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共12篇)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1
关于贫困生摸底工作的调查报告
土木与建筑学院 李强 每到学期初,贫困生摸底工作都是各学院勤助部的工作重点之一。笔者对本学期土建学院的贫困生摸底工作做了调查,以下是具体情况:
院勤助部将本次贫困生摸底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在着手工作前主管勤工助学的刘霞老师特意召集勤助部的工作人员开会,部署了各项工作内容,随后,贫困生摸底调查工作正式展开。本次工作和以往大致相同,老生和新生的摸底工作分开进行,老生方面,首先由院勤助部通知各班班长调查并统计班级贫困生人数和相应情况,然后将调查结果的电子档发送到院勤助部指定邮箱,纸质稿在规定时间之前统一交到学工办,接下来就是勤助部的工作了。新生方面和老生差不多,只不过由于各班班干部尚未选出,所以贫困生摸底调查工作就交给各班下班党员来完成。针对工作的具体完成情况,笔者做了仔细的调查和分析。
院勤助部在国庆前已经将通知下发到各班班级,并组织09级各班下班党员开会安排贫困生摸底调查工作。接到通知后,各班开始贫困生调查工作,笔者了解到,许多班级对于本次贫困生摸底工作十分重视,特意召开班会讨论新学期本班贫困生入库情况,另外,针对上学期部分班级出现的伪贫困生入库现象,班级内部已经对名单进行了调整。相对而言,有少部分班级则对工作马马虎虎,直接将上学期贫困生摸底调查结果发到院勤助邮箱,甚至连学费缓交次数和获奖学金及其他资助情况都和上学期一模一样,可见这些班级的负责人对工作并不负责。当然,由于各班贫困生人数有一定差距,摸底调查的工作也存在时间差,从笔者拿到的最初结果上看,07和08级各班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班级贫困生摸底调查工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大部分班级都增加了贫困生人数,导致班级贫困生人数比例超出学校的规定;2.家庭困难原因及年收入这一栏,许多班级填写过于简单,例如只填写“父母务农,年收入1万”,还有个别例子填写的是“父母双双下岗,年收入2万”,相反,不少班级的同学填写的家庭年收入只有4千。暂不谈年收入的真实性,不难看出,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并未达成共识;3.贫困/特困方面,勤助部要求各班级不必填写,因为按照学校下发的通知,特困生的生活费标准是每月一百,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栏最后由勤助部工作人员最后填写,同样,表格中最后一栏年级专业困难排名也
由勤助部负责填写;4.在“获奖学金及其他资助情况”这一大项上,各班填写的情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例如有些07级同学获得奖学金的次数这一栏写了三次,国家助学贷款也有同学写了三次,这和事实相悖,然后就是规范问题,许多班级把国家助学金填写到了社会资助一栏,在社会资助物品一栏,有的班级填写的是“寒衣一件”,有的班是“一件寒衣”,还有的是“棉衣一件”,可以看出这些班级填写表格时并未参照学院勤助部下发的通知,对规范问题不够重视。从班级贫困生人数来看,各班都存在贫困生,其中07级建土一班的贫困生最多,达到16人,然而07级建学三班贫困生只有1人;08级的情况相对比较平均,除了少数班级外,各班贫困生人数都控制在10人左右。09级方面,各班下班党员大多采用私下和班级同学交流的方式了解贫困生的情况,有些则通过班级其他同学从侧面了解贫困生的生活状况。也许是新生情况比较复杂,有部分班级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贫困生摸底调查工作,这导致勤助部的工作也不得不相应延缓,不过从已经上交贫困生摸底调查表格的班级上看,工作完成的质量要明显好于07和08级,应该说这些班级的下班党员还是比较负责的。
各班完成贫困生摸底调查工作后,就由院勤助部进行汇总了。坦白地说,我院勤助部工作人员可以说是相当负责,从最初的下发通知和给09级各班下班党员开会,到收集和整理各班贫困生资料以及最后的核实和确定工作,都能够按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特别是院勤助部长几乎每天都呆在学工办工作,甚至连十一长假都没得休息。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在国庆期间院勤助部已完成了贫困生摸底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剩下的工作就是等国庆后把最终结果交给院勤助部主管老师过目并做最后的修改和审核。虽然从目前来看,院勤助部较好的完成了贫困生摸底调查汇总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勤助部内部工作人员分工较为混乱,例如,最初收集07级贫困生摸底调查表纸质稿时,通知不同专业的班级分别交给三名工作人员,导致各班还必须联系各自的工作人员才能交上表格,后来发现这样做过于麻烦,才改成统一交到学工办;2.勤助部规定的上交期限过长,这样会导致各班上交材料的时间过于分散,不利于最后的汇总工作;3.对于填写表格的注意事项没能及时通知到位,导致许多班级上交的材料不够规范,甚至需要重新填写。
通过这次贫困生摸底调查工作,笔者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自
身的,也有院勤助部的,同时了解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希望院勤助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保持优良作风,更好的服务于我院贫困生。
2009年10月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纷纷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贫困地区尤其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加之城市打工群体的生活压力,使许多学龄小孩脱离父母留在农村老家成为“留守学生”。但随着在外打工收入的增加和新一代年轻父母对下一代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出现了一个伴随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由爷爷婆婆带领在县城学习生活的新的“留守学生”群体。这个新群体与旧的本土“留守学生”除具有“脱离父母监管”的共性外,学习生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学习条件变好了、与城市小孩共同学习、接受新鲜事物多了等。这些环境的改变引发了新的“留守学生”问题。为促使这一新型“留守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专门针对这一新的“留守学生”群体开展调查研究。
2 调查目的
以进县城农村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及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透过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区县城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3 调查样本及方法
3.1 调查样本
四川省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全体留守小学生。
四川省平昌县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位于县城江口镇,2012年(下学期)在校学生总数4321人,其中“留守学生”1838人,占到学生总数43%,不论是总数还是比重,在平昌县城小学中属于接受“留守学生”最多的学校。他们的人口自然资料和生活学习现状,具有“贫困地区县城留守学生”的代表性。
3.2 调查方法
对2012年9月——2012年10月在校的1838名“留守学生”,进行了访谈及抽样问卷调查。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了全面掌握这种新型离土离乡到县城学习的“留守学生”教育、生活及心理状况,分别从进入县城居住情况、监护人状况、生活状况、父母在身边时间、与父母的感情状况、性格和行为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4.1 农村“留守学生”进县城居住情况
“留守学生”在县城居住状况,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父母的经济实力。是寄人篱下、居无定所还是自有房会对学生身心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买房进城学习的“留守学生”占到调查样本总数的72%(见表1),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学生居住稳定。但另一方面,这部分留守学生其父母的收入大部分用于买房,有些甚至是借款买房,对学生的生活支出已经捉襟见肘,一个月的生活费大多数都在200元至300元之间(见表2)。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应加强心理和情感教育,特别需要防范的是与城市学生攀比炫富的心态与不能保障的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
另外,还有不可忽视的近30%的学生居无定所(见表1),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稳定生活条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都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4.2 县城“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情况
“留守学生”监护人是幼年学生成长中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重要影响人物,甚至比老师的角色重要。对这些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和教育的孩子,监护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的照顾,更重要是心理上的关爱。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出现的性情孤僻、逆反心强、厌学逃学等现象,明显地多余在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因此,考察县城“留守学生”监护人主体及年龄和文化结构,能较好衡量学生身心成长环境。
