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优势理论

2024-10-15

相对优势理论(精选3篇)

相对优势理论 篇1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 网络时代也随之降临, 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 使网络成了信息传播的新媒介。而这必定使传统媒体面临新的挑战。

网络媒体的出现与发展

互联网具有完备的新闻传播能力, 拥有各种新闻网站、新闻社区、论坛、博客、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网络电话、评论、全国报纸天天读等强大的功能, 换句话说, 它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了媒介的角色。我们把互联网称为“网络媒体”, 也就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三种传统媒体, 人们称它为“数字媒体”;因为它诞生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大众传播媒体之后, 人们又称它为“第四媒体”。而现今对它最流行的说法就是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的定义。从传播角度讲, “网络媒体”也可以称作“互联网媒体”、“第四媒体”, 就是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 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作为终端, 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主要功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网络媒体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上网媒体, 这是传统媒体结合到一起的方式。如电子杂志、网络电视、全国报纸天天读等。二是网络自由媒体, 也就是非官方的, 由社会机构或个人组织的方式, 如网站、论坛等发布的新闻媒体。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它既具备传统传播媒介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点, 同时也有许多它们不具备的鲜明特征, 当然, 这些特征都起源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功能。

交互式传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只是单方的向接收者传递信息, 而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 它能在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实现沟通和互动。例如, 传统的报纸是编辑在写, 读者在读;收音机是播音员在说, 听众在收听;网络媒体的区别就在于不只如此, 即你编辑我可以评论, 你说我可以和你对话, 形成双方交互的新形式。

在互联网上, 用户可以在庞大的空间、无限的范围内选择各种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信息, 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改变传输内容和传输信息。如CCIPTV网络电视, 它是中国最大的新一代网络电视门户软件, 拥有众多的国内外网络电台、网络电视频道。只要安装之后, 用户在这里通过点击就可以收看自己喜欢的网络电台、网络电视的链接地址, 收听、收看国内外众多的电台和电视频道。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使用户不再简单地成为接收方。它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达到了平等, 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 它使主动权掌握在了用户手里。同传统媒体不同, 在网络媒体上所有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传播媒介中来成为信息的主角, 如人们可以通过论坛、贴吧、BBS等发表见解、畅所欲言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再教育, 接受信息的选择空间的不断扩大, 人们对网络媒体的参与热情和参与需要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 交互式服务的优越性将日益明显。

网络传播媒体与受众之间地位平等

传统媒体如广播、报纸、电视等都是在固定的地点和活动空间进行传播活动, 它们都需要大量的现代化设备和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新闻信息采集、编导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 因此传统媒体只能在媒介组织中进行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工作。网络媒体则不同, 它的传播主体既可以是专业的机构, 如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 也可以是非专业的个人, 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可以是传播者, 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编辑设计的板块, 如通过拍摄DV主办节目、播报新闻等, 所有用户在网络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不存在传统媒体中的等级关系、相互间的控制关系。用户只要拥有电脑, 只要能上网, 就可以拥有网络传播的使用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媒体平等地接收和发布新闻信息, 信息不再是归属哪个传播媒体独有。互联网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分布在全世界不同地域的多媒体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组织到一起。用户可以通过超链接进行不同网页、不同网站间的信息搜索。网络新闻更具综合性和可选性, 使用户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意志进行新闻信息的跳转和浏览, 充分地体现出用户的主体地位及联想的思维规律。互联网自由、交互的特点使得它的每位用户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与网络媒体相比, 传统媒体也能满足受众了解信息的要求, 但因其自身的特点有很多局限性, 使得传统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经常用一种由上对下的方式, 受众的意见难以反馈、要求难以满足。而网络媒体则不同,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信息, 即用户具有相当大的自由性和主动权, 人人在互联网上都是平等的, 这符合人们要求平等的思想, 因此互联网往往采用平民视角来报道新闻, 这更受到用户的欢迎。互联网上这种传播平等化的趋向无疑使得传统新闻采编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在众多线路中, 可以选择任一条可用线路来发送信息。换句话说, 网络媒体为每个人提供了发言权。

