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复习试题一(精选6篇)
高一英语复习试题一 篇1
高一英语钟限时阅读复习试题
I完形填空(30分)
Once a man came to a wise man’s house and said, “ I have many bad habits. Which one of them should I 1_____ first?” The wise man said, “Never tell lies 2_____ always speak the truth.” The man 3_____ to do so and went home. ks5u
At night the man was about to go out to steal. Before setting out, he 4_____ for a moment about the promise he made to the wise man. “If he asks me where I have been, what shall I say? Shall I say I went out 5_____? No, I cannot say that. But nor can I 6_____. If I tell the truth, everyone will start 7_____ me and call me a thief. I would be 8_____ for stealing.” So the man 9_____ not to steal that night, and gave up this 10_____ habit.
Next day, he 11_____ to drink wine. When he was about to do so, he said to himself. “What shall I say to the wise man 12_____ he asks me what I did during the day? I cannot tell a lie.” And so he gave up the 13_____ of drinking wine.
In this 14_____, whenever the man thought of doing something bad, he 15_____ his promise to tell the truth at all times. 16_____, he gave up all his bad habits and became a very 17_____ person. ks5u
Telling the truth is a very good 18_____. If you always speak the truth, you can save yourself from a lot of 19_____ and become a person whom everyone 20_____ and favors.
Make a promise: I shall always speak the truth. ks5u
1. A. take out B. give up C. add up D. pack up
2. A. so B. for C. and D. or
3. A. promised B. happened C. settled D. began
4. A. played B. drank C. thought D. slept
5. A. walking B. stealing C. studying D. climbing
6. A. move B. say C. lie D. help
7. A. hating B. catching C. killing D. believing
8. A. expected B. hurt C. ignored D. punished
9. A. decided B. forgot C. asked D. pretended
10. A. special B. funny C. great D. bad
11. A. went B. wanted C. learnt D. stopped
12. A. before B. since C. if D. as
13. A. idea B. word C. power D. use
14. A. base B. way C. place D. wine
15. A. recognized B. planned C. broke D. remembered
16. A. At present B. Face to face C. On purpose D. One by one
17. A. good B. strong C. rich D. calm
18. A. custom B. habit C. game D. hobby
19. A. tests B. hopes C. pleasure D. trouble
20. A. serves B. cheats C. likes D. dislikes
II阅读理解(10分)ks5u
A
I remember my math teacher Mr. Young very well. He stood out because the kids made fun of him. He was missing one of his fingers, and always pointed at students with his middle finger.
I was not very good at English and math. No matter how hard I tried, I just could not know why I did not understand what all the other kids found so easy to learn.
One day, I was told that if I got one more E on my report card, I would be taken to the “big prison for kids”.
I tried really hard for weeks. I just couldn’t understand how to make different parts of numbers into whole things.
The day before report cards were to come out, I knew that Mr Young would give me an E, just like he always did.
I went to Mr. Young and told him that the orphanage (孤儿院) was going to send me to the big prison if I got another E on my report card. He told me there was nothing he could do; it would be unfair(不公平) to the other kids if he gave me a better grade than I had actually earned. I smiled at him and said, “Mr. Young, do you know how the kids make fun of you because you’re missing your finger?”
He looked at me, moved his mouth to one side and said nothing.
“They shouldn’t do that to you because you can’t help not having a finger, Mr Young. Just like I can’t help not being able to learn numbers and stuff like that,” I said.
The next day, when I got my report card, I tucked it into one of my books. While on the school bus, I opened it: Geography, B+; Mechanical Drawing, C-; English, D-; History, C-; Gym, B+; Art, C; Math, D-.
That math grade was the most favorite one I ever received. Because I knew that someone in the world finally understood what it was like for me to be missing a finger inside my head.
21.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infer(推断出) that the boy is ______ in some subjects.
A. mind-blowing B. slow-witted C. fun-loving D. badly-behaved
22. Where may the boy liv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In an orphanage. B. In a big prison. C. In the school dormitory. D. In his home.
