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的影响

2024-05-23

感受文化的影响(精选8篇)

感受文化的影响 篇1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III《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本课时从具体的事例入手,介绍文化对人的影响,使学生感知文化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同时初步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学生分析]:

高中生知识基础宽广、求知欲旺盛,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高中生需要参与探究性活动。但探究活动的目的并非追求单一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寻求社会意义的奉献精神。而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白了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设计思想]: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中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交流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请大家共同欣赏音乐《二泉映月》,优美的旋律充满了教室空间„„

大家感受文化的影响,思考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让优美的旋律带着学生进入课题。

推进新课: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课堂探究):(1)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2)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展示图片)经典诵读(近些年在祖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对少年儿童进行古文经典篇目的诵读活动)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谈一谈你对这种活动的看法?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只有在个人的主动参与和自觉体验中,优秀文化才能起到对个人的熏陶和教化的作用。对少年儿童进行古文经典篇目的诵读活动,就是创造出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让青少年接受中华文化的积极影响。

2、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课堂探究):我们共同欣赏几幅图片,说明什么呢?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畅所欲言。

学生能够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材料展示)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15页比较图,探究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材料展示)文学作品《寓公移山》、《精卫填海》、《老人与海》和《骑马下海的人》体现出文化对生产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

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合作探究,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印象。这种文化差异使中国人在自然面前往往表现出乐观和自信的浪漫主义,而西方人在自然面前则更多采取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现实主义态度。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课堂探究):(1)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从精神深处培养、教育和塑造着我们。

⑵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材料展示)“要想剪除旷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文化的作用是双重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这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地过程

(三)、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合作探究):诗歌欣赏《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思考:“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这种深远而持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⑴文化对人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

⑵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深远持久的影响

(课堂探究):(1)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受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2)能否谈谈你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1)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

(2)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且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实现我们的完美人生。

概括、巩固新课。

探究与拓展

近年,韩国的电视剧、音乐、游戏、料理席卷我国,面对此“韩流”,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积极思考、探究。

检验教学,巩固新课。

七、【 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课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入手,讲述了文化与人的互动关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享有者和创造者,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从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和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出发,注重教学本身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三维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共同欣赏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优美的旋律充满了教室空间……让同学们感受文化的影响。◇新课讲授

教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13—14页,找出:(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是什么?(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有哪些主要表现?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经典诵读(近些年在祖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对少年儿童进行古文经典篇目的诵读活动)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因此,我们应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合作探究二:

我现在要在我们班上做个调查:你们当中有多少个人在上初中之后拥抱过异性?为什么很少甚至没有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因为中国的礼仪文化中没有这种见面礼节,在中国文化中只有恋人与夫妇才会拥抱,一般人之间的见面礼是握手而没拥抱。但在西方,拥抱则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

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教师: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合作探究三:

“o”是什么?数学老师说零,英语老师读作元音字母,语文老师认为是句号,音乐老师则把它看作停顿。

面对同一符号,各位老师的认识竟然有如此差异。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为他们知识素养或知识结构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合作探究四: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15页比较图,探究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材料展示)文学作品《寓公移山》、《精卫填海》、《老人与海》和《骑马下海的人》体现出文化对生产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

教师: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合作探究,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印象。这种文化差异使中国人在自然面前往往表现出乐观和自信的浪漫主义,而西方人在自然面前则更多采取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现实主义态度。教师: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反过来又对实践、认识活动有反作用。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呢?(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找出并回答:文化对人影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合作探究五: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孟母三迁的故事和孔子的名言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从精神深处培养、教育和塑造着我们。文化的作用是双重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这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地过程 ◇合作探究六:

诗歌欣赏《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思考:“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这种深远而持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2.深远持久的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且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实现我们的完美人生。

感受文化的影响 篇2

我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 因为任教学科的原因, 我更加仔细观察、详尽记录了一位在美国教汉语的教师——刘斌老师 (美籍华人) 个性化的家园。

还未进刘老师的教室, 也不用看写着“Bin Liu”的门牌, 单是教室外面走廊墙壁上张贴的42张学生绘制的龙凤图案作品, 以及书写并不算很美观的“龙”“凤”的汉字, 就告诉你这是学习汉语的地方了。况且, 教室正对的墙壁上还有一幅1.5米见方的作品, 上面是“德馨若兰”的隶书字幅和中国宋代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教室的木门上, 张贴着中、英文的“刘老师欢迎你”。还未进教室, 你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汉语氛围和授课老师的热情了。

走进教室, 会让你忘记这是在美国, 这是在康州。因为这是一个汉语的世界。我们就只看看教室的四面墙壁吧!

