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4-05-20

白板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精选10篇)

白板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1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宝鸡文理学院附属小学 刘淑君 721016

(一)依据标准,紧扣教材,做好教学设计

以《生活中的正负数》为例,如何做到依据标准,紧扣教材,做好教学设计。我们知道,《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一课《生活中的负数》。从《新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要求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负数、认识负数、会简单的使用负数,应该是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值得思考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负数,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没有多大难度。在科学课上,已经接触到“温度”的概念。这就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负数奠定了知识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呢?这是摆在我面前的实际问题。我想,我们教师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要学会“用教材”,教材的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才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 的设想,那就是:改变教材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将这两部分有机融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用一个课时完成学习目标,这就必须增加课堂密度,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设计制作有效课件成为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反复筛选,在《生活中的正负数》这节课中,我制作13个有效课件。

(二)教学中怎样有选择的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 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很多,我们不可能全用,应有选择的运用。在教学中,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用一些白板功能。一节课中,除常用的功能外,在导课,高潮、总结时,应运用几个特殊的功能,他的应用,让学生应有耳目一新之感,且能起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且这几个功能用得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本节课,导课时,我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图片导入功能,导入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片,使用媒体链接、音频功能插入中央气象台的背景音乐,在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声中,学生轻松的进入了学习状态,听着一名学生像气象员那样读着几个城市的气温,这些气温有零上温度、零下温度、0摄氏度,这样,教学开始,让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而然的引起学生的思考,从听觉和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断思考,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数学密不可分。课进到高潮时,引出数轴,我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隐藏、拖动、放大、显示功能,通过隐藏,给学生一种神秘感;通过拖动,放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抽象成“代数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发现负数、0、正数在数轴上的排列规律,真正理解正数、负数、0的意义及大小,把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讨论下一个课件中的4个问题和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书写、批注功能,总结时,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书书写、字体颜色改变、等功能。这些功能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不断的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让高校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三)参赛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数量不宜太多

大家试想一想,一节课只有40-45分钟,一个课件内容要让学生真正搞清楚,最少占用3分钟,13个课件已经占用39分钟,一节课时间已到。所以,我认为一般性的课不超过10个课件。概念性的课一般不超过13个课件。

(四)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时,学生和白板的交互性要占一定的比例

大家知道,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交互性,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白板的交互性。其中学生和白板的交互性要占一定的比例,重点体现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性。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做参赛白板课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并不是说,所有的课程结构都适合做参赛白板课件,有的课你下多大功夫,也做不出什么花样。也就是说,选课也很重要,一定要选择那些适合运用白板教学的课程。如果,现成的课程结构,教学环节不适合,那就必须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设计。

(六)要处理好交互式电子白板与黑板及ppt之间的关系。大家知道,交互式电子白板只是师生互动的工具,使用时,尽可能的发挥它的优势,如果我们为了使用白板而使用,那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处理好交互式电子白板与黑板及ppt之间的关系,对那些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意义不大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选择黑板或ppt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对于概念性的课程内容,可以选择白板或白板与黑板共用。

当然,电子白板交互性、生成特性还没有在这次课堂上得到最佳体现,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的完美融合方面,大家还是一个走在路上的人,还需做深入探究,今后,我将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让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白板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2

1 不要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与 PPT混为一谈

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更多地是把交互式电子白板当做多媒体播放器使用, 播放PPT课件。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用感应笔标注出重点知识点和内容, 这样没有充分地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 不能够体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上的优势, 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PPT在教学中更多的是静态的演示, 许多教学内容都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 程序相对来说比较固定, 并且只能由教师来进行手动操作, 不能够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具备PPT的所有功能, 还具有旋转和任意方向移动功能, 学生也可以进行手动操作来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从而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构建一个知识框架, 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整合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2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中, 要注意新功能的开发利用

与其他信息化教学工具相比,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应用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完整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但是, 从调查情况来看, 大部分教师都忽视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这一功能, 很少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内容的回顾、反思, 从而不能够准确地评估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可以另存一个电子白板文件, 这样就保留了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详尽地回顾课堂原生态的教学过程, 为课后的教学反思提供详尽的资料, 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 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从而针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

3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中, 要注意提高其操作交互效率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之后, 总是很快地关掉屏幕, 这不利于学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了解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向学生开放, 让学生学习、掌握并熟练电子白板的各种交互操作。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对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教师不要因为担心向学生开放会造成设备的损坏, 而是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学习机会来提高学生操作电子白板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 为了提高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交互效率,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来组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 如机器人竞赛活动,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 要注意处理好电子白板操作交互、人际交互和知识交互之间的关系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过程中, 一些教师为了凸显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 提高电子白板的利用率, 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应用于电子白板的操作交互上, 留给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很少。学生也是把主要的学习精力放在电子白板的操作上, 这样就失去了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本意。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这种教学工具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上的人际交互和知识交互, 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提供准确依据。因此, 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时, 教师要进行合理地安排, 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其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5 结语

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很大的优势, 但是从应用实际来看, 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 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发现应用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而对症下药,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以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频.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评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6) :33-34.

