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红有感

2024-07-16

读萧红有感(精选11篇)

读萧红有感 篇1

浅论其中的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

摘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别的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萧红小说的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充满悲剧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以先觉者的姿态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人性的弱点,抒写着女性的悲剧、人的悲剧以及人类生命存在的悲剧。萧红经历的生命是短暂悲凉的,但她的作品是具有战斗力的,弥漫着深沉的悲剧意识和强烈的悲悯情怀。

关键词:童年;颠沛流离;悲剧意识;悲悯情怀

萧红,她肉体的生命仅有三十一载,但她以炽热的生命之火,熔铸出了诸多生动清丽、富有生命力和民族精神的文字。她精神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在人生的轮回流转中绽放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她将自身不幸的生活经历,或是广大劳苦人民的痛苦生活状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书写出庞大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等。她的一生虽是悲惨短暂的,但她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却一直存在。她和她的作品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被人们研究与感怀。

一、寂寞无趣的童年

萧红(1911—1942),黑龙江呼兰河县人。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田娣。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30年因反抗旧家庭的迫害离家出走。193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与萧军赴上海,结识鲁迅。后来去日本养病。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战,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文学创作。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病逝。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的乐园,但萧红的童年却是不幸的,她经受了太多的痛苦和折磨。虽说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里,生活应该算是富裕充足的,但是在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萧红的出生使全家都感到失望,除了祖父。不论是她的祖母、父亲、生母或是继母,都不喜欢她。据说萧红刚出生的时候,哭声很大,接生婆老石太太把她从水盆中拎出来说:“这丫头蛋子,真厉害,大了准是个茬儿。”亲友们都说她这种倔强性格是天生的。对于父亲,萧红是这样形容的:“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她的生母对她严格苛刻,继母更是缺少慈爱,萧红回忆到:“这个母亲很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或椅子来骂我。客气是越客气了,但是冷淡了,疏远了,生人一样。”但是另有资料显示:如果说生母对小萧

那么继母对小萧红则是用尽了心机来损害与虐待,这给萧红的身心带来了更大的摧残。不管哪个更能偏信一些,我们都能可想而知,萧红是在阴冷、薄情的家族中长大起来的,在孤独与无助中挣扎过来的。

在这个冷酷无情的家庭里,唯有祖父爱护她,疼爱她。当萧红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祖父就领着她到后花园子里去玩耍。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祖父栽花,萧红也跟着栽花;祖父拔草,萧红也跟着拔草;祖父铲地,萧红也跟着铲地。后花园成了萧红儿时的乐园,这个乐园开阔了她的视野,陶冶了她的感情,培养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花园,自己,这三样对萧红来说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陪伴着她度过了无聊孤独的童年生活,这也使得她开始对于周围的事物怀有一种悲悯情怀。

萧红的童年是寂寞无趣而又孤独的,因而形成了她忧郁、敏感而倔强的性格,这些也导致她忧郁悲凉的创作风格。对萧红来说,童年生活的记忆是专属特别的,不管是祖父或是后花园。后来,萧红在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中,以一种忧郁真实地笔触、满怀悲凉的心绪书写了自己的童年,具有深深地感染力。

二、悲剧意识的形成与展现

悲剧意识,是作家对生活的悲剧性进行理性梳理和把握而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识,并通过创作最终完成对悲剧意识的表达。悲剧意识的形成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都有关,萧红也不例外。

萧红是一个身心俱受摧残的不幸女性,一个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的灵魂。刚刚成年的她逃离家庭,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被骗怀孕,惨遭遗弃,情人背弃,朋友不解,家园失却,病魔缠身,再到后来的客死异乡,在她内心深处,深藏着难以排解的无家的悲凉感。她的一生,是遭受封建父权专制和外族侵略双重放逐的一生。既经受了失去家园的无奈与痛苦,又饱尝了寻找家园的坎坷、屈辱与悲欢,她在无可奈何而又义无反顾地舍弃失去之后,又满怀希望地探索寻求,向着温暖与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涯以及不寻常的情感经历使她在创作中具有了直面真正的人生的勇气,广大贫苦百姓的痛苦遭遇给了她创作的力量和启示。她笔下的乡土世界是像一滩死水一般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人们以群体的方式存在,每天木讷的生活,没有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或是微弱的反抗,呈现出一种死寂的生存状态。他们对于生与死的态度是极度麻木与轻视的,萧红在《生死场》中紧紧抓住生与死——人的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这两个重要环节进行了突出的展现和深刻的剖析,于无尽的悲悯中透露出沉重的批判,表现出她独特而深沉的人生悲剧感。

如果说萧红在《生死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极度麻木与轻视,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片赤裸裸的生与死的荒原的话,那她在《呼兰河传》中则以一种极其平静淡然的口吻叙说着“生存”着的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漠然。《呼兰河传》可以说是一部几乎无事的悲剧,尽管还是会有人死亡,却不像《生死场》般赤裸裸的惨酷。呼兰河人只是麻木混沌地

生存着,而不是活着,他们感受不到生命的珍贵与死亡的无助和悲哀,所有的一切只是顺其自然,都是被动的生生死死。面对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灾难的大泥坑,人们宁愿想法设法地绕道而行,或是幸灾乐祸地围观旁人或牲畜掉进泥坑的窘境,从中获取乐趣;大方可爱的小团圆媳妇只是因“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6]就被家人折磨致死,而旁人却淡然的看着,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他们都以为别人的悲剧与自身无关,只是麻木地生活着,观看着,殊不知正是因为他们对于生与死的无知与漠然导致了他人生命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善良无知的刽子手”罢了,在杀害他人的同时,也在将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渊,只是这种死亡是平静安然的。在呼兰河人看来,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所有的一切都是死一般的沉寂,这种死一般的沉寂无疑是种悲剧,然而他们却不以为然,这种不以为然、超然冷漠才是真正的更大的悲剧,在《呼兰河传》中萧红将其传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在萧红的悲剧意识中,妇女命运是她思考的核心问题。在旧中国父系文化全面渗透与统治地位的时代里,女性普遍遭受压制,处于奴隶和从属地位。萧红身为女性,很早就敏感于男权文化的压迫。她的女权思想也许是从小养成的,她出生在辛亥革命爆发的年头,又成长在具有维新倾向的乡绅之家。其父张延举是呼兰教育界的头面人物,加入了国民党,并带头破除迷信创办女学。这使萧红在童年时代就接受了五四新文化的启蒙,具有向封建礼教挑战的自觉。作为叛逆者,她拥有巨大的勇气,敢于逃脱封建家庭的囚笼,向封建家庭专制提出强烈地反抗,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逃跑来证明自己的不满。也许是因为她的叛逆导致了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也成就了她对于女性悲惨生活和悲剧意识的强烈抒发。

三、作品中的悲悯情怀

悲悯情怀是指作者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蔑视甚至可怜,而是以一种博大的爱的眼光、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的一种情怀。也许是因为个人经历给萧红带来了太多的影响,一开始萧红便与其他现代女性作家是不同的,她是以先觉者的焦灼姿态去观照现实的苦难人生,用一种现实的笔触去诉说现实生活中的悲剧,而不像冰心那样诗意温婉,也不同于庐隐的悲愁哀怨,萧红就只是单纯地用她的悲悯情怀来表达她想表达的对于女性、对于人所存在的悲剧意识。她以一种开阔的悲悯胸怀记叙着自己不幸的人生经历或是她所见到的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这导致了她的作品中存在着丰厚的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

《生死场》中展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悲剧意识,悲悯情怀也始终贯穿于其中。不论是二里半和山羊,王婆和老马,还是金枝的悲剧或是月英的苦难,他们都是生的惨烈,死的漠然。鲁迅先生在为《生死场》作序时,他称赞萧红对于北方人民的“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的刻画,“已经力透纸背”,会给读者“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从这些令人窒息的画面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作者被压抑在内心底层的孤独与寂寞之感,一种内在的冲突和哀痛。她同情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感叹他们惨绝人寰的生活和“无处可去”的悲哀,又对他们对于生和死的麻木态度感到深深的悲悯和无奈。

