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加分政策

2024-10-13

保研加分政策(通用15篇)

保研加分政策 篇1

1.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三 等奖者(前3名),分别奖励3分、2分;

2.获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3.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4.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5.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区)二等奖者,奖励2分;

6.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7.获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全球亚军、季军(前3名)者,分别奖励3分、2分;中国区亚军、季军者分别奖励2分、1分;

8.获CCTV中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亚军、季军(前3名)者,分别奖励2分、1分;

9.获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亚军、季军(前3名)者,分别奖励1分、0.5分;

10.获全国大学生新闻策划大赛二、三等奖(前3名)者,分别奖励2分、1分; 11.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三等奖(前3名)者,分别奖励2分、1分;

12.获国际大专辩论赛(中国区)亚军、季军(前4名)者,分别奖励2分、1分;

13.获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亚军、季军(前4名)者,分别奖励1分、0.5分;

14.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15.获全国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含论文)优秀奖者,奖励2分;

16.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装 饰协会组织的大学生专业设计竞赛一、二等奖者,分别奖励2分、1分;

17.获全国体育竞赛一、二、三名者,分别奖励3分、2分、1分;获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及

省级体育竞赛团体或个人第一名者奖励1分;

18.在校期间,获发明专利者,奖励2分;获实用新型专利者,奖励1分;

19.获全国计算机专业软件水平考试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者,奖励2分; 获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电子商务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证书 者,奖励1分;获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电子商务技术员证书者,奖励0.5分(同时获得本 款两项以上证书者,按分值最高的一项计算,不累加;)20.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三级证书者,分别奖励1.5分、0.5分;文科类各专业获四级、三级、二级证书者,分别奖励2分、1分、0.5分(同时获得本款两项以上证书者,按

分值最高的一项计算,不累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第19、20款是否加分或加分分值由本学院自行决定。

21.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者奖励1.5分,获一等奖者奖励1分;全国大学英语六 考试通过者、全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获得A等级者奖励0.5分;

22.获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与同全国竞赛不重复)者,奖励1分;

23.获湖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与同全国竞赛不重复)者,奖励1分;

24.获湖北省大学生辩论赛冠军(前4名)者,奖励0.5分;

25.获“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 划竞赛一、二等奖(前三名)者(与同全国竞赛不重复),分别奖励2分、1分;

26.省级文艺活动比赛一等奖(团体奖前3名)者,奖励1分;

27.获省级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含论文)一等奖者,奖励1分;

28.获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者,奖励2分;

29.获湖北省三好学生、青年五四奖章称号者奖励1.5分;

30.获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者,获学校三好学生标兵、青年五四奖章、学习特优生称号者,奖励1分;

31.获学校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 者,奖励0.5分;

在校期间同年多次获得第28、29、30、31款奖励称号者,按分值最高一项奖励分值加分,不累加;不同获得此类奖励称号可累加。

32.在权威刊物、核心刊物正刊上发表论文且为第一作者者,分别奖励2分、1分(均以正

式发表为准,仅有录用通知单不得加分)。

保研加分政策 篇2

相对而言, 社会对于补偿性加分的认可程度较高, 对其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身份作假上, 但个别腐败现象并不足以否认补偿性加分的合理性。当前对于高考加分的批评集中在奖励性加分上, 特别是对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以及“奥赛”优胜者的加分政策上, 其批评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目前加分造假严重;二是加分的最初目的逐渐异化;三是奖励性加分加剧了大学招生中的不公平。与奖励性加分类似, 省级加分政策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据统计, 2010年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仅14种, 而各地的规定近200种。2014年各省即将实行的调整后加分政策, 部分省市仍保留了农村独生子女降10分、留学回国人员子女降10分、先进劳模青年降20分、受市人民政府或省综治委表彰的见义勇为应届毕业生降10分等项目。对此, 有研究者批评各地加分政策混乱, 出台过程不透明, 随意性明显, 并强调应取消地方政府的加分权限和自由裁量权。

保研加分政策 篇3

【关键词】高考加分  体育加分   政策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9-01

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政策方针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以及为高校选拔多方面的人才提供多元化评价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作用。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配置政策,在弥补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选拔国家所需要的特殊人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改变“一考定终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高考体育加分之乱象