23. What grade should the boy have got in the math test this time?
A. D-. B. C. C. B+. D. E.
24. The underlined word “tucked” in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 stuck B. listed C. hid D. copied
25. The reason why the boy remembers Mr Young is that ______.
A. he missed one of his fingers
B. he treated his students very well
C. he understood the boy
D. he taught his students in a special wayks5u
语言知识点滴积累
New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w phras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w sentenc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型1-5 BCACB 6-10 CADAD 11-15 BCABD 16-20 DABDC
高一英语复习试题一 篇2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aXm+和bYn-两种简单离子(X、Y都是短周期元素),已知Xm+比Yn-少两个电子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只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
(B) b—定小于5
(C)(b-a+m+n)一定等于16
(D) Y只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
2.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紧密相连(上下左右均可能)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没有丙元素稳定
(B)元素乙和丁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均为大气污染物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是:甲>丙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丙>甲
3.元素周期表中三种元素X、Y、Z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33,且三元素相邻,判断正确的是()
(A)这样的元素有两组
(B)这样的元素有三组
(C)这样的元素可形成化合物X2 Y3
(D)这样的元素可形成化合物XZ2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逐渐减小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D)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也越强
5.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CaCl2的电子式:
②Na2S的电子式:
③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④HCl的电子式
(A)①③(B)(B)②③
(C)③④(D)(D)①③④
6.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7.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
8.如图1所示装置,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碳棒上有气体逸出,溶液pH值增大
(C)导线上有电流,电流的方向是从A→B
(D)反应后A极质量减小
9.已知在反应:2CH4(g)+2NH3(g)+3O2(g)=2HCN(g)+6H2O(g)中,v(HCN)=n mol·L-1·min-1,v (O2)=m mol·L-1·min-1,则m与n的关系为()
10.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2 L的事先投入催化剂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3分钟末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压强的0.9倍,在这段时间内用H2的消耗浓度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是()
11.1 mol CH4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Cl2为()
(A) 0.5mol (B) 2 mol
(C) 2.5 mol (D) 4 mol
12.完全燃烧一定量的有机物,生成88 g CO和27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有机物最简式为C2H3
②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③该有机物不可能是乙烯
④该有机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A)只有①(B)只有③
(C)①和③(D)②和④
13.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14.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乙酸乙酯,分别在稀酸存在下充分水解,最后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②③④(D)只有②
15.C4H10在高温下有如下两种裂化方式:
高温下C4H10完全裂化,生成4种气体,将混合气体用溴水处理后,剩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6,则原4种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1.6 (B) 27.6
(C) 29 (D) 36.4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X、Y为同主族元素,X能形成气态化合物HX.X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这种同位素的氢化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607 g·L-1.Y元素的原子能形成阴离子,且M层比N层多10个电子.
(1) HX的式量为______
(2)在两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______
(3) 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
(4)两种元素发生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7.M、N、X、Y四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里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总和为46,则①N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其分子中含______键;②M与X、M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③由N与Y各自的氢化物相互作用生成的物质属于______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
18.反应2N2O5=4NO2+O2,在容积不变的容器内进行.开始时c(N2O5)=1.5 mol·L-1,c(NO2)=0,c(O2)=x mol·L-1,2 min末测得c(NO2)=2 mol·L-1,c(O2)=2 mol·L-1,则:
(1)2 min内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2)2 min末时N2O5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3)反应开始时,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19.各取0.01 mol A、B、C、D、四种烃,并分别充分燃烧,其中C、D燃烧所得CO2均为448 mL(标准状况).A、B燃烧所得CO2是前二者的3倍.在适宜的条件下,A能跟氢气按物质的量比1:3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C可以跟氢气按物质的量1: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C可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A和D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20.从镁铝合金上剪下一小片(质量为2.0 g),立刻投入盛有20 mL 5 mol.L-1 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1)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可能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依次是______
(2)反应开始时,合金表面产生H2的速率较慢,其原因是______,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相当快,其原因是
(3)合金片与溶液反应形成微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B) 2.(B) 3.(A) 4.(C) 5.(B) 6.(C) 7.(C) 8.(C) 9.(A) 10.(C) 1 1.(C) 12.(C) 13.(B) 14.(B)15.(C)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1)36 (2)Cl-(3)第四周期,ⅦA族(4)2Br-+Cl2=2Cl-+Br2
17.①,极性共价键;②CS2、CCl4③离子化合物
18.(1)0.25 mol·L-1·min-1
(2)0.5 mol·L-1 (3) 2.5 mol·L-1
19.A:苯B:环己烷
C:乙烯CH2=CH2 D:乙烷CH3—CH3.
