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2024-10-19

《你真棒》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共6篇)

《你真棒》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

你真棒教学反思

篇一:你真棒>教学反思

“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人的成长与发展。”而我们的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看问题、想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评价他人和顾及他人的感受。以至于出现在班级中告状的多,赞扬别人的少的情况。这就是学生生活中的现实,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生活中的困惑,也是这一课的生活本源。

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捕捉儿童实际生活中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感受到欣赏别人与认识自己的快乐。

在教学《你真棒》这节课时,我主要体现了真实、真情、真趣的特点,根据主题目标,我设计了“夸一夸”——“猜一猜”——“学一学”——“做一做”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深化认识、激发情感共鸣。

“夸一夸”的环节,我让学生先来夸一夸每天和自己接触最多的>同桌,如果让学生随便选同学去夸,他们肯定选好同学去夸,但如果让他们去夸同桌,不管平时是表现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包括在内,只要是同桌都要去夸一夸,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

“猜一猜”的环节,我以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打开优点的不同面,让学生发现身边同学有那么多优点,产生赞美之情。

“学一学”的环节,学生在体验中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引导学生向别人学习。

“做一做”的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制作“红星卡”,使学生对他人的欣赏之情进一步升华,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还能留住别人的赞美,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本节课我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得开心,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也在学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金无足赤,本节课我也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遗憾,比如学生对优点的涵盖面理解得不够深入,在学情分析时,我只是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进行学情分析,没能针对本班学生来进行等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加以修正。

篇二:你真棒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围绕“夸夸”二字展开的:

1、夸夸在400米跑步比赛中跑在最后的小明,夸夸身边的>小伙伴,夸夸为班级做过贡献的同学,夸夸小区里德左邻右舍,夸夸家里的亲人,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不止一个学生问:“老师,我可以夸夸自己吗?”这看似平常的问题,却看出这些学生的思维现状:喜欢张扬自己,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或不愿意表扬别人的优点。因此,教学本课是非常重要。因此,当他们提出这些要求时,我没有同意,而是说“今天,咱们不夸自己,咱们来夸夸同学好吗?”这样把孩子们的思维和注意力转移到本课的教学上来。虽然孩子们课堂上都积极夸别人,但离开课堂他们的思想还是以自己为中心,满眼还是自己的优点,看别人的优点还需努力。

篇三:你真棒教学反思

1、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上好一堂课,要让学生在准备学习之初,就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为教学创设最佳开端。在上课前,我通过让学生一起背古诗,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我又通过想象画面渲染、集体交流、魔术信封展示等多种活动,使愉悦的氛围得以延续。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才会有成效。

2、活动具有实效性和层次性。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任何形式的活动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层次清晰,目的明确。赞美同学——赞美身边的人——赞美陌生人,环环紧扣。特别在赞美同学这个环节中,也体现了层次性,由易到难,从夸奖班里表现好的同学——魔术信封中寻找具备某一特点的同学——评点跑步事件——给烦恼的同学出金点子。使学生发现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恰当地赞美,体验赞赏他人的快乐。

整节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不过“金无足赤”,在这课中,我也留下了遗憾,像学生对优点的涵盖面理解得不够,总是局限在“学习”、“特长”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往“学习”、“特长”以外的地方引导,善于发现。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思想品德教学不能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新课标提出:“对小学生应采用活动方式进行教学,”让思品教育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我应该多联系学生日常实际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不仅关注优秀生,更要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平时及在家的情况,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知道这点后,我相信以在后在品德教学中会有进步的。

《你真棒》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2

然而事实证明, 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 他们有非凡的辨别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 他们一会犹如刚出生的孩子, 一会又如久经沙场的将士, 让人难以琢磨, 变化多端, 这就为我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怎样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怎样让他们把口头的豪言壮语落实到行为上, 怎样使他们的思想觉悟提高……, 这些都是我从事教育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政治老师, 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课堂上, 一次次的讲授着如何做品德高尚的人, 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学生, 如何在生活中为人处事, 待人接物。每个例子都能给学生讲得十分透彻, 而学生也能轻易分辨出事情的是非好坏, 他们好象什么都懂, 什么都明白, 可是, 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 不文明的事情就来了, 骂人打架, 横穿马路, 乱扔果皮纸屑, 而且屡禁不止, 为什么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 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却不见了踪影。“警钟常敲, 可曾敲醒你迷失的方向。”

