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案

2024-10-05

推敲教案(共9篇)

推敲教案 篇1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

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

到李凝的家。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师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

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他读得怎样?A、他读

得很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B、他读出那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好

景象。C、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远

了。)

3、女生齐读。

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

主要讲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

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动作。

(2)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怎样?(A、他只把推门、敲门的动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够。因为贾岛在斟酌文字,应该反复做这两个动作。B、我觉得他没有把贾岛沉思的神态演出来。贾岛是不知不觉进的长安城,可见他斟酌得很投入。C、我觉得他的表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句子中说,贾岛是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的。但是他没有把贾岛吟哦诗句表现出来。D、我还觉得贾岛的吟哦是很轻声的。)

(3)那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那现在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斟酌的多投入啊,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贾岛。)(4)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奇怪吗?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

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是啊,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

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开始练读)。

2、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他们读得怎样?(我听出韩

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3、之后,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了韩愈,贾岛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下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4、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A、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

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B、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5、贾岛真是拿不定主意了,同学们,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

(A、我觉得用“敲”好。B、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C、“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6、那我们来看书中韩愈是怎么说的?

(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7、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 韩愈解疑)

(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这里要表演吗?》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贾岛骑坐毛驴斟酌文字的时候,同学们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同学们,现在你有什么要对贾岛说的吗?

(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

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

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此时,就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2、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A、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B、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C、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

3、大家推敲后觉得用“漾”好,下课后老师会把我们的理由说给他听,他一定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七、总结课文。

1、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收获吗?

(A、我以后一定会像“苦吟诗人“贾岛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B、以前老师一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是真正体会到了。C、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让好朋友也来学习贾岛的精神。)

2、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

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文献摘录:

题李凝幽居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推敲公开课教案 篇2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学故事《推敲》,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故事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上节课我们通过拟定小标题的方法学习了课文内容,谁来说?你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3.上节课,通过读故事你都知道了什么呢?(你很会读书、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体会情景,品味“推敲”。

1. 这是一篇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故事中有很多贾岛写诗推敲的感人情景,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令你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

预设(一)

(1)你为什么对这一处印象这么深呢?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谁能加动作读读这句话。

(2) 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吟哦”是什么意思?读读这一段的内容,说说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僧敲??)

(3)(出示贾岛推敲的图片)这就是当时的贾岛,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贾岛,能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斟酌得多投入啊!)

(4)指生评价,通过XX的表演,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让我们对贾岛推敲古诗的情景印象这么深刻呢。这里加入了人物的动作描写。下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么?

预设(二)

(1)指生读,说说你的感受。贾岛一心想着心中的诗句,用心思索、推敲竟然闯进贾岛的仪仗队,可见他是多么专心致志呀。

(2)下文中还有哪些情节令你印象特别深刻?(韩愈与诗人的对话)

自由读读课文5、6、7自然段,同桌一人扮演贾岛一人扮演韩愈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同桌之间试着对话。(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对话,这两位同学再现了课文中的文字。贾岛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指生对话。前面我们提到动作描写,这里是运用了语言描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三、确定用字,明结果

预设:

贾岛把推敲诗句的事告诉了韩愈,这位大文学家韩愈建议是:用敲,理由有

三。理由一:说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这是基本的生活礼节,理由二:能衬托月夜的宁静。理由三:读起来更响亮些。你认同韩愈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文中的宁静能不能换成安静行不行?(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情很安静,表示静得程度深。)大家回顾上文,从哪个地方看出当时的环境确实是很宁静,

便有了流传千古名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斟酌文字严谨认真的精神,也在文坛留下了一段佳话,(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绘声绘色讲故事

1.故事我们已经学完了,但故事中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你能再现当时的情景,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小组练习讲,推荐学生前台讲。

温馨提示:借助小标题,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会讲得更清晰。

加上适当的动作、语言、环境描写,你的故事会更生动。

找两生表演。指生评价:我们怎样才能讲好故事?指板书: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加上适当的动作、当时的环境、人物的语言描述。

2. 推敲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了千年,仅仅是为了教会我们推敲的用法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推敲诗句呢? 3.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品味一下推敲的乐趣。

(1)春风又江南岸” 《泊船瓜洲》( “到、过、入、满”)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谒金门》(动、拂、翻、皱、起)你觉得用那个词更好?

