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学习体会:我们应该关注谁?

2024-08-20

新课改学习体会:我们应该关注谁?(共12篇)

新课改学习体会:我们应该关注谁? 篇1

新课改学习体会:我们应该关注谁?

教师要关注知识。

要研究高考题,什么是经常考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考点,什么类型的题经常出,要把三年的高考题进行系统分析,找出规律和特点。只有对高考试卷做出精确的分析,才会掌握高考的得分点。知道了这些,就知道平时上课讲什么有用,讲什么没有,就会让自己的课有针对性,就会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分数。

要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把教材的内容吃透,做到成竹在胸,让知识形成体系,前后勾连,给学生一个整体概念。老师的知识不成体系,给学生的必然支离破碎。要研究教法。同一个内容,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教效果就不一样?原因就是方法不一样,其实老师的知识含量几乎是一样的,但老师水平的高低却有很大差别,这除了和能力素质个性有关外,和研究不研究教法肯定是有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钻研业务,要关注知识,研究教材教法、考纲课标。

但是你研究明白了的这些知识是要传授给学生的,你花了很多心血,学生上课却不听不学,你怎办?你骂学生不懂事、不立事,可他还是不愿学,不愿听,那怎办?于是就逼迫,反复讲反复强调;布置大量作业,强迫完成;反复考试,以分数促进学习。大量补课,无限延长学习时间,不准学生干别的,杜绝一切娱乐活动,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看看,我们很多学校不就是这么做的么?结果,孩子除了学习啥也不会,不会对待尊长,不会干活劳动,不了解社会,不懂人情礼往,没有丰富的情感,一切集中到学习上知识上,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最后成为考试机器。教师对知识的研究成果不能转化给学生,那就是没用的知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研究学生。研究学生什么呢?研究他的思维,他是善于逻辑思维,还是善于形象思维?这决定它适合学文还是学理。研究他的性格、血型,外向?内向?沉静还是张扬?适合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当兵?从政?经商?做学问?他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三岁看老,我们能不能从蛛丝马迹中探寻到他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他对那些学科有兴趣?对那些学科根本不感兴趣?研究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就知道往哪个方向培养他。怎样让他扬长避短,学有所长。怎么把“短板”补长,怎么让“长板”更长。研究他的理想,帮他树立远大目标,并帮他制定实现计划。研究他的品德,让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不断发光;找出他丑恶的一面,不断校正。研究他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研究他的生物钟,使之更适应学习。研究他的兴趣特长,研究他的喜好,研究他的朋友圈子,研究它对社会、国家、民族、民主、父母的看法。研究他名字的含义,研究他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怎样的期望。研究他的健康程度、饮食习惯。研究他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生长环境,等等。研究这些我们就知道怎样尊重他,保护他的自尊心,我们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喜好什么?我们应该给他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常说因材施教,那么这个“材”是什么样的?我们对这个“材”不了解,那我们怎么施教?没办法,我们只好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同一个类型的人才,批量生产。哪管你的教鞭下有谁是瓦特,谁是爱迪生、谁是刘翔、谁是宋祖英,因此我们培养不出创造型人才,消灭个性,扼杀个性,培养出的全是没个性的书呆子。

一个学校越具有强制性,学生越具有奴性;一个学校越强势,培养出的学生越弱势;学生不敢反抗,不敢抗争,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敢举手,不敢发言,于是都变成了小绵羊。学校乐了,这学生管的多听话;老师乐了,这学生多顺从;家长高兴了,这孩子“懂事”了。毁了的是这个学生前途和祖国的未来。

假如我们把需要对学生研究的项目列成一个表,然后,每学期让老师们调查研究一番,你想会不会对我们如何实施有效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是学校最大的教育资源,如何开发这个资源?如何做到“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是区别真教育与假教育的界限。

你说,关注学生重要不重要?可惜,我们许多学校别说做不到,恐怕连想都没想到!