前面的墙壁上精彩纷呈。墙壁中间是一个长2米、宽1.5米的白板和约1.5米见方的投影仪屏幕, 这是上课时师生书写和展示的园地。

白板和投影仪屏幕的左右各有上面有一张“福”字剪纸, 一幅钟馗画像, 一个画着中国山水画的圆形扇面;以两首唐诗为内容的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各一。右边的板子上面有三幅剪纸:一幅是年年有鱼, 一幅是喜鹊, 第三幅的内容是一个小孩和一只大公鸡;还有一幅国画, 画的是一只老虎;还有一柄圆扇, 上画中国古代侍女;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又各一。

这两块板子的外侧还各有点缀, 一端是一幅版画, 内容是三只熊猫;还有一幅书法作品。另一端是一幅国画, 内容是伯乐相马。这就是前面墙壁上的主体内容。

另外, 在所有这些内容的上面排列着12页中英文对译的纸张, 内容是:“我懂了”“我不懂”“你懂不懂”“我知道”“我不知道”“我有一个问题”“我要去洗手间”“中文怎么说”“请你再说一次”“谢谢”“不用谢”等。

后面的墙壁上简洁明快。后面墙壁的中间是紧挨着的三块1.5米见方的白板, 这也是上课时师生板书用的;白板的上方是一条中国书法的横幅, 行草字体, 内容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白板的一旁是幅中国地图。

左面的墙壁上蕴含着汉文化的传统。左面的墙壁上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着三排长长的书架, 下面两层摆满了书籍或教师印制的材料;而上面的一层则摆着一把半径70厘米的纸扇, 纸扇上面是一幅中国画, 画的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摆着三个中国式的拨浪鼓和一个地球仪。更有趣的是竟然还有两个泥塑作品——弥勒佛和姜太公钓鱼。

右面的墙壁上凸显着汉文化的特色。右面的墙壁上有两个窗户。除了这两个窗户外, 从前到后还依次悬挂着六幅中国山水画, 四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还悬挂了一个“凤凰”风筝。其实, 这两个窗户的玻璃上也不寂寞, 也点缀着几个“福”字剪纸和老虎的贴画。

或许我的描述不够条理, 你可能感觉有些杂乱;或许我的语言不够生动, 本来生机盎然的教室显得有些堆砌之感。但是, 请您相信, 这就是我尽我所能观察、记录的一间普普通通的美国学校里的教室。我所参观的两所学校的每间教室都是这样的个性化的家园:精彩纷呈而又异曲同工。每间教室里的张贴、摆放、组合等各不相同, 但都蕴含着浓浓的学科特点,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还体现着每位教师的工作特点, 甚至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进入到这样的教室里, 真的就是进入了这个学科的海洋, 进入到了这个教师的世界, 也融入了一个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场”。

再看看我们的教室文化。前后各有两块黑板, 用于师生的学习和板书。前面黑板的上方一般是班训, 后面黑板的上方一般是荣誉展览——这个班级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的奖状。在左右两面墙上的栏目和内容也相对固定和集中。一面墙上一般是《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另一面墙上一般是一个“学习园地”栏目, 专栏里经常张贴一些手抄报之类的学生作品, 也算是我们教室里最生动活泼的布置了。有些教室里也还在适当位置悬挂一些条幅或张贴一些标语, 其内容大多是励志、惜时、勤奋、加强修养等。

或许很多人对我的这番比较不满意。我也知道这样强拉硬拽有些牵强。因为, 按照我们现在的分类和称谓, 我描述的美国康州刘老师的教室是一间教学班的教室, 而描述的国内的教室是一间行政班的教室。但是, 我在国内所见到的实施走班制的教学班也很难有刘老师那间教室那样生动、丰富。以至于感觉“走班”就纯粹是地点的转换, 没有学科氛围的转换, 没有学科文化的建设, 更没有教师个性的体现, 也就无法吸引学生。

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篇3

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字的演变和发展,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了解各种运算符号的发明史。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货币的名称和流通情况。在学习“24时记时法”时,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了解原始人只能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用测太阳的影子的长度来计时,于是发明了“日晷”等工具。接着发展到用滴漏(水和沙等)的方法来记时。

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设计一些能让学生感受到“圆文化”的内容,以增强学生对“圆”的了解。早在3500年以前,巴比伦人就知道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古埃及人使用的圆周率是3.16,古罗马使用的是3.12。我国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公元263年,他创造了“割圆术”,推算出圆周率为3.14。约公元480年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现在月球背面的一个山谷就是用“祖冲之”命名的,表明国际上对他科学成绩的肯定和景仰。

