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独立性

2024-06-25

相对独立性(共9篇)

相对独立性 篇1

论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论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摘要: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属性的重要方面,教育活动有其相对独立的问题和观念系统。教育民主化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保障机制,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权限的下放;教育活动按其自身发展规律运行;倡导贴近生活的教育与回到人的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共同走过了曲折沧桑的艰难历程。其间,教育从依附状态走向了独立状态,其形象日渐丰富,社会地位日趋凸显,功能日臻完善,然而,当我们对教育领域里出现的种种现象进行反思之后,不禁要问:教育果真彻底摆脱依附状态了吗?换句话说,教育的相对性如何在现代社会里得到真实体现的呢?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一方面,由于对教育功能的新发现使得人们对教育寄予厚望,但教育自身并未实现其“合法”地位,以致实践中教育不能发挥人们想象的巨大作用,于是对教育由失望转而怀疑,由怀疑转而贬损。另一方面,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几乎迷失了自我,它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往往不能由自己作出决定,于是教育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这一现象提示人们:必须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论内涵加以廓清,认真思考在复杂的社会变迁中教育的应为与难为。否则,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老打教育的板子,似乎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笔者在文中所提到的教育,取其狭义概念,即专指学校教育。

一、教育“异化”现象的透视

由于传统的一元文化背景和非此即彼的直线式思维的影响,我们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往往把焦点集中在教育内部,而很少考虑到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诸如我们为教育活动的真实运行做了点什么,我们在分析教育“异化”现象时,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或许会证明这一结论应该是合理的。

1.对教育的恶性追捧导致受教育者素质残缺不全

教育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的各项素质应当是在一个平衡的系统中各有侧重,任何一种素质的过分张扬均有损于主体的全面发展。我们曾经是一个重视教化的国度,两千年多的封建教育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道德教育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教育仍然承袭了这一传统,德育始终是摆在首位的作为个体社会化训练的重要内容。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德育渐渐失却了以往的光芒,德育内容苍白无力,德育方式枯燥单一,德育效果每况愈下,而在这同时,由于学历主义的盛行,智育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尽管此种智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知识的灌输与复现,但却在一所又一所学校波及开来,以致于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则成了考试能力的演练场。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曾经走过一条从追求升学率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发展道路,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条标准,并无过错,但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则是我们某些教育管理部门在教学评估上的一种误导。由此造成了愈演愈烈的“片追”现象,它的危害一是改变了现代教育的初衷,导致了实际教学中的英才教育;二是置学生的全面发展于不顾,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学生往往变成知识结构残缺、文化眼界狭窄的记忆型人才;三是造成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由于把学生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失去童趣,形成人格依附和心理脆弱的特点。

冷静地考察这一现象,恐怕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一是学历成为择才的唯一标准,高学历意味着获取通向社会上层的通行证,而人的综合素质(其中含德育等多种素质)却降到了次要的程度。二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一现象折射到学校德育中来,使得德育中的某些内容,总是一定社会统治阶级意识的反映,而作为德育衡定的、又与学生为人处世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如客观公正、尊重公众利益、以诚待人、平等竞争、团结协作等等。这些本应是代表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倾向的内容,却被大大地忽视了。一些人在谈到此类问题时,总是把罪责加到教育部门身上,归罪于校长与教师,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教育活动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遭到的冲击往往是巨大的,要想独善其身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育社会功能的彰显与个人发展功能的萎缩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战赂地位的深刻认识和充分肯定,教育理论界对教育功能的研究也风起云涌,除了政治、经济、文化这几种主要的功能以外,“教育的科技、人口、生态、消费、享用、法制等功能、价值不断地提出来,80年代中期以后,教育功能、价值的项目数明显地呈现出‘一到多’、‘由多到万’的趋势”,教育似乎成了医治社会疾病的灵丹妙药,变得无所不能了,但人们不知可曾想到,教育这种仅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活动,能不能担当如此重任?我们把希望一古脑儿地寄托到教育身上,可曾想过教育本身也需要摆脱制度的约束和观念的羁绊,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呢?

从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的确,教育是按照人们的预先设想去行动了,它就曾经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学校成了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可结果却被告之这是荒唐的年代人们所作的荒唐的事情之一。而现在,不少人又希望教育能带领我们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教育成了极其功利的短期的“经济”行为,在这种教育的社会功能繁花似锦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它的本体功能的迷失,即人的`发展功能的萎缩。“现代教育陷入功利主义,这是可悲的事情。这种风气带来了两个弊端:一个是学习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原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人类尊严的丧失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但愿我们的教育不会制造现代意义上的中庸与愚昧。

3、教育价值理性的失落与工具理性的膨胀

据说,当年基督向人们传谕上帝的声音而遭致拒绝,人们发难于他,你能让遍地的石头变成面包吗?他说不能,人不单靠面包活着。人们又问,如果你是神的儿子,能否从悬崖上跳下来不死?他说不能,我不能考验上帝。人们又问,你能拿起武器,赶走罗马人的入侵吗?他说不能,自由不是靠剑换来的。他没有给人们以任何的许诺、任何的正面诱惑,人们骂他是骗子和懦夫,最后他被钉在十字架上。

在一个喧嚣的、浮燥的社会,人们几乎要这样去访问教育,你能让我身居高位吗?你能让我变成富翁吗?或许它比基督的命运稍好一点的是,人们并没有宣判它的死亡,而是对其功能与作用进行了肢解,舍弃了它的价值理性,而工具理性却被无限地放大了。这是对教育本真价值的背离,应该说,19世纪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柏林大学的创始人洪堡把教育的理性精神发展到了极至,大学曾是世界青年心中圣洁的天堂。德国大学的科学创造与文化熏陶曾使世界各地的大学竞相效仿,大学教育几乎成了身份的象征,学生们在此脱胎换骨,沐浴着科学、自由和民主的精神。19世纪的大学精神饱含着人性的力量和理性的光辉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得教育成为“社会文化的守护神,是感受时代脉动的先知,更是文明的创造者,她的良窳,真正关系着整个社会发展的生机”。但随后而来的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乐观,科技革命席卷世界,使得教育不得不与实利化结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几乎成了‘文化白痴’。1959年,剑桥大学的斯诺第一次宣布文化已被割裂成两个对立的局部,这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背道而驰,产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教育变成国家发展的驱动器和追赶先行者的工具,极端的实利化使其变得庸俗化了,形形色色的培训班、速成班,各式各样只会发毕业证书的机构都冠之以教育的名义。学生看重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不需经过怎么努力,只需熬年头就能到手的那张文凭,凭借它可以在学历社会里谋取个人想得到的一切。

