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三年级作文

2024-09-21

妈妈三年级作文(共16篇)

妈妈三年级作文 篇1

我的妈妈,她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浓眉大眼,长得可漂亮了。

她不仅是一位医院工作者,也是一位大厨师。

她的厨艺可高了,妈妈烧的菜香喷喷的、色香味俱全。很普通的材料到了妈妈手里却变成了既营养又美味的菜肴。就说一个鸡蛋吧,在妈妈手中可以变成可口的鸡蛋甜饼、金黄的荷包蛋、水煮蛋、茶叶蛋、还有我最喜欢吃的蛋炒饭。

说起妈妈的工作,我可真自豪。当别的小朋友生病的时候,他们还得去医院排队挂号,付钱拿药——忙得焦头烂额。而我就不用受这份苦,因为我有一位医护工作的妈妈,每当我有头疼脑热,妈妈都能对症下药,而且药到病除。

我为有一位这样的妈妈而感到自豪,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

★ 我的妈妈三年级作文300字

★ 三个小伙伴作文300字

★ 我的妈妈作文三年级

★ 我的妈妈三年级作文

★ 妈妈夸奖我作文300字

★ 我当妈妈作文300字

★ 我的妈妈作文300字

★ 妈妈我有话对您说三年级作文300字

★ 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我的妈妈作文300字

★ 三个好班干部作文300字

妈妈三年级作文 篇2

《妈妈的账单》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份帐单, 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 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账单, 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 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 意蕴深长, 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文章。

设计理念

整堂课的教学借助学习提示展开, 围绕两个大问题实现“板块”推进。先让学生初读课文, 以填空的形式感知课文内容;而后聚焦重点——两份账单, 先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再巧妙点拨, 在对比阅读、想象体验中感悟母爱的无价、无私、无声, 并在品读最后一段中习得语言, 在写作方法上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抓住提示语,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账单, 感受小彼得的变化, 体会母爱的无私、无价与无声, 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习抓住人物神态、动作去描写人物心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提示学法

1.板书词语:账单。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账单吗? (聊聊账单) 像这样记载着钱物收入或支出的单子, 我们就叫它账单。在我国古代, 最早是用贝壳作货币的, 所以这个“账”是贝字旁。

2.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一份特殊的账单。 (出示课题并齐读)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 让他们根据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来交流, 对“账单”有了感性的认识, 而那份“特殊的账单”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期待,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3.师过渡:看着课题上的小“*”号, 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话, 我们叫它提示语。谁来读一读, 看看提示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读书要求? (师提醒:“芬尼”, 它是德国以前的一种货币单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德国。)

4.交流并梳理提示中的要求, 出示:

(1) 读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再读课文, 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小彼得看到之后是怎么想的?

(提示语明确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 更好地发挥了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为此, 在教学伊始, 以提示语的形式告诉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和这堂课的学习重点, 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 概括大意

1.自由读课文。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自己读书来交流并解决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3页, 自由读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书后交流, 自由说。

3.借助句式, 指导说好: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 向妈妈 ( ) ;正当小彼得 ( ) 时, 他同时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 这份账单让小彼得 ( ) ;最后他 ( ) 地把那60芬尼 ( ) 了妈妈的口袋。

(1) 自由练说, 指名说。及时表扬:你真能干!借助课文中的词把这件事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2) 我们不仅要说得好, 还要把这段话读好。谁来读一读?齐读。

4.小结学法:同学们, 刚才我们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把课文读薄了, 这可真是一个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以后我们在学习其他课文时, 也可以尝试着运用。

(三年级的学生,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还很弱, 而借助老师的提示, 学生挑选文中的关键词既清楚又简洁地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成了与文本整体的、初步的对话, 同时也习得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三、聚焦账单, 感受母爱

1.找出账单, 自读自悟。

师:让小彼得如愿以偿的是账单, 让彼得羞愧万分的也是账单, 这究竟是怎样的两份账单呢?快速浏览课文, 框出这两份账单, 大声读一读,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从中又明白了什么。 (自由读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两份账单)

2.交流发现, 说说不同。引导学生从款项的金额、事情的不同、时间的长短三方面来说说。

生1:每个款项的金额不一样。 (顺便理解款项和金额)

师:对, 这是两份账单最大的区别。 (追问)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生2:妈妈和小彼得做的事情不一样。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事情? (男女生对比读两份账单上的款项) 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小彼得做的事情要容易, 妈妈做的事更重要。

师:你有一双慧眼, 你怎么觉得妈妈做的事更重要?

生:妈妈是做了十年, 而彼得是难得做一次的。

师:哦, 你发现了, 他们做的事情时间长短是不同的。

(在初读课文后, 聚焦本课学习的重点——两份账单,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 在对比阅读中发现两份账单的不同,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聚焦妈妈的账单。

(1) 想象感悟, 丰富“十年”。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关注这两个数字“十年和0芬尼”, 为什么写的是十年呢?也就是说从彼得出生那天起, 妈妈就在做这些事情了, 对吗?

