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精选9篇)
谈谈初中数学学习策略 篇1
通过对于初中现在文学策略的学习,我思考了很多,下面就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谈一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现代文学作品在初中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既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道德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现代文学作品的整体来看,作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现代文学作品又以自己特有的手法和方式将枯燥的繁难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因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
所以我认为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是:
1.对社会生活的反应,通过文学作品,颂扬真善美,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感悟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4.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态度,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会做人。
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内容:
一、必要的现代文常见文体知识二、一定的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三、对著名作家的了解和对经典作品的拓展阅读
四、现代文学作品的经典语段解读
五、现代文学作品的精妙的写作手法
六、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内涵
七、文学性现代文所蕴含的价值。
总之,现代文学作品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多角度去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语文基本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谈初中数学学习策略 篇2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在新课程学习中特别提倡用有趣味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来引导同学们很快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使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远离空洞、枯燥, 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从而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现在我就十几年来在一线教学的经验总结中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注新课的引入
新课的复习, 就是在每节课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安排的复习。它的显著特点是结合新授课和练习课及时地进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经常、及时、有效地巩固复习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新课复习关键在及时, 一方面可以通过及时地复习使同学们能够及时消化掉所学到的知识, 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复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从而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让同学们打好基础, 把每一个所学新知识点学扎实。例如, 当学生学到“分式的乘除”时, 在课堂教学中, 我通过历史故事创设出类比的情境, 以问题链的形式制造矛盾冲突, 利用“数、式通性”的思想引发学生发现“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故事:有一次鲁班的手不慎被一片小草割破了, 他发现小草的叶子边缘布满了密集的小齿, 于是产生联想, 根据小草的构造发明了锯。
问题1:鲁班在这里就悄悄应用了我们数学上的一种重要方法, 同学们知道吗?
问题2:请同学们阅读、观察下列运算:
上述的运算我们熟悉吗?体现了什么法则?能用文字表述这一法则吗?
问题3:你会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能用具体数字来检验你的结果吗?
问题4:请同学们用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分别描述你刚才运算所用到的法则。这样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目的是让同学们经历类比分数乘除运算的过程, 通过将分式中的字母赋值, 检验法则猜想的准确性, 从而把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 推及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新课的复习贵在及时, 一方面通过复习使孩子们能及时的消化掉所学到知识, 另一方面通过复习变换学生的学习方法, 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让孩子们打好基础, 把每一个知识点学扎实。
二、创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数学的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 就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类的潜能、促使人的身心发展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该理念主要体现在:
第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 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第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第三是提供并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 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实质。
(一)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些事物的积极倾向, 是一种伴随着积极情感需要的形式, 还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力量。数学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先导, 还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力量。如果同学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 那么同学就会视数学学习是一种煎熬。所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端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通过设计兴趣性的作业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使同学们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中, 创设“现实情境”来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 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定理时, 提出一个问题:如图1是一张教学时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同学撕坏了, 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教具吗?能恢复原来的三角形的原貌吗?从而让学生产生了疑问, 然后从问题出发得出判定定理。这样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 从而悟出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因此, 我们不仅要优化新知识的导入和精心设疑, 还要创设问题情境, 从而真正做到“导情引思”,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最优化,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同学们可持续发展。
(二)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平时教学时要通过精心设计具体问题的情境, 从而不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 使同学们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 给同学们提供思维的空间和学习的目标, 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才能成为可能。
例如, 在学习“矩形”时可以这样引入:
活动1: (学生活动) 如图2, 用6根火柴棒首尾相接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完成后, 教师演示教具)
活动2: (教师活动) 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 轻轻拉动一个点, 观察图形的变化, 如图3, 接着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1:能摆成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问题2:同学们通过观察回答, 不管怎样拉动平行四边形教具, 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问题3: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 有没有面积最大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4:这个面积最大的平行四边形的内角有什么特点?量一量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你有什么发现?
