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共10篇)
谈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篇1
谈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解决班级两极分化,使学生共同进步。
今年,我是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两个班人数比较多,班级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严重,这是让我们两个班主任很头疼的问题。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情况有所好转,现将我们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教师不能死教教材。
现在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新型人才,作为教师不能总是死教教材,教材只是一种辅助材料,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拓展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关注弱势群体。
教师要时刻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尤其要多关注那些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多鼓励,多提醒,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自我提高。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水平,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努力提升课堂调控能力。比如在课堂练习中有效关注反馈信息,关注出现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不让他们在起点处掉队。
四、教师要承认、善待学生间的差异。
很多教师不太能接受班级里学习较差的学生,总是采用一些教极端的手法来控制,其实,我们要能承认并善待他们,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多用爱心、耐心和细心来辅导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五、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提供帮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感。
如何避免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六、以优带差
班级中座位编排也要体现优差相搭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和课后辅导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防止和缩小学生学习数学中出现的两极分化,还有大量辛苦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需要我们奉献一颗爱心。加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努力。
谈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篇2
鉴于以上误区, 再结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 笔者想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做法, 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一、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大胆质疑
提出质疑, 就是提出问题。对此, 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 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 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善于质疑, 进而释疑, 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作为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 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 指导学生如何质疑, 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 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 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有发散质疑法, 即从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有添加质疑法, 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经验, 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 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 以此为例子, 指出善于质疑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途径, 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
总之, 敢于质疑, 善于质疑,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的质疑, 辅以教师的点拨, 就能达到“教师之教, 不在于全部讲授, 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 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孟子说:“尽信书, 不如无书。”尽管教材中的文章不乏典范性, 但白璧微瑕也常有所见。如《听潮》中写道:“彦, 这里会塌了!”“会”是指“可能、将要”, 而“了”表示已经这样, 一句话中用词前后矛盾, 应将“了”改为“的”才, 这样使句子的意思前后连贯。又如《从宜宾到重庆》中第五自然段是这样写的:“1974年7月, 四川省博物馆和洪县文化馆在这一带共同清理过10具悬棺, 从悬棺中发现了两只青花瓷器, 经鉴定是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的产品。由此推算, 其中有些棺材已经在空中悬挂400多年了。”这个推算合理吗?其瓷器是嘉靖年间的, 而瓷器就一定是在那个年间陪葬的吗?假如是死者的后代将别人或自家收藏数代的瓷器陪葬呢?对学生来说, 只要认真阅读, 这些“微瑕”一般还是能发现的。但受习惯思维的影响, 学生“唯书”是从。为此, 教师要认真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的”。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 这些都可以说是创新的必备品质。
当然, 挖掘阅读教学创新点的途径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种。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充电, 具备创新意识, 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 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二、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大胆想象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 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 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 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 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 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 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 没有气味”, 却说“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加了个“也”字, 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 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 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 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 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 但通过想象, 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 作者起来打开房门, 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 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 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 去踏上几脚, 却发现“声音也没有”, 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 吱嘎”的声响, 然后掬起一把, 闻一闻, “气味也没有”, 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清扫后, 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 学生走近了作者, 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 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做贼, 抱起稻草, 嘻嘻哈哈, 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 如果不细想、不想象, 就会感到杜甫真幽默, 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 而且是‘群童’, 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 再一点拨, 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 才会“当面为盗贼”, 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 进而深刻地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自己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 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创新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 在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新的学习方法, 是指导学习方法的目的。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因此, 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指导学生, 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往往碰到这样的矛盾: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同, 但并不是不对, 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的, 语文的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 而学生的答案完全是合理的, 怎么办?作为教师, 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指导学生养成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21世纪的人才。
