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测行业潜规则

2024-11-05

电梯检测行业潜规则(精选9篇)

电梯检测行业潜规则 篇1

电梯检测行业潜规则

2011年07月17日08:24经济观察报[微博]田鹏 孙丽朝 甘尚念我要评论(650)字号:T|T 早晨八点半,地铁西直门站,是一天中的人流最高峰期。从站厅到13号线站台的上行自动扶梯前,挤满了来自2号线、4号线和入站口的三股人流。在早高峰时段,各地铁站几乎每一级扶梯上都站满了人。从侧面望去,是一排抓扶梯的密密麻麻的手。

这部电梯高约7米,宽约1米。根据观察粗略计算,这个时段,这部电梯每分钟有大约90人乘坐。根据4月发布的统计数字,北京地铁日客流逼近700万人次。实际上,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重要措施之一,北京地铁建设高歌猛进,交通管理当局也一直采取种种措施提高地铁所占的出行比例。

按照7月6日的官方通报,“7月5日上午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扶梯突发故障。扶梯在上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并快速逆向下行,导致1名乘客死亡,30名乘客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

而北京地铁事故发生后,紧接着7月10日晚,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电梯又发生伤人事故。

一时间,在电梯生产量、保有量、安装量均为世界第一的中国,电梯安全成了众人关注焦点。据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电梯行业在设计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环节中,均存在种种安全隐患,令人疑惧。

在设计制造环节,中国虽是电梯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生产企业看重眼前利益,拼市场而不是拼品质;相关标准照搬国外;而在出厂之后的安装、检验、维保诸环节更是百病丛生:监管缺失,企业恶性竞争,检验形同虚设,甚至监管者与不良企业形成了腐败共生的格局。

祸因重现

对于北京7月5日的“电梯夺命”事件,现阶段官方的说法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坏,驱动主轴发生迁移,造成驱动链条脱落,扶梯下滑。同时,附加制动器未启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张巨明表示,地铁4号线事故电梯的生产商奥的斯(Otis)此型号电梯存在设计制造缺陷,同时,也存在电梯维护保养问题。

事故的具体原因正在委托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鉴定。该中心主任李守林向记者表示,事故原因调查报告将递交事故调查组,以统一的新闻稿形式对媒体发布。“我们不能违反纪律对外发布,也没有权力发布,我们只对事故调查组发布。”他说。回溯以往同类型的电梯事故,可以发现相同的事故原因远不是初现,而是“故事”重现。

2010年12月24日,深圳地铁1号线国贸站的1台自动扶梯突然逆转,致使多名乘客受伤。在今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验总局(下称质检总局)印发的一份名为《关于加强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写道:“深圳‘12.24’扶梯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驱动主机的固定支座螺栓松脱和断裂,使主机支座移位,造成驱动链条脱离链轮;另外自动扶梯附加制动器未能有效动作,上行的自动扶梯在乘客重力作用下逆行导致多名乘客受伤。” 对比之下,两起地铁扶梯事故原因完全一致,相隔不足7个月,就祸因重现,夺人性命。而且,电梯都是奥的斯生产的513MPE型自动扶梯。

这两起地铁自动扶梯事故的处理方式都如出一辙,“排查和整改”。而事实证明,深圳“12.24”电梯事故发生后的排查与整改,并没有让几个月后的北京地铁4号线自动扶梯1死30伤事故得以避免。

频发的电梯事故,让业界反思原因所在。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万健如表示,中国的电梯“发展太快,电梯生产的增长速度连续多年超过20%,去年更是超过30%,今年上半年甚至超过了39%。现在,生产厂家有400多家,约占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万说,“发展太快,各个环节跟不上去。现在,最薄弱的是维保,安装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人员素质堪忧。”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饶美婉在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地铁设计中的公共交通型重载自动扶梯》的论文,在该文中,她提出,为了应对地铁扶梯常年每天20小时连续工作和承受客流高峰的需求,公交重载扶梯必须具有在每3小时间隔内,持续重载(1米宽的梯级负载120公斤)1小时以上的能力,电机的功率配置满足这一需求,动力配置应有足够的裕度。这一要求,是国家标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规定的2倍,国家标准规定是在每3小时间隔内,持续重载不少于半小时以上。

是否中国的电梯标准就低于国际标准?作为国家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万健如解释说,中国的电梯标准“基本采用欧洲的标准,处于同一档次。”但中国的地铁运行环境特殊,“人太多,扶梯长期超载运行。”欧洲的标准中,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他认为解决电梯安全问题,应该通过“缩短维保时间,增加电梯数量,让电梯休息”和增加电梯的电机功率来解决问题。

一家做维保起家,后转向电梯制造的企业的董事长认为,中国对于欧洲的标准没有吃透、制造业整体水平低下、虽有标准但执行不严等方面,使得中国的电梯“到处都是雷”。

可怕的潜规则

“雷”不仅仅存在于制造标准上,更多的雷还在制造和维保等一系列实际环节上。为确保电梯的安全性,中国相关规定不可谓不多。首先,电梯的生产企业要取得《电梯生产许可证》;在产品正式投产前,要进行型式试验,确保符合各类规范;其次,电梯由生产者检验出厂,进行安装,之后,有安装验收;投入使用后,还有每年一次的检验和定期的维保。

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另有一套潜规则。

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电梯生产企业过多,在生产销售环节,采购方都以最低价进行产品招标,所以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很多电梯生产的小企业,采取超低价竞标的方式,导致大企业也跟着降价,而降低成本的方式,就是使用更便宜的配件。比如,“把钢板的厚度从2厘米减到1.5厘米”,采用成本更低的材质,生产“中国版的电梯”。“现在,铁道部的(电梯采购)标是最大的标,也采用了最低价中标。各厂家都拼命降低成本,都是在零部件上做手脚。”一位电梯业的业内人士说。

隐患从生产环节就已经埋下,但是在安装、改造、维修环节,则更为严重,因为发展太快,发证过滥,进入门槛低,使得维保企业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下,利润极薄。在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很多定期维保形同虚设。

北京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认为,国家质检总局对生产企业,北京质监局对维保企业都存在“发证太多”的问题,导致了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

一个例证就是,在北京,与电梯相关的协会山头林立,至少有4家。北京电梯商会只是其中一家,其成员有300多家,主要是维保企业。

在维保企业中,电梯生产厂商设立的维保企业规模最大,能达到“8000~1000台(电梯)”。电梯维保企业北京中豪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安学江说,“但生产企业的维保公司服务差,周六、日要休息,晚上6点之后,就找不到人了。”而且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定期维保变成了“走形式,上去(电梯)一坐,没问题就走了。单子填了,活儿(维保)没干”。

而大多数维保企业规模很小。“维保企业太多,平均不到400台(电梯)”,缪步升说。这些规模小的企业,一方面受到生产厂商“配件、技术封锁”,一方面对人工成本上涨敏感,每个工人负责维保的电梯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负责15~20台(电梯),现在普遍到40~50台,60~70台的也有。”安学江说。此外,还存在没有资质的“小维保”通过“挂靠”进入,更加剧了市场的乱象。在安全领域赫赫有名的“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7月5日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扶梯突然逆行,导致一名13岁男孩死亡,30人受伤。这起事故撕开了电梯的最安全“交通工具”的外表,全盘剥开后,电梯成了“危机四伏”的物品。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和生产基地,但在销售疯长背后的故事却显为人知。本报记者通过对北京市电梯行业走访调查发现,除了市场无序竞争和走过场的维保之外,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行业机构参差不齐,潜规则肆无忌惮也是主要诱因,使得原本安全的电梯,变得千疮百孔。“电梯事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危机四伏。”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说。中国有160万部电梯,北京有13万部,如果还不对电梯行业进行整顿,那么未来如何演化,已经有迹可循。

