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2024-07-21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通用8篇)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篇1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实验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2、养成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尊重事实。

二、教学重点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玻璃棒、烧杯、表面皿、试管、浓硫酸、食醋、稀盐酸、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熟石灰、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pH试纸、洗涤剂;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浓硫酸的性质: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是1.84g/mL,有强烈的腐蚀性,同时还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是一种用的干燥剂。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干净,一定不能先用水冲洗。

2、浓盐酸的性质:无色(工业盐酸含有杂质是黄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易挥发,挥了出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解于空气中的水分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瓶口会看到有白雾。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3、雨水的酸性:正常的雨水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显弱酸性,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4、氢氧化钠:白色块状固体,易吸水性,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有强烈的腐蚀性。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新课讲解: <一>酸性物质

1、引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种食物;若胃酸含量过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设疑激趣:(1)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2)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然后请每一探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回答:有酸味。

4、讲解:(1)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5、提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

6、实验:课本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7、讲解: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二>碱性物质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及一些碱性物质: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物质。

1、读图:认识课本上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

2、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脱排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讨论:大多数不知道)

3、探究实验: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

4、问:现在你们知道刚才提的问题了吗?(答:知道,是碱性物质。教师指出:大多数是纯碱)

5、归纳: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作洗涤剂。但强碱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三>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Ⅰ、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出示紫色石蕊试液,叫学生拿出探究小组桌上的石蕊试液,请他们辩别颜色。

1、探究实验: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盐酸和石灰水中;剩余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各种不同的洗涤剂中。

2、探究结果汇报:(表扬)

3、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差异性和共同性得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Ⅱ、用PH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1、探究小组讨论:使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酸碱性的优缺点。

2、讲解: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必要性。

3、课件演示:“由于土地的盐碱化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演示: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方法介绍。

5、探究实验:请各探究小组分别测出下列物质的PH值: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0%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食盐水等(教师巡视,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

6、探究结果汇报。

7、讨论:从上面实验中你们能归纳出哪些有规律性的知识?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篇2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

H2O⇌H++OH-,或2H2O⇌H3O++OH-,在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水的电离平衡可以发生移动,如温度、加入酸、碱、盐等.

一定的温度下,Kw=c(H+)·c(OH-)为一常数,在25℃时,Kw=1×10-14.

由于水的电离也是吸热的,温度升高时,Kw增加,温度降低时Kw减小.

在电解质的稀溶液中,无论其呈何种性质(酸性、碱性或中性),也有Kw=c(H+)·

c(OH-)为一常数,在25℃时,Kw也等于.1×10-14.

2.溶液酸碱性

(1)无条件成立;c(H+)>c(OH-),溶液呈酸性;

c(H+)=c(OH-),溶液呈中性;

c(H+)

(2)有条件成立

25℃时,酸性溶液中:pH<7;中性溶液中:pH=7;碱性溶液中:pH>7.

25℃时,pH的范围为0~14,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当c(H+)>1mol/L时,直接用c(H+)表示溶液的酸性强弱,当c(OH-)>1mol/L时,直接用c(OH-)表示溶液的碱性强弱.

注意:

①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同样地,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碱溶液一定呈碱性.

②只有在25℃时,pH=7的溶液才呈中性,温度变化,pH也会发生变化.不管在何温度下,纯水均呈中性,但其pH不一定等于7.

例1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c(H+)>c(OH-)

(C)水在25℃时的电离程度大于35℃时的电离程度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分析:由题中条件可以看出,温度升高后,Kw值增大.25℃时c(H+)=c(OH-)=1.0×10-7mol·L-1,35℃时,c(H+)=c(OH-)=1.45×10-7mol·L-1.温度升高c(H+)和c(OH-)都增大,且仍然相等,水的电离度也增大.因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答案为(D).

点评:纯水无论在何时都呈中性,c(H+)=c(OH-).

例2 (2008北京卷)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解析:水的电离式为:H2O=H++OH-,(A)溶于水成为盐酸,电离产生的H+,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左移;(B)质子数为26的是Fe3+,其能发生水解,使得平衡右移;(C)表示的是Cl-,其不影响该平衡;(D)是醋酸根离子,其能水解,使平衡右移.、

答案:(C)

点评:该试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考生易错点为不能正确理解26M3+中左下角标的含义,会做出错误判断.

例3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的AG<0

(C)常温下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1 mol·L-1盐酸溶液的AG=12

解析:中性溶液中,,AG=0;酸性溶液中,,AG<0.常温下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AG=-12;常温下0.1 mol·L-1盐酸溶液中,,AG=12.答案为(A)(D).

点评:无论用什么物理量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当c(H+)=c(OH-)时,溶液就呈中性.

考点二由水电离出的c(H+)[c(H+)水]和c(OH-)[c(OH-)水]

酸和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能促进水的电离.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水和c(OH-)水一定相等.

1.酸溶液:溶液中的H+由水和酸共同提供,OH-只有水提供,c(H+)水=c(OH-)水=c(OH-).

2.碱溶液:溶液中的OH-由水和碱共同提供,H+只有水提供,c(OH-)水=c(H+)水=c(H+).

3.正盐溶液:溶液中的H+和OH-均来自于水的电离,若溶液呈酸性,c(OH-)水=c(H+)水=c(H+),若溶液呈碱性,c(H+)水=c(OH-)水=c(OH-).

4.酸式盐溶液:情况比较复杂,不予讨论.

由以上的讨论可知,若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为1×10-11时,溶液的pH可能为3或11,若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为1×10-11时,溶液的pH也可能为3或11.

