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九年级学生的建议(通用7篇)
给新九年级学生的建议 篇1
2018届新九年级的语文暑假自主学习建议
一、坚持练字,根据2017的中考语文阅卷的新要求,对于语文的书写要求较高,字迹优美的考生在中考语文中有适当加分。要求7班每个同学务必买一本与九年级课本配套的习字册,暑假坚持练习,并将最终的练字成果展示于暑假作业的第二页。(书写态度在中考语文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暑假应该把九年级要求看的名著《格列佛游记》和《朝花夕拾》(两本书务必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部认真仔细地看完。每人准备一本精致的练习本,做好详细的读书笔记,开学之后本笔记本会继续使用,页数可以适当多一些。其次把七八年级没看仔细的名著再温习一遍:《西游记》、《男生贾里》、《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水浒传》、《八十天环游地球》。如果还有时间可适当看些其他著作和优秀作文,积累提升。
三、语文暑假作业共23页,包括《练字专题》、《格列佛游记练习》、《朝花夕拾练习》《漫画专题》、《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专题》、《课外文言文专题》、《综合试卷》一套八个专题,要求各位班主任在第一次回校时收缴《格列佛游记练习》、《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专题》、《课外文言文专题》四个专题,在第二次回校时上交剩余的练习,并由课代表转交语文尤老师。
四、《中考古诗文必背61首》要请同学们提前背诵,前41首古诗必须理解性 的背诵完成。
五、完整的阅读两篇《史记》内容——《陈涉世家》和《淮阴侯列传》
(原文内容及完整翻译可以网上下载打印,注意文言词汇的积累)
六、开学报到时会对以上内容进行系统的检测,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读 给新老师的建议 有感 篇2
——世茂崇文小学科学
范豪杰
这几天拜读了李镇西校长的 «给新老师的建议» 一书,受益良多。作为一名2016年的新老师,此时读到这本书,对于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工作,学习,生活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书包含四个章节,分别是关于“基本素养”的建议,关于“师生关系”的建设,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以及关于“修身养性”的建议。
全书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一名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和学生和谐互动、实现角色互换等问题,给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规划了美好的前景。很庆幸我能进入一个有着理智和科学领导团队的学校,在我即将踏入教师岗位的暑假伊始发给我这本书,让我能提前在心里预演了一下将要面临的工作。
李镇西在书中序言部分说:“我认为,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可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崇高的师德情感和积极学习思考都将成为我们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关键。
那么崇高的师德情感如何获得,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做到较高的诚信度,以诚待人,同时自身做到夯实而又磊落。一个人是否诚实守信最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会夸夸其谈,结果却了无事事,诚信度就会受损。学生不信不服,工作起来就会困难重重。同样,教师本身行为拖沓,必然给自己形象大打折扣,这样怎么可能做好教育工作。所以无论大小事,都要言必信,行必果,求稳求实,有了良好的影响,学生才能被折服。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尤其在授课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该以“诚”和“信”作为立身之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配合,听从教育,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涵养,以高涵养的文化品位服人。当然,高涵养并不意味着高学历,学历与涵养并不能划成等号。一般来说,教师都具备了较高学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未必就能展现出较高涵养。我所意会的高涵养是一种文化品位,一种雅而不俗的思想境界。如果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必然会受到追捧与敬慕,不用说教式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被感染,要知道,在教育过程中,感染是一种深远的影响力。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和依赖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渗透到学生中去。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老师“上梁”不正,必然这种无涵养的举动就反射到学生群体中去,这个班级必然乌烟瘴气,不讲服人,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怎么能教书育人?再有很普遍的现在,仗着自己是老师,处处显得高不可攀,不与学生亲近,爱理不理,甚至言辞粗鄙,这样怎么好好育人?育人先正己,“常三省吾身”,想要学生诚服,就要时时注意修正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并且时刻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卑不亢,坦坦荡荡,磊落做人,才能收到“服人育人”的效果。
第三,教师本身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师德”的细节。作为教育者的老师,要学而不倦,要喜于学,乐于学,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风气,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达到育人的目的。其实,教师不断加强各方面技能学习,还有一个极关键的作用,就是“博才多艺”服人,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作为教师如果不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就很难满足教育的需要。平时就不难发现,越多彩丰富的老师越是受欢迎,作为老师不能只拘泥于书本中的知识,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落伍,起到长期育人服人的作用。
在李校长的书中,也相当重视老师的积极学习思考,既然反思型教育是全书阐述的重中之重,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我以为应做到以下一点。第一,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寄托,人才是社会前进的基础。“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责任,那么我们是否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素质呢?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教书育人亦如盖楼。如果我们有建筑知识大厦的志向,那么首先我们要保证自己手上有足够多的知识砖块。如果我们没有胸怀像大海,有怎能带着学生领略到广阔之美。如果我们只是用自己仅有的那么点万古不变的老知识,囫囵着学生的课堂,那我们是不是就辜负了国家的寄托,家长的叮咛,社会的期待?