二、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体现

为什么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里会产生畸变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失去了其生命特性??相对独立性,这是理性的教育活动植根于社会土壤的首要条件,它象征着教育存在的合法性。所谓的相对指依靠一定的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的条件而变化,独立性用在一定的社会领域意思是具有自己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及其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无论其怎样发展,总也割舍不了它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它的运行规律必然受制于社会发展规律。所以,它的独立性是相对的。相对独立性不等于没有独立性,任何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在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既与以往的各个时代的教育有很大的继承关系,又有着质的区别,但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加以体现,这不仅是一个深层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

1.教育活动存在的根据与合法性

在?个稳定的社会结构中,政治是具有强制力的,其权力凌驾于一切社会生活之上,它的运行方式是“命令??服从”。而经济决定人类历史活动,马克思认为它是人类进化的唯一因素,在社会发展尤其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再来看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文明的同义语,因此,它是无孔不入的,渗透在一切社会现象与活动之中,它的生命力是旺盛而持久的。与这三者相比较,教育显得脆弱单薄,它最早是存在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之中,先天就具有依附性。成为一种独立形态以后,又曾受宗教奴役,与政治联姻,与文化嫁接,可以说,教育一直在为争取独立的发展空间而努力,而在以往的某些岁月中,它一直像贵族富人身边的宠物一样,只供统治阶级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结束了教育专制时代,对教育来说,这意味着一种解放,当人们逐浙认识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时,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历史地看,在教育衍化的过程中,曾经形成了自我延续的系统,在社会发展相对迟缓的历史阶段甚至在当今一些较为封闭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系统更多地表现出自我繁殖与封闭的特征,这使得教育制度往往成为顽固不化的政治制度的代名词,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就是一个典型的明证,因而一些人对教育的作用产生怀疑,而周期长、收效慢的特征又使一些热衷于制造各种“奇迹”的人对它失去了耐心。其实,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应当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融合中不失其相对独立,在对峙中体现超越。因此,不难看出,教育既可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樊篱,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归根结蒂要看教育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但不管怎样,教育地位的合法性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教育性质的这种两面性使得其在急速的社会变迁中最易受到冲击,如我国“文革”期间,教育与政治完全等同,学校形同虚设,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全面“受灾”,教育的合法地位受到威协。现任政府吸取了这一惨痛的教训,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主张,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性地位,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教育的发展,可谓是对教育相对独立性最好的诠释。

2.教育活动具有相对独立观念系统及运行规律

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自觉实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说它独特,是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外一种活动像教育这样以明确的目的、精选的内容、系统的方法去培养人的,人才的成长有自身规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品德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必须遵从认识活动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就是探讨教育活动的内外规律性特征的。承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把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来看待,它有相对独立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因此,必须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前几年关于市场经济与教育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就是要让经济规律来取代教育规律,让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自生自灭,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有预谋地戕害教育,也是出于对教育的无知。

即将过去的这个百年当中,最值得反思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在中国这样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度,本来重视教育与保护知识分于是应有之义,但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教育中衰,知识分子也受到各种无情打击,尤其是‘反右’与‘文革’更是对文化教育及知识分子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本来就不够健全的教育体制,经受了所谓教育革命的摧残,层层淤积的弊端堆积到如今,已造成教育严重萎缩这一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就在于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干涉太多,肆意破坏育人环境,违反了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教育规律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相对独立的系统,主要含自然规律(如学生生理发展等)和自身规律(教育主体自我选择自主创造等构成的运动规律)。认识和驾驭这两方面的规律,使教育活动合规律运行,是保证教育活动相对独立性的重要方面。必须指出的是,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确立等这些反映教育规律的重大问题,既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大体相符,又要反映教育对象的需要,这一点足以说明教育规律也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为教育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作为社会前进动力的教育,其合目的合规律的运行是最大程度发挥功能的重要条件,我们需要教育,我们需要摆脱依附状态的有着自己话语系统的教育,这或许是教育的最高理想。随着人们对教育相对独立性认识程度的深入,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教育力图摆脱传统的、守旧的社会限制因素对其的束缚;另一方面,教育更多地表现出对当下的、具体的现实需要的超出,即超越的特征。而这一超越价值的实现,当然也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历史环境,我们在追问“教育能为我们做点什么”的时候,是否该加上一句“我们也为教育做点什么”?

二战以后,各国相继进行了以教育民主化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因为法西斯的暴行使人们反思,通过教育形成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持理解和宽容态度,是获取社会凝聚力、和平共处以及通过协商而非诉诸武力解决争端并最终实现世界和平所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许多学者倾向于把教育民主化理解为“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如“教育民主化指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教育民主化的实质是指国家必须从政治上或法律上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不论其地位、种族、性别都有机会有受限制地受到教育”。应当承认,这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们更强调政治民主是如何在教育领域里扩展与延伸的。例如,从教育管理机制上来看,需要有越来越多的管理权限的下放;从运行机制上看,教育应坚守自己的阵地,按照自身发展规律进行运作;从目标系统上看,倡导贴近生活的教育与回到人的教育。故而教育的民主化应当是保持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最有效的保障,也是其核心内容,80年代以来,这种意识已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接纳,形成共识。许多国家也把教育决策和政策的民主化列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这说明,民主化的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倾向。

1.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权限的下放

在任何社会里,教育的领导权属于政治上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决策,并且在可能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去决定教育中的事情。

