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小平您好有感

2024-07-11

观小平您好有感(共10篇)

观小平您好有感 篇1

观《小平您好》有感

有这样一个人,他身高不高,却挑起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有这样一个人,他三次被打到,却又三次站了起来将中国经济引向新的起点;有这样一个人,他说话不多,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他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带领全中国人们走向富强的领路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邓小平始终在中国解放及发展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着。然而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邓小平总能沉着地面对着眼前的困难和挑战以惊人的胆识和魄力带领全中国迈过一道道坎儿不断向更高处迈进。

战争是残酷冰冷的,但经过战火洗礼和战争锻造的邓小平,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身上所散发的瑰丽色彩,足以我们长久不衰地兴叹。战争时期邓小平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革命斗争时期,曾指挥过百色起义、左右江战役,两次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多次出席党的重要会议;自抗战开始,更是与刘伯承合作,去的了卓著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委,淮海战役时受毛泽东之命任二野、三野两大野战军联合组成的前敌委员会的书记,后来就连毛泽东都说说“能指挥两个野战军的,只有小平”。

中国解放以后,邓小平的道路依然充满坎坷。每当人们提起时总会用“三起三落”来形容邓小平后来坎坷的经历。可事实上何止“三起三落”,而是风浪不止,起落难停,让起就起,让落就落,任凭起落。而他在大起大落中“胜似闲庭信步”随着起起落落,年华流逝,他终于落定潮头,双手紧握勇往直前的方向盘。而事实和历史也证明:邓小平是对的。

邓小平在第三次“站起来”后认真总结了历史教训,从毛泽东晚年失败的旋涡中“脱颖而出”,站在处于风口浪头的航船的舵位上,高瞻远瞩,窥测到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前进的正确目标,以惊人的胆识、魄力,满舵前进,带领全中国人民“走进了新时代”,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明媚春天,向世界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

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人民的儿子”,是邓小平对自己的定位。一个谦逊,朴实却又光辉的称号。“人民的儿子”不管是“起”还是“落”,心里总有股莫名的激情,没有私心杂念,为人民的安康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这个民族不再沉沦、落后和挨打,他把毕生的精力,智慧和心血都献给了人民。

而今斯人已去,他留给我们的又何止如今的幸福生活,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无论人们对他评价如何,我始终相信“知我罪我,唯其春秋”历史会昭示这个人们儿子的一切。

不想说太多的话语,只想从心底道一声:小平,您好!

观邓小平有感 篇2

姓名:王晶

学号:

院系:专业:美术学

观《邓小平》有感

别人说他的人民伟大的儿子,他却说他自己是伟大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每每在中国最危难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出将入相,叱咤风云。革命生涯三起三落,历经沧桑而不衰。废“两个凡是”谬论,立“实践检验真理”之言。推恢复高考制度之举,创改革开放之先河。成“一国两制”之构想,立“三个代表”之旗帜。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颗忠诚赤子之心,开始了一个春天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通过一组长镜头,展现了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的盛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平你好”出现了。我想,这不仅仅是几位北大学子的激情之作,更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敬意与谢意。没有他,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很多人的命运也将被改写。有了他,农民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不再缺衣少食,知识分子才能摘掉“臭老九”的帽子,有机会为社会做贡献,无数地主,资本家的后代等所谓出身有问题的人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昂起头做人。

在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场面是当欢乐的人群举着“小平您好”条幅的时候,我对这位“三起三落”的中国领导人更加尊敬,首先邓爷爷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爷爷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讲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老人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要把新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能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然后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国家在生产力上还比较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在电影中邓爷爷招集所有受过打压的学者,教授来北京参加科技工作会议,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恢复高考,无不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铁的事实。在出访日本中,坐在日本的新干线列车中不禁发出感叹:“我们也要有自已的新干线”。于是,我们便看到建设大吨位钢铁生产企业。而这个大吨位的钢铁生产企业,就是上海的“宝钢”。邓爷爷当年的一系列指示,在今天仍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着贡献。对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邓爷爷是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的。其次,邓爷爷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科学理论,发展了中国沿海经济,从而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人民走上了康庄大道。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邓爷爷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当有一次邓爷爷去乡下视察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位老奶奶在赶着鸭子就好奇的问:“老人家为何只赶两只鸭子,怎么不多养两只啊”。老人笑笑说:“那是会犯错误的,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邓爷爷也对随同的人笑了笑说:“多养了两只鸭就是资本主义啊”。邓爷爷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活力。

