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2024-07-22

观邓小平故居有感(精选10篇)

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篇1

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贡献的人很多,值得我们铭记的人举不胜数,但名列前茅的是我们毛泽东同志,接着是我们的邓小平同志。父辈级别或者说爷爷级别的老人在提到毛主席时总是热泪盈眶,感谢毛主席解放了全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挽救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远离了战争的纷扰。感受不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绝望,对于毛主席的尊敬也仅仅停留在仰望层面。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可能更怀念邓小平同志,因为是他的提出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人民富起来了,生活中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所以我们对于邓小平心怀感激。带着这样一份心情,在2013年6月4日这样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们全院的同学一起参观了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小平故里。

还未踏入小平故居所在地,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平同志深受四川人民的爱戴,我们以他为榜样,教育者子子孙孙,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小平的魅力。广安的街道整齐,干净,似乎随时等候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过来瞻仰伟人的气息。在说到游小平故居有感之前,我们先简单谈谈对于这样一位伟人我的一些认识。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波折还是比较大的文革期间遭受过重创,但是他从未屈服于“四人帮”的折磨,几经沉浮,几次复出,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带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怀着这样一份了解与认知,我们游玩了整个小平故居。当然步入故居所在地,我们有个感受,小平家还是挺有钱的,邓家老院子宽敞,明亮,据导游介绍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十七间瓦房,很有历史文化的气息。这里曾经生活过小平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浓缩着小平的童年时光。人们络绎不绝地到故居参观,都是为了缅怀这位为振兴中华奋斗一生、百折不挠,终于以自己无比的智慧和胆略,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民强国之路的卓越领袖,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他的伟大思想、伟大实践和伟大精神,激励我们树信心、立大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许多外国人也怀着敬佩和渴望更深了解的心情,到这里参观访问。

今天,我们依旧带着一份崇敬之情踏上这片土地,虽然小平也离我们远去,但是来到这位伟人诞生和度过少年期的地方,我们依旧感受到了力量,他将指引我们不断向上。

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篇2

故居有两幢小楼房组成,我们先来到前面一幢楼,是孙中山先生文物馆。文物馆里的布置是依照时间为序,共分8个部分介绍的。从中山先生幼年开始,逐渐展开的。文物以实物居多,包括报刊、杂志、枪械、徽章、旗帜、各类器皿等,还有大量的照片、图片,内容非常的详细。讲述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真可谓终日劳碌,几乎没有过过一日的清闲和安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为国家而活着。

文物馆中有一段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录音,特别感人。中山先生用他那广东腔很浓的普通话,慷慨激扬的说道:“我们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为什么我们从一个伟大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这么积贫积弱的国家呢?是因为我们睡着了,我们睡着了„„所以,我们全体中国人要醒,醒,醒!”

文物馆参观完毕,经过了一道小门,就来到了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原先居住的小楼房,这也是一幢三层的西式小楼,里面包括客厅、卧室、书房以及厨房,楼内陈列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生前所使用过的家具、衣物、器具和书籍。听解说员说:中山先生生活向来十分简朴,全家即便是有客人来用餐,一日的生活费也不过一块大洋。就连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在日本结婚时所留下的物品,也不过是一张结婚照片和两套由友人赠送的碗筷,可见当时景象之“寒酸”!来到二楼的书房,书籍非常多,足足装了4只大书柜。很多是英文或日文的书籍。在这里孙中山先生完成了《孙文学说》和《实业

计划》等重要著作,并在此第一次会见中国共产党的代表。通过实地参观孙中山故居让我了解了这位国父的伟大。

观《邓小平》有感 篇3

小时候,就喜欢听一首歌《春天的故事》。歌中描述了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邓小平。

《邓小平》以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历史镜头及其讲话录音,生动形象地显示了小平同志的光挥业绩和伟大理论,真实地再现了他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人物的革命生涯与伟人风采。影片通过一帧帧精美而又不失纪实性的画面,再现了从文革之后到九二南巡讲话这段时期的历史。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不仅走进了这位老人,也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了那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它已逐渐变得模糊。

