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小道观后有感

2024-05-27

小平小道观后有感(精选8篇)

小平小道观后有感 篇1

“小平小道”观后有感

09031434ccc

一条寻常的路,走出一个不寻常的人;一条不寻常的路,只因为被一个不寻常的人走过。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其一生中曾经经历过三落三起。而“小平小道”,就原为小平同志第二次“落起”时,“改造”过的地方。在前往“小平小道”前,我对“小平小道”有一些想象。未在网上查过“小平小道”的样子,也未在书上看过关于小平小道的图片。我开始想象,“小平小道”应该是一条经过整修的柏油马路之类的,路旁种好了一些现在已经长成的参天大树。带着这些想象,我跟从几个班的大队浩荡地朝“小平小道’的所在地走去。心想到了那里累了,恰好靠着树休息一会儿。

我们事先沿着上高速公路的马路向前走的,而后转弯进入一条两边真的长满大树的柏油马路。我心中一喜,我们就到”小平小道”了。路两边都盖好了很多各式各样的新房子。我想可能就是许多人跟从小平同志的足迹,沾点光,把房子盖这了。但是,当队伍的脚步继续向前挺进时我才知道这还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小平小道”。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步行,我们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目的地——“小平小道”。原来“小平小道”就坐落在新建县望城镇的一个叫做“省庄村”的地方。整个区域共分为若干个小区:“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小平铜像”、“小平车间”、“艰难岁月展厅”、“邓林摄影展厅”、“车辆陈列展厅”、“小平会场”等。

刚入大门,进入眼帘的是介绍关于小平同志生平简介及物品、照片的陈列馆。一入馆,吸引大家的当属拖拉机和大汽车了。而陈列馆中绝大多数是一些草帽和解放鞋,但在我看来,这些才是我们此行真正值得观察和想象的。这些小物品,真正地展现了一代伟人“下放”后的真实生活。

整个“小平小道”的陈列部分原为新建县拖拉机厂修配厂。一顶草帽,一双解放鞋鞋,这是中国任何一个最普通的家庭所配备,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

月至1973年2月期间便工作和生活在这里。

“小平车间”是大家公认为最有看头的区域。我原想,即使在“下放”的背景下,身处工厂车间的小平同志也不至于地位太低下,至少应当处于工厂领导决策层,至少在下放前他还是中央重要的军事领导。而这次我又想错了。随着解说员的解说,我们来到了小平同志的工作位置。陈现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个显眼的指挥台,一颗大大的螺钉固定在台钳上,旁边还放着一把大大的锉刀!这是一张并不显眼的木桌,旁边还放着一块解释牌:小平同志工作的木桌!

其实关于小平同志获得这份工作,还有一段小插曲:1969年11月,当工厂的工人得知小平同志要来自己所在的工厂劳动时,大家都发誓要保护好小平同志的安全,当时的车间主任考虑到小平同志已经是65岁的老人,就安排他干点比较轻的活儿,先是让他用柴油清洗小配件,可是老人的手不停地发抖,于是又该让他看图纸,可老人眼已经花了,不太看得清楚,于是老人便主动提出要干一点体力活,就站着用带有打磨功能的工具,将比较粗的小配件打磨光滑。早上八时上班,晚上六时下班,日复一日,干了整整三年多时间,他的夫人卓琳也在同一个车间,即小平同志工作台的对面,和他一起工作。

在“小平车间”里,一把把大小不一的锉刀,一颗颗固定在台钳上的螺钉。伟人邓小平同志和所有工人一样,干着一样的活。而在这里,也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萌芽地。

整个工厂似乎刚好建在一段缓坡上,其实刚要进入“小平车间”时,一尊小平同志的铜像便吸引了我的眼光。“小平铜像”处在整块区域的最高处,铜像所塑造的小平同志姿态随意,双手放松下垂,而眼光是目视整个区域。似在观摩整个全局,也好似在思索着高远的问题。小平的目光令人无限遐想。也许,三十余年前,一个象今日一样朝阳的日子里。一位中国伟大的设计师,在此,放眼全局,为中国设计出了一条,带领大家走向富强的大道——“改革开放”。

而后,我们来到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诧异的地方。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本次参观的最后一站——真正的“小平小道”。

那条道路并没有经过太多的休整(除了铺过一层石子以外),道路对于行人并没有太多的限制。就连原来处于路边的菜园也没有被占用,纪念馆附近的农民仍可进出,表面上真的很难让人从这片菜园联想到“小平小道”就在这里。

其实,就在其中,蕴藏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刚开始时,小平每天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要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工人们便在工厂后面开了一道小门,还径直通往小平同志住处的小道,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由农民菜田田埂一道道连起来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达了。

这是一条特殊的小道,也是一条光荣的小道。也许,就是在做这样的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让人民走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肤浅的康庄大道!

