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撞的近义词

2024-05-20

莽撞的近义词(精选4篇)

莽撞的近义词 篇1

一、中日同形词的定义及分类

中日同形词指中日两国语言中字形相同的词。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从词义角度将同形词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三类的居多。其中,把词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的同形词定义为同形近义词。

二、中日同形近义词的差异

中日同形近义词在意思用法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习者易产生误用。这里从词义、词性、搭配、褒贬、语感、文体6方面探讨同形近义词的差异。

(一)词义不同

从词义范围角度将同形近义词细分为以下三类:

1. 中日两语有相同意思,但汉语词义范围比日语广。

“最近”在汉日语中都有“近日,说话前不久的日子”之意,但汉语中还表示“说话后不久的日子”,可用于将来时。如“最近要去上海出差”的“最近”表示将来,日语中无此意,因而不能直接使用日语「最近」,应译为「近いうちに上海へ出張する」。此类词还有“紧张”“感情”等。

2. 中日两语有相同意思,但日语词义范围比汉语广。

“反对”在汉日语中都有“不赞成”之意,但日语还有“相反,颠倒”之意。如「反対方向」,这是日语特有意,应译为“相反方向”。此类词还有“注意”“大事”等。

3. 中日两语有相同意思,但各自也有其他意思。

“单位”在汉日语中都有“计算事物数量的标准”之意,但汉语中还有“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某一部门”之意,如“我们单位人多”应译为「うちの機関は人が多い」。另外,日语中还有“学分”之意,如「単位が足りない」“学分不够”。此类词还有“意见”“专门”等。

(二)词性不同

有些同形近义词虽表达相同意思,但词性却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汉语:

动词,日语:名词。“牺牲”在汉语中可作动词使用,但在日语中只能作名词使用,如“他为国牺牲了个人利益”应译为「彼は国のために個人の利益を犠牲にした」,而不是「犠牲する」。此外,“关心”“根据”表示动作时应使用「に関心を持つ」「を根拠にする」的形式。

2. 汉语:

形容词,日语:动词。“发达”在汉语中是形容词,但在日语中却是动词,如“技术发达”应译为「技術が発達している」,而不是「発達です」。“紧张”“充实”也是这类词,应使用「~する」的形式。

3. 汉语:

他动词,日语:自动词。“充实”在汉语中可作他动词使用,但日语中却是自动词,如“充实生活”应译为「生活を充実させる」。因日语「充実する」是自动词,所以前面不能直接接宾语,应使用使役形来接宾语。“发展”“满足”也是这类词。

(三)搭配不同

搭配不同指修饰对象或作用对象不同。“柔软”在汉语中常修饰“坐垫/沙发/毛衣”等具体名词,但在日语中却常修饰“方針·態度·対応”等抽象名词。另外,“培养”在汉语中既可作用于“细菌”等物体,还可作用于人,但在日语中却只可作用于“细菌”等物体。因此“培养人才”应译为「人材を育成する」。此类词还有“贵重”“追究”等。

(四)褒贬不同

“差别”在汉语中有“差异、不同”之意,作为中性词使用,但在日语中还有“歧视”之意,既可作名词使用,也可作动词使用,如「中国人は外国でよく差別される」,可见日语中有贬义色彩。此类词还有“检讨”“深刻”等。

(五)语感不同

“失败”在汉语中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用于战争等重大事件中,语感比较强。而日语中通常只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语感比汉语弱,因此“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了”应译为「日清戦争は敗北した」。此类词还有“质问”“反省”等。

(六)文体不同

“愉快”在汉语中常作为口语用于日常生活中,而日语中却作为书面语用于论文等中。因此“暑假很愉快”不能用书面语「愉快」,要用对应的口语「楽しい」,译为「夏休みは楽しかったです」。此类词还有“现在”“克服”等。

