击过任何对他的质疑,4年来一直如此。或许有人会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确实不值得回应呀。话是这样说,但又有几人能做到?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也许老天爷正是对刘翔格外偏爱,才让他承受如此之多,但老天爷也是公平的,他没有夺走刘翔的天赋。2010年亚运会重夺冠军只是开始,2011年世锦赛摘银也只是牛刀小试,2012年刘翔连续两次跑进12秒以内,他又重新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不过这还不是结束,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刘翔的心里,一定已经暗自设定了目标:奥运会!只有奥运会才是他的终极答案!

伦敦奥运会,向着自己第二枚奥运金牌发起冲击的刘翔摔倒在了第一枪预赛中,但此刻无论成败与否,他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人现在内心尽管感到一丝丝遗憾,但更多的是理解和鼓励!刘翔没有倒下,他坦然面对这个结果,他展示给世人的是无比勇敢的坚强,我们要为刘翔竖起大拇指,要把更多的掌声给这位为亚洲争得无数荣誉的王者。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对于任何一个运动员来说已经足够难能可贵,更何况是经历了这么多之后的刘翔。

龙清泉 吴敏霞

坚持的力量 早就传奇

完美的事业、幸福的爱情、不平凡的模特生涯,正是这些经历,才让邦辰在奥运会开幕式走出了那价值4500万美元的100步!

就算工作再忙,她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和这三个宝贝相处的时光。忙得飞起的时候,人家边喂奶边化妆,家庭从来不是她事业上的绊脚石!卸下了T台上时尚的犀利,她是一脸温柔的母亲。

在没有镜头对着她的时候,她把镜头对着家人,纪录下温馨的每一刻!完美的事业、幸福的爱情、不平凡的模特生涯,正是这些经历,才让邦辰在奥运会开幕式走出了那价值4500万美元的100步!不管将来女神要走向何方,相信她踏出的每一步,也都是美丽又自信的!有一种完美人生叫吉赛尔·邦辰!

虽然童年被嘲笑但吉赛尔无比热爱自己的身体,她说:“身体是我的神庙”。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从不节食,相反她无比热爱美食。她崇尚健康食物总是抽时间尽可能的运动,社交媒体上全是运动和美食的照片。吉赛尔在90年代初入模特界时,流行的审美是苍白和纤瘦。吉赛尔身材健美,凹凸有致,成为时尚界审美的转折点。无数照片都凸显了她的曲线美。吉赛尔的外貌打扮参考了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的超模克劳迪娅·希弗和辛迪-克劳馥,她又影响了今日的巴西超模亚历山大·安布罗休和阿德里亚娜·利马。

2009年,她嫁给了美式橄榄球员男友汤姆-布拉迪,并于2012年有了第二个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幸福感染了世界。

两个人在一起,邦辰总是一脸幸福。汤姆·布拉迪是美国的橄榄球星,去年他所属的爱国者队第四次夺得超级碗,他个人也是第三次夺得MVP,也属于超级能赚钱的那种,感觉两口子在一起比着上福布斯的排名!许是两个人也都经历过大世面吧,明明是比明星还明星的人,却没有选择将婚姻做成秀,连礼服都是干净简单没有噱头,爱情原本就应该如这般简单!2015年2月1日的第49届超级碗现场,邦辰热吻老公庆祝超级碗夺冠,一家人那叫一个幸福!再看看如今的小李子,依旧还是在超模圈儿里寻寻觅觅。邦辰用手机随便的一照,都是让人幸福的时刻!大儿子爱德华是老公和前妻生的,邦辰也当成自己的孩子养,不“依赖”手机还能玩点儿啥

发布时间:2016-08-09 06:1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朱达志

中国人的业余生活比较少,包括运动健身、旅行观光、艺术体验、读书学习„„这些“线下”活动的普及程度,跟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差距还很大。

有门户网站近日刊文称,中国人的“手机依赖症”远比其他国家严重。文章援引《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的报道,说中国人吃饭时单手玩手机,开会时藏在桌下玩手机,甚至过人行横道和开车时也不放下手机,就连在办公楼挤满人的电梯里,也有人争分夺秒地看手机。此情此景,不免令人十分担忧。

说实话,诸如此类的情景我们自己比外国人更熟悉,只不过熟视无睹了。老外莫名惊诧,有可能是因为他们那里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不如我们。但在我看来,技术进步的最大动力恐怕还是在于需求的强劲,中国人对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依赖度可谓相当大,这就促使手机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殚精竭虑想办法,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形成了今天中国城市里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遍地都是低头族的“盛况”。

关于中国人对手机的热爱,我听一位法国朋友讲过这么一个奇葩理由:中国城市地铁里的广告太多了,车厢里的声音也太大——包括过于频繁的广播和音量过高的喧哗声;人们为了分散注意力,只好埋头看手机。他这个奇葩观察应该说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最主要的缘故,还是中国人的业余生活比较贫乏,包括运动健身、旅行观光、艺术体验、读书学习„„这些“线下”活动的普及程度,跟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差距还很大。

正好今年8月8日是中国的第8个全民健身日。这一天人们在做什么呢?相关报道说:这天,2016全民健身日全国棋牌万人同赛在津启动;亲近自然,绿色出行,全民健身骑行游在北辰启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体育知识问答即将启动„„网上搜索全民健身方面的信息,会跳出许多密密麻麻的太极拳、广场舞,甚至诗歌朗诵、杂技表演之类宏大场面的图片。但是,真正的全民健身肯定不是这个样子。运动场馆建设,学校体育教育理念与方法,竞技体育与大众健身之间的关系,等等,有太多事情需要快马加鞭,有太多问题需要尽快改善。