二、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在艺术领域,数学的应用获得了许多出人意料的重要成果,如电子音乐、数字电视等。

数学与自然科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光是按照直线方向传播的;植物的叶片是按“黄金比例”来排布的,这样可以更好地通风、采光;大雁迁徙时的排阵夹角是54°44′8″,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去分析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蜜蜂构造的蜂房是最佳、最好、最省的建筑,每当提起它总令人拍案叫绝,也让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大师惊叹不已。

数学与人文科学更是亲密无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号”飞船接受了华罗庚教授的建议,带上了数学中用以表示“勾股定理”的简单明快的数形图案升上天空,去寻觅地球以外的文明,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外星人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并产生“数学交流”。

在人类学中“数量化”成了人们生活的评判标准,空气质量指数、人气指数、健康指数、小康标准等越来越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杰出贡献

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古今中外,数学家们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像商高的“勾股定理”,祖冲之的“密率”“杨辉三角形”“卡普列加数”“斐波纳契数列”“卡普雷卡尔黑洞”“数字陷阱”“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问题”,以及形形色色的“亲和数”“完全数”“孪生数”“勾股数”等等,无不显示着大师们的光辉成就。

数学家的故事为数学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可以说是数学家们执著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推动了数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杰出贡献,让数学大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对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让学生欣赏、理解和创造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已是数学文化生活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挖掘出来必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事物,如:数字、字母、汉字、标志、图案、国旗、树叶、动物甚至人体等都存在对称的性质,接着可以展示建筑图片、数阵、幻方、算式、平衡等内容,让学生去欣赏数学的对称美,体会对称的稳定、协调、和谐给人带来的舒适美观的感受。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道共同解读图形的形态美。如:“垂线”如同拔地而起的大厦,给人以挺拔感;“水平线”似无风的湖面,给人以沉静感;“波浪线”像波涛滚滚的江水,给人以流动感;直线的刚劲有力,曲线的轻快流畅,正方形的平稳方正,圆形的流转柔和、完美无缺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去创造数学的美,并在创作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一小学)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篇4

本课时通过宜春市“好人文化”为时政素材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以孟母三迁故事、15年春季祭孔大典、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交往方式等素材引导学生探究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以及文化影响人的两个表现,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的文化启示,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利用华人华侨的民族情怀和《我的中国心》歌曲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深远持久这一特点,从而达到既突破重难点,又能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的效果。

二.学习目标

○ 知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知道选择文化环境和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的重要性。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理解并能够根据材料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三.新课导入

时政新闻 2015年5月20日,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宜春召开了全省“好人文化”建设暨“身边好人榜”发布工作推进现场会。会议推介了宜春市培育“好人文化”的典型经验。到目前宜春已有14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人数列全国设区市第一,约占江西的1/3,有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4人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全市162人见义勇为受到省、市表彰,2人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1人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1人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华见义勇为楷模”称号。宜春好人不断涌现,被全国主流媒体称之好人“井喷”现象,其“好人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融合的过程,主要源自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的深度融合。

宜春市“好人文化”造就14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这说明了什么?

四.新课讲授 文化影响面面观

展示《孟母三迁的故事》思考:孟母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孟子的学习成长?(文化环境)

展示《2015年春季全国各地祭孔大典》思考:举办祭孔大典是儒家文化通过什么方式影响人们的?(文化活动)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看一看:不同时代的交往方式,不同民族、国家的交往方式。想一想: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交往方式不同?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①主体差异:不同时代、民族、地域、阶级或阶层的人们,交往方式不同;

②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③具体表现:语言、符号、器物、行为举止等 看一看:秦始皇陵兵马俑

美术家来了:他们庆幸秦俑的发现添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 将军们来了:他们笑看吴钩,说秦俑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兵器和军阵,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和场景。

冶金学家来了:他们手按秦剑,感叹中国古代冶金术的高超 看一看:关于青春

政治家说:青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太阳里充满了希望。哲学家说:青春是否定之否定的一个规律,是由量变引起的一个质变。

数学家说:青春是一种加法,最多是十六加上一个八。文学家说:青春是一朵鲜花,开放尽管短暂,却充满了芳香。音乐家说:青春是五线谱上的一个开音号,乐曲将从这里开始变调。

美术家说:青春是一幅素描,任何色彩都不需要。理发师说:青春是一头秀发,剪不断理还乱。厨师说:青春是一道热炒,要趁热把它全吃掉。想一想: 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2)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读一读: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____孔子《孔子家语六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想一想:以上名言诗句说明文化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三)、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1)、潜移默化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长期渗透形成的。

