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设计、说课、反思

2024-08-14

《推敲》设计、说课、反思(共10篇)

《推敲》设计、说课、反思 篇1

推敲

海安县墩头镇中心小学 卢春梅

【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第九课《推敲》。【教材简解】

本文主要叙写了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又在韩愈的帮助下确定了这个字的经过,表现了贾岛反复吟咏、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也为文坛留下了一段佳话,使后人从中获得启迪。【目标预设】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语境理解生词。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推敲”的含义。学习诗人严谨的创作精神,习作中会推敲文字,逐步做到用词准确,使语言文字增强色彩,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情感目标:精读课文,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能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习贾岛做事认真、严谨创造的精神。【设计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极力提倡的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在设计《推敲》这一课时,我竭力摒弃传统的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分析和讲解,而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感悟,采取“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样,就把有限的时间作了合理安排,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一方面增加积累,另一方面明白习作时要学会“准确用词”,通过准确的文字来表情达意。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始终贯穿“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两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推敲导入,进而感知内容,再自读生字、自悟新词,并以词引入、结合课文对人物形象的进行整体把握,而后理清文章脉络,最后走进故事学习“推敲”。自始至终注重合作探究等过程设计,并用朗读感受、品味课文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贾岛反复吟哦、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初步感知“推敲”

1、师:老师这儿有一首小诗有个字不知道用什么好,谁能帮我琢磨琢磨? 出示句子: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生各抒己见,再让学生将几个字带入诗中品味,讨论哪个字比较好。师:为了写好这首小诗,大家反复琢磨这个字的过程,就叫做——推敲。(板书:推敲)

2、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推敲》 齐读课题。指导:“敲”这个字的右边不是“支”。

3、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其不同。

那么“推敲”合为一个词来理解,还是表示动作吗?“推敲”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4、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和“推敲”很相似,你知道是哪个词吗?(斟酌)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著名的“推敲”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突破自学障碍点

1、师:请大家就打开书本,轻声自读课文。提示任务: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②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在长句子处多读几遍,注意停顿。

2、生自主阅读。

三、读生字,解新词

师:我发现同学们读得好认真,那么下面的词语一定也难不倒你们吧!课件出示:

和尚 即兴 大街 毛驴 吟哦 比比划划 斟酌 推敲 妥帖 闯进 簇拥 避让 思索 宽恕 皎洁 沉睡 礼貌 莽撞

1、指名领读生字新词。相机指导“和尚”“吟哦”“驴”的读音。

2、说说记住生字的好办法,难写的生字请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师相机指导书写“睡”“貌”,生描红课后生字。

3、对较难理解的新词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醒悟:觉醒明白。妥帖:十分合适,恰当。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簇拥: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护卫着。避让:躲避;让开。宽恕:宽容饶恕。

四、整体把握人物

1、了解贾岛:

a看一看老师出示的第一行词语,它们让你想到了谁?(贾岛)贾岛是什么人呢?读着这些词语,你对贾岛有了哪些了解? b快速地浏览课文,书上有一段是专门介绍贾岛的,你能找到吗? 出示相关句子,齐读。通过这段话,你对贾岛又有了什么了解? c还有谁对贾岛有更多的了解吗?

相机补充: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真可谓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以他被称为“苦吟诗人”。

2、了解韩愈

a那么同学们再看第二组词语,这次你又想到了谁?(韩愈)

b文中也有一些韩愈的信息,你能搜索到,并用一句自己的话来介绍韩愈吗?

综合文中的话和这些词语,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韩愈? c老师这儿还有一句韩愈的治学名言要送给大家:

出示句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齐读。

五、了解故事梗概

1、师:那么,贾岛和韩愈,一个和尚,一个京城大官,是什么事情把他俩联系到了一起呢?课文写了什么事情呢?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2、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课件出示:读课文填空

(1)贾岛去(),结果没有遇到主人,于是()。(2)他对诗中的一个字,究竟是用()用还是用()犹豫不决,在大街上()起来,以至于竟不经意间闯进了()。

(3)()也是一位诗人,他和贾岛商量起来,认为还是用()好,并说出了他的三条理由。

师:谁来填第一小题?第二、三题呢?(教师适时评价)它们分别对应了文章的哪几小节?由此可以怎样分段呢?

3、师:原来是一首诗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把这三小题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语概括说一说吗?