高一暑假英语复习建议 篇3
高一很快过去了,暑假结束就进入高二了,回忆这一年你的英语学习怎么样?进步了多少?英语学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该如何面对高二的英语学习?
为了为高二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暑假就成了英语达人们补习、提高英语的绝佳时机,不容错过!做好暑假英语复习,首先要了解高一阶段英语学习特点及高二英语学习要求。
一、40%的高中词汇在高一学习
高考词汇要求3500个左右,这其中有超过1400多单词的学习在高一完成。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这1400多个词当中,超过一半以上是高考的重点词汇,因此要想在未来的高考中制胜,从进入高二开始就要抓紧词汇的积累,而且对单词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还要深入了解其拓展含义和用法,为日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高二词汇量将进一步加大,如果高一词汇学习都成问题,高二英语将会越学越难。
二、45%的高考语法要在高一学完
高一语法已经完成了时态、非谓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情态动词、强调句、构词法等语法学习。这些语法都是考试题中的重点和热点,高二将基本学完高中阶段所有的语法,如倒装、虚拟、名词性从句等并对其进行巩固和完善。
三、30万词左右的课内外阅读量要在高一完成
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另一个大任务就是要进行大量阅读。
阅读理解在进入高二后难度加大,对学生的要求将不止停留在读懂的层面上,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快速阅读,获取关键信息,推理分析的能力,这些都是对学生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拔高。高一阅读没有达标,高二阅读就会难上加难。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水平的高低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暑假英语的复习,阅读理解必将是一个重头戏。
四、听力训练停留在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阶段
考虑到高一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很多学校高一并没有按照高考形式及难度进行听力训练。题型都是结合初中和高中特点适当调整,甚至,还停留在课本的听力训练上,到了高二听力应该和高考难度及题型基本保持一致。
综合以上谈到的各点,我们可以看到,暑假英语的学习任重而道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做好高一暑假英语复习,使自己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呢?
一、做好周密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
可把假期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复习高一知识,后半部分预习高二阶段的英语知识。然后再对每天时间进行合理分解,比如早上为记忆单词、背诵朗诵及听力训练的时间,中午和下午做英语语法及阅读训练。同时要规定好英语复习量的多少。比如,一天记忆多少单词、几天之内写一篇作文、一天做几篇阅读或完形、一天训练听力时间为多长等。同时,安排好其他科目的复习及外出和玩耍的时间,不能只学习英语或只知道学习,不然就会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做好了计划,就要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做没有任何效果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二、复习旧知识、预习新内容
在第一复習阶段要复习高一所学过的所有词汇、语法等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复习完后要做一定的巩固练习。如果高一英语还留有疑问或一知半解之处,一定要抓紧时间恶补,这些--漏洞若是不补,越往后学,漏洞就越大,到最后就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另一方面,同学们在升入高二之前也可以提前预习高二的知识,做到胸有成竹,从高二的词汇到语法都要系统地预习@。
三、养成英强课外阅读的习惯并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高考当中的重头戏,所谓“得阅读分者,得天下”。如果只局限在平时课文内容的阅读,语感是很难培养出来的。要培养语感,就需要走出课堂,阅读各种各样的、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文章。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日积月累,可以学到很多新的单词、语法、句子和地道表达,语感也就慢慢地培养出来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但课外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的是恒心和毅力,其成效也只能在一定积累后才能显现出来,只要坚持,必能所获颇丰。阅读材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在阅读时,一定要给自己规定时间,在多长时间以内做完一篇阅读,长期坚持这样要求自己,阅读速度便能得到提升。
四、加强听力训练
每天安排至少半小时听力训练,可以听课本磁带为主,也可适当听一些课外听力材料,如《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疯狂英语》以及英语经典歌曲、电影等。泛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听力的方法。泛听不是“随便听”,也要聚精会神,不宜一边走路一边听、一边吃饭一边听,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对输入的语音信号做出积极反应。泛听不能“听懂一点算一点”。泛听训练的是听大意、听观点的能力。泛听材料的难度要适当,不可一味求难。泛听训练中,多接触不同的听力材料,熟悉各种语境,培养感知能力。精听的方式:边听边记要点;核对原文;重放录音材料。
五、熟悉高考题型、掌握破题技巧
在高一,由于受知识面影响,考试题型很多和高考脱节,到了高二,就进入高考模式,因此,熟悉高考题型并找到突破口尤为重要,比如完形、阅读、写作等题型,应该适当看一些题型突破的辅助书,这样在进入高二才能很快适应。
高一英语复习试题一 篇4
①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 ②遏制苏联的力量 ③扶持和控制西欧 ④建立北约组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在核军备控制领域达成了包括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3)、防止核扩散条约(1968)以及美苏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1972)等重要协议。这主要反映 A.古巴导弹危机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B.苏联最终确立了超级大国地位 C.美苏放弃核威慑以维持均势局面 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成为主流
3.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4.下图为苏联20世纪50年代初名为《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役中所得到惩罚的疤迹》的漫画。该漫画
