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改变自己

2024-07-29

我们应该改变自己(共10篇)

我们应该改变自己 篇1

SEO越来越难做了,这样的呼声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少SEO从业者,是的,百度算法频频更新,SEO行业将不再是所谓的低门槛职业了,对 SEO从业者的技能和心态要求更高了,未来SEO工作不仅仅是发发外链、伪原创下内容就行了,搜索引擎对内容的要求,对外链的要求越来越高了,SEO确实 很难做了,前段时间笔者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搜索引擎频频更新算法:未来SEO行业将被压缩,这应该是必然的。我想很多SEO从业者都想过转行,不过提醒 大家转行有风险,考虑需周详!眼高手低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通病,当然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浮躁,不过做SEO我们得做好心理准备,很多时候我们无力控制。面 对搜索引擎的大幅度更新,整个SEO行业更应该保持冷静,去努力适应这种变化。从SEO从业人员到SEO公司或团队,我们都应该去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出 路。

SEO从业人员:我们需磨练自己的心态

心态这东西已经谈了很多,对于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我们确实需要磨练,站被K了也没大的事,一时的情绪肯定是有的,但只要是正规做SEO 的, 那种被K的网站很难恢复过来,SEO的可控性很难做到,那样的SEO人肯定是高手,SEO新手们第一步要搞清楚SEO是什么?自己能不能坚持做下去,自己 喜不喜欢做这行。麻木的做SEO你肯定很难进步,SEO就是实验、改进的过程,是一种竞争游戏。百度第一页就那么几个位置,不是你被挤下去就是对手被挤下 去。若感觉做这行实在太痛苦,那就别耽误时间了,考虑好就转换吧。若喜欢互联网,喜欢做网站,那就继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吧,

SEO优化公司:我们需调整策略

不夸张的说真正专门做SEO服务的公司其实不多,多数二线、三线城市的SEO公司,其实业务主要包括:网站建设、虚拟主机、网站优化,这三个方面,现 在我 们都知道低端的SEO服务都白菜价了,主要提供SEO服务的网络公司现在也应该改变自己的策略了,包括以往的SEO策略,搜索引擎算法更新,企业站优化更 需要优质的内容,大量发布垃圾外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何做好企业站的内容建设,如何与客户沟通好,需要我们去尝试和创新,比如内容方面可以与一些信誉好 的软文工作室合作等,在服务扩展方面,有能力和资金的是否该考虑建立专业的网络营销团队。

SEO技术缩水,SEO思维最重要

SEO是技术还是艺术,我不想纠结这个问题,应该称为SEO流量技术或者SEO流量艺术,目的就是流量,更多有转化率的流量,自然我们都清楚需要大量 的长 尾词,而这些大量的长尾词如何挖掘,如何建立长尾词词库,如何做好内容建设,这些问题需要SEO主管去分配好工作内容,当然还要借助于一些软件或程序。比 如:企业站本身内容比较少,收录也就几十条,如何做大量的长尾词,处理这些问题先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服务。从某个方面 讲,SEO技术确实要缩水,优化的痕迹不能过于明显,新站尤其如此。

石头感觉我们最缺乏的是SEO思维,不是SEO技术,怎么样才能获得更多的SEO流量,内容如何做才能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页面设计如何才能更符合你 的用 户流量习惯,未来SEO行业最需要改变的是思维,我们这些SEO人员的SEO思维。我是老男孩SEO工作室的石头,泛泛而谈,希望与大家一起讨论,时间不 早了,就聊这么多。

我们应该改变自己 篇2

三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培训业主组织要依法、理性和策略地维护业主的共有物业权益,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协助解决相关矛盾纠纷,并对如何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如何监督小区物业管理的财务收支,如何保证房屋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等提供一些实务指导,义务地为全市业主服务,协助政府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参与政府有关条例、法规的修订,参与市住建局组织的对全市业主组织的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深圳业主论坛的作用,近日我们申请成立“深圳业主委员会促进会”的非盈利社会组织。此举引起了社会上个别专家的顾虑,顾虑的理由是,要成立业主联合组织,一定要有相当比例已法人化的业主大会作为支撑,这样才具有代表性,否则就没有成立的基础。

其实我们认为,业主大会法人化和成立业主委员会促进会是并行不悖的两个概念,是相得益彰的两件好事,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业主组织的规范与自律。如果我们根据上述专家的思路分析下去,业主联合组织就永远也成立不起来了,因为深圳目前才有20%多的小区成立业主大会和业委会,即使将来成立法人化的业主大会比率高达20%,那么在全市比率中才占4%(20%*20%)。将来即使有一半的业主大会法人化了,那么在全市比率中仅占10%(20%*50%),还是达不到具有代表性的比例。

恰恰我们要成立的促进会,是为了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更好地去指导与服务业委会,无论对于法人化也好,业委会的自律也好,都可以起到正面推动的作用,为社区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社会的事情,要靠全社会来办,大家都是业主,维护业主的物业权益,构建美好宜居家园人人有责,只有在比较、鉴别、公平竞争中才能相互提高水平,共同前进。不要坐等别人改变世界,而我们从未想过改变自己。现在的改革,就是要改掉我们保守旧有的思维习惯,破除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令人欣慰的是,深圳罗湖区已经吹响了物业管理改革的号角,并已公示将在2015年12月31日前成立“罗湖区业主委员会联合会”!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鼓舞。

我们应该怎样输出自己的文化 篇3

《阿凡达》宣扬的是美国文化,《孔子》宣扬的是中国文化,两部影片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宣扬自己民族的文化,输出本国的“软实力”,但是手段、技巧相去甚远,最后的效果更是天差地别。

《阿凡达》的主角是一个残疾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军人,而他代表的就是同样双腿残废、1913年担任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的罗斯福。在美国民众的心中,罗斯福就是一个不屈不挠、意志坚强的人,而在影片中,他被抽象塑造成了“阿凡达”。除了罗斯福,阿凡达身上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人的影子,那就是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他在1846年的时候就进入一个印第安人部落,跟他们长期生活。印第安人当时在美国是非常凄凉的,他们的土地、财产等等都被美国政府、白人巧取豪夺了,一贫如洗,成为“被上帝遗弃的民族”。而摩尔根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帮助印第安人跟美国政府打官司,帮助他们把土地从美国政府手中夺回来,还想办法筹钱帮助印第安人的孩子读书上学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简单地说,摩尔根代表的就是在美国强势文化下理解落后民族、帮助落后民族的人。

