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防安全核心制度

2024-07-25

医院消防安全核心制度(精选7篇)

医院消防安全核心制度 篇1

安全防火管理制度

一、全体职工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执行医院制订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协同保安部认真做好各项消防安全工作。

二、各岗位人员必须监守岗位,发生事故或发现可疑情况应迅速进行处理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责保护好现场。

三、各岗位值班人员除设备安全运行外,必须对所属机房范围进行安全检查;各级人员必须定期对所属范围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整改。

四、维修工作中使用易燃材料时,应特别小心。各班组不得存放易燃油料1Kg(1公斤)以上。

五、需要动火作业时,要办妥动火作业证后方可施工,施工前尽可能排除易燃物品,施工后认真检查,确认现场无火种后方可离开。

六、不得随意挪动医院内的消防设施,发现消防设施损坏或泄漏应及时通知保卫部和工程部进行维修和更换。

七、发现火警及时报告,尽力和消防队员一道扑灭火灾。一旦医院内发生火灾,工程部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供水、供电;保证消防用水、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的正常运行,并组织人员对重要设备进行保护和疏散。

火警、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一、为了保证医院的各项安全,在配合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火灾的同时,为火灾事故的发生后能妥善处理、划清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二、发生火灾事故的部门必须端正态度,实事求是,查清火灾的原因,并吸取教训。

三、火场调查人员要详细勘察现场,找当事人谈话,了解当时的情况,将引起火灾的原因查清,并作好记录。

四、查清事故原因后要做到(三不放过)

1、火灾原因查不清不放过。

2、当事人得不到处理不放过。

3、职工得不到教育不放过。

五、根据火灾得大小和损失的情况,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上级领导。

防火检查制度

院内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安管科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六)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商场内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九)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防火巡查情况;

(十一)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防火巡查制度

安保科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巡查的人员为当日值班人员,每天每二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巡查的内容包括: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防火巡查人员在消防安全巡查时,发现火灾隐患能当场改正的,不能当场改正的,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报告消防保安部,制定整改计划,确定整改部门、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

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岗位员工班前、班后检查制度

一、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使用单位应指定部门负责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

二、消防设施应具有系统竣工图、设备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调试开通报告、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情况表等有关资料,建立技术档案;

三、消防控制室应建立系统的使用操作规程,明确值班人员职责,并做好系统的运行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系统的完好有效;应做好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记录;

四、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设施应保持连续运行状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随意中断运行;

五、火灾报警系统投入运行2年后,其中点型感温、烟感探测器应每隔3年由专门清洗单位全部清洗一遍,清洗后应作响应阀值及其它必要功能试验,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严禁重新安装使用;

六、每年应委托具有建筑消防自动设施检验资格的单位对系统行全面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火灾现场应急措施制度

一、发生火灾时,离开室内前先摸摸门,如门是热的,千万不可打开,应用湿毛巾堵住门缝,防止烟雾进入,用容器盛水浇门降温,或到有水源的地方,存水待救。

二、如果门不发热,应立即离去,一定要随手将门关好,并通知本楼层其他的人员,并将其引导到安全地带。

三、确认本医院有火灾发生时,绝对不要去乘坐电梯。应尽快赶到就近的安全疏散楼梯(步行楼梯),然后迅速向下至首层后,到达安全地带待命,并向消防人员报告本楼层的情况。

四、火灾初起时,应保持镇静,按下就近的消防报警装置,或用电话向消防中心报警,然后运用灭火器,消火栓或消防自救软盘有效的进行灭火,控制火势的蔓延与扩大。

五、如火势较大,不易扑灭时,应保持镇静,立即报警并通知所有病人低姿行进,引导他们迅速从安全疏散楼梯离开火灾现场,并在到达安全地带后清点人数,及时报告消防人员。

六、随时防止可疑人员或窃贼进入现场,一经发现,立即报警并予以控制。

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医院的防火安全、排除一切火灾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二、对安保部检查出的火灾隐患要积极落实整改措施,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

三、对于整改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较广、影响经营比较大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整改的隐患,要限期进行整改。

四、对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在未整改前,应做到四定:

1、定整改项目(火灾隐患)

2、定整改时间

3、定整改负责人

4、定防范措施

五、对整改项目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并将整改结果报医院管理层,安保部负责验收并作记录存档。

六、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整改的单位,出现事故由被整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

七、对公安消防机构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并填写火灾隐患整改回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进行验收和销案。

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一、医院每年年底要对防火安全工作进行考评。

二、对下列严格执行消防法规、整改隐患及时的部门或个人,按其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1、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重大火灾隐患,及时消除或采取可靠防范措施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部门或个人。

2、制止违章、避免重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有功部门或个人。

3、在发生火灾时采取有利措施,积极组织扑救,指挥有力,或者在扑救火灾中其模范带头作用,有显著成绩者。

4、发生纵火行为,及时制止或检举者。

三、对下列情况之一者按照规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1、发生火灾事故的部门。

2、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不善的部门或个人。

3、未经允许违章动用明火的部门或个人。

4、火灾隐患整改率低于98%的部门。

5、职工未进行上岗前消防培训便上岗工作的部门。

6、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影响灭火的部门和个人。

7、过失引起火灾,而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

8、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章作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

消防培训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医院的消防教育和培训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

三、安保部每年进行两次全员消防培训,所有员工必须参加,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考试不合格的需离岗,待培训合格后方可从新上岗。

四、医院人事部要对各部门入职的新员工进行消防培训,未参加及不合格人员不准上岗。

五、培训实行签到制,不准缺席,若有急事不能参加时,必须报请部门经理和安保部批准。

六、医院保安部每季度对本部门员工进行消防培训,学习消防法律法规。

七、员工经过培训后必须达到“四能”,能宣传、能检查、能及时整改火灾隐患、能扑救初期火灾。

八、所有员工应达到“四懂四会”,(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灭火方法、懂逃生方法,会报火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九、各部门应定期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教育,并及时将培训结果上报保安部,经常性防火安全教育每季度不得少于两次。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一、每年医院至少组织一次全员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二、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保安部。

三、安保部会同工程部每季度进行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四、每次演练记录要存档备查。