师:10年, 3650多个日日夜夜, 妈妈仅仅就做了这四件事吗?如果要你来补充账单, 你觉得还可以增加哪些内容呢?

生:洗衣服、做饭、送小彼得上学……

师:小彼得读着妈妈的这份账单, 读着读着, 不禁想起十年来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 记起每天早上妈妈都会送上一杯香甜的牛奶。请你联系自己的妈妈, 展开联想来说一说。交流。

师小结:是呀, 整整十年, 为了小彼得的幸福生活, 妈妈为他所付出的, 能数得清吗? (板书:无数)

(文本中的“十年”是抽象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妈妈十年来的付出, 先让学生补充账单上款项的内容, 又通过创设情境, 在想象体验中使“十年”具体而丰满, 妈妈的形象逐渐高大而清晰起来。)

(2) 感受“0芬尼”中的爱。

师: (补充资料《母亲的工资》, 出示并配乐深情诵读) 是呀, 记得一位大作家说过, 女人一旦做了母亲, 几乎无一例外地全身心投入, 这份劳碌、烦杂、永无止境的工作, 母亲们做得细腻, 做得纯粹, 乐此不疲。头发白了, 腰弯曲了, 眼睛昏花了, 她们也毫无怨言。对, 她们来说, 做母亲, 是自己一生最大的事业。

师:彼得的妈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这样一位慈爱的妈妈, 你认为彼得又该付给她多少钱呢?

生:一千芬尼, 一万芬尼, 数不清的芬尼……

师:是呀, 看来我们都说不清。十年中, 妈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还有她宝贵的青春年华, 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呀!看来妈妈的账单是一份——无价的账单。 (板书:无价)

师:可彼得的妈妈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付出的呢?一起读妈妈的账单, 从妈妈写下的一个一个的0里面, 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很爱小彼得。

师: (追问) 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爱?不求回报的爱, 无私的爱! (板书:无私)

师: (探问) 彼得的妈妈写下这份账单, 仅仅是为了让小彼得知道妈妈很爱他吗?还是为了——

生:教育小彼得。

师:你读懂了妈妈的良苦用心!课文从头读到尾, 你有没有看到妈妈在批评小彼得呢?但通过这份帐单, 小彼得自己知道做错了, 这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啊! (板书:无声)

师:孩子们, 此时, 你觉得这还是一份普通的账单吗?

生:这是一份爱的账单。

此刻, “十年”的付出与“0芬尼”的回报, 在学生心中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突, 在老师巧妙地追问与探问中学生逐渐明白了妈妈账单中的含义, 知道了妈妈的爱是无价、无私、无声的, 这是一份爱的账单。

四、聚焦行动, 感悟变化

1.学习第4自然段, 感悟变化。

师:小彼得读懂这份爱的账单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

师: (追问) 你从哪里看出小彼得已经读懂了?为什么? (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请你抓住这些描写小彼得神态、动作的词, 读好这段话。

师:小彼得把小脸蛋藏进妈妈的怀里是想对妈妈说什么呀?

生:小彼得的内心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妈妈说。但作者并没有写他的语言, 而是通过写彼得的神态、动作让我们知道小彼得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师:此时, 你觉得塞进妈妈口袋里的除了60芬尼, 还有什么?

生:对妈妈的爱、歉意……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的方法, 先指导学生读好描写小彼得神态与动作的词语, 而后再朗读整段话, 学生在入境朗读和教师的点拨中悟出了彼得塞进妈妈怀里的不仅仅是60芬尼, 还有对妈妈的爱与歉意, 同时也领悟到了这段话在写法上的独特性。)

2.学法迁移, 仿写练笔。

师:看到小彼得变得如此懂事, 妈妈又会怎么做呢? (出示插图)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 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 抓住妈妈的神态、动作写出她此时的心情。学生小练笔, 随机点评, 集体交流。

(此处的小练笔可谓是水到渠成, 既是对第四自然段写法上的一个迁移运用, 又恰到好处地让学生表达了情感, 情真而意切,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合二为一。)

五、总结回顾, 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借助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读懂了课文, 又学会了一种新的写法, 收获不小。其实, 描写父母的故事还有很多, 像《拐弯处的回头》、《感动小学生的100个父母》等。老师建议同学们课外可以运用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读一读, 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老师相信你们的妈妈一定会十分喜欢。 (播放阎维文《母亲》)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鹅妈妈”三百年 篇3

贝洛童话问世以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童话中的一些人物和内容,已经成了普通名词或典故(如“灰姑娘”,“蓝胡子”等),被后人广泛引用。有些人物深入到民间闾巷,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街头装饰或招牌。上一世纪,巴尔扎克穿越巴黎大街小巷,搜集《招牌字典》的素材时,就发现一些杂货铺和烟纸店把“小红帽”和“灰姑娘”的形象作为它们的招牌。今天,“穿靴子的猫”仍然神采奕奕地守护着巴黎一些古老店铺的大门,“小红帽”还是天真烂漫地伫立在圣·奥诺雷街头,“蓝胡子”和“小拇指”也依然在富尔·圣日耳曼和蒙夫贡路口。总之,贝洛童话在法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了法兰西文化遗产中极为真实深刻的一部分。