投射到电影《阿凡达》里,印第安人就是落后的纳威人,摩尔根就是那个帮助他们的阿凡达,阿凡达也正是混入纳威人内部,跟他们共同生活,成为他们的一部分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后,才展开了一系列对强大的地球人的反抗活动。影片里还有一棵圣母树,叫爱娃。爱娃本质上是什么?是基督教里面的圣母玛利亚。纳威人可以通过圣母树传承文明,这又是什么?这分明就是基督教“三位一体”的体现。(注:基督教认为上帝由圣父、圣子、圣灵三部分组成,圣灵可以简单理解为上帝的意志,是与人沟通的媒介。)

我们可以简单地梳理一下了,纳威人是什么?不就是落后民族吗?而阿凡达就是罗斯福和摩尔根的共同体,怀着罗斯福的奋斗精神加上摩尔根的探索精神再加上基督教一直宣扬的“救世”情怀来帮助落后民族。

而在现实生活中,美国打仗时,比如二战打日本、后来打伊拉克都是有先头部队的,不是别的,就是人类学家,也就是影片中的那个女科学家,他们会拼命研究美国的对手,做到知己知彼。有一本书叫《菊花与刀》,它就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在考虑是否登陆日本本土作战时,由军方出资,委托一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国民性最终得出的成果。

影片中每当纳威人杀死一个动物时都要进行祷告,彰显对生命的尊敬。而这些正符合当下最流行的绿色、环保、亲近自然等理念。这一切糅合到一起,就是这部横扫世界电影票房的《阿凡达》的精神内核。

反过来看《孔子》。我们不谈《孔子》的拍摄技巧,也不谈《孔子》的故事情节,那些都是很老套的,《论语》《春秋》怎么讲它就怎么拍,毫无创新可言,我们只需要关心它跟《阿凡达》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如果你把《阿凡达》转化为《罗斯福传》,转化为《摩尔根传》,拍成他们两个人的传记,以这两部电影来宣扬美国文化,输出美国的“软实力”,那会怎么样?会有人去看吗?大家会冒雨排队去买《罗斯福传》的电影票看吗?不会,我们都会觉得无聊!而我们的《孔子》正在用这种方式传播中国文化,其效果可想而知。

《阿凡达》是用精彩的动画特技加上平实的故事,向我们灌输美国文化,大家不但不会反感,反而会被潜移默化。而《孔子》则处处充斥着居高临下的说教,多么让人昏昏欲睡!

有中国导演说,中国电影人应该膜拜《阿凡达》。我们要膜拜《阿凡达》的什么?是3D特效吗?不是,只要肯花钱我们一样能做出来。是故事吗?其实它的故事并不是很精彩,甚至有些苍白。我们需要学习的是《阿凡达》的灵魂,真正的高科技不是3D,而是用特殊的形象表达深刻的理念。我们正处在一个讨厌说教的时代,《阿凡达》不是用说教的形式,而是用现代的科幻,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通过这几个简单的人物,把它的理念非常深刻地表达出来,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也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我们应该改变自己 篇4

之所以有共鸣,我想起了我当初刚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当时,公司的整体环境是:SEM和SM傻傻分不清楚,关于SEM的一切都要我布道。要想把项目做起来,成绩是硬道理——这在任何公司都如此。不过我发现这个项目还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所以就把有限的钱,投放到了品牌词,由于当时只开了adwords,这些流量并不多,但ROI还是不错的(这是当然的)。公司很多人,包括老板,都对我投放品牌词感到十分不解:我们的网站已经排到了第一位,为什么还要投放自己的品牌词?这不是把钱白扔了吗?当时我也没解释得太细———解释多了,没意义———把报表给老板看,赚钱,OK,继续。后来准备做百度推广,老板一看搜索结果:首屏全是我们的推广——不过是竞品词在投。我在《竞品词的投放策略》里提过,竞品词,是转化效果不错的一批词,很多推广人员都喜欢投,更何况,根本没人来管他们,典型的不投白不投。至于当时怎么跟老板解释别人会投我们的品牌词,就不提了,在项目过程中,类似的事情太多了。

还是回到主题,在SEM过程里,我们是否应该投放自己的品牌词?这个问题,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开来说:

1、自然搜索公司网站百度排名第一的品牌词。这样的情况,你也应该投放这些品牌。不过,你应该对比一下流量统计,推广之前和推广之后,进来网站的这些词的流量有没有增加?增加量是多少?再根据这些关键词的转化情况,算出这些词的增量给公司带来的利润,

这样,老板问你这个,没必要说太多,一个报表递上去,老板就不会再说什么了。

2、还是上面的情况1。就算是推广的那些词没有增长,还是应该继续投放这些品牌词,不过,更改一下匹配方式。SEO不会让每个品牌词特别是长尾品牌词都排名第一,排名第一的,永远是少数几个品牌核心词。通过投放这些核心品牌词,或许能匹配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品牌搜索词,这,也是推广的功劳。总之,一切看结果,有增量,就继续;无,就停。但是,我从未见过投品牌词,品牌词的整体流量不会有增长的。

3、还是上面的情况1。就像我刚开始做项目,竞品投放品牌词满天飞,此时,毫无疑问,上吧!代表月亮把他们的户拒掉!顺便也去投投他们的品牌词,有钱的话,是不是提高下出价,恶心恶心对方?

4、自然搜索公司网站排名不是百度第一的品牌词,这种情况不用说,是必投的。品牌词是转化最好的流量,一定要最大程度的抓住。曾经别人投放我们的品牌词,哄抬价格,同事不敢跟进。我说:自家地盘不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通用词我们都想抢第一,都敢抢第一,为什么反而品牌词都守不住?自己的老窝都不得安宁,怎么去别人锅里抢吃的?我一直喜欢多账户推广策略,抢占更多的品牌词流量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有的时候,品牌词系列的CPC,反而可能是最高的。如果你连自己的品牌词这块阵地都守不住,那么在这个行业的SEM竞争力,永远不会是强者。当然,努力守住了品牌词,也不一定是强者,因为很多人都只投品牌词。我记得有段时间,老板也要求我干过这事。如果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个人或者小公司预算较少、也不想发展品牌、要求超高ROI而不追求增加销售额和利润,这是不错的策略。

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 篇5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

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命题依据】

本题着重引导学生从作文的基础等级着手,从发展等级着眼,从构思谋篇的立意运筹,从现实和理性入笔,以形创新,以意制胜。【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比较浅显,不难理解。但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辨关系。从话题内容看,“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辩证地对待,辩证地分析,在写作中不能失之偏颇。(2)联系实际。从材料提示看,与寓言故事中类似或相反的情况很多,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物,不能脱离实际,空发议论。

(3)形式灵活。从写作要求看,文体自定,形式灵活。若写成议论文,重在旨意;若写成散文,重在情趣;若写成小说,重在形象。【例文】

变„„变——变不变

“我是太阳!”尼采在世界面前呐喊。

这句话让他成为疯子,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结束了孤独的一生。

“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梵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金色的向日葵无法温暖他性格中的阴暗与潮湿,在精神分裂的残忍欺凌之下,他扣动了扳机,平静地躺在热烈的葵花丛中。

