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共8篇)
某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篇1
XX 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按照市实践办的部署要求[①],为了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实践联系点(xx 镇芹洋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一步帮助芹洋村摆脱贫困,从 20xx 年 3月上旬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 xx6 次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及人大机关干部深入该村“蹲点”调研。期间,先后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调查 68 人次,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公开征集意见、参与接访等调研方式,听取了 xx 镇领导干部及芹洋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汇报,查阅调查该村的档案资料,走访农户 138 户 456 人,取得了一手资料,详细了解芹洋村的贫困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芹洋村位于 xx 镇西部,下辖芹洋主村和长林自然村。年平均气温 19.6℃,年均降雨量 1566 毫米,年无霜期 285 天,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
全村共有 436 户 1837 人,男性 998 人,女性 839 人。其中,芹洋主村 298 户 1227 人,长林自然村 168 户 610 人;少数民族28 户 91 人,占 4.9%;党员 32 名,其中女党员 5 名;共有 16 个村民小组,劳动力 1212 人(在外打工 786 人,占主劳力的 64.9%);现有初级小学 1 所,教师 1 名,在校学生 18 名,村级农家书屋1 个,无村级卫生室。全村目前共有各类在读学生 157 名。其中,本科及以上 13 名,高中生 22 名,初中生 36 名,小学生 86 名(含
本村在校生)。
芹洋村有水田面积 1293 亩,山地面积 1206 亩,林地面积7010 亩。现有农民经济合作社 6 家,农业公司 2 家,主要种植脐橙、红肉蜜柚、紫薯、大华李、葡萄等农作物。2013 年,该村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因投资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负债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65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②]低 4796 元。其中,全村高于市人均收入的有 36 户 198 人,占10.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 400 户 1639 人,占 89.2%。目前,全村共有低保户 23 户 63 人,五保户 15 户,残疾人 45 人,其中三级残疾 xx 人,二级残疾以上 31 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级组织薄弱,村主干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缺乏凝聚力和感召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不够清晰,规划性较弱,方向不明确。全村 15 名村干中仅有 5 名村干部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其中大专学历的 1 名。村干个人致富能力弱,虽然有干事的热情,但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时,村主干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没有吃透,不了解政策、不懂政策,更谈不上运用政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种植大户王寿生从 2010 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 100 多万元租用土地 300 多亩种植柑橘等水果,并成立了1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至今为止未向上级争取过帮扶资金,导
致资本资金周转困难,项目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大。其原因是村主干政策意识薄弱,没有掌握好政策,更没有积极地向群众宣传政策、帮助群众争取资金扶持,使惠农政策在“最后一公里”掉了链子,在群众发展生产的关键时刻“贻误战机”。
二是剩余劳动力闲置,土地分配不合理。目前,芹洋村在村人口 650 多人,大部分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由于没有专业技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等因素,这一部分年长劳动力无法转移到城镇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造成劳动力严重浪费。由于历史原因,芹洋村没有制定村规民约,土地没有随着人口的变化得到合理分配和流转,特别是在五保户的赡养问题上,村委没有与五保户签订抚养协议,导致在五保户死亡后遗留下的土地村集体无法收回,而是被其亲属长期占有,这种情况下村委也没有按照《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向其亲属要求扣回“五保”费用,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部分土地长期荒废,在村的部分群众又因为土地少无法发展生产,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严重挫伤了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三是学校布局不科学,儿童上学成本高。芹洋村原有一所完全小学,可辐射华岩、周家山、瓜溪等周边村庄,鼎盛时期有学生 260 多人。随着农村教育改革“撤点并校”政策实施,根据xx 中心校的布局调整,芹洋村级小学被撤并成初小校,只剩下幼儿园、一至二年级学生在本村就读。目前,配备 1 名老师,有18 名的学生(其中 12 名为学前儿童),教师同时跨年段、跨学
科进行教学。而 xx 镇在院前、磻溪(两村相距不足 2 公里)设立了 2 所完全小学。芹洋村适龄儿童每天要独立乘坐公交车往返于 6-8 公里外的上洋小学或磻溪小学就读,群众怨声载道、反映强烈。为此,很多群众都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罗江、赛岐以及城区小学就读,顺便外出打工。这种因孩子念书问题被迫外出打工的家庭占外出人口的 35.4%。由于外出生活成本较高,收入反而不如在家务农,严重加大了这些家庭的生活负担。
四是农业发展滞后,村民小额信贷难。由于芹洋村群众大部分采用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农户普遍采用小规模分散式种植传统农作物,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现代农业发展缓慢。村中只有 5户从事规模种养殖和现代设施种养殖的大户,村集体也无固定的经济来源和经济实体,农业产业结构整体仍然处于低层次的传统农业阶段。一些家庭有劳力,也很勤劳,但由于缺文化、缺技术、缺资金、不善经营,劳动成果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尽管近几年,党委政府在政策上对农村贫困地区给予了极大扶持,但因村级经济底子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同时,银行部门没有将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甚至违出现规操作惠农资金的现象。如计生部门对计生三户提供期限为 3年的 2 万元贴息贷款,部分群众申请后,信用社要求花费 8000元购买指定的基金等金融产品才能予以放款,加上免息贷款程序多、手续杂,严重影响群众申请小额贷款帮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由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属条块管理,其系统有自行规定,如
部分金融部门在提供贷款时,要求至少要有 1 名公职人员为农民担保,无形中增加了农民小额贷款的难度。