一位在中国党中央身居高位的领导,突然有一天被发配到这样一个地方。每天早晨都必须顺着这条小路到工厂去报到。

更何况,这还是一位老人,被安排在这家工厂做钳工,而且天天还要处在别人的监视之下,和钳子、扳手打交道。

但是,就是在这种不知明天,难料未来的“劳动改造”中,小平同志仍然表现出忘我的工作精神。据说,在小平同志的工作台,工人师傅们特地为他准备了一条凳子,但小平同志就从来都没有做下去过。在收入微薄的情况下,小平同志还是考节省挤出钱来供孩子读书。他还不只自己节约勤俭,还积极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其他人。他,还是那样和善,工作休息时间喜欢和工人们拉家常、聊事实。从来没有迟到和早退过。

一个人,生平有三落三起,而非三起三落。在失意时仍能以坚韧的意志,积极开朗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足见其心胸之宽广。这样一位伟人,由不得不让你感到尊重!

参观完“小平小道”后,我们原路回到了学校。对比现今的我,青年的我好比正值早晨阳光灿烂的日子。而小平爷爷在暮年之时仍然心系国家大事。年轻的我们更不应当浪费时光,应该抓紧时间学习知识,争取未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赞叹“小平小道”的同时,我不由得想起几句鼓励自己的歌词:

阳光灿烂的日子,少年要珍惜,不要再犹豫,不要再迟疑,应该把成功握手里,……

悲哀要忘记,时代要忘记,一定要战胜自己!

小平小道观后感 篇2

12083115 洋葱

为了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及其它一些方面的认识,5月24日,在我们敬爱的老师带领之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道去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小道。通过亲身参观小平小道,大大增进了自己对邓小平同志的认识。深刻体会到他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奉献的精神等

“小平小道”座落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镇省庄村境内,原名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是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

来到小平小道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平小道纪念馆,纪念馆是革命遗迹清一色的红,整个纪念馆有内向外透露出一种古朴、宁谧,置身馆内,更能感觉解放初期那种氛围从四面八方袭来。纪念馆并没有多大,简约却不简便,里面展现的大多是邓爷爷的生平伟绩,其中,我们还看到了难得一见的解放初期的拖拉机、双人车以及面包车,还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角用竹子拼接而成的当时的房子、小院,十分别致,看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我们也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从纪念馆所陈列的附有文字说明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时小平爷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光辉历程,同时,我也更深刻的理解了那句名言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成功,投以钦佩的目光,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隐藏在光环下的艰辛与努力。

出了纪念馆左转,一个巨大的小平爷爷的铜像屹立眼前,在骄阳的照耀下,更显得栩栩如生、威风凛凛,左右两侧都是以前的一些厂房,厂房外围的红砖好 多都已掉漆,整体给人一种沧桑之感,记录着岁月的流淌。在邓林摄影展厅里面展览了许多小平同志与家人的生活照。每一张照片里,邓爷爷或坐、或站,姿势不尽相同,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那和蔼慈祥的眼神。这一切的一切,都向我们诠释着一位坚强傲挺、充满责任感的父亲,一位精神矍铄,闪着智慧光芒的伟大领袖!在其间猛然间看到一句话“林彪不死,天理难容”,惊讶于邓小平同志的忧国心和豪放感,即使遭到贬谪下放,他的心依旧装了整个民族。他没对祖国失望,也没对自己灰心。终于,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用自己的坚持,谱出了“三起三落”的政治神话。

绕过铜像,我们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小平小道。这是工厂与步校之间的一条小道,由当时的厂革委会主任罗朋带领工人连续大干三天三夜造就出来的一条小道,也是邓小平同志踩实的小道。这条小道凝聚着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未来的思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

