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文化的影响(精选7篇)
韩流文化的影响 篇1
其实一直想写一些关于自己对于韩流文化的思考了,因为好歹也是“关注韩流二十年”的资深专家= =,额„„以我的性子不写点东西还真对不起自己研究这么多年不是。哈哈其实我对韩国文化的了解不过一两年而已,也只是想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而且仅仅是关于中韩流行和偶像文化的对比,对此不感兴趣的童鞋完全没有必要再看下去了~~不喜勿喷,如有雷同纯属见鬼啊。话说已经预料到会有很多人不赞同我的观点,没关系这是一个求同存异的年代了嘛,所以会很释然的接受指正和批评的~~~也许不会回复但一定会虚心接受的~~~
其实一说到韩流文化,大部分人还是很不屑的,棒子的称呼在我看来多少有点蔑视的意思,因为一说到韩国人,大家首先想到的总是他们总是喜欢把什么都说成是自己的尤其是中国的各种文化,非常厚颜无耻,而说到韩国艺人,大家首先想到的也会是整容啊之类只关乎外表的东西,对于他们的实力大家基本处于一个笃定他们不行并且不屑于了解他们的程度。而对于这种态度,我只能说如果文化输出是一场战争的话,对于敌人的蔑视和不了解的态度是战场上的大忌。
学经济的都知道,不,是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因为竞争机制是优胜劣汰的最好方式,运用到文化圈娱乐圈是一样的道理。韩国娱乐圈竞争的激烈在我看来是远远超过中国的,韩国艺人数量的占比也应该是超过中国的,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之下,谁能赢得更多的粉丝和收入就要靠长相和实力来说话。韩国整容现象当然很常见,其实中国整的也不在少数,我们老师说过,他说艺人不就是给大家带来享受的么,唱得好演得好当然很重要,但如果长的更好看有什么错,是,人们不能容忍的是改变父母给的相貌这件事,可是当人们把头发指甲排除在身体发肤之外已经是常见并且合理的时候,会不会未来有一天人们也会接受其实自己的相貌也可以有改动?长相问题暂且不说因为我自己其实也不是很接受,但是我们都知道观众也许会一时因为相貌而喜欢上一个明星,但也会因为他什么都不会而抛弃他。而且韩国经纪公司也不会肤浅到只找一些长得好的人来当明星,所以实力是出道一直到成名的必要因素。就拿权志龙来说,那么那么多的包括明星的人喜欢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长得好看么?看了他们的出道实录就会知道权志龙和太阳2006年出道之前在YG当了6年的练习生,6年非凡的努力,就是一个傻子也学聪明了,而且权志龙在YG之前从8岁开始还在SM公司当了5年的舞蹈练习生,加起来就是11年,况且当初YG老板找到他的时候不是因为他的勤奋而是天才才找到他的,所以过人的天赋加上11年的练习时光,权志龙没有道理没有实力,BIGBANG出道到现在几乎每张专辑都是他自己担当作词作曲,甚至编曲、混音的后期制作人也是他自己,他每年凭着自己在版权协会130多首歌的版权赚的版权费就能挣得钵满盆满。试问在中国能够找到几个出道之前有过11年练习生经历的艺人?而且是很谦逊而且这么红也一直没停下过努力的艺人?
激烈的竞争下,艺人们在出道之前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而且在出道之后也绝对不能放松,我觉得这么努力这么勤奋他们的实力再不上升公司都不会让他们出道更别说捧红他们了,在公司眼里相貌和实力绝对是第一位,而这两个因素导致的同样一个后果——出名是最重要的,所以,起码我熟悉而且比较喜欢的几个歌手和组合,他们的实力都绝对不输给中国的一些当红偶像明星。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培养人才,韩国的艺人数量多,竞争激烈,而且收入水平其实很低,和中国相比,艺人们都很辛苦而且耍大牌这种东西基本上很少因为观众都很挑剔,你对粉丝这么不好谁愿意伺候你啊于是就马上换了新偶像。而且韩国艺人的自杀率也很高,大都因为受不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和经济公司的制度有很大关系,他们大都基本上就是属于剥削类型的了。这种现象特别不好,但是我这里只想说韩国文化的优点至于为什么待会再详述。
有同学向我推荐了一个韩国的选修节目KPOPSTAR我就看了看,说实话其实是这一个节目改变了我对韩国艺人尤其是歌手的看法,说实在的里面的选手的实力真的是很强,从嗓子好的到高音强的再到舞蹈惊人的非常多,自己觉得唱的很好的评委要求却特别严格,而且节目的其他方面也非常好,在我看来综合起来中国能和他抗衡的只有中国好声音,所以说KPOPSTAR出来的选手出道了的歌我有的听了有的没听,但因为之前看了他们的比赛所以我完全不会再质疑他们的现场实力。
再说说韩国的综艺节目,就我看的那几个来说,他们的节目真的是玩真的,这些节目一是经常会请到韩国非常出名的明星,无论是传统明星还是韩流偶像,而在中国你能见到几个影帝影后级别的或者是天王天后级别的老上综艺节目?这就是两国的区别,韩国的明星更加的平民化,他们和观众的距离非常近,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二是他们不会顾忌任何偶像明星的形象,什么毁形象露素颜高难度史无前例都会来,只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是啊,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观众的心理都是一样的,谁想看你天天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大家都希望明星能走出光环展现自己平民的一面。韩国政府和文化圈的野心就在这里了,他们不满足于在国内的成功,他们想把韩流文化输出到全亚洲甚至是全世界。韩国偶像在日本在中国甚至在欧美有多火我不想多说。而综艺节目Running ma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过这个综艺节目的人都知道他在亚洲有多红,在北京,在香港澳门,在泰国在越南,粉丝们的数量和疯狂让人吃惊,包括这次6月在上海举办的亚洲梦想杯足球赛,受邀的Running man来上海的时候粉丝太多最后他们走的是国内的VIP而不是国际的VIP通道,而粉丝的包围更是使录制行程临时变更,更别说比赛当天上海虹口足球场空前爆满不是因为有范志毅等这些老足球明星,70%多到80%的人都是伪球迷,他们花钱是为了去看Running man主持人的,再想想中国是否有这样一个综艺节目能做到这么红?也许你是一个球迷,也许你是一位所谓的爱国人士,所以你觉得悲哀,你说大家都为什么不懂足球却去看什么破综艺节目,你说大家都是没有理智的追星没什么意义。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在中国难道大家都理智追星了吗?现在全亚洲甚至全世界都已经是一个偶像时代了,除了体育领域,文化领域的偶像时代更为明显,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谁有实力谁就能红,而且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红,至少现在没有多少人会深究这后面藏着多少不安与畸形,而各个国家在拼着的所谓软实力,很大一部分在靠流行文化。
也许你又会说,我大天朝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他高丽棒子不过就是以前天朝的一个番邦,而且还是番邦的一部分,文化底蕴就不一样怎么和我们比?没错,他们的文化是学我们的,他们的文字是学我们的,他们的制度是学我们的,他们的礼仪是学我们的,可是他们学了之后呢?他们现在想超越我们了,就从看KPOPSTAR看,他们唱的歌曲一半以上是英文歌,剩下的全部是韩语歌包括自己出生以前就特别出名的经典老歌,他们就从来没有把现在的中国文化当做模仿的对象,因为模仿的才是内心崇拜的体现,他们只是把中国文化放在和自己国家文化平等的地位罢了,而在礼仪方面,当这些东西的鼻祖——我们中国人都已经把这些丢掉而人家韩国人日本人都还在鞠躬说敬语论辈分的时候,我觉得没有什么理由再鄙视别人了。而且在你们没有发现的时候,韩流文化早已悄悄渗入我们的文化生活,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很多综艺节目的开场歌曲都是韩国的歌;快乐大本营70%以上的游戏全部是学的韩国的综艺节目尤其是Running man;中国开始引进很多韩国的节目比如说我是歌手;现在发展起来的组合比如MIC之类的全部在向韩团模仿和学习;包括一些艺人的衣着时尚也在向韩流明星靠拢等等,如果你鄙视的对象和你已经平起平坐的时候你还在鄙视他情有可原,那如果自己的文化已经在不自觉的模仿和学习人家的时候如果你还要鄙视人家的时候就真的是说不过去了。
还有韩国总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这件事,比如将端午节说成是自己的的时候,我当时也特别气愤,觉得他们怎么那么脸大,是,他们真的很脸皮厚,别人的硬要说成是自己的,我们气愤、我们不甘,可是当我们把他们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之后,有没有反省过自己,学过政治的都知道,内因是决定事物存在的基础,决定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什么事情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与人相处也是这个道理。设想我们如果先把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话,他韩国凭什么能再抢?当我们无法控制别人行为的时候,是不是把自己做好,就能立足于这个世界,微笑的睥睨其他人?