垄断

“只要5天,交纳900元培训费,外加160元食宿费,再经过一次走过场的考试后,就可以拿到《特种设备操作证》。”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市电梯企业负责人说。行业准入门槛低,交钱就拿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几乎每隔一两个月,这家公司都会收到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发来的各种培训辅导班的传真。每个班的培训费含食宿大约1000元,价格比外面的培训机构要高出三四百元。

在北京,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包括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和北京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两家。有此资格的也只有此两家,前者属于北京市质监局直属机构,后者也与北京市质监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个机构在同一幢楼中办公,而北京各区县的特种设备检测所则属于检测中心的下属单位,有180人左右的规模,后者则只有十几人,两者加起来不到200人。而这200人则垄断了特种设备行业(包括电梯)评级、检测、验收的巨大市场。“一个是(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儿子,一个是女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不去吧,到时候验收和检验时给你穿小鞋,去吧,一年下来各种活动把你折腾得没完没了。”上述电梯企业负责人说,“做企业的,谁都得罪不起,不如花钱买个平安。”

除电梯检验员培训辅导外,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还负责其他八大类培训,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作业人员的培训,培训金额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此外,协会还设有理事会,只要公司交纳一定费用,就可吸纳为会员或者理事单位。

前述企业负责人表示,入理事会一般都是看重协会和局里的关系,而且协会的负责人也是主管部门退居二线的领导,如秘书长陈宝梅,原来就是原宣武区的副局长。虽然退了,但毕竟关系还在,可以帮忙的地方比较多。

“无非就是买个人情。”多家受访的电梯企业负责人表示,入理事会,基本都是看在验收和检验这块,否则谁也不会去搭理。

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办公室蒋主任介绍,协会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下,属于社会团体,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全部上交于市财政。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传教育中心赵凯表示,只要是局下属机构,所有的都可以在质监局官网上查询。

但本报记者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机构设置里并没有查到该协会。对此,蒋主任表示,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查询不到,如果有疑问可以询问市局。

截至本报发稿前,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还没有任何回复。

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表示,局里将检验、评审验收这块授权给了协会和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来做,非常不合理,这是一个垄断。“要把这块放开,电梯检测检验机构应该社会化,这样透明度高点,也会遏制一些隐性问题。” 北京市一著名电梯企业负责人表示,检测机构社会化这个问题在系统内部已经呼吁很多年,但始终无法前进,最关键问题是检测机构的“隐性”问题太多,利益纠葛太深。

行业潜规则

为什么检测机构不能社会化?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韩再学直言,目前市面上各种培训单位多,培训市场不规范,鱼龙混杂,什么人都可以讲课,没有统一的机构和组织。“报名没有门槛。培训也不需要在学校进行,只是在质监局组织的考试前两三天集中培训,然后带到电梯现场去实践一下。”韩再学说,现在电梯维修工是由社会上的学校来进行培训,学费在五六百元,培训得也不到位,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没有条件集中学习和培训。报名后,学校会给学员书籍和资料,学员自行学习,考前再集中培训。

他认为,电梯事故出来后,维保企业虽然有一定责任,但也给培训市场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对这个市场进行整顿,使之正规化,否则良莠不齐的机构培训出来的操作员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两家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的“吃拿卡要”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北京一位电梯维保企业负责人也大倒苦水,他直言,原本以为只要专心做维保企业,就没有那么多枝节,几年下来感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评级时,无论什么级一项就是5000元~8000元,三项下来就2万多。2008年前,评级没过的复试还要交钱,后来在企业联合反对下,复试才免了费用。“别看A级很高,实际都可以操作,电梯维保只是准入门槛高,实际操作猫儿腻太大,只要有钱,什么级别都可以拿到。”上述电梯维保企业负责人说。另外,每次两家机构的检测人员来了,企业都要准备100元至500元不等的红包,有的甚至在千元以上,这还不包括逢年过节送礼和平日吃喝玩乐的费用。不然,检测人员就到处挑毛病,即使你做到位,依然也会被指出各种问题。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公司业绩,损失客户。“要钱给就是了,不如花钱买个平安。”该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年光这块的招待与红包费用最少要准备30万~50万元人民币。

不过他认为,北京这块在全国算是做得比较好了,检测费只收1000元,在外地,一部电梯安装检测数万不等,最离谱的是安徽和河南。

上述维保企业负责人说,按照北京13万台电梯计算,一年的检测费就为1.3亿元。这个还只是账面上的账,如果加上红包,按照306家维保企业来算,这200人一年创造的收入最少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而这仅仅是八大类中的一项,还不是全部。

这一说法得到质检系统官员证实,东南某省质检系统特设处官员坦言,检测人员在验收和检测时收受红包确已成为一个惯例,一般都以午餐补贴和晚饭补贴形式发放,一次大概在300元左右。

他透露,事实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对于检测机构社会化这一问题也讨论过,但最后没有推行,原因是在考虑责任和风险。“一旦放开社会化,就会出现利润,也会滋生问题。”

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说,其实电梯出事是经常的事情,这次实在是压不住了。其实这是通病,一直存在。“目前北京现有检测人员不到200人,电梯13万台,如果全部按照国家流程检测,根本人手不够,走过场的检测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字样也不显示了。功能被简化,价格下来了,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疯长的市场

电梯服务在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高速增长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且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长。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电梯数量预计将达到200万台。

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北京电梯企业负责人表示,电梯业最好的光景在1998年到2001年,2001年以后随着外资品牌的大举入侵,国产品牌的电梯企业的好日子开始消失,如今已经大不如前,许多小企业都被迫退出行业转投其他。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可以进行电梯安装、改造、维保的企业共有306家,其中A级企业113家、B级企业152家、C级企业41家。

但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和各地加大对安居工程建设,电梯采购金额快速攀升。特别是受到政府4万亿元投资影响,各地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电梯采购大单频出,电梯采购驶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北京市中豪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学江表示,房地产业的火爆和政府采购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让市场的竞争更加疯狂。

根据《政府采购信息报》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公开发布的政府采购电梯总金额突破20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电梯采购大标超过30个,创近几年来电梯采购额新高。

2010年,每个月电梯公开招标项目都在80个左右,多的则达上百个,其中大部分项目都与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相关。除了安居房电梯采购量较大外,医院、学校电梯采购项目较多,成为电梯采购中不可忽视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北京某著名电梯企业负责人说,许多电梯企业把政府采购市场看成一块“大蛋糕”。“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政府采购市场立足,就会大大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同时企业在政采市场的成功,也会对企业参与其他项目的投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中央“十二五”规划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将成为近几年政府力推的重点工作。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保障房电梯采购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电梯检测行业潜规则 篇2

业界人士的怀疑并不无道理, 2002年那场震惊全国的阿胶造假风波还记忆犹存。2002年4月14日晚,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向假阿胶开刀, 以“加大整治力度, 规范市场秩序”的系列节目之二报道《马皮上有文章》:山东福胶集团竟然用马皮假冒驴皮作为原材料生产阿胶, 公然造假!

