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1.15日

2024-09-09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1.15日(共10篇)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1.15日 篇1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报告起草过程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是新一届政府第一个工作报告,***高度重视《报告》起草工作,从11月末就开始部署《报告》起草。12月初,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报送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根据各乡镇、各部门总结形成了初稿。***在市里参加人代会和赴自治区汇报工作期间,委托肖国忠召开会议,对2013年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行详细梳理。1月12日,***组织召开了2013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调度会,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行了明确、梳理和补充。会后,将各位领导及部门负责同志意见充实到报告中,进一步完善了报告内容。

二、报告框架和主要内容

报告是按照旗第十四届党代会精神来起草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与党代会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为体现政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报告中少用大话、空话、套话,力求代表、老百姓看的懂,愿意听,还能管用。

第一部分,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报告总结部分以数字和 1

项目为支撑,突出工作重点和亮点,从十一个方面认真总结了2012年工作成绩。

第二部分,今年主要工作任务。报告重点提出了围绕接力打造岭东强旗的总任务,阐述了以“5112”工程为基本载体,全面实施农工贸旅立体发展,强力推进“五个阿荣”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明确了全力打造岭东地区科学崛起引领区、资源转换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和谐幸福城市典范区等工作目标。

报告第二部分重点围绕保增长,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全力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围绕保增长目标,在农业方面提出了要实施改革创新、现代农业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整合创建、农民素质提升五大工程。

第二,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围绕保增长目标,工业方面提出要加快项目建设、强化运行服务、搭建发展平台、全民动员招商四方面内容。

第三,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围绕保增长目标,城镇化方面提出要加快新区建设、狠抓旧城改造、细化城市管理、抓好新农村建设、夯实城乡基础、统筹城市发展六方面内容。

第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优化经济结构。围绕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目标,在第三产业发面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加发展现代服务业,让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第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永续发展能力。围绕优化经济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要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导向,加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治理、和加强节能减排,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六,狠抓民生改善,推动幸福**建设。围绕惠民生目标,在民生方面提出要全面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均衡发展社会事业三个发面内容。

第七,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围绕促和谐目标,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提出要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相结合,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文明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提出一定要保持昂让向上的精神状态,强调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抢前争先的进取精神、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调要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执行意识。一定要建设民主法治廉洁的政府,强调要为民执政、依法行政、从严执行。

报告内容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实事求是。《报告》从十一个方面总结了2012年的工作亮点,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政府一年来各个方面所做的主

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如实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回避矛盾和困难。

二是突出重点。工作安排既注意突出重点,又尽量兼顾到各方面,有详有略;既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又有具体的工作措施,力求《报告》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容易读懂。《报告》总结部分主要用事实、数据、措施加以说明,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工作任务部分力求做到明确具体,重点突出。

今天提交会议讨论的《报告》,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设计内容多,难免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成熟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充分吸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好。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1.15日 篇2

《海南条例》共67条, 分六章, 即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安全生产保障”, 第三章“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导员”,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事故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海南条例》增加了不少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内容, 主要包括:创设了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导员制度, 扩大了安全评价的范围, 规定了在高危行业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建立了安全生产重点单位监管制度等。

提升安全评价水平

安全评价是发现和控制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 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针对我省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施工和旅游项目运营中发生的一些典型生产安全事故, 《海南条例》做了如下主要规定:

一是扩大了应当进行安全评价的

建设项目范围。《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应当进行安全评价。《海南条例》突破了《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将大中型水库、大中型桥梁、中长隧道、港口、燃油燃气长输管道、火力发电、城市供气等安全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以及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的其他项目, 纳入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范围;还将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等行业的建设项目, 以及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应当进行安全验收评价的其他项目, 纳入安全验收评价范围。同时增加了对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和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的规定。安全生产重点单位每3年对本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一次安全现状评价;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二是增加了对风险较大的旅游项目应当进行安全验收评价的规定。项目包括:登山、探险、漂流、冲浪、潜水、水上拖曳伞等水中和空中观光游乐及大型机械游乐等。安全条件发生变化的, 还应当重新进行评价。通过保障旅游安全, 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三是明确了安全评价及其结果的使用要求。《海南条例》规定, 未经安全预评价或者是安全预评价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设项目, 不得准予项目设立或施工许可。未经安全验收评价或者经安全验收评价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 建设项目不得通过验收或者投入使用, 不得准予安全生产许可;旅游项目不得开业或者运营。

侧重作业安全保障

一是严格安全设备和危险作业场所的检测。《海南条例》细化了《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关于对安全设备定期检测的要求, 规定重要安全设备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 规定各类安全设备定期检测的具体时间。对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 每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对从业人员进入可能造成窒息、中毒的洞室、井坑、管道、容器和船舱等场所进行作业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提前进行检测, 采取通风、排气、防护、专人监护等安全措施。

二是限制恶劣气象条件作业、高温作业。《海南条例》规定:因大风、大雨、大雾等恶劣气象条件危及作业安全的, 应当停止作业;因特殊情况确需作业的, 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作业环境温度超过37℃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三是加强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海南条例》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拆除和高空、深基坑、隧道、临边等危险作业, 应当制订安全技术方案和应急措施, 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从业人员进入可能造成窒息、中毒的洞室、井坑、管道、容器和船舱等场所进行作业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提前进行检测, 采取通风、排气、防护、专人监护等安全措施。”

侧重公众安全保障

一是明确和强化特殊单位的安全职责。对旅游景区 (点) 、会 (礼) 堂、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公园、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 (市) 场、医院、机场、车站、客运码头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 《海南条例》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明确了这些单位在重要设施设备、消防设施、紧急疏散和控制容纳人数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职责。此外, 还结合我省的海岛特点, 规定了游泳场所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二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保护。《海南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接受中小学生实训、实习以及劳动技能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提供的安全保护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海南条例》还规定,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安全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学校要开展事故预防演练, 中小学校、幼儿园使用机动车辆接送学生的安全保护要求。

三是授权省政府根据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的需要, 划定禁止升放影响飞行的升空物体的区域。

加强旅游安全保障

国际旅游岛建设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旅游安全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 《海南条例》共有8条 (29条、30条、31条、32条、47条、48条、61条、62条) 针对旅游安全的规定。

一是明确了对游泳池、海滨游泳场等游泳场所的管理责任单位所应履行的安全管理职责。

二是对旅游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具备的条件予以明确。规定旅游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前, 旅游经营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三是对旅游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操作或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四是规定了旅行社应当定期对车船进行维修和保养。

五是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自应负的监管职责。

加强重点单位监管

一是将存在重大危险源、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发生过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或者对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以及其他应当重点监督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 列为安全生产重点单位。

二是规定了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名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公布和调整。

三是对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在安全培训, 重大危险源监控,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预案制订、备案、演练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做出了具体规定。

创建新职促进发展

为了解决我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安全生产工作无人管、无人会管这一难题, 《海南条例》借鉴香港、广州、深圳等地的做法, 创设了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导员制度。