作为教师,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 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答案, 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 去理解作品的内容。我们知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各抒己见呢?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 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针对课文的特点, 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 让学生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对于提问, 也总是用“你喜欢哪句话”、“你欣赏哪一段”、“你对哪个人物感兴趣”等方式来提问, 暗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 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同时, 对学生反复强调,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必顾忌别人的看法。
总之, 指导学生以创造为目的的学习方法, 鼓励创新, 张扬个性, 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开发智力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 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不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更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
四、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
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 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举发疯的描写,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三拳”的描写, 《背影》中对父亲蹒跚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等。这些精彩之处, 我们应该重锤敲打, 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而有些亮点, 粗看平淡无奇, 细读则如饮甘醇。如“我的故园是浙东南的鱼米之乡。50年代初, 解放了的家乡天地明媚”。 (《我的长生果》) 对这两句话, 学生读后并无疑处, 这说明学生缺乏对语言的品味意识。教师若启发学生, 有一词形象鲜明, 别具韵味, 结果会是无功而返。换而言之, 第二句话一般怎么说呢?学生会马上注意到“无地明媚”。此处往往用“欢天喜地”等词语, “天地明媚”给人无限遐想, 充满了新鲜味, 与解放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形成强烈对比, 韵味无穷, 别具一格。这一点拨无疑是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人们常说:显见之美, 没有错过, 只不过见得细心;内隐之美, 如能发掘, 则是创造。确实, 善于发现是创造的前奏, 能从平淡中见奇妙, 于细微之处悟精神, 不光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更是创造性思维的灵光闪现。
五、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 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 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换句话说, 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 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 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
谈谈如何帮英语学困生提高成绩 篇3
关键词:高三 学困生 英语 兴趣 信心
今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下一届的学生即将步入高三,在这一年里,作为高三英语老师,如何帮助英语学困生提高成绩则显得特别重要。每一个学困生都同样有进取心,他们同样渴望得到肯定、受到尊重、渴望进步、渴望得到好的成绩。只是有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忽略了他们的这些渴望,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优生身上。进入高三,每个学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所以我们的原则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潜力,增强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追求更大的成功。怎样在高三来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成绩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他们。
一、与学困生融洽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加拿大华裔心理学家江绍伦曾经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创造一种安全而温暖的气氛,只有在这种气势中才能较好地建立教与学的联系。”老师的情感和关注对于学生来讲特别的重要。高三学生本身的压力特别大,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对于老师来讲,一般特别关注和喜欢成绩优异的同学而忽视成绩差的同学。而对于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喜欢,以及行动被认可就会产生强烈的依附感,对于学困生,尤其如此。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这门功课已经感兴趣并且理解较好,老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指点或者引导,但是学困生则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当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之后,他们会感到强烈的依附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感觉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二、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自信心
对于学困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老师不能嫌弃他们和排斥他们。学习成绩差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没有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满热情的去关怀和爱护他们,关怀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起码的职业道德。有些老师认为,学困生总会直接影响班级教学任务的完成,学习成绩上也总是拉班级的后腿,有的学困生甚至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风。对于英语教学来讲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基本的任务,除此之外,学生的德育发展和灵魂塑造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只要老师的教育方法正确、教学手段有效,我相信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还是可以树立的。
三、 对学困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
其实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是相差无几的,很多学困生的智力水平甚至是相当高的,但是为什么学习成绩相差很大呢?很多学生虽然有学好英语的决心,而且有的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就是学不会,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困生学好英语的关键。
首先,语言的学习重在积累,循序渐进的积累英语学科的大量词汇,通过对重点语法项目归纳、总结,并配有一定量的练习来达到学生对语法知识形成基本知识网络的目的;通过读课文、抄单词、默写单词等达到巩固单词、扩大词汇量的目的,为下一段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奠定词汇。
其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困生做笔记是必须的。可要求他们作两种笔记:一种是上课时候的笔记。上课笔记的主要作用是把所学内容的重难点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要求学生及时弄懂。第二种是小笔记。这种小笔记可以经常带在身上,这样学困生可以随时利用空闲时间来记单词。要学好英语,必须输入为主,模仿为主,要养成用英语去思考,用规范英语去表达的习惯。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利于把精力集中到要害处,收到良好效果。本子上记的知识也从少到多,而不会的东西却由多到少。
最后,大量进行英语阅读是提高英语成绩,提高英语素养的很重要的方法。课本上的阅读内容有限,对于学困生来讲,采用泛读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生词,对于自己的阅读造成影响,因此,在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时,一方面要有整体的阅读观念,通读全文,了解全文的整体思路,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碰到生词也不要被生词绊住,一口气的看完整篇文章。在大意基本明确的情况下,再根据上下文关系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猜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之,要想学生的英语有大面积丰收,重点需要抓住学困生的英语成绩。虽然这个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如果看到学困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看到学生对英语充满信心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会真心地感到无比欣慰和高兴,你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让课堂焕发生命力》[J].教育研究,1999,(3)
