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近义词

2024-10-24

悠扬的近义词(精选7篇)

悠扬的近义词 篇1

悠扬的近义词:荡漾 婉转 动荡 涟漪 飘荡 泛动 宛转

悠扬造句

1、悠扬的歌声就像春天的花儿一样迷人。

2、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园里乐声悠扬。

3、我听着悠扬和悦的丝竹声,深深的沉浸在高雅的世界中。

4、放学的歌声是多么悠扬。

5、寂静的夜晚,窗外传来悠扬的笛声,我饶有趣味的前去观探。

6、听着悠悠扬扬的乐曲,他不禁沉浸在其中了。

7、悠扬的乐曲声从窗口传到街上。

8、高楼上传来悠扬的笛声。

9、悠扬的乐曲声和依依别情,使卡萝尔感到一阵晕眩。

10、第二乐章是有名的悠扬的行板。

11、听着林中音乐传来的宛转悠扬的笛声,不禁有一种恍然出世的感觉。

12、我坐在船头,倾听着悠扬的涛声,观看那喷薄而出的旭日。

13、你演奏的太好了,大家都陶醉在你悠扬的笛声中了。

14、地铁香港站顿时充满了悠扬的乐韵。

15、悠扬的歌声在我耳边回荡。

16、远处传来宛转,悠扬的笛声令人沉醉。

17、远处的山谷隐约传出悠扬的笛声。

18、远处的青山上传来了悠扬的歌声。

19.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20. 亲情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21. 一个人在听歌,风在悠扬着,旋律温柔中带有落寞,太像我们的故事了。我嘴角轻轻上扬,自嘲般侧过了脸,泪湿了眼眶。

22. 这世界终不过是一曲繁花离殇于水漾着虚伪的愁香,再添上一层水雾,构成不为人知的余韵悠扬。

23. 风里水乡,绕梁藤萝香,丝竹悠扬,和弦入梦乡,谁在哼唱,古镇的过往,千百年风华已被淡忘。

24. 蔚蓝的天空,悠扬的白云,飘荡着我们的那些年,然后在记忆里转了一个圈,悄然离去。

25. 随风而旋转的冰雪悠扬地落下,仿佛一场盛大葬礼上牧师撒下的白玫瑰花瓣。

26. 凭栏远望时,自高台看阡陌间浮生万象,仿佛隐有村笛悠扬,原来,倦了富贵温柔乡。

27. 韵律悠扬秋夜曲,欢悦情感寄风里。声声入耳心相系,寒冬将临心欢喜。

28. 飘荡在天空中,悠扬的孤独。乐者,最美的时刻便是独奏的黄昏。

29. 自己是蓝色的,音乐是悠扬的,心情是透明的,灵魂是飞舞的。

30. 夕阳斜,愁近引树上栖鸦,叫声悠悠扬,催行人断肠。

[悠扬的近义词]

悠扬的近义词 篇2

五岁那年秋天,刚刚冲走夏日的酷热,小小的我坐在沙发上,呆呆地看着电视画面: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白色蕾丝裙,优雅地来到钢琴边,伸出纤细修长的手指,弹奏出动听的曲子。我看呆了。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指着那黑白相间的长方形对我说:“这是钢琴。”“钢琴?”这个陌生的名词在我脑中浮过。随后的几天,它无不牵动着我身体上的每一处神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它。于是又哭又闹地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终于,爸爸受不了我的纠缠,答应了。

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顺利。当我真正看见它时, 急于展示一下它的神奇, 两只小手欢快地在上面飞舞起来。

可是, 听到的却是毫无章节的乱七八糟的噪音。我失望极了, 沮丧之余还有一丝愤怒。我跳下凳子, 闷闷不乐地走开了。年级

回到家里,爸爸对我说:“你想学钢琴吗?”“想!”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只是你现在还太小。弹钢琴手指需要一定的力度,况且指法也不对。要想学,也要从最基础的电子琴学起。你愿意吗?”“愿意!”我兴奋极了。

从那天起,我每天都坚持练一个小时,从“哆来咪”开始,到基本的练习曲,再到复杂的名曲。正当我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时,爸爸却终止了我的学习。爸爸希望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带着一丝怨恨,带着一丝留恋,我最终理解了爸爸为我作出的选择!