一是具体规定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导员配备要求。将《安全生产法》有关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规定和安全主任、安全督导员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规定,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督导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督导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督导员。

此外, 还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主任可以由本单位的负责人兼任。

二是具体规定了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导员的任职条件。为了使生产经营单位配备的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导员具有相应的管理安全生产的能力, 《海南条例》从我省的实际出发, 区分高危行业、次高危行业、重点单位和其他行业, 对安全主任的任职条件做了不同的规定, 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任职条件与行业危险程度相对应。同时, 对安全督导员的任职条件也做出了规定。

三是具体规定了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导员的职权。参照香港的做法, 在规定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导员责任的同时, 也赋予其必要的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决定权等。

四是对安全主任的登记、监管做出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所聘用安全主任的基本情况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对符合条件的,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其颁发《海南省安全主任证书》, 并向社会公告;对不符合条件的,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重新聘用安全主任。

明确职责加强监管

一是明确了政府及其所属有关部门的相关监管制度和监管职责。主要包括: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定期目标控制和考核管理;建立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评估、登记和监控制度,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负责治理无法明确责任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 并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和及时更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设备、技术专家等信息数据库, 储备和及时更新应急救援物资, 培训应急救援人员, 组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

二是明确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权。根据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和下放行政管理事权的要求, 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行使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权, 下放海口、三亚、儋州人民政府。其他市县发生的较大事故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也可以委托市县负责。

三是明确安全监管部门在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职责。《海南条例》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 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调查组或者授权、委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 承担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

强制推行“安责险”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有利于形成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能够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补偿损失的资金来源, 减轻政府的负担, 在国际上被证明是一种减少生产安全事故行之有效的做法。

2009年7月23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在高危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 要求积极争取通过立法的形式, 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近年来, 河南、重庆、江西等省市在高危行业试点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按照《保险法》第186条的规定, 强制保险应当由法律、行政法规做出规定。在《海南条例》起草过程中, 中国保监会、保监会海南监管局表示支持我省通过特区立法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海南条例》中规定了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内容, 突破了《保险法》第186条关于强制保险应当由法律、行政法规做出规定的规定。在倡导性要求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基础上, 对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做出了强制要求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规定, 即:矿山开采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和经营企业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未按规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 不予办理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

明确事故死亡赔偿

一是具体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支付时间和支付标准。

支付时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的90日内, 向死者直系亲属一次性支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

支付标准。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 按照不低于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发。2008年, 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608万元, 其20倍为25.2160万元。目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最低保额为20万元/人。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1.15日 篇3

一、制定《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的必要性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2006年,我国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也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计量有不同的途径,国际上较通行的做法是评估专业人士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专业意见,这种为会计计量中的公允价值提供专业意见的评估业务(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评估服务领域。

近年来,在财政部有关司局的支持下,资产评估行业与会计行业在评估服务于会计方面进行了有效沟通,达成了许多共识。在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评估服务于会计的领域更为广阔,但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资产评估行业在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方面经验也不足,制定统一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规范变得非常迫切。

二、国际上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发展及规范情况介绍

(一)国际

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一轮财务报告准则变动以及发展全球性财务语言的趋势形成后,围绕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为代表的国际评估界积极与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内的会计界进行协调,就评估界在参与确定公允价值、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如何发挥作用进行沟通。这些沟通增进了会计界对评估界的了解,对在会计准则中确立评估行业的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在制定的国际评估准则中,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动,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引入作出了及时的反映,对相关内容作出了实质性调整。

2000年,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启动新一轮准则制定计划,确立了国际评估准则综合化发展的方向。国际评估准则从注重不动产评估,转向同时注重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多个领域。国际评估准则综合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会计准则的重视。

2005年2月,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出版了第七版国际评估准则。与上一版本相比,第七版国际评估准则的一项重要变动就是适应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对相关国际评估准则,主要是国际评估应用指南1(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和评估指南8(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中的成本法)做出了修订。

2007年7月,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最新出版了第八版国际评估准则,前述相关部分与第七版内容基本相近。同时,发布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指南》讨论文件。随着评估行业在经济中作用的发挥,以及会计行业对评估结论依赖程度的加大,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正快速增长,对相应准则的需要日趋迫切。为更好地满足会计行业对评估行业的需求,国际评估界近年来非常关注国际会计界在准则方面的发展趋势,国际评估准则也开始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

(二)美国

在安然事件等会计丑闻对美国会计准则体系构成很大压力以及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压力之下,一向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保持距离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进行了改革,推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体系(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融合。FASB也开始采纳并越来越多地应用公允价值概念,在商誉和企业并购会计准则中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

2003年12月,FASB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关于统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决定,指出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的一个原则是“公允价值的估计应当建立在评估技术结果的基础上,评估技术应当尽可能的吸收来自活跃市场的市场信息,即使所计量的资产(负债)并不在活跃市场上交易……总而言之,市场信息吸收得越多,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就越大。”上述变化已经对美国评估业带来重大影响,美国包括各大评估协会的评估界联合起来,积极与会计界、立法界和相关经济部门进行沟通,努力推动评估业与会计业的合作。美国会计准则的变动趋势不仅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也对美国评估业乃至国际评估业的发展构成实质性影响。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范公允价值计量评估的性质。

(三)欧盟和英国

欧盟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后,由于缺乏统一的公允价值评估规范,致使公允价值计量评估和审计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无法判定公允价值评估结果。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大的评估、审计机构及行业组织,为了统一公允价值计量和评估的操作,也为了利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审核,自发地组织起来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和评估的具体操作规范。

在英国,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从70年代开始制定为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操作规范,对涉及固定资产重估、投资性房地产评估等方面均专门作出了规定。

三、《指南》起草指导思想

如何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规范,《指南》专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在起草过程中确定了以下指导思想。

“明确定位”。《指南》在评估准则体系的层次上定位在评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之下,评估指导意见之上,其作为专门规范以财务报告评估业务的评估指南,突出原则性和对重要事项的规范。

“规范引导”。《指南》一方面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从事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的行为,另一方面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从事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中的技术原则指引。

“充分衔接”。《指南》强调了评估与会计、审计的衔接,要求评估在服务于财务报告时,要充分关注会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将评估和会计有关的概念进行了衔接,突出了服务于财务报告为目的的针对性。

“分步实施”。第一步是制定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对相关的定义、方法的应用和披露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对相应的重要事项提出规范性要求。第二步是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包括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等,具体指导和规范各类评估的具体操作。

四、《指南》起草过程

2007年4月,中评协组织召开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规范起草会议(会计与评估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成立了《指南》专家起草组,小组成员来自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科研所、中评协、境内外评估机构。