五、每次演练之后要进行总结。

消防器材保养制度

一、消防设备如报警装置、消防泵、排烟阀等,由工程部负责检查,安保部配合监督。

二、烟感温感报警器、喷淋头等由消防巡逻人员检查,发现残缺或破损上报工程部进行维修或更换。

三、安保部每月对灭火器和消火栓进行检查,发现压力不足的及时予以更换。

四、所有职工平常应对本岗位附近的灭火器材进行检查,发现有压力不足和损坏的应及时报保安部和工程部进行更换和维修。

五、严禁将消防设施、设备挪做它用,严禁损毁消防设施。

六、对违反规定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一、为了规范我医院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证其完整好用,特制定本规定。

二、医院的安全疏散设施包括:防烟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防火门、防火卷帘、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消防广播等。

三、各部门应保证本部门区域内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发现有损坏的应及时通知工程部维修,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安装锁,应保持疏散通道的随时畅通。

四、门诊楼上班期间、病房楼任何时间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灯遮挡。

五、常闭式防火门应处于关闭状态,不得人为长时间开启。

六、防火卷帘门下面不得摆放物品,以免影响卷帘门的下落。

厨房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一、厨房的各种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要求,严禁超负荷使用,各种电器绝缘良好,接头要牢固,必须由合格的保险装置。

二、各种电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三、各部位不准擅自增加各种电器设备,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四、在炼油和炸、烘、烤各种食品时,油锅烤箱内的温度不要太高,油锅内的油不要太满,防止油锅着火。

五、在使用火源时,工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炉灶,以防发生意外。

六、下班前要由专人认真清理炉灶,保证火头全部熄灭,阀门关紧后方可关门。

七、炉灶旁严禁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各种灶具的维修应指定专人负责。

八、炉灶要保持清洁,排烟罩要定期擦洗,要经常检查设备有无漏气现象,如发现有天然气味,应立即关闭炉灶开关和阀门切断气源,及时打开门窗通风,严禁在周围吸烟、开闭电器开关,并及时通知工程部维修。

九、厨房工作全部完毕后,要指定专人对厨房的防火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餐厅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医院的防火安全,保证职工、病患人身安全,特制定制度。

二、用餐中,要随时注意人员吸烟划着的火柴和未熄灭的烟头是否掉在烟缸外,在收台布时注意不要把未熄灭的烟头卷入台布内,在清理垃圾时要先将烟头用水浸湿,然后再倒入垃圾桶。

三、在餐后,必须检查餐厅内有无未熄灭烟头等其它消防隐患,指定专人关闭电源,锁好门窗方可离开。

四、在人员比较多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所有安全出口、安全通道的畅通,严禁堆放物品,影响安全疏散。

五、餐厅工作全部结束后,要指定专人对餐厅的防火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一、仓库内严禁吸烟,用火,凡进入仓库的人员不准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

二、仓库内的物品要分类储放,库内留出一米至一米半的安全通道,货物与灯、墙房顶的距离要大于50厘米。

三、仓库内的照明灯使用60瓦以下的白炽灯,不准使用可燃材料做灯罩,不准使用碘钨灯、日光灯、电熨斗、电炉、电暖气、电烙铁、电壶等用电设备。

四、定期对仓库内的电线进行绝缘检查,发现可能引起的打火、短路、发热和绝缘不良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工程部维修。

五、仓库内不准乱接临时用电线,离开仓库时必须切断所有的电源。

六、仓库管理员必须监守工作岗位,经常巡视仓库,物品堆放时间较长的要进行翻堆清仓,防止物品积热产生自燃。

七、仓库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四懂四会”即(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灭火的方法、懂逃生的方法,会报火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消防监控中心管理制度

一、消防监控中心不准打与业务无关的电话,非当值消防工作人员及主管以上者不得进入;(紧急情况下除外),任何人不准在消防监控中心会客和聊天。

二、消防监控中心遇到报警时应沉着冷静,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或值班领导报告,不准错报;消防监控中心值班人员不准私自离开控制室。

三、值班人员必须经常打扫卫生,使值班室保持干净、整齐,各类控制台(如报警柜、闭路电视、背景音乐等)保持无灰尘。

四、值班时间不准喝酒、吸烟、睡觉、下象棋、打扑克、吃东西、看小说、写信等,如发现一次,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和除名。

五、交接班要交接清楚各种设备情况,交接班要详细填写交接班记录,每天必须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六、各部位播放音乐时间要按时,切记音量适中,切勿声音过大骚扰客,消防中心各种设施要爱惜使用。

七、安保部内部人员主管以上者可以进入,特殊工作原因领班以下可以进入消防中心。

电器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医院电器设备的检查管理,杜绝电器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本

岗位的操作规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严格遵守公安消防部门制定的有关电器消防管理条例的规定。

三、配电室应配齐绝缘、灭火等工具,并放于适当位置,妥善保管好,严禁动用。

四、配电室严禁放置易燃、易爆和违禁金属物品。

五、配电室严禁用炉火和电热器具取暖。

六、工程部应定期巡查电气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安全保护设施是否完整好用,发现故障立即排除,不准带故障运行。

七、值班人员应按时将设备运行情况、用电情况、上级指示执行情况等记入值班记录,并著名设备缺陷和异常原因,操作系统和倒闸位置等。

八、电气装置进行部分或全部听电检修时,其检修现场准备程序应符合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

九、发现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火灾部位的电源。

十、电器设备要严格按有关要求进行安装和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十一、电工进行电气安装和维修作业及电气设备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电气安装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

用火用电防火管理制度

一、医院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和焚烧物品,严禁在重点部位或禁烟区内吸烟。

二、医院内的电线和用电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气涉及、安装规范的要求。

三、医院内的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必须由工程部持有电工证的电工负责安装、检查和维修,严禁私拉临时线路。

四、对重点的部位,严禁使用碘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

五、医院内的电气线路、插座应保持良好的使用,不得有绝缘陈旧和破损现象。

六、医院内的各部门不准擅自增加电器设备,如需增加设备的,必须由使用部门写出申请,由工程部批准。

消防泵房管理制度

消防泵房是医院消防用水的关键部位,消防房能否正常工作是直接影响到住户人身财产安全。为管理好消防水泵房,特制定如下制度:

1、消防泵房、地下水池、屋面水箱、消防水系统、设备等,由工程部负责使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以下称“水管员”)。作好日常运行的巡查、点检、抄表及状态监控,并做记录。