(2)、潜移默化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而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的过程。

启示: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

读一读: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思考:鬓毛已白乡音却不改说明了什么? 2.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 文化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的特点深远持久

感悟分享铭记着的·····你曾经最感动的一件事你最喜欢的一首音乐你最爱看的一本书最令你回味无穷的电影(视)最令你鼓舞的名言佳句最让你难忘的动画片理由 课堂检测

1.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材料主要表明()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

D.文化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3.广告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西方节日文化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可见()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D.人总能得到精神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4.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喜欢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等功利性的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C.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D.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5.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角度,分析如何正确地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长期渗透形成的。文化可以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而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的过程。

感受文化的影响的说课内容 篇5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感受文化的影响》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明确了文化的内涵与作用,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感受了文化的力量。本课说明的主题就是相对于个体而言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文化。包括3个目即“文化影响面面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是第一单元教学重点。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健康的的交往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4教学难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二,说教法

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8DF5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以指导者的角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教师本人将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从教法看,本节课我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 直观演示法:

利用一系列中西文化差异等的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产生认知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等知识点的掌握。2 情景体验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等的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文化对人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同时也是自我学习与主动感悟的结果。3 引导和阅读法:

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4 集体讨论法: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如“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会合作。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堂课,我将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阅读讨论法,参与学习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做出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这样安排本课教学进程。

1、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直接演示舞蹈《千手观音》的图片“这一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属于文化的范畴吗?看完后有什么感受?”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即文化的内涵,引出新知识文化是由人创造,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

知识点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提问:“这两幅画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中国人闹新春,西方人迎圣诞)“你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发挥想象提高分析能力。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经验提出问题,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阅读理论,实现了学生的阅读—讨论—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在讨论和交流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总结出“文化对人的的表现”: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知识点2:以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校生活,比较创设反面情景,(自习课上,两个同学先窃窃私语,接着课室一个角落有骚动,整个课室学习气氛都变了)引发学生的共鸣以及对“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思考。最后展示两幅学生参加校文体活动(校运动会,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的图片。文体活动属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自己的思想体验和情感感受,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1)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文化的影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结果。

3(3)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知识点3 利用多媒体播放唐诗《回乡偶书》,让学生在陶冶文化的同时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提炼,归纳,迁移信息的能力。提问学生:诗中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最后,我总结归纳:说明经年累月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知识点4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阅读思考教材第17页的相关链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名言。深刻刻画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古代的孝是有一整套程序的,比现在复杂的多。比如早晨请安,晚上问安,都要跪拜,三年不改于父之道,丁忧,守孝等等。今天的孝规矩少,跪拜之礼已经废了,守孝也没了。如果父母有什么不对,我们也应该做到和父母说话“柔吾色 怡吾声”,不应该大声嚷嚷,说一些伤人的话。古代存在愚孝。都是对父母的话毫无折扣的全盘照办。如果不对,也是要劝谏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随着生活阅历的变化,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的“三观”会发生变化。)课堂小结

通过知识结构图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对本科内容进行回顾,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其更加简单明了,方便学生识记和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4课后作业

辨一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永恒不变?

五说板书设计依据我采用结构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六结束语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迁移默化、深远持久。

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情景一:

小张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汉族),准备和美国姑娘玛丽(基督教徒)结婚,而小两口所面临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很现实的摆在他们面前。

对于婚礼仪式和婚宴,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想法。

玛丽:我想要在教堂举行一个圣洁浪漫的婚礼仪式,身穿白色的婚纱,挽着父亲的手走进教堂,我们在神父的见证下交换戒指,许下我们爱的誓言。婚宴上,我们可以准备各种自助食品,让大家尽情享用。这将会是浪漫的一天。

小张:我觉得还是举行中式婚礼,接新娘,拜天地„„我们可以邀请所有的朋友都来参加,按照中国的饮食文化习惯,摆上宴席,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我们还要给亲朋好友敬酒,感谢他们的到来和祝福。红色的喜庆气氛,响亮的鞭炮声,父母和众人的声声祝福,想想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还是觉得中式婚礼好,热闹。

探究一:

你认为小张和玛丽的争议在哪里?他们两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争议?

1、文化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情景二: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不同民族不

同的礼节

探究二:

以上文字和图片说明了什么?