如今,每当我看到它时,总会轻轻地抚摩它,像是和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打招呼。听!那琴声多美!悠扬的琴声洒在这个女孩儿身上,她无比满足……

我的音乐之梦,终止在十岁的那年秋天。

我与二胡共度的悠扬岁月 篇3

现在回想起这些,我觉得父亲那时候虽然非常忙,但是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从来没有放松过。虽然背诵《小学生守则》这种教育方式也不一定科学,不一定恰当,但是可以反映出父亲在教育子女上面的用心良苦。他总是提醒我们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做某些事是有可能受批评或者要挨打的。

父亲一直想让两个儿子学点特长,在我们小的时候他给我们买过长笛、口琴、竖笛等小乐器,但是一直没有找专业的老师教,只是让我们自己随便玩一玩。我们当然也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开始学习二胡

直到我上初中,父亲打听到了一位专业的二胡老师。父亲像得了一件宝贝一样激动和高兴,第二天便抛开身边所有的事情,带着我和弟弟去罗老师家拜访。

罗老师是张掖市第二农业中学的一位专业的二胡教师,在当地比较有名气,带出了许多学生,父亲也是从别人那里打听到罗老师的住址的。

罗老师看上去60岁左右,一个很平易近人的老人。家里充满了艺术氛围,书房里挂着各种各样的胡琴,让人目不暇接,一时间让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二胡的父亲、我还有弟弟都非常激动和兴奋。

说话间,罗老师顺手取下一把挂在下面的黑色二胡,然后走到了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很熟练地拉了一两声,然后将弓毛在内外弦上摩擦,左手开始扭动琴轴,以往的学习经历让我很明确地知道这个过程叫“定音”或者“调弦”。高手果然是高手,连定音过程中发出的声音都如此的好听。那时候的我突然间觉得自己之前的二胡学习不怎么样,也没有找到一位真正专业的好老师,虽不能说那些老师教得不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那些老师都没有罗老师专业。果然,后来的学习过程也印证了我最初的这个看法。

很快,定音过程结束了。父亲让罗老师演奏一曲,让我们欣赏一下,我和弟弟也很期盼地看着罗老师。罗老师的爱人,年龄大概在55岁左右,她很热心地给我们倒水,取来水果,让我们坐下听,不要站着。说话间,我们坐在了旁边的沙发上,很期待地看着罗老师和他手中的二胡。

罗老师美妙的旋律开始响起。我一边听着,一边盯着罗老师在琴弦上灵活移动的手指,他的手指是如此的灵活。当时我就在感叹:太神奇了,这么美妙的音乐,怎么会从这手指的活动间发出来呢?

记得当时正好是7月,屋里有点热。罗老师的爱人招呼我们去院子里面坐,让罗老师也到院子里面拉。

在这里,我顺便介绍一下罗老师家的住处,他们家住在甘肃省第二农业中学教学楼后面的一排退休老师住的院子里面。院子有点农家小院的感觉,走进大门是一条长度大概有15米,宽1米左右的砖砌过道。过道的两边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过道上面已经让两边葡萄架上的叶子几乎完全遮住了,走到里面感觉很凉爽。过道直对的就是老师家。生活在这个地方一定很惬意,远离喧嚣和嘈杂,回归田园。可以看出,罗老师和他的爱人都很喜欢这个小院,也喜欢二胡这种乐器。

我们父子三人和罗老师的爱人都坐在院子里的台阶上,罗老师坐在对面的花池边,离我们很近,并开始演奏下一曲《奔驰在千里草原》。我们父子三人很惊讶罗老师的技艺是如此的精湛,尤其是曲子结尾处用二胡模仿的马叫声,实在是让我们震撼。演奏结束后,罗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和他在演奏时的感觉,说这首曲子是一首四级的演奏曲目,不是很难,学习一学期后,我们也可以很熟练地演奏。这话让我和弟弟激动了好久。