新课改学习体会:我们应该关注谁? 篇2

王二小是最早的榜样了。这样一个放牛的孩子,12岁的年纪,因为成功地把日本侵略者引人游击队的包围圈而牺牲了。很可惜,当然也很勇敢,我们学习王二小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很应该。当然,我们也为一个12岁的小男孩的牺牲感到可惜。这是我们接触到最早的学习榜样,大概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有了向王二小学习的号召,不仅课文中间有,更有歌曲与之配套,开立体宣传之先河。王二小的英勇无畏,我们从小就佩服,也下定决心向王二小学习,只是环境使然,我们只能在日记和作文中,利用他的英雄形象喊喊口号,并没有实战学习的机会。

刘胡兰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直到现在,小学生们依然知道,这个远未成年的小女孩,因为保守了秘密,竟然被残忍地杀害。这种牺牲的精神,以课文的形式,教育着同样大小的学生们,似乎有些残忍和不人道。当时全社会号召向刘胡兰学习,学习她的精神,具体什么精神,大都忘记了,只有“不怕牺牲”记得最清楚。只是,对于学生们来说,连作业未完成也担心到哭声震天,遑论遇到敌人“不怕牺牲”了。

而雷锋这样的形象成为我们争先效仿的对象。相比较这么多的榜样,雷锋的待遇和规格是最高的。刘胡兰、王二小这样的榜样,顶多在作文或者演讲比赛中被拿出来引用,而雷锋不仅享受上述两位英雄形象的所有待遇,还专门有一个月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落实。

雷锋是不同的,他是活跃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偶像,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节约的人,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更是一个爱党、爱国、爱集体的人……总之,他是一个好人,好到什么程度呢?几乎没有什么缺点。他热衷于帮助有困难的人而不求回报,甚至不留姓名。在众多学习的榜样中,只有雷锋这个榜样,是伴随着我们几代人走下来的。从小学开始,每年三月上旬,雷锋都会从沉睡中被唤醒,一群孩子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到各个村子、社区、敬老院,甚至马路边,为老人们服务。卫生被打扫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头发被理了一遍又一遍,衣服被洗了一遍又一遍,马路被领着过了一遍又一遍……总之,这些实际行动,都是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雷锋同志致敬。

为什么雷锋独独享受了这样的待遇呢?原因很简单,雷锋是在平凡中创造的伟大,他所做的好事,都是很平凡的事。

按理说,雷锋的精神,应该是很容易继承的,却最终未能继承下来。能够成为雷锋的人实在太少,媒体整天的报道,新时代的雷锋脱颖而出,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从新闻的角度讲,能够报道的,足以说明其不寻常的特质。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在于,这种纯粹的毫无私心的博爱之心,没有最终的归属,而学习的目的性很不明确。只是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只是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至于为什么要学?我们很迷茫。

美国电影《爱心方程式》给了我们另外一个不同的版本。第一个帮助别人的人要求被帮助者帮助三个以上需要帮助的人,并将这个要求传递下去。终于有一天,第一个帮助别人的人,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最终获得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效果,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在电影中,帮助别人,目的性或私利性很强,只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样的初衷,与我们平时受到的教育有点格格不人,这样的动机以我们的价值观判断并不高尚!但是效果怎么样呢?显而易见,后者的效果比较好。至少,这个故事能让我们信服:帮助别人,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也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会帮助我们。

这个故事中做好事的目的性很明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是快乐的。为什么要学习雷锋,《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歌词能够体现出来: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样的学习精神,太高尚,太伟大,而不足以让我们理解。

我们有太多的榜样,王进喜的“大庆”和陈永贵的“大寨”。在学习方面,我们的思维与理解程度,自然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比如“农业学大寨”的时候,有些地方把好好的平原水田,改造成梯田。这就是对于榜样精神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造成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

值得庆幸的是,新时期下有了“传播文明、引领风尚”雷锋精神的宗旨,如同赖宁不再被要求学生们学习一样,雷锋的精神,终于回归了人本的思维,回归到了最基本的道德层面。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完人,回归到“有血有肉的平凡人”,这样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人的形象,使得我们学习的目的也逐渐明晰起来: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我们应该关注谁 篇3

凤姐、拜金女、《非诚勿扰》里的富二代……总有层出不穷的“刺头”,惹来全民山呼海啸的谩骂。

但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为什么要谩骂?即便凤姐的幕后炒作团队再强大,如果我们不骂,她还会如此顺畅地登上“低俗皇后”的宝座吗?

