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行业法律法规(共8篇)
电梯行业法律法规 篇1
2013年中国电梯行业政策法规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随着电梯上市企业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研发实力不断提升、营销服务网络逐渐完善,2014年优秀自主品牌尤其是电梯上市企业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显。
长期以来国外电梯知名企业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不过,近年来,以广日电梯为代表的国产电梯品牌迅速崛起,在国家政策法规、资本市场支持等有利因素推动下,正在加快赢得市场。
相比外资,内资电梯增长更快,份额也在持续提升。2010年开始,中国电梯企业迎来上市潮,康力、江南嘉捷、博林特、广日等自主品牌电梯企业陆续走进资本市场,加上上海机电,电梯整机类上市公司共有5家。上市为电梯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业绩都有较大的提升。
研究部调研显示,国产电梯增速这些年来一直比行业增速快,以前外资、合资品牌要占到整个电梯行业市场份额的90%,现在这个比例已经降到60%了,未来还有很大空间。房地产调控实际上更有利于国产大型电梯品牌,因为房地产企业会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现在国内大型地产商万达、中海等都开始选择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在技术上已经能与外资品牌相媲美。我们每年都会为市场开发一些新的产品,现在产品线能够覆盖98%的市场,基本实现高中低全覆盖。
2013年,国内5家电梯上市公司广日、康力、博林特、机电、嘉捷的净利率依次为21%、12%、9%、9%、8%。近3-4个季度,5家公司的单季ROE持续同比上升,广日股份扣非后的ROE水平领先。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报告,2013年整体摊薄ROE上升3个百分点至21%,2014年一季度整体ROE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至3%,预收账款继续较快增长,在手订单充足。
从以上几家电梯上市企业表现来看,业绩增长幅度均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电梯行业法律法规 篇2
电梯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垂直升降交通工具。电梯生产企业按照客户需求和现场条件,根据计算数据和行业经验设计、生产电梯,在安装验收后交付客户使用。使用过程中电梯零件损坏和电气系统参数改变不可避免,必须及时检修故障和定期保养,以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电梯的研发设计和维保服务,都以其运行数据的监控和分析为基础。对电梯运行数据的管理分析能力显示了一家电梯企业的实力。目前奥的斯、日立、三菱等几大电梯厂家生产的在用电梯都已超过10万台,广泛分布于城乡。对电梯系统的维护升级和质量监控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现场进行。随着业务量的拓展,在用电梯不但历史数据分析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且其维护和监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技术部门的人手统计分析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结果复用成为技术、工程、财务等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加速,电梯行业内对大范围电梯运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做了很多探索。如利用有限电话网络连接电梯和企业内故障监控中心,当在用电梯发生故障时立即向监控中心报警,企业及时派出维修人员到现场排除故障,但能反馈回的信息有限,维修和保养的质量主要依赖于现场人员的经验;同时,大范围电梯运行历史数据管理开始使用数据库系统,虽方便了设计和维保人员查询,但数据的录入目前主要采用人手操作,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是一种面向服务的计算机技术,正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将云计算架构引入传统电梯行业,旨在提高电梯企业对在用电梯的海量信息监控和处理能力,提高研发设计和售后维保服务水平。
2 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 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机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 S、Paa S、Iaa S、Ms 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个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
云计算技术在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上有巨大优势。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能力。
按照云计算的服务方式划分,云计算架构可分为私有云架构和公有云架构。与公有云相比,私有云为一个用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用户拥有基础设施,并可控制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在用户防火墙后面只有用户及其合作伙伴才能访问,因而能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作最有效控制。
3 电梯云计算架构介绍
电梯的云计算架构是以企业为中心的私有云服务架构。它整合企业内原有的服务器资源为管理平台,将企业在用的电梯用网络和企业内数据平台连接起来。通过远程监控各台电梯的电气系统数据,并依靠平台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为设计和维保终端用户提供应用服务。
电梯的云计算架构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基础终端层、云计算平台管理层、云端应用层,如图1所示。
3.1 基础终端层
电梯控制系统从原来的继电器组发展到PLC到单片机再到DSP。电梯主控芯片计算能力已大幅提高,大部分电梯都配有由高性能计算芯片组组成的总线控制系统。通过在电梯上加装监控终端,调用电梯内总线数据,将各电梯控制系统的硬件和企业内数据中心有线或者无线联接起来。再用电梯组成的庞大网络,构成电梯的云计算架构的基础终端层,为平台数据分析提供充足样本。
3.2 云计算平台管理层
遵循平台即服务(PAAS)的原则,云计算平台管理层监控基础设施层数据,实现海量信息存储,并为云端应用层提供应用信息平台和基础软件开发环境。
(1)I/O信息管理