虽然《焦点访谈》的报道针对的是福胶集团, 但一个隐匿背后的阿胶“行业潜规则”随即浮出水面, 作为中国阿胶第一品牌, 山东东阿集团自然也没能在这场行业危机中幸免, 整个市场的消费恐慌给包括东阿阿胶集团在内的阿胶企业带来了致命性打击。然而, 面对如此严重的行业危机, 东阿阿胶集团并没有认识到“唇亡齿寒”的商业生存法则, 相反却将自身主动卷入了此次行业危机中。

八年后的今天, 阿胶行业规则再次被提及, 而经历了2002年行业危机惨痛教训的东阿阿胶没有重蹈“2002年媒体曝光劣胶事件”的覆辙。面对消费者及媒体的质疑, 东阿阿胶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公关策略, 并成功转“危”为“机”, 开展了一场“正本清源”的公关行动。

首先, 东阿阿胶坚决表态, 承担了中国阿胶文化传承者的社会责任。正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东阿阿胶难逃一劫之际, 东阿阿胶却以“宁可停产也不造假”的坚定宣言给市场和消费者传递了行业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与2002年行业危机中东阿阿胶对竞争品牌品头论足的不当行为相比, 此次东阿阿胶公开表态完全立足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角度, 并以自身为表率向阿胶行业潜规则发起了挑战。

其次, 转“危”为“机”, 挽回投资者及消费者信心。阿胶行业潜规则的滋生根本原因之一是生产阿胶的驴皮原料紧缺、利益驱动不法企业“铤而走险”。为了提升消费者信心, 东阿阿胶在行业危机爆发后不久在公司总部承办了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现场观摩会活动, 并通过媒体对东阿阿胶近年来巨资建设养驴基地、解决原料困局的企业战略对公众进行了全面披露, 极大提升了消费者对东阿阿胶的企业认知。

东阿阿胶的努力也博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与此前投资界普遍认为阿胶行业危机会对公司股价造成消极影响相反, 东阿阿胶股价应声上涨一度突破40元大关, 创下了历史最高点。

第三, 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指导。面对媒体对阿胶市场乱象的披露, 东阿阿胶以《阿胶造假缘于驴皮紧缺, 消费者购买需谨慎辨别》为题进行了媒体发布, 从阿胶的起源、阿胶的炼制工艺、阿胶的功效及应用、选购阿胶产品的辨别方法等多个角度为消费者正确选购阿胶产品提供了指导, 提升了东阿阿胶品牌的可信度。

电子证据锁定行业潜规则 篇3

上海普陀区检察院通过对电子证据的锁定发现行业“潜规则”,并由此破获了一起涉及13人的国企贪污窝串案。8月1日,窝串案中最后一名被告人陆某贪污一案在普陀区法院开庭审理。至此,这起侦查历时两年多、涉案总金额达400余万元的贪污窝串案行将尘埃落定。

两辆宝马车漏出“马脚”

2012年6月,一封关于某国有旅游公司业务部原经理姚晖的匿名网络举报信被投到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举报信内容比较简单,仅提到姚晖离职后公司产生了巨额亏损,怀疑与姚晖有关。

虽然没有其他线索,看似不具备太大价值。但考虑到姚晖存在侵吞公款的可能,普陀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人员还是到举报信中提到的国有旅游公司,对该公司的常务副总裴莉莉进行调查谈话。

谈话中,裴莉莉虽极度不满姚晖的工作,但对举报信中提到的应收账款一事却支支吾吾,并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姚晖所拖欠应收账款的相关材料。从裴莉莉对姚晖的抱怨中,侦查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了“2011年”、“几辆宝马轿车”等关键词。带着这些信息,侦查人员马上到车管所查询了姚晖的车辆信息,发现姚晖于2011年购买过1辆宝马轿车。根据购车发票所载示的内容,侦查人员又到上海星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查询了姚晖的支付凭证,发现姚晖所购买的宝马汽车价值52余万元,而其中有40万元由一家“承运服务社”代为付款。

侦查人员顺藤摸瓜进一步查证,发现“承运服务社”是姚晖所在公司的车辆供应商之一,在姚晖购买该辆宝马汽车前,该公司正好支付给“承运服务社”一笔40万元的“应付款”。而申请支付这笔“应付款”的人,正是姚晖!

查实这一证据后,侦查人员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全面梳理姚晖的各种关系以及基本情况。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又发现姚晖于2010年年底也用同样的手法购买了一辆价值80余万元的宝马汽车,其中40万元的购车款由“航宇服务社”代付。经查,“承运服务社”與“航宇服务社”的老板为同一人,且皆为姚晖所在公司的车辆供应商!

历经半年多的侦查,侦查人员最终查实2010年12月及2011年3月,姚晖利用职务便利,采用虚增、虚列活动事项,套取公司公款80万元,用于购买两辆宝马轿车。另有涉及170余万元的账面资金流向不明,有待进一步查证。

经理自曝行业内部“潜规则”

掌握了姚晖基本犯罪事实后,普陀区检察院于2013年1月对姚晖进行了讯问。坐在审讯椅上的姚晖,是个身材发福、挺着个大肚腩的年轻小伙,今年刚满31岁,却已经担任业务经理好几年。两个小时过去了,姚晖一直没有开口,一直保持双手抱头,将头深深埋在胸口的姿势。

“姚晖,你公司的应有收入我们调查得很清楚,我们也知道,你在三年里购买了两辆价值将近百万的宝马轿车。很羡慕你啊,年纪轻轻,却有办法在八小时外赚到那么多钱。”讯问笔录显示,正是这句问话击中了姚晖的心理防线,他随后交代了自己利用部门经理的职务便利与合作单位串通,虚增业务合同报价,截留、套取公司业务往来款的贪污犯罪事实。

2007年,从大专毕业的姚晖投身于旅游行业。2010年,由于表现优异,业绩突出,年仅28岁的姚晖当上了一家国有旅游公司的业务部经理。姚晖所在旅游公司对他的考核指标为利润不得低于5%,随着姚辉累积的客户资源日益增多,部门利润逐年递增,后来已经能够做到8%左右的利润。

虽然业绩增长迅速,但姚晖的收入却增长有限。姚晖渐渐不满足于自己的收入,在利益的驱使下,他联系了车辆供应商“承运服务社”的老板,以经常与其发展业务为承诺,要求该老板虚增成本,并将收到应付款的虚增部分再返还姚晖个人。“承运服务社”老板同意后,姚晖先后多次将公司的利润做成成本支付给“承运服务社”,并在2010年12月及2011年3月要求老板直接将累计的钱款打给上海星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为其支付购车款80万元。

由于旅游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并且竞争激烈,加上自己的贪念越来越大,2012年3月至12月,他使用上述同样的虚增、虚列活动事项手法,又从公司套取了174万余元。

在讯问中,姚晖并没有觉得这属于犯罪,认为在旅游行业里“这种做法是潜规则,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对于赃款去向,姚晖辩解,“我套取公司钱款用于个人的就是这2辆宝马轿车,其他的钱虽然我也套取出来了,但是我都是用于工作的,比如我们整个办公场地的租金,我们的办公桌、办公电脑,都是用这些钱买的,我知道我这么做违反了公司的财务制度,但是因为公司的审批很麻烦,所以我就没有走流程,我敢保证除了这2辆宝马轿车是我自己贪念作祟外,我套取出来的所有钱都是用于办公的。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去问我部门里的白涛跟沈燕秋,他们知道情况,可以为我作证。”

虽然姚晖交代了自己贪污的事实,但案件却依然疑点重重,留下许多有待查证的事实,尤其是姚晖不经意间提到的“潜规则”,引起了侦查人员的注意。

“微信”语音泄露串通天机

为进一步查清案件,厘清事实,固定证据,翌日一早,侦查人员找到白涛和沈燕秋,对两人同时进行隔离调查。但调查过程并不顺利,在谈话中,只要提到姚晖,白涛和沈燕秋就一个字都不肯多说,而一谈到业务情况,他们就不约而同地将一切问题都往姚晖身上推。