看完此片,我进一步从感情和理性上增强了对他的崇敬、赞佩和信赖。我在观赏过程中,时时为他那独特的人格力量和远见卓识所折服。“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这是邓小平同志在九四年观望祖国山河时发出的感概。看完《邓小平》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和所有观看者一样心潮澎湃,不由自主的对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领导人物肃然起敬,并心生崇拜和敬仰。

邓小平不仅有雄才伟略,而且坚持真理,用于否定错误的思想,坚决拥护“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7年他在和两位有关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两个 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 始终不渝地遵循)不符合马克思主意,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强调如果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那一年是历史 性的一年,因为许多学子都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十年文革把人笼罩在一片黑暗 恐惧之中,邓小平恢复了高考,犹如将人带出了黑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话,它是邓小平提出的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 富裕,就是这样的政策才有今天有“世界之窗”的深圳,才有今天经济辉煌的中 国,所以对于“社会主义现在花建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

在整个影片中,邓小平感到的是时间太短了,国家太落后了。他反复重复

这几句话,他恨不得一夜之间国家强大起来,富足起来。国家发展,长治久安,是一个民族的终身任务。危机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保持上进不断努力的力量和基础。但这种意识不能只是领导者,必须成为民族意识。只有整个民族的意识提高了,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观邓小平事迹视频有感 篇4

学期中,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形象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以及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在课堂上放映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书邓小平同志的相关视频。

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复。作为90后,我仅能从相关电影中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与浴血奋战,历经千辛万苦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我却从小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心里长久以来就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了最难忘的印象。上课时候播放的视频,又一次的激荡起心里的涟漪。

正如邓家老宅子正屋门前那副长联上所写的那样:“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于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在7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的政治生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他的“三落三起”,最富成就的是改革大开放和一国二制方针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提出实行改革大开发。“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从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复兴之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等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语句,都渗透邓小平同志的对于改革开放的信心。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洞察了社会发展的科学的规律,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去创新去改革,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都为之震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并顺利实现一个百年目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982年1月11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在1984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话中,更是展现了非凡的智慧与气魄。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绝不退让!

香港、澳门回归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看完这些视频后,我懂的改革开放的意义,懂得我国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懂得一国二制方针政策的重大作用,更加懂得邓小平同志所做的伟大贡献。而我将不断的学习,坚定的维护社会主义,坚定的维护祖国统一。

观《小平你好有感》 篇5

邓小平,他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在他的领导下,使我们打开了改革开放之门,让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联系。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通过《小平,您好》,这部影片,是我对这位伟大的领袖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他的身上可以折射出许多人不不具备的优秀品质。这位老人具有坚忍不拔,不畏艰险的精神。人生难免有起起落落,平淡无奇的生活犹如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唯有惊涛骇浪的生活,才能使我们感到生活的波澜张阔。他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面对着起起落落,他没有低头认输,不停与困难作斗争。

他做事沉着冷静,是他在处理一些事物中养成了不骄不躁的做事风格。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书草军书”的非凡帅才。他戎马一生,但没有军衔。虽然已是耄耋之人,但在处理日常事务,任然能表现他那非凡的一面。这一点,尤其在处理香港问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撒切尔夫人提出在处理香港问题上以“主权”换“治权”,邓小平这样说道:“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位国家领导人能够发自肺腑地说道,无不体现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因此,人民也这样对他亲切地称呼到“小平“。

在他领导的期间,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这样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跟要善于创新“、“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等等。在他外出视察中,仍然不忘记给孙子、孙女买一些铅笔、橡皮,告诉他们铅笔是让他们 好好学习,橡皮 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

观电影《百年小平》有感 篇6

最近看了电影《百年小平》,该影片对我的影响很大,以前只知道邓小平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着闻名的三落三起,但是其中的具体细节还是不得而知;以前只知道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是其中的发展过程还是不得而知,甚至还错误地认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一下子就提出来的;以前只知道同志为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作出了很多工作和努力,但是不了解其中的坎坷和曲折。总之通过电影《百年小平》的观看,我更全面的认识了邓小平同志,更加详细的,具体的了解到了他的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也正是从这部影片中,我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超人的敏锐和超前到洞察力,也正是从这部影片中,我更全面的了解了邓小平的生平事迹,更加佩服他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更加为他的为人气魄所折服。