贝洛童话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其魅力首先在于,贝洛童话的题材产生于民间。这些故事千百年来在人民口头流传,经过不断筛选,加工和创新,已经成了历经时间考验的口头文学作品,为人民所喜闻乐道。这些故事的素材不仅来源于法国,而且还来源于意大利,埃及,柏柏尔,印度,甚至撒摩耶,中国,朝鲜和日本。例如,大同小异的《小红帽》的故事,据考证就有三十五种之多。

贝洛童话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内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歌颂善良与光明,鞭挞邪恶和黑暗。童话同情被压迫者的不幸遭遇,赞扬他们为争取平等和自由,用各种机智巧妙的方法进行不懈的反抗和斗争。故事还揭露统治者的欺诈残暴,昏无道,控诉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虐待与压迫,称颂老百姓正直、善良、勤劳、智慧的优秀品质。这些纯朴明晰的故事,犹如黑暗中飞溅的火花,闪烁着人类理想的光辉,始终在给人们启示着光明,伸张着正义,激励着孩子们去热爱真理,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正由于这一点,这些作品几百年来一直活在法国和世界人民尤其是儿童的心里。

当然,贝洛童话的成功还应归功于它特有的艺术魅力。首先,这些故事是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口中讲出的,通俗,简朴,粗犷,生动,具有浓郁的乡俚气息,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它们又经作者采撷精英,予以巧妙的艺术加工,绘声绘色,使其别有一种优雅的艺术美,与纯朴的自然美互为衬映,交相生辉,然不同凡俗。

贝洛童话反映的是社会现实,但是作者不是干巴巴地暴露现实,而是把它们置于斑烂多彩的幻想的布景之中,让好心的仙女,神奇的仙杖,魔力无比的七里靴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使现实矛盾在想象境界中得到解决。《鹅妈妈的故事》不但主题鲜明,具有丰富非凡的奇特想象力,而且在讲述上也非常朴实生动,没有做作,娓娓动听。自然与神奇,当优风貌与远古气氛,现实主义与浪漫想象的和谐结合,使故事具有真实感和梦幻似的抒情色调,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以致三个世纪过去了,《鹅妈妈的故事》依然光彩熠熠,奇迹般地漾溢着青春的活力。

虽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部开创法国儿童文学先河,并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没有占得应有的一席。甚至被认为“贝洛童话严格说来不能算作文学”!但在近年来,法国文学界已开始重视贝洛的作品。加尔尼埃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和其他一些文学系列丛书都已入选贝洛的全部童话,并进行详尽的注释和恰当的评价,有影响的《法国儿童文学史》也对贝洛童话作出公正评价,使这位既著名又陌生的古典主义作家和蜚声于世达三百年之久的贝洛童话获得应有的地位。使儿童文学获得应有的名誉。

妈妈三年级作文 篇4

这是第一次妈妈没有来接我。风吹进领子里冷冷的,我把脖子往衣服里缩,感觉整个人都在发抖。以前每次上完声乐课,妈妈总是等在门口,关心地问我:“嗓子还好吧?来,喝水。”她会拉着我的小手,问我开不开心,歌唱得好不好。我会边说边开心地坐上妈妈的车,然后经过我们学校的门口。

外婆接我到家已经8点了,家里冷清清的。我整理完书包,坐在平常和妈妈一起依偎的沙发上,感觉妈妈就坐在我的身边,一边捧着书,一边读着好听的故事……

妈妈出差前,说了很多怎么在公交车上注意安全,遇到突发情况怎么保护自己,过马路怎么过,我笑她:别拿我当三岁小孩子。

妈妈出差前,给我复习了第四单元的生字扩词,给我复习了第四单元的课文,给我准备了1-4单元的练习。我嫌妈妈太操心。

妈妈出差前,给我讲了四个故事,陪我一起入睡……

“叮铃铃”家里的电话响了。原来妈妈也想我了,我握着话筒,叫着“妈妈,妈妈”。

妈妈在电话那头的声音既亲切又温柔,轻声地叮嘱我:“宝贝,早点睡!妈妈晚上十点就能到家了。” 我咕哝着嗓子说:“妈妈,我好想你。”

“妈妈也是。”

挂了电话,我在沙发上一下子蹦了三尺高。望着窗外一片星光,我发现乌云散了,月亮也出来了。

妈妈三年级作文 篇5

前几天,妈妈从厨房里拿出几头已经发芽的大蒜,然后找来一根细铁丝。我好奇地问妈妈要干什么。妈妈笑着回答说大蒜都发芽了,扔掉太可惜,她要把大蒜种起来。“种大蒜怎么还需要铁丝呢?我来给您帮忙吧!”我边自言自语地说,边拿起一头大蒜剥起皮来。