A.与美苏争霸中双方领土直接相关 B.涉及苏联和美国欧洲地区的争夺 C.体现苏联对美国侵朝的反对态度 D.支持了联合国推动非殖民化立场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美国,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取代杜鲁门政府。新政府能在朝鲜缔结和约,1953年7月,朝鲜战争宣告结束,从而消除了国际紧张局势中最大的一个根源。第二个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材料说明当时 A.美苏的和解消除了世界动荡 B.美苏“冷战”势头有所减弱 C.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开始显现 D.美国放弃了遏制苏联的政策 6.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7.下图是1960年德国漫画家所绘的《戴高乐的欧洲之路》。作者意在说明
A.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联合基础 B.法国主导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C.法国借欧洲联合提高大国地位 D.法国催生了欧洲新联盟的建立 8.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西欧和日本的冲击 B.国际格局呈“一超多强”局面 C.欧盟建立推动西欧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 D.日本失去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地位
9.英国BBC广播电台曾发行了一部纪录片《The Chinese Are Coming》,探究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并 讨论一个热门的问题,即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这说明 A.中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B.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 C.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 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10.吴于廑在《世界史•现代史编》中是这样阐述二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的:战争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其大者如两大阵营、三种国家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趋势包含了多样性和统一性趋势 B.欧共体的成立使欧洲消除了战争的危险 C.开放的市场机制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D.二战是当代世界历史巨变的决定性因素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是个重要的年代,中外史家多把此年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坐标。荷兰著名历史学家伊恩·布鲁玛说:“1945年是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个20世纪下半叶,乃至直到今天的世界发展脉络,都在这一年里埋下种子。”
我国近年有学者提出异议:不同意以1945年为界将世界史划分为两个阶段,认为“1945年说”不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全貌,这个时代是两种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为主,多种力量从对抗到并存与竞争的时代。1955年冷战格局形成,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稳定局势。从20世纪初到1955年间,“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从1955年至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摘编自【荷】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标志年的信息,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简要分析。
12.“主义”表示对事物的主导,往往被国家或国家集团等用于表达其强烈推行的主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关系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关于中东的特别咨文„„主要内容是:由国会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总统有权应这些国家的请求提供武力援助,只要这些国家面 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以后这个中东政策纳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艾森豪威尔主义》
材料二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布什宣布,其政府所关注的焦点将是摧毁恐怖分子的网络,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任何国家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站在美国一边,或者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从现在起,任何继续庇护或者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
——袁征《“非友即敌——美国推出“布什主义”》
材料三 奥巴马主义
注:“轻轻的走,慢慢来,好好想,建立联盟并带上一根大点儿但别太大的棒子。”
材料四 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成熟,最具影响力的区域集团,它在区域间主义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领跑者”角色。由它所主导的区域主义不但促进了世界各区域之间更为紧密的交流与联系,而且由此催生了全球政治经济中“一种新的互动层次”,并对新的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郑先武《欧盟与区域间主义:区域效用与全球意义》
注:区域间主义指的是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各种行为体(国家或非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它是美国二战后什么政策的延伸?(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推行“布什主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杜鲁门主义”和“布什主义”产生的催化剂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从“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到“布什主义”的变化指出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分析,“区域间主义”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5)综上所述分析,为了应对国际关系的新发展,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外交措施?