在香港问题上与他针锋相对的是在国际政坛中有着“钢铁妇人”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但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战后,最终这位钢铁妇人还是被折服了,我国也顺理成章的取得了在香港问题上的全面胜利。

除此之外,邓小平同志在政治生涯中的拼搏精神激励了我:年轻的时候就打出国门,来到了法国,与一批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后来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又被迫转移到莫斯科,从此开始了认真系统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日后遭中国共产党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建国后又遭到了三落三起,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中国走向实惠主义现代化的推动者,走向世界的开拓者。

我要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汇报人:xiexiebang

邓小平故居参观心得体会 篇7

学校组织了近300名学生前往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学习红色文化革命精神。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经历一小时多车程,上午10时左右抵达邓小平故居景区。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8个组来到了邓小平同志铜像广场,向邓小平同志铜像进献花篮,以表达对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到达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陈列馆很宏伟,讲解员告诉我们陈列馆的建筑形状,久象征着邓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人生的三起三落,足以证明邓小平同志是不平凡的。陈列馆里面分为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共展出文物170件,档案文献资料200余件,图片408幅,复原场景4个。我刚进入展览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高海阔人为峰”的邓小平型铸铜壁像,看到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铜像,我不经想到了小平爷爷对我们民族那划时代的贡献:第一,小平爷爷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指明了航向。对于这一点,没有非凡的气魄和智慧,是根本做不到的。或许,没有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我们仍然在黑暗中探寻前进的道路;第二,他主张废除领导干部终生制,这反映出小平爷爷伟大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序厅两侧石墙上,镂空雕刻着两段撼人心魄的文字,右侧是邓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出生在协兴乡的牌坊村,并且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邓小平同志原名邓先圣,5岁在私塾念书,先生觉得他名字不妥改为邓希贤,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改名为邓小平。1920年夏天,邓小平同志离开家乡,异地求学。4年后,邓小平同志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道路。1931年,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由于邓小平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主义,被当时党内“左倾”主义的领导撤职,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是邓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落”。29岁的他和妻子金维映也离了婚。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同志遭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第二次“落” 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第三次“落”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每一次的理由都是那样的荒谬,而他每次因为坚持正确的路线,正确的理论而被打倒。但他无怨无悔,就因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陈列馆里面我们还见到了邓小平同志用过的枪,穿过的军衣,想象当年邓小平在战场是多么的威风。陈列馆里面还原了邓小平同志在北京的家,我们看到邓小平同志家里设施极简,邓小平一生都是很节约的,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享受,每个月都在买衣服还是觉得不够,而且追求名牌让父母生活拮据,这真的是让我们羞愧。在陈列馆的后面,讲解员带我们走了一小段石板路,她告诉我们,这是邓小平在北京走过的石板路,这全是用飞机空运过来铺在这里的。石板路时而平滑,时而坎坷,邓小平的一生也是如此坎坷,让我明白了即使处在逆境中,也要不屈不饶、愈挫愈勇,心中充满阳光和激情迈向前方,在顺境中也得居安思危、不卑不亢。邓小平故居坐落在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正房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主席提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横匾,两侧为四川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对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人生杰,解危济困,安邦救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这是邓小平一生的写照。故居占地800平方米,由17间房子,由正房和左右厢房。故居由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修建而成。讲解员告诉我们,故居是坐东朝西,到下午夕阳才能照射进屋内,象征着邓小平到了晚年才达到事业的巅峰。当然,这是当地的一个传说。故居前面是一个池塘,因邓小平同志小时候在里面洗毛笔,所以取名洗砚池。我看到了邓小平出生的房间,房内存有邓小平同志出生的床,是小平生母淡氏的陪嫁床,由于小平母亲淡氏出身名门望族,家里经济不错陪嫁物也是极好的。小平同志的床保存完整,床柏木质地,古色古香,龙凤呈祥,雕梁画栋,三层搂雕,各种图案浑然一体,实属一件文物。还有小平读书用过的书桌,这是一张极普通的长方形书桌。但细细察看,从剥落的厚厚油漆中,仿佛还充溢着油渍的味道,我仿佛看到了小平在桐油灯下一手拿书,一手不时地挑着灯芯刻苦学习的情景。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翰林院子。这是邓小平先祖清代翰林邓时敏居住的旧宅。翰林院子坐西向东,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是两个四合院相套的大院落。整个院子共有大小房屋36间,由朝门、戏楼、厅堂和厢房等组成,占地2000平方米,。邓时敏仙逝后,邓氏族人公议把翰林院子辟为学馆,希望为邓氏家族培养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于是办起了牌坊村第一所私塾学校。邓小平同志小时候就在这里上私塾。