再就是我们的旅游观光成本太高,到处都要门票,交通也是个麻烦事,一出门就得不断掏腰包,吃个饭尝个鲜也时刻得担心被宰。难怪有那么多人在新闻后面跟帖说:“没钱,在中国不玩手机玩什么?”“玩手机不要钱,穷啊!”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穷,而是出门太贵,“行”不起,只好在手机上“坐地日行八万里”;难得出去一趟,也是要靠手机去大秀特秀的。

至于参加各种艺术体验、学习阅读活动,更是谈何容易。首先,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场馆,实在太少;农村更是几乎为零。无论是直接参与艺术活动还是观摩体验,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其次,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太少,各种培训收费不菲,读书学习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划算”甚至高不可攀的事情。没办法,只好玩手机,或美其名曰用手机学习。

看来,中国人会普遍患上手机依赖症,说起来并不奇怪;而要治愈这一社会病,现成的办法其实是有的,就是用上面提到的那些文化、艺术、读书、体育等活动,去分散国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和注意力。这样一种“分散疗法”,需要政府和全社会携手努力去完成。

什么都放不下最终只会被掏空

发布时间:2016-08-04 19:3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鑫宇

“欧嗨呀欧嗨呀欧嘿依,我要去云南。”在流行“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里,受尽职场生活折磨的主人公,决定用“去云南”的方式寻求身心解放。在主人公的想象中,美丽的彩云之南可以让人“大口吃瓜,快意飞马”,从此告别痛苦的加班生活,自由支配自己的人生。

然而,现实真像歌中唱的这么简单吗?或许对歌曲中的主人公而言,“去云南”很难,但仍然值得期待和梦想;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而言,就连“去云南就能得到身心解放”这件事本身,都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

现实中,加班并不是唯一的压力来源。每个在职场中挣扎求生的年轻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其他的牵绊。有些人肩负着家乡父母的深厚期待,有些人承担着几十万上百万的房贷、车贷。要让他们卸下这些负担,了无牵挂地去云南或任何其他地方“寻求自我”,无异于痴人说梦。他们身上的压力让他们不可能真的这样去做。大多数都市白领心心念念的“去云南”,不过是到风光秀丽的旅游区玩几天,转一圈回来之后,一切照旧。正因如此,近些年来,“去丽江开家咖啡馆”“去西藏净化心灵”之类的说法,已成了都市白领自嘲无谓幻想的说辞。

不论白领们寄托了多少美好的想象,“去云南”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多少人能去过“大口吃瓜,快意飞马”的生活,人们总是想用旅行“逃离”现实,但真正的现实岂是说逃就能逃得开的?想要在繁重压力中寻求真正的身心解放,首先就要收起这种“一劳永逸”的幻想,转而以“细水长流”的心态,平衡好工作和休闲的关系,把合适的减压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这听起来并不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却远比“去云南”简单。培养一门运动技能,定期和朋友们打几场友谊赛;寻求一种特殊爱好,在某个领域成为“业余专家”;找到一种喜爱的艺术形式,让艺术气息浸染生活;交几个可以一起吐槽的朋友,说出平常不敢说的心里话„„这些做法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日积月累的减压效果远胜“逃离”式旅行。

要真正从压力中找到自我,减压手段只能起辅助作用。年轻人想要摆脱迷茫困顿,必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很多人之所以承担着巨大压力,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追求什么,因此只能按照别人的期待要求自己。什么都要追求,什么都放不下,最终只会不堪重负。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真正的追求时,就能放下那些对他并不重要的东西。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自然无需过早考虑买房成家,一个以建立美满家庭为目标的人,自然也没必要为了业绩竭尽精力,而那些有志于成为匠人或艺术家的人,更可以早日脱离职场苦海,把精力放到自己真正钟爱的东西上。年轻人越早看清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就能越早全身心地投入到追梦的道路上。而在这种追梦心态的激励之下,压力给人带来的痛苦也能转化成力量,在同一家公司里,有些人在加班时充满干劲,另一些人则备受煎熬,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方案 篇3

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现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方案》予以印发。请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方案》的要求,抓紧制定本地区的宣传实施方案,并于7月31日前将省级宣传实施方案报全国土地调查办备案。

二○○七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方案

土地调查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的规定,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加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围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总体部署,从服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大局出发,把握正确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动员,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任务和目标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土地调查的任务、意义和工作内容。通过宣传活动,加强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视,提高各部门参与土地调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调查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创造重视、支持土地调查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各界对土地调查工作的关注,形成全社会对土地调查工作既积极支持又敢于监督的氛围,保证土地调查成果的真实、全面、准确。

三、宣传主题与内容

(一)宣传主题

摸清土地家底,服务科学发展。

(二)宣传内容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目标任务和内容; 2.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形势; 3.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

4.土地调查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 5.土地调查与国计民生; 6.土地调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组织形式和有关要求; 8.新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9.土地调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 10.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成果与应用。

四、组织实施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一)组织领导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工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同步宣传、各负其责的原则组织开展。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负责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地土地调查办公室在地方政府、宣传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本地区土地调查的宣传工作。

(二)职责分工

部将积极协调推进落实中宣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好各有关新闻媒体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宣传报道工作。全国土地调查办具体负责组织、策划和协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工作,制定宣传方案、确定宣传内容、拟定宣传口号、组织新闻发布会、制作公益广告、编印宣传图册等工作。

各省(区、市)土地调查办公室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土地调查宣传工作方案,报省(区、市)宣传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开展本地土地调查的宣传工作。

各地(市)、县(市)级土地调查办公室应设专人,负责宣传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开展土地调查的日常宣传,完成宣传任务。

五、宣传方式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种传媒手段,通过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公益广告、宣传画、宣传栏、电视专题片等方式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报道。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主要国家级报刊上宣传报道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情况;在中央电视台及国内主要电视频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土地调查的新闻、电视专题片、公益广告与宣传口号。地方通过当地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媒体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行跟踪宣传报道。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六、工作安排

按照工作安排,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为准备启动、全面开展、成果发布及后期工作等四个阶段,宣传工作围绕四个阶段同步进行。