[2]Pintrich.P.R.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M.Boekaerts,P.R. Pintrich & M. Zeidner(Eds), Handbook of Self-regnlation P.P451-501,Academic Press,2000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David Gardner,Lindsay Miller.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5]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868.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362.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篇4
教师
王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学困生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一、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教育的成功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的源泉。因此,尊重学生,尤其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是一个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分析、了解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大多学困生都有其共性:成绩差,表现也差,他们在各方面尤其在学习方面,受到老师的批评多,表扬少。他们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深感自卑,缺乏自信,整天灰心丧气,默默无语;另一种则是把自卑深深掩盖起来,以一种极端的情绪来干扰、抵制正常的教学活动,如无故旷课、破坏课堂秩序、打架斗殴等。但无论表现如何,因为学习差而造成的自卑却是挥之不去的心病,妥善地治疗学困生这一块心病,是改变其学习状况的突破口。
二、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予更多的爱,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想要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先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对待他们,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把老师当作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是由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听他所讲的课,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很自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转“困”学为“乐”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瞧不起和冷落学困生,不能在情绪急燥时指责他、批评他,更不能挖苦他。这样会进一步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形成感情上的对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三、善于鼓励,唤起信心,给学困生以动力之源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大多数学困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会受到冷嘲热讽和唇齿相讥,感受不到温暖,自尊和自信在这冷
漠孤寂的环境下荡然无存,会使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作为教师应多和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多提善问,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耐心、热情的讲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从很小的成功中体会自己同样很有能力,这样他们的信心就油然升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抓住闪光点,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
老师应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并给以表现的机会,我班的几名学困生,上课喜欢讲话,扰乱课堂,甚至上课不带书或在看其他的书,我多次找他们谈心,根据他们的特点,在平时的课堂上,我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每堂课都让他们讨论,在他们之间开展竞赛,慢慢地,他们变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很好,我抓住有利时机,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让其他同学及时评价他们,前提是只说优点,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开始对他们提高要求,尽管这样,他们再也不做其他的了,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性也高了,并善于问答,我及时用准确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浓了,劲头也足了。
“我”及时抓住机会让全班学生重塑他们的形象,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要求大家对他们不提过去,不揭疤子,从此以后他们学习劲头更大了,连发高烧也不愿缺课,课余还主动和同学交流。由此可见,教育学生就得注意发现“闪光点”、“以一当十”、“以小论大”、“以此论彼”。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强烈引起他们心灵的震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与进取心,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意发现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加以肯定。例如我班的周曙秋同学,学习表现不佳,但他善于提问且声音洪亮,所以我以此加以表扬,不断激励他,渐渐地他的表现好了起来,成绩有所提高。后来在他的记中看到“老师对我很公平,我不好好学习他会伤心的!”由此可见,他下定决心要学习了。有时,一件小事给学困生的鼓舞却是巨大的。在学习上只要有进步,哪怕是进步了1分,也一样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里好几个学困生都进步了,成绩也有所提高。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放弃每一个学困生,因为每一个孩子在学校不管怎样,他都是所有家庭的全部希望。
六、重视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习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要激发兴趣走向成功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正确的学习方法中找到乐趣。解答计算题对他们来说,真是困难极了,我从最基础、最简单的题开始,给他们教方法,记住公式,给他们设计简单的题型,让他们一边做一边悟,帮助他们理解题目,弄清要求,再教方法,就这样,他们转变了,并且挤出时间进行练习,很快成绩都有所提高,学习有了兴趣,正是由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学习才有了一定的进步。
七、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形成合力,使学困生感到“我也是很棒的。”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是多方面的,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把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及时转告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悦,并再次鼓励子女,使学生感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和呵护,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我也是很棒的!”从而将这种自信转化为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 篇5
虎门市培英中学英语组
邓林燕
摘要 :本文针对学困生的特点,从多角度分析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采取对应策略,通过真诚的爱让后进生消除戒备心理,再借助心理学激励、人文关怀、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等,转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提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困生英语成绩。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困生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每个学校都有这么一批学生,他们或者学习成绩不好、或者严重偏科、或者不遵守纪律、或者性格孤僻,这些学生通常被冠以“差生”称号,事实上,有的学生虽然暂时学习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有天赋,称其为“学困生”、“待优生”更准确一些。学困生的帮教与转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一般集中体现在数学和英语两科上。
英语的词汇量大,还有大量的句型、短语以及语法知识需要掌握,再加上平时缺少语言环境,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困生甚至对英语望而生畏,谈英语而色变。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英语成绩?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想学好英语,对英语产生兴趣很关键,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应用,并最终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就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作者作为初中英语教学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试着做了一些研究、实践。
一、尊重学困生,师生平等,优进生与学困生一视同仁
