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共12篇)
电梯安全 篇1
7月底8月初,全国各地在7天内发生8起电梯故障致人死伤事故,关于电梯安全的话题再次成为一时之热议。7月28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今年共发生电梯事故23起。此外,全国电梯使用和维护保养单位自查电梯共计2368665台,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111156台。这意味着,每100台电梯就有将近5台存在隐患。而在过去四年中,年均因电梯事故死亡人数近40人。
实际上,电梯故障致人死伤的新闻早有发生。在百度里以“电梯死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约165万个网页和约2010篇新闻。最早一篇相关新闻是2002年2月的。与以往一样,在这次全国密集出现电梯故障致人死伤事故之后,一些省市立刻制定文件、出台措施,以图通过强化对电梯安全运行有关各方的监管,强化安全责任措施。比如:
8月4日,成都市房管局下发《关于加强物业管理区域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受托的物业服务机构需按相关规定为电梯购买公众责任险。
8月5日,连云港市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将开展电梯风险排查,对“三无”(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电梯单独建档、集中整治,公共场所在用电梯必须100%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住宅电梯一个物业管理区域至少配备一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承担管理职责。
8月11日,武汉市法制办公布《武汉市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立法意见。意见稿明确,电梯维护费从物业管理费用中支出,物业管理单位应根据收费标准或者与业主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比例将其单独设户,专款专用。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不得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支出。另外,物业管理单位利用电梯张贴、播放商业广告的收入,应当纳入电梯费用专户。应当每半年向业主公布一次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的收支情况。
笔者认为,在各地政府出台的与电梯安全运行文件里所采用的诸多措施中,有些是在老生常谈,有些则不乏新意。各地政府所出台的各类与电梯安全运行有关的措施中,最为值得重视和推广的,是电梯保险制度。在强化电梯安全运行借鉴“交强险”制度,在电梯制造、安装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引入强制保险制度。虽然电梯保险制度可能会加大生产、安装、维护及产权人等各方的资金成本,但相比于疾风暴雨式的整改措施,其制度优势一目了然。其一,可以将电梯运行的风险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加以转移、分摊;其二,作为资金风险的最终承受者,保险公司更有动力聘请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强化日常监督,其监督的力度更是行政监管、业主监管所难以匹敌的;其三,当电梯在一定年限内达到安全运行标准后,其保险资金可以返还,而保险公司的收益则从该笔资金的商业运营中获取;其四,保险机构完全可以通过再保险制度转移和化解风险。
当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梯保险制度,则有两大难题需要突破——第一,制度设立,这需要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在立法层面的推进;第二,作为产权人,住宅小区中业主组织的顺利建立。但无论难度多大,各方均应该清醒认识到,在电梯安全运行的制度设计方面,要让行政监管逐渐退出,让社会、市场的机制发挥更大、更根本的作用——在此,笔者想一如既往地发出倡议:让电梯强制保险制度,早日到来吧!
电梯安全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电梯,认识电梯里的标识。
2.学习电梯的乘坐方法,学会谦让,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行为。
3.初步了解乘坐电梯的急救措施。
4.体会实践活动的有趣。【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
1.师出示楼梯图片给孩子认识。提问孩子这是什么(楼梯)我们从教室到操场就要走楼梯,那你们觉得走楼梯累不累。
2.出示第二张图片(高楼大厦)。提问这幢楼高不高,你觉得我们从一楼走上去累不累?
3.小结:人们想了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电梯。
二、中间部分——认识电梯里的标志。
1.你们乘坐过电梯吗?
2.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电梯图片,出示图片升降梯(这种一般是在建筑工地上用的,扶梯,观光电梯,一般电梯,孩子们说说坐过哪些电梯,都在哪里坐过)
3.看来小朋友们都坐过电梯。那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电梯里有一些标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下这些标志。
出示图片,认识电梯里的标志,说说这些标志都有什么作用?
三、学坐电梯。
1.我们接下来看看视频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来坐电梯的,看看哪个小朋友会坐电梯。2.乘坐电梯错误行为
①用身体挡住电梯门;
②乱按电梯按钮,这样做会怎么样?
