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邓小平影片有感

2024-10-01

观邓小平影片有感(通用12篇)

观邓小平影片有感 篇1

观邓小平影片有感

这部电影,平淡而真实,将历史娓娓道来,而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坚强而高大的身影在渐渐清晰。当白色的字幕慢慢的涌上黑色的荧屏时,我禁不住地庆幸、感动与自豪。如果说中国有了毛泽东而逃离了帝国的铁爪,那邓小平则是拯救了亿万饱受贫穷的中国人。中国有了他们,结束了苦难的日子,迎来了新生。

但总是很难说清究竟是邓小平成就了历史,还是历史成就了邓小平。换做是谁,都不可能把“三起三落”的曲折人生看得如此坦然。但在面对这一切困难局面时,他总是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让他在中国危难的时刻更有实力挺身而出,承担历史的重任,创造中国的奇迹。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许这也正是支持邓小平打不到的真正原因。电影看过无数,伟人的故事也听过不少,但如此平易近人的伟人形象却是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在天安门前走过的人民队伍打出了“小平同志好”的红色标语,打着标语的人们兴奋而又庄重的表情和邓小平高举示意的右手像是一幅画,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还记得邓小平与学者们围坐在一起探讨如何发展新中国教育业时的场景,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故作的官腔,有的只是满心的急切与讨教。“腰杆直”更是邓小平的有一大特点,邓小平在第一次被打倒后连写两三份检查,指控者仍不满意,邓小平坚称说的都是实话,没有别的可说了。说罢,邓

小平“把腰杆一挺,直直地站在那里,不愿为此再费口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什么要坚持,什么要废除,干脆利落。就是这样的品质让中国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些走在时代前端的政策可谓迎来了很多的不同的声音,但邓小平的坚持与强硬让中国挺了过来。“就算天塌下来,大个子顶不住了,小个子一定能顶住!”这就是当时的领导人们的信心,改革开放是必然的,一国两制是必须的,而最终中国取得的成就也让那些非议嘎然而止。

我从未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过这位智慧的老人,即使是一部电影,也让我深深地折服。儿时不懂事,也只是从大人口中得知有一个邓爷爷和毛泽东一样,也曾是国家的主席。而现在,我不但了解了他,更明白了国家主席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人要看得比十几亿人都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承担起所有的期望。我认为与其说是历史成就了邓小平这个伟人,不如说是邓小平成就了中国这段辉煌的转折史。他的智慧、豁达与强硬成就了新中国灿烂的明天。

光与影的结合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一段传奇的历史,更是为伟人坚强不屈的精神与对祖国人民的赤子之心。对制度的灵活与对原则的坚持、对发展的智慧与对生活的豁达、以及对人生的年轻心都是值得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学习的。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创造更美好的中国!

观邓小平影片有感 篇2

关键词: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电影镜头;场景

《运转手之恋》这部台湾电影完成于1999年,在这部90分钟的电影里,苏照彬运用一种戏谑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出租车司机的生活和爱情:轻松幽默又略带荒诞的叙事风格使得本片从始至终贯穿极强的观影吸引;一气呵成的故事情节吧貌似琐碎的生活巧妙的串联起来,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一副活色生香的当代台湾市井风情画。

1.整部影片在结构布局上很有特点

整体情节尽管比较琐碎,但透过主人公苏大全的贯穿始终的内心独白将其串联起来,不仅是影片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台湾电影的一种“常态”,有一种化零为整的奇效。两次特殊的载客遭劫经历,使大全回忆生命中的种种片段:自己的家人、事业以及爱情。这些点点滴滴如同日常生活流水账似的娓娓道来,在主人公不疾不徐的自述中徐徐展开,让观众着实乐了一把——家人的各具特色:父亲的老成持重又不乏幽默,母亲职业带给的严谨专业以及生活温情,妹妹的独特兴趣行业里的奇闻异事,爱情的执着疯狂。让我们不禁感叹主人公外形与性格的强烈反差,正是这强烈的反差使得我们饶有兴味。