例4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 12 (B) 7 (C) 6 (D) 2

解析: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小于1×10-7mol·L-1,说明是抑制了水的电离,可能为酸溶液或碱溶液.答案为(A)(D).

点评:酸和碱会抑制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比纯水中的要小,但不管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和c(OH-)始终是相等的.

考点三有关pH的计算

1.强酸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H+)后计算pH.

2.强碱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OH-)后,再由Kw计算出c(H+)后计算pH.

3.强酸溶液混合:根据总n(H+)计算出c(H+)后计算pH.

4.强碱溶液混合:根据总n(OH-)计算出c(OH-)后,再由Kw计算出c(H+)后计算pH.

5.强酸强碱混合:先判断酸和碱谁过量,若为酸过量,根据过量的H+计算出c(H+)后计算pH,若为碱过量,根据过量的OH-计算出c(OH-)后,再由Kw计算出c(H+)后计算pH.

例5 60mL 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40 mL 0.4 mol·L-1硫酸相混合后,溶液的pH约为()

(A) 0.5 (B) 1.7 (C) 2 (D) 13.2

解析:两溶液反应后,硫酸过量,剩余H+的物质的量为:0.04 L×2×0.4 mol·L-1-0.06L×0.5mol·L-1=2×10-3 mol.c(H+)=2×10-2mol·L-1,pH=1.7.答案为(B).

点评:计算酸碱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时,首先要判断是哪种物质过量.

例6 (2008全国Ⅱ卷)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该原溶液的浓度为()

(A) 0.01 mol·L-1(B) 0.017 mol·L-1

(C) 0.05 mol·L-1(D) 0.50 mol·L-1

解析:由题意可得:,c=0.05 mol·L-1.

答案:(C)

考点四强弱电解质稀释

1.强酸(或强碱)溶液稀释

①当溶液中c(H+)[或c(OH-)]较大、稀释的倍数不太大时,水电离出的H+(或OH-)可忽略不计稀释后,的,溶液每稀释10倍,pH将向7移动1个单位.

②当溶液中c(H+)[或c(OH-)]较小、或稀释的倍数太大时,水电离出的H+(或OH-)不能忽略不计,此时,溶液每稀释10倍,pH将向7移动不到1个单位.

2.弱酸(或弱碱)溶液稀释

由于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稀释时平衡会发生移动,无论原溶液中的c(H+)[或c(OH-)]多大、稀释的倍数多少,溶液每稀释10倍,pH将向7移动都不到1个单位.

3.可水解的盐溶液稀释

可水解的盐溶液中也存在水解平衡,稀释时平衡会发生移动,无论原溶液中的c(H+)[或c(OH-)]多大、稀释的倍数多少,溶液每稀释10倍,pH向7移动都不到1个单位.

注意:溶液稀释时,不是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会减小,若为酸性溶液,由于水中的c(OH-)比酸性溶液中的c(OH-)大,稀释时c(OH-)将变大,同理,碱性溶液稀释时,c(H+)将变大.

例7在相同温度时100 mL 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醋酸的电离程度

(C)H+的物质的量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解析:两溶液中CH3COOH的物质的量都是0.001 mol,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也应相等;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其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也就越多,但c(H+)越小.答案为(B)(C).

点评:要注意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和c(H+)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两者的变化趋势可能不同.

例8取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解析: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都稀释2倍,盐酸中c(H+)变为原来的一半,而醋酸是弱酸,稀释后,电离程度增大,c(H+)比稀释前小,但大于原来浓度的一半,即比盐酸溶液中H+的浓度大,锌与醋酸的反应速率快;酸和锌的量都是已知的,首先进行过量判断,经计算锌的量不足,所以两种溶液放出H2的量是相等的.答案为(B)(C).

点评:当两种反应物的用量都已知时,一定要进行过量判断.

跟踪训练

1.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mol·L-1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c(H+)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mol·L-1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

(A) 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 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 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 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2.“在火星上找到水存在的证据”位居《Science》杂志评出的2004年10大科技突破之首,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B)水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C)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D)高效催化剂可使水分解获得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3.为了更合理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酸度”(用AG表示)概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任何温度下,水的AG等于0

②溶液的AG越小,酸性越强

③常温下,0.1 mol·L-1盐酸的AG=12

④25℃时,某溶液的AG=-10,其pH=10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常温下,将pH=1的硫酸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pH都升高了1,则加入水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A) 11:1 (B) 10:1

(C) 6:1 (D) 5:1

5.下列方法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使溶液呈酸性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铝固体

(C)向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

(D)将水加热到100℃,使水的pH=6

6.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Cl-、SCN-

(B)pH值为1的溶液Cu2+、Na+、Mg2+、NO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Br-、Ba2+

(D)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K+、CO、NO、Al3+

7.常温时,将V1mL c1 mol·L-1的氨水滴加到V2 mL c2 mol·L-1的盐酸中,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1).若混合溶液的pH=7,则c1V1>c2V2

(2).若V1=V2,c1=c2,则混合液中

(3).若混合液的pH=7,则混合液中

(4).若V1=V2,且混合液的pH<7,则一定有c1

(A)(1)(2)(B)(3)(4)

(C)(1)(3)(D)(2)(4)

8.(Kw=10-14)下列公式哪一个能用来精确地计算任意c(HCl)下HCl水溶液中氢离子c(H+)的是()

9.已知甲溶液的pH值为乙溶液pH值的两倍,若乙溶液的pH=x,则甲溶液中[H+]是乙溶液[H+]的()

10.常温下测得无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又知该溶液中还有Na+、Cl-,那么该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能力提高练习

11.常温常压下,将pH=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与c(H+)之比为(

(A)1:1 (B)1:2

(C)约1:10 (D)约10:1

12.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______.