所以,在踏入教师队伍的时候,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参照优秀的老教师,反思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查漏补缺,不断的填补自己的短板。就像书中第一章的内容一样,我们要在不断学习中追求我们的理想,包括合理安排工作,保证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继续锤炼教师的基本功;用教育随笔记录丰盈而真实的教育生活等。好学为要,我们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学识,对于学生、对于教育,我们才能称得上尽心尽力了。
第二,在今后的教学事业中,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除了教导我们的师长和共同成长的同事,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去爱、去教育的学生。而我们与这些朋友交往中的“信”,更多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所理解的教学实践,即为在对学生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全身心的投入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投入到学生关怀当中,认认真真的做好日常事务。“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不是一句空话,“一生奉献”也不仅仅是一句高声的宣言。我们在坚守教育这份事业的同时,更要坚守本书中的老师给我们的真诚建议,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不仅要有一颗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心,还要坚守自己对学生的“信”、对家长和学校的 “信”,更要坚持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信”。
第三,关于教学的反思,是作为反思型教师的首要特征。我们应该随时反思:我所传授给学生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演练确定为真的东西?我的教学准确吗?即使我所教授的知识是正确的,那么我所教授的知识适合我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吗?即使是适合的知识,那么我所教授的方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吗?我的备课可以更出色吗?我的教学可以更精彩吗?这些问题我能在书中找到一些衡量的标准,比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第一堂课,怎样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把讲台让给学生等,但更多的衡量标准,需要我们深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不断的进行有效反思,才能总结出来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也给我们阐述了何谓反思型教师。他认为,反思型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而且,这四点绝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的反思主要体现在,能够坚持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对教学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以及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正是这种“反思”,才是我们成为一个合格老师所必备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我曾经幻想过很多具体的老师形象,或端庄儒雅、娓娓道来,或光芒四射、谈吐幽默,也幻想着将来自己的学生对我的评价都是积极向上的。然而究竟要以怎样的姿态走上那光荣而神圣的三尺讲台,又将以怎样的心态迎接自己一生的事业,我一直在思索,很庆幸我在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在反思中成长。
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3
一、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阅读对学生的学习特别重要。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尤其是后进生,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二、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的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
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阅读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教会孩子熟练的读和写。为了培养儿童快速书写,所以要对他的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数量的操作性练习,如果儿童完成过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劳动动作,那么他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书写的准备。
三、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但有些思维品质是只有在双手从事细心的、精巧的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发展的。而一些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随便让人去搞一点什么体力劳动(以免他无所事事)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害的。
四、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极大。
儿童摹仿能力很强,家长或长辈的某一个特点,好像是不知不觉地、在新的条件下“膨胀”开来,变成了儿童的一定的性格特征。为了孩子,家长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做更好的自己。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尊重和热爱书籍,儿童也就会热爱他们。
五、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
如果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没有调动起来,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他们就会对学习和知识无动于衷。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没有为自己找到任何感兴趣的事情的学生越多,那么我们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的心里。所以我们要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鼓舞起他的精神,把它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
给新入职教师的发展建议 篇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元婕
《人民教育》2011年第17期
9月,一批刚入职的新教师在顺利通过各项测试与评价,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得到校方聘任后,首次以教师身份进人学校。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胜任新岗位,获得有效的专业提升,是新教师关注的问题,更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专业与非专业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入职所必需的职业标准。目前,发达国家大都有适用于本国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据了解,为了指导和规范教师职业发展,我国教育部已经委托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研发适用于中小学的“教师标准”。“新教师”作为一类特殊而又重要的专业群体,在各国的“教师专业标准”研发中备受关注。