(一)准备启动阶段(2007年上半年)1.主要任务

以制定宣传方案、准备宣传材料、部署和开展宣传工作为主,重点宣传有关党、政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指示;及时报道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准备工作情况;解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电视电话会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政策等;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土地调查历史、土地调查意义与作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任务、工作安排、采用的技术手段等。

2.工作内容

(1)制定宣传计划,部署宣传工作;(2)协调相关新闻媒体机构,落实宣传渠道;

(3)全文刊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配发评论员文章;

(4)开展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电视电话会议的宣传报道;(5)发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并作详细解读;(6)宣传报道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开展情况;(7)拟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宣传口号。

(二)全面开展阶段(2007年下半年-2009年上半年)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1.主要任务

推广先进经验、报道先进典型,曝光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发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动态。

2.工作内容

(1)及时宣传报道有关调查的工作动态、领导讲话、会议精神;(2)开展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3)深入剖析土地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典型案件予以曝光;(4)发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纪念邮票,举办纪念邮票首发式;(5)开展土地调查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日常宣传;

(6)每年配合全国“土地日”的宣传活动,集中开展土地调查宣传;(7)组织制作电视新闻片、专题片、公益广告等,组织编印宣传图书、图册,设立宣传广告和宣传栏等。

(三)成果发布阶段(2009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1.主要任务

发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举办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展览,宣传土地调查成果应用情况。

2.工作内容

(1)公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召开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2)举办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展览;(3)表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4)宣传土地调查成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基础作用;(5)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公布,开展土地国情的宣传。

(四)后期工作阶段(2010年上半年以后)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完成后,为了保持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对土地调查工作的关心与重视,保证土地变更调查的顺利进行,土地调查的宣传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其工作内容是:

1.出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告、数据集、图集等出版物; 2.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典型经验的宣传;

3.宣传土地变更调查及成果的更新维护工作,公布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各地根据本方案,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本地的宣传报道。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动员会议讲话 篇4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市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 地名普查的背景和前期工作

1980 年至1986 年,我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地名普查,编纂出版了《德兴县地名志》,为开展地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30 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地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掌握的地名信息已难以反映地名实际情况,地名数据不新、不全、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开展新一轮的地名普查。为此,国务院于1 月下发通知,决定从 年至 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同年8 月,省政府下发了地名普查实施方案,12 月召开视频会议,对全省地名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 年2 月,上饶市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地名普查工作进行了再部署。我市地名普查工作于2015 年6月全面启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前期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了机构。 市政府成立了“德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 二是明确了任务。 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德 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明确了普查的目标任务、普查范围、组织实施、职责分工、方法步骤等内容。 三是进行了培训。 组织省测绘局工程师钟伟深入14 个乡镇(街道)对普查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地名普查人员业务素质。

二、地名普查工作总体安排

(一)地名普查的目标任务。 这次普查目标任务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全面采集辖区内的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 大类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二是对有地无名且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三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四是建好地名普查档案,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五是建立和完善地名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普查成果转化运用,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拓展地名公共服务功能。

( 二)地名普查的时间安排。 根据上饶市政府的部署,将德兴、玉山、上饶和信州等4 个市(县、区)列为地名普查工作先行市(县、区),今年年底要全面完成地名普查任务。

(三)地名普查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地名普查的生命。数据不真,普查就失去了价值。要严格按照省地名普查办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分期组织质量审核验收。因此要求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普查责任,切实执行普查纪律,防止和杜绝个人编造、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确保普查资料真实可靠。

(四)地名普查的成果转化。 普查是手段,通过这次普查,要全面、翔实、准确地掌握全市地名数据,形成一批能够服务于社会治理、公众需求的地名普查成果,切实提高我市地名管理服务水平。重点实现五个目标:一是实现标准地名标志全覆盖,建立城乡一体化地名标志服务体系。二是建立省、上饶市、市三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三是建立完善地名管理和服务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地名申报、审批、发布、共享和数据更新维护的长效机制。四是形成一批内容丰富、案例详实,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专题报告。五是编纂地名图集、地名典志、电子地名图、电子地名辞典等,形成一批有价值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三、强化民政职责,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民政部门作为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牵头部门,承担着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民政系统要高度重视地名普查工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指导督促”作用,确保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一是要积极发挥参谋助用作用。 要全面跟踪,及时掌握普查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分析地名普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预案和对策,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确保普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二是要主动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更好地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积极与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沟通,合理利用国土、测绘等相关部门普查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要充分发挥指导督促作用。 民政部门作为地名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编制方案、收集资料、外业调查、内业处理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大对涉密信息及媒介使用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全面,确保普查任务按时、优质、高效完成。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篇5

第一条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以下简称“地名普查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地名普查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名普查档案是指各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地名普查办”)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下简称“地名普查”)业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及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记录。

第三条

地名普查档案工作由国务院地名普查办统一领导。各级地名普查办分级管理,同时接受上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 各级地名普查办应当根据国家档案法规和本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地名普查档案工作制度,认真履行档案工作职责,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普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收集、整理与归档,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第五条 各级地名普查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地名普查经费预算,统筹解决。

第六条 地名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业务类(类别代码:2DPY)。1.地名登记表;2.同一地名的地名标志登记表;3.同一地名的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4.地名标准化处理表;5.搜集的地名相关史料、考证材料、实地调查的记录;6.其他相关材料。

(二)成果类(类别代码:2DPC)。1.地名目录(子类别代码:2DPCA);2.地名成果表(子类别代码:2DPCB);3.地名标准化处理统计表(子类别代码:2DPCC);4.地名普查成果图(子类别代码:2DPCD);5.地名标志登记表(子类别代码:2DPCE);6.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子类别代码:2DPCF);7.本级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数据(子类别代码:2DPCG)。