几头发芽的大蒜,眨眼就被我剥好了皮。这时,我看见妈妈把剥好皮的大蒜按照一定的方向一瓣一瓣地串在细铁丝上。“咦,大蒜怎么这样种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正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只见妈妈两手一扭,把串好的大蒜折成了一个圆圈圈,接着,她拿来一个圆形的浅瓷花盆,里面放了半盆清水,然后她把串成圈圈的大蒜慢慢放进花盆里,“奇怪,刚才还东倒西歪的大蒜,现在居然都手拉着手站成了一圈,嫩绿的小手都直直地向上举着。”这时,妈妈笑着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用铁丝把它们串起来了吧?”我使劲地点点头,原来种大蒜还有这么多学问啊。“当然喽,冬季水中种大蒜,不但可以做盆景,等大蒜苗长高了,还可以做菜呢,味道可鲜了。”妈妈边说边把大蒜搬到了阳台上。

“哈哈哈……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啊!”我笑着说。

我妈妈三年级作文 篇6

我有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好妈妈。

我的.妈妈美丽,一头乌黑的长发自然地披在肩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镶嵌在白里透红的脸上,她弯弯的眉毛像柳叶一样,一笑起来眉毛一提,眼睛圆溜溜的,脸上还显现出两个酒窝,她总喜欢穿颜色较深的衣服。我爱妈妈。

有一次,妈妈加班,我写完作业,很早就睡了。半夜十二点左右我起来喝水,发现卫生间灯还亮着,我仔细一想,“不对呀,我明明已经关灯了呀!”我推开门一看,原来是妈妈正在洗衣服,她洗的是那么地认真,我来了都不知道。洗衣板在盆上,盆里装满了水,只见她把衣服熟练地在洗衣板上搓来搓去。我对妈妈说:“妈妈,快点睡吧!您明天还要上班呢!以后我一定不把衣服弄脏,好减轻你的负担。”妈妈听了笑着说:“宝贝长大了,快去睡吧,你明天还有课呢!”说完她又接着洗衣服了。

妈妈特别善良,有爱心。妈妈每次带我坐公交车,只要看见老弱病残、孕妇或抱小孩子的人上车,就马上自己让座,或者叫我让座,并告诉我,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篇7

一、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要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要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使学生作文时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比如:我们利用班队会组织一次活动,可以是大扫除,也可以是体育比赛或者劳动等,让学生亲身去参与活动并注意观察活动的过程和活动中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结束后让学生去写一写,由于学生提前带着任务去活动,在说话时就有话想说,习作也就有话可写。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能带着观察的目的,可能活动完了什么印象也没有,作文就会无话可写。再比如学习了《画杨桃》这篇课文后,学生对杨桃的色彩、形状等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写作时,学生可以带着自己喜欢的水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由于学生观察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掌握的又快又好,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还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的就是知识在于积累。作文就是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没有知识的积淀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大多数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自身自控能力的关系,缺乏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在书籍的阅读方面还很欠缺。老师就要不断地鼓励和督促学生,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常用的方法可以是:布置学生每天阅读一篇好文章,然后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组建互助小组,小组内相互监督,相互督促;平时利用阅读课或者是课外时间在小组内向自己的同学介绍一些名言、故事词、儿童诗歌,要求熟读成诵;也可以通过开展朗读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习惯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指导他们主动从书上、互联网上、从人的言谈中,甚至在旅游或外出时也能留心观察并做好记录获取知识。不断地积累使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积极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要想写好作文,除了要有感性思维外,丰富的想象力更是不可或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说的就是要善于借助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感情,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思维,最终将这种想象力转化为创造能力,这也正是作文的目的。例如:可以让学生搜集民间的童话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写成作文;利用多媒体播放场景或者是电影,激发学生的感情;实物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玩具或生活用品,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等。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生动,直到编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些情境创设中,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作文的方法,也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既给了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了提升,也使他们学到了作文的方法。

四、指导学生写出有感情的作文

作文来源于生活,当然就有创作的灵感和生活的情感。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学生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五、注重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具有美好心灵的小学生来说,因为获得成功而得到的表扬远比自己得到的物质奖励要更快乐。抓住了这一点,我们就要在作文评讲的时候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来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体验。比如:通过评选小小作文明星,看看谁写得好,优秀作文展览,好词好句收集等活动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同时通过评比展览,老师适时的点评和鼓励,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缺点,学习了别人的经验,学生的作文热情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激发。这就要求老师批改作文时,要细心、留心、找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要尽量详细的批注,可以眉批,也可以旁批,比如:书写认真,应用的好词好句,恰当的选择修辞,合理的引用等等都可以成为老师表扬学生的素材。同时也要找出他们的写作上的弱点,为学生的写作点评找好素材。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原有写一句话,看一幅图的基础上变为将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成一段或几段,学生肯定有许多的困难,教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作文教学时所给的命题范围要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的空间。一般来说,三年级的作文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教师出的题目可以是“我想__”“我的妈妈”此类的简单题目。