13.已知某溶液中只含有OH-、H+、、Cl-四种离子.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

(2)若溶液中,则含有的溶质是______.”或“=”).

(3)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NH3·H2O)______c(HCl)(填“<”、“>

14.关于下列两个反应:

①0.1 mol/L醋酸溶液:CH3COOH⇌CH3COO-+H+

②0.1mol/L醋酸钠溶液:CH3COO-+H2O⇌CH3COOH+OH-

(1)两式到达平衡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平衡向右移动的是______,溶液的pH增大的是______(此问填序号).

(2)向②反应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固体,溶液的pH将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若加入少量的CH3COOH,使溶液中c(Na+)=c(CH3COO-)则溶液的pH为______(填数值).

(3)若向①反应中加入少量的冰醋酸,溶液的pH将______,电离程度将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15.某温度(t℃)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Kw=______.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L与pH=b的H2SO4溶液V(b)L混合(不考虑混和后体积变化).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a):V(b)=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b=12,则V(a):V(b)=______;

(3)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且a=12,b=2,则V(a):V(b)=______.

16.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17.(1)现有0.1mol·L-1的纯碱溶液,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是______,你认为该溶液pH的范围一定介于______之间.

(2)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18.常温下,取两片质量相等、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打磨(完全除掉了氧化物)的铝片,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相同体积)中,铝片在稀盐酸中产生的氢气的速率比在稀硫酸中快.

(1)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你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假设①______;

假设②______.

(3)请设计实验对以上的假设进行验证:

①______;

②______.

(4)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要使以上稀硫酸与铝反应产生的氢气速率加快,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19.50mL pH=1的稀H2SO4和盐酸的混合液与50mLBa(OH)2溶液相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0.466g沉淀,滤液的pH变为13:求:

(1)原混合酸液中和Cl-的物质的量;

(2)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1.(A)若a的浓度等于乙酸的浓度,由信息得出前者pH必小,与题意不符,所以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2.(D)水分解不可能释放能量.

3.(A)根据数学对数知识,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相等时,AG=0,酸性下,AG<0.

4.(C)利用pH的相关计算推理易得出答案.

5.(B)(A)使水的电离左移,(C)显碱性,(D)显中性.

6.(B)(A)中铁发生络合反应,(C)中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D)中双水解.

7.(C)反应后显中性,氨水一定过量,(1)正确,根据电荷守恒,(3)正确.

8.(B)盐酸溶液中,准确计算氢离子浓度时,还要考虑水的电离.

9.(D)注意利用pH的表达式,根据pH表达式推理它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

10.(D)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该溶液也可显酸性,也可显碱性.

11.(C)溶液稀释倍数较大时,注意水的电离所产生的氢离子不能够忽视.

12.取等体积的两种酸,稀释相同的倍数(如100倍),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其pH值,则pH值变化大的为强酸.

13.(1)NH4Cl (2) NH4Cl NH3·H2O(3)>

14.(1)①②;①(2)增大;等于7 (3)减小;减小.

15.Kw=1×10-13 (1)1:10 (2)10:1(3)1:9

16.溶液显红色.碳酸钠水解(或答)溶液呈碱性,使溶液显红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加入CaCl2后,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OH-离子浓度减少,使溶液褪色.

17.(1)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7到13

(2)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引起的.

18.(1)2Al+6H+=2Al3++3H2↑

(2)①Cl-对铝与H+反应有促进作用;②对铝与H+反应有抑制作用.

(3)①向以上稀硫酸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或氯化钾(或其他可溶性氯化物)固体,如果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则假设①成立;②向以上稀盐酸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硫酸铵(或其他可溶性硫酸盐)固体,如果都能使反应速率减慢,则假设②成立.

(4)①加入含有Cl-的可溶性氯化物;②增加H+浓度;③加热;④将铝片改换成铝丝⑤利用不活泼金属或不活泼金属可溶性盐形成原电池等.

19.混合酸中与Ba(OH)2反应,得:

解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篇3

1.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H2O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①室温下:KW=1×10-14。②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W增大。③适用范围: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①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②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减小,KW不变。③加入可水解的盐(如FeCl3、Na2CO3),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不变。

例125 ℃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aCl ②NaOH ③H2SO4 ④(NH4)2SO4,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解析从四种物质分析可知②NaOH、③H2SO4抑制水的电离,①NaCl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④(NH4)2SO4促进水的电离(NH+4水解),在②③中H2SO4为二元强酸、产生的c(H+)大于NaOH产生的c(OH-),抑制程度更大,故顺序为(由大→小)④>①>②>③。故A、B、D错。答案:C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①酸性溶液:c(H+)>c(OH-),常温下,pH<7。②中性溶液:c(H+)=c(OH-),常温下,pH=7。③碱性溶液:c(H+)<c(OH-),常温下,pH>7。

(2)pH及其测量:①计算公式:pH=

-lgc(H+)。②测量方法:pH试纸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央,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确定溶液的pH。

例2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

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KW mol·L-1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解析A项,只有当HA为强酸、BOH为强碱,或HA的电离常数Ka与BOH的电离常数Kb相等时,溶液才呈中性;B项,只有当温度为25℃时pH=7的溶液才呈中性;D项为电荷守恒关系式,无论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均成立;C项,因c(H+)·c(OH-)=KW,中性溶液中c(H+)=

c(OH-),故c(H+)=KW mol·L-1,正确。答案:C

3.pH计算

(1)单一溶液的pH计算: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lgc(H+)=-lgnc。强碱溶液(25 ℃):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c(H+)=