2.导演将台北的风貌从始至终地呈现在电影镜头中,使观者感受到浓浓的台北风情

借用苏大全的职业——出租车司机的所见所闻,台湾的大街小巷、各色风景都随着导演的镜头映入观众眼帘。有狭窄偏僻的小路,闹市的十字街头,有停泊满各色车辆的单行小道,有空无一人的高架桥下,也有高速奔驰的高架桥上,还有逗趣的加油站、特色的槟榔摊……这些场景的截取使得观众在观影之时能够真切的伴随镜头体验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将角色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而又不失灵活变化,确为一种把场景的调度与剧中情节以及观众的观影感受紧密结合的妙招。苏家的正港车行是影片的主场景之一,正港车行历经苏大全的学生时代以及入行成为职业出租车司机,它不是苏周的事业与苏家私宅的杂糅体。他记录了苏周的一份事业和家庭。车行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处于三岔路口,所以也见证了这里上演的生生死死。苏家的一双儿女的终身大事是牵动父母心绪的主要事件之一。苏家的餐厅是家中的主场景之一,在这里,小妹第一次把心仪的化工博士带来家中见父母,席间化工博士的反应令家人惊叹,但却赢得小妹的芳心。苏大全带庄静文来家里做客刚开始气氛也很尴尬,最终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个餐厅,这个饭桌,这个饭局,像是人物彼此之间联系的纽带,将主要人物的命运紧紧勾连在一起。

3.各形各色人物的成功塑造也是该片颇具特色的亮点

除却形形色色闪现在出租车中的乘客外,主要人物的塑造更现功力:苏大全的性格有几分淡定幾分闷骚几分幽默几分执着,说他淡定,在遇到劫匪的时候他从不慌张,还有闲情回忆自己的家人和爱情;说他闷骚,在他入行成为出租车司机的第一天时在车中臆想街边的美女因为他的飞驰而过刮走身上的抹胸短裙留下比基尼;说他幽默,在他遭遇车祸时,他还轻松地说人生嘛,难免会遇到意外;说他执着,当他遇到心仪的女孩,用尽一切办法不计代价的接近自己心仪的对象,用心的追求终于赚得美人归。大全身为计程车行老板的儿子,对开车这件事情的自我挑剔程度也很夸张。大全的性格处理貌似刻意而偶然,其实合情合理符合剧中情境。

苏周个性鲜明:职业普通,生活虽平常,面对心仪的女生游希子那份特殊的法医职业身份,他更多的是贴近人情的温情关怀,超越了常人对这份职业的歧见,淡定自若的关怀游希子,最终二人结为连理。

游希子既是一位普通的妻子,也是一位特别的母亲,她有着和全天下母亲一样的情怀,面对女儿出嫁和儿子成功交到女朋友,她难以控制自己激动的泪水;观看苦情电视连续剧也会被感动泪流满面。特殊的法医职业让她在日常生活中也流露专业精神,买肉时判断猪肉的新鲜程度,当儿子打算不结婚时提出保留精子以便将来试管孙子的建议。

当然,大全还有一位继承了母亲美貌的小妹,但是与外形截然不同的是她火星的个性,特别钟情各色的化学试剂,对化学试验情有独钟,并且屡败屡战。最终嫁给了一位在旁人看来怪异的、难以沟通但特别合自己眼缘的化工博士。大全的性格明显的继承了父亲苏周为人的实际持重、对爱情的坚定执着以及母亲性格中的冷静与泰然。这使得他平素外表的淡定冷峻成为一种必然而不显突兀,同时父母的职业整天面对伤痛和死亡,小妹的整日不倦的破坏力极强的古怪试验使得包含大全在内的苏家人对于生死问题举重若轻,为影片的结局走向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庄静文是一名外貌出众的女交通警察。她对婚姻保持不能将就的观念,但最终面对大全的疯狂而含蓄的追求,她选择了婚姻。二人的认识经历源于偶然:大全超速,静文开罚单。大全一见钟情。二人一方面外形极其不搭,一美一丑,职业也很尴尬,一个交警一个出租车司机。正是这种矛盾给故事的发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你,成为一种典型的困境,这使得观众更加关注大全的举措以及二人的发展。大全为了追求心仪的对象可谓费尽心思:首先透过父亲的关系查到庄的执勤班表以“守株待兔”。然后让母亲支招,给庄留下深刻印象,包括各种耍宝似的不计代价的违反交通规则,这一切只为吸引佳人的注意,最终庄被感动,留下自己的电话,两人的美好爱情由此展开——美人的冷傲败给自己锲而不舍的追求。童话式的爱情令人称叹。