我爱妈妈-三年级作文 篇8

五月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月份,今天是母亲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妈妈说声:“妈妈,节日快乐!愿妈妈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美丽!”母亲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是我们的守护天使,不管在哪个时候,她都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哭诉的好地方。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是,是谁早早准备了早餐?放学回家时又是谁煮了丰盛的午餐等你回来?当你晚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又是谁带着担心的神情怕你累坏了呢?这世上谁肯为你默默地做着这些事情?是我们的妈妈。

当我遇到有什么不懂的事情而烦恼时,妈妈知道不能为我做什么,但从她的动作可以看出她是担心的;我若遇到一些不知明的事情而满心欢喜时,妈妈就会显得比我还高兴,露出会意的眼神。天下间具有有这么广博,这么无私的爱的人,是妈妈。母爱是单纯的,妈妈不会要求孩子们回报些什么,看着孩子们的长大,妈妈就会觉得很幸福。但是,不懂事的我却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流下了多少的汗水,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想送你康乃馨,您总是说太浪费;想请您吃大餐,您说外面没家里吃得香;想送您礼物,您总说家里什么都有。但有个礼物我一定要送:妈妈,我永远爱你!

时光更替,老去的是母亲的身体,永不改变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个洋溢着温馨的月份,让作为子女的我们对世上伟大的母亲说声:“妈妈,我爱您!”

三年级作文:大地妈妈 篇9

每当我出去游玩时,老忍不住在您那美丽的彩色新衣上乱涂乱画,我还扔果皮、乱丢废纸,心里想:反正有环卫工人打扫卫生的。殊不知,正是我的这种不负责任,既给环卫工人增添了工作量,又给大地妈妈造成了伤害!心里发誓:下次绝对不能再这样了!我一定要让您的新衣永远保持光鲜亮丽,不给您增添任何麻烦,我会好好地爱护您,让我身边所有的`人都珍惜您,爱护您!

大地妈妈,我知道这寥寥几语是不能足够表达我内心歉疚的,总之,千言万语都汇集成七个字,“大地妈妈,对不起”。

论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启蒙教学 篇10

我们布置的第一篇英语作文, 题目是《苹果》。纵观全班学生的作文, 归结起来可以为三句话: 苹果的外形是圆圆的, 苹果的颜色是红红的, 苹果的味道是甜甜的。个别学生写了这样一句: 苹果看起来像婴儿的脸。 ( An apple looks like a babys face. ) 这个句型学生写不出, 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有的人认为, 这太简单了, 不是作文。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 这就是作文, 因为它符合英语作文的要求。

首先, 它有题目。有题目就有要求和限制。作文只能写苹果以及与苹果相关的事, 如果离开苹果写梨子、桃子等等, 就是离题了。其次, 它有具体的内容。内容涵盖了三个方面, 苹果的外形, 苹果的颜色, 苹果的味道。这就实实在在地表现了苹果的自然属性。第三, 它有写作特色。这种写作特色也许不是学生的着意刻划, 而是无意中形成。这三句话是并列的, 形成排比关系。而个别学生的一句话, 用了比喻手法。当然, 这种作文, 准确地说, 是英语启蒙作文。

在英语作文启蒙教学过程中, 我们主要强调两点。

第一, 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一点主要是针对老师而言。老师在作文命题中, 一定要考虑, 这个题目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相关, 学生们是否直接在生活中接触、感受、经历过, 或者是从书本、电视、网络中间接获取过。如小伙伴、小白兔、文具盒、我的英语老师等题目, 切合学生生活, 学生有内容可写。如果老师出的题目离开了学生们的生活, 其结果就是, 老师的题目远离学生实际, 学生的作文必然远离老师的题目。

第二,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什么要求学生写作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根据目前中学生写母语作文情况的调查, 我们知道, 有一部分中学生在写母语作文时, 名人的话会讲, 明星的话也会讲, 就是不会讲自己的话, 即不会用自己的话写作文, 而是讲一些假话、空话、大话。更有甚者, 抄袭拼凑别人的文章, 成为自己的作文。以上这些作文根本谈不上是好作文, 只能是不及格的差作文。针对这种情况, 中学提出母语作文教学要返朴归真, 要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表情达意, 用自己的话写作文。母语作文与英语作文有不同之处, 也有相同点, 它们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作文上是相通的。教师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写作文习惯, 不管学生是用朴实的或者华丽的语言, 只要是自己的语言, 就是好的, 就是对的, 就应该肯定, 予以坚持。《苹果》一文, 学生们用朴素的语言表现了从视觉、味觉、感觉等方面对苹果的认识, 这是正确的。决不允许学生们在作文中出现不会讲自己话的现象。当然, 自己的语言是要逐步锤炼的, 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学生从小养成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的良好风气, 再过若干年, 中学生的母语作文也会发生质的变化。