③在电梯里又蹦又跳,这样会碰到别人,让电梯发生故障,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乘电梯既要注意安全,也要相互谦让。
四、结束部分——学习急救措施。
1.如果电梯出故障了应该怎么办?你们来说说看应该怎么做。
乘坐电梯细节守护安全 篇3
乘坐扶梯
4步骤:看清、踏入、乘坐、离开
乘坐前
带宝宝乘坐扶梯时,踏上扶梯前要先看看宝宝的鞋带有没有系好,同时拢一拢衣裙,以避免电梯运行时挂住衣物。
踏上扶梯时动作要快,告诉宝宝将双脚踩在黄线内,抓好扶手,不要随意碰触扶梯扶手外任何部位,以免发生危险。
乘坐时
扶梯运行时,要提醒宝宝不能将身体靠在扶手上,因为有些电梯的扶手和梯级运行并不完全同步,身体靠在扶手上容易发生危险。
提醒宝宝扶好扶手的同时要面向前方,不可随意走动,绝对不能将头、手、脚伸到扶梯外,更不能在电梯上玩耍。
离开时
准备离开扶梯前,要提醒宝宝注意看梳齿板,同时要做好随时帮助宝宝的准备。
离开时,提醒宝宝提前抬脚,及时迈出扶梯,不可以在出口处逗留。
贴心小提示:
乘坐扶梯,要避免给宝宝穿拖地长裙、软底拖鞋或鞋带松散的鞋子,以免卷入扶梯。
乘坐时,一定要握紧宝宝的小手,以确保安全。
如果是3岁以内的宝宝,乘坐扶梯时最好由妈妈抱着,较为安全。
不要让宝宝逆行、攀爬、倚靠电梯。
如果宝宝摔倒或手脚被夹,应第一时间按紧停按钮。每台扶梯的上部、下部都各有一个紧停按钮,按下后,扶梯会自动停下,同时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乘坐直梯
5步骤:候梯、看清、进入、关门、离开
乘坐前
候梯时,要拉着宝宝的小手在电梯门前有序等候,同时告诉宝宝不要倚靠电梯门,不要让宝宝乱按上行和下行按钮,以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待电梯厅门完全打开,并已停稳后快速进入。不要让宝宝的手、脚或身体的其他部位阻挡梯门关闭,以免造成夹伤。
乘坐时
告诉宝宝不要将手放在门板上,因为电梯运行时,电梯门与井道相连,相对速度非常快,电梯门万一失灵,在门附近的乘客最为危险。
不要让宝宝在电梯里蹦跳,也不要随便按应急按钮。
离开时
带宝宝离开电梯时,一定要等电梯门打开,电梯与地面齐平了再走出,不要在电梯口逗留,以免影响后面乘客出行。
贴心小提示:
即便宝宝对乘坐电梯很熟悉,也绝不能让宝宝单独搭乘电梯。
如果发现电梯开门运行、电梯轿厢地板与楼层不平齐等情况,说明电梯出现了故障,就先不要坐了。
若在乘坐电梯时遇到电梯故障,妈妈要先自己稳定情绪,同时将宝宝抱起,安抚宝宝的情绪。接下来将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并按响电梯内部的紧急呼叫按钮向外求救。若无法找到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可直接拨打110报警电话。等候时,为防止轿厢突然启动而摔倒,妈妈最好抱紧宝宝,握住轿厢里的扶手。待专业人员前来救援时,要听从指挥并配合其行动。
共同关注电梯安全 篇4
在电梯提供便捷舒适的同时, 随之而来的电梯运行事故也屡见不穷, 多次出现故障困人事件。
2013年5月, 福州某酒楼电梯发生故障, 电梯轿厢从4楼溜车滑落至1楼, 直至蹲底。电梯内14人, 幸无伤亡, 但不同程度受到了冲击震力和惊吓。事故发生是由于电梯轿厢重新装修后改变了轿厢重量, 即实际乘客量比原额定乘客量减少了, 事故当时的电梯状态已经处于超载运行状态, 制动力不足造成溜车, 直至蹲底。
2013年5月, 深圳某大厦电梯发生故障, 1名女护士当场身亡。事故原因是由于维修工给事故电梯润滑时违规使用了不当的润滑油进行润滑, 这些润滑油容易向下流进制动鼓及制动闸瓦之间也就是电梯的“刹车片”里, 导致其制动力下降, 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状态, 一旦电梯满载或超载, 就会出现“溜车”现象, 发生剪切危险。
2013年5月, 湖北某超市正在运行的一个手扶电梯突然断裂, 导致一位老太太当场身亡。事故原因是由于前一天该电梯因检修故障拆除了一块梯板, 但未及时安装还原, 负责开电梯的工作人员没有得到通知, 才酿成悲剧, 该事故系检修过程中违规擅自启用故障设备所致。
仅2013年5月份, 全国各地的电梯事故就好几起, 这一起起血的教训, 触目惊心。据《湖北日报》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 仅去年一年, 中国内地发生的电梯事故就达36起, 直接导致28人死亡。电梯的安全运行应该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国家质监总局技术监督部门强调指出, 电梯不同于日常设备, 属于特种设备, 它与乘客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 它的安全运行需要电梯维保单位、使用单位、乘客以及监管部门等共同的努力, 才能得以保障。
1 维保单位要加强电梯日常维修保养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包括电梯在内的特种设备有着明确的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其实电梯维修和其它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一个道理, 例如汽车行驶每5000公里就要到4S店进行检查和保养。电梯也需要在其运行到某一阶段后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梯和乘客安全。
尤其是在酒楼、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中, 这类场所乘客较多, 电梯使用频繁, 平均每天载上载下的次数上百次甚至上千次, 长年累月的运行产生零部件会损耗在所难免。因此重视对电梯的定期检查必须提上日程, 必须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润滑、调整以及部件的更换, 这样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然而调查发现, 有的维保单位日常维护保养未对电梯的超载等安全保护装置、电梯轿厢与对重间的平衡系数的检查引起重视, 特别是有的酒楼、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使用的电梯, 其轿厢装修破坏了原先电梯设定的平衡系数而未加以修正, 造成电梯运行存在一定的故障隐患。
2 使用单位要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
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电梯使用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可以及时解决问题, 所以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得不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巡视, 特别是酒楼、写字楼等使用电梯频繁的公共场所经常性检查, 及时对电梯轿厢装修情况向电梯维保单位反映, 同时他们肩负着疏导乘客正确乘坐电梯的重要责任, 对违规乘坐电梯的行为加以制止, 对违规乘客做出批评, 情况紧急时也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电梯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遇到故障困住乘客时, 及时通知维修单位, 安抚乘客。
3 乘客正确文明乘梯
专业的预防性维修保养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必要组成部分, 电梯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在减少电梯安全事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梯附近都张贴有安全乘坐的宣传标志, 乘坐电梯时讲文明, 不超载, 不大声喧哗, 不丢弃废物等。
