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教研研究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2024-11-04

“以校为本”教研研究活动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

“以校为本”教研研究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以校为本”教研研究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一、指导思想:

什么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为什么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以及如何确实有效地开展这一教研活动?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就是新学年来我校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教研研究核心。研究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过程中的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新的教育思想,也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这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机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学校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教导主任是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是活动的核心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在教研活动中,我校主要围绕如下几点进行组织

1、确定领导机构。在期初,我校领导充分考虑到“以校为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召开了教师会议并在会议上同全体教师对新学年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研工作进行了讨论。在讨论活动中确定了学校四个教研组的组长及教研方向。本着专业引领的机制,四位教研组组长都是学校里较为年青、具有一定教研组织能力及教学方面有一定成就的骨干教师,有了这一坚强的核心力量就能保证学校教研工作有序进行。

2、校长负责制。为了保证学校教研工作能按质按量进行活动,要求校长做到“四个必须”:新课程研讨日必须到位、学校教研活动必须参加、必须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必须带头深入课堂听课。领导的关心也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支持,从开学初到现在为止我校共开展了六次“校本教研”活动,一次课例研究活动、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一次优质课示范活动、一次中段教学反思活动、一次说课活动、一次

复习研讨课活动,作为一校之长均能如时出席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开课者以正确的评价。

3、转变观念。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一位校长所言,通识培训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非常坚硬,根深蒂固的东西要打破,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在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要求教师能及时掌握新的课改理念,以转变教学观、评价观,做一个能适应课程改革先锋者。本学期到目前为止我校共组织了九次的课改知识学习及观看教学录象的活动,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和学习论文,效果显著。引用教师的一句话:原来课也可以这么上!

4、形成讨论机制。传统的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评价以讨论教材、讨论教案、研究考试为主要内容,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制度的成立使教师的教学与评价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教师学会了把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许多教师在教学研究活动时,能围绕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比如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如何看待课堂上的“活”;如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激励学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备课应该怎么备,如何正确理解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何防止学生中出现“两极分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在闫宪周老师的《识字七》这一课中,参与评课的老师除了针对这节课的优缺点进行了科学的评叙之外,还提出了一个新话题:语文课中如何更科学的上好“识字”这一环节?要随文识字还是要集中识字?什么时候要用随文识字什么时候要用集中识字等。张丽英老师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老师同样的就针对课程改革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到底何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何时不需要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课改活动中教师的讨论机制就变得更有现实意义。

5、建立研究集体。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

形成改革的力量。传统的课程改革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本学期,我校课改年段的教师经常出去参加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每次回来都能及时把好的教学经验和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与全体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让其他教师不出门也能同样感受到课改的潮势。在张丽英老师的《参观果园》这一课的评课活动中,我们的常育老教师看到年青人课上得这样精彩,评价完后还不忘向丽英老师讨要一份教案来借鉴。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但变得更加的融洽而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学习与借鉴的意识,老教师不会再摆高架子,而是屈身向年青教师学习,年青教师也不会高傲无人而是虚心向老教师讨教,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成形。

6、活动方式多样化。新课程教研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教研小组能够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活动:如建立“思(教学反思)、评(课例评析)、学(课改理论学习)”三级活动制度;开展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教学反思(教后记)”、“课例(个案)评析”、“三课一条龙(听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方式,从而提升以校为本教研的质量。从期初到现在为止,我校每位教师均能自觉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反思,通过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此,每位教师每周还进行一次的专题反思,小结一星期来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通过教学反思使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

三、活动实施:

有了活动的制度就要有切实的活动实施过程,这一学期我校教研活动安排:每两周进行一次“课改理论知识学习”或观看教学录象、从第十周开始每周安排一位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以课改年段及

年青教师为主),相应科目的教师全部参与听课与评课、每周每师撰写一份教学反思、期中及期末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参与各级各类的交流汇编活动。

四、不足之处:

总结了一阶段来我校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情况,确实有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毕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阶段,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真正直视我们的不足。

1、部分教师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能把安排给自己的教研“任务”推卸掉。

2、教研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还不能真正形成为一种不用规定的“规定制度”。

3、教师还缺乏应有的积极性,教研工作有点被动。

4、教师的专业理论不够扎实,撰写的论文水平不高。

5、存在教研意识不到位的现象,教学方法老旧,不敢大胆去进行创新。

6、学校软硬件设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尝试空间。

总之,我校教研工作还是能够按照期初所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教研组工作意见有序地进行活动,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活动所涉及的面也较广,内容较丰富充实。然而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也将作为今后我校教研工作的一个研究核心,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改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教师来讲,这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前进的道路。为此,也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学校的教育才能真正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校为本”教研研究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篇2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简称校本教研),已成为目前教育领域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术语。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校本教研已经越来越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校长、教师的关注。

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明确提出要加强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保证基础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

近年来,伴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校本教研在上海中小学的实践出现了喜人的形势,不少学校卓有成效的探索,为校本教研的诠释提供了案例,为实现教育理念的可操作化提供了范例。

这里刊登一组示例,从中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理论探索之河:校本教研面面观

何谓“校本教研”

“校本”(school-based)这一概念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当时的理论依据是放权给学校带来的自主权力会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本”的理念引入我国,与国家对教育的权力重心的转移有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由此而来的各种校本形式,诸如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也就接踵而至,校本教研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方法性支持系统,贯穿于其他各种校本形式之中。所谓“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研究为纽带,通过专业引领、行动跟进和实践反思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形成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的新型教研文化;加强由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的学习型教研团队建设,逐步创建教研团队的活动制度、交流制度、评价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

关键词简析

关注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对教师的着眼点已从课堂教学扩展为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甚至生活方式。校本教研,要为所关注的方面提供帮助。

研究纽带研究为纽带,是说教研以研为重点,研究,既是问题解决的“中介”,也是提高能力的“台阶”,研究深入一步,就能提高一步。

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化是一个

上一篇:唁电范文短信下一篇:小朋友生日宴会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