2、消防泵房内机电设备由工程部班值班人员负责操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水泵房。

3、消防泵、稳压泵、污水泵在正常运转下,选择开关应放在自动位置,所有操作标志简单明确。

4、消防水泵每周至少轮换使用一次,接触器主开关每月检查一次。

5、消防泵每月进行一次“自动、手动”切换操作检查。无条件启动的消防水泵(有过压危险或开喷系统),须对其进行盘车,每季度对电动机进行一次绝缘摇测。

6、消防泵房每周打扫一次,泵及管道每月检查、清洁一次,并进行润滑、紧固、调整。

7、严禁非火灾情况使用市政消防水。消防演习用水须向用水主管部门办理申请手续。

中心供氧站管理制度

一、中心供氧站内备用气瓶和空气瓶要分开放置,站内绝对禁止使用电炉和电热器等没有防爆措施的电器。

二、注意保持氧站内的清洁卫生,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及其它杂物。

三、中心供氧站的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经理论、实践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四、中心供氧站的专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说明书进行操作。

五、保证24 小时不间断的供氧,当汇流排一路用完时,应及时将该路用完的气瓶取下,更换新的气瓶。

六、每天要定期观察汇流排氧气的压力并认真做好记录,如发现其一路压力已接近用完的状态下应准备好备用气瓶,以备及时更换。

七、注意观察氧站一级箱的输出压力,其数值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有超压或欠压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排除。

八、氧气报警器应定期测试其工作性能。工作过程中如发现报警器报警,应及时对氧气系统进行检查并排除故障,通知有关部门。

九、做好氧气用量统计工作,每次更换气瓶时应将更换时间和数量做详细记录,并定期统计汇总。

十、氧站和值班室严禁烟火,站房外应设禁火标识。

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

(一)消防控制室必须实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

(二)消防控制室的日常管理应符合《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A587)的有关要求。

(三)消防控制室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四)消防控制室应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接通)位置。

(五)接到火灾警报后,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

(六)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七)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启动单位内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应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院长(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二)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三)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五)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六)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七)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副院长(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一)拟订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三)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四)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五)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六)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

(七)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单位,前款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

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消防知识,以提高员工的防火警惕性。

三、按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四、遇有较大火灾隐患时要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五、保管维护好本部门区域内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六、发现员工有违章行为时应给予制止和批评教育,严重的要交保卫部处理。

七、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工作。

八、支持本部门兼职消防员的工作,帮助其完成各项消防工作。

九、对于消防工作做的好的员工进行表扬,差的进行批评。

各部门主管、领班消防安全职责

一、带领主管范围内的员工遵纪守法,不违反各项规定和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发现火情,要挺身而出,奋勇扑救,自觉组织人员听从指挥。

三、保管维护好主管范围内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四、主管、领班做好每日的消防检查记录。

五、做好本主管、领班范围内员工的的消防学习宣传、教育工作。

九、主管、领班在本部门兼职消防员和领导的指导下作好消防安全工作。

十、协助安保部做好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

医生护士消防安全职责

一、做好班前班后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熟悉自己的岗位环境、消防设施及物品情况。

二、随时注意客人的烟头和可能引起火灾事故的其它行为,发现后给予制止。

三、积极参加医院和本部门组织的消防知识培训。

四、发现违反消防规定的情况和火灾隐患后,要立即上报领导处理。

五、必须做到“四懂四会”即(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灭火的方法、懂逃生的方法,会报火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消防主管岗位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消防方针、政策、法规,接受消防机关的领导检查。

二、在部门经理指导下建立健全的公司消防安全制度和防火应急方案,实施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各项计划,并进行监督检查。

三、检查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落实情况,消防通道的畅通情况。

四、对员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防火意识,提高员工做好消防工作的自觉性,检查消防培训、消防考试的情况,并开展各种形式的防火学习活动。

五、消防安全检查要注意排除一切不安全的隐患,特别要注意夜间的消防安全工作,监督指导各部门落实防火安全制度。

六、建立健全的消防档案,加强与专职消防机关的业务联系。

七、发生火灾时,组织带领消防机动队扑救火灾,保护现场,调查引起火灾的原因。

八、制止各种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

九、定期向部门经理汇报消防工作情况。

消防监控员岗位职责

一、熟悉国家消防机关及上级有关部门和公司关于消防工作的法规制度及要求,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消防任务。

二、负责消防控制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消防值班员的班次。

三、熟悉医院内的各种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掌握消防控制中心的设备情况,并能够正确操作与使用。

四、保证监控室设备完好,经常进行卫生保洁和维护保养工作,保护好储备的灭火器材和灭火工具。

五、制订和组织实施对消防设备的月检、季检、年检计划,在经理领导下组织贯彻实施。

六、认真做好消防设备的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了解掌握设备运转情况,对经常发生误报警的部位进行分析,并将分析报告上交部门汇总。

八、协助消防主管做好防火安全工作。

专职消防员岗位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消防法规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开展防火安全宣传工作。

二、熟悉医院的地形环境,消防设施的分布,灭火器材的摆放点。

三、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定时巡视重点防火部位,监督防火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火险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消除火险隐患。

四、管理维护好消防器材,工具,设备和消防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施。

五、制止各种违反医院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并提出处理意见。

六、组织员工扑救火灾,保护火灾现场,参与追查和调查火警事故责任和火灾原因。

七、爱护所配器材,保管好各类工具,做好每日巡视检查记录。

八、不当班时,备好勤,做好随时出动灭火的准备。

九、协助消防主管做好医院的防火安全工作。

医院消防安全核心制度 篇2

1 供方医疗费用控制是国际医保改革的基本趋势

自20世纪末以来,医疗费用的急剧增长给世界各国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从而使费用控制成了各国医保制度改革的一大焦点;许多国家积极开展支付制度改革,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膨胀,协调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国际医保改革实践证明,在医疗保险制度下,仅仅依靠需方成本分担制度,并不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需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开展费用控制,特别是利用供方的信息优势强化其医疗费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是国际医疗费用控制的基本趋势。

1.1 供方行为的规范是医疗费用控制的核心

医疗费用控制涉及医疗服务供方、需方与医疗服务购买者等多个利益主体,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和支付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供方行为的规范与控制是费用控制的核心。医疗服务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委托与代理、技术与地域垄断等特征,是典型的供方主导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医疗服务需方(患者)缺乏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数量进行合理判断的信息、知识或能力,难以控制医疗服务消费的种类与数量,加之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需求弹性缺乏的特点,使需方在医疗服务中处于完全被动地位。

