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标准化

2024-08-18

地质勘探标准化(共8篇)

地质勘探标准化 篇1

地质灾害专业2018年1-5月份安全标准化总结

自2018一月份分开始,防治水专业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紧紧围绕雅店煤矿的安全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雅店煤业公司的目标精神,注重实效,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8开始,雅店煤矿成立了防治水领导小组,建立了防治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技术部,按月组织安全标准化自查,并且按月度考核严格兑现。

现对2018年1-5月份专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地质、防治水、测量、防冲专业管理制度 在2017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掘进专业各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操作规程、完善了矿井技术管理体系、技术部岗位责任制、防治水管理制度、地质工作概要、测量管理制度、防冲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提前编制各项措施及预报和说明书为采掘专业提供专业资料。

二、建立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制度,推进专业水平提升 地质测量专业在2018严格执行现场安全生产达标的动态管理,各级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的人员入井必须对安全生

产标准化工作进行检查,并且将各级领导现场检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及文明生产问题纳入各单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对于因现场管理导致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每月由专业副总组织掘进专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至少一次,结合日常动态抽查,把查出问题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落实。通过检查,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三、矿井测量工作

本着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宗旨,坚持复测复算制度,强化测量工作现场管理,重点加强巷道贯通、掘进巷道中腰线管理、工作面安装测量和地面建筑物变形观测等工作,测量精度均满足工程要求。

1、井下施工测量:1-5月井下敷设基本控制导线和延伸经纬仪导线5500余米。完成了1102胶带输送机巷、1102回风顺槽、1煤轨道巷、1417运顺、回顺、4煤轨道下山,4煤胶带下山、4煤回风下山、1417两处立交等掘进巷道的中、腰线标定工作。下发各类通知单。

2、贯通测量:组织完成井下1煤轨道下山与1煤回风大巷贯通1处,贯通精度均满足施工要求。

3、内业工作:根据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坚持复测、复算制度。认真检查设计图纸,及时计算、整理测量数据,完善各种测量台账,加强与其它各专业组信息交流;对重要贯通测量工程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确定测量方法,制订贯通方案,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隐患排查工作,人尽其责,专人负责;加强新标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学习,积极向其它兄弟矿井学习,取长补短、查缺补漏,杜绝了测量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意识

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有效途经,是安全生产的制胜法宝。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作为日常培训教育的重点来抓,地质、测量、防治水、防冲专业通过每周四的职工业务学习和专业对口技术培训等形式来强化专业培训教育,从不同层面加强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特别是对基层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更有效的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促进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工作的现场执行力。

五、加强内业管理,确保软件资料达标

加强地质、测量、防治水、防冲专业内业资料的完善,特别

是地质说明书的下发,各种图纸、巷道探放水设计、水文地质预测预报、设计变更的更新管理,各种专业例会的召开、记录及落实,按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整理存档,做好迎检工作。

六、建立激励机制,健全考核制度

坚持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比、奖罚制度,做到月度考核月度兑现。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落实情况、达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按照制度规定奖罚兑现,从而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深入推进。

七、今后的工作重点

现在距雅店煤业公司2018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年底达到一级标准化矿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继续努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现场落实力度,提升整体执行力,力争完成公司下达的目标。

2018年5月28日

地质勘探标准化 篇2

1标准化是地震勘探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勘探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为顾客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探成果,为国家寻找更多的石油资源,同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此,就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加以系统、科学的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增加收益的目的。在地震勘探生产经营、技术质量管理、科技创新等活动中,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直接为企业的各项活动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企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就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

2标准化是联系地质勘探各部门、各班组等的纽带

地震勘探的各个部门、班组、人员、系统以及环节之间尽管关系错综复杂,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密切联系,要想使整个生产过程顺畅进行,只有通过各种标准来约束彼此,单靠人治或法制是远远不够的,人治容易出现异常,法制过于死板,一套程序走下来,地震勘探的黄金季节以及过程控制的关键期早已消逝,特别是对特殊产品、特殊过程以及特殊服务的评价而言,如果没有标准化工作,根本就无从谈起。

3标准化是提升地震勘探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企业基础工作之一就有企业标准化,企业的产品质量差,物质消耗高,经济效益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标准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只有把企业的标准化水平搞上去了,企业的各种产品,各项管理,各类人员都有标准可循,才能使企业的素质得到很快的提高,从而从传统的管理水平提升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并为企业开拓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标准化是全面提升地震勘探质量水平的基础

地震勘探产品如原始记录、地震剖面等;地震勘探过程如设计、测量、放线激发等;以及地震服务如顾客满意度调查、合同完成情况回访等的质量管理,说到底要也要靠标准化。此外,全面质量管理所强调的3个方面,也就是全部门、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都是以全面标准化为基础,即全面质量管理是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操作标准为依据。

5标准化是地震勘探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条件

标准化工作的好坏,将最终反映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标准化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表现在高速度生产、高效率运行以及高投入高利润上,并且还表现在通过标准化,使技术设计、施工设计以及培训成才周期等的缩短上,表现在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上等等。

当前地震勘探所面临的问题

1地震勘探的地表情况越来越复杂

对地震勘探而言,目前的地震勘探,几乎触及了山地、丘陵、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等各种复杂地形,并且其地表情况越来越复杂。所谓的复杂地表主要是指对于从事地震勘探活动而言地表条件十分艰苦和恶劣的地区以及严重干扰和影响地震勘探设备布设及资料品质的区域。复杂的地表情况,直接造成地震勘探激发、接收条件变差,能量下传困难,从而使数据信噪比降低,有效信号能量弱,静校正问题严重,并严重威胁着人员的安全以及地震勘探采集设备的安全以及施工的顺畅进行。

2 地下构造越来越复杂,二次采集区块越来越多,地质任务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所进行的地震勘探区块,其地下构造大多靠以往资料所无法解释,如火成岩构造的空间展布如何等等,且浅、中以及深层都要兼顾,而二次采集多以中深层的低幅小构造、小断层、小断块、浊积扇、岩性体等为主,它们的地震响应表现为资料能量弱、激发接收条件差、信噪比低,难以分辨,炮点距、排列间距、道间距、炮排距、允许的空距药量等变化范围愈加苛刻,特别是成像等十分困难,可这些却恰恰又是地质任务所期望来实现或完成的,致使地震勘探面临巨大挑战。

3地震勘探的规模越来越大

近年来所施工的地震勘探项目,二维勘探的线元和三维勘探的面元越来越小,覆盖次数越来越高,直接导致了地震勘探规模越来越大,有的项目人员投入已过5 000,投入的地震道数已达数万,施工区域绵延数个省份,施工战线越来越长,人员设备等投入越来越多,造成生产、管理与协调等难度直线上升。在2002年度,每放一次炮,最高可接收道数为768道,到2007年度,则跃至6 144道,而2009年所完成的罗家高密度先导试验项目,更是创纪录的达到33 600道。这种快速上升的势头,必然会随着勘探精度和要求、工艺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加大[1]。