有关中国主权问题上他同样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政策。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面,面对有铁娘子之称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面对强大的英国。邓小平斩钉截铁的抛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据说邓小平会见

菲律宾领导人时,提到南沙的主权问题。菲律宾领导人说,斯普拉特利岛(黄岩岛)是离菲律宾很近的。邓小平当即说,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于是南海无争议。这件事虽然并不确定是真实的,但很多学者评论说话风格很像邓小平。

邓小平是灵活的,他支持市场经济,他提出了一国两制,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不拘泥于任何定论、传统。但他又是那么坚定,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毫不退让,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每一个政党的存在都需要有其先进的一面。中国共产党必定如此。我们的党在建党以来,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把反动派打倒,这一切一切的成就,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以先进分子为代表。但是,正如影片中,邓小平所说的,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没有人不犯错误,我也犯错误。是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在对待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同志的评价上,邓小平的态度是科学的,是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高度上的。他说,文化大革命是要坚决否定的。但是,不能把所有的错误归结在毛主席一个人身上,有些方面的错误,我也是有份的。一个领袖,可以公正地看待历史,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色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见,宽容也是一个伟人的精神魅力。不能本本主义,不能搞个人迷信,不能说我们党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只要我们的党能继承老一辈革命家敢于纠正错误,敢于挑起让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重任,群众哪有不支持、哪有不拥护的道理。现在很多地方官

员害怕“上访”,害怕这害怕那,整天提心吊胆。如果父母官都诚心为人民,身正不怕影子斜,哪会有害怕之心。一些外国友人说邓小平是政治家,是实干家。银幕上的他的身影,却是一副和蔼可亲的邻家爷爷的形象。看完了这部大型文献纪录片,我确实感触良多。以上所说的,只是一些拙劣的想法。我想,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还待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慢慢领略。

观电影《邓小平》有感 篇3

在一次思想概论课上观看了《邓小平》,发现原来历史记录片也能让人感动。

原来对于邓小平的生平并不怎么了解,只是知道邓小平为中国做出过很多贡献。在观看《邓小平》这部电影,在有了更多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心中也有了更多感慨,更多心绪。“小平您好!”一句好亲切的呼唤,正是这一句只有短短四个字的话语中,却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伟人邓小平同志的尊重和热爱。邓小平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比敬重与感恩的四个字。现在我来谈谈对《邓小平》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看完影片后,邓小平同志给我最直接感受就是敢想敢做,实事求是,心中装 的全是老百姓。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崇尚科技为荣,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应该主动接受新的,高的科学技术,远离社会中的庸俗文化,才不会辜负邓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

三起三落后,邓小平重新接管国家事务。这时的中国,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的中国。阶级斗争让中国落后了几十年,邓小平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建设好四个现代化才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要做的。所以他在党内提倡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无数人走向考场,为了知识,也是为了自 己和祖国的未来。

后来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反复地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发展的有力保证是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当他看到年轻人操控电脑时,感慨地说:我要多握握年轻人的手。科技的发展要靠年轻人,当然老科学家也很重要。你们把科技搞的越高越新,我就越高兴,不光我高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都高兴。老人家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技的敬仰,他呼吁年轻人要投身科技,搞出先进的,新的科技,这样我们国 家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影片的开头,通过一组长镜头,展现了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的盛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平你 好”出 现 了。我 想,这不 仅 仅 是几 位 北大学子的激情之作,更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敬意与谢意。没有他,没有 改 革开 放,就不会有今天 的 中 国,很 多人 的 命 运 也 将 被 改 写。有 了 他,农 民 才 能 实 现 “耕 者 有 其 田 ”的 梦 想,不再 缺 衣 少 食;知 识 分 子 才 能 摘 掉“臭 老 九”的 帽子,有机会为社会做贡献;无数地主、资本家的后代等所谓出身有问题的人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昂起头做人。