他们改变不了世界的愚昧,只好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然后以世纪早生儿的姿态被世界扼杀。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吧!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将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与幸 1 运儿一样的快乐与光芒。于是有人开始埋怨,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总是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幸福。

就像泰戈尔说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被紧紧锁上的门,拼命地想去打开它,却不肯转过身去看另一扇世界为我们敞开的窗。于是不停地错过,不停地后悔,不停地流泪。

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 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够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

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渣滓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点评】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①立意深远,观点鲜明。文章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自己,但不应丢掉个性的棱角。一语中的,切中肯綮,有很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②选例精当,论理形象。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古今中外那些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事例,让读者在尼采、梵高、泰戈尔和张悦然等典型人物的言行中,去体会思想,去明辨是非,去领悟真谛。同时借喻手法的运用也值得一提,如:“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③语言凝练,言辞激越,犀利敏锐,耐人寻味,催人警醒。

不能改变世界,就只好改变自己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于是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不禁哑然。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 2 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有些事不是你想像的那样

眼见不一定为实,有时候,我们连自己的眼睛都不能能相信。

因为眼睛看到的只是最表面的东西,它代表的不定都是真相。

世界上有太多的假象,我们虽不能做到事事通透明白,但至少可以做到“凡事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假象蒙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有时更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就必须要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你就只能像你以前那样,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渡过一辈子。

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条小河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流到一个荒芜的大沙漠。河流想:“我已经越过重重的障碍,这次一定不例外,同样能够穿越这个沙漠吧!”

当河流决定要穿越这个大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身体渐渐消失在松软的泥沙当中,河流振作精神。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河流沮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同样是可以得。”河流细听声音的方向,原来是沙漠发出的声音。河流很不服气的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越沙漠,可是我却做不到。”

“因为你总是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要想跨越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到达你所期望得地方。只要你愿意放弃你现在的形态,让自己溶入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点化着。

河流听了沙漠的点拨恍然大悟,河流沉思片刻。自言自语说:“的确是这样,放弃我现在的形态,然后借着微风?不!不!”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叫他放弃原有的形体,那么不是自我毁灭了吗?河流踌躇的迟疑着。

这里沙漠,又用低沉的声音说:“微风可以把水气包含在它的怀抱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微风就会把水气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融聚汇合在一起,形成河流继续前进。”

那样我还是现在的河流吗?河流很困惑的问沙漠……

沙漠严肃的回答说:“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不管你是一条河流还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就没有改变。你会坚持你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存的本质。”

此时,在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汇聚成今日的河流。

想的此时,河流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双臂。融入在微风中,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的梦想。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历程也像河流一样,想要跨越生命的障碍,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也需要有放下自我、改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生命有所坚持,但是到达目标的过程要学会变通。这样才能迈向新的高度与起点。最终达到生命与阅历的不断成长与升华。

如果我们不懂得变通的法则,那么我本人就会像寓言中的河流一样,消失在茫茫无际 3 的人生沙漠之中。要让事情改变,先得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的更好,先让自己领悟到,得与失、常与变的法则。一个人如果不先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人格高尚、道德完美的人,那么他就很难获得成功,更谈不上去影响改变别人。

人生在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生活,最后改变世界。如果同事对你不友善,你不去改正自己的缺点,既是你换个工作环境也没用;如果你的销售业绩提高不了,你不去改变销售策略与为人处事之道。即使调换了行业也是无际于事的。只要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与心态。相信一切皆会改变

思想的芦苇

余荣

芦影在日光下晃动,踪迹如此飘然。

是光移动了影子,还是影子移动了光。

——通记

一只小花雀停在我的书桌前,银灰色的羽毛镶着几缕红色。我盯着它的那一刹那它正盯着我,它似乎一点也不木然,小小的眼睛里凝聚着大自然万物的惊奇和智慧。它好像想对我

说什么。是它的奇遇,还是它的见闻? 我伸出手去,它却“扑”地一声飞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些许眷恋。从它最后的眼神我读到了无奈。

微风中的芦苇,柔曼妩媚。美丽的芦苇被制成了引领时尚的时装。翠绿的芦叶和银白芦花在随着风儿舞蹈。你把阳光撒在天间羽化为蝶和鸟,它们飞向清澈的天空。

我曾目睹芦苇被摧毁的全过程。往日温和文雅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粗鲁和凶残。被撕裂的芦叶在空中呻吟,被掰断的芦茎在泥水里挣扎

暴风雨过后,微微的风徐徐地踱了过来。它是来检阅战果,还是来安抚受伤的生灵? 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够了解的只有:一个强大的入侵者对无助弱者的蹂躏和残杀。

芦苇无语。几枝尚存的芦杆在风中无力地摇晃,似乎在抗议着什么,但是,没有声音。

可怜的芦苇认为自己生来柔弱本来就不具备反抗的能力。它试着再一次仰望天空,一只飞鸟掠过,把执著的求留在空中。片片乌云滚来,将可怕的阴影压向苇地,暴风雨即将来临,芦苇又在颤抖。芦苇低下了头。

芦苇再一次被摧毁。原来芦苇生来就是被人践踏的。

芦苇低头无语。暴风雨为什么那么强大呢?芦苇去天堂问上帝:“我想掌握世间百相。”“为什么呢?”“这样我就不会被暴风雨摧毁了。”上帝听后非常地生气把芦苇放在了黑暗里。

芦苇很害怕,因为黑暗的尽头是i一场更大的暴风雨。

芦苇沉醉在冥思之中如同诗人一样。芦苇对自己说:“既然我无法改变:暴风雨的残暴,那就改变自己的柔弱。吧!”

芦苇鼓足了勇气,一遍一遍地鼓励自己。它在向自己挑战。

暴风雨再一次袭击手无寸铁的大地。芦苇在风雨中摇曳。它一次一次地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经过了暴风雨的洗礼,芦苇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阳光撒在还有雨滴的芦叶上,温柔地擦干芦叶上的汗滴。这就是有了、思想的芦苇。有了思想的芦苇会笑傲万物的。

“人生之不如意十常八九”,关键在于改变环境还是改变自己。

境由心生,心由境造。心凉了,太阳也不再温暖;心暖了,冰川也会被融化。芦苇一次又一次向暴风雨低头,一次又一次挺直腰杆。当芦苇昂起头迎接暴风雨洗礼时,它坚强地立在了大地上。

适者生存,既然我们无力改变环境,那就只有改变我们自己了。

明天暴风雨还会来,我们是在沉默中灭亡,还是在沉默中爆发呢? 我们期待着光,那影呢?