网络媒体信息优势

传统媒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不能无限制地传播信息。而网络媒体从根本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全世界都可以进入完全自由开放的全球信息空间。通过互联网, 时间和空间不再是信息的障碍, 无限的传播范围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国界不复存在,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政治、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概念, 形成了信息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虚拟空间, 使人体验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就好比看立体电影的时候, 电影屏幕上扔东西, 观众会感觉是向自己扔过来一样。相对传统媒体来讲, 网络媒体还拥有即时性、大容量等优越性。

互联网上信息的即时性与持久性。网络媒体使新闻的时效性与持久性得到结合。较报刊前进一步, 广播电视的现场直播使零时间新闻发布成为可能, 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新闻的时效性问题。时效性是新闻价值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长久以来, 人们对于时效性的认识不清, 更多地关注新闻信息本身发布的及时性, 而忽视受众接收新闻的及时性一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新闻信息时效性的要求不仅要及时, 更重要的是确保需要这些新闻信息的人群能够随时接收到。网络媒体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网络新闻不仅具有即时性, 同时具有持久性的特征。网络新闻是可存储的, 它不同于广播电视新闻转瞬即逝, 也省去了保存报刊的麻烦。新闻媒体可以在网络上开办专题或专栏, 集合与某一事件有关的新闻信息, 使浏览者对事件的发展有全面的把握。网络媒体可存储的特点使得即使是很久以前的新闻, 在用户需要时也可随时通过百度、SOS、谷歌等将其从网络数据库中调出来, 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互联网上传播速度的快捷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面临挑战。网络媒体没有截稿时间, 所发布的信息是即时的、不受限制的, 是一种“全天候”的发稿方式。由于全球时差的变化, 互联网上信息的发布交叉纵横, 其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如“5·12”汶川大地震、2010世博会、各大体育赛事的信息均在各大门户网站率先发表。而相对于互联网的即时采访、即时发稿的快捷, 传统的新闻采访写作的速度较慢。如对于报刊来说, 即便是很短的新闻信息, 也要花费记者好几个小时去采访, 而写成稿件还要花费将近一个小时;而如果采访报道一篇通讯, 更是要花好几天时间去采访。再加上送审、编辑修改, 以及排版所花费的时间, 等到新闻见报的时候, 新闻已经成为“旧闻”。

网络媒体信息量庞大, 传统媒体无法相比。从信息的容量来看, 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用“无穷无尽”来形容, 用户在互联网上对信息可以进行自由选择, 单纯从获取信息的角度讲, 网络媒体比传统传媒有更强的竞争力。互联网广阔的空间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背景、解释新闻, 这使得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面临着挑战。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受到时间、地理、天气等条件的限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任何人在任一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发布信息, 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获得该信息, 这就给编辑和记者在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他们在对新闻的处理上不得不更加迅速、全面、周到。

网络媒体使新闻信息传播个人化发展。现在, 互联网上的个人化新闻服务已显示出其发展潜力。互动性使互联网可以根据用户事先选定的范围将新闻直接发到其个人电子信箱, 可以按用户要求的时间和顺序播报视频新闻和其他节目。在因特网上, 越来越多的网站都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个人化服务。有了个人化服务, 人们不必每天到网上搜索, 互联网会根据用户的个人需要、用户的个人爱好, 提供舒适及时的服务。网络媒体真正促成了传播从“大众传播”向“个性传播”的转变。新闻信息正向完全满足理性消费的要求发展。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发展