有人说,是价值观的混乱让我们集体“精神虚脱”。在一个视成功为最高理想的社会,“不顺”和“忍耐“成为人生的两种常态,太多人的生活目标已量化为一大堆数字:挣多少钱,住多大房,开多贵车,甚至拥有多少女人……人们羞于平凡、勤于抗争,如履薄冰,欲壑横亘。

世界杯上,我们究竟应该关注细腻的脚法,经典的对抗?还是巴拉圭女郎汹涌的乳房又或那条被操纵的章鱼?生意场上,我们被恶俗与虚假所侵扰,但真到自己抡袖登场时却难免走进“形同路径“。我们总是以一种非此即彼的直线思维强调制胜,颂扬境界顶峰,用欺骗欺骗欺骗欺骗者,用责难去责难责难者。

——可什么是永恒,什么是喧嚣?什么是主流,什么事依归?人的行为,究竟是该以执行自己两只的指示为依归,还是以赢得别人的掌声为依归。是的,我们应该关注谁,应该关注怎样的行为?

我们关注经销商群体。作为中国商业的中坚力量,它似乎并未获得与之匹配的尊严和地位。在厂商关系微妙、二者究竟谁养活了谁的历史追问中,他们是应该被加冕的无冕之王。

我们关注獐子岛。在新经济新模式争夺眼球的关口,我们更想了解一个扎根传统的“海底银行家”的巨大产业链,以及他的“三七定理”。

我们关注陈久霖。除了他在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任上的功过是非,我们更关注他狱中的两次流泪以及如今的尴尬真想。我们不想去评判,只想去还原。

我们關注中国英利。相比猎奇于它究竟花了多少赞助费才把“中国英利”四个大字搬进南非,我们更想追问这个突然“抬出水面”的企业究竟有何成长秘密?中国光伏产业又存在怎样的未来和机会?

……

一种视角观察不出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边角料”,一种逻辑也不讷讷个评判这个社会错落有致的复杂故事。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价值观,去耕耘,去聚焦,去关注?

其实,本质和实物的内在逻辑,早已存在心中。

随波而不逐流,同流而不合污。我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坚持不梳理,只是被惹恼、噱头牵引到了自己都不认识的地方。

中国营销人应该向谁学习 篇4

朋友们经常问我为什么不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我浅笑――我说我怕我不成熟的理论或观点会误人子弟。对当前中国营销大环境的审视不禁让我不止一次的自问――中国营销人应该向谁学习!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中国营销人,我和其他营销人一样,对营销知识充满着渴望,从理路到实战,从书籍到杂志,从理论专家到实战家,我们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接受着我们认为是营销真理的洗礼。可突然有一天,你却一下子懵了,因为你不知道到底谁的理论才是对的,是科特勒还是刘永炬?是联众智达还是和君创业?

可能很多营销人都曾经或即将遇到过这样的困惑,这也许是中国营销之路上的必经之途。我不想妄自去评价谁是谁非,我只是想在这里提个醒并结合我的切身经历去给更多的中国营销知识的传播者、机构和营销知识的接受者带来一些思考。如果能以此为中国的营销做点贡献自然甚是欣慰。

中国营销毕竟还不成熟,需要更多的正面引导和呵护。在这样一个理论与实战混战的年代,我无法排除不存在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这些人或许总是逃不开名利二字,或许就真的害了中国营销。于是乎自造一些故弄玄虚的理论、概念,虚伪性的颠覆别人的理论和观点,自己都还没弄清楚所以然就发表文章、出书,讲一次课就自称专家等现象层出不穷。本人并不反对种种交流的形式,这起码也叫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吧。但在一个不成熟的中国营销环境中,在一个缺乏评判意识的营销群体中,在一个听不到更多批判声音的营销背景下,本人不知道这种没有约束、肆无忌惮的传播方式是否可取。

当然,嘴长在别人的脸上,手长在别人的身上,言论自由,我们无权干涉,所以,只能期许这些理论和观点的接受者擦亮眼睛了,

本人结合自己的经历,针对中国营销人应该向谁学习这一话题,想给中国营销人一些可以擦亮眼睛的建议。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作为营销人员,如何正确的吸收和消化营销知识,本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怀疑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读书贵有疑”,这是从远古中国留下