四、结语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花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绽放的时令,只是这个过程过于惨烈,但总有人能够懂得你迫不及待却又炙热可辨的生命力度。萧红便是如此。她是伟大的,她肉体的生命虽然只有三十一载,但她精神的生命却在人生轮回流转中永远放光。她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自己悲惨的一生,叙述了自己艰辛的跋涉之路。艰难曲折的人生经历,使得萧红以一种生命的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去感受、思考人生并进行文学创作。

读萧红有感 篇2

一、关于文体

萧红作为一位女性作家, 她的作《生死场》不能说完全脱离了女性作家的纤细、敏感, 但是确实与其他女性作家相比更显得硬朗与冷静。她用冷静的眼光观察着, 用甚至略显冷漠的语言呈现着一切。从小说文体来看确实令人觉得新奇, 她曾经有过大致这样的话:“有一种小说学, 小说有一定的写法, 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 一定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科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 有各式各样的作者, 有各式各样的小说。”胡风从客观上评价了《生死场》的写作特点, 在看完《生死场》所写的读后记, 他曾明确的提出作者写作的弱点, 其中之一就谈到了“对于题材的组织力不够, 全篇现得是一些散漫的素描, 感不到向着中心的发展, 不能使读者得到应该能够得到的紧张的迫力。”我倒是觉得也许是作者刻意为之, 有所创新的开始必然是有所突破, 打破原有的规则和纪律, 即使刚刚开始会让人觉得有些突兀有些故意。

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是将各个场景客观描述然后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各个场景之间跳跃的过程中往往幅度很大, 的确会让人产生一种暂时脱节的感觉, 常常打乱作者的思绪。但从另一方面看, 似乎又增加了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吸引力。

对人物的刻画上, 都是用粗线条的素描笔法, 如电影中未经剪接的长镜头, 没有蒙太奇的华丽效果, 显得粗糙, 原生态。但正是这种真实的自然流露, 使小说透漏出鲜活的生命力。

二、关于人物关系

在我们的创痛阅读视野中, 女性作家似乎总是以女性独有的细腻而书写着默默的温情, 给人以母性与妻性的温暖。但在《生死场》中, 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应该有的温暖, 哪怕是热恋中的男女还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母女, 只有无边的悲凉与冷漠。

爱情是众多艺术创作的永恒话题, 可是在《生死场》中只有原始的性欲, 没有爱情。萧红通过对人性伦理的拷问, 透析了了女性更深层次的悲哀, 即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的牢笼里, 女性充其量只是一个生理意义上的性别符号, 而没有社会意义上的作为主体的女人, 更没有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和尊严。男人对于婚前的女人感觉也许是“温存而愉快的”, 当然这建立在男欢女爱男人情欲得到满足之后。但是婚后的感觉, 用成业婶婶的话说“等你娶过来, 她会变样, 她不和原来一样, 她的脸是青白色;你也再不把她放在心上, 你会打骂她呀!男人们心上放着女人, 也就是你这样的年纪吧!”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结婚之后成业会指着大肚子的金枝骂她懒, 即使这个大肚子的女人天不亮就起床做饭, 一天劳作下来腿酸痛得要断掉。生产之后的金枝和女儿成了成业的“吵家鬼”, 那时他们刚刚结婚五个月而已。在男人眼中, 这时的女人已不是当初的那个男人急切想要和她亲热的女人, 因为身材变形而没有了异性的生理本能的吸引, 也不再以前可以赏玩的尤物, 他们开始唾弃厌烦甚至于仇恨女人。女性的身体对女人自己而言, “是生命本身的最大欺骗与不忠———生命虽藏在极有魅力的形式下, 却始终受年老和死亡酵素的侵扰。男人对女人的使用, 毁坏了她最珍贵的魔力:她背着沉重的母性负担, 失去了性魅力;即便是不育, 失去魅力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一旦女人变得年老体衰和丑陋不堪, 她会令人望而生畏。据说她会像植物那样凋谢和枯萎”

男人对待女人的态度似乎永远是粗暴的, 除了肉体上的需求, 女人对他们来说娶回家就是做活计, 生儿育女的工具而已。作品中对于月英的描写是简短的, 但是也是作品中呈现男女关系最极端典型的例子。月英在瘫了之后丈夫对她的态度是:由起初替她烧香求药, 到后来的打骂, 到再后来也步入绝望了!甚至夜间从城里卖完青菜回来, 烧了饭却自己吃, 不肯给病中的月英一碗, 任患病的妻子在旁边痛苦的喊着却丝毫惊扰不到自己的睡眠, 任然是一觉睡到天亮。宛如一个人和一个鬼安放在一起, 彼此不相关联。月英在丈夫的折磨下甚而下身长满了蛆, 终于在孤独和绝望中痛苦的死去。

作品中母亲河孩子的关系则更是冰冷淡漠的。王婆在雪地里夺走平儿偷穿父亲的大毡靴, 任平儿在冬天里赤脚走回家;金枝的母亲在看到女儿神思恍惚时摘的未成熟的西红柿时“母亲和老虎一般捕住自己的女儿。金枝的鼻子立刻流血。”萧红在文中写道:“母亲一向是这样, 很爱护女儿, 可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 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在物质生活贫乏的闭塞农村, 人的价值甚至连菜棵或是一株茅草都不如, 尽管是在母亲那里, 连生命都可以置之不理还有什么是值得亲近的?难道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物质生活的极度贫困造成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以父权为中心的封闭的空间里, 人们对于生命的漠视, 才是造成人们精神病态的原因。而女性在爱情或婚姻生活中, 对关怀和温情的缺失, 是造成母性精神扭曲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生死场》中女性身上母爱缺失现象的合理阐释。

三、关于生与死

小说的名字包含着生与死, 但是无论生与死作者的呈现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生死场”上的女性无一不面临着生活和生育的恐怖和被男性任意摆布的残酷现实, 但叙述者描述这个女性世界时, 她的语言交替浸满着叙述者的同情与嘲讽, 同情是因为看到女人在生产时所承受的身体上的巨大痛苦, 嘲讽是因为在集体无意识下的传宗接代, 和动物的交配繁衍没有任何区别, 甚至连动物的生存环境都不如, 这对于她们来说是自我毁灭式的灾难。作品中的“生”集中在第六章“刑罚的日子”, 从名字可以看出作者心目中的“生”并不是代表着欣喜与幸福, 而是作为女人“刑罚”出现的。生产的过程是痛苦、肮脏、扭曲的, 女人们完全没有做母亲的幸福感, 要么是默默忍受, 要么是声嘶力竭。五妹的大姐分娩时的场景描写:“赤身的女人, 她一点也不能爬动, 她不能为生死再挣扎最后的一刻。”金枝的分娩也因为丈夫在分娩前一晚仍要求行房事而变的艰难, 二里半的傻媳妇正直分娩的一刻“窗外墙角下谁家的猪也在生小猪”。在作者那里, 人的性以及生育和动物的交配繁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在乡村, 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 忙着死……”

人类的“生”假若带来的只有苦痛, 那本身就是一种悲剧。而文中的“死”则更为“简单”, 所谓的“简单”是说死的过程和死的意义都很简单, 没有惊天动地, 没有悲伤思念, 没有依依不舍, 只是简单的作为动物的生命终结, 甚至充满了嘲讽——月英曾是村里最美的女人, 但却在亲眼从镜子中目睹了自己身体毁行之后肮脏的死去;赵三甚至在王婆还没断气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墓坑和棺材, 在王婆试图活过来的时候还以为是诈尸, 用木杠压得王婆喷血不止, 这让严肃的作品突然有了“喜感”。但这喜感的背后是对于那个年代生命如草芥的叹息。