我国现行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是针对在国家级以上的重大的体育竞赛中获得了个人前六名并且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的学生进行鼓励性质的增加20分投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而各大高校选择人才的方式却没有转变,高考仍是唯一的选拔方式和渠道。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想尽一切办法获得高分,想在高考的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也就造成了各种高考体育加分丑聞层出不穷。各种被曝光的高考加分丑闻,其涉及地域之广,人数之多,影响之恶劣,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高考体育加分之乱象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培养人才的模式的缺陷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以“应试”为主线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分数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在没有建立起一种新的更合理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之前,高考依然会作为各大高校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和渠道。但碍于教育对象庞大而教育资源有限,所以一时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也导致了只要能让孩子进入高校,家长都不会放过,高考体育加分更是一个正应此景的政策。虽然在本世纪之初,各大高校已经在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但扩招也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生活压力增大,就业困难骤增。因此,高考体育加分之乱象,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缺陷的一种体现。

(二)高考体育加分政策项目不合理以及加分值不规范

有媒体曾经针对我国的高考加分项目进行过专门的调查,国家教育部对于规定的高考加分制度只有14种,但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将近200种的加分规定,有的加分规定甚至违反了国家政策,这样的问题细化到体育加分项目上也同样出现。例如说从加分种类上来说,有的地方加分项目为5项,有的为11项,有的甚至多达到34项;再从加分值来看,最高的有加20分的,有加10分的,还有不加的;还有加分的项目,大部分的地方体育加分的项目中都包括田径、篮球、排球等普及广、易于量化的项目,但同时有的地方却将评判主观性强而且普及率低的项目(比如说武术)加入到体育加分的范围内,在广东甚至还设有一个专门由专家组审核评定的“非开考项目”,这类基本上全靠主观评的项目都加入了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之列,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人为操作上了。如此,高考体育加分从政策上就已失公允了,理所当然的是谁有能力走捷径谁就赢了。

(三)有关高考加分的法制不健全

高考加分政策的本意是一项面向全民的公共政策,与所有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都有密切关联,并且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有与之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维护其公平公正,对相关执行者起约束作用。但是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和约束,对舞弊造假没有统一的惩罚标准,这也变相的刺激了高考加分丑闻屡禁不止,严重的侵犯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高考体育加分的权利执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失公允,高考加分政策沦为以权谋私的工具。

三、对完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思考

(一)需要对高考体育加分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只有14种,但是全国各地执行的加分项目却有200余种。针对此类混乱的现象,首先要将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和监督的权利实行集中统一规定,不得随意增减,杜绝随意性高考加分,保证高考加分的公正性。对于敲定的加分项目做同一标准,杜绝评判主观高考加分,使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二)细化体育加分政策,分类对待加分项目

针对不同性质的体育竞赛和参赛对象的不同,要采取更具体的加分政策,比如说竞赛是属于省级、国家级还是国际性比赛,加分标准也应当根据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参赛运动员是专业还是业余,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需要有明确的加分值的区分,不能一概而论,保证体育加分公正公平。

(三)建立完整的评判制度和监督处罚机制

高考体育加分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决定运动员等级审批的赛事裁判,在竞赛中,要求裁判人员必须签订公正执裁保证书并严格执行,杜绝比赛黑幕。进一步完善学校、地方教委、地方招委三级公示制度,增加透明度。同时,建立对参与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监督与查处机制,确保高考体育加分公平公正。在招考过程中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切实维护招生公平公正,加强信息公开,同时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综述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随着不公平性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发出改革高考加分的呼声,甚至出现取消高考加分的声音。针对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出现的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要从完善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增加体育加分政策透明度上去努力,去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娃.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背景及社会价值[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1,﹙01﹚.

[2]陈双凤.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的负效应[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01﹚.

中南大学保研政策 篇4

关于印发《中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现将《中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南大学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推荐 免试 硕士学位 办法

抄送:各二级党组织、党群部门。中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

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等文件精神,为做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的工作,促进推免生工作进一步规范,保证推免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主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副校长和校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由纪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教授代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本科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简称培养办)。

2.与选拔推免生工作有关的二级教学单位成立推免生工作小组(简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二级单位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同时,建立推免生工作制度,制订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推荐原则

1.推荐对象为我校普通高等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指标分配至二级单位。2.德智体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推荐,尤其要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二级单位应创造条件吸纳优秀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同时也鼓励我校学生到其他招生单位继续深造。

三、推荐条件

(一)必备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文明自律,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学风端正、品行良好、诚实守信,无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或其他违纪处分。

3.大学外语四级成绩达到学校授予学位要求(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

4.身心健康,体育成绩达标。

(二)选择条件: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方可推荐:

1.学习成绩优秀、在校学习期间文化课专业年级成绩排名(不含各类政策性加分)前20%者,根据学校下达指标比例综合评价,由高至低确定推免生资格。

2.非外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成绩550分或六级成绩520分及以上者、外语类专业国家外语专业四级成绩优秀者,或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者,成绩排名可放宽至前25%。