这都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因素, 因此我们除了注重电梯的维护,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巡视外还需要加强对乘客进行电梯安全知识的普及, 通过公益广告, 宣传画等方式让乘客认识不安全乘坐电梯的危害, 从而保证每个乘客安全乘坐, 有效避免故障困人事件的发生。
4 政府监管必不可少
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行为, 政府监管必不可少。电梯安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比如维修部门, 使用单位, 乘客等, 单靠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发挥政府引导者的角色, 引导各部门协调治理、严格监督。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广大公众、新闻媒体及其他社会中介组织等均应积极参与监督、建议、举报。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梯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之也发生不少事故, 电梯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今年出现的电梯事故, 分析了如何保障电梯安全,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梯安全,事故,建议
参考文献
[1]吴康祖, 宫涛.浅谈电梯安全装置检查与测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7.
[2]张玉勇.关于电梯安全装置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的讨论[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8.
电梯安全 篇5
一.紧急电话
急救中心:120
火警:119
报警服务:110
单位负责人电话: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电话:
执行部门电话:
二.三.四.五.演习地点:计划演习时间:40分钟实际演习时间:30分钟 模拟演习内容:电梯因故障困人解救 参加人员
1、现场负责人:
2、现场指挥人:
六.演习情况分析
困人解救
客梯出现故障,运行过程中在层停止,轿厢内被困一名乘客,被困乘客迅速按电梯内急救按钮,保安部值班主管得到求救信息后告知轿厢内乘客不要乱动,在原地等待救援,随后通知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工程部迅速拨打报修电话通知电梯公司,电梯公司维修人员、赶到现场,经观察后发现轿厢停在一层,高于地坎1200mm,电梯公
司维修人员 层,电梯在层打开厅门,按下检修开关。将被困乘客疏散出轿
厢,关好厅门,并在一层厅门和电梯轿箱内放置安全护栏,电梯公司维修人员对电梯进行维修。恢复电梯正常运行。
七.演习总评及以后注意事项
演习前对所有人员进行过紧急预案的分析和培训,所有人员都理解了演习的步骤与目的,在演习过程中参加人员能够按照流程及时进行处理,达到了演习实践的目的,便于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遇到困人情况时进行及时处理。
八.记录人:
孩子乘电梯 怎样才安全 篇6
湖北荆州电梯伤人事件的发生过程只有短短14秒钟。从监控画面我们不难发现,三名商场工作人员成功救出了女子怀中的孩子。然而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去寻找并按下电梯旁边的“紧急制动键”。
每台扶梯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红色的急停按钮,一旦扶梯发生意外,靠近按钮的乘客应第一时间按下按钮,扶梯就会自动停下,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乘坐扶梯要注意:
☆平时要注意和前后人保持距离,人多时,应靠边不居中,贴墙不贴人。头和手不能伸出扶梯,防止在自动扶梯运行过程中被旁边的障碍物碰伤、夹伤。
☆孩子上扶梯,切记要由大人牵住手,别让他们乱跑,不要在电梯口或自动扶梯上追逐、打闹、攀爬;老人上扶梯,一定抓好扶手,帮助维持身体平衡。
☆系带的鞋子要确保鞋带系紧,穿着宽松的衣服或裙子时,应注意用手收拢一下,以防被扶梯挂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乘坐扶梯时应面朝扶梯的运行方向靠边直立站立,手扶扶手,不可倚靠扶手;双脚并拢站在踏板四周黄线以内,防止褲脚边卷入运动的电梯缝隙中。
☆在扶梯上尽量不要行走,一级扶梯台阶最多站两个人。如果看见扶梯上人过多,最好走楼梯。
意外出现要知道:
还有一种意外是很多人乘电梯时,电梯突然停止并出现的逆行状况,这种情况极容易发生跌落、踩踏事故。为了降低伤害,家长要教给孩子以下几点:
一旦被挤进拥挤的人群,要抱起孩子,切记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要逆行。在人流中行走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
如果已被推倒,又无法站起来,应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抱住后脑勺,双肘撑地,使胸部稍稍离开地面,即使肘部磨破出血,也不要改变姿势。如有可能,抓住一件牢靠的物体。
如果发现前面有人跌倒,应马上停下,同时大声呼救,尽快让后面的人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最好能由一人或几人迅速组成保护区或“人墙”,帮助跌倒的人站起来。
如已发生踩踏伤害,除拨打急救电话外,注意不要随便移动伤员,大声叫喊并拍打其肩膀,检查有无意识和呼吸,必要时实施心肺复苏。
(温新华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部主任)
电梯安全管理分析 篇7
电梯是高层建筑实现垂直运输的重要设备, 在类别上属于特种设备。一直以来, 电梯的安全管理都是高层建筑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生产制造、后期维护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电梯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法规,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电梯行业的生产秩序、使用维修秩序都得到了保障, 电梯的使用运行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但同时, 因为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电梯事故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 电梯安全管理的现状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最重要的载人载物运输设备, 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是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在电梯实际使用运行中, 也存在因为使用权者不明确, 电梯使用单位疏于管理, 存在着使用与维护脱节、长期无故障电梯无人管理以及维修合同签订后, 使用单位不再对电梯进行管理的现象, 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事故理论, 导致电梯出现危险状况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来说无外乎两个方面: (1) 人的主观因素; (2) 外界的客观因素;对于人为因素, 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规范操作程序来控制。而外界的客观因素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需要强化相应管理来减小客观因素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影响。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客观因素, 其控制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标准规范来实现, 现阶段严格落实电梯使用运行规范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3 电梯使用运行的安全管理