2007年5月-6月,专家起草组经过认真讨论、修改,形成了《指南》(草案)。

2007年8月,中评协组织召开了《指南》专题研讨会,组织业内专家对《指南》草案进行了研究讨论,吸收了业内专家提出的意见,经过修改,形成了《指南》(征求意见稿)。

2007年9月,中评协组织召开了《指南》征求意见会暨会计与评估专业委员会会议。听取了来自财政部、证监会、科研院校、境内外机构的专业委员及相关专家的意见,专家起草组对《指南》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指南》(审议稿)。

2007年10月,中评协就《指南》(审议稿)向业内专家广泛征求了意见,并针对各方面的建议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再次对《指南》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试行)》。

五、《指南》的主要内容

《指南》包括“总则”、“基本要求”、“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评估方法”、“披露要求”和“附则”七章。

“总则”明确了《指南》的制定宗旨、制定依据,定义、适用范围及相关服务领域。

“基本要求”规定了出具报告的机构、评估基本原则、独立性原则、胜任能力原则、评估报告的要求、偏离规范的披露要求、与相关方的沟通、评估基准日、信息的获取、评估假设、利用专家工作、责任的划分等内容。

“评估对象”规定了评估对象的确定原则、评估对象的关注事项与分类、合并对价分摊的评估对象、资产减值的评估对象、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对象、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评估的重要事项等内容。

“价值类型”规定了价值类型定义的要求、评估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的衔接、资产减值相关的特定价值类型描述及关注事项等内容。

“评估方法”规定了评估方法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对评估数据及层级的关注、评估方法的一致性与变更、市场法比较对象的选择要求、市场法比较因素的关注和调整要求、收益法的具体方法引入、收益法收益口径的恰当性选择、收益法资料的获取和使用要求、折现率的使用要求、使用成本法的考虑因素、成本法使用的前提和披露要求、最终评估结论的形成等内容。

“披露要求”规定了遵循评估报告准则的要求、报告重点披露的内容、评估结论限制的披露、评估方法变更的披露等内容。

六、重要事项说明

《指南》针对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服务的特点,重点在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的衔接、评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的规定,为便于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现将一些重要事项予以说明。

(一)关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服务领域

《指南》明确提出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服务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业务领域,既包括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价值进行分析、估算,也包括注册资产评估师参照本指南开展与价值估算相关的议定程序等相关业务。

(二)关于专业沟通与信息可靠性的评估基本要求

《指南》为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在评估基本要求中规定了评估师要与企业、注册会计师等相关方进行沟通,通过沟通,能够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的要求,以及所执行评估业务涉及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同时,还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获取充分信息,并进行审慎分析,确信信息来源是可靠和适当的。只有可靠和相关的信息,才能满足会计计量的需求,形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关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对象的规定

《指南》明确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中,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会计准则和委托方的要求,评估对象可以是各类单项资产、负债,也可以是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针对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服务的主要领域,《指南》重点明确了在企业合并、资产减值、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领域的评估对象以及需要在评估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事项。评估对象的有关规定,有别于传统上资产评估对评估对象的划分,突出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服务的特殊性。

(四)关于评估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衔接的规定

《指南》规定“在符合会计准则计量属性规定的条件时,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一般等同于评估准则下的市场价值;会计准则涉及的重置成本或净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现值或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属性可以理解为相对应的评估价值类型。”该规定成为连接评估价值定义与会计计量属性的重要桥梁,将评估的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衔接,将会计计量属性中的特殊规定,直接作为评估的价值类型,避免了相关定义上的分歧,保持了理解上的一致性,能够更为有效地服务于会计计量的特定需求。

(五)关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方法的特殊要求

《指南》相对于传统的资产评估方法应用,在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数据及层级、相关的考虑因素和不同方法最终结论的确定等方面突出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的特点。其中:

1.评估方法的选择条件增加了“资料收集情况和数据来源”,以反映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可靠性的要求;“参照会计准则有关计量方法的规定”,结合了会计准则中有关计量方法特殊性规定的要求;“分析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及其他评估方法的适用性”,考虑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方法的多样性。

2.评估数据及层级结合了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对不同数据层级所作出的相关要求,强调了评估数据来源的重要性和对评估方法选择的影响。

3.在市场法参照物的选择中,增加了选择最接近的、比较因素调整较少的要求,以满足会计计量可靠性的要求。市场法比较因素中强调了传统评估考虑因素中“交易背景、交易市场、交易条件、付款方式”等重要的且易被忽视的比较因素。

4.收益法的具体方法,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应用条件,可以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增量收益折现法、节省许可费折现法、多期超额收益法等具体评估方法。结合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的需要,借鉴了国际上目前常用的具体评估方法。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1.15日 篇4

报告》起草说明

——2011年1月25日在政协周口市第二届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上

尊敬的穆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常委:

“十二五”时期,是周口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加速时期,是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全面推进周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认真总结好我市“十一五”时期和第二届人民政府任期第四年的工作,向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提交一份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承上启下、操作性强的《报告》,市政府对《报告》的拟写高度重视,经过政府办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2011年度《政

研究,并对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位副市长对分管业务部分的起草也及时提出了建议。

(二)深入学习,认真讨论。为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一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起草好《报告》。二是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从宏观上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农村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为起草好《报告》打好理论基础。三是深入学习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毛书记的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对“十二五”及2011年全市工作的部署,使政府2011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各项重点工作都与市委的部署保持一致,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逐一参阅了各县(市、区)及市直各部门、驻周部分单位的工作总结,认真总结“十一五”及过去一年市政府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年在异常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市政府应确立的工作思路、所抓的重点项目和主要工作。为使《报告》既能充分贯彻中央、省、市委精神,又符合周口实际,起草人员经过多次讨论,数易其稿,于今年1月上旬拿出了《报告》初稿。

(三)集思广益,充实完善。《报告》初稿形成后,政

及工作重点。《报告》整个篇幅力求简明,力求客观。总结工作,实事求是,不夸大,不说过头话。安排工作,结合实际,不喊空口号。行文朴实无华,力求表述准确,简明扼要,平实中凸现出本届政府的务实之风。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力求可操作性。《报告》把形势分析、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5项基本原则放在一起,作为“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的纲,力求使人一目了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府建设等具体工作,都力求有明确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报告》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体现富民强市目标,注重突出工业强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等重点工作。既尽量兼顾到各方面的工作,又突出了重点工作,整个《报告》力求不贪大求多,不空喊口号唱高调。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力求转变职能。《报告》突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紧紧围绕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总结安排工作,在具体内容上,对事关发展、改革、稳定、民生方面的内容,着墨较多。对一些常规性工作,着墨较少。特别是《报告》第四部分,用了一定的篇幅,从“建设学习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效能型政府、建设法治型政府、建设廉洁型政府”五

谈了“十一五”及2010年政府工作的体会,同时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第二部分“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中,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特殊形势,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周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加速时期,是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必须坚持的5项基本原则,以及完成目标任务必须着力做好的4项重点工作。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1.15日 篇5