“生死场”上的人们艰难地生, 悲苦地活, 又在痛苦中死去, 生和死就这样无休止地轮回着, 生命的意义又何以呈现?笔者认为在“场”, 这个场所中相对于生和死两种动作来说最常态的是“活着”。而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是萧红在《生死场》中蕴含的叙事隐喻, 萧红通过对王婆的变化试图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做出回答, “不愿做奴隶就要懂得起来反抗”这是女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选择, 因为城市的境遇更加恶劣, 尼姑庵也无容身之地, 女人们无处可逃。男人们面对日寇的蹂躏更是别无选择, 于是这些混沌的生命终于在‘王道乐土’的血海中挺立起来”。

悲剧的伟大并不在于深刻的消极悲观意识, 而是在超越悲剧之后的超脱和乐观, 这是生命在经过历练之后的一种全新的境界, 它告诉人们何为生, 何为死。而《生死场》就是这样的一部超越了悲剧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品。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特殊年代, 民族的千疮百孔与民众的生存威胁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让萧红从原始愚昧的闭塞封建的中国东北农村视点出发, 不断的进行思索与批判, 从生命如动物般“无意义”的的生死轮回的悲惨图景中洞察人对生命的冷漠和亵渎, 试图唤醒沉睡麻木的人们对生命悲剧的抗争与对痛苦而又倔强的原始生命力的礼赞。

摘要:萧红的《生死场》以原生态的笔法描写了生活在中国东北土地上的一群愚昧与淡漠的人们,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痛苦地生, 艰难地活, 又在艰难痛苦中死去, 生和死就这样无休止地轮回着, 生命的意义何在?笔者认为在“场”, 这个场所中相对于生和死两种动作来说最常态的是“活着”。而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是萧红在《生死场》中蕴含的叙事隐喻, 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关键词:萧红,《生死场》,生命意义

参考文献

[1]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萧红.《生死场》[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1.

[3] (法) 西蒙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4]刘禾, 《跨语际实践》[M].北京三联书店2008.3.

夜读萧红(外五首) 篇3

竟然从太行东麓的丘陵地带

沉到黑龙江底,混迹于冰层下的鱼群

只有化作一条鱼,才懂得鱼类的无言

《呼兰河传》每个字都是一枚鳞片

一行行参差排列,闪烁着令人战栗的寒光

作者留在尘世的脚印

也呈鱼群状,逆流而上,在风中消散

夜读萧红,目光如刀

就是身为一条死鱼,给一条活鱼刮鳞

落水鬼

月亮就是那块被西西弗斯推到山顶的石头

早晚会掉下来,将黑暗砸一个大坑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你看

月亮正高速坠落,越来越大

越来越低,即将落在池塘里

池塘中,另一个月亮正浮出水面

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那是落水鬼在推着石头上岸

拯救压在下面的呐喊

在中国,五十岁的老蒲,二十六岁的小魏,六

岁的梦田

每一个落水鬼都是西西弗斯

当年,他们只溅起一点点水花

一辈子就绽放那么一次,仍努力把涟漪画圆

哪怕最后的结果是椭圆,是阿拉伯数字0

断代史

在真定府隆兴寺,千年以上的侧柏、国槐

有十七株。每一株古树,都是半部中国通史

——根植于唐宋,成长于元明,衰落于晚清

记录无数惊雷闪电,口诛笔伐,战火硝烟

有的头早被斩断,垂垂老矣

树荫仍护佑子孙,枝桠总指向苍天

而我忍气吞声,不过苟活八九十年

所有的肋骨劈成竹简,又能写几行地方志?

却踌躇满志,想在中年,完成一部断代史

众人皆笑我,痴

除非朝代不由风雨来断

螳螂举起柳叶刀,蟋蟀按下钢琴键

酒国

那个每天早上喝一碗烧酒的木匠

是我的堂兄。不喝够酒

他的手就会颤抖,一不留神

便把墨线画成警戒线,将花窗雕成铁窗

那个浑不吝的黑大汉是我的表哥

喝干二斤白酒,爬上超高压输变电铁塔

讨薪。同乡们拿到了薪水

他像风筝,挂在上面

而我表弟,酒后经常打老婆

往死里打。老人以为得罪了神灵

请法师做法,烧高香,迁祖坟

他邪性不改,更魔怔

终于把老婆打跑了,只剩下四岁的儿子

在七倒八歪的空酒瓶里找妈妈

与他们不同,我苦读诗书

练剑胆琴心,依旧没有把酒瘾戒除

经常烂醉如泥

糊在墙上,就是一张中国地图

华北平原愈加空旷,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兄弟们星散在大中小城市,越发虚无

在他们眼中,朝阳和落日都是失败者

像两颗瞪大的眼珠,血丝,通红

何况一介书生?地下水

漫延流淌,到我们这一代

早已没有了血性,只有酒兴

哭有什么用?

古战场

凌晨两点,大股寒流从太行山上下来

在西三教村,遭遇小股暖流抵抗

下山虎碰到地头蛇,瞬间厮杀起来

夜空布满冷兵器,城乡结合部变成古战场

已经扎根的树,被连根拔起

刚落脚的砖瓦,被掀翻在地

师大新毕业的月亮,穿着白纱裙,四处躲藏

在小胡同里奔逃,误打误撞,钻进我的被窝

啊!青春真美,肌肤润滑,又如此慌乱,冰凉

西江浩荡

假如我现在辞职,受打击最大的是母亲

在她心目中,无所事事的青年等于恶棍

再恶又能恶劣到哪里?难道时光倒流

让我回到二十一岁,重尝那些屈辱和不堪?

大学毕业第三年,我曾辞职南下

浪迹粤西山水间,骨骼清白,身影孤单

像一根筷子,寻觅另一根筷子

再找一个饭碗,可周围都是水泥电线杆

西江浩荡,一泻千里,不愿停下来

分一杯水,给我这个北方人煮饭

我站在岸边,望着沸腾的江水

泪如雨下,每一根骨头,都成了刀削面

孟醒石,现居石家庄。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篇4

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是个困惑了了几乎所有大一新生甚至老生的问题,有人说,读大学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获取文凭,有的人是为了帮父母圆梦,也有的人是为了毕业找份好工作,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且从未思考过,而大学又应该怎样去读,是随随便便混一混?还是把专业课学好就好?

今天,我读了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想到毕业之后,这已经不遥远了,我现在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三年时间会很快过去。人们常常说“人生没有草稿纸”,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拿青春来挥霍。或许正如覃彪喜所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过自己想做什么”。如果我们不想毕业就是失业的开始,那么在大学,我们一定要有上进心,或许这样,我们就可以骄傲的说“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难道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2012年8月31日,来到这里,一切都没准备好、什么都没考虑到就匆匆忙忙踏上了征途,而生命中某些不可或缺的东西却仿佛一点一点从脑海中淡出了……

无聊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思索,思索我辛苦了三年、忙碌了三年考到这里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该做些什么。难道仅仅是每天吃饭、睡觉、听课、聊天?难道仅仅是交交朋友、逛逛街?曾经的誓言呢?曾经的梦想呢?这些最初在我的心灵中高贵而神圣的东西究竟到哪里去了?