2.教育要固守自己的阵地,不再扮演“消防队员”的角色

“我们常有意无意地把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解为直接参与社会目标的完成。把所要达到的结果当作教育的直接的具体行为,甚至用社会的具体目标完全取代教育自身的目标”。我们很少给教育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发展环境,教育像“消防队员”一样,四处出击,似乎处处都用得上它,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往往把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进行简单联系,前几年商潮兴起时,学校

[1][2]下一页

破墙开店,教师下海成风等等,都构成了对教育正常秩序的破坏,教训十分深刻。科学地理解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利用教育优势辐射教育影响,这是现代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强调教育与社会适应,并不是要求把学生原原本本地送到社会上去直接参与社会生活。教育应以其独特的功能把社会的要求折射到学校教育中来。

3.“人的教育”的回归

教育本身也要进行深刻的反思。这几年,教育理论界贴近生活世界的教育与回到人的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教育理论基石的哲学在20世纪产生了一个共同的学术取向,无论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都毫无例外地表现出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这对于我们丰富和加深关于人类社会结构、人类文明的演进的内涵及内在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价值。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他的《完人教育论》中呼吁:“我只想把出发点归之于人。回到人!回到人!只进行人的教育,无论主观愿望如何,回到人,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有真正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曾被称之为“目中无人”的教育,因为我们过多地强调社会化,而忽视了只有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才能塑造出多样化的人格特征。我们更倾向于用统一模式、统一规格去影响学生,这种教育产品素质不高,缺乏创新精神,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必须回到“人的教育”促进每一个人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最大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集中地体现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即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的完美结合。

上一页[1][2]

相对独立性 篇2

一、董源画作《潇湘图》与荆浩《匡庐图》的对比

生活在古代的人除却官职调动,安土重迁的思想下,极少有人会随心所欲地为了作画而千里迢迢外出采风,他们生活环境以及周围景物,便对其画作有了直接的影响。董源与荆浩由于南北生活环境的差异,其绘画风格中有明显的独立笔墨关系变不足为奇了。现就对董源代表作《潇湘图》(图一)和荆浩画作《匡庐图》(图二)具体分析如下:

(一)就绘画内容分析。在对两幅画作的综合对比中,不难发现,北方绘画代表荆浩的《匡庐图》为观众展现的完全是一幅全景式勾勒的大山水,整幅画面充斥着不可抵抗的雄伟气魄,这样的绘画风格直接受到画家自身对匡庐的想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熟悉的地貌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形成。而董源作品《潇湘图》在对比之下就显得十分温婉,作者只是在清淡典雅的绘画风格下向欣赏着展现出了江南风景的一隅:这里尽管也有起伏的山峦起伏,但却相对平缓,草木丰茂。不像北方的画作那样,大范围的显露石骨,造成这样的差异直接与绘画者生活情境与季节特色有明显的关系,这便是董源画作中独立笔墨关系存在的丰富现实土壤。

(二)两幅画作画法的比较分析。荆浩由于长期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北方,其在进行《匡庐图》构图过程中,为了对匡庐地貌进行真实再现,自然要将自己习以为常的北方地貌特点充斥在画作中间,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匡庐图》大量出现明显转折的勾斫,这些气势磅礴的画法下,作者能够精准地为观赏者展现出历历在目的北方地貌特点中清晰的山石纹理。再加上绘画对象的时间定格在秋季,四季分明的北方到了这个时候万物凋零、山谷尽显,其肌理可以十分清晰的辨别,因此作者在绘画时,大量的利用勾勒与皴擦突出了匡庐的特点,可以说,在《匡庐图》中作者注入更多心力的笔法是直写形貌,将大量的笔墨运用在对岩石的肌理和坚硬质感的刻画上,并突出展现出树木的枝干,显示出秋季的特色。而在董源的画作《潇湘图》中,则根本就看不到作者对山石和树木的突出,这是因为作者生活在季节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南方所造成的。一般来说,江南的草木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山川的肌理是很难被发现的,点缀在其间最多的便是人类的生活建筑,要想精准地描绘出山川的细节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因此作画者在对山体概貌进行描述时,突出的重点便是使用浓淡有别疏密有致的笔触进行层次刻画,通过添入繁密的苔点,忠实地再现了秋季已经到来的时令下,南方山上依然是草木丰茂的一幅景象。作画中董源采用的是“近视之不类物象.而远视则境界灿然”的特殊处理手法,强调了用笔用墨所构建的画面关系。

二、对《潇湘图》的画面分析探讨董源相对独立的笔墨关系

在《潇湘图》的构图上,画家作画的对象只是秋后江南最为普遍的远山近水,层峦叠嶂的群山在远处布局,显得一望无际。依偎在山下的的一江秋水,铺天盖地,似乎没有尽头。依照绘画的风景,可以将本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为主,一叶扁舟正怡然自得的缓慢驶来,在船身,一位红衣主宾端然而坐,在他前面是一位侍者跪地侍奉,在他后面有侍者执伞,在本船的两端,有两个船工正奋力的把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遥望岸边,早已静候的人们看到了这条小船,激动地挥手致意,在浅淡的笔墨间,董源轻而易举的勾勒出衣服精致典雅、充满诗意的秋后潇湘游乐景象。在《潇湘图》的第二部分,山峦以十分平缓地姿态蔓延,山林清朗似乎没有招惹一点世间尘埃,林子的最深处,若隐若现的可以看到几家屋舍,分布在沙汀、苇渚之间还有几只小舟在荡漾,江的旁边,辛勤的村民们正在奋力拉网捕鱼,这又构成了一幅让人过目不忘、心生向往的江南渔乐图。山林清淡、静谧,河洲盈盈怡人,在这样的季节中,深谙生活之趣的江南人们选择访友迎宾,或者荡舟渔乐,简单的选择便与秀美的江南风景合二为一。前后两部分的人物,在结构上没有一点关系,然而作者通过巧妙地运用笔墨布局,浑然天成地将其设置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江南最深处的真实画面,没有北方画作的磅礴大气,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与风情。

通过对该幅画作的详细分析,可以至少在两方面得出董源在《潇湘图》中独立的笔墨意识:(一)整幅画作中几乎没有使用专门刻画的痕迹,同时期北方山水画作中的山水画作中最常用的手法便是对描绘对象进行全景式刻画。(二)作者可以在没有大量刻画对象的前提下,单纯地使用点线笔触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关系,也就是今人所说的画面要“深远、有意境”。