“留守学生”父母外出表现为两种情况,单亲外出或双亲都外出。只有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的占到34%,父母都外出占到66%(见表3)。
虽说有34%的父母在家,但调查发现,进城“留守学生”的监护权基本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比例占到99.3%(见表4),没有外出的父母都在家务农,并不能到县城陪伴小孩上学。
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60~75岁这个年龄层占到84%。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具有“进城不离地”特点,这部分监护人有的还要回农村老家干农活增加收入或维持自己的生活,这种情况在60~70岁这个年龄层表现突出,占到66%的份额。被委托监护人文化低,最高的是高中文化,且仅占3.6%,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见表5、6。
总之,调查反映出,监护人文化偏低、年纪大、时间不能完全保证,隔辈爷爷奶奶是监护主题,具有隔辈稳定近亲的监护特点,同时也会出现隔辈溺爱的教育倾向。
4.3“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情况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基本都在一年以上(见表7),对小孩成长的关心和亲情培养,主要通过交流这个途径。通过父母回家次数、打电话次数两个指标,反映父母与“留守学生”的交流情况。
父母外出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的占到45.3%,两年以上才回家的占到54.7%,见表8。说明父母与小孩一年当中面对面交流时间极少。
打电话是父母与留守小孩的主要交流方式,有50%的家长每半月与小孩通一次电话,但也有10%的家长半年以上才与小孩通一次电话交流,见表9。
可见,“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即始父母一方外出,孩子得到的爱也是不完整的,有的外出时间长,回家次数少,由于工作忙和孩子打电话的时间都少,他们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只有32%的“留守儿童”对父母表现出十分思念的愿望,见表10。
4.4“留守学生”的性格和行为情况
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学生为了宣泄烦恼,还容易走上极端。我们从性格表现、行为特性和学习状况三个方面反映“留守学生”的身心结果。
调查表明只有16%的学生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性格,善于交流流通,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很多的“留守学生”表现出了性格内向胆小、孤辟、任性、说谎、不接受教育、上网入迷等性格特性,对孩子健康的性格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见表11、12。
由于“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没有在身边,缺少关爱,年龄较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至被动接受教育,学习没有信心,学习状况不佳,中差成绩学生占到60%以上,见表13。
5 调查结论与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在发达地区挣了一些钱回到家乡,在县城买房安了家,把孩子安排到县城学校读书,老人接来当监护人,自己又出去务工,成为贫困地区城市化的一种发展模式,这就造成了一个特殊的县城里“留守学生”群体。关爱这部分留守学生,关系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保障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高度,明确责任,强化举措,切实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长。
5.1 留守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
(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99%的孩子都想念父母,但“留守学生”的父母回家探望子女的频率很低,他们有的很少与父母保持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任性,有的还出现怨恨情绪。
(2)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强,在家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更有甚者还有的留守学生小偷小摸,聚众斗殴。
5.2 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1)由于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刚进城买了房,经济还十分拮据,他们有些基本生活还都得不到保障。
(2)留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佳,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而他们的年龄又比较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被动地接受学校教育,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压力大,自己临时监护人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表示由于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们疏导,就有可能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3 应对策略
(1)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调整县城超大学校和超大班的现象,从学校层面拥有足够的资源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以此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时,要结合县城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将学校如何转变办学理念,教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当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长期抓下去。
(2)加强对留守学生监护人的相关培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妇联、居委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成人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3)把城里这部分“留守学生”纳入和农村学生一样的政府“营养补助”的范畴,解决这部分孩子的午餐问题,保证他们在身体上健康成长。
(4)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用先进的文化占领阵地,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
(5)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6)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要借助其它形式的亲情联络方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让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要通过书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7)要让更多的机构、更多的人都来关心这一群体。要教育他们主动与父母保持联系,增强与监护人的感情,有事多求帮助,不要自己承担。
摘要:随着农村劳务输出收入的增加和对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出现了离开出生地的农村,脱离父母监管,由爷爷、婆婆带领在县城学习生活的新型“留守学生”。这群与城市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留守学生”在贫困地区日益增多,出现了新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通过真实的数据揭示了他们的教育、生活及心理状况,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3
【关键词】精准扶贫;入户摸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分析
矿山村位于红旗营子乡西南部,离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离县城9公里,全村面积23平方公里,有山地面积20925亩,耕地面积3200亩。村民收入主要以玉米种植、柞蚕养殖及外出打工为主,该村无集体收入。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目前村委成员4人,共有中共党员3名。
二、精准扶贫入户摸底分析
1.入户调查的原则:按照深入、细致、准确、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摸底工作。
2.入户帮扶工作组情况:由驻村工作队2人,乡政府扶贫工作小组5人及村委会成员4人,共11人组成。通过分户到人,责任到户,由帮扶工作组11人,对全村建档立卡户进行入户摸底。为了摸清贫困户的真实情况,了解具体的贫困原因,工作组每个人对所包扶的贫困户,都要精准入户调查,采集真实信息,谋划脱贫办法。
3.入户摸底情况: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497户16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20人,占全村比例为11.9%。其中低保贫困户43户96人,占贫困户比例72.8%,五保贫困户11户15人,占贫困户比例18.6%,一般贫困户5户9人,占贫困户比例8.5%。