尽管侦查人员一而再地进行“政策教育”,但白涛的回答依然是“记不清楚”或“不知道”。与此同时,对沈燕秋的调查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和姚晖的说法截然相反,白涛和沈燕秋根本不肯为他作证,连一点有价值的信息都不愿透露,案件毫无进展。

侦查人员经研究后认为,如果姚晖所说属实,他们行业里普遍都是这么做的,那么白涛和沈燕秋很有可能也有问题,因为姚晖已经出事,他们就想让姚晖当替罪羊。再次进行询问时,反贪人员调整了侦查方向,质疑白涛和沈燕秋是不是商量过了。

nlc202309051446

白涛立即矢口否认,为了自证清白,还把手机递给了侦查人员让对方查看。

白涛手机显示,在接受检方询问前一天,他并没有拨打或接听任何电话。并且最近两天的短信与通话记录均是空白,这对一名经常跑业务的客户经理来说,很不正常。就在案件陷入僵局之际,白涛手机中的微信软件进入了侦查人员的视线。百密一疏,白涛记得删除手机短信和通话记录,却没有删除微信记录。白涛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在姚晖出事的当晚,沈燕秋刚得到消息就与白涛联系,两人用“语音”定下了“攻守同盟”:“如果检察院的人来找我们的话,我们都说不知道,问到我们的事情,就全部往姚晖身上推吧,反正他也被关进去了,我们往他身上赖,他也没有办法……”

侦查人员立即将这一重大发现向上级汇报,上级直接下令将白涛和沈燕秋列为犯罪嫌疑人,并将两人当天口头传唤至检察院审讯室,接受讯问。

机关算尽更改电脑数据

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白涛和沈燕秋都承认了自己也和姚晖一样,从公司套取过钱款。

但对于套取钱款的具体情节,两人的说法却有很大出入。白涛说涉案金额有好几万元,具体的只有沈燕秋知道。而沈燕秋却说两人就干过两三次,加起来最多几千元钱。“我办公室的电脑里有记录的,你们可以随便查。”面对讯问,沈燕秋出奇的平静,并且也意外地来了一句“随便查”。侦查人员也不“客气”,马上再次赶往案发单位。

经过一番搜索,侦查人员在沈燕秋的电脑里找到了记录文件。然而,文件上只记载了三次套取记录,总共只有几千元。沈燕秋和白涛是共同作案的,为什么白涛交代的是几万元,而记录上却只有一个零头呢?白涛没有道理故意往自己的头上扣“屎盆子”。但考虑到沈燕秋之前的狡猾,既然她会想到和白涛串供,文件记录也有可能被她动过手脚。侦查人员通过查看文件属性,发现该文件果然在姚晖出事当天半夜被篡改过了。侦查人员查了沈燕秋电脑里的QQ软件,发现里面的聊天记录也被删得一干二净。

至此,案件的真相渐渐浮出了水面。因白涛与沈燕秋二人的手机及电脑中的有关文件,对整起案件能否成功突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当即决定将涉案手机及电脑扣押,并委托技术部门给予支持。

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电子证据確定为法定的证据种类,但因为涉及的技术手段较为复杂,实践中应用得还不是很多。从手机及电脑中提取的文字和信息被称为“不会撒谎的证人”,但电子证据同时具有容易复制、容易篡改、容易灭失的特点,有效性非常脆弱。如果只是用普通的电脑设备将文件拷贝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手机的存储卡会同时被读取和写入,这样一来证据很可能就被污染了。如果稍有不慎,哪怕只是修改了原始文件中的几个字节,这份证据就毁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以及上海市检察院的相关工作意见,电子证据的检验鉴定,必须由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办理。上海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有一套专门设备,在对原始文件的复制过程中不会对原始文件进行任何修改,可以确保电子证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数天后,在上海市检察院技术部门的支持下,涉案电脑、手机中被删除与修改的数据均被顺利恢复,其中部分电子材料经过转化与固定,形成具有完全证明能力的电子证据。这些电子证据,成为认定犯罪事实与情节的重要证据支柱。

恢复的电子证据内容显示,白涛和沈燕秋两人多次商量如何从公司的旅游团队中,利用供应商套取公司的利润且如何瓜分的聊天记录。同时,通过外围调查发现了在两人银行账户中多笔来自供应商打来的钱款。也正是这些电子证据,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成为攻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有效利器和扩大战果的线索来源地。在大量的书证物证面前,沈燕秋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沈燕秋交代,在和白涛微信商量过之后,为保险起见,把自己电脑里的记录做了更改,删除了好几次的记录,并把与白涛共同套取的近15万元的钱款改成了几千元,以为这样可以减轻甚至逃避处罚。

疏而不漏又查十三人

普陀区检察院反贪局对案情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之后发现,因沈燕秋电脑QQ记录中提到的关于其他人的套现的情况,通过对旅游行业的“潜规则”的综合评估,最终判定在该旅游公司各部门存在贪污窝窜案的可能性极高,故决定对该公司进行深入排摸检查。

普陀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亲自带队赴北京,主动与案发单位上级集团通报情况,最终得到集团的大力支持,并开展了以集团为主、检方反贪局为辅的自查工作。通过对该公司的业务材料及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梳理,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

最终普陀检方又在该公司查获了10人,涉案共计13人。其中包括前文提到的常务副经理裴莉莉,裴莉莉通过虚设环节方式套取公司钱财。裴莉莉自己在外成立公司,专门做所在旅游公司的供应商,与本公司签订合同承包业务后,再将业务高价转包给别人,从中赚取差价。

2013年10月,作为窝串案中的主要对象,姚晖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沈秋燕被判5年零6个月,白涛被判5年零3个月。2014年8月1日,窝串案中最后一名被告人陆某贪污一案在普陀区法院开庭审理。

“潜规则”不是法律擦边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潜规则”层出不穷。“潜规则”多是“显规则”不能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行动预期时,便自然而生。从本质上说,“潜规则”是一种利益诱致型规则。一方面弥补着“显规则”的不足,另一方面铤而走险打法律擦边球。

办案检察官指出,就本案来说,因旅游公司存在对业务开展过程管理监督松懈、绩效考核制度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不重视法制和廉洁从业教育培训、缺乏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员工收入与业绩挂钩普遍偏低等一系列问题,是引发本案的关键因素。当通过正当合法途径而不能达到目的时,姚晖通过走旁门左道,期待在“显规则”之外寻觅一夜暴富的捷径。

但无论何种原因,无论何种手段,也难以改变姚晖贪污的本质。本案中,姚晖一直辩称自己的行为是行业“潜规则”,且涉案十几人都以此为借口,否认自己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以行业“潜规则”作为借口,行贪污之实,不仅十分愚蠢,而且表明对涉案人员违法犯罪的认识还不深,这更值得我们警惕。

事实上,一些所谓“潜规则”早已经不是擦边球,而是违法犯罪行为。司法解释已经明确将某些行业中的“潜规则”——吃回扣定性为商业贿赂,且在司法实践中将其作为打击的重点。行业“潜规则”从来就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

职场潜规则和规则 篇4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第1版 (4月1日)

平装: 52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0

ISBN: 7511302629, 9787511302625

条形码: 9787511302625

商品尺寸: 28.4 x 19.6 x 3.6 cm

商品重量: 1.1 Kg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职场潜规则和规则大全集》:超值白金版29.80不懂规则,你就拿不到进入职场的通行证;不懂潜规则,你可能会被意外淘汰出局。规则要循,但不可墨守;潜规则要懂,但过之则不及。