大全其貌不扬朴实自然,唯一出现过的“反叛”是在得到母亲游希子的恋爱建议——给女孩留下深刻印象后做出的阿飞造型:墨镜、赤膊连帽皮背心。令观众婉然。平素苏大全的着装和他的个性很同一:扎在人堆中毫不起眼,甚至有些丑陋。因为职业的关系,多半是休闲装加运动鞋。庄静文是一个外形出众的交通警察,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要求颇高,谁曾想有朝一日会邂逅大全,大全奋力的追求使得静文终于接受了他——每次主动出现在静文的执勤路段把各种规则都犯了个遍,一个把开好车视为人生要义的计程车行的老板的儿子,居然在心仪的对象面前开车跌跌跌撞撞,只为对方能够截停自己开一张罚单。静文的视而不见不足以使其退缩,反而更加不屈不挠的在她面前闪现。

4.影片的主题并不像一个单纯的爱情电影,还包含对生死的特别解读,平实自然而又略带自嘲的幽默给观众呈现出一道清新自然的浪漫之风

观爱国影片《犬王》有感 篇3

比乐中学贾贝伦

“海龙!!”,听着片中主人公二林撕心裂肺的叫声,我的心也跟着揪紧了:这是一个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协力以军犬为武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讲述的是地下党员关汉良为寻访良犬乔装来到武平山中村落,而日本扫荡队头目八木泽同样发现二林的狗——海龙,是一头罕见的优秀狼犬,但八木泽偷海龙不成,竟安放了炸药包,企图炸死犬的主人,海龙迅速叼起主人身边已点燃的炸药包,箭一般地朝山脚飞去,但随着一声巨响,青山战栗,最后英勇就义。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犬的忠诚,在我脑海中印下烙痕。之后,海龙的幼犬大龙和小龙加入了地下党员关汉良的军犬突击队,并英勇地与敌人作战。

影片在这里运用了几组镜头来展现军犬英勇作战情况:一声哨响,几十条训练有素军犬倏地从草丛一跃而起向敌人扑去是那样义无反顾。水花溅起,颂歌传扬,极具张力的画面效果及令人为之振奋的音乐视听感受,把我深深吸引。聪明的军犬在日本士兵不备时突袭敌人,咬得日本兵嗷嗷直叫,丢盔弃甲。还有那军犬们叼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军车,导火线一拉,敌军的装备瞬间灰飞烟灭,大快人心。这真是智慧英勇无敌的军犬!我暗暗叫好。

在日军多次被他们自己视作是“奇耻大辱”的惨烈失败后,敌人恼羞成怒对军犬训练基地狂轰滥炸,小龙得以幸存但被八木泽设圈套囚禁了。游击队夜闯敌据点,小龙挣脱锁链回到主人身边。在小龙的帮助下,游击队出奇制胜。小龙把走投无路的八木泽带至林间一处坟墓前,这是海龙的犬冢,八木泽明白了小龙的意思。于是在坟前,展开了一场犬人激战......在影片的结尾,晨光中,小龙那矫健的身影向着自己的队伍飞奔而去,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看到这里,剧场中的人无不为之所动容,那种在犬身上体现出的忠诚,智慧于勇敢使我沉浸其中,同时在赞美犬的同时,也引发了我更进一步的思考: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难道只仅仅停留在军犬身上吗?

我的回答是“不”。

你是否在影片中看到,我们的战士为了革命的未来与祖国人民的安危而拉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我们的主人公听到村民述说敌人的暴行时,怒火中烧,独自一人带上几十条军犬,痛打敌人。影片中提到我们的战士想出利用军犬来帮

助对抗敌人的方法,并取得巨大成功,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不曾有过。只有人与犬之间相互默契配合,才最终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这里我们看出:犬的表现实则是人的表现,是我们那万万千千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的表现。影片通过在训练军犬对抗敌人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及人与犬的故事,侧面反应了无畏而充满智慧的中国军民。当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时,一种自信的、鼓舞人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渗入我们每个人心中。这种力量,是驱散黑暗的力量,是迎接光明的力量,是最终取得正义源泉的伟大的,永远打不败的神圣力量!