院子里偶尔有凉风吹来,很是凉爽和惬意,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听到这样美妙的旋律,我们的心情格外爽朗。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弟弟目不转睛地看着罗老师的指尖。那时候我没有想别的,只是觉得我要是也能拉这么好,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过了一会,罗老师又回到书房,放下刚才的那把黑色二胡,取来了一把红棕色的板胡来到院子里,随意拉了一曲,响亮优美的旋律又开始冲击着我的心。随后,他完整地演奏了一首《秦腔主题随想曲》,虽然当时我听得不是很懂,但是能体会和感觉到罗老师的专业水平。在这首曲子演奏结束后,罗老师也给我们讲述了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随后,罗老师让他的爱人取来了另一把黑色的二胡,说让我们兄弟两人一人演奏一段,看看我们以前学习的程度如何。那时我和弟弟都不好意思拉,因为在我当时看来,虽说以前学了好多年,但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只能拉几首最简单的练习曲目。但是罗老师让我们拉,我们也就不得不硬着头皮拉一下。我拉了一首G大调《邀请舞曲》,弟弟拉了一首D调《四季歌》,都是最简单的练习曲目,我们拉得歪歪扭扭的。父亲却很欣慰地笑着看着我们。拉完后,罗老师分析了我们的学习程度,鼓励说我们基础不错,以后多多练习就好了。

向专业的老师学习二胡

聊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父亲聊起了这次来拜访的初衷。父亲是想让我们兄弟跟着罗老师学习二胡。父亲说这几年两个孩子虽然也学了点东西,但是总体上感觉进步很慢,对二胡也越来越没有多大兴趣了,每次练习还必须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才去练习。今天他觉得我们对二胡又有兴趣了。

父亲很激动地对罗老师说:“学习乐器就要找专业的老师,可不能耽误了孩子。”我们很快决定报名学习,开始正式学习二胡。最后还聊到一个问题,就是罗老师家离我们家大概有30里的路程,两个孩子来这么远的地方学二胡,太辛苦了。罗老师有点担心,父亲说没关系,每次学的时候他会把我们送到罗老师家。一方面路上比较安全,另一方面可以监督孩子好好学习。

从此,我们两个有了专业的二胡老师,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二胡学习。

自从跟随罗老师学习二胡以来,我和弟弟的二胡演奏水平迅速提升,这让父母和亲戚,包括周围的邻居朋友都很吃惊,我们为此受到了很多的鼓励,也让父母觉得脸上很有光。

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了在罗老师这里学习的好多同学,并在罗老师的组织和安排下,经常参加许多演出活动。就这样,二胡逐渐成为我们两兄弟和我们家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的记忆中,好多次父亲和朋友喝酒的时候,在兴致很高时就会让我们给他们拉二胡,让他们听。父亲在醉意朦胧中也会听得意犹未尽,虽然我们拉得也不是很好,但在父亲的心目中,那是最好听的音符,也是他的成就。

在随后的高中阶段,随着高考压力的逐步增加,学习二胡的时间越来越少,只是偶尔作为学习的调剂品。只是在高二的时候参加过一次二胡考级。以往的考级都是在兰州进行,那年正好碰到了“非典”,所以就在张掖市进行。在考级之前,罗老师还专门给我们做了强化辅导和训练。

上大学后,学习压力比起上高中的时候相对小了一些,当时学校里组织了民乐爱好者协会,我很积极地参加了这个社团。我在上大学期间的好多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和这个社团有关系,如义演支教、开办民乐专场汇报演出、参加其他学校和单位组织的演出活动等等。

沙漠上悠扬的笛声散文 篇4

一阵悠扬的笛声在茫茫的大沙漠上飘过……

一个小男孩,站在一个沙堆前,双手捧着笛,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笛声回荡在空旷的沙漠上,随着风沙渐渐远去……

十五日前,他曾和他的家人一起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然而,一场突如其来暴风沙把一切美好的梦想,一切希望彻底吹散了……

只剩下他们俩,如此广阔的天地间,除了无处不在的风沙,似乎就剩下这两个孤单的`身影。他们没有流一滴眼泪,也许,他们明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水是很保贵的。大男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走!”“去哪里?”小男孩问。“离开这里,往南走三四天就到的。”“真的吗?”大男孩坚定地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也没有底,只是应付一下。于是,漫长的旅程便开始了……