相反,供方(医院和医生)由于拥有医疗服务供给的专业性和垄断性而处于主导地位,医疗服务消费的数量、质量、价格、规格等主要由供方决定。供方既是医疗需求的提供者,又是医疗需求的创造者,诱导需求等“道德风险”完全可能推动需方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然而,要矫正供方的逐利行为与公益性偏差,需方或支付方需要花费大量的信息或管理成本而难以实现。因此,如何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促使供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以“在诊治过程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医疗技术经济原则来开展医疗服务,才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水平。显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路径选择理应针对医疗服务供方来构建与实施,才有可能取得显著成效。

1.2 以供方费用控制机制推进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在医疗保险改革中,各国普遍重视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对医疗机构等医疗资源开展优化配置与控制。比如,限制公立医疗机构购置大型贵重设备,能够有效抑制医疗机构过度扩充高费用技术、大型设备的重复购置与无序竞争,是缓解医疗费用上涨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依然存在典型的倒三角格局,宏观上缺乏区域卫生规划优化配置,微观上医疗资源配置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医疗费用也居高不下。这是我国长期项目付费制与单纯需方费用控制的结果之一,也使有限的卫生资源严重匮乏与资源浪费并存。因为在项目付费制下,无论区域医疗资源配置还是微观配置,利益导向使卫生资源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大医院或投向收费标准高的高精尖设备项目上。就医疗机构而言,市场竞争不是靠质量、信誉的竞争,而是趋向高收费项目竞争,这种不良竞争自然导致高技术设备在某些区域重复投资和引进,从而出现过剩浪费与过度医疗现象,这是我国“浪费型医疗”制度的根源。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与预算管理的支付政策导向,有利于建立梯度医疗服务体系,引导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使卫生资源向基层与预防保健配置倾斜,提高医疗资源在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分配与利用的公平性,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1.3 以供方费用控制机制改革“以药补医”格局

在大多数国家及地区,药品收入并不是公立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将“医疗服务”与“药品出售”补偿来源分开,只是因为“医疗服务”普遍亏损,只好“以药补医”。这种补偿格局同补偿机制或补偿渠道无关,应当说同价格管制有关。在全民医保制度下,医疗服务项目费用的大部分将由医保机构来支付,小部分由患者自付。因此,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问题实际上是医保支付、患者自付和政府补贴三者间的比重问题。而现行的公立医院补偿政策改革重点放在取消药品加成上,无论是“以医养医”抑或“财政养医”的替代性改革,都不应该是改革取向。更重要的是,药品加成取消后,如果政府仅落实相应的财政补偿,而激励机制没有改变,公立医院药价虚高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果政府补偿水平不与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以及医疗服务收入挂钩,即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又难以调动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根本导向在于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医保付费制度是一种利益调节杠杆,预付制等支付方式改革,会使医疗机构尽量结余更多医保资金来提高盈利能力,而不是通过出售更多更贵的药品来获利,从而改变医疗机构的盈利模式,使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最大化地实现患者利益,大处方、高价药等医疗行为必然得以抑制,并使作为付费者的医保机构成为医药服务的有力监督者,这是供方“以药补医”机制改革的必然取向。

1.4 支付制度改革是供方费用控制的重点

由于医保支付制度在补偿机制中具有基金流动阀门的作用,而不同的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产生不同的激励和约束导向作用,从而显著影响医疗费用支出水平与增长速度、临床治疗的决策、医疗行为取向、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同时,由于第三方付费和后付费制使医疗服务供需双方预算约束软化,而医疗保险的实施又降低了需方对费用的敏感性,带来供需双方的过度消费倾向,从而降低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世界各国普遍把完善合理的支付方式作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的重点。医保传统的支付方式是按服务项目后付制,这一方式具有诱导供方增加不必要服务项目或服务量,以获得更多费用偿付的逐利导向,而医保机构作为医疗服务付费的第三方,只能对医疗服务进行事后支付,难以有效规范供方医疗行为并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据国外文献,卫生费用上涨的12%是由按服务项目后付制引起的,而预付制的实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按人头预付与按项目支付相比,人均卫生费用下降10%~40%,住院率下降25%~45%,而门诊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基本持平。目前,按病种预付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竭力推荐的支付方式。各国在医疗保险改革中,对需方医疗费用的控制,主要采取加大免赔额和共负制为主的部分费用分担方法。同时,各国都把医疗费用控制的重点放在供方行为规范与费用控制机制的改革上,而支付制度改革是供方费用控制机制改革的核心,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供方医疗费用控费的主要手段或通行做法。

2 支付制度改革是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键

补偿机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其改革成败不仅关系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民众基本医疗服务的有效保障。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重建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供方费用控制和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键。

2.1 医保支付是公立医院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

从国际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来看,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革不仅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且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包括政府预算尤其医疗保险基金在内的公共筹资是公立医院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从卫生服务筹资的角度看,各国及地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来源是政府财政补贴尤其是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虽然在不同的卫生体制国家,政府补偿的方式并不相同,但公立医院固定成本和社会功能投入,始终由政府财政补偿,而经常性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患者根据补偿比例自付一部分费用,至于医保支付与患者自付的相对比重,取决于不同国家医疗保障的水平。

目前,我国以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为主体的基本医保制度已经覆盖了95%以上的城乡居民。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到2015年,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因此,在全民医保下,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主要由医保支付、患者自付与政府补贴三部分构成,而医保支付即将或者已经成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途径。相应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必然成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关键。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就是要把原来的医疗服务供方主导医疗费用的格局改变为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协商谈判,表现为医保机构在协商谈判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改变医疗机构的盈利模式,使第三方医保机构成为医疗行为规范与控制的有力监管者。