云计算平台管理层驱动与应用层数据交互和与设施层数据交互的I/O,实施电梯终端数据远程集中存储,响应应用层对数据库的查询请求,管理接入输出信息的发放权限和数据备份,并完成和企业内原有的其它各种数据库数据交互管理。
(2)应用集成
云计算平台管理层通过大量搜集电梯各种运行属性数据,以单台电梯为对象建立对象库,并按照既定的方法分析统计建立起构架库,将集成服务存入云计算数据库,方便应用层直接调用和信息复用。
3.3 云端应用层
基于B/S架构,依赖平台层的分析计算能力,在云端应用层PC终端直接调用平台管理层数据库中的对象、构架和服务集成。
基于C/S架构,各终端用户对数据的需求不同,对某些数据的采集和统计方法会有很大出入,利用平台层的对象数据,结合云端PC本地应用程序实现对数据的专项复杂分析应用。
远程维护,通过云计算平台管理层发放权限,允许应用层终端对平台计算平台管理层进行程序和数据维护,重新设置对象和构架的组成规则。
4 电梯云计算架构部署实例及特点分析
随着电梯产能和在用电梯基数的不断扩大,各电梯厂商纷纷采用数据库管理生产、销售、维保等数据。一些厂家已投入到整合企业内部服务器资源搭建电梯云计算架构的应用研究中。图2是某企业的电梯云计算架构信息流示意图。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信息传递系统,该电梯企业实现了对大范围在用电梯的数据监控。该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硬件复用
在云计算架构中,电梯终端处于云计算系统的基础终端层。组网时仅需在每台电梯控制柜加装数据转换装置。该装置绑定电梯主控电子板,把不同型号电梯的系统内通信数据转化成统一数据协议,通过手机无线网络与平台管理层数据交互。其它的电梯硬件设备可以复用。
企业内部设置集中数据存储计算中心,将企业内各类服务器重新部署搭建统一的虚拟化资源池。电梯运行实时信息返回放入平台管理层的存储资源池中,实现服务器硬件资源的复用。
(2)动态的集中存储与计算结合
单台电梯数据存储能力有限,通常只存储有限量的电梯故障码,许多运行过程的有用历史数据被丢弃,而实时获取电梯运行数据依靠传统技术则不能实现,
在该云计算应用架构中,平台管理层利用SQL数据库统一管理电梯终端网络传回的数据信息,建立单台电梯为对象的基础数据库并实时更新。单台电梯历史运行数据存储量的瓶颈得到解决。
同时,企业内许多用户对数据的分析计算出现重复,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遵循计算向服务器转移的原则,云计算服务器不仅完成简单的虚拟化数据存储,还在服务器端实时对大样本数据按既定规则分析计算,创建构架库,方便用户直接调用分析结果和构架。
基于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层同时完成数据信息的灾难备份。
(3)满足研发设计需求
研发设计人员常需要统计大量现场运行信息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如通过统计启动次数分析器件使用情况作为设计选型裕量依据;通过比对大范围同一梯型电梯运行数据,计算平均值,分析每台电梯运行参数设置的偏差。
在云计算架构中,在应用端可以监视指定电梯的停靠楼层、载重、速度、电机电流等运行状态信息。研发设计终端用户在局域网DMZ区域内的PC端通过远程虚拟桌面,调用云计算平台管理层数据库内生成的对象属性和集成服务,并基于C/S架构对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应用。
(4)满足维保需求
传统作业方式中,现场维保人员对电梯故障处理往往得不到足够信息,受到人员经验和技术水平限制,维保效果不容易保证。
基于云计算架构,现场操作人员可以获得足够信息支持。借助PDA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查询平台数据库中故障电梯的历史运行信息,并根据同类电梯故障处理方案统计制定故障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现场维保效率。
(5)反向自动控制
大多云计算服务用于实现终端对对象信息的获取。能实现从云端应用层对基础终端层系统的信息修改是电梯云计算架构的一大特点。
基于电梯的云计算架构,从PC端通过平台管理层驱动无线网络向电梯终端上的数据转换装置发出远程程序升级、清除电梯终端故障码指令;或者当电梯终端丢失数据时,由平台管理层自行将电梯参数进行同步恢复是可行的。
通过比对大范围同一梯型电梯运行数据,计算管理平台自动计算平均值,监视每台电梯运行数据异常状态,统计分析电梯历史信息并做出风险的预测判断和启动预案。达到在用电梯运行的大范围自动监控质量的目的。
(6)数据安全
电梯运行参数设置是每个企业经验的总结,对电梯运行参数的控制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需要对数据信息加密保护。
实际应用中,数据转换装置采集的电梯系统内各数据总线信息为电梯企业秘密,这也是电梯的云计算架构是基于私有云架构的主要原因。采集的电梯系统数据信息会采取周期采样加密封包。通过加密手机短信与无线网络运营商数据交互,再由运营商预置有线网络实现与企业私有云设备数据交互。企业内DMZ区和运营商间设有防火墙。数据解密在企业内部完成。
考虑到数据传输速率和信息安全性等问题,应用中对电梯终端数据的维护和升级还是由现场操作人员手工完成。他们借助PDA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向PDA服务器提出查询申请,PDA服务器部署在企业防火墙后,与云计算数据库同步。每个PDA终端需要在云计算平台管理服务器备案,数据传输过程经过SSL加密,PDA终端定期清除下载的数据,以保证私有云内信息不外泄。
(7)云际云
电梯云计算架构平台预留了云际云接口,即企业私有云系统与公网数据交互接口,为各企业间数据共享,组成云际云创造条件。
5 结束语
将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引入传统电梯行业,大大提高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监控能力,减轻工程维护工作强度,拓展研发设计分析数据支持。可以预见,电梯云计算架构的引入将对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管理能力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电梯的云计算架构的部署方案,以满足电梯行业对研发设计和售后维保对数据分析的需求。通过分析应用中的企业云计算架构信息流,阐述基于私有云的电梯云计算架构特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对电梯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云计算,电梯,私有云
参考文献
[1]杨正洪,郑齐心,吴寒.企业云计算架构与实施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
电梯行业乱象 篇3
仅7月末的一周内,全国就发生了4起电梯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数量也在高速增长。在国家质检总局2015年上半年的排查中,全国31个省份电梯使用和维护保养单位自查电梯共计2,368,665台,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就有111,156台。这意味着,每100台电梯就有将近5台存在隐患。