10-14nc mol·L-1,pH=-lgc(H+)=14+lgnc。

(2)混合溶液pH的计算类型:①两种强酸混合:直接求出c(H+)混,再据此求pH。c(H+)混=c(H+)1V1+c(H+)2V2V1+V2。②两种强碱混合:先求出c(OH-)混,再据KW求出c(H+)混,最后求pH。c(OH-)混=c(OH-)1V1+c(OH-)2V2V1+V2。

例3常温下,将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

A.1.7 B.2.0 C.12.0 D.12.4

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与pH的计算。从所给的试剂量来看,硫酸过量,则混合溶液中的H+浓度:c(H+)=0.06×2-0.12 mol/L=0.01 mol/L,溶液的pH=-lg0.01=2.0。答案:B

4.酸碱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1)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强酸、一元强碱混合呈中性。

(2)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弱酸、一元强碱混合呈碱性。

(3)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①pH之和等于14呈中性;②pH之和小于14呈酸性;③pH之和大于14呈碱性。

(4)pH之和等于14时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等体积混合呈碱性;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呈酸性。

例5对于常温下pH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1 mL稀释至100 mL后,pH等于3

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10-12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解析硝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稀释100倍,pH增大2,A项正确;pH为1的硝酸溶液与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c(H+)与c(OH-)相等,二者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B项正确;硝酸电离出的c(H+)为0.1 mol·L-1,水电离出的

c(H+)为1×10-13 mol·L-1,二者之比应为1012,C项错;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为1×10-11 mol·L-1,故D项的比值为1∶100,D项错。答案:AB

5.溶液稀释后pH的判断

(1)强酸溶液,被稀释10n倍,溶液的pH增大n;对于弱酸溶液,被稀释10n倍,pH 变化小于n;无论稀释多少倍,溶液的pH不会大于7。

(2)强碱溶液,被稀释10n倍,溶液的pH减小n;对于弱碱溶液,被稀释10n倍,pH 变化小于n;无论稀释多少倍,溶液的pH不会小于7。

例6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解析醋酸是弱酸,稀释10倍同时也促进了电离,溶液的pH小于a+1,A项错误;醋酸根离子显碱性,向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碱性溶液可以使pH增大1,B项正确;盐酸完全电离,加入盐酸后溶液的pH小于a+1,C项错误;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的电离,溶液的pH小于a,D项错误。答案:B

(收稿日期:2015-08-10)

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 篇4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KW = 10-14。 2、某水溶液中c(H+) =10-6 mol/L一定是酸性溶液。

3、向纯水中加入溶质,水的电离平衡将向逆向移动

4、如果由水电离出的c(H+) =10-10mol/L,则Kw=10-20

二、计算:

1、常温下,c(HCl)=10-4mol/L的盐酸溶液,溶液中,c(OH-)= __________________mol/L.

将上述盐酸稀释10倍,溶液中 c(H+)= ________________、c(OH-)=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溶液稀释10000倍,溶液中c(H+)= _______________ 、c(OH-)=________________ 。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10-24mol/L,该溶液的c(H+)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定条件下 p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2、强酸溶液的pH一定小。

3、pH等于6的溶液,一定是一个弱酸体系。 4、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中c(H+)相同。

5、在常温下,pH=0的`溶液酸性最强,pH=14的溶液碱性最强 6、pH有可能等于负值。

7、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则溶液pH定为12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篇5

石蕊 无色酚酞 酸度 碱度

酸性 红 无色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碱性 蓝 红色+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试管、玻璃棒、表面皿紫色石蕊试剂、无色酚酞、PH试纸 各种待测液:稀盐酸、白醋、苹果汁、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白糖水、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

教师设疑

小结1

小结2

利用生活中有酸味的食品,如:食醋、酸奶及一些常见的水果等,引出“酸”的知识。

(1)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有“酸”味?

(2)你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溶液是否呈酸性?

溶液酸碱性并介绍酸碱指示剂(酚酞试剂)。

紫色石蕊 无色酚酞

酸性 红 无色

碱性 蓝 红色+

生思考并回答:

(1)举出生活中有“酸”味的物质

(2)学生猜想:通过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这些有酸味的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学生完成实验:P178“活动与探究”通过现象总结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实验:P179“活动与探究”并总结紫色石蕊与无色酚酞遇酸、遇碱的变色情况。

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来引课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

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回忆旧知识并能将旧知识恰当的与当前的问题结合,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设疑

教师讲解

教师设疑

教师设疑

课堂小结:

学生谈感想

教师总结

酸碱指示剂是如何得到的?

溶液的酸碱度

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教师介绍并演示PH试纸的使用

对于图7-6所示的测量结果是否有疑义?

为什么雨水的PH小于7?

溶液的酸碱性对于我们的生活及生产有什么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本节课的重点:

溶液酸碱性、酸碱度的表示及测量方法

生阅读教材:P177“拓展视野”

生倾听、理解

生思考:P181图7-5并完成P181“观察与思考”

总结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生思考、讨论

生实验:P179“活动与探究”观察现象。

学生思考并讨论

阅读教材并总结:雨水的PH小于7的原因

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并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P182

总结:溶液PH与人类生活及生产的关系。

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通过阅读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使学生了解和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并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己动手制酸碱指示剂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学习新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激情。

学生课

后思考

及作业

学案

书后P183 1、2、3、4、5

教师

课后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篇6

酸碱中和滴定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遵照教学大纲,本节教材尽管对中和滴定的操作要求并不高,但并不能因此而降低本节教材教学的重要实际意义。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介绍上,而不应放在中和滴定操作的熟练训练以及提高有关计算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上。