2.2 以预期付费制为主的支付方式是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趋势

在现代医保市场,由于疾病经济风险与医疗服务供方行为间存在密切关系,特别是医患市场交换关系的不对等,供方主导医疗服务过程并对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医疗服务供方行为被纳入到医保系统的制度设计中,从而使供方医疗服务利益和医保基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由需方、供方、支付方组成的三方关系,这是当今社会医保系统构成的基本形式。作为三方关系中关联各方利益的第三方,医保制度充当了医疗费用的关键调节角色,不但要保证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来保障国民的健康权益,还要通过费用支付与分担方式来约束医患行为,以实现医疗资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在医保支付成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渠道的前提下,医疗服务供方费用控制的主要职责在于医保机构。在世界各国,医保机构主要通过付费方式或补偿机制的不断改革来遏制医疗服务费用,而医保付费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采取各种补偿方式的组合,促使供方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至于具体的补偿水平和补偿方式,主要由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决定。目前,支付制度改革已成为国际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虽然改革方式不尽相同,但均将预期付费制支付方式尤其是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和总额预算制,作为取代传统的按类目预算制与按项目支付的改革措施,以达到约束公立医院医疗成本与适度激励的双重目的。在预期付费制改革主导趋势下,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在积极进行多种预期付费制支付方式混合或与后付制支付方式混合的形式,以消除单一支付方式的负面效应而追求综合优势。

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医保支付的比重与改革医保支付制度,从而让医保支付标准和补偿水平更具有可控性和可预见性,这也是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主流趋势。

2.3 医保费用的合理控制是基本医保制度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0年,我国公立综合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分别是1990年的15.9倍、13.8倍,而同年城乡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90年的12.7倍、8.6倍。目前,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水平超过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已成为医保制度持续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实行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后付制,医疗机构收取的费用仅与医疗服务项目紧密相连,不仅缺乏控制医疗费用的正向激励,反而激励其采用多开展项目、大处方等方式获取经济收益,从而背离“在诊治过程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医疗技术经济原则,这是造成医疗费用较快上涨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支付方式下,医保付费方只是在医疗服务发生后按实际费用进行补偿,医保机构更多的是医疗服务的财务出纳,不仅难以约束诊疗行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职能发挥有限,也缺乏对医保资金使用方式和效率的有效管理。

从国际看,从第三方支付者向团体购买者转变是支付制度改革的趋势。随着我国全民医保的到来,医保作为购买者应当是主动的,也是非分散的,有能力通过支付手段对医疗服务供方构建新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改变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从而引领医疗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当然,支付制度改革必然要求医保经办机构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医保服务的专业化尚处于较低阶段,医保机构如何为参保者购买好医药服务,以及如何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竞争化和法人化,是我国全民医保改革所面临的新挑战。

2.4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着力点

全民医保的实现,使参保人群占医院服务对象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全部,相应地,医保基金的补偿将逐步占到医院补偿收入的绝大多数。不同的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行为产生不同的激励和约束导向作用,特别是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医疗服务谈判协商机制的建立,使医保机构向医疗机构的费用支付本质上变成一种市场购买关系,支付制度必然影响医保基金在不同医院间的配置,并直接决定医院经营收入乃至生存与发展,从而使两者处于博弈关系中。医疗机构只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从医保支付中获得更多的团购服务补偿,也能从众多患者中获取更多自付费用,从而必然影响到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变化。

首先,通过支付制度改革的导向作用,既能够促进医疗机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又能够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第三方监管,从而促使医院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起健康有效的运行与监管机制。

其次,以预期付费制为主的付费方式,具有培育并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控制费用的功能,对医院内涵式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因为一种支付方式预期性成分越多,供方承担的经济风险就越大,其节约资源和控制成本的意识就越强。

第三,由于预期付费制等实施的基本条件是要有明确的疾病诊疗规范,具有病种成本核算的基础,从而有利于促进医院建立按病种等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相关内部制度,自觉规范、调整医疗服务行为,并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医保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的管理考核机制等,促使医院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服务竞争力,这正是公立医院改革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鸿勇.论国际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的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经济,1998(8):13-15.

[2]王燕华,等.对医疗保险费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0(36):90-91.

[3]徐伟.国际经验对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2):168-178.

[4]许素友.医疗费用的供方成本分担及其启示[J].中国医疗保险,2011(2):54-57.

[5]赵仲华,范文英.国外医疗保险的供方控制策略及借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94-96.

医院消防安全核心制度 篇3

关键词: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建设途径

一、三级甲等医院消防管理工作之重要性

医院的重大责任在于保卫人民生命健康,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每天都有数百乃至上千的人流量,这些人大多数为患有疾病和运动困难的弱势群体,如果发生火灾,其后果是非常不容乐观的。依照中央文件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要求,监督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息息相关的。然而,消防管理往往是最容易被医院忽视的服务,一个火灾隐患往往是由于人们不注意的平日生活,导致人们思想麻痹;第二,消防知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建设,医院火灾风险的良好的传播,预防工作,广泛宣传已成为医院的消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新形势下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与建设研究

1、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首先,医院在消防管理层面上拘泥于形式。从表面上看,医院在消防安全上,必须反复强调和告诫,要有宣传、有制度、有预案、有检查的重视消防工作,但经常存在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只做些表面形式化的工作。其次,由于综合医院建院时间久远,部分建筑存在易燃性,极其容易与医院内部的易燃易爆等化学成分物品产生火灾隐患。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尽最大能力消除火灾隐患,以确保病患看病放心,住院安心。现代医疗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一些民办医院在医疗环境和硬件设施上占据极大优势,这也是公办各级医院吸引患者就医的客观条件。

2、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建设研究

医院消防安全是可谓医院的第二条生命线,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管理与建设,做好消防基础工作。过去由于历史累积造成医院中部分建筑和设施不设有消防规范,因此医院应对老建筑重建加大投入,以符合现代社会建筑防火设计的规范要求。如若建设新的建筑楼宇,在进行消防安全设计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审核。设计公司应随时与医院消防部门进行沟通,以确保消防智能报警及灭火系统得到合理设置,将技术和人力防范有机结合,提高消防工作的科技质量和效率。在重视消防建设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基础医疗条件的建设。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意义非凡,关系到医院未来的综合发展及前景战略。院方的行政管理高层领导应抓紧推进医院建设,提升医院各方面综合能力。应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强化高中层各级领导干部及所有医护人员的信息化战略意识和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创新组织构架,改革管理机制,为信息系统建设给与最大的支持。