白板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3

【关 键 词】 电子白板;交互;合理使用;时机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集软硬件系统、资源系统的平台,整合了电子、感应、网络技术等,将传统的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直接在白板上进行电脑操作。走进课堂教学中,只需电脑、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相应软件,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白板教学平台。它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通过色、形、声、光,将教授过程直观、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大量的感性材料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笔者通过不断实践,发现要想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良性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理使用课件

对于多媒体课件,它的结果要力求让学生接受,而它的制作过程应该说也要让教师能够承受得起。因此在保证课件能够辅教的前提下,还须结合电子白板的特点,选择一种较省时省力的课件制作途径。笔者认为,在制作课件之前,应充分备好课,对需要用电子白板呈现或互动的内容、方式、达到效果等因素了然于胸,之后根据实际,对搜索到或自己制作的素材进行归类,再根据预先的设计,把需要用PPT展现的部分制作好,并在白板软件里对所要呈现的各个环节进行框架式制作,对需要现场调用的素材一定要清楚其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习者的精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切忌只为课件的展现,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切忌以PPT完全代替电子白板,狭义地将电子白板当普通的投影来使用,而忽略了电子白板更为强大的交互功能。由于电子白板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需要教师不断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许多配备电子白板学校的教师没有更多地去挖掘和实践,而只是将电子白板单纯地当作投影来使用,这就大大降低了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性能。

二、不要让黑板“下岗”

虽然电子白板功能丰富、表现力强,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随着白板内容的切换,前面书写的内容消失,它没有用黑板时板书停留的时间长。这时我们应该将重要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方便同学记忆和理解,也便于教师后面内容的使用和讲解。在讲课时,会出现一些随机问题。这些问题,在设计课件时是没有想到的,这时就可以利用黑板将它表达出来。另外,有些内容适合于用黑板讲解,这时我们就没有必要使用电子白板。尤其是上习题课,还是应该让同学们上黑板练习,这样能及时发现同学们存在的问题。电子白板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解方程,对其格式容易受之前学习的递等式计算的影响而出错,此时教师的范例板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例题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就不容易出错了,因此,板书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合理利用。

三、注重对电子白板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大多是频繁使用书写、切换、拉幕、图形拖拽等少数几个功能,这与传统的黑板+挂图基本相当,并未体现出白板的独特优势。相反,屏幕频繁切换,教学内容就会显得琐碎零乱,很少有教师注重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和回放,在学生脑海里很难留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会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另外,白板的很多功能如聚光灯、放大镜、批注等工具在强化要点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有些课堂上,缺乏白板与其他软件的整合,如在理科课程的授课环节中,有些比较抽象难懂的、需要带领学生分析的科学过程,很有必要用FLASH、几何画板或Authoware 软件制作一个课件,在授课中进行无缝链接,生动形象地化解难点,但有的教师只用静止画面进行展示,大大削弱了效果。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林山水》一课教学时,教师展示桂林山水图片的效果远不及动画的展示效果,漓江水的静和清在动画效果的展示下一目了然。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学生对于大地震的那种惊心动魄很难理解,哪怕是图片展示也难以达到效果,但教师一段唐山地震视频便生动的将地震的种种场面展现了出来,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掌握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时机

毋庸置疑,课堂教学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突破口,也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但无论技术多么先进,要与教学内容实现恰当结合,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功效,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课堂所用的白板技术手段与教学需要不适时,如课前为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兴趣放一段视频似乎成了一种授课套路,但有的视频材料在引发问题意识方面作用不大,或与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联系并不密切,不恰当的展示,会给人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的切入点,使技术的使用更具有针对性。有的课堂从头到尾都在进行屏幕的频繁切换,完全摒弃了对传统黑板的适当使用,淡化了与其他教学方式的融合,学生关注白板的时间过长,不但引起视觉疲劳,而且很快从感觉新奇到单调乏味,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避免电子白板缺陷的误导

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软件本身的功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如数学工具中的“角”工具,它不仅能画出角,并且角上还会自动标出角的度数。但笔者发现用这个工具画出角的度数是不标准的,一个很明显只有30多度的角,显示的度数却是45度,这会使学生对角大小的判断造成干扰。另外,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电子白板,在用笔进行书写时,起笔的地方都会有一些弯曲变化,这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很不利的,它会让学生无意识地模仿,影响他们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在使用电子白板时,一定要了解其特点及缺点,尽量发挥其正向作用,避免存在缺陷的误导。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平台。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以更感性、更直接的方式授课,学生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师生交互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注意使用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让电子白板成为师生教学中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赵玉萍.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1).