三、结语

通过对《潇湘图》与《匡庐图》的对比,以及对《潇湘图》的全面解析,可以发现,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要想尽可能地对自然进行还原,并不是一定要对现实中具体的自然形态进行描摹,利用笔墨所营造出相对独立的自然关系一样可以创作出同样经典甚至艺术成就更高的绘画作品,这正是绘画形神兼备的精髓所在。

摘要:在五代时期我国的山水画出现了异常的繁荣,其中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以及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在绘画领域各领风骚.本文将董源的《潇湘图》作为代表,通过其画风与北方山水画家荆浩代表作《匡庐图》的对比以及对化作内容与江南风景的联系,探讨出董在画作《潇湘图》中已经有意识的展现出相对独立的笔墨关系意识。

关键词:董源,《潇湘图》,笔墨关系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波.董源的笔墨表现意识在《潇湘图》中的呈现[J].艺术品鉴,2016(4).

[2]陈立坚.浅谈董源《潇湘图》的笔墨法则[J].美术界,2001(4).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比较与借鉴 篇3

中央银行独立性通常指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它在执行其职能过程中受政府干预的程度,它受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如某一时期政治局势、主流地位的货币政策思想以及货币制度安排的影响,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影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因素更是增多。中央银行是在特定环境中由政府组织建立的,独立性的进程在银行的发展史上也是一波数折。建立之初,中央银行和政府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合作,因此此时谈不上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一战的摧残使中央银行成为政府的筹资工具,最终危及了世界货币体系,因此1920年布鲁塞尔会议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提上了议程,自此中央银行独立性发生了深刻变化,纷纷摆脱政府控制而独立行使其职能: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各国中央银行再次与政府积极配合,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滞胀”使各国对凯恩斯主义怀疑,于是各国再次纷纷认识到中央银行独立性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纷纷要求独立,

近年来,在中央银行独立性上的争论也未停止。理论及实践仍表明一国经济的发展与该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各国纷纷提出中央银行保持独立,但种种原因决定这种独立也只能是相对的。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涵义

尽管不少观点都要求中央银行独立,但是中央银行总不可能处于政治的真空中,加上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两者在经济发展目标上的耦合性,中央银行的独立只能是相对的。西方学者Eijffinger(1997)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包括中央银行首脑任命、货币政策独立执行等方面,因此不妨从这些方面人手分析中外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差异:

(一)人事上相对独立

即中央银行行政领导的任命方式以及这些领导与该国最高行政长官之间隶属关系方面。政府作为本国福利代理人必然将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因此在干预经济发展方面同中央银行运作有交叉也无可厚非,因此中央银行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府。这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政府在中央银行首脑任命及任期上有一定选择,中央银行要在其人事任免上完全摆脱政府影响是不可能的 这也被不少学者所证实。

但是许多研究也还是表明,中央银行不能一味依赖于政府,原因在于政府与中央银行的不同取向。如果中央银行在政策上倒向政府,则往往为政治集团所利用。同时,实践也证明了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发达国家中比较突出的是德国和美国。德国央行行长由总统任命,任期可达8年,这就避免了中央银行行长在实施各项经济政策时受总统及政府的限制。美联储主席及理事会成员的任期则长达14年总统不可在其任期内随意更换大部分成员这就不可能控制住联储委员会。另一方面,美国分支行的设置也避免了经济政策执行受行政的干扰。而经济转轨国家的中央银行同样具有高度独立性而不受政治干预,此外,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最高机构的人选也明确予以规定,这种人事的独立性使其受制于政府的程度大大降低。

(二)组织独立

这主要指中央银行同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从中央银行同最高行政机关关系分析。许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在组织上中央银行不受政府的领导及监督,在行使有关银行法规定的权利时不受政府指令的干涉,各分支行也只是从属于上级银行实行垂直管理却不受制于同级的行政机构,这方面突出的仍数美国和德国,美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不再受制于政府,德国电不受制于总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向国会负责,同时,各分支行也都向上级银行负责。

其次,中央银行与其他政府机构,主要是财政部以及有关企业之间关系分析。这是衡量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发达国家都赞成财政同中央银行相互独立,原因在于中央银行具有创造货币的特殊功能。长期以来许多国家的政策都希望中央银行能向财政部融资,以弥补政府的开支,这种状况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普遍。从我国经济建设历史看,中央银行在形式上也是独立于财政部,彼此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两者同时以平等身份领导经济工作。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财政部透支。不得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证券。”但是,这些规定只是割断了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财政基本上处于赤字状态:而中国人民银行简直就成了中央银行的出纳,80年代末期财政赤字的融资有一半来自中央银行,1993年10月末我国中央银行向财政部提供呆账贷款达1540亿元,占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4.3%。现在这种状况虽已终止,但其他形式的漏洞还是难免,比如:赤字货币化可以采取一种更为隐蔽的形式,即中央银行为那些本应由政府支出负担的项目提供融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都注重国有大企业的发展,而国有企业的大多数资金还是出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每年的贷款有相当部分投向本应由财政支出负担的项目,如贫困地区的公共设施,亏损国有企业的补贴,粮食企业的亏损补贴,非盈利性的公共基础设施等。财政部与中央银行之间这种业务往来不仅损害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使中央银行不能自主决定自己的资产选择,更严重的危害是赤字压力会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造成通货膨胀,损害全体社会公众的利益。

再者,央行与地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这主要是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同地方行政机构的关系。国外实践多采用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行,避免行政区划的干预,美国就将全国分成12个储备区来进行,德国亦如此。我国分支行制改革后也采用了这种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行的模式,显然减少了政府干预的空间。

(三)货币政策独立

货币政策独立即中央银行自主制定和决策有关货币政策事宜,这往往能更有效地实现稳定币值的目标,而且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例如,美联储的理事会和公开市场委员会、日本银行的政策委员会、韩国银行设有金融通货运营委员会等。它们都是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期有自主决策作用的机构,其成员不仅有长期从事银行工作的官员,还有货币理论专家与有关学者,从而可以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及其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合理化。此外,一旦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定了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马上就会付诸实施,这样便减少货币政策的时滞,而我国在这方面同国外有着相当差距。