三天来小男孩的精神一直很好,他一直坚信,过了明天他们便可以离开沙漠,重新回到有人烟的地方。大男孩却有些不自然了,他不知到什么时才可以离开沙漠。眼下他们只有丁点的食物和两袋水。他陷入了深深深深的沉思……

到了第六天,小男孩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一边走一边咬着嘴唇,欲言又止。晚上,天空中星光灿烂,如一颗颗诱人的水珠。在星光下,一个身影在鬼鬼祟祟地干着什么……

天一亮,他们又开始走了。“哥,我口渴。”大男孩把水递过去,小男孩饮了一口。“怎么有阵怪味?”“不知道。”大男孩冷冷地说。“我们还剩多少水?”“小半袋。”“昨天还在的一大袋水在哪里?”小男孩压抑着愤怒。“不小心倒掉了。”大男孩回答得很模糊。小男孩终于隐不住了:“我知道在那里,在你的肚子里。”小男孩说完头也不回地跑开了。小男孩一直向前跑,他好象忘记了世上所有的东西。他发疯似地跑着,风中的沙粘在他的面上,混和在泪水中。向前跑,向前跑直到跌倒在地上……

太阳在次升起来的时候,小男孩醒了,他发现自己竟躺在一块干净的布上。大男孩正微笑的望着小男孩,“走,那袋水在这里。”他的声音沙哑而无力。小男孩看了大男孩一眼,刚要开口,却又发现大男孩的脸非常苍白,如同一张白纸。大男孩把两袋水和干粮递给小男孩拿。(大概是他昨晚找我找得辛苦吧)他们又开始走了,小男孩一声不吭地走在前面,显然他还在生气。忽然他感到心猛的一跳,随后他一转身。“记住,一定要走出去!走出去后要吹起,吹起那只笛,记住……在黄沙满天的背后 ,隐隐约约地传来 了。

数天后,他走出了沙漠,他看见了青草,看见了水,看见了人,他欢呼着,狂叫着。

歌声悠扬初中作文 篇5

题记:在我的心灵深处有一支歌曲,它不想穿上词语做的衣裳,那支歌隐居在我的心头,不愿随着墨水往纸上流;它如轻纱缠绕着我的情感而不肯像津液注在舌端。

那是一首如梦的歌,因为它正诉说的是一个梦想的故事或许没有很多人知道它,它因而迷漫了点点忧伤的色调,在某个属于它的.角落绽放着。但是唯一的我理解它,我懂它忧伤的眼眸里镌刻的是对执着的忠实。泪掩盖了它伤痕累累的躯体,它的世界睿智得好安静,在黯夜的充盈下就只剩它的呼吸声和心跳声。谁又能想象梦的心跳与呼吸?我想,先知或许也曾用它深情手掌抚慰过它吧。唉,这个柔软而坚忍的性命,在喝望着完美地绽放呢--在瑟瑟阳风中,一支独秀着。就如同你,如同我一样,用最卑微的信仰去执着于最美丽的彼岸。

谁懂一路上眼泪的彷徨,谁懂一路上紧握的手心,谁懂一个人独舞的孤寂。或许你明白,但是你不能体会:在那痛被时光灼成花的过程所沉淀的苦涩。只有属于彼此的那个梦才能真正体会动容一路上各自为成长所做出蜕变的含义。它笑而不语着,微笑着,永远宁静安详地在前方看着我们从伤痛中爬起,颠簸着仍顽强着向它走去,就像还是小宝宝的我们,笨笨拙拙地学着走路,摔倒之后蹒跚着一脸微笑的母亲爬去。我们都在成长,在伤痛中,青春冲泡着梦想的苦咖啡。或许,年少的我们还不能一饮而尽。可我坚信时光和我在不经意间的成长定会让它散发着淳淳的香味,温暖孤单前行月光打在身上的冰冷。一路上我的步伐或急或缓,我的面容或悲或喜,我的歌声或轻或明。迅速的收放中,你会发现,其实,在不经意间我学会了很多,淡淡的,似一丝风,如一缕雾,静静从我心上掠去,说不出的美丽,只有属于我的那个梦懂得……

悠扬的近义词 篇6

中华传统的音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民族情感在心中生根。它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是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呢?下面我谈谈体会。