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篇8

三元里小学

五年(1)班薛润杰

今天我和妈妈还有爸爸一起去了“詹天佑故居”。我非常开心,就是不知道詹天佑是什么人物?为什么大家都整天提起他呢?为了要证明他是有名的,今天我要搞个明白。

故居纪念馆位于荔湾区恩宁路十二莆西街42号。我们从家出发,步行了十几二十分钟,终于来到了“詹天佑的故居”。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两旁是普通的是居民楼,有一部分是危房!大约进入50米就到了他的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约100平方米的小平房,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很整洁!里面陈列了的东西:有不同时期的简介,图片,资料,有1909年做的铁轨道,有詹天佑他亲手写的字(包括;中文和英文),还有别人写给他的信,……这个就是詹天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哦,原来他是我国进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也是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举世闻名的的铁路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就是——詹天佑(1861-1919)。

我的目光慢慢地转向了另外一边:他在小时候非常努力读书,获得了无数奖项,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爸爸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美国留学。我心想:“他的家庭是富裕的,他的曾祖父是经营茶叶的!”在上面这几行醒目的大字下面,是他的重大事迹:他毕业了以后,就回到中国从事修铁路的,其中在1894年首次在我国成功完成了外国工程师没有解决的问题。最中外瞩目的是;詹天佑1905年的时候主持修建了我们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主干线——京张铁路!为咱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身为中国人的我,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在他故居的旁边有一所詹天佑小学,在詹天佑小学里,有一座詹天佑的铜像,我走到他的像前,肃然起敬。

我要向詹天佑学习,学习他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学习詹天佑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遇到困难要想办法,绝不退缩。以前我一遇到难题就退缩,例如: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就退缩了,“不干了”。参观了詹天佑的故居和知道了他的故事后,受到了启发!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篇9

鲁迅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灵魂,我敬爱鲁迅先生,喜欢他犀利的文字和不屈的脊梁。有人曾评价: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先生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我们党校实践小组决定五一假期到位于阜成门内的鲁迅故居兼博物馆参观,来追寻先生的痕迹,以陶冶情操,令五一假期更有意义。一行人下了公交车,信步前走,拐弯处不远,正对着一个古式风格的大门,这便是鲁迅先生故居。虽然离喧嚣的马路不足200米,但这里的清幽冷寂却与外面的热闹相隔天壤,入门正对着的是鲁迅先生的石塑雕像,安放在片绿茵草坪之上,左右的花树繁华满枝,春风吹过,飘散的花瓣撒满一地,满院清香。进入陈列厅一层,整个大厅清幽素雅,正中放置着放大的石制手稿,边缘翘起,像是刚从书桌上落下来着地的瞬间的书集。四面淡青色石壁上或凸或凹刻嵌着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名和篇名,夹以木制的刻板,显得幽雅而又庄重。右手上楼梯是二层展厅,正对墙面上是一幅素描荒原图,四周墙面柜台上陈列的先生的图像图片图片、手迹、书稿、微缩模型和先生的语录展示了鲁迅先生一生的行踪和创作轨迹。