评点

本文是一篇饱含深刻哲理的散文。作者借“思想的芦苇”阐明人生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道理,文旨含蓄但不隐晦,思路开阔而不散乱,尤其是文章结尾与题记遥相呼应,形成整体,使结构十分完整,题意深刻突出。

与 自 己 决 斗

“天哪!都已经12点了。”

我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服装进箱子,“明天,我就要和他去澳州了,让我今晚好好地睡上一觉吧!”我站在镜子前,梳理好之后,熄了灯。

睡在床上,我辗转反侧。

“他,南柯,多好听的名字,一听就知道肯定是挺阳光的。可谁又知道他背后隐藏着狠毒的心啊!”

“哎,别想了,反正明天就要和他去澳州了,以后的事游玩回来再解决。”

我还是睡不着。

“他,南柯,他的钱,我跟他„„”

“反正都认识三年了,他人对我也挺好的。”

“可是,可是他不是正人君子。”

“现在的社会,有几个正人君子?”

“挺多的。”

“正人君子又怎样?穷光蛋一个,有什么用?看看这条项链,戒指,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买得起吗?”

“但是,这些项链,戒指,只不过是表面上的东西。可是和他在一起,尤其是他给我买东西时,我心里不踏实。”

“如今社会,潇洒了,见光了就行。”

“我心里还是不踏实,万一哪天他被警察„„”

“他那么机灵,那么狡猾,没事。”

“如果,万一„„”

我扭亮了灯,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这一张清纯的脸,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拿起笔,给南柯写了一封信,我要告诉他我不和他去澳州了。

我要作回我自己。

想通了,彻底想通了。

关了灯,我终于进入了梦乡。

[短评]这是一篇以“改变自己与改变别人”为话题的随堂作文。作品细腻的心理“决斗”描写。不只写出了自己的“改变”,更明晰地表达人生价值取向。(刘龙江)改 变

万籁俱寂的黑夜,一切都沉睡了„„

“镜子”却难以合眼,它呆坐在梳妆台上,失神地望着夜空,想到明天,它开始“呜咽”了„„

“唉!咋了?老兄。”“脸”听到“镜子”的呜咽声,好奇地问。

“镜子”没吱声,想起早晨因给主人“上报”了“脸”的一些污点,说“脸”不漂亮,差点被主人摔死,这时还真有些生“脸”的气。

“怎么,还在生气?还是想想该如何逃过明天一劫吧!”“脸”提示道。“主人明天可要见他的女友了,你若再执迷不悟,可就„„”

“哼!想办法?除非你争气些,长漂亮点儿„„”镜子带着几分怨气回道。

“哎!老兄,我说,你怎么老想让别人改变来适应你呢?要改变别人,先得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

“对!改变自己。你看我,凡遇到人,我都会冲着他笑,以自己的改变达到别人对主人态度的改变,主人人缘也好,受人爱戴,我为他赢得了多大面子,他会不感激我?而你却总是挑我的毛病。说我的不是,扫主人的兴,他又怎么容你?” “‘说实话,进忠言’是我的职责,我的秉性,你让我改?„„”“镜子”分明有些怒了。

“唉!唉!”“脸”说,“你怎么死不悔改!都什么时候了,还那么顽固。只要你稍 微改变一下自己,多说些好话,主人开心,对你也有好处。再者,你不改变一下自己,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行’。„„怎么做你看着办吧!”

“嗯„„”“镜子”若有所悟。它想到了主人曾向一位高僧学“移山术”的事,高僧的“移山术”也只是通过改变自己以达移山的。

第二天,在主人精心打扮之后,镜子按脸的说法做了。果然,待遇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被主人美美的夸了一番。

下午,主人一回来,就怒冲冲地把高高端坐的“镜子”,重重摔在了地上,还破口大骂: 6 “妈的!狗东西,老子脸上那么大一块黑斑,你却不告我,害我丢尽了面子„„”

粉碎的镜子躺在地上,委屈地哭了:“我不改变,你要摔我;我改变了,你还要摔我。这„„是„„为„„为什么? ”言罢,气绝身亡。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作文 篇6

是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前者无需费多大努力,只需紧跟别人的步伐,去追随他人;而要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承受极大的痛苦,但你也必将得到最大的报偿——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人碌碌无为,而你却创造了历史,让那些适应了适应的人接下来适应你。

爱因斯坦于十九世纪初发表相对论时,遭受当时科学界的口诛笔伐,甚至还有人编写了《万人驳相对论》这样一本书。在外界舆论的压力之下,若是爱因斯坦选择了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那么相对论会怎样?人类也必将无缘这一真理,在本应该更好却没有做到的层面上,而走向堕落与消沉。令人庆幸的是——爱因斯坦选择了坚持,尽管这件事直到他晚年的时候都还心有余悸,以至于他发现了爱的力量之后,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这样说道:我现在所发现的超出当时我发现的相对论太多太多,我要求你将这些信,能保存多久就保存多久,保存得越久越好,直到人们能接受它为止。

身为欧洲四大统帅之一的亚历山大大帝曾言:“山不走到我这里来,我就走到它那里去。”——作为山,只要你不动,哪怕是亚历山大也要走上前去。让我们能够象山一样,矗立在这个世界上!要征服,就去征服像亚历山大大帝这样的人!

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会发现——每一个王朝的开始都是因其统治者不能忍受上一个王朝的腐朽,坚持自己的想法,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改变世界的——推翻前朝,开辟一个新的纪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如果我们要追随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生活的更好,那么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做出改变;但是要改变这个时代让他人追随,你则必须保持执着与不变,因为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能拥有最终改变世界的可能。

我们应该改变自己 篇7

这个一直在商业与个人表达之间纠结的导演身上似乎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他把观众放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自己一贯追求的反思和情怀则“说给自己听听就行”。

“我现在还有《霸王别姬》那个时代的反思精神,但是观众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陈凯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你别觉得自己好像有资格告诉观众他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个社会,你只是提供了一个电影而已。”

但《搜索》中当然还有陈凯歌“不变”的部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影片中陈若兮家里的冰箱上贴了两句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暗喻这个记者的坚强、“轴”和“绝不改变”。也许他暗喻的不只是陈若兮。

“哪怕它有一定风险,那就更应该做”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你把目光转向社会当下题材,是《请你原谅我》这个小说给了你拍摄现实题材作品的念头,还是你原本就有这个念头?

