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改进之我见(精选12篇)
物理实验改进之我见 篇1
农村物理实验教学之我见论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然而在继续以升学为主要评价目标的学校,由于物理在中考中只有70分,所以有些学校将物理划为次要课(语数外占120分划为主要课),实验岗位定为次要的辅导岗位,认为实验教师就是收发仪器、清洁卫生的,于是老弱病残、关系户进了实验室;有些学校则是物理老师与实验员合二为一。前者,实验教师是一个“再就业”的好岗位,工资福利待遇可以得到保障;后者,实验教师的工资正常晋升都有困难,并且显得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物理课的地位决定了周课时少,有时几个班的物理课时加起来才能与一个班的主课工作量持平。加之物理实验仪器大多笨重,做一个演示实验有时要搬几次仪器,且有一些较易损坏,所以有些实验教师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填一下《演示实验通知单》,将仪器搬进办公室后就再也不搬进教室,在教室里就单纯讲实验,或者用学生实验仪器代替演示仪器,仅有讲台周围的几个同学能看清楚。还有些学校,干脆就没有实验室,只能把教室变成了实验室。
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物理实验教学应当受到充分重视,要注重实验教师的培养,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深入准备室,听实验教师的.汇报,看实验教师的实验教案;深入实验教室,听实验教师的实验课,看专任实验教师与物理任课教师配合得怎样;深入课堂,听物理任课教师的课,看演示实验是否落到了实处;深入学生,听学生对实验的要求,看学生实验是否真正完成。相关部门也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比赛,促进实验教师提高能力。对实验教师也应提出要求,如熟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仪器添置计划、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对所缺仪器要有记录等等,保证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都能顺利地进行。
多媒体的配置,可以解决物理实验中的一些难题,但也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原来讲托里拆利实验时,因为水银有毒只能讲讲而已,非常乏味。现在通过多媒体视频,学生能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正是因为师生感兴趣,多媒体用得较多,可是没用多长时间多媒体就出了问题,维修的话要请省城方面的技术员,不仅要花钱还要等很长时间,加之其它原因,维修的事就容易搁浅。如我们学校四套多媒体,现在就只有一套能用,时间一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育效果自然会有影响。因此呼吁上级有关领导多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班,提高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及时维修多媒体,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了吗?
有些仪器虽然配置了,但质量并不好,实验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如在做光的反射实验时,仪器中原本应该用镜片作为反光配置,但器材中却配置了一块小木片充当反光器件,效果很不明显,几乎看不出来。这是生产厂家的问题,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希望有关部门好好查处,以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可是只要我们善于动脑,不好的事情也可能转化为好的事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反而激发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纷纷提出建议,有的学生建议换上小镜片,有的建议改用刀片,效果反而比较明显。
上面的例子也说明,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可是农村学校实验仪器配置得总是不全。如讲压强的时候,仪器室里并没有相关的仪器,只能自己亲自做。我便找来一块小木板,四个小钉子,制成了一张小桌子。实验效果相当不错,学生反映好,领导给予了肯定。若没有像样的仪器,老师怎么教,学生又怎么学呢?不又成了无米之炊吗?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农村物理实验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不仅仅是仪器配置方面,也包括资金政策支持方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快乐刻苦的农村孩子共同前进。
物理实验改进之我见 篇2
一、根据问题制定方案,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中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教学内容均和运动有关, 描述了物体的普遍运动规律.
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一块内容时, 对教学的方案内容作出了适当的调整, 将“对速度的测量”以及“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两个实验探究内容浓缩在了一堂物理课上.这位教师首先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 并结合多媒体课件, 给学生讲解了时间、位移、速度等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而后, 这位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 我们都知道用位移除以时间就能得出速度.那么, 在实验室中, 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要如何设计才能既准确又方便的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同时, 速度随时间的改变是具有相应的变化规律的, 我们要怎么设计实验来研究这种规律呢?”在这位教师的提问和不看书的要求下, 学生纷纷开始尝试自己制定一套测量速度并研究速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案.经过这位教师的引导, 以及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 最后学生提出了“利用一种可以计量单位时间并同时能标明位移的计时测量工具来测算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构想, 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之后, 学生最终将这种构想统一到了“打点计时器”上.