4 数据处理越来越庞大

地震勘探施工点多面广、战线长,每一条测线或束线在生产中,都有成千上万的物理点以及参数,比如激发接收点的观测系统参数、表层参数、目的层参数及地震频谱参数等等,它们所产生的数据,其容量非常巨大,1km2高密度采集三分量数据约5~10TB,整个工区下来,其数据量可想而知,而如此大的数据,其处理又必须完全符合要求,不能有任何差错。

5许多人为造成的影响地震勘探生产的瓶颈问题尚未解决

当前,在地震勘探生产中,许多人为造成的影响地震生产的瓶颈问题尚未解决,如采集流程、执行的标准陈旧,更新不及时,地震标准化没有紧跟地震科技发展的步伐,严重阻碍了生产。对原始地震记录的评价,在几十道采集时所采用的方法,在几百道时还是照搬,在几千道时甚至上万道时仍然沿用,严重脱离了地震勘探的实际发展情况,成为影响地震勘探生产的瓶颈。

6高素质的标准化队伍尚未形成

随着地震勘探市场的不断拓展,人才流动日趋频繁,造成标准化队伍很不稳定,尤其是在基层,标准化人才已十分匮乏,新手理论水平、技术水平与业务素质等已经满足不了或者说很难满足当前以及今后地震勘探发展的需要。从标准方面考虑,经常出现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监督检查中片面抠标准条款,而不从理论上、整体上去分析活动或过程结果的现象,于是看似严格执行了标准的所谓指挥、处置等却在事实上背离了客观规律与实际情况,严重威胁着地震勘探的顺畅进行。此外,在这种背景下,一些高水平的富有建设性的标准制修订建议也很难被征集到。

强化标准化在解决当前地震勘探所面临问题中的独特作用

强化标准化在解决当前地震勘探所面临问题中的独特作用无可替代。只有通过强化标准化,才能使地震勘探在不同的复杂地表下、复杂的构造条件下、高要求或苛刻的地质任务下、错综复杂的工农关系中、庞大的数据处理面前形成不同的经过标准化后的应对方法、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并实现对人为所造成的影响地震勘探生产的瓶颈问题的快速反应、解决能力,此外,还能促进高素质标准化队伍的形成,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地震勘探安全、优质高效运行。

地震勘探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

1必须加大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宣传、贯彻、实施的力度,增强企业员工的标准化意识

首先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大力宣传标准化的基本知识,使企业员工了解和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内涵、原理、目的和意义。其次,通过贯彻实施标准,把员工的一切活动置身于标准的实践和标准化的过程中,使其从切身体验中认识标准化工作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再者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员工认识到,标准化就在身边,进而从被动的、盲目的、消极的、潜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变为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有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

2必须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促进地震勘探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标准化工作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理论性、知识性、政策性都很强。必须在大力普及标准化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标准意识、较高理论素养、较好技术水准和较多实践经验的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标准化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技术性工作,建设一支专业过硬、技术精良、能紧紧跟踪国内国际前沿技术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许多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去实践去验证,因此,对技术人员从事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培训,实行人员和知识的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对于企业来说,直接参与标准化工作,可以使企业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作用,从而直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并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必须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确保了标准化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良好条件下有序进行;确保了标准的配备齐全,有效。

4对地震勘探标准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收集地震勘探方面的科技信息

复杂地表地区(特别是大沙漠与山地)的次生干扰波往往具有很大的视波长[2],对地震生产的队伍而言,就特别希望将检波器组合拉开较大,以大组合基距压制沿地面传播的、强烈的次生干扰;但是,在这种地表条件下,如果组合基距拉开得较大,往往会出现很大的组内高差,违反有关的操作地震勘探采集标准。积极收集地震勘探方面的科技信息,在思想上打破传统,进行大胆创新,大胆尝试,那标准化必将对地震勘探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应用实例及效果

胜利物探在生产中、管理中以及经营中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先后形成了一系列标准的工作流程、技术系列、管理方法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形成了标准化的设计方法

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加速了技术设计以及施工设计的速度,缩短了设计周期,为招标以及在施工的黄金季节进行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2建立了标准化的野外地震勘探流程

各个过程的有序进行,为过程质量控制等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施工指导、放线检波、钻井激发、测量、仪器操作以及资料分析与整理这六大过程均建立了相应的流程,此外,对于每个过程,又细分成标准化的工序。通过细分,使员工所承担的任务逐渐走向了简单化,专业化,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生产实效起到了根本地促进作用。

3形成了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流程及自主研发软件

面对越来越多的待处理海量数据,通过不懈的标准化,使胜利物探逐渐形成了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流程及相关软件,自主研发的SEISWAY软件,其中就包含了标准的SPS数据处理模块,为了满足今后更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需要,目前相关软件正在加紧研发与升级中。

4在复杂地区形成了标准化的观测系统

整个工区的观测方式不在为单一模式,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用不等炮检距观测系统;同一条测线不同覆盖次数观测系统;同一条测线不同道距观测系统;中间发炮,端点发炮,两边观测联合使用;过障碍特殊观测系统;大排列观测系统;面元细分观测系统;砖墙式观测系统;蛇形观测系统等等,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的联合观测系统,大大提高了复杂地区的施工能力。

5形成了标准化的井深药量设计技术

根据小折射、微测井、岩性取信芯等已经标准化的低降速带调查方法,利用专用软件,通过室内模拟、现场实测等标准化的流程,对每口井的井深以及炸药量进行逐点落实,为地震勘探资料品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的黄土塬、石灰岩出露区以及山前砾石区等攻关项目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标准化的井深药量设计技术功不可没。

6推广应用经过标准化的高清晰卫星图片,全面提高了施工效率

推广应用经过标准化的高清晰卫星图片,提高放样效率和准确度。2009年胜利物探购买了全部工区的高清晰卫星照片,在室内进行物理点布设和变观设计[3],设计点位作为测量组实地放样的参考点,大大降低了二次测量物理点的比例,全面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测量数据的准确度,确保了地质任务的完成。

7 形成并完善了多套技术系列

通过对钻井工具的标准化改进,形成了多种轻便钻具,一经投入生产,解决了许多难题;同时还促使形成了以下钻井技术。

(1)水域墩钻技术。一般使用于比较松软的泥土层的打井作业,对于因工农关系紧张造成的复杂地区及水库、沼泽、盐池、养殖池等静水覆盖的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2)轻便钻机技术。它吸取了墩钻和车载钻机的技术思路,能够解决城镇、密林、农田、丘陵等复杂地表区的钻井问题。由于它灵活、压地少,能够到机械化钻井设备无法进入的区域进行钻井作业。

(3)山地钻井技术。试验和改装了多种钻机,利用套管打井技术较成功地解决了砾石区的打井下药问题。

(4)流沙区、淤泥区钻井技术。采用套管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在流沙区和淤泥区打井的问题。

此外,通过在地震勘探中强化标准化,也促进了滩浅海施工技术,大型水域及盐池区穿越技术,东北高寒区勘探技术,南方碳酸岩区以及西部山前沙漠砾石区勘探技术的形成和完善。

8 形成了对地震勘探噪音的标准化快速识别及分析处理模型

在地震勘探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噪音,而如何对地震勘探噪音进行快速识别及分析处理,对提高地震勘探资料品质,加快生产进度,保障生产顺利进行都至关重要。通过在这方面的多年标准化,目前已形成了对诸如抽油机、大钻等机械干扰、高压电磁干扰、火车汽车等干扰的标准化快速识别及分析处理模型,这对地震勘探来说,其意义十分重大。