“书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矩形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摆拼、观察、猜测、验证、测量等数学活动得出的, 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 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并初步感受了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所以在上课前应当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 了解同学们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同学们的年龄、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进行适度的设问, 即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心理学所谓的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同学的现有水平与同学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既不会伸手可及, 可是跳一跳又能够得着。
三、课堂例题和练习的选择要“重基础, 有梯度”, 从而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课堂例题和练习的难易不仅要照顾基础好的同学, 还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同学, 并且符合本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 所以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教师在新授课课堂训练选题应当以基础为主, 因为同学们对新知识需要有一个熟悉、内化、形成技能的过程, 在这个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训练的思维层次, 让同学们体验到思维的乐趣, 增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仅可以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得下, 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
在课堂训练时可以让同学先尝试, 老师可以通过巡视, 选择同学们解题过程正确规范的和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正误对比展示或板演。在讲评时要讲解规范、正确的解题过程, 更是要暴露典型错误, 并且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同时反思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变个别学生的典型错误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老师在讲评时要引导同学深入思考, 首先要进行一题多解:这道题还有哪些不同的解法?哪种解法更好呢?接着做到一题多变:本题添加或减少那些条件后怎么解?如果条件与结论置换后又该怎么做呢?图形运动变化后又该怎么解呢?教师在讲评时要让同学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 解本题的关键是什么, 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老师要与同学一起提炼解题过程中所蕴涵的解题策略、解题规律、数学思想方法, 从而提升同学的数学素养, 使同学的思维得到发展。
比如, 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 老师选讲例题:如图4,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对角线的交点为O, 若将G、H分别在OB、OD上移动至与B、D重合, E、F分别在OA、OC上移动, 使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对例题进行如下变式:
问题1:例题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比较一下, 那种的证明方法简单。
变式1:若例题中的点E、F继续移动至OA、OC的延长线上, 仍使AE=CF (如图5) , 则结论还成立吗?
变式2:把例题中的AE=CF改成“BE∥DF”, 则结论还成立吗?
变式3:把例题中的AE=CF改成“BE⊥AC, DF⊥AC”, 则结论还成立吗?
通过以上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丰富了课堂活动, 并在老师与学生一起提炼解题过程中所蕴涵的解题策略、解题规律、数学思想方法时, 提升同学的数学素养, 使同学的思维得到发展。
谈谈初中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评价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21
恰当的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振翅高飞的翼,是激励学生向前发展的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掌握课堂评价的策略,促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现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延迟评价、不发评价、书面评价等三个角度来谈谈初中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一、延迟评价,给予学生修正机会
学生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多一些延迟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少一些讽刺性、抑制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快乐、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一轮复习中,为了让学生重拾数形结合思想,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直线a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直线b,并经过点A(0,3),将直线b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后,所得直线经过点B(-3,0),则直线a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十分钟过后,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回答的结果为y=-3x+6,有的学生回答的结果为y=-33x+6.还有学生回答的结果为y=-3x.我听完学生的答案后,并没有评价谁对谁错,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得到直线AB经过点A(0,3),点B(-3,0).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直线逆时针旋转60°,得到直线b,通过分析可知直线b经过点A(0,3),B′(3,0),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直线a的函数关系式.在分析思路的过程中,学生纷纷拿起笔来重新改正,求得直线a的函数关系式是y=-3x+6.最后我做出评价:每一位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都会出现一些偏差,但只要认真分析题目,用已经学过的平移、旋转知识点和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逆向思维,层层推进,大家都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给予学生直接的评价而是延迟评价,让学生自己修正结果,做学习数学的主人.
二、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评价
教师可将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答对的学生会体会到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而答错的学生也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数轴》这一小节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题: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______.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说等于6;有的说等于2.
当听完学生的回答,我没有公布正确答案,只是说:“如果我是C,我会很不高兴的,为什么只让我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呢?”这时候,学生恍然大悟,立刻拿起笔来重新画图,得出了答案:AC=6或2.待大多数学生做完此题后,我又为学生重新讲解了一遍,并在此题的基础上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给出“对”与“不对”的结论,而是巧妙地说了一句幽默且暗含引导性的话语,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答案,这样,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修正了自己的错误.引而不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我评价,这才是评价的最高境界.