2. 结合情境创设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根据实际的问题提出假设, 进而进行实验论证的一门学科.高中物理教学中, 包含有大量的测量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验证性实验.大部分的高中物理教学, 教师往往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 仅仅是一味的将这些实验知识传授给学生, 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的高中物理教材, 其中编有大量的重视锻炼学生能力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 应当结合教材来设计教学内容, 注重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某位教师在教学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时候, 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四个小朋友在冰面上玩耍, 他们决定来一场比赛.其中一个胖小孩和一个瘦小孩分别坐在板凳上, 另外两个小朋友在后面推, 这两个负责推的小朋友力量是一样的.两人推动十米以后同时放开, 比较胖小孩和瘦小孩谁在冰上谁滑得更远.刚接触到这个情境时, 学生纷纷以摩擦力的知识来解答, 认为瘦小孩受到的阻力小, 作用力一样的情况下, 应该是瘦小孩滑得更远.结果这位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了一遍刚才的情境, 学生都惊讶地发现, 最后居然是胖小孩滑得更远.就在学生纷纷猜疑时, 这位教师适时问到:“学生, 根据我们学过的牛顿定律, 瘦小孩质量小, 加速度大, 所以他加速快, 同时受到的冰面摩擦力也小, 但是为什么最后却是胖小孩滑得更远呢?这其中必然有科学道理, 但是学生能不看书, 自己发现其中的道理吗?”经过这位教师的一番引导, 学生纷纷组成了小组进行讨论, 有的还拿出了稿纸进行演算.这位教师又给学生放映了其他类似的现象, 比如, 在一堆摞起来的棋子中快速打掉中间的一颗, 其他的棋子还是保持原状.在这位教师的点拨下, 学生终于有所领悟, 得出了“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易改变”这一假设.可见这位教师的课堂设计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思维能力上的开发, 还要重视学生对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知道, 提出解决方案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而切实有效, 可以操作的实验设计, 才是高中物理教学真正应该重视的地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 是意义重大的.
如, 上述的学生提出设计“打点计时器”实验的这个例子, 其实一开始, 学生的构想十分幼稚.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学生在一开始, 提出了“在光滑的平面上, 用弹簧秤拉动小木块做水平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 并用刻度尺测量位移, 用秒表记录时间, 从而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并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个构想看似可行, 但其实具有不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时, 首先肯定了学生这个设计上的原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保证了学生的积极性.之后, 这位教师又问学生:“学生, 你们有设计好这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器材吗?我想问, 单就‘光滑的平面’这一个条件, 你们要如何来准备呢?”教师的这个问题一下就点醒了学生, 使他们意识到了自身设计上的错误, 即具有不可操作性.这样的实验设计是毫无意义的.之后, 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步步提出了类似于“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构想.在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实验构想之后, 教师又进一步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设计, 将整个实验的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原理、目的等全部设计出来.在学生分小组完成设计之后, 这位教师又要求学生派小组代表上讲台来发表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 然后再由其他小组来评定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选出了最佳实验方案后, 教师又要求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实验, 这样, 学生的实际操作实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我见 篇3
1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1)做压强的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物体的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人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人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2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改进质监宣传工作之我见 篇4
改进质监宣传工作之我见
1、加强系统性在质监系统,从国家局、省局到基层单位,上上下下都很重视宣传工作,每人都下达任务指标,年终还要进行考核评比,奖优罚劣等。这些措施固然不可缺少,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考核结果主要是领导稿件见报,触电和上镜率,而现有的新闻媒体中,我们质监系统的几篇、几千篇
乃至几万篇稿件撒出去、登出来,基本上就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除了我们自己在统计数字以外,其他人很难注意到这些豆腐块或者豆腐条。特别是对于质量技术监督一些重要的工作举措,由于没有形成宣传链,在社会上形成不了强大的宣传态势,因而引不起社会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好范文版权所有
2、拓宽工作思路在宣传工作中,我们往往满足于“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常常沿着这样一种模式,即写稿----见报、触电、上镜,宣传工作的载体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宣传的形式拘泥于一定的模式,社会上的许多人只知道质监人整天在忙,但深入了解很难,社会影响力小。
3、增强时效性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决定了宣传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关键时候常常深度不够,因而错失了宣传报道的最佳时机,影响了宣传的效果和效力。
4、提高人员素质由于宣传工作的特点,宣传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宣传的质量和效果。在我们质监部门,专门宣传的人员不多,绝大多数是兼职的,许多宣传工作甚至是一线的干部职工边干边学,难免会影响宣传队伍工作的整体效果。
高中物理情感教育教学之我见 篇5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真正得到落实,这正是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键。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高中物理 情感教育 情感体验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积极的学科情感)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W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理亦源于此。
二、消极学科情感的成因
1.教师的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申将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物理是一间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物理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学,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物理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3.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你让这样做我偏那样做,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沮,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1.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掷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人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篇6
通渭县华家岭乡老站学校杨志成摘要: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爱好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关键词 :兴趣情感教育多元化学用合一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学好物理。尊重学生的需求, 发展 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没有兴趣,学生就没有认知的倾向,失去了求知的原动力。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如何激发、培养和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物理知识蕴涵着丰富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做好物理演示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探求欲。
3、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好物理的实用性和成就感。
4、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兴趣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物理。
