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报酬上半年发放

2024-06-02

村干部报酬上半年发放(精选3篇)

村干部报酬上半年发放 篇1

关于在职村干部报酬发放情况的报告

县委组织部:

按照中共**县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村干部任职报酬发放和离任村干部补贴审核确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对照《各镇行政村分类别指导表》划分的行政村类别,严格程序、规范操作,通过镇财政所全面建立村干部个人账户,今年一、二季度基础补贴和工龄补贴均发放到位,现将村干部报酬发放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部署,落实责任

镇党委高度重视村干部任职报酬发放工作,专题召开党委会议认真对《**县村干部任职报酬发放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学习,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镇党政办、财政所、民政所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项负责此项工作。同时迅速组织召开村三职、联村干部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强调工作要求,落实村支部书记直接责任人责任,确保了村干部任职报酬发放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一是严格按照《各镇行政村划分类别指导表》,根据各村的人口、区域面积和工作量大小等因素将辖区内14个行政村划分为一类村4个、二类村8个、三类村2个。二是根据各行政村分类情况,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

书、村党支部副书记逐人确定基础补贴标准,根据任职年限逐人确定工龄补贴标准,根据村民小组人口数确定村民小组长补贴标准,编制村组干部补贴名册和统计表,并按时上报。三是建立村干部个人账户,按照要求,及时将村干部今年一、二季度基础补贴和工龄补贴发放到位。

三、严明纪律,科学操作

一是严格按照换届选举产生的各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职数确定村干部任职补贴发放对象。二是严格按照行政村类别认真编制村干部基础补贴和绩效补贴标准。三是按照本人提出申请出具证明、党员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审查认定、公开公示接受监督、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党委审核的程序,确定村干部工龄工资。通过严明的纪律约束,保证了村干部任职报酬发放工作的准确性。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实行村干部报酬按季发放,每季首月拨付到人。同时,统筹安排村干部绩效补贴和其他人员补贴,并将发放情况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严防各类信访事件发生。

2012年7月4日

村干部报酬管理暂行办法 篇2

第一条为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激发村级班子活力,稳定村干部队伍,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对村干部报酬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安徽省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郎溪县关于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村干部,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和法律程序选举、任命并在职的村党组织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含城市社区和集镇社区“两委”干部)以及计划生育专干,不包括由上级选派到村担任职务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干部的身份认定,由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统一提供各村具体任职人员花名册上报,并经“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送交县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条村干部报酬的类型分为定额补贴和误工补贴两类(指村两委主要干部和一般干部),同时根据年终任职目标考核实行绩效奖金制度。原则上每个村享受定额补贴的干部不超过2人,误工补贴的干部一般不超过3人。

1第四条村干部报酬的标准。原则上享受定额补贴的村干部标准每人每年为本村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其中:村级正职干部年报酬标准不得低于全县上一的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享受误工补贴的村干部标准一般不超过该村定额补贴标准的70%。城市社区和集镇社区在职干部工资报酬原则上每人每年不低于6000元(经费来源渠道按原规定办理)。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规模较小和农村税费改革村级补助资金数额较少的困难村正职干部年报酬低于全县上一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和一般干部年报酬低于3000元的,可由乡村申报、县财政部门核实后,提请县政府批准同意,由县财政统筹追加村级补助资金指标。

第五条实行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制度。村干部的报酬标准应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和县财力的不断壮大而逐步提高。正常增长的部分由县乡两级财政负担(县、乡各承担50%)。由县财政局根据县统计局提供的依据统一测算,同时将拟定的村级转移支付追加指标分配方案报请县政府审批,然后再将调整后的增幅追加指标下达到各乡镇政府,属于县财政承担的50%部分,进入当年县乡财政体制结算基数。

第六条村干部报酬的资金来源和村级补助资金使用标准。村干部的报酬资金主要来源于省、县财政转移支付“村级补助资金”,根据上级要求,村干部的定额补贴和误工补

贴应控制在村级补助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范围之内,村民组长的年补贴标准按组内人口每人1元的标准确定。村级补助资金在保证上述支出的前提下,结余部分原则上只能用于村级经济发展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或化解村级不良债务。

第七条村级补助资金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坚持专款专用,按计划使用,严禁超标准、超范围使用村级补助资金。年初由村委会提出村级补助资金使用计划(包括资金分配方案、村组干部到人的具体补贴标准和数额以及办公经费的使用计划),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汇总后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审核并报县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实行村干部任职目标考核绩效奖金制度。绩效奖金主要是根据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干部任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与党员、村民代表评议情况确定,奖金来源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中按一定比例列支,乡镇财政也可适当补助,原则上由乡镇党委、政府严格把关,具体考核细则由乡镇制定,并上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和县财政局备案。