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做到心中有数。

六、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推敲” 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1、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师: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看出的? 生充分交流,师相机补充:

①你觉得李凝是个怎样的人?(隐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文中的“郊外”“找了好久”“摸”等词语表现出李凝住在深山中)②推敲“拜访”和“访问”

隐者一般远离尘世,隐居在田园深山中,他们满腹才华,有着高洁的品质,贾岛去探望这样一位隐者,我们用“访问”可不可以?

生交流,通过对比感受贾岛对李凝深深的敬意。③是怎样的情景激发了贾岛留诗相赠呢?

(“夜深人静、沉睡的小鸟、月光皎洁”可以读出此处夜晚寂静,月光如薄纱笼罩着大地,给一切都镀上了静谧朦胧的色彩,静而美)

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

3、贾岛拜访不遇,留下了《题李凝幽居》,李凝居所深、静、美的特点,诗人贾岛用一个字体就现了出来,是什么?(幽)

让我们再读诗题,读出幽深之美。

4、正是这种幽深之美,让贾岛忍不住即兴作下了《题李凝幽居》。同学们想读读这首诗吗?

出示《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5、贾岛在回长安的路上,心中十分纠结!有一个字他还觉得不够妥帖,是什么字?(推/敲)

后来,事情是怎么发展的?贾岛究竟用了什么字,为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表演、讨论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进行表演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如理解“推敲”这个词语时先让学生用动作分别演示“推”和“敲”,再结合课文理解“推敲”的真正含义;通过表演“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 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

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2、讨论探究

作为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更多要倾向于学生的自学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与体验。

在本次课的设计中,让在相互学习中记忆生字,通过大家的提醒交流学生识记牢固,词语的理解是在字词的基础上进行的效果很好。学生在理解词语时是借助上下文,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己平时的经验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效果非同一般。另外,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词串联课文大意,这样的训练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能按照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模块的流程设计,比较适合中下成绩的学生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要点,比较注重读的训练,有生字---生词---短句----长句-----一段重点段,有一定的坡度的训练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落实读好、读通、读懂的过程。

3、自主学习

读课文时每次都是有目的地带着问题读,一是扫除字词障碍;二是读通句子和课文;三是理清文章的顺序,一层一层的推进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推敲 教学反思1 篇2

教学反思

解放路小学 张必龙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问促读,自主诵读。

在简单的复习导入课题之后,我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贾岛()写下了()这首诗。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是:

一、();

二、()。

这样让学生自主诵读故事,在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故事内容。

二、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同时感悟出两人的友谊非同一般。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三、创设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语训练。

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同时组织学生评议表演,指出优缺点,力求让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时机成熟,我做起了采访者:“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说出了笑的原因。当学完下一个自然段时,再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课堂上,通过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就能使学生进入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表达也就灵动起来。

四、深入浅出,渗透知识点

文章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反衬”手法的运用。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第二个理由是“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生心中有数,但说不出来。我便问学生:“文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思索起来,然后集体讨论出: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韩愈出场,“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3.韩愈见贾岛冲撞自己的仪仗队质问他,后来知道原因后,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我见学生已经理解“反衬”的用法,时机也成熟,便相机点拨:“古人很讲究字韵,“推”(tuī)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五、拓展延伸,学会推敲

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推敲教学反思 篇3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第3自然段中的“吟哦”一词,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表演时,学生做出认真思考的模样,口中反复念着“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具体的语境里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词语。接着我请学生来思考“你认为贾岛好笑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他们能感受到贾岛那种认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推敲》一课教学反思 篇4

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谈以下两点。

一、“闯”字的推敲。

课文有一段讲贾岛在思考自己的即兴诗中的“僧推月下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更恰当,不知不觉“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俞校长在此设下一个让学生来推敲的字——“闯”,问学生,“闯”是否可以改成“走”字。学生们马上展开讨论,都说用“闯”字好。一个学生说,贾岛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了仪仗队,这对于仪仗队的人来说,贾岛的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闯”字就比“走”字更恰当,反映出了贾岛的不礼貌行为。还有的学生说,贾岛在思考哪个字更恰当时入了神,忘了周围的一切,以至于进入了仪仗队,用“闯”字更能表现出贾岛的这种敬学精神。学生们的回答多好,我们不得不佩服俞校长的设计好巧妙,学生们已能活学活用了。