这或许正是《犬王》的精神价值所在。

而《犬王》的导演另辟蹊径在中国抗日战争大背景,并非单单表现这一时期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千军万马齐重杀,尸横遍野的场景,却让观众找到了另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笼罩着武侠传奇色彩。神犬上场杀敌,敌人狼狈乱窜,再加上令人为之一振的配乐,怎能不令人拍案叫好。导演不落俗套的展现出这种狗的灵性及人与军犬英勇智慧的精神,最终才获得成功。

观邓小平南巡有感 篇4

其实邓小平南巡之前,我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十多年,但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上,一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在发财致富还是老实的干活上一直困惑。当时社会中许多精英人士在市场投资上一直难以下定决心,其中政府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是个重要原因。

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标准,对姓“资”姓“社”的争议和“左”右两方面尤其是“左”的干扰给出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从而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既坚持正确的方向,又摆脱了无谓但无奈的困扰。正是从这时起,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走出了受挑剔受质疑的困境,走上了新的坦途。

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对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邓小平南巡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和最大贡献,在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把这个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精神实质正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举得更高、号角吹得更响。完全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南巡谈话,就没有十四大的突出贡献。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精辟论断,根据14年来的实践经验,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推动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促进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建设迅速发展。

邓小平南巡谈话推进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丰富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南巡谈话中的许多精辟论述,是马恩列斯不曾讲过的,是毛泽东同志不曾讲过的,也可以说是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不曾解决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南巡谈话有力地推进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同时也就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南巡谈话廓清了此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间严重困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观《竺可桢》影片有感 篇5

这个星期四,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全体看了《竺可桢》这部影片。

《竺可桢》主要讲了气象学家竺可桢当上了浙江大学的校长,并兴起了浙江大学。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他只有带着学生,“背”起浙江大学踏上了“流亡之路”。竺可桢退休之后,经常去野外考察,观察气候的变化,观察黄河的变化。竺可桢在失去了野外考察的能力之后,还是每天观察自己院子里的葡萄叶的生长,每天扫出院子里的尘埃进行观察。当他生病后,住进了医院,可即使他生病了,也每天写日记。他无论何时都不放弃观察机会的精神感动了我。

在我的身边,像竺可桢的人有许多,比如我们班的王老师。有一次,王老师感冒了,我们认为王老师应该不会来上课了,可是王老师却奇迹般的出现了我们眼前,我们眼前的王老师脸色苍白,不停的咳嗽,声音也沙哑了。我看着王老师这副模样,一下子被震撼。在平时,我们没少惹王老师生气,班上个别同学的作用不是少做就是没做,让王老师没少生气,可丝毫未影响王老师教我们知识的情绪,王老师常说:让那些不要好的一边待着,学习为的是谁要 想想清楚。王老师生病了,明明可以借助这个好机会好好的 在家休息休息。少受点我们的 气,可是王老师却坚持来给我们上课,在讲课的 时候,王老师显得很吃力,可是我们今天也奇迹般的没让王老师生气,王老师生病还给我们来上课不就如竺可桢生病还坚持考察的精神吗?

简析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观 篇6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A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42-02

前言

邓小平理论是党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的理论结晶,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中提出的标志邓小平理论雏形形成的十大经验,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标志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再到十四大的发展与丰富,最终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并将邓小平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邓小平理论至此已然成为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大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其核心,而这一核心中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两大内容着重强调了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观闪耀着其独特的光芒。

一、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观的形成

(一)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它是与各个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所以,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大要素。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构成生产资料。

马克思历史唯物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组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形成和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要想健康的发展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如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破除这种束缚,解放生产力。在很长一段的历史时期以来,我们并非不懂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只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更多地放在生产关系(“一大二公”)上了,从而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深刻地揭露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观形成的现实基础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原有的基础相当薄弱。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是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老祖宗,从清朝末期算起,包括张之洞和蒋委员长交给我们的遗产,钢只有90万吨,机床只有8万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现代工业只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而农业和手工业占90%。绝大部分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现代商品生产和交通运输微乎其微,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科学技术几乎是一张白纸,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人口中文盲占绝大多数。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一建国就开始了经济恢复和大规模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156项重点工程,使社会经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过渡时期只用了七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的任务仅仅初步打下了一个基础,还远没有完成。科学文化落后的状况,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980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正是在这一国情基础上,邓小平指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二、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观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观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思维,其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有专家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52年他就指出,“科学研究是一项基本建设”。1961年由他主持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中明确规定,“技术人员和职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75年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多次强调,“科研必须走在国民经济的前面”。1978年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1988年,他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科学地总结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1991年他还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