三、书面评价,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教学评价的最高层次就是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评价过程中都感觉到:老师是尊重我、爱我的.温婉、恰当的书面评价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在一次数学月考的测试中,我发现我们班一个考试成绩较差的女生用手一直盖着自己的成绩,生怕别人看见.当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为之一痛.从此以后,在我自己的数学测试中,我只给及格的学生打分数;对于差1、2分就能及格的学生,就送他几分;对于不及格的学生,一般不打分,并且在试卷尾页写上鼓励的话.写这些鼓励的话也要讲究策略.比如,我们班小明的期末试卷做得可谓“一塌糊涂”,当静下心来再看他的试卷,原来失分的地方都是因为马虎所致.于是,我在他的试卷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这次考试你考得不好,老师也知道原因了,你看第20题的计算题中,你去掉括号就忘变号,还有画数轴时要有箭头……你只要认真一点,一定有很大步.在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小明的成绩确实提高了很多.我的教学策略并不高深,只是多了一点爱心而已,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关爱的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爱的回报.不给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打分,而是以书面形式进行评价,是激励学生有效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给学生做书面形式的评价其实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还应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课堂评价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记叙文:谈谈数学考试那些事 篇4
上次数学期末考试考了一个看似很吉利的数字111,可考试却不讲什么吉利不吉利的。好像也是前次期末考试吧,也是市里统考,和这次一样,卷子白得刺眼,恐惧也就沉淀下去了。
先是考试前心中微微的悸动和故作的镇静,离考试越近,就越看似镇定。总是很小心地细读试卷上、练习册上的每一道题,生怕看走眼,漏掉了,迷失了。再是考试中的“障眼法”,一开始前面的选择填空什么的做做还算顺利,可一道令人费解的题的出现完全击败了我的心理防线,我完全溃败。我勉强让自己重新理一下思绪,可这个“天大”的疙瘩还未解开,继续做下面的题的时候,那未解开的心结还是令我窒息,以至于让这次考试很不顺,试后的焦急的讨论中,我终得知那题所谓的“真相”的时候,我深刻地体会什么叫自己于自己设的“障眼法”,一道如此简单的题目却被我想成“世纪难题”,现在想来真是有愧那些“七桥问题”之类的朋友啊,那异常珍贵的分数,于我来说真的是一次教训,有时真是需要把问题简单化而不是绕来绕去,最后进入死胡同坐以待毙,临死的时候才发现那根仅有的救命稻草被自己当作“真”稻草喂骆驼了,那时候是否会有一种想自暴自弃的冲动呢?
这算是一次试卷对我的蒙蔽呢?还是我自己的心灵的自我蒙蔽?我觉得还是后者。所以我觉得任何事要做得比较完善,首先要战胜自己心中的那个小恶魔,要对自己及未来充满自信,就像打了一剂镇定剂,而对未知的东西,也不会有多大的没把握与恐惧,也不会强加给它们恶魔的面具罢了。
当然,我觉得还是靠自身的实力来让自己放心,因为一个乐观至极的傻瓜不太可能考上公务员一样(没有说绝对,只是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其实也是觉得做数学就像读那些*了性与公平性的推理小说一样,有时一头雾水,扑朔迷离,有时又惊心动魄,疑神疑鬼,有时又豁然开朗,晴空万里……都相类似地给人思维上的跳跃,有时是异常巨大的跳跃,最后自己气喘嘘嘘。
谈谈初中数学学习策略 篇5
1多媒体课件
1.1什么是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和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一般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大致相同,都要运用软件程的技术和方法.但由于多媒体课件是面向教学过程的,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并不完全等同一般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应用的教学情况,并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遵照科学的流程才使能使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1.2基本要求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教育性的特征,对多媒体课件提出以下的基本要求: ⑴正确表达教学内容:
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是用多媒体信息来表达的.各种媒体信息都必须是为了表现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为达到某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而设计、选择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应建立一定的关系和联系,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知识结构体系.⑵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对多媒体信息的选择与组织、系统结构、教学程序、学习导航、问题设置、诊断评价等方式来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般在多媒体课件中,大都包含有知识讲解、举例说明、媒体演示、提问诊断、反馈评价等基本部分.⑶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交互界面是学习者和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通道,学习者就是通过交互界面进行人机交互的.多媒体课件中的交互界面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菜单、图标、按钮、窗口、热键等.⑷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功能:
由于计算机具有判断、识别和思维的能力,所以,我们利用计算机这些特点,在多媒体课件中通常要设置一些问题作为形成性练习,供学习者思考和练习.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是学习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如何制作成功的数学课件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在课堂中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认为必须首先从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来看待它,那么,我们的数学课需要怎样的多媒体课件呢?