摆不平、用不活职场潜规则与规则,将让你左右不是,宽严皆误。

潜规则常常是隐蔽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领会者须逐字逐句刻在心里;规则常常是写在纸上、挂在口上的,善用者心中有数,收放自如。熟谙职场中的潜规则与规则,能够让你在工作中不踩地雷,不做“炮灰”.游刃有余,平步青云。

内容最全面、技巧最丰富、道理最深刻。

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职场游戏也不例外。职场中,有些规则是人人了然于心的,有些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白纸黑字书于墙上的;而有些规则却像海底的暗礁,不知其者容易触礁遇险,甚至人毁船倾,功亏一箦。知其者不但可以安然避过,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将其作为诱饵和武器,用以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只有能力,你未必是精英:只有忠诚.你未必获得信任;只有苦干,你未必得到肯定。一只兽,再勇猛,也怕一个“困”字;一个人,再精干,也怕一个“潜”字。同大自然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一样,不愿遵守或不知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必将被淘汰出局。

职场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合作的力量和团结的伟大,也可以看到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争斗;能看到睿智和龌龊并存,也能看到善良者的狠毒和阴险者的良善。人类的种种美德在这里熠熠发光,人们所知晓的各种兵法计策与厚黑谋略也在这里发扬光大。职场如同战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虽无流血,却有牺牲,一样残酷惨烈;职场如同江湖,权术与智谋在这里碰撞,智者和愚者轮番较量,有小隐在野,大隐在朝,高手云集,各显其能。

熟谙职场潜规则与规则,是生存于职场中的根本。规则要循,但不可墨守;潜规则要懂,但过之则不及。纵观职场中的失败者和受挫考,所受的致命伤很少是来自于正面的竞争对手,相反,绝大部分都伤在脊背,毫无疑问,这是“战友”的杰作。无数能力卓越的所谓人才经过一番搏杀之后,最后败走麦城,黯然离场,打败他们的,不是比他们更强大的敌人,反而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职场中屡见不鲜。不懂职场潜规则与规则,就将永远是成功的门外汉,空有满腔的抱负,但也许连进门较量的机会都没有。

了解并使用职场潜规则与规则,是在职场中成长与发展的必需手段。只有能力,你未必是精英;只有忠诚,你未必获得信任;只有苦干,你未必得到肯定。不懂职场潜规则与规则,必然处处碰壁,四面楚歌。渴望成功的人很多,但真正成功的人很少,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人都只看到表面规则,认为业绩、能力、贡献决定一切,真相却往往并非如此。摆不平、用不活职场潜规则与规则,将让你左右不是,宽严皆误。

从潜规则谈起 篇5

世界萬事萬物,有明就有暗,有顯就有隱,「潛規則」就是不明說的規矩,但這規矩遍於上中下三層,遍於社會各個領域,古今中外都有,中國作為老大國家,「潛規則」更多。

少不更事時會漠視,到碰得釘子多了,才知道潛規則,有時比明規矩還厲害。廣東人不是有句話,「寧可犯天條,不可犯眾憎」,這眾憎,就是潛規則。

別看美國議員什麼都敢說,但敢反猶嗎?這就是潛規則;別看香港人敢罵北京,敢大鬧立法會,但對若干惡人,誰敢罵?這也是潛規則。

講大義凜然,做戲而已。真正大義凜然,如魯迅先生說的「敢於抽刃向強者」。抽刃向強者,要準備犧牲;做戲,博的是掌聲及銀紙,出發點不同,結果也不同。

中共官場談官位仕途,只在最親密關係者中談,絕不可在公開場合講半字,這是人人知道的規矩,所以曾特首在電視對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說,「聽說你可能上調中央,恭喜。」老於世故的張德江也臉色一沉,在場的中方官員全部愕然。喜歡耍小聰明的人,最容易在不同領域的「潛規則」上撞板。此為例。

职场潜规则总结 篇6

职场潜规则总结

第一章 理想是把“双刃剑” 职场潜规则第一条:理想很重要,但比理想更重要的是利益。第二章 职场就是生意场职场潜规则第二条:表面是公义,心里是生意,这才是职场的本质。第三章 你是公司的老实人么?职场潜规则第三条:待人以诚,但诚是有目标和尺度的。第四章 工作不顺都会有原因职场潜规则第四条:工作不会害你,只有人才会害你。第五章 要做真正的聪明人职场潜规则第五条:做事要藏拙,做人要露怯。第六章 看破上司的心思职场潜规则第六条:上司夸你越多,你拿的好处就越少。第七章 关心自己的利益问题职场潜规则第七条:规划要长远,拿钱要及时。第八章 不要随便得罪他人职场潜规则第八条:得罪人是有成本的。第九章 上司决定你的角色属性职场潜规则第九条:在好上司手下做能臣,在坏上司手下做奸臣。第十章 有限度地受欺负职场潜规则第十条:别人对你越坏,你要对人越好。第十一章 你不保护自己,没人会保护你职场潜规则第十一条:老板对你讲的道理,永远都是对他有利的。第十二章 你还在与上司磨合么?职场潜规则第十二条:上司不会适应你,只有你去适应上司。第十三章 埋头苦干之前先抬头看看职场潜规则第十三条:埋头苦干包打天下,只会碰一鼻子的灰。第十四章 认命和抱怨是失败的根基职场潜规则第十四条:身处一个复杂的环境不是你的错,但怨天尤人却是你的错。第十五章 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职场潜规则第十五条:职场上没有平白无故的好人。第十六章 不要和职场小人对着干职场潜规则第十六条:人品越坏的人升的越快,所以别得罪他们。第十七章 无事时胆子要小,有事时胆子要大职场潜规则第十七条:顺境要给自己留后路,逆境反而要冲锋向上。第十八章 你的喜好无关紧要职场潜规则第十八条:你喜欢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对你有用。第十九章 不要相信空头支票职场潜规则第十九条:上司说要给你的不一定会给你,要给你的不说也会给你。第二十章 公司利益不是集体利益职场潜规则第二十条:公司利益并不代表你的利益。第二十一章 公司利益不是集体利益职场潜规则第二十一条:上司的理想永远和你无关,所以要有自己的计划。第二十二章 要相信真本事,但不要迷信真本事职场潜规则第二十二条:在职场上,没有谁是完全靠真本事吃饭。第二十三章 不要认为职场不合理职场潜规则第二十三条:没有不合理的职场,只有不合理的心态。

汽车行业校园招聘里的潜规则 篇7

国资企业是常见的五大集团,上汽、一汽、北汽、东风、长安等,这些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成立的企业。

合资企业,像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奥迪、广州本田等,这些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外资企业想要进入中国,而政府为了保护我们的民族产业,要求外企必须和国内的厂商合资才能量产,所以就诞生了这些企业。当时我们整个的战略是希望用中国市场来换到外国那些先进的技术,所以整个外企在进入的时候对于技术方面是比较保密的。我们(合资公司)希望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到外企的一些设计以及技术方面的一些东西。

民营企业,像奇瑞、吉利、比亚迪力帆等。

汽车上下游的生态圈

从汽车行业的上下游来说,分为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汽车是一个由三万多个零件构成的精密的产品,所以主机厂不太可能自己全部生产,通常的做法是主机厂做的是设计研发、拼装总装的过程,但零件的生产是交给零部件的厂商做。按照汽车零件的构成,零部件的厂商是非常多的,大的像博世、联合电子、天合、延锋系列。再小的、是这些企业的再下游的三级供应商,琳琅满目,大家可以自行进行搜索。