纵观全片,有无数场景让人感慨万千,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反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些画面。虽然它只描绘了邓小平一人的思想和行动,但从那些诸如视察,开会等看似稀松平常的场景中,还是能够感受到属于那个年代的激情与活力,那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渗透到了全社会、全民族之中。人们在反思,反思“文革” 之祸,反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悲情岁月。正是这种反思,使文学迎来了自 1949年以来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曾经一度死气沉沉的社会浸润在了诗歌的甘霖中,大学 校 园 诗 意 盎 然,诞 生了一种 被 称 为“朦 胧 诗”的 新 诗,涌 现 了 舒 婷、顾 城、北 岛、海子这样的著名诗人,他们轻轻的吟唱,大家都在和音。此时,“文革”虽已成为过去,但阴魂依旧未散,人们身心的伤痕依旧在,文学成了众人修复伤口的一剂良药,“伤痕文学”诞生了。它记录了一代人被耽误的青春,“上山下乡”带来的戏剧化的命运转折,笔尖流出的是绿色的青春、血色的浪漫、灰色的人生。一些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被迫停笔的文学大家也重新拿起了那尘封已久的笔,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用看似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控诉,忏悔与思考,如巴金的《沉思录》《随想录》等。

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他创造了一个时代。

他树立了一个丰碑。

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小平,你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一位领袖问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一人生最后的二十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位东方伟人带着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步伐,走进时代的大门。邓小平暮年南巡,这是他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定位,是维护他的毕生事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进一步开拓。南巡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的认识问题:什么是谁会注意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提防右但主要是提防左等等;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南巡讲话摧毁了极左思想余毒,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者意识。由此,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认知进一步提高了,改革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被推倒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发出了强硬的声音:不发展经济只能是死路一条。南巡之前的邓小平,带头遵守自己创立的退休制度,多年间力图少工作、少发言,以避老人政治之嫌;南巡之后的邓小平,不必言也不欲言,执著地归于寂寞,这

更说明了南巡讲话的独特性质。南巡讲话,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视察经济时,听到这位老人年到最多话的是:经济发展要在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能失去„„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他总是不断的催促着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勇敢发展,不要再被一些本本主义所束缚。我经常在纪录片中注视伟人邓小平的眼睛,那清澈的瞳孔,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多少坚定的信念、令人赞叹的远见?他面对着资本主义这个大帽子,面对着曾经令他三上三下的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以一片赤子之心操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个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南巡视察,就是考察各地有没有按照他的计划,将发展进行到底。他深知,中国再也不能失去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中国再也承担不起囿于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他在有生之年,特别是短短的暮年时段,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有所起色,期盼着改革开放的效果能真正实现经济飞跃。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老话,现在相信无论是谁都说得十分上口:“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简单的一句话,却彻底反映了一位老人朴实无华的精神。他追求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是她改革开放以及整个规划蓝图的最终目标。有资料显示,邓小平每天的散步从18次下降到12次,岁月不饶人,他将自己的所有心思花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他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机遇观,他一再地强调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停。是的,这位历经坎坷老人也会害怕,他怕中国再因为什么左倾右倾的思想,或者是什么内部的阶级斗争而停止经济发展,在他的脑海里,一切清除得很:中国在不能失去这次机遇,没有任何领导人再担负得起这项的巨大损失。可能是生命的乐章催促着他的离别,他仰看着自己的中华蓝图即将奏效,他多么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多少能见一下成效。他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只为一睹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广阔前景。他是踏着准点过日子的老人,他是和顶着时间作计划的智者。邓小平曾说:“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躯一顶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

春天的故事,回响着中国人意气风发迈向春天的脚步,记录着中国蒸蒸日上走进新时代的足迹。我们讲述春天的故事,阔步走进新时代。今天,当中国迈开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当中国展开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显出万马奔腾新气象的时候,我们也更加怀念春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观邓小平相关视频有感 篇4

提起邓小平同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的伟大领袖,也是祖国的好儿子。他在中国处于混乱之时,能毅然站出来,不顾自己的得失,为国家为人民谋出路。他的事迹早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他给全中国的人民带来了崭新的生活!让新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次在毛概课上观看有关邓小平的视频时,我总是被他的精神所震撼。我佩服他的才干和成就,他的思想和功绩,但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更令我感动!他自始至终的信念,他勇于创新的气魄,他不顾自己的得失,甘愿为中国奉献自己一生的精神,都让我的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撼!这样的一个经历了风风雨雨、大起大落的伟人,却同时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的内心如常人一样的朴实,自然,却又是那么地爱民如子、心系百姓。