(三)其他类(类别代码:2DPQ)。1.地名调查目录(子类别代码:2DPQA);2.地名普查工作图(子类别代码:2DPQB);3.其他材料(子类别代码:2DPQC)。

第七条 国家和省级地名普查办应当在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6个月内,地级和县级地名普查办应当在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3个月内,完成归档工作。

第八条 地名普查文件材料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原则上应当为原件,如以复制件归档必须备注;

(二)归档的纸质文件材料应当做到字迹工整、图样清晰,签字手续完备,盖章、日期等标识完整,书写和装订材料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

(三)归档的电子文件材料应当符合《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的要求。

第九条 地名普查文件材料按照下列要求,以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单位进行整理:

(一)业务类文件材料以地名为单位进行组卷,卷内文件材料按照第六条第一款顺序排列。各卷档案编号由类别代码—地名代码—卷号组成(卷号从1开始编制,以下相同,如:2DPY—***00011—1)。

(二)成果类文件材料。

1.地名目录、地名成果表、地名标准化处理统计表、地名标志登记表和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分别组卷,卷内文件材料按地名代码顺序排列。各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卷号组成(如:2DPCA—110101—1)。

2.地名普查成果图单独组卷,按照图幅接合表在前,各单幅成果图在后顺序排列。各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卷号组成(如:2DPCD—110101—1)。

3.本级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数据应当以只读光盘形式单独保管,并进行备份。存储电子数据的载体或装具上应贴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光盘包含的内容和档案编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盘号组成(盘号从1开始编制,如:2DPCG—110101—1)。

(三)其他类文件材料。

1.地名调查目录、其他材料分别组卷,地名调查目录卷内文件材料按地名代码顺序排列,其他材料可以按问题进行组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卷号组成(如:2DPQA—110101—1)。

2.地名普查工作图单独组卷,按照图幅接合表在前,各单幅工作图在后顺序排列。各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卷号组成(如:2DPQB—110101—1)。

(四)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式样及填写要求见附件1,放置在卷内文件前,地名普查成果图、工作图卷内目录用图幅接合表代替)和卷内备考表(式样及填写要求见附件2,放置在卷内文件后),填写案卷封面(式样及填写要求见附件3,放置在卷内文件目录前),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对案卷进行装订。

(五)将案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和编号(以光盘为载体的档案单独编号)、编制案卷目录(案卷目录及其封面、备考表式样和填写要求见附件4),装入档案盒或档案袋(档案盒正面/档案袋封面、档案盒脊式样及填写要求见附件5)保存。

第十条 地名普查档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工作要求和地名普查有关保密规定确定密级,并在案卷封面或者装具上作出明显标识。

第十一条 地名普查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

第十二条 地名普查档案应当有专门的存放地点,并配备相应的保管设施设备,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光、防高温等保护工作,做好档案的温湿度管理,确保档案安全。

第十三条 各级地名普查档案保管部门应当制定地名普查档案利用制度,包括利用范围、利用方式、利用审批程序等。涉密地名普查档案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加强管理。其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家庭隐私的,未经普查对象同意,不得对外泄露。

第十四条 地名普查档案检查验收工作按照“以省为主、自下而上、逐级检查”的原则进行,重点检查地名普查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 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应当加强对省级地名普查办检查验收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省级地名普查办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普查档案检查验收标准并组织检查验收工作。第十六条 检查验收工作包括县级地名普查办自查、地级地名普查办核查和省级地名普查办验收。检查验收工作应当吸收同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档案工作机构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

第十七条 各级地名普查办应当在本级普查机构撤销前向同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档案工作机构移交地名普查档案。

第十八条 地名普查档案在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档案工作机构保存一定年限后,应当按规定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九条 档案移交时,双方应当对移交档案进行认真检查并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造成地名普查档案丢失、损坏或泄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民政部、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 篇6

今年5月20日是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在全国推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形势下,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因此,今年助残日要以有利于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有利于陶冶残疾人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利于促进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为目的,围绕“文化”主题,开展活动。

一、区残工委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研究解决残疾人文化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社区残疾人文化试点工作、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残疾人文化权益维护等问题。同时部署助残日各项活动。

二、向区直机关发出“捐赠爱心图书倡议书”,于5月7日—31日,开展图书捐赠活动。

在区政府大厅电子显示屏和公告栏内发布倡议书,号召区直部门在捐赠时间内,把捐赠的图书送达区残联。区残联对图书进行分类,转赠给社区残疾人文化示范点和残疾人图书阅览室。

三、区政府领导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视察宣传服务工作和社区残疾文化示范点的建设工作。

四、区残联于5月18日,组织各类残疾人代表30名,在新 1

建的张公湖开展游园、读书、棋牌和联欢活动。

五、各乡镇、街道于5月14日—19日,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残疾人文化活动。

二O一二年五月七日

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

1.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 2.推进残疾人文化建设、打造残疾人精神家园 3.关注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 4.关注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 5.让残疾人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 6.特殊的艺术、特殊的魅力 7.文化是放飞残疾人心灵的羽翼 8.文化助残、放飞梦想

9.拥有文化知识、铸造生命力量

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 篇7

2008年下半年,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这次调查依托分布在全国的209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进行,发放问卷32100份,回收合格问卷30078份,覆盖了分布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科技工作者群体,回收率为93.7%。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依托中国科协分布在全国的209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样本,且在调查过程中严格遵循了科学的抽样社会调查原则,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对本次调查样本的结构分析显示,本次调查的样本分布基本合理,能较好地代表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整体状况。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占42.3%,中部占20.7%,西部占25.7%,东北占11.3%;从性别看,男性占近六成(59.6%);从年龄看,平均年龄为37.89岁,35岁以下占近四成(37.9%);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占近半数(49.3%),民主党派占4.0%;从职称看,正高占8.6%,副高占23.6%,中级占38.5%,初级占21.1%,没有职称的占8.2%;从学历看,博士占9.5%,硕士占15.5%,本科占47.1%,大专占21.5%,高中及以下占6.4%;从教育背景看,工、医、理、农专业分别占35.4%、20.7%、16.0%和9.3%,管理学占7.4%,其他学科占11.1%。