世上没有天生绝对的优进生与后进生,世界上许许多多杰出人物,在校学习时都被视为“差生”,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毕加索、达尔文、瓦特、居里、拜伦、拿破仑、邱吉尔、巴尔扎克、雨果,黑格尔等,他们小学、初中都曾经是差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在智力因素上与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差异,要相信只要他们肯学习,会学习,他们一定能学好。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你期待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周弘也说过:“把孩子看圆了,孩子就像打足了气的轮胎,一跃千里,把孩子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气,无力硅步。” 古诗云“为有春风巧得力,枯木也能成绿荫。”拿出你的爱来对待每一个孩子,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 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 爱为师之魂,有了爱,学困生和教师也能成为知心朋友。“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教师拿出耐心与爱心对待学困生,学困生才能尊敬、爱戴教师,从而喜欢他教的课程。反之,如果教师歧视这些学困生,肯定会在有意、无意中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起恶性循环,甚至影响到其他的原本优秀的学生。
二、了解学困生,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学困生一般都不存在智商问题,学习不好不是天生的。有的是因为小学基础没打好,上课听不懂,考试成绩差,经常被周围同学嘲笑,自卑心理作祟,感觉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常常破罐子破摔;还有一些原本基础还可以,升学后环境发生了变化,老师对他(或她)的态度变化,或者遇到了家庭变故,或者受到来自社会和同学的不良诱惑,造成了思想、行为上的放纵,导致荒芜了学业;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上不去。笔者任教的虎门汇英中学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家长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疏于管教;或者自身知识层次不高,不能很好的称为孩子的家庭教师;有的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长辈过于溺爱,又或者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管教不得法,孩子一旦稍有闪失就会有恐惧、焦虑心理,久而久之转变成了逆反心理。很大一部分自甘堕落的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在学校、在家里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关爱,他们常常抱怨老师的严厉、父母的不讲理。他们对自己放松要求,钻学校和家长的空子,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或许只是想借此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让步和重视,这种学生如果不及时找出根源,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很可能因此荒废了一个人的前途。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它们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动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的困难,帮助他们学习,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适时适度激励,培养自信心,心理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学困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是学习没有动力,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首先我们要跟大家讲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的语言,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全世界都在学习,各级各类学校都将英语作为素质教育的必修科目,英语考试也几乎是所有升学、求职、进修、晋级的必考科目,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绝对主课,贯穿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学习生涯,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总分,我们不妨用诙谐的语气激励学困生:“如果一定要偏科,请偏向我的英语课!”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商品走进国门,我们喜爱的食品、IT产品、美国大片等等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用英文去交流,用英文去阅读理解。有的学困生爱唱歌、爱听歌,教师可以给他推荐一些适合初中学生唱的英语歌曲,让他们知道唱歌也能学好英文,学好英文对他们唱歌这种爱好也有帮助。如果学生喜欢旅游,那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介绍异国他乡风俗习惯的英语文章给他们阅读。针对不同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大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热情。
2、容忍犯错,多鼓励,不要对过去的一个错误耿耿于怀
疯狂英语创始人有句名言:“我热爱丢脸!”的确如此,要学好英语就得鼓励犯错,英语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语言工具,如果我们开口怕说错,下笔怕写错,畏首畏尾,那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学好英语。
没有哪个学困生不愿意搞好学习成绩,他们也希望学好英语,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但是他们又害怕出错,当他们出错的时候不要急于打断去加以纠正,如果执着于知识的准确度,不停地进行纠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当学困生有了进步、获得成功时时,最需要得到的是及时认可和赞赏;当差生犯了错误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差生遇到挫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鼓励。老师的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一句贴心的话语,可能会令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因此,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尽量少批评,多表扬,对他们充满信任、满怀期待,这种信任可以鼓舞学困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降低目标,让学困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学困生学习没有激情很大原因是付出了努力没有得到对应的回报,沮丧情绪战胜了积极情绪。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降低要求,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让他们尝到“摘桃子”的甜头,让他们在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的是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综合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不妨先发现他某一方面的优势,因势利导,逐步提高综合能力。比如有学生发音不错,请真诚地赞扬他,早读课、课堂上可以点名让他带读!一段时间过后这个学生闪光的就不仅仅是英语发音了,还可能是英文的书写、词汇的记忆、课文的背诵了。
英语课程的词汇量比较大,记不住单词是绝大多数学困生的苦恼。我们对学困生不要制定太高的要求,让他们每天记四五个单词就可以,只要坚持不懈,一年可以记忆上千个单词,这还考虑了遗忘曲线需要我们回过头去重复记忆的过程,而我们知道,中考要求的词汇量也不过是1680个,以及305个短语。告诫学困生,只要肯坚持,记单词不是拦路虎,我们可以远远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
4、给机会,坚持不懈的培养自信心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教师来讲,学生的身上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身上美的眼光。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表扬,真诚赞美,当你每发现一个闪光点时,不论用何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知道。
学困生身上往往具有某些优进生不具备的优点,比方说有的身体壮体育成绩好,有的擅长画画,有的爱好唱歌,有的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还有的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充分利用心理学上的“配套效应”,让他尝试一下当体育委员、宣传委员等等,或许这颗星星便出尘闪耀了„„
课堂上,教师也应当区别对待各类学生,一节课上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欲,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参与课文复述,较优的学生一般在课文拓展上的机会尽量留给他们,基础不好的学生我们应该对他们重在基础上加强,在讲授句型、单词拼写、短语练习这块,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他们,对他们每一次的开口、每一次语言的使用都应报以真诚的赞许,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掌握所学知识后的成就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热情,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英语自信心。
当然,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决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也许偶尔得到一个好成绩,但说不好下次题不对口再次滑了下去,这都是必经之路,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决不可因一次的侥幸沾沾自喜,更不能因屡次的失意而灰心丧气,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努力终有回报,而朝三暮
四、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不良影响,随着自己学习质量的提升,量的积累一定会引发质的飞跃。
四、转变英语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