小平小道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掩饰,没有喧嚣的吵闹,它如同一根扁担,连起了步校和修配厂,也挑起了中国工业振兴和军队整顿的重担。这是一个不朽的传说,“东方小子”在三年的沉寂中成长,在事业共和国命运和前途的大梁钱,他毅然地挑起这份重任。

小平小道朴实无华,袒露的泥土,没有额外的掩饰,如同小平的一生,坦坦 荡荡,但就是这片本真的土地为我们共和国的振兴垫定了起跑的基础。境随心转,世界本来并不复杂,只是我们习惯给自己的心套上太多的枷锁。通俗直白的话语往往要比鸿篇巨制的说理要来得实在。正如这条小道,虽只有1.5公里的长度,但它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延伸了问你的思考。

时间在老,它带来了的是小平思索后的累累硕果,带走的是小道的孤清。然后秋草掩饰下的小平小道,成就正在熠熠闪光。

1971年11月8日邓小平曾给毛泽东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党做点工作。。”可看出在其工作期间,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国家、党。可说他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小平小道观后感(原作) 篇3

文/财务部 钟德川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在诸多近代革命先烈身上都有所体现,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历经磨练,更是“三起三落”,为缅怀先烈,培养公司员工吃苦耐劳、积极奋斗的精神,公司于2012年7月26日组织公司2012届新员工赴南昌市新建县望城岗“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主义再教育。下午2点,2012届47名新员工在人力资源部科长陆晓敏的带领下,乘坐大巴,从公司出发,直赴位于新建县望城岗的“小平小道”。不一会儿,大巴车在“小平小道”纪念馆门前停下,一行人有序进入纪念馆,在纪念馆解说的带领下,对这个由原新建县拖拉机厂改建而成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进行了匆忙却深刻的参观学习。

走进主纪念堂,是一组小平同志和其家人的塑像,造型生动,塑像上的邓小平和蔼亲切,引得参观人员争相合影留念,解说员也从这幅塑像开始,对邓小平这段在拖拉机厂当钳工的历史进行了解说。1969年10月,65岁的邓小平被扣上“走资派第二分子”的帽子,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2月调回北京,伟人邓小平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四个月,也思考了三年四个月。刚开始时,小平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从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发,工人师傅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处的小

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条杂草丛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庄稼地紧紧相连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

在解说的带领下,一行人依次参观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小平车间”、“艰难岁月展厅”、“小平小道”、“小平铜像”、“邓林摄影展厅”。在纪念馆区,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静静地讲述着小平同志在拖拉机厂工作的前前后后;老式的电视机,缝纫机,旧工作服,斑驳的拖拉机似乎仍旧留着小平同志的痕迹;小平同志当钳工用过的工具,洗过的螺丝钉帽依旧铮亮,让人感觉到小平同志那份认真、执着的工作态度。走出主馆,来到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车间虽几经修葺,但土黄的颜色,不平的地面,刺鼻的气味依旧在向人们诉说这里的破败,而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正如车间高挂的标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厂区出来,沿着小路,来到厂区后门,就是那条著名的小平小道,小道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南昌陆军学院的将军楼——邓小平在南昌工作期间的住处。由于陆军学院是军事管辖区,大家不能体会整个小道,但大家都驻足在此,耳畔似乎有微微风声,眼前似乎是那个坚定的小个子在小道上迈着缓慢却坚定的步伐的情景。

在整个厂区的地势最高处,巍然屹立着着邓小平同志的铜像,他静静地眺望远方,神色温和而坚毅,似乎看到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

国。在雕像下,参观人员全体合影,这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广大员工学习邓小平同志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承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遗志的宣誓!

最后,大家参观了邓小平女儿邓林给小平拍的图片展,100余幅图片是邓林无偿捐献给“小平小道”纪念馆的,题材多是1972年以后邓小平的家庭生活,图片丰富的展示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工作之外的家庭生活状况,让人感觉小平同志是如此的亲切,它们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刻缅怀。

邓小平有感 篇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读后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你好,小平》中对邓爷爷的感情加深了,看了邓小平文选,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政策,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人。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一系列文章、讲话中,在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始终把精神文明放在一个重要地位。邓小平同志在讲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这段话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那么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呢?当全党对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共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开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后,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这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党风、社会风气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效应和对外开放的某些消极影响带来的结果,另一方而是由于某些地方、部门的领导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认为前者是硬任务,后者是软任务,因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所放松,也就是出现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手