1.【答案】D 【解析】漫画显示美国对于西欧国家实行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来遏制共产主义国家苏联,故②③正确,选择D正确;马歇尔计划不是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建立北约与马歇尔计划目的无关,故①④排除。2.【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些禁止核扩散的条约都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以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当时世界面临一次核战争的危险,美苏两国为了防止类似冲突的再次出现,开始进行控制核武器的磋商谈判,形成了一些协议,对核武器的使用和发展进行控制,故A项正确。B错误,苏联在二战后就是超级大国。C错误,美苏没有放弃核威慑,只是保持和均衡。D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多极化的潮流。3.【答案】C
点睛:反映类选择题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苏联企图和美国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反映出苏联想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称霸世界的企图。4.【答案】C 【解析】根据“苏联20世纪50年代初名为《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役中所得到惩罚的疤迹》的漫画”“打破他的梦想”看出,苏联对美国侵朝持反对态度,C正确;对朝战争不涉及美苏领土问题,排除A;朝鲜属于亚洲国家,不涉及苏联和美国欧洲地区的争夺,排除B;20世纪50年代初联合国被美国操纵,D错误。点睛:根据关键信息“《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役中所得到惩罚的疤迹》”,表明苏联对美国侵略越南持反对态度。本题容易错选D,忽略了二战后初期联合国被美国操纵的史实。5.【答案】B 【解析】消除了国际紧张局势中“最大”的一个根源、加强了“和解”等字眼足以证明美苏“冷战”势头 是有所减弱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材料的时间来看美苏并未和解,世界动荡也未消除,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世界多极化趋势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并未放弃遏制苏联的政策只是有所减弱而已,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6.【答案】A
点睛:审题能力是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的基本能力,通常要从设问和时空两个角度来审题,审设问是为了明确答题的方向,审时空是为了明确答题的范围。该题的设问限定是“政治史角度”,由此排除了迷惑项C项。7.【答案】C 【解析】从图片可看出,法国走在欧洲一体化的中间位置,而把德国等其他国家挤到路边的位置,可以得知作者意在说明法国借欧洲联合提高自己的大国地位,C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联合基础,A错误。B说法错误。D材料未涉及,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本题重在解读漫画所表达的涵义,找出作者创作的真实目的,再结合选项,选出正确答案。8.【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实力的增长来看,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西欧和日本的冲击。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欧盟成立于1993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解答示意图类型的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示意图,明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特别是图片中变化的因素。此类历史试题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事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事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9.【答案】A 【解析】根据“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说明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中国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A正确;B不符合史实,错误;C、D表述过于绝对,错误。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其大者如两大阵营、三种国家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可知,多极化趋势包含了多样性和统一性趋势,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欧共体的成立使处理欧洲问题存在一个协调机制,而不是使欧洲消除了战争的危险,排除。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是在新航路开辟时,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说法过于绝对,二战是当代世界历史巨变的因素之一,排除。
11.【答案】示例一:1945年是重要的标志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建立,两种社会制度先后经过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短期发生过局部战争,但长期上处于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历经曲折;民族运动高涨,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大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示例二:1955年是重要的标志年。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势力主要精力用于自身阵营的发展,世界美苏对峙格局尚未稳定;面对北约的威胁,苏联为首于1955年建立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两大阵营进入对抗、并存和竞争的时代。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新兴民族国家开始走向联合。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
12.【答案】(1)实质:遏制共产主义,谋取地区霸权,进而称霸世界;政策: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2)主要目的:借反恐谋求单极霸权;催化剂:二战后美国实力的膨胀和9·11事件。
(3)变化:由单边主义到多边主义(从独霸世界到以其为首称霸世界);立足点:美国国家利益。(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5)措施: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方面来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对峙,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实质”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总统有权应这些国家的请求提供武力援助,只要这些国家面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这个......政策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即可得出“遏制共产主义,谋取地区霸权,进而称霸世界”的结论;第二小问“延续”可从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角度思考作答。(2)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目的”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任何继续庇护或者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即可得出“借反恐谋求单极霸权”的结论;第二小问“催化剂”,“杜鲁门主义”可从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 等方面实力的空前膨胀这一角度思考作答,“布什主义”由材料二中的信息“‘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即可得出“‘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结论。
人教版高一物理复习试题有哪些 篇5
1.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牛顿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2.“绿色、环保、低碳”是当今世界的关键词,“低碳”要求我们节约及高效利用能源。关于能源与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被使用后就消失了,所以要节约能源
B.自然界中石油、煤炭等能源可供人类长久使用
C.人类应多开发与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D.人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造
3.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守恒