[2] 汪基德. 现代教育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朗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篇4

梅河口市海龙镇挺进街 电话:*** ***

张文博

内容提要:

朗读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朗读能力的培养,而这种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注意一些实际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就是朗读的发音吐字要正确、清楚;朗读的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朗读的语速、语调要恰当、自然;朗读的语言要流利、生动,朗读要注意语音规范,并且掌握技巧。这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解决了,朗读教学的朗读能力培养也就成功了。

关键词:朗读

注意问题

技巧

朗读课是中学语文课的一个训练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课程。朗读课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可以说,朗读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朗读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识字、解词、理解句子,特别是写作、交际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朗读就是放开声音去读,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出声音,与发音器官同时参与活动,朗读就是要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再恢复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它一方面涉及到朗读的技巧,同时

又涉及到对文章的领会程度。因此,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几节朗读课就能训练提高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朗读课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朗读的发音吐字要正确、清楚

发音正确。发音正确、清楚是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是说不能把字音读错,对形近字要注意分辨,对多音字要按字意确定读音。比如:“曲折”中的“曲”读“qū”第一声,不能读第三声。对不认识的字,不能瞎蒙,对读不准的字要勤查字典。

读音清楚。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声母读得短促有力,韵母读得充沛响亮,声调要准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不然的话,吐字不清,模模糊糊一大片,文章的内容也表达不清楚,思想感情也表达不出来。另外,朗读时还要注意不能丢字,不能加字,也不能字句颠倒或错行。

二、朗读的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

轻重,是指词、句、段中轻重音的变化时表达意义的一种手段,这在字面上是无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因此,在朗读中要准确地掌握好轻重音。

朗读中特别需要轻读的地方不多,除了有些词语中的词头词尾读轻声外,主要的还是一些特殊的内容。如表示安静、轻微等方面内容时,可读轻一些,例如:“广场回音:‘呵,轻些啊,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这段文字不能读得太重,文字中需要读重音的地方比较少。

在朗读教学中,重音具体可分为词语重音、句子中的语义重音、感情重音等。词语重音有一定的规律,也是一种语言习惯,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如:“钢笔”重音在“笔”上,“石头”重音侧重在“石”上。语义重音一般都在词句中表明事物的属性的内容上。感情重音是根据句子表达感情的需要,而重读的音节。比如:“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里作者赞美“小蜜蜂”,对“小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要重读。有时因感情充沛要重读的,不只是一个音节,一个词,有时是整个句子。比如:“家乡啊你变了,彻底的变了,曾留有我童年足迹的羊肠小道没有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宽敞的公路,社员新屋,小水库里碧波荡漾,映着蓝天„„.” 在这段句子里,有很多是重音。

停顿,就是朗读过程中词语、句子之间的间歇,也是语音节奏的一种具体表现。朗读中的停顿,不仅是换气的需要,也使控制语速、转换情绪、正确表达语句和段落含义的需要。停顿的一般规律是段落停顿大于句子,句号、问号、叹号的停顿大于分号和冒号,分号和冒号的停顿大于逗号,逗号的停顿大于顿号,顿号的停顿大于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

一个词语的几个音节之间,不易有明显的停顿,如果停顿处理不好,读破了词语和句子,读断了章节,就会破坏文章内容的表达。如:“碧/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把“碧蓝”、“天空”、“金黄”三个词都给读破了,不但听起来别扭,而且意思也很难理解。再如,“5加/2乘以3”得数应是11;若读成“5加2乘以3”得数则

变成21了。

停顿可分为句逗停顿,就是按文中标点符号的要求停顿;语法停顿,是指句子中语法成分之间的停顿。还有逻辑停顿,即为了突出或强调某一个事物而停顿。如“叶/没有枯”,“叶”后虽无标点,但应有稍大的停顿,以突出“叶”。还有感情停顿,是属于表达感情的需要而停顿的。如:“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这种停顿就突出了对蔡芸芝老师深厚的感情。另外,还有结构停顿,是层次、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比较长一些,以便在读中能把文章的结构关系体现出来。

三、朗读的语速、语调要恰当、自然

朗读的速度是指读的过程中,音节频率的快慢;朗读中的语调就是根据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不同形式形成的不同声调。

(一)在朗读中,要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朗读时的语速需与情绪相适应,根据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语速的快慢在文章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朗读中句子的语气、语调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表达,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意思和感情。如:当你把借的书还给同学时,同学可能问你:“看完了?”句尾语调下降,语气平缓,表示肯定。假如你的同学不相信,可能再追问一句:“看完了?!”语调上升得更高,疑问的语气更强烈,表示一种不相信。你则回答:“看完了!”语气肯定,不但不容质疑,并且带有一种自豪感。一句“看完了”,使

用四种不同的语气,表达了四种不同的意思。

(二)在朗读中,要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文章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选了很多篇记叙文。因记叙文大多是记事、记言。一般来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句子的语调主要是根据句子表达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一般表示兴奋、喜悦、紧张、激烈内容的用高调,表示悲伤、惭愧、平静、清凉等内容用低调等等。我们应该知道,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教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强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3、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4、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调曲折的变化。