三、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作用

(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高低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

经过多年的研究,尤其是对战后高通货膨胀经历的考察,外国学者Alesina&Summers表明,在发达国家,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相关。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独立性

越大则通货膨胀率越低:相反,独立性越小则通货膨胀率越高。我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高低关系十分密切。其原因在于: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各自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中央政府为了取得经济发展的一时之快往往忽视经济规律办事,人为加大通货膨胀力度。因此,为实现物价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十分重要,这一点目前已为举世公认。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与财政赤字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一些发展中国家高额财政赤字主要是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依靠中央银行为财政融资,结果给通货膨胀增加了新的压力,这从我国上世纪的实践中可见一斑。此外。Parkin、Masciandaro等通过对CBI(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赤字率(政府赤字总额,GDP)之间关系的回归结果亦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于是,减少财政对中央银行的依赖成为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的重要手段。

(三)大量研究表明中央银行独立性高低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

因为一旦宏观经济未达到既定目标,中央银行总是无一例外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这时中央银行独立性如果不高则会影响货币政策时滞,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干预力度,大大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

四、进一步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

虽然理论及实践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央银行独立的高度重要性,但是国内许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挥。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金融环境同样制约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挥,但是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我国仍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只有高度独立性的中央银行,才能更好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更好的避开政府的不合理介入,进而从源头上减轻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压力。具体来说,要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尽力减轻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依赖,这主要是中央银行人事及组织上的要求

中央银行在人事及组织上的这种独立是其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如果这方面有欠缺,则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实践经验。从任期及中央银行首脑任命方式方面人手。我国政治体制特殊情况决定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及经济的进一步要求也并非不现实。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进一步加强也同样依赖于中央银行内部改革

中央银行要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必须加大货币政策委员会对决策的影响力,必须有一支深喑经济规律,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队伍按经济风向制定相关的货币政策。惟有如此,才能使经济按照合理化发展,为中央银行独立性进一步发挥提供事实上的依据。

(三)明确中央银行同其他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杜绝财政赤字货币化,可仿效有关国家中央银行法杜绝中央银行向财政直接融资的做法,对中央银行入市操作做更为明确的规定。

相对独立性 篇4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教育管理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教育活力,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现就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出如下意见。

原标题:教育部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教政法[2015]5号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教育管理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教育活力,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现就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关系逐步理顺,但政府管理教育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还不充分。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必须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以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核心任务,加快健全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以进一步简政放权、改进管理方式为前提,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主动开拓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新形式、新途径;以推进科学、规范的教育评价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3.基本原则。

坚持权责统一。依法明晰政府、学校、社会权责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教育治理结构。

坚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整体推进和先行先试相促进,解决当前问题和着眼长远相衔接,加强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放管结合。既要解决政府越权越位问题,把该放的权坚决下放,又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做好事中、事后监管,逐项查看措施是否及时跟上、有力有效,是否存在监管漏洞和衔接缝隙,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坚持有序推进。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教情,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提高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稳妥推进,不搞一刀切。

二、推进依法行政,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4.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教育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规划、财政拨款、标准、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控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项目评审、教育评估、人才评价和检查事项(以下简称“三评一查”),大幅减少总量。确需开展的“三评一查”事项,要在年初编制目录并进行公示。各地应结合实际,提出“三评一查”的缩减比例。探索开展“三评一查”归口管理制度。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明确依据,不得随意进入学校进行检查。政府不得法外设定管理教育的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学校、教师、学生等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5.推行清单管理方式。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全面公开教育及相关政府部门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优质服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清单之外的事项学校可自主施行,要尽量缩减负面清单事项的范围,更多采取事中、事后监管方式。

6.加快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建设。系统梳理我国教育标准建设情况,出台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规范标准发布程序,出台国家教育标准审定办法,健全教育标准制定和审查机制,提高教育标准的权威性、适切性,形成具有国际视野、富有中国特色的分层、分类教育标准体系。

7.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教育决策法定程序。充分发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及其他各类教育智库的作用,完善教育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采取座谈会、听证会、网络平台听取意见等方式,听取公众和社会各界对重大教育决策的意见建议。加快建设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参与教育决策等提供全面、权威的数据支撑。建立教育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8.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机制。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执法体系,规范教育行政权力行使程序。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遵循法定职权与程序,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手段,依法纠正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教育法律和政策有效实施。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督促学校强化依法办学意识,健全高校和中小学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9.加强和完善政府服务机制。科学编制教育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完善规划的实施机制,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约束力。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规定,建立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并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创新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方式,健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在决策咨询、学校管理、提供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学位、师资培训、特殊人群服务、教育质量和办学绩效评价等领域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公共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出来,形成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10.加大行政监督和问责力度。加强政府内部的层级监督及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教育行政绩效评估体系,重点针对履行职责、行政效率、行政效益、行政成本等开展评估,评估的标准、指标、过程和结果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在做好内部评估的同时,要主动委托第三方开展全面、深入、客观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教育行政工作业绩的重要参考,对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教育职责的、超越或者滥用教育行政职权的、违反法定教育行政程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责任。

三、推进政校分开,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11.依法明确和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更加注重以法治方式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时,进一步研究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通过政府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定办学自主权;通过章程制定,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办学自主权的实施机制;通过完善法律救济机制,切实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落实《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教改办〔2014〕2号)及有关规定,进一步扩大高校在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教职工队伍管理、经费资产使用管理、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自主权。按照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深化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高校自主评聘、政府宏观管理监督的新机制。扩大职业院校在招生、专业设置和调整、教师评聘、资源配置、收入分配、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中小学在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高校领导任职期间要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深化高校职员制度改革,加快职业发展、工资待遇等配套政策建设,鼓励行政人员专职从事管理工作。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现校长的专业化、职业化。

12.加强学校章程和配套制度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法制定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章程,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同一学区内的中小学,可以制定联合章程。学校要以章程为统领,理顺和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