为促进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下合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证券公司合规规定》)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督察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督察长规定》)的规定进行了修订,起草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合规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现说明如下:

一、修订背景1行业合规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果我会于2006年5月发布《督察长规定》,2008年7月发布《证券公司合规规定》,在证券、基金行业推行合规管理制度。经过多年实践,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合规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基本框架逐步形成。各公司建立了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通过公司章程等内部制度明确了合规管理有关要求,设立或指定了合规部门,遴选、配备了合规负责人和合规管理人员,并为合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务和技术保障。二是合规工作有效推进。合规负责人和合规部门已经按照监管规定,组织梳理、修订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在合规审查和合规咨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合规监测、检查、培训、报告等职责也逐步履行。三是合规理念初步树立。通过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和合规培训,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初步树立了合规从高层做起、全员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的基本理念。合规管理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也有利于培育行业合规文化氛围,全行业从业人员对合规管理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2存在问题整体上看,证券、基金行业合规管理工作已经在防范、发现、处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合规经营水平方面发挥作用。但随着市场发展、行业情况和监管要求等方面的变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合规管理工作中也表现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主动合规意识不强。部分机构重业务,轻合规,仅仅把合规管理工作当做外部硬性的监管要求来落实,改进完善合规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少数机构甚至将合规负责人、合规部门作为应对外部监管的公关部门,核心合规管理职能履行不充分,主动发现、报告违规行为的较为少见,合规负责人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未深化全员合规理念。实践中,机构往往将合规管理工作误解为合规总监和合规部门的事,全员合规理念落实不到位。原有规定中关于董事会、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负责人、全体工作人员的合规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导向性不足。三是未做到合规管理全覆盖。近年来,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业务发展迅速,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增长较快,但行业合规管理不适应这一发展形势的需要,很多机构没有将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合规管理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一些重要业务部门和规模较大的分支机构未配备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少数分支机构合规管理失控;对子公司更是缺乏有效的合规管理,不少子公司内部合规管理薄弱,个别子公司合规管理缺失。四是履职保障不足。监管中发现,合规负责人的薪酬待遇往往低于同级别高级管理人员,合规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也与业务部门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合规管理人员匮乏,向业务部门流动的情况较为普遍。部分机构合规负责人独立性、权威性不足,知情权得不到保障,甚至不能参加与履行职责有关的董事会、重大经营决策会等会议。五是处罚问责力度不大。原有规定对监管措施和各方法律责任的规定较为原则。实践中,直接问责合规负责人的案例较少,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警示作用。此外,部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内部合规问责和惩处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对违规事件内部处罚力度不够,惩戒效果不彰。从上述情况看,现行证券、基金行业的合规管理规则已不完全适应行业需要,有必要进行修订,以针对性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行业持续规范发展。

二、修订原则根据调研情况,结合监管实践,从推动行业合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修订工作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统一两类机构的合规管理要求。合规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机制要求在证券、基金行业具有普适性,历史上由于监管原因而分别出台了两个规定,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具体要求,根据实践需要,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合规管理办法,对证券、基金行业通用的合规要求作出明确。此次修订,我们拟以《证券公司合规规定》为蓝本,吸收合并基金行业合规管理规定的内容,制定证券、基金行业统一的合规管理办法。二是坚持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证监局和行业普遍认为,《证券公司合规规定》关于合规管理的规定总体框架合理,主要条款适当,有力推动了行业合规管理工作。本次修订,在维持现有总体框架和主要规定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条款进行修订,重在针对性解决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三是明确普遍适用的合规底线原则。现行机构监管法规强调规则导向,对于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合规经营并未规定普遍适用的底线原则。证监局反映,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实践中机构从事的一些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并不违反具体规则的要求,对其缺乏处罚依据。本次修订,针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各项业务提出了共通的合规底线原则,以增强原则导向,指导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规范经营,并为实践中加强监管执法提供规范依据,形成以合规管理为主线的监管规则体系。四是提高规定的可操作性。《证券公司合规规定》发布实施时,行业之前并未系统开展合规管理工作,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同时考虑到各公司情况千差万别,为增强规定的弹性和包容性,主要规定较为原则,没有太多硬性要求。本次修订,在充分总结行业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合规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的要求。五是强化合规管理全覆盖。针对实践中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合规管理工作对重点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覆盖不足,合规风险隐患突出的问题,本次修订着重强化了合规管理的全覆盖要求,提出了专门的规范要求。

三、主要修订内容根据上述修订原则,我们在《证券公司合规规定》的基础上,起草了《办法》,修订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合规经营底线要求(第7条)一是向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得欺诈客户。二是充分了解客户信息,对客户委托公司代其买卖证券的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不得为客户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提供便利。三有效管理内幕信息,防范内幕交易。四是及时识别、妥善处理公司与客户之间、不同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确保客户利益得到公平对待。五是依法履行关联交易的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允性,防止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六是审慎评估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社会影响,防止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2明晰全员合规要求,厘清各方合规管理责任明确董事会负责提出公司合规管理的要求,对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第8条);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全公司的合规管理要求,对全公司合规运营承担主体责任(第10条);合规负责人对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和执业行为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第11条);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负责落实本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合规管理要求,对本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规运营承担主体责任(第12条)。此外,明确合规负责人不能履行职责或缺位时,应当由董事长或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代行其职责(第21条)。

3强化合规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要求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设立合规部门,作为合规负责人领导的办事机构承担合规管理职责(第14条)。二是要求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配备符合条件的合规管理人员,由合规负责人任免、考核和管理。规定合规管理人员可以兼任与合规管理职责不相冲突的职务,对兼职合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时,合规负责人所占权重应当超过60%,但规模较大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人员必须专职(第16条)。三是要求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将子公司的合规管理纳入统一体系,对子公司的合规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对子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合规性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子公司合规管理工作符合母公司的标准。对于从事另类投资、私募基金管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等活动的子公司,要求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派驻符合条件的合规管理人员,由合规负责人任免、考核和管理(第17条)。

4统一合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证券公司合规规定》与《督察长规定》有关合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存在差异,前者要求高于后者,考虑到合规管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合规负责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技能,不仅要熟悉证券业务,还要通晓证券法律法规,为此,《办法》草案基本沿用了《证券公司合规规定》对合规负责人的条件要求,除要求合规负责人取得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诚信合规外,还在专业经验和法律素质等方面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事证券工作5年以上,并且具有法律专业知识背景或具有8年以上法律、合规管理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在证券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的专业监管岗位任职8年以上(第19条)。关于法律专业知识背景,原规定是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律师资格考试或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胜任能力考试。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职业资格考试有关通知的要求,此次修订拟将法律专业知识背景修改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律师资格考试,或者获得法学本科以上学位。