(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全面展开。1986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出现了一场姓“社”、姓“资”的争论,严重干扰了现代化事业前进的步伐。1990年,邓小平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讲道:“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因此,邓小平的生产力发展观的落脚点是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上,即体现在共同富裕上。但需要我们认清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一方面既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用邓小平的话说,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提倡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同时,支持和带动另一部分人更快地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三)发展生产力最终是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

生产力有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之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根据邓小平提出的“科技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的生产力发展观即是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江泽民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通常,先进生产力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其一,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资料和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对象;其二,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先进科学的结合方式和管理方式;其三,环境破坏轻,资源消耗少,投入小,产出大的经济效益;其四,对社会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是从生产力本身的要素看,要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先进的劳动资料、先进的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二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看,只有不断推动生产关系发展与变革的生产力,才是先进的生产力。

三、生产力发展思想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分析,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做出了未来社会将经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并第一次明确地把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后来,列宁又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把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称之为共产主义。邓小平又把我国这样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说成是“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事实上的不够格,主要就是指在我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自身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邓小平以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客观依据,将我国确定为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而制定出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中,最根本的就是对旧的体制实行根本性变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力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价值观念相互冲突,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发生变化的同时,我们更应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生产力发展观,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王珏.邓小平文选辅导讲座[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2][英]J·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3][英]J·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4]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材料)[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

[5]汤群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观《筑梦中国》影片有感 篇7

(江溪街道太湖花园第二社区 吴琳琦)

电视政论片《筑梦中国》,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e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群。

中国梦即人民幸福梦,人民幸福不是央视记者采访的那句话“你幸福吗”,也不仅仅是政府工作报告的GDP增长数字,而是十八大为我们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是国壬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的新的要求。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的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性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壬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r,十八大还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o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有十八大精神的指引,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中国小康梦”不仅是具体而又真实的,还是美丽而又可及的。

中国梦即国家富强梦。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来,中国由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一跃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不论是的北京奥运会,还是20的上海世博会,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界的目光;不论是神舟系列飞船的一次次成功上天,还是中国第一艘航母“宁远号”的顺利下海,都在说明中国更加自信了,中国因底气而更加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强大。同时,中国人民富了,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都在8%以上,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些,都在说明中国已经进入国富民强也可以说是国强民富的新阶段。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取得重大历史突破,并在改革开放中与欧美世界取得共A,现在,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责任,都是更为强大中国留给世界的中国印象,这个印象是直观而又客观,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强大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强国梦”就这样离我们越来越近,看得到,也摸得着。

中国梦即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有上下50的历史,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璀璨的文明,近代以淼`积贫积弱,使中华儿女一直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170多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梦想而孜孜以求,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担下了这个重任,使我们的“中国梦・筑梦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贴近。

我们的“中国梦・筑梦中国”既不虚幻o也不遥远,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三位一体,构成了我们的“中国梦・筑梦中国”。我们的“中国梦・筑梦中国”切身实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与十八大的召开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我坚信,我们的“中国梦・筑梦中国”必将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顺利实现!

观《滑板梦之队》影片有感 篇8

今天,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影片――《滑板梦之队》。片中的三位主人公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其中最可贵是――自信!