13.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在公办高等学校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4〕55号),在中小学、民办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中小学建立由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对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及工作报告,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及涉及学生、家长、社区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等提出意见建议,完善民主决策程序。高等学校要加强学术组织建设,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相对独立行使。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发挥好理事会在决策咨询和社会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要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

14.健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机制。鼓励高校面向社会办学,建立健全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学校之间、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加强合作,协同育人。深化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争取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教学指导、提供实习岗位、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建立符合条件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学校应当积极有序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向社区居民有序开放体育文化设施。

15.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按照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公开办学信息,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重点公开经费收支、招生就业、基本建设招投标、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安排等社会关注的信息。学校配置资源以及干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制订具体实施规则,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

四、推进依法评价,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教育评价制度

16.推动学校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引导和支持学校切实发挥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认真开展自评,形成和强化办学特色。学校应当依据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确立本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对照人才培养要求,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建设、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监测评估,开展对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等的满意度调查,努力形成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17.提高教育督导实效。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加强各级教育督导工作力量,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督导工作专业化水平。加大机构和职能整合力度,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督导队伍。依法对各级各类教育实施督导和评估监测,实行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完善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报告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公示、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和复查制度,健全问责机制,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18.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大力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整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扩大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制定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的资质认证标准。引入市场机制,将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保证教育评价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重视扩大科技、文化等部门和新闻媒体对教育评价的参与。重视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实施的教育质量评估项目。

19.切实保证教育评价质量。坚持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健全多元化评价标准,积极采用现代化评价方法和技术,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独立性,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政府对所委托的教育评价,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质量监控。评价机构要将评价的实施方案、指标体系、对象和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计算、结果分析等向评价委托方(包括政府、学校)和评价对象反馈,逐步做到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的监督和质询。鼓励成立教育评价的行业组织,发挥其在评价机构的资格准入、业务指导、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操作不规范、弄虚作假甚至违规违纪的评价机构,要建立“黑名单”制度。

20.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结果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和学校对评价意见的反应机制,对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认真加以整改。探索实施学校绩效评估制度,结合对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评估,建立与学校办学定位、目标、责任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充分反映学校办学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探索建立评价结果综合运用机制,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推送评价结果信息,扩大评价结果运用范围,将其作为资源配置、干部考核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1.确保任务落实。各地要把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教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抓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制订推进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加强检查监督。对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重点环节和重大举措,要密切跟踪指导,深入分析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什么是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篇5

一、相对运动简介

某一物体对另—物体而言的相对位置的连续变动,即此物体相对于固定在第二物体上的参考系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研究相对于非惯性参考系的运动,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通过坐标变换,把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的已知运动规律变换成相对于非惯性坐标系的运动规律;

2、直接写出相对于所考察的非惯性坐标系的运动微分方程,然后求积分。这时如果希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就必须对作用于质点的力附加惯性力。

二、相对静止简介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证实一个物体是在绝对静止之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静止只是一个物体对于它周围的另一个参照物保持位置不变,所以也只能是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没有发生质变。即从事物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仍然处于不显著的.量变阶段而没有变成别的事物,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也进行着运动和变化,并迟早要失去原有的性质而变成别的事物。

三、哲学与相对运动

针锋相对 篇6

滥调:别讽刺我, 你不是也准备把自己包装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吃拿对卡要说:咱吃是因为有人请, 咱拿是因为有人送。哪像你, 脸面也不顾了, 自己就下了手。

卡要:要不是你手里有点权, 你以为谁会让你白吃白拿呀?

检查对形式说:你知道吗?其实我每次来都是为了看你。

形式:我理解, 所以我总是在你来之前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迎接你啊。

安居对乐业说:现在不景气啊, 飞涨的房价让人们离我越来越远了。

乐业:我也不易呢, 找工作很难, 要找份让自己快乐的工作难上加难。

得寸对进尺说:咱们是好搭档, 我的身后总有你的跟随。

另类主持 真情相对 篇7

心直口快惹祸上身

SOS姐妹平常主持节目不按牌理出牌,常常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个人好恶在节目中表露无疑,“口无遮拦”正是她们的主持风格。爱看电影的SOS姐妹尤其喜欢在节目中的“不负责电影影评”单元发表她们看电影的心得,很多片子都被她们调侃过。SOS形容《艾德私人频道》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根本和《楚门的世界》差不多,干吗去戏院看,看录像带就好了。”而去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神鬼传奇》,在SOS口中,就成了“好莱坞的美女这么多,为什么要找一个这么丑的女主角?”卖座片《黑客帝国》、SOS的评论是:“看这部电影的武打动作,还不如去看成龙电影!”而去年的《午夜凶铃》系列,在她俩推波助澜,拼命说有多恐怖、多好看之下,也确实吸引了很多青少年进电影院。在节目中说电影不好看,当然让片商非常不满,抗议信直递到SOS的背后大老板杨登魁那里。前段时间她俩在节目中抨击《圣石传说》,还惹毛了一干布袋戏迷,网络上出现大量攻击二人的言论,两姐妹口口声声要说练武防身。现在SOS姐妹知道少说为妙,无论怎样继续“不负责影评”,但最后还是把话圆回来,一定会说:“大家还是去看电影。”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在情路上,大小S的经历可谓是各有千秋。在姐姐牵线搭桥下,小S与另一男主持人黄子交谈恋爱4年多,于近期传出准备结婚的喜讯;大S与韩国 “酷龙”具俊晔偷偷摸摸约会,被“狗仔队”拍了照片,具俊晔摆“酷”,拒不承认有这回事,把大S一个人晾在媒体前解释。

尽管给人十足另类的形象,但大S在爱情的态度上却相当执着与传统。徐熙媛在节目上也多次坦白对具俊晔有过幻想。在与“光头”的恋爱中,处处可见她的勇往直前。据说,大S与“光头”频繁在东京、香港约会,还为了心上人学会了难懂的韩文。正值“酷龙”在韩国的宣传期,大S几乎每周飞往韩国与光头见面。可惜酷龙所属的公司很怕他们的绯闻会影响唱片销量。事情传出后,甚至拒绝再让“酷龙”上大小S的节目。而具俊晔本人也对这段恋情三缄其口,只肯说:“SOS姐妹是很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很容易跟她们成为朋友。”面对具俊晔摆酷及“酷龙”歌迷的强烈反弹,小S在节目中仗义执言:“姐姐的委屈只有我知道。”徐熙媛闻言百感交集,当场哭了出来。