3.1 明确电梯“使用权者”, 确定第一赔付责任方
根据《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 (修改送审稿) , “使用权者”是指享有和履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利和义务者。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管理人作为使用权管理者;未予以委托的使用单位或者实际管理者为使用权管理者。当电梯发生安全事故时, “使用权者”为第一赔付责任方, 受害者可以要求其承担赔付责任。在“使用权者”赔偿后, 属于其他单位责任的, “使用权者”有权向其他单位追偿。在明确第一赔付责任方之后, 才能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安全事故时, 明确谁来管理, 谁来负责, 避免使用各方相互推诿责任。这样才使得使用管理者更加重视履行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使用管理义务。
3.2 加强日常检查力度, 保障电梯良性运行
电梯的日常检查工作是及时发现电梯故障隐患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管理中, 电梯使用单位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对电梯设备进行日常的巡查, 检查电梯的运行状态以及电梯的各种保障安全的安全装置。对于电梯的运行情况、电梯轿厢内设施等要定期巡查。当检查工作持续到一定时间后应该进行总结, 一般每月要开一次安全总结会议, 对检查出的故障作统计, 方便于未来故障隐患的查找确定。
3.3 监督维保单位做好电梯日常维保工作, 保障电梯正常运行
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是电梯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 具体的保养工作应该结合电梯的实际状况, 对维修保养规则进行细化, 保证每一个维修保养项目都有规可循。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 , 维保单位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使用单位必须监督好维保单位做好电梯日常维保工作, 对于维保单位未履行自己的维保职责的, 应上诉质监部门。对于发生电梯故障或者困人的情况, 联系维保单位对其进行检修和救援, 不能使用单位自己进行盲目操作, 在隐患没有排除之前禁止电梯的使用。此外还得对电梯故障修护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 保证维修质量, 使得电梯能够良性的运行。故障维修的过程一般派设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实施盯控, 只有在确认故障完全排除的情况下, 才能使电梯重新投入使用。
3.4 做好日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除了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还应加强对电梯使用者的安全使用的日常宣传, 做好日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提高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电梯安全宣传活动, 提高电梯使用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按预案进行响应。处置预案制定以后, 电梯使用单位还应当组织人员进行演练, 提高人员的实战能力, 在演练中发现问题, 并加以完善。此外使用单位还得积极地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能够胜任日常的检查管理工作, 能够在事故发生时镇定地处理。
总而言之, 通过上文所述几项安全管理手段与方法, 结合电梯实际的运行状态, 明确电梯安全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监督好维保单位的日常维保工作, 加强电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应急处理, 使得电梯能够更加安全地运行, 减少事故的发生。
结语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 其安全管理必须予以重视, 容不得丝毫马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摸索出适应本单位电梯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电梯使用运行的安全管理依靠的是一朝一夕的积累, 只有平日里不断总结完善相关管理措施, 才能够使得电梯安全水平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最终保障电梯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摘要:近年来, 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 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高层建筑的增多也使得居住人群对电梯的需求急剧增加, 对电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电梯的安全使用运行直接关系到乘坐人员的安全, 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 分析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善电梯安全管理的几项措施, 为电梯安全的保障工作提供支持。
关键词:电梯,管理现状,使用权者,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廖静云.浅谈电梯的使用运行安全管理[J].机电技术, 2011, 34 (3) :32-33.
[2]冯海廷.浅谈电梯管理[J].西江月, 2011, 10 (36) :85-86.
[3]张学礼.怎样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J].跨世纪 (学术版) , 2008, 16 (12) :16-18.
[4]冯志轩.电梯检验中的危险源与安全措施[J].科技风, 2013, 12 (1) :12-14.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S]. (国务院令第549号) , 2009.