而每天超2亿人乘坐的电梯中,平均一万台电梯的死亡人数约为0.10。这些电梯死亡事故从南到北,原因各异,但背后都指向一点: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能把电梯安全管理工作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维保问题,高达六成
2012年的一项有关电梯维修与保养的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
根据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但多名业内人士称,不少物业单位并未照此执行,只要电梯不出事故就不管。物业公司想用更少的钱买到服务,往往压低维保价格,维保公司为了接单也竞相压价。
2015年2月,广东深圳市罗湖区法院就开庭审理了一起因电梯维保不到位而造成乘梯人死亡的案子。
2013年5月15日11时许,深圳市长虹大厦1号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制动鼓与制动闸瓦之间的摩擦表面存在润滑油,导致电梯制动器制动力不足以制停电梯。最终,乘坐电梯的王双双在出电梯时被电梯轿厢及层门夹挤、碰撞,因右颈部横断而死亡。
法院审理后认为,吴某作为维保人员未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对事故电梯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而维保公司法人石某军也因为管理责任被判缓刑。
低价接单,偷工减料
另一方面,一些不具有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的公司纷纷想方设法进入电梯行业。2011年1月28日,安徽桐城天生圆商务宾馆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发生了工伤事故,造成安装工人孔某的胸、脑椎骨折,脊髓损伤。
事后经过公安机关调查,原来张某某在销售给天生圆商务宾馆“迪奥”牌电梯后,为了获取安装电梯的资格便伪造了苏州富士精工电梯公司的印章,并以此向安庆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申请办理了电梯施工手续。然而,电梯还未使用,正在安装时就出现了事故。
这样的事例对于有着18年电梯安装经验的高风(化名)来说并不陌生,他的家乡江苏溧阳被称为“电梯之乡”,拥有电梯企业7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在电梯安装领域占据全国80%以上市场份额。
高风告诉记者,电梯行业内进行恶性竞争由来已久,电梯公司靠打价格战拿到合约后,在利益的驱使下,从销售、安装到维修的各个环节节约成本,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一些单位为了压缩成本便会偷工减料。“现在我国能够进行电梯维保的企业有数千上万家之多,为了接到单,他们也会刻意低价中标,然后并不会按要求维护。”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电梯安全研究者透露。
在电梯销售环节,代理商同样以低报价拿到合约,真正到安装时为省钱,不用一线品牌,选用多为小厂拼装的三线品牌产品,质量不过关,从源头埋下了安全隐患;在安装和维修保养上,靠拼价格拿到合约之后,电梯公司为降低安装和维修保养的人工费用,让1个人去做3个人的工作。
电梯虽然装上了,但是螺丝是否拧紧,安装尺寸是否到位,最终安装是否达标都有可能成为隐患,在维修和保养环节,只要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有可能造成大祸。“就像每个人身边都安了一枚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高风说。
小公司恶性抢单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维保公司的恶意竞价,正是电梯维保行业问题不断的根源。
西南地区一家大型电梯维保公司片区经理告诉记者,以25层的写字楼电梯为例,大公司每部一年的维保成本在4000元以上,他们公司一般5000元以上才愿意接活,“而市场上,一些小公司2000多就敢接活”。
在实际维保过程中,很多小公司都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维保,“大公司是两个工人负责40到60台电梯,而有的小公司一个工人负责六七十台,他们成本是降下来了,但质量没法保证。”
对于大多数维保公司来说,从事电梯维保都是微利。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电梯专委会主任黄幼华向记者表示,大型电梯维保公司的利润只有10%左右,高的可能有15%。中小维保公司更是微利,一些公司如果管理不好,或者出现其他问题,甚至会赔钱。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维保公司以小型为主,占比60%以上。而申万宏源研报称,中小维保公司占比75%。
应付检查,忽视安全
成锡锋是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他从2013年开始分管质检及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
每年吕梁市都会进行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但是有时候这种专项整治并未能有效落实,“一些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对人命关天的安全工作,也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管理层、执行层好像和决策层一个样,只有指挥的,没有落实的,所以表面上力度不小,实际上漏洞不少”。
让成锡锋惊讶的是不少分管和具体从事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的同志,对于电梯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无所知,由此所谓的“监督”“检查”“隐患排查”也就往往流于形式,“一些身负监管职责的部门和人员,不是和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合力确保安全,而是合伙应付上面的检查”。
2014年成锡锋還曾到电梯使用单位进行暗访,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电梯里并没有应急救援电话以及维护单位标识;一些地方电梯使用标志已经过期,有的电梯使用标志和安全合格证是复印的,有的居然同号。
电梯行业就业前景 篇4
在过去的,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进入缓慢阶段,作为房地产重要配套产业的电梯行业,受到了直接的冲击,市场总体呈现缓慢增长状态。处于洗牌之年的电梯行业,一边是低迷的市场经济,一边是争相转型升级的企业,市场发展趋向引人深思。从新出炉的电梯行业十大品牌排行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电梯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以往,在电梯行业十大品牌排行榜的评选中,最主要根据企业历史、发展规模、制造能力、销售台量、服务网络、技术研发能力、大项目订单获取能力、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等综合标准来衡量企业是否能够入选。而据了解,十大品牌评选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新增加了企业再生产投入、工程投诉率、顾客满意度三个评价维度,而正是这三个新标准。