从大S日渐消瘦的身形,可以感到她受的心理折磨。私底下,她也曾想要一吐为快,但老板王伟忠一再劝她要忍耐。即使到了这个地步,大S还是很体谅对方:“韩国的民风民情真的很保守。所以这样的事件在台湾可能不算什么,但韩国人就比较难以接受。这可能是‘他’的经纪公司反应这么强烈的原因。”

对两个女儿交男友的态度一向开明的徐妈妈表示,她并不反对女儿交男朋友,但也希望大大方方,不要偷偷摸摸。她语重心长地说:“维持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手时不要互相伤害。”(一 文)

个人简历相对清晰 篇8

个人简历无论是对于一些网上招聘,还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很多的公司在整个招聘过程中,通常在面试之前,也会通过个人简历来刷掉一部分人员。那么这个时候,其实很多公司和企业根本没有时间去看我们长篇大论的个人简历,尤其是对于一次性招聘很多人的企业来说,其实在看个人简历的时候,基本上考虑最多的就是整体的连贯性,和个人简历的陈述是不是非常的清晰。

如果陈述非常不清晰的话,那么企业也会直接将你刷下去。因为没有人会有时间仔细的去对你的语言进行研究和分析,而最终留下的都是一些个人简历相对清晰,制作相对吸引人的求职者。这就是一份个人简历最成功的地方,而调理不清晰也成了整个个人简历中最失败的地方。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本身的表述是有很大问题的.,其中不乏有很多人经常为了想要达到某种优势,而做一些画蛇添足的事情,其实这些都是适得其反的。想要成功的通过个人简历这一关,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制作的过程中,保持整个个人简历的简洁和明了,调理是非常清晰的,起码让别人在迅速的看完之后,知道你本人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意思。

争锋不相对 篇9

名门之后与新兴势力

佳能EOS 5500数码单反相机可以说是系出名门,而且是历史悠久。该系列的第一款数码单反就是佳能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大名鼎鼎的EOS 300D,它开创了数码单反的平民化时代从此数码单反相机走下神坛开始成为普通摄影爱好者的拍摄工具。从EOS 300D开始,佳能又接连推出过EOS 350D EOS 400D等不断有所升级的4款机器,而EOS 550D则是该系列最新的第6款机器,继续担负着消费级数码单反旗舰机的重担。而索尼α450则可以说是索尼全新开发的一款数码单反相机,与之稍有关系的是索尼早先推出的α 50d数码单反α450可以说是α 500的简化版机型,与α 500的主要区别在于屏幕尺寸下降为2.7英寸,而且是非旋转屏幕取消了Live View模式下的自动对焦功能。

颇为相近的外形

可以说EOS 550D的机身造型基本延续了500D的外形风格宽厚的手柄为拍摄时的牢固把持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相对来说550D机身在边缘处的过渡更加圆滑饱满,视觉上的流线形感觉更强一些。550D机身正面除了产品型号的铭牌上的数字有所改变外,几乎看不出任何的区别。而机身顶部与500D则是完全一样,机身后部控制单元的功能分配与布局也几乎与500D保持完全一致,不过500D上原本与打印功能组合成个按键的实时显示拍摄/短片拍摄功能被设计了一个独立按键,安排在取景器的右侧。打印功能则与速控功能组成一个按键。

索尼α450则是延续了索尼数码单反相机的外形特点甚至可以说这样的风格也打着一些曾经的柯尼卡美能达数码单反的烙印,如设计在机身左肩的工作模式转盘和独特的为光灯热靴接口等等。相对来说α450的机身高度与550D相差无几,不过机身厚度要明显厚不少,更加宽厚凸起的手柄让用户的把持更加饱满。α450机身上控制单元的布局比较分散,其中机身顶部右肩安排了不少功能的快捷键,而在机身后部液晶屏旁的大部分区域也安排了较多的快捷键,相对来说550D的控制单元的布局更加紧凑集中而α450的按键的分布显得有些零乱,造成这样一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α450机身背后的圆形导航键的方向键没有像550D那样设计为重要设置参数的快捷键。

操控风格略有区别

在操作方面EOS 550D基本延续了500D的操作方式但是更大的液晶屏幕和更加完善的实时取景方式让用户的拍摄更加轻松。当550D处于准备拍摄状态时,机身背后的大液晶屏会显示当前拍摄参数的具体设置,用户可以通过按下“速控/直接打印”按钮来对这些拍摄参数进行设置。而当用户的眼睛靠近取景器准备取景时,屏幕会自动关闭以免影响用户的取景。另外当用户在实时取景状态下,同样是按下机身背后的“速控/直接打印”按钮,用户可以对闪光灯、照片风格和自动亮度优化等几个重要参数进行设置。应该说速控按钮是550D相对500D改变最大的一个设计,通过速控按钮用户可以更快地实现拍摄参数的调整。另外机身背后的液晶屏幕虽然尺寸没有变化,但像素数更大的液晶屏在显示效果上更加精细锐利,对于更好地掌握拍摄效果有所帮助,另外,EOS 550D机身背面主要按钮的大型化设计提高了相机的操控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索尼α450提供了和佳能550D非常相似的操控方式,因为在开机状态下α450机身背后的液晶屏幕也提供了显示拍摄参数的界面,而且通过按下“DISP”键可以改变参数的显示风格当用户的眼睛靠近取景器时,液晶屏幕也会自动关闭。不过当用户按下机身背后的“FN”键后,α450会提供另外一个参数界面供用户调节拍摄参数。虽然α450也提供了实时取景模式,相对550D来说α450的实时取景模式不够完善和人性化,如在实时取景模式下执行对焦操作时,α450需要在黑屏状态下完成对焦操作,如果用户进入菜单调节参数,完成后退出菜单后会发现α450退出了实时取景状态,回到了传统的取景器取景方式。由于α450的操控单元稍显零落,因此在操作方面显得有些繁复,当然如果用户使用时间稍长,加以熟悉掌握的话这并不是什么太大问题。由于是α 500的简化版机型,因此α450没有采用可翻转液晶屏,这不能不说会让用户稍感遗憾。α450背后的2 7英寸液晶屏的像素数只有23万点,不过屏幕精细度和色彩还原表现还是不错的。性能表现各有上下。