要写出真情实感, 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文如其人,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作文也要有特点。不可否认, 启蒙的英语作文在开始训练的一段时间内学生们作文的共性比较多, 随着练习的逐步深入, 共性越来越少, 个性愈来愈多。老师布置《书包》这一作文时, 有的同学说, 书包装满了书, 也装满了知识。有的同学说, 我喜欢书包, 他是我的好朋友。有的同学说, 书包太重, 我的学习负担太重, 如此等等。无不体现了学生作文的特色。学生们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写出来了。

当然, 要想作文写得有特色, 有个性, 并非易事。只有学生们开启自己的思路, 仔细琢磨, 反复推敲, 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此, 老师改作文, 不仅要写评语, 用笔改, 还要与每个学生进行面批, 与学生面对面地说出你对其作文的评判。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事物, 如何深入分析事物, 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 怎样写出自己的心声。这两种批改作文的方法, 都要求教师不但要“身”入同学的作文, 还要“心”入学生的作文, 才能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好效果。

感谢妈妈三年级作文 篇11

妈妈!每当您在不辞辛苦地工作时,我却在一旁看电视;每当您为我做好午饭时,我却总是浪费地倒掉;当您那细长、美丽的手变成粗大、难看的手时,我却还是不以为然……这些种种,当时的我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现在,我才懂得了您的不容易,我想为您办点事情,却总是笨手笨脚,没帮上什么忙,还是您在一旁鼓励我。记得有一次,我帮您把衣服洗了,您回来看到这一切时,快乐地抱住我,连声说:“孩子你长大了,长大了,会为我做事了!”我也很快乐,因为终于看到了您的笑容了。

小学三年级作文;妈妈 篇12

又一次与母亲争吵过后,我拎起书包,冲出家门上了校车。

拥挤的车厢,吵杂的人声,沉昏的头脑。车窗外的阳光时不时映在我略显焦急的脸上。待会就要考试了,老师说一定会考的名著还没看呢!怎么办啊,早知道就不该跟妈妈赌气不看了……

车子行驶到了拐弯处,忽的一个急刹车。我眼疾手快的一把抓住了一旁的扶手。可怀中的包袋口朝下,还是因为惯性,包里的物件不争气地甩了出去。

“让一让,让一让”我赶紧过去捡,包里的书都掉了出来……咦?这不是妈妈平时买菜用的记账本子吗?怎么会在我包里?来不及多想,我匆匆捞起东西就回到了座位上。离下车还有几站公交,闲着也是闲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开了妈妈的记账本。

一页、两页、直至二十多页,都是妈妈记的账目,各种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些琐琐碎碎的鸡毛蒜皮,果然没有什么新意。算了,回去再还给她吧。正要将本子收起时,我的眼睛忽的瞟到了下一页。

咦?这不是老师要求我阅读的名著内容吗?各个章节的概括,还详细标注了页码与要点。这微微倾斜的小字刻意在保持工整,一眼就看出了专属于妈妈的笔迹。在看到第三个“地”时,我的鼻子有些微微发酸。也就是妈妈“的”“地”“得”三个字傻傻分不清,我纠正了她好几次了,就是改不过来。

我不知道有多少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她为我挡下多少风雨。我以为只是靠着我自己,能够展翅高飞,肆意翱翔。殊不知,我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有匍匐于大地的母亲,手中握着的那根线。

再叫一声妈妈三点导读 篇13

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三个要素: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拿这个标准来衡量, 《再叫一声妈妈》无疑是一篇典范的微型小说。本文最大的美点是构思精巧。篇幅虽然短小, 情节发展却曲折多变, 摇曳生姿, 结尾更是出乎意料而耐人寻味。开端, 作者使用了一个突发性事件。女人在商场购买服装是很平常的事, 但意外的是遇到了小偷, 更特别的是这个小小偷为了得手竟然玩弄了一个母亲的爱心, 欺骗了她的感情, 这就使林兰平静的心中陡起波澜。于是林兰作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 要亲手抓住这个小偷。林兰能达到目的吗?作者就这样设下了一个颇有张力的悬念。写抓小偷的过程时, 作者没有故弄玄虚。林兰的办法很简单, 但是也很有效, 她一有闲暇就去街上转悠, 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小偷。但是小偷认出林兰, 转身就溜了, 而且为了摆脱紧追不舍的林兰, 铤而走险奔入滚滚车流, 于是林兰不得不放弃。第二次, 林兰改变方式, 精心考虑, 周密计划, 不但再次成功发现了小小偷, 而且一路跟踪, 在一个死胡同口堵住了这个小小偷。整个抓小偷的过程先起、后落、再起, 不断转折, 不断推进, 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在小说结尾, 作者使用了突转手法。原来林兰不是要抓小偷, 而是要救孩子!故事的性质完全发生了变化, 这不是一个受害者惩罚和报复为害者的故事, 而是一个愧疚的母亲理解、宽容、挽救失足孩子的故事。结尾完全在意料之外, 但是细想一下, 也在情理之中, 它的设置是符合人物心理发展逻辑的。孩子无罪, 有错的是大人, 正是愧疚唤醒了沉睡在林兰心底的母爱, 让曾经犯过错误失去孩子的林兰醒悟过来, 才做出了这非同寻常之事。不寻常中有正常的情理, 故事在最后抖开包袱, 发人深思, 令人唏嘘。