齐萌在自己的墙上贴了一幅醒目的标语:别人可以瞧不起你,可你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一点不错,就是因为有了自信,他们才会变得活泼开朗;就是因为有了自信,他们才会有与专业队较量的念头;就是因为有了自信,他们才会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力压众芳,大挫群雄,最终赢得胜利。

滑板梦之队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自信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人认为这不可思议,有人认为他们是侥幸取胜。但仔细想想,有了自信与坚持的支撑,最后大获全胜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不是充满自信,而哪一个失败者不是胆小懦弱?伟大的德国科学家第谷刚开始研究时充满信心总结了许多定理。但就在胜利的曙光就要出现之时,他没有了信心,放弃了自己苦苦研究的定理。后来开普勒用第谷的资料研究成功,被命名为开普勒定理。每当人们提到开普勒定理的时候,不免为第谷遗憾――如果他信心充足,胜利就会属于他。反之,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制作灯泡,为找到耐用的灯芯,试验了上千种材料。但他坚信胜利属于自己,毫不气馁,终于成功了,被世人瞩目。他的成功与信心是分不开的。自信,好比一把利剑。每一位志向远大的少年,都应该牢牢地握住自信这把利剑。它会帮你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走向辉煌。

大家都还记得大文学家韩愈参加科考的事情吧。第一次,他名落孙山。第二次,还是这个题目,于是他交上了与第一次科考近乎相同的答卷。在有些人眼里,这似乎很可笑。但他非常自信,坚信自己的文章无懈可击。正是这种自信,让他夺取魁首。

自信是生命的源泉,世界是由自信创造的。一个人缺少了自信,就像美丽的蝴蝶失去了双翼;就向高档的跑车失去了马达;就像矫健的雄鹰失去了翅膀。要相信:世界因我而更加精彩!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目标远大,自强不息。明确了目标之后,就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努力去做到!正所谓自强不息,既要自信自强,又要拼搏进取。一个人往往因为缺少自信而妄自菲薄,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看作最优秀的,而唯独忽略了自己。前世界拳击冠军乔?;弗列勒每战必胜的诀窍就是: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总要在天花板上贴一张座右铭――Yes,Ican!(我必胜!)他就是牢牢握住自信这把利剑的成功者,这把利剑让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听到――“我不是这块儿料”;“我能干好吗?”这些话。多么可悲,多么可气。不试怎么就知道不行?为什么很多人面对新的尝试往往缩头缩尾?因为他们缺少自信!成功的人之所以占极少数,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缺少自信!有人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往往会被夹住。但假设没人敢做第一个被夹的人,那么我们还能吃到美味的螃蟹吗?那个敢于实践的人注定是最后的`胜者。因为他充满自信,能够迎难而上。“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但无法战胜他的精神!”这出自《老人与海》的经典名句,时时回响在我的耳际。不错,自信是一个人的灵魂!一个自信的人,会在失败中拯救自己;会在成功中摆脱自己;会在多变的命运中保护自己。自信的人不会被巨大的压力压弯脊梁;自信的人在逆境中也会显露才华;一个自信的人不可能与绝望为伴;一个自信的人面对再大的痛苦也会释然一笑。如果我们身边多几个自信的人,中国就一定会成为世界首强!

欧洲大革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还想补上一句:不敢当将军的士兵更不是好士兵!连升职的勇气和自信都没有的士兵,在战场上又怎么会英勇杀敌?记住,是金子在哪都发光。不要被所谓的“自知之明”所束缚。“铁人”王进喜说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是的,一定要敢于上!成功了,笑为自己喝彩,失败了,亦无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牢牢地把握住自信,让自信时时环绕在身边吧。

观爱国影片大国崛起有感900字 篇9

遥远的东方盘卧者一条巨龙,他的名字叫巨龙。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一个强大的名字——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翻看历史,她经历了封建统治、鸦片战争、殖民掠夺……但优秀的中华儿女不甘沉沦,他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名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外敌入侵。港澳回归,中华人民洗血了百年国耻,标志着祖国在统一大业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国均不愿与中国建交。但聪明的中国人想出乒乓外交,用乒乓球打开邻国的大门。中国日益发展壮大,在万隆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更为各国的外交提供了借鉴之据。这标志着中国正在一步步崛起。

,中国成功申办了奥运会,神舟系列飞船的升空、蛟龙入海,天河二号计算机研发成功。一个面向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每年派出的蓝盔维和部队数不胜数。蓝盔战士们用勇敢无畏,即使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他们也视死如归,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伟大祖国。他们的工作圣洁无比、至高无尚。中国高铁以其快速、平稳的运营模式夺得世界桂冠。但中国人们毫不吝惜,将高铁研发技术公众于世,中国高铁走出国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学经典更是传遍世界,各国兴办孔子学院,各国开始了穿汉服、学汉语、写汉字的文化潮流之风。美国总统特朗普五岁的外孙女更是能用汉语声情并茂的吟诵《三字经》,可见中华文化魅力无穷。