表现

一、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2)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3)文化差异:通过语言、符号、器物、行为体现出来

情景三:

让我们再回到小张和玛丽结婚前遇到的一些问题中来。

小张:中西方文化环境是不一样的,婚礼的不同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是代代相传下来的。说到这里,我们结婚以后我想把爸爸妈妈接过来一起住,这样咱方便照顾他们晚年,也方便帮我们带孩子。

玛丽:啊?还要跟爸妈一起住?这样的话我们连点私人空间也没有啦。在我们国家,子女成年后就独立生活,父母是不会干涉的,我们也没有养老的义务。

小张:中国自古讲求孝道,“百善孝为先”。父母把你养大成人,孝敬父母,给父母养老是应该的,“养儿防老”嘛,咱们结婚以后我的父母也就是你的父母了。

玛丽:这跟我们太不一样了,我们是不称对方的父母为父母的。对于结婚以后的生活,我们得再好好商量商量。

探究三:

小张和玛丽两人对养老问题认识和做法上的争议体现了什么?

表现

二、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⑴、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⑵、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二、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情景四:

阅读古诗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探究四: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明了什么?

文化影响的特点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⑴、这种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不由自主,悄无声息,耳濡目染的。⑵、要求: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能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而是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

情景五: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探究五

从“文化影响”的角度,歌曲《我的中国心》体现了什么文化道理?由此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说明了什么?

文化影响的特点二:深远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⑴、三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⑵、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影响 的面面观

文化对人影 响的表现

潜移默化 深远而持久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感受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

文化影响 的特点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深远持久的特点 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C.潜移默化的特点 D.鲜明民族性的特点

2.由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撰写的《虎妈战歌》一书在美国引起轰动,并引起了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通常认为美国人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过分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谋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以上差异表明()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D.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对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2011年7月,在“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三周年之际,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读点经典》编委会编辑、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诸子百家箴言精选》面市。据此回答3~5题。

3.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1年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社会诚信的缺失,这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这是因为()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 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

5.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伴随网络恶搞的盛行,校园恶搞也逐渐成长为一种“文化”。2011年6月以来,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恶搞毕业照等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教育专家疾呼建设校园文化“防火墙”。之所以要建设校园文化“防火墙”,是因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④恶搞的文化不是来自人们的实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8.面对秦始皇陵出土的铜马车,美术家感叹铜车工艺精美,冶金学家感叹当时冶金技术的精湛。美术家和冶金学家发出不同的感叹是因为()①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②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③不同的价值观念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④不同的文化程度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行。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亢清泉介绍,除场馆设施、艺术精品“硬”“软”两方面实力的提升,还将建立山东演出院线,组建山东剧院联盟,发挥新建场馆作用,把山东的演艺市场培育起来,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进剧场,看到更多更精彩的演出。通过各种方式让人民群众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二、非选择题

10.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写到: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特点。

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故C正确;A错误,文化环境对人的价值取向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作用;B错误,一定文化环境下可以产生多种思维方式;D强调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与题意不符。

3、[答案] D [解析] 本题全面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理解。①③④分别从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了文化的重要性,符合题意;②强调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

4、[答案] C [解析] 2500多年前“渚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是从时间上表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的特点,C正确。

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变通性理解。荀子的话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孟母三迁、耳濡目染、近朱者赤都体现了文化环境对人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6、[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人的关系的全面理解。建设校园文化“防火墙”,就是要防止腐朽、落后文化在校园蔓延,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①正确。另外,建设校园文化“防火墙”,是因为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③正确。任何文化都来自人们的实践,④错,排除。

7、[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说法错误,“随处可见的广告”是一种环境,它影响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D错误。选B。

8、[答案] D [解析] 美术家和冶金学家的不同在于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的不同,故选D;①④无关。

9、[答案] D [解析] 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的行为和活动,D项符合题意。

10、(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他人和自然,涉及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而这些又受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影响。

(2)在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够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漏话对用户感受影响的探讨 篇7

随着漏话提醒功能向用户大面积推广,伴随着漏话提醒功能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部分用户使用漏话提醒功能后, 在正常开机的情况下也会收到漏话提醒短信。一些用户对为何会产生漏话产生了疑惑,甚至根据主观感受将漏话的原因归结为网络问题导致。为了较为客观的分析漏话的产生,我们进行了一些分析,希望能较为清晰的解释漏话产生的原因,并一定程度的量化用户漏话事件的概率。本文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分别为漏话提醒实现原理、漏话场景探讨、新业务流程初探、 漏话概率的定量分析,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1漏话提醒的实现

漏话提醒在业务推广上又叫来电提醒,是指用户在手机关机或者不在服务区时,为了不丢失期间(24小时之内)呼叫来的电话信息,来电将被转移到移动来电提醒平台,在用户开机或者手机恢复正常待机后,将关机或者不在服务区期间漏接的来话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至用户终端。