第九条村干部的定额补贴和误工补贴纳入涉农补贴“一卡通”,按月在银行实行打卡发放。村干部的进出增减变动由所在乡镇当月申报,经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转送县财政部门。当月进入的核发当月补贴报酬;当月退出的从下月停发补贴报酬。

第十条实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对2008年村“两委”换届后在职村干部正常离任,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按连续工作一年补贴3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离任补贴。离任补贴经费由县、乡(镇)、村三级共同承担,其中县财政承担50%,乡镇、村承担50%,具体乡镇、村各自承担的比例视乡镇和村里的经济条件由乡镇自行研究确定。对于正常离任的村干部一次性生活补贴县财政承担的50%部分,由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报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县财政局将在一个季度内拨付到乡镇并打卡发放。

第十一条本暂行办法由县委组织部和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村干部报酬上半年发放 篇3

苏仙区辖7镇9乡,157个行政村,1732个村民小组。近年来,苏仙区高度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待遇保障工作,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标准,全面实行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制度,建立健全村级办公经费保障机制,为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区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干部队伍建设基本状况

(一)村干部报酬待遇。苏仙区现有在职村干部616名、离任村干部923名,目前,在职村干部享受的报酬待遇主要包括区级财政预算工资、乡镇绩效考核奖金和村配套误工补贴三个部分。2009年,区级财政预算村干部工资标准为:村党支部书记325元/月,村主任305元/月,委员285元/月;2010年,区级财政预算村干部工资标准为:村党支部书记500元/月,村委主任480元/月,委员450元/月;乡镇绩效考核奖金和村配套误工补贴部分,由乡镇和村根据财力状况发放。

2009年全区享受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对象共1015人,区级财政预算57万元,实际发放56.226万元,人均享受补助46元/月,享受补助最高的119元/月。

(二)村干部考核管理。先后制订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村级班子和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苏仙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评选表彰办法》等文件制度。规范村干部职数,根据人口数量、地域分布等指标,统一核定行政村干部职数,并实行村干部备案管理制度,精简了村干部数量,提高了村干部工作效能。完善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了村干部述职和群众评议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了村级工作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制订考核细则,1实行村级工作全区统一考核、统一奖惩。落实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指导各村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并及时向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公开审计结果,初步实现了村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

注重岗位责任管理,对村党支部书记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乡镇党委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目标任务,签订责任书,年终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的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村干部教育培训。建立了村干部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按开展系统化的村干部教育培训。在培训规模和范围上,分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村委会主任培训和其他村干部培训。在培训基地建设上,以区委党校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基地为主阵地,在抓好区委党校建设的同时,在全区建立了17个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示范培训基地,有效满足了村干部教育培训需要。在培训经费上,实行“各级配套、综合保障”的方式,以区财政和区管党费为主,乡镇财政配套,涉农部门支持,每年用于村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经费约40余万元。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组织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开展集中培训,原则上每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定期对村干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以区委党校为阵地,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活动,开展村干部在职学历教育。通过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村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增强。2009年全区举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1期,参训190人;举办村委主任培训班1期,参训157人;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4期,参训72人次;举办其他村干部培训班16期,参训302人。2010年,我区将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和村委主任培训列为区委党校主体班培

训,培训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计划在10至11月举办;目前,已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2期,参训36人次。

(四)村干部选拔培养。在全区大力推行“两推一选”,试行“无提名候选人直接选举”,实行“交叉任职”,把“一好双强”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完成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和2009年完成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换届选举都是按照以上办法和要求进行操作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2007年从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了10名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锻炼,是中共党员的任村第一支部书记,非党的任村主任助理,优化了队伍结构,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落科学发展观的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任职期满后,对3名表现优秀的挂职干部直接提拔担任乡镇领导。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为有效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苏仙区自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积极推进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建设,采取多种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和改善村干部报酬待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精简职数,严格控制村干部总体规模。苏仙区把精简村干部职数、控制村干部总体规模作为推进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和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从2004年起制订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主要是对村干部职数进行了统一规范:根据人口数量、集体收入状况和实际工作量等各种指标,将全区170个村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村设臵5个村干部职数,二类村设臵4个村干部职数,三类村设臵3个村干部职数。与此同时,实行村干部职数登记备案和审核制度,村干部职务变动时向组织部、财政局报告备案,因工作需要调整村干部职数时由组织部、财政局审核批准。2004年精简村干部职数后,村干部总数减少了37%,目前全区每个行政村平均只有3.9名村干部。通过