从从事职业看,科学研究人员占8.1%,工程技术人员占30.6%,卫

— 1 — 生技术人员占19.2%,农技推广人员占5.2%,自然科学教学人员占21.2%,科技管理人员占11.3%,其他占4.3%;从所在单位类型看,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占13.7%,高等院校占18.8%,中学和技校占6.9%,医疗卫生机构占19.1%,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占6.9%,大型企业占25.8%,中小企业占6.4%,其他占2.3%;从所在单位行业看,教育占24.3%,制造业占23.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占20.2%,农、林、牧、渔业占10.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占9.1%,其他合计占13%。

二、科技工作者队伍总体情况

科技工作者是以科技工作为职业的人员,即实际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劳动力,涵盖了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等多个层次的人员。由于科技工作者作为一个政策概念尚缺乏完整的统计资料,我们拟使用科技人力资源来描述科技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情况。所谓科技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技术知识创造、开发、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员,由科学技术相关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或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以及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组成,具有明确的统计识别标准。

一是科技工作者队伍呈快速增长态势。总体上看,从2002年到2007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从2959万人增长到5160万人,增长74%。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五类专业技术人员从2002年底的2186万人增加到2007年底的2254.5万人,新增68.5万人,增长3.1%;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从2003年底的3113万人增加到2007年底的3314万人,新增 — — 2 201万人,增长6.5%;科技活动人员从322.2万人增长到454.4万人,增长41%;科学家和工程师从217.2万人增长到312.9万人,增长44%;R&D人员全时当量从103.5万人年增长到173.6万人年,增长68%。同期,全国就业人口仅增加4.4%,在岗职业人数仅增加8.2%。科技人力资源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扩张。统计资料表明,五年来,我国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的本专科毕业生新增总量达1189.7万。

二是队伍总体稳定,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较高。调查显示,近半数(48.7%)科技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不到一成。其中,科技工作者对工作稳定性、单位人际关系、社会保障、工作自主性的满意度最高,对住房分配制度、工作收入、个人发展空间、社会声望、自我成就感等满意度相对较低。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30.3%的科技工作者最愿意从事的仍是目前的职业,加上选择大学教师(10.5%)、工程师(7.6%)、医生(4.5%)和科学家(3.2%)等科技相关职业的人,选择科技工作作为理想职业的人仍在半数以上。在可能选择的其他职业中,选择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15.3%)和官员/公务员(14.3%)的比例最高。调查发现,75.2%的科技工作者自工作以来一直在本单位工作,仅23.8%换过工作,职业流动率低于2003年调查时的34.4%。从流动意愿看,32.0%的科技工作者有职业流动意向,其中51.8%是因为目前工作收入待遇太差,41.4%是因为工作没有发展前途,33.5%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其他原因依次是缺乏成就感(31.5%)、工作太辛苦(27.6%)、工作枯燥(22.7%)、住房问题(21.5%)、不能发挥 1212 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统计缺2002年的数据,这里以2003年的数据作为比较基准。

由于我们没有调查流出科技工作者队伍的人员,所以这里的比例只反映了在岗科技工作者的流动情况。

— 3 — 专业特长(17.4%)、工作设施条件差(14.3%)等。

三是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据2008年出版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测算,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主体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培养的,截至2005年底,40岁以下人员达2647万人,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65.7%;2006年、2007年合计新增科技人力资源(含各类本专科毕业生)达1077万人,据此推算,目前40岁以下的人群已经达到3700万人左右,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5160万)的三分之二以上。本次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7.9岁,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占近四成(37.9%),35岁及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占逾六成(62.1%)。目前,我国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在校学生总数超过2800万人,这预示着科技人力资源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科技工作者队伍将继续呈现年轻化趋势。

四是队伍高学历化趋势明显。在本次调查样本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9.5%,硕士占15.5%,本科占47.1%,大专占21.5%,高中及以下占6.4%。其中,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获得者分别占55.8%、54.0%,高学历特征尤为明显。不同年龄组间也有较大差异,35岁以下组中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28.2%,35岁及以上组中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23.0%,说明科技工作者队伍呈高学历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扩张使得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2002年之前累计毕业生总数为76万人,2003年-2007年间累计毕业生达102万人,而2007年在校研究生就达154万人,大规模高学历毕业生的加入促使科技工作者队伍趋于高学历化。

五是女性科技工作者总量和比例持续增加。据测算,截至2005年底,我国女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1437万人,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 — — 4 33%。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5年-2007年,普通专科、本科在校女学生比例已分别从49.2%、45.3%上升到51.2%、47.4%,达到或接近50%,其余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中的女学生比例也在逐年上升。本次调查也显示,女性科技工作者占调查样本的40.4%,35岁以下组中的女性比例(43.1%)明显高于35岁及以上组(38.6%)。随着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的不断上升,未来科技工作者队伍中女性比例还将不断增加。

三、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状况

一是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科研产出可观。64.4%的科技工作者在近三年内从事过科研活动,但参与或主持过科研项目的比例并不高。从事过科研活动的科技工作者中,只有不到六成(58.9%)的人参与过科研项目,主持过科研项目的更是不到三分之一(31.0%)。近三年来,54.5%的科技工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比2003年调查的比例(52.1%)略有提高;人均发表论文2.9篇,明显高于2003年调查结果(2.08篇)。34.2%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人均1.3篇;16.5%发表过SCI/EI论文,人均0.6篇。此外,9.5%的科技工作者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宣读过学术论文,人均0.2篇;24.3%提交过内部研究报告,人均0.8篇;12.2%出版过著作,人均0.21部;11.1%获得过专利,人均获得专利0.26件。近三年来有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为24.5%,其中54.3%获得某种形式的分配收益,并有40.7%主要体现为奖金收益形式。