3、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工作途径

第一,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协助院方定期对各层领导及医护人员进行防火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培训,这将直接与医院消防工作开展的好坏程度紧密相关,特别像是三级甲等这样的综合医院更是消防安全的重点单位。因此院方应批准消防管理部门定期邀请公安消防系统基层消防官兵针对医院消防安全和法定职责讲述防灭火的实战经验,参加人员具体应包括医院消防工作人员、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医护人员、新晋职工等。现代社会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始终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下,对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与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要求。要想把这项工作完成好,实属不易。这就要求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外,还应与其他部门特别是消防监督机构搞好衔接与配合,理顺各方面关系,将医院消防安全工作建设成一股强有力量,使消防管理制度和工作途径不断创新,为医院的经济建设提供基础建设保障,为病患和全院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宁与祥和的工作环境。

第二,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事实情况,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同时应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执行力强的义务消防队伍。作为省级医院重点消防单位,应率先制定由院长担任医院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制度,对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环节上,真正实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医院要依照责、权、利三者结合的原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逐年完善并合理制定消防安全责任书,逐级签订,上至医院领导,下至各科室和部门。

第三,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事实情况,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同时应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执行力强的义务消防队伍,该队伍主要由医院的保卫人员、保安、医护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组成,并要经常组织他们进行消防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以提高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变速率。

三、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综合医院其医疗环境重要性日趋凸显,使得消防安全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建设工作更加严谨。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医院消防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管理与建设,做好消防基础工作,更要创新组织构架,改革管理机制,为信息系统建设给与最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天平.对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认识[J].中外医疗.2011

[2]姜海良.浅议医院消防安全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

[3]王羽.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探讨[J].门窗.2013

[4]张福全.做好医院安全管理工作[J].管理观察.2014

医院微机室消防安全制度 篇4

管理制度

方家庄医院信息科

信息科机房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机房管理员人安全负责制度:

(1)管理员应当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细致周到的工作思想。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确保网络及服务器运行正常。

(2)每天认真检查机房设备,操作人员不得随意变更所有设备的设置,不得随意开关设备,严禁私自更改线路。

(3)值班时,要做好检查,并如实记录机房内温湿度情况、供电系统是否正常、消防器材是否完好,如有故障发生,协同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解决。

(4)机房实行门禁,未经批准机房内不准外人出入,严禁携带任何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如有外来人员进入机房,应作好机房设备防护,并做记录。

2、安全消防制度:

(1)信息科机房安全消防具体工作由机房管理员全权负责。(2)定期对机房内的灭火设备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反映解决。(3)机房内严禁吸烟和使用非机房电器设备,不得随意用水。(4)机房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机房内的电源和插座为机房设备专用,非机房设备不得使用机房电源。

(5)机房内一旦发生火情,应立即采取措施灭火,同时报院保卫部门或报火警。

3、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机房内部卫生应每天进行清理,每周彻底清理一次。每周对配线架及服务器等设备进行清洁,每月彻底除尘一次。灭火器效期定期查对,清除机房内可能的消防安全隐患。

方家庄医院信息科

蒙中医院输血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篇5

MZYYSXK

制定人 :许争奎

审核人:范凯 时间:2015 年6月5日

为了认真贯彻和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确保消防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输血科对新职工入须进行消防安全的职前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基本常识,灭火器及消防栓和操作使用等。

二、对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记录存档。

三、输血科每个季度对全体职工进行疏散演习,对义务消防员进行灭火演习专门培训,使每个员工都能熟练,会使用灭火器材。

四、输血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及职工应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五、各工作人员应经常展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根据各工作部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六、输血科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2、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一、建立建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二、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有人签名,上报整改,消除隐患。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店部规定给予处罚。

3、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一、输血科的安全道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的宽度必须按规范设置。

二、所有的疏散道口,楼梯,走道必须配置相应照明和疏散标志。

三、上班时,工作车间、仓库等应保证安全道口畅通,安全出口不得上锁。

四、输血科应按规定存放物品不得堵塞通道。

五、负责人应按规定定期检查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是否完好,发现损坏及时维修。

4、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一、输血科消防设施器材由店长直接责责管理定期检查检测消防设施器材。

二、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定点存放,定人保养,定期检查。

三、对全店职工进行教育,要求职工爱护消防器材设施,对刻意破坏损坏消防设施,器材的行为,将要求赔偿,并提出惩罚。

四、输血科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及器材,并保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5、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一、输血科严格实行用水用电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专门电工负责。

三、工作人员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关闭,否则下部将对责任人进行惩罚。

四、禁止使用电热棒,电磁炉等大功率电器。

6、易燃易爆油料的管理制度

一、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库房人员必须由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二、易燃易爆品应分类,分顶,分隔存放。

三、易燃易爆应在检验部门检验后方可入库,出入库应进行登记。

四、易燃易爆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仓库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可随意入内。

五、易燃易爆品场所应根据消防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

2015 年 6 月 5日

蒙中医院输血科灭火疏散应急预案

MZYYSXK

制定人 :许争奎

审核人:范凯 时间:2015 年6月5日

为了及时灭火和疏散人员,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科特制定此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一、本科应加强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度工作,每年应对本店有关变更情况进行全面修订。

二、本科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进行演练,每年演练不得少于二次。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包括:组织机构(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保护救护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度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制度

一、安装和维修电气设备必须由专门电工按规定进行实施新设、增设,更换电气设备必须经过主管部门,保全机修部门,环安部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二、电气设备和线路要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三、燃气和电气设备的库房,应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全文 篇6

一、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度···································1

二、医院感染培训制度······································2

三、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3

2、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

3、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6

4、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

5、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9

6、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

7、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1

8、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3

9、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4

10、门诊、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

11、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6

12、治疗室、处理室、换药室、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7

13、感染性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8

14、感染性疾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9

15、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

四、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制度·························21

2、控制手术部位感染规章制度·························22

3、控制泌尿道感染管理制度····························24

4、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管理制度····················25

五、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26

六、医院感染暴发医院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和控制制度········27

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28

八、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29

九、消毒隔离制度·········································30

十、消毒药械管理制度······································32 十一、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33

十二、手卫生管理制度······································34

十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35

十四、医疗废物管理制度·································36

十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37

十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38

十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39

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度

1、责任追究制

2、医院院长作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履行职责,严防医院感染暴发。

3、分管院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将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考评之中,常抓不懈,持续改进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1、感染管理科必须制定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

2、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3、加强连续教育和管理,医务人员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连续教育课程,学术活动每年不少于6学时,勤人员每年不少于3学时,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应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5学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应不少于4学时。