韩国的文化当然不是完美的,相反它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偶像的同质化现象很严重,经纪公司对艺人的压榨和自由限制也非常严重,他们的文化更趋向于快餐化,但是他们现在也在积极的改变,就我现在看的很多偶像无论是歌曲还是MV都趋向于多元化,结合南美风情的有,趋向复古风的有,一镜到底的有,而向欧美模仿的更是一直的努力方向,自己不是专业的说不好但是看的时候总觉得他们和以前的那种我们经常看到的很齐但是千篇一律的舞蹈,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他们的缺陷不是重点,他们哪不好怎么改我也不想关心,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当然要从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角度来考虑,我关注的是他们在哪里做得好并且值得我们学习,而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轻视韩流文化,而是要分析其现在发展如此迅速、影响如此广泛的原因,并且将对于我们有好处的地方加以学习和利用,我们是有孔子学院,有汉语,可是现在的流行文化也是文化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是吃老本,却不能有自己站得住脚、可以强大到把影响力扩展到亚洲乃至世界的流行文化的时候,终于有一天被日韩文化侵蚀的时候,才明白他们的野心和实力,会不会有些太迟了。
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有失偏颇我知道,但是通过渐渐对韩流文化的了解,我想这种担忧是有些必要的,是,我是很喜欢韩流文化没错,但是我也是很正常很理智很客观的追星,因为有些明星真的很强,有些节目真的很好看,有些电视剧真的很不错,我自认为是一个对剧对综艺比较挑剔的人,如果可以满足一个挑剔的人的观赏需求的话,那这些文化是不是只有脑残粉才喜欢的文化,应该很清楚了。而且我相信大部分的韩流饭也像我一样理智,而那些脑残粉我就不想说了,他们都不配叫粉。我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韩流文化产生兴趣,而实习公司里的好的比我大的人也在看,而这就是我担忧的原因,有人必然会说我崇洋媚外,我只是想说,在现在这个高度全球化和文化激烈碰撞并快速融合的时代,在这个观众审美越来越挑剔的时代,在这个只有实力才能生存才有话语权的就这么现实的时代,说什么崇洋媚外都是缺乏长远眼光的表现,如果什么洋和外人家在某一方面比你更强,为什么不能喜欢,承认不足完善自我击退敌人才是永远的真理,封闭自己轻视对手只会失去优势,一败涂地。
所以如果我们可以真正做出创新的真正属于中国的抵得过韩流文化冲击的可以广泛传播的流行文化的话,那我们再去鄙视他们的流行文化也不迟。
如果当年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的时候,乾隆能够正视英国当时的实力,不以天朝自居拒绝贸易的话,结局会不会不一样。现在的情况当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我想,历史总有哪怕一点点微妙的相似的时候。
韩流文化的影响 篇2
1、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与政治、经济、军事相比,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更为隐性,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国际关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质文化是国际和谐之力;异质文化是国际关系冲突之源;文化安全是国际关系和谐之基;文化融合是国际关系和谐之本。
从文化角度看,同质文化或同源文化显然较易促成国际合作,因为作为历史积淀的同质文化对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和国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以其共同文化特质的认同功能和亲和功能成为构筑联盟或加强合作的纽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虽然我们还不可能做到全世界共同处于一个同质或同源的文化,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让彼此理解互相的文化,以免造成在政治或经济活动上的误解。比如,在我们的国际合作当中,遇到对方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身体语言、不同的经商理念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了解就有可能造成误会、以至于合作失败。
2、输出中国的传统本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和谐相处
大概在1990年,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出现了一个“中国威胁论”的观点。这个观点主要是为欧美日及东南亚所吹捧,因为中国曾经版图宽阔的历史和迅速发展的速度让他们感到了恐惧。尽管在经过各种论证后,中国的广大学者坚持认为,“中国威胁论”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在外国学者的眼中,中国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和经常模糊不定的外交政策与外交辞令,依然难以消除他们对中国以后的顾虑。
所以,这个论调的存在,对中国的外交造成了一定的阻挡作用,甚至一度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的抵触。因为,中国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中国只是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这并不意味着要去破坏别人的幸福。而不管是官方的对外宣传活动,还是民间的团体或个人对外活动都可以帮助世人了解到这一点,让中国人与他国人民更友好地相处。
3、促进和平发展,创造和谐世界
当今世界,风云四起,超级大国打着维护和平、宣传民主的旗号,在全球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反恐”浪潮,各国间关系扑朔迷离。纵观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北朝鲜等世界各国,由于种族差别、体制不同、利益争端等各种原因陷入了或战乱或苦难的生活境地,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不了解与不理解。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如果每个国家的价值取向都不同,同时又不愿去理解其他国家的价值取向,自然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矛盾摩擦的方向。有时民族国家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与矛盾,也有可能直接牵涉到民族感情和民族心理,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能导致国家间尖锐的对立和冲突。
这两年,时不时可以看到关于中国人在国际上受到人身安全威胁的新闻。除了动乱的国际社会这个客观因素外,世界对中国人的不了解甚至是偏见,也是原因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在迅速崛起,一部分在国外的留学生或是旅游者花钱大手大脚,造成中国人都是暴发户、且骄横无礼的错觉,也另在外的国人成了某些不法分子“发财”的对象。这其实就是由于对中国生活现状的误解造成的伤害。
因此,加强中国以“和谐世界”为中心的文化输出,既有利于中国的外交行为、有利于保护国人的国际活动,也有利于影响其他国家的外交思想,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二、研究韩流文化对中国文化输出研究的意义
自从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在贸易领域的合作迅速展开。建交时两国贸易额只有50.3亿美元,2001年超过359亿美元,2002年估计超过4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这一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韩国7%、中国13.3%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韩国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也顺应这一形式相应发展。韩国成功地输出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韩国经济,甚至可以说在金融危机时刻挽救了韩国经济。
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例如,中国历史悠久的儒家思想,至今仍对韩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汉字直接影响了韩国的语言,韩国语的词汇里有近70%是汉字词。