二、板书顺序的推敲。

折纸鹤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篇5

设计理念:

折纸艺术契合了素质教育要求,活动中很容易创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情景,使学生在感受折纸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折纸鹤”,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也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折纸兴趣。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对折纸感兴趣,缺少的是折纸技法的学习。因此通过校本课程《折纸》的教学,弥补学生折纸基本技法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折纸艺术的热情。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折纸的简单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实例《折纸鹤》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与他人分享快乐、祝福他人的博爱之心。

3、通过折纸创作,养成做事认真、善于动脑的习惯,体验创作成功后的喜悦。教学重点:学习《折纸鹤》 教学难点:折纸技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折好的教具成品及半成品、双面胶,水彩笔,纸卡。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一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一只千纸鹤)你知道它有什么样的美好寓意吗?(生谈)师:是啊,“千纸鹤”寄托了人们不同的美好愿望和祝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把愿望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你的愿望就能实现;把祝福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你祝福的人就会得到幸福。千纸鹤承载了多么美好的情感!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千纸鹤,把我们对亲人祝福折进纸鹤里,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折千纸鹤。

1.千纸鹤的折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折成双正方形——折成双菱形——折成千纸鹤(一边出示实物,展示在黑板上)。

2.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来玩闯关游戏,好不好?记住!你们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必须全部通过,才算过关,所以,我们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有没有信心?

(一)第一关:折双正方形。(课件出示)1.自学尝试

(1)对边折。(2)一角向前折,一角向后折。(3)从中间向外拉,两角向里压折。(4)完成。

(师:折完的同学把双正方形举起来,老师就知道你闯关成功。)(师:这两关难度比较大,认真学呀,过关有奖品的!)

(二)第二关:我们一起折。(课件出示)

教师带领一步一步折。(语速要慢,动作要慢,反复让学生看。)(1)、双正方形(2)、花瓣形(3)、双菱形。

(师:现在小组里的成员要体现互帮互助的精神,完成这关的同学帮助没完成的同学。完成的同学举起手。)

(三)、第三关:折出纸鹤头部和尾巴、翅膀。(师:完成整件作品,完成的同学举起手。)

师:恭喜大家集体闯关成功,想不想知道奖品是什么?好!组长打开神秘盒子,看看是什么?

师:老师送给每人一只千纸鹤,祝福大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生:谢谢老师。

三、美图欣赏(一边播放图片,一边介绍。)

1.师:人们赋予了千纸鹤生命的气息,摆出了各种富有情趣的画面。挂在窗前,点燃绚丽的舞台;挂在枝头、树梢,甚至挂满整个城墙;做成窗帘、串成彩虹,摆出各种造型;人们还在千纸鹤的身上写满了祝福,装进漂亮的瓶子里,装进美丽的盒子里。

四、拓展作业

1.下面我们就用心地为失联客机遇难同胞再折一只千纸鹤,把我们的祝福写在翅膀上,然后各小组将本组的纸鹤用线串联起来,让纸鹤将我们的祝福传达!

2.学生折纸鹤并串联。(放音乐)3.将各小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同学们表现不错。我相信,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动手,就一定能在折纸方面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美丽的千纸鹤》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美丽的千纸鹤》是我校新开发的校本课程《快乐折纸》中的一课。根据我市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改革要求。校本课程一个重要目标,就在于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折纸是一门艺术,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折纸的简单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实例《折纸鹤》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与他人分享快乐、祝福他人的博爱之心。

3、通过折纸创作,养成做事认真、善于动脑的习惯,体验创作成功后的喜悦。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折纸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折纸图解,跟着图解折出简单的折纸作品。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法:

1、借助多媒体以及老师的演示操作,直观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感悟知识,激活学生思维,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法: 1、采用看、听、议相结合,让学生在看中思考、听中感悟、评中体会、议中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成共识。

3、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共同研究,感受折纸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着力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导入:

1、看一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一只千纸鹤)你知道它有什么样的美好寓意吗?(生谈)师:是啊,“千纸鹤”寄托了人们不同的美好愿望和祝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把愿望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你的愿望就能实现;把祝福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你祝福的人就会得到幸福。千纸鹤承载了多么美好的情感!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千纸鹤,把我们对亲人祝福折进纸鹤里,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折千纸鹤。

1.千纸鹤的折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折成双正方形——折成双菱形——折成千纸鹤(一边出示实物,展示在黑板上)。

2.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来玩闯关游戏,好不好?记住!你们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必须全部通过,才算过关,所以,我们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有没有信心?