在朗读速度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也不能任意乱读,最重要的是依照文章的内容要求来考虑语速和语调,让别人听清楚、听明白,有亲近感。因此,速度就必须限制在一定的频率之内。根据汉语的特点,一般的朗读,以每秒钟4个左右的音节为宜,过快了别人听起来就会感到吃力,甚至听不请。从文章的内容上的要求看,一般来说,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要读得慢一些,诗歌内涵比较丰富,语言又精炼,读快了会使人没有回味的余地,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文中的景物描写,特别是静态的描写,比较伤感的场面,情绪低沉的语言,读的速度也都要稍慢一些,给人清晰的印象,能与文中的内容和气氛相一致。而那些比较紧张的场面,快速的动作,迅猛发展的局势,激动人心的情节,以及人物急切的呼唤,热烈的争辩,愤怒的谴责,慷慨激昂的誓言等,读的速度都要快一些,这样才能表达出当时的情况,制造出相应的气氛。例如:朗读《口技》一文,第一段是简要介绍情况,中速朗读;第二段介绍口技人表演半夜醒来安顿孩子的情形,朗读速度可稍放慢些;第三段写表演全家人重新入睡,语速可进一步放慢,造成一种松缓的气氛;第四段写表演半夜失火的情况,十分紧张,朗读的速度应骤然加快;最后一段,真相大白,气氛和缓,朗读的速度可恢复导第一段的中等速度。

四、朗读的语言要流利、生动

流利、自然、生动,除了靠对课文的熟悉和朗读技巧外,还有赖

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领会。只有真正懂得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并在感情上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真正读好,这种流利、生动表现在朗读的自然、得体,即读得不死板,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而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充分地表现出来,声音流畅,语气真实,听起来跟平时说话一样,给人没有做作之感。

朗读的生动主要体现在喜、怒、哀、乐、爱、憎的感情表达上,能够把作者的感情体验和复杂的心情通过声音充分表达出来。

五、朗读要掌握基本技巧和语音规范

(一)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

一般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它的热点是胸腔、腹肌都配合着呼吸进行收缩或扩张,尤其要注意横膈膜的运动。我们还可以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呼吸训练,体会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二)发音应保持最好的音质。

因为,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为此,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不要长期高声喊叫,也不要由于饮食高温或过于辛辣而刺激嗓子。还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再者,还要注意调节共鸣,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

(三)掌握吐字的技巧。

这样能使发出的声音圆润、饱满。一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他们的标准音来发音。二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三是发音吐字速

度不要太快,练习基本功。

另外,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前面已经提及就不再详谈。

(四)普通话朗读要注意语音规范

朗读中除了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要求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在语言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区别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每个汉字的不同意义,从不同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即可。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张冠李戴地读错,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音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50年代就

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五)要把握作品的基调

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透彻的理解所要朗读的内容,才能由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六)设计朗读方案。

就是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

和停顿等。

总之,朗读课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课程,朗读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朗读就是放声朗读,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的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的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那么,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它是对一个人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如果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懂得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取得好效果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网《中国播音》

2、中国电信网《朗读的技巧》

3、牛运清《朗读诗与诗朗诵》

高一物理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5

1.注意帮助学生跨上高一学习的台阶

高一物理从知识和方法上与初中物理相比都有较大的变化,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是学生容易产生分化的一个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和方法特点,加强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搞好高一物理教学的关键,也为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高一物理学习存在的几个难点:

1)矢量的概念 如:力、速度

2)数学的难度加大。表现在数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象的应用等等

3)概念和规律的复杂性 如速度的概念中,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运动的速度; 4)空间关系的建立 在初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中出现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5)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表现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大;要求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

3.如何解决这些难点

1)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

2)加强观察与实验,渗透物理思想。一定要把从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如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在运用规律进行演绎推理使要注重对条件的判断与分析,不要只套公式。

3)重在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知识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太多,必要的物理公式和常数需要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6