一、让学生在民歌学习中感受民歌韵味

中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民俗多样,形成了品种繁多的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现在我们使用的花城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有“多彩的乡音”主题,向学生介绍中国各地的民歌,为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提供平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和效率,学唱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社会背景、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相关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也可以利用学生追星的心理,在网上找一些当今明星翻唱的民歌让学生跟唱,再回到课本的民歌,这样学生会觉得民歌不是老古董,也可以唱出“潮味”。如唱《浏阳河》时,我就让学生听了沙宝亮在“我是歌手”里唱的、李谷一唱的和课本配套光盘里唱的三个版本,让学生体会“一曲千家唱,巧妙各不同”,更体会民歌的独特魅力。

通过《茉莉花》、《凤阳花鼓》、《黄河船夫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浏阳河》、《沂蒙山小调》等民歌,学生领略了内蒙古民歌的豪放、昂扬,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等,也知道了由于所生活的地域不同和民俗不同,民歌风格也不同,在平原地区多为柔美动听的小调,在山区则是高亢嘹亮的山歌,从而领略了民歌的魅力,提高了鉴赏、审美能力。

二、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触摸民乐脉搏

中国民族音乐又称民乐,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及以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种种音乐。其乐种包括各种中国民族乐器的独奏曲与协奏曲、传统中国的各种器乐合奏、近代发展出来的民族管弦乐大合奏曲及小合奏曲、交响乐团演奏的中国民族风格乐曲及中国民族声乐等。现行小学音乐教材里也安排了不少民族乐器的知识及用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为学生了解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如唢呐、琵琶、笛子、笙、胡琴等乐器,《金蛇狂舞》、《江河水》、《百鸟朝凤》、《北京喜讯到边寨》等乐曲都成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好帮手。

如在教学《百鸟朝凤》时,我让学生先听唢呐的音色。当唢呐的声音一出来,学生就说:“哦,死人笛。”(原来我们这里平时有人办丧事时都请“嘀嗒佬”,主奏乐器就是唢呐。)我再让学生了解唢呐。唢呐也称喇叭,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唢呐从波斯传到中国已经有700多年了,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它发音高亢、嘹亮。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民间多用于婚丧喜事的吹打乐队中,也用作民间歌舞和戏曲的伴奏乐器。认识了唢呐,接着就是聆听由唢呐演奏的《百鸟朝凤》。在听之前先简述百鸟朝凤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这首乐曲。在学生闭着眼听了这首乐曲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有的说“看见了”万千鸟儿朝拜凤凰的画面;有的说“看到”有的鸟在聊天、在谈恋爱;有的说“看到了”仪态万千的凤凰……可见一支小小的唢呐表达了万千雀鸟的万千姿态,真了不起。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的《瑶族舞曲》,一开始,我让学生看课本插图,了解瑶族、瑶族长鼓舞,之后介绍这首乐曲的意境:乐曲一开始描述了夜幕降临,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引子后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随着快乐的主旋律姑娘们纷纷敲起了长鼓,加入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人们活跃起来。结尾部分的音乐越来越欢快,人们纷纷加入舞蹈的行列,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欢笑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学生在我的解说中听着《瑶族舞曲》,仿佛置身于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中。而在这聆听过程中学生触摸到了民乐的脉搏,领略了民乐的魅力。

三、让学生在节奏学习中体会古诗词神韵

在学习节奏时,除了用日常用语外,用诵读古诗词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妙诗句,它们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节奏的辅助物。因为学生或多或少在一些影视作品中都看过古人摇头晃脑地诵读,让他们也来个古诗词诵读他们会感觉很新鲜,学起来更有兴趣。如学习××、××××××、××××等节奏型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古诗词,学生读,老师帮他们记在黑板上,也可以老师读,学生帮记。看着自己读的诗句被老师用长长短短的线写在黑板上,他们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原来这个就是节奏,原来我们也懂节奏,从而自豪感顿生,对学好节奏充满信心。这时候再让他们模仿古人的神态按写好的节奏诵读,他们会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如唐代孟浩然的《春晓》的古代诵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完古代读现代的现代说唱型朗读,这时,再要求学生按节奏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落知多少,知多少。经过这样同是一首古诗,用不同的节奏朗读,效果马上就出来了。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节奏,又知道了节奏的作用,还体验了古人的诵读方法,一举多得。