9 形成了多套标准化的管理方法

通过在地震勘探中持续进行标准化,先后形成了标准化的工农管理法、设备管理法、质量监督与管理法、物探特色标准宣贯法等。

1 0 标准化促使生产连上新台阶

通过在地震勘探中强化标准化工作,使胜利物探地震勘探效率从2007年单支地震队日均不足200炮,上升到2008年日均生产300多炮,2009年则更是创纪录的达到600多炮,实现了地震勘探生产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跨越的预期目标;另外从个别日生产可上千炮来看,今后日均生产炮数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 1 在地震勘探中通过强化标准化,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通过在地震勘探中通过强化标准化,不仅减轻了工作强度,盘活了人力资源,弥补了在人才需求方面的不足,而且也使施工质量、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后勤保障、队伍管理和执行力等方面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同时,也树立了队伍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持续提升了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好地去开拓市场,实现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强化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地震勘探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柳旭茏.束线状三维正交观测系统满覆盖次数点坐标确定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1):222-225.

[2]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简论油气勘探公司标准化建设 篇3

关键词:油气勘探;企业管理;标准化

1 概述

标准化工作是以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的,对生产经营中大量重复发生的事情,贯彻实施国家、行业等各类各级标准,并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活动。为了深化改革、强化内控、规范管理,笔者认为延长石油油气勘探公司有必要着力加强标准化管理,使事事有标可依、人人有标可循,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标准化体系。

2 推进标准化建设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油气勘探公司是世界企业500强——延长石油集团的子公司,其发展战略应该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方向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标准化首先是油气勘探公司促进延长石油全面构建与世界级能源企业匹配的管控体系,持续林立于世界500强的需要。

其次,油气勘探公司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技术标准缺失,管理标准缺乏,工作标准不全等问题,所以开展标准化也是油气勘探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

再次,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匮乏,石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管理精细化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竞争关键,严峻的外部形势促使油气勘探公司需要进行内部管理升级,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从这一点来讲,开展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和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鉴于此,油气勘探公司应该开展标准化工作,夯实管理基础,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整合有限管理资源,夯实管理责任,提升现有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的内动力,从而向管理要效益。

3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总体设想

标准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管理工程,需要有符合实际的总体思想和建设原则指导建设,防止走弯路、入误区。笔者认为需要利用3-5年时间,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能够满足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需要的公司标准体系。总体设想需要以精细管理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油气生产建设和技术发展方向,突出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工程、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特色,注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协调配套、科学先进、实用有效的标准体系,为延长石油的可持续、内涵式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标准依据。

标准化体系具体建设方面要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重点突出。以油气生产主业为重点,突出勘探、开发、工程建设等主体专业的技术标准,能够覆盖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的主要技术领域和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建设和技术发展方向。二是要科学先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密切跟踪国内外相关的高新技术成果,提高标准的前瞻性,提高企业标准质量水平。这样有利于加强勘探开发生产的管理和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专业技术队伍的竞争力。三是实际适用。体现油气勘探公司勘探开发、石油工程、生产工艺的技术特色,注重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做到简捷清晰、便于查找、易于使用。四是系统配套。注重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处理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的关系,协调好油气生产各个环节同一标准化对象不同专业标准之间的关系,使标准体系协调配套。

4 实施标准化体系的结构设计

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各个总体规划、高度专业、梯次设计、分步推进。

一是体系整体框架。标准体系整体设计可分为“两层级、两支撑、三模块”。“两层级”指:公司级(一级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发布,在公司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二级单位级(二级标准),由公司所属二级单位有关部门申请,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在该单位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两支撑”指:支撑标准体系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政策和在企业内部具有“法律效应”的规章制度。“三模块”指:以技术标准子体系为核心,管理标准子体系作支撑,工作标准子体系为保障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学有机整体。二是技术标准子体系。按照公司生产经营范围,技术标准分标准化工作,油气勘探开发、物资装备及环境保护、节能,石油化学剂和其它经营序列,这些是子体系的大类,同时将大类按业务细分为若干子类,进而分为若干小类。三是管理标准子体系。根据公司管理范围和内容,以公司现行各类规章制度为支撑,参照公司管理制度框架结构,将管理标准分为若干大类和小类。四是工作标准子体系。依据公司组织结构,工作标准分为通用工作标准、决策层岗位工作标准、管理层岗位工作标准、执行层岗位工作标准。

5 强化标准化建设保障措施

再好的思路,再好的设想,都需要各方面团结一致,付诸行动,抓好落实。

一是要系统分析,构建体系。应该成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以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管理为主线,以各部室下设各科室、各岗位为切入点,参照石油行业标准体系表,系统整理分析各科室、各岗位工作现有及亟需补充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标准,科学构建油气勘探公司标准体系。二是完善配套,建立机制。由企业管理部门牵头,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设立专职管理岗位,配备专(兼)职人员,实行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利用考核兑现等激励机制,长效推进。三是宣传培训,奠定基础。需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橱窗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企业标准化知识,统一对标准化的认识,提高全员企业标准化管理意识,营造建设氛围;同时组织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编写专业知识培训宣贯,培养专业化管理队伍。四是精心组织、按期推进。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应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划分责任,落实任务,与各部门、各单位要主动协调,检查督促,确保按期完成标准化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慧骧.加强石油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提高标准实施的有效性[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2年第18卷第六期.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目录 篇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500 000 1:1 000 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 T0159-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 0191-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 0160-19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 0157-199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 0179-199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 0156-199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 0001-199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DZ/T 0257-201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 0247-200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DZ/T 0256-201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Z/T 0255-201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 0151-199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DZ/T 0094-199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 0158-1995)

(二)固体矿产调查勘查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调查规范(DZ/T 0259-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0-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1-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2-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5-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8-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3-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4-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6-200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7-200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9-200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0-2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1-200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2-2002)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3-200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固体矿产勘查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199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固体矿产勘查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 0079-1993)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 0131-199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 0032-1992)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业权档案立卷归档规范(DZ/T 0431-2005)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 0216-2010)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 0217-2005)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海上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 0252-2013)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 0254-2014)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

30、国土资源部发文 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DZ/T 0249-2010)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煤层气钻井作业规范(DZ/T 0250-2010)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DZ/T 0272-2015)

(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

1、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33-19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 0270-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设计规范(DZ/T 0271-20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T 0095-199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 T0096-199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T 0097-199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T 0059-199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 0060-199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 0061-199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 0062-199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 0063-199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 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T 0261-2014)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规范(DZ/T 0262-2014)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1-2006)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灾害灾情统计(DZ/T 0269-2014)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 0222-2006)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0-2006)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T 0225-2009)