漏话提醒功能是在HLR上为用户开通DCF(DEFAULT CALL FORWARDING),呼转的条件设为NOT REACHABLE,即一般所说的不可达、 未通、不可用等。该功能与我们日常设置呼转的区别在于前者只能由网络侧开通、修改或关闭,不能由用户侧来操作;当用户级相同条件的CFNRC(CALL FORWARDING ON MOBILE SUBSCRIBER NOT REACHABLE)同时激活使用时, CFNRC的优先级高于DCF,即DCF不再产生作用。

2漏话情景探讨

2.1场景拨测

为了更好的了解用户感受,我们模仿用户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场景,进行一些拨打测试,验证不同场景下用户感受。 通过归纳我们认为,用户发生漏话可以分为终端状态、多业务并发、网络因素、业务功能设置四个方面。通过场景拨测的结果我们得出,触发用户接收到漏话短信的场景有关机、位置更新、网络繁忙、正在使用数据业务、多用户拨打几个方面。大部分场景都将来话转接至漏话平台,随后被叫用户接收到短信提示。我们对漏话短信触发的因素归纳为7个因素,并总结了这些因素触发漏话短信的原因。

2.2触发漏话的7个因素

从一般用户的角度出发,如果开通了该项业务,只有手机关机或不在服务区才会收到提醒的短信;在手机没有关机并且不可能是覆盖盲点的地方是不应该收到提醒短信的,收到了就说明网络质量不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根据漏话短信触发从流程分析得出了爱立信系统触发漏话短信的7个因素。

(1)用户关机。

关机情况分24小时内和24小时外, 前者则HLR上还保存用户关机前的VLR地址,呼叫需要到达被叫VLR才知道用户关机,呼转发生在被叫MSC ;后者则有可能HLR上已清除用户的VLR地址(视乎MSC的设置,如果允许MSC发送PURGE信号到HLR,则在MSC就会在手机关机N*24小时后发送PURGE信号到HLR,清除其VLR地址,以减少HLR-MSC间的信令负荷),这时候呼转则发生在主叫MSC上。

(2)用户不在服务区

这通常由于无线质量差、服务盲区或用户掉电引起。

(3)无线资源不足,SDCCH/TCH信道分配失败或拥塞

被叫用户听到寻呼消息PAG REQ后, 将会占用SDCCH信道回复PAG RESP,如果SDCCH分配失败或发生拥塞,将会使用户无法作出响应。如果小区TCH拥塞, 会导致通话信道建立失败,来话也将不可达。如果用户开通了漏话提醒或激活用户级的不可达转移,将进行呼转的建立,不再触及交换机E表。

(4)用户正在使用数据业务

用户正在使用GPRS,包括收发彩信。 目前网络是不支持同时上GPRS和进行语音通话的,当用户使用GPRS时,在MSC层是不知道的,继续下发PAGING消息, 但手机不能同时监听PCH的内容。这种情况在主叫用户方面的感觉与第2种情况是一样的,发起呼叫后约15秒左右才听到漏话平台的通知音。不能进行区分,也会导致用户误以为信号质量的原因引起呼叫失败。

(5)多用户同时拨打

两个以上的用户同时拨打一个号码, 也会存在产生漏话短信的情况。我们假设A与B同时拨C的号码,如果A的呼叫首先到达C所在的MSC,并且下发了PAGING信号,但又没有收到响应,这时C的用户状态为BUSY WITH PAGING(用户状态也会在后面作详细说明)。在这种状态下,B的呼叫到达C所在的MSC,检测到用户状态为PAGING,则产生EOS3377。 这种情况对主叫用户B来说,是没有什么时延的,在1~2秒左右就会听到网络播放的通知音或听到漏话平台的通知音。

(6)用户正在接收短信

用户正在接收短信的寻呼期间有来话,这与第5种情况是相同道理,在接收短信时也有一个寻呼的过程,如果手机响应寻呼前有语音呼叫到来,也会导致寻呼不成功。

(7)寻呼期间用户做了位置更新

如果用户在位置区的边界上漫游,已更新到一个新的位置区上,寻呼消息还在旧的位置区里发送,用户听取不到寻呼消息,无法做出响应,这也将导致寻呼失败。 由于目前大部分手机都支持GPRS,在做位置更新的同时也要完成路由更新(两个过程耗时四秒左右),因此位置更新引起的漏话概率要考虑路由更新时间,在用户感觉方面与SDCCH信道拥塞的情形相类似。