B.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C. 系统中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D. 在空中飞行的炮弹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
4.如图所示,A、B、C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A=mB
A.线速度大小关系:vA
B.加速度大小关系:aA>aB=aC
C.向心力大小关系:FA=FB
D.周期关系:TA>TB=TC
5.一辆卡车在丘陵地匀速行驶,地形如图所示,由于轮胎太旧,途中爆胎,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6.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它们的落地时间相同
B.运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
C.它们的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D.它们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7.以下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的最大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小速度
C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D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具有多大的速度都不可能脱离太阳的束缚
8.太阳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恒量值为G,地球公转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以下计算式中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所需的向心力为F向=mg
B.地球公转半径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
D.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9. 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着木箱沿粗糙斜面加速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新-课-标- 第- 一-网
D.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10.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力F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取10m/s2)
A.
B.
C.
D.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1.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 。(g取10 m/s2)
12.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不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13.在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________ (只需填字母代号).
A.重物 B.纸带 C.天平D.低压交流电源 E.毫米刻度尺
(2)关于本实验的误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选择质量较小的重物,有利于减小误差
B.选择点击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约为2mm的纸带,有利于减小误差
C.先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D.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重物在下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阻力的作用
(3)在实验中,质量m=1kg的物体自由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那么从打点计时器打下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J。(取g=9.8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42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4. (8分)将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从某高处以3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测得小球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1.2m。小球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 m/s2。求:
(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3)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15.(10分)已知“天宫一号”在地球上空的圆轨道上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地球的密度为多少?
(2)“天宫一号”在该圆轨道上运行时速度v的大小;
16.(10分)如图所示,让质量m=5.0kg的摆球由图中所示位置A从静止开始下摆,摆至最低点B点时恰好绳被拉断。已知摆线长L=1.6m,悬点O与地面的距离OC=4.0m。若空气阻力不计,摆线被拉断瞬间小球的机械能无损失。(g取10 m/s2)求:
(1)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
(2)摆球落地时的动能。
17.(14分)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兴趣小组提出了下列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长为l = 2.0m的粗糙倾斜轨道AB,通过水平轨道BC与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DE,整个轨道除 AB 段以外都是光滑的。其AB 与BC 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所示.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 =4.0m/s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到A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沿 AB 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物块与倾斜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μ = 0.50.(g=10 m/s2、sin37°= 0.60、cos37° =0.80)
(1)求小物块到达A点时速度。
(2)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轨道DE滑出,求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3)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 AB,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B D B C B D B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1. 2m/s
12. (1)交流
(2)D
(3)答选B。(小车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刚开始运动的时候拉力大于摩擦力,小车做加速运动;随着橡皮筋伸长量的减小,拉力减小,当拉力等于摩擦力的时候,小车速度达到最大值;小车继续向前运动,拉力继续减小,这时候小车开始做减速运动。所以说选择B,速度最大的时候橡皮筋处于伸长状态,小车还没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13.(1) ___C____,
(2) ___A____,
(3) ___2.28____, ___2.26____。
三、计算题(共42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4.(8分)(1)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t= (1分)
解得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0.4s (1分)
(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 (1分)
解得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0.8m (1分)
(3)小球落地前竖直分速度v =gt=4m/s (1分)
重力的瞬时功率PG=mg ,v =40W (1分)
15.(10分).解:(1)地球表面质量为 的物体,有 ①(3分)
② (1分)
得ρ= (2分)
(2) ③ (2分)
联立①③两式得: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速度 (2分)
16. (10分)
解:(1)设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 ,根据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2分)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
, (2分)
(2)选择地面为零势地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分)
代入数据可解得:
(5分) (2分)
17.(14分)(1) 小物块做平抛运动,经时间 t 到达A处时,令下落的高度为h,水平分速度v0,竖直速度为vy,小物块恰好沿斜面AB方向滑下,则tan37° = vy/ v0