观看了这么多段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我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他的一生。他充满艰辛的留学生活、回国初期的动荡流离以及之后政治生涯“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都让我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而无比感动、震撼。视频通过撷取了大量历史珍贵资料镜头和对重要人物的实地采访,给我们展示了邓爷爷更真实的生平事迹、思想韬略、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其中,我映象最深刻的便是他政治生涯的“三起三落”。他几乎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敢作敢当,坚守自己的做事原则;而每一次的“起”,他都会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他总是从国家、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就像在“文革”过后对毛泽东功过的评价那样,本着公正、全面、科学的态度,而不会因一己私利而独断。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不推卸自己的责任,能大胆地把自己的缺失说给人民听,并客观的分析评价毛泽东的功过。他的胸怀和气度,实在令人钦佩。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伟人之所以受人敬重,不仅仅是他的成就,而是他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和精神,邓爷爷的这些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敢于说实话、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在政治低谷时面对种种压力下还能展现出来的气魄、胆识,无不令我钦佩!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无可避免会碰到各种挫折、人生低谷,包括现在,在大学生活中,看似悠闲自在的生活,但学习、生活的压力却也时常困扰着我,周围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回头看看自己,总有这些、那些不如人的地方,学习以及学生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对未来的思考,想到将来面对就业的压力,常常让自己喘不过气来,现在的自己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上面还不够成熟理智,情商的提高也仍需要努力。将来的自己能不能拥有像邓爷爷所拥有的那些顽强拼搏、不甘屈服的精神和胆识呢?这些优秀的、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品质都需要我们从现在起慢慢培养,在小平爷爷身上看到这些品质后,相信我能以小平爷爷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学会承担,学会忍受,学会顶住压力,学会凭借顽强的毅力走出困境。

与此同时,我们要学习的还有邓小平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管是他的“三次检讨”还是他坚定地否定“文化大革命”,都体现了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并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着眼于实践,始终朝着救国兴国的目的前进。正是对中国革命的深刻了解、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才让邓小平能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在文革耽误中国太久的急迫形势下,毅然决定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告诉中国人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中国才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弥补了文革中国所落下的巨大损失。在今天,我们做为祖国新时代的生力军,我们都肩负着使复兴中华民族,使我们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历史重任,更需要具有一副实事求是的眼光,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社会的发展,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小平爷爷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便是“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与责任。一个人,即使你什么职务都没有,你也终究是人民的儿子,对于祖国,你永远都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而面对着这句话,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反思自己,对于祖国,对于人民,你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小平爷爷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人民的一个普通的儿子,所以无论他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任何的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对人民负责。我们都是人民的孩子,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因此需要我们向小平爷爷那样无论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任何的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对人民负责,牢记自己的使命。大到对国家负责,小到对自己负责,这既是健全的人格所需,也是建设现代化祖国所需。

观小平您好有感 篇5

这个十一长假我那也没去,待在单位“与小平同志同在”,观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剧。一方面对国家改革开放初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对邓小平这位总设计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一件件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恢复高考,知青返城,老干部平反,中美建交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等等。如果说邓小平是这些事件的总设计师,那谁是践行者呢?

影片的答案是田源、夏建国、刘金锁、夏建红等这批杜撰的年轻人。影片将历史的原型集中在这几个人的身上。我是一名九零后,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的心情。但我是那段历史的受益者。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他们那代年轻人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现在的我们与他们有什么差距?

一、坚定了信念

他们那批年轻人出生在解放初期,享受到了和平。经历了文革被下乡当知青,历经了磨难,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不管政策好与坏、环境恶劣与否、别人怎么说,他们虽然有些牢骚,但他们的信念从来没有变过,他们从来没有否定过国家,从来没有抱怨过共产党。他们坚信着自己的信仰,从未质疑过,用认真、务实、脚踏实地践行着。而现在的年轻人,与他们相比,少了一份认真,少了一份执着,少了一股激情,少了一股干劲,少了一份纯真;多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不安,多了几分忧郁,多了几分狡诈,多了几分滥情。归结起来说是

缺乏信仰,我们可以安静的思考下,我的信仰是什么?我坚持了吗?