一晃眼,大一就快完了,我居然浑浑噩噩到没有为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些许回忆。难不成我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走完大学四年甚至一生的时光?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所有大学生思索。当我们在大型超市里随心所欲地购物时,当我们在饭店里觥筹交错时,当我们成群结队地奔向网吧时,当我们和女朋友谈情说爱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的良心:这样做,对自己、对亲友意味着什么?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对你的付出吗?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必须慎重思考的一点。只有去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才会一直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而只有有了明确的生活和追求才不会盲目,才不会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有着明确清晰的目标加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付出你才会有可能成功。世界上有多少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堕落,明明在午夜梦回时空虚得无以复加,却还是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带上面具开始新一天那自欺欺人的生活.我们能够依赖父母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如此单纯平静地生活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日不多了,当我们收拾行装准备踏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羽翼是否已经丰满,我们是否能够在无垠的天地间自由的翱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情在哪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气在哪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毅又在哪里?难道这些振奋人心的诗句只是考卷中的唱词、高考作文中的钱币?难道它们只配做我们奔向所谓的“天堂大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吗?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如同商品,从幼儿园开始生产,走过小学、初中、高中到了大学,这商品早就已经坏掉了。你以为中国男足换个教练就能够将乾坤扭转吗?不可能了,同学们……”下面哄堂大笑——我笑不出来,我想哭,我觉得,我也坏掉了。

读《晨读美文》有感 篇5

晨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清晨温和的阳光透过晶莹的薄雾,参杂着几声鸟叫从树枝中间透射过玻璃窗,唤醒清晨的睡眼惺忪。泡上一杯浓郁的咖啡,翻开一本满是美文的书,或许便是简单的幸福。

试想一下,远离都市高耸的大厦和拥挤的街道,回归到青翠的山林。那里鸟语花香,那里苍翠欲滴,那里流水潺潺......一切都是自然的摸样,都市中满是灰烟,甚至觉得那里呼吸欠自然。《山中访友》便把我带回了那个自然自如的境界。走进山林,看到古桥,那是我的第一个朋友,在这山涧之间,它到底矗立了几百年?看过了多少人影,鱼影,鸟影?听了所有人都听过的溪流,它还是那样的强劲,踏步上前,坚韧的躯壳承载着旅客的梦和希望。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山里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朋友?沉浸在山林的自由自我,与旧日好友的重逢,便使我在归途逢上了难忘的月光。其实今日的人应该值得反思,在城市的灰烟中行色匆匆了多少年?梦想与理想是否在自己的身边?都说生活改变了你我的模样,毋庸置疑我们欠自然风光中老友的一场派对。

雨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一场及时的雨可以赶走炎热得令人烦躁的酷暑,一场及时的雨可以带来春天和煦的暖风,一场及时的雨也可以驱赶几多令人心碎无法入睡的夜。可是,山雨。简直壮丽。《山雨》说,雨是从远方来的,先是从山坡上,便随着沙沙的声音。步伐是越来越近,走到近处,满山的树叶,石头,绿草......一切都是她的琴键,忘我的演奏这般火热的曲子,听者的心情是怎样,她就是怎样的。有的热烈,有的悲伤,有的亢奋,有的失落。山雨改变了眼前的一切,透过密集的雨点望去的风景,别具一番风味,颜色完全不同,模糊的雨雾升起,把眼前的一切染成了一片,成千上百的绿色交织,万紫千红的一切相融,宛如一幅震慑人心的山水画,你若是亲眼目睹,足以把你破碎不堪的心震得灰飞烟灭。那种迷蒙的感觉透过了眼睛和思绪,把心带向遥远的地方。雨停后的阳光和鸟鸣,呼唤回你漂泊的心,细听细看,暖透人心。生活不知苟且眼前,看看远方,那里烟花深处有人家!

母亲是伟大的人,从古至今,母亲一直都是无私的。也许只有慢慢长大才能够把那句“哪个母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那句话慢慢参透,年幼的时候遭的斥责在越来越懂事后,才会体会到那种浓烈的爱意。“没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柔永远在背后......”一首《真的爱你》便是赞颂这种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当前奏旋律响起的时候,心早就飞回母亲的身边,温暖着。季羡林的一文《怀念母亲》,值得让人深思,他与母亲相处时间很少,她却在自己即将自立的时候永远离开了。伟大而平凡的母亲啊,你是去了遥远的天堂吗?那里有烟花,你知道吗?“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他还有一个母亲,是祖**亲。飘洋过海,背井离乡去他方,一件琐事勾起他对母亲的怀念,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总期盼着他乡的孩子归家。在他乡,对祖**亲的怀念之情也是越来越浓烈,脚下踏着陌生的土地,问着一个个陌生的身影,那方是我家土?无论你是否不善言辞,我们都欠自己的母亲一句“真的爱你”永远都欠,永远。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朋友,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和时间,加些微妙的缘分就会遇见一个知心的朋友。试问现在的人们,在回忆起陈年旧事的时候,谁敢正义凛然的说出,我从不后悔!一定没有人。人生是漫长的路,行路人也是在变,患得患失的行走在雾雨的路。当你一天天长大的时候,就注定要慢慢失去身边的人和事。或许某天冷雨凝聚的时候,敲进心底的冷雨点会带你无限的感慨。“许多人已不在拥有,许多故事有伤心的理由......”。若有所失的感觉总是令人着迷,向往美好却又不知道如何是美好,幼时的好与坏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模糊。一句“朋友”会把离别的悲伤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成长的路上,本来平行出发的人们啊,越走就越是不同,走着走着人们就会像一束空间平行的直线,在不同的长短之处向任何方向转折出去。走着自己的路,各有各的方向与目的。昨日听你讲理想的人或许早已远在天边,从古至今多少赞颂友谊的诗词歌赋成为千古绝句。可是作诗者往往悲伤不已,总有挫折打碎人心,写下每句冰冷冷的诗,冷笑变作故事的作者。远方的人啊,你是否会忆起今天的我和他,在匆匆忙于生计的途中,在匆匆行车驻足间,在遥远他方路上,会不会有一个似曾相识的景象带给你昔日的故事,拨动你感慨的心啊!那时候的你还会不会流泪,还会不会沉默,还会不会就那么简单的笑啊!无情的现实将我们越磨越圆,绝情的生活将我们越推越远。多希望在经历了无数精彩难忘的点点滴滴时光的时候,终将别离时,互相说一句再见。正如那种无力的盼望“盼望我别去后会共你在远方相聚......”。

读《好教师读心术》有感 篇6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刘贝贝,我今天分享的图书是《好老师读心术》中的第三辑《读懂学生人际心理:在交往中成长》。为什么单独选择这一辑,听完就会知道哦!

提到学生,老师们都会感到温暖,尽管有时候我们也会歇斯底里,也会无可奈何,但最后留下的只有美好。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教师应当和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有“朋友”的学生是开心的,有“朋友”的老师更是开心的。

这是一组图片,图片中的孩子是开心的,因为他们在和朋友做喜欢的游戏,在和朋友分享吃的,交往使他们快乐!

这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她是不开心的。她是我们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学习基础差,上课不听讲,说话,不完成作业……每一科的老师都向我反映过她的问题,我也找她谈过,可收效甚微。这是我与她的一段对话:

师:你的作业为什么没有写完?

生:我的笔没了。

师:你的笔呢?

生:丢了。

师:你可以先借一根呀!

生:他们都不借给我!