相对网络媒体而言, 传统媒体拥有令网络媒体艳羡的内容品牌、相当庞大的受众群体、稳定的专业记者队伍, 新闻来源非常广泛, 这些都是网络媒体在短期内所望尘莫及的。媒体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新闻, 在难以识别互联网上信息真伪的情况下, 传统媒体有着网络媒体难以匹敌的品牌公信力。网络媒体在不能完全自己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 还须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网络媒体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依托传统媒体而发展。新兴的网络媒体在一日千里的发展中, 清醒地看到了传统媒体的优势, 于是, 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就成为一种理智的必然选择。因此, 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走上了合作之路。各种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似乎正在形成, 即内容与经营并重。在“内容”与“经营”这对概念的关系中, 内容是基础, 经营是手段。内容与经营一起涵盖了服务、商务、营销等所有概念。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但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这是不能完全与技术手段相等同的。网络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 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

网络媒体的前景

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到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 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到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 从传统媒体的定时出版到网络媒体的随时更新, 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许多质的差别。互联网自身拥有的巨大功能决定了其将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对新闻传媒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 目前我们还无法预见互联网真正的完全的潜力。未来的网络媒体, 必须以其需求为动力, 以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用户在线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要有更多创新推广形式来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 并且可以全面整合各种推广手段, 从各方面影响受众, 达到一个全面的效果。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在未来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最重要的是为用户提供了对新闻自主性的参与。总之, 要把握好机遇, 提高媒体的竞争能力, 完善媒体网站的建设, 寻求媒体之间各种方式的互动与合作, 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展望未来, 网络媒体的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程栋:《实用网络新闻学》, 新华出版社, 2002年版。

[2].刘虹:《网络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3].赵梦芳:《新闻媒体的网络发展》, 《网络时代》。

[4].闵大洪:《新闻媒体网上发展之考虑》, 《新闻战线》。

[5].刘胜义:《媒介方法》, 人民网。

相对优势理论 篇2

最近流行很广的Arduino,看清楚,是Arduino而不是Android,想学Arduino的初学者一直疑惑Arduino与传统51单片机有哪些区别,下面主要介绍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A)、学习Arduino 单片机可以完全不需要了解其内部硬件结构和寄存器设置,仅仅知道它的端口作用即可;可以不懂硬件知识,只要会简单的C语言,就可用Arduino 单片机编写程序。-->针对初学编程者

(B)、Arduino 软件语言仅仅需掌握少数几个指令,而且指令的可读性也强,稍微懂一点C语言即可,轻松上手,快速应用。-->针对初学编程者

(C)、Arduino 的理念就是开源,软硬件完全开放,技术上不做任何保留。针对周边I/O设备的Arduino 编程,很多常用的I/O 设备都已经带有库文件或者样例程序,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改,即可编写出比较复杂的程序,完成功能多样化的作品。-->针对DIY,做绚丽作品

(D)、Arduino 由于开源,也就意味着从Arduino 相关网站、博客,论坛里得到大量的共享资源,在共享资讯的辅助下,通过资源整合,能够加快您创作作品的速度及效率。-->针对毕业设计

(E)、相对其他开发板,Arduino 及周边产品相对质廉价优,学习或创作成本低,重要一点是:烧录代码不需要烧录器,直接用USB线就可以完成下载。-->针对所有想玩电子编程者

相对优势理论 篇3

一谈到农村金融,人们不觉就会想到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农村金融三队伍,而在这三条队伍之中由于前几年的业务和网点收缩,农业银行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在农村金融领域所占的比例较以前已经很小,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在完善体制、经营领域、服务对象、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众多人们熟知的共性,因此对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劣势进行简单分析,可以说是观察了解农村金融现状的一条便捷之路。

(一)农村信用社相对于邮政储蓄银行的劣势

1.资金的流通通道。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汇兑渠道不完善是制约其业务拓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行社脱钩”前是依赖农行的网络,金融体制改革后是通过人行的网络。现在正处于建设完善中的“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其功效是否可一蹴而就尚需拭目以待(原国有商业银行所耗不低于十年)。反观邮政系统,全国有7.6万个邮政营业网点,邮政储蓄网点有3.6万个, 4.5万个邮政汇兑网点。而农村信用社的数量,截至2005年10月末,全国有3.4万个。