同学们,也学会了推敲字句,老师真高兴。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在以后的读书写作中也能做到这样的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四、布置作业:

课下把推敲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五、板书设计:

9. 推 敲

(起因) 留诗赠友 环境

(经过)斟酌诗句 动作

推敲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3

主备人:何跃琴      审核人:施艳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题李凝幽居》的大体意思。

3.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温故预习】

一、读准文中生字词的发音,看清字形,再根据拼音写写词语:

贾岛为用词tuǒtiē(    ),仔细斟酌(zhēnzhuó),用心tuīqiāo(    ),不小心chuǎng( )进仪仗队,他lǐmào(    )地向韩愈解释,请求宽恕(kuānshù)他的莽撞(mǎngzhuàng)。

二、查词典解释词语:

1.拜访:

2.即兴:

3.推敲

三、联系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斟酌(zhēnzhuó)(    )  宽恕(kuānshù)(  )妥贴(  )拜访(  )思索(   )

四、朗读:“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三遍,读正确读流利。

五、认真读课文后填空:

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们   朝诗人      的诗句:“               ,              。”

2、从重点词可以感悟深刻的内容。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斟酌”的意思是      ;“斟酌”的内容是                     ;

“斟酌”的结果是             。

3、学古诗要注意联系。本学期我们还学了贾岛的一首诗是            ,全文如下:               ,              。               ,              。

【课堂讲练】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推和敲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推~~做动作,敲~~做动作,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对,可这就是奇怪了,怎么联系在了一起就变成了反复思考,反复捉摸呢?

不知道,不要紧,我们推敲课文以后就知道的。

二、学习课文新词语:

1.大家生字词都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检查预习作业的第一项。

2.出示本课中的一些词语,2分钟的熟记,准备默写。

3.昨天要求大家查词典的,你们都查了没?谁来说说?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一会儿老师还要问你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在思考诗歌中的用“敲”还是用“推”好时,不慎与韩愈的仪仗队撞在一起,韩愈得知原因后很感兴趣,并提出用“敲”字更好。后人就把写诗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四、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1.出示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教师指名学生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你能背下来吗?

五、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请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看哪些人能独立分对。能介绍你分对的原因吗?

六、布置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国   朝诗人      的诗句:“               ,              。”

【课外作业】完成抄词本和第二教时的预习作业。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说出课后习题四的词语的区别。

2.在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讲出这个故事。

3.能够说出故事的要素。

4.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讨论所填的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教师评价总结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出示自主学习题:

1.哪些情境激发了贾岛的诗兴?

2.你认为在贾岛的诗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深夜的宁静?

3.推敲的结果怎么样呢?你同意韩愈的选择吗?

(二)教师相机指导,评价总结。

三、再现推敲场景,感受贾岛的投入

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热闹的长安大街上。

1.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

2.交流,出示: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3.理解并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

5.评价表演(重点感受贾岛的全神贯注)

看到贾岛这样子,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6.再指名表演,引导下面的学生进入角色。

7.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8.引读

(1) 人们纷纷议论、嘲笑、讥讽……而贾岛丝毫没有觉察。他--(骑着毛驴,一边……)

(2) 就在这时,一支仪仗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沉浸其中。他--

四、体会“推敲”意境,学会推敲

1.出示“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重点体会“竟然”和“闯”。

2.补充贾岛吟诗曾闯进仪仗队的故事。

3.你知道韩愈吗?谁来做个简单介绍。

4.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与韩愈的对话。

5.现在你就是贾岛,你如何向韩愈(师担任)讲述自己写诗经过呢?

6.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贾岛好容易才来到李凝家。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而贾岛也留下了一首诗。那到底使用“推”好还是“敲”好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7.学习了解韩愈的观点。 你同意吗?

8.引导学生谈学习故事的感想。

9.小结,让学生齐读4-7自然段

五、补充诗句,尝试推敲

1.出示一组诗句,学生诵读,加强感受。

2.出示画面和文字: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学生讨论填写,说明理由。

3.总结。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今,我们也许不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在写作时,多一些思考,多一点推敲,学会准确地表达仍是很有必要的。

六、开拓视野

你还知道哪些推敲文字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课堂作业】

书后练习4

【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第9课

附参考【典故】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解释】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推敲教案 篇4