按道理,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领土广大的国家,应该凭借自己的力量,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认同我们的文化,而事实上,我们却看到,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对当今世界的中国毫无了解,就连我们的邻国韩国都还有不少人以为中国就像朝鲜那样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相反,领土面积只有半个广东省都不到、人口也未达到广东省一半的韩国,却在短短的20年间,把自己的文化传遍了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和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探究此弹丸之国的成功之道,无疑对我国制定文化输出策略是有极重要的参考意义的。
三、韩流盛行带来的启发。
1、文化输出的政策支持与保护
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同时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然而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韩国只有4900万人口,却在海外有12个韩国文化院。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为了塑造东亚大国形象,韩国新办的“世宗学院”将面向世界,尤其是东亚民众免费教韩国文字和文化,使得现有学习韩语的百万余人借“韩流”大潮迅速膨胀。比如在位于广州天河区的韩国观光公社就开设了“韩国广场”,设有“世宗学堂”的免费学韩语课程。韩国成立的“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KCCA),国家每年拨给5700万美元的经费预算,精心设计、打造、包装韩国文化理念的韩剧及其它文化产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世界输出。
在这种对比之下,中国尽快制定一个明确的、系统的文化输出政策,并切实地执行下去,方能有助于增强文化对国际交流的影响作用。
2、适度包装
韩流的所有内容,从韩剧(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服饰、食品、旅游、歌舞到明星的形象管理,无不透露着精致、细心与高品位的气息。另外,无时无刻不忘了在商业产品中添加民族元素也是韩国的一个重要宣传手段,例如在影视作品中加入泡菜、韩服、韩屋、手工艺品制作等细节内容,这样就能满足外国人对其文化的好奇心。
再则,需注重品牌效应。韩流的兴起,是以韩剧为先锋的。各种缠绵伤感的爱情剧让国人欲罢不能,韩剧里的美女帅哥、精致的家具摆设、漂亮的服饰、优美的自然光景无一例外引起了国人对邻国童话般生活的向往。于是,随着韩剧的风行,服饰业、饮食业、旅游业都开始大兴韩潮,“韩版”成了一个时尚的代言词。
而反思中国,其实当年也有成功冲出国门的案例,比如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在韩国被翻译为《皇帝的女儿》,广受韩国人民的喜爱。可是,中国并没用抓住类似这种机会,大张旗鼓地进行连锁宣传,不得不说是个遗憾。当然,随着最近中国的演艺界人士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影展,不少影视作品和演员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而他们的身上也肩负着宣传中华文化的重大任务。还是那句话,充分有效地利用当下的有效资源(不管是人还是物),在文化的内容韩人形式上坚持创新,通过这些媒介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现状、了解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将任重而道远。
3、当代中国文化的确立
文化价值观作为国际制度建构的最核心要素,决定了国际制度的道德诉求和价值基础。在当今国际体系转型过程中,国际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将成为主要方向,也是各种文化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当今社会,许多国际问题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国家的文化建设对国力的增强至关重要,对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对一个国家的国际贡献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大国是否崛起,不仅仅看经济基础或硬件设施,文化软环境也是个重要指标。没有了软环境的支持,硬件再完善也不过是摆设。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让别人看到了我们真正的素质有所提高、真正的与人为善,别人才会相信我们是希望与世界做朋友的,也才会与我们进一步地合作。就我们中国来说,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应该并且也可能成为庞大的国际制度网络运转的加速剂和润滑剂。我们深信,不同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会使国际制度的运行获得持久的动力。
总而言之,相比较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其它因素,文化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一种特别的作用。特别是自从冷战结束以来,文化的作用被日益强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也一再提高。所以,尽管文化只是一种难以测量的无形力量,它依然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变化起着极大的作用。为了让崛起的中国尽快全方位与国际社会接轨、更加融洽地与各国相处,我们必须加快自身独特本土文化输出的步伐。
摘要:当今国际社会风云莫测,中国文化输出成了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纽带。本文从韩国成功输出本土文化的案例中吸取经验,希望能促进中国文化输出的成功。
关键词:韩流,中国,文化输出
参考文献
[1]、何新.”韩流”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艺术教育》, 2011.06
浅谈韩流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篇3
【关键词】韩流 韩流文化 流行 中国文化
一、韩流文化概述
“韩流”这个词如今在中国已是耳熟能详。韩流起初是中国媒体为了描述韩国歌手在中国的演出受到中国青少年热烈欢迎的热潮所创造的新造词语。韩国文化也压倒了同时在中国的所有境外文化,毫无疑问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是主导,如今韩流文化即为韩国文化的代名词。
二、韩流文化盛行中国的原因
(一)儒家文化的同根性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在广泛领域就有着密切的交流,中国的儒学文化在韩国不断传播开来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两国同属于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为本质的汉文化体系。韩剧表面上看起来新潮热闹,但是骨子里却是质朴保守的,这种质朴保守,就是儒家传统文化的体现,所以,相对于欧美国家的文化,我们更容易接受韩流文化。
(二)韩国文化的磁吸性
韩国文化范围极广,包括社交礼仪、饮食文化、服装文化、影视文化等等。以大家为之痴迷的韩剧为例,韩国电视剧给人的感觉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交相辉映,使得剧中的生活非常美丽。俊男美女、浪漫风景、精致画面,加上用爱情、亲情、友情三大主题演绎人生悲欢离合,用健康向上、坚定执著的生活基调谱写人生真情,用时尚元素和巧妙的包装把传统美德与现代都市生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全球文化的交互性
随着各国交流的加强,文化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整合而产生了文化全球化。在此推动下,韩国文化以其强势经济为后盾,经过较长时间,也正是由于长时间特殊的文化积淀,它的灵气被激活和迸发出来,进而冲击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大有引领时尚之势。
三、韩流文化对我们生活影响的具体体现
(一)服装:韩剧《浪漫满屋》播出后,短外套铺天盖地,胸下切分的上装,端到胸口的外胎小背心比比皆是。大街上的流行女装店,随意一打量就不难发现有“韩味”。最深刻的改变,是你觉察不到的改变。不少满身韩服的女孩子,并不承认自己在学明星,而是认为这本来就是她们喜欢的样子。
(二)饮食:超市里,小袋的韩国泡菜是最好卖的速食菜。韩国菜馆也越来越多,最好卖的是烤肉和大酱汤,只因为裴勇俊在《冬日恋歌》里说了一句:“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看到心爱的人煮的大酱汤在炉上沸腾!”而如今中国茶道的复兴,中医药美容的流行,也得益于韩剧《茶母》和《大长今》的演绎,使得国人换了一种角度看待自己的文化。