(四)地球物理勘查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 0069-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石油和天然气、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 0077-19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程(DZ/T 0082-19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50000)(DZ 0004-19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1-199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0-199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 0172-199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 0142-201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 0144-199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1-199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 0073-199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199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DZ/T 0081-1993)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DZ/T 0084-1993)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时间域激发激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1993)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T 0186-1997)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 0187-1997)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173-1997)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井中激发激化法技术规程(DZ/T 0204-1999)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80-1997)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 0080-2010)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 0181-1997)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面核磁共振法找水技术规程(DZ/T 0263-201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核地球物理刻度井标准(DZ/T 0083-1993)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数字γ幅射仪通用技术条件(DZ/T 0085-1993)

(五)地球化学勘查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 0075-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 0011-19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DZ/T 0258-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0 000)(DZ/T 0167-199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 0248-20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199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汞蒸汽测量规范(DZ 0003-199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 0185-1997)

(六)遥感技术方法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遥感术语(DZ/T 0206-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 0143-19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51-19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90-19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 0203-20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遥感解译地质图制作规范(1:250000)(DZ/T 0264-201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遥感影像地图制作规范(1:50000 / 1:250000)(DZ/T 0265-20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Z/T 0266-201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 0195-1997)

(七)探矿工程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标准 沉积构造部分(DZ/T 0002.1-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标准 岩石成因类型部分(DZ/T 0002.2-19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标准 岩性岩类部分(DZ/T 0002.3-1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标准 煤岩煤相部分(DZ/T 0002.4-19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 0227-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201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DZ/T 0260-20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T 0141-199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DZ/T 0017-199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液压冲击回转钻探技术规程(DZ/T 0053-199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定向钻探技术规程(DZ/T 0054-201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Z/T 0155-199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钻孔压水实验规程(DZ/T 0132-1994)

(八)地质测量测绘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DZ/T 0034-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面γ能谱测量技术规程(DZ/T 0205-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 0154-1995)

(九)地质实验测试分析方法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DZ/T 0064.1~80-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同位素地质样品分析方法(DZ/T 0184.1~22-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动植物样品分析方法(DZ/T 0253.1~4-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 0130.1~16-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孢粉学术语(DZ/T 0134-199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DZ/T 0275.1-20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岩石薄片制样(DZ/T 0275.2-20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3部分:岩石光片制样(DZ/T 0275.3-201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岩石薄片鉴定(DZ/T 0275.4-20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岩石光片鉴定(DZ/T 0275.5-20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DZ/T 0276.1~31-2015)

(十)地质信息资料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T 41-2008(国家档案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中国档案分类法地质勘查档案分类表(DZ/T 0076-19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层、岩浆岩代号字模板(DZ/T 0092-19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 0188-19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 0197-199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 0146-199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固体矿产矿点(床)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7-199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钻孔(井)基本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2-199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固体矿产钻孔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6-199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4-199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煤田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5-199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石油钻井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3-199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物探化探异常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9-199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8-199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 0189-1997)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DZ/T 0226-2010)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产品供需信息数据文件格式(DZ/ T0147-1994)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物探化探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DZ/T 0169-1997)

19、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试行)SZ 1999001-2000 20、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2006〕210号)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数字地质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DZ/T 0268-2014)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图书馆图书分类(DZ/T 0267-201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资料汇交规范(DZ/T 0273-2015)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与编写(DZ/T 0274-2015)

(十一)质量管理行业标准目录

地质技术员岗位工作标准 篇5

1.1岗位目标

根据项目部的生产作业计划,做好地质资料的收集和水文地质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1.2考核指标

1.2.1 每周检查一次地质收集工作,确保地质收集的准确性。

1.2.2每旬检查一次地质资料,要求地质资料全部达标。

2、职责、权限

2.1职责:

1、分析研究地质报告设计方案,提供预计地质水文资料。

2、做好日常地质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地质水文问题。

3、负责查明各类地质构造因素,岩层的层位,物理特征、稳定性,分析煤和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4、研究矿井地质水文资料,定期观测各种地质现象同时做好防治水工作;

5、搞好地质素描,图协助测量人员搞好交换图工作,6、建立健全各种原始地质资料台账,工程结束时负责提供各种地质水文资料。

2.2权限、对所作地质预报和地质素描工作负责。

3、工作内容及程序

1、每月初做好对所施工巷道的地质水文预报工作

2、每月底完成所施工的巷道的地质素描工作,确保地质素描与所施工的地质情况完全吻合。

3、月初、月中、月末作好向处上报的各种地质资料工作。

地质勘探标准化 篇6

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试行)

(比例尺1∶50万)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要求规定了开展省(自治区)级比例尺为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的总则,资料收集与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像解译、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及信息系统,图件编制,报告书编写的基本要求。

1.2 本要求也适用于开展跨省(自治区)的大江大河大湖流域与其他自然单元或经济单元的同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和预测评价。

1.3 直辖市或重要经济开发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面积较小,可参考本要求开展比例尺为1∶25万至1∶10万的环境地质调查。总 则

2.1 调查目的:概略查明全省(市、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重点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初步查明开发利用自然环境遇到的和诱发的各种主要地质灾害、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做出现状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防治或适应对策建议,为国家制定减灾、防灾、国土开发与整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保护地质环境,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经济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2.2 调查任务及主要内容

2.2.1 拟定进行调查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指各种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和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是城市、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矿山开发、水资源开发及农业活动等引起的地面及斜坡变形破坏、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的变形破坏、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危害、水库浸没及水库诱发地震、地下水资源枯竭和水质污染等。主要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指特殊不良岩土体(易溶岩、冻土、湿陷性黄土、胀缩土、淤泥质软土等),原生有害地球化学异常、煤层自燃、海平面升降、重要地区的沙丘移动和地壳强烈活动带等。主要地质灾害包括由自然地质作用及人为活动造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下工程的严重塌方、突水、瓦斯爆炸;土地潜育化(冷浸田)、盐渍化、沼泽化、沙漠化:水土流失与河道、水库淤积;河、湖、海岸的严重冲刷、塌岸;海水入侵:旅游区和自然环境保护区的自然地质景观破坏等。2.2.2 调查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发育:隋况、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着重查明对本区影响较大和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2.2.3 应用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及环境地质问题影响程度及其危害的分区评价,并做出发展趋势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自然环境、社会与经济(人口、城镇、经济—工程建设等)发展规划,圈定重点防治区域。

2.2.4 研究并提出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在重点地区进一步勘查、评价对策和监测预报对策与治理对策等。对危害性较大的灾害点或影响较大的问题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以便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环境危害。

2.2.5 由于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所反映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因此部上要按“区域展刀:,重点突破”的原则,确定调查工作重点。2.3 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3.1 调查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前人资料,重视野外路线调查,加强综合分析,查明条件、总结规律、科学分类、现状评价,趋势预测,并提出区划与对策。2.3.2 在开展野外调查之前,应根据已有资料和国民经济规划建设要求,划分出重点工作区和一般工作区。要把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大的城镇区、工矿区、重大工程分布区、交通干线、国土开发重点区、农业重点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作为重点工作区。

2.3.3 要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和遥感图像,以路线穿越调查为主,现场观察和访问相结合,必要时辅以适量的物探、剥土、坑槽,室内实验;加强地质观察和分析,记好调查卡片,收集好第一性资料;加强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重点区或全区性的重点问题的调查要加密调查路线和调查点。