前面列出的7种情况除了前2种是用户所认知的情况外,其余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在新功能为用户带来精细化服务的同时,做好对宣传或客服方面的支撑分析,避免因用户行为产生对网络质量信任危机的负面影响。

2.3特殊情形(DO LEI MI等)

(1)无声音提示的呼叫

在平时作主叫时可能会碰到发起呼叫很久,但一直没有声音提示,既没有回铃音,也没有通知音,最终由网络释放,下面列举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A被叫已经响应了寻呼,但可能由于电路单通,听不到回铃音或彩铃

B被叫由于寻呼失败、用户忙、关机等情况呼叫失败,但网络侧没有指向通知音,只是下发失败原因。

C被叫由于寻呼失败、用户忙、关机等情况呼叫失败,并指向相应的通知音, 但由于通知音设备繁忙或音轨损坏,引起不能正常播放通知音。

(2)异常提示音

除了上一点所说的无提示音现象外, 也有可能碰到发起呼叫后,听到急促的 “嘟嘟…”或“哆- 唻- 咪-”提示音。这些提示音并不是由网络侧播放的,是由手机本身产生的。当由网络侧释放呼叫时,如果不指向通知音,并且下发的释放原因不明确,例如“未指定”等原因值,则手机根据协议规范播放监视音,但规范中又没有对所有的原因作出详细的对应,只是针对个别原因作指引,而且允许一定程度的频率偏差,最后还要看相应的手机设备商是否严格执行该规范。所以会存在同一情况下,不同的手机会听到不同的提示音,或者听不到提示音。

3漏话概率的定量分析

根据上述触发漏话短信的7个因素, 我们利用话务统计数据、话单数据、漏话单数据进行了一些计算,求这些因素触发漏话短信的概率,以此来衡量用户感受情况。

既然触发漏话短信的都为一些事件, 如果计算能计算出这些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概率,然后以用户被叫次数为因子乘以事件发生概率,就可以得出这段时间内用户接收漏话短信的次数。

3.1漏话概率计算公式(统计粒度: 天)

(1)TCH拥塞漏话概率

GTn=TFTHARDCONGS( 小区TCH拥塞时间) ;

E T n = T F T R A L A C C / TFNSCAN+THTRALACC/THNSCAN( 小区话务) ;

(2)SDCCH拥塞漏话概率

GDn=CTCONGS( 小区SDCCH拥塞时间) ;

E T n = T F T R A L A C C / TFNSCAN+THTRALACC/THNSCAN( 小区话务) ;

(3)用户使用GPRS概率

(4)多用户同抢概率

Pm=(OP/VU*Time_Busywithpaging)/ (24*3600)

OP=NPAG1LOTOT+NPAG1GLTOT(第一次寻呼数) ;

VU=VISTORS(VLR用户数 ) ;

Time_Busywithpaging=1.5 秒 ;

(5)寻呼期间位置更新概率

Pl=NumberLAU*(TimeLAU+TimeRAU)/ (24*3600)

TimeLAU+TimeRAU=4秒(根据DT测试统计平均值)

NumberLAU=NLOCOLDTOT+NLOCP ERTOT+NLOCNRGTOT

(6)用户关机概率

Vlrsubs= 开机用户数;Visitors= 登记用户数

3.2基于话统的概率计算

按上述概率计算公式,通过对网络话务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得出网络中平均每用户在一个月中,收到漏话短信的条数。通过计算我们得出每用户每月漏话数占所有来话数的15%,其中以关机造成的漏话数最高、其次是数据业务。不确定因素包括无法确定的因素以及暂时方法统计的因素,占总漏话数25%,如无线覆盖、 用户处于干扰区域、中间设备故障等。

3.3基于话单的概率计算

我们按月消费额不同,每个消费等级取了100名用户的话单数据进行漏话数计算。四个消费等级的每月漏话数占每月被叫次数的15% 左右,比例值和全网话务统计数据相近。消费等级500元-1000元的用户,因其数据业务量较大,数据业务导致的漏话数最高,总体漏话数占总被叫数16%,是四个等级中漏话概率最高的用户群体。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漏话短信的触发原因除网络因素外,用户行为也是触发漏话短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新功能为用户带来精细化服务的同时,应及时对新功能使用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加强分析,为客服方面向用户做好宣传提供有利的支撑。避免用户在使用新功能带来的精细化服务时,因自身用户行为因素,对网络质量产生误解。