《贾岛推敲》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篇文章的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在驴子上得一诗句,然而“推”“敲”二字难确定;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划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邀请贾岛一路同行论诗。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4、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诵读古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新课,同学们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不仅在于诗本身意蕴深远,真挚感人,而更重要的是古诗的创作者那种让人敬畏的治学态度。这首诗创作过程中那个亘古流传的故事更让人为止震撼。今天我们就去读一读诗歌背后的故事。

(二)、解题

1.贾岛简介:课件

2.“推敲”的理解为什么要“推敲”?是如何“推敲”的?“推敲”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走入课文。

(三)、读文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倾听读音与断句。

2.课件出示会认会写生字,学生认读。

3.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断句。

4.找生逐句读文,教师指导断句、重音、声调等文言文朗读的方法。

5.默读,思考刚刚提出的三个问题,(课件出示)结合课下注释来理解。拿笔画一画,做上批注。

6.学生汇报,相机出示相应的语句进行解析。只要学生理解就可以。教师注重分析贾岛做学问心无旁骛、精益求精,韩愈做学问治学严谨、对学问严肃认真。

7.带着你的体会和感受再读文。

8、本文中“僧敲月下门”一句,韩愈说“‘敲’字佳”。这样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韩愈的说法吗?那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原诗中的那两句话,就请大家反复的读一读,想一想,再来评议一下你觉得是用“敲”好,还是用“推”好?并说说你的看法。(屏幕出示)

9、其实,我们刚才的这一番讨论不也正是对于用词的细心品味,潜心推敲的过程吗?贾岛就是这样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对诗那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代诗坛有了一席之地。然而,谈到他的创作体会,我们就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课件出示)生读。这就是他曾经为了追求诗句,而苦吟了三年后的感言。可见他对于学问真知追求的执着啊!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运用炼字的方法,说一说下面诗句里的红体字能不能用括号里的字代替。 春风又绿江南岸(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忽、竟)

11、回读全文。

推敲教案 篇5

三教《推敲》费“推敲”――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江苏如皋市石庄小学( 226531) 华冬云

教材就是一坛陈酿,越品越有味道。但微醺之余,总有丝丝遗憾:吃鱼不如取鱼乐啊。叶圣陶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材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远不是语文的全部。这在我上学期的一次磨课中三次执教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九册《推敲》也可见一斑。

一教《推敲》。照本宣科教教材

投影: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师:同学们,我们也来推敲推敲,这里是用“推”好呢,还是“敲”好。

(生略)

师:大散文家韩愈又是如何推敲的呢?

(生读文中语句)

师:韩愈的话里讲了几层含义呢?

生:一是敲比推有礼貌;二是敲字反衬出了月夜的宁静。

反思:听课的教师课后跟我讲:经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学生是读懂了课文,懂得了用“敲”比“推”要好的原因,但也仅此而已。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要读懂语言文字,更要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种斟词酌句的语言推敲方法也是学生语言学习、习作练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这样照本宣科能达到“教会”的目的吗?列宁说过:理论需要大量的经验支撑。于是,就有了如下二教《推敲》。

二教《推敲》。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在实施了上述教学流程之后,投影出示王安石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人推敲诗词文句的故事吗?

生1:我在一本书上读过,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山不同”,后来感觉重复,就将第二句修改为“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一来更像诗了。

生2:齐己写过一首《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说,既然是数枝开,说明不早啦。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了很高兴。

师:是啊,古人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由刚才的`几个故事,我们可以感觉到:精心推敲字句,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语意,可以更加生动的描形摹像,将文章写得更好更精彩。

某某同学周末在家里写日记,也认真推敲起来,我们帮一帮她?

投影出示:表弟一甩手,一片瓦从他手心里飞出去,在河面上连跳了几跳,落在了对岸,河面上顿时(漾荡)起了几个(圆圈圆晕)。 反思:教研组的教师感觉这个片断还比较精彩。(语文教学论文 )第一,语言学习就是一个借助丰富的语言案例形成语言概念的过程。第二,课外阅读的积累也给学生增添了相当丰富的语言案例,但只有经过课堂上教师类似于这种处理,学生才会学会归纳,从而提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第三,理解和运用是一块硬币的正反面,理解后运用,运用中理解,语言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教《推敲》。教材不仅仅是一个例子

疏通课文之后,投影出示北师大版的《推敲》,引导学生细读,再跟我们手中的苏教版《推敲》比较,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苏教版写得好。比如,贾岛推敲的这句出自什么诗,他是怎么写这首诗的,这个背景的交代很有必要,否则是用“推”好还是“敲”好的推敲也没有必要了。