2.3.4 在全省(区)和重点地域都要有控制性调查线网,调查点的密度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一个。其中,取地下水(或土)样进行污染测试的点,平原区占总点数的30%,山区占总点数的15%。

2.4 调查、访问和资料搜集的原始成果为点的或区的文字记录(卡片)和相应图件、照片,最终成果是调查报告书和图件。省、自治区的成图比例尺为1∶50万至1∶100万,直辖市为1∶25万至1∶10万。重点地区(点)可根据需要编制较大比例尺图件。调查用的工作底图一般地区为1∶10万~1∶25万,重点地区为1∶5万地形图,以便划定地理位置(点的坐标,面的范围)。

2.5 调查步骤分为:资料收集和设计书编制:遥感图像解译;野外调查;室内资料整理,综合研究和数据库系统建立:图件编制和报告书编写;成果审批和出版。资料收集与设计书编写

3.1 调查任务确定后,应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对收集的资料应进行编录和初步分析整理,并作出已有资料分布图或研究程度图,作为编写设计的依据,并为开展野外调查与编制调查报告积累素材。应收集的资料有:

a.与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有关的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城镇和各类工业、农业、交通工程等分布状况和发展(或建设)规划,各类自然、人文资源及其开发状况与规划; b.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气象、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

c.已经进行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勘查、监测和治理方面的资料。

收集资料,应尽可能获取近期的新资料。有新、老多期资料者,要全面收集,以作变化分析。

3.2 调查工作开始前,必须编制调查设计书。设计书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工作中如有必要可修改设计,但须报主管部门同意。

3.3 设计书的内容包括:目的任务,研究程度,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分布与发育概况,调查内容、工作量、工作步骤与主要技术方法和要求,经济概算与主要设备,人员编制,工作进度,预期成果。必要时编制调查工作进度图和工作步骤图。

3.4 野外调查的控制性工作量按2、3、4条执行,技术操作一般可参照同比例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规范。遥感图像解译

4.1 遥感图像解译在野外调查之前进行并贯穿于调查的全过程,其目的是指导常规地面调查,减少外业工作量,缩短工作周期,获取常规地面调查难以发现的某些地质现象,提高调查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

4.2 通常应用的遥感图像是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二者结合使用。点状(个体)分布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应以航片解译为主,卫片解译为辅;面状分布的应以卫片为主,航片为辅。

4.3 遥感图像的解译内容,应根据选用图象的种类、比例尺和可解程度,结合本地区调查对象的特征和前人工作程度而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4.4 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状和面状地质灾害或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不同时相对比解译,分析其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

4.5 除运用最基本的常规目视解译方法外,应充分发挥遥感资料动态分析的特点,并尽可能采用图像模拟处理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以突出有效信息,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

4.6 遥感图像解译的最终成果,应提交与调查比例尺相应的环境地质解译图和文字说明。根据工作需要,可分别编制有关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象解译图及像片镶嵌图、典型像片等。野外调查

5.1 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种类多,分布不均,各省、自治区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住对本省、本区危害最大的灾种或问题,调查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成因和危害。在调查成因及发育规律时,要分别阐明自然条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在其形成中的作用,并注意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群生及派生关系。对点上或面上的问题都要调查其现状及变化两个方面的情况。对重点地区的一些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或问题尽可能在现场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了解和总结已有防治经验,提出进一步防治的对策。

加强灾害经济的调查研究。地质灾害造成人畜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等和已有防治工程的类型、结构、规模及防治工程效益(包括投入和被保护(或被挽救)的人员、财产等),都必须分项统计和列出。5.2 崩塌调查

5.2.1 调查重点地区是新构造上升(含强烈地震带)、高差较大、坡面较陡、降雨充沛、暴雨多发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烈的山区。

5.2.2 全面调查崩塌发生的时间、范围、规模、特点、危害和造成的损失。5.2.3 调查分析崩塌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的(如降雨、地震、植物根劈……)和人为因素(坡脚开挖、后缘加载、机械振动、排水不当……)等。

5.2.4 评价并预测重要崩塌体稳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程,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5.2.5 圈定潜在崩塌危险地段(带),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崩塌形式和可能规模,提出防治对策。5.3 滑坡调查

5.3.1 调查的重点地区是新构造强烈—亡升(含强烈地震带)、软硬岩相间、降雨充沛、暴雨多发,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烈等山区。5.3.2 调查滑坡规模、要素和危害。

a.估算滑坡规模包括长度<顺滑动方向)、宽度、厚度、面积、体积和滑动的水平、垂直距离。

b.滑坡微地貌形态特征。如:滑坡形态和地表起伏情况、滑坡环谷、滑坡断壁、滑坡台阶、洼地、膨胀丘等。

c.重要滑坡体的组成要素与特征。如:滑坡体物质组成、结构和分布特点,滑坡体后缘、前缘及侧方边界尺寸和高程,滑动面、滑坡床和剪出口形态、构成、产状与埋深,横向、纵向、放射状、羽毛状裂缝等。

d.其他现象。如:滑坡体上建筑物、树木等地物位移(水平的及垂直的)距离与方向,泉、井或潮湿地出露、分布及其变化状况,植被分布与破坏状况,滑坡体堵河(或堵沟)情况,滑坡造成危害情况等。

e.滑坡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f.对于重要的、有意义的滑坡,应绘制滑坡纵剖面(即主轴剖面)图、平面图或素描图。

5.3.3 调查分析滑坡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同崩塌)、滑坡活动历史和滑动方式、特点、力学性质、类型,以及滑坡与其他斜坡变形方式的关系。

5.3.4 调查预测滑坡体稳定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程,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

5.3.5 调查圈定潜在滑坡危险地段(带),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变形破坏方式和可能规模,提出防治对策。5.4 泥石流调查

5.4.1 调查的重点地区(段、带)是: a.新构造强烈活动(含强烈地震带)的山区或山前地带; b.具有大量松散物质堆积区;

c.滑坡、崩塌物质成片、成带堆积区; d.暴雨多发区(或中心区)及冰雪融化区; e.植被严重破坏区;

f.应特别注意对“人为型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如:矿山废弃矿渣、矸石和道路或施工弃渣堆放不当,可能因暴雨引发泥石流的地段。5.4.2 调查泥石流的规模、特征和危害

a.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碎屑物质的供给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位置、范围、规模、形态和泥石流物质组成,、结构特点及可能的物流量;

b.形成泥石流的水的来源和水量; c.泥石流物质成分、结构和流变性质; d.泥石流暴发时间、过程(速度)和受力性质; e.泥石流类型;

f.泥石流活动历史和暴发频率,特别注意历史上该地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水量;

g.泥石流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5.4.3 调查形成泥石流的自然与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作用与崩滑作用及其堆积物发育、分布状况,流域内降雨、冰雪融化特点和河、湖、水库分布情况等。稳定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程,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

5.4.4 调查圈定潜在泥石流危险的和多发的地区(段)或沟谷。

a.一般具备有足够的松散固体堆积物、适宜于形成液体流动的地形地貌条件、必要的能够搬运固体堆积物的水动力条件(即决定该流域内的气象和水文条件)的地区(段)或沟谷,可视为潜在泥石流危险地区(段)或沟谷。

b.在调查和访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预测确定出泥石流多发区(段)或沟谷,并尽可能预测其暴发的频率和发生条件。c.分析、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方式和可能规模,提出防治对策。5.5 地裂缝调查