陈凯歌:很久以前就有了。从我开始拍电影的时候起,已经好多年了,尤其是现在我觉得更应该拍。

有一件事对我有触动。我一些做电影的外国朋友跟我说:你们中国现在都成了第二大经济体了,可是我们没看见过中国任何电影中表现过这变化的过程和其中人的状态、今天的状况和人的状况,你们中国人的形象越来越模糊了。

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这真是一个被别人说中的问题,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装聋作哑,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缺席当下?所以当拿到这个小说,我就觉得可以做。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你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说,拍摄现实题材“尖锐、有一些困难;不是不想拍,是水太浅的时候翻不起大鱼来,得等涨潮的时候”。现在“涨潮的时候”到了吗?

陈凯歌:不到。我说的那个时候,我觉得还需要一些等待的时间。但不能因为这个你就不接触现实,既然是拍现代题材的,我觉得你就应该接触现实,哪怕它比较敏感,哪怕它是有一定的风险,那就更应该做。

中国新闻周刊:“涨潮”具体指什么?

陈凯歌:我觉得有两件事情缺不了。比如你说当年的年轻人怎么就开始拍电影了,肯定是外界环境具备了。但你主观上怎么样呢?你自己准备好了吗?所以我觉得拍摄《搜索》不是一个即兴的事情,对“应该拍摄这样一个题材”,我已经想了一些日子了。

中国新闻周刊:实话说,拍这么一个题材需要勇气吗?

陈凯歌:需要,刚开始连(电影局)领导都特紧张,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我觉得应该从自己的电影(开始)改变那种无视现实的状态。说到勇气有点大了,但是我觉得你可以说不想逃避。

中国新闻周刊:陈红对片名的说法是“每个人都在搜索自己的内心”。

陈凯歌:深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呢?

陈凯歌:搜索成了一个生活方式了,什么事情都得搜索一下、了解一下。我不太想去推演这个含义有多深,没多大意思。你搜索得到了什么呢,你怎么样把你的态度、想法投射到你搜索的事情上来?

“只有发自内心,这种能量才是正面的”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故事的哪个方面触动到了你?

陈凯歌:故事本身。我觉得特别难拎出来说它的艺术或商业价值高,它就是触及了当下我们中国人的现状,而且故事比较曲折,也挺有意思。电影的第一个诉求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好故事,有了好故事你才能吸引观众来看,你说我这什么都好就是故事不好,可能就没人有兴趣了,所以这是我首先关注的。但还是要做调整,因为原来这故事挺黑暗的。

中国新闻周刊:比起小说,感觉很多角色都变好了一点。

陈凯歌:我自己觉得,今天有这么多变化,生活压力又挺大,我们总得传递一点正能量,不要让一个电影里有那么多混乱。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是你自己主动想要这样表现,而不是有什么审查方面的考虑?

陈凯歌:开始人家审查(方)特担心,预审前特别不知道会拍成什么样,但要传递一份正能量完全是我发自内心的,我不用别人替我担这份心,也没人让我这么做。如果一个片子因为别人的指令要给予正能量的话,这能量正不了,只有发自内心,这种能量才是正面的。

中国新闻周刊:影片最后,记者陈若兮得到了一个包容男友、勇敢面对现实的结局,而没有像原著小说中一样遭到网民搜索、攻击,找不到工作、被逼得召开新闻发布会乃至跳楼。影片对这个人物的结局采取这样的表现方式,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凯歌:重复了吧,两个人(叶蓝秋和陈若兮)最后同一个命运,都要死,太悲观了。而且人家都这么年轻,我觉得别在电影里面拿生命糟蹋,不好。其实今天绝大多数年轻人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挫折,在遇到挫折之后是什么反應呢?其实更多的人是觉得要重新开始,像陈若兮,这个挺好。

中国新闻周刊:没有考虑过按照原小说的结局可能会让影片更具批判和反思性?

陈凯歌:见仁见智吧,因为我觉得可能电影需要稍微浅一点,因为它跟文学还是不一样,文学叫独自阅读独自思索,电影还是不一样。

“告诉观众我可是要你反思啊,观众说,少来这套”

中国新闻周刊:《搜索》的风格跟你以前的电影风格有很大区别,你是根据这个题材采用这种拍摄方式呢,还是有意想突破一下自己?

陈凯歌:我也是活在当下的人,所以没有觉得有什么犯难的地方。我也特别清楚今天的观众进电影院无非两个目的,一个是找个乐,一个是找点刺激。找刺激这事由美国电影负责,重金属、重口味,大场面、高科技,我想找乐这工作还不能由我负责一下吗?现在大家的生活、工作压力都挺大的,如果你进了电影院还是坐在黑暗中,看那么多不高兴的事儿,那不有点受罪么。观众的趣味变了,作为一个拍电影的人,你也得随之改变,如果你还是带着你原来的观念来拍,你那样拍是为了那个时代的观众,你现在做了调整和转变是为了这个时代观众,我曾经为那个时代的观众拍过,那个年代20岁的人现在可能已经变成40岁了,现在新的20岁人上来了,85后90后年轻人出现了。

但我要声明一点,该有的都有,就好像人有一种基因,它还是存在的。但是不能把这个比重搞得那么大。有一些特别引人发笑的东西,同时也有一点对这个社会今天走到哪里了(的表现),你也有你自己的观点。能让人笑的东西不一定都有价值,这个电影还是有它的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这部电影你最想探讨的是故事的真相吗?

陈凯歌:我什么都没想探讨,是真的,我不觉得你想探讨的东西对观众而言有那么重要,观众如果能全情投入欣赏电影的内容,那就是最好的,你想给什么结论、判断都没用。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提到影片还对一些职场哲學命题有所探讨?

陈凯歌:我开玩笑,他们老说我变嘛,我也得说说我不变的地方,但那些什么职场、宫心计,那哪能算得上哲学问题呢。就算有反思,也是先娱乐后反思,你首先还是要把娱乐放在前面。

中国新闻周刊:你似乎不太乐意去提反思这一点?

陈凯歌:没有,因为我觉得一反思就容易误导人家,我的形象就会发生扭曲,让人觉得拍电影就是为了反思,我觉得拍电影不是为了反思,没有人愿意去看一部专门为反思而拍的电影,不会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导演需要就“影片什么地方能打动观众”向观众负一定的责任;那么你觉得导演有责任对社会现象发言以引导观众思考当下吗?

陈凯歌:没有,我不觉得有,你倒是想带着人家反思,但人家听你的吗?这不是自作多情吗,你可以跟自己说,自己有点这责任,但你不必说出去,你把你这想法放在电影里好了,你就是耳提面命,告诉观众我可是要你反思啊,观众说,少来这套。我很认真地说,不要强迫观众接受你的观点。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现在导演处于一个什么角色?是知识分子,还是娱乐工业的一部分?