电梯安全运行中安全钳装置的检验 篇8
安全钳工作原理是安全钳驱动限速器使用于夹绳钳把限速器绳牢牢夹住, 在轿厢向下运动时, 安全钳的连杆结构会被限速器绳提起来, 同时其工作时会驱动安全钳制动结构接触导轨, 并慢慢夹紧导轨直到轿厢停止为止。安全钳工作原理图 (如图1所示) 。
1.限速器;2.限速器绳;3.张紧轮;4.限速器断绳开关;5.安全钳;6.连杆机构;7.安全钳动作开关;8.限速器绳头
2 安全钳装置的种类和设计
2.1 安全钳装置的种类
电梯安全钳依据工作方式和原理可以分为瞬时型和渐进型两种类型, 其结构图 (图2和图3) 。
1.楔块;2.钳体
1.滚子2.钳体
2.1.1 瞬时型结构
瞬时型结构的安全钳的制动结构是刚性的, 其依据自锁夹紧原理来制造制动力, 夹紧结构主要有滚子型和楔型两种, 夹紧结构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制动非常大, 只要相互接触就能自锁夹紧而不需要外力, 能够立即停止轿厢的运行, 在这个制动过程中, 安全钳的挤压导轨和形体变形消耗掉了轿厢原有的重力势能和动能, 安全钳形体变形能够吸收楔子型安全钳具有能量的80%左右, 挤压导轨则能够吸收滚子型安全钳具有能量的80%。因为瞬时型安全钳能够迅速制停, 电梯减速度很大, 依据电梯运行规范, 速度在0.63m/s的电梯才适合用瞬时型安全钳。
2.1.2渐进型结构
渐进型结构的安全钳制动是恒定的, 其能够利用某些部件根据电梯运行速度而合理控制制动力的大小, 避免了过大的减速度。楔块型和滚子型丝安全钳的两种主要类型, 其结构图为 (图4和图5) 。渐进型安全钳的工作原理与瞬时型不同, 其夹紧结构并不如瞬时型安全钳支承在刚性元件上, 而是支承在弹性结构上, 并且渐进型安全钳的弹性结构的加紧力是不变的, 则引起的摩擦力也是不变的, 所以能够使电梯以恒定减速度制停。渐进型安全钳这种恒定减速能够相对瞬时型安全钳较好的保护电梯运行稳定和乘员生命安全, 适合于所有类型的电梯使用[1]。
1.楔块;2.钳体;3.调整弹簧
1.滚子;2.钳体;3.调整弹簧
2.2 安全钳装置的设计规范
2.2.1 安全钳的技术规范
《电梯技术条件》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对安全钳装置有如下几条技术要求:1) 轿厢载荷要分布均匀, 并且轿厢底板与安全钳装置的倾斜度偏差应该控制在正常范围的5%之内;2) 应该在安全钳上设置一个电气安全自动装置, 必须在安全钳工作前及时把电动机的电源切断;3) 安全钳在制停有一定载荷的轿厢时, 应该使轿厢减速的平均减速度控制在0.2s/㎡~1s/㎡以内;4) 瞬时型安全钳装置的正常制停距离应该在50mm以内, 而渐进型安全钳的最大制停距离Smax=v1×2/3.924+0.256, 最小制停距离为Smin=v1×2/19.62+0.122, 其中v1为限速器工作速度。
2.2.2 瞬时型安全钳
1) 瞬时型安全钳的制动力
瞬时型安全钳由于具有加大的制动力, 减速度非常大, 所以制停距离一般都非常小, 在50mm以内就能够使电梯停止运行。为了使电梯运行稳定, 乘员感觉舒适, 所以安全钳制停时应该把平均减速度限制0.2s/m2~1s/m2之间, 瞬时最大减速度不得超过2.5s/m2, 瞬时型安全钳的最大制动力计算公式为Fmax= (1.1Q+G) (amax/+1) =3.5 (1.1Q+G) 。其中, Q为额定轿厢载重量;G为轿厢自身重量;amax则是最大减速度。
2) 瞬时型安全钳的制停距离
依据电梯运行规范, 瞬时型安全钳制停距离计算公式为h=v12/2g+0.1+0.03。其中v1为限速器工作速度。
2.2.3 渐进型安全钳
1) 渐进型安全钳的制动力
渐进型安全钳的制动力计算公式为F= (1+a/g) (Q+G) g/2, 其中a为平均减速度, Q为轿厢额定载重, G为轿厢自身重量, F为平均制动力。在电梯运行过程过, 考虑到钢丝载重和自身重量, 安全钳在电梯底层引起的减速度最大, 制停距离也就是最小;安全钳在电梯顶层引起的减速度最小, 制停距离也就最大。
2) 渐进型安全钳的制停距离
根据电梯运行规范和制停距离计算公式, 假如电梯工作速度为1m/s, 限速器工作速度为1.4m/s, 则最小制动距离Smin=v1×2/19.62+0.122=0.265, 最大制动距离Smax=v1×2/3.924+0.256=0.969。
3 安全钳装置的检验
3.1 安全钳操纵机构的灵活检验
电梯运行中, 安全钳的操纵机构必须要能够灵活有效动作, 如果提高其高度大于30mm, 就必须安装防跳器。防跳器能够产生锁紧力来保证操纵机构稳定, 但是锁紧力不能过大, 否则会导致安全钳无法动作。
3.2 安全钳摩擦块与导轨硬度的匹配检验
安全钳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是制动力的来源, 因此两种之间必须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 另外摩擦块的硬度被要求小于导轨的硬度, 这样可以延长导轨的使用时间。通过硬度计对导轨和摩擦块进行多次现场测量, 以增加对两者硬度的了解。
3.3 安全钳摩擦块与导轨的洁净检验
出于保护的目的, 一般都会将防锈油涂抹在刚出厂的导轨上, 但是必须研究防锈油是否会对安全钳的摩擦性能造成影响。通过试验证明, 安全钳制动过程中导轨与摩擦块之间有非常大的接触应力和比压, 会产生相当多的热量, 往往会火花四溅, 导轨表面就会严重失去光滑, 根本无法形成润滑条件。但是必须要对存在导轨上的锈斑、异物和铁屑进行及时清除[2]。
3.4 安全钳摩擦块与导轨的间隙检验
必须对导轨与安全钳摩擦块之间的缝隙进行检测测量, 一般使用塞尺测量, 间隙为2mm~3mm就算合格。这样做主要是保证轿厢底板的倾斜度偏差能够控制在5%以内。
3.5 安全钳与限速器的联动检验
最后需要对电梯实际额定载荷正常运行进行联动测试, 以检验各个环节能否正常工作。让电梯用检修速度运行, 检修人员控制限速器, 检验电梯能否有效制停。同时, 需要检查安全钳在导轨上的制停痕迹是否一样, 并测量制停距离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另外, 需要检查电气开关能否自动启动, 以及轿厢底板的倾斜度是否符合5%以内的标准。
4 结论
总而言之, 安全钳作为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 其只有工作正常稳定, 才能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和乘员的生命安全, 这需要完善安全钳的设计方法和规范, 提高制造工艺, 并加强日常的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林永光.电梯安全钳动作原因分析及检验注意点[J].机电技术, 2009 (1) .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篇9
关键词:电梯,安全,远程监控,无线数据传输,监管,法律
0 引言