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教育”,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处理教材内 容的若干原则”中又强调:“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 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以上要求和原则说明,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 导历史教学。下面谈谈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剖析史实应注意偶然之中存在必然 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进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同时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必然性 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人类历史发展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必然的。人 类历史发展必然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原始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但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中,在不同时 期,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地区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和偶然性。如各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因为各自的主 客观原因和特殊情况,所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在时间上自然存在差异,甚至是跳跃式的抑或反复的。时势造英 雄,每当新旧制度交替时期,就必然会出现一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领袖人物、改革家等,至于是哪个具体 人物、时间以及采取什么样的顺应潮流的措施或改革等则是偶然的。如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持久战,总的过-1 社会,建立了封建国家。也就是说,被征服先进民族实际上已为他们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搭起了一 座桥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能直接跨越一个社会的本质和内在 的东西。同样,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为什么历次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 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其本质就在于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因此也就不 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封建革命纲领,其结果也必然失败。近代亚洲各国,尽管具体情况各异,但民族资产阶级改 革或革命最后几乎都是失败,其本质原因也在于在这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妥协性,他们不可能彻底地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同样都是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汉时期是进步的,而明清时期却是反动的?实际上它的本质的东西就是前者是顺应民心,推动了历 史的前进,而后者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维护已趋没落的腐朽封建制度。同样都是实行科举制度,隋唐却是 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而明清则是钳制思想,摧残人才,其本质也在于前者充分施展了知识分子才华,后者却 让文人禁锢于“四书五经”、八股文之中。通过比较以上这类表面相似的现象,就不难看出它们不同的本质,也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结果。通过以上这类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达到教 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作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7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师应适时把握时机,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每一人每一事,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自然、赏析世界的真情, 学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 真实地记录下来。比如, 指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 这篇习作看似简单, 因为校园是学生每天读书、嬉戏的场所, 可谓再熟悉不过了。但要写好这篇习作, 并非易事。为了指导学生写好这篇文章, 我首先提出观察要求, 然后带领学生认真观察校园的每一个地方,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大家兴致勃勃, 各抒己见。有的按照教学楼

阴李启科

的空间方位顺序描述, 有的按照观察的先后顺序描述, 还有的绘声绘色地说学校的历史……我让同学们先口头叙述, 然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最后再让同学们写一写。这样, 同学们写出的文章不仅内容具体, 而且叙述有序, 条理清楚, 抒发了爱我校园、美我校园的真挚感情。

二、让学生学会做生活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要让学生的习作做到“言之有物”, 教师从低年级起就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多读多记多看, 丰富阅历, 不断积累, 才能做到习作时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1援多读多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熟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以及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 都是说“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阅读对充实写作内容、学习语言、拓展思路都有极大的好处。“多记”是学生积累词汇、句子的有效途径。学生有了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和好词佳句的储备, 习作时才能得心应手。但是“多记”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 教师要不断地加以培养, 交给学生一些方法, 还要努力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量, 有了阅读量做保证, 学生才能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为习作夯实基础。

2援多看多想。走进社会, 融入生活, 亲近、了解、认识大自然, 向生活索取素材,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大自然多彩多姿、奥妙无穷, 农村小学生在接触大自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是学生们最愉快的事。一年四季, 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春天, 小草发芽, 各种花开了, 老师可以带学生赏花, 也可走进田间, 让学生观察农民伯伯下田种地的神态、动作等。夏天,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雨声、河水声, 还有百花盛开, 花红柳绿, 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秋天, 庄稼熟了, 放眼望去, 一大片、一大片金黄色的田野展示着丰收的景象。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田野》时, 我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田野,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 孩子们去寻找秋天, 闻到了秋的芳香, 看到了秋的色彩。大自然的美丽场景被活化为生动形象的词语在孩子们笔下流淌———“阳光照射在金灿灿的谷穗上, 显得更美了;金灿灿的谷穗在微风中摇摆显得更动人了;农家守护着金灿灿的谷穗, 眼睛都笑眯了。”学生不仅感受了丰收的喜悦, 还激发了他们表现美的欲望。

三、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说实话, 抒真情, 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构思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体现鲜明的个性, 展现“真”与“情”, 这是鼓励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内涵所在。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文章要想打动人, 就要说真话, 吐真情, 讲真事。如果自己感情麻木, 再美好的事物和情景也会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即使勉强应付, 写出来的东西也是黯然失色, 毫无生机与活力。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字极朴实, 写的也实在是很平常的几件小事:送我上火车, 但这是在父亲实在是很忙, 难以抽身的情况下送的。给我做了件紫毛大衣, 但这是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情况下给我做的。明知托茶房照顾我是白托, 还要托, 因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 父亲也要为孩子争取一下。给我买桔子是在他行动很不方便的情况下买的。这些平常小事一下见出父亲的好来。全篇没有一句华丽的语言, 没有一个奇怪的句式, 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告诉我们作文只有说真话, 抒真情, 才能赢得读者, 才有感染力。习作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描述的人事景物之中, 描述对象就会变得有生命的灵动, 平凡的变得神奇了, 渺小的变得伟大了, 不管是花草树木、鱼虫鸟兽, 还是江河湖泊、沙石泥土, 似乎都变得“人性化”了, 也像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了。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是个性的张扬,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带着真情实感走进现实生活, 领略美不胜收的大自然的风光,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 用鲜活的语言文字写下来。只要习作能够吐真情、写真事、说真话, 我手写我识, 我心抒我情, 写出自己真情实感, 文章就会充满生命力。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缘于“不和谐”

阴向守万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深入小学语文课堂, 发现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不和谐”。