入户调查中,通过详细了解村民家庭成员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经济收入情况、种植和养殖情况、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详细了解,明确每一个贫困对象是因病、因残、因学、缺资金、缺劳力以及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因素, 及时记录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实施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入户调查发现的问题:一是信任问题,某些贫困户对扶贫帮扶人员没有充分信任,不愿意把家底亮出来,对自身情况存在一定隐瞒。二是收入问题,贫困户认为自家的一些种、养殖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收入不理想,就认为没有收入,而忽略了国家的各项补贴与救助,这些都是家庭人均收入的一部分。三是思想问题,贫困户的懒、等、要的思想严重,没有寄希望于靠双手致富脱贫,而是关注于各种社会救助。
三、主要贫困原因分析
1.文化程度低致贫:在前期计划脱贫的47户中,有3户是高中文化因残贫困,占比6%,有9户是初中文化,占比19%,有2户是文盲,占比4%,有33户是小学文化,占比70%。文化程度低必然造成思想落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无计划、无技术,无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依赖性较高,许多贫困户有消极悲观情绪,缺乏致富的信心和勇气,脑子里充满了小农意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
2.因病、因残致贫:其中43户低保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只靠种地吃饭,收人甚微,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医疗费用就成了这部分贫困户的沉重负担, 虽然农村有新型合作醫疗,但是报销比例以外的部分,对于贫困户来说,仍然无法承担。
3.因资金、项目致贫:一般贫困户中的5户都属于这种情况,由于曾经致富多次失败,导致没有资金、没有信心,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对于此类贫困户需要心连心的沟通,多做思想工作,分析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加强致富技能培训,帮其筹集资金,重新选择合适的致富项目。
4.因缺乏劳动力致贫:贫困户家庭劳动力严重缺乏,往往一家一户中,只有一个劳动力,又要照顾有病的老人,又要照顾上学的孩子,又要外出劳动,无法平衡各个方面。另外劳动力少,收入就少,以户为经营的致富项目实施较困难,外出务工也非常不方便。
5.因子女读书致贫:因供养子女读书致贫的2户,占贫困户的3%,在我国小学和初中都是义务教育,所以此类涉及的都是高中和大学阶段,随着子女高中大学毕业,通过打工就业,减轻家庭负担,也能慢慢脱贫,但是通过采取各方面帮扶,可以提早脱贫。
四、制定扶贫帮扶措施
1.项目扶贫:即帮助贫困户谋划致富项目,通过入户调查,与农户谈心,通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了解他们需要什么项目,能上什么项目,帮助他们筛选可实施的项目,并通过经常回访,监督项目发展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与意见,确保贫困户因致富项目的可持续收入,实现脱贫。
2.就业扶贫:对于上不了项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其谋划就业岗位。不能外出务工的,可以考虑本地农村的保洁员,水管员,护林员,农村公路养路工,民政福利企业员工等,大力增加政府公益性岗位,大力帮助贫困户就业。
3.兜底扶贫: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虽然纳入低保范围,但由于每月低保金额不多,又没有其它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和生产,需要政府加大救济力度,实施兜底扶贫,或者由地方统一申请低保提档兜底。
4.社会保障扶贫:通过建立完善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基本生产生活权益,势在必行。目前有关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农村居民可加入新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档立卡户中的五保低保可根据规定,不需要本人交钱,可直接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
5.培训扶贫:通过定期免费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几年内,使每个贫困户家庭都有一个劳动力,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技能,提高其在项目经营,外出务工,或基本农业生产活动的收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6.资金扶贫:通过国家的专项扶贫资金,扶持农户,扩大项目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土地收入利用率,改变单纯农业种植方式,提高农业的产业化,通过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让从事农产品种植和农业养殖的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7.政策扶贫: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例如单亲母亲建房,贫困户建房,贫困大学生救助,无息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8.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另外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准确解读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政策举措,及时报道脱贫攻坚取得的实际效果,宣扬社会帮扶的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五、扶贫工作不足之處
1.部分帮扶干部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包扶的贫困户各类情况掌握不清楚、分析原因不具体。
2.部分帮扶措施不够详细、太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上,帮扶措施达不到长远效果。
3.包扶部门和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教育引导不够,导致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脱贫意识不强,信心不足。
六、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坚定脱贫信心。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要使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自强自立的信心。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困难群众克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传统观念,增强科学发展、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理念,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2.扶贫工作以造血为主,以输血为辅。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即要解决贫困户的暂时困难,又要解决他们的长远发展。谋划好长远规划,以村为单位整合项目,整合支农资金、帮扶资金,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帮扶格局,让贫困农民尽快奔小康。
3.关爱留守学生,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心农村留守的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做好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和救助工作,是切实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决策部署的急事难事。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确保每一个有实际困难的特殊困难群体都得到及时关心和救助,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及社会各界的关怀。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做好精准扶贫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衡量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不应是追赶脱贫时间、攀比脱贫数字,而应是实事求是、立足农村实际、掌握贫困实情、注重脱贫实效,打造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自主帮扶和生产技术自愿帮扶的社会风尚,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相结合的机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群众才能有信心、有决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摆脱贫困。
参考文献: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2014,6:78-81
[2].刘溢海.宋德勇.农村贫困问题探源.[J].特区经济,2006,6:146-147.