五是低保政策执行不规范,残疾保障金发放不及时。芹洋村目前有低保户 23 户 63 人,五保户 15 户,残疾人 45 人。这部分群众基本无劳动能力,生活主要依靠政府、社会和亲属的救济。调研发现,芹洋村部分低保户生活水平明显不符合低保标准却依然享受低保政策,而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却无法享受到低保政策,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如:低保户王明花育有 3 女,均已出嫁,其 2006 年起开始享受低保补贴。据了解,王明花目前生活水平已高出村人均收入,且盖有一栋占地面积 200 多平方米的新房,不属于低保范围;村民詹光增(党员),从芹洋村原来的东北洋自然村迁入芹洋主村。目前无住房、无耕地,育有 1 孩,现就读福安一中高一,家庭基本无经济收入,至今仍未享受到低保补贴。同时,在调研走访中,许多残疾人反映去年开始没有领到残疾人保障金。据了解有关部门,2013 年,全市残疾人保障金共需 500 多万元,市财政没有按预算拨付到位。
三、对策建议 市人大机关通过进村入户蹲点实地调查,不仅了解到芹洋村群众当前所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更看到了村民在新形势下的那种潜在的动力和积极参与的巨大热情,特别是在市挂钩领导、挂钩单位的指导下,村两委正在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在下一步对口帮扶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
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认真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以发展求脱贫,以项目求带动,以就业求实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促进芹洋村协调发展,着力改善芹洋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芹洋脱贫致富步伐。
㈠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干引领能力。要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领导能力,加强现任村级“两委”成员培训教育,着力提高村干部特别是村主干的的政治素质、政策意识、文化水平,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下半年,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到穆云溪塔村、晓阳镇恩辉农博园等农业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提升班子成员的素质和创业技能,切实解决“两委”班子思想不解放、不善于创新、不了解党的政策、不敢干、不能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要发挥“下派干部”驻村指导作用[③],积极开展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实施农村“168”党建工作机制,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行“6321”工作规则,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要建立健全村干部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把有热情、素质高、能干事的能人发展到党员队伍中,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班子整体素质,保障村级领导班子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小组和本村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使村民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通过监督、引导、带头、示范,带动更多的群
众参与芹洋村经济社会发展事业。
㈡大力实施“瞄准式”扶贫,开展“双到”工程计划。在芹洋村这样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的贫困村,面对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女性化的现实。对确认的农村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分类制定政策实行差异化扶持,做到扶持规划到户,扶持项目实施到户,扶持资金落实兑现到户。对低保人口[④],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根据其收入状况分别确定享受低保的标准。对有开发能力低保人口和非低保贫困人口,享受扶贫开发有关政策,在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贫困村资金互助会入股、贫困助学、技能培训、贷款担保、住房改造和扶贫移民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带动农户脱贫有机结合的方式,解决村级集体收入来源,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㈢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扶贫先扶教。通过调查,仅芹洋村因孩子就学的因素家长外出打工的比例达到三成以上,周边村庄类似情况的所占比例更高,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对芹洋村周边学校布局重新进行调整,支持芹洋村恢复开办完全小学,服务半径辐射到周边的华岩、周家山、瓜溪、吉坑、岭头等 5 个行政村的适龄儿童,解决“就学难”问题。要支山区教育,加大对教育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大力保障就读学生的饮食、住宿、学习、交通等条件,按照师生比例配备足额教师,对不同学龄的儿童进行分年级式教育,彻底改变芹
洋村“复式”教学的落后现状。
㈣突出产业扶贫开发,推进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农业仍是贫困村的主导产业,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找准增收门路。目前芹洋村要重点发展 1-2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借鉴潭头镇柯洋村“公司+合作社+农户”,及晓阳镇恩辉农博园“自建自管、我建他管、他建他管”的模式,引导群众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确保全村群众都能享受到芹洋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进有实力、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和林下经济,在充分考虑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引进适合该村的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效益,提高农业附加值。政府有关部门要帮助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妇女小额贷款、计生三户贷款等惠农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有效引导群众融资集资,解决发展资金不足、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㈤严格执行保障标准,落实项目捆绑资金。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好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审批关,对不符合条件申请标准的群众,严把审批关;对已经不符合享受标准的群众,强制取消其领取资格。尤其是村委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低保申报程序,对不属于低保范围的群众,要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使其主动将补助名额让与其他更困难的群众。要积极向党员群众宣传困难党员建房补助、旧村复垦等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充分利用好扶
贫政策,争取项目扶贫资金,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市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要规范残疾人保障金的发放,确保每一名符合领取标准的残疾人都能及时足额领取补助金,有关部门要对补助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整改,落实相关责任,切实保障残疾人士的基本生活。
某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村293名农民,其中男性161人,女性132人;年龄18~83岁,平均44.59岁;工龄1~74a,平均27.73a。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3.11%,初中54.95%,高中及以上11.95%。婚姻状况:未婚21.16%,已婚71.67%,其他(离婚、丧偶)7.17%。调查对象智力正常,能理解问卷内容,自愿接受调查。
1.2方法