来的一句名言,称之为名言,则说明其所含的道理已经许多人验证其正确性,孟子也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营销人员学习营销知识一定要抱有怀疑的态度,就是说不论这个理论或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即使他是专家,也仅仅代表一己之见,是否正确还有待定论和验证。例如,有人提出“营销管理的过程重于结果”,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同时,学习营销知识还要有批判的精神,敢于去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而不是将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观点盲从的视为金科玉律。更不要把书本上或杂志上别人提出的什么法则、定律视为铁律,是不是定律、法则还不一定。

本人认为中国营销理论是不成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似是而非,拼凑而成。说是一个管理体系,从形式上也是像模像样,但要么却缺乏应有的模块。要么就是把将不相干的东西拼凑到一起。如有人说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什么体系,什么体系等,但稍有逻辑常识的人一眼就会识破,其所说的体系的并列关系中却存在着明显的递进关系。第二,营销观点,非左即右。营销观点太过于绝对化,以此想来证明其观点没有特例情况,观点就是真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第三,故弄玄虚,制造概念。本来是一个在平常不过的原理被有意复杂化,以此来混淆视听,本来已有的概念,他非要重新起个新名字,以新、以奇邀宠。就像药品的商品名和药物名。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雷锋 篇5

——《雷锋》一书学习心得

按照中心党委的布置,结合第二党支部的工作要求,我在近期认真学习了《雷锋》一书,先将自己的一点学习感悟汇报如下: 首先,我觉得雷锋精神是有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助人为乐、为人服务的奉献精神,另一部分,则是经常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所容易忽略的,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要谈到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就不能离开这两种雷锋精神的结合——片面的强调奉献和助人为乐,而忽视了本职工作是不可取的;而仅仅看到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职责,却忽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一个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也是不合格的。

其次,在阅读《雷锋》一书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认真思考,雷锋为什么能做到工作奉献两不误,既做到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战士,同时又能经常助人为乐发挥自己的能力、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我认为,除了思想境界高、满怀热情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雷锋同志一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坚持政治学习、坚持自我批评。这样的一种自我要求,也是今天的我们所急需加强的,只有在思想上端正了态度、才能在行为中扎扎实实的向前迈进。我想,这大概也正是党委、党支部领导要求我们开展学习活动的初衷所在。我们今天面临的工作和社会环境比雷锋当年面临的要复杂许多、困难许多,但我们所享有的物质基础和工作条件同样也要丰富得多、便利的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认真学习雷锋精神,认真奉献、努力学习,从工作技能和思想觉悟两方面不断督促自己提高,时时刻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奉献在前,还要加上学习在前、钻研在前,通过这样的自我要求和努力,让自己阵阵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的要求,让自己在岗位上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期望。

第二党支部方欣

新课改学习体会:我们应该关注谁? 篇6

登灜小学陈新利

3月14日,我们听了金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听课、评课》讲座,对我的感触特深。我以为自己以前对听课后的评课很实在,“面面俱到”的;听了金老师讲座后,才恍然大悟:其实是很肤浅的表现,只知道重在听课,不太会评课,有时候让我说说或者写写,不分轻重、主次,根据听课泛泛而谈,难以突出重点。现在通过金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地知道,评课要有主题,要有重点。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才是正确的 篇7

体验,即跳出传统教育体制,不能局限于校园的小舞台,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与学习;

互动,是带着诚恳之心,向同学、同事、同伴、同乡等一切“他人”学习;

跨界,是走进不同行业,获得各类知识的嫁接,并对自己的认知保持一种开放演进的状态。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永远保持一颗对外界的好奇心、能够不断学习新事物,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化,经常换位思考和分享助人。

新课改学习体会:我们应该关注谁? 篇8

从2019年12月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人生中不平凡的一次学习——网上授课。平常的此时,我们应当站在国旗下进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而现在我们只能在家里表达对祖国的敬爱与对受难同胞的同情。