陈凯歌:其实都有,有的导演就是知识分子,那多牛啊,英格玛·伯格曼,住在一个小岛上谁也找不到他,给了他一个金棕榈奖他都不去领;伍迪·艾伦,多少次奥斯卡提名人家就不去,这多牛啊,这就是知识分子。但有的就是拍电影的,想得奖、想有最高的票房、想得到大家的喜爱,这种人也有。导演要都是一个样的,那等于拍出来的电影都是一样的,观众会很烦。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导演)。我肯定是靠它吃饭,但唯一的想法就是拍好电影。

“我是一个看热闹的人”

中国新闻周刊:选择网络这个切入点来反映当下,你觉得它的优势是什么?

陈凯歌:网络现在热门啊,介入、参与的人多啊,你做什么事情都有好几亿人参加。不管做什么职业的都参与,只有网络,所以它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时尚和热门的话题吧。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过互联网会影响人的判断力。你自己常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吗?

陈凯歌:也会啊,我没有超凡入圣,所以不是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别人怎么说我也看看,也不能说大家都说是对的就一定是错的,在反对从众心理的时候还有一个共识的问题,比如一个事情大家觉得他做得不对、那就不对,没什么可怀疑的,但我始终有这样一个警觉:希望结论不是别人给我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一直擅长拍摄特定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变幻。如今你是否认为网络时代已然等同于此前那些具有明显特征、足以影响和左右人物命运的大时代背景?

陈凯歌:不一样,它是大时代,什么样的时代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都是大时代。大时代是什么意思呢?风云激荡,英雄辈出,我觉得这样的时代对老百姓来说挺辛苦的。还是小时代好,大家能够安居乐业,比英雄辈出好。网络时代,大时代的因素很多。我判断不了也预测不了,我不是哲学家。

中国新闻周刊:你发微博不是很多,但也转发了几个公共话题,国博孔子像、达·芬奇造假事件,但是你似乎很少评论这些事件。

陈凯歌:公共话题很多,但并不是公共话题都需要你发言,因为有些已经很明确了它是不对的,万众声讨的事情,你不说也罢,因为你和大家态度一样。特别好的事情也不缺你这张嘴。再加上工作比较忙,我还是观察观察,多听听,少说为佳。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很多人对公共话题的发言很狂热,有点像你这部电影里表述的,你觉得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公共话题?

陈凯歌:我也不知道。就是一个游戏场呗,大家纵情玩,而且有机会证明自己是对的,那不就很热闹了吗。但是我对这种玩,兴趣不大,所以你也不能说应该怎么样。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人问“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呢?我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其实我没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我既不是意见领袖,也不是公共知识分子,其实在更多的情境下,我是一个看热闹的人。

改变自己激励自己名言 篇8

2)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4)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马克思

5)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巴斯德

6)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7)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

8)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经历了摔打,经历了风险,不历事不晓事难。经事越多越聪颖,历事越多越干练。没有任何人可以击垮你,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拯救你,人只要拥有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成功,就是征服自己。人,不怕渺小,只怕卑微,生活是公平的,要活出精彩,需要一颗奋进的心。风起时,笑看落花;风停时,淡看天际。

9) 时间,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会考验最暖的陪伴。走远的,只是过眼云烟;留下的,才是值得珍惜的情缘。来得热烈,未必守得长久;爱得平淡,未必无情无义。眼睛看到的许是假象,心的感受才最真实。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

10) 人生犹如一首歌,音调高低起伏,旋律抑扬顿挫;人生仿佛一本书,写满了酸甜苦辣,记录着喜怒哀乐;人生就像一局棋,布满了危险,也撒遍了机遇;人生恰似一条路,有山重水复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坦途;人生如同一条河,有时九曲回肠,有时一泻千里。

11) 相逢的故事多似流星,唯你与我,以眼认眼,以身还身。

12) 我从来没有招惹你,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既然招惹了,为什么半途而废?

13) 不要认为后面还有更好的,因为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因为距离太远而放弃,爱情可以和你一起远行;不要因为对方不富裕而放弃,勤劳可以让你们富裕;不要因为父母反对而放弃,你会发现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的爱情,将是你一生的悔恨。其实对于爱情,越单纯越幸福。

14) 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

15) 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16) 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17) 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能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的最纯的那一滴。

18)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9) 亲情友情是我的财富。我是一朵白云,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我是一棵绿树,亲情便是滋养我的土地;我是一只飞鸟,亲情便是庇护我的森林;我是一泓清泉,亲情便是拥抱我的山峦。

20) 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21)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22) 教育是人才的娘家,社会是人才的婆家。

23) 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

24) 经历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就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经历就是体验,经历就是积淀。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存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真谛在经历中探寻,人生的价值在经历中实现。

25) 人应该掌控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掌控。追求舒适追求享受是人的本能,但也要有所节制。欲望就像水一样,适当就好,多了就会泛滥成灾。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就是因为把欲望误认为需要,使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26) 每件事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

27) 年轻时候应该能够作一些冒险。年轻时候最大的财富,不是你的青春,不是你的美貌,也不是你充沛的精力,而是你有犯错误的机会。如果你年轻时候都不能追随自己心里的那种强烈愿望,去为自己认为该干的事,冒一次风险,哪怕犯一次错误的话,那青春多么苍白啊!

28)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9) 当我对你越来越礼貌时,我们或许就越来越陌生了。

30) 不要说喜欢我,如果你还喜欢着很多人。不要说爱我,如果你同时爱着别人。不要和我说白头到老,如果你已经承诺别人。我只喜欢专一的,只爱懂得珍惜的,只固守真正值得坚持的誓言。见了谁都喜欢的喜欢,不是浪漫,是浪子。同时爱几个人爱的爱,不是爱,是发情。对很多人表白真心的人,不是多情,是花痴。

31) 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人生的春天;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青春是珍贵的,它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春光;青春是饱满的,她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展示着时代的性格,孕育着时代的希望。

32) 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33) 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34) 任何事物,只要让你心情沉重,让你对自己有不好的感觉,阻碍你前行的,把它丢掉。任何事物,如果只是占有空间,对你的人生毫无正面贡献,把它丢掉。任何事物,要丢还是要留,你得花很长的时间权衡利弊,或是烦恼不知所错的,那把它丢掉。

35) 人生之路,从起点到终点,奔波忙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所以,人,注定了要学会一个人走。

36) 爱到浪漫,是刚开始。爱到痛苦,是要分手。爱到平淡,就该结婚。感情发展到不同时期,就要做不同事。没有一辈子的浪漫和甜蜜,真正能长伴你身边的,只是慢慢老去的熟悉。情浓时说的一切都不可信,情淡时的每一天才是真。记住啊,陪在身边才算拥有,爱到习惯才能长久。