佳能EOS 550D采用了有效像素约1800万的新型CMOS图像感应器和D GIC 4数字影像处理器,ISO感光度可在ISO100-12800范围内进行选择,而且也能够进行低哚点的高ISO感光度拍摄。而在快门速度和连拍速度等方面相对于500D应该说550D基本上没有什么提升,还是维持在最快1/4000秒的快门速度和3张/秒左右的连拍速度的水平。在动态摄像方面EOS 550D进步提高了拍摄功能,首次在EOS数码单反相机系列中搭载了相当于约7倍数码增距拍摄效果的短片裁切功能,还可以PAL制式最高约25帧/秒NTSC制式最高约30帧/秒进行全高清(分辨率1 920× 1080像素)短片拍摄。

索尼α450配备1420万有效像素的EXMOR cM0s影像传感器,也可以提供最高达12800的ISO设置虽然在快门速度方面α450并没有什么优势,同为最快1/400秒不过α450的连拍速度要明显胜出不少,能够实现每秒约5张的连拍速度而且在速度优先连续拍摄模式下(锁定曝光和对焦)实现每秒约7张的连拍速度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达到了一般中端数码单反的设置。不过让用户稍感遗憾的是α450并不具备动态摄像能力它的实时取景功能主要是为了辅助更加精细的对焦效果。

特色功能重点不一

在特色功能方面550D还是继承了先前在500D上就已经有所配备的大部分功能,如照片风格创意模式和自动亮度优化功能等,除此之外550D把原本是在中端机型上的些功能移植到了550D,如高光色调优先功能这个功能可以使照片上的高光区域的动态范围将得以扩展。这样,即使是白色衣服或白色花朵等易发生高光溢出的被摄体,也能够在抑制高光溢出的同时获得更加细致的层次表现。而且在高光色调优先启用状态下,可设置的ISO感光度范围是ISIO200-6400。除了有防止高光部

分过曝的功能外550D在降噪方面也是颇下工夫550D的降哚主要是在长时间曝光和高ISO感光度设置下发挥作用,当拍照的曝光时间超过1秒时,550D能够启动降低图像噪点的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该功能在B门摄影等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而拍摄时启用了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后,可在ISO 100-12800整个范围内抑制噪点的产生。特别是在高ISO感光度下拍摄时,可发挥其优势。相对来说,这一次550D在动态摄像方面所做的改进更加突出,除了对应对应约7倍数码增距的短片裁切功能,550D还具有短片手动曝光拍摄功能。通过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值以及ISO感光度等,能够方便地得到想要的虚化效果和短片亮度。由于曝光可通过手动控制,在拍摄天空所占比例较大的风光或很黑、很白的被摄体等时,一般曝光控制较难拍好的场景也能够得到恰当的曝光。通过固定曝光设置,在上下左右摇动相机的时候也能够得到稳定的曝光。还能够有意识地表现高调或低调效果。另外在短片拍摄时如将自动对焦模式设置为面部优先实时模式的话,即使使用手动曝光,相机也能对人物面部进行识别,并与自动对焦框联动进行曝光控制。

索尼的d450则是继承了更高端的机型如α55吐的一些特色功能,其中自动HDR(高动态范围)功能,在α450上也得到了完整的继承。通过拍摄两张照片合成的方法,自动HDR功能记录下大光比情况下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真实细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细腻的色彩表现,拓展了数码单反相机所能表现的影像范围,使所得影像更接近人眼所见。而且用户启动该功能也非常方便。用户只需要按下机身顶部的“D-RANGE”键,即可在从1EV到3EV的范围内选择自动HDR功能的处理强度,除了自动HDR外,通过“D-RANGE”键用户还可以对DRO(动态范围优化功能)进行设置,DRO功能是在索尼数码单反上较为成熟普及的功能,α450的DRO功能提供了5档不同程度的处理强度,用户可以根据所拍摄景物的实际明暗反差的强弱加以选择。虽然α450没有配备动态摄像功能,不过α450的实时取景功能对于手动对焦还是很用帮助的,特别是在弱光环境下也能快速精确检查对焦效果,实现精确构图。

实拍感受

在实际使用中,两款入门级高端数码单反相机的操作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二者的操作可以说都还是比较流畅轻松,无论是传统的通过光学取景器取景构图进行拍摄的方式,还是使用更加直观的实时取景方式,用户都可以专心于所拍对象进行摄影创作。而且2款数码单反的启动速度和响应速度,拍摄完毕后的数据存储速度和菜单调节的过程都比较流畅,几乎没有什么延迟拖沓的感觉。只是从个人的感觉来说,α450稍显零落的按键布局和功能分配可能会对初次用户的快速操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专业发烧友更为关心的拍摄和对焦速度和测光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两款机器可以说是非常接近,不分伯仲,只是在一些比较具体的表现上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连拍速度方面α450稍微胜出一些,但对于单张拍摄更显重要的对焦速度方面,550D则又力压α450一头。虽然二款机器取景器内的对焦屏都是采用九个对焦点的数量,但550D的9个对焦点采用了菱形布局,而α450则采用的是方形构造,实际使用中感觉2款机器的对焦点所覆盖的面积相差不多,但α450四个斜角的对焦点的选择稍显麻烦了一些,需要用户准确按下圆形导航键上的斜向方向键。而从拍摄效果来看,两款数码单反相机都保持了较为出色准确的测光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照片的曝光都比较准确合适,用户几乎不需要专门进行曝光补偿。总结

上一篇:消防宣传领导的讲话稿下一篇:健康食堂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