主机厂的过程

汽车是怎么被研发和生产出来的呢。整个主机厂分为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关系链条的第一步通常是由研发中心的设计部设计汽车的外观,第二步交给零件发布工程师来进行工程图纸的设计,第三步是工艺工程师来进行工艺制造的计划,包括一些零件的试制,经过几轮的试制和制造的更改后交给供应链的采购部门,让采购部根据零件的图纸和要求去找最合适,可能是成本最合算的那些供应商,最后投入后续的制造工厂进行量产,每一辆车都有质量的检测过程。接下来由市场部来进行推广、发布,做品牌的宣传,大家看到的一些路演、车展,这些都是品牌推广和公关做的事情,到了销售的环节,主机厂会把汽车卖给经销商(4S店),他不会直接面对个体的购车的消费者。经销商是直接面对个体消费者的,所以主机厂市场部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是除了做品牌的线上的推广,还要负责提升经销商的能力,包括管理方面的能力,给经销商获得一些培训上的支持和一些配套的设施。

车企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一些快消公司可能喜欢进取心比较突出的人,但大部分的车企更加看重的是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还有钻研学习的能力。在车企的生产过程当中,大部分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跟上下游的衔接,要跟各部门的团队配合,所以你能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你的想法,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能不能很好地配合其他上下游的团队进行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车企的一些招聘当中,特别是小组讨论,如果有些同学不太说话,可能HR会认为你未来的工作也会存在沟通上的问题。所以在车企的小组讨论中,如果你能力比较突出,显示了组织能力和领导力,是比较好的。但要特别注意,切忌特别能出风头而不能和团队打配合战,这是大禁忌。不同企业要求不一样,一些快消行业可能会喜欢个人能力突出,一枝独秀型的,但车企比较看重一个人的两点:是否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是否和团队的其他人合作这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做不同的调整。

以下几点需要在同学们在投递简历时特别注意。

网申。在HR的后台的操作系统会进行一些条件类的筛选,经常使用的一些标准的是学校、专业、学历、性别、毕业时间。每一点都很重要。

学校。大部分的车企都会有自己的目标院校,当然不同的车企在不同的行业里面处于不同的地位,所以在选择学校时会有所偏重。

专业。整车厂整个供应链的线条比较全,一般不设专业限制。一些零部件的厂商在专业上会有一些限制。

学历。大家在做网申的时候一定不要粗心填错自己的学历。比如本科填成专科。

毕业时间。大部分的车企要招聘的是第二年的应届毕业生,不要填错时间。

笔试。能力测试包括数字、言语理解、推理等,需要过基本线。文科类学生可能较困难。建议:可以买公务员的行政能力测试进行训练。性格测试考察员工和企业的性格匹配度,企业会先对内部优秀员工的能力进行测试,包括创新能力、灵活性抗压能力等,根据他们的分数确定维度范围,然后对新员工进行测试,作为新员工入职匹配的参照,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维度是不一样的。这里我建议大家表达真实情况,不要伪装。

问答环节

Q:3月份毕业的研究生,去通用的话何时申请?与7月毕业的有何区别?科研经历,比赛经历在简历中的作用是?实习经历HR主要关注的点是?

A:研究生申请和本科生是一样的,大部分车企包括通用汽车会有暑期实习项目,暑期实习的留用率较高,可以关注近期已经开始了的宣讲会。三月份和七月份留用了的话,只是入职时间不同。HR在某个部门简历筛选的时候可能会起到作用,但科研经历和比赛经历更重要会体现在面试官问你的时候。实习过程中好的经历会在面试中加分,不同的部门关注的点不一样,和部门相关性较大的话,在应聘部门面试中会有优势。大学生重塑性较大,入职后会有具体的培训。

Q:车企待遇如何?采购部和市场部哪个更加核心?

A:关于待遇,车企是有双薪的,如果当月完成董事会的销量目标,基本工资就会直接翻番,最近的调整也会有150%到170%。每年根据销量情况不一样待遇有所区别。

关于采购部和市场部哪个核心的问题,因为汽车的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每一个整车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车企在近几年特别看重自主研发能力那么研发就会特别核心,但可能有的车企想要抓整个制造的质量,那么制造或者质量也会很核心。总的来说,主机厂来说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晋升体制,主要看你自己喜欢和适合哪个部门。

Q:车企的市场具体做哪些内容?对专业、个人素质有哪些要求?本科生就业好进吗?

A:市场部的工作种类大致分成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的话,品牌推广要去联系明星、做一些数据的测试,比较新奇也比较有趣。但是一般来说,你刚进去可能做媒介或者线下的一些事情会多一些。线下的话,会涉及到管各个渠道的经销商以及线下路演,就是做好线上品牌传播之后,要去各个城市做路演、执行以及还有宣传各种品牌的线下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对口供应商和执行公司会比较多。

关于本科生的就业,其实有本科学历就够了,本科是基本的门槛,至于硕士的话,取决于对你的个人能力和成熟度的反馈。市场部比较喜欢的专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大数据和线上的传播类,比较喜欢新闻、市场营销、心理、大数据、数学这些专业。另一类跟经销商接触或是关于汽车售后服务,比较欣赏理工科专业的同学。因为他对于汽车的原理理解会比本科生要更加深入。

Q:汽车行业对学生的哪些能力会比较看中?

A:整个汽车行业对于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在整个车企中跟上下游部门的配合,以及你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两个能力非常非常重要。所有企业都非常重视态度,一个谦虚的、务实的、好钻研的态度,这个是大部分的企业都特别喜欢的。

Q: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比较建议去主机厂还是零部件公司?去外资企业还是民营?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A:主机厂是整个汽车行业中比较强势的一个机构,毕业之后进入主机厂起点比较高。有很多进入零部件公司工作的同学工作几年之后还是比较希望能进入主机厂的。主机厂更多的是团队配合,对于个人的专业方面的能力锻炼可能不如零部件多。最终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是想要一个比较高比较领先的一个起点,还是说你愿意先锻炼,当然也取决于你面试的情况以及毕业的时候得到的机会。

关于大小企业,大企业来说,体系流程比较清晰,对整个行业的了解比较全面,平台比较好。小企业的话,能力比较突出的话能获得很直接的回报。

至于外资和民营,就我了解,外资企业的体系和流程,更多的是由全球总部主导,对知识形成能力很强。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很像,对于个人锻炼的能力非常强,老板能直接看到你到底做了些什么,能突出个人的能力。取决于你个人的选择。

Q:像通用这样的合资车企,对英语能力有什么样的要求呢?在招聘时有硬性门槛吗?