5、帮助学生化繁为简、突破难点,促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在基础教育中完成对学生进行学法,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效。
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实践逐步完成的,而不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所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又艰苦又愉快。
2.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学习、探究的场所是课堂教学中所必备的条件,也是学生思维能否得以锻炼的手段,更是学生建立自信的主要阵地。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3.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4、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5、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心感染学生,用真情换取信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注重研究性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元化
《物理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懂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特别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体验。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利用身边的物品及实验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索,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对过程和成果进行检验、评
价,最后进行总结交流。学生在研究学习的探究性活动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对他们不采取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使他们在不同层面上都有所发展。《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猜想”这一步骤,过去老师并不看重,觉得有些矫揉造作,不如旧教材那样来得直接。先讲结果,再把实验操作一遍,省时省力。这正如看魔术,先把其中的玄机告诉观众,再来表演,观众还有兴趣吗?同样,这样做学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因此每次实验前,应先让学生猜想,把每一种想法都写到黑板上,充分体现出你对学生意见的重视和尊重。再对这些猜想进行分析、论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有成就感。新的教学模式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每一步无一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只有在新的教学模式探究下,才能真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注重学以致用
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好物理的实用性和成就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与人人有关。为了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做到学用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
时给物理提供实用的机会。例如,带学生骑自行车上坡时体验走S形比走直线哪个更省力?放在杯子水中的筷子为什么是弯折的?手长的与手短的同学掰手腕哪个占便宜?一高一矮两个人抬一桶水谁更费力?农民用锄头锄地短把子和长把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千斤顶能把一辆大货车顶起来?起跑发令时是以枪声为准还是以烟雾为准?为什么鸡蛋用手握不易破却容易磕破?这些日常生活现象,都能够引导学生用他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和解决,让他们体会物理知识的无所不在和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地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在学习完课堂知识后,就应布置相应的课外活动内容,如小实验、小制作、观察自然现象、参加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劳动等。如让学生做筷子提一杯米的游戏;直臂提水和弯臂提水,看如何提得多?手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发展 ,又使他们感到物理学 奥秘无穷,无处不在。这样,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总之,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物理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教育过程是复杂的,任何单一的教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之我见 篇7
首先, 我们作为物理教师, 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开展物理实验活动,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诚然, 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 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 并结合教学实际, 研究解决的方法, 努力开发一些直接的演示, 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在实验教学中, 可在规定的实验中, 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 使物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如此这般, 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还更多地学生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想象,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 我们作为物理教师, 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在演示实验中, 努力增加学生的参与量。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 在操作的同时, 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 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 学生看, 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 特别是坐在后边的学生。这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 也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所以, 我们在演示实验中, 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和总结, 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 多次重复, 加深印象, 巩固记忆。比如说, 在光的反射定律一节, 可以让学生动手激光笔做光的反射演示实验, 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分析入射线、反射光线、法线, 以及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由此可见, 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参与, 学生不仅有显示实验技能的机会, 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 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与此同时, 可领会物理的思想,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有, 我们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试验和探索性实验, 而我们一般所做的是验证性试验。其实, 验证性试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 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
中学物理实验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基本理论的创立,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和认真总结思索得来的。学好物理离不开实验,要在物理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离不开观察与实验。因此,教师要上好每一堂演示、实验课,在观察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物理实验能力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物理实验能力就是能顺利进行物理实验并达到实验目的要求的个性心理特征.从广义角度来讲,物理实验能力是指运用实验理解、验证物理理论观点及借助物理实验获得新认识的能力.它包括:发现、选择和明确课题的能力,选用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实验思维的能力,收集资料数据的能力,分析、研究和处理实验资料、数据的能力,发现物理实验规律的能力,等等.狭义的物理实验能力则仅指完成物理实验操作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仪器使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狭义的物理实验能力是不完整的,不能满足学生学好物理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狭义地认识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只能成为“照方抓药”的操作员,既不能真正达到培养物理实验能力的目的,也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为了认识某一物理现象,并对此物理现象做出判断。但学生在观察时常抓不住要领,理不顺关系,表现为不知道该看什么和如何去看,以及看不清所演示的现象。为此,我们要做到:
1、明确观察目的观察一个物理现象,首先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即明确观察什么。只有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才能在实验的过程排除与观察目的无关的因素,抓住所要观察的主要物理现象,达到观察的目的。例如:高中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就是要用控制变量法看看质量确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和合外力确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其它现象都是次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讲解来实现。
2、指导观察方法常用的观察方法有:顺序观察法、整体局部观察法、比较观察法、推理想象观察法。
3、提高实验本身的可见度实验尽可能做到仪器简单、过程明了。但有些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可见度小,应借助于机构、光电的方法转换变量进行放大,或采用染色,衬托背景等措施突出观察的对象,增大实验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中就是用了光杠杆的原理来放大桌面的形变和通过液面的升降来反映瓶子的形变。对于一些较隐蔽的、不方便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有时候我们也会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演示,但这并不能代替实际的物理实验。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发现自己观察中的不足,提高实验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即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整个初中阶段涉及到九十多个演示实验、十几个分组实验。物理教学中绝大多数物理现象、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来的。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甚至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得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提高其观察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真正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能力,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事先弄清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2、实验前教师要针对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重点提醒,对于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去做。同时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搞好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对学生抽查提问,让他们叙述实验步骤,回忆实验情景,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出正确结论。对于重点实验,有条件的可以把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制成光盘,演示给学生,以加深他们的印象。
4、对于实验中出现的较大误差和失败实验,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可分三个阶段。第一,模仿性階段。教师首先演示。演示时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示范性,使用的仪器要整洁,放的位置要合适,既要便于操作,也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演示完毕后,让学生模仿操作,如:天平的使用,在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则演示完毕后,让学生独立操作。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有了感性认识,增加了对实验的了解、熟悉程度,并对天平的结构、用途有了初步了解。第二,独立实验阶段。主要由学生按实验要求的方案、步骤独立完成实验。通过预习,先让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以及器材的使用有清楚的了解,然后,教师给予适当提示,讲明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再由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用天平和量筒测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应提醒学生注意:1.砝码取用一定要用镊子夹取;2.视线一定要与量筒凹液面相平;3.石块一定要慢慢放入水中等。实验完毕后要求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不能编造数据,对误差认真分析原因,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通过独立性实验,使学生对天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质量、密度的理解也大大加深。第三,设计实验阶段。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与相关的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一阶段对学生要求较高,教师可做适当指导。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之我见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验教学,能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助于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能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
但在农村初中,实验仪器欠缺,设备不足,而且学生重视基础课,轻视非基础课,老师自身认识存在偏差:让学生去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不便于组织,甚至会出现危险,教师还要担责任;在现在教学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考试,而动手操作以及能力的题目又不好处,因此,讲实验要比做实验效率高得多。实验教学态度消极,教学中可做可不做的实验,选择不做;能够自己制作教具的实验,自己嫌麻烦而采用不做;能创造条件去做实验的而采用去讲实验。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那么如何教好生物实验课,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这是目前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要突破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瓶颈,我个人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端正认识,做好演示实验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领导、生物教师与学生都要提高认识。学校应根据实验条件,尽可能的开足、开好实验课。生物教师要摒弃“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不能采用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压抑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的教学形势下,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端正认识,努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和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象鲜明、直观、简洁明了等特点,它是课文文字叙述的一个重要辅助部分。离开了演示实验的铺垫,课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规律就显得苍白无力,如空中楼阁,飞来之峰了。例如: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在讲叙茎的输导作用时,就设置了一个非常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取两枝生长健壮的植物枝条,把它们插入盛有红色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阳光下照射2-3小时后取下,可以看到叶脉变红了,说明茎(此处指的是枝条)具有输导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作用。如果用小刀把枝条纵向劈开,就可以看到枝条中只有树皮与髓之间的木质部变红了。由此可以证实红墨水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的。接着再引导学生来分析木质部的结构特点:木质部中主要由死细胞构成的木纤维和由死细胞构成的导管两部分构成,并且木纤维部分上、下不相通(没有输导功能),只有导管是上下相通的管道。至此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输导水分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来完成的。这样既可以为前面所讲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得以验证,也可以为后面学生对“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理解作铺垫。可以想象出来如果我们在讲解“茎的输导作用”一节不设置这么一个演示实验,单靠老师一张嘴,学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是很难能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茎的输导作用。可见,巧妙地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扫除记忆障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充分利用兴趣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成绩。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虽然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直接的、新奇的、可演示的、可观的兴趣占主导地位,但他们的兴趣广泛却保持不久;好奇心和好动性强,但学习目的较盲目。老师只要因势利导,将学生好的方面转变为做好生物实验的动力。