5.5.1 调查地裂缝的形态特征、产状要素、规模和其形成的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背景(特别是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与影响因素(自然的、人为的),有条件时初步确定地裂缝的成因类型,分析地裂缝在时间上、空间上、强度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

5.5.2 调查地裂缝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措施,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5.6 地面沉降调查

5.6.1 调查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发生历史、沉降速率、总沉降量、范围、历史和引起地面沉降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与因素,尽可能分析地面沉降的成因(构造沉降、抽取地下水或土层压缩引起等)和主要沉降、压缩层,预测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

5.6.2 调查地面沉降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如:海水倒灌,港口、码头和堤岸失效,桥梁净空减少,河流纵坡变化导致水流不畅、洪水泛滥或影响水上交通,雨季渍涝成灾,地表和地下建筑物损坏等。提出防治对策。对已采取的防治措施,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5.7 地面塌陷调查

5.7.1 地面塌陷主要指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而后者多是因为采矿或洞室开挖引起的塌陷。因此,岩溶区(主要是松散堆积物覆盖的岩溶区)城镇、工厂洞室密集区和矿产开采区是地面塌陷的重点调查区。

5.7.2 调查地面塌陷发生的时间、规模、范围和分布规律,分析地面塌陷与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降水、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对矿区地面塌陷还应特别注意分析地面塌陷与矿山疏干、排水或采空、洞室开挖等之间的关系,确定其成因类型。

5.7.3 调查地面塌陷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厂,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5.8 坑道突水调查

5.8.1 调查矿山和其他地下坑道突水(有的伴随突泥)的时间、规模、历史和突水点的分布、特点与水的来源,分析突水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规律、地表水与人为活动的关系。

5.8.2 调查突水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了解地下水预测经验和突水防治经验。5.9 海水入侵调查

5.9.1 调查海水入侵地下淡水层的历史、范围、面积和淡水咸化的程度及动态,调查区内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分析海水入侵地下淡水层的原因。5.9.2 调查海水入侵危害和造成的损失,预测其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的防治经验,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

5.10 冷浸田和土地盐渍化、沼泽化调查

5.10.1 调查冷浸田(或称土地潜育化)和土地盐渍化、面积和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特点,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物质成分和厚度,区域地质构造及新构造活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人为经济—工程活动和土地耕作、灌溉、施肥及其管理情况,分析冷浸田和土地沼泽化、盐渍化的成因与类型。

5.10.2 调查冷浸田和土地沼泽化、盐渍化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农业损失。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总结当地已有的防治经验,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5.11 河流、湖泊(水库)、海岸侵蚀与沉积调查

5.11.1 调查河流、湖泊(水库)、海岸侵蚀、堆积的速率、规模(如塌岸宽度等)和规律,所在地区气候、气象特点和水体水文(水位、流量、流速等)特点,以及所处地质环境背景(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别是新构造);分析河流、湖泊、海岸成因和演变历史。

5.11.2 调查河流、湖泊(水库)、海岸侵蚀、堆积和演变危害与造成的损失,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程,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5.12 土地沙化和沙漠化调查

5.12.1 调查土地沙化和沙漠化的范围、程度、特征、发展速率和类型,分析形成沙化和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5.12.2 调查土地沙化与沙漠化或沙丘移动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预测其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的防治经验,尽可能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5.13 水土流失调查

5.13.1 调查水土流失范围、发展速率、强度(侵蚀模数等)、面积和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5.13.2 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如:土层变薄、耕植土被毁损、土壤月巴力减低和河流、湖泊、水库淤积、洪水泛滥、生态环境恶化等,预测其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的防治经验,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5.14 特殊岩土危害调查 5.14.1 对土石冻融危害调查:

a.岩(土)层的物质成分和机构,地下水的埋深及水位变化,气温变化; b.冻结层厚度(永久的、季节性的),冻融变化周期,土石冻融类型及其成因;

c.土石冻融的主要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总结当地防治经验,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

5.14.2 对黄土湿陷危害调查

a.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黄土的分布、物质成分、结构、成因和时代; b.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分布与埋藏特征,大气降水、地表水径流、排泄特点及其对黄土湿陷的影响;

c.黄土湿陷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发展趋势和防治经验对策。5.14.3 对胀缩土危害调查:

a.胀缩土的矿物成分、结构、成因与分布、厚度。

b.宏观变形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对胀缩土变形的影响。

c.胀缩土变形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发展趋势和防治经验、对策。5.14.4 淤泥质软土的调查

a.调查淤泥质软土的分布范围、厚度、成因、时代; b.淤泥质软土的物质成分、结构、饱水度:淤泥质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与可能变化条件下对地基的危害。

5.15 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枯竭)或上升调查

a.调查地下水开采量、水位下降速度、深度、水质变化、降落漏斗面积等,调查由于人工开采或其它自然因素造成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或枯竭对城市或工农业供水、地球化学变化等造成的危害;

b.调查地下水位上升对农田、城市建筑地基及各种设施的影响或危害。5.16 地下水污染调查

5.16.1 调查各种污染源的位置、主要污染物和浓度、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途径及污染状况。重点对工业“三废”排放和农业污水灌溉现状及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5.16.2 调查大气、地表水与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范围与演变过程、污染原因和污染途径。

5.16.3 调查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污染原因,污染类型、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5.17 原生或次生水地球化学场变化问题

调查由于原生地球化学场异常或次生地球化学成分变化引起的各种危害,如地方病的类型、分布、危害人类或其它生物种群的范围、产生原因等。5.18 固体废弃物调查

a.调查工业、生活固体废弃物、废液的不合理排放对地表和地下水环境危害的地点、原因、范围和强度等;

b.调查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及其污染范围,填埋物的处置状况; c.调查矿山区的废矿、矸石的堆放范围、污染性质、历史、强度等。5.19 山区城市建设地基开挖调查

调查山区城市建设中不合理开挖坡脚或基坑引起斜坡变形破坏的分布范围、程度、产生原因及对建筑群的破坏状况。5.20 地下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调查 调查地下工程中的严重塌方、突水、突泥石流、瓦斯爆炸、岩爆与煤层自燃的规模、成因及其危害程度和教训。

5.21 新构造运动、构造现今活动性及地震调查。在分析区域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调查不同构造单元和主要构造断裂带,在挽近地质时期以来的活动性及活动特征:挽近地质时期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点,着重调查活动性断裂;在区域地应变图的基础上,分析测区构造现今活动趋势和概况,调查构造现今活动的形迹。搜集历史地震资料,研究区域主要地震构造带的分段地震活动规律及其所引起的地震效应。

5.22 其它特殊的,且对本地区影响较大的环境地质问题,可参照同比例尺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调查。环境地质信息系统

6.1 对所取得的环境地质资料或数据要求全部录入计算机,实现环境地质信息的存储、分析、删改、迭加、汇交和成图的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其重要部分是环境地质数据库和图形库。要求各省(自治区)建立自己的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地矿部建立国家级的信息系统。6.2 环境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6.2.1 环境地质数据的选定,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应按统一要求进行,应按照专门统一的表格填写有关数据项。