人之初, 性本善。这是三字经中的名句, 一个人从哇哇落地到成为一个懂得思维的学生时, 他们所学的、所想的都在发生着变化。此时, 一个正面的引导尤其重要。思品课做为一门教育课程,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 不论是社会上、学校里, 不良的行为却在不断地蔓延滋生, 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担任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看到这种行为的确叫人叹气, 特别是让担任思品课教学的我尤为悲哀。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我就谈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首先, 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 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 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 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教育是对人学, 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与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 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 公平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椐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 在学生眼中“公正客观”被视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 不厚此薄彼, 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平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最后,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 用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与学互为关联, 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 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名好教师会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 信任他们, 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当然教师思想上也要看得起自己所教的功课, 既然自己已经是一位老师, 既然自己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 那就要把目前的事情做好吧。我从来没有把思想品德课被看做是“副课”, 把自己看做是副课的老师, 认为在学校的地位比主科的老师低一级, 因为如果带着这样的认识去上课, 那么你的观点也就会成为学生的观点, 学生也自然的把思想品德课当成了副课, 思想品德课也自然很难上好。

总之, 思品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怎样上好思品课, 这就要讲究思品课的艺术性和实践性,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丰富教育形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把学生熔入到集体的大熔炉, 让他们学有榜样, 行有楷模。还可以把思品课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中, 体现在生活中一些实践活动。如果说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那么思想品德课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和塑造的主战场, 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摘要:七年级学生有非凡的辨别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会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从要了解他们、公平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等三个方面浅谈思想品德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开始实行, 作为冲在改革浪潮尖端的一线教师该具备什么素质呢?该作好哪些准备?将何去何从呢?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我们得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在总结中不停反思, 在反思过程中应用于实践检验, 从而看清前进的方向。

在日常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我认为情景问题讨论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结合初二思想品德《理解与宽容》这一课, 谈谈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体会。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情景问题供学生讨论。其中几个环节是:

1.“大胆设想———人们之间没有理解会怎样呢?”

(1) 同学之间没有理解_________; (2) 师生之间没有理解_____________; (3) 亲子之间没有理解______________。

2.“我思我行———遇见以下问题你怎么做?”

(1) 朋友不赞同你的意见, 与你意见有分歧; (2) 同桌的墨水不小心溅到你的衣服上; (3) 老师批评你上课不认真, 你觉得冤枉。

3.“情景体验”: (1) 你的一篇得意之作获得了校一等奖, 但你的同学当众指出你文中的许多不足; (2) 放学路上, 一个校外流氓向你敲诈勒索。针对以上情景, 我设计了一些问题:遇到那些情况, 我会怎么做?说说理由。然后把这些问题交给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换位认知———假如我是__________”设计了三个角色:“假如我是老师, 我希望我的学生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父母, 我希望我的孩子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自己的朋友, 我希望我自己___________”。

当这些问题一提出, 学生的讨论异常热烈, 而且想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好看法、好点子。我在总结的时候, 充分肯定了这些看法, 有的同学的看法甚至超出了我课前的预计, 既有师生互动, 又有生生互动, 学生的讨论既源于课本, 又高于课本, 可以说是意外收获。通过这堂较成功的讨论课, 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进一步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灌输上, 而应通过设计情景问题讨论, 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我认为一堂好的政治课应该是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学生实践能力。为此, 我把情景问题讨论法运用到每节课的思想品德课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反馈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端, 教师是“一张嘴和一支粉笔包打天下”,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而情景问题讨论的教学模式, 真正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通过讨论课, 学生思维活跃, 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反馈二:设计情景问题讨论, 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由于一些说教原理抽象难懂, 使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敬而远之”, 长此以往,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 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是设计情景问题讨论。比如我把“理解与宽容”这个内容设计成几个环节:我思我行、小品表演、情景体验、换位认知。因为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学生在实际的情景问题讨论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多且新颖, 打破了“一言堂”,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反馈三:情景问题讨论, 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讨论课不能只说不做, 设计情景问题时, 尽量把讨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我在设计“理解与宽容”时, 设计了一个实践问题———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要求学生选择几个需要理解的对象进行沟通, 并做好记录。以往的政治课教学只重课堂, 课外的社会实践几乎是空白, 设计实践问题, 使学生能面向社会, 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另外也可以根据内容设计撰写小论文、开展调查、收集资料等,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反馈四:情景问题讨论, 应当把握好度, 做到收放自如

作为教师, 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当好引导者。特别是在课堂讨论的时候, 有些话题学生很感兴趣, 说得很多, 甚至说偏了, 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及时地去引导, 同时要挖掘学生回答的内容。我这次课的失误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做到“收放自如”, 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 比如在讨论“情景体验”时学生说了很多, 但是我的引导不够, 学生很投入, 自己的激情却不够, 没有及时地小结。

通过讨论还涌现了一大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总之, 在思品课教学中, 通过设计情景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想, 学以致用,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实践中多反思, 多总结, 特别是要提高情景设计的能力和课堂的随机互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中良, 武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 2006.