⑴成功的数学课件应该能够起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作用,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应该会感到教学步骤一目了然,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成竹在胸,例如在讲函数中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时,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以运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化为具象,教学效果十分明显.⑵成功的数学课件应该能够充实课堂、充分拓展教学空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它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三角板就可以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来,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了,探究学习也就成为可能,合作学习也可以得以体现,课堂练习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知识量明显增加.例如在初一刚开始接触有理数的负数时,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概念颠覆了他们小学时的传统说法感到异常苦恼,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如果我们出示带有数轴空间、海拔高度、温度计读数等内容的课件,学生就会理解的很快,这已经经过我们的尝试,效果非常明显.⑶成功的数学课件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以前的 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的是老师的讲、学生的听、记、做,而多媒体课件则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并合理地添加了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因素,体现出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⑷成功的数学课件还应该达到师生思维循序渐进,逐步由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的目的.多媒体课件显示的多是背景材料、实验探究过程,通过学生的感知来悟出道理和规律,数学课件如果早早地就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热情,其思维方式也就仅仅停留在认知、识记和简单应用上,而分析、归纳、总结、评价等高级思维方式的锻炼就存在了欠缺,甚至形成了空白,难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⑸成功的数学课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是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选择要适当,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如果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局面; ② 是课件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内涵”上而不是显示技术优势上,课件不必做的太华丽、太复杂,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就可以了;
③ 是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于展示,注意把思维的拓展由课上延伸到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回味中去.总之,成功的数学课件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它的制作使用规律,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
3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多媒体课件已被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课件具有不拘一格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把直观教学、启发教学、愉快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呢?
3.1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就是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清楚,根据数学直观情景,将数学教材中的抽象概念,曲线运动变化,图形的缩、拉、移、旋、切、拼、补等变换用直观的视、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实际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兴趣、产生心灵呼应,从而自觉地参与学习、研究和探索.3.1.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即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突出特点、突破难点,把重点的教学内容用突出的方式加以显示或用恰当的媒体和方式加以处理.通过恰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3.1.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要求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充分体现数学学科和数学思维的特点,不论是新知识学习过程还是解题过程,多媒体课件应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数学思维过程.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逻辑严谨,数形结合,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精练简洁,图形、文字、符号规范.3.1.4艺术性原则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这种处理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全面的科学知识,还要用一定的艺术修养,数学多媒体课件要以学生的审美观点为出发点,讲究艺术性,体现数学美.例如课件的背景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及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录像和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一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发情感,陶冶情操,启发学生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3.1.5交互性原则
一个数学课件如果交互性太少,仍然属于流水形式的灌输课件,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特别是学生自学型的习题式数学课件,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坚持交互性的原则,即需要制作者考虑教和学两个角度.从老师的“教”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应该注意是课件制作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其次是多媒体的设置是否能突破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应该注意是制作的课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预设中是否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其次是是否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形成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3.2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2.1切忌数学课件刚性太强
所谓刚性就是数学课件制作者按照教学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课本知识,课件内容毫无新意,很难体现出教材章节的重点、难点.这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如同传统教学,只是将数学知识罗列出来,让学生观摩、欣赏,教师在上课时无非是点到为止.数学课件制作应该有弹性,能够追根溯源,能够适当将知识伸缩,该加宽学生知识的地方应该及时补充完整.同时还要注意知识转换的切入点.这些都要求教师有能够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有些教师认为: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必须讲到,这样就可以全面把握了教材,因此每一个知识点就成为了教师必须在课件里体现出来的内容.这样的数学课件自然是呆板单调,朴素无味.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3.2.2切忌数学课件华而不实
课件制作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确,现在的课件越来越漂亮.大多数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件的制作是文字、图画、影音的简单拼凑,所以追求美观便成为制作者的共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但按照课本上内容一字不漏地照搬,而且与教材没有关联的内容也随便添加.为了所谓的漂亮,尽力往课件安插一些不合适的媒体信息,反而事倍功半、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3.2.3切忌数学课件平铺直叙