听到这句话,我想老师们都会给她一根笔,让她完成作业,那然后呢?我当时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学生借给她笔,三年级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更是乐于助人的,可怎么没人借给她呢?因为当时在上课,我本来想着下课找她谈谈,可下课后我又去了另一班准备上课的东西,后来竟然忘了,直到我读到这本书,读到这个章节,我猛然想起了她,想起了她当时眼中含着的泪水。我当时就把她叫到了我的办公室,我问她:“两天前你说你的笔丢了,为什么没有同学借给你笔呢?”她低着头:“不知道”.“你借谁的了?”她说了一堆名字,“没有一个人借给你吗?”“恩”.“你下课了跟同学玩吗?”“不玩”.“为什么呀?”“没人跟我玩”.“你主动找同学玩吗?”“不会!”“为什么不和同学玩?”“她们不跟我玩!”“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她低头不说话。

说到这里,我想先说说我们的孩子们,学生的生活由什么组成?我们关注孩子的吃饭,睡觉,课间游戏,她们的学习情况,她们的社团发展……可我们关注过她们的交往吗?她们和父母的交往,和同学的相处,和老师的相处,我们可曾真正关心过?而我们班的这个孩子,她的交往就有问题,她的自卑来源于哪里?她心里在想什么?到底应该怎么解决她的问题呢?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是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她的问题不是一根笔的问题,不是没有朋友的问题,她的问题需要我们深思。书中说到,我们要发现问题行为的根源,只有打开心结,化解心结,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心灵自救。“你帮助过同学吗?”“没有”.“你只有帮助同学,同学才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呀!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从今天开始,每天帮助同学做一件事!“”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同学的本掉地上了,你帮忙捡起来呀!这就是帮助!“她眼中含着泪点了点头。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一颗种子,只要播撒了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

”你为什么觉得大家都不和你做朋友?“”他们都不喜欢我!“”为什么呀?“”他们都笑话我“.”笑话你什么?“”笑话我学习不好,头发翘着,老师总批评我!“我笑了笑,问她”你听见了?“”没有“.书中有个小故事,《你听到的是你想到的》,故事的主人公也很自卑,总是听到别人议论他的不好,马志国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他的根源就在于他认为自己不好,他不爱自己!马老师教给了他积极赋义,换个角度想问题。同样,我也把这种方法用在了她的身上,我告诉她:”学会喜欢不完美的自己,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学会积极赋义。你的头发翘,是因为你是短头发,而且这样很个性啊,我的头发有时候也会翘起来呢!“”真的吗?“”真的啊,你要往好的方面想啊。"

马老师说过,孩子不是不喜欢阳光,而是看不到阳光。对有些陷入心理误区的学生,少些头疼,多些心疼,少些批评,多些帮助,才是更好的为师之道。只要我们真正的关心他们了,他们也会给我们最好的回馈。我了解过她家的情况,她的母亲在外面打工,父亲也总打她,爷爷奶奶也不是太关心她,她看不到阳光!作为老师,我只能尽量和她的家人沟通,在学校多关心她。要教会她看到生活的阳光,让她快乐起来。

我给了她几点建议:1.找到她的优点,肯定她的长处;2. 学会喜欢自己,肯定自己,对于别人的评论,学会积极赋义,选择性地接受正面信息。3. 从帮助别人开始,每天帮助同学做一件事,积少成多。4. 每个星期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易完成),比如:这个星期每天收拾桌子;这个星期每天帮助同学做一件事……经过她半个月的努力,她现在有朋友了,脸上有笑容了,有朋友的孩子是开心的!

感谢这本书,它让我成长了许多,与学生的关系又进了一步。读书给了我们感悟,但不是感悟完了就结束了,这才是刚刚开始,我们要从书中吸收精华,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让书籍充实我们,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的成长!

读《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有感 篇7

很幸运能读到《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唐尧、虞舜、周武王、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等多位帝王。从这些帝王的事迹中,我懂得了“帝王之路”的坎坷与艰辛,懂得了要想成功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更懂得了一个人经历了痛苦与磨难仍然心存感恩才能成大器。

舜的.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瞎眼的父亲瞽叟和再娶的妻子及他们的孩子象,对舜很不好,经常害他。瞽叟叫舜挖一口深井,当舜挖到几乎要出水的深度时,瞽叟便把井绳抽走,还和象一起往井里填土,企图要活埋舜。还有一次,瞽叟叫舜到粮仓的屋顶上去涂泥补漏,等舜一上到屋顶,瞽叟就撤掉梯子,还在粮仓下放火,企图烧死舜。幸好,机智勇敢的舜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舜屡次遭到家人的算计和陷害,不仅没有仇恨他们,反而对父母的恭敬和对弟弟的仁厚有增无减。正因为他经历了磨难和痛苦不仅没有仇恨,还心存感恩,这一优良品质,被竞争传颂,得到尧的认可,又接受了尧一系列的考验――接下帝位,担任国君。

看到舜的故事,我不禁面红耳赤。我比舜幸运多了,我有爱我疼我的父母,爸爸妈妈为了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辞辛苦。好吃的先仅着我吃,好玩的先仅着我玩,好衣服先仅着给我买,可是,我却从没有意识到要心怀感恩,感恩父母给予我的幸福。我知错了,我明白了,妈妈唠叨是为了防止我犯错,爸爸训斥是为了让我更优秀,我以后会对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等心存感恩。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这本书还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不能像项羽一样有勇无谋,要想成大器要有勇有谋、深谋远虑;不能像汉武帝一样“好大喜功”,固执,不听人劝,要想成大器就要谦虚谨慎,博览众长。

读一本好书(读红楼梦有感) 篇8

在网络部党支部号召读一本好书后,我重新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八十回),感触颇深:让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封建社会是一个腐败的社会;书中描写了各类腐败事件,例如管管相护,“葫芦僧断葫芦案”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官官相护,草菅人命的腐败情况;例如四大家族互相联姻,共荣共辱,反映了当时社会缺乏法治观念,腐败成风,大家族互相勾结,一手遮天;再如王熙凤参与司法,利用关系,从中捞取利益… … 红楼梦生动的写出了封建社会腐败;

二、贾氏家族家大势大,但“玉”字辈(即宝玉辈)的男子都是纨绔子弟,斗鸡走狗,无恶不作。其中唯有宝玉虽无心功名,难得还能怀一个博爱之心。例如王公贵族的子弟借“狩猎”为名,行嫖赌之事;家族内部风气败坏,不再赘述。中秋之夜,宗室祠堂里居然隐隐约约传出一声叹息可见家族的堕落衰败并不完全是偶然事件,可见整个社会的已经彻底腐败;

三、封建社会对男女有固定的定位,压制人性;男尊女卑的社会,有的女子很优秀,但是在封建社会,唯一的正统出路都是“相夫教子”,例如宝钗,聪明灵秀,但在封建的主流社会中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她始终也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无益于社会的发展进度;宝玉很有才气,但是主流社会对其要求只有一条,就是“出将入相”,而宝玉对功名很淡泊,因此在那样的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而我们只要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就能建成一个人人都能幸福的社会;

读《三国演义有感》有感500字 篇9

孙振凯

前一阵子,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文学巨著后,我产生了很多感受。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三国时期,有三个特别强大的国家,分别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都非常想做统一三国的人。但蜀国和吴国在后期兵力不敌魏国。结果,三国之中的魏国统一了三国,并改国号为晋。

在《三国演义》里,我觉得名声最好的就是刘备和诸葛亮了。刘备他很有仁心,大家都很喜欢他。在他当皇帝时,他待人非常和善。还让百姓过上了在当时相对来说,比较好的生活。

诸葛亮呢?如果不是诸葛亮一直在辅佐刘备,蜀国也不会有那么强大。而且诸葛亮非常有智慧,是刘备的主要谋士之一。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

我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最喜欢的就是曹操和诸葛亮两个人。我认为曹操这个人他虽然在人们眼中,是个

不折不扣的奸雄。但他非常有才能。而且也非常有智慧。就是有一点不好,就是太多疑了。当年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时候,如果走大道的话,就不会中了诸葛亮的伏兵计了。但是,即使曹操有多疑这个缺点,也掩盖不住他的优点。其实曹操最大的优点,还是很尊重有才能的人。就因为他很尊重有才能的人,所以他的帐下有很多贤士。

诸葛亮他很有谋略,而且他还是一个忠臣。自从刘备把他请过来以后,他都一直忠心于刘备。从未有过二心。所以说,他对刘备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可以说是一个足智多谋并且赤胆忠心的人。

读萧红有感 篇10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806班 蔡姿艳

炎炎夏日,坐在空调房里,喝着一杯柠檬水,捧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手上的这一本《昆虫记》这该是一本无聊,枯燥的科学著作,但是经过法布尔的笔杆,就呈现出了小昆虫风趣可爱,赋与了它们人的情感色彩,现在,让我们走进昆虫的世界吧!