生2:我同意。“无礼和尚,往哪里冲?”像这样的话,如果是一般官员的差人说的,我相信,但竟然是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的差人说的,我不信。我认为韩愈平时肯定会教育差人要礼貌待人。

生,:我不同意生2的说法。旧社会当差的常常会狗仗人势,对老百姓大呼小叫甚至大打出手也是正常的。韩愈再是大文学家,但毕竟是一个大官,手下人飞扬跋扈也是可能的,所以北师大版写得更像旧社会。

生。:苏教版写出了韩愈选“敲”的原因,我们一读,就能知道他是如何推敲词句的。

生,:是啊,“贾岛知道韩愈是有名的文学家,听了韩愈的话,自己思量一番,果然觉得‘敲’更有韵味,于是采用了韩愈的意见。”这种写法,让人感觉贾岛很有点崇拜权威的意思,至少有种人云亦云的嫌疑。所以,有必要将韩愈的思考写出来,有理有据嘛。

反思:教材既然不仅仅是一个例子,那么,它就应该担负着完成语文教学总目标的使命,肩负着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任,肩负着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奠基的任务。“例子”最终是为“目标”服务的。201 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这样的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运用”是核心目标,“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实现这个核心目标的途径。

《推敲》 文档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教学重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教学难点:

真正从文中获得启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第一组:拜访

即兴

吟哦

斟酌

妥帖

闯进 第二组:簇拥

思索

宽恕

推敲

莽撞 听写后及时校对词语。

2.选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大意。贾岛去()友人,不巧(),结果留下了()写的一首诗。返回长安途中,他反复(),()诗中“推”这个字,结果他()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得知情况后,不但没有(),还()他,并帮他()文字,最终韩愈认为还是用()好。

3.小组质疑:了解了故事的大意以后,你有什么不明白或是感兴趣的地方吗?小组内解决。

(1)贾岛是怎样斟酌“推”和“敲”呢?

(2)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

二、精读“推敲”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推敲”的故事?(2-7自然段)那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读2—7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画一画关键词句。

(描写贾岛的文字用“——”画,描写韩愈的用“~~”画)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有了自己的读书收获,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书心得。

小组汇报,并组织补充。

三、交流展示 1.出示:【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可引导学生: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大家再看这句话,我把“不知不觉”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呢?

(不能去掉,不知不觉更能说明他完全沉浸在斟酌词句之中。)(4)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都对什么不知不觉?(5)(a怎样进的长安城b 路上行人的讥笑c闯进大官韩愈的仪仗队)(6)句式训练:

贾岛只想着斟酌用“推”还是用“敲”,()进了长安城,对路人的讥笑(),甚至()闯进韩愈的仪仗队。

(7)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

(8)指名朗读2人,齐读3-4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韩愈是怎样斟酌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1)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的原因有:1.()2.()3.()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2)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3)齐诵《题李凝幽居》。3.解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1)学生发表自己见解。(2)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补充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总结: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五、拓展提高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一起读读王安石斟酌文字的故事。

1.读短文完成练习。2.学与做:选字填空。

六、总结

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俗话说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能向贾岛、韩愈这样,写完了一篇文章,多读多看几遍,修改修改 ,这将会成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板书设计:

推 敲

如痴如醉

斟酌一个字

很有兴致

《推敲》听课反思 篇7

莫训锐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1、抓住空白,合理拓展,适当延伸。

在教学“留诗会友”一部分时,薛主任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然后抓住“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一句中的摸,自读品味,对贾岛即兴写诗时的情景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拓展《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诗文,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尊重学生,注重体验。

在教学中,有这么一段:“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薛主任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学生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推敲二字的典故 篇8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推敲教学反思 篇9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贾岛当时碰上的不是韩愈,而是你,你会帮他出什么主意呢?推?还是敲?还是其他的词?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但一定要有根有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改为“拍”字,因为贾岛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沿着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他肯定又累又饿,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的朋友,也想快点进去弄点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门”;有的说改“推”字,因为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密切,用不着这么多礼节;还有的说“扣门”……对于他们的答案我给予了肯定,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贾岛,一个个小韩愈,推敲的不亦乐乎。

再就是让学生练习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上一篇:两案三措3.技术措施(一式四份)下一篇:《马》教学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