3.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者,成绩排名可放宽至前50%。

4.在校学习期间,学科竞赛获奖认定范围为《中南大学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中“中南大学学科竞赛重点资助项目”和“挑战杯”等。获国家级奖励(大学生英语竞赛限国家级一等奖及以上)者满足必备条件即可;获省级一等奖者专业年级成绩排名可放宽至前30%。

5.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者,成绩排名可放宽至前50%。

6.在其他方面有优秀事迹或突出成绩,并被群众公认者。

7.升华班、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医学各类教改班学生推选比例按照我校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其他

1.在推免生选拔留校担任辅导员的,推荐条件按照《中南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留校担任辅导员管理办法》执行。

2.选拔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推免生,推荐条件按照《中南大学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推免生选拔办法》执行,研究生支教团招募指标专项下达,专项使用。

四、推荐程序

1.推荐工作于每年9月至10月进行。

2.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名额分配至二级单位。3.二级单位制定实施细则,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推荐条件择优筛选,确定推免生候选人并在本单位公示。

4.公示无异议名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领导小组审查确定推免生名单。

5.推免生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手续。

五、附则

1.推免生在推荐工作结束至当学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推免生资格:

(1)毕业时不能取得学士学位者;(2)受刑事、行政、纪律处分者;

江苏高考加分政策 篇5

1.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录取时将在考生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分投档(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投档条件时,只可享受其中最高分值一项),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1)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可加5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2)烈士子女,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3)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录取时可加3分投档。

(4)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公安民警子女,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受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子女,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

符合《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应急〔〕37号)规定的优待对象范围的考生,可享受相关优待措施。

申请享受以上照顾政策的考生名单,须由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县(市、区)、市招办网上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报省教育考试院等有关部门审核,审核通过的名单经再次网上公示无异议后方为有效。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还须按有关规定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

3.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作出部分调整的通知》(苏教办〔〕16号)精神,从起,对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的考生(即参加及以后高考的考生)取消“见A加分”政策。

4.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予录取。

公务员加分政策 篇6

2013年贵州公务员考试加分政策:

1、加分政策。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在笔试总成绩中加5分: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各级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单位在民族自治州及所辖县、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单位在民族自治县及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单位在民族乡的。

2、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定向少数民族职位的不予加分。

3、加分确认。加分确认的审查工作由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有关招考单位组织实施。

符合少数民族加分条件的考生,需持经审核通过的《报名信息表》一式两份以及能证明少数民族身份的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加分审查。时间和地点详见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通知。

逾期未办理加分手续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加分。

保研加分政策 篇7

北京教育考试院出台了《北京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确定2011年高考加分政策。可以享受20分加分考生:高中阶段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考生;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获得者;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被评为北京市级优秀学生的应届毕业生;高中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毕业生;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的应届毕业生;高中阶段获得北京市体育竞赛优胜或国家二级运动员 (含) 以上称号并通过北京市统一测试的应届毕业生;高中阶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应届毕业生;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11类。可以享受10分加分考生:归侨 (华侨) 子女;台湾省籍考生, 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高中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的应届毕业生;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应届毕业生等7类。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会继续调减高考加分项目和范围, 要降低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教育的功利性, 让加分政策更公平公正合理。

高考加分政策下的教育腐败 篇8

高考的公平即意味着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机会公平。然而,高考加分政策滋生的教育腐败,却使人们对高考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

一、高考加分作弊现象

据《中国青年报》6月27日报道,6月12日、13日。湖南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举行。经调查发现。上千“体育竞赛优胜者”是“水货”,参测100米跑的27名女生,没有一人能达到合格标准;据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后来公示:报名参测考生3412人,实际报到参测2304人,合格人数829人。6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又报道。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1200名考生中,竟然有153人是有资格加分的国家二级运动员。据调查发现,这些加分均违反了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未经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考当年组织的测试、认定中审核过关。7月12日,又报道了这样一个事件:福建一考生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在高考中加分,将他几年前水中救人一事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见义勇为行为,因未获认定,便将当地公安局告上了法庭。而事件的缘起是福建省规定“见义勇为者及其子女高考可获加分”。《南方周末》8月3日报道。福建省漳州市市长亲自拍板,只要纳税300万元以上,其子女中考就可以加20分。8月7日,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结果在澳门揭晓。据《人民日报》8月9日报道,有带队老师说:“创新大赛很难避免‘大手拉小手的情况出现。”一个例证是,许多课题后面,是非常成人化的研究内容,许多选题光是实验材料就相当昂贵,而实验设备更是很难找到。大多数孩子都有比较良好的家庭背景,很多人至少有一个家长从事高层次的科技研究工作。