二是业务经费不足、设备落后问题普遍,知识老化、交流缺乏问

此处统计的人均发表论文数同时包括了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数量,以下统计著作和专利时也是如此。

— 5 — 题突出。调查显示,49.8%的科技工作者面临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32.9%面临“缺乏仪器设备”问题,26.0%面临“仪器设备老旧过时”问题。相对而言,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作以及在基层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对硬件设施的抱怨更多。在回答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扰是什么时,许多人把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19.1%)作为首选,其他依次为缺乏业务/学术交流(16.1%)、业务/科研活动时间不充足(11.5%)、工作不受重视(10.5%)、职称/职务晋升难(10.4%)、创收压力(8.3%)、没有合作团队(6.1%)、业务活动缺乏创新(5.9%)、教学压力(4.8%)、发表论文压力(4.6%)、人际关系不和谐(1.2%)。与其它科技工作者相比,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的问题在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那里尤为突出,正高级职称和博士学历科技工作者对业务/科研活动时间不足问题反映突出,科研人员和高职称科技工作者对创收压力问题反映突出,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对发表论文压力反映强烈。

三是继续教育需求强烈,现有体系难以满足。近八成(77.9%)科技工作者表示目前非常需要或比较需要进修学习。其中,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中表示需要进修学习的比例达到87.5%,明显高于35岁以上人群(72.3%)。初级职称者表示需要的比例为86.3%,中级为80.8%,副高和正高分别为72.8%和56.7%。尽管科技工作者对继续教育需求强烈,但现有继续教育体系无论从覆盖面还是从时间上均难以有效满足其要求。近四成(37%)科技工作者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单位没有提供培训机会和工作忙是没有参加培训的最主要原因。近三成(27.2%)科技工作者对单位的进修培训工作表示不满意,企业科技工 — — 6 作者的不满意度更高。

四是工作强度过大,高学历、高职称者尤为突出。调查发现,我国科技工作者工作时间超长,每周平均工作5.5天,工作时间内每天平均工作8.6小时,高于每周5天、每天8小时的国家法定工作时间。许多科技工作者超负荷工作,四成(39.9%)科技工作者每周工作天数超过5天;三成以上(36.8%)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总体测算,科技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47.3小时,比2003年(45.7小时)多了2小时。高学历、高职称者的工作时间更长,博士学历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6.7小时;正高级职称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5.2小时。

五是对单位领导管理水平和人际环境表示肯定,但对收入分配制度和学术氛围满意度较低。科技工作者对于本单位领导的管理水平普遍持肯定态度。对本单位领导管理水平,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超过一半,达51.7%,不满意率仅为10.6%;对本单位人际关系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合计达到55.5%,不满意率合计仅为5.8%。相比之下,科技工作者对单位工资薪酬制度和学术氛围的负面评价较多,六成以上认为本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对收入差距过大和过于平均化的批评并存:仅37.4%认为分配制度合理或基本合理,31.5%认为个人收入与能力业绩不成比例,26.5%认为收入差距过大,24.5%认为收入分配过于平均化、缺乏激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卫生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抱怨收入差距过大的比例较高,农技推广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抱怨收入过于平均的比例相对较高。此外,科技工作者对本单位学术氛围的满意度总体不高,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总数的26.8%,不满意率为21.8%。

四、科技工作者的生活状况

一是收入水平和住房面积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部分科技工作者仍存在收入低、难以照顾家庭等具体生活困难。2007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年收入均值为39850元,比当年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24932元)高近15000元。但科技工作者收入状况存在较大群体差异,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年收入(35483元)比男性(42819元)低近万元;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的平均收入(33654元)比35岁以上者(43638元)低近万元;农技推广人员平均收入仅为29086元,远低于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博士学历者平均收入为57910元,几乎是大专学历(32667元)的两倍;正高职称者平均收入为63420元,是初级职称(30929元)的两倍多;东部科技工作者平均年收入最高,达到48300元,而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平均收入都在35000元及以下。69.0%的科技工作者拥有自己的住房,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8平方米)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但与2003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对于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主要困难,58.1%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是“收入低”,35.2%是“工作忙不能照顾家庭”,24.3%是“住房困难”,接下来依次为“上下班交通不便”(18.1%)、“就医看病难”(7.4%)、“子女入学难”(6.4%)、“夫妻两地分居”(4.7%)、“找对象难”(4.3%)、“其它”(2.4%)。这一结果与2003年调查相类似。不同年龄和学历、职称的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有所不同,年轻、学历职称较低的科技工作者面临更多的是“收入低”、“住房困难”等经济问题;年龄较大、学历职称较高的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作忙不能照顾家庭”。

— — 8 二是养老、医疗保障覆盖率较高,但失业保险、劳动合同和带薪休假落实情况还有待改善。调查发现,94.4%的科技工作者有养老保险,97.7%有医疗保险,但参加社会失业保险的只有69.5%,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三者分别为84.1%、86.2%和72.6%)相比,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而社会失业保险覆盖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东北地区没有参加社会失业保险的比例为43.6%,中部为40.9%,西部为33.8%,东部为20.4%。75%的科技工作者与单位签订了书面聘用或劳动合同,15%没有签订任何合同,10.0%对合同情况表示不清楚。六成以上科技工作者过去一年没有连续休过五天以上带薪假,只有34.5%休过。中部地区、基层科技工作者、卫生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以及低学历、低职称者休假的比例更低,中部地区科技工作者休带薪假的比例仅为30.7%,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卫生技术人员(22.8%)和农技推广人员(27.3%)休假比例最低;博士学历者休假比例为44.8%,本科和大专仅为33.4%和29.0%;正高、副高职称者休假比例分别为36.4%和39.0%,初级职称和无职称者分别只有30.3%和26.4%。