在整体布局上,邮政系统的触角更深,最为核心的是邮政体系的计算机系统已实现了在全国任一联网网点的通存通兑,并建成清算系统,能快速将资金结算到各地。另外规模庞大的邮递员每天来往于当地村庄,为各家农户提供服务,起到任何系统都不具备的人性化效应。

2.公众的认可度。作为农村信用社,其宗旨是互助,本应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同,但由于50余年的反复及主客观原因,现实是农村信用社得不到农户的普遍认可。以存款来看,在相同条件下农村客户在存款时更看重的是银行的信誉,在他们眼中邮政储蓄是有国家保障的,这一点不仅存在于农户和公众的意识中,甚至于一些政府部门在存款上对农村信用社也带着歧视的眼光去看待。

3.历史遗留与政策扶持。在历史遗留上,邮政储蓄银行将远远优于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的资金一直都存放在人民银行,没有进行放贷业务,所以没有产生一分钱的坏账,新办理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其风险几乎为零,因为那是“质押”而非“抵押”,更不是信用贷款。无任何历史包袱必然使邮政储蓄银行轻装上阵,开展经营。而农村信用社07年底尚剩的1650亿坏帐,必然影响其战略与战术。在扶持政策上,二者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都有相当的倾斜,但从另外一角度考虑,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不排除防止农村信用社一统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垄断的初衷。这样国家在扶持邮政储蓄银行措施上,可能采取一定的更加优惠的侧重政策,如在存款准备率、上存利率、经营范围、业务品种、税收政策、监管要求等方面给予邮政储蓄银行“温床待遇”。

(二)农村信用社相对于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 1.人力资源。农村信用社的人员优势主要体现在员工和客户两个方面。在员工方面,首先是在外延上。按2006年初数据,二者的从业人员均接近70万,但邮政金融从业人员为20余万人,如果邮政储蓄银行在3.6万个网点全面铺开金融业务,现有人力是远远不够。其金融业务人员的补充一是招聘二是调整,但招聘不仅陷入高成本困境,还会出现难以找到大量合适人员的局面;而调整则有如何兼顾金融业务和邮政业务的艰难决策。另在人员结构优化上,农村信用社可根据新老替换的自然空余岗位寻找最合适人员,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状况下逐步优化人员结构,邮政系统却处于被动局面。其次是内涵上,即员工的业务素质。“争夺天下,重在立人”。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业务能力强,尤其是把握资产业务的员工是农村信用社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数据比较,农村信用社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5%左右,邮政金融业务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0%。高学历虽然不是取得理想目标的充要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试点改革后,农村信用社在部分地方不仅接纳了原商业银行的网点与业务,同时也接纳了他们的大批员工,使这些农村信用社的整体业务能力得以提升。在这一点上,邮政储蓄银行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纵使通过高薪吸引,也难如愿以偿,毕竟多数人是“社会人”而非完全的“经济人”。

2.业务开展。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其业务处于弱势。但相对于我国的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在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却占有绝对优势。业务的广度即业务范围,也就是综合性。50多年的历史,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已接近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受人员的限制,其资产业务在短期内难以全面铺开,承担批发业务可能是近期内资产业务的定位,其高层非常清楚这一切。业务的深度更多是与经验联系密切对资产业务可能存在风险的感知能力,也就是管理学科中所说的概念技能,该能力是基本技能的积累与升华,个体的基本专业知识仅是基础。故邮政储蓄银行在处理小到个人理财,大到项目投资咨询等表外业务,如果没有更多熟悉业务的人士加盟,其与农村信用社的差距是很难数字化、具体化比较。

另在客户方面,农村信用社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资源,特别是在贷款客户上具有绝对优势。在经营中对优质贷款客户竞争在所难免,但对农村信用社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因为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经营,已树立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已形成较完善的支农措施和较健全的经营机制。再加上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客户的“背叛”还是不易发生。另外从竞争本身说是要付出成本的,竞争者是会比较付出与所得。

上一篇:分级动态教学模式下一篇:边坡稳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