此外,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也可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外,让学生广泛收集全国各地的地方剧目,学唱本地有代表性的剧目选段,了解它们的历史、特点等。在各班级排练节目时着重排一些有点“古味”的节目。这几年,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编排了小品《司马光砸缸》、《诚信果》、《西门豹》、粤剧《沙家浜》之“智斗”、粤曲《春日郊游》、《双飞燕》等。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振兴中华传统文化。

悠扬的近义词 篇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边倡导、号召待人要有宽容之心;一边却在网络上十分苛刻,甚至对人施加道德绑架。我们一边叹息邻里关系不如从前,天天见面却不打招呼,一面又抱着一颗极强的戒备心,回人以冷漠。我们一边感慨人性善良的式微,一边又不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为什么我们总是一不小心就掉进自己的矛盾中呢?

要求: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拨】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作文材料是命题人提供给考生的“辅助性阅读材料”。“辅助性阅读材料”作为“提示语”体现命题人的情感倾向,不过说到底,真正重要的是材料后的“话题”。 “话题”本身是第一位的审题要素。该道作文题,无论写成何种体裁的文章,重点都应放在矛盾产生的原因及怎么应对、化解、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关于写作思路,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散:

思考1:从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中找“不愉快”。成长中的学生自有“成长的烦恼”,这些“烦恼”既可能来自于与家长的代际隔阂,又可能产生于参与的社会活动当中。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烦恼”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思考2:理想与现实的“抵牾”。当现实这根线的长度够不着理想这只风筝的高度时,矛盾就痛苦地产生了。作家曹文轩在散文名篇《前方》中形象地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考生可以活学活用,借鉴此文来行文。

思考3:借鸡生蛋。考生可以借助寓言或故事新编这些文体小类来影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矛盾的各方,赋予合适的角色,角色的选择应追求让读者一读就心下会意的效果。

思考4:说一说矛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论”。考生可以将作文写成议论性散文或议论文,分析矛盾成因后,说清楚解决矛盾的方法。如此,才可以给读者以启示。

突围角度一学会枚举,让矛盾的解决“水到渠成”

【名师支招】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事情的发生总有原因。矛盾的产生,自然也是如此。分析矛盾的成因可以讓文章的思想变得深刻,提出的化解措施也更有说服力。

【佳作赏析】

从伯仁之死说起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高一(6)班 王海萍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是指东晋时期伯仁的好友王导觉得好友伯仁的死间接地与自己有关。此后,人们就用这句话来表达一个人虽未直接杀人,却对其人被杀负有责任的意思。而时至今日,网络道德绑架之害更甚于误杀一个伯仁。

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仁厚、宽容,而且是周围人眼中的“淑女”与“君子”。可是一到网络上,却变得武断、粗暴,成了实施道德绑架的愚夫。他们矛盾着,生活着,对他人、对社会伤害着!

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径与网络上的行径截然不同,原因无非有四:

第一,从众心理。古语云:“墙倒众人推。”一些人行事从来都是奉行“多数人原则”。这种人是实施网络道德绑架的人群中最坏的一种,因为他们就像蚂蚁,一旦发现目标,便会“群起攻之”。他们的伤害值最大。

第二,发泄心理。一些人自己在生活中遭遇了不幸,便想“搅浑水”,一吐胸中的“怨气”。这种人在实施网络道德绑架的人群中危害性最小,因为其行为具有“偶发性”。

第三,想做英雄。有些人爱出风头,让他人崇拜自己,遇事总是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总是轻易否定他人的意见。他的急躁、自以为是,他的虚荣心让他成为道德绑架的首要推手。

第四,妄自猜测。一些人毫无根据地分析事情,还喜欢从一到二、从二到三地推论。这种人能让道德绑架变得更加严重。近期的“乔任梁自杀事件”引发了圈里的震动,有人因为没有对此事发表任何意见而被一些网友诅咒“不能生儿子”,那些网友怎么知道人家内心就不悲伤呢?道德绑架的蛮横、不理性由此可见一斑。

以上四种原因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条,那就是:在没有弄清事情真相之前妄下结论。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我们要切记:出水才看两腿泥,等待事情最终的结果出现,如此,我们就不会轻易地自己打自己脸!