教材先从分析化学的角度,简单提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然后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教材转入对本节的重点内容即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即H++OH-===H20;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即酸和碱起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具体地讲,就是会应用

n(A)v(A)n(B)c(A)v(A)等关系推导出c(B)= 并n(B)v(B)n(A)v(B)能应用上述关系式进行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第三,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为例,较详细地讨论了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以及溶液从碱性经中性突变到微酸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说明可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利用演示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将整个滴定操作过程由教师向学生示范一遍,而且也把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较详细地介绍给了学生。

教材最后的讨论题,实质上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公式,这对于中和滴定的准确计算是很重要的。

本节教材的教学包括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讨论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示范两部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教学设置为以下几个知识台阶进行:(1)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引导学生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2)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讨论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依据;(3)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完成时指示剂颜色突变情况。中和滴定实验示范教学包括了滴定的整个操作过程,如滴定管的润洗、加液、去气泡、滴定、滴定终点的判断,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同时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影响实验成败的一些关键操作,为学生独立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

2.使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使学生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4.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教学难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依据及有关计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

1.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酚酞

2.25 mL的酸式滴定管、25 mL的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 3.中和滴定的录像带、放像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教师举起一种食品包装袋,如奶粉的外包装袋)

[师]同学们在买到一袋食品时,注意到上面标有哪些说明吗? [生]食用方法、成分、含量、生产日期等等。[师]在这些说明中,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都属于化学工作者的任务。在化学上,鉴定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叫定性分析,而测定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多少叫定量分析。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板书]第四节

酸碱中和滴定 [问]什么叫中和反应?

[生]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师]请同学们写出以下几个反应的方程式:①HCl+NaOH

②H2SO4+NaOH

③H3PO4+NaOH [学生练习,并使一个学生板演]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H3PO4+3NaOH====Na3PO4+3H2O [师]请同学们把以上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教师提示]H3PO4是弱电解质,注意离子方程式中的写法。

[学生写完后,教师总结]由以上离子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都

-是酸电离的H+和碱电离出的OH反应生成H2O,那么中和滴定的原理是什么呢?

[板书]1.原理

[师]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看,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其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数之间有何关系?

[生]酸碱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师]如果我们用A表示酸、B表示碱,就有以下关系式:

[板书]n(A)V(A)(A:酸;B:碱)n(B)V(B)[讲述并板书]我们知道,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和浓度又有如下关系: n=c·V

代入上式可得出:c(A)V(A)c(B)V(B)V(A)V(B)[讲述]根据以上关系式,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与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碱反应,若能测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的体积,就可求出碱的浓度,这就是中和滴定的原理。即:

[板书]cB=V(B)V(A)c(A)V(A)V(B)

[讲述]若酸、碱都是一元的,则c(B)=

c(A)V(A)

V(B)[板书]若V(B)V(A)1,则cB=

c(A)V(A)V(B)[师]下面我们利用以上关系式算一道题。

-[投影]用0.1032 mol·L1的HCl溶液,滴定25.00 mL 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完成时,用去HCl溶液27.84 mL。通过中和滴定测得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边分析边板书]根据NaOH和HCl反应的方程式,它们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上述公式可求出NaOH的浓度。

解:因HCl和NaOH都是一元的,所以c(B)=

c(B)V(A)

V(B)c(HCl)VHCl(aq)0.1032 molL-10.02784 L-c(NaOH)==0.1149 mol·L1 VNaOH(aq)0.02500 L[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原理,给中和滴定下个定义。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2.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讲述]从原理来看,中和滴定很简单,但在实验中,要想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还必须使用精密的实验仪器和严格的实验操作,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中和滴定仪器的选择。

[板书]3.仪器的选择

[讲述]盛放标准液和量取待测液用到的精密仪器叫滴定管,滴定管有两种,盛放或量取酸液要用酸式滴定管,盛放和量取碱液用碱式滴定管。

[板书](1)滴定管(酸式、碱式)[展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师]请同学说出滴定管结构上有何特点,为什么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液?读数时可以读到小数点后几位?

[学生分组观察滴定管后回答](1)零刻度在上方。

(2)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活塞,盛放碱液会生成Na2SiO3,使活塞不能旋转。(3)碱式滴定管下端为一段橡皮管,酸液会腐蚀橡胶。(4)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展示]被腐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师]这是两支被腐蚀的滴定管,已经都不能使用了,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一定要爱护仪器。

那么,我们用滴定管时,滴定管如何固定呢? [生]铁架台和滴定管夹 [板书](2)铁架台、滴定管夹。

[展示铁架台和滴定管夹,并把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师]要计算待测液的浓度,还必须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那么用什么容器盛放待测液呢?

[生]甲:烧杯。乙:锥形瓶。

[讲述]在滴定过程中,为了使酸碱充分反应,要不断地摇动盛待测液的容器,因此,盛待测液的容器口径要小,以免摇动过程中液体溅出,因此选用锥形瓶。

[板书](3)锥形瓶。

[师]我们选好了仪器,但仍然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加入的标准液是否已恰好和待测液完全中和,因此还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那么常用的指示剂有哪些?在不同的pH范围内各显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71页,看表3-2。

[讲述]石蕊也是一种指示剂,但由于其色差小,变色不敏锐,因此在滴定实验中一般不用。常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橙[板书](4)指示剂:酚酞或甲基橙。

[师]有了这些仪器和试剂我们就可以进行实验了,那么实验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实验后的数据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一、二。2.完成课本P75家庭小实验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n(A)V(A)(A:酸,B:碱)n(B)V(B)因为n=c·V 所以c(A)V(A)c(B)V(B)V(A)