(一)第一关:折双正方形。(课件出示)1.自学尝试

(1)对边折。(2)一角向前折,一角向后折。(3)从中间向外拉,两角向里压折。(4)完成。

(师:折完的同学把双正方形举起来,老师就知道你闯关成功。)(师:这两关难度比较大,认真学呀,过关有奖品的!)

(二)第二关:我们一起折。(课件出示)

教师带领一步一步折。(语速要慢,动作要慢,反复让学生看。)(1)、双正方形(2)、花瓣形(3)、双菱形。

(师:现在小组里的成员要体现互帮互助的精神,完成这关的同学帮助没完成的同学。完成的同学举起手。)

(三)、第三关:折出纸鹤头部和尾巴、翅膀。(师:完成整件作品,完成的同学举起手。)

师:恭喜大家集体闯关成功,想不想知道奖品是什么?好!组长打开神秘盒子,看看是什么?

师:老师送给每人一只千纸鹤,祝福大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生:谢谢老师。

三、美图欣赏(一边播放图片,一边介绍。)

1.师:人们赋予了千纸鹤生命的气息,摆出了各种富有情趣的画面。挂在窗前,点燃绚丽的舞台;挂在枝头、树梢,甚至挂满整个城墙;做成窗帘、串成彩虹,摆出各种造型;人们还在千纸鹤的身上写满了祝福,装进漂亮的瓶子里,装进美丽的盒子里。

四、拓展作业 1.下面我们就用心地为失联客机遇难同胞再折一只千纸鹤,把我们的祝福写在翅膀上,然后各小组将本组的纸鹤用线串联起来,让纸鹤将我们的祝福传达!

2.学生折纸鹤并串联。(放音乐)3.将各小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同学们表现不错。我相信,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动手,就一定能在折纸方面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美丽的千纸鹤》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美丽的千纸鹤》一课,是我校校本课程《快乐折纸》其中的一课,涉及的学生是具备动手能力,但动手能力又不是特别稳定的二年级学生。从活动效果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热情,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习气氛热烈,学习效果好。其实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孤立的的个人行为,同伴学习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从课堂可以看出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习活动的重要影响,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调空能力等。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成功之处:

1、导入新课,效果良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校本也是如此,校本课中的折纸课更是如此。导入新课要激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这一过程学生始终都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更重要的是将自己淋漓尽致的展现,课堂气氛、课堂参与度是最好的。

2、体验成功的快乐。

校本课就是要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他们通过本课的动手操作感受到了折纸的快乐,同时学会了小组中只有合作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只有团结一心小组的任务才能更快的完成。学生们感受到小组合作的益处也算有了很大的收获。对于有关折纸的学问,可以下节课结合学生做好的小组成果进行引入,从而导入到学生参与主体活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

不足之处:

1、教材与学生年龄,知识储备的差距,教师教学机智的缺失。学生们很喜欢动手,但由于学生素质差异、动作快慢不同,因此完成的速度也不相同,也有的小组很注重美观,一个没折完觉得折得不好,就又重新折起,慢慢的操作的时间就拖长了,到了粘贴的时候,为了布置的美观一些,同学们又花费了不少心思,而导致想让学生们从折纸过程中、感受中提出有关的研究问题没有时间进行。最初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有完成。

2.教学重点达成度不够。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但不能忽视基本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大胆表达、主动发现同伴或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样做挺好,但在课后,在学生疑惑处,在学习内容的难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规范的标准,着重是要让学生按照折纸分解图一步一步的折,这点比较重要,由于自己的原因,学生的原因,这一点完成的不好,只有一多半不会同学完成了这一教学的重点。

3.操作的实效性重视不够。

学生动手折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会折,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折纸的基本步骤,认识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中,这方面处理的不是特别好,不够扎实,只是忙着让学生学会折,只让学生只要折出成品就可以了,目标的达成还不够,细节准备,处理的不够,需改进。

4.板书的功能不够明确、科学。

校本课虽然注重动手、动脑,但课堂上的板书也要完整,美观,简洁,一目了然。还有学生存在的问题等,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模式