[3].张伟宾.汪三贵.扶贫政策、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减贫.[J].农村经济问题, 2013,2:66-75.
作者简介: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4
中组部基层组织建设年视频会议结束后,我区迅速行动,立即部署,扎实做好分类定级准备工作。通过进一步明确省、市规定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重点推进基层党组织调查摸底工作,现将落实该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阶段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全面掌握基层党建发展现状。依托12371党建综合服务平台,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同时深入基层,重点围绕党组织与党员关系现状、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党建过程中重难点问题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层党建发展现状。二是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为科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坚持多方征求意见,出台《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方案》,坚持分类指导,将基层党组织分为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六种类型,出台分类定级标准及配套文件。三是组织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会议。召集各基层党(工)委分管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机关、事业单位分管领导等参会,要求基层党(工)委因地制宜,通过会议等形式,将分类定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标准迅速落实到各支部,确保分类定级工作职责分解
到位,明确到人。
二、分类定级具体做法
严格按照循序渐进、分布实施的思路,抓好时间节点,明确工作范围,规范实施程序,扎实推进各级党组织的调查摸底、分类定级工作。
(一)确定时间节点
细化部署分类定级各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各基层党(工)委因地制宜,对辖区内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摸底,分类汇总,4月6日前确定参加定级企业名单;党组织自评工作与党员群众评议工作同时开展,并于4与13日前将结果上报至上级党组织;结合综合摸底调查、支部自评、民主测评情况,由基层党(工)委召开会议讨论评定各党支部的等次并尽快上报组织部。
(二)确定工作范围
严格对照标准,区别党组织类型,明确分类定级工作范围。一是确定参与定级对象。综合“12371”党建综合平台与各基层党(工)委分类摸排结果,确定全区分类定级范围是492个基层党组织,包括15个村党组织,51个社区党组织,个国有企业党组织,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个社会组织党组织。二是科学量化考核指标。确定“党组织带头人、工作思路、工作制度、活动阵地、保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反映”等
七项分类定级指标,细化分解考评要点,规范量化评分办法,确保分类定级有理可依,有章可循、科学实施。
(三)确定实施程序
严格按照“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评议、党(工)委评定”的方法,全面铺开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一是党组织自评。党支部对照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参考标准,召开支委会讨论,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查报告。二是党员群众评议。由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群众测评,根据支部人员总数,区别要求参加测评的人数,科学把握合理确定标准,同时由党(工)委选派人员参与测评工作并全程监督。三是党(工)委评定。结合支部自评、民主测评结果,召开党(工)委会议进行讨论,坚持真实、准确、客观原则,科学评定各党支部的等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三、分类采取工作措施
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围绕农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推进分类定级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实现进档升位。
(一)农村党组织。围绕加强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要求结合分类定级结果,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和“四议两公开”民主自治机制,巩固“两提三增”成效,促进村级组织科学
发展,提升农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社区党组织。围绕推进“三强一化”建设要求,实施社区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试点推行“1+X”阵地建设模式,坚持创新社区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积极推进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社区科学化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民主自治。
(三)“两新”组织党组织。严格按照“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根据企业实际,将“两新”组织划分为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种,总结成功经验,拟定党建工作方法,作为同类别企业组建工作的参考依据。同时,广泛开展培训,培训以轮训的方式,由企业代表作为讲课人,结合企业自身组建经历,共享成功经验。通过科学制定目标,保障“党群工作一体化”建设成效,提升党组织影响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实现晋位升级。
困境儿童摸底调查报告 篇5
困境儿童摸底调查报告
关于开展困境儿童的调研
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冃15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499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困境儿童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三、帮扶困境儿童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2、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要制定详细、有效地帮扶措施,必须开展调研。要针对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基层,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困境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数据库,并通过微机录入,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6
在这里实习了一个学期之后,我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学困生。特别是四年级,整个班级都处在一种很压抑的氛围之下。上课的时候,他们抬起头,眼睛睁得特别大地盯着黑板,乍一看,这班孩子上课很认真,其实不然,他们的成绩是这个学校里最差的一个班级了。30个学生的班级,有留级生8个,加上本来就有的7个学困生,这个班级在学校里也是属于比较特殊的,成绩很难上去,连课外活动都很难找到他们的身影。这些学困生引起了我的好奇之心,为什么都是学生,有些学生就能学的那么好,有的就永远都不及格?为什么会有学困生?学困生的困难到底在哪里?学困生有什么心理特征?我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调查。
学困生的存在,一方面对学生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有着很大影响。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与深入,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最严重的后果是,任课教师放弃对他们的努力,学困生也自暴自弃。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做好了一份问卷调查,复印100份,分别给了100个学生,主要针对我校三年级到六年级学困生展开(调查对象的界定主要依据学生成绩以及从班主任处了解的学生日常表现),要求他们不记名地回答我的调查问题。经过一周时间的问卷调查设计和一周时间的调查走访,从学困生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家庭情况、学习兴趣以及老师、家长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基本上对该校学困生情况有了基本了解。
一.学困生的分类
1.智力欠缺型学困生。有一部分学生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平均水平,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变通;他们愿学、乐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四年级有两位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上课很认真,作业也做的很认真,但是几乎都是错的。