三、结束语

中日同形近义词因存在微妙差异,所以学习者常会引起误用。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同形近义词,本文从词义、词性、搭配、褒贬、语感、文体6方面举例探讨了同形近义词的差异。今后有待增加研究词汇进一步研究同形近义词。

参考文献

[1]何宝年.中日同形词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小布什:高智商的莽撞决策者? 篇2

与众多的漫画形象相反,乔治·w.布什(小布什)一点都不愚蠢。然而,他的心理特征限制了他作为一个“决定者(decider)”(他自称是“决定者”)的能力,由此摧毁了执政根基。布什总统具备战略头脑:他知道他将领导政府走向何方,也知道如何满足国人的需求。正因如此,他才能当选总统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似乎缺乏相应的执行战略愿景所需的战术技能,他的个人心理特征也是导致其惨遭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个人性格特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与环境适合不适合的区别。布什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教育方面,他所积累的经验和具备的学识、热情洋溢的推销技能、对新时代已经到来的坚定信念,成就了教育改革的成功。但是在伊拉克战场上遭受的挫败,使布什的总统生涯惨遭滑铁卢,也抹杀了他的其他政绩。

我们认为,是历史原因和错误的情报导致了对伊战争,与领导人性格特征无关。然而,即便开战的决策是理性的,但是执行过程也很不理性。伊拉克战争的失败反映出小布什性格特征中的一些关键要素。

自小布什1994年当选为得克萨斯州州长开始,就出现了很多传记和心理历史研究作品。本文从传记、心理分析以及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来分析布什的认知能力、性格和情感伪装。这三种方法都有缺陷,但综合应用就比较有说服力。

小布什堪称高智商

可以从几方面来估测小布什的智商。首先是看他的SAT成绩(编者注:美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SAT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智商。小布什当年的SAT成绩是1200分(大约相当于新标准下的1 300分),这个成绩在所有大学入学申请人中位于前16%。

第二,Simonton根据诸多传记描述了多位总统的性格特征,然后请他人对根据高夫形容词检核表列出的300条描述进行独立判断并逐条打分。而后,Simonton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与心理机能相关的关键指标,其中之一为“智慧”(包括“好奇心重”、“聪明”、“富有洞察力”、“有创造力”、“兴趣广泛”等形容词)。得出“智慧”指标的得分之后,再将这一得分与其他有关智力的指标进行交叉验证,如某些总统的智商(10)得分以及与智力相关的“开明程度”的研究。Simonton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数据和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每一位总统的智商进行了评估。根据这项评估,小布什的智商应该是在120~125之间,在所有人口中属于10%的高智商行列,高于大学生115的平均IO。

由此可见,小布什的IO其实相当出众,几乎与艾森豪威尔和福特的IO评估持平。但是,大多数总统都相当睿智,小布什却远不及他们。

要在总统竞选中脱颖而出并符合执政要求,需要高超的政治能力和智力技能——总统必须快速思考并根据复杂的信息作出决策——正因如此,绝大多数总统都有着出众的智商。研究发现,对于形形色色的职业,IO都是对工作绩效和领导力的最佳预测手段,智力与总统的领导力和政绩有着直接的关系。智力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总统的个人魅力、创造力以及抱负。根据小布什的IQ,如果按照政绩来排名,在美国历史上42位总统中,小布什可以排到第26位。

IC和NEO评分却很低

人们对小布什总统指责最多的是,他不重视筛选信息和反对意见,轻视了事物的复杂性、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及专家意见,制定政策时往往是根据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作出简单和绝对化的决定,不懂得三思而后行,而且固执己见。

的确如此。在对小布什性格的研究中,有一项内容是“综合复杂度”(JC),也就是领导人思维方式的复杂程度。确切地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智力水平,但它的确与智力有关。IC低的人“思维比较简单、绝对化,往往不能接受不确定性和不同的观点,急功近利”。他们通常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不会对多方观点进行整合。