V(B)cB=V(B)V(A)c(A)V(A)V(B)若V(B)c(A)V(A)1,则cB= V(A)V(B)2.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3.仪器的选择

(1)滴定管(酸式、碱式)(2)铁架台、滴定管夹(3)锥形瓶

(4)指示剂:酚酞或甲基橙 ●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中和滴定的原理,在教学中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来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由于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已非常熟悉,因此对中和滴定的原理也很容易理解,第一课时只介绍中和滴定的原理内容有点少,因此把第五节的内容分为两课时完成,把中和滴定仪器的选择放在第一课时,中和滴定的操作及有关计算放在第二课时。

参考练习

1.下列仪器中没有零刻度的是()A.温度计

B.量筒 C.滴定管

D.托盘天平游码标尺

答案:B 2.有一支50毫升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0.1mol·L-1 NaOH溶液,液面恰好在15mL刻度处,若将试管内的碱液全部放完,恰好中和锥形瓶内35mL盐酸,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1mol·L-1 B.<0.1mol·L-1 C.0.1mol·L-1 D.不能确定 答案:A 3.下图是向100 mL的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原来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x为含0.1 mol NaOH的溶液

-C.原来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x 为含0.01 mol的NaOH的溶液 答案:AD 4.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A.50 mL量筒

B.10 mL量筒

C.50 mL的酸式滴定管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篇7

在讨论溶液酸、碱性的时候, 水的电离是极易被忽视的。人们总是认为, 酸能电离出H+, 酸的溶液就显酸性, 而似乎与水无关, 水的相对量至多影响酸的浓度。其实酸、碱、盐的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均有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在分析某些问题时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分析另一些问题时, 就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找准知识的切入点———水的电离平衡, 并且以水的电离平衡为主线展开复习, 那么无论是纯水还是酸、碱、盐等稀溶液就都可以在水的电离平衡有关的知识演绎中得到解释, 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接受知识, 使知识系统化, 从而自然地对学习化学特别是化学理论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关于这方面的复习我们可通过以下几步完成。

一、水的离子积概念

水的电离平衡方程式可简写为:H2O⇌H++OH-。Kw可由纯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导出:K经测定, 水的电离极其微弱, 在室温下, 1L纯水中只有1×10-7mol水发生电离 (水的密度为1g·cm, 1L水的物质的量n (H2O) =55.6mol, 即55.6mol水中只有1×10-7mol的水发生电离, 电离前后我们可以认为水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 则c (H2O) 可视为常数, 即c (H2O) =55.6mol·L-1, 我们把电离常数的表达式变形一下得到:c (H+) · (OH-) =K·c (H2O) , 其中K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而对于c (H2O) , 即使温度变化, 它的变化也很小, 所以仍把它视为一常数。因此K·c (H2O) 也是一常数, 用Kw表示, 称之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简称水的离子积。只要温度不变Kw就是一定值, 室温下, Kw=c (H+) ·c (OH-) =10-7·10-7=1×10-14。水的离子积外延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Kw不仅适用于纯水, 还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溶液 (因为稀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 可视为与水密度相同, 而浓溶液由于密度等的变化会导致水的浓度变化较大, 从而使K·c (H2O) , 与同温度下的Kw不同) 。 (2) 表达式中的H+和OH-不只是水电离的, 还分别是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的H+和OH-的总和, 也即:若溶液中有n种物质能产生H+, 则表达式中c (H+) 指的是由这n种物质所产生的H+加上水产生的H+浓度的总和;c (OH-) 浓度的意义也同样。 (3) Kw的值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常温下, 水电离的热效应△H=57KJ·mol-1, 因此, 升高温度会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水的离子积增大。

二、水的离子积在不同稀溶液中的表示方法

从本质上分析不同介质对水的电离影响时, 必须明确两点: (1) 只要温度一定, 无论是纯水, 还是酸、碱、盐溶液, 水的离子积常数都不变; (2) 在不同介质中, 水电离出来的n (H+) 水=n (OH-) 水。

1. 在酸溶液中。

c (OH-) 总=c (OH-) 水, c (H+) 总=c (H+) 酸+c (H+) 水, 由于水电离产生的c (H+) 远小于酸溶液电离产生的c (H+) 酸, 因此可作如下近似:c (H+) 总=c (H+) 酸+c (H+) 水≈c (H+) 酸, 从而有Kw=c (H+) 酸·c (OH-) 水。

2. 在碱溶液中。

c (H+) 总=c (H+) 水, 而c (OH-) 总=c (OH-) 碱+c (OH-) 水, 同样由于c (OH-) 水远小于碱溶液电离产生c (OH-) 碱, 也可作如下近似:c (OH-) 总=c (OH-) 碱+c (OH-) 水≈c (OH-) 碱, 因此有Kw=c (H+) 水·c (OH-) 碱。

在1、2中, 数据的近似处理方法是关键, 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3. 在盐溶液中。

(1) 对于强酸强碱盐, 由于溶液中的离子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因此, 水的电离与纯水相同。

(2) 强酸弱碱盐, 由于弱碱阳离子的水解, 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OH-部分被消耗, 因此有Kw=c (H+) 水·c (OH-) 余。

(3) 强碱弱酸盐, 由于水电离出来的H+部分与弱酸根结合成弱酸分子而被消耗, 因此有Kw=c (H+) 余·c (OH-) 水。

总之, 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弄清溶液H+、OH-的来龙去脉, 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Kw的意义。