2.无良好习惯型学困生。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长辈溺爱使得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他们依赖性强,在学习和生活上一有任何困难就找家长和老师,从而养成不愿动脑,稍微做不来的或抄或空白或等老师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自己从来不动脑思考。
3.缺乏动力型学困生。此类学生头脑灵活,只是于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困难。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中不能自制,不能坚持始终。比如,我们景宁县有一个规定,少数民族学生(畲族)一律可以上民中(我们县最好的初中),这就给那些畲族的学生开了一道很好的后门,很多学生觉得反正自己都是去那所学校的,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了。久而久之,对学习也没那么努力了,渐渐地缺乏了动力。
经过调查的总结,再加上其他班主任的意见,综合网上查来的资料,学困生一般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里特征:
二.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1.依赖心理严重。学困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转,很难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遇到难题就中断思考或不愿思考来等待答案。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被改变了。
根据问卷调查十六题“你有过厌学心理吗?如果有的话,自己认为是为什
么?”百分之七十三的学生回答的是“有”,而在回答原因时,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是由于有时课上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久而久之,学习上逐渐落后于其他同学,最终导致学困。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一方面是由于初中老师工作量大,需要照顾的学生面广;另一方面便是由于学生习惯从老师口中得到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长期依赖教师,这一方面的占得因素更多一些。
2.情绪变化大。学困生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因而心
理情绪很不稳定。上课听懂一点就兴奋不已;受到批评时情绪低落;不适应或没听懂时就开小差。这样也极容易引起亲人的指责、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也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难以治愈。
3.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学困生也强烈要求进步,也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得到老师的重视和承认,同学的赞扬,家长的鼓励。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加而自己又不能很快跟上节奏的时候,他们就容易心理崩溃,丧失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持下去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4.自觉性和自制力差。学困生起初会难以约束和克服自己的行为习惯,课堂
学习效率很低,长久之后,学生会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
根据问卷调查第五题“你上课时最喜欢干什么?”(多项选择题)。
A听讲B和同学说话C玩游戏D想其他事情E发呆
选A的占百分之五十,选B的占百分之三十,选C的占百分之十七,选D的占百分之三十,选E的百分之七。由此可以看出学困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和自制力差。同时,由于生源较差,很多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前就是问题学生,很多陋习已经形成,很难改正。
6.习惯差。这部分学生很多事情由于在小时侯都有家长和教师的非常细心管理会比较容易的解决,但一旦环境改变无人或少有人管理后他们自己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由此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从而导致学习落下,甚至有的学生连小学都被疏于管理,长久以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例如完成作业,他们一般都不会先完成再休息,而是玩够了再完成作业,如果累了或是题难了就抄或者不做,老师和家长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根据问卷调查第八题“回家后最喜欢干什么?”
A写作业B看电视C打游戏机D和同学去玩
选A的占百分之三十,选B的占百分之五十七,选C的占五,选D的占百分
之十三。
7.厌学思想严重。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无成功感,基本上都会厌学。对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学习活动兴趣都不高,但组织的其他活动如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等积极性都很高。根据问卷调查第十六题结论:百分之七十三的学困生有厌学心理。
三.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1.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由于自己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习惯所造成的。
2.学习方法运用不当,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学习方法不当,造成成绩较差
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由于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导致排斥老师,使学习方法产生问题。
在问卷调查第十一题“你认为造成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中,选择
B选项“学习方法”和C选项“学习兴趣”的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
3.学校内的校风影响。校风,学风,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一个学校是否有吸引力,一个班级是否有吸引力,也是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软件以及硬件设施差,生源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学校校风较差。
四、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1.从情感教育入手,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首先要
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尤为重要。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教师、家长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最后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才能学好。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亮点,善于应用多种奖赏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开发他们的潜能。
2.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
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一帮一活
动。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学困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造成学习困难。大多数学生不会合理利用学习时间、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单
一、缺乏科学性。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除了要学生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将教学和学法融入日常教师活动中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
小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
1、你愿意与老师交流吗?
A愿意B有时愿意C不愿意
2、你喜欢上课吗?
A.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
3、老师讲课你听得懂吗?
A.听得懂B.大部分听得懂C.有一点听不懂
4、上课你举手发言吗?
A.发B.有时发C.不发D.老师根本不叫我5、你上课时最喜欢干什么?(可多选)
A.听老师讲课B.和同学讲话C.玩游戏D.想其他事情E.什么也不想,发呆
6、你想不想做作业?
A.作业多,不想做B.作业难,不会做 C.只想玩,不愿做
7、学习上有困难时,你最想找谁帮助你?
A.找老师B.找同学C.找父母
8、回家后最喜欢干什么?
A.写作业 B.看电视C.打游戏机D.和同学玩
9、在家里,你爸妈管不管你?
A管B有时管C不管
10、在家里你经常与爸妈交流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11.你认为造成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A动力因素B学习方法C学习兴趣D身边环境影响(主要是同龄人)
12.父母对你现在的学习状况满意吗?
A 满意B不满意C 无所谓.你对你现在的学习状况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C无所谓
15.你认为学习有用吗?
A 用处很大B没有用处C不一定有用D不知道
16.你有过厌学心理吗?