出了展厅,便到了先生的西三条故居,又称“老虎尾巴”,不算大的四合院正中种着鲁迅先生手植的白丁香,正值盛放,香气袭人。后院有两颗枣树和一丛黄刺梅。隔着玻璃,看到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但却在这极简单的屋里,鲁迅先生用匕首一样的笔杆子创作了《华盖集》等二百多篇伟大作品。

观其居,思其人,鲁迅先生生逢国势剧变时期,饱尝世态炎凉,目睹国家丧权辱国之状,身经离乱,路途多变,面对明枪和暗箭不屈不挠,英勇反击,在坚守中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在敌人所加的伤痛围困中辗转,在无路可走之时坚持战斗,用血踏出一条路来,这是怎样的勇气。弃医从文,先生是深刻之人,无往而不深刻,对人对事对景,都能直透内心,挖出深意,于事态、文学、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的解析无不鞭辟入里。先生以医学、文艺来疗治人们从肉体到精神的病苦,向自我剖析,不放过世间任何的丑陋和黑暗,对国家、民族始终保有忧切之心。我想起了先生的诗《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想,处在五四时期的青年鲁迅是幸福的吧,在风雨如磐的时代,先生能够不囿于书屋,投入到社会汹涌的洪流,著书论作,为民族的命运呐喊,唤醒整个民族,用匕首般的笔刺向敌人的喉咙,置个人于度外。如先生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现在的多元化生活让人们有很大的空间去思索和斟酌,也许这世界的纷繁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我们还是要在许多种价值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为之付出心血,坚守自己的心灵园地,并时时加以修剪,除去芜杂。让自己心灵的花园繁花似锦,飘香悠远。

参观刘少奇故居有感 篇10

以前只是听老一辈或历史书上说到一些关于刘少奇同志的光荣事迹,时隔多年后我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伟大故居,感触颇深。

刘少奇故居为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农舍。前迎池塘,后依山峦,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正堂屋左边为邻居,右边为刘少奇故居,有堂屋、正房、书房、饭堂、厨房、烤火房、碓屋、猪牛栏屋及杂屋等20余间。“文化大革命”中,故居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3月按原貌修整后对外开放。大门额上悬挂邓小平题写“刘少奇同志故居”横匾。成沛民作《刘少奇故居联》云:“日月公愁云,六字沉冤,浩浩神州造永恨;山河昭亮节,千秋伟绩,熔炼青史纪精忠。”

在刘少奇少奇故居参观,可见这家人从前的殷实和富足,也看出了这家人的勤劳和井井有条。家里的横堂屋,吃饭屋,厨房,碓屋(加工和储藏谷物的地方),牛栏屋,烤火炉等一应俱全。现在想来少奇少年离家舍弃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投身革命,不能不令人佩服。

刘少奇文物馆为三进三院三栋式布局,保存着16000余件少奇同志珍贵遗物和革命文物。文物馆内设有三个展厅,定期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专题展览和临时陈列。

刘少奇前辈始终坚持走群众的路线,于民同乐的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当代青少年励志的榜样。

生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位高权重,为新中国的成立出谋划策,不辞艰辛,不畏阻碍势力,尽管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在文化大革命的恐怖时代,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经济观点,还是坚持的自己为新中国的一套好的方案。试问有几个人做到?

刘少奇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党的巩固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为反帝反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我喜欢他的不放弃,同任何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一样,刘少奇同志在工作中也有某些缺点和错误,但他总是忠实地执行党中央制定的路线和对内对外的政策,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

刘少奇同志一贯重视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他善于根据理论原则,联系实际,周密考察、具体分析问题,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理论和实践统一的科学态度。

刘少奇同志言行一致。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广大党员提出的党性锻炼的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实践了。他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敢于坚持真理,抵制错误。他从来都把自己放在组织之后。我喜欢他的直率,喜欢他的沉着,喜欢他在文化大革命的乱世中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以后的未来中,我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那种永不屈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上一篇:以文明为话题的作文600字下一篇:领雁工程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