产业发展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行业已进入洗牌期,部分企业出现负增长,10多家小型企业退出整机制造行业。预计将有6%~10%的整机企业退出电梯市场。”对于电梯市场的未来发展,电梯协会理事长李守林先生如此表示。在20,作为电梯行业的十大品牌,企业的实力造就了强者更强的实力,但对于如何稳定市场地位,成就电梯行业辉煌成绩,则需要十大品牌及其他具有极大潜力的电梯企业共同开拓新局面,向更科学化发展。
电梯服务行业文化特点和变化 篇5
品竞争渗入了维修业务,大量的新的维修队伍的建立和参与,也使得这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事实上给客户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维修人员的态度、观念、思想和方法等各方面的巨大转变。过去电梯维修作为一项技术工作有一种神秘感,维修人员到客户处维修,客户好酒好菜招待,笑脸相待,迎来送往,生怕得罪。可时至今日,在那里还可以见到,完全反过来,维修人员必须讲究态度,维修需要及时,做事要有信誉,稍不慎重就可能被客户一个投诉,甚至还会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需要维修人员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正确对待。维修人员的自身也在不断地调节自我的心态。这就是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所引起的人员观念上的转变。也伴随着影响着企业的文化。2技术的更新带来了人员数质的提高随着电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维修理念受到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对于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维修的方式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带教,有一般电工基础的人员都可以从事电梯的维修工作,对于文化知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现在情况有很大的改变,你如果要能够熟练的维修电梯的故障,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没有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学习,那么对于电子技术、电脑和逻辑分析等等,是不会理解的,充其量做的是更换电子板之类的事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一知半解。对于故障的逻辑分析和判断缺乏足够的能力,其造成的结果是延长维修的时间,或者采用表面的处理,而不是真正实质的解决。我们也庆幸地看到,一批年轻的,高学历的,掌握现代文化知识的人员充实到维修队伍中来,带来了新的文化,新的观念,新的思路。也挑战着传统的习惯,传统的管理和传统的意识。改变着维修队伍的形象,改变了维修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另外,一些老的维修人员生怕落伍,他们也纷纷充电,加强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同样也推动着企业文化的改变。3客户的改变带来了管理的改变电梯产品的属性没有改变,仍然属于投资者,但是管理的职能却在发生转变,由以前自己管理向专业的管理公司转换。这些专业的管理公司的进入,尤其是境外的管理公司,对于电梯维修的要求,已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处理故障的方式上,更多的体现在一些管理方面的要求,比如:他们更多的是要求体现文字的内容,书面的承诺,和责任的处罚等等。有些管理公司对于维修企业是否通过ISO9000认证也是非常在意,认为这是反映了企业的管理能力。这些方面正在逼迫我们维修企业提升自我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另外,作为管理公司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本身也是服务公司,他们本身的竞争环境也非常激烈,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他们必需获得聘用单位的满意,所以他们也将这方面的意识向所有与他们合作的单位转嫁,要求维修单位不仅让直接的客户满意也要使间接的客户满意,只有间接的客户满意,直接的客户才能和维修单位取得双赢。所以我们与管理公司的关系将是荣辱与共,唇齿相依的关系。将遵循的准则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合作发展。这些要求逼迫着维修企业和行业,必须要改变和适应他们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文化。将来与物业管理公司成为合作的伴侣,互为依存的联合体。4产品的技术性能向维修要求转变产品的销售原来制造商比较关注的是适销对路的设备,对于功能、性能等方面比较重视。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技术的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相互间的差别淡化了,客户对电梯的认识从外行开始向内行转变,越来越认识到维修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最典型的体现是,过去的电梯产品销售很少问及以后阶段的维修问题,只有境外的有些投资商经验丰富,在一些大型的项目如:宾馆,高档办公楼等项目有这样的要求,因此在回答客户的标书过程中,很少有维修部门参加的;但是现在的标书几乎没有一个不对维修提要求的,甚至连普通的住宅楼在选择电梯设备时也不例外,从维修的价格、维修的时间、维修的内容、维修的方式、维修的人员一直到维修的管理都要有全面的了解。从项目开始销售之初,就开始需要制定几年以后的计划,就需要从人、财、物各方面作出安排,同时还必须了解几年以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其次,客户在对维修的要求是价格和服务成反比,要求价廉物美。所以维修单位必须调整经营的策略,改变自己的落后的管理模式,重新确立自己的形象。这些定位的思路和意识需要有新的企业文化为依托。5维修在向服务转变企业文化,行业文化既反映了企业的特色,也体现时代的特征。过去维修工作主要是积极地处理故障的发生,但是今天的维修要求全面反映服务意识,其中心的要求就是“如何使客户满意”,维修正向着服务的转变,这是一个思想、观念、理念等全面的转变。以往维修人员自以为是技术工作,对待客户不注意态度,老想着使客户臣服,要“修理”客户,现在这种状况已经悄悄的改变。既然我们从事服务工作,我们就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于企业文化反映着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表现,反映着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风格和特色,反映着企业的品牌,追求,目标,口号,观念等等精神产品,更反映着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意识形态。