采取SRHMS量表对某贫困村293名农民进行测评。评定过去4周以来的实际健康状况。该量表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3个评定量表组成。生理健康量表包括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和身体活动功能3个维度。心理健康量表包括正向情绪、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认知功能3个维度。社会健康量表包括角色活动和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3个维度。另有健康总体自测维度共10个维度48个条目,每个条目划分10个等级,以标尺形式表示,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被试者在自己认为适当的位置打“”。越靠近0表示身体状态越差,越靠近10表示身体状态越好。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15.0软件包中的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性别农民SRHMS量表得分比较
男性农民量表总分和各子量表得分均高于女性,量表总分、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不同年龄组农民SRHMS量表得分比较
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40岁组与≤30岁组比较,量表总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1~39岁组与≤30岁组比较,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组与31~39组比较,量表总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2。
2.3不同工龄组农民SRHMS量表得分比较
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工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30a组与≤15a组比较,量表总分、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6~29a组与≤15a组比较,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a组与16~29a组比较,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不同文化程度组农民SRHMS量表得分比较
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有所增加。高中及以上组与小学及以下组比较,量表总分和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初中组与小学及以下组比较,量表总分和各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中及以上组与初中组比较,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不同婚姻状况组农民SRHMS量表得分比较
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未婚、已婚、其他(离婚、丧偶)的顺序而逐渐下降。其他组与未婚组比较,量表总分和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不同经济状况组农民SRHMS量表得分比较
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经济状况的提高而有所增加。人均月收入300~400元组与低于300元组比较,量表总分、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于400元组与300~400元组比较,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6。
注:与男性比较,*P<0.01。
注:与≤30岁组比较,*P<0.01或P<0.05;与31~39岁组比较,#P<0.01或P<0.05。
注:与≤15a组比较,*P<0.01;与31~39a组比较,#P<0.05。
注:与小学及以下组比较,*P<0.01或P<0.05;与初中组比较,#P<0.05。
注:与未婚组比较,*P<0.05。其他:离婚、丧偶。
注:与<300元/月组比较,*P<0.01;与300~400元/月组比较,#P<0.01。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男性农民SRHMS量表得分均高于女性,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年龄、工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与张永年等[1]报道的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的情况基本一致。男性农民SRHMS量表得分均高于女性,原因可能有3方面:一是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关;二是女性农民除要和男性农民一样干农活外,在家里还要负担烧水、煮饭、喂猪、照顾老人、管教子女等繁重的家务劳动;三是主要是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性农民的社会地位明显低于男性农民。工作和家庭等多方面压力会损害女性农民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重视女性农民的健康保护。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符合正常的生理规律。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工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原因可能一是工龄增长,年龄也随着增长;二是农民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高气温、高气湿、低气温、强热辐射、农药、化肥等[2,3],这些职业有害因素严重损害农民的身心健康。
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提高而有所增加,文化程度高,容易接受卫生防护知识,对身体健康较为重视,善于调理身体和调节心态,性格易趋成熟,为人处事善于应变。经济状况好,易于处理多种事务,减轻各种压力,利于身心健康。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未婚、已婚、其他(离婚、丧偶)的顺序而逐渐下降。无论是离婚还是丧偶,对人的健康都是一种重大打击,配偶的离去,使人在工作、生活上都承受双倍的压力,容易使人走向孤独和无助。贫困村农民社会地位低、经济不宽裕、文化程度低、缺乏卫生防护常识、离婚、丧偶等社会心理因素对农民的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4]。
WHO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应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个体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总和。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大局稳定的问题。我们利用SRHMS量表以自测方式,从生理、心理、社会健康3方面对贫困村农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和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农民的身心健康状况,对我们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农民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 1.0,SRHMS)对某贫困村293名农民进行测评。结果男性农民SRHMS量表得分均高于女性;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年龄、工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随着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提高而有所增加;农民SRHMS量表得分随着未婚、已婚、其他(离婚、丧偶)的顺序而逐渐下降。结论职业有害因素、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对贫困村农民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均存在一定影响。
关键词:农民,自测健康,SRHMS
参考文献
[1]张永年,李凤芝,张志刚,等.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自测健康状况的调查.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2):103-105.