1、转变角色,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有道是“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学生当成简单的知识的容器,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对学生进行知识填充式教育,一上课就开始滔滔不绝的满堂灌。正确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设置多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够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2、多样化教学,提升英语学习趣味性 英语教师应当摒弃书面翻译式教学。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远的教学法体系。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为基本手段,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易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被动的学习,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常缺乏学好外语的信心。
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懂得在课堂上适当“留白”。很多老师上课时热情很高,急于在课堂上倾注所有灌输给学生,一上课就滔滔不绝,总觉得45分钟不够用,恨不得取消课间休息,两节课连着上。事实上,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后认为10--12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约为30分钟,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堂课都持续集中注意力,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佳。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基础原因,本身就听得似懂非懂,一走神再回过头来就完全跟不上了。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大脑适当放松,或者阅读一下课文,或者让他们讨论一下,或者讲一些生活中的趣事等等。笔者有一位老师,他有一个特点,在讲到重点时会加重语气重复一遍,学生马上会反应过来,该做笔记了。发现有学生开小差,或者课堂纪律比较差时,他会停顿几秒,这时候学生会相互错愕一下,然后注意力马上又拉回来了。
英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等。课堂中增加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的比赛、讲英语小笑话、模仿英文影碟等,鼓励学生大胆的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强化刺激。教师将上得引人入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当学生的心思用到课堂上了,学习进步是理所应当的事。
3、安排小组学习,在集体中获得力量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是十分有效的。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在集体中获得力量,在竞争中,你追我赶,最终共同进步。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按邻近座位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在学习小组中,中等生向优生请教,差生向中等生请教,中等生在帮助差生过程中体验比他们强的心理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优生在帮助中等生的过程中感受压力,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才能不断提高,继续保持优生的地位。学困生基础不够好,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他们一般羞于启齿向老师请教,在小组中,他们可以向班里其他同学请教,寻求帮助,从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差生们得到来自周围同学的帮助与支持,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激,有了良好的心境,自然会重新审视自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与他人平起平坐,一定会奋起直追的。五、一些特殊小办法的实践
在转变学困生的教学实践中,除了上述策略,笔者还尝试了一些特殊的小方法,例如给学困生安排特殊座位、帮对学习。为学困生安排一个给他配了与他关系好且英语成绩也不错同桌,让同桌作为小老师来帮助学困生提高。同桌方便随时掌握学困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再与我汇报进度、效果。根据反馈信息,我再调整目标及方案,让学困生不断的挑战自己,取得进步。事实证明,几个月下来,学困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与学困生共同保守一个小秘密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比方说,为学困生可一个切实可行的追赶目标,和学生做一个小约定,约定在一定时间内成绩超过这个目标同学。这样做,让学困生们知道,老师很在意他,并没有抛弃他,还是他的朋友呢。有了特定的榜样,学困生就有了参照目标,他会盯着这个目标,随时准备赶超他,目标在学习,在进步,学困生也会加倍努力,加倍进步,他也不想让老师失望呢!
谈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篇6
淅川二小 杨小亚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被许许多多的教师乐此不疲地使用着。然而,如果细心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景,就会发现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却隐藏着不和谐的音符:从一双双茫然无知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亦或是急需帮助,亦或是漠不关心。他们是谁?——是被遗忘的“学困生”群体。这些学困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兴趣不浓厚,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愿动脑、缺乏稳定性;基础知识欠缺、思路不够畅通、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这些原因都致使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诸多障碍。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达到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学困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如何定位
新课改理念强调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校采用的是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小组成员要经历自主合作、展示探究的阶段。学困生作为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之一,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讨论与交流中去。学困生在课堂中的如何定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1、主动学习中的参与者。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明确掌握本班课堂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明确这些学困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制定学习任务时,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给予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其完成,并实时鼓励其大胆发言,及时表扬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2、合作学习中的好问者。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学困生应该名列其中。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困生注意听清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好记录,不懂的问题应及时向小组长提出来,以此达到组员的讲解。教师也应该鼓励其他学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关注学困生,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小组共同赢得荣誉。
3、探究学习中的倾听者。探究性学习中学困生往往是回天乏力,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认识不深刻,自身知识的缺陷成了他们主动参与的障碍,在此教师要引导学困生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不懂的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课堂展示时重点把握。以此来达到自己学案任务的完成。
4、课堂展示的发言者。学困生不敢主动发言,这种习惯已经是根深蒂固。教师要在小组内创设机制,保证学困生对自己掌握的答案优先发言,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从而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确保学困生能成为小组展示的发言人。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教育效果。
二、保证学困生角色确立的措施
(一)、关注学困生,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成了优等生的课堂,而学困生们却无所事事;在分组讨论时,他们无话可说;在练习巩固时,他们无从下手;在质疑释难时,他们无言以对;„„偶尔有机会起来发表意见,也是胆颤心惊,语无伦次,在老师的叹息和同学的嘲笑声中尴尬地坐下,你说,下次他还有再举手的勇气吗?而更多的时候,老师们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想在这些学生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这样,学生在放任自流中过一节,算一节,逐渐远离群体,永远无法得到发展。
这样怎能实现课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呢?学困生怎能有学习的自信心?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尊重、热爱、关心学困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当我们摘下有色眼镜把学生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主动投入到小组学习中来。例如:上学期教的五年级学生孙明珠,她的身材矮小,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合理组建合作小组,使学困生有事可做。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我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有意地把优、中、学困生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至二个学困生。小组讨论中学生存在着只顾自己发言,不关注其他学生讨论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参与议讨论而在闲聊。针对这种现象,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实行小组角色分工。如:一个讨论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样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这次讨论的报告员有可能就是下次讨论的记录员,这样,学困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