“一位高三学生称,他们班能够得到高考加分的同学有20多个,高考一次能加20分。这些能够有加分资格的,‘有市三好学生干部的,有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获创造发明奖的,还有少数民族、华侨、牺牲警察的子女,爸爸妈妈是现役军人的,等等,而剩下的没有高考加分资格的,就叫‘裸考生。”(《中国青年报》2006-02-06)简言之,“裸考”就是什么加分项都没有的,仅仅凭考试成绩去考试。“裸考”是2006年出现的新名词。却也成为高考30年的关键词。关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弃留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议。2006年8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清理规范的建议》函,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对加分问题进行调研,会同相关部门对高考、中考加分政策进行清理规范”。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在《关于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清理规范的建议》函中提到了这一政策的不足之处。他认为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分政策混乱。互相矛盾,上下不一。第二,高校操作不统一。第三,高考加分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其出台过程不透明,随意性大。我认为这是政策制定方面的问题,高考加分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腐败问题,还有以下几点因素值得考虑。

第一,家长对高考的期望值。高考时,你会看到这样的壮观场面,“学生在考场考,家长在考场外面临心理的考验”,由此我们看到家长对高考抱有的期望。在中国。高考成为第一大考,对每个参加考试的人而言,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大学毕业不再分配统管,用工制度转型、劳动力市场标准多元,学历和能力并重。“高考一大学一就业一好工作”的上升阶梯,不再明晰。这导致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一个是读书无用论,毕业等于失业的观点略有抬头。另一个就是更加刺激高考的竞争,学生不仅要上一本,还要上名牌学校,不仅要读本科,还要读研究生,越发希望凸现自己的优势,在千军万马中分出个高下。而目前持后一种观点的人明显多于前者。高学历,似乎日益成为单位求贤的前提。农村的考生,指望着通过高考跳出乡村,城里的考生,期待着金榜题名后直接跨进通向白领之途……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高考加分政策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但是也正因如此,高考加分成为滋生教育腐败的土壤。“权分交易”和“钱分交易”让高考加分政策不再是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与补偿,而成为拥有“权”或“钱”者的交易对象。

第二,学校对高考的期望。新学期开学时,各高中学校门口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我校今年本科上线率……”各个学校为了争取优秀的生源,不得不通过提高自己的升学率来实现。甚至相关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作为考察学校成绩的重要指标。这就使得学校把升学率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通过向教师分配任务,来达到整体目标的实现。各个毕业班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完成了学校的定额任务或者是超额完成任务的,学校还会对其进行奖励。这种升学率和业绩相挂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一方面,它助长了应试教育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为教育中的腐败提供了空间。学校关注上线率和升学率,但对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只要对学校实现这一目标有益,学校则不会管那么多。这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教师在高考加分这一事件上的权利,也为家长通过向教师行贿而达到为自己孩子加分目的提供了便捷之门,失去了高考加分的公平性保障。

第三,高考加分本身的弊端,使得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权力寻租。高考加分政策的设计初衷,是出于软化过于僵硬的“唯分数论”弊端,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招生公平。这种好政策之所以腐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加分制度本身的缺陷,即对“程序公正”的忽视,其操作过程往往是封闭的、不公开和不受监督的。比如,按加分政策,考生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就可享受加分优惠,而这一证书的发放权又在地方体育局,这种情况下,体育部门不在利益驱动下滥发证书是很难保证的。而一些软性的规定更为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我们仅看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几条加分政策,其中4项有2项是涉及“思想品德”的,这类软性的东西在平时操作中,非常容易被人为操纵。