[2]仲来福.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0.
[3]梁友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8-310.
某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scl-90;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显著差异
一、前言
高职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其学业成绩低,家庭环境及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值得我们教育者关注。近年来国家关于大学贫困生的一些奖助学等政策,对减轻其经济压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远远未能解决其“心理贫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当前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二、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研究选取邢台市两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贫困生选自学院困难生信息库,而非贫困生则是对学院的非贫困生整体进行随机抽样获取的。选取的对象兼顾性别、专业以及来源地等方面的平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全部有效。其中贫困生为200名,非贫困生为300。贫困生中男生120人,女生80人,城市85人,农村115人。
2.方法。本次采用scl-90的问卷调查,本问卷全名叫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SCL-90内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较能准确评估病人自觉症状特点,且有较好的效度,是应用最广的自评量表之一。量表共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從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
统一发放SCL-90问卷,告知被试统一的指导语,在规定时间内收回问卷600份,最终有效问卷600份。采用spss13.0软件对抽取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百分比统计、差异检验等。
三、调查的结果说明
表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各因子对照检验
(注:*P<0.05;**P<0.01;***P<0.001,以下同)
从表一可以看出,贫困生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要弱于非贫困生,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及其它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尤其在人际关系和其它(睡眠和饮食方面)因子上得分最显著。
总之,通过此研究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以参考和启示,学校对于贫困生在给予经济帮助的同时也要兼顾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让其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段素梅.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1).
[2]方慧兰.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调查 篇4
一、中国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必要经济支持
他们没有充足的资金支付寻找工作需要支出的成本,比如打印个人的求职简历,购置相关的服装,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些在一般的学生身上不是什么难题,但对于贫困生就要另当别论,也许这些使他们的生活费用,但因此影响了他们找工作,由于贫困,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本该拥有的机会。
(二)匮乏渠道和资源
不能否认的是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他们和他们远在乡下辛苦劳作的父母,在所谓的“社会竞争力”面前,显得手足无措,渠道和资源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
(三)长期心理困扰
走出乡村进入大学,他们有着家人的期盼,父母的期待更有乡亲们的经济支援的压力,仅有的那点钱也只能作为生活费用,他们都努力的通过自己来改变生活的处境。在就业和贫困的双重压力之下,贫困大学生就很容易发生各种的心理问题,更进一步的影响到他们的的行为,这就给贫困生本身和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对学校和社会来说,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认识上的问题
(1)贫穷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心理上的自卑,就会对同学产生心理上的疏远,虽然他们自尊又自爱,并希望和其他同学建立友谊,融入群体,更好的接受其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早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但自卑心却让他们远离大众,孤立无
援。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性格也有差异,性格中自主能力强,吃苦耐劳等优点,也很珍惜学习机会。
(2)因贫困产生的封闭心理
多数贫困生,因为自己的经济拮据的原因,尽量的缩小自己的交往范围,不想过多的把钱花在社会交往上,也不想参加各种社会组织,自卑感折磨着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变得更为封闭,很少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一直以一种戒备的心态和他人交往,其实他们也很渴望融入群体,但由于过强的自尊和封闭心理使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1。长期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受到长期的自卑心理的折磨,因此而变得更加的敏感、非常的脆弱。
2、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贫困大学生普遍的存在忧郁和焦虑情绪,焦虑和忧郁成为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内容,急需化解他们的忧郁和焦虑心理2。贫困大学生产生焦虑和忧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贫困生生活上有更多的顾虑和压力,不可能和来自大城市的其他同学相比,其他同学只要好好学习,生活有父母的大力支撑,无忧无虑,然而贫困大学生既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搞好学习又要赚钱来养活自己,虽然有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少量支持,但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已上万,仅仅依靠亲朋和社会资助的方式是难以支撑的。
(二)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而且原因也有社会、家庭、自我本事、政策等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1、社会的因素
目前的社会竞争激烈、贫富收入的差距拉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下岗、离异)、各方面的人群的生活压力增大,这就使得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更大,挫折感进一步增强,普遍存在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此外,不平衡心态使得安1李宗建..和谐校园视域中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传承.2009(10).李蓉.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全感大为下降,这一切都增加了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感,也因此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的因。面临来自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以及社会责任的压力、生活方面的负担、以及充满快节奏的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等,都使得他们身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疲惫感。
2、家庭的因素
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多数是农民,因此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相对有限,在处理各方面问题时,方式方法可能显得粗糙,这对于贫困生来说,最初的言传身教来自于父母,深受父母的言行的影响,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其行为习惯也在生活中表现出来了。农民家庭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也是因为贫困所导致,这就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上留下了一个阴影,对贫困有一种不敢说的恐惧感,当这种恐惧感从小就在其心中萌芽后,很渴望将其摆脱,但实际生活中发现并不容易,因而心理上变得更加忧郁,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3。