(三)、教学重心要下移,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为防止出现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学困生无言以对的局面,我把教学重心下移。首先,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要主动、耐心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又要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
其次,在小组汇报时,应让学困生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要有目的性的提问:“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呢?”等这样的问题。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四)、培养和提高学困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
1、培养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由于发言机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时候往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其行为表达能力,如可引导他们借助手势、动作、图画等完成其中的表达过程。在交流汇报时,有意识地多让学困生进行表达,而其他组员则作为补充发言,这样使学困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要培养学困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在合作交流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学困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没有信心和勇气与其他同学去进行辩论表达从而跟随别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要尊重其他组员和他的发言,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及其发言,不嘲
笑他人的发言。其次是教师多关注学困生在小组中的发言和表现,多找找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困生树立信心进而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
2、培养倾听发言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困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学困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教师应明确告诉他要做到: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使学困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3、培养经常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学习思维活动的动力。合作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回顾分析的过程。主要是反省、探索、提高和解决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问题。由于学困生本身的特点,反思对他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而且与其他的学生有所不同。例如,可以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样想出来的?他们说的对吗?我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了吗?我都明白了吗?今天我发言了吗?我还能说些什么?等等。对于学困生,教师制定一张写有这些问题的表格单独发给他们,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结束或课后进行自问式的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困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促进学困生的自我提高和不断发展。
(五)、评价体制向学困生倾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对学生采取评价倾斜策略,即对能有效帮助学困生的小组实行评价升级制度。各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团队进行组间竞争,帮助学困生的业绩作为小组间竞争的一部分,与小组的成绩挂钩。教师要比较学困生在组内和课堂上不同时段的表现,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加分、小红花等)。这种评价倾斜能使每个学生更具责任感和成功感。
谈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篇7
1 基本句式类型及其翻译方法
(1) 主语+谓语
这是句子构成的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它直接表达了人或事物所处的状态或进行的动作。其排列与汉语相似, 翻译起来比较简单。按照汉语习惯翻译即可。
(2) 主语+谓语+宾语
这种句式最具汉语特点。按照汉语习惯翻译即可。状语情况同上。
(3) 主语+系动词+表语
这种句式与汉语表达有所不同。学生在理解时难免觉得别扭, 很容易与上一种句式产生混淆。因此就需要同学们能够正确理解系动词与表语的含义 (教材中已有叙述) 。笔者的理解是“系动词”是联系主语与其所处状态的纽带。“系表结钩”一起形成谓语, 是另一种形式的主谓结构。
(4) 主语+谓语+双宾语
这种句式与汉语表达也相同, 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出现率很高。我们只要按照汉语表达习惯直接翻译出来即可。当然也要注意状语情况及其相同的表达。该句式中常见的谓语动词有bring、buy、give、lend、show、tell、teach、sell、pass等。
(5) 主语+谓语+宾语+宾补
这种句式表达习惯与汉语也非常相似, 翻译时只要按照汉语习惯翻译即可。作为宾补的常常是一些名词、形容词、分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等。
2 复杂句式的类型及其翻译方法
我们在平时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句式并非上述五种情况, 而是很多由它们“变型”得来。有的甚至“面目全非”, 让人把握不了它们的中心意思, 从而导致同学们错解、乱解甚至“无解”。这也是很多学生害怕阅读的主要原因。下面就此类句式与翻译方法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1) 主语+并列谓语
这种句式是初级“变型”。此时多个谓语由连词and、but、or、either…or…、neither…nor…等连接而成。在实际翻译过程中, 我们先找准主语 (可用铅笔在主语下打一小点) , 而后找准谓语动词, 也可用铅笔作记号。然后串起来翻译, 就可明白整个句子的大意。
(2) 句子 (1) +句子 (2)
这类句子翻译起来并不复杂, 我们先找准连词, 常见的连词有and、but、however、in addition、so、meanwhile、then、although等, 然后再找准其连接的两个基本句子, 依次翻译即可。
(3) 主语+状语从句 (或状语从句+主语)
这样的句式结构在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要求同学们扎实掌握状语从句的含义和种类, 它实际上就是状语成分的句子体现形式, 在句中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 从而被冠以某某状语从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 要记住它们是一个整体, 是一个意群。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先翻译从句, 再翻译主句。
(4) 分词状语结构+主句
这实际上是第三种情况的变型。状语从句可以转化为一个分词结构 (至于哪种形式, 教材中已有叙述) 它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 尤其在高中阶段。由于其变化形式较多, 增强了句子的复杂性, 给同学们的阅读设置了不少障碍。但我们只要抓住本质 (状语) 及其翻译方法 (同上) , 问题就迎刃而解。
(5) 主语+谓语+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的加入, 使得整个句子加长, 从而增加了句子的难度。学生们因为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结构, 就显得头晕脑胀, 辨不清方向。此时, 我们首先要找准主句的主语和谓语, 以及宾语从句的范围;然后我们把宾语从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掌握其大意;最后联系主句之主语和谓语, 从而完成对整个句子的翻译。
(6) 主语+定语从句+谓语+其他成分
在这种句式中, 由于定语从句嵌入主语和谓语之间, 使其距离拉长, 干扰了学生把握主句的含义, 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当主语后出现定语从句, 我们首先要确定定语从句的“长度” (千万不可把从句中的谓语作为主句的谓语) , 在其末尾处出现的动词才是主句的谓语。我们先翻译主句, 后翻译定语部分。在此环节, 需要细心与耐心。当我们有了多次的经验积累, 就会处变不惊, 游刃有余了。
英语表达的句式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总结。但只要我们树立信心, 加上毅力, 长期不懈地坚持, 就会增强对句子的感悟,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 实战翻译方法演练
在中高考中, 阅读语篇逐渐增多, 语段逐渐增长, 学生们感到压力很大, 阅读速度提不高, 时间不够用, 从而无法完成规定的任务, 因此就谈不上高分。在这里笔者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或刚进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效果。我们以句子为单位, 在语段中, 先以句号划分单元, 即在每个句号后画一斜线;再确定其句子的表达模式, 按照上面方法进行翻译, 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 就会使你的阅读精确得多。当然, 速度会慢些, 但当你熟悉以后, 速度就会提上来。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阅读文章中常见的句子模式及其翻译规律, 强调学生只有把握规律,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阅读问题。
关键词:句子模式,翻译规律,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贾鸿玉编.绿色通道[M].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6 (1) .