A有用B没用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7
1 调查摸底工作的内容
调查摸底工作要做到四个查清:一是查清村级界限。二是查清森林资源底数。对已承包或流转的集体林地和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 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到实地逐块核实各类林地的权属、面积、树种、林种和四至界线等情况。三是查清参与林改人口状况。以在册户籍为依据, 对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户登记造册。四是查清计划生育优惠对象。调查登记本集体经济组织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夫妻一方持有《绝育证》的双女绝育家庭。
调查摸底结束以后, 要将结果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公示, 公示期15天。
2 调查摸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小班划分方面
小班划分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按不同的地类、权属、林种、树种划分小班, 小班划分不合理, 小班界限混乱。甚至有的外业人员不到实地, 盲目室内判读。
1) 林地小班包括了耕地、村庄等非林地, 有的林地小班包括了宜林荒山荒地, 灌木林地小班包括了有林地等;
2) 盲目依据影像图的色度判定小班。阴坡中的不同地类、阴坡与高山在沟谷的阴影量没有注意区分;
3) 原旧二类资源调查小班界出现的明显位移没有修正;
4) 将近年内已经被征占用的林地、用于工程建设的非林地仍认定为林地。
2.2 小班属性因子方面
1) 除“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三种地类的“林木权属、林种、树种”等为空项外, 其他林地小班的“地类、土地权属、林木权属、林种、树种”五项属性因子没有按实际情况认定准确, 也没有按标准用语填写完整。
2) “地类、土地权属、林木权属、林种、树种”五项属性因子没有相互照应, 不符合逻辑关系。与旧属性因子一致的也没有作特殊的标识, 无法区分本小班是已调查还是尚未调查。
3) 地类的认定
A.政府在册耕地, 已承包到户、由农民自主栽植的苹果、梨、枣等经济林、杨树等速生丰产林, 育苗地以及高速路和国省道两旁等政府统一实施的通道绿化宽林带, 其“地类”应为耕地的却错误地认定为“经济林、纯林、苗圃地”。
B.已经实施“退耕还林”地的“地类”应为“纯林、混交林、经济林”, 或者是“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的其中一种, 错误地认定为“退耕 (牧) 地”。
C.有林地“地类”没有按要求填写到三级地类, 其他林地也没有按要求填写到二级地类。
如地类中只填写乔木林 (二级地类) 而没有填写是纯林还是混交林 (三级地类) ;其他地类只填写宜林地没有具体到是宜林荒山荒地还是其他宜林地。
4) 林种 (如防护林) 没有填写到亚林种 (水土保持林还是水源涵养林等) ;灌木林主要树种没有填写。
5) 对于存在林地、林木权属纠纷争议、近期难以调处的林地小班, 没有在“林地权属、林木权属”的相关栏中填写“其他”, 并且没有调查登记清楚争议的双方当事人。
2.3 小班号编排方面
1) 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小班号不连续, 出现了重号、漏号现象。
2) 飞地 (无法将小班划进村界闭合圈内) 小班号没有参与小班所在行政坐落村的编号序列, 而是参与了权属村的编号。
3) 县界外的小班没有按照飞地处理而是修改了原县界。
2.4 外业调查表登记方面
外业调查图、表没有登记清楚调查人和调查时间, 责任人不明确。
2.5 内业“林业采集操作系统”操作方面
1) 村界修正没有在一台电脑上或者同一个村界文件上顺序操作, 而是一个乡镇一台电脑, 有几个乡镇就有几个村界文件, 导致村界数据合不到一台电脑上或者同一个村界文件上。
2) 内业工作人员修正小班界和小班属性, 没有严格按照外业人员调查的图表为准, 擅自做主更改, 有的甚至不看外业图表盲目修正。
3) 小班修正后没有进行面的重叠和缝隙检查, 有很多的重面和缝隙, 结果导致林地面积不准确。
3 建议
3.1 村级林改工作组的配合要到位
熟悉本村历史和社会地理的明白人, 是村民普遍认为公平、公正的人。只有这些人与外业人员密切配合, 外业调查的摸底数据才能详实可靠。
3.2 政策培训要到位
要明确家庭承包是明晰产权的主要形式, 是林改政策的核心, 是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只有把握了这个核心政策, 才能确保林改工作依法依规不走样。
3.3 技术培训要到位
从村界修正出图到二类数据修正、划分宗地、宗地信息的录入、林权受理、林权台帐等所有工作, 都离不开林业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采集中所涉及到的林业相关知识, 如小班各因子之间逻辑关系、宗地属性之间的相关性、小班、宗地、飞地之间的关系等, 都要事先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数据录入时才能不出错, 真正达到图、表、册一致, 人、地、证相附。
3.5 调查摸底结果公示要到位
在调查摸底阶段, 对于没有经过“自查自纠、查遗补漏”的村组, 不得进行调查摸底结果的公示。
3.6 林改档案规范整理要到位
调查摸底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是整个林改工作的基础。历史上的事, 能不能说清楚, 就看档案记载得是否真实、准确、全面。建好、管好、用好调查摸底, 档案, 要让林改档案真正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要想把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做好、做扎实, 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必须高度重视调查摸底工作。只有把调查摸底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了, 才能真正把林权证发成“铁证”, 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林业厅编.山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参考手册 (未出版) , 2008.
[2]山西省林业厅编.山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导手册 (未出版) , 2009.