《你真棒》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4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导向,是教学反思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学目标包含有知识、技能与情感,但由于农村初中的教学主要以“应试”为目的,导致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以求学生获得高分数,而忽视了其他两个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师生的互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环境是否和谐

良好的教学环境就像一部无声的电影,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环境的反思就是要避免陷入传统思想品德课堂严肃、沉闷、枯燥、呆板的教学环境之中。那如何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呢?首先,教师要学会抛下自己的负面情绪,整理好自己的衣着,精神饱满并充满自信地走进教室,把积极向上的情绪带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学会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开展朋友式的交谈和教学对话,了解学生的需要,实行教学换位,从而实现以学促教,课堂其乐融融。

3.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是否及时回应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方面 获得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从而对自己的讲课方式和步骤 做出及时 的调整,以达到更 好的教学 效果。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容易忽视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对课堂讨论、练习等活动环节流于形式,回应较少。在教学中,教学应及时回应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学生有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指出原因,促使其及时改正。对学习基础薄弱、自信心不 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对基础较 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只有通过回应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来控制教学活动的进度,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的途径

1.通过写教学日记进行反思。教学日记 可以写教 学中的得与失、教学机智与灵感、学生创新的见解,找出教学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成功和不足的地方,为创新设计、组织这节课提供参考。

2.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 思。如果有学 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出对本节课不感兴趣,就有可能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对此,教师课后要及时找学生交流谈心,看看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

3.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课堂上学生讨论的问题和内容在增加。教师在评价学生讨论结果时,若点评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学生满腹疑虑,这就说明我们准备不充分,备课中的备 教材、备学生等 环节,我们做得 不到位。这就需要我们课前多下工夫备课。

4.通过同行听评课进行反思。教学被称 为一门遗 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减少遗憾。俗话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的课我们自己觉得准备得很充分,教学活动非常完美,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可听课的教师就可以发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所以虚心听取同行的点评,是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

《你真棒》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5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生,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采用了“满堂灌”或“说教式”的教学方式, 造成学生认为学习思想品德就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点, 一切都为考试服务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偏离了思想品德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古语有“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不断剖析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准确的评价。显而易见, 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开辟新的教育途径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反思的概念和要求

元认知理论认为主体能在认知的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 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其优势就是减少了认知活动所具有的盲目性、冲动性, 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20世纪初, 杜威就对反思进行了界定, 他认为反思即“对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 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

由于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以及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质而区别于其他的课程, 其对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知与行的有机统一过程。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反思能力的要求与其他科目相比来说更高。思想品德课对反思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能够及时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对学习方法进行研究优化, 对学习结果进行有效反思, 同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争取客观的评价。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技艺、思路及策略等。看似相独立的两者其本质是一致的, 而学生反思的最终目标也是知与行的统一。

三、对学生反思能力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

1. 要明确反思的目的及其现实意义

强化学生进行自主反思的意识, 明确学生进行反思的现实意义, 进行有效及时的反思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提高学习的效果, 从而促进个人发展。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可以及时进行改错及纠正, 提高自己的合理性水平。

明确自我反思的含义和意义, 经常强调反思的优势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对反思的价值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成为学生自己内在的要求。

2. 创设和谐的氛围和宽松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进行反思, 才能真实地反映出自己存在的不足, 同时也是对自己自信心的一种挑战, 因而学生进行反思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而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 则有利于学生面对自我, 培养直视自己不足的勇气。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信任的和谐氛围, 为学生的反思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激发学生直视自我的勇气, 从而发现不足, 得到改进。

3. 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

在反思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反思不是简单地进行回顾, 而是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剖析自己进行反思的方法。在反思过程中可借鉴由从经验到分析, 再到评价, 再到实践这样的一个模式。分析则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性的评价及反思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性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反思,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4. 逐步使反思成为习惯行为

要注意使学生的反思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即主体遇到某一特定的刺激便自然出现相应的反应的一种行为。学生一旦将反思形成习惯, 那么他在学习前、学习中及学习后的行为就会明显发生变化。学生形成习惯后, 对学习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在心理上会自动形成一道“警戒线”, 一旦遇到可疑问题就会进入反思状态。

四、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 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 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反思能力的培养最初要由教师进行引导及提点。但其最终形成一种习惯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自己有意识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要将反思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 留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 激励他们进行反思。

2. 鼓励性

反思是对学生自己进行全面的认识, 对自己进行开诚布公的一次“否定”, 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 增强他们的信心。反思能暴露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明显不足, 教师要鼓励学生端正态度, 明确不足, 积极改正。不要采取冷漠、讽刺的态度从而扼杀学生反思的积极性。

3. 全面性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反思要求不仅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等方面的思考与评价, 更强调要实现知与行方面的统一。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性。既要认真反思学习情况, 也要反思生活态度及行为。