我们待在家中也要继续学习,学习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在学海中不断前行,我们必须要辛苦一些。首先是网上的答疑课,每节课虽然我们都已学过,但是老师们再讲一遍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新的思考。那些没记住的知识点,忘得快的知识点在这里又能得到重温,对于我们来说何不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渐渐的答疑课已经接近了尾声,现在迎来的是线上课堂的开课。目标教材已经拿到了自己手里,上课前可以自行简单翻阅看看哪些题对于自己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在上课时着重去听,对于一看就懂,一点就通的题目,可以尝试着触类旁通,学会同种题的不同思考方式。

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开学的日期还是遥遥无期,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特殊的考验,而且在家这样的环境里,要做的就是努力进取。相比于学校,课程减少了,休息时间变得更长了,这就给了大家一个充分的自我发挥时间,我们可以仔细思考在接下来的半天里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比如做一类题,背几首古诗古文,记20个单词,初二同学复习一下马上迎来中考的科目,初三的同学可以充分准备中考等等。

有了这些目标我们就要为之努力,不要让它成为空想。当然,一个良好的学习情绪对于学习效率有直接的影响。你所听进去的多少,和所保存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情绪。我们也要学会自行调节情绪不要让坏情绪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

新课改学习体会:我们应该关注谁? 篇9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课改路上,你我同行。为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寻找课改的新路子,追求高效课堂。3月24日下午,我县30名教师在教师发展中心赵加魁、李达、申小乔、郑印良、孙正刚等专家团队的带领下,不远千里奔赴宁晋六中,开启为期一周的课改学习之旅。

一、接洽会上、校方报告拨云雾

本次学习交流涉及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汇集了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江西五省近百名教师。为了让与会领导和教师深入了解宁晋六中的课改历程,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本《宁晋六中课改纪实》,并观看了宁晋六中发展历程的宣传片,让每位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六中、走进六中。接洽会上宁晋六中校长赵同报和副校长张文君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共谋教育改革之大计、共话教育发展之新篇》和《课改永远在路上》的精彩报告,听完报告后让人茅塞顿开真有一种“云开雾散终有时,守得清心待月明”的感觉。

二、课堂模式、理念引领站位高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引领,只有这样才会在课改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宁晋六中的课改理念先进,“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再加上辩证地使用金太阳的导学案,宁晋六中的课改真是如虎添翼。“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即“一”是一个理念,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一样专注、高效。“三”是三个时间调控。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五分钟;累计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四”是四个环节即自学、展示、精讲、训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可以看到,“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每位教师的心理,这种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引领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有意义,教师课上更轻松。课改要想成功,一定要牢记“引领”是关键,“发展”是核心,“研究”是内涵。

三、课前预习、课上展示求效率

预习所学,未雨绸缪。《礼记・中庸》:“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O,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意思是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预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将语数外自学环节前置,利用前一天的晚自习或当天的早自习进行预习。

2、利用金太阳的导学案,让学生的预习有抓手。

3、建立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将语数外自学环节前置,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学生们的预习充分了,课上展示起来积极活跃,预习环节真正成了四个环节的龙头。使用金太阳导学案,让学生的预习有了抓手,七八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借助预习导学部分能顺利完成课前自学,然后再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巩固提升,最后利用导学测评进行当堂达标检测。这样一步步去做,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到了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可以脱离预习导学部分,进行独立无支撑的预习了,这就是成效,这就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课前预习是课上展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预习好才能展示好。为此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在课下让学生多下功夫,让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越来越高。

四、小组建设、加分机制促学习

纵观宁晋六中课堂,每个年级每个班都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在以前的课改中,小组评价及加分机制一直困扰着我们,在课改前期加分机制非常管用,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答。但在课改中期,小组评价加分机制就会出现问题,不像开始那样有积极性了。到了后期小组加分机制,对于学生来说,作用好像就不太大了,学生感觉加不加分无所谓。通过反思,以前课改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在组建小组时不够科学,小组成员分工不够明确,小组的管理与评价跟不上,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1、科学分组:以6人为一组,根据成绩平均分组。每组1号成绩最好,6号最差,各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如遇到小组成员全部或1个为男生或女生则进行微调,原则上同号调节。

2、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性别比例、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兴趣倾向、交往能力、品行状况。