三、遏制高考加分中的腐败

第一,教育部应该规范各地加分的政策,尽可能地有个统一的标准,要让没有加分条件的普通考生心服口服;高考加分政策国家每年都会出台新的统一规定,目前,全国高考加分政策共有两大类:一是照顾性加分,例如对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加分等;二是鼓励性加分。鼓励性加分的种类繁多,如纳税大户的子弟、高校本校教职工子弟、博士子女、见义勇为者子女加分等等。加分类型之多,让高考加分呈现出一片混乱。结果是,弄虚作假,腐败公行。目前高考加分政策混乱的主要表现是:互相矛盾,上下不一,比如对某项全国性竞赛,有的省规定前八名可加分,另一些省则规定只有前三名才能加分;除教育部规定的加分外,每个省还可规定本地区的政策性加分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将审批权集中在教育部,也就是说最后的关口应该由教育部来把守。公正,就是在高考加分运作的过程中,不遗漏一个可以加分的对象。也不因为种种理由为各种不符合加分政策的考生加分,尤其要避免对社会的优势群体进行加分,避免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第二,自上至下,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像设立举报电话、成立督察小组等,督促各地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要公开、公正,违反规定者给以曝光,并依法进行严肃处理。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制度设计上出现了问题。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被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加分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并没有通过出台公共政策所必须经历的程序,如征求社会民意、举行听证会等,而是直接由某些部门根据部门利益出台政策,这样做是否合理。因此,如何“推进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设计保证制度落实的正当程序,加强操作过程的监督和透明,以实现目标公正和程序公平的有机结合”。日益成为关心高考公平的社会大众的诉求。在高考前后,对拟加分人员在各种场合予以公示,如当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及当地教育网络、政府网络等等,做到程序规范化,运作透明化。

第三。我们要把素质教育坚持到底,改变家长对“高考改变命运”的高期望及学校过分注重升学率的问题。在高考制度存在的前提下,在“择校热”的背景下,“减负”和素质教育都只能是一种口号。在激烈的竞争中,家长、学校、教师都把学生当成了实现自己心中目标的工具,功利化的思想使学生不得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

而高考加分中的作弊行为更可能使学生过早形成对社会的片面认识和造成对学生心理的不利影响。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是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生活。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教育从业者要想教会学生公平、公正,首先自己就要做到公平、公正。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业绩的考察实行多元化,不能仅看升学率,而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走极端化,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贻误了学生的前途。

2016江西上饶中考加分政策 篇9

中考政策中考状元中考饮食中考备考辅导中考复习资料出国留学网上饶中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6江西上饶中考加分政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6江西上饶中考加分政策

今年我市中考共有76151名考生参加,加分政策如下:

1、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的体育运动会,获得单项前五名或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加5分,2015年12月31日以后举办的体育竞赛项目,不再作为中考优惠加分项目。

2、初中阶段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艺术展演活动获得文艺、美术、书画、摄影作品一等奖的加5分。

3、人民警察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照《人民警察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具体规定执行。

4、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照《关于印发〈江西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的通知》具体规定执行;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和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加10分。

5、华侨子女、归侨及其子女、港澳同胞子女、台籍青少年考生加10分。

6、少数民族聚居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少数民族考生优惠加分对象,根据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份审核确认办法〉的通知》审核确认。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上饶市委组织部引进外地高级人才的子女参加中考加10分。

井下生产班组特殊时期加分政策 篇10

井下生产班组特殊时期加分政策

为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知难敢上、战之能胜的员工队伍,在决定在相关生产班组实行特殊时期加分政策,具体内容如下:

1.密闭班:连续突击工作量时(指连续两天及两天以上连续构筑设施或大量运

料),第一天按原分值计分,第二天按原分值2倍计分,第三天及第三天以后按原分值3倍计分。

2.注浆班:连续现场交接班处理隐患时,第一天按原分值计分,第二天按原分

值2倍计分,第三天及第三天以后按原分值3倍计分。

3.其他班组或各班组在其他特殊时期,可自行考虑加分政策。

4.执行加分政策前,各班组必须由班长请示分管区长,并与全班内成员说明(可

提前打招呼)。

5.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通风区

保研加分政策 篇11

袁贵仁表示,在缩小区域录取率差距方面,教育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大家看了发改委的报告,今年本专科招生人数从698万增加到700万,新增两万人的指标,全部用于中西部人口大省。”

对于减少加分项目,袁贵仁说:“今年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还有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减少了六成以上,有十几个省市全部取消地方加分项目。”

关于规范自主招生问题,袁贵仁表示,从今年开始将取消推荐的限制,每个学生每个学校都可以推荐。“全部禁止以联考和培训的方式选拔学生,同时把自主招生的时间全部调到高考(课程)之后进行。此外,对于自主招生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公示。”袁贵仁说。

袁贵仁提到,目前已启动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根据各省的申请,经过中央批准,高考改革由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现在相关学校的工作都在稳步推进。”