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学生身心特点人手,在“兴趣之师”的协助下,一定会把每一个生物实验做得有声有色。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在实验中学生独立完成,既培养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比如,在实验课上可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植物临时装片,还可以教学生学做发豆芽、制作标本;请学生组织评比自己的“杰作”,使学生从实验中品尝达成功的喜悦。但在开放性实验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通过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细致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想;通过比较对照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设计科学性原则?D?D设立对照组;通过实验内容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准确性原则?D?D设立多因子变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验思维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生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细微的结构是肉眼看不见的,必需借助于显微镜来观察。例如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教学中,细胞分裂以有丝分裂为教学重点,因为有丝分裂的知识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知识的基础。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关系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后续章节的基础。因此,开设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挂图或者是在黑板上画出模式图来描述显微镜下的内容,这样给实验教学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因为显微镜下看到的实物与模式图相比总会有一些差异,学生无法把显微镜下真实的物像和模式图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不能具体辨别各个时期的图像;另一方面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否正确,是不是分裂期的图像,有些学生也无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等教师逐个看了,讲评之后学生才知道对错,往往有些学生还轮不到教师来点评就下课了,使教与学脱节,这样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印象,对知识理解有误。因此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屏幕将示范的显微镜下的内容呈现出来,再对全班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去识别,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又提高准确性,也节省了实验教学的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之我见 篇10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丰乐学区 王菊花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与课堂的发展融为一体,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筛选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
关键词:实验教学 评价 多元化 多样化 全面化
《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到对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细心呵护的程度,影响到对儿童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观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但在许多小学,实验教学评价尚未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呢?
一、评价理念正确化
树立一种正确的评价理念,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评价中,不但要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更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乐于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实验评价的功能上,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在实验评价的内容上,要从单纯重视知识的评价向重视小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评价转变,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学生从处于被动评价的客体向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主体转变。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1、教师评价: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是教学评价的传统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
职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职中学校;化学实验;存在问题;教学改进措施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其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中所占比重也逐渐增大。本文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化学实验在职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及当前职中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职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引进新的实验思想、新技术及新方法,确定了化学实验在职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化学实验教学在职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在职中院校中的医学、农学、食品等专业,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来进行的。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比重能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2)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入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目前职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中的化学教师不能设计出最佳的化学实验方案进行教学。
(2)职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及观念落后,仍然贯彻成绩考核体制,因此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考察。绝大多数职中学校只是将化学实验课作为一种辅助教育的手段,在课堂上主要是采用了验证性演示型实验的教学[1]。
(3)职中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化学实验的态度不端正。职中学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底子比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弱,且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生自己往往不能顺利完成一般性的验证性实验,动手操作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教师也认为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不大,化学实验教学就成为一种形式。
(4)职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不高,很多职中学校基本没有专职化学实验教师,经常由别科教师兼职,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专业性的实验技能培训,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5)职中学校提供的实验条件有限,学校缺少配备专业化的实验室与相关的实验材料,从而导致很多基本的化学实验不能开展,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探索性实验进行培养[2]。
(6)职中的化学实验教材滞后,不能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职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仍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学生不能很好的将其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3.职中院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有效措施
3.1职中院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环境进行提升
化学实验教学的环境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现代化的专业化学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的配备,有利于学生专业化素养的培养。条件恶劣的化学实验室不但学生做实验的动力不足,而且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因此,要想提高职中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就应该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提升实验室硬件设施[3]。
3.2引进先进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微型化学实验