3、学校因素
(1)校园环境的影响
社会的风气会直接的影响到校园生活,因此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在校园中看到,学校作为贫困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多数时间在校园度过,学校生活对其身心发展必然会产生影响。学校中的教育、学习、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的负面效应直接的作用于他们,就会使其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果长期的下去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2)学习环境的压力
在大学的校园里,是一个“高手如林”的环境,以前的天之骄子现在变得很为普通,这就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因为贫穷有一种失落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加之他们多来自农村,学习的方法技巧以及一些现代化的学习工具,都不会使用,而来自城市里面的大学生经多见广,许多新学习工具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而且充分的利用,这样必然会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留下很大的心理落差,加之生活贫困,既要赚钱生活,又要继续努力学习,如果生活环境压力很大,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3 叶小华.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党史文苑.2008(22).4、自身因素
(1)为了父母的期望
从开始读书到进入大学,贫困家庭的家长对孩子寄托着很大的希望,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贫困生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当初父母为了自己的升学,诸如考大学、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都操碎了心,为了能让自己上一个好的大学,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来自父母期盼成了贫困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压力,他们既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深情的期待,但另外一方面,现实竞争的残酷,让他们心力憔悴。
(2)缺乏能动性
贫困大学生生活有困难就应该积极主动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基金,先解决生活的困难等实际问题,之后才能进一步的排除心理负担以及因为贫困产生的忧虑情绪,但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并没有申请相关的援助,心理上消极被动,不愿意承担负面的责任和影响;其次,一些贫困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只要稍有挫折就心灰意冷,情绪低落,还没有学会接纳自我,需要一种积极对待人生的态度,将贫困要化为一种动力,奋发图强,才能更好的生活学习。
三、总结
某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篇5
江西省普通高较贫困生资助状况调查报告
贫困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并且成为了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的`贫困生资助问题调查发现,江西省普通高校贫困生数量众多,资助压力大,贫困生资助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对策有: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使贫困生资助制度化、透明化;拓展经费来源,完善现有的资助方式;积极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建立大学生诚信品行档案,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作 者:许祥云 陈方红 XU Xiang-yun CHEN Fang-hong 作者单位:许祥云,XU Xiang-yun(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陈方红,CHEN Fang-hong(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刊 名: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YOUTH LEADERS COLLEGE 年,卷(期): 19(5) 分类号:G455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资助状况 对策某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篇6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受人关注.从学习、消费与闲暇生活、人际交往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 者:王谦 黄明生 江华 WANG Qian HUANG Ming-sheng JIANG Hua 作者单位:王谦,WANG Qian(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黄明生,HUANG Ming-sheng(红河学院办公室,云南,蒙自,661100)
江华,JIANG Hua(红河学院社科部,云南,蒙自,661100)
某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篇7
一、研究缘起
根据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按照《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21.88%。[1]此外,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2]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其教育问题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父母一方不在身边,缺少了和儿童的交流,或者缺少了父母一方的监管,都有可能对儿童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3]大量研究都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汇款越多,可能子女做家务劳动和做农活的时间越少,专注于学习的时间则有可能增加,因而父母外出打工也可能对子女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4]那么当这些作用交互在一起时,两者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又会有何不同呢?近年来因为留守儿童比其他儿童更脆弱的观念,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针对留守儿童提出了一系列的援助措施,但是这样对非留守儿童又不够公平,这些将是笔者接下来探讨的内容。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河南省南召县(以下称“M县”)因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在2006年进入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根据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M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共有99060人,[5]王世炎等调查发现南阳市义务阶段的留守儿童总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48%。[6]以此为参照,M县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致有47548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例为1:1。故在M县开展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比较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笔者选取了M县义务教育阶段2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留守儿童10名,女生占6名;非留守儿童10名,女生占3名。编号1~10代表留守儿童,编号11~20代表非留守儿童,除被访者6和被访者17父母一方是高中以上学历外,其他儿童的父母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半结构式访谈为主,直接观察为辅,进行数据的搜集。访谈提纲主要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内容。笔者根据骆风编写的家庭教育指标体系,构建出包括家长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策略、家长道德文化素质的家庭教育访谈提纲;就学校教育而言,本研究主要将其放置微观层面,即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主要测量学生的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个指标;社会教育是指国家和社会公民团体在学制系统以外,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利用文化教育设施,对全体国民进行的一种教育。[7]本研究中社会教育主要指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看电视和其他服务类的活动。