硬、—手软。这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反差,如果长期不能克服,不仅会影响社会的进步,而且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当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处于迷离彷徨,率先带领我们走出困境,走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的是邓小平,当我国的精神文明面临挑战,第一个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声疾呼,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也是邓小平。正是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正是他反复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他谆谆告诫我们:“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风气如果坏下去,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正是他明确地提出,必须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些论述掷地有声,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从此,中国改革的道路才走的越发顺畅。

中国现在的精神文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任常霞到丛飞,从政府到社会,我们的成绩不容置疑。饮水需思源,是邓小平用他先进的思想,无穷的智慧给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一个最完美的诠释。

观小平你好有感(毛概) 篇5

4观《小平你好》有感—— 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邓小平是20世纪全世界最有魅力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家之一,而在他的魅力之中最具有吸引力、最为浓墨重彩和光华夺目的一笔,是他在毛泽东之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

然而今天,我们撇开这些,撇开他政治家的身份。仅就他个人来看,邓小平

无疑是一个成功者,他具备一个成功者所具备的多种素质。

一、坚忍不拔,不畏艰难

有人能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有人能够一落一起,东山再起;有人能两落两

起,历经坎坷,然而这样的人毕竟很少;而像邓小平一样,能三落三起的,怎一

个敬佩能道尽?

在邓小平著名的“三起三落”中,他的妻子与他离婚,他的全家受到牵连,他的儿子被从三层楼上抛下来,终身瘫痪,而他个人也三次被撤销党内外职务。

然而这些都没有吓倒他,在一次次的倒下后,他又奇迹一样一次次的站起来,并

且一次比一次辉煌,一次比一次振奋人心。如果我们也能这样,打到一次,爬起

一次,不曾在哭泣后忘却,不曾躲在墙角黯然神伤,不曾一次次的放弃,或许我们,也会成功。

二、果敢,有胆略

邓小平敢于直言,从不看他人的脸色行事,即使是在他挨批挨整时,也绝不

为了自己过关保住“乌纱帽”而说假话。在那个多说一句,说错一句就能有灭顶

之灾的年代,能对“四人帮”不怕不惧、敢怒敢言、敢碰敢斗的,唯有邓小平了。

而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他敢于做第一人,在濒临崩溃的大地上做一场大

胆的尝试,那就是影响至今的改革开放。

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句话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或许

你才华横溢,或许你有文治武功,但你不去闯,不去试,就像踩着门槛却不敢跨

过一步一样,永远不会成功的。

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犹豫、一个胆怯,就可能成为刀下亡魂。唯

有那个勇气,亮剑的人,才有战胜对方的可能。

三、坦诚

1980年8月,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他这样说道:“我自己能够对半

开就不错了。但有一点可以讲,我一生问心无愧。你一定要记下我的话,我是犯

了不少错误的,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说,也是好

心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

尽管他在文革中被点了名,挨了整,但他没有把过去的错误都推给毛泽东一个人,而再三的表示他个人也有份,要承担责任。越是位高者,就越难以承认自己的错

误,就连毛主席也没有幸免。然而邓小平却没有这样做,错了就是错了,从不曾

为此推脱责任。坦然地说出自己的错误,需要一定的勇气。一个坦诚的人,不仅

不会因此而被抹杀功绩,反而更能获得他人的敬意,更能显示自己的伟大。

四、沉着冷静、安之若泰

153 号郑 悦学号 0930812

4在多次战斗中,邓小平始终能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辍,即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也能按下“心头火”,沉着冷静地考虑问题。他丝毫不为敌人的“挑战书”、“激将法”所动,也不为暂时的敌强我弱、冲击失利而灰心丧气,不为下级部队久攻不克、伤亡较大而埋怨动怒,也不为一役之胜而冲昏头脑,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的分析形势,判断情况,掌握战场主动权。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黑云压城的情况下,社会上有些人一时惊慌失措,而邓小平仍安之若泰,悠然自闲。他告诫人们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想成大事,就要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头脑冲动,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人,而在事后却难买那后悔的药啊。