4. 持久性

《你真棒》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6

一、新教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一改旧教材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师生好评,但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

1. 教材备课难

新教材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但同时也加大了备课的难度。新教材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势必要求教师广泛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在备课中的难度就加大了。农村中学资料、配套设施比较缺乏,现代教学手段较少,设计好的课常常没办法展示。此外,这套新教材给了教师施展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但如何设计自己的课堂,得花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因为活动比较多,有时设计想象的和实际情况及操作有很大区别,另外,每个班级的情况又不一样,因此,对教案的设计和修改是一大难点。

2. 教材把握难

新课标有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由过去重知识传授发展到重学生内部灵性的生成,课堂知识由原来单一的书本知识,增扩为教科书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学生情感体验,弱化知识,似乎教师的内部逻辑联系不是特别强了。上课时,如果教师把握不好的话,学生将无法把握知识结构,容易造成思维脱节、混乱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他们上节课讲的是什么内容。活动形式、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如果教师不善于归纳,就会造成学生只知道参与活动,而不知道活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 课堂控制难

由于新教材的空间很大,活动又较多,教师在教学控制上就有一定难度,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就会使课堂显得特别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实际的教学中,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较大,同样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在不同的班级和学生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可行的教法与学法

针对新教材使用中的上述困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认知水平,贯彻“自主、合作、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认为应选择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1. 实施情境教学和学案导学

通过提供具体生动的情境材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走进情境、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综合运用阅读感悟、情境分析、讨论、评议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学后教、学练结合、师生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寻求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预设是教学的基础,备好课是我们搞好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为此,上课前,要精心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尽量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智慧要充分估计,尽可能地预测课堂中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思考解决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障碍等),针对这些问题想出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要精心选择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贴进学生实际的社会热点材料,选择相关的小故事、图片漫画、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并针对这些内容设计一些“小而活,活而不难”且有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千方百计创设活动情境,但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只图表面形式和热闹,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性,追求活动的实效性,对教材设计的小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取舍、加工补充。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甚至诚恳地向他们请教,做到教学相长。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尽管教无定法,但贵在有法,一堂课总是要有一定的程序和结构,课堂教学总是有一定步骤,我们的“自主、合作、互动、有效”的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 故事引路,揭示主题

通过合理设计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揭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里的故事是广泛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小品、寓言等多种多样,此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揭示主题,因此,占用时间不能过长,以3分钟为宜,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

2. 自主感悟,生成新知

本阶段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以学案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的重难点为主攻方向,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思考分析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初步感悟新知识,然后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巡回点拨,在师生合作中生成新知识。在这一阶段,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时间过短,学生阅读任务完不成,谈不上感悟和生成新知识。

3. 情境探究,师生互动

在自主感悟阶段,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初步的,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设计具体、生动的情境,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情境、解决问题。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教师精讲点拨,讲清思路、明析事理,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到一般,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或设计现实生活中常发生的情境,提出问题,走进生活,让学生去辨认、说明怎样做,通过生活中鲜明的事例,让学生升华和应用新知识。

4. 扣标整合,巩固提高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谈新体验,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方法、技巧,把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清晰化。把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进行强化,引起全体同学足够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 当堂训练,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合的机会。面向全体,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实施中的注意点

1. 学会等待

我们面对的是个性鲜明,多种多样的学生——聪明的、迟钝的、听话的、调皮的、骄傲的、自卑的、上进的、落后的……不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必须给予厚爱、给予热情、给予鼓励、给予等待。当学生阅读时,给予等待,不要怕冷场、不热闹;当学生讨论时给予等待,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时间、整理思绪的时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等待,等待他们纠错、等待他们成功,培养我们的宽容和耐心,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我们等待的境界。

2. 不妨让学生动手

我们的思品课,有关设计的问题较多,学生讨论回答较多,但有些问题,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口头和字面上是不一样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妨让学生在纸上写下来,让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也符合新课改的方向。

3. 把握语言节奏

“课似看山不喜平”,把握好语言节奏,运用扬抑顿挫的语调,优美地传出真情实感,这是教学节奏艺术对语言的要求,运用语言自如、恰到好处,将会使学生以舒心、美感和无限留恋的状态积极参与教学。政治课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它的说服力、感召力、鼓舞力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魅力。政治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一方面,力争语言精炼、准确,讲究语言的节奏与技巧,做到抑扬顿挫,该动情处要情感丰富、饱满,该娓娓细雨时则平心静气;另一方面,要注意采用多种语言形式,多用一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在领略语言的节奏美的同时,对所学理论有所感悟,由此构成语言波澜,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动力。

4. 提高板书艺术

上一篇:内科医生考核总结下一篇:水浒传里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