(三)美容:韩剧中的美女帅哥绝大多数都是整过容的,这在中国也掀起了一股整容风暴。韩国人正在改变中国人的脸,同时韩剧也导致着一种妆容的盛行——透明妆。即水和粉调和,涂七八层还是让人觉得你没有化妆。
(四)语言:随着韩流文化在中国的盛行,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韩语热”,韩语更是大受广大韩剧影迷的热捧,广大韩迷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也夹杂着一些韩语,例如:“卡机吗”~(意思是不要走下去了)、“撒狼黑”、“米亚内”等一些词逐渐变成了一些人的日常的口语。
四、韩流文化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韩流,给青少年原有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冲击波。韩流,以娱乐为目的,以技术为手段,以文化商品生产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这种被大众喜好的文化形式,不仅构筑起青年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
(二)影响青少年的审美方式
哈韩似乎成为了广大青少年间的一种时尚,从饮食、服装、语言等各方面影响着广大青少年。例如韩剧最大的特点就是视觉很享受,面孔亮丽,服装华美,正是这些对青少年的审美观产生了影响。韩流,不再以崇高的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以大人物、英雄为宣传的重点,使得青少年的理想主义受到冲击。
(三)影响青少年成才观念和职业选择
韩流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有着世俗性和功利性的文化特质。韩剧中无不宣扬着金钱、地位、权力、享乐等各种各样的消极思想,使得青少年推崇这些物质利益,在择业方面,更多的青少年把个人收入、社会地位作为人生追求和个人成功的标志。
(四)影响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
近几年,由于韩流文化在我国的风靡展开,韩流文化可谓是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渗透入我国人民的生活,韩流文化以其特殊的方式将其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一新,似乎人们更喜欢了这种异乡文化,特别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就更容易成为这种文化的俘虏,与此同时,对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可能提不起来兴趣,并会受到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最终可能导致国人责任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淡漠化。
(五)韩流文化盛行带给我们的启迪
“韩流”在中国的流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文化这个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大力发展本国文化,让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变迁与时代同放光彩。同时,吸取外国文明素养,使我国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大熔炉里,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郭薇.论韩流文化对中国女装流行的影响[J].商业期刊,2013-09-23
研究性学习报告“韩流” 篇4
研究目的:
近几年来,随着韩剧的热播,国内吹起一股“哈韩”之风,特别明显的是在青少 年中,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时尚,紧跟潮流。这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有什么 影响呢?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此现象!
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和访谈。我们通过对沁水中学中学生用分层抽样抽取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答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调研项目:
1.你接触过“韩流”吗?
□有 □没有
□略知一二
2.你有没有对韩国的服饰、风格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有
□没有
□一般
3.家里平时购买一些“韩货”“日货”吗?
□有
□从来没有
□时长购买
4.是否追过韩星?
□从来没有
□非常痴迷
□曾经有过
5.韩国有些东西确实要比中国好、比较流行,对于这一点,你是怎样选择的?
□理智选购
□跟随大流
□其它
6.对于“韩流”你认为他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有什么?
研究结论:
通过对问卷我们得出一下结论:
① 多数学生对于“韩流”都有所了解,跟韩国偶像剧在国内热播有很大关系。② 受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家中的“韩货”“日货”很多。③ 大多数女生对于韩星非常痴迷而男生却很少。
④ 多数人购买“韩货”是在同学或购物软件推荐买的,跟随大流 ⑤ 对于“韩流”的两方面影响:
(一)消极影响:1.容易使我们丧失自我。2.容易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3.容易放弃学业,成为社会不良青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5.影响青少年的审美方式。6.影响青少年的成才方式。
(二)积极影响:1.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形塑。2.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3.是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价值观的生动表现。5.有助于青少年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6.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
韩流文化的影响 篇5
韩剧风靡的背景及其自身类型化特色
1. 韩剧风靡的背景。
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制度后, 中国电视在坚持自己创作电视剧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股引进电视剧的热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分别引进了多部港台电视剧, 极大地拓展了国人的视野, 为人们思想的开放奠定了基础。而韩剧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陆流行开, 除了与这样一种引进电视剧的热潮相关之外, 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与政治有关。
1992年8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自此, 中韩两国的交往更加密切。除了政治、经济交往之外, 两国间最为频繁的交流就是文化交流。作为文化交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韩剧在中韩建交后进入中国, 中国观众与韩国电视剧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1997年, 在中韩建交五周年之际, 央视八套播出的韩剧《爱情是什么》, 取得了4.2%的高收视率后, 各类韩剧在中国兴起了一阵热播, 大量的韩剧开始抢占中国国产电视剧的市场。2002年, 韩剧《蓝色生死恋》在中国风靡后, 中国内地播放韩国电视剧数量超过60部。
2. 韩剧的类型特色。
(1) 家庭剧。这是韩剧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电视剧类型, 一提到它, 我们能想到许多优秀的作品, 如《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等等。这些作品大都以家庭生活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 围绕家人之间展开主体内容的叙事, 用情来展现人世间的真、善、美。 (2) 爱情剧。在电视剧这一艺术形态中, 爱情剧也是必不可少的类型之一, 所以韩剧中, 以表现爱情的电视剧也很多。爱情剧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爱情剧指的是以表现男女爱情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狭义爱情剧则以现代都市男女青年的爱情为主要题材, 反映现代都市男女爱情生活的, 具有时尚、现代的特点, 偶像色彩突出的电视剧。 (3) 历史剧。历史剧在韩国电视剧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多, 可以把韩国历史剧分为正说历史剧和戏说历史剧。给中国观众留有印象的韩国历史剧《大长今》属于戏说历史剧, 因为这部历史剧的依据的正史记载只有区区几百字, 由此可知《大长今》这部长达70集的电视剧中绝大部分内容属于虚构的, 但剧种所体现的人生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平民化视角、情节设置注重细节, 以情感人、主题立意宣扬普遍的人“道”, 这几点构成了韩国历史剧模式化的特点。