一、课堂管理与自主学习不和谐

教学《画》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时, 教师刚挂出小黑板, 学生就开始读小黑板上的诗歌。教师听到学生读得乱七八糟的, 于是发出指令:“一、二、三, 坐好了;一、二、三, 坐端正了。”“一、二、三, ……”指令一出, 学生马上停止朗读, 双手放在背后, 端端正正地坐着, 课堂上立刻安静了下来。教师接着说:“今天, 我们学习《画》, 现在老师先读一遍课文, 然后大家齐读一遍。”学生齐读后, 教师提示学生:“‘色’是平舌音, ‘春’是翘舌音。”教师刚一说完, 学生又立刻摇头晃脑地读起来:“色、色、色, 春、春、春……”教师一听, 课堂又乱了。于是又喊了一遍指令:“一、二、三, ……”然后, 教师教读一遍, 最后组织学生齐读生字。学生“自发朗读”时, 教师觉得声音嘈杂, 纪律混乱, 于是忙于维持纪律。这样做, 课堂安静了, 但教师却没有想到学生开始的练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冲动, 是一种自发学习, 而教学中纪律整顿好后, 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强制要求。这样的课堂纪律管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消极等待的思想, 丧失主动探求新知的热情。

二、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认知规律不和谐

“演唱”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篇8

【关键词】演唱;教学;问题

“演唱”(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现在的初中学生,喜欢唱歌是初中生的天性,学生大都活泼可爱,不仅爱唱,而且还善于表现自己,个性飞扬,是现在初中学生的特点。他们这些学生尤其爱听甚至爱唱流行歌曲,经调查,70%的学生认为流行歌曲有情节、感人!我觉得何尝又不是件好事呢?也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歌唱教学自然成了渗透审美教育最好的方式了。

一、歌唱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

歌唱教学中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例如,我在教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一课教案设计中,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创设一个情境,产生一个情感氛围,使学生以景带情,情景交融。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

二、歌唱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同学们变得不爱唱歌了,一节课中真正投入歌唱的同学寥寥无几,有的开口唱则似牛叫,乱成一片,音乐的美感所剩无几,这着实让人困惑。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满足于此时课堂上的他们了,然而歌唱教学又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找到一个好的歌唱教学方法,让学生热爱歌唱,且快乐、自信地歌唱。其实,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本能地挺喜欢歌唱活动,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注意保护、调动学生参与演唱活动的积极性;相反的,割裂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反复枯燥练习等会使学生失去演唱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歌唱的自信心,踊跃地参与演唱活动,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三、歌唱教学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

音乐课内外的合唱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显而易见,多声部音乐较之单声部具有不可比拟的丰富的表现力。多声部和声感觉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的实践活动获得,合唱教学是感受、体验这种多声部感觉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合唱活动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培养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当今社会生活证明,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当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合唱练习中要培养养成注意听从指挥、对指挥做出正确、迅速反应的习惯,并力求合唱声音的和谐与均衡。

四、歌唱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避免大声喊唱

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比较差,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容易受到损伤。音乐教师应该经常关注、指导学生的嗓音的保护,特别是变声期间。如不注意保护,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由于社会环境等原因,近年来儿童变声期有提早的趋势。音乐教师除对相关年级学生进行变声期知识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在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歌唱方法,纠正不良的歌唱习惯。要指导学生运用头声发声,注意控制歌唱的音量,多用轻声歌唱,及时制止大声喊唱。教材歌曲要采用适宜的音域,注意伴奏的定调,歌唱活动可穿插欣赏、器乐教学,使发声器官得到休息。教育学生不要模仿成年人(男中音、男低音),尤其是某些歌星(沙哑的、喊叫式)的歌唱方法。

其实,不管是歌唱教学还是欣赏教学,还是其他教学等等,都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总之,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更学会了“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张援朝.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J].成功(教育).2012(11)

[2]袁冬.情景模拟法在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音乐时空.2012(01)

【作者简介】

田莉(1979.3.24-),女,本科,陕西渭南人,工作于渭南市临渭区向阳二中。研究方向:声乐教学;职称:中二。

白板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9

“识读乐谱”教学有哪些应注意的问题?

“识读乐谱”(识谱教学)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包括识谱教学的地位和价值,识谱教学的要求,如何进行识谱教学等,历来受到普遍关注,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标准》围绕识谱问题的指导是: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识谱要和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以下是识谱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正确认识“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从音乐的历史来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乐器演奏和创作活动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正因为这样,历来的音乐教学都把“识读乐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识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如何进行识谱教学?传统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把识谱教学置于“中心”或“前提”的地位,过分强调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音乐教育中常常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识读乐谱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而且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识谱教学却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冲淡了学习音乐·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音乐· 的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