说真的,我不喜欢虫子,一个也不喜欢。讨厌苍蝇,蚊子的吵闹,讨厌蝉夏日的长鸣,讨厌螳螂挥动的大刀。这一切都令我厌烦,甚至感到恐惧。所以,当老师让我们看《昆虫记》时,我是避之不及的,将它买来也是放在书架的最角落,对它置之不问。可考试怎么办,我只好无奈将其拿出,我翻开书,看完了第一篇,我感觉这好像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无趣,满是科学术语,看似充满知识,实质干瘪的书,它其中,将昆虫一天所做,一周所做乃至一年所做用幽默的手法将其表达,如:颠倒人们心中所想,“蝉”本是只会唱歌的乞讨者,蚂蚁是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但在真实的情况下,经法布尔的双手塑造后,蚂蚁本是那个不知廉耻的略夺者,而蝉却性格温和的劳动者,使人在三观中就颠倒了以前所对它们的认知。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看似善如天使,其实像恶魔的大螳螂。以及它的捕食技巧,是许多肉食动物都无法匹敌的。还有蟋蟀高超的筑巢技术,在这世上,怕是只有人类可以与它相比了。

一本书看下来,我受益匪浅,不仅对昆虫的认知范围扩大了,而且也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其实在昆虫有些可怕的外表下,也蕴含着许多的哲理。每一种昆虫都有自己一生所追求的事情,它们甚至会拼上自己的性命,也要去完成它。

而我们人类,在这一点上,远远没有它们做得好。我们常常是,这个做一点,那个做一点,到头来一事无成。我们应该从昆虫身上学习一些精神:只有用心去做一件事,将这件事做到极致,发挥它最大的优势,那么,我们的人生就都是有意义的。

读《繁星春水》有感 篇11

月光下,一抹清水,也许是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我对诗文有了另一种看法,觉得它十分神圣。于是,一本《繁星春水》,一杯凉茶,我走进了冰心那“零碎的思想".

《繁星春水》中大多数是体现了对母爱的不舍和依恋。

书中,她写到“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志躲到你的怀里。”写出了母亲是心灵唯一的避难所,体现了母亲的怀抱是洗涤心灵的一场暴风雨,能荡涤心中的烦恼与不快。在《纸船》一文中,最后一段也非常感人。她叠的纸船虽然不能像冰心说的那样能到达目的地,能到达母亲的梦中,但这样更能体现出她对母亲的理解与思念。她还写到:“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淀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心灵的安顿。”一个“只有”不更体现了木器是精神唯一的栖息地吗?也衬托了母亲的无私与博爱。

母亲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铺路石。她好似涓涓细流,又好似皓皓明月。母爱是默默无闻的,因此经常被我们做孩子的所忽略不计。

我的母亲也曾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帮助我,生活中,她无怨无悔的引领我,学习上她细心的指导我。虽然有时我会犟她两句,但她仍是毫无怨言,这就是母爱的大度吗?

冰心的作品是母亲的代名词,而母亲是奉献、大度、体贴的代名词。

冰心奶奶,谢谢你。读了你的作品,我深刻地了解到了什么是母爱,也让我读懂了母爱的含义,那就是无私、博大、体贴,然而最高尚的是奉献!

读《繁星春水》有感2

入夜,听帘外细语,品桌上香茶。往日荧荧的月光今夜却黯淡无光,世界万物都融入无垠的天幕里。漫步在冰心的小诗中,我不禁为人间的挚美母爱、童真、自然饮泪纵情。

她冰心,像一位坠落人间的天使,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繁星.春水》,演绎了世间的挚美。

母爱.春光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

早晨出门前,带上母亲关切的叮咛;中午放学回家,接过母亲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汤;晚上回家做作业,拿着新鲜的面包……每当抬头看见母亲那关切的面容,慈爱的眼神,就会想起冰心这句话,我们要向花儿感谢春光一样,用心去感悟母爱的点点滴滴。

童真.花朵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驱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积木被遗忘在角落,纸飞机被冷落在桌底,动画片一次次地被跳过……步入多姿多彩的青春,猛然回首,才发现最令人魂牵梦萦的尽还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现在的我们,少了钩钩手的无知,却多了虚假;少了捉迷藏的天真,却多了深沉……冰心,是你找回了我美好的童真,唤醒了我的童年,一朵朵简单纯真的花儿悄然绽放。

自然.哲思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我采撷了这句话,放在床头。每次看见,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是啊,地球从一原始荒凉的星球逐步演变为朝气蓬勃的生命摇篮,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感谢自然,保护自然,人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

感谢你《繁星.春水》!是你不经意间从我身边走过,在不经意地回眸间,让我认识了冰心,走进了母爱.童真.自然的世界,让我微笑着去爱母亲,爱自然,爱生活!

读《繁星春水》有感3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冰心奶奶的诗歌集《繁星春水》,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短短的一首小诗,冰心奶奶以她独特的视角,把伟大的母爱诠释的淋漓尽致。当孩子遇到了烦恼,会找母亲倾诉,当孩子受到伤害,母亲会义不容辞的保护,当孩子生命受到威胁,母亲会竭尽所能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8。24的空—难中的一位母亲,出事时飞机里乱成一团,年轻的妈妈托着儿子,把儿子从舷窗送出来,嘴里还哄着儿子:‘宝贝别怕,妈妈在这儿呢!”紧急关头,她把孩子留在了人间,而自己却永远留在了天堂……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

“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吧!她只是毫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的春光。”诗歌集里,我最欣赏的就是这首诗了。我曾经是个爱幻想的人,沉迷于对未来的幻想,而不能明智地面对现实。经常幻想自己的未来多么的成功,多么一帆风顺、无与伦比,但那仅仅就是幻想中的开得一朵尤其艳丽而遥不可及的花儿,不是现实,我因为幻想变得

“爱想而不爱做”变得一点也不用心,成绩也是日益地的下滑。天天幻想,很多难得的好机会都和我擦肩而过,冰心奶奶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应该把幻想的花扔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去摘真的鲜花!

《繁星春水》勾勒出一幅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画面,这样的诗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折射出深邃的哲理。冰心奶奶去了,却把美留给世界,让世代的读者欣赏到文学无穷的魅力……

读《繁星春水》有感4

合上最后一页,脑中不免出现了冰心奶奶在书桌前一字一字的写着,一边写一边修改,这里写得不好,就改一下......

直到我看过了《繁星春水》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现代诗比古代诗更生动上口,给人的情趣更高。在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上了现代诗。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她亦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歌咏自然,描绘自然之美:“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时,裂成了两半了。”有一些小诗,表现了她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这温婉的诗句,固然表现了她“自我为中心的宇宙观人生观”,然而,又何尝不是对革命的新生力量的信任与鼓励呢?

冰心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这繁星春水,我的心灵微微触动了一下, 也许,这便是感动...

读《繁星春水》有感5

孩子,都有一颗纯真的心。而属于我的那一颗渴望着母爱﹑童真﹑自然。终于一天,它找到了归宿-《繁星春水》。

童真?自然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童年么,美好的时光呵。单纯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缓缓流动的欢笑啊,描成的,怎样奇妙的画卷呢?

梦一样的美好啊,悄悄地,溜到现实中来了。童年,一首多么悦耳的轻音乐啊!时不时的,萦绕耳边,是如此的若隐若现。时光老人,也喜爱孩子们的嬉戏啊-他总会多分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如同勇敢的绿叶啊,孩子,多么的富有生命力!是他们,给予了这个寂寞的世界,最火热的光明!

母爱恩慈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它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深厚的恩慈啊,充满着无私与高洁,多么神圣!母爱,永远年轻的啊!踏入平静的春光,带着阵阵温暖,被照亮的花骨朵呀,全都竞相开放!学会感恩吧,像那朵花一样,在心灵的的最深处,向这无比崇高的爱,致敬!