韩剧在中国风靡的原因
1. 相似的文化背景。
中国和韩国同属于亚洲地区, 两国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 儒家文化是两国共同尊崇的。韩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 直到现在韩国还保持着和中国古代一样的礼仪、风俗和习惯。从《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等家庭剧中,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与中国相同的传统思想道德, 如孝道、吃苦耐劳、勤俭等。而在《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中所表现的男女对爱情的忠贞, 也同样和我国的古典文学爱情作品里从一而终的爱情理念相一致, 这些共通性使中国观众在接受韩剧时更容易理解, 同时又能看到韩国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一举两得的优势是中国观众热衷韩剧的原因之一。
2. 精致的拍摄。
提起韩剧我们会想到精致二字。画面是任何电视艺术形态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韩剧恰恰把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至。画面唯美, 颜色鲜亮, 韩剧的每一个画面定格后可以是一幅唯美的图画。完美的画面构图, 唯美的灯光效果, 精心挑选的道具, 满足了受众的细节需求, 剧中如果有涉及到本土特色文化的地方导演编剧都会刻意安排拿出, 使观众在记住剧情的同时也记住了那些相关的文化。再加上男女演员最时尚的服装造型和化妆, 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使观众在被剧情吸引的同时还能赏心悦目了解到最前沿的流行趋势, 可以说韩剧既满足了观众的娱乐享受又满足了审美享受。
3. 时尚与传统的对接。
韩剧很好地将东方文化发挥展现出来, 但也注重与国际接轨, 和西方文化相结合。从韩剧中的配乐、演员服装都能看到很多国际流行元素, 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年轻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在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及方法上不再那么古板, 也会有一些自己新的想法, 有时会和西方思想较接近, 这使年轻的观众在看韩剧时不会有严重的传统感, 能找到共鸣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这一点, 是在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的青年观众最为看重的。
4. 依据大众需要。
韩剧大部分都是边写边拍边播, 根据观众的反映以及观众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剧情来决定故事的情节和结局, 以此来满足大众需求。不管是家庭剧还是爱情剧, 韩剧始终贯穿的都是一个“情”字, 亲情、友情、爱情, 在韩剧中体现的都是那么的温暖, 简单、有浓浓的幸福感, 很符合大众情感需求。韩剧的浪漫主义色彩满足了观众内心最渴望的东西, 把观众带入了另一个世界中。
韩剧对我国电视剧创作的启示
1.韩剧融合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时尚元素。韩剧的制作首先是建立在本国隶属于东方国家这一地缘文化基础之上。但是制作中所采取的元素绝对不局限于东方, 而是兼容并包的吸收一切时尚元素。而反观我国的电视剧制作, 很多展示的确是真实的社会, 但是不注重融合本国文化, 整体处于一种粗放状态。但是在很多电视剧的表现中, 制作机构只注意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却忽视了拍摄对象的选取。这样一种制作机制, 是无法吸引以城市受众为主要收视对象的。或者走到另一个极端, 因为将农民形象进行过于的取笑逗乐, 使农民成为一种被娱乐搞笑的地位, 最又失去了占中国人口9亿农村观众的收看兴趣。
2.形成产业链, 影视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文中已经提到, 韩国电视剧的拍摄, 不仅仅只是讲一个故事, 更多的是通过电视剧, 把本国的文化以及商品输出国外。通过影视剧, 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当然, 在这方面, 我国的电视工作者也已开始进行尝试和探索:将电视剧拍得好看, 还能产生社会效应。从近些年我国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走西口》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中分析得出, 这些电视剧注重打地域特色, 除了剧中台词会是地方方言所表达外, 还具有根据地域的不同, 那里所处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风俗民情等的不同, 增加了电视剧的艺术感染魅力。
结语
韩剧就其自身的特点, 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人们看韩剧的同时, 不仅仅是欣赏韩剧本身, 还是在接受一种潮流文化。而韩国文化就是在这样的电视剧中, 无声无息的影响并深入受众的意识中。韩剧恰到好处的将文化与影视结合在一起, 值得我国影视工作者思考和借鉴。
摘要:九十年代初韩剧进入中国, 顿时在全中国掀起了一股“韩流”。以《蓝色生死恋》、《爱情是什么》为最初韩剧的代表, 在国内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狂潮, 并引发中国观众热忠于一切具有韩国文化特色的东西, 为韩国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本文从电视剧的传播角度, 分析这一现象, 并总结其经验, 结合国产电视剧的传播效应, 对照比较, 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国产电视剧的本土文化宣传提供借鉴。
关键词:韩剧,传播,文化输出
参考文献
[1]吴素玲.电视剧艺术类型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169.
[2]黄燕梅.家庭温情弥漫着的和谐世界——韩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人鱼小姐》的主题意蕴[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1-3.
韩流文化的影响 篇6
2014年6月19日,韩国首尔东大门。这个声名远播的服饰批发集散地,被韩国政府历时五年改造成了DDP,即“东大门设计广场”。大量原创设计师的作品在这里集中呈现。
在这座开业仅三个月的世界最大的非标准建筑物里,“都教授”与“千颂伊”的“家”正在展出。入口处,全智贤与金秀贤的巨型图片嵌入“星星”型的广告牌中,来自各国的游客纷纷在此合影。
“来自星星”的观光产品
1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91.5元)的门票不算便宜,但依然挡不住“星迷”的热情。制作《来自星星的你》这部流行剧的韩国SBS广播电视放送中心,是韩国三大广播电视台之一,曾经制作了大量的优秀韩剧,可以说是韩国影视剧对外输出的“急先锋”。在2014年初这部电视剧在中国大范围流行之后,他们就紧锣密鼓地推出了其衍生产品——“《来自星星的你》道具展览”。
SBS这一项目的负责人金善东向我们介绍说:“电视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设计师的辛劳与细致,在明星人气火爆之外,我们想开发更多的衍生品,于是将电视剧里的资源开发成观光产品。”
这个展览是SBS开发衍生品的一个新的实验方式。金善东不无自豪地说:“展览反馈很好,每天大约有1000人参观这一展览,其中九成观众来自中国。”
在展厅中随处可见与都教授招贴画合影的中国粉丝,耳边随处可闻操着普通话的惊叹:“这是千颂伊的家啊!”
在这个不大的展厅中,游客还可以站在都教授和千颂伊聊天的阳台上,和虚拟屏幕中的剧中人物拍照留念。打印出与都教授的合影,收费3000韩元;打印出与千颂伊的合影,也是3000韩元。
一间两平方米大小的商品店,集中推送的是千颂伊在剧中用过的各类眼镜、包包、化妆品。看完他们的家,还可以顺便买一些与明星同款的东西,这粉丝做得多彻底啊。
展览负责人介绍说:剧中人物使用的商品常常断货,比如千颂伊使用的“PRADA”眼镜、“IOPE”口红,就连都教授在剧中阅读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也卖完了,目前正紧急加印。 一部电视剧究竟能释放多大的社会势能?