难点指津

小说触及到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怎样做个好妈妈?推一把, 失足少年就真的成了一个不可救药的罪犯;拉一把, 孩子在爱的温暖中可能回到家庭, 回到社会, 重获新生。林兰的形象既平常又不简单, 其实她既有深厚的母爱, 又是很有理性的。她最后的举动, 显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母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家庭的温暖, 亲情的宝贵,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母亲博大无私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爱。温暖的母爱, 让孩子在情感上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可想而知, 一个拥有母爱的孩子是不会流落街头靠偷窃为生的, 而要使这个失足少年重回社会, 最理想的办法就是首先让他重回家庭。林兰显然是从切身之痛中领悟了这一点的。也许, 她失去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对待孩子过于理性, 过于严苛。她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 不能再失去一个孩子;她曾经是一位不称职的母亲, 这次她一定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妈妈。此时再看题目, 耐人寻味。“再叫一声妈妈”, 这是林兰作为妈妈的愿望, 又何尝不是孩子深深埋藏着的心声?妈妈不能失去孩子, 孩子更不能失去妈妈。俗语说, 严父慈母, 作为母亲, 千万要对孩子多一些理解,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关爱, 多一些赞赏啊!

考点训练

1. 小说结构缜密, 结尾出乎意

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作者在前文埋下了多处伏笔, 请分别找出来。

2. 请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林兰的形象。

3.你认为男孩会跟林兰回家吗?为什么?

附:参考答案

1.这样的伏笔至少有三处。第一段, 写林兰“身子一颤, 不由搂住了那孩子”照应了结尾处林兰的话“孩子, 那天你的一声妈妈叫得我心碎”, 一声呼唤唤醒了沉睡的母爱。第三段, 写林兰“回到家, 林兰饭也吃不下, 一直想着这件事。半夜时, 她做出了一个决定———一定要亲手抓住那个小偷”, 跟结尾“林兰满脸怜爱愧疚地说:‘由于大人的过错, 我们的孩子也像你一样学坏了, 然后成了罪犯……我不能看着你再走他的老路……’”相照应, 林兰的寝食不安原来是出于愧疚, 出于悔恨, 深思熟虑后她终于作出决定, 她要用母爱来挽救这个孩子。第七段, “男孩突然冲向了车流滚滚的马路, 林兰叫着‘站住!’却不敢再追了”, 这里的“不敢”与其说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 不如说是出于对男孩安全的担忧, 也是与结尾处的“怜爱”相照应的。林兰行为的动机不是出于报复, 而是出于升华了的母爱。

2. 要点:一是感情丰富, 深爱自己的孩子, 并在自己的孩子学坏后出于愧疚把这种爱升华, 转移到偶然相遇的男孩身上, 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二是特别理性, 善于思考, 做事之前深思熟虑, 周密计划。如为了亲手抓住男孩, 先是有空就去商场等处转悠, 男孩逃脱后就改变形象, 悄悄跟踪, 一举堵住男孩。

描写妈妈三年级作文 篇14

妈妈有一双似乎会说话的眼睛和一张爱唠叨的嘴巴。妈妈头发乌黑亮丽,看起来很年轻。

妈妈很严格。有一次,数学测验时我认真计算、检查,得了九十六分。回到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把试卷给妈妈看。妈妈严格的脸像绽开的花朵,露出欣慰的笑容。但她严格的说:“千万不要骄傲,到顶峰,骄傲了,也会一落千丈的。”虽然妈妈的话意味深长,但我也当做耳旁风。

又一次测试,老师刚发下卷子,我就囫囵吞枣的看一遍,很简单,一定会满分!怀着这种想法,我写完了卷子,把它放到一边,躺在桌子上。

卷子发了下来,我一看,才八十三分,我立刻惊了,我查找了原因,原来,都是我马虎骄傲,粗心大意造成的。到了家,我忐忑不安,怕妈妈会大发雷霆。妈妈一看,皱了下眉头,说:“你怎么这么马虎,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这样,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后,我就认真地把错题改正了,还接受了教训。