一、国外“标准”对我国新教师的启示。
当今世界,“教师标准”研制起步最早、质量最高、最具国际影响的国家当属美国。1992年,美国出台了专门针对“新教师“的《InTASC模式新教师核心教学标准:一项州际对话的资源》;2011年4月又修订推出新版本——《InTASC模式核心教学标准:一项州际对话的资源》(简称《InTASC’s标准》)o由于这份标准最初的对象就是“新教师”,且在时间上又是一份最新的“教师标准”,因此,用于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最具代表性。
1.与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
任何国家的“教师标准”都与本国的课程改革相呼应,在教育理念上保持内在一致,即注重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探究和动手做;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例如,《InTASC’s标准》在内容和评价指标的设定上重点考核教师探究教学的能力;在基本术语的使用上,也转换了关注的视角。如改用“学生”(students)为“学习者”(1earners)一词,以体现从学生主体出发反向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要求。衡量“教师标准”质量和水平的不仅是标准本身所推崇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标准以何种方式和手段来实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即标准要能够清晰准确地告知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InTASC’s标准》明确指出,要从知识(Knowledge)、倾向/性向(Disposition)和绩效(Performance)三个维度来评价新教师各个方面的专业发展。
目前,国际上“教师专业标准”研发越来越注重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要求的内在一致性和标准的连续性。《InTASC’s标准》的修订意味着新标准不仅针对“新教师”,也适用于新教师转换为“优秀教师”的发展。
2.注重教师“内容知识”的储备。
美国各类“教师专业标准”都非常注重教师的知识储备,尤其注重对新教师知识构成情况和达标程度的考查。目前国际上基本从三个方面来制定教师的知识标准。第一,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不仅包括一系列特殊的信息,还包括组织信息的框架和处理信息进行工作的过程”。第二,从教师的专业属性出发,认为教师应具备“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o PCK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有效教学策略,尤其是教授学科知识的教学策略整合在一起的知识体”。PCK是独具教师个性特征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核心表现。第三,从跨学科的视角对教师提出知识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的能力,应具备新领域和跨学科领域知识获得的能力和意识。如能够全面地理解并培养学习者的“公民素养”、“环境素养”和“全球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跨学科地使用探究工具;深入了解探究的内容;能将探究教学与现实世界的情景有机结合。总之,就是要求新教师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特长融人内容知识,并将内容知识与
学生的需要相结合,以确保所有学生在高水平上进行学习和活动”。
3.关注教师的发展性向。即评价教师在专业成长各方面的发展趋势。这种评价通常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性向”作为评价的指标。我国极少使用性向评价。教师发展性向评价,实质上评价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其目的是通过“性向评价”来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这对于教师而言至关重要。教师的专业行为和道德准则集中表现在教师日常教学的行为习惯中。教学行为习惯是教师所秉持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现,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在行为方式。不同的教学行为习惯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新教师刚步人教育岗位,可塑性强,处于教学行为习惯养成最佳阶段,把握此阶段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4.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
标准通常有两种作用:一是指导,二是评价。在《InTASC’s标准》的三个评价维度中,最重要的是“绩效评价”。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丰富多样,因此,对教师发展性向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通常要持续若干天,以观察和评估教师教学实践中各方面的表现,目的在于帮助改进教学,为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对新教师的绩效评价通常与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相结合,是一项常规评价。例如,《InTASC’s标准》要求“新教师对自身和学生做个人和群体的常规绩效评价,以设计和改进教学,进而有效地满足学习者在认知、语言、社会、情感和身体等各个领域发展的需求,从而建构下一水平的发展”。
二、新入职教师常见问题。
其实,“新教师”不仅仅是迈出校门初登讲台的教师,还有更宽泛的内涵。国情不同,对于“新教师”的界定也不相同。美国通常认为3年以下教龄的教师都是新教师。我国则有一些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由新手转为熟手至少要5年,因此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都算新教师。教师成熟的时间长度与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和自身素质密切相关。有的教师3年便能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岗位,有的教师则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新教师专业成长往往存在一些共性的困难和问题。
1.角色转换难,易产生职业倦怠。
各国“教师专业标准”都将教师对身份的自我认同作为教师人职的一个前提。新教师最大的困难,就是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本质是权利和义务的变化。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意味着要承担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新课程要求教师包括新教师,要实现由传统传授式教师到探究式和研究型教师专业身份的转换。对于新教师,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首先,新教师强烈希望被同行认可、被学生认可、被家长认可、被校方认可、被社会认可,最后实现自我认同。然而,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由于缺乏经验,新教师处于职业发展最弱势的阶段。从教学效果来看,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多数伴有强烈的挫折感。这对于新教师的成长很不利。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师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但收入却不高。在同伴比较中,新教师往往没有心理优势。第三,教师是教育供需矛盾集中的焦点。我国是人口大国,大班化教学现象在中小学非常普遍,教师难以关照到每个学生。因此,班级内、学科中对于教育机会争夺的矛盾就集中到教师身上,新教师往往疲于应对。种种因素,容易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
2.业务提升慢,专业发展滞后。