如果坚忍不拔,有胆识,能坚持,意志力坚强,头脑冷静淡定从容,试问这样一个人,如何能不成功呢?因此,对于邓小平的一生,我们不仅可以怀着对一个伟人的崇敬的心情来研读,也可以以看待一个空前成功者的态度来读。

观电影《百年小平》有感 篇6

最近看了电影《百年小平》,该影片对我的影响很大,以前只知道邓小平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着闻名的三落三起,但是其中的具体细节还是不得而知;以前只知道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是其中的发展过程还是不得而知,甚至还错误地认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一下子就提出来的;以前只知道同志为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作出了很多工作和努力,但是不了解其中的坎坷和曲折。总之通过电影《百年小平》的观看,我更全面的认识了邓小平同志,更加详细的,具体的了解到了他的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也正是从这部影片中,我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超人的敏锐和超前到洞察力,也正是从这部影片中,我更全面的了解了邓小平的生平事迹,更加佩服他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更加为他的为人气魄所折服。

在香港问题上与他针锋相对的是在国际政坛中有着“钢铁妇人”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但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战后,最终这位钢铁妇人还是被折服了,我国也顺理成章的取得了在香港问题上的全面胜利。

除此之外,邓小平同志在政治生涯中的拼搏精神激励了我:年轻的时候就打出国门,来到了法国,与一批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后来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又被迫转移到莫斯科,从此开始了认真系统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日后遭中国共产党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建国后又遭到了三落三起,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中国走向实惠主义现代化的推动者,走向世界的开拓者。

我要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汇报人:xiexiebang

观电影《邓小平》有感 篇7

在一次思想概论课上观看了《邓小平》,发现原来历史记录片也能让人感动。

原来对于邓小平的生平并不怎么了解,只是知道邓小平为中国做出过很多贡献。在观看《邓小平》这部电影,在有了更多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心中也有了更多感慨,更多心绪。“小平您好!”一句好亲切的呼唤,正是这一句只有短短四个字的话语中,却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伟人邓小平同志的尊重和热爱。邓小平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比敬重与感恩的四个字。现在我来谈谈对《邓小平》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看完影片后,邓小平同志给我最直接感受就是敢想敢做,实事求是,心中装 的全是老百姓。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崇尚科技为荣,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应该主动接受新的,高的科学技术,远离社会中的庸俗文化,才不会辜负邓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

三起三落后,邓小平重新接管国家事务。这时的中国,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的中国。阶级斗争让中国落后了几十年,邓小平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建设好四个现代化才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要做的。所以他在党内提倡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无数人走向考场,为了知识,也是为了自 己和祖国的未来。

后来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反复地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发展的有力保证是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当他看到年轻人操控电脑时,感慨地说:我要多握握年轻人的手。科技的发展要靠年轻人,当然老科学家也很重要。你们把科技搞的越高越新,我就越高兴,不光我高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都高兴。老人家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技的敬仰,他呼吁年轻人要投身科技,搞出先进的,新的科技,这样我们国 家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影片的开头,通过一组长镜头,展现了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的盛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平你 好”出 现 了。我 想,这不 仅 仅 是几 位 北大学子的激情之作,更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敬意与谢意。没有他,没有 改 革开 放,就不会有今天 的 中 国,很 多人 的 命 运 也 将 被 改 写。有 了 他,农 民 才 能 实 现 “耕 者 有 其 田 ”的 梦 想,不再 缺 衣 少 食;知 识 分 子 才 能 摘 掉“臭 老 九”的 帽子,有机会为社会做贡献;无数地主、资本家的后代等所谓出身有问题的人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昂起头做人。

纵观全片,有无数场景让人感慨万千,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反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些画面。虽然它只描绘了邓小平一人的思想和行动,但从那些诸如视察,开会等看似稀松平常的场景中,还是能够感受到属于那个年代的激情与活力,那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渗透到了全社会、全民族之中。人们在反思,反思“文革” 之祸,反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悲情岁月。正是这种反思,使文学迎来了自 1949年以来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曾经一度死气沉沉的社会浸润在了诗歌的甘霖中,大学 校 园 诗 意 盎 然,诞 生了一种 被 称 为“朦 胧 诗”的 新 诗,涌 现 了 舒 婷、顾 城、北 岛、海子这样的著名诗人,他们轻轻的吟唱,大家都在和音。此时,“文革”虽已成为过去,但阴魂依旧未散,人们身心的伤痕依旧在,文学成了众人修复伤口的一剂良药,“伤痕文学”诞生了。它记录了一代人被耽误的青春,“上山下乡”带来的戏剧化的命运转折,笔尖流出的是绿色的青春、血色的浪漫、灰色的人生。一些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被迫停笔的文学大家也重新拿起了那尘封已久的笔,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用看似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控诉,忏悔与思考,如巴金的《沉思录》《随想录》等。