得vy = 3 m/s,
所以小物块到A点的速度为5m/s (3分)
(2) 物体落在斜面上后,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f = μFN = μmgcos37°
设物块进入圆轨道到达最高点时有最小速度v1,此时物块受到的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令此时的半径为 R0,
则mg = mv12/R0 (1分)
物块从抛出到圆轨道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 + lsin37° – 2R0) – μmgcos37°•l = mv12/2 – mv02/2. (4分)
联立上式,解得R0 = 0.66m (1分)
若物块从水平轨道 DE 滑出,圆弧轨道的半径满足 R1 ≤ 0.66m (1分)
(3) 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 AB,则物块上升的高度须小于或等于某个值R,则 mg(h + lsin37°) – μmgcos37°•l – mgR = 0 – mv02/2 (3分)
解得R = 1.65m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2020 篇6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1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13课 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清政府的变化
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结构:
一、运动的兴起
1.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
3.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的事件:
1.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天国的衰败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第15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结构: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爆发及经过
3.影响
4.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救亡爱国的运动,有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子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影响)
第16课 辛亥革命
知识结构:
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的背景
2.兴中会的成立与同盟会的建立
3.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4.发动武装起义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3.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7课 五四运动
知识结构:
一、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及导火线
二、过程(两阶段,前后期的主力运动中心)
三、意义(五四精神)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2
第五单元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息息相关,反过来它们又在实践的过程中。印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的性质、失败原因和教训;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意义;四是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内容及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土地革命。理解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又通过各国的实践印证、丰富和发展了自身。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成为国际工人阶级斗争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建立的背景
2.公社政权的性质
第20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结构: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革命的前奏
1.二月革命(结果、性质)
2.四月提纲三、十月革命的过程
1.开始
2.结果
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历史意义
第21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线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1.中国一大(中共诞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国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国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南昌起义(建军)、井冈山道路(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独裁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3
第六单元
把握一条线索: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从巩固新生政权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政治建设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总之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突出三个重点: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制度;三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和解放台湾问题的意义。理解一个重要观点:政权的巩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线索:
一、新中国的成1.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1954年宪法》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线索: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2.基层民主选举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潮流
线索: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含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4
第七单元
理清一条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起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把握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识结构: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兴起的背景
2.“冷战”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兴起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时期的“热战”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线索: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形成的背景
2.过程
3.影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含义及宗旨
4.意义
四、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2.缓和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意义)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时间 主要对手 外交政策 外交活动
50年代
美国
三大政策,一边倒 1.中苏友好
2.独立自主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实践)
60年代 苏、美 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70年代 苏 三个世界,一条线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 霸权主义 两个重要转变 加强与世界各国及组织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参加各种经济组织(WTO、APEC)
【高一英语复习试题一】推荐阅读:
高一英语期中试题09-07
高一英语复习方法总结06-21
必修1 期中复习(词组)unit5(新课标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11-30
高一英语测试试题及答案12-31
高一英语必修一练习08-19
高一英语测试题及答案06-25
牛津英语高一必修一总结07-09
高一英语考试复习的知识考点分析06-18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月考10-21
高一英语必修一必背句型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