新教师业务提升缓慢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以驾驭课堂探究教学;二是面对自身专业发展困境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不知道如何获取资源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由于无法自如驾驭教学过程,许多新教师倾向于选择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甚至避免教学互动,以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新教师这种自我保护的应对方法,虽然可以避免被“挂在黑板上”的尴尬,但却与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相背离,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在教学初始阶段就养成不良的教学习惯。
3.缺乏个人职业规划。各国“教师专业标准”都非常重视教师对自身专业和职业发展规
划的意识和能力要求。“教师职业规划”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分内容。由于我国教师专业地位确立时间较短,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教师缺乏主体意识,专业发展被动,职业发展无科学规划,业务水平提高缓慢。尤其是新教师,常常伴有“挫折感”和“无力感”现象,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新教师产生“无助感”,即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获得资源,应对危局。
新教师普遍存在对职业困难估计不足的现象。许多人缺乏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知如何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由于业务提高缓慢而常伴有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师队伍中新教师弃教所占比例很高。这无疑是很大的师资浪费。
三、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专业发展和职业进步既需要尊重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际最新教师专业发展前沿态势,为我国培养世界一流师资打基础。
1.树立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建设。
新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没有理想的教师没有灵魂,不想做优秀教师的新教师不是好教师。有理想的新教师必将关注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发展,德育为先”。德育工作,师德建设为要。我国新一轮教师绩效评价中,同样将师德放在评价的首位。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如加拿大安大略省从5个领域评价新教师:“对学生及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持续专业发展。”其中,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要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机会。“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即使是大班化教学,也要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哲学家西塞罗说过:“公正是各种美德中享誉最高的美德。”只有做到公平、公正、理解与尊重,新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最有力的保障。
2.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清晰规划职业生涯。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命题是教师专业发展,根本路径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是指“教师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有意愿和能力将制订的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新教师需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基于对自身专业基础的正确分析,制订合理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并能够通过横向比较和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来提升专业素养和水平。新教师专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缺乏明确的问题诊断能力,无法把握自身专业发展方向,难以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各国教师专业标准往往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作为评价的主题。如美国《InTASC’s标准》评价(新)教师的主题有:合作、交流、创造/创新、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文化竞争、英语语言学习者、家庭/社团、个体差异、跨学科主题、领导力、多视角、专业教学、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教师责任、技术、使用数据支持教学等。这些评价主题对于我国新教师设计和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只有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容与方向,新教师才能够在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和忙碌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理清头绪,明确自身发展的问题,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有效地管理时间,坚持实践,实现业务提升。
3.注重教学反思,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勤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即教学是实践的学问,经验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实践的升华,是教学提升的灵魂。
新教师在个人成长反思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新教师需要重点反思的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性向,核心问题是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例如,新教师要致力于养成尊重学生的习惯。尊重的首要条件是“了解”。新教师要能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优势和需要加以利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再如,新教师要努力形成一种习惯:致力于掌握学生常见的错误观念;并能够利用“学生错误观念”设计教学方案,制造认知冲突;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从而使其自主修订原有的观念,形成新的正确的概念。只有主动形成的知识才是牢固和稳定的。
给新英语教师的几点建议 篇5
每年八月、九月又有一批英语师范生从高校毕业,加盟到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中来。在一个人的教学生涯中,工作前几年的工作表现和发展至关重要。根据有关统计,美国15%的教师在第一年教学后离开学校,15%的教师在第二年结束时离任,超过70%的教师在工作7年内放弃了教师职业。这些青年教师选择放弃的主要原因就是感到在从业的头几年难以适应和胜任工作。而在我国,中小学新上岗教师的适应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会导致新上岗教师产生消极心理或者挫折感,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职业倦怠,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化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迄今,我参加工作刚满十年,现为学校校长助理、市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有30多篇教学文章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刚刚从一个懵懂的新英语教师成长为一个英语教学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其中,有许多感受和体会、经验和教训要与新上岗的英语教师分享,希望有助于他们找准发展方向,少走弯路,缩短适应期,尽早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有发展潜力的英语教师。