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篇8
我们如果细心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兴趣引路,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达到爱读、善读、自己照着读的境界。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段落,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深入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有助于根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三、经常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四、范读领略,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师范读,当然,范读是随机的,要选择好时机,我一般不再初读课文前范读,而是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我才范读。
五、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朗读的形式有:齐读与知名读;轮读;男女轮读、小组轮读等。配乐读;分角色朗读对话较多,故事性较强,语言生动的活泼的课本可以分角色朗读。比如:《慈母情深》的教学中,我让女生读妈妈的话,让男生读儿子的话,我读旁白,这样反复读了两遍,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起到了示范作用。
接着我又让学生换角色读课文,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读的投入,对课文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六、注重朗读评价。
我们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的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的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我们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与肯定。学生们在我们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會高。
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在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中流淌。指导小学生朗读常用的几种方法:
1.范读恰如其分的范读最大的优点是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可以范读某个重点段落或学生难以理解把握的长句;可以范读课文中的句逗停顿,也可范读句中的语气、重音、轻声、儿化等。
2.领读。这种训练形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和声调,可使学生做到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读准;不重复、不破句,句句读通。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
3.揣摩读。学生朗读不能为读而读,读正确,读流利,并不是朗读的最终目的,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揣摩着读,要使学生朗读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消极模仿和朗读技巧的机械运用上,而是使朗读真正成为有感而发。
谈谈我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篇9
伴随着新课程实施的脚步,教师的任务更艰巨了,在当今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了教师不得不加以深思和讨论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一个班级就好比是一个“小家庭,”如何使这几十个“家庭成员”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要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使各人的特长都得到进一步发挥,在班级管理上,着力废除传统的“主仆式”、“猫鼠式”的师生关系,采用合作管理、合作教育、合作学习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得以发展。教育学生“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成才”必先“成人”,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用说服教育作为武装学生思想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实行量化管理,一周一评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自身业务知识及能力的提高
一名合格的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注重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向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求教,平时要多听课,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要走出校门,获取教学新信息;广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把握教改的方向和着力点;留心报刊杂志上好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累经验。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在教学工作中,力求“严、实、活、新”,坚持常规教学,把好质量关,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
2、在差生的转化方面一直是常抓不懈,首先有一个正确认识,教学像建造一座高楼一样,一但基础不牢固,质量不合乎标准,就会出现庇漏或倾斜,大厦就无法再建造了,差生就是这样,是由于平时出现太多的“庇漏”产生倾斜。因此,要把缩短与差生心灵上的差距放在首位,不歧视他们,使之感受到生活在有人关心爱护,与其他同学平等的环境里。其次是鼓励多问,捕捉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由此产生的效应是:一个不懂就问,互帮互学的风气就会在全班漫然形成。另外可采用教师辅导和学生一帮一活动相结合,对差生实行几个优先,举手回答问题优先、课堂板演、座次优先等。这些差生就会不断进步,甩掉“差生”的帽子。
3、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教研教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为例
摘 要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础原理是建立在生物概念的基础上的。换言之,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活动的根本。在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混淆不清,出现了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却难以恰当使用等现象,这大幅度降低了概念学习的有效性。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网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从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实例出发,从具体问题出发,谈谈对初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中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关键词 概念图 概念教学 神经调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六章,包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激素调节》共四节内容。是这册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概念较多的一个章节。有效学习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全面理解人体生命活动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章学习,学生要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2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以下谈谈这些 概念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
1.感觉器官
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是人体进行各种调节的基础。学生首先要形成“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 的概念。教师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刮风下雨时你用到那些感觉器官感知环境变化?吃饭时用到那些感觉器官?他们对你有什么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讨论可达成共识。例如:下雨时眼睛看到闪电,耳听到雷声、风声、雨声,皮肤感到雨水的冰凉;吃饭时鼻子闻到气味,舌尝到味道,唇和口腔感觉到温热等。由此引出人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的概念,进而由“视觉提供的信息量是最大的”导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做小游戏亲身体验的方式引入学习。例如: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些大家熟悉的物品,有的有一定形状,有的能持续发声,有的有一定气味,然后邀请几位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耳听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最后提问三个同学分别通过哪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从而引出人体的感觉器官,学生印象深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2.眼和视觉
对于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虽然涉及的名词较多,但比较简单,完全可由学生有几分钟时间自学了解。但是这样却不能立体的感知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接下来教师要借助模型、动画等,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同时教师进行讲解与分析,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为学习视觉的形成奠定基础。