课件制作者没有深层次地挖掘教材,仅仅是以教材为依托,按照教材章节内容为根本,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顺序,以记流水帐的形式制作课件,或者制作的课件内容容量太大,没有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上课就象放电影一样,每一个知识点如同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这样的数学课件,上课时教师只要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上出的数学课也就变成了“流水课”.正是由于这种平铺直叙流水形式的课件制约,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难以作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动”.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由于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思路“一讲到底”,根本不顾学生的反应如何,教师的讲解变成了电脑的播放,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情感交流.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由“同化”到“顺应”的转化,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处理和理解接受.3.3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步骤 3.3.1课件目标分析
课件目标分析要完成的任务是需求分析,即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课件的任务不外乎是完成一种数学的教学和训练,所以在确定所设计课件的目标时,应对教学目的、教学用途和教学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主要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目的分析.3.3.2教学设计
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课件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定课件设计的基本策略与课件的结构,选择课件的教学模式和课件使用的媒体.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是:①教学单元的划分;②确定课件的设计策略(常用的设计策略有:面向问题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程序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理论的课件设计策略、面向学习者特性的课件设计策略);③课件结构设计(常用的课件结构有帧型结构、生成型结构、数据库型结构和智能型结构);④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包括新概念的引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模式往往也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个课件中.3.3.3课件系统分析
如何将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灵活多样的加以表达,通过课件系统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课件表现形式有机的统一,从而发挥计算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优势.此外还包括总体风格设计、封面设计、屏幕界面设计、交互方式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超文本结构设计等等.3.3.4教学单元的设计
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在将总体内容划分成大的“教学块”之后,再对每一块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知识单元的划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等,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脚本的编写.它包括知识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模式的选择、知识点表示的媒体选择及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和表现顺序的安排.3.3.5稿本设计
应根据教学规律创作稿本,设计意图要立足于向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情景、途径及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突出三点:一是内容设计.内容设计是稿本设计的核心,是课件的重中之重.其内容必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材紧密结合,选择所需要的媒体必须具有易控制、操作简单,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二是交互设计,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生命所在,交互的途径通过课件的“用户界面”得以实现,该界面必须内容清楚,操作方便.三是反馈设计,课件设计应使课件具有及时反馈功能,能跟踪学习者掌握学习情况.3.3.6脚本设计
脚本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规范的脚本对于保证课件质量水平,提高课件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脚本应该体现课件设计的教学思想,使得计算机课件在技巧的实现和功能的具备上符合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脚本有文字说明和图片两种类型.脚本设计通常包括编号(或文件名)、屏幕内容设计、跳转关系设计、解说配音设计和呈现说明.3.3.7采制素材
⑴是采集素材.如图片、音像、动画、音乐素材平时应留意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到音像店购买或到因特网上选择.⑵是制作素材.包括文本制作,图形、图像制作,音频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制作等.尤其是动画制作,技术性要求很高,动画适宜表现教学中的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计算机动画软件分二维、三维动画,如FLash、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等,用来做模拟动画,能化静为动,生动有趣.3.3.8集成课件
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将已准备好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信号、动画等素材,根据课件设计要求,进行链接形成多媒体课件.在众多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国内有:洪图、科利华、方正奥思等.国外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等,各种软件的特点各不相同,有些是幻灯片,有些是主页式.课件集成后,应由教师、制作人员共同实行效果验收,根据需要进行调试,再次修改加工,确保课件的知识准确性,画面的生动、形象、趣味性,图、声、文的交互性,操作的灵活性,符合课堂教学或用于学生自学.3.3.9调试评价
在课件的制作工作完成后,使用课件前一定要对课件进行调试,以保证课件的正确运行.评价是对课件的课程计划和课件的教学设计、教学单元设计、目标以及教育价值进行审核,判断是否都已达到要求,这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否成功的标尺.因此,评价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必不可少的步骤.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设计者只要牢牢的站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立场上,讲究设计的策略,遵循课件设计的原则,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有长久生命力的课件,才能使数学教学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教育方向发展.4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优化设计和使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多媒体教学并未取得人们预想的效果.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真正使课件能展示思维过程和开发思维能力,把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积极组织者和指挥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件只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扼杀师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做到有利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和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终身学习所需的知识概念体系.