识谱只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对音乐学习是必要的,视唱能力对于合唱、合奏和创造等活动会有较大的帮助,但实际上并不是“不会识谱就不能学习音乐”、“不会识谱就无法进行音乐教学”,这种“不认字就是文盲,不识谱就是音盲”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在没有使用文字以前,孩子们都能够说话,在没有学会乐谱以前,学生们都能够听音乐和唱歌。乐谱仅仅是记录音乐的一种工具,乐谱的本身并不是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未来的公民)获得音乐文化修养(不只是音乐知识技能),通过音乐教学使他们获得身心的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可以使用模仿法学习演奏,还可以用即兴的方法创造音乐,在低年级我们就是这样进行音乐教学的,即使是在较高年级适当地学习、利用乐谱进行音乐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部分地采用这样的音乐教学方法。

对识谱教学的过高要求和过分“投入”,只会给音乐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无论何种乐谱,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知道一些读谱的知识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读谱技能(尤其是想要获得“熟练的”、“独立的”视唱能力)必须经过一个相当的训练过程,不经常练习、使用又会变得生疏。因此,中小学生在规定的音乐课时里(每周仅有

一、两个课时),在学习各项音乐内容的同时,在识谱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思想影响下,将识谱教学摆在不适当的位置,对识谱教学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对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要求过高不但难以实现,而且会使音乐教学陷入枯燥的技术操练,影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在这样的识谱、视唱训练影响下,出现许多学生普遍不喜欢音乐课、不愿意学习识谱的现象。

《标准》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这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并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音乐·

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3)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

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实验和实践表明,以下围绕识谱教学的学段及年级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小学低年级作为识谱教学的准备阶段,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标准》指导“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并要求学生多做“背唱歌曲的唱名”,有了大量唱谱的感性积累,就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正式识谱学习打下基础。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看谱唱歌,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会识谱。开始时,以听唱为主,辅之以视唱,逐步增加视唱的比重,从听唱逐步向视唱过渡,直至初中仍可保留少部分听唱方法作为视唱的辅助。这种“先听唱谱,后逐步增加视唱谱”的办法符合学生认知音乐的规律。

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是尽量采用视唱法,尽量少用或不用听唱法。其实在学生视唱能力低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学会唱一首歌,使用听唱法或部分使用听唱法是可行的,而且对于整体上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是有利的。听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变换、灵活使用,以期更加有效。

(4)音乐教学中使用简谱和五线谱的问题。

我国社会音乐生活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是两种乐谱(简谱、五线谱)并存,而且已有长久历史,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标准》规定各地、各校“自行选择”,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

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在整个20世纪中曾有过多次推动“简谱改五线谱”的努力,然而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80年代以来,许多地区、学校大力推进五线谱教学,实践表明:学习简谱未必就“拖了音乐教育后腿”,改学五线谱也并未获得“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效果。社会音乐生活使用乐谱(出版物、社区合唱团和乐队等)的现状亦无改变的迹象和前景。另一方面,我国使用简谱的现实倒得到一些外国音乐学者、专家的赞许。从加强音乐审美教育、从两种乐谱长·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音乐·

期并存的现实、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从实行开放式的音乐教育(加强学校音乐与社会音乐生活的联系)、从音乐教学的综合化等多种角度来看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乐谱问题,虽然五线谱有与国际接轨、适用于键盘乐器、利于和声转调等好处,但全面衡量使用简谱或五线谱的利弊,很难得出“将简谱改为五线谱”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结论。评价贯彻《标准》的效果,衡量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不能以选择使用何种乐谱为依据。

因此在各地、各校选择使用谱种问题上,要注意从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解本地区、本校近年来使用谱种的实际状况,多听取音乐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慎重作出选择。当然也不要频繁改变谱种,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不便。

(5)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选择使用五线谱还存在一个采用首调唱名法(移动do唱名法)还是固定唱名法(固定do唱名法)的问题。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性质和有利于民族音乐调性感的建立等角度考虑,《标准》建议使用首调唱名法。虽然固定唱名法有利于某些乐器的学习,但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这些乐器的机会不多,使用首调唱名法来学习这些乐器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困难。

幼儿园体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10

摘要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幼儿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体育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体育活动,我们应在不偏离幼儿身体素质发展这个核心的同时,适当的渗透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安全知识等,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但不要以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过多的领域渗透就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过多的领域渗透会使得一节体育活动显得本末倒置,这样反而背离了体育活动的初衷。

关键词

体育活动 兴趣 领域渗透 发展

一、重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在的“健康”一词不仅仅局限于人生理上的健康,更要求人心理上的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自然环境,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幼儿正处于人生起跑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和完善,组织比较柔嫩,其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同时婴幼儿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旺盛的时期。因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是此时期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较差,如身体活动能力、体会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等。依赖性较强,意志较为薄弱,知识经验相当缺乏,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动作,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需要通过成人的保育和教育才能实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目的。