近日, 湖北、西安、深圳等地电梯致人死亡的新闻, 让人们坐电梯产生了恐惧心理。据统计, 2012年全国因电梯事故导致28人死亡, 2013年仅最近3天就有4人死亡。最恐怖的是15日上午11点36分, 深圳罗湖区长虹大厦发生的电梯惨剧。一名24岁的女护士乘坐电梯从16楼到3楼, 当电梯门打开, 女孩正准备走出层门时, 电梯门突然关闭, 并迅速下坠, 女子头部被夹断, 当场身亡。面对血淋淋的教训,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惨重的安全事故, 是天灾还是人祸?”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 截止2012年底, 全国在用电梯总数已达到190.8万台, 并且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 这就意味着每年我国的电梯拥有量以每年30万台的速度递增, 其保有量和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现如今, 电梯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在带给人们舒适生活的同时, 也迫切需要安全稳定的运行。
1 电梯事故原因分析
针对我国频发的电梯事故, 笔者通过对电梯生产厂家、电梯维保单位、物业公司、乘梯客人等多方调查研究, 初步分析了造成电梯事故频发的原因, 现分析如下:
1.1 电梯老龄化严重
电梯的使用寿命取决于电梯的使用频率、每次乘梯的满员情况、电梯的质量及性能等因素, 一般为15~20年左右。通常住宅小区的电梯使用寿命相对长一些, 公共场合譬如商场、医院、学校、宾馆等的电梯的使用寿命相对短一些, 这和日常的电梯使用频率是分不开的。这意味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前安装的电梯都面临着淘汰的局面, 但事实是这些电梯仍在运转, 这些电梯型号老旧、不易更换新零件、运行中事故频发, 这给乘坐电梯的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维保单位责任心差
电梯在安装以后, 电梯的日常维护、管理、检测及维修至关重要。据统计, 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 制造质量占16%, 安装占24%, 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可见对电梯的维保工作是多么重要。但是, 通常电梯生产单位将这一部分业务外包给专门从事电梯维保的单位, 维保单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降低维保费用已获得该业务。据统计如果电梯生产厂家维保, 一年的维保费在7000元左右, 而交第三方维保, 一年的维保费只需3000元。也就是说, 电梯安全越来越重要, 而电梯维保价格却越来越低, 这样客观上造成电梯维保的责任心也越来越低, 缺乏足够的电梯安全和维护意识, 存在“检修走过场”的现象, 造成电梯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为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1.3 国家监管力度不足
电梯是特种行业设备, 与其他特种行业设备不同的是电梯是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产品, 作为商品, 它的设计标准、生产环节、采购环节、维保环节等多方面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管, 否则,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会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
正如国家质检总局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吴旭正此前曾说:“总体而言, 我国电梯的安全水平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在实际中, 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过剩生产导致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零件质量不过关等安全隐患。为了降低电梯出售价格, 减掉了电梯的有些功能, 例如没有了电梯的到站钟声, 不显示维修提示。
1.4 国家相关法律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PLC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在电梯控制上的广泛应用, 电梯技术突飞猛进, 原有的国家关于电梯的相关法律显得有些滞后, 造成不少电梯企业为节省成本, 钻空子、打擦边球, 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尽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 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违者“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但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报废标准, 对电梯的使用年限、严重隐患等, 都没有细化、数字化界定, 因而对违规企业无法处罚。
另外, 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电梯制造标准, 不能盲目参照欧盟标准, 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我国的电梯在使用频率、客流量等方面和欧洲有很大差距。
1.5 电梯缺乏科学管理
针对电梯这一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 还是要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梯的远程监控技术日渐成熟, 由于其成本不高, 已渐渐被人们所接受。据报道, 2013年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在着手做此项工程。所谓电梯安全远程监控系统, 是集地理信息、计算机控制和远程通讯技术于一体, 通过设定的电梯数据采集器和信息网络系统, 将分布在各处的电梯运行状况和故障信息及时传递到监控中心的监视终端, 从而实现对各处电梯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有了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当电梯发生事故时, 人们可以通过控制中心迅速采取措施, 强制电梯停止工作, 并迅速通知维修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施救并进行维修, 甚至可以提前发现事故的先兆, 将恶性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2 建议及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重视电梯安全运行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有力的措施来降低电梯事故的发生, 尤其是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
2.1 完善法律制度, 加强监管执行