韩国驻华大使馆领事部公布的签证签发统计结果显示,今年1—3月,申请韩国访问签证的中国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5.1%,而这一时期正是《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人气最高的时间段。这一时期,千颂伊的一句“下雪天了,怎么能没有炸鸡和啤酒”,差不多挽救了陷入“禽流感”困境的冻鸡生产厂商,销量未降反升;这一时期,理发店里聚集了各式花样美男,争相要剪一个“都教授的刘海儿”,密布整容院的首尔江南区,要求以千颂伊为模板整容的青春少女来来往往;这一时期,韩国社交软件Line吸引了众多中国情侣用户,他们开始使用Line而不是微信聊天,甚至在Line上购买千颂伊的贴图表情。
而与首尔相隔甚远的“长蛇岛”,也因为是都教授与千颂伊的初吻地而名声大噪。
小岛管理人员朴先生说:“以前没有这么多游客,现在每天有两千多人,但主要是本国人。”
他告诉我们,在《来自星星的你》播出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来到这里,而现在每天都会有一百多名中国游客专程来看这处拍摄地。
到达长蛇岛,意味着你要从首尔坐两小时飞机飞抵釜山,再从釜山坐近三小时汽车,复而转乘40分钟游船,才能登岛。
整个岛面积很小,不到一小时就能全部看完,其中都教授与千颂伊初吻的地方,还有山茶隧道等电视剧中的取景地都被用标牌标示出来。看到剧中场景开阔的“山茶隧道路”,在现实中不过是一条只能容一人通过的羊肠小径时,你不得不再次感叹韩剧的辐射力以及其对衍生产品的深入开发程度。
此前早已受益的还有因电视剧 《大长今》成名的济州岛。据韩国官方提供的数据,到2013年9月末,济州岛的海外游客数量突破200万人次,其中75%为中国游客,约150万人。
而中国人拥有的济州岛土地,由这部电视剧开播之前的4.9万平方米增加到了48.5万平方米,增长了近10倍。
输出“创意”而非“内容”
韩国人对“韩流”的态度非常奇特。对于这个由中国媒体发明的词汇,他们爱恨交加,喜忧参半。喜的是自1999年“韩流”一词出现之后即被媒体广泛使用,传神地描述了韩国文化输出的盛况,这一词语后来又传至西方,于是英语中多了个新词“Hallyu”。忧的是韩国文化界担忧,“韩流”会像“寒流”一样一阵风吹拂而过,不能长久。由此,他们更多地思考如何才能使韩国文化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与持续的对外输出力。
《京乡新闻》日报的Kim先生对于目前韩剧的大量输出并不看好。他说:“我们韩国应该转变方式,更多地对外输出‘创意’‘理念’‘模式’,而不是‘内容’‘产品’,因为后者不能持久。”
这一点得到了CJ-EM全球事业负责人郑先生的赞同。CJ-EM是韩国最大的娱乐传媒公司,此前生产了大量影视剧,而从2011年之后加大节目形态研发,其研发的《花样爷爷》在韩国市场获得成功之后,迅速将版权卖给了中国的东方卫视,目前正在中国热播。
郑先生说,以前电视综艺节目根本不可能以7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角,因此当初有这个构想时,很多人都表示这样的综艺节目不会受欢迎。但是CJ-EM的理念就是“ONLY ONE”(唯一性)。“我们试图去引领市场,坚持做了一个别人从来没做过的节目。没想到播出之后收视率屡创新高。”郑先生告诉我们,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节目的观众主体竟然是20—25岁的年轻人,“他们被爷爷们幽默可爱的一面完全迷住了!”
nlc202309040157
《花样爷爷》是有着50年演艺生涯的老艺人第一次出演的旅行类综艺节目,他们在陌生的地方开启一段“穷游”旅程。
郑先生说,以前韩国观众也爱看刺激的、有意设置、有意表演的综艺节目,但后来他们渐渐对这种节目失去了兴趣。他们注意到了观众兴趣的变化,并引领了新的旨趣。“我们研发的新节目,追求自然、真实、不刻意的风格,注重家庭生活和花样爷爷风采,将最真实的部分展现给观众。”他说。
输出“创意”而非“产品”,成为“韩流新阶段”的主要特征。韩国各大媒体集团都在进行着这种转变。
比如,韩国MBC电视台2012年推出的综艺娱乐节目 《我是歌手》,版权出口到美国及中国后,获得“模式贩售”版权价值超过100万美元,数字音频收益也高达500亿韩元。
而2013年在中国荧屏同样火爆的《爸爸去哪儿》也来自韩国。
此前,在国际电视市场,电视节目形态的输出国主要是英国与荷兰,韩国目前已渐渐加入其中,增大了对亚洲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创意输出辐射力”。
对于文化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韩国文化界时刻自我警醒。与韩国媒体界朋友交流时,他们提到最多的就是:“你看当年的中国香港电影、日本电视节目也曾盛极一时,但最终还是迅速衰落。”
这种深入骨髓的警醒意识,使他们不断更新文化输出策略。比如,以输出“创意”“模式”替代输出“内容”“产品”;比如,对外输出中游戏产业占据半壁江山,而出版输出占比较小,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出台鼓励政策,以平衡“文化输出的多样性”。
此外,他们还注重“输出目的国的多元化”,除了继续向中国、日本等邻国输出文化创意与产品之外,南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也被列入其文化输出清单,野心勃勃,斗志昂扬。
文化基因中的选择与集中
在与韩国媒体同仁交流时,他们常常会提到两个词,一个是“选择”,另一个是“集中”。他们说,在每一个韩国人的头脑中,对这两个概念都有清晰的认同。
韩国资源有限,必须通过“选择”来确立自己的优势项目;同样因为资源有限,为了将优势项目做强做大,就必须“集中”——集中资金、人力、物力于一个领域,国家支持,市场主导,共同推进。
选择与集中,已深植于韩国民众的文化基因中。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能发展到今天的高度,1997年金融风暴是始作俑者,它开启了韩国文化创意的新契机。在“选择”理念的支持下,韩国政府1998年明确了由“设计立国”到“文化立国”,“文化即国家”的概念开始在本土开花结果。
在“集中”理念的指导下,政府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建立社会化的创意产业运营系统“文化隆盛委员会”,整合政府、企业、学研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创意人群六方力量,举“全国之力”,在“选择”之后“集中”,使创意产业整体协同发展。
这种“集中”的力量体现在多方面。比如我们访问的CJ-EM集团,这个韩国最大的媒体娱乐集团仅有2000名员工,它之所以这几年发展迅猛,在于坚持“one source multi-use”(“一个来源多种用途”)的策略。
CJ-EM于2011年整合了广播、电影、音乐、文化演出、游戏等多个文化产业,由于“集中”,使得多种项目内容通过重组,焕发出最大的综合效应,享受了“集中”带来的红利,并为韩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持续贡献力量。
“集中”还表现在各个利益系统之间的协同作战。自2011年韩国将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其三大支柱产业之后,政府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委员会”,由总理出任委员长,成员包括11个政府部门长官和通讯公司、电视台、电子企业、大学等八名负责人。打破部门界限,解放文化束缚,是这种 “集中”思想的现实操作。
“文化即国家”
“釜山电影奇迹”同样是这种“集中”思想的产物。韩国文化隆盛委员会委员长金东虎于1996年创办了“釜山电影节”。他告诉我们,当时人们听说要在釜山这样一个只是喝喝啤酒没有多少电影文化的地方办电影节,都认为是痴人说梦。
“电影节要以电影人为本,于是我们就聚集大量的电影人来釜山拍摄,并给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支持。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来此拍摄,关于釜山和韩国的电影越来越多,就这样釜山电影节就搞起来了!”金东虎说。