保研加分政策 篇12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族,高考加分政策,教育平等

一、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发展历史

我国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自新中国建立之初延续至今。1950年5月, 教育部在《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中提出兄弟民族学生“考试成绩虽稍差, 得从宽录取”。[1]此后1951年、1953年的高校招生中均强调了类似规定。1953至1961期间, 提法为“同等成绩、优先录取”。1962年8月, 教育部与中央民委《关于高等学校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通知》中, 提出“可以给予更多的照顾”。[2]恢复高考后, 教育部在《关于1978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少数民族考生, 最低录取分数线及录取分数段, 可适当放宽”。[3]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中, 较详细的规定了对不同类别的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 提出“适当降低分数, 择优录取”。近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 更加明确和详细地规定了不同情况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和照顾办法, 且加分一般不得超过20分。

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合理性

(一) 法律依据

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施行是存在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下简称《宪法》) 第4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高等教育法》第8条“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第9条“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采取措施, 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民族区域自治法》第71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 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 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21条也规定了“各类高等学校面向民族自治地方招生时, 招生比例按规模同比增长并适当倾斜。对报考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少数民族考生, 在录取时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加分或者降分的办法, 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 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从上述的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以保护少数民族考生平等的受教育权, 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才为目标的国家教育政策。

(二) 历史依据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施行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在建国初期,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限制了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而在高考中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教育倾斜政策正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 有利于其培养高等教育人才, 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二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民族平等是我们在宪法中确立的基本准则。然而, 现在因为一些原因的限制,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平等的受教育权不能得到保障。柏拉图曾经说过:“对一切人不加区分的平等即是不平等。”因此, 基于受教育权平等的原则, 我国决定在高考中对少数民族考生进行适当的倾斜以求实现教育的公平。

“二战”后,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曾提出两条正义原则, 第一条为平等和自由原则, 规定和保障了公民所享有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 第二条为差别原则, 强调补偿和博爱。[4]差别原则体现为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对弱势群体进行照顾。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中即有差别原则的体现。

三、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施行现状分析

(一) 我国现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具体规定

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由我国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 由各省教育部分别按照当地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制定符合当地的加分政策, 因此各省的加分政策都不尽相同。

以2012年高考为例, 2012年黑龙江省属高等院校招生时, 对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达斡尔、蒙古、锡伯、俄罗斯族考生或者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 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其他少数民族考生, 在所报黑龙江省属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降低5分投档, 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辽宁省规定自2012年起散住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在同等条件优先录取。安徽省规定自2012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河北省规定自2012年起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北京市规定2014年起“少数民族考生”由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山东省规定自2014年起,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其高考成绩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10分之内的, 可以向高校投档, 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广西规定自2012年在全区范围内 (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 , 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 总分降低20分。内蒙古规定自2014年起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考生, 如符合多项增加或者降低分数投档的情形, 可取其最高的一项分值与少数民族高考政策性加分累计加分, 累加后的高考加分不得超过30分。教育部规定高考加分不得累计加分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 因此, 超过20分的高考加分只能算作地方性加分, 由高校决定, 但区内高校必须执行。新疆规定自2012年高考加分政策为民考汉考生按汉语言各层次、科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执行。“双民”考生增加40分投档, “单民”考生增加10分投档, 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回族考生录取时增加10分投档, 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的加分政策均有不同, 有些地区的加分政策同其他地区相类似, 论述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十分明显。因此, 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笔者仅选取了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的加分政策进行了阐述。

(二)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施行60多年来, 在培养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才, 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政策制定及施行的合理性。然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现行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已不全然适用, 出现了政策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初衷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平等, 然而, 政策在现今的施行过程中, 却导致了受教育权不平等的现象的发生。

1.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考生与少数民族考生受教育权的不平等

根据我国的现存国情, 在民族大融合的当代, 在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居住的居民并不全然是少数民族人民, 也有部分是汉族人民。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的水平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人民是相同的。可以说, 除了民族性质的区别外, 他们之间基本上是没有差别的。

从现实情况来看,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普通的汉族地区。因此, 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考生同普通的汉族聚居区的考生相比, 学习能力和水平可能要弱很多。然而, 我国现有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只是规定了对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 却没有对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这类汉族考生适用照顾性规定, 也就是说,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考生既无法同普通的汉族考生竞争, 也无法同其所在区域的少数民族考生竞争。这样就势必会导致在受教育环境相同的情况下接受高等教育权不平等的现象的发生。

2.汉族聚居区的汉族考生与少数民族考生受教育权的不平等

正如笔者上文所述, 在民族大融合的当代, 有很多的汉族人民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样, 在我国也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居住在汉族聚居区。他们与汉族的人民在同等的环境下生活, 享受相同水平的生活, 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然而, 他们却仍然可以享受作为少数民族所享有的加分政策, 即基于身份所产生的特权, 这也使他们区别于当地的汉族考生。因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他们变成了大家眼中的“红人” (即享受了不同于常人的特权, 被大家所羡慕的对象) 。这类少数民族考生即变成了优待生, 而其他的汉族考生则被戏称为裸考生。这种现象即导致了在受教育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基于身份所产生的受教育权的不平等。