A:像通用和大众这样的企业英文都是会有一定的要求的,但不一定体现在四六级多少分,虽然这是一个最容易衡量的标准。但是你如果进入通用和大众的企业,不管是研发、制造、采购等各个流程当中,线上系统,包括日常的电话会议,都会需要用到英文,内部材料,全球会议,这些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口语要求。

大部分的部门包括研发、采购、供应链、工艺等,只要都涉及全球项目,都会有简单的英文面试的测试,所以一定要好好准备。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行业潜规则 篇8

从目前的情况看,三鹿奶粉事件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事件。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次事件的主人公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等行业,毒性轻微,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动物长期摄入,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我国就相继出现过毒奶粉大头娃娃、过期牛奶、苏丹红等事件,典型特征就是与食品卫生等行业高度相关,严重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如果说苏丹红事件等只是由于一家企业的过失可以看作个案的话,那么这次三鹿奶粉事件22家乳制品企业先后被检测出三聚氰胺就无法简单地说是个案了,而是行业问题。

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具有毒性,不能用于食品加工合成行业,这是普通人都知晓的常识。那么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为什么在这么多专业食品生产企业却都被忽视呢?究其原因,是利益!据报道,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检测指标。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指标,让这么多的厂家不顾消费者死活,趋之若鹜!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食品生产厂家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都会有几道质量检验检测程序,如果把产品出现三聚氰胺问题归结为不知情所为,恐怕无法说服任何人。作为一个食品生产的厂家,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的生产厂家,对于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应该非常清楚!刚刚出生的婴儿,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喂养的时候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就非常的严格,只要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疾病,这些想必厂家比公众更清楚。那为什么厂家在生产中就没有把好各个关口呢?笔者认为是潜规则在作怪。在中国历来就有许多潜规则,官场有官场潜规则、经商有经商潜规则,向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检测指标吸引消费者也许就是奶制品行业的潜规则。

从检出三聚氰胺的国内22家企业来看,它们大都是乳制品行业里的知名企业,都是地方纳税大户。如此多的知名企业同时出现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我们国家的质量监督规则中有一项“国家免检产品”,是对那些产品质量过硬、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褒奖,也是给消费者可以信赖消费的承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代表承诺与信誉的称号被不少黑心企业当成了自己谋取不法之利的保护伞,简直令人发指!这些企业往往打着民族品牌、地方纳税大户的招牌,使得一些出于维护地方经济利益的政府官员和质量监督部门往往对它们出现的问题,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似乎也成了一种潜规则。

食品卫生关乎普通百姓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谁都不希望自己天天要提防喝的是不是有毒、吃的是不是有毒的食物,如果一再出现这种危害事件,那肯定是社会不安、人心不稳。

三鹿事件可以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必去推测奶粉公司如何进行质量检测,只要看一看该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几天内就检测出20多家企业生产的奶粉有问题,这就足以证明,质量监督不是不可为,而是不为。这让笔者联想起一个地方安监局长曾经说过的话:这里煤矿所有情况我们都掌握,他们安装的鼓风机、瓦斯报警器等安全设施大都和国家要求的相去甚远,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这是拿生命当儿戏!我们都知道,但因为我们安监局中的很多人还靠这些煤矿养活,所以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天天祈祷煤矿别出事故。

这也许是安检部门的潜规则,但这个潜规则必须打破!人民信任政府、委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其中一条就是希望各级官员真正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情,能够预测、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社会危机,保证公民有一个安全、可靠、公平、舒适的社会环境。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几天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明智的反应:一是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二是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三是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对不合格奶粉立即实施下架;四是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五是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六是有关地方和部门要認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三鹿奶粉事件让人联想到其他的食品问题、饮用水问题、药品问题……,也让人对受害儿童的救治引发思考。笔者认为,从国家层面应取消所有食品行业国家免检产品,使所有企业都在国家安检部门的监督之下;对于受害儿童的救治由检出三聚氰胺的国内22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一个基金,由国家管理,对受害儿童的后续救治给予帮助。

教师解密潜规则 篇9

现在,有关教育的话题成了空前的热点。网上抨击教育,控诉高考,对教师评头论足,对学校指手划脚一时间成了时尚。其实,作为行里中人,我们普通教师深陷其中、饱尝辛酸,个中滋味决非外面人能够体味得了、也难以理解的。现在的教师难做,当老师很苦,教师待遇很低!

教师,真的很苦。在体力上,当教师的,似乎是最轻松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何等的轻松悠闲啊!可老师所费的心思,所花的时间却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在我们这边,平均每一位老师一周要上十五六节课,平均一天要上三节,时间似乎不长,就一个半小时左右。但为上课,每一节课至少要准备二到三节课,这是花得最少的时间了。再加上现在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在上课前得花上一天甚至一周的时间来做课件。

各科教师都不轻松。比如语文老师至少要批六份作业,作文,周记,大字,小字,日记,家庭作业。这还不包括改卷子。诸位看官可能会说,你不会不布置那么多作业?是啊。我也想,可家长更不愿意;学校领导不愿意,教委要检查,没有这种作业要扣学校的积分,学校领导自然会扣你的积分。

此外每一个班都会有一些接受能力略差的学生,学生越多,这样的学生就越多。像我们班一个班九十人,程度很差的学生就会比人少的班级要多好多;教师为了不让他掉队还需要义务“补差”,这个时间很难找,也很难定,一般都在学生放学后,因此能准时下班的老师几乎没有。

现在学校抓科研、向课堂要质量,每一位老师每一学期至少要上一堂公开课(当然,这是最普通的对老师的要求),有些老师一学期可能要上四五堂这样的课。准备一节这样的课,有的老师需要准备两个星期,有的则要一个月。课能否上成功还像块石头

一样压在心上。今年上半期,我参加郑州市优质课比赛,又是修课又是录像,整整忙了两个月。不过。好处是肚皮上的游泳圈细了点儿。好歹最后拿了个郑州市一等奖。不然,校长看见我绝对是黑脸。

虽然我们知道做秀的所谓优质课、泛泛而谈的所谓论文对于常规教学百无一用,但我们每个学期里每人至少要交一篇“论文”,每周还要写读书笔记、课后小结、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等。班主任老师的活儿更多,低年级小朋友不会出黑板报,老师要代劳;不会记班级日志,老师要代劳;不会做值日,老师要帮忙;每天课间操要跟操;每天放学路队要送路队„„在小学里,学校各个部门都会在每个月安排一次较大型的活动,会有竞赛,会有评奖,这些孩子们都不会,需要班主任亲力亲为,现场指导,这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班级里也要每周安排一次班队活动,这些也需要班主任参与、指导。而且班主任在学生在校期间还必须留在学校,呆在学生身边,以处理随时都会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件。当学生小吵小闹时,小孩子最早想到的就是到老师那告状,寻求帮助。这时,班主任必须能让他们随时找到。哪怕你正上厕所,也得现场办公,告诉学生他现在该怎么办。在寄宿学校,班主任老师们通常都要做到至少“六到”,他们的辛苦就更无需述说了。

教师的两个假期和每周的双休曾经令各行各业的人都羡慕不已。可如今哪有什么假期啊!第一,假期会有各类培训:继续教育少则三天,多则八天十天;新课程培训也有三五天;这还不包括教师要求自身提高的学历培训的十几二十天。我工作十年,继续教育已经进入第三轮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圈圈了。教师们永远都会有理由让你自掏腰包学一些无用的东西。不学?评先、晋级需要这个证书那个证,而你没有就歇菜,那你就别想在这里待了;第二,假期学校会要求教师看一些业务书籍,并写心得摘记;第三,要写论文,似乎在领导心目中这写论文就像小学生写作文,两三节课

就能搞定一样。第四,干啥操啥心,没有假期不备课的老师,我们一般都要利用假期备好几周的课。特别让老师们难受的是最该享受的双休日哪里去找呢?随便到中小学看看,哪个学校的周六甚至周日不是满班满校的大面积补课?这种补课是不收费的,学校为老师们开一点点可怜的补课费就打发了。不收费的补课威胁不了官老爷们的乌纱,家长大都满意,据说又很能提高教育质量,落得个学校、社会、上级主管部门一团和气,侵犯你老师们的休息权、牺牲你老师们的身心健康、要求你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补一点课你又能咋着哩?!