二、把握了机遇

邓小平“设计”了很多“作品”,他们很会“欣赏”。没有让机会从眼前流失,恢复高考,夏建国抓住机遇考上北大;改革开放、知青返乡,田源顺应潮流自己经商;农村改革,刘金锁响应号召走在联产包干的前面。与其说是国家给了他们政策,还不如说是他们抓住了机遇。有句话说得好: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他们珍惜着一次次机会,牢牢地把它握在手中。现在的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现在的改革更多了,机遇也更多了,但我们时常会听到各种抱怨说自己机会太少,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下,面对机遇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三、选择了方向

夏建国、田源、刘金锁有同样的信仰,面对同样的机遇,为什么夏建国会考上北大、田源会选择经商、刘金锁愿意扎根农村?他们的选择没有好坏之分、贵贱之别,他们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夏建国为人谦和、稳重选择了当老师,田源性格开朗、向往自由、善于沟通、领导力强选择了经商,刘金锁立志于帮村民摆脱贫困选择了农村。他们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最后他们都成功了。这是改革开放的本质,他们开放了自己的内心。现在的我们或许还在迷茫,在这信息如牛毛的是时代,反而更加犹豫了。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会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

小平您好观后感 篇6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在中国大地掀起的纪念热潮中,邓小平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巨大贡献不断为人们所缅怀和颂扬。

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虽然未能目睹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情况,但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代表的国家统一理论,依然是推动中国统一大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前两岸关系严峻形势下、在香港遭遇暂时困难的情况下,邓小平的理论与精神激励着海内外中国人继承他的遗志,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始终是国家统一的坚定捍卫者、人民意志的代表者

鸦片战争后中国100多年的内忧外患,使致力民族独立、金瓯一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邓小平在早期革命生涯中,曾数次途经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对中国的积贫积弱、山河破碎有着切身感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意志,把追求祖国统一作为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邓小平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原则性。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邓小平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面对在祖国统一大业中面临的各种干扰和斗争,邓小平立场坚定、洞若观火,常有斩钉截铁、一字千钧的决断。1984年5月25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后专门指出,中国收回香港后,有权在香港驻军。他说,在香港驻军,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的领土!”

邓小平深知维护祖国统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愿望。1986年9月2日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说:“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他还指出,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

在邓小平内心深处,国家统一是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1990年9月15日,他在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时说:“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这些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宣示,已经成为中华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理念。在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再次回顾,仍觉振聋发聩、掷地有声,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继承其遗志继续前行。

邓小平生前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牵肠挂肚,深深眷恋。1988年9月5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我的最大愿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台湾看看,不过看来一九九七年以前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1992年到南方视察时,邓小平曾站在深圳皇岗口岸的过境桥边凝重地眺望香港,久久不愿离去。据工作人员介绍,他当时目不转睛地看着香港的方向,当身边人一再请他上车时,他说:“让我再看一回吧。”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当五星红旗在香港和澳门上空升起时,不少出席政权交接仪式大典的嘉宾将目光转向现场一位年过八旬的女士——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就在距离香港回归几个月前,邓小平不幸逝世。卓琳带着他的夙愿,来到香港和澳门,她说:“我能够代表他完成这个遗愿,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没能够亲眼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的遗憾,但由他开创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但促成港澳顺利回归、平稳过渡,而且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不仅为中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而且成为国际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深深地萦绕在邓小平的脑海中,他时时擘画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宏图。深思熟虑后,他对祖国统一问题得出了一个令世界为之赞叹的结论。他一语千钧地指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对“一国两制”核心与本质进行了精辟的诠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这一结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结晶,是邓小平对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的解读和积极实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统一大业千头万绪。对于如何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邓小平展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恢弘气魄和深邃的战略眼光。他在构思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时,“一国两制”构想已具雏形。

1979年1月,邓小平出访美国前,创建性地提出,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当局拥有自己的权力,但必须是一个中国的条件下,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现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资本主义经济可以不变。

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到1981年9月的叶剑英委员长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从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海外朋友时归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到1983年6月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6条具体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不断清晰着、完善着,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案。而邓小平则以其非凡的胆略和巨大的勇气,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成为这一伟大构想的创造者。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港、澳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神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具体运用。正如邓小平多次讲到的“一国两制”构想“就是实事求是”、“是从中国的实际提出的”。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就叫做中国特色。”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根据实际情况,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佐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倾注了心血,亲自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陆续请香港各界社团和有代表性的人士来京面谈,并派工作小组到香港实地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在邓小平的亲自关心下,中共中央确定了解决香港问题要坚持两个原则: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不能再晚;二是收回香港以后,一定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以后,经过外交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中国人民长久以来收回香港的愿望。

香港问题的解决,极大地推进了澳门回归的进程。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收回澳门。至此,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港澳的前途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分别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统一的“三步走”工程踏出了坚实的两步,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树立了光辉典范。香港知名人士撰文赞扬“一国两制”:“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

毛概论文--《小平您好》 篇7

章佳晨 11经济3班 1141723

51邓小平,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是我国第二代领导核心。“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邓小平让中国人富起来了。”这也是很多人对于邓小平的评价。