三、溶液呈酸性、碱性的原因

我们知道水溶液中存在三类情况: (1) c (H+) >c (OH-) , 呈酸性; (2) c (H+) =c (OH-) , 呈中性; (3) c (H+)

1. 酸溶液。

在纯水中加入酸, 由于受酸电离出来的H+的影响, 使水的电离平衡, 向生成水分子方向移动, 水的电离度减小, 使c (OH-) 酸溶液10-7mol·L-1>c (OH-) , 溶液呈酸性。

2. 碱溶液。

在纯水中加入碱, 由于受碱电离出来的OH-的影响, 使得H2O的电离平衡:H2O葑H++OH-向逆方向移动, 水的电离度减小, 使c (H+) 碱溶液10-7mol·L-1>c (H+) , 溶液呈碱性。

3. 盐溶液。

本文只讨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 且都是正盐的几种情况。

(1) 对于强酸强碱组成的正盐, 由于盐中离子不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 所以, 仍有与纯水情况相同, 仍保持c (H+) =c (OH-) 溶液呈中性。

(2) 强酸弱碱盐溶液, 这类盐电离出来的弱碱阳离子因与H2O电离出来的OH-结合成弱电解, 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H2O葑H++OH-向电离方向移动, 使水的电离度增大, 由于消耗了部分OH-, 使得H+累积, 并且对应的碱越弱, H+累积越多。c (H+) 盐溶液>c (H+) 纯水=10-7mol·L-1, 所以溶液呈酸性。如NH4Cl水溶液中, 由于NH4+结合水电离出来的OH-生成弱碱NH3·H2O, 使水继续电离, 最终有a (H2O) 纯c (OH-) 。

(3) 强碱弱酸盐溶液, 这类盐电离出来的弱酸根阴离子能与水电离出来的H+结合成弱酸分子, 由于消耗了部分H+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造成OH-累积, 并且对应的酸越弱, OH-累积得越多, 使c (OH+) 盐溶液>c (OH-) 纯水>10-7mol·L-1, 所以溶液呈碱性。如在CH3COONa溶液中, 由于CH3COO-结合了水电离出来的H+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 使水继续电离, 最终有a (H2O) 纯水c (OH-) 。

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知, 加酸、加碱都抑制水的电离, 而加入能水解的盐, 则促进水的电离。对于pH相同的酸和盐, 有a (H2O) 酸

四、问题解决

1. 比较在不同溶液中水的电离度。

问题1:求pH分别都为5的NH4Cl和盐酸溶液中, 水的电离度之比?

分析:pH=5的NH4Cl中, c (H+) =10-5mol·L-1=c (H+) 水, 故

pH=5的盐酸中, c (H) 水=c (OH) 水=10-9mol·L-1。故a (H2O) 盐酸=

结论:两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之比=104。

2. 由c (H+) 水判断溶液的pH值、可能存在的离子。

问题2:已知25℃时, 某溶液中c (H+) 水=10-12mol·L-1, 则此溶液pH可能为_______________。

分析:当c (H+) 水=10-12mol·L-1<10-7mol·L-1时, 有二种可能:第一种情况:水的电离被抑制, 此时, c (OH-) 水=c (H+) 水=10-12mol·L-1, 根据Kw=c (H+) ·c (OH-) , 可知c (H+) 总==10-2mol·L-1, 则pH=2。第二种情况:由水电离出来的H+被盐中阴离子结合消耗而剩余c (H+) 余=10-12mol·L-1, 则溶液pH=12。

结论:溶液pH可能为2或12。

3. 根据pH值求c (H+) 水或c (OH-) 水。

问题3:25℃, 在pH=12的溶液中, c (OH-) 水为 (%%) 。

A.1×10-7mol·L-1B.1×10-6mol·L-1

C.1×10-2mol·L-1D.1×10-12mol·L-1

分析:pH=12的溶液呈强碱性, 可能为强碱溶液, 则:c (H+) 水=c (H+) 溶液=10-12mol·L-1, 故c (OH-) 水=10-12mol·L-1。若为强碱弱酸盐溶液, 则:c (OH) 水=c (OH) 总==10mol·L。

结论为C、D。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篇8

关键词:盐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实录;动手学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4–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教学背景

高中化学基本理论中电解质溶液板块的特点是“知识抽象,理论性强”,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这个板块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在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要求是B级(理解)或者C级(掌握),要求比较高。学生普遍对这部分的学习感到困难,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内容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把化学教成“文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上科版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盐溶液的酸碱性”作为区公开课教学研讨课的课题。课堂教学中实践了“动手学”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讲讲、议议、想想、做做”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追求学生自己动手,增加学习经历,感悟新知,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落实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课前已经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电解质概念、电离等内容,学生基本具备本节内容所需的理论知识,本节课是前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动手学,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建构出盐类水解的规律,理解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

(2)学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盐类水解导致水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归纳、类比推理等学科思维方法。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动手学化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尊重实验事实,重视合作的科学态度。

3 教学实录

3.1 环节一:演示实验镁粉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引出盐类水解的课题

教师:演示实验。镁粉加入氯化铵溶液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并点燃生成的气体。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的生成物?

学生(很兴奋,又有点疑惑):氨气和氢气。

教师:该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学生(教室里一片沉默,逐渐有学生小声议论):会不会是氯化铵溶液呈酸性?是镁和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中金属只能与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氯化铵溶液是盐的溶液,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冲突,引起了学生好奇心,想一探究竟,促动学生产生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意图,课题引出也水到渠成。

3.2 环节二:动手学——构建盐类水解的知识体系

3.2.1 动手实验——初识盐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动手用pH计测定氯化铵溶液的pH,得到溶液呈酸性的实验结果。

教师:盐酸、醋酸等酸的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钠和氨水等碱的溶液呈碱性,氯化铵这种盐溶液为什么呈酸性呢?其他盐溶液的酸碱性又如何呢?