教学设计的改进:

1.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方法的小结应该由学生自己充分的讨论、交流,并总结。2.学习过程的安排要思路清晰,有层次。3.板书要美观,简洁,完整。

4.每一环节的安排都要有利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不能随意性的安排学习活动。

5.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及时发现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6.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效合理地利用好教材,以简洁、清晰、明确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在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能够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美术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篇6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本课是湘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唱大戏》中的活动一。戏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通过画脸谱,使学生对戏剧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

2、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3、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难点:学生根据个人的想法和构思,大胆地夸张变形和涂抹色彩,画出能体现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脸谱形象。

二、教学过程

本课是由学生们熟悉的歌曲《说唱脸谱》和变换的脸谱图象视频导入的。视频使学生一目了然,直接导入了课题。

然后是新授部分。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脸谱,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小结: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接着又问:“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主要是推动学生思考:脸谱与其它面具有什么不同,脸谱应该画些什么内容?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了:纹样和色彩,这两点。这时我及时板书,使得脸谱的绘画要点更清晰、明确和简单。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突破了一个难点。然后我就这两点,教学生从五管的脑门、眉形、眼窝、鼻窝、嘴形,这几个部分来观察,并进行分析。接着提出两个问题: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我的引导下解决纹样怎么画的难点。教纹样的形时,让几个学生上台画,我对他们画的纹样进行讲评,并引出云纹这个传统纹样。在着色的部分,主要讲了眼窝和基础色。学生通过观察脸谱的图片,比较分析找出答案。这一部分,主要是要学生了解,重点眼窝部分应该怎么画,着色是应该用哪几种色。红脸、白脸等代表什么性格。为了复习学到的知识,我要学生比较两张作业,让他们进行讲评。最后,在学生作画时,我边看边就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评。

三、说学生

高年级的学生对传统的戏剧有着极高的热情,对脸谱画法很好奇。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在课中提出很多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自主的去学并自己得出答案,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答案。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获得,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湘教版美术《唱大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 技能目标:学习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临摹或创意画出一种脸谱样式;

情感目标: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戏剧脸谱的认识与绘制。

教学难点: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色彩的恰当运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探究部分

1、播放歌曲《戏剧脸谱》,并课前检查学生查阅的与戏剧相关的资料。

(1)提问:课前老师让大家往上查询或观看戏曲频道了解关于戏剧的指示,谁来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生答)

(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六年级孩子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新课导入部分

1、课件展示各剧种的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呀!下面我们就简单的看几张各剧种的图片。

2、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师:戏剧是我国四大精粹艺术之一,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特点。本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戏剧,由于戏剧种类繁多,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京剧脸谱。板书课题欣赏、感受,创设情境。唱大戏—— 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三)教授课部分

思考:脸谱美不美?美在何处?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造型夸张,人物性格特征鲜明。1.了解脸谱绘制方法

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那怎么画呢? 2.介绍脸谱画法:(师示范)①先画出人物的脸形。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②画出人物五官,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③分块勾画出花脸各部位的图形。④涂色。

设计意图:学习脸谱制作方法,初步了解戏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学生尝试体验。①用线条画一脸谱形象。②学生相互交流评议。

③教师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学生自主随意地进入体验活动,将经历赏析、观摩所获得的认识从图形中反映出来。

(四)课堂总结部分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第二课时任务。3.时间允许带上自制的面具进行模拟表演。

(五)作业

1.作业要求:运用画脸谱的方法绘制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六)板书设计 唱 大 戏

—— 京剧脸谱

脸谱画法:(师示范)①先画出人物的脸形。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②画出人物五官,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③分块勾画出花脸各部位的图形。④涂色。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画花脸、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整堂课上完,现总结反思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学习兴趣,并对美术产生一种持久的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呢?上课后,我就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说唱脸谱》,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内容。随后,通过播放一组脸谱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对脸谱——这一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挥洒个性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中我并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传授方法,而是先让学生们在课前先搜集一些关于脸谱方面的基本常识,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交流、观察、领悟、小组讨论的方式,大胆推测脸谱的制作过程,真正地发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新身实践,让学生对制作方法提出质疑,例:“我该怎么画脸谱?”“脸谱上的颜色代表了什么?”“怎样设计脸谱图案?”。他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恰恰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课的关键部分。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后进行尝试操作,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归纳并总结出那种是比较合理的制作方式,但并不否定其他可行的制作方法。同时也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观制作他们自己认为有特点的脸谱形象。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主要引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课改理念。