建议
一、合理定位,成功进行角色转换,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新上岗英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具有英语专业基础好、工作积极性高、可塑性强等特点。但由于处在专业成长的起始阶段,随着角色、环境和意识的转变,他们易受到来自外界和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新上岗英语老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新挑战。
勿急功近利,成就动机不要过强。英语学科的师范生容易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往往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有的新老师甚至想在较短时间内成就一番事业,成名成家。而英语教育工作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难以一蹴而就。我建议,新上岗的英语教师要在调
整好心态,在工作初始阶段要淡化成功意识,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尽快熟悉英语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各项业务,为以后的成功夯实基础。
勿心理失衡,期望值不要过高。在外向型经济发展很快的当今社会,英语是一个热门专业。除了做教师以外,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在毕业时,很可能还有其他选择。部分英语师范生对教师这个职业期望值过高,当他们发现,现实离他们预期的相距太远时,就会容易心理失衡。其实,同其他职业一样,教师也十分平凡,并没有宣传的那么伟大崇高,也不会带来很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只是,教师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所不同的特点——教育性。我们的职业决定了,我们要去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做他们的领路人。因此,我们肩负了不同于其它职业的神圣使命。我建议,新上岗的英语老师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拿自己与那些从事外贸、翻译等职业的同学们比较。
勿错误定位,要成功转换角色。在毕业之前,新上岗老师所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大都为师生、同学、朋友等。可是,等参加工作后,他们的社会角色一下子发生了巨大转变:面临学校领导时,他们是下属;面临其他老师时,他们是同事;面临学生时,他们又变成了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部分新上岗教师不能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就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大学时上课时都习惯于小班教学,班级人数少,课堂气氛相对随便和松散。所以,许多新上岗的英语教师不能握不好角色转变的尺度,不能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他们往往无原则地跟学生打成一片,缺乏应有的威信。因此,我建议新上岗英语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和角色定位。
建议
二、边模仿边创新,变知识储备为教学技能,培养英语教学的组织能力
一般说来,新上岗英语教师的英语综合英语能力比较好,口语流利,词汇量大;他们对英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储备有效地转化为教学技能呢?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就是,边模仿老教师,边自己琢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创新。
以下三点尤其值得新上岗英语教师注意:
与师傅结成教、学、研共同体。为了帮助新上岗老师缩短适应期,尽快成为合格教师,许多学校都设有“青蓝工程”,给他们配一个老教师做师傅。这些老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虽说青蓝工程倡导老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教学技能,但是这些新教师毕竟要成为将来的同行、潜在的竞争者。如果师徒关系处理不当,青蓝工程就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许多新教师误以为,跟师傅学习就是听听课而已,其实不然。要学到师傅的真本领,新上岗教师就必须参与到整个教学流程中去。所以,我建议新任英语教师应该虚心好学、积极主动地与师傅搞好人际关系,与师傅结成“教、学、研”共同体,真正达到青蓝工程“互学、互研、互惠”的双赢目的。
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师范院校里,新上岗教师学到了不少教学理论或理念。但是,如果不考虑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再时尚的理论和理念也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只算作纸上谈兵。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渡时期,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暂时还是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新教师所教学班级的英语成绩普遍低于与其他平行班级,这一点绝大多数学校领导都能接受,但是差额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到新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新任英语教师不要盲从或跟风当前流行的教学理念,等自己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后再去尝试。反复听、大量诵读、认真模仿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途径,这些方法看似很土、很原始,却行之有效。
尽快培养英语教学的组织能力。英语教学基本功的内容有很多,包括教态、口语表达、板书、运用教具的能力等。但对于新上岗英语教师来说,还有一项基本功至为重要,那就是组织教学的能力。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不在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
好。而教师的另类素质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新教师自身英语水平过硬,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的原因。英语教学组织能力包括课堂和课外两种,其中以前者最为重要,它主要包括:⑴维持课堂秩序;⑵调控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⑶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⑷保持课堂的连贯性和平稳过渡;⑸及时回应学生的不当行为;⑹合理分配课堂时间;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建议
三、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及时高效地处理日常事务,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个教师的工作不只是备课、上课,还有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学生、继续教育、接待家长、参加各种分析会、组织课外英语活动、教学科研等许多日常事务。对于一个新上岗英语老师来说,最为重要和紧迫要学会的就是,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高效地处理日常教学事务,和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使用80/20原则合理分配时间。这一原则认为,对于许多事情来说,结果的80%取决于20%的原因。就此而论,重要的是将自己的资源投入到20%的最重要事情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一定的,新上岗教师要尽快熟悉教学日常事务,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善于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时间,否则,就会感觉时间不够用,精力不够使,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如何将这些有限的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将自己的资源运用到利润最大的地方变得尤为重要。新上岗教师也可尝试用这一原则,提高自己处理教学日常事务的能力和效率,比如,根据教学事务的轻重缓急制定好计划;根据个人生活规律,选择每天精力最充沛、思想最集中的时间,去处理最重要的教学事务,效果会事半功倍;学会说“不”,新上岗教师常会被安排做一些杂务,但是当感觉自己教学工作受到影响时,要委婉拒绝;做事不拖沓,不要穷于应付接电话、不速之客和突发事件,而影响教学工作。