自然哲思

别了!春水,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带去我许多意绪。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吧。我坐在泉源边,静听回响。

伟大的自然啊,你可知在你的世界里,一棵花儿,一棵草儿,如此微小,却都在为你赞颂!也不知道,那春水,流向何方?每个人的生命,多么微小,可是,他们都在为生命奋斗!

母爱童真自然

《繁星春水》啊,谢谢你,你可以让我在母爱﹑童真﹑自然中遨游。你让我观赏了繁星的美妙,让我体验了江水的碧绿。在这春的世界里,给予我美的享受!在这样美妙的世界里,我的心灵最深处一片宁静。最重要的,你让我明白的,不仅仅是母爱﹑童真﹑自然。还有,在千千万万微小的事物里,都蕴含了伟大的灵魂!

读《繁星春水》有感6

冰心的《繁星春水》是我完整地读过第一篇现代诗文,也是第一次读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看到这动人的大作,读完之后,有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忽然在我的心中荡漾。

此时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繁星春水》里的文字让我很惊叹,它的诗句时而婉转优雅,时而高昂激越。它的语言优美,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但也似乎让人捉摸不透,又能流露出深深地感情,而且它有种语言的瑰丽,不仅仅正式因语句的精炼,能把一篇篇文章浓缩成一首首优美的诗,更因为它朦胧的诗意,留给我们遐想的余地,让我们感到诗人细腻的情绪。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正因冰心将大自然中最佳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清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婉,或一些深深地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啊!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读完这本诗集,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是忧而美,心而美,冰心的诗下,一个为心美的世界!这篇作品给我的启迪很大,她告诉我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爱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些。使我对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佳所折服。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是带着伤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但是也别有一番味道。

翻开导读时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她的诗集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是梦的真,是真的梦,是回忆时含泪都问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之后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透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期望能够早点回家,她们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想,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亲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浪口啊!你那飞溅都问浪花,从前是怎样滴滴的敲我的盘石。此刻也怎样滴滴的敲我的弦。那波浪不断地拍打岸,我无动于衷,但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滴滴的波浪,无不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崩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的爱最伟大,母亲的爱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内心分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她那深深的思念,思家心切是我何所不能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亲的代言词,透过冰心我懂了母亲。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一颗澄澈的冰心,如繁星点点,春水东流。《繁星春水》这篇作品给我的启迪很大,她告诉我们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亲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我被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我们在追梦的路上不要忘记从小一直陪伴我们身旁的母亲,是她把我们培养成人。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我们更要珍惜这伟大的母爱!

读《繁星春水》有感7

听,仔细的聆听,听到什么没有,或许你没有听到,但我听到了: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是母亲那亲昵的嘱咐语;是大自然奏响的那欢快流畅的交响曲……

要问这些声音从哪里来?它们来自书中,来自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

这些声音,让冰心奶奶编成了一首美妙的旋律;她将神圣的母爱,纯洁的童心和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全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利用笔尖谱写在了《繁星春水》中,被我一点点从中发掘它的精华,陶醉其中。

读第一段“繁星闪烁着——蔚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赞颂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祥和,清幽,和谐又宁静的夜空。作者这样一个神奇美妙的幻想让冷冰冰的夜空,无感情的星星都有了思想,互相赞颂,含蓄的抒发了冰心奶奶对“人类之爱”的追求。冰心奶奶真是别用一番心思呀!

接着几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简单四句透出了冰心奶奶童年时的欢乐与美好的梦想,可见得,冰心奶奶同我们一样是在蜜罐里度过童年的,不然怎么会“是回忆含泪的微笑”呢?再听听这几句“小弟弟呵我灵魂中光明喜乐的星温柔的无可言说的灵魂深处的孩子呵”短短几句道出了冰心奶奶和自己兄弟姐妹之间情深似海的亲情与友情。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啦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啦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寥寥数笔,便塑造出一位慈祥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亲切的依靠,让我感受到的是母亲的崇高和无私。这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妈妈,谢谢您!

一句“故乡的海波呵!你哪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让我体会出了冰心奶奶对故乡海的赞美,自然的赞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热爱之情。

听,孩子,母亲,大自然又在为我们演奏美的赞歌了!

读《繁星春水》有感8

流星,飞走天空,可能有一秒时的凝望?然而这一瞥光明已长久遗留在人的心怀里。——《繁星·春水》

读冰心的诗,就像在童年的帆船里航行,处处笼罩着纯真的气息,荡漾着清澈的笑颜,体味着远方海鸥的低唱;读冰心的诗,就像在母亲的臂弯里甜睡,处处吮吸着母亲的温暖,享受着温柔的抚摸,回味着幼时无聊的幻想:读冰心的诗,就像在自然的王国里漫步,处处欣赏着花儿的甜蜜,赞扬着草儿的谦逊,品味着累累果实的芳香。冰心,这位崇尚爱的哲学的女子,这名以母爱、童真与自然美为主旋律的诗人,用她清新淡雅的文字,为满怀憧憬的我们诉说了心声,令我在奇奇丽丽的诗文之中徜徉,交换彼此的心声。读冰心的`诗,是一种享受。

浮云片片,晨雾未消,清爽的空气隐秘的弥漫在花圃之中,也许,她时常在这样的晨曦,漫步于花丛之间,轻抚怒放的玫瑰,高贵的百合,热情的康乃馨,淡雅的茉莉,任由露珠在纤细的手中翻滚,沾湿了衣袖,却只是温柔的一笑,爱怜般的透着一种溺爱的无可奈何。

所以,她的文字是那么的晶莹明丽,纯真自然,令人陶醉其中。

潺潺流水,烈日当空,燥热的气息已笼罩于周遭的景物中,也许,她时常在这样的正午,静静地坐在小河边,轻轻拨弄着指间的细流,泛起一阵阵涟漪;河水映出她的妆容,淡淡的微笑似有似无。

所以,她的文字是那么清新淡雅,令人仿佛置身于流水之间,清脆叮咚。

繁星点点,银月泛光,凄美的月光铺洒在地上,似绸缎般轻柔,也许,她时常在这样的夜晚,点上一抹清茶,坐在庭院之中,细细品味茶中的苦涩,回味着淡淡的茶香;轻挑杏眼,望着无边无垠的天空,望着柔和微笑的银月,望着默默闪烁的繁星,心中想到的应该是浩瀚无穷的宇宙吧。

所以,她的文字是那么清韵悠长,就像品味一杯清茶,苦苦的,却有淡淡的甜去令人回味。

我想,正因为这许许多多的“也许”构成了冰心的文字,正因为这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让我被她的文字所吸引。《繁星·春水》多么好的名字,繁星下映着春水,春水中映着繁星,这一幅美丽的画面触动了多少人对美好的憧憬!

冰心的诗就像一颗流星,虽已远去,但留在人心中的美好恒古不变。

流星,飞走天空,可能有一秒时的凝望?然而这一瞥光明已长久遗留在人的心怀里。

读《繁星春水》有感9

今天,我无意间看到一首冰心写的诗,竟来了兴趣,便翻出了那本《繁星·春水》,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闲忧,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冰心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以及自然着称,内容虽然简单精炼,但是字字千金;语言虽然朴实无华,但是意义深刻。这首小诗: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

“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幸福。

不久后,冰心奶奶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国外留学,她一去就是多年:

“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

等很多的诗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冰心奶奶思念家乡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时的激动场景。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几句这么短的诗句,却能够出让我们体会出冰心奶奶写诗时的思想。

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内心得到了提高,不像别的书,只关注情节,而少了份思考,读书,注重的便是思考。而现在,想找本这样的书,却颇有些难度。

读《繁星春水》有感10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至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在我们心中是唯一的避难所。“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一生为我们操劳,不思汲取母亲的恩情,我们无以回报!大千世界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确实母爱。母亲毫无保留的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而我们呢?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感恩母亲,回报母爱!