对于视觉的形成,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先借助对眼球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光线是如何进入眼球内部的,学生通过彩图和模型是很容易得出结论的。接着教师可用实物演示凸透镜成像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眼球的折光系统最终使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成像与视网膜上,这时教师可提问“这时人就看到了物体吗”?引导学生从视网膜的功能和视神经的位置初步猜测视觉形成的位置。最后教师再通过动画或视频的演示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视觉形成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概念。
3.近视及其预防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视觉形成的特点和局限性,也有助于学生学会预防近视的方法。在没有学习物理学相关知识之前,近视的原理使比较抽象的,可先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初步了解眼球看清不同距离物体的原理、近视的原因、近视的矫正方法、预防的措施,但这只是对概念的生硬的接受,学生并没有理解其实质。教师必须要借助实验的演示(或动画)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晶状体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物体清晰成像于视网膜,观察到晶状体曲度过大和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的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物象模糊的现象,并且可以直观地看到此时物象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可通过凹透镜矫正,这样避免了理论的分析,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最终引导学生推测远视的特点、原因、矫正等,适当扩展视觉概念的外延。4.耳和听觉
有了眼和视觉学习的基础,听觉的形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不必使用特殊方法,只需借助彩图引导学生认识耳的结构,顺便获得听觉形成的概念。这部分的重点反而要放在耳和听觉的保护上,尤其是遇到巨大声响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可借助板图或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并形成自觉保护耳和听觉的意识。
5.神经系统的组成
这部分内容中涉及了较多的名词概念,且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的结构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采取直观教学的手段。首先可利用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和“资料分析中”的神经系统部分受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初步认识到脑、神经、脊髓对人体的感觉、躯体运动、内脏器官的正常工作起调节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学习。学习过程可通过先设疑学生自学,再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对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提及视觉、听觉、语言等具体神经中枢的功能、醉酒时小脑及其他中枢神经中枢被麻痹的症状、脑干中的“活命中枢”、大小便失禁的原因、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数量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建立的概念内涵更加深远,外延更加丰富,也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画出神经系统组成的概念图(见图1),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良 好的知识结构。
图1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
神经元的学习可采取直接获取概念法,学生自学课文获得感性概念,再借助动画、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认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与其他细胞形态结构的类比,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渗透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最后简单说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精密的的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协调有序进行的物质基础。最终也可以构建神经元相关的概念图,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本节学习的反射和反射弧都是重要的概念。反射的概念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初步建立,教师先请学生帮助示范膝跳反射的实验过程,明确动作要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膝跳反射的现象。再由学生两人一组自行实验,感受和体会反射的发生过程,最后教师补充其他反射的例子,引导学生尝试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针对反射弧的结构,可借助教材中缩手反射的示意图,通过实例 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缩手反射示意图,分析总结出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在理解反射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有的却可以受大脑控制,并分析不受大脑控制的反射有什么意义。
关于反射的类型可采用可采取直接获取概念法,学生自学初步获得概念内容,然后在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认识。分析的例子不宜过多,切要具有典型性,先就课本例子简单说明加深理解,再分析几个典型例子。例如:分析吃梅子分泌唾液、看梅子分泌唾液、谈梅子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加深理解,提高判断能力,并从“望梅止渴”的实例引出人类特有的反射使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概念外延的扩展还可以通过习题来进行加强,比单纯的讲述要好得多。最终教师也可以构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相关的概念图(见图2),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图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念图 7.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既熟悉也陌生,熟悉的是经常听到相关术语,不熟悉的是其实对其内涵和整体关系知之甚少。所以教学仍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及前面学过的生殖器官卵巢和睾丸功能入手导入新课,从浅入深,层层递进,学习内分泌腺、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和内涵。三个感念术语的学习可以通过自学新课文、复习旧知识(外分泌腺)、类比新旧知识的方式来掌握,但最关键的是激素“含量少,作用大”的特点的体会和理解,这就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了,也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讨论问题,了解三种激素的来源、作用,以及分泌过多或缺乏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最后学习和分析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预防,不必对所有激素全面介绍,学生对激素调节的作用内涵就有了很好的认识。
对于“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利用教材中足球赛的例子就能很好说明,但也有些机械。教师可结合教学活动中的实时性实例来说明,例如:学生课堂犯错误被批评时的反应、课堂上偶发的突然事件等对大家的影响等,这样的说明更加灵活、形象,生动有效,学生体会深刻。
最后,在结束完这一章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章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构建概念图(如图3),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进行复习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网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图3人体生命活动的概念图
以上对人教版初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中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仅是以点带面,主要是一些个人经验,也借鉴了同仁们的研究成果。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策略要仔细研究和内化,形成个人风格和特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生物教育心理学.(胡继飞 郑晓蕙 主编)
【谈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推荐阅读: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11-12
谈谈如何加强法治建设07-05
谈谈如何发挥党员作用09-03
谈谈如何有效评课09-21
谈谈中层干部如何履行10-07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07-04
谈谈如何转化后进生05-29
谈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07-27
谈谈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06-09
谈谈作文如何从模仿走向创新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