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新上岗英语老师要学会处理与学
生、领导、同事、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民主、平等,具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同时也具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长者与晚辈,有知者与少知者等多重角色关系。新上岗教师常误以为,搞好师生关系就是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分彼此,其实不然,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师的渊博学识、教学艺术、严慈相济、端正的仪表、文明的风度等。学校的兴衰荣辱,不只仅是领导的事,新教师要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尊重领导,服从领导,支持并协助领导搞好工作。在与同一学科教师相处时,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时,要打破学科壁垒与偏见。
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位新上岗英语教师都要经历教学实践从幼稚到成熟、教学理论从肤浅到深刻的历程, 而大量实践表明,坚持教学反思就是缩短这个历程的有效途径。在反思过程中,新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全面审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不足和困惑,从而达到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彰显自我、成就自我的目的。我建议新上岗英语教师通过日记、谈话录音、照片、录音、录像等教育叙事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中文或英文整理成文字,这些材料虽然原始,却非常真实,是以后写教学论文的第一手好素材。就个人而言,在我所发表的教学论文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平时或公开课时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和叙事的主要内容包括:⑴对课堂或学校所发生事情的个人感想;⑵对于教学中的问题的质询与观察;⑶对教学或学校活动的有意义的方面所进行的描述;⑷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等。
给新九年级学生的建议 篇6
分享
创新
读《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心得体会
利用双休两天拜读了 王辉老师的《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这本书从关于给新教师“基本素养”的建议,让我在这教学领域有了新的方向与感悟。对于新教师初登讲台的我,首先必须具备新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基本要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尤其是做班主任我的。初登讲台,我不断的告诫自己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并学会妥善地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一:倾听为玉。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听”,在现代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连说话的语速都在加快,很多人有强烈的表达、倾诉欲望,可又有多少人有倾听的欲望呢?作为班主任的我更要学会去倾听小孩的心声走进小孩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常犯这样的毛病。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仅仅要倾听学生的情感,他还应用心倾听声音背后所表达的某种思想或观念的萌芽状态,并对此作出恰当的分析、评价和积极的引导。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倾听,才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在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要做到一个会“听话”的教师。
二:让爱一视同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族。”在教师的眼里,尤其是我们做班主任的,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学生性格或个人好恶等种种因素而对他们“另眼相看”或划分三六九等。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适合个性发展的环境,容忍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平等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以貌取人、以成绩取人等,能够让自己的师爱的阳光均匀的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免费
分享
创新
多表扬,鼓劲孩子。只要有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们充满自信,觉得老师还是在乎我的,我要表现得更好。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优点或缺点,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我们做为老师是就是要让学生们全面发展,突出个性。让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学生的爱要无私,要广泛,要不求回报。要把我们的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桃李满天下也许将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做一个让学生敬爱佩服并被自己人格征服的教师。
三:做最好的自己。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每个学生都理解为一个具有个人特点、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机会,在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同时也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培育他们个性的成长与体会。作为班主任的我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抓实抓细抓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思想认识,对学生付之浓厚的情意。要让学生由衷地感到,跟着这样的班主任,思想上会有很大进步,学习上会有很大提高,情感上会有很大满足,让学生做一次最成功的自己强化“守时”意识,让学生争做值得信赖的人,这是防止学生纪律涣散的首要任务,更是班主任给学生情感满足的好机会。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把大量心思用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上。
总之:作为一名刚刚由学生挤进教师行列的我,每个人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都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不知所措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便更快的融入教学生活中。