为此,课件设计和使用必须针对目前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功能,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中学数学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作为课堂上呈现知识的信息工具--多媒体教学课件,要达到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目的,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重要条件.如应遵循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以及数学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原则,如: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数形结合的原则等.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应用课件能很方便、直观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4.1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内容,确定实现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课件及确定实现目标,这是课件设计和使用的首要工作.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借助多媒体实现教学目标.要使用多媒体就要突出其优势.主要针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地位重要、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才使用多媒体课件.如:行程问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解比较枯燥和难理解,但用多媒体技术把运动过程设计成动画形式,使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须从如下几方面来考虑和确定实现目标:
⑴深入钻研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使课件能根据多媒体的功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⑵把握好学生,了解其知识、能力、使课件的设计和使用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的功能为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如: “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然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碰到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定理.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拼图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它们运动并分别与边长为a、b、c的正方形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由面积公式,学生不难证明出勾股定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比如说:对长方体顶点、棱、面的认识用多媒体就远不如教师动手切萝卜来得自然.我认为:合理、有效地组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4.2 精心选择呈现方式
数学课比较枯燥,因此设计的课件尽可能形式生动活泼,恰到好处地应用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多媒体课件,并不是画面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和兴趣的呈现方式,使课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课件设计和使用时,要注意内容、深度、分量的恰当,选材时要在“精”,而不在“滥”;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否则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尽管有许多长处,但不是万能的,必须精心设计,对每一幅画面的呈现方式都是要反复研究.如:怎么用?是否需用动画?选用什么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选用什么例子才能表现定理规律的内涵外延,突出其本质特征,抓住教学中心?怎样引起学生理解和明白教学内容?尽量使设计的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等构成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4.3精心设计课件的呈现秩序,挑选使用时机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论到实践,归纳到演绎,这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中学数学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无序或不适时的使用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无意义的机械学习.我们应根据上述规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程序和时机做出精心安排.在导入、重难点、知识和思维的过渡与转换处,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淡化和思维控制时使用课件,以凝聚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过程和规律,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4演示与点拨相结合,适时语言控制,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利用多媒体教学“角”一节中,屏幕呈现画角时两边无限延伸的动画,在此演示过程中,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这样的延伸会有尽头吗?”这种在教学内容呈现过程中,适时插入问题,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产生促进其思考的效果,从而在学生顺畅思维的引发下,推动其自然的、积极的参与.上述事例说明,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演示与点拨相结合.为此,在课件设计中要尽可能少的使用有声语言,把使用语言的主动权交给教师.在演示课件时,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都是要适时运用语言的控制功能,有步骤地指导观察、思考、探究、然后总结、表述,这是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关键.教学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然而,获取这些信息并不是教学的目的.何况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往往太抽象.因此,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使演示与讲解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本质和规律,加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想象、启迪思维、形成智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4.5因材施教,合理控制课堂容量的进程
多媒体技术具有对动画、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料有重复演示功能,快现、慢现以及逐步展现等调控方便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按需使用,合理控制课堂容量和进程,使学生既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又留有观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演练的机会,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如,在重点、难点的讲解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上述特点,有机地快现、慢现和重复,并安排一些练习,既能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容量,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在练习中有的放矢地解决个别与集体地差异,使在讲授中对难以照顾到的个别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其障碍所在,并及时排除,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充分发展,使师生真正成为教于学的主人.4.6注重思维的训练,注意德育和美育的渗透
谈谈初中数学学习策略 篇6