5提升合规负责人的履职保障一是保障合规负责人的独立性。明确合规负责人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由董事会考核(第18条)。规定公司在合规负责人任期届满前免除其职务的正当理由只能是合规负责人本人申请,或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更换,或确有证据证明其无法正常履职(第20条)。二是保障合规负责人的知情权。要求公司在召开董事会、经营决策会等重要会议以及合规负责人要求参加或者列席的会议前通知合规负责人,合规负责人有权根据履职需要参加或列席有关会议,调阅相关文件、资料(第28条)。三是保障合规负责人的权威性。规定公司不采纳合规负责人的合规审查意见的,应当将有关事项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第23条)。四是保障合规负责人的薪酬待遇。要求董事会对合规负责人进行考核时,就其履职情况征求中国证监会意见并根据其要求调整考核结果。关于薪酬待遇水平,合规负责人工作称职的,其薪酬收入总额应当不低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平均水平(第30条)。五是强化合规负责人对合规管理人员的任免、考核权。要求合规部门合规管理人员原则上应具备3年以上的证券、金融、法律、会计、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工作经历(第15条)。其考核由合规负责人决定,工作称职的,其薪酬收入总额应当不低于公司同级别人员的平均水平(第30条)。六是明确中国证监会和自律组织的外部支持。规定中国证监会和自律组织支持合规负责人依法开展工作,组织行业培训和交流,并督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为合规负责人提供充足的履职保障(第31条)。

区长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明 篇6

(2012年1月19日)

各位委员:今天,政协**区六届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在过去的一年里,区政协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了政协组织的优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推动了一些重点问题的解决;利用政协组织和委员的影响,通过各种机会和渠道积极向上反映我区的具体困难和突出问题,为我区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及改进政府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就《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起草情况、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作以说明。

一、关于《报告》的起草情况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起步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需要对刚刚过去的“十五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对下一个“十一五规划”描绘发展蓝图。因此,区政府对这个《报告》的起草工作非常重视,此前,我和政府的主要成员就起草《报告》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并与起草组的同志一起研究,确定了《报告》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为了使《报告》内容详实、准确,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区政府全面客观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真研究了今年的工作思路、任务和目标。二是起草的同志围绕《报告》涉及的全局性、政策性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尽可能地将各方面的工作成果和各方面对**的今后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吸取到《报告》中。特别是区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召开,为《报告》的起草确定了基调。《报告》初稿形成后,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报告》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并广泛征求有问部门的意见。现在的《报告》是经过反复修改而形成的。应该讲,提交给大家的区《政府工作报告》是在深入调查、充分酝酿、字斟句酌、反复修改而形成的。

二、关于《报告》起草的指导思想起草《报告》,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七次全会以及区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区情、尊重规律,突出工业立区,大力引进项目,努力实现大发展、快发展,以构建和谐**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方方面面体现出关注民生事业,从城区改造、社区建设、保持稳定等各项工作都以最直接、最现实地解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问题,不断向富区、强区的奋斗目标迈进。围绕这样一个发展目标,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经过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推进落实措施,尤其是强调了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依据这样一个指导思想,确定了《报告》的结构、主要内容。在具体写法上,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地回顾过去五年的建设成果,尤其是去年的工作业绩,正视矛盾,查摆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依据目前的发展形势,经过认真测算,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更加具体地制定了今年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二是突出快发展的原则。加快经济建设是振兴**、繁荣**、实现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为此《报告》强调了要积极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提档升级,由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迈进。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创新大招商、招大商方式掀起全区招商的新浪潮。《报告》通篇体现出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新业绩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力求构建和谐的精神。具体表现在明确提出要围绕城区建设、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严格监管等方面,都本着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构建和谐、创造新**的主题要求。使《报告》更趋于符合时代的特点,体现发展的要求,号召全区人民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认清形势、鼓舞斗志、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富庶、文明、和谐的新**。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1.15日 篇7

起草说明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向县委常委会作简要说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关于《报告》的起草过程

2011年是县委换届之年。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报告》起草工作,在2011年12月初就对有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要求县委办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深入思考提炼,集中力量撰写出高质量的工作报告。为此,县委办成立了《报告》起草小组,立即着手《报告》的调查研究和起草工作。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形成了《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讨论稿)。整个报告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资料收集和调研阶段。2011年12月5日,起草小组就下发通知,收集了全县各部门2011年工作总结。同时集中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与统计、经贸、农办、林业等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反复比对和核实有关资料和口径,为报告起草准备了第一手资料。二是讨论和正式起草阶段。在提炼各部门工作特色和亮点的基础上,起 1

草小组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形成了报告提纲,征求有关领导和部门意见后,开始起草工作。经过4易其稿,形成了报告初稿。三是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阶段。2012年1月4日,起草小组将认真研究、推敲和修改后的报告初稿分送到各个党委,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起草小组对《报告》进行了再次修改。2012年1月中旬县委主要领导审阅报告修改稿后,起草小组根据市里反馈的数字对报告再次进行了完善和充实,形成了今天提交常委会讨论的文稿。

二、关于《报告》起草的主要原则和框架

起草小组在起草《报告》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突出大。《报告》力求突出县委换届以来的大事、喜事;二是突出实。《报告》力求用翔实的数据体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三是突出全。《报告》力求体现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总结各项工作时尽量详细、全面。同时,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加强和改进文风会风的有关规定,控制文稿篇幅,做到重点突出、言简意赅。《报告》分四大块。第一大块主要总结了县委一年来特别是换届以来的工作思路和经济建设的主要举措,分四小点:一是提升拓宽发展思路;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全力打好“六大战役”;四是持续深化开放开发。第二大块主要体现了县委抓统筹、重民生的成效,分五小点: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五是重视发展

社会事业。第三大块主要阐述了县委重视和加强民主法治工作,分三小点:一是充分发挥县委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三是切实加强依法治县工作。第四大块主要概括了县委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措施和亮点,一是认真抓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二是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四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报告》最后对加强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也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简要梳理。

各位领导,以上是起草小组对《报告》的简要说明,供大家参考。同时也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写出一个高质量的县委全会工作报告。

关于关于改进法规起草工作的思 篇8

法规起草是立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程序上讲,法规起草虽属于立法前期准备工作,但起草工作是制定法规的关键步骤之一,对提高立法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不断改进法规的起草机制,提高法规起草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立法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法规起草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本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来共制定法规41件(其中现行有效的40件),修改法规24件(27件次),作出废止决定6件,作出有关法律性问题的决定16件。制定的现行有效的40件法规,其中财政经济和城建环保方面的25件,教育、文化、卫生方面的8件,公民权益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5件,人大工作方面的2件。

分析本届人大常委会法规起草机制运作的现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法规起草主体比较单一,人大自主起草法规数量少。从制定的40件法规来看,起草主体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政府主管部门或是法规的执法部门,有34件,占85%;二是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的工作委员会,有6件,占15%。同全国人大常委会相比,目前本市人大常委会直接组织起草的法规太少,除有关人大工作的法规外,其他方面的法规大部分由政府部门组织起草并提出议案。政府部门起草法规虽能够调动其参与立法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政府部门熟悉行政管理和专业的长处。但政府部门因其本身的局限性,容易从部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导致法规草案起草质量不高。