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让电梯生产企业、电梯维保单位无空子可钻。尤其是制定电梯报废标准, 强制报废标准可以有效地杜绝延迟报废、拒绝报废的行为, 将那些超龄服役的电梯淘汰出运营市场, 最终实现电梯报废常态化、规范化。这样人们乘坐电梯的安全感才能得到提升, 也才能创造出安全效应的最大化。
2.2 建立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某一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电梯运行状况的统一监视、控制和管理。建立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电梯关人、层门夹人、蹲底、冲顶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监管电梯维保公司的服务质量以及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电梯终端、数据传输、远程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涉及软件和硬件实现。
为了实现视频监控, 在轿厢内部安装摄像头, 该摄像头采用网络摄像头, 摄像头的输出端口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路由器, 然后通过路由器传输终端将视频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为了采集电梯的运行数据, 所以在电梯轿厢的顶部安装信息采集器, 信息采集器主要负责采集电梯楼层信号、运行方向、运行速度、满员及故障等状态信号数据。信息采集器通过RS232串口连接路由器, 然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送到远程监控中心。
在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中, 数据传输有多种方式, 例如通过普通的电话线传输, DDN专线等有线传播方式。由于其硬件连接简单且易实现, 所以在早期的远程监控系统中被普遍采用。但利用电话线传输方式传输数据, 会造成传输不稳定, 掉线频繁, 而且由于通信按时间计费导致费用较高;利用DDN专线传输方式传输数据, 但专线成本高、维护难度大、可扩展性差。除了有线传输数据这种方式, 近几年无线数据传输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其中主要有GPRS和3G网络数据传输。
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无线数据传输业务, 目的是给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IP或X.25服务。GPRS理论带宽可达171.2kbit/s, 实际应用带宽大约在40~100kbit/s, 在此信道上提供TCP/IP连接, 可以用于Internet连接、数据传输等应用。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每个用户可同时占用多个无线信道, 同一无线信道又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 资源被有效地利用。GPRS允许用户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 而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GPRS永远在线, 按流量计费, 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点多分散、中小流量的数据传输, 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所以基于GPRS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具有稳定可靠、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 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 WCDMA, TD-SCDMA, Wi MAX。在本系统中, 通过3G无线网络实现视频监控图像的传输和报警信号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稳定可靠, 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安全运行性能, 减少了电缆使用材料, 缩短了施工时间, 降低了系统造价。
监控中心的软件可采用自主编写, 这样在显示器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多路电梯终端ID及图像, 并自动存储图像资料。系统将对数据采集器送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建立电梯操作数据库, 检查目前电梯的运行参数和详细的指令参数, 更重要的还有生成数据报告, 输出远程监控结果和对现场工程师提出指令。如果出现异常, 将给出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息传到远程终端以启动报警装置。管理人员可直接调看电梯现场监控画面并对现场进行指挥。
2.3 操作规范, 文明乘梯
当我们乘坐电梯时, 要正确文明乘坐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不规范不文明的操作也可能导致电梯发生事故, 比如运送装修材料、电动车等超重物品, 用脚或手挡住防止层门关住, 随意敲打, 重复按键, 在轿厢内嬉戏、跳跃等行为。所以我们首先要请有资质的电梯安装、维修单位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电梯安装、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 以便在电梯安装、运行过程当中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其次, 电梯一旦出现故障, 乘客不要慌张, 不要强行打开层门, 冷静等待外界人员施救。
3 结束语
电梯作为特种行业设备, 安全运行是重中之重, 它的安全运行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不忘血的教训, 积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实现对电梯事故的零容忍。
参考文献
刍议电梯如何保证乘客安全 篇10
电梯自发明之日起就已打上了安全标记。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相比, 电梯是最安全的。但是电梯在给人们节省体力和时间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了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对电梯进行改进, 使得它的安全保障措施日趋完善。
2 乘坐电梯的风险及如何消除风险
2.1 乘坐电梯到底有什么风险?