所以今后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将更加会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形象,那种短期行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做瘫牌子的事情将会受到抑制。电梯维修工作其实是电梯的“保姆”,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属于服务性行业,所以它的文化应该和服务行业的文化有相同之处,借助于其他服务行业的做法,可以改进我们的工作。总之,企业文化、行业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被定义为精神和物质的总体表现。构成文化体系内容的包含观念、理念、追求等精神的东西;也包含广告、目标、口号、品牌等实际内容。自从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各个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也推动和提升着企业文化的进步和提高,维修行业也不例外同样发生着变化,纵观这些变化,分析这些特点和变化,了解文化的表现形式,研究其内涵本质,掌握其作用规律,从而确立维修企业的文化定位。当然,维修行业单位在做好自己企业文化的同时,需要平衡服务与经营的关系,需要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方面做文章,这些都是和服务方面的观念具有辨证的统一。当找到这个平衡点,就能合理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企业经营的发展,维修的改进会促进新产品的销售,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这就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因此我认为,文化比精神的内涵更丰富,内容更扩大,涉及面更广。以前提倡企业精神,现在讲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要求更高。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维修行业需要建立的文化是“服务文化”,“服务”比“
电梯行业变频器控制器解密分析 篇6
电梯行业是一个慢热型的市场
目前的电梯行业,是变频器行业应用中的重要领域,而电梯领域对海浦蒙特而言,也是重要的战略部署行业,特别针对扶梯、直梯开发了不同的专用驱动控制器,“目前来讲,电梯是变频器应用行业的主流行业,市场比较大的,而海浦蒙特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电梯行业去放大自身的局部优势,专注于细分的市场,扎实的做下去。”
“电梯行业是一个慢热型的市场,不同于塑料行业、食品机械等行业,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在电梯行业的突然放量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电梯领域已经积累了好多年,我们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前期目标就是要在行业中稳固,打好坚实的基础之后在深扎根进去,我相信经过前几年的培养海浦蒙特近年来在行业的销售曲线会有快速提升。”
国产变频器企业要实力就要有自己的软硬件
在变频器行业,山寨货的情况其实和山寨手机是一样的,在全国几百家的变频器企业中,有多少家真正的拥有自己配套的软硬件。对于认真做企业的人而言,市场是最好的炼金石,是一个真正提炼的过程,大浪淘沙,没有拥有自身强硬的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很难说不会被市场所淘汰。“我相信在变频器行业,山寨的情况和手机行业路径会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变频器领域这个淘汰的过程会相对长一点。”
在变频器专用的应用领域,特别是以起重、电梯等行业而言,即是一个需要长期缓慢培养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企业自身慢慢沉淀沉入的行业,“在这些领域,用户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价格体现,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只有在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产品的功能性、服务保证、价格水平才有体现的空间,这都是后续考虑的问题,这就是用户需求。”
浅析我国快递行业法律制度 篇7
快递又叫速递[1], 是指物流企业通过自身的独立网络, 或以联营合作的方式, 相互利用各自的网络, 将客户委托的快递文件或包裹, 通过铁路、公路、空运等交通工具快捷而安全地从发件人送达收件人的点到点的一种新型运输方式和新兴服务贸易。
电子商务的兴起, 使得传统的经营管理架构和生产组织形态不断革新, 跨区域贸易迅速增长, 中国的快递业也在短短的三四年间表现出迅猛发展势态。据统计, 2012年我国邮政行业全年业务总量完成2030亿元, 同比增长26%;业务收入完成1980亿元, 同比增长27%。其中, 快递业务量完成57亿件, 同比增长55%;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060亿元, 同比增长40%。
2 中国快递业的纠纷现象
虽然目前国内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都在高速增长, 但快递服务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给消费者伴随着麻烦, 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 引发各种法律纠纷, 使快递业始终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据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称, 2012年邮政系统收到的消费者申诉里, 有97.5%来自快递, 高达137000件。其中, 快件不快、快件延误占51%, 投递问题占28.2%, 丢失、短少占11%, 损毁占5%, 前四个问题就占95%之多。
2.1 快递迟延
快递最大的特性就是快, 但快递变慢送却时有发生, 尤其节假日商家促销期间, “快递不快”更成了梦魇, 仅2012年11月11日, 全国快递成交量就超过4000万件, 快递公司爆仓、延误不断, 网购货物大量积压, 有的货物甚至月末仍未发出。
2.2 监守自盗
由于快递公司缺乏有效监管, 快递员法律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等原因, 公司内部监守自盗情况突出。自2009年以来, 北京海淀区检察院办理了多起“快递运输行业盗窃”的案件, 一半的盗窃案系快递公司员工所为。然而对客户赔偿却并非等额赔偿, 这无疑使客户分担了本应由快递公司承担责任, 造成对客户不公。
2.3 暴力分拣
近日, 焦点访谈曝光了快递行业暴力分拣乱象, 并称收到完整包裹是一种幸运。其实暴力分拣早已是快递行业的潜规则。不少快递公司因为法律法规空白, 缺少有关部门监管而存在这种乱象。