精简职数,既提高了村级工作效率,有效杜绝了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同时又极大地减轻了财政负担,为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加大投入,全面保障村干部报酬待遇。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村级“三提五统”逐步取消,村干部报酬待遇难以发放,村干部工作积极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为切实解决这一矛盾,苏仙区及时制订出台措施,通过省市转移支付资金和财政预算收入,全面保障村干部报酬待遇的发放,并逐步建立起村干部报酬保障长效机制。这一长效机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来源稳定,村干部工资报酬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给予优先保障;二是保障标准统一,全区实行“同职务、同待遇、同标准”的工资报酬。目前,苏仙区本级财政用于保障村干部工资报酬的预算经费达到347万元,村均2.2万元;在此基础上,苏仙区本级财政还在预算内安排276万元,分别用于保障村级办公经费、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和村民小组长误工补贴。另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报酬待遇:一是对当年新增集体税后纯收入1—10万元的村,允许提成纯收入的20%作为村干部奖金;10万元以上的村,允许提成纯收入的15%作为村干部奖金。二是鼓励村支书、主任每人带头种植或经营不低于10亩的油茶或楠竹或油桐。对完成任务的,区财政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对油茶新造、油茶低改、楠竹低改、油桐新造分别补偿300元/亩、100元/亩、50元/亩、300元/亩(含种苗费用);在检查验收时成活率达75%以上的,对油茶新造、油桐新造另奖励100元/亩,对油茶低改、楠竹低改另奖励50元/亩。三是对核定职数内在任期间死亡的村干部,发放一次性补贴,标准为月固定工资数×12。

(三)强化管理,大力实施村干部绩效考核。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村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村干部待遇的利益导向作用,苏仙区制

订实施了《村级班子和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村干部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村级工作全区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拿出一定资金设立村干部考核奖励基金,对村干部实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误工补贴和奖金挂钩,实行“奖优罚劣”,有力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通过实施村干部绩效考核,表现优秀的村干部最高可获得报酬待遇、绩效考核奖金1600元/月,此外,区级财政每年预算资金10万元,对考核在每乡镇前三名的村级班子及其成员(第一名2500元、第二名1500元、第三名1000元)、“十佳村党支部书记”(2000元/人)进行奖励,在广大村干部当中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四)以人为本,扩大离任村干部补助范围。为切实解决离任村干部的生活困难,在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制度的同时,苏仙区还着力健全完善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机制。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降低补助门槛、放宽补助条件,不断扩大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范围,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担任村支书村主任6年以上、连续担任村级副职9年以上、连续担任村“两委”委员12年以上或累计担任不同职务12以上的,均列入生活困难补贴范围,基本实现了“应补尽补”。目前全区共有1015名离任村干部享受生活困难补助,占离任村干部总数的95%;对没有达到任职最低年限的离任村干部,由各乡镇制定标准,发放补贴;另一方面坚持科学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发放办法》,建立了详细、科学的补助计算方法,根据所任职务和年限的不同,按相应标准综合计算补助标准,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公平、公正。与此同时,苏仙区还建立了离任村干部档案,设计开发了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审核管理软件,全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三、主要问题、困难和建议

当前,村干部待遇保障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村干部待遇总体水平依然偏低。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村干部待遇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与新时期村干部肩负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村干部待遇总体水平在大部分地区低于当地最低工资保障标准,甚至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对此,农村基层干部反映十分强烈。因于财力制约,由县(市、区)级财政将村干部待遇提高到适当水平难度较大,建议省、市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运转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二)村干部待遇区域性差距较大。由于当前村干部待遇普遍是由县(市、区)级财政统一制订标准、统一预算保障,保障标准相对保守,部分经济相对发达、财力相对较好的乡镇、村因此在县(市、区)级保障的基础上,发放村干部绩效考核奖金和误工补贴标准较高,造成村干部报酬待遇区域性差距较大,个别地方相差近四倍,从而导致村干部出现心理失衡,挫伤了部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建议省、市制订出台村干部待遇标准的有关制度加以规范。

上一篇:老年人视力下降的原因有什么下一篇:骔岭镇中心小学2018年安全维稳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