4、医疗机构必须对新上岗、进修人员、实习生等进行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医院感染委员会成员、专职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省级以上专业知识培训。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消毒灭菌区、生活办公区与手术区,严格分开。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明确,有实际屏障、专用通道,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间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无暴露管道等,室内设备简洁,以满足手术需要为准。

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在实施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等手术,需要在一级特别净化手术室,达到100级净化下进行。

4、净化手术间内空气净化采用层流净化技术,并达到《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中的标准。定期更换合格的空气过滤器,空气应经过过滤、再循环和保鲜。

5、手术室内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无尘、无污染,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间的门应及时关闭。

6、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性预防,进入手术室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7、手术室必须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和环境清洁管理,以确保手术者的医疗安全。

8、手术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的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低温等。

9、使用后器械进行初步处理,放专用密闭箱待供应室回收。

10、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必须穿防护用品,以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CSSD必须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对医院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统一由供应室处理和供应;

2、医院对外来器械的使用应建立管理制度,其清洗、消毒及灭菌由供应室统一处置;

3、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定时到使用科室收集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回收来使用的器械、物品应使用封闭式的回收车或者收集箱,按照规定的路线封闭运送;

4、收回的污染器械、物品应及时进行清点、核查和记录,尽快进行去污处理,避免在使用科室清点、核查污染的器械物品,以减少交叉污染机率;

5、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相对独立;不宜建在地下或半地下,通风采光良好;

6、内部布局合理,分办公区和工作区。工作区域分去污染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各区标志醒目,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实现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不得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

7、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每天工作结束对空气、物体表面等消毒2次,空气应达Ⅱ类环境标准;

8、专业技术人员和消毒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具备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9、工作人员进行器械清洗操作时,加强自身防护,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戴口罩、帽子,穿防渗透围裙和袖套;

10、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11、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种无菌包应包装完整,注明名称、灭菌有效日期。责任人,发放前必须认真检查,过期重新灭菌;

12、严格区分灭菌与未灭菌物品,定点放置,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干燥存放;

13、特殊污染器械(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应单独包装,并有明显标记,先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朊毒体感染病人用后的器械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处置;

14、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15、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清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16、建立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制度,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溯。灭菌质量记录保留的期限应大于3年;

17、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物品等医疗废物不得进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回收和转运处理:

18、配备流动水、洗手液等洗手设施,每一项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其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3、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医务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5、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破损皮肤、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6、凡进入人体消化、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一消毒;

7、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厅储存,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8、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工作台面、地面用消毒液擦拭并进行空气消毒;

9、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的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肖沏消毒剂;

10、内窥镜戊二醛消毒剂必须做到每日监测一次和每天使用前必须监测并记录。每月对灭菌物品进行检测,每季度对消毒效果、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加强个人防护,穿戴专用工作服、防渗透围裙或外衣、口罩、帽子、手套等;

12、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13、内镜清洗消毒应有登记,登记内容规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14、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交接有登记;

15、配备流动水、皂液等洗手设施,检查或治疗每一位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必须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每三个月必须对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进行一次内毒素的检测,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

2、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严格询问病史,进行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感染相关检查,对于HbsAg、HbsAb及HbcAb均阴性患者应给予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M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每半年对透析患者进行上述感染指标复查,慢性乙肝感染患者每年进行上述指标的复查。

3、血液透析室各区域划分明确,保持空气清新,地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消毒,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每季度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和医务人员手检测。

4、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预防和手卫生规范及配备手卫生设施。

5、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健康体检,必要时接种疫苗。

6、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治疗区内所有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消毒。

7、按照设备要求三个月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每次消毒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的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内。

8、透析机使用后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

9、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2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离使用需要重新消毒,重新使用消毒的物品应在消毒有效期内使用,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物处理。

10、浓缩透析液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肝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11、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用品的规章制度。

12、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分类和处理,透析用水应排入医院的污水系统。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对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

2、重症医学科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的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

3、重症医学科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风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具备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二床一套。

4、对感染患者应当依据其传染途径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对经空气感染的患者应当安置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5、重症医学科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6、重症医学科应当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访,确需探访的应穿隔离衣,并遵循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规定。

7、重症医学科的建筑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观察条件,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原则。

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新生儿病室空气生物监测、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消毒剂的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2、新生儿病房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3、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遵循的原则: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呼吸机温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经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就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要进行终末消毒。

4、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脱掉手套并洗手。

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1)医师必须做到凡住院患者由床位医师负责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

(2)医师必须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施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控,持续性对住院病人实行监控,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

二、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必须做好病例登记,并于24小时内填写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必须立即报告。

(3)属于法定传染病的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上报。

三、感染病例控制制度:

(1)必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

(2)必须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必须及时留送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并积极救治患者。

(4)必须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

(5)必须遵循手卫生管理。

(6)必须加强全体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

(7)必须做好病人、陪客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工作。

(8)全院全体成员必须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消毒隔离制度

l、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2、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3、根据物品的性能,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时应做到:(1)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高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

(2)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方可选用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前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理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连续使用的氧化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5)使用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甲醛消毒灭菌箱中进行,不可用自然挥发法,也不能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消毒灭菌箱必须有良好的甲醛定量加入和气化装置,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消毒灭菌过程中不得有甲醛气体漏出,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6)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不损害灭菌物品且穿盘力很强,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灭的物品中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内镜、透析器、书籍、皮毛、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均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器内进行。

(7)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使用浸治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时,要求将清洗,晾干待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灭菌处理浸泡10小时,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消毒处理一般10—45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检测,室内须通风。

4、医务人员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的使用或戴无菌手套、取用无菌深液等基本操作技能,并保证无菌操作技术效果。

5、隔离制度

(1)严格传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放置。(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3)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4)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位一室。:(5)可疑感染病人必须单间隔离。

(6)根据疫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7)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放置。

(8)隔离室病人所产生废物均视为感染性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1、结合我院职业暴露的性质与特点,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性防护的具体措施:提供有针对性、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2、对医院职工进行全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的培训。’

3、医院应为职业暴露伤害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健康检查和预防性治疗费用。

4、感染病科、血透室、新生儿病房、输血科、检验科等高危部门的医护人员以及从事医疗废物处置人员应每年接受一次健康体检,重点检查乙肝、丙肝、艾兹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指标,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医院洁净手术部的消防安全探讨 篇7