2.4 个人信息泄露
网购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 消费者感叹网购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忽略了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不论消费者自己未能保管好快递单使个人信息泄露还是快递公司或者销售商将顾客信息出售, 个人信息被贩卖泄露后, 收件人除了会被骚扰, 还会导致一些人假冒快递员行骗, 更有甚者遭致抢劫、杀害。
2.5 快递安全
虽然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危险物品邮递, 但目前验视制度未能真正落实到位的情况下, 快递安全漏洞仍令人担忧。2012年10月22日, 南航CZ6524航班因快件内的耐风火柴自燃而引起货物起火。在我们追求快递“快”的同时, 快递安全不容半点懈怠, 只有安全的快递才有放心的快递, 才能为快递业的持续发展护航。
3我国快递业管理的法律制度
3.1《邮政法》对快递行业的规定及作用
经过多次修改, 新《邮政法》终于在2009年4月24日正式颁布了。该法在1986年颁布的《邮政法》基础上首次对“快递业务”进行了规制, 内容主要涉及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制度、信件的管理制度以及市场规范制度等方面。
(1) 对快递行业经营许可证制度的规定。快递业长期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我国快递市场“入行门槛低”、“市场秩序混乱”的乱象, 新《邮政法》针对这些问题, 完善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制度的规定。该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八条对快递行业的经营范围、经营许可证的申请条件和程序、企业变更的申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2]。提高了市场准入标准, 在源头规范了快递行业的经营标准, 能有效保障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对信件的特殊管理的规定。由于信件涉及个人隐私、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 国家机关公文有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 因此更是对信件做出了特殊规定, 明确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 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邮递业务, 并不得邮递国家机关公文。
(3) 对快递行业市场规范制度的规定。根据对新《邮政法》第五十九条的解读, 新《邮政法》对快递行业服务标准、业务公开、快件服务场地、验视制度、国家及客户的信息保护、快件范围、以及损失赔偿等方面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第六十条更从快递行业自身出发, 指引快递行业建立行业协会, 加强自律, 要求快递行业从内部严格要求自己, 以达到真正规范整个行业的目标。新《邮政法》颁布意味着国家对邮政业服务质量, 市场监管强化, 人民利益的保护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符合新时期快递业发展水平的要求, 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3.2 民事法律对快递行业的规定及作用
在新《邮政法》颁布以前, 有关快递业的赔偿纠纷层出不穷, 尤其是有关“未保价”快件丢失、破损的赔偿责任, 快递公司与消费者更是纠纷之滥觞。快递企业沿用《邮政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未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 按照实际损失赔偿, 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这种不加区分的做法, 对于不同货品的快递运输服务显得极为粗糙, 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利益。但快递公司认为, 在邮递之前已向消费者对未保价快件的损失赔偿情况作出说明, 并赋予了消费者选择权, 因此该保价条款有效, 赔偿额应为资费的三倍[3]。随着新《邮政法》的颁布, 这个争议已久的问题终于拨开迷雾, 根据新法第五十九条、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 快件的损失赔偿适用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其中“有关民事法律”, 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范。这意味着《邮政法》与《合同法》的适用问题得到了解决, 今后快件的赔偿直接适用民事法律, 而不再援引《邮政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民事法律不仅在快件赔偿方面给予法律规制, 在交易原则、免责条款的效力、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等方面都为快递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如《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合同法》第四十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有关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 该条款无效。
3.3《快递服务》新国家标准对快递业的规范及作用
随着新《邮政法》于2009年4月24日正式颁布, 新《邮政法》第一次在法律层面对快递服务进行了规定, 但是如何对新《邮政法》进行具体实施, 达到立法目的, 还需一系列部门规章、条例或标准进行细化匹配。因此, 制定《快递服务》国家标准成为贯彻执行新《邮政法》的必然要求。2012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快递服务》新国标对快递服务组织、服务环节、服务改进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1) 在《服务环节》中, 根据《邮政法》的规定, 细化了验视要求。根据新国标规定, 用户交寄信件以外的快件, 快递企业应当场验视内件, 用户如果拒绝验视, 快递企业可不予收寄。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了验视要求, 但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网络销售商认为每天都要寄出大批量货物, 如果每件货物都进行验视后再打包, 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影响出货速度, 现实可操作性太低。快递企业通常也不会因为寄件人拒绝验视而拒绝收寄。在快递企业收寄时没有真实了解货物的类型、数量、质量等具体情况下, 如何保证快递企业在投递时能真正做到“先验后签”呢?