37) 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

38) 为了你,很多事我不一定会,但我在努力学。

39) 感情久了,就不是爱了而是依赖;失去那阵,那不是痛而是不舍。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爱都是很幸福的事,可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公平,有得必有失。正如你爱一个人,得到了他,却失去了那神秘向往的感觉,得不到他,却得到了任心灵想象的自由。所以,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要怎么做才是最完美也最不让你后悔的。

40) 牵你的手,静静的教你一支舞。

不能改变世界,就要改变自己 篇9

我们常常不能改变世界,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尽管生命无常,生活起伏大,人生充满许多不如意的东西,但是有不少东西是完全可以把握的,那就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积极心态可以使你达到人生的顶峰,而消极心态会使你一生贫苦与不幸。”

心态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且决定一生的命运。一个人心态好,即便目前找的工作不是自己理想的目标,也能够心满意足、心安理得、心平气和,而这种积极的心态,就会带来愉快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好,并逐渐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如果对工作心不在焉,或者心烦意乱,这种消极的心态就会带来不愉快甚至是恶劣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差。能够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也是人生的智慧,更是生存的策略。这个世界,这个工作,这个岗位,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而存在的。既然你已经到了这个工作岗位,就要努力地把这份工作做好,这也是一种人生的责任,

积极的心态能够调动一个人的心灵力量,而且可以不断挖掘潜在的心灵力量,使其工作水平的发挥达到一种好的状态,甚至是完美的境界。相反,消极的心态往往阻挡心灵力量的发挥,更不用说挖掘内在的心灵力量了。它使一个人容易陷入悲观失望、得过且过、烦恼痛苦以及忧虑无奈的泥潭。其实,同样的工作环境,如果心态不同,其对工作环境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积极的心态面对再不好的`工作环境,也是气定神闲的,一点没有那种烦躁、抑郁、悲观和自卑的情绪。消极的心态面对再好的工作环境,也是悲哀叹息,感觉处处不如意。

我们应该改变自己 篇10

[文题] 枭(猫头鹰)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你同意鸠的意见吗?人是应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或者采取其他办法呢?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环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题解]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主动与被动,积极与消极,生存与毁灭,成长与发展„„论辩的空间非常广阔,思维的张力也非常大。这是一个适合训练思辨能力的好材料。

正命题——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1.由此及彼的联想

●鳄鱼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由水生动物变为水陆两栖动物;海龟为了躲避险恶的环境,长出了龟壳;青蛙为了躲避断粮与寒冷的威胁,学会了冬眠;变色龙为了隐藏自己学会了改变颜色。

●人类的祖先不断地改变自己:由四肢行走变为直立行走;毛发系统衰退;脑容量变大。

●有关适应环境的名言: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识时务者为俊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猎人的故事——有一个猎人整天赤脚在山林里打猎,双脚不堪石子和荆棘的刺痛,于是感叹道:“要是山路上都铺上动物的毛皮多好啊!”妻子对他说:“为什么不用毛皮裹上你的双脚呢?”

●越王勾践面对不利的环境,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终成大业。

●鲁迅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的中国,改变志向,弃医从文,决心救治国民的精神。

2.由表及里的推论

●枭如果到了另一个环境,人们也许不只讨厌它的叫声,可能连它的模样也不喜欢。

●一种环境之所以存在,正是由于它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你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改变自己,融人其中。这并非盲从,只是摒除自己不合时宜的习惯而已。人的个性应存在于共性之中。

●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人们应努力适应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环境进行改造。不想适应环境,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环境必定会失败的。

●自我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只是外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它不可能改变事物的本质,所以改变自己才是最关键的。

●人不能脱离环境、脱离社会而存在,每个人都与身边的人,与所处的环境发生关系。如果不能适应所处的环境,最终只能被环境所抛弃。

●有时候改变自己顺应环境也是一种策略,一种机智,是暂时隐藏锋芒,积蓄力量。时机成熟时,振臂一呼,方能应者云集。

[例文一]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小A说:“要是我出生在美国,我准是个英语天才。”小B说:“如果李白是我的老师,也许我早就成诗人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环境不好,总是千方百计想换个环境。可是环境变了后又怎么样呢?还不是一如既往!于是我要说,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环境的改变只是暂时的,自我的改变才是永久的。燕子总是躲在他人的屋檐下避风躲雨,一旦屋塌檐倒,只能流离失所。舒适的屋檐,的确给燕子带来了暂时的安全与温暖,可它的一生也只能在心惊胆战中度过。

“天有不测风云”,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改变它一时,却无法改变它一世。有些人成绩不好,总是抱怨家庭环境不好、班风不正、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可看看他们的作为呢?上课打呼噜,作业拖拉,心浮气躁„„还是审视一下自己吧,改变了自己,问题也许就解决了。

与改变环境相比,改变自己更能培养意志与毅力。历史上秉烛苦读的例子不是很多吗?这些古人没有去抱怨环境,或煞费苦心地去改变环境,而是在改变着自己,努力适应环境。就在这种改变中,磨炼了意志,培养了矢志不渝的精神。殊不知,每一次改变,你的灵魂便上升了一个台阶,你也就向辉煌迈进了一步。要知道;现在你改变的是自己,而将来终有一天,你改变的是你的命运。

也许你要说,改变环境当然有必要,要不然怎么会有“孟母三迁”呢?诚然,环境对个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可是并不是改变了环境就改变了一切,何况环境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孟子有那么优秀的母亲,能为他创造良好的环境,而现实中,对于许多温饱尚不能解决的父母,别说“三迁”,我看“一迁”也未必能办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的变化是受一定客观条件制约的。鲁迅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黑暗社会,毅然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改变社会环境。由此看来,从自我的改变做起,也是有利于改变环境的。

人人都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人都在改变,但很多情况下,改变环境确实不如改变自己,当我们与环境发生矛盾时,应该首先学会改变自己。

[点评]本文主张“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扣住环境的特点、改变的目的和改变的条件进行说理,颇能服人。“现在你改变的是自己,而将来终有一天,你改变的是你的命运”,让人警醒。

反命题——改变环境,适应自己

1.由此及彼的联想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名言警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削足适履”故事中的那个郑国人,只知道一味地改变自己,就是不知道换一双大一点的鞋子。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孟子的学习和发展,三次搬家,选择好的环境。

●古代名人事例:屈原“世人皆醉唯吾独醒”,“身陷泥淖之中”毅然放弃尊贵生活而殉国;陶渊明“少无适俗韵”而寄身草野

2.由表及里的推论

●枭的叫声是天生的,是不可改变的。枭作为益鸟,它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人们对它的成见。枭坚持自己的叫声,就是坚持原则,保护个性。在社会生活中,你总有不适应它的地方,你能一味迁就它吗?不行。你要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这是一种勇气,一种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性格,并逐渐成为潮流。不过潮流也会改变,改变之后又是一个潮流,如此反复,环境终究是让人牵着鼻子走的。我相信,环境是因人而变的。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这种区别的就是人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改变环境。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改变生存环境,使得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极其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是环境的主宰,我们应该运用所拥有的知识、力量去改善我们赖以存在的环境,创造和平的社会,共享美好的人生。