四、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改进意见

(一)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考生与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的一视同仁 (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考生的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施行虽然存在现实问题, 然而此项政策施行的正确性与优越性是不可否认的。因此, 为了能够使这项政策更加完善, 更好的适应现今社会, 笔者建议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考生与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的一视同仁, 即对生活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与其接受同等水平教育的汉族考生也同等适用加分政策;而对生活在民族地区的汉族聚居地, 享受正常教育水平的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考生则不适用加分政策。以求实现汉族考生与少数民族考生受教育权的真正平等。

(二) 实现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与汉族考生加分政策的一视同仁 (取消对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

即取消在汉族地区居住的与汉族考生接受同等水平教育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同时对在汉族聚居区居住, 但在民族高中学习, 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考试的的少数民族考生适用当地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求实现汉族考生与少数民族考生的受教育权的平等。

(三) 在本地区施行地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照顾政策

因为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因此民族的发展与团结同时决定着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因此, 为了保证平等的受教育权, 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才, 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笔者建议我国各地区各自制定符合当地区情的高考照顾政策, 对当地的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考生进行适当的照顾与鼓励, 即实行地区内适当照顾, 以求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考生的利益, 真正的实现民族间受教育权的平等。

近年来, 我国高考考生少数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即是受到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诱惑, 意图篡改民族身份来获取高考加分, 进而获得高校的敲门砖。针对此种现象, 国家也相应的出台了许多政策如严格规范少数民族考生身份审查制度, 对获得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考生实行公开公示政策等, 以求减少甚至遏制此种现象的发生。然而, 相关政策在实际施行过程中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现实阻力, 致使其政策目标并不能完全实现。

笔者认为,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按上述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后, 篡改民族身份获得加分的现象将会随之减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 在对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考生实行与当地少数民族考生同等的加分政策后, 当地的汉族考生即没有必要对其民族身份进行篡改, 以求获得加分;其二, 取消在汉族地区居住与汉族考生接受同等水平教育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后, 汉族地区的汉族考生即实现了与少数民族考生的同等对待, 因此, 也就不会有因少数民族考生可以获得加分所产生的竞争的现象的出现, 继而汉族考生篡改民族身份即不具有有益性, 也就不会再继续进行这种行为, 随即篡改民族身份以求获得加分的现象也将随之减少甚至消失。

五、结语

教育是国家的立国之本, 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国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 基于公平正义的原则而制定的向少数民族倾斜以求实现教育平等的政策。然而, 此项政策在施行过程中产生了理论与现实适用的偏差的问题, 导致了受教育权不平等的现象的发生。因此, 在坚持教育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具有必要性, 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实质平等, 最终实现人人平等。

参考文献

[1]杨学为.高考文献 (1949——1976)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

[2]杨学为.高考文献 (1949——1976)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32.

[3]杨学为.高考文献 (1949——1976)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06.

西藏高考加分政策及具体项目 篇13

49.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其高考卷面总分基础上加分投档。加分项目每个考生只能享受一项。

(1)烈士子女,加10分;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伍军人加10分;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加10分;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归国藏胞、归国藏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

(4)边境县所属边境乡镇农牧民子女,加10分;

(5)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6)在区内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不含地(市)所在地县及乡镇基层单位)工作十年以上,现仍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正式教师、农牧科技人员、医务工作者或从以上岗位退休的正式职工子女,加10分;

(7)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夏尔巴人,加10分。

50.进藏干部、职工在藏工作每满一年(截止时间为当年7月31日),其子女报考普通高校加1分投档。父母双方在藏工作,以工龄较长一方为准,加分最高不超过30分。

在西藏民族大学、驻内地办事处(格尔木办事处除外)工作时间不计入加分。

51.自治区级先进双联户家庭中参加次年高考的考生,加10分。

凡符合以上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必须经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自治区、地(市)、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高中阶段学校还须按有关规定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未经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项目、分值不得计入投档成绩并使用。

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52.生源不足时,报考农业、牧业、林业、水利、水文、地矿等艰苦行业的考生降低20分投档,录取与否由招生学校审查决定。

53.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考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予以优先录取或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1)予以优先录取

①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

②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

③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

④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

⑤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军人的子女;

⑥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

⑦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

⑧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的子女。

(2)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①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