第二,法规草案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在安排上前松后紧。尽管本届人大常委会比较重视立法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每年立法计划由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政府法制办总要召开立法工作联席会议,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也认真排出全年常委会会议审议法规的时间表,但由于法规草案大多由政府部门起草,人大常委会的主动权少,常委会审议法规要等政府报来,往往“等米下锅”比较被动,时常出现常委会审议法规集中在下半年“打老虎”,影响常委会对立法计划的审议安排,也间接影响了立法质量。

第三,法规草案中涉及政府执法部门权限、职责的协调工作不够到位,以致于法规草案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还有涉及政府职责权限的问题要人大出面协调,牵制了常委会的审议精力。

第四,法规起草时的立法调研还未形成制度化。由于政府起草部门自身的局限性,对法规草案涉及的权利和义务的调研和论证往往不够深入,以致于对一些重大问题,常委会审议过程中还要进行调研论证,增加了立法成本。

第五,人大提前介入立法起草工作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要使本市法规的起草质量逐步提高,进而提高立法质量,亟待在总结本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起草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科学的起草机制,为以后起草法规、保证法规草案质量提供经验和依据。

改进法规起草工作的若干建议

法规起草机制运作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的立法起草工作制度。改进法规起草机制的目的,是要探索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泛听取不同意见;有利于人大有关委员会和政府法制部门提前介入,保障法规起草质量的途径和形式。现就改进法规起草机制,建立健全高效的立法工作制度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1、拓宽法规起草渠道,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法规起草制度。改进法规的起草机制,重要的环节在于起草主体的改革。实现立法民主化、科学化,必须拓宽法规草案的起草渠道,改变单一起草模式,向多

主体、多渠道转变,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法规起草制度。建议法规起草尝试作这样划分:一是对一些重要的、带有全局性的,关系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法规,应由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或直接起草,发挥立法机关的主动性;二是对涉及到几个部门职责的法规,应由政府法制部门或人大的有关委员会牵头,有关政府部门参加,成立专门的起草班子进行起草。也可以由人大的工作机构会同政府法制办共同起草;三是对一些理论性、专业性强的法规可以委托专家学者、科研机构起草。此外,还可以尝试多版本起草,即可以组织不同的立法小组分别起草相同项目的法规草案,最终择优采用或取长补短。

重视发挥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作用,可以尝试采用人大工作者、实际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三结合的法规起草模式。目前行政立法过程从工作层面上可分四棒接力,即政府主管部门起草-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初步审议-法制委员会统一审议。这四棒接力对起草法规来说,可以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但也免不了交叉和重复。建议在起草阶段就组织三结合的起草班子,由主管部门负责,市政府法制办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工委参加,法学专家、学者执笔。充分利用三方优势:政府实际工作部门熟悉行政管理和业务,考虑问题较实际可行;人大部门全局意识强,考虑问题能兼顾平衡政府部门和管理相对人各方利益;专家理论性强,考虑问题较合法、规范。将这三股力量汇集,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起草法规草案,有助于提高法规草案的起草质量。

2、立法调研制度化,切实提高实效。立法调研工作分起草时的调研和审议过程中的调研两部分,相对来说,法规起草时的调研,是立法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规的起草质量。因此,立法调研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并贯穿于立法的全过程,形成制度化。确立立法项目时,就要注意进行深入调查和反复论证,力求切实可行;法规起草前再进行调查,使之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法规起草后,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对与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法规草案,在设置权利和义务时应当举行听证,并采取公开登报、座谈等不同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立法调研也要讲求实效,针对立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论证,真正解决问题,力求提高实效。

3、建立协调制度,明确各执法部门的职责。法规案的协调制度主要是针对法规案涉及较多部门利益而言的。有时一个法规往往涉及两个以上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问题,这就必须在法规案中注意处理好各执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以避免法规案通过后因法规规范不清造成执法实践中的相互扯皮,确保法规的贯彻执行。

建立法规案协调制度,特别是由政府部门起草的法规案,法规草案到政府法制机构后,要举行有关执法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法规案起草协调会,重点是对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加强协调,广泛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既要保证法规案的统一、科学、合理,确保提请到人大常委会的法规草案在部门职责上不交叉、不打架;又要保证法规案通过后的社会效益,便于操作,切实可行。对以政府名义提交人大的法规案,各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已经协调确定的,有关执法部门再有意见,原则上不予理睬;对提交人大审议但没有经过政府协调或者协调不定的法规案,有关执法部门提出异议后,人大可以将法规案退回政府,由其协调并作出决定后,再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予以审议,从程序上确保立法的严肃性。

4、规范人大提前介入制度,提高法规起草的效率和质量。改革法规起草机制和程序,重要的是要发挥立法机关的主动性。在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法规起草制度的同时,更要加强人大在立法起草中的主导地位。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起草法规,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都要适时、适度介入,充分发挥主导和指导作用。尤其是对一些由政府部门负责起草的法规草案,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要做到提前介入,严格把关。重视发挥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提前介入,对每一件法规草案从立法的必要性、法规体例的合理性、法规内容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法规语言的规范性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论证。及时发现和掌握法规案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为常委会审议法规打下良好基础。

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提前介入立法前期工作要各司其职,突出重点。需要人大有关部门提前介入的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负责起草的行政管理性法规的调研、论证、起草工作。提前介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法规草案的起草质量,维护立法公正性,并在起草过程中贯彻正确的立法指导思想,通过深入了解情况为常委会审议作好准备。因此,提前介入应当是专门委员会成员的适时参与和指导,而不是人大工作班子人员参

与起草的具体工作。提前介入的任务,主要是帮助起草班子端正立法指导思想,明确立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把握法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确定法规的体例结构和需要设定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说,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了解情况,为常委会审议阶段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掌握法规起草的难点,对草案涉及的国家法制统一和设立审批、许可、收费、发证、资质评审、培训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发表意见;三是在立法技术方面提供咨询意见,力争使法规草案在议案形成时技术上比较完善。总之,提前介入的意义在于把握方向,而决不是仅仅为起草工作提供劳动力。统一审议机制建立后,法制委员会和其他专门委员会在协助常委会审议方面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职责,提前介入的方式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关专门委员会的介入应当早些、深些,为在常委会一审前形成审议意见报告作准备;法制委员会则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介入法规起草的调研论证活动。

全会讲话起草说明 篇9

关于召开……人民政府第九次全体会议

相关准备工作汇报材料

区政府办公室

(2012年月日)

区长、各位副区长,区长助理,各位领导:

按照政府工作的要求,每年年初要召开一次政府全会。为了召开政府三届九次全会,按照……区长的要求,政府办认真做了全会的相关准备,目前会议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准备就绪,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做个简要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会议召开的方案;二是《全会讲话》准备基本情况。