曾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所以请不要轻易地以“道德高者”自居要求别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有一天你也可能被吃瓜群众置于道德审判庭。请学会求真!

“我”本善良,别让“我”在不干净的土壤里生长,变成一朵“恶之花”!

【名师点评】1.引论出彩。该篇议论性散文从历史上有名的“误杀伯仁事件”切入,生动又很自然地为下文张本。2.条分缕析。本文主体部分分析了人们由善良仁厚转变成网络道德绑架实施者的原因,分析具体,令人信服,同时也让下文的结论生发有根,是本文的最大亮点。

突围角度二借鉴矛盾化解常法,稳中求胜

【名师支招】世上的许多矛盾,若能冷静应对,找对方法,彼此便能皆大欢喜。由此,考生不妨立足于自身的生活体验,在作文中探讨化解矛盾的方法。行文中要注意,解决矛盾的方法必须让人感到自然、实用、有本可循。

【佳作赏析】

勿做犟牛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高一(6)班 丁佳佳

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弟子之一,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李可染有一幅传世画作,名唤《犟牛图》。图上有两头犄角相抵的壮牛,两头牛看上去实力相当,只见它们四蹄着地,前踞后蹬,怒目圆睁,就连背上的肉都隆起得犹如驼峰,画作栩栩如生。可是细思哑然,两头犟牛定是不能伤害彼此,可是它们终有能量消耗的时候,那么休息后再斗吗?争斗实在是内心的嗔念、贪念作怪!画作譬之于人,矛盾中的人们不正如画作中争斗的两头牛,执迷不悟,而徒增烦恼吗?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我们不妨理性对待。

nlc202309082126

一方面我们要梳理矛盾,弄明白矛盾产生的原因,在原因处化解。矛盾产生了,最忌讳的是强按牛头硬喝水,非让对方服自己。但是在繁杂的生活中,我们往往爱在矛盾里较真,当我们不能冷静下来的时候,也许“蚊子甲鱼”的故事会给我们带来启发。何谓“蚊子甲鱼”?就是当甲鱼露出水面要喘气的时候,如果被蚊子叮了鼻尖,它不会像人那样只感到痒,而是会死掉。最初,这个问题让甲鱼养殖户们头疼不已,后来有一位甲鱼大户发现甲鱼壳含有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烧起来能熏死蚊子。于是他将一些甲鱼壳晒干点燃,果然由甲鱼壳产生的烟雾对驱蚊很有作用,蚊子全都躲得远远的。所以说,冷静下来,从源头去寻找矛盾的突破口,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幽默与宽容也是化解生活中矛盾的一枚奇异果。人们常说“巴掌不打笑脸人”,若笑容在板起的面孔上绽放,那矛盾就不再是矛盾了!苏格拉底的妻子是出了名的脾气暴躁之人,有一次,他的妻子在洗衣服,想让苏格拉底来帮一下,但苏格拉底正在和朋友热烈地讨论问题,因而对妻子的几次呼喊都无动于衷。于是他的妻子十分生气,端起一盆脏水,毫不客气地朝着苏格拉底的头上浇去。这盆水让苏格拉底的朋友感到十分难为情,以为一场大规模的“冲突”即将爆发。但不承想,苏格拉底却大笑着对朋友说道:“没有什么,大风雷鸣过后,必有大雨嘛,我们应当习以为常了。”苏格拉底幽默的话语、宽容的心态,不仅缓解了尴尬的局面,也让妻子感到很不好意思。明明是一场干戈,就这样被一句幽默的话语给化解了。

生活是一源活水,我们不能要求它没有一丝波澜。当生活这汪活水激起了矛盾的浪花,请让我们理性地去看待、对待、解决。切勿像那犟牛一样,一味纠结其中,到头来只能两败俱伤!

走出偏执,冷静一会儿,幽默一下,宽容一点,那么“生活的小浪花”就不再可怕,矛盾这根“杀威棒”还能化成鼓槌。你看!聪明的人都让它擂响了和谐的鼓乐呢!