政府支持表现在很多方面。有资金支持——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2》因为在釜山拍摄,获得了韩方40亿韩元的补贴(约合2438万人民币);有服务支持——派专人专车,陪同导演在釜山选景,当确定投资后,免费或收取极少的费用提供场地,并协助办理翻译、许可等相关事项,且全部免费。
当一部电影在釜山拍摄时间超过15天,50%的拍摄食宿费用由韩国政府埋单;拍摄成本超过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9万元)以上的作品,可以得到最多30%的现金补贴。
电影振兴委员会委员长金义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电影吸引更多游客来到韩国。”
如果说“集中”体现了韩国政府发挥政府职能爆发国家能量,那么“松绑”则是通过政府赋权以释放市场能量。
在1998年之前,韩国实行“电影剪阅制度”,当时美国好莱坞影片占据了韩国七八成的市场份额,韩国民众不大喜欢本土电影。而自1998年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电影剪阅制度”后,本土电影成为韩国电影市场的主流,并对亚洲市场形成输出态势。
当我们与今年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的影片《道熙啦》的导演郑朱莉交流时,她反复强调:“我们各类题材都可以拍摄,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都不受限制。我是女性,因此关注女性问题多一些。”
金东虎认为,韩国电影业的繁荣在于电影人能够自由创作,多元化的题材与市场的竞争使得优胜劣汰。
韩国有1170多家电影公司,但每年出产的影片不过70多部,残酷的市场竞争使得电影人在现实操作层面上自我审查在先,以更精心的态度、更精良的制作来应对多变的观众口味。 韩国电影根据内容分为五个等级,由电影振兴委员会评级,各类题材都会100%通过;游戏产业也推行“多媒体分级制度”。
由于以分级替代审查,韩国电影与游戏产业瞬间松梆,于是有了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 文化产业无疑蕴含着极高的附加值,一个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创造的价值远高于传统的工业制品。
佛罗里达在他的《创意新贵》一书中写道,创意城市的核心要素为“3T”:即科技(technology)、人才(talent)、宽容(tolerance)。
我的理解是,创意的核心是人,在承认并尊重他人的宽容精神下,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能动性;而只有解放了人,才能最终使科技散发出辐射力量。
我想就本质而言,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能量,与“政府赋权”“文化开放”“文化人独立”这三个非经济因素关系更为密切。而韩国,正好给世界提供了一个“文化即国家”的文化创造范本。
韩流的背后 篇7
曾几何时,韩国的《大长今》红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紧接着,韩国美食挺进大小饭店、餐馆;而今年夏季,街上又多了很多清纯的“大肚婆”,这些人穿的不是孕妇装,而是韩版的高腰裙子,这些人也并不是孕妇,而是韩版服装的追随者。这股让中国消费者似乎无法抗拒的韩流,竟然在几年间,不但没有流星般陨落,反而跃升为中国服饰流行文化和款式的一个重要符号,甚至让韩流成了一股时尚,韩版小饰品、韩版电子产品等开始大行其道,从女性消费者到男性消费者都被卷入了这股韩流。
在历史上,韩国是受中华民族影响非常深的一个国家,中国对于韩国有许多文化输出,如今却反过来了。韩流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以致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如此流行?
韩国文化的联动效应
流行风潮一定不是凭空制造的,流行的背后蕴涵着文化的侵入,因此韩版风行的背后是韩国文化在中国不遗余力地推广。韩流最初是伴随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放涌现的,中国消费者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劲歌,“追星”,进而发展到热衷韩国的商品,如韩国图书、韩国化妆品、韩国结婚礼服、韩国比萨饼屋、韩国服装、韩国电影、韩国电器甚至韩国的二手车、幼儿英语教材和教育玩具等。而《大长今》让韩国文化的推广走向了高潮,韩国饮食迅速渗透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韩式烤肉、韩国泡菜等渐渐走上中国餐桌,甚至很多中国的年轻人还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拜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不难看出,在中国刮起的这股巨大的“韩流”,都是以文化作为推手的。韩国以媒介为载体,通过影视剧潜移默化地将韩国的流行文化推向中国消费者,在无形中制造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不管是自己的原创文化,还是拿来文化,韩国都可以打上“韩国文化”的商标,其目的还是在于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打开市场,文化发展成熟后会带动其他产业走向市场,做成一个产业链条,其中电影、电视剧成为其最快进入消费者市场的法宝。而韩国政府一向重视发展本国的民族文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的输出。韩流文化兴起之后,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方面的研究生专业,用于发展、输出韩国文化。甚至,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广泛地进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为促进出口的桥梁。
由于韩国文化的大力传播,韩国服装在中国市场非常热销,特别是随着浪漫韩剧的持续热播,极具韩国特色的时尚女装更是成为都市美丽一族的最爱,这种现象引发了韩国服装企业来华投资的热潮。通过文化渗透,韩国服装利用对中国人的心灵感染、震撼、感动,从而获取了经济乃至文化上的胜利。
韩流的侵入揭示了对于企业营销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化的依托,任何一个产品要想深入消费者的生活,必须有文化的支撑,因为产品的功能影响的只是消费者的表面消费,而文化是可以在无形中与消费者头脑中的意识相融合的。很多消费者并不一定能说出选择韩国服装的理由,但是她们在潜意识中已经深深被韩流改变。挖掘大众文化,利用各种载体传播文化,引导消费者追随流行文化,这才是营销的最高境界,就这点而言,中国的企业目前还缺少文化推广的意识,也缺少相应的营销手段,应向韩国学习。
以年轻人为中心的时尚渗透
青少年一直是引导时尚和流行文化的主流群体,因为年轻和时尚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但是在中国,青少年由于受上一代人的观念上的影响和束缚,真正属于青少年的文化较少。对于文化触角异常敏锐的他们而言,由于求新求异的特点得不到主流文化足够的重视,对文化关注的重点自然地就转移到外来文化上,因此,中国的青少年文化基本上源自海外文化,如美国的可乐文化和汉堡文化、日本的卡通文化等。
而韩国则是巧妙地依靠深情浪漫的影视剧文化,撬动了年轻人对韩国文化的情感认同,同时造就了社会流行符号和风潮。韩剧中的人物拥有耀眼的时代感,他们的服饰、发型、化妆总能彰显个性,牵引时尚。《蓝色生死恋》使格子裙和黑西装白衬衫刮起流行风。《冬日恋歌》播出后,从裴勇俊飘逸的金发,到崔智友“无助”的短发,再到剧中李民亨时尚的围巾,PAUI SMITH的眼镜,POLO的毛衣、羊绒长外套,甚至包括民亨藏在雪球中送给唯珍的北极星项链,无一不成为新新人类津津乐道的流行话题。而在青少年的带动下,很多白领人群逐步加入流行狂潮中,最后波及社会的整体人群。
此外,韩流还紧紧抓住了青少年的文化心理,由于中国年轻人和上一代人的代沟,以及年轻人的反叛、自我为中心等特点,年轻人越来越崇尚放纵、自由、宽容等,而韩国流行音乐的HIP-HOP节奏、“过火”的服饰和极尽张扬的身体装饰,正好切中了中国青少年的心理。