教师:在纯水中c(H+)=c(OH-)。请从物质的微粒构成上来分析,氯化铵晶体加入水中,为什么会导致c(H+)>c(OH-)?是哪种离子起的作用?

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氯化铵晶体电离产生了NH4+的原因。也有小组认为是氯化铵晶体电离产生了Cl-的原因。

设计意图: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有效地衔接,学生从已有知识入手产生不同的见解,引发小组间冲突,创造了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机会。

3.2.2 引发冲突——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成因

学生(小组合作):NH4+没有带来H+,但可以结合水电离出来OH-,产生弱电解质NH3·H2O,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c(H+)>c(OH-),并板书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急于要知道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带着探究的心情进行对比实验设计,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类比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逐步掌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学科思维方法。学生沉浸其中,体验领悟新知的喜悦。

3.2.3 巩固新知——拓展其他盐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进一步实验验证推测):取醋酸钠固体于试管至盖满试管底部,加入约1mL蒸馏水,振荡,测定溶液的pH。实验结论:蒸馏水中加入醋酸钠,pH变大,溶液变为碱性。

学生:醋酸钠电离产生的CH3COO-离子,结合水电离出来H+,产生弱电解质CH3COOH分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c(OH-)>c(H+),导致了溶液呈碱性,并板书:

教师(架设台阶):根据上述表格,哪些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盐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规律呢?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归纳出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就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盐类水解的实质:促进了水的电离。

设计意图: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方法是:立足学情,设计表格,搭设问题桥梁,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而不能由教师直接给出。

在经过了上述的教学过程后,大多数学生对盐类水解有所了解,知道只有含有弱酸根或弱碱离子的盐才能水解。在理解了盐类水解的定义后,对盐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规律也能基本得出,但在回答“盐类水解的实质”时,学生展现的是一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表情,这时候教师的引导比较关键: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来自哪个物质的电离,加入能水解的盐后,这两种离子浓度的变化如何,一步一步向实质靠近。化学概念的教学应重在理解,而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记住。

3.2.5 升华为化学语言——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PPT投影: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某种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及时拓展运用到其他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推测,实验验证后,学生再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次学生的讲解就比较到位,既帮助学优生夯实了新知,又帮助后进生理解微观粒子间的反应。通过“想想”、“议议”、“讲讲”理解盐溶液酸碱性的成因。在这以后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3.2.4 不断推进——总结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规律

PPT投影:推测下列盐哪些会水解以及溶液的酸碱性?

教师:根据前面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分析,用化学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上台板书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小组交流):①离子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②盐类水解一般为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③因为氯化铵溶液中没有氨气逸出,氯化铝溶液中也不见白色沉淀,可见盐类水解反应的程度是微弱的。

PPT投影: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1)要写“可逆符号”。

(2)一般盐类水解程度很小,生成物一般留在溶液中,无沉淀或气体产生,故生成难溶性物质和气态物质在方程式中不用“↓”和“↑”表示。

(3)多元弱酸根水解时,是分步进行的,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第一步水解程度比第二步水解程度大得多(与电离类似)。

(4)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过程较复杂,通常写成一步完成。(与多元弱碱的电离类似)

当堂练习:书写下列盐类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略)

设计意图: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在分析了盐类水解的实质后就知道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上台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学生都跃跃欲试,上台完成后发现,学生不知道写可逆符号,一水合氨写成了氨气分子,氢氧化铝后面加了沉淀符号。此时一种策略是教师强调正确的书写方法;第二种是教师发现学生所犯的错误后,不着急纠正,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交流,把新知(盐类水解)和旧知(中和反应)作比较,学生认识到这是可逆反应,在交流过程中对比、提炼、逐步纠正。教学中采用了第二种策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不是死记。写碳酸根离子水解的时候提示:对照H2CO3的分步电离来写,由于上面的经验,这次碳酸分子就没有拆为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做到现学活用。

让学生“上台讲”和“上台写”是很好的教学方式,既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长期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很有益。

3.3 环节三:呼应课首——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再来看看镁粉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圆满解决了课首提出的问题,使课的结构完整,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通过“议一议”解决问题,对新学知识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4 专家点评

本节课体现了“动手学”化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探究。教学设计中关注了学生前学习经验,使学生不是简单地记忆概念,而是在对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中获得了新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在小组合作中完善自己对新知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流畅清晰,知识的呈现水到渠成。教师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冲突,层层推进的方式,完成了盐类水解的概念、规律和方程式的书写的认知构建。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实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沉浸其中,体验领悟新知的喜悦。

5 教学感想

“动手学”化学不仅仅是动手做实验,也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在备课、上课、与学生交流时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观念。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化学,觉得化学学科要背的知识点太多,这跟教师的教学观念,尤其是化学启蒙教育阶段教师的观念相关性很大。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一门实验基础丰厚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中的现象和规律应该来自实验的观察,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讲讲、议议、想想、做做”多种教学方法达到理解掌握,而不是教师一遍又一遍的强调记忆,学生的疑问不能靠做题来解决,化学的疑问要通过动手学去探究解决。化学课堂应该通过动手动脑做到不留痕迹地夯实基础知识,落实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晓峰.“元素第一电离能”教学实录[J].化学教学,2012,(5):44~46.

[2]胡烨丽,包朝龙.“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J].化学教学,2013,(9):33~36.

上一篇:描写秋天收获的句子下一篇:生物实验室 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