研究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M县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各10名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无明显差别,“弱势群体”情况堪忧
在学习方面,两类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等无显著差异。当询问“你觉得爸妈在家的同学学习好,还是不在家的学习好?”时,被访者回答如下:
“我们班有很多爸爸出去打工的同学,他们很努力,学习成绩比我们好,老师比较关注他们,对他们很好。”(被访者14)
“我们班基本都是留守儿童,我觉得根本还是看自己,这和父母在不在家没有关系,我们班学习好的那几个爸爸都出去打工了。”(被访者7)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淡薄,施加于孩子的影响很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这与是不是留守儿童没有联系。
在和同学相处方面,几乎所有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和同学友好相处。比如:
“有好几个好朋友,都是我们村上的,有时候说说话,有时玩游戏,有时讲学校发生的事情。”(被访者8)
“下课的时候有时会和前后位讲题,寒暑假就和村里的同学一起玩。”(被访者18)
留守儿童没有出现同伴交往问题是因为在M县学生认为父母出去打工是很正常的现象。当问及“你对你们班父母出去打工的孩子会不会有偏见?”时,被访者15说:“我们班很多同学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和他们玩得很开心。没有偏见,这位同学就是父母出去打工的,我们放假后一直一起玩。”
在身体素质方面,两类儿童身体素质都较好,不经常生病。比如:
“身体倍儿棒,每天都走路去上学,家离学校3里,正好锻炼身体了。”(被访者11)
“每天学校都会集体做广播体操,我的身体还好吧,并不是经常生病。”(被访者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M县实施了营养餐计划,两类儿童在营养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同时,每个儿童每天的运动量差不多,两类儿童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差异并不明显。有的研究同样表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饮食、衣着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异。[8]
但是农村儿童内部存在一些需要特殊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或是父母离异,或是生活极其困苦。被访者6说:“我觉得爸妈出去打工是因为他们不爱我了,感觉被父母抛弃了,我是父母的累赘,我们班有好几个父母离婚的同学。在学校觉得同学不喜欢我,在村里也没有朋友。”
还有一个男孩,家庭极其贫穷,父亲年迈多病,母亲离家而去,他不得不辍学在家照顾自己生病的爸爸,他说:“我想努力学习,但是因为要照顾我爸,有时候又学不会,如果今年我爸的病好一点,我就回学校继续上学。”
相关研究也表明,这些儿童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被同学接纳的程度和亲子关系明显较差,在品德、性格方面的问题也明显偏多。[9]
2. 农村家庭教育观念朴素,对儿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当问及“父母对你的学习期待高吗?”几乎所有儿童都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期待较高。被访者1说:“爸妈对我的学习关注很高,一般要求都是90分以上(满分100分),打电话的时候经常问我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考试成绩。”
但是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是很朴素的。首先,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指导。当询问“父母对你未来有什么期待呢?”回答如下:
“没有什么期待吧,爸妈从来没有在我面前说过这件事情。”(被访者2)
“一点都没有,有时候他们偶尔会说你要向村里的谁谁学习,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但我真的学习不好。”(被访者14)
其次,家长缺乏对孩子未来的投资意识。当问及“你上过特长班吗?”除三个留守儿童外,其他儿童都没有上过特长班。这从侧面说明了相比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有投资子女教育的倾向。
再次,很多父母片面地以成绩衡量儿童的综合发展,被访者9说:“回家一般都在学习,很少出去玩。如果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我妈就说不好好学习管这些事情干嘛。村里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家长觉得他各方面都好,其实他人品不好。”
最后,监护人未能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很多儿童沉迷于玩电脑和手机游戏。对于“放学回家你一般干什么?”被访者11说:“回家写作业,写完作业吃饭,然后就看电视打游戏,作业有时在学校就写完了,一般打游戏打到十一二点。”
父母不具备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造成了上述情况。这些儿童的父母基本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更不知道如何参与到对儿童的教育之中。
3. 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M县的很多学校育人观念、施教方式依然落后,学校甚至没有任何拓展课程。当向这些儿童询问在学校学习的状况时,一些儿童的回答如下:
“从小到大,班级的同学都在70个以上,老师只关注好的学生,像我们比较差的,老师要么说两句,要么就扔在那里不管了。”(被访者16)
“老师除了讲课基本不和我们交流,犯错了就进政教处挨棍子。我们学校没有书法课,只有主科,副科都不上,老师让我们在班级里背英语、语文。”(被访者1)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师资不足导致的大班额问题,在有限的师资条件下,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相关数据可以佐证:河南省教育投入指数为54.0,位居全国25位,落后于全国平均值6.2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指数严重偏低。[10]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不会因其留守儿童的身份而有差异,只会因成绩好坏出现“远近之别”。
4. 农村的社会教育资源薄弱,对儿童发展没有明确支撑
社会教育作为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列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然而M县文化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光顾书店的儿童寥寥无几,很多儿童在空闲时间要么打游戏,要么在农村的道路上闲逛。比如:
“朋友一起打英雄联盟,或自己打单机游戏,或看一些电视剧,这边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地方,有时候觉得生活好无聊。”(被访者13)
“像我们这地方什么都没有,博物馆、展览只在电视上见过,不知道那是啥,生态园还可以去玩玩,但是时间长了就玩腻了。”(被访者6)
M县儿童文化知识面狭窄,打牌、游戏已经占据了部分农村儿童的闲暇生活。农村的社会教育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儿童没有可以参加的社会教育形式是问题的根源。
四、提升农村教育的建议
1. 丰富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加强家长与子女的沟通
面对家长教育知识缺乏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构筑以村委会为核心,建立引导农村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多元主体参与体系。首先,村委会应该和非政府组织定期请一些专家、学校的老师来给村民上课,传授如何正确地关注儿童的学习,如何正确地评价儿童,如何为儿童未来发展提供相关支持等知识;其次,鼓励监护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亲子教育中,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最后,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和留守儿童保持密切的联系,多和他们的监护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孩子进行积极地监督与管理。
2. 转变教师育人方式,提升教师育人理念
学校应该整合多方面的资源,积极调动内部资源,联系学科优秀教师和学者定期在学校开设讲座,向教师传授相关教学经验和新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以民主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尽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师之间可以成立专业发展小组,分享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认同和同伴评价具有积极的作用。[12]教师应该转变以成绩评价学生的观念,同时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3. 集多方力量,以补偿教育的方式填补社会教育不足