6.2.2 各省(区)除建立本省(区)的数据库外,对重点问题或重点地区应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作为全国环境地质数据库的分库,为国家级数据库提供数据源。6.2.3 数据库的功能应既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中关于环境地质预测及防治对策查询的需要,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及时方便地进行区域或单个问题数据的检索、修改、删除和插入,保证数据库适时反映最新动态。6.3 计算机辅助制图

6.3.1 计算机辅助制图的目的是为了适时反映环境地质问题发育分布规律,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应利用数据库的可操作性,追踪灾害的动态,分析不同时间的计算机扫描图,对灾害发生的过程及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及预报。6.3.2 计算机辅助制图要反映区域性多因素或单个问题的现状、评价预测和动态模拟未来等内容。

a.现状图,反映区内多因素或单个问题的空间或强度分布现状,也可以反映某一个问题,如××滑坡的现状。

b.评价预测图,对环境地质问题潜在发生地点、危害性等进行评价预测。c.动态模拟图,根据环境地质问题评价预测图和有关地区国民经济布局,在计算机上输入设想的危害灾情,以检验预测、防治和抗、救灾的能力。6.4 计算机辅助决策

利用数据库的可操作性和计算机制图的及时灵活性,进行多方面的辅助决策。

a.为单种问题或灾害的发育历史、现状、发展趋势、防治重点等,进行决策咨询。

b.及时了解本区内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别、分布、发生强度、危害情况、防治的可能性等,为地区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布局的决策,适时调整地方经济战略,进行咨询。

c.全国计算机数据库联网,对国土规划的长远目标和近期设想进行防灾、减灾、抗灾和救灾检查。图件编制

7.1 基本原则

7.1.1 环境地质系列图件是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成果的重要表达形式,应是在全面分析、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和野外调查资料以及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图件应反映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形成原因、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图面表示应简明扼要,实用性强。

7.1.2 图件种类和数量根据区内环境地质复杂程度来确定,一般可编制环境地质图、地质灾害分布图和分区评价预测图,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根据需要还可以编制其他专项评价图件。

7.1.3 环境地质系列图件反映与习;境地质问题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既要做到时、空信息量大,又要做到重点突出,实用易懂性与科学性强;图面布置要合理、美观和清晰。7.2 环境地质图

7.2.1 基本内容要反映环境地质问题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如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要素等,反映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的类型、规模和影响历史、强度及产生的问题。重点反映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类型、规模、成因、危害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7.1.2 分区说明表应简要说明区、亚区和重要地段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并评价各区(段)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程度。7.3 地质灾害分布图

地质灾害分布图反映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7.3.1平面图的基本内容

a.地质灾害的主要地质环境背景,如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要素等;

b.各种地质灾害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等。7.3.2 镶图与剖面图

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和有重要意义的灾种,可在平面图上附全省、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镶图,如降水等值线图、暴雨等值线图、地裂缝分布图等。必要时附反映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剖面图。7.3.3 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

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有关内容。表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灾害类型和规模,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成因、危害和发展趋势预测等。7.4 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

该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在不同地区发育强度及其危害性,是地质灾害现状评价图。7.4.1平面图的基本内容

a.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环境地质背景,如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貌和水文地质要素等。

b.参与评价的大型、典型地质灾害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等。c.主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及其危害性分区评价。

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及其发育强度和危害性的区、亚区、段、带的划分和评价。地质灾害发育强度等级和危害性等级,一般都可划分为3~4级。7.4.2 分区说明表

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区、亚区、段、带的名称及代号,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强度和危害性评述等。7.5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预测图

该图是在地质灾害分布图和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反映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成果—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的图件。7.5.1 基本内容

a.概略表示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参加预测灾种的己发生的灾害现象的特征。

b.人类活动特征。包括人口密度及其发展规划、己建立和拟建的各类工程位置、类型、规模及经济状况等。可编制反映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的过渡性图件,在成图图面上仅表示各类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的指标值。c.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预测

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危险程度的分区预测。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可相对划分为3~4级。7.5.2 分区说明表

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区、亚区、段、带的名称及代号,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人类活动主要类型,地质灾害危险程度预测和评述、防治对策等。7.6 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

主要反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地下水资源不合理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程度。7.6.1 基本内容

a.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背景;

b.地下水资源区域开发利用状况,主要开采层位,开采量和超采量; c.区域水均衡状态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

d.区域地下水动力场演变状况; e.地下水污染状况;

f.地下水水质恶化状况以及地方病分布; g.进行环境水文地质趋势预测。7.6.2 进行分区评价与预测 报告书的编写

8.1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书是地质灾害调查的最重要的成果,应在综合研究全部资料的基础上,报告书要力求简明扼要,章节安排合理且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为了便于政府职能部门参考,加快应用速度,根据需要,应在正式报告提出前或提出后,编制专门的摘要本。8.2 报告书的参考提纲如下:

绪言: 目的任务,调查工作概况,报告的主要内容与用途。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一、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植被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二、经济地理: 自然资源、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概况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交通设施、工矿企业、水利工程等重要规划及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地质问题。

第二章 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貌:地貌成因类型、各类型地貌特征及对环境地质(含地质灾害)的制约作用。

二、岩土体类型:岩土体类型的划分、特征与分布情况,以及易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岩土体。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特征,突出新构造运动特征和地震活动性。

四、水文地质:岩土体含水、透水性,含水层分布概况。对环境地质(含地质灾害)的形成有影响的主要含水层概述。

第三章 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

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为作用对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类,阐明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成因。

第四章 环境地质问题分区评价预测

以产生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背景条件为基础,结合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进行分区(亚区、段、带),对各区(亚区、段、带)环境地质问题发育强度及其危害性进行定性、半定量评价,对各区(亚区、段、带)环境地质问题发展趋势—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定量预测。

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已经产生灾害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勘查、评价、监测预报、治理的对策。

地质勘探标准化 篇7

由于地震勘探野外作业是使用炸药爆破 (或锤击) 作为震源, 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介质作功, 使浅层激发层位产生地震波, 更加大了地震勘探作业的危险性, 因此地震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是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爆破工作是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1 地震勘探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伤亡事故种类

地震勘探野外作业可能发生的伤亡事故有以下几类:

(1) 爆炸事故:爆破器材的运输、储存保管、药包制作、下药连接、放炮作业、盲炮处理过程中, 易发生炸药、雷管爆炸, 是人身伤亡率最高的事故;

(2) 车辆伤害:地震作业现场远离基地, 流动作业, 稍有疏忽易发生交通事故;

(3) 机械伤害:钻机打井时, 钻机动力连接件脱落, 易发机械伤害事故;

(4) 触电事故:钻机起井架是对周围高压线疏于望, 操作不慎, 易发生触电事故。

2 事故致因理论

根据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生产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风险管理, 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3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义

所谓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 建立预防机制, 规范生产行为, 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 并持续改进, 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4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落实