3、教师分包小组。

4、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5、对小组长定期进行培训。

6、加强小组管理与评价。

7、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内小组运行的好,加分机制合理,一定会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小组评价、加分机制运行正常,才能为课改保驾护航。

五、教师课堂、示范引领明方向

五天时间里,零距离感受到了,宁晋六中“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无限魅力,每天上午8点至11:30。五天内,全体教师听课59节,全方位、多学科、多层次、多课型向全体教师展示了“一三四”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看到了新课改模式下,学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课堂目标定位精准,学生课下预习充分,课上展示精彩,教师精讲点拨到位,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当堂训练及时,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课上的角色彻底进行了转换,教师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机智的让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在学生们能自己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知趣的隐身,当孩子们都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时才及时的、恰到好处的现身。

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在主动学到知识的同时,关键是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表现欲增强了,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我敢说、我会讲。这样精彩的课堂是我们课改真正需要的,这样的课堂为我们的今后课改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六、课后交流、深入研讨取真经

不远千里赴六中,只为课改取真经。五天内课后交流、深入研讨多达22节。“课上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看到了,其实也什么都没看到,课上只是表象,我们教师只是按照领导的要求向大家呈现一节课罢了,其实真正的东西都在课下。”研讨会上,董雪鹏老师说。的确如此,为了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交流会上,与会老师提出了许多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学生的预习都在什么时间进行?教师是如何检查学生预习的?小组评价怎样做才会有实效?课上教学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小组把自己的分数多加了怎么办?导学案和导学测评如何使用?学习目标在每节课前一定要出示吗?等等一系列问题。宁晋六中的老师毫无保留地倾囊相赠、不吝赐教,都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通过交流,我明白了,课改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荆棘和坎坷,要想课改出成效就必须坚持一种正确的理念,持之以恒,积极进行思考,永不停息,反复实践,静待花开。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七、集体备课、攻坚克难齐受益

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3月25日下午。宁晋六中向全体教师展示了七年级语文《老王》和《驿露梨花》的集体备课常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上七年级组语文教师全员参与,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严格按照“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反复修改,直至意见达成一致,效果最佳为止。老师们全面深入的思考,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深受鼓舞和感动,集体备课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推动了课改课堂的高效,让每一位教师都获益匪浅。

八、名师讲座、精彩纷呈受益多

名师引领、助力成长。五天内聆听教师讲座8节,结他们分别从《小组建设与导学案运用策略》《如何通过小组量化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下的英语教学模式》《课改在路上,稳妥扎实求高效》《我们的教研活动》《植根传统文化土壤,创建文化特色学校》《打造以导学案为平台小组合作下的高效课堂之思考》《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和优良班风的养成》八方面进行精彩的讲座。特别是聆听张志荣主任的《小组建设及导学案运用策略》和郭伟丽老师的《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和优良班风的形成》的讲座更是收获颇丰,令人佩服。他们在小组建设、导学案的运用、后进生转化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课改路上的指路明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知与她们还有很大的距离,以后自己一定要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向她们学习,让自己在课改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九、文化建设、习惯养成是根基

课改成败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生的习惯养成有直接关系,好的校园环境及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好的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充分说明,一个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育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学生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通过制度的约束规范,各种活动的开展,榜样的示范作用,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养成习惯的基础。因此,文化建设、习惯养成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基。

十、课改路上、持之以恒结硕果

课改路上,有时我们会真的感觉很疲惫。但是,走得最难的时候往往也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放弃了你就会错过最美的风景,坚持了你就会收获成功!所以不管多难我们都要咬牙坚持住。在课改的浪潮中我们必须经受住考验,课改路上,我们累着,但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着名演员海清的一句话就是“你承担的越多,你的能力也就越强!”