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他创造了一个时代。

他树立了一个丰碑。

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小平,你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一位领袖问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一人生最后的二十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位东方伟人带着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步伐,走进时代的大门。邓小平暮年南巡,这是他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定位,是维护他的毕生事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进一步开拓。南巡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的认识问题:什么是谁会注意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提防右但主要是提防左等等;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南巡讲话摧毁了极左思想余毒,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者意识。由此,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认知进一步提高了,改革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被推倒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发出了强硬的声音:不发展经济只能是死路一条。南巡之前的邓小平,带头遵守自己创立的退休制度,多年间力图少工作、少发言,以避老人政治之嫌;南巡之后的邓小平,不必言也不欲言,执著地归于寂寞,这

更说明了南巡讲话的独特性质。南巡讲话,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视察经济时,听到这位老人年到最多话的是:经济发展要在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能失去„„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他总是不断的催促着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勇敢发展,不要再被一些本本主义所束缚。我经常在纪录片中注视伟人邓小平的眼睛,那清澈的瞳孔,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多少坚定的信念、令人赞叹的远见?他面对着资本主义这个大帽子,面对着曾经令他三上三下的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以一片赤子之心操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个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南巡视察,就是考察各地有没有按照他的计划,将发展进行到底。他深知,中国再也不能失去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中国再也承担不起囿于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他在有生之年,特别是短短的暮年时段,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有所起色,期盼着改革开放的效果能真正实现经济飞跃。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老话,现在相信无论是谁都说得十分上口:“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简单的一句话,却彻底反映了一位老人朴实无华的精神。他追求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是她改革开放以及整个规划蓝图的最终目标。有资料显示,邓小平每天的散步从18次下降到12次,岁月不饶人,他将自己的所有心思花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他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机遇观,他一再地强调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停。是的,这位历经坎坷老人也会害怕,他怕中国再因为什么左倾右倾的思想,或者是什么内部的阶级斗争而停止经济发展,在他的脑海里,一切清除得很:中国在不能失去这次机遇,没有任何领导人再担负得起这项的巨大损失。可能是生命的乐章催促着他的离别,他仰看着自己的中华蓝图即将奏效,他多么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多少能见一下成效。他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只为一睹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广阔前景。他是踏着准点过日子的老人,他是和顶着时间作计划的智者。邓小平曾说:“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躯一顶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

春天的故事,回响着中国人意气风发迈向春天的脚步,记录着中国蒸蒸日上走进新时代的足迹。我们讲述春天的故事,阔步走进新时代。今天,当中国迈开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当中国展开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显出万马奔腾新气象的时候,我们也更加怀念春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作文 读《少年邓小平》有感 篇8

邓小平在少年时代就特别懂事,他上课聚精会神,生活中乐于助人。那时,他就有一个远大的信念:长大一定要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年仅15岁得邓小平孤身一人来到码头,与家乡的亲人告别,独自去往遥远的异国他乡——法兰西。初到法兰西,他为了自己的学业,顶着重重困难,勤工检学。因为他曾经想过: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就可以报效祖国,把中国变成一个光明与富强的国家。

邓小平虽然是四川普通农村的孩子,日后却是对整个国家,甚至对整个世界发生影响的巨人。那个年代,他亲眼看见了当时的中国是多么贫穷和软弱。从此,他就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投身于革命事业,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带领着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和愚昧,他是一个有无穷智慧和革命家、阶级战士、共产主义者,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读后感《作文 读《少年邓小平》有感》。

我觉得邓小平爷爷最可贵的思想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高尚的精神,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呢?

如果我们也生活在那样一个**的年代,我们该怎样做?俗话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的,谁都有责任,邓小平爷爷就是这么做的,由此,我对邓小平爷爷充满了无限的敬佩!

上一篇:This is me教案及资料简介下一篇:委托经办人单位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