将微型化学实验引进职中化学课堂,以绿色化学的思想为指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实例与传统的化学实验进行对比,从而对绿色微型化学实验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例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操作时间短,形象直观,不污染环境,通过以下对比可以发现,实验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也容易参与,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3.2.1常规化学实验设计
整个电解反应在U型管中进行,由于实验中的离子在两级之间的迁移距离太长而使得消耗的功率大;用铁棒作为电极,电阻大,这都使得实验过程中很难收集到足够的氢气进行实验验证。在常规的化学实验设计中没有对尾气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这都是不符合绿色化学新理念的。
3.2.2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滤纸,取其中的一张平铺在玻璃板上,用Nacl的酚酞试剂浸润充分;(2)用铁钉在旧电池芯的两端缠绕做阴阳极;2.接通电源2分钟;(3)打开阳极端的滤纸,滴入一点碘化钾—淀粉溶液,会发现试纸立即变蓝,可证明阳极生成氯气;(4)打开阴极端的滤纸,发现试纸变红,证明阴极生成了NaoH使酚酞试剂变红。
3.3在职中院校中配备专职化学实验教师
化学实验教师只有在实验教学的第一线,才能全面的发现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更专业化的指导,及时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3.4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化学实验教学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只是重点对教材上的知识理论进行重复性验证实验,因此进行的实验总是滞后,很难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作为职中院校为社会培养的就是职业性人才,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高,实践性更强。过于落后的实验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密切的联系起来,提高职中的化学教学质量。
3.5对职中的化学实验教材进行完善提高
有很多职中院校仍然采用旧的实验教材,其内容和方法已经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的脚步。因此,有必要对职中院校的现有化学实验教材进行改革完善,在其中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另外,在新化学实验教材中应适当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比例,以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了知识点,并能够将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后转化实验知识[4]。
4.结语
在职中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引进新思想、新技术及新方法,改变传统的常规化学实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职中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配备更为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师、完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等措施,使职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为职中学生的将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世兵.中职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2(04).
[2]张秀娟.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0(11).
[3]刘清.关于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2011(04).
物理实验改进之我见 篇12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全书安排了“探究活动”123个, 因此, 做好新教材中实验探究的教学工作, 是时代对初中物理教师的基本要求。本人近五、六年通过在使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教学工作中有几点体会和广大同仁们交流:
一、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改变过去七年级时渴望学习物理到九年级时惧怕物理的现象, 这就需要改变以往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手段.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按新课标的要求, 不过分强调知识的严密性和物理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 让实验真正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 学生是实验的主体。
如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过程中, 从所用器材的准备到探究过程和得出结论, 几乎全部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1.课前预习
“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物理名称。
2.课前准备
同桌的两人为一组, 准备一个平面镜、一个玩具激光器、一个由两张白色硬纸板粘连起来并标有角度的简易光屏。
3.探究过程
实验装置按教材装置图, 由一名学生掌握光屏的位置, 一名学生操作光源, 按教材安排的步骤进行探究。 (本实验的各个探究要素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八年级上学期应淡化各个要素, 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逐渐领会)
4.得出结论
各实验小组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探究结论 (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应鼓励) , 再互相交流 (教师不过分强调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 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实验结论。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完全改变了过去由教师演示、讲解、得出结论的全包办方式, 解开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神秘感, 让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
二、引导学生领悟研究物理问题的常见方法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 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逐渐拓宽视野, 初步领悟到科学探究方法的真谛。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建立模型法、等效法、归纳法、分类法、转换法、类比法、猜想法等, 在实验探究的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掌领悟这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实验中对“控制变量法”应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 “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实验中对“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等等。
让学生通过在具体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去了解和领悟这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因此“贴近学生生活”, 重视“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是新课标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物理教师,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开发实验课程资源,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 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并且学好物理知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为将来学习各门专业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中学特别是我们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学, 以现有的实验室条件, 是很难满足新课标的实验要求的。因此。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每堂课前都要多动动脑筋, 多从日常生活中去开发实验课程资源。
如学习连通器的应用时, 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浴室锅炉的“水位计”, 建筑工地的“水平管”等;学习电路的连接时, 发动学生用木板、图钉、回形针等制作开关、小灯座、电池盒等;学习电路元件时, 让学生从家庭废旧电器中收集各种电阻器、开关等观察其结构、型号及工作原理, 并自制亮度可调的台灯;学习了杠杆原理后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杆秤等等。要重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交流与讨论”等内容, 并要结合本地实际, 作适当的增减和调节。
【物理实验改进之我见】推荐阅读: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09-12
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改进对策研究07-04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05-13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10-01
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课之我见08-24
物理实验误差07-21
物理实验设计05-11
高考物理实验05-13
专业物理实验06-01
物理仿真实验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