一、区政府召开三届九次全体会议方案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

(二)会议议程

(三)参会人员(110人)

1.出席

2.列席

3.邀请

(四)有关事项

1.请参会领导安排好工作,按时参加会议,各单位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须向区政府办公室请假,不得无故缺会。

2.请电视台做好会议报道。

二、《区政府三届九次全会讲话》准备情况

从年初开始,区政府办就着手做《全会讲话》的起草准备工作,政府办召开专题会议,对《区政府三届九次全会》的起草作了具体安排,抽调人员组成了起草小组,负责起草工作。初稿出来后,……区长亲自对《全会讲话》进行了修改,对讲话的框架、重点内容、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初稿形成后,分别征求了副区长、发改、统计、农业、工信、商务、建设等部门及办公室联系领导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修改完善。

全会讲话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在《全会讲话》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区长多次过问,对全会讲话的起草进行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亲自对讲话进行细致修改完善;各位副区长也对讲话进行了修改完善;发改、统计、农业、工信、商务等部门主要领导也反复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紧,涉及内容多,难免存在疏漏和一些不

安置房管理办法起草说明 篇10

篇一:物业管理办法起草说明

池州市物业管理工作情况介绍

一、《池州市主城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起草背景及说明

我市物业管理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自原池州地区于1998年出台的《池州地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后,一直没有出台池州市物业管理行业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仅仅依靠房管、物价等部门的各项单项政策,与《物权法》和国务院、安徽省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精神不相衔接。二是随着主城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和小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对物业服务的投诉和纠纷逐年上升,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办法制定前,我们会同市政府法制办、贵池区政府多次赴兄弟城市考察学习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汇景社区、秋江社区以及不同类型物业管理小区进行了调研,起草了《池州市主城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经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撤地设市以来我市第一个系统性规范物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确立了多项重要原则和制度。

配套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制度体系。2011年6月,会同贵池区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池州市物业服务项目准入与退出制度的实施意见》、《池州主城区物业服务收费暂行办法》、《池州市主城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暂行办法》、《池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建立实行 社区物业管理“三位一体”机制的意见》、《池州市主城区商品房住宅小区配套设施维护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细则和办法,修订发布了《池州市主城区住宅物业分等定级服务收费指导标准》,对物业准入与退出、装修装潢管理、保洁管理、物业服务收费、车位管理等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构筑系统科学的物业管理体系。

二、《办法》确立的几个重要制度和政策

1、确立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重心下移、扁平管理,落实属地管理,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重心下移,建立健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纳入社区统一管理的物业管理新体制。推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将主城区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初审、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服务日常考核、维修资金使用的审核审批等监管权限下放到贵池区,落实属地管理。市房产局负责制定政策、宏观行业管理、行业培训、考核评优以及配套用房的落实等等。目前,贵池区已成立市政物业管理处,各街道、社区也相继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明确区、街道、社区在物业管理中的职能职责,强化街道、社区的一线作用(招投标、市优评比、日常考核等一票否决)。

2、四类小区分类管理。新建小区,提高规划品位,高标准

要求;不规范小区,通过考核、管理,逐步引导规范;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由街道成立物业企业兜底管理,收取基本的物业服务费,非赢利性质,实行准物业管理;背街小巷实行政府保洁,由政府补贴。

3、健全完善业主委员会制度。明确了筹备经费,首次经费由开发企业承担,调动街道社区的积极性,配备办公场所、办公设施设备,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到期换届的,市、区、街道按1:1:1比例分摊。在业委会成立,社居委成员尽可能兼任业主委员会主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筹备、改选由街道、社区牵头,并指导、监督其运作。为保证选举工作正常开展,首次业主大会选举经费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换届、改选经费由市、区、街道办事处按照1:1:1的比例分摊。

4、确立了物业服务准入退出与考核制度。考核分三级考核,区住建委季度考核(区物业管理处、市容局、街道社区共同参加),打分、通报,街道社区负责日常考核。市房产局进行考核,专项检查(比如非机动车库使用情况、小区户外广告检查),考核低于90分的,不得申报优秀项目。强化市场准入、退出监管。当出现小区管理真空时,由贵池区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市容、环卫等部门临时介入,负责卫生保洁等基本服务,维护小区正常生活秩序。

特别提出实行物业服务质量履约保证合同制度。物业服务企

业进入小区接管前,按小区建设规模的一定比例缴纳履约保证金。开发企业的前期开办费统一监管。

篇二:关于制定綦江县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说明(送县政府)关于制定《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

理办法》的说明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置房建设和管理,切实解决被拆迁人的后顾之忧,根据根据《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綦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綦江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綦江府发

【2008】3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制定情况说明如下:

一、《办法》制定的政策依据

一是依据《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四九条规定:“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以及

第三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在原拆迁范围内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应当先建安置房。拆迁安置住宅房屋应公开房号,由先行搬迁的被拆迁人在同等户型条件下优先选择安置的楼层和朝向。住宅安置房必须符合国家普通民用住宅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未通过规划、消防和建筑质量等验收的安置房不得交付使用。”

二是依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文件规定:“被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住房安置的人均建筑面积标准为30平方米。”以及“各区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单位修建住房,并由建设单位定向销售给已进行货币安置的征地农转非住房安置对象,以满足其住房需求。定向修建并销售给被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居住的住房应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办法》起草的背景

一是理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的需要。目前,全县安置房由各拆迁人自行修建,存在建设标准不

一、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不利于县政府统一掌握和调配。

二是建立诚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县缺乏一部具体的安置房建设和管理办法,因此,各部门对被拆迁百姓的意见、建议很难及时、有效解决,经常出现百姓因此堵路、堵工现象。

三、《办法》起草过程

我局组织力量进行调研,依据《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綦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綦江县征地拆 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局多次组织县国土房管、县财政、县建设管理和各园城等部门讨论修改,共同制定此《办法》。

四、《办法》出台的目的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定建设标准,制定安置房分配方案,进一步加强安置房建设和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以上关于《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的制定情况,特此说明。

綦江县住房保障局

二O一O年十月二十八日

附件:

相关依据(附全文电子件)

1、《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讨论稿)

2、《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3、《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

4、《关于印发綦江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綦江府发【2008】39号); 附件1:

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区统建安置房建设与使用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维护被拆迁单位的合法权益,使政府统建的统建安置房建设、管理、使用规范有序,根据《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綦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綦江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綦江府发【2008】39号),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我县行政区域内由政府统一建设的安置房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统建安置房,是指因政府投资或组织实施的项目及实施土地统征、收购储备、地块改造等拆迁,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并对被拆迁户实行安置的住宅房、商业房和其他用房。

第三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由县住房保障部门负责牵头,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第四条 统建安置房由拆迁单位负责分配。

本办法所称拆迁单位,是指具体组织实施土地统征、收购储备、地块改造等拆迁行为的单位或受委托的单位。

第五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以期房建设为主,按需建设为辅的方式;统建安置房分配则以现房为主,期房为辅。