新课改学习体会:我们应该关注谁? 篇10

我是16文员1班的胡小谍,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让我们好好想想,如果没有学习,人类将永远生活在愚昧和黑暗的原始社会中,也同样没有了大科学家牛顿所站立的巨人肩膀,如果没有学习,也就没有今天先进的科技与我们幸福的生活。

也许有的同学心里默默的在想,学习,哎,我一天到晚最怕的就是学习,学习枯燥,也很乏味,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谈不上快乐,可是,同学们,你可知道当年为了集中营里可爱的小萝卜头能学到知识,战友们与敌人做了多少次斗争,你可知道可怜的小凡卡为了看书,被狠心的老板打过多少次;你可知道,为了能够进小学学习,现在还有许多生活贫困山区的孩子把自己捡破烂的钱作为学费——面对这一切,面对他们,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说我们学习是痛苦的呢?

有很多同学会说学习苦、累,或者我学不会,我考不好不想学了,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首先,我无法否认的学习之苦,学习之累,但是只要先品尝到学习的苦才能享受到学习的甜,记得爱因斯坦曾说“千万不要把学习当成一个任务,而应该看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是的,只要我们不辞劳苦,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你会发现,学习中自有情绪,更有快乐,其实,每个人都不能绝对的说自己有多聪明多厉害,也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不聪明的,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的,如果不学习即使有天才的智慧也只是浪费,然而只要你努力,成绩好坏并没有什么关系。至少可以勇敢的告诉自己,我努力过,我无悔。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费应该由谁承担 篇11

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事故赔偿责任,当然应当包括承担工伤职工伤残鉴定的费用,初次伤残鉴定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来承担,包括鉴定费、检查费、诊断费、鉴定人的差旅费等,用人单位为职工购买了工伤保险且足额缴纳保险费的,该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初次鉴定的申请是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提出的,鉴定费则由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在提起申请时预先垫付,日后在收取工伤待遇费用时一并向保险机构或者用人单位索取。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初级鉴定有异议而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起重新鉴定申请的,同样需要按照上述收费标准缴纳鉴定费。重新鉴定的鉴定费由申请人预先垫付,如果重新鉴定的结论与初级鉴定的结论一致的,鉴定费用则由申请人负担,重新鉴定申请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提出的,鉴定费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承担,而不再转嫁给用人单位;如果重新鉴定的结论与初级鉴定的结论不一致,鉴定费用则由作出初级鉴定结论的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担。

工伤职工的伤情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伤残级别,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申请对伤残等级进行复查鉴定的,由申请人预先垫付鉴定费。复查结论与首次鉴定结论一致的,复查鉴定费由申请者负担;结论不一致的,退还申请者垫付的复查鉴定费。

本文出自:http://.cn/html/2012-12/1835.htm

创业初期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篇12

我提倡首先关注收入,然后才是融资。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保持自力更生,虽然很难,但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迫使我们:

1)让客户开心,保持客户高满意度,然后他们会源源不断的带来新客户

2)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犯错

3)学会如何领导

我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虽然认识我的人可能不会同意我的这一说法),所以在整个团队上投入精力,与他们进行互动,对于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只是希望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努力工作,推进项目顺利进行。我的联合创始人 Ish 与我不同,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能够非常真诚得将精力投入给周围的人。一方面通过耳濡目染得向他学习,一方面自己阅读相关的书籍,我也慢慢的开始突破性格的束缚,开始意识到不同观点以及不同工作风格的力量所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正是我们最开始所做的自力更生这一决定让我们受益匪浅,推出了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过早的开始融资,重心可能就会发生偏移,不再专注于深化本质服务资源,而是转向外部的同比增长指标以及媒体宣传等。如果那样做,后期随着公司发展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先确保用户喜欢你的产品,然后再去执行

我的产品能够提供给客户什么价值?如何改进?

我的团队表现如何?如何能够让团队做的更好?

我们的银行账户还有多少钱?大约什么时间用完?

那些最终关停的初创企业,绝大多数是由于没有人想要他们的产品,这一问题是初创企业在初期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威胁。如果他们成功渡过了这一关,那应该就是由于后续执行出现了问题,所以团队力量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我在上述问题中特意列举了一个资金问题,主要是因为频频发生创始人由于资金耗尽而搞砸的例子。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咎由自取,本质上是创始人不理性的乐观所导致的结果。对于早期阶段的初创企业来说,资金问题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其实很容易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你所创建的这些东西对你或者其他人来说重要吗?

1. 我做的事情为什么重要?对我来说重要还是对其他人重要?