给新九年级学生的建议 篇7
新入职的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相对缺乏,教学方法不当,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认可度不高。教学是教育之本,本文就如何尽快实现角色转变,胜任教学任务对新入职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几点建议。
一、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接受你和你所任教的课程
1.对自己有信心。在学生面前,要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只是走上讲台的比他们早毕业几年的学生,也就是说要尽快完成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2.第一次课不要讲太多专业知识,尽量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第一次课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让学生知道从中能学到哪些知识,如果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可以谈些与课程有关的行业发展态势和就业前景,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同时,还要设法消除学生对课程的某些疑虑,甚至对课程的恐惧心理。当然这些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非常用心,多渠道的获得相关信息,以彰显教师的知识广度,为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自身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的培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1.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储备,做专业知识丰富的老师。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对知识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只有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上游刃有余,才能将普通知识后面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深入浅出的为学生做出讲解,使学生真正学会,学通。
高职院校的教师绝不能只涉猎所教课程的知识,因为好多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之间联系较多,因此为了教师思路的开阔,学生学习的容易,教师最好规划好自己的“课程体系建设”,因为工作的实际需要,一个老师可能没机会担任属于一个体系内的所有课程,但是作为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样在讲课时就会思路开阔而清晰,学生听起来也不吃力,进而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书刊、网络等多种途径来了解本专业及所教课程的发展史、经典理论、精彩实例,以及前沿领域的发展情况和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时事新闻,以便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2.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要时刻意识到教师培养的“商品”是“人”而不是普通物质产品,不仅要教他们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能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他做人的道理。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各方面做学生的榜样。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高考分数不高的学生,总体来讲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像普通高校那样,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方法,因为如果放高职院校学生的“羊”,他们是自己不会找草吃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严格要求,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果每个老师都认真负责,领导们再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会逐步被转变的。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认识学生并能叫出学生的名字,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
(2)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们考虑,考虑他们在干什么、想什么、玩儿什么,这样才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才能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学生才会和教师谈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教师讲课过程中哪里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把教师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讲课要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要随时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高职院校的课程大都理论和实践性都较强,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的理论外,还要演示实践内容,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进而掌握实践技能。另外,上课要适时提问,原因如下:
(1)有些知识点,教师就不必讲解,因为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比较牢固。
(2)可以检查学生有没有注意听课、对某个问题了解多少、理解有多深,避免学生上课走神,(3)使学生养成一个遇到问题要多问个“为什么”的习惯。
四、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教师的知识是通过讲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所以即使一名教师有再渊博的知识,但却不能将这些知识生动易懂的教授给学生,那他就不能算作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教师应当随时注意在讲课手法和方式上的创新及变化。在教学手段的丰富上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方式:
1.通过阅读图书积累。获得知识的最快捷途径就是读书。关于教学的方法,前人经过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所以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是一个很好的掌握教学方式的方法。
2.通过学习资深老师的教学经验。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经验上的欠缺是必然的。可以通过听课、经验交流等方式,学习资深老师的经验和优点,并将这些优点变为自己的技巧,从而扬长避短,以最好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给新九年级学生的建议】推荐阅读:
给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建议书08-13
新九年级假期预习作业05-21
新九年级成立大会发言稿10-11
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07-22
一年级激励学生的评语05-14
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09-15
对七年级学生的评语09-22
5年级的学生寒假日记10-13
三年级学生自己的决心10-19
七年级学生的期末寄语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