三是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严重不足。54.0%的科技工作者自认“非常健康”或“比较健康”,36.8%认为“一般”,自认“不太健康”或“非常不健康”的占9.2%。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揭示的全国城市人口自评健康水平相比,科技工作者的自评健康水平明显偏低。把“非常健康”计作5分,“非常不健康”计作1分,此次调查中科技工作者自评健康平均分为3.53分(介于“比较健康”和“一般”之间),比2003年得分(3.78分)略低,说明科技工作者自评健康水平较过去有所下降。近四成(39.3%)科技工作者患有某种类型的常见

— 9 — 疾病,其中患颈椎和椎间盘疾病的占21.6%、消化道疾病(9.7%)、高血压(7.6%)、关节炎(7.2%)、心脏病(3.7%)等。部分科技工作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压力过大是影响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3.3%的科技工作者觉得最近压力“非常大”,42.7%觉得压力“比较大”,32.7%觉得“有点压力”,主要压力源依次为:工作(50%)、个人经济(22.3%)、职务/职称晋升(12.3%)、家庭生活(5.6%)和人际关系(5.1%)。调查显示,28.8%的科技工作者从不参加体育锻炼,35岁以下人员中有31%从不参与体育锻炼;人均每周锻炼2.2次,每次锻炼持续30分钟以上的为1.6次,体育人口比例仅为23.5%。七成以上(64.7%)科技工作者参加过体检,但基层科技工作者、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科技工作者和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单位组织体检的比例明显较低,区县基层站点参检比例为56.2%,低于机构站点(70.1%),中部(61.6%)、西部(58.7%)和东北(57.9%)地区参检比例低于东部(71.6%),农技推广人员在各类人员中参检比例最低,仅为44.7%。

五、科技工作者与科学共同体

一是逾五成科技工作者是各级各类科技团体或科协基层组织的个人会员。逾四成(45.5%)科技工作者是各级、各类科技团体(如学会、研究会等)的个人会员,近四分之一(24.5%)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各类科协基层组织。如果把各级科协所属学会组织和科协基层组织的会员视作科协直接联系和服务的对象,这类人员在全部科技工作者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2.0%。对科协系统所发挥的影响力,22.3%的科技工作者认为“非常有影响”和“比较有影响”,22.1%认为“影响较弱”和“没有什么影响”。交叉分析显示,对科协了解程度较高者,对其影响力 — 10 — 的评价也更加积极。科协直接联系和服务的对象,尤其是科协基层组织会员,对科协的了解程度和评价态度明显高于其它人员。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培训是科技工作者最希望科协组织提供的服务,其中信息、技术服务64.0%,进修培训服务45.0%,提供科技人员内部交流的机会44.2%,提供与社会各界交流的机会31.6%,政策咨询服务29.2%,资助研究21.6%,保障权益20.1%,向政府反映意见17.4%,解决生活困难10.4%,就业服务9.8%。

二是学术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成为科技信息的重要来源。过去一年中,61.4%的科技工作者曾经参加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讲座等),人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1.7次;12.8%的科技工作者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8.9%有过出国(出境)访问、考察、培训或进修。影响科技工作者参加学术会议的最主要困难依次为:会议收费太高(34.5%),缺乏信息、没有机会(33.7%),没有差旅经费(29.7%)。科技工作者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呈多样化趋势,41.3%的科技工作者仍然把学术著作和刊物作为获取科技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互联网已成为第二重要渠道,29.1%的人选择互联网作为最重要渠道,这一比例几乎是2003年(10.7%)的3倍。但是,科技工作者对国内学术刊物的水平评价并不高,67.5%的人认为存在各种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版面费过高(34.9%的人选择此项)、文章质量差(33.0%)、发稿靠关系(25.5%)以及文章评审不透明(20.4%)。相比较而言,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对国内学术刊物的评价更低。

三是近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相当比例科技工作者持宽容态度。调查发现,分别有43.4%、45.2%和42.0%的科技

— 11 — 工作者认为当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一稿多发”现象相当或比较严重,认为“侵占他人成果”现象相当或比较普遍的比例更高达51.2%。过半数(55.5%)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与此相比,在美国和挪威的相关调查中,分别只有27%和22%的被调查者表示知道周围的人有过科研不端行为。对于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科技工作者认为主要是现行评价制度驱使(30.3%),其它依次为社会大环境(21.7%)、监督机制不健全(18.4%)、研究者自律不够(12.8%)、处罚不严厉(8.0%)、学术规范教育不够(3.3%)、学术规范及规章不明确(3.2%)。被问及“你认为这些学术不端行为的当事人是否值得同情”时,超过30%的科技工作者表示“非常同情”和“有些同情”,20%表示可以原谅。其中,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表示“同情”和“可原谅”的比例分别为36.3%和23.4%,高于35岁以上人员(分别为28.5%和17.9%)。值得注意的是,近半数科技工作者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相关知识,自认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知识“了解很少”和“基本不了解”者达38.6%,女性、年轻人、低学历者和低职称者对学术规范了解情况相对较差。

四是两成以上科技工作者近三年中获得过科技奖励,七成以上肯定现有科技奖励的积极作用。22.1%科技工作者在最近三年内获得过各类科技奖励,人均获奖0.44项。其中,3.4%获得过国家级奖励,16.5%获得过省部级奖励。年纪较大者及高学历、高职称者获奖比例更高。72.1%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现行科技奖励体系对科技工作者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六、科技工作者与社会