通过假期培训对《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概述》的学习,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讨论交流、搞实践活动、小品表演、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而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曾尝试着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一开始误以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这样做的后果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自己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得到这样的经验教训:课堂活动中需要创造积极的氛围,但是千万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只懂罗列史实,不会深化,突出表现在对课本知识的挖掘程度不够深。我在历史教学中也尝试着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我误以为历史材料越多越好,于是导致有时候课堂上仅仅是一些历史资料的堆砌。没有体系,没有系统,只是一盘散沙,甚至于我忽略了自己点拨指导者的身份,仅仅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罗列。学生尽管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认识,但是至于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了。而教师忽略讲解的同时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自身认知的误区,对自已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又将从何谈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因此,我认识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下岗”,反而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链条,如何挖掘材料内在的灵魂等都成为更高层次教师的必备条件。简单的理念讲解只会空泛,而简单的罗列材料只会使学生变得具体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结合,比例如何,选取的时机等都成为我日后需要探讨的问题。
谈谈初中数学学习策略 篇7
1、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初中英语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 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质量。主要表现为:第一, 教师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课堂上, 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下降, 不利于他们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第二, 教师理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初中生一般年龄较小, 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 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 但是由于教师与学生缺乏相应的沟通, 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 也就无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三, 学生的口语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只会写, 不会读, 这样不利于他们今后英语知识的学习, 无法达到英语教学目标。
1.2教师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但是在现实中, 许多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英语成绩, 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足, 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激发不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就无法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
2、科学指导, 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实施策略
2.1营造课堂氛围, 指导学习环境介绍
要想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英语知识的魅力, 并且敢于大胆应用, 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学习水平。在营造学习氛围时, 教师可以将英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他们觉得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 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讨论my friends这个话题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 可以运用beautiful、boy、girl、shy、tall、outgoing等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朋友。除此之外, 学生还可以利用一些典型的语句来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朋友, 在这样的介绍过程中, 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可以掌握更多的描述人的性格、外貌的词语, 从而拓展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2.2明确教学目标, 指导学习方向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还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让他们敢于说英语、用英语。每一节课所讲解的内容都要有一定的侧重点,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这样长时间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升。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知识的魅力。比如教师在讲解pizza这个词语时, 就可以让询问学生“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这些问题, 然后学生在脑海中就会想象自己所喜欢的披萨的样子,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口语中的错误, 并帮助他们纠正, 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 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 最终达到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
2.3激发学学习兴趣, 指导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常常讨论的话题,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从而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实现英语教学, 在课堂上利用网络来搜集更多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资料, 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 掌握更多的英语学习方法。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播放一些英语电影,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 注意说话者语气之间的变化以及每个单词的发音,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积极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比如英语词语接龙比赛、英语诗文演讲等, 让学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 敢于秀出自己的英语水平, 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为以后的英语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总结
谈谈初中思想政治的情感教学策略 篇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业成绩出现差异,并非取决于智力因素,很大程度上受非智力因素制约。情感就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激发情感是施教成功切入点。在政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种“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人之情”,二是教师讲授时的“感人之情”,三是教学中的“审美之情”。
第一:教师的“爱人之情”。一个教师如果不爱自己的教学对象,对学生没有满腔爱心,他的教学是很难搞好的。教师只有具备了爱的深情,才会更好地备课,讲课,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把爱心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去,学生才能感受到,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亲和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爱人之情”来源于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而言应该具有三重身份。第一种是教师身份,这种身份在学生中得到的应当该是“尊重之情”。第二种是父母或兄长的身份,教师应当关心和呵护自己的孩子和弟妹一样去爱护和教育自己的学生寝室,这样会在学生那里得到如同家人一样的“亲情”。第三种是朋友身份,教师应该对待朋友一样去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学生才愿意在课堂或课外于老师讲心里话,讨论各种问题。这种身份得到是“友爱之情”。教师只有以这样“三位一体”的心态对待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才会融洽、自然、贴近,才会真心实意地于学生讨论问题,课堂的气氛才会轻松热烈,学生在发言中才会畅说欲言,无拘无束,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讲授的:“感人之情”、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结合教学内容中所内含的感情因素,表达出来,并在学生中引起共鸣的情。一个教师的尊严,并不在于板着面孔说教。而恰恰在于他又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有满腔热情的明辨事非的能力,有真正的同情心和强烈的正义感。在课堂上,教师的这种情会感染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又会感染教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的老师刚上过几次课就能吸引学生,学生爱听他的话,想听他的话,盼听他的课,而有的老师往课堂上一站,学生就产生排除心理。二者的差异说到底就是教师在讲授没有“感人之情”。