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我们必须提出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身心两者和谐发展两者并不是单纯机械相加就可以得到和谐发展,而是要统一、协调的发展。虽然我们大部分教师已经对这种观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往往会忽视两者的统一,而过于注重某一方面的发展,这样就会对另一方面的发展形成制约。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较容易陷入两种误区:一种是过于强调幼儿身体的发展的同时忽视幼儿心理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和目标时,大部分内容偏向幼儿身体素质发展,而缺乏对幼儿心理方面的锻炼,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缺少培养幼儿心理健康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内容;同时也有部分教师为了体现“身心和谐发展”这个目标而牵强地加入一些心理培养方面的内容,反而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而另一种误区就是过分强调幼儿心理的发展而忽视了体育活动本质上对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举例说明:我观摩过这样一节体育活动,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扮演喜羊羊,穿过几个障碍带着沙包去打灰太狼,在活动中幼儿根据教师的各种提示来穿过障碍。就游戏本身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游戏,但问题在于这是一节体育活动,而这位教师为这节体育活动制订的身体发展方面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匍匐钻爬能力,但是在这节体育课中,关于匍匐钻爬能力锻炼的障碍只有一个,教师在只进行了一次范爬的情况下,就带领幼儿一窝蜂的爬过继续进行游戏,继续进行他的“喜羊羊大战灰太狼”的游戏,孩子们玩的是很高兴了,但是这节体育活动却没有起到一丁点儿对幼儿匍匐钻爬能力的锻炼。

我想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孩子通过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智力上的发展,但他或许没有意识到,当一节体育活动的天平过多地倾斜向了其他领域,幼儿又岂能专注于身体方面的锻炼,忽视了体育活动本质上对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那还能算是体育活动吗?

所以,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真正地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能获得心理上的积极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二、幼儿园体育教学不要盲目追求领域渗透

从而忽视体育教学本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是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为主,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其他领域的能力。我们有些老师在制定体育活动时总会本末倒置,把一节体育活动上的五花八门,各个领域都进行一下渗透,反而把纲要中要求的最本质活动目标给忽略了,达不到一节体育活动应该起到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制订一节体育活动的目标的时候,应当首要把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体质放在第一位,在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掺杂一些体育活动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适量的安全教育,切勿追求盲目的领域渗透。

三、要充分利用现有器材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活动内容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受到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制约,如何让有效的活动器材发挥最大的功效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现在幼儿园的班级内一般少则二十多名幼儿,多则三四十名幼儿,而与之配套的体育活动用具往往只有十几套,还要几个班级循环使用。这样消极的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我们主观上对体育课的重视,认为反正器材就那么多,需要2.3个幼儿合用一套,造成体育活动耗时长,加之课堂常规不易保障等负面因素的凸显,让我们感觉给幼儿上一节体育活动还不够麻烦的,由此搁置了我们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在体育课程的制定中应考虑可以让幼儿携带一些活动器材来园,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园体育器材匮乏的现状,且在活动器材的选择上应懂得就地取材、一物多玩。比如班级里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椅子、桌子等,就可作为活动的器材。比如可以用椅子配合韵律音乐来开展抢椅子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而且利用这些器材开展的活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为在幼儿眼里,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可以当作“玩具”,可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四、幼儿体育活动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让幼儿在挑战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要合理制定难度,不要因为害怕安全问题而降低活动难度。

经过近一年的教育实践,我发现幼儿普遍对有一定难度及挑战性的活动较感兴趣。如在一次玩轮胎的体育活动中,我提出让幼儿在搬、抬、、翻、滚等方法中自由选择合适的方法搬运轮胎,由于在上一环节我已经告知幼儿滚轮胎是最简单省力的方法,所以大部分的幼儿选择了搬轮胎这种最有挑战性的方法。由此可见,孩子们都喜欢冒险,喜欢挑战自己,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然而在幼儿园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对幼儿的要求缺乏难度,幼儿不必费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教师忽略了幼儿的发展,主观上对现在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存在误区,没有尝试去挖掘幼儿潜能的意识,仍以老标准衡量和要求孩子;第二点是教师不敢增加难度,有的教师想要增加难度,但顾忌到一旦增加难度,幼儿在活动中容易产生危险,在幼儿安全和活动难度面前,教师首先放弃的肯定是难度。这样就造成幼儿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更为可惜的是错过了培养幼儿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因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难度上要敢于突破。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要难度适当,保护恰当,孩子们并不会遭受到安全上的威胁,有一定挑战性的要求反而能使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而他们的表现着实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在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可以使幼儿更好的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体育的追求与爱好。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还要改变过去统一对待的做法,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都提出一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会感到没有挑战性,提不起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则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成功,愈发的不敢尝试。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要求上要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提供给幼儿难度不同的活动器材,每种器材至少有2-3种不同的难度,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如练习跳跃,障碍物距离的远近;练习投掷,球有轻有重等。通过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和增加难度的方法,使每个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钱穆《国史大纲》优秀读后感下一篇:医疗改革对医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