(2) 新《快递服务》国家标准细化了快件签收的要求, 但没有简单统一规定为“先签后验”或“先验后签”, 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 区别对待。对于一般快件, 快件外包装完好的, 收件人可先签后验, 如果外包装出现明显破损等异常情况, 收件人先验后签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利。对于网络购物、代收货款客户有特殊约定的其他快件, , 收件人是“先签后验”还是“先验后签”, 应根据寄件人与快递企业达成的协议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签收。寄件人和快递企业应当在投递时应将“先签后验”或“先验后签”的约定告知收件人, 由收件人执行。如果其他人代收, 代收人应在收件人允许代收的情况下, 由收派员核实身份后进行代收, 若代收人发现快件损坏等异常情况, 收派员应在快递运单上注明情况, 并由代收人和收派员共同签字。但在实际操作中, 寄件人与快递企业却难以达成“先签后验”或是“先验后签”的协议。由于目前快递企业良莠不齐, 部门快递企业借助他方运输网络进行运营, 快递企业的验视未能落实, 收件人在收货时即使提出先验后签的要求, 也经常遭到收派员的拒绝。
(3) 在《服务环节》中, 新国标增加了分拣、运输、无着快件处理、申诉和信息录入等内容;此外, 新国标还增加了国际进境快递和国际出境快递服务环节的要求。在《组织要求》中, 根据新《邮政法》、《快递市场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细化了资质、服务场所、设施设备等内容。
3.4《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对快递业的规范及作用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将于201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在2009年9月1日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新《邮政法》、《快递服务》新国标的基础上, 对快递业经营主体资质、快递服务标准、快递投递范围及投递安全等方面进一步作出了更详尽的规定。对邮政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建立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快递行业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方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快递企业违反快递服务标准的法律责任有了更细致的规定。《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颁布将弥补快递服务国标有标准无监管措施的空缺, 将有利于新《邮政法》、《快递服务》新国标的贯彻落实。
4 结语
我国立法机关在逐步完善法律法规, 细化快递行业服务标准, 主管机关还需加强监管、落实政策法规。同时还需注重增强快递行业工作人员、收件人、寄件人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素养, 只有各参与方严格遵从法律的规定进行邮递, 快递行业的乱象才能得到遏制, 人们才能放心地享受快递带给我们便利。
摘要:电子商务的发展, 推动了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成长, 在高速发展的背后, 却是法律纠纷不断的乱象。为保障我国快递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快递行业发展的三四年里, 我国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健全, 随着2009年新《邮政法》的颁布, 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服务标准陆续更新。本文就是从法律管理制度的角度, 解读快递业相关法律法规对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快递纠纷,法律制度,快递服务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兵.快递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6.
[2]黄丽珊.基于新《邮政法》实施背景下我国快递管理法律制度的框架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11.