②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

(3)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参照军人有关优待政策执行。

填报高考志愿的技巧有哪些

1、熟悉政策: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等等,例如考生家长起码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要填报几所志愿学校,可以报考几个专业等等。

2、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家长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大致这么几条: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还可以参考一些与高考相关的博客、论坛、家长圈,相互交流获得专业知识。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分数是决定投档成功与否、志愿录取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分数高那就意味着你投档的机会也就越大,第一志愿满足你的专业需求也就越大。

哈尔滨调整中考加分政策调整 篇14

中考报名网中考成绩查询网址中考查分网中考电话查分中考政策哈尔滨调整中考加分政策调整

从哈市教育局获悉,哈市拟对原中考加分政策和艺体特长生招生政策进行调整,并面向社会进行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拟缩减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资格、拟取消艺体类比赛获奖考生加分资格、取消地方性扶持类加分项目等。取消的全国性扶持类加分项目

从2015届初中毕业生开始,哈市少数民族考生不再具备加分资格。

取消的地方性鼓励类加分项目

保研加分政策 篇15

(1)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以户籍为准);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1.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有关规定,对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且在当地完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非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浙江省所属高校,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3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2.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的军人的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参照军人有关优待政策执行。

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的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按照《关于参照公安机关实行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教育优待的通知》(司办通〔〕3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见义勇为牺牲或致残人员的子女、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申请政策加分,并及时按要求提供有关加分项目所需的有关证件或材料。

4.加分考生资格实行主管部门审核负责和教育考试机构集中公示制度。少数民族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三侨一台”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分别由侨务、台务管理部门负责,退役军人和烈士子女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负责。

经县(市、区)、市和省相关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须分别在考生所在中学(或单位)、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考试招生机构网站公示,并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上集中公示。高中学校还须按有关规定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公示具体要求按《浙江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教考〔〕39号)规定执行。审查通过且公示无异议的考生,由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将加分值加入考生总分或在相关院校录取时加入总分。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享受相关项目加分。

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等的加分资格审核工作通过浙江教育政务服务网进行,审核合格考生的《政策加分登记表》由浙江教育政务服务网自动生成,并由高考报名点打印存入考生档案。

同时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加分,不得累加。

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5.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民族班生源不足时,经学校申请,最低可降至普通类第二段线,专科预科班可在第二段线下降不超过60分,专科民族班可在第二段线下降不超过40分。

浙江高考注意事项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填报志愿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志愿填报。漏报志愿的考生只能填报本批次的剩余计划或后续下一批次计划的志愿。

2.考生应增强自身信息安全意识。志愿填报要由考生本人操作,不要让他人代为操作。密码设置不要过于简单,更不要将密码告诉他人,严防密码外泄。因由他人代替填报志愿导致志愿无效或因考生泄漏密码造成志愿信息被篡改,后果由考生自负。

3.一个考生只能在一台计算机上进行志愿填报,使用相同考生号在另一台计算机上登录后,将强制使前面成功登录的计算机退出填报系统。多名考生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填报志愿时,每位考生填报志愿后一定要点击“退出系统”按钮,并关闭所有显示本人信息的页面,否则,后一位考生所填报的志愿信息可能会覆盖前面考生的志愿信息。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同时打开两个或两个以上填报页面,以免发生错误。

高考最难的省份排名

1.高考难度——地狱模式

省份:江苏

“学生把自己当牲口,老师把学生当超人”

“他们等待了两年读完三年课,剩下一年还玩命”。

考试卷的难度系数:大概是360度前空翻托马斯跳接侧身旋转三周半后以720度转体后空翻。

2.高考难度——噩梦模式

省份:浙江,湖北,湖南

据说湖北湖南有两绝:湖南的奥数和湖北的黄冈密卷。

对他们来说题目只有两种:会做的和题目出错的。

他们答题从不套格式,但他随手写的解答会被别人用作标准格式。

3.高考难度——困难模式

省份:安徽,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江西,山西,河北

“基础教育薄弱、人口众多、汉族人口为主、高校缺少、没有加分政策”。

高考难度——一般模式

省份:陕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福建,重庆,贵州,云南,甘肃,辽宁

享受政策倾斜,“确保每一位有着加分政策的冒险者可以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

加分就是任性,加的不是分,是命。

4.高考难度——简单模式

省份: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宁夏

在那里,高考的天是蓝蓝的天,他们有全国丰富的资源,“体制是高考引擎的优势”。

上一篇:2024年度年晚会策划方案下一篇:《呼啸山庄》读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