一部纪录片《小平您好》,真实地展现了,传奇的巨人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功绩和人生风雨,让我对小平同志的辉煌一生有了更加全方位的了解,无论是他那时统筹帷幄统领全局的豪气还是“三落三起”处变不惊沉着稳健的胆识,还有他应对香港主权问题时的坚决强硬,无不让我深深感受到他的个人魅力和优秀品质。也正是的他的巨大勇气和顽强促成了他敢于突破常规,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让新中国逐渐强大起来。

谈到邓小平,就不得不说他的“三起三落”。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牵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这才得以二起。随后又是邓小平的第三落,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于是“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从而结束人生的三次大起大落。对此外国人也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表示对他人生起伏而坚定的肯定。

同时,邓小平同志也正是由于这人生的诸多经历,让他磨练了不同常人的意志和品质,得以在日后艰辛的国家建设中担起重任,不拘泥于经验,用面向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中国的实情出发,开拓了新的建设道路。

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邓小平改革的重要开端,从农村经济的改革到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国内经济到开放经济,实现的社会生产的大改革;也是这次邓小平同志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判了“两个凡是”,但也同时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正确性,让大家明白要更正确科学地运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最为关键的是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带动了国家的发展,为中国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外交方面,也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对国家的改革使国家不断强大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趋重要。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并以坚决的态度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从英国人手中郑重地接过了香港的归属权,并在日后也成功运用于澳门问题,更为台湾问题提供了模版。

小平您好观后感1500字 篇8

影片以其真实详细的镜头,生动细腻的情节从青年邓小平讲述到老年邓小平,使得我们对小平同志的一生有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了解。19夏,青年邓小平赴法兰克勤工俭学。在法国的那段期间里,邓小平除了平时的学习以外,先后到几个工厂做工,当时,他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后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也是在那个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把我的身子交给了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青年时代的小平就坚定的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样作为青年的我们,正时风华正茂,又有多少能有小平当年的坚定和魄力呢?

1927年春,邓小平受党的派遣回国,开始了他真正好处上的革命生涯……他发动武装起义,纠正党内“左倾”错误,随中央红军长征,组织百团大战,淮海战役等多场国内外著名战役。展现出了一名军事家的卓越风采。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建设阶段,难免会犯些错误,这使得邓小平三次被撤销党内职务,又三次被重召回党,成就了中国政坛上史无前例的“三起三落”。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73年初小平从江西新建县下放3年后被重召回京。在中南海,毛泽东见到邓小平时感慨万分,紧紧的拥抱着他,当时他问小平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三年来你都在干什么?”小平的的回答只有2个字“等待”。就是这么俩个字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无论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下,他都一向在等待,只要党和国家需要他,他就义不容辞的站出来。挑起这副担子。我们此刻的年青人确实就应好好学习一下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了。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片狼藉之中,国外的野心家虎视眈眈,国内各股残余势力蠢蠢欲动。这个时候中国想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可谓是举步维艰。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敏锐的指出应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果断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得中国从此走上一条民主,富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前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能做一件令人觉得伟大的事情他就能算得上是伟人了。”而对于小平,又岂知是一件俩件能数的过来。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2年9月,他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地阐述了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整个过程中,他倾注了超多的心血。孰不知他当时已经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了。但他脑子里存在的却是最活跃的思维。他的每一次举挫都史无前例,震惊世人,他的一生都是传奇。

小平同志的一生就像一座巍峨的宝塔,永远屹立在中华儿女心中。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戎马倥偬,运筹帷幄。和平发展年代,他独具慧眼,敏锐果断。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观小平您好有感 篇9

一、单选题:

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经过,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三个时间分别指()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 ②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⒉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多,又是相对贫困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要走出自己的道路,中国不会照搬任何国家的任何现成的发展模式。这是由()A党和国家领导人意志决定的 B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 D广大人民的意志决定的 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从未有过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判断标准是()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⒋右两副图片的对比主要反映了()

A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B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C 我国内陆和沿海城市发展不平衡 D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

⒌首都北京“2008扬州--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汇报会”的召开,说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是我国当前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②能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③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国际地位 ④就是把发展经济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⒍漫画《三十而立》中辉煌成就的取得集中到一点就是()A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 B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D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⒎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这一事件的背后说明了()①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④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范围是指()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⒐“神舟”七号的升空、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太空育种……说明我国科学技术()