机械行业法律法规 篇8
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5】11号)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2)
6、《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04.21实施)
7、《危险化学品名录》(GB12268)(2012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六号)(2009)
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七号)(2011)
1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3.06.01实施)
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03.15实施)
12、《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1997.01.01实施)
13、《劳动保护专项措施经费管理办法》(劳动部、财政部1991.08.07实施)
14、《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劳动部1995.10.01实施)
15、《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安
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12.18实施)
16、《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动部1995.11.08实施)
17、《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2.12.18实施)
18、《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1989.03.29实施)
1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1991.05.01实施)
20、《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4.01.01实施)
21、《工伤认定管理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01.01实施)
22、《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07.01实施)
2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2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25、《安全评价通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03.31实施)
26、《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察员工作条例》(全国总工会1997.04.26实施)
27、《劳动部关于颁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大纲的通知》(劳动部
1991.11.30实施)
28、《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质检总局2000.10.01实施)
2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规则》(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12.21实施)
30、《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细则》(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4.09
实施)
3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1.11.15实施)
3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2004.12.01实施)
33、《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经贸委2000.03.06实施)
34、《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版)》(机械部1997.03.06)
35、《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1995.01.22实施)
36、《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劳动部、化工部1997.01.01实施)
37、《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4.04.08实施)
38、《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2002.05.01实施)
39、《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40、《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经贸委2002.11.15实施)
4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
4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43、《职业建档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05.01实施)
44、《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质量监局检验检疫总局2003.06.01实施)
45、《气瓶警示标签》(GB16804-1997)
46、《气瓶颜色标记》(GB7144-1999)
4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7)
4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49、《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
5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
51、《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92)
5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53、《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95)
54、《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1995年修订版)
55、《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1999.06.01实施)
56、《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质技监局2003.09.01实施)
57、《液化石油气》(GB11174-89)
58、《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建设部1997.12.23实施)
59、《蒸汽锅炉安全技术规程》(劳动部1997.01.01实施)
60、《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质监局2000.08.01实施)
61、《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80)
62、《工业锅炉水质》(GB1576-2001)
6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 安全要求》(JB8524-1997)
64、《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10.0
1实施)
65、《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
66、《危险房屋鉴定标准》(CJ13-86)
6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1993)
6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通风净化》(GB6514-1995)
6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通风净化》(GB7972-1999)
70、《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GB7691-2003)
71、《锻压机械 安全技术条件》(GB17120-1997)
72、《压铸机 安全要求》(JB10145-1999)
73、《抛(喷)丸设备 安全要求》(JB10144-1999)
74、《铸造机械 安全防护技术条件》(JB5545-91)
75、《冲天炉与冲天炉加料机 安全要求》(JB10146-1999)
76、《固定式刚直梯》(GB4053.1-93)
77、《固定式钢斜梯》(GB4053.2-93)
78、《二节轻金属拉伸梯安全标准》(GB12142-89)
79、《剪叉式升降台 安全规程》(JB5320-2000)
80、《机械安全 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 第二部分:工作平台和通道》
(GB17888.2-1999)
81、《电热设备的安全 第一部分 通用的要求》(GB5959.1-86)
82、《机动工业车辆 安全规范》(GB10827-1999)
83、《悬挂输送机安全规程》(GB11341-89)
84、《带式输送机 安全规范》(GB14784-1993)
85、《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4053.4-83)
86、《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93)
87、《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93)
88、《机械安全 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1-1997)
89、《机械安全 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12265.3-1997)
90、《机械安全 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2-2000)
9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9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5)
9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1-2000)
9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46-83)
95、《电气安全管理规程》(机械部1987.01.01实施)
96、《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
97、《低电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98、《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动部1990.06.01实施)
99、《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
10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10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02、《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9)
103、《电阻焊机的安全要求》(GB15578-1995)
104、《弧焊设备安全要求 第1部分:焊接电源》(GB15579-1995)
105、《弧焊变压器防触电装置》(GB10235-2000)
1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1993)10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3883.1-2000)108、《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92)
109、《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07.01实施)
1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111、《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5972-86)
112、《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90)
113、《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48-93)
114、《机械加工设备 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90)
11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15760-1995)
116、《锯床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6454-1996)
117、《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GB11291-1997)
118、《电火花加工机床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3567-1998)
119、《牛头刨床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7584-1998)
120、《插床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7585-1998)
121、《拉床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7586-1998)
122、《加工中心 安全防护技术条件》(GB18568-2001)
123、《激光加工机械 安全要求》(GB18490-2001)
124、《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8196-2003)
125、《剪切机械安全规程》(GB6077-85)
126、《压力机的安全装置技术条件》(GB5091-85)
127、《木工(材)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15606-1995)
128、《木工机床 安全通则》(GB12557-2000)
129、《木工刀具安全》(GB18955-2003)
130、《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4674-84)
131、《普通磨具 安全规则》(GB2494-2003)
132、《气动工具一般安全要求》(GB17957-2000)
13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
134、《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一部分:进入两级平面之间的固定设施的选择》(GB17888.9-1999)
135、《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二部分:工作平台和通道》
(GB17888.2-1999)
136、《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93)
137、《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5226-85)
13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13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1997)
140、《油漆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0-2000)
141、《汽车制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5-2000)
142、《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3-2000)143、《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 安全卫生要求》(GB15735-2004)
144、《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T8176-1997)
145、《锻造车间安全与环保通则》(GB13318-2003)
146、《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8959-88)
14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148、《人类工效学 工作岗位尺寸 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14776-93)149、《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1990.04.01实施)
15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04.30实施)15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152、《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
15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 Z158-2003)
154、《车间空气中含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GB11724-89)155、《车间空气中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GB11725-89)156、《车间空气中铜尘(烟)卫生标准》(GB11531-89)
157、《车间空气中砂轮磨尘卫生标准》(GB11526-89)
158、《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
159、《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16203-1996)
16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 Z2-2002)
161、《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 Z117-2002)
162、《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 Z132-2002)
【电梯行业法律法规】推荐阅读:
2024年电梯行业定义及分类10-05
银行业监管政策法规(2013)07-29
电梯电梯维保公司办理流程07-06
电梯安全事故责任谁担 电梯维修服务紧需07-20
电梯性能07-17
电梯防护07-18
电梯设备06-20
电梯振动07-12
电梯维修07-12
电梯安装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