1洁净手术部的火灾危险因素

洁净手术室的火灾多与手术室的设备、材料、环境以及操作等环节有关[4]。

1.1手术室设备多为电器设备, 如手术床、麻醉机、高频电刀、碎石机、监护仪等。设备使用年限长, 易老化, 加之使用过程中通电时间过长, 易造成设备及电源插头局部高温。电路短路和漏电是手术室火灾隐患之一。

1.2手术室内有很多可燃物和助燃剂。可燃物有含酒精的消毒液、纱布、被服、布敷料、纸张、胶布、橡胶、塑料制品等。医用氧气是手术室最常见的助燃剂, 还有供麻醉诱导用的笑气、消毒用的过氧化氢等, 也是手术室火灾隐患之一。

1.3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电刀头、腔镜光源、激光等。在手术中操作及保护不当也是成为火灾隐患之一。

2洁净手术部的消防平面布局

洁净手术部是由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和非洁净辅助用房组成的多功能区域。它的无窗房间多、采光差、走廊曲折、面积大、路线复杂, 火灾发生时不易疏散和救援。

2.1根据GB 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5.2条洁净手术部平面布局规定:洁净手术部必须分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必须设缓冲室或传递窗;洁净手术部的平面布置应对人员及物品分别采取有效的净化流程。所以洁净手术部的出入口不应少于两处。通常根据手术部布局流程, 手术部设有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污物通道。内部平面和通道应符合便于疏通、功能流程短捷和洁污分流的原则。一旦发生火灾, 也便于人员就近疏散和救援。

2.2洁净手术部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物内。墙体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 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 h的楼板。火灾发生时, 可以暂时阻隔和延缓火情, 等待救援。

2.3洁净手术部宜划分为单独的防火分区, 分区隔断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 利于阻止火势, 扩大蔓延。

3洁净手术部消防器材及消防标识的使用

3.1洁净手术部消防器材及使用

(1) 洁净手术部应设置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手术部内消火栓和洒水喷头应设置在公共区域, 包括洁净走廊和清洁走廊。手术室内不能设置消火栓和洒水喷头, 但消火栓水枪的水柱能达到手术室内的任何位置。壁式消火栓的使用:打开消火栓门→按下消火栓报警按钮→接上水袋, 接水枪→拉至火源处, 两人把持水枪, 一人开启水阀门→放水灭火。 (2) 洁净手术部应设置手提式灭火器。各医院洁净手术部的布局不同、面积不同, 以及手术部的特殊性, 消火栓水枪不能达到的区域要配备几组手提式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拉下铅封拉环→打开喷嘴→手持喷管, 另一手下压手柄对准火源喷洒干粉灭火。 (3) 洁净手术部有很多技术夹层, 夹层内铺设有各种气体管道和管线, 存在火灾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 消防人员难以进入扑救。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以及能紧急切断集中供氧管道的装置。 (4) 手用报警按钮, 标明非紧急情况勿动, 火灾发生时按下。此按钮连接公安消防科, 消防人员可在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 参与灭火救援。 (5) 在多个固定区域明显摆放火灾急救用物, 如水、毛巾、面罩、电筒、应急灯等, 火灾发生时, 便于就近随手取用。

3.2洁净手术部消防标识及使用

(1) 粘贴消防温馨提示及消防安全平面示意图。洁净手术部各消防疏散通道、消防器材、应急灯、安全出口等标识明显、清晰, 附带使用说明。 (2)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需分别标明有效期及失效期。 (3) 在电话旁、消火栓、手提式灭火器旁要有明显的火警报警标识119。

4洁净手术部医务人员消防安全培训

4.1医疗机构需建立四级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即: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专职人员、其他人员。消防安全责任人为科室主任, 消防安全管理人为科室护士长, 消防安全专职人员为科室成员。

4.2洁净手术部注重“四个能力”的全面培训。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安全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手术部新进工作人员应组织岗前“四个能力”的培训, 加强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4.3洁净手术部其他人员每年至少参加2次消防培训。通过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使工作人员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懂对患者应急处理能力、懂逃生自救能力。会查找火灾隐患、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4.4制定洁净手术部的火灾应急预案, 每年组织手术部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考核。

(1) 火灾时的应急流程:流程1:火势较小→灭火工具扑灭→保护患者离开险区。流程2:火势较大→保护患者、报警→上报有关部门→护士长指挥撤离→为手术患者封闭切口→无法撤离时封闭房门、泼水→备抢救物品→待营救。 (2) 火灾时自救方法:a.熟悉环境, 临危不乱;b.保持镇静, 明辨方向;c.不入险地, 不贪财物;d.简易防护, 掩鼻匍匐;e.善用通道, 莫入电梯;f.避难场所, 固守待援;g.传递信号, 寻求救援;h.火已及身, 且勿惊跑;i.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洁净手术部环境复杂, 人员流量大, 电器设备多, 内部设施昂贵, 存在着较多的消防安全隐患。一旦火灾发生, 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洁净手术部的管理, 定期做好电器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每日使用完毕后立即关掉气体阀门和拔掉电源插头。熟悉手术部的环境, 清楚安全通道口和疏散路线, 安全出口夜间保证灯光指示。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执行, 防止安全隐患发生。加强洁净手术部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 从源头上提高洁净手术部防范火灾事故的能力, 采取“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 给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创建一个更安全、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就医环境。

摘要:目的 医院洁净手术部作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其在内活动人员相对密集且复杂,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伤亡以及医院财产的损失, 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使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蒙受双重损失。对洁净手术部的消防安全进行探讨至关重要。方法 笔者从洁净手术部的火灾危险因素、消防平面布局、消防器材及消防标识的使用、医务人员消防安全培训等几个方面对医院洁净手术部的消防安全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对洁净手术部的火灾危险因素、消防平面布局、消防器材及消防标识的使用、医务人员消防安全培训等进行探讨, 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了火灾危险因素的管理, 强化了医务人员对消防器材的培训, 规范了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的流程。结论 通过对医院洁净手术部的消防安全进行探讨, 要求洁净手术部的消防安全做到“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

关键词:洁净手术部,消防安全,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S].2002-11-2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S].1988-05-01.

[3]崔凤霞.医院手术室消防安全现状与防范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2, 25 (S1) :24-25.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形体切挖下一篇:模联会议文件写作之决议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