3、多维评价,促进发展

既然是一个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课堂,那么多维性、多级性评价就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因此,评价标准应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体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的作用。如学生自评“我画得还不错咧!”、“我画得比以前的作品好了!”,教师用“不错,很漂亮。”“有特点,继续坚持!”“不如贴到展示板上给大家看看吧!”等。本课的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从学生学,到作业成品的完成都以一种鼓励的、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不同学生。由此让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愉悦,进而对美术产生持久的、长远的兴趣。

4、多元整合,全面发展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课将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表演艺术、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信息科技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美术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板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篇7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

2、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

4、指名。

5、朗读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6、自读课文一遍。

7、各小组各请一名同。

8、学读一遍课文。

9、其他同。

10、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11、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1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读课文第一段。

13、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4、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

a、读第二自然段。

b、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看P57图理解“皎洁”。

d、指名。

e、指导朗读。

f、小结板书:深夜访友。

留诗相赠。

2、讲读第三自然段。

a、理解“吟哦”、“妥帖”。

b、自读第三自然段。

c、结合看P55图。

d、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e、指名。

f、指导朗读。

g、小结板书: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

3、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指读第四自然段。

b、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c、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d、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e、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讲读第七自然段。

a、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小结板书:韩愈决定敲字更妙。

三、齐读第三段。

四、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五、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18、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11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称赞教学设计、说课及反思 篇8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根据画面配音。

2、创设情境,自主感悟,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设计理念:

1、以“称赞”为基点,自主感悟“称赞”的神奇魅力,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课中学生也在不断地获得“称赞”,体验快乐。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情境中为画面配音,内化语言,升华情感。课前准备:课件。预设过程:

一、欣赏“称赞”语,导入“称赞”。

1、配乐欣赏“称赞”语。

★你真棒!

★你真能干!

★你真会观察!

★读得流利极了!

★你的声音太好听了!

★你的字写得非常漂亮!

(2)小朋友,自己大声读读屏幕上的话儿,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有叹号;都是夸奖、表扬别人的话)对呀,夸奖、表扬也叫称赞,称赞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他能带给我们快乐与幸福。

(3)下面我请6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些称赞别人的话儿。学生依次读句子,读得好老师送小花。(你读得真好,送你一朵小花;声音真响亮,也送你一朵)

(4)我们一起读一读。

2、昨天我们在童话故事中认识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那是——小刺猬、小獾。他们赢得称赞了吗,那么是谁称赞谁呢?

二、欣赏故事,整体感受。

1、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85页,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这个有趣的故事了,我相信今天会读得更正确,更流利。下面请三位小朋友合作读故事,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小刺猬的话,一生读小獾的话。

2、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静静地想。

3、交流:他们获得称赞了吗?谁称赞谁?

相机板书:

刺猬————————小獾

(对!他们是相互称赞。你听得真仔细!送你一朵美丽的花)

三、朗读感悟,体会“称赞”。

导:小刺猬、小獾是怎样相互称赞的呢?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找找他们相互称赞的话。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谁来读一读他们相互称赞的话?

相机出示: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3、朗读感悟第一句。

出示: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獾,男生当小刺猬,也来称赞称赞我。读

故做惊喜状,“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小獾此时非常(惊喜、高兴„„)齐读。

①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再自由读读1——4段,想象说话。(小獾已经做了三个小板凳,但是很粗糙,看!一边高一边低,他觉得不满意,有点灰心,泄气。他听到小刺猬的称赞,高兴极了!

②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值得称赞吗?

(用上“虽然„„但是„„)说话。

4、这是发生在清晨的事儿,让我们拿起书本齐读1——4自然段。

5、引读(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小獾非常感谢小刺猬,他送给小刺猬——一把椅子。小刺猬连忙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送给小獾,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称赞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6、朗读感悟第二句。

出示: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1)师拿出两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让生闻。你闻一闻,怎么样?(很香)你呢?(香极了)这就是小刺猬采的苹果。

(2)指导朗读。小獾怎么夸的?