母爱,平凡的伟大的爱。如果要说与母亲的颂扬相联系的,便是对童真的咏颂了,一切萌芽新生事物的珍爱: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弱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装点了世界。”

儿童是最纯真的,因而也是最伟大的;草儿是弱小的,却装点了焕荣的世界。纯真的童心,新生的事物,不正表现出人世间的真善美吗?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不正是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人们所追求的吗?

看到这儿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的所作所为,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确实,我们小时侯做的事是稚嫩不堪,然而每一个事情却没有谎言的背后,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一丝恶意。童言最无忌,童心最美丽。

在小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出她不同于他人的审美观:“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足以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不施浓墨重彩,没有人为的装饰与渲染,只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真正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莫非如此!崇尚自然美观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短短的诗经当中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生命有意义,是“爱的哲学”!如果人们都能以诚相见,以爱相溶,社会的丑恶就会消解,人生就会变得美好!

但是,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的理想是否真正实现。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常使我们烦闷:

“智慧的女儿!向前迎住罢,烦闷来了要败坏你永久的工程。”

这是对生活的理解,他是黑暗社会现实和新与旧的斗争中,“深谷里的小花”所发出的叹为。但是,叹为归叹为,他仍能勇敢的“向前迎住”与“不懈的情绪”表现自己的真。

难道我们就不应该表现出真正的一面,收拢起自己的虚伪,其实世界很美丽。

用平凡的眼睛看世界,其实世界就是一幅画,一副轻描淡写的画!

读《繁星春水》有感11

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

记得在冰心写的《繁星·春水》中的这样一首小诗: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虽然这小诗只有三十来字,但却深深地体会出母爱是多么的博大无边!不是吗?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母亲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当我们摔倒了流血了,最痛的不是我们,而是母亲的心;当我们不听话,母亲动手打我们,最痛的还是母亲,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当母亲帮我们补衣刺到手指时,母亲仍觉得开心,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对于母亲来说这也是值得的。

母亲为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无法报答的。母亲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伟大的人了!

在这个地球里,每个人只有一个母亲,我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母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母亲生日的时候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就这么简单,母亲也会觉的心满意足!

读《繁星春水》有感12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所著的《繁星春水》,它的语句时而婉转优雅,时而高昂激越。它的语言真是优美,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但也似乎让人捉摸不透,又能流露出深深的感情,而且它有种语言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语句的精炼,能把一篇篇文章浓缩成一首首优美的诗,更因为它朦胧的诗意,留给我们遐想的余地,让我们感到诗人细腻的心情。

冰心对母亲的赞美有很多:母亲呵!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抛弃罢!这几句简短的话就说明,在她眼里母.伟大无穷,她可以为了母亲抛弃一切的身外之物。冰心也非常热.孩.,因为孩.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小孩.!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作者的这几句话就清晰的写出了小孩的特点,天真的话语,蓬勃的生机,散发着生命的光彩,连天使也要忍不住赞美他们。冰心也把大自然描绘的非常生动,给我们刻画出它美丽的样.:清晓的江头,白雾朦朦,是江南天气,雨儿来了——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原来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父母之乡!这里用了好几个描写颜色的词:白,蔚蓝,碧绿。简短的几个词语,就把大自然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可见作者的写作水平不一般。冰心写的文章也有一些哲理性:墙角的花,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些话告诫我们,要放开胸怀和别人接触,视野宽广一些,不要自闭。

冰心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这繁星春水,我的心灵微微触动了一下,也许,这便是感动......

读《繁星春水》有感13

我的母亲爱阅读。中外名著、诗集小说她是一个也不放过。还记得在我念小学五年级时,她的床头又摆多了一本包装精美却不算厚的书,我好奇,便拿了起来。一看,封面上印着几个大大的字:繁星?春水。我随手翻了翻,震惊了:居然全是诗!震惊的同时也倒吸了一口凉气,我敬佩着,是哪位诗人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只可惜,过了那一天,我便再没有动过那本书。这,就是我与《繁星》?《春水》的“初次相识”。

转眼,我上了中学。因为老师的要求,我与《繁星》?《春水》“重逢”了。我像见一位老朋友一般翻开了《繁星?春水》,这感觉既是遥远也是亲切。我不禁一首接着一首、一页连着一页地读了起来……

据了解,《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十九世纪初。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她受着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将笔下的一首首小诗编成了一本书,也就是《繁星?春水》。她写的诗歌简短却意味深长,朴实却生动优美。十几个字的诗却能传达作者内心的想法,一些终身受用的大道理便隐藏其中。这本书有三个主题:母爱、童真、自然。冰心在诗中多次赞颂母爱,我们能够轻易地读出她对母亲的依赖与孝顺。冰心也是一个富有童心的孩子,在她天真的语言中隐隐透着对脏乱社会与人们复杂心理的憎恶。自然,你怎能说她不是最美好的?只是在人类的发展中,人们内心的自然与环境的自然已被渐渐磨灭。

阅读完这一本书,一些经典诗句却迟迟停留在我的脑海……“果儿沉默的在树上挂着。花儿的价值,要因果儿而定了”告诉我,人有着光鲜的外表是无用的,而他真正的价值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告诉我,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轻易满足,更不能骄傲自满,要不断去开阔视野;“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除却缥缈思想外,一事无成”告诉我,光阴稍纵即逝,正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应该把握青春,不要等到光阴似箭一去不复返后,才为自己的一事无成而追悔莫及。回想起,我更震惊了。原来这本书、这些诗歌早已悄悄地影响了我的生活与思想。阅读时,我已暗暗地悟出了某些道理。

阅读完,对于这本书的书名,我有自己的理解:这些诗句就如繁星,一颗颗是那么明亮,聚集起便交织出璀璨星空;这些诗句就如春水,在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季节里,默默滋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田地。这本书,看似微小,然而伟大。

灯光下,我又轻轻地捧起这本书……

读《繁星春水》有感14

最近,在看冰心奶奶著的《繁星春水》,分成两大章,一章是繁星,另一个当然就是春水了。书内收入了很多零碎的小诗。

冰心奶奶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人,“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她便把原来想要从医的理想彻底泯灭了,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这一点与鲁迅似乎相差不多。自1919年9月起,她便以“冰心”这一笔名陆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映。冰心奶奶的作品有《分》、《冬儿姑娘》等。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出她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毕业后的她赴美留学,而后又回到祖国,可见其心中满载着祖国家乡。

冰心的童年是在温馨优裕的环境中度过的,她从小父亲便常年在外,很少与家人团聚,但博大无私的母爱,却给当时的冰心无尽的抚爱和温情,所以,在冰心心中,母爱早已深深植入,并且成为了她一生中精神的原乡和永恒歌颂的主题。

她曾将将母爱比喻成大海,而自己既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她是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母亲......除了你,谁是我永久灵魂之归宿?”从这句句中可见母亲及母爱在她一生中所占的位置及其影响。在冰心的文学作品中,由歌颂母爱延伸开来的对于父亲的歌颂,同样也是她永恒的主题。除了这两种外,对童真的追忆、描绘和赞美,同样是她寄托理想,消泯人生痛苦和迷茫的归宿和主题。她拥有一颗净洁无暇的赤子之心,她曾把婴儿称作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语言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冰心渴望有着母爱和天真快乐的童年世界,但这是不现实的,这时候的她便把援助之手伸向母爱和童心,也伸向美丽神奇的自然世界了。她是伟大的自然的歌人,从小生活在大海边,在她的心目中,自然的美是普遍存在的:几朵花,几棵树,一天的星月,虫声,风声,泉声,都能让人感到它无尽的美感,获得难得的情感消受和生活经验。

上一篇:描写樱花树的作文400字下一篇:冰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