几年来我队一直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在施工安全方面成绩突出, 连续被省生产安监局等上级部门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4.1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网络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在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中, 形成以队领导、班组长为骨干的HSE管理网络, 层层负责, 层层落实, 将管理责任赋予每个管理单元中, 逐渐实现管理扁平化, 并通过各级的检查监督, 提高HSE管理水平。施工中坚持边施工、边识别、边评估、边落实、边考核、边整改的安全管理原则。

4.2 加强现场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地震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是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爆破工作是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因此施工作业现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为此, 针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 制订安全管理制度, 对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大队要求每个项目组必须把安全管理网络和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张贴在墙上。同时明确规定, 项目经理即为该项目的安全第一责任人, 由他任组长, 成立该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 并明确一名专职安全员, 负责检查、督促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对违章作业现象有权制止、处罚, 经常检查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建立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问责制, 一旦发生责任事故, 坚决依照“四不放过”原则, 不仅要处理直接责任人, 而且还要追究相应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责任, 促使大家都来关心安全工作。

(2) 安全技术交底制。安全技术交底是做好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它是由项目技术负责人, 根据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并在工程开工前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 向工程项目经理和安全员下达安全技术交底的书面资料, 并经双方签字, 由安全员负责实施。

(3) 开工前的安全检查验收制度。由大队安保科参加开工前的安全检查验收。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工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而且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上岗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合同的签订制度。明确要求工程开工前, 对所有职工特别是临时工要进行岗前安全教育, 同时签订安全合同。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大大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而且更有效地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5) 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业绩评价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大队每年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活动, 安保科不定期的巡回安全检查。

4.3 注重培训教育强化应急演练

我队不间断的进行各类培训, 利用全体人员集合的机会, 向大家宣传安全知识。

营地建设期间及项目进行中, 我队对职工和新招收的季节工穿插进行各类HSE培训。培训以班组为单位, 教材除项目通用的项目实施程序和针对性防范措施外, 还采用各班组针对实际生产实际自行编写岗位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 培训采用板报或多媒体形式, 针对商河项目使用涉爆人员多, 我们创新实施了“涉爆班组自我教育法”, 培训效果大幅提高。

我队一直重视应急预案的演练, 通过演练达到了检验预案适用性、有效性和人员应急反应能力的目的。

4.4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野外特种作业人员, 如电工、电焊工、、爆破工等, 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方可上岗作业, 并保证所持证件经过有关部门的年审。

结束语

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与人、机、环境等联系密切,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野外地震勘探爆破属于危险性作业, 所以要想实现地震勘探野外生产安全, 必须采用合理的安全技术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 加强对全体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 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及时总结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并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确保地震勘探野外生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梁强.浅析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3:253.[1]梁强.浅析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3:253.

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勘探技术分析 篇8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勘探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17-2

0 引言

地下热水是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同时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采暖、洗浴、医疗保健、旅游度假、种植、养殖、工业利用等方面发挥独特而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对环境保护、刺激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勘探现状

在国内,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当地的地质情况做出详细的理解和分析,对地质进行科学、有效的勘探,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要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我们首先要明确目标,做好前期调研。最开始我们要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地质情况,搜集大量的有关数据,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勘探。许多勘探队伍资金周转困难,因此在资金投入方面要进行控制。许多勘探队因为资金问题,不会做出详细的勘探报告,使得勘测的数据缺乏可靠性。下面我们根据某地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为例,看看我国勘探的效果

1.1 地热井施工情况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中,地下热水的勘测也是一项重要的项目,在勘探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是进行钻探施工,首先要确定钻探设备,做出计划井深与实际井深。进行两开作业,将钻井初步规模与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毕。井身结构见表1。

第二步是进行岩屑录井操作,我们对目标井进行了岩屑、钻时录井及钻井液观测工作。岩屑录井最开始是由一开至完钻,每米都会捞取一个岩屑样品,并进行岩屑录井;钻时录井由一开至完钻每米一个钻时点。钻井液观测每8小时一次。包括密度,漏斗黏度、泥饼厚等。

第三步是进行地球物理方式的测井,地球物理测井就是进行数字方式测井,完成数字测井工作量1388m,本井测源从50.00~1350.00m开始进行连续地温测井,井温测量成果见表2。

从500~1387.00m进行连续测斜;并进行井裂缝分析。

1.2 地下热储特征

目标井揭露热储层为花岗岩裂隙水,埋藏深度985.00~1388.00m,厚度为403.00m(未揭露)。

目标井的地热场特征:根据附近资料显示,目标井附近恒温带深度为60.00~80.00m,恒温带的温度为12.000℃。根据表2(测温成果表)可以分析出:

测温起点井深为75.00m,地温12.000℃;测温终点井深1350.00m,地温51.111℃.换算地温梯度3.068℃/100m。

目标井的热储特征:地热井揭露热储层为燕山期花岗岩裂隙水,经测井解释热储厚度为17.70m,地温增加变幅最大位置在埋深825.00~1050.00m。井降压试验成果,静水位地面上32.5m,最大压力降300.50m,单位产量2.16m3/d·m,平均渗透参数0.1964m/d。压力传导系数5.3599m2/d,压力水头高度﹥985.00m,即9.85MPa。

2 目标井产能测试及地热流体用途评价

2.1 井产能测试及单井产出量计算

①渗透系数计算

我们选用的承压完整井的稳定流计算公式:

③井流量方程的确定及待定系数a、b的计算

依据目标井降压试验资料得出结果,并采用曲度法判定井涌水量曲线方程

2.2 地热流体不同用途评价

对于地热流体不同的用途我们有着不同的评价。

第一是对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根据化验以及国家标准可得:限量指标中氟化物超标准。所以,这种水不能饮用。

第二点是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一般化学指标中硫酸盐、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准。因此,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

第三点是理疗热矿水评价:偏硅酸达到矿水浓度标准,接近命名矿水浓度;氟达到命名矿水浓度,为氟水;水温超过34℃,为温水。可以作为理疗热矿水开发。之后还有就是对农业灌溉用水评价以及对渔业用水水质评价。

3 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

3.1 裂隙充水地质的勘探技术

在我国,有一种地质叫作裂隙充水地质,在对这种地质进行勘探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这种裂隙充水地质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层状裂隙充水地质,另一层则是脉状裂隙充水地质。在这两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在勘探之前的调查过程中,前人已经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那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该地区的地形图、数据等等,最终进行水文勘探。在勘探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实时的调控。

3.2 空隙充水地质的勘探技术

对于空隙充水地质的勘探中主要还是应用:物探法。在这种空隙充水地质中,有着许多的结岩层,一般是由中生代和第三系的半胶质组成,当然也有少许其他结岩层的存在。相比于其他的更加复杂的地质环境来说,除了物探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比如说:地面电法以及水文测井法联合起来一起勘探。如果一旦遇到地质水量充沛的地方,那么就必须先把水抽走,再进行试验,探测。

4 结论

在我国地质的勘探技术中,水文地质勘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水文地质勘探往往也是许多勘探人员忽略的问题。之所以会忽略水文地质勘探这样工作,最主要是因为勘探人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在我国,岩土层下端,储存着极其庞大的地下水资源,如果地下水资源活动过于频繁,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地质勘探的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孙继平.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

上一篇:小蝌蚪历险记作文400字下一篇:绿色施工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