●面对不如意的环境,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是发展自己的必要条件,但不可为了名利及一些世俗的东西而迷失自己,坚守人格的底线亦是必须的。总之要做到在“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固”中坚守人格与尊严。

●环境是流动的,是一段时期的大背景。自我是惟一的,是无可替代的。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保持自己的个性;如果能够改变环境,那就更要珍视自己的特质,不要被环境同化。

●如果每个人都只会屈服于环境,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停滞不前,毫无生机。改变自我适应环境,只能使自己变得软弱无能。只有那些敢于改变环境的人,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想方设法地改变它,才能使自己和周围环境一同成长,最终成为社会进步的主流。

3.深入思考的结果

[例文二] 本性岂能改变

枭因为自己的叫声令乡邻厌恶,决心东徙,鸠的一句“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似乎指出了枭的问题的要害。但枭真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声音,发出像黄鹂婉转动听的悦耳之声,像喜鹊那充满喜气的吉祥之声,抑或是像家猫的柔和绵软之声?不,不需要,它根本无须改变自己,而应挺起胸膛,不卑不亢地说:“我不是完美的鸟,却是益鸟,你们不见我的优点,专看我的缺点,是小人之心。”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我们自己。是的,这句话的确有一定道理。当我们面对困难,叹息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不如意时,可以默默地说一句: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为了生存,有时人固然可以改变自己,但如果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是一团漆黑,污浊不堪,我们还能委屈自己,迁就环境,随波逐流吗?这时,我们惟有冷静、沉着,坚持自己,才有可能在黑暗中为自己和同行的人们点亮一盏灯。

曾有这样的时代:官场污浊,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在黑暗中风雨飘摇。社会如此混乱,许多人便改变了曾经的青云之志,浑浑噩噩,趋炎附势,甚至同流合污,鱼肉百姓。他们觉得,既然“众人皆醉”,又何必“惟我独醒”呢?然而,风雨中,有人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坚守着高尚的节操;有人低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独守着善良的心灵。他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也有这样的人物:面对险恶的环境,他们似玉树临风,屹立万仞高崖,毫不动摇;坚守着自己的高尚品质、崇高美德,猛烈地抨击世俗弊病,身处逆流而坚不可摧。他们之中,有在白色恐怖中不畏强暴的鲁迅;有“左”害横行时顶着压力,坚决高举反“大跃进”旗帜的彭德怀;有在威逼利诱下坚持真理,英勇不屈的张志新。如果他们改变了自己,去适应环境,那么,他们将放弃自己的正义、理想、责任,我们的社会可能至今还处在黑暗之中。

总之,如果要改变自己,就应让自己因此而多一份美丽;如果要改变环境,就应让更多的人沐浴到三月的阳光。

[点评]本文抓住“改变自己”论的要害:如果是污浊不堪的环境,也要改变自我吗?指出人的本性、个性、节操是不能改变的。可贵的是作者并非全盘否定改变自己的必要性,而是既有辩证的分析,又有个人的倾向。

正反综合,辩证分析

1、由表及里的推论

●对于他人来说,自己是他人环境中的一个因子,如果改变了自己,就是改变了他人的环境,好的环境促进了他人的改变,反过来也就改变了自己的环境。所以,通过改变自己去改变环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环境是由你我他共同创造的,改变环境,就是让周围的人一起来适应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里的“适者”应该是既能适当地改变自己,并保留自己的个性,又能恰当地影响别人,很好地调节自我与环境的关系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适者”。

●适应不是随波逐流,“近墨者黑”,而是“近朱者赤”——迅速丢弃陋习,与德高之人?比德,与有能之人竞能;适应,也不是世故圆滑,评价一个人是否有节操,仅看他与谁为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看他如何为伍。适应应该是一种放弃,放弃固有的成见和弊病;适应也应该是一种接受,是有辨别有选择地“拿来”;适应还应是一种改变,对自己、对生存环境进行适当改造。

●只有顺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只有先接受环境的启示和历练,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去创新,去改造。这不仅是人与环境的正确关系,也是人们应有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而不被动,努力尝试而不漫无目的。

●人类发展到今天,不仅在于它能够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更在于它善于改造世界,使环境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其实,我们

最初改变自己求得生存,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强大起来去改变环境。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不是甘于平庸,不是流于世俗。改变自己是要在困难面前改掉自己的惰性,在集体中改掉自己的任性,在未知世界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面对众人的批评时,不应寻找新的朋友,而应改掉自身缺点;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不应想着跳槽,而应改掉失误,东山再起。改变自己,就像雨花石经过打磨,少了些许锋芒,多了几分精彩。

●改变自我本质上是超越自我,是对自我的一种否定,是重新建立全新的自我。

●改变环境与创造自己是息息相关的,劣势环境需要改善,自己的缺点或不足需要改变。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与环境融为一体,和谐共进。

●无论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发展自己,都属于积极的人生态度,都是为了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某种一致,形成一种和

谐,进而取得成功。个体与环境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只有将改变自我与改变环境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进步。

2.深入思考的结果

(例文三)适应与改变

鸠与枭的话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我认为,人应该适时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但也要保留自己的特色与个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万物的进化过程,是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过程。鳄鱼由水生动物变为水陆两栖动物,海龟为了适应险恶的环境,长出了龟壳,青蛙为了躲避断粮与寒冷的威胁,学会了冬眠,变色龙为了隐藏自己学会了改变颜色。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也会根据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以使自己更好地生活。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些人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学会了圆滑地处世,既不得罪张三,也不得罪李四,在改变自己中又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方向。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适应环境,更要在环境中展示自我。韩寒面对的是众人褒贬不一的环境,但他坚持自我,以独特的个性和出众的才华赢得了大家的首肯。三毛曾说过,“最令人惧怕的一类人,是性格不明显的人。”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符合所有人的“胃口”,是很愚蠢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就像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所以,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应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因为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盲目地脱离环境,最终将导致个人的悲剧;另一方面,不能为了适应环境而盲目地改变自己,因为那样会失去自己的个性,世界会因此而黯淡,人类也会因此而停滞不前。我们应该保留 自己的亮点,发展并完善它,使之成为人生的闪光点。这样的人生才是完善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做一下评估,究竟自己的习惯中哪些需要改变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哪些需要保留下来为将来的人生增添光彩。把握好适应与改变的尺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展示自己。让我们每个人在适应环境中亮出自己,发展自己吧!

上一篇:浪漫的平安夜语录下一篇:学习三十讲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