指名读(我似乎闻到苹果的香味了,能再香一点吗?)——指名读(我闻到了,苹果真香!)——范读强调“从来”(我也想让你们闻闻苹果的香味)——齐读(让听课的老师也来闻一闻,哇!整个教室都香了。)

7、说话练习。小朋友,刺猬称赞小獾,小獾称赞刺猬,他们相处得多么和谐,多么愉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齐读。看哪个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话说了!

出示:

小刺猬称赞小獾。

小獾称赞小刺猬。

(你真会说话!送你红花。你的话说得又清楚又流利,花儿给你,我的一点心意!)

四、1、相互欣赏,相互称赞,从小刺猬的表情和动作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出示第四幅图)

2、“称赞”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之间的相互称赞给双方带来了什么?读读5——10自然段。找一找称赞给他们带来神奇力量的句子。

3、交流: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4、自主朗读感悟两句话。

(1)同桌互读欣赏两句话。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①第一句:小刺猬的称赞给小獾带来了自信。有了自信,小獾会努力做好小板凳。后来小獾不仅会做小板凳,还会做椅子,这是多大的进步!这都是称赞带来的。

指导朗读:指同桌读(生称赞,你愿意把小花送给他吗?)——小组读(生夸)——小组读(生夸)——齐读。

还有什么不懂的?

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小獾见小刺猬来了,高兴地迎上去。还送给小刺猬一把椅子。表表自己的心意。

②第二句:小刺猬听了小獾真诚的话语,也表示感谢,连忙————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小刺猬也高兴极了——

读懂了什么?(小刺猬从清晨出去采果子——傍晚才回来,肯定很累很累,腿也酸了,脚也疼了。刺猬听了小獾的话,一点也不累了,这是好心情带来的神奇效果。)

还有什么不懂的?(消除、疲劳)

指名读——齐读。(送红花)

5、这是傍晚发生的感人的一幕,让我们拿起书本细细地品一品,回味回味。(傍晚——)齐读。

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看,多美丽的称赞花呀!花儿在刺猬与小獾中间开放,也在我们之间开放。让他美丽我们的生活,美丽我们的人生吧!我愿意把称赞花送给你,送给所有的人,你愿意吗?愿意的上来贴吧!让我们一起拍拍小手,一起唱一唱。

《称赞》说课稿

中峰镇金叶小学

申先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10个生字词。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2011年11月

《称赞》教学反思

中峰镇金叶小学

申先国

这篇课文内容既生动有趣又寓意深刻,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写了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相互真心实意的称赞,使对方增强了自信,消除了疲劳,真诚的称赞为他俩之间搭起了一座友谊之桥。可见,“称赞”的效果是多么神奇啊!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学习这篇课文,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1、学会生字并会运用。如何让学生轻松地识记生字呢?我先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把生字圈画出来,以不认识的字求助课文下面的小树叶、请教同学或老师的形式展开学习。接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齐读,带音节读,脱拼音读,采用自学、同位互相读、正音,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最后用游戏的方法检查识字的效果。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扎实、有效。

2、课文教学中,能抓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称赞别人。

二、读中悟情,品读感悟。

朗读是二年级学生一项重点训练项目。为此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地分析、讲解课文,而是充分创设情境,以情感为纽带,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句,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读书中领悟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同时还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进而抓住“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学生从中学会了欣赏和称赞,体验到了称赞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三、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体会了刺猬和小獾之间神奇而真诚的称赞带来的变化后,我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自己选一个家人、朋友或同学,发现他的优点,夸夸他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回顾整堂课,我还是觉得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很多:

1、课堂节奏过快,导致学生没能很好听清老师的要求,也没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2、在课堂中营造的称赞氛围,而孩子们朗读相互称赞的句子时,总觉得不到位。这时如果是我自己范读,这样再让学生朗读的效果会好些。

3、另外,写字教学用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临帖的时间也不多、不细,总感觉字不难,放心让孩子描、写,这样不利于夯实、美观的书写。

《推敲》教学设计范文 篇9

一、概述

《推敲》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定“敲”字,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诗人贾岛苦苦吟咏、字字斟酌的形象,表现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教学中设计随文练笔,不同的练笔时机,给予听课者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教学《推敲》课文第3、4自然段时,出示:(1)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不小心闯进了仪仗队。(2)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仔细比较。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第二句比第一句描写更具体生动,从中体会到贾岛是一个有着钻研精神的诗人。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体悟写法: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最后,总结写法,迁移练笔。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文中绘有两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景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严肃的创作态度。两幅图形象展现了课文主要内容。教学中要注意:

(一)感悟“推敲”的益处。

(二)讲“推敲”的故事。

(三)养成“推敲”习惯。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运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ppt,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诗人的诗句。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师: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 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精讲点拨

1、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3)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4)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

(5)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韩愈是怎样斟酌“推敲”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给人的感觉是:„„ 用“敲”:给人的感觉是: 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师: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3、释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4、出示: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苦苦地思索吟诗的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五)、总结: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表演、讨论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贾岛当时碰上的不是韩愈,而是你,你会帮他出什么主意呢?推?巧敲?还是其他的词?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但一定要有根有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改为“拍”字,因为贾岛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沿着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他肯定又累又饿,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的朋友,也想快点进去弄点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门” ;有的说改“推”字,因为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密切,用不着这么多礼节;还有的说“扣门” „„对于他们的答案我给予了肯定,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贾岛,一个个小韩愈,推敲的不亦乐乎。再就是让学生练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八、帮助和总结

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窃读记》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0

共荣乡中心小学 杨雪娇

一、教材分析

《窃读记》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作者整个“窃读”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经历,表现了林海音对读书的热爱,对智慧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课教材特点,依据新课标对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具体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读书的酷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预设为:指导个性朗读,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为: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爱读书、爱知识的教育。

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谈话导入法、阅读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通过品词析句的练习,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螺旋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实现阅读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朗读、讨论、圈写批注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采用自读自悟、以读悟情进行学习,构建了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

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

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

1、扣题,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投入

“到学习中去,教学开始,我首先让学生交流平时喜爱的书籍有什么以及读书的感受,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的读书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这样的导课设计,能够拉近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抓住课题中的“窃”字,谈谈对于

这个字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阅读要求:课文写了什么事?读懂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讨论交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知道这篇课文写了林海音小时候在书店窃读的经历和感受。

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阅读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对于文本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精读做好铺垫。

3、精读 品词析句

新课标的阅读总目标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

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文本的内涵。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结构顺序后,让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说说窃读的感受是什么?划出表现作者内心活动的句子并读一读。抓住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这种体验,体会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体会窃读时作者的感受。从这句中心句出发,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惧怕”的句子,在旁边写下批注,说说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很快找到:“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我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抓住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贪婪”一词的贬义褒用,让学生领悟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体会到作者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围绕学生对“快乐”和“惧怕”的窃读感受,我继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并出示句子: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学生读这句话后,抓住“皱起眉头”和“心里高兴”这两个词的对比,体会作者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让学生在作者如此矛盾的表现与内心碰撞中更加体会到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原来是为了有一个充足的理由待在书店看书。

在作者终于如愿以偿读完书后,总会想起国文老师的话,让学生读一读并联系课文与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让学生领悟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断汲取知识,不断成长的道理。

4、总结 拓展延伸

最后,我出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读一读,在读中感悟到作者的成长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下定决心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带领学生读课文后面的读书名言,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课外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读一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引向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以上过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每个环节抓住重点语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以读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窃读记》教学设计

共荣小学 杨雪娇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

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喜欢读书吗?说一部你喜欢的书,并用一句话说说理由。这篇课文的作者小时候也可喜欢读书了,大家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林海音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吧。(板书课题)

师:“窃读”是什么意思?“记”是什么意思

二、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课件简介林海音生平

2、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文,划出说明作者在窃读时候滋味的句子。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指名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快乐的滋味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以上段落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喜悦以及作者对知识的渴望。)

4、窃读时候惧怕的滋味描写有哪些?

生:“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引导学生体会窃读时候惧怕的内心感受,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你体会到作者在窃读时候复杂的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课外延伸 学完《窃读记》有哪些收获?课下介绍一本你喜欢的书给你的同学,读过后互相交流感受。

《窃读记》教学反思

共荣乡中心小学杨雪娇

《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教学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我抓住中心句“我恨快乐,也很害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让学生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把握这几方面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其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窃读”滋味的动作心理描写及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并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受到了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学生只停留在了知道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心理描写,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进行准确生动的心理描写,怎样将学到的描写方法学以致用,怎样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这一点感觉还是指导得不够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描写方法。

上一篇:学生党支部征求群众座谈会记录下一篇:六年级清明时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