[3]山西省林业厅编.山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料汇编 (未出版) , 2010.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8
各基层工会、建设局工联会:
为更好地了解直属工会困难女职工的生活状况,为开展“三八”送温暖工作提供依据,现决定在各基层工会中开展困难女职工摸底调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开展困难女职工摸底调查、及时为女职工“送温暖”,是工会组织关爱女职工、为女职工办实事好事的重要举措之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真抓落实,认真调查、如实反映困难女职工的家庭情况,并及时上报我委。
二、调查的对象
因本人患重大疾病、家庭遭遇天灾人祸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女职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448元,致生活、子女读书困难的女职工。
三、上报要求
基层工会进行摸底调查,填写《顺德区直属工会困难女职工家庭情况调查表》,于3月3日前上报到区直属工委会。调查表电子版可到直属工会网(http://zsgh.shunde.gov.cn)“电子表格下载”栏下载。联系电话: 22830951,22830923。
附件:《顺德区直属工会困难女职工家庭情况调查表》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三日
附件:
顺德区直属工会困难女职工家庭情况调查表
填报单位:单位电话:填表日期:编号:
接背面(填写家庭具体困难原因及状况)
注:
1、可供选择的栏目,在符合本人或家庭情况选项后的“□”内打“√”;
2、“户口类型”一栏,即农业户口、城镇户口、农转居等户籍类型;
3、“健康状况”一栏,如有疾病或残疾的,具体情况应在背面空格写明;
4、如无工作单位或已不在职的,应注明就业现状:无(失)业、下(待)岗、离(退)休、病退、内退等。
关于对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通知 篇9
各基层工会小组:
为更加全面、真实、及时地掌握国有困难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进一步健全完善工国有困难职工档案,为各级组织开展帮扶活动提供基础性依据,公司决定对国有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国有困难职工档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有困难职工界定标准:因各种原因未纳入低保范围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因下岗失业、重大疾病、子女教育、意外灾难、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
(一)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即人均收入360元以下(不含360元)为低保职工。(已经纳入政府低保范围的职工,给予建档,原则上不在企业救助范围)
(二)家庭人均收入396元以下(不含396元)的职工为特困职工。
(三)家庭人均收入在468元以下(不含468元)为困难职工。
二、申报要求
(一)国有困难职工调查摸底工作实行逐级上报的原则。建档以户为单位进行,夫妻双方不重复建档。
(二)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病事假累计超过15天的不在建档范围。
(三)国有困难职工建档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本人的工资证明,由劳资开具并加盖公章
2、户口原件及复印件(需每页都复印)
3、申请者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4、户口上有其他家庭成员的,需由街道办提供无收入证明/上学的需学
校开具介绍信
5、根据不同情况,需提供配偶的收入证明材料(提供其中之一)
①没有工作的,在街道办出具无业证明
②下岗的提供下岗证明
③工龄买断的提供买断协议书
6、患重大疾病的、单亲、残疾等特殊情况的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请各部门进行一次详细的排查,准确摸清国有困难职工的困难程度、致困原因,确保把符合条件的国有困难职工全部纳入管理
公司工会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10
一、学校文化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概念模糊
A校管理者对建构学校文化的认识不足, 在学校建设上以经验型管理为主, 缺少独立思考和个性创新。在访谈调查中, 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反映学校的基础建设问题, 很少提及学校的文化建构, 并对学校文化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 把学校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 甚至等同于搞学校特色。显然, 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学校特色是不同的概念范畴, 学校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内在底蕴, 是深层次内涵和特质的全部概括, 需要长时间传承和持续创新的积淀。而校园文化是浅表层次的部分描述, 是学校文化的下位概念, 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建构的表现形式。
2、缺乏目标, 难以定位
A校的学校文化建构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布局, 缺乏明确的定位。学校管理层把更多地精力放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上, 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高瞻性的目标。A校在文化建设上开展了相关活动, 比如坚持以“爱”为主题, 关爱贫困生和留守儿童, 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成立教室的小图书室, 举办宿舍美化设计大赛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校的文化建设, 但缺乏明确的主线, 其最终目的是塑造怎样的学校文化, 该校管理层对此模棱两可, 理不清头绪。
3、基础薄弱, 设施落后
A校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 受限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 学校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该校文化活动场所狭小、体育运动设施缺乏、日常教学设备不完备。据一位物理老师反映, 学校没有独立的实验室, 实验器材和设备不完备, 只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教学, 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并且该校的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的流动性很大, 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不合理, 很多任课老师要兼任多个科目的教学。可见A校在文化建构方面还处于探索期, 基础非常薄弱。
二、学校文化建构的建议和对策
1、理清学校文化的内涵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代表学校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体系。有学者认为,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惯形成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从这个角度出发,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 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 能够体现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质。
2、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有助于教师理智地认清教育现状, 对学校未来发展拥有明晰的规划和目标, 反思学校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不足。A校的办学理念要立足学校实际, 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和社区文化背景进行全面分析, 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创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并且该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有待进一步完善, 应该在更长远的视角和更深刻的意识上去思考和研究, 并能理智、明确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 建立独特、科学的教育理念, 以此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3、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 学校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2]。物质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的改造、美化, 还包括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A校要把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着力改善学校生活环境、住宿条件和运动设施, 加快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 使学生安心并乐意在学校读书和生活。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校园如同家园, 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进而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提高学校教师队伍质量
优质教育取决于优秀教师, 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文化建构的关键所在, A校应该立足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目标, 对教师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 加强对在岗一线教师的培训, 安排教师到其他示范性学校参观学习, 开拓他们的视野和见识,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此外, 针对A校师资力量缺乏、流动性大的实际情况, 学校应该创造有利条件留住骨干教师, 并且设法引进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 为学校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贫困地区初级中学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在学校文化建构方面存在认识不足、缺乏目标、基础薄弱等问题。根据对广西博白县A校进行实证调查, 挖掘贫困地区初级中学进行学校文化建构的潜力和出路,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贫困地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76.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11
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南昌市教育局将对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认真做好摸底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摸底的范围和内容:
范围为全县中小学校,内容是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各校请按调查表内容要求如实填写相关情况(调查表见附件),并加盖学校公章。县直学校填写后直接交教育股,乡镇中小学校由中心学校收齐交教育股。上交报表时同时上报电子稿,以便汇总。