【名师点评】1.结构严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循规蹈矩,作者在首段以《犟牛图》引出论题,在第二段提出中心论点,随后两段各自论证,最后水到渠成形成结论,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2.选例精当。文中的两则事例与分论点的内涵十分契合,可见作者的用心与博学。

突围角度三环环相扣,设计富有层次的矛盾

【名师支招】文章自然是矛盾越激烈、越复杂,可读性就越强。考生若将作文写成记叙文,就要追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应注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内在联系,同时,文章的中心一定是矛盾的化解。

【佳作赏析】

制梳匠的考题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高三(2)班 李铭康

明子师傅是大石村有名的制梳匠,他制的梳子是村里姑娘出嫁必办的嫁妆。他擅长将不同特点的材料制成用途不同的梳子,如用于按摩的砭石梳、用于揉穴的牛角梳、用于打扮的发饰梳等,不一而足。更巧妙的是,他能在一把梳子里用上多种材料。

制梳五十年,明子师傅已从青发稚童变成了年近花甲之人,他深知自己将很快不能再从事需要眼力好的制梳之事了,得尽快找到一个能继承自己衣钵的人。

这时,明子师傅眼前浮现出当年自己的师父第一次教他制梳的情形。

当时,师父给了他一块不起眼,甚至有些“丑”的木材,让他说说那木材能制成什么梳子。当时明子心想:怪哉师父!这劳什子木材能制成什么梳子,还不是村中的姐姐阿花常用来梳头的那样的梳子!于是他脱口而出:“木梳子呗!”不承想师父给了他一个狠狠的“栗暴”,凿得他的脑袋生疼!师父凿完他的脑袋,接着的举动就像演戏一般:先是把木材拿到鼻端闻一闻,然后又把木材放到水里看一看,过一会儿又用力折一折,然后师父就跟他说:“这种木材有檀香之味,可制成给女孩子用的发饰梳;木材不易吸水,柔韧性又好,可以融进牛角,制成更有韧性的牛角梳。明子啊,要想在制梳上胜过别人,你要多观察、多试一试,你就会有新发现!”师父的话听得明子一愣一愣的,此后他开始恭恭敬敬地遵从师父的教诲,遇木多观察,所以现在他总能制出比其他制梳匠更好、更新奇的梳子。

思绪拉回眼前,只见明子师傅笑一笑,下山去了。

三天后,他领回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都慕名想跟他学制梳,他心里清楚:只能留一个。于是他出了一个考题,题目是:十日之内把木梳卖给和尚,十日后谁卖的梳子多,他就将他的制梳技艺倾囊相授。孩子们领命而去。

十日后,第一个孩子一把木梳也没有卖出去。无论他怎样恳求和尚们,甚至跪下求他们,也没有效果。他死缠烂打,还遭到和尚不顾破戒的痛骂。第二个孩子只卖出一把木梳,他也十分卖力地游说和尚,说和尚也应该买木梳,以防哪天头发又长出来,即使不用来梳头,念经无聊时,摸摸梳齿也可打发时间,可和尚们并不领情。好在他在下山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和尚,那小和尚的头皮正十分痒,一直在挠头皮,他才把木梳卖给了小和尚。第三个孩子竟然卖出了几百把木梳,令另外两个孩子咋舌,他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去了一个颇负盛名的寺庙,参观者络绎不绝,数不胜数,而住持的书法又很出众,他就对住持说:“前来贵寺参观的人,大多都十分虔诚,如果把刻有您书法的木梳赠给参拜者,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参拜者的。”住持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买下了几百把木梳。

最终明子师傅收了第三个孩子为徒。五年后,大石村出现了一个叫海子的制梳大师,据说他的制梳技艺比之前的明子师傅还高超!

【名师点评】1.构思精巧。文章记叙了一位制梳匠通过让三个少年售梳给和尚,选拔技艺继承人的故事。故事最亮眼的地方则是第三个孩子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卖出了梳子。2.精心设计矛盾。主要矛盾是明子师傅收徒,次要矛盾有明子学制梳,以及三个少年卖梳给和尚。矛盾环环相扣。多种矛盾都是为了彰显文章的主题,也就是为第四段中的“多观察、多试一试,你就会有新发现”服务。

上一篇:得奖演讲稿范文400字下一篇:雏菊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