教师,真的很苦。在心理上,当教师的无时不牵挂着学生。有时,你正坐在办公室备课、批作业,学生冲进来告诉你,谁谁谁怎么了,你就会马上紧张起来。因为学生在校有点事,作为老师,你“罪责”难逃;学生在校外有点事,你也得把你这段时间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像筛子一样一滴不漏地过滤一遍,不然也难得“清白”;学生淘气,砸了人家的缸,你得为学生向对方赔礼道歉;学生和学生有点小矛盾,你得想办法调和;就连学生没戴上红领巾,你也得准备着怎么向学生家长解释清楚;学生家长多喝了点儿酒,到学校骂你一通,再大的委屈你也得忍着、受着,因为你是灵魂工程师,得先做好楷模„„现在的校长面对社会方方面面很潇洒,学校名气大,校长就是难得追捧到的超级明星,神气得很!又有几个校长真正在研究教学、真正踏下心来认真对待教学?他们把最重要的精力用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自己的位子、谋自己的私利等歪门邪道上去了;现在都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所以校长和校长之间憋着一股劲,甚至地区与地区之间也憋着一股劲,有损学校声威的任何一点点失职或失误招来的注定是校长大人雷霆震怒后的勒令走人。可怜的教师们,自然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了。这压力,一方面就来自于学校领导,你出不来成绩他不辨情由的要你好看,轻则高职低聘、限期调离,重则下岗待聘、走人;一方面来自于家长,对孩子轻不得、重不得,过轻了或是过重了,一个电话就把你告到校长那儿、局长那儿,孩子成绩掉了是你老师水平不好,孩子成绩上了是他孩子生来聪明;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于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他们的成长需要很多的老师费很多的心,他们不开心了,得想办法哄他们开心;他们得了好成绩得意了,还得想办法让他们清醒清醒;还有一些压力,来自可以发红头文件的那些单位——今天,他们规定教师在二零零几年以前,必须达到什么学历;明天,他们又规定二零零几年以前,必须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后天,他们又规定二零零几年以前,必须通过英语几级考试,不然,别想评高一级职称。老师啊,如此重负,谁为你减?有位老教师形象的说:他的头上有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和家长八座大山!

教师,真的很苦。每一个学期,各地都会安排一些统考,因为要便于调控、便于上级单位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甚至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好做年度工作总结。于是,老师们都会担心自己班自己的学科被抽到,担心到时成绩不好会挨领导批评。于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只好逼迫着学生多做练习。可是,看着满脸天真稚气的孩子在自己的手上渐渐变得消沉,又觉得心痛无奈,这份痛不当教师的人根本就无法体会。有时,也常听到同行们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可怜。”“现在的教育只会培养一些奴才。”“教书和育人,方向偏了,我们现在重在教书,而不是育人了。”“我们这哪是教育啊,这简直就是灌水,而且是猛灌、滥灌!”一边迫于重压折磨着学生,一边又因为看着学生被折磨而自己也备受折磨。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高喊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这样那样的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又拼命的搞调考、统考、质量预测、摸底考试等等,拼命的向各校下达逐年猛增的升学率指标,拼命的按高考成绩为各个学校排队,每年度的“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的评比,仅仅考虑的不就是高考、中考升学率及市教育局下达指标的完成情况吗?当然,也同时装模作样的评几个 “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学科竞

赛先进单位”;但我知道,有的学校获得后两项奖励真的是名副其实,他们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很细,培养培育了许多特长生,但是,就因为连续几年没有获评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校领导引以为耻,老师们灰眉土脸,承受了数不尽的压力。原来,在郑州市教育局这里,教育教学是不包括艺术教育和学科竞赛的,艺术教育、学科活动这些体现一点点素质教育的东西你做的再好也不行,艺术教育先进、学科活动先进绝不是教育教学先进;最高荣誉奖评奖的指挥棒告诉了我们这个矛盾的现实。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近,郑州教育频频在媒体亮相,据说她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说到教师就不能不说说教师待遇。现在的教师都像是做了打家劫舍的贼似的,社会群起攻之,全社会都把教师当成了教育乱收费的既得利益者,致使教师形象有史以来跌落到如此地步,何止是斯文扫地?行外人可能不知道,郑州文化路上的一所外传待遇极高的老牌名校,一位近30年教龄的高级教师,一周12节语文课(所谓正课),每周六个早读的自习辅导,每周两个晚上六节晚自习辅导,每周三个整下午的会议和研讨活动,带一个徒弟、每周听他两节课,再加上备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每个月的所有奖金也就是区区几百元!加上工资总共也不到3000元,扣这扣那之后,每月真正发到手上的更是可怜。有人说教师有灰色收入,我们这里强制实行在职教师不许外出代课、不许搞家教服务、不许参加任何第二职业活动,无职无权的普通教师哪里来的灰色收入啊?刚刚退休的教育部张副部长说得好:教育乱收费是政府的投入不作为造成的。教育乱收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造成了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无限扩大了校长的权利,极个别人才是教育乱收费的最大获益者!在很大意义上,由教育乱收费形成的恶性竞争、个别所谓名校无序发展、恶性膨胀,又直接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教师的待遇不和十来个垄断行业比较,就和《教师法》作了比较(《教师法》说:教师待遇——薪水——较公务员高10%)的公务员相比——请向文化路边上的一所教师住宅望一望,五个门洞市教

育局的一般公务员和二级机构的普通职员占据其中东边的两个门洞,西边三个门洞住的都是某“待遇极好”的重点高中的高级教师:东边一多半安装的是价格昂贵的中央空调,西边的可要寒酸多了,不少人家钻墙挖洞把舍不得扔掉的老旧的窗式空调装了上去。但我知道,在他们寒酸的背后,更大的辛酸是,这些高级教师的集资建房款多半还都是举债借贷而来的!众所周知,每到招生季节,领导的条子满天飞、电话和短信接不完,头头儿脑脑儿家里哪一个不是宾客盈门?不能得罪也不敢得罪的人太多、需要关照的人太多,“学校的利益”也需要各方的维护,所以,即使突破“三限”也要收下!你说都是谁在把持国家和人民的教育资源?你说谁是办学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你说谁又是教育乱收费的最大获益者??!

教师的苦,苦不堪言!老师的累,筋疲力尽!这是教育的悲哀。因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只闻其声、不见其行,任重道远,甚至遥遥无期!一位老师面对目前学校的种种弊端,曾有如此激愤之语:“校长贵族化,教师奴隶化,学生祖宗化,人际复杂化,加班日夜化,上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待遇民工化。想翻身,他妈的神化!”又有人诙谐的编写了《老师的十种死法》歌,倾诉老师活着之累:“ 上告教委整死你,不服校长治死你,以人为本哄死你,竞争上岗玩死你,混蛋学生害死你,家长护短告死你,教学课改骗死你,绩效考评气死你,加班加点累死你,落聘下岗吓死你。”可见现在当老师之难、之累、之苦!

目前,人们对中国教育及其改革的诟病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身居其中的教师们虽然难辞其咎,但绝不能靠丑化、妖魔化教师来转移全社会对教育热点的关注和人民对教育的不满!然而,我更加悲伤的是,敬业的老师越来越少,混日子的人却越来越多,教师的素质越来越差,教育界的腐败愈演愈烈!越是清醒、负责、优秀的教师,越难以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面对这样的基础教育,作为有良知的教师群体的

代表,我心里感到无比悲哀。盛世兴教,兴教盛世!当社会经济发展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国家的教育科技事业急需实现更多贡献率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真的病了。

上一篇: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观后感下一篇:半年度党建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