观小平小道有感 篇10

这次去小平小道的活动是教我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老师组织的。这天风和日丽,我们早上7点半起床简单的吃过早饭就去校体训馆集合。不只有我们一个班的学生,有好几个学院的在修这门课的将近1000的学生一起参加本次参观小平小道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我们徒步前往小平小道。我们在路途中说笑着,大概一个小时就到了小平小道。刚到达目的地,就听到纪念馆前播放的红色歌曲。俨然像回到了那个红色革命的时代。首先进的是主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群青铜雕像。描绘着邓爷爷和工人一起围着,神采飞扬,指点江山。后面是一大块白色纹理的大理石,上面雕刻着小平的女儿著名作家邓蓉,小名毛毛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内容大概描绘了邓爷爷在下放到江西后艰苦的生活,但处处透露着希望和亮光。继续往里面逛,看到了一些邓爷爷以前在工厂里的日用产品,都是比较破旧的东西了,但是放在壁橱里却熠熠生光。随后,看到了几幅描写邓爷爷和工人的故事,一一体现了他俭朴,珍重粮食,热爱劳动,尊敬技术和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还看到了一些以前绝密的文件以及邓爷爷下放期间调查江西景德镇时,工人们不怕嫌疑送给他的四个瓷器。印象深刻的是一副字,上面写着邓爷爷的亲笔。原文记得不是非常清楚,大概意思是我多么愿望留在党内干活,哪怕只做一些杂活也心愿。还有一副是说他文革时下放的感受,他说这艰苦的几年也挺好,这促使他有时间,能好好反思自己和思索中国的未来,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这些话让我想起另一个伟岸的身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同样他也数次被贬,但依然牵挂着整个宗庙,牵挂着天下黎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走进了小平休息室,这是工人们看邓爷爷辛苦为他建的,希望他能休息好一点。在他的房间外看了看,外面贴着几行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几个字贴起来容易,做起来只怕是难如登天。起码,我是不行的。里面很简陋,就是一张木板床和垫子,但邓爷爷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思考和构建了整个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出了小平休息室,进了当时的配件厂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破旧不堪,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如何了。

然后我们观看了小平同志的照片展览,看着那些照片从小平同志年轻到老,他的为人处事让我们感动,尤其是他抱着一个小孩的一张照片,小男孩很脏,可是小平同志没有任何厌恶,他笑容满面,亲着小男孩的脸蛋儿,邓爷爷是多么和蔼可亲啊!

观小平你好有感(毛概) 篇11

4观《小平你好》有感—— 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邓小平是20世纪全世界最有魅力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家之一,而在他的魅力之中最具有吸引力、最为浓墨重彩和光华夺目的一笔,是他在毛泽东之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

然而今天,我们撇开这些,撇开他政治家的身份。仅就他个人来看,邓小平

无疑是一个成功者,他具备一个成功者所具备的多种素质。

一、坚忍不拔,不畏艰难

有人能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有人能够一落一起,东山再起;有人能两落两

起,历经坎坷,然而这样的人毕竟很少;而像邓小平一样,能三落三起的,怎一

个敬佩能道尽?

在邓小平著名的“三起三落”中,他的妻子与他离婚,他的全家受到牵连,他的儿子被从三层楼上抛下来,终身瘫痪,而他个人也三次被撤销党内外职务。

然而这些都没有吓倒他,在一次次的倒下后,他又奇迹一样一次次的站起来,并

且一次比一次辉煌,一次比一次振奋人心。如果我们也能这样,打到一次,爬起

一次,不曾在哭泣后忘却,不曾躲在墙角黯然神伤,不曾一次次的放弃,或许我们,也会成功。

二、果敢,有胆略

邓小平敢于直言,从不看他人的脸色行事,即使是在他挨批挨整时,也绝不

为了自己过关保住“乌纱帽”而说假话。在那个多说一句,说错一句就能有灭顶

之灾的年代,能对“四人帮”不怕不惧、敢怒敢言、敢碰敢斗的,唯有邓小平了。

而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他敢于做第一人,在濒临崩溃的大地上做一场大

胆的尝试,那就是影响至今的改革开放。

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句话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或许