第三,教学中的“审美之情”、这种情是深邃的理论所包含的严谨、睿智、博大与崇高在接受者心中产生的一种激越之情,是接受者在解释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到的一種审美愉悦。它是终导到接受者对所学知识的概叹于折服。自然科学中充满了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理论中的理论离不开美,政治课中,审美之情的感悟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学生通过一章节或一节课的学习,其心理能够达到开朗、扫除谜团,心情愉悦和舒畅,能感悟到理论的博大与精深,深感终生受益,这才是政治课教学的宗旨所在。
“爱人之情”是教学的出发点,“感人之情”教学的手段,审美之情“才是教学的落脚点。三种情只有统一起来,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9
进入初二学习阶段,我发现所任教的数学教学中,许多原来数学学科的佼佼者成绩下滑,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初二后,还像以前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3、不重视基础。一些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到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的研究,探索学习方法指导原则、策略、途径、形式、评价,丰富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理论,积累经验,为开展同类研究的老师提供范例。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初中数学学法指导原则
(一)激发动机性原则。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
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主情意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二)循序渐进性原则。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特点,围绕年级和单元训练重点进行有序的专项强化训练,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独立的学习能力。
(三)分层性原则。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也不同。对优秀型学生侧重于帮助他们进行总结并自觉选择运用学习方法;对认真型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松散型学生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低劣型学生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四)反馈性原则。反馈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反馈,学生就难以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求知心、自信心和既定的目标难免受到影响,这就势必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
(五)实践性原则。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使教法与学法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让学生在训练中印证学法、选择学法、改进学法。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发展
学习方法的整合内化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地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初中数学学法指导形式
(一)“读法“指导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解释,而且还应重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用发现的观点、要点和发展的观点研究知识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吸收知识的精华,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
(二)“听法”指导
初二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能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让愉悦充满教学课堂,吸引其注意力,鼓励参与,激活其原有的知识结构,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另外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①听每节课的学习目标;②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③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④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⑤听好课后小结。
(三)“思法”指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初二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中,思维狭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①设疑引思,从学生思维的最近点入手,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联想,解决疑点。②迁移求思。开变展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使学生学会转化。③探“源”深思。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学生学会深思。
(四)“问法”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初二学生往往不善于问,不懂得如何问。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问底;②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③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④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五)“记法”指导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笔记可记,有记笔记的学生也是记得不够合理,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都记下来,用“记”代替“听”和“思”。因此,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听”,“思”中有选择地记录;②记学习内容的要点,记自己有疑问的疑点,记书中没有的知识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③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④记课堂小结,并使学生明确笔记是为补充“听”、“思”的不足,是为最后复习准备的,好的笔记能使复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结合教学实际,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如用类比法记公式,数形结合法记定理,联想法记解法,顺口溜法记要点规律等等。
四、初中数学学法指导途径
通过课前加强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课堂渗透学法指导,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
在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中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谈谈初中数学学习策略】推荐阅读:
谈谈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12-11
浅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2-08
谈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01-02
谈谈初中生入学教育07-06
谈谈我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点心得12-21
谈谈转化后进生的策略与方法08-01
谈谈小学数学教育07-15
谈谈学习法律的深刻体会12-29
谈谈数学的复习写给考研新手09-22
谈谈数学教学生活化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