描写妈妈三年级作文 篇15

我一吃完,就拿起笔“画”作业。我写的越来越快。中午之前,我赶紧把作业都擦干净,等着妈妈检查,妈妈一直没管。

下午四点,妈妈抽出时间,把作业拿走了。突然妈妈的脸变得阴阴的,然后就是闲电和打雷,最后倾盆大雨下来了。“你看,我是不是一个字?”“为什么不呢?”我反驳道。“来,到处看看。谁能看得清楚?”“我看得很清楚。”“你看清楚有什么用?除了这篇作文,其他都重写了。”“那么多,我根本看不完。”“那要写。”妈妈撕着作业说:“写吧。”

让三年级学生轻轻松松写作文 篇16

一、激发兴趣,上好作文起步课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三年级作文要侧重训练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练好这个基本功。在学生掌握写好一段话的技能前,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坡度,架设“阶梯”,让学生能攀上去,摘着果子。

我的作文起步课从听记训练开始。我先讲述了一个学生最熟悉的故事《龟兔赛跑》两遍,然后理清这段话的三层意思:(1)小白兔自以为跑得快,瞧不起乌龟;(2)于是,乌龟与兔子比赛跑步;(3)比赛结果却是小白兔输了,乌龟赢了。我让学生先练习口述,再用笔记下,只要文句通顺,能写清三层意思的都给高分。有浅显的故事引路,学生不怕了,很快便轻轻松松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

另外,我让学生依照课文的重点段仿写,把中心意思写清楚,内容写具体。例如,仿《晨读》第一段的“时、地、人、事”四要素写来校早读的欢愉;仿《师生情》写写自己平时是怎样尊师的。

我的另一次作文课是以《狐假虎威》为引例进行训练。我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激发他们自编童话的欲望。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虎本是兽中之王,上次却被狐狸当着众兽的面给耍了。你们想想老虎会就此罢休吗?”学生都摇头说:“不会。”“那么,他们之间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我这一问,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于是,我启发他们想象,然后在说的基础上让他们以《老虎和狐狸的新故事》为题写作文。

经过两次的浅近易学的练习,很快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我做画龙点睛的小结和评改:作文就是用“我手”写“我口”,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一点也不难。这样,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就有兴趣了。

二、创设情境,诱发强烈的作文欲望和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欲望和动力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努力创设作文情景,即进行“情景作文”,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景象和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我平常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科技、参观旅游、义务劳动等活动,丰富见闻,开阔视野,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深刻,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如有一个单元要求写一处景物,为了便于指导,我把学生带到一个花坛前进行观察,让学生按顺序观察花坛的形状大小,花坛里种了些什么花,花叶、花朵的形状、颜色等,再看里面的小草、花朵,花丛中间清脆的龙柏……经过这样观察,学生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印象是深刻的,内涵是丰富的,也为学生创造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又如写一次活动,为了让学生写好这次作文,我组织学生和同级的另一个班进行了拔河比赛。比赛时,学生既紧张又兴奋,一张张小脸憋成了红苹果。经过“现场表演”,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在情境中写好了这一次作文,使一起步就能有所得。

三、动笔之前,理清思路,先说后写

学生在动笔之前,会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而起步作文指导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用口头语言的训练带动书面语言的训练。怎样指导学生说呢?我让学生进行“步骤层次”的讲述表达,并让学生结合作文题目,确定一个想说的中心内容,再说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要写哪几个方面内容,每个方面具体说些什么事情。

比如指导写《洗衣服》,在事前我先布置学生回家学洗衣服。作文课上,我请几位学生说说是怎样洗衣服的,怎样洗就怎样说。有些学生对洗衣服的过程说的不清楚,经过指导才说清洗衣服的过程。如果仅仅是把洗衣服的步骤写下来,未免像记流水账,过于简单。怎样让学生说的更具体一点呢?是,我接着提问:洗衣服重点洗哪个地方?领口与袖口,你是怎么洗的?(用刷子)最难洗的是什么衣服?厚的衣服如牛仔裤,你又是怎样洗的?(也用刷子洗)洗衣服时漂衣服先漂什么?(先漂内衣内裤,后漂外衣外裤)漂时还要注意什么?(会褪色的衣服不要与白色衣服混在一起)怎样晒衣服?(衣服要抖直,不要弄皱了)通过启发,学生理清了思路,明白了层次,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一写就有收获,就有成就感,作文的兴趣浓,效果也好了。

综上所述,小学三年级作文是小学生用母语作文的第一步,起步如何,关系到每个学生以后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甚至人生之旅,不能不重视。但是,指导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要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和先说后写等几方面深入浅出的诱导、训练,才能使学生有成功感,使学生轻轻松松地“上路”,走好第一步。

摘要:小学三年级作文是小学生用母语作文的第一步。起步如何,关系到每个学生以后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甚至人生之旅,不能不重视。但是,指导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只要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和先说后写等几方面深入浅出的诱导、训练,学生便有成功感,便能轻轻松松的“上路”,走好第一步。

关键词:作文起步,听记训练,创设情境,激发动力,先说后写

参考文献

[1]付亚娟.引导三年级学生跨进作文的大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5).

上一篇:一节课作文400字下一篇:应届毕业生制作个人简历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