二、报表上交时间
2011年9月15日前上报教育股。
三、注意事项:
1、各学校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在规定的时间内切实摸清实际情况。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年份”填报2004年。
3、“是否建立心理辅导室情况”栏,只要求各中学与少年宫所在学校填报,从业时间为2009年起。
4、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我县目前尚未开通,可不填写。
5、“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名称及版本”填《心理健康教育》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6、联系人:彭贤淮 ***
电子邮箱:jyg3422356@163.com
2011年9月8日
附件:
南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查表
1.学校名称: 安义县乔乐乡社坑小学所属县区: 安义县
2.学校性质:完全中学;独立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小学√。
3.学校所处的位置:城区;县城;乡镇√;
乡村√。
4.在校师生数:班级数6,教师12人,学生272人。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年份2004年,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领导姓名邓庆荣,职务 校长,电话***,电子邮箱 980380872@qq.com。
6.是否建立心理辅导室情况:是,否/。
7.心理辅导室负责人姓名/,性别 /,专职 /,兼职 /,专业背景/,从业时间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8.获得心理咨询师人数 /人,专职/ 人,兼职1人。
9.心理辅导室的配置情况:面积/平米,功能室/间。
10.2010—2011学年度心理辅导室每周开放规定时数共计/小时,全年实际开放总时数/ 小时,整个学年接待学生来访人数/人。是否有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的其他途径:热线,信箱√,其他。
11.2010—2011学年度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情况:墙报4 期,校刊/期,广播10次。
12.是否建有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是/或否 √,网址或博客/。
13.2010—2011学年度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经费 /元
1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个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其他。
15.2010—2011学年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课情况:开课的班级6个,占全校班级数的百分比100%。
15.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版本和名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6.2010—2011学年度学校开设教师、学生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情况:专家讲座/次,校内教师讲座1次。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篇12
生”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1、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维度开发学习潜能,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培养学习热情等,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的有效学习。
2、在实践中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及时加以验证和补充,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3、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教师的教科研与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调查过程与方法
(一)、调查时间:2011年3月—— 5月
(二)调查的对象
从所教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入手,我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得到更多地关心和指导。
(三)、调查的方法:问卷法
为了能更为准确地掌握每个研究对象的信息,我首先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
(1)想了解研究对象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喜好程度。因此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数学吗?
(2)想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第二个问题是:你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哪些困难呢?
(3)想了解研究对象对待作业中困难的方式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在作业中遇到了困难,你怎么办呢?
(4)想了解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第四个问题是:家长关心你的学习吗?他们在学习上是怎样帮助你的呢?
(四)、调查的原始材料
关于转化辛寨镇中心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问卷调查材料
调查时间:2011年4月7日
(1)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数学吗?
(2)第二个问题是:你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哪些困难呢?
(3)第三个问题是:在作业中遇到了困难,你怎么办呢?
(4)第四个问题是:家长关心你的学习吗?他们在学习上是怎样帮助你的呢?
三、对调查对象的具体分析及转化措施
从这三份问卷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数学学习没有惧怕的心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态度不是太积极,不能自己独立克服,总是要求助于外力;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各不相同,一个学生家长做的具体实在,另一个学生家长则是停留在口头的关心,最后一位学生家长则是不闻不问。综合以上的调查,我初步撰写出了研究对象的诊断报告和个别教学的方案。
王欣茹:在数学学习上没有自信,比较自卑,数学底子比较薄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自身很认真,因此计算的正确率较高。
转化措施:教师利用各种场合对其进行鼓励,培养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课外的时间,帮助她弄清楚数学书上的概念,对于她的作业要做到面批,及时把握她的学习动态;帮她找一个学习的小伙伴,以便于她随时请教。
韩冰洁:家长工作很忙,对他没有要求,因此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书写潦草,错误率高,做作业的习惯不好,经常是看不清题意,但孩子智力条件尚可,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转化措施:与学生谈心,帮其认识自身的问题,提出希望,同时在校内对其学习加强监督与督促;与家长沟通,加强校外的督促,逐步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纪心:是一个很文静的小女孩,长的很是秀气,与同龄人相比,她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学基础很差,学习非常吃力。
转化措施:在课堂上多关注其学习过程,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她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同时与家长沟通,制定出帮扶的计划;家长每天都要认真地看孩子的作业,确保对于每天的知识点都能够掌握。
四、对调查对象进行跟踪分析
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学困生”的转化,我们需要随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以利于我们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实效。
1、建立错题档案。建立错题档案就是指对这些研究对象的错题进行真实地记录,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正的方案。
如:分数除法(三)
原题出处: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页第二行第二小题 1.5x=28.5
(1)、正解:1.5x÷1.5=28.5÷1.5x=28.5×2/3x=19
(2)、学生错解:1.5x÷1.5=28.5÷1.5x=28.5×1.5x=42.75
(3)、学生描述:因为除法可以变成乘法运算,所以将28.5÷1.5变为28.5×1.5。
(4)、教师分析:这个错例看似可笑,深入思考,喜忧参半。
喜:学生对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转化关系的应用自觉的从分数运算拓展到小数运算。
忧:源于两点:①学生对除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条件理解的不深刻,只强调了运算符号的转化,忽视了除数要转化为它的倒数才能满足乘法与除法转化这一前提条件条件。②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
这道题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习小数倒数的求法,但是学生学习了小数与分数的互化以及分数倒数的求法。在解决此题时,学生没能将这两个知识综合起来应用说明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至少两个)的训练还有待加强。
(5)、纠偏措施:以此题强化理解除与乘之间的转化,训练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错题档案的建立,加深了学生对于错误之处的理解,避免相同情况的错误再次出现,巩固了对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对于学期结束的整理与复习也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2、对研究对象每次单元测试的卷面进行细致地分析,查找其薄弱之处,寻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方案。如果进步了就标志为“+”,如果退步了就标志为“-”。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则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退步了的学生,就与其一起分析卷面,查找其学习的不足之处。
五、调查结果及建议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到边远贫困地区工作调查研究报告11-04
学困生的转化调查报告08-08
关于学困生的高中语文05-12
关于贫困生认定工作(2011)范文11-09
对乡镇农村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10-13
关于贫困生申请书200字05-17
关于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08-08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06-06
关于大学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