你才华横溢,或许你有文治武功,但你不去闯,不去试,就像踩着门槛却不敢跨

过一步一样,永远不会成功的。

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犹豫、一个胆怯,就可能成为刀下亡魂。唯

有那个勇气,亮剑的人,才有战胜对方的可能。

三、坦诚

1980年8月,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他这样说道:“我自己能够对半

开就不错了。但有一点可以讲,我一生问心无愧。你一定要记下我的话,我是犯

了不少错误的,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说,也是好

心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

尽管他在文革中被点了名,挨了整,但他没有把过去的错误都推给毛泽东一个人,而再三的表示他个人也有份,要承担责任。越是位高者,就越难以承认自己的错

误,就连毛主席也没有幸免。然而邓小平却没有这样做,错了就是错了,从不曾

为此推脱责任。坦然地说出自己的错误,需要一定的勇气。一个坦诚的人,不仅

不会因此而被抹杀功绩,反而更能获得他人的敬意,更能显示自己的伟大。

四、沉着冷静、安之若泰

153 号郑 悦学号 0930812

4在多次战斗中,邓小平始终能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辍,即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也能按下“心头火”,沉着冷静地考虑问题。他丝毫不为敌人的“挑战书”、“激将法”所动,也不为暂时的敌强我弱、冲击失利而灰心丧气,不为下级部队久攻不克、伤亡较大而埋怨动怒,也不为一役之胜而冲昏头脑,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的分析形势,判断情况,掌握战场主动权。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黑云压城的情况下,社会上有些人一时惊慌失措,而邓小平仍安之若泰,悠然自闲。他告诫人们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想成大事,就要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头脑冲动,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人,而在事后却难买那后悔的药啊。

如果坚忍不拔,有胆识,能坚持,意志力坚强,头脑冷静淡定从容,试问这样一个人,如何能不成功呢?因此,对于邓小平的一生,我们不仅可以怀着对一个伟人的崇敬的心情来研读,也可以以看待一个空前成功者的态度来读。

观邓小平影片有感 篇12

《十月围城》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为确保孙中山先生来港与13省的革命代表开会商讨武装起义大计的安全,一群由社会底层民众自发组织的仁人志士与清政府派来的暗杀队进行了一场殊,死决战,体现出无数中国民众的信念和义气。

对于那些为保卫孙中山先生人身安全而组织策划此次行动的仁人志士而言,信念是明确且坚贞的。他们把中国之希望和未来寄托于孙中山先生,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命安全,他们奉为至尊,强力保护。这类仁人志士的信念于影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少白,他代表着爱国知识分子阶层。虽然一介文弱书生,“见到血就晕”,依然为策划这次行动奔走呼号,献身革命事业。李重光,年仅17岁,可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年少志高,他说“我每天晚上一闭上眼睛出现的都是祖国和人民的未来”,他代表着中国新生力量,渴望和平、独立、富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李玉堂,是一个商人,依然心系国家命运,虽然他也有商人的软弱性,“只出钱不出力”,但腐朽、严酷的现实不容他有一丝的懈怠,最终,他集合全力参加行动。

而对于那些不明所以参加此次行动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言,不可小觑“义气”一词。其实他们也有信念的。王复明,“特别崇拜那些敢跟警卫吵架的人”;单纯、淳朴的阿四,终于李家,对于老爷和少爷,他都殊死保护;沈重阳,为了自己的女儿知道自己是她爹,拼死保护女儿的继父李玉堂;刘郁白,一个痴情的人,为情所困到死去活来,李玉堂问他:“为了一个女人,值吗?”他的回答足以令所有人结舌:“你们为了那个孙先生,值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和想法,每个人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分谁对谁错。相比信念,他们的义气也是难能可贵的而至于影片中灵魂集结所在的孙中山先生,更是具有崇高的信念。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了国家的人们不患于水。孙先生同样如此,自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忠孝难以两全。由于时间紧迫、革命任务艰巨,他放弃看望年迈的母亲。当影片结尾,孙中山先生站在船头,眉头紧锁,仰望灰蒙蒙的天空,心事重重。为这祖国和人民有个光明的未来

上一篇:一件小事小学记叙作文450字下一篇:国土资源监察大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