Thoemmes和Conway在一项研究中,对所有的总统进行了IC评估。布什的IC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与里根几乎持平,略低于克林顿。然而两位研究人员发现,历史上IC高的总统不一定是政绩最好的,一个总统是否优秀并不仅仅取决于IC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IC是否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因此,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人,关键在于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形势下对恰当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举例来说,里根总统曾经用“邪恶帝国”来形容苏联,但当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他的观点旋即发生了转变。

与自己崇拜的里根总统相比,小布什在总统任期内所作出的攻打伊拉克的外交决策是失败的。Suedfeld和Leighton曾对小布什从1999年至2002年10月中旬(即“9·11事件”发生到攻打阿富汗之间的这段时间)所发表的声明和演讲做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在这个时期,小布什的JC一直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且恒定不变,比20世纪从麦金莱到卡特的任何一位总统都低。

从小布什的IC得分来看,他“是典型的一条筋式的思维方式。成功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的综合复杂度得分都会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而布什的得分则保持不变”。尽管将政治目标简单化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利的,但也可能“导致忽略了关键信息或可能会带来成功的决策,甚至会误解他的人民、联盟以及反对者的行动或想法,从而不可避免地惨遭失败”。

也许,小布什总统在教育以及其他经验丰富的领域内的IC值可能会高些,尽管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在这方面做过研究。值得注意的是,weisberg曾指出,小布什、伍德罗·威尔逊、吉米-卡特三位总统的IC都比较低,他们所签署的行动都是失败的。Berggren和Rae指出,尤其是小布什和卡特,他们的福音信仰导致了外交政策的失误。

还有一个因素与综合复杂度及智商都有关,那就是领导人对新观点和经验的开明程度,心理学家称之为“开放性”,通常用一种名为“NEO”的个性问卷来测试。在Rubenzer和Faschingbauer的研究中,评估人员在阅读了小布什的所有传记之后对他进行NEO评分。在满分为100分的开放性指标上,小布什的得分为0,是所有总统中得分最低的。这说明小布什种种欠考虑的行为可能源于他不常反省,或是不能从多角度来观察事物。

最后,布什不注重细节、理解肤浅,以及相对智商而言较差的学习成绩,可能是注意力缺失症(ADD)或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表现,具体体现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或不关注细节,做事往往凭一时冲动。不过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过实证研究。

小布什的性格特征

“五大因素理论”是当前最主要的性格特征理论,将人的性格特征归结为五大因素,即“NEO个性问卷”

中所包含的五个因素:“神经过敏症”(包括:忧虑、敌意、沮丧、自大、冲动、抗压性不强)、“外向性”(热情、好交际、自信、活跃程度、寻求刺激、积极情绪)、“开放性”(对幻想、审美、感觉、行为、想法和价值观持开放的态度)、“随和”(信任、坦率、无私、顺从、谦虚、温和)以及“责任心”(能力、秩序、尽责、追求成功、自律、谨言慎行)。

根据Rubenzer和Faschingbauer的报告,布什外向程度相当高,但不易相处,责任心不强;在“神经过敏症”方面则居于中等水平。与其他总统相比,小布什的性格特征与他的父亲乔治·H.w.布什截然不同,比较接近于杰克逊、里根和哈丁。

Immelman请专家评估人员采用广泛流行的性格特征测试——米隆诊断标准问卷,对小布什的性格特征作出判断,得出的结论是:小布什符合“外向”、“支配”和“大胆无畏”的性格类型,特征是粗心大意、肤浅、冲动。这种性格类型的人通常是“想法很多,但往往比较肤浅;事事都起个头,但多数情况下是虎头蛇尾。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具有与生俱来的推销能力,能够鼓动他人共同完成某项工作”。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了解其表面信息,很容易对例行公事的工作感到厌倦,对他们做出的决定的意义或制定的政策的长期影响不加深入理解就冲动地采取行动。