补偿教育源于英美国家,目的是弥补一些弱势群体的孩子在智能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不足。[13]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创造一种学校和村民相结合的补偿教育模式,当学生没有在学校接受教育时,由没有务工的村民和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李明华认为中国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富百姓、穷政府、弱学校”的现象,其中“富百姓”是指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外出打工而逐渐富裕的农村村民。[14]这些外出务工的村民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成立“农村学校补偿教育基金会”,用于支付照看他们孩子的村民和老师的工资,如果其他非留守儿童的父母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这种补偿教育,他们就需要向基金会缴纳费用。
4.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儿童合理利用闲暇时间
对于儿童玩手机和感到无聊的问题,应该构建一种类似“农家书屋”的社会教育形式,将学生从沉迷电视和游戏中解放出来。有研究表明“农家书屋”在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进阅读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5]村委会可以和书店进行协商,为农村儿童提供较低价格的借书卡,并倡导爱心人士向儿童赠送优秀读物;定期选择有文化知识的村民、学校老师、志愿者向农村儿童进行作品的解读和阅读引导;每个村设置读书班班长,向村里的儿童发布与读书相关的通知;定期开读书会,分享读书心得。村委会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社会教育活动,满足农村儿童的社会文化需求。
某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心理资本 心理健康 贫困生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21-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党和政府采用各种奖、助、贷、减、补等政策从经济角度资助贫困生,各高校也积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保障大部分贫困生能够安心学习,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努力拼搏。然而,贫困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贫困,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贫困。已有研究表明,贫困生中25%的个体因为贫困而时常自卑,24.1%的同学受挫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21%的贫困生存在轻度以上封闭心理。这一现实表明,不仅要从经济上帮助贫困生,也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援助。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简称PsyCap)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关于心理资本的构成维度,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研究采用Luthans的观点,认为心理资本由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因素组成。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是一种类状态的心理要素,是可以改变和开发的,通过对心理资本的投资和开发,可以改善个体的绩效和提高个体的竞争优势。提高贫困生心理资本,增强其自我意识,推动其自身发展,提升其竞争优势,将有助于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促进其健康发展及未来的成长成才,并最终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拟从实证角度考察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心理健康特点,为培养贫困生积极心理资本,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南宁市某高职院校1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为92.2%。被试平均年龄为19.51岁,男生83人,占50.0%;女生83人,占50.0%;文科生91人,占54.8%,理科生75人,占45.2%。
(二)研究工具
1.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采用张阔等人(2010)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共26个项目,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4个因子,其中第8、10、12、14、25题为反向计分题。采用七级计分,各因子项目得分之和即为因子得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正向心理能力越强。
2.自尊量表(RSES)。该量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共10 个项目,4级计分,将各项目得分之和作为自尊分数,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3.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采用郑日昌(1999)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查贫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量表共28题,包括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四个维度。采用(是-1、否-0)两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
4.简易应对量表。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四级评分(相应的评分为0、1、2、3)。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重点反映积极应对的特点,如“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重点反映消极应对的特点,如“通过吸烟喝酒来解除烦恼”和“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
5.抑郁-焦虑问卷。采用scl-90中的抑郁和焦虑因子项目作为考察被试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指标,其因子均分作为被试抑郁和焦虑的症状指标。
(三)施测和数据处理
随机抽取180名贫困生进行个体施测。采用SPSS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贫困生心理资本现状
贫困生心理资本总均分为4.91,与量表中值4进行单样本t检验发现,贫困生心理资本显著高于中值4(t=29.18, P<0.001)。对不同性别的贫困生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男生的自我效能因子、韧性因子、乐观因子和心理资本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01),而希望因子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对文、理科贫困生在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理科生自我效能因子显著高于文科生(P<0.01),其他因子无显著差异(见表1)。
(二)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以自尊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简易应对量表、抑郁-焦虑问卷考察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贫困生自尊水平。本研究中被试在自尊量表上的最高值是30分,最低分是23分,平均值是28.187分。对贫困生自尊均分与大学生常模(M=30.155,SD=4.035)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贫困生自尊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的自尊水平(t=-15.723,P<0.001)。
2.贫困生的情绪状态。对贫困生的抑郁焦虑水平与全国常模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被试的抑郁、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见表2)。对贫困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性别、学科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的抑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文科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生(见表2)。