一是参政议政热情高,对公共政策知晓度不够。调查表明,80.1%的科技工作者比较关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低职称者关注程度相对较低,35岁以下人员关注的仅为74.2%,比35岁以上人员(83.9%)低近10个百分点;无职称和初级职称者关注的比例分别为70.9%和75.3%,明显低于正高(89.3%)和副高职称者(84.8%)。77.5%的科技工作者有强烈的参政议政意愿,高于2003年的比例(53.6%),4.8%的科技工作者当选过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过去一年中,56.5%的科技工作者向本单位领导或部门提过建议/意见,36.5%就本单位的管理问题公开发表过意见,9.2%向政府提过建议/意见,7.9%向新闻媒体提过建议/意见,58.1%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参政议政渠道不够畅通。同时,科技工作者对科技政策文件的了解程度较高,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调查列举的5个重要科技政策文件中,科技工作者了解程度最高的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知晓率为69.2%;了解程度最低的是“科技进步法(修正案)”,知晓率为49.9%。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女性科技工作者人群应成为科技政策扫盲的重点。

二是参与科普活动积极性不够。调查表明,25.0%的科技工作者在过去3年内发表过科普文章。过去一年中,56.7%的科技工作者参加过至少一种科普活动,其中36.0%为企业提供过科技咨询或服务、35.3%举办过科普讲座或培训、27.9%利用专业知识为农村服务、19.6%利用专业知识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17.2%为科普场馆提供服务、12.2%就科技问题接受大众媒体采访。上述参与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

— 13 — 定差距。以英国2006年的情况为例,举办过讲座、提供过决策咨询、接受过媒体采访的科技人员的比例分别比我国高出5%、13%、11%。至于参加科普活动的主要障碍,24.7%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是缺乏渠道,21.3%是没有时间精力,20.0%是缺乏相关经费,13.8%是自己缺乏相关训练或没有科普能力。

三是期待完善财政支持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制度。近三年中,19.6%的科技工作者作为项目主持人申报过政府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人均申报2.7项,人均申报成功1.4项。申报过财政支持科研项目的科技工作者中,41.8%认为财政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拉关系、走后门严重”的问题,38.4%认为存在“审批程序不透明”的问题,分别有24.5%、23.5%和19.7%认为申报过程中存在“申报手续复杂”、“申报周期过长”和“资金到位不及时”的问题,希望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善。在申报过财政支持科研项目的科技工作者中,44.1%认为经费管理制度基本合理,也有25.5%认为经费管理过严,使用不便。

四是近一成科技工作者曾经受过知识产权侵害。调查显示,9.6%的科技工作者曾经受过知识产权侵害,其中博士学历受侵害者比例达21.7%,正高级职称者达19.9%;科学研究人员为13.9%,教学人员为12.5%,均明显高于其它人员。成果被抄袭、文章未经许可被发表或转载是最主要的侵权形式,分别有3.2%和3.1%的科技工作者遭受过这两类形式的侵权。面对侵权,近四成(37.2%)科技工作者采取回避策略,21.2%直接联系侵权人私下交涉,21.1%向自己所在单位寻求帮助,8.7%向科协或其所属学会组织寻求帮助,8.7%向其它相关政府部门寻求帮助,9.2%寻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还有4.9%采取向媒体反映的处 — 14 — 理策略。

五是对自主创业有很强的兴趣和愿望。69.0%的科技工作者曾经考虑过自己创业,男性、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低学历、低职称者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考虑过自主创业的比例相对较高,男性考虑过创业问题的比例(72.2%)高于女性(64.1%);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考虑过创业的比例(77.1%)比35岁以上人员(63.8%)高10多个百分点;无职称和初级职称者的比例分别为76.3%和77.0%,而正高和副高级职称者分别只有57.8%和62.1%;东部地区科技工作者考虑过自己创业的比例仅为64.8%,低于中部(71.3%)、西部(72.2%)和东北地区(72.9%)。在自主创业方面面临的障碍和困难中,以缺乏资金最为普遍,71.0%的科技工作者遇到这一问题;另外,“缺乏好的项目”(41.2%)、“缺乏管理经验”(32.9%)、“缺乏保障和心理安全感”(32.8)也是主要障碍。

七、主要结论和总体判断

第一,科技工作者队伍数量快速增长,结构继续优化,发展态势良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扩张,为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壮大提供了充裕的后备力量,也是科技工作者队伍呈年轻化、高学历化趋势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在校学生总数超过2800万人,加上高等教育中女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这预示着科技工作者队伍近期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将继续保持年轻化、高学历化和女性比例增加的趋势。

第二,科技相关职业吸引力较高,但潜在职业忠诚危机不容忽视。科技工作者队伍基本保持稳定,在整体社会流动性加大的背景下,科

— 15 — 技工作者内部职业流动比例反而比2003年有所下降,说明科技工作相关职业保持了较高的吸引力,这可能与科技工作的职业声望较高和职业稳定性较高有关,当然人事档案、社会保障等职业流动中的制度性制约因素也可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同时应看到,由于收入和工作压力等问题,有近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如有机会更愿从事企业管理、公务员等其他职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忠诚度下降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第三,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对工作环境和支撑条件提出更高要求。与五年前相比,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高,表现为科研活动更为频繁,工作时间更长,取得的成果也更为丰硕。同时,他们也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迫切要求:一是希望能减少非科研活动的干扰,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科研业务工作;二是痛感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要求得到更多继续学习的机会;三是对工作中业务经费不足、设施陈旧问题深感不满,对单位分配制度不合理、学术氛围不足的状况颇多怨言。只有正视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持和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科研产出。

第四,科技工作者内部分化趋势明显。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在城镇居民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但队伍内部分化明显,女性、青年、基层、中西部科技工作者的收入与其他群体相比明显偏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住房困难问题依然突出。破除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是保持科技工作者队伍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但应警惕这种差距一旦超越合理范围,将会对科技工作者 — 16 — 队伍的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

第五,科技工作者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健康状况欠佳。工作时间长、强度高、压力大是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同时科技工作者在生活中还面临着收入低、社会失业保险覆盖率低、家庭拖累等多方面压力。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压力过大和体育锻炼不够,科技工作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均不容乐观,身心健康水平趋于下降。当前亟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并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缓解科技工作者压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健康水平。

上一篇:雍正书法雍和宫碑文下一篇:见面会活动策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