2. 整个团队是否仍然还坚守使命,还是他们只是在糊弄我?

3. 我今天想做什么?是睡觉还是起床?如果是想睡觉,那开始改变你的生活吧。

了解你的服务社群

首先,你需要思考一下这些基本问题,例如通过创立公司,提供产品,你想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是首要的一个问题。

其次,你服务社群(无论是用户社群、潜在用户社群还是其它更广泛的社群)的效果怎样?

最后是一些长期可持续关注的问题。如果成功了会怎样?你如何确保事情能按照你当初设想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既保持初心,又不至于入不敷出?在我看来,银行账户余额是创始人每天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无需再赘言。

挺住,企业家之路是一段疲惫的旅程

做好疲倦的心理准备。做好放弃生活的准备。要有打鸡血的精神,我的生活非常美好,因为我真的对它充满热爱。如果想成功,我认为你需要的就是超快的决策以及向前看,绝不后退的能力。

重点是招募到最棒、最聪明的人才

1. 知道如何来整合最有价值的成分(即用户、客户、投资者和员工等)利益。

2. 知道如何来招募到最棒、最聪明的人来推进工作项目。

3. 知道怎样才能避免耗尽资金。

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要要求即时投资回报率

用户、产品和资金耗尽前的关键时期,这是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其他都无足轻重。如果你要做的事情对这三点没有影响,那就不必去做。但前提是你要确保你了解你做的事情与这三点的联系。我之前曾飞到全国各地参加会议,这些行为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之后会慢慢的带来投资,让专业运动员加入我们的产品。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期待即时带来投资回报。因为许多时候,最富成果的这些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往往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形成,所以慢慢培养,但是不要被这三点之外的事情分心。

记住,如果资金耗尽,你的用户和产品都会随之遭殃。不缺钱的人可能才会自负到认为钱无关紧要。相对于缺乏用户来说,缺乏资金这一要素才是扼杀更多初创企业的主要原因,而收入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开始最重要的是要产品/市场匹配

创始人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会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但在早期阶段,应该是重点关注如何实现产品/市场匹配。对我来说,这意味着要尽可能多的与客户交流,询问他们是否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同类产品他们会如何按优先级进行顺序排列,以此来找准我们的产品定位。在这过程中,我想要弄清楚我们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价值主张,我们的产品在他们的优先列表中是否足够靠前,是他们会去买的一样东西。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资金:“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到下一轮融资?企业要达到什么发展程度才能获得下一轮融资并实现估值溢价?”

第三个问题是管理团队:“现在是否已经将合适的团队成员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如果不是,那关键是要招聘哪一职位或者做哪些调整?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

知道怎样推销你的公司

我在这里先列举以下几点:知道你们的“超能力”或者是你们相较于其他企业的明显优势所在。你为何会比同一市场领域内的其他企业更加成功?当然,可能是因为你们有一个更好的团队,那你们的业务以及产品有什么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呢?

知道应该如何去推销自己的公司,你为什么创立这家企业?是什么驱使你开始创业?为什么你对这一市场领域充满激情?通常来说,如果创始人没有一种激情所铸就的强烈信念,或者一家企业没有一个背后想要解决的痛点问题,就无法坚持走过初创企业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之路。

一旦企业走到颠簸路段,创始人应亲自来抓好你最关心的那些指标。对于成长阶段的初创企业来说, CEO 将这些交给“运营团队”来处理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一种行为。我们之前合作过的那些知名 CEO(LinkedIn CEO Jeff Weiner、Pinterest CEO Ben Silbermann 以及 Twilio CEO Jeff Lawson 等)都能够做到事无巨细,了解他们的核心指标。所以,你可以,并且也需要既熟知产品,同时又能够了解关键绩效指标和运营规模信息。

1.创业初期,创始人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2.创业公司CEO在创业初期容易犯哪些错误?

3.创业初期应该如何避免资金投资预算错误?

4.创业初期如何组织团队

5.创业初期需注意的问题

6.创业初期如何成功融资

7.创业初期成功法则分享

8.创业初期的融资技巧

9.创业初期教你如何找创业资金

上一篇:爱心在教学中的力量下一篇:高中元旦晚会策划书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