心理对总统决策的影响

可见,小布什是一个外向、极权、爱冒险又冲动的人,缺乏责任心,智商较高但却肤浅、鲁莽。

具有小布什类型人格的人通常好交际、热情、善于鼓动、召集他人;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许;他们自信、积极、激情澎湃;在行使权力和指挥他人方面表现得相当自信,却很难接受他人的想法;他们做事往往凭一时冲动,比较鲁莽;他们比较肤浅,不常反省,也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做出一些冒险、刺激的行为。

小布什的这种心理特征对他的领导力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就积极面来看,他的政治技巧娴熟、富有魅力、精力充沛,能够有效地获得民意支持,是有效的管理者和可靠的权力委托人。从消极方面来看,则可能会作出鲁莽的决定,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或令他不快的观点,在人事任命方面过分看重友谊和他人的忠诚度,过于自信甚至是自大。Frank和Elovitz曾指出,小布什喜欢将人分成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并据此将冲突私人化。

外向的性格造就了他那娴熟的政治技巧。成功当选为得克萨斯州州长及美国总统需要过人的智慧、自制力以及政治技巧。问题在于,作为一国元首,小布什的认知风格和性格类型决定了他常常会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作出僵化、草率的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布什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具备出色的竞选技能,能够有效地拉拢民意,但缺乏作为统治者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技能——深思熟虑的决策。

传记中的布什形象印证了学者的结论

学者们对布什性格的研究结果,大多印证了现有的传记、心理历史研究、政治档案的内容以及内部人员的评价。前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Paul O'Neil)在其著作《忠诚的代价》一书中称,小布什是一个既随性又鲁莽的决策者,不喜欢他人对自己的观点提出异议,将个人忠诚度视为高于一切。小布什曾声称在是否有必要攻打伊拉克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怀疑过”,从中可以看出,他丝毫不重视问题的复杂性。

贾斯廷-弗兰克(Justin Frank)在其著作《沙发上的布什》中,详细描述了布什的心理治疗情况,同样揭露了布什的简单化思维和狭隘的道德观。同样地,Elovitz的心理历史分析也指出,交际能力卓越的布什其实心理很年轻,经常会做出一些调皮和疯狂的举动,不顾作为一大国领导人的形象,对他所就读的中学一顾。

詹姆斯·P.普费弗勒(JamesP.Pfilfnen的《乔治·w.布什:政策、政治与性格特征》一书这样描述,小布什“重做事的把握,轻通盘的战略布局:做事往往出于个人一时情绪,不加以深思熟虑;重事物的明确性,轻其复杂性;重行动。轻思考:重个人情感,轻结构和程序”。

贪玩莽撞的我作文400字 篇3

从古到今有着许多像我一样的孩子,特别的贪玩。以前我想,像司马光,如果说他不爱玩就不会一举成名,流芳百世。正因为如此,越是贪玩的人就越有伟大的成就,所以我就特别的贪玩。

记得上四年级时,同学家买了一台电脑。因为我家里没有,我就去他家玩了一回,玩游戏真过瘾呀,一眨眼工夫就到晚上5点了。那时我也没告诉妈妈,妈妈不知我的去向,心急如焚,我却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爸妈为了我不去同学家玩,随后几天便也买了一台电脑。但这并不能打消我去他们家的念头。

爸妈的着急我却不在意。虽然几天后我不去同学家玩电脑了,可是又在学校里玩上了。因为我迷上了玩溜溜球,每天一直玩到了快6点钟才回家。玩得兴高采烈,得意洋洋,而回到家兴趣就被一扫而光,而且还被棒打了一顿。这次之后我便长了记性,以后再出去玩时记得告诉妈妈,这样就可以免去皮肉之苦了。

贪玩的我,因为贪玩我也经常遭受皮肉之苦。过年时因为贪玩放炮还把手炸伤了,像这样的事很多,所以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玩的孩子。