A已经成为科技强国 B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C已经全面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D仍然全面落后于发达国家 ⒑漫画《风水科学》反映了我国()①民族文化素质低 ②迷信思想严重 ③知识创新能力不足 ④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⒒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银行业将直面全球的竞争环境,提升和改善现有的信息基础架构已是当务之急。这说明是()①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②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③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④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⒓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说明()①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好起来了 ②重温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民族精神 ③只有战争年代的人民觉悟高 ④表达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⒔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80家在中国投资,世界汽车巨头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世界工业企业100强中已经有90家在中国投资,外商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近800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这一现象可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哪些压力和挑战? ⑶请你为中国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提一些合理建议。

⒕8大“热词”折射中国农村改革30年之变:大包干、万元户、农业税、剪刀差、农民工、新农合、海选、新农村。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二个“热词”体现教材哪些相关知识?

三、观察与思考

⒖观察漫画《一封家书求人写,一则短信求人发》,思考下列问题:

⑴漫画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⑵从“写信”到“发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⑶你认为如何解决“求人”的问题?

四、分析说明题:

⒗材料:漫画《打肿脸充“胖子”》:陕西省咸阳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尚未完全摆脱贫困,有的村民连吃水难、行路难问题还没有解决。然而,这里的一些乡村热衷于建广场、立雕塑、修花坛、移大树,花费巨额资金“打造”新农村“示范村”,还有的乡村为了应付领导参观修遮羞墙、建仿古门,甚至毁良田、挖果园建新村。

⑴结合材料和漫画分析说明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指出有什么具体表现? ⑵结合材料,请你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出谋划策。

五、探究与实践

⒘为了解本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了解社情民意,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们准备就本地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做一次调查,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 ⑴请你为这一调查活动设计一个主题。⑵你准备就哪些问题进行调查?(至少三个问题)

⑶你准备采取哪些方式进行调查?

⑷通过你的调查资料列出你准备向市长反映的可行性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至少两个)⑸通过调查,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用简单的一两句谈谈即可。参考答案:

一、⒈C⒉B⒊D⒋B⒌A ⒍D⒎B⒏A⒐D⒑C ⒒D⒓C ⒔⑴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

⑵①我国企业思想禁锢,缺乏创新能力;②管理人员匮乏;③缺乏核心技术;④国际经济的规则知之甚少;④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等第。

⑶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功效;②开发新产品;提供新型服务;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④培养多方面的人才;等。

⒕大包干: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税: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民得到更多的发展实惠;新农合: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民生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它们生动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结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结果。

⒖⑴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⑵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其他原因: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等等。

⑴“未摆脱贫困”反映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地处西部地区”反映了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毁良田、挖果园建新村”的造假现象,反映了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为应付领导参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吃水难、行路难”,反映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⑵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摆脱穷困状态,满足人民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等等。⒘⑴如:关注社会热点,倾听社情民意;观察社会巨变,体会社会优越;等。⑵如:居民的收入来源、收入状况,社会保障,交通状况,教育费用,治安环境,有无迷信、就医是否方便,等等。⑶发放问卷、入户走访、信息咨询等

⑷如: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如城市,导致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充分实现。建议: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实现全免费义务教育;等等。②看病难、看病贵,使低收入群体难于承受。建议:扩大医保范围,实行全民医保,农村医疗合作;等等

读《老师您好》有感 篇10

我喜欢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这本书,书中的故事使我感慨万分。老师是您伴随着我们成长,从黎明倒傍晚是您呵护关,怀领,导着我们;我们沐浴着知识的阳光雨露,探索者未知的多彩世界……是您们,敬爱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真诚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教育颂歌。培养一批又一批建设祖国栋梁之才;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传承,才有了祖国惊天的快速发展和辉煌成就。

古人云:其身玉,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个让人喜欢,敬佩,为学生树立了好榜样的老师,他们的魅力,道德品质,言行举止……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反复阅读,让我重温了许多老师的光荣业绩。陶行知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毕生的座右铭,为我国教育探寻新道路。殷雪梅老师,为了挽救6名学生的生命,在紧急关头张开双臂,奋力将学生推向路旁,自己却被车子撞出老远,永远的离开了。她确实是一位好老师。

书中写了一个个好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对学生真诚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是精神上“扶志”,品德上“扶德”,心理上的“扶健”。

上一篇:书_1200字下一篇:关于地铁安全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