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而言,青少年是最无忧无虑、相对自我和张扬个性的群体,因此青少年对于总体时尚产业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营销从青少年人手,是作为时尚品牌不可忽视的金科玉律。抓住时尚链条的开端,就锁定了时尚扩散的核心。
韩版锁定的消费心理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很多消费者面临的社会压力和挑战是空前的,而消费就成了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韩式服装的夸张设计手法。正好满足了忙忙碌碌的都市人渴望宣泄的心情,激发了人们通过消费来张扬个性的欲望,比如宽就宽到极致的阔腿裤,瘦便瘦到极致的紧身衣;既可以让消费者妩媚到极致(纯白色紧身背心,嫩粉色的绣花长裤,举手凝眸都散发出无尽的女性魅力),也可以让消费者神秘到极致(黑色无带背心配黑色的阔腿长裤,本色的鱼网长裙,一个令人目光追寻的神秘女郎)。
由于社会带给人们过大的压力,拒绝长大也成为很多人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SHE的《不想长大》更多被成年人传唱,很多人渴望被关怀,渴望拥有孩童时代的天真烂漫,于是,“大人+小孩”的中和体成为一种新的心理诉求,即大人的思想、小孩的外表跟语言。甚至一些三四十岁的成年人,迫不及待地想抓住青春的尾巴装嫩一把,他们衣着卡通,背包上挂着现在流行的卡哇依的娃娃或饰品,甚至用奶瓶喝水。装嫩,让自己变得可爱,迅速成为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心态、一种生活方式和个人爱好的选择,这就让很多韩版服饰找到了流行的理由,它们以装嫩、可爱的设计风格,满足了很多成年人保持年轻和装可爱的需求,促使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比自己年轻的消费队伍中。例如,现在30岁左右的年轻妈妈
已经不再是生完孩子的黄脸婆,她们会购买粉嫩头带、卡通衣服、平底鞋;白领的时装包上挂着各种可爱的娃娃,30岁左右的女性白领还喜欢收集大大小小的韩式发卡、画艺足球鞋等。
韩版服装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标新立异的不对称设计(如高腰裙子)。裙长变得不规则不对称,下摆被设计成斜线不对称或完全不规则,使穿着更有动感;领子的独特设计,前襟的不对称设计,也给那些追求时尚的女孩带来惊喜。这说明,现在的消费者心理有了很大的变化,中规中矩的产品设计已经很难打动他们,他们需要的是标新立异、个性化张扬,这正是韩版设计所抓住的核心价值。
韩流的来袭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对于消费者潜在心理的深刻把握。将对消费心理的洞察纳入服装设计,正是韩版服装及其关联产品走俏的关键。从这点来看,中国的企业对于消费者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流行文化的变化速度非常快,而消费者的心态变化与整个社会经济走势等都有高度的关联,作为像服装企业这样走在前沿的与时尚有关的企业,必须能够捕捉消费趋势,发现能够切中消费者心理甚至可以引导潮流的元素,才可能让产品和品牌具有可持续性。
消费心理巨变背后:下一股潮流是什么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高度流通、各类时尚元素交织充斥、快速运转、突出潮流的经济社会,越来越多的流行文化随着媒介的传播进入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市场经历了港剧、日剧、新加坡电视剧、韩剧的冲击,陆续被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的各种时尚产品和流行浪潮洗礼,中国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时尚的集散地。然而,中国的下一股潮流是什么?或者说,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如何跻身时尚风潮,成为时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呢?
以服装为例,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对于服装的消费倾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历年的调查数据显示:10年前,人们穿衣服只要穿得体面一点,走出去之后别人看着面子上过得去就已经很好了;但是今天,服装的时尚功能愈加突出,在不同场合要穿不同的服装,一天换好几套服装,都成为新的消费需求。因此,服装行业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消费品制造业,而是一个时尚产业。韩版服装依靠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它们所引领的韩国化的时尚潮流。创造并引领时尚文化,不断制造消费欲望,提升消费者的消费附加值,是当前服装和时尚产业营销的根本。正如某国际顶级服装设计师所言:“我们为消费者不仅仅是设计服装,更是设计梦想。”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创造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激发人们在时尚、性感、休闲、运动、活力、商务、宣泄、装嫩、可爱等方面的欲望,这才是品牌化的终极目标,否则,你的品牌可能很快就成为明日黄花。如何更加时尚,不仅是服装行业也是其他所有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现在,全球的时尚话语权不在中国手里,要想成功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必须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流行观念。中国企业需要去制造全球意义上的流行,而不仅仅满足于中国这个市场,为此必须挖掘全球文化潮流的元素,利用这些元素或者依托时尚来进行营销,并结合消费者需求打造时尚工业和产业链,通过品牌文化的传播在全球的时尚产业链中寻找突破和新的定位。
而在发现消费者需求和挖掘流行元素上,中国企业越来越需要重视对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研究,要用创新的方法解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剖析消费者的生活密码,这样才能设计出吻合消费者未来生活方式的产品。企业要善于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到消费者的消费场景信息,让消费者积极参与产品的设计,搜集和分析消费者在特定情境中使用的语言,积极关注全球社会趋势的融合,并从中寻找未来的新概念和新方向,以及产品流行概念的变动等。未来的消费潮流隐藏在消费者的生活碎片中,也隐含在消费者的头脑中。
时尚是使消费者获得进入某个“时髦社会圈”的门票,对于中国当前很多希望自己变得不凡、时尚且引人注目的消费者而言,时尚营销是真正的表演舞台。因此,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尤其是深挖时尚创造者的生活形态,并找到驱动消费行为的时尚力量和元素,将成为中国这个时尚正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考察企业营销能力和水准的重要因素。
【韩流文化的影响】推荐阅读:
韩流05-27
“韩流”袭来,我们应如何?作文09-22
文化因素的影响07-05
感受文化的影响05-23
儒家文化的影响12-05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05-30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06-02
文化对语法的影响09-07
文化环境对会计的影响05-15
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