3.贫困生人际关系困扰情况。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得分在0-8分的被试有97人,占58.43%,得分在此区间说明个体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得分在9-14分的被试有28人,占16.87%,得分在此区间说明个体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得分在15-19分的被试有41人,占24.70%,得分在此区间表明个体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对人际关系困扰的4个维度及总均分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女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见表3)。对人际关系困扰的4个维度及总均分的学科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文科生在待人接物上的困扰显著高于理科生,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见表3)。
4.贫困生的应对方式。贫困生积极应对方式均分为1.81,消极应对方式均分为1.02,应对倾向为0.89,可见贫困生的积极应对多于消极应对,应对倾向是积极正向的。接着对被试应对方式的性别、学科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男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应对倾向均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男生。文、理科贫困生在应对方式和应对倾向上均无显著差异(见表4)。
四、讨论
(一)贫困生心理资本现状
本研究发现,被试各项积极心理资本均显著高于中值4,即贫困生的心理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男生的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和心理资本均显著高于女生,而希望因子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的差异所致,传统观念上,男性被认为是勇敢、坚强、富于冒险精神和具备统治、领导能力的,女性则是温柔体贴、顺从、可爱和情绪化的。因此,面对同一问题,男性往往较女性更为自信、坚韧、乐观。本研究还发现,理科生在自我效能因子上显著高于文科生,与已有研究结论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理科生更倾向于客观理性思维训练,文科生则更倾向于感性思维训练。这使得理科生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加客观、现实,而文科生可能相对情绪化、情感波动大,容易自我否定。另外,理科生具备一技之长,对未来的发展更为确定,而文科生掌握的知识相对抽象,使得他们更容易质疑自身的能力素质,并产生不自信。
(二)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1.贫困生自尊水平、人际关系困扰情况及抑郁、焦虑情绪。本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抑郁、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生的抑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文科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人际关系困扰在一般和严重程度达到41.57%,相对较多。女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在待人接物上的困扰显著高于理科生。与当前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已有研究表明,贫困生自我认知失调、抑郁、焦虑、人际关系障碍、自卑、孤僻等问题显著。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进而导致低自尊的出现;此外还可能因为自卑而自我封闭,影响其社交行为,而人际交往困扰又可能会引发抑郁和焦虑情绪。可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很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2.贫困生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状态下所做出的认知行为努力,是其社会适应与发展的重要指标。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并促进个体的良好适应;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导致适应不良。本研究显示,贫困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应对方式,总的应对倾向是积极正向的,与朱志明的研究相一致。这说明大学生在遇到应激事件时,一般能够面对现实,理性分析,适当采取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困境。此外,研究还显示,男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应对倾向均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男生。而王红菊的研究发现,男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显著。这可能受到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性别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差异的影响,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是弱势群体,独立性较差,遇到问题可能更容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五、结论
综上,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贫困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较高;第二,贫困生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抑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第三,贫困生人际关系困扰在一般和严重程度达到41.57%,相对较多;第四,贫困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应对方式,总的应对倾向是积极正向的。
【参考文献】
[1]李焰,邱显清.根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增(1)
[2]Fredluthans,等.心理资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Luthans F,Youssef C.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J].Advantage.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2)
[4]贺斌.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
[5]潘清泉,周宗奎.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7)
[6]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1)
[7]徐大真.性别刻板印象之性别效应研究[J].心理科学,2003(4)
[8]周珂,潘莉.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究,2010(5)
[9]姚春,吴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育,2007(1)
[10]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11]罗伏生,沈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3)
[12]胡春红.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多重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
[13]Joff PE,Bast BA.Coping and defense in relation to accommodationamong a sample of blindman[J].JNervMentDis,1978(166)
[14]朱志明.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4)
[15]王红菊,李洁,曹永敏.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7)
[16]李传玲.贫困大学生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2014ZZ022);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15年项目“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与创新”(桂教职成[2015]22号)
【作者简介】班兰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某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对乡镇农村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10-1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调查11-02
石岩街道贫困妇女生活状况问卷调查表06-06
贫困状况11-07
华州区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与协办政协提案处理状况报告06-14
农村贫困调查报告05-31
状况调查06-27
心理状况调查05-23
卫生状况调查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