期房建设是指县住房保障部门根据所编制的建设计划,在实行拆迁以前统一建设安置房,以期被拆迁单位能快速入住。

按需建设是指县住房保障部门根据拆迁单位提出的建设计划统一建设安置房,满足拆迁安置需要。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六条 县住房保障部门负责编制统建安置房的专项规划、建设的计划工作;负责统建安置房施工设计、工程招投标、组织施工等工作;提供统建安置房竣工验收报告和管理技术档案;在国家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处理有关部门和拆迁安置户提出的统建安置房建设质量问题;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县发改委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立项审批; 县规划部门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规划设计与审批;

县建设部门负责办理统建安置房工程建设相关手续,派精干人员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监督;

县国土房管部门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的供地、用地等手续办理工作; 县财政部门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资金筹措、使用监管等工作,并对统建安置房建设所需资金优先予以安排;

县审计部门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工程跟踪审计;

以上部门在统建安置房建设环节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统建安置房以最快速度建成交付使用。

第七条 供水、供气、供电、通讯、有线电视部门根据统建安置房的规划布局,做好供水、供气、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管网的前期工作,及时提供配套服务;指导、配合好安置房建设的供水、供气、供电、通讯、有线电视规划设计和质量检验,使其符合标准,确保使用。

第八条 拆迁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拆迁资料的登记、保管工作;

2、向住房保障(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安置房管理办法起草说明)部门提供准确的统建安置房数量、户型面积等资料;

3、根据拆迁合同,有序组织被拆迁人选房及入住工作;

4、与被拆迁人及时结算相关费用;

5、办理统建安置房房地产权属;

6、协调统建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

第九条 统建安置房所在镇、街道、村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做好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第三章 资金管理与政策支持

第十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1、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

2、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公积金贷款;

3、出售剩余安置房所得资金;

4、上级相关补助资金;

5、其他资金;

第十一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资金由县财政部门提供资金保障。

第十二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用地全部为国有划拨;拆迁单位在给安置户办理房地产权证时,应该以出让土地性质确权;需补缴的土地出让金由县政府统一解决。

第十三条 建设统建安置房需由业主单位缴纳的行政收费、保证金及政府性

篇三:关于起草《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的说明

关于《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的起草说明

加快我市城中村改造,是为了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统

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和省政府“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争取2010年全面完成都市村庄的改造任务”战略部署,也是市委、市政府切实改善我市城中村居民居住和生活条件,解决好城中村集体组织和居民的长远生计,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作之一。根据连书记今年年初在全市旧城及城中村改造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工作安排,市旧城开发办在史市长的具体指导下,组织规划、土地、建设、房产、财政、文物等部门相关人员,调研起草了《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有关起草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出台《办法》的必要性

1.我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城郊村共有103个,占

地16.1万亩,居民75545户,居民区占地6.1万亩;建成区范围内列入改造的城中村26个,占地1.97万亩,居民29524户,居住区占地1.19万亩,建筑面积855万平方米。目前还没有一个城中村进行整体改造,城中村改造任务十分繁重,急需出台一个规格较高,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指导和规范城中村整体开发和改造工作。

2.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市 委、市政府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对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政策支持力度,《办法》的出台,正是为了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改善民生、加大投资、拉动内需,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特殊政策,充分体现出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导向。3.我市城中村改造还处在市政工程建设涉及的配套改造、优化城市环境的局部改造,以及开发商在容易开发地块“挑肥肉”式的商业改造,还没有实施以关注民生,彻底消除城中村为目的的一次性整体改造。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不但城中村改造的整体目标难以完成,还会使村民集中居住、建筑密集地块成为难以开发的“城市死角”,造成众多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办法》充分借鉴了郑州、西安、昆明、青岛、北京等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成功经验,在洛政办?2008?50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优惠政策,规范了操作程序,简化了审批环节,强化了落实优惠政策的保障措施。《办法》出台,将推动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走上整村连片改造、科学规范开发、统筹兼顾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制定《办法》的基本思路

1.坚持政府主导、区级负责、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因地制宜、一村一案、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基础方针。2.加大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外地城市成功实施的优惠政策我市没有的大胆进行借鉴;二是我市已有的优惠政策继续实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三是对优惠政策落实中操作性不强的,进行规范和完善。

3.科学设置安置开发比。这样可以既确保对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理安置,又保证开发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对安置开发比以外的土地,政府统一收购储备,出让收益由市、区两级政府分成。充分兼顾国家、集体、企业和村民的利益。4.统一规划、整村改造,优先、就近建设安置房。统盘考虑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公用设施建设。

三、《办法》中明确的优惠政策

1.对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优惠政策中,增加了“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新建面积与原拆迁面积相等部分予以免收,超出原拆迁面积部分,按标准的50%收取。”其他优惠政策同洛政办?2008?50号文件。

2.对城中村改造中规定安置开发比之内配套开发商品房享受的优惠政策,按洛政办?2008?50号文件保持不变。3.对村民二层以下(含二层)合法建筑的补偿政策:一是选择货币补偿的村民,按市场评估价补偿;二是选择产权调换的村民,按拆一平方米还一平方米标准给予安置;三是对人均不足30平方米的农户,按30平方米给予补差安置;四是对安置房面积超出应安置面积的住户,10平方米内按安置房新建综合造价结算。

4.对村集体经济用房按拆一平方米还一平方米标准给予安置。

5.合理照顾开发商的利益。《办法》规定:对拆迁安置成本过高,或经文物部门认定部分土地不允许开发时,市政府可调剂市区其他土地,依法出让给开发商用于开发建设,充分保障开发商在城中村改造中能够得到合理的收益。

四、《办法》中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和问题

1.《办法》明确提出实行安置开发比的政策。如果安置开发比为1:2.3,就是建一平方米安置房,要给开发商2.3平方米商品房进行开发(或一亩安置房用地给开发商2.3开发商品房用地),让开发商用2.3平方米商品房开发收益,弥补一平方米安置房成本后,还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安置开发比应根据城中村所在区位不同,被拆迁房屋建筑容积率不同,进行认真测算后审批确定。

2.《办法》中体现出规划优先原则。城中村改造应全市总体规划,分村统一规划。整村统一规划要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确保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3.《办法》中明确了保障措施。一是建立城中村改造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一站式”审批;二是特殊情况“一事一议”及时解决;三是对先期介入城中村改造,未竞争取得土地的开发商,给予适当弥补损失。为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城中村改造审批、服务涉及的各委局进行责任分解考核;对各城市区进行目标考核。按市委、市政府要求采用以奖代补办法,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的城市区给予重奖,其奖励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通过。

5.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及“一站式”办公审批,将涉及相关委局的权限和利益,还需各相关部门从大局出发统一认 识,按照“特殊时期、特殊政策、特殊办理”的原则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上一篇:《搭石》教学反思下一篇:关于有创意的温馨提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