莽撞的近义词 篇4

1. 老挝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偏误类型

老挝留学生在汉语近义词的使用上出现普遍的偏误类型——感情色彩使用偏误、搭配使用偏误、语体使用偏误以及范围使用偏误等等。

1.1 感情色彩使用偏误

诸多的汉语词汇讲究感情色彩, 一般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例如, 结果和后果两个词语都含有“结束”的意思。但是, 结果是一个中性词, 而后果的使用一般是表示不好的, 具有贬义。老挝的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近义词时常常出现与感情色彩相关的错误。如:他爸爸酗酒的爱好已经很长时间了。这里的“爱好”应该改为“嗜好”, 虽同为近义词, 但是词性上的褒贬不可忽视。在老挝语中一般用语气、语调或者是描述性的话语等等来表现感情色彩的区别。例如:

A.一个如此懒惰的人却总是幻想成功的奇迹。 (空想)

B.目前中国的检察院开始采用新的询问程序。 (讯问)

1.2 搭配使用偏误

汉语词汇百变, 虽然是近义词, 但是在实际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词汇也会有搭配之别。例如:宽阔与宽大, 这两个词都有表示“大”的意思。但是, 宽阔一般是用于面积, 而宽大这个词重点表示大小之别, 所以说, 汉语里宽阔一般与面积相关的词汇搭配, 而宽大一般和大小词汇搭配;忽然和突然。一个是副词, 一个是形容词, 虽然意义相近, 但是词语搭配上却各不相同。因此, 这类词对于老挝留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影响使用的大难点。例如:

A.电视里正在播放关于美国911恐怖袭击的的重大信息。 (消息)

B.人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偶然总会遇到麻烦的事。 (偶尔)

1.3 语体使用偏误

所谓语体,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 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 书面语体又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 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四类。

所以, 汉语中的某些词语虽然词汇意义相近, 但却适用于不同语体。如果将适用于口语的词语来使用在书面语方面就是喻体使用偏误的现象。近义词的语体使用偏误也是老挝留学生在近义词的使用中经常产生偏误的类型, 例如:

A.因为小明在绘画比赛中成绩非常不理想, 所以他畏惧爸爸的批评。 (害怕)

B.公司开会的时候指导师启示大家踊跃发言。 (启发)

1.4 范围使用偏误

汉语词汇百变, 虽然是近义词, 但是在实际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词汇也会有范围之别, 范围大小不同的近义词也是老挝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例如:

A.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教育学生们要遵守交通规矩。 (规则)

B.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里面有很多松鼠, 你留心到了吗? (留意)

C.中国在古时候的城墙都是用巨大的石块拼成的, 所以很牢固。 (坚固)

1.5 语义轻重使用偏误

语义轻重使用偏误在老挝留学生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因为作为具有相近意义, 并且词性的感情相近, 所以留学生掌握的并不是特别好。例如, 批评与批判, 这两个词都含有评价、评论的意思, 但是, 批判的词义比批判要重。例如:上课某些同学总是迟到, 在老师的批判下终于有所改变。这里的批判应该改为批评, 批判词义过重, 含有对错误的言论行为加以否定的意思。例如:

A.社会上所有人都应该崇敬烈日下辛勤工作的保洁人员。 (尊敬)

B.这幅书法作品好像是有性命的。 (生命)

2. 老挝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偏误原因

汉语词汇的博大精深、数量众多, 近义词的数量也是十分丰富的, 但是老挝语的近义词就相对要少得多, 并且没有近义词这个概念, 所以老挝留学收受到母语的影响容易在学习汉语近义词上产生偏误。

汉语的某些近义词使用区别主要是根据感情色彩、语义轻重、喻体使用、范围大小来等等。在老挝语中感情色彩区别的词汇很少, 一般是通过说话人的行为、语气或句子前后一些描述性的语句来区分的, 用程度副词和形容词来描述和限定语义轻重和范围大小。

综上所述, 很多老挝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能区分近义词的使用, 在学习中出现偏误的现象不计其数。

参考文献

[1]符淮青.词的释义方式剖析 (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2]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3]宋均芬.汉语词汇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网络报业宣传广告语下一篇:初二学生期末综合评价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