摘要:漏话提醒短信大面积推广后,用户对漏话提醒短信的相关投诉明显增多。为了更为客观的定位了解漏话短信触发的原因,我们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希望对漏话短信类似的投诉有所帮助。

对香港文化的一些感受 篇8

作为内地人的我,来香港前,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香港经济发达,但文化发展落后,香港是经济人的天下,人们每天将本求利,因此除商业文化外,其他文化缺乏底蕴。

等到住下后再观察,确也感到香港人文化消费有通俗、轻松的一面,但不免流于浅薄,缺少分量和重大主流题材;文化中西杂糅,传统归属感不强。我的一些朋友告诉我,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偶有几株绿色,也是发育艰难、生长畸形。

后来生活时间稍长了一些,每天奔波于斯,耳濡目染,使我逐渐对香港文化有了一些新认识。

香港文化多元、多源。多元是指文化类型多,价值表现多;多源是指文化源流广大,根脉错综,盘绕交汇。对这样的文化,如果用一个我们自己熟悉的尺度、框架去衡量评价,不仅难免流于片面,而且会失去很多学习、汲取不同文化的机会。

因此,我开始了解、学习。当然,是先从它的商业文化开始的。商业文化是现代香港文化的精粹,它集中西商道之大成,讲究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追求利润,但要得之有道,重信守义,彼此间恪守一定的运作规则。香港有一批儒雅倜傥的商人,善于捕捉商机,出手果断,不屈不挠,而且后继有人,领骚于不同时代。这些商人群体是香港发展的栋梁,东方之珠的神话,其实主要就是这些人打造的。

香港有简单的价值文化。价值文化是各种价值观的集合以及表现规则。由于民族、宗教、知识、经济地位、政治态度、生活经历等等的不同,香港人价值观产生的基础是多元的,但经过社会体系的发酵,最终体现则趋于简单和同一。因此,社会运作比较顺畅,复杂问题往往能以全社会都普遍理解的简单方程运算出结果来,不同性质的问题也能有一个普遍能接受的换算方式,各种诉求能有办法找出同类项。因此香港士农工商、五行八作之间,在價值问题上是可以讨论的,多数都能拿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不同也可以存异。

香港有多元的信仰文化。信仰是灵魂活动的场所,是精神寓居的家园。香港有各种各样的信仰,多种宗教和平共处于一个狭小的社会体中,各自经营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儿精神领域,基本能相互理解,和谐共存。信仰不同就免不了有信仰冲突,但一般不会发展到社会冲突的层面。而且,社会能将信仰中疏导宁静、指引和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引导人们在形而上的领域享受超凡的境界。

香港有富于创造的知识文化,养成了求新猎奇的氛围,培育了孜孜求真的人才。虽然地处一隅偏僻之地,但借助当代科技赋予人类的手段,五湖四海的信息能及时汇聚。香港有一批对新知识敏感的群体,通过筛选过滤为我所用。香港维持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制度环境,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曾经得益于在香港受到的教育。香港也是亚洲教育发达的地区,是一个知识密集的岛屿。

香港有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最能保存和体现民俗,也是社会百态的浓缩。香港居民生活的社区,因狭小而紧凑,少喧嚣且干净,政府在社区建设了一些文化、体育设施,开辟了一些交流场所,人与人之间尽量克服城市化带来的疏远和冷漠。香港有不少富人居住区,有富人的文化圈。香港是个有差别的社会,差别的相对固定就造成了等级的客观存在,但秩序维持了不同等级的各司其业、各得其所。因此,香港的贫富悬殊并没有造成社会的普遍不安和动荡。香港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使人能经常想起遥远的过去和憧憬更加遥远的未来。香港还为一些特殊人群提供了聚会的方便,满足了人对交往的要求。

不少人研究香港文化,总想给它归入一个已知的类别。其实,香港文化是独特的。只有生活其中,参与其中,才能感同身受,品尝到其中味道。香港文化除了优秀的一面以外,有没有难以接受的东西?肯定有,但具体有哪些要和个人的体验结合起来才能表达出来,就是说,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文人有文人的体验、商人有商人的感受。我在香港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产生过一些矛盾和不顺利的事情,不少就有文化矛盾的背景。我这里有意没有用诸如“落后”一类的词,因为对一种现存文化没有用充足的证据和说服力以及真的研究清楚之前,是不敢轻易下这种结论的。美国上个世纪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讲过这样一句话:对文化差异进行系统研究,既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也需要某种程度的宽宏大量。我们也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一切与我们不同的文化,这样才能汲取一切先进文化或一切文化中优秀精华。

上一篇:【准假证明】参考样本(中+英)下一篇:传统文化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