乘客在进入或走出电梯时要通过层门, 此时可能会造成伤害的是跌入井道或被剪切;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 可能会造成伤害的是由非正常的加 (减) 速度造成的失重、超重和冲击。这些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虽然不高, 但后果极为严重, 是必须排除的最大安全风险。
2.2 电梯如何消除这些风险?
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 与乘客有关的空间有三个:一个是楼层, 一个是井道, 还有一个是电梯轿厢。楼层和轿厢是安全空间, 井道是危险空间。显然, 电梯必须提供这样的保证:乘客只能在楼层上或者在轿厢里, 而不可能进入井道里;如果乘客身体的一部分在楼层里一部分在轿厢里, 此时轿厢绝对不可运动。———这就是电梯对乘客活动空间的限制。
电梯停层时速度为零, 正常运行时以额定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电梯运行出现意外的情况下, 如果轿厢超速、轿厢冲顶或蹲底、运行中突然失电等, 此时电梯配备的安全部件将会起作用使电梯停止运行。在安全部件动作过程中, 为了保证乘客安全, 电梯提供了这样的保证:轿厢的制停减速度不超过重力加速度gn, gn是国际公认的安全制停减速度。这就是电梯对乘客的加 (减) 速度限制。
2.3 如何保证乘客总是处在安全空间?
2.3.1 井道的封闭。
开在井道壁上的层门、检修门, 都装有无孔的的门。这些门都不能向井道内开启, 每个门洞都有电气安全触点的开关用来确认门的关闭状态。只要有一个门未能关闭, 电梯便不能运行。电梯在进行维修时, 凡是需要打开通往井道的门或孔洞的位置, 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以确保乘客没有进入井道的任何可能。
2.3.2 层门的启闭。
层门表面光滑平整, 周边缝隙狭小, 而且有自闭能力, 在垂直方向施加300n的力或在开启方向施加150n的力都不会丧失封闭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它只接受轿门的控制, 轿厢到达停靠层站时轿门驱动层门二者同步打开或关闭, 此时其他所有层门都应保持关闭状态。在特殊情况下, 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而有资格掌管钥匙的人员可以打开层门, 此时电梯会自动停止运行。
2.3.3 轿门的启闭。
轿门只能在轿厢停层时打开。它的打开与关闭通常由开门机驱动, 轿门通过专门的装置与层门同步开关门。为了防止关门过程中碰伤乘客, 最大关门速度不超过0.3m/s, 最大阻止关门力不超过150n;当关门过程中碰到乘客时门会自动重新打开;在轿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 不能启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继续运行。
2.3.4 门锁的作用。
门锁装在层门上, 是使层门保持关闭的装置。在锁住层门时, 沿开门方向用小于300n的力不会使门锁降低锁紧效能, 用小于1000n的力不会使锁紧元件出现永久变形。除机械装置外门锁还有一个电气装置, 即与层门保持同步闭合或打开的安全触点, 它负责向控制柜提供层门是否关闭的信息。
通过以上措施, 电梯就确保了乘客要么呆在楼层上, 要么呆在轿厢里, 而绝对不会进入井道里。
2.4 如何保证乘客承受的加 (减) 速度总是处在安全范围
2.4.1 正常运行情况下。
正常运行的电梯, 国家标准推荐的起制动加 (减) 速度最大值不得超过1.50m/s2, 其平均值不得超过0.48m/s2 (额定速度为1.0~2.0m/s时) 和0.65m/s (额定速度为2.0~2.5m/s时) 。应当说明:这个数值不是安全的界限, 而是舒适的界限。这么小的加 (减) 速度非但不会给乘客带来任何不适, 倒使乘坐电梯成了“上上下下的享受”。
2.4.2 安全钳制停时。
当轿厢运动速度超过了额定速度的115%时, 电梯的限速器就会动作。它首先用电气安全开关切断曳引机电源, 同时制动器动作使曳引机逐渐停止转动并保持在静止状态;如果切断电源后轿厢速度未减, 限速器紧接着会拉动轿厢安全钳 (或对重安全钳, 或其他形式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动作, 使轿厢-对重系统停止运动。在轿厢从运动到静止的全过程中, 其平均减速度小于gn。
2.4.3 缓冲器制停时。
顶层和底层是轿厢不可超越的上下两个端站。轿厢运行到达端站时如果未停止运行, 就会触动极限开关切断曳引机电源, 曳引机的制动器动作使电梯减速制停。如果此时仍未能使下行的轿厢停止运行, 轿厢就会碰到缓冲器。在轿厢装有额定载重量且速度达到115%额定速度的情况下, 缓冲器会使轿厢以小于gn的平均减速度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实现软着陆。轿厢上行超越端站时装在对重侧的缓冲器具有同样的性能。
2.4.4 曳引机制动器制停时。
只有当曳引机接通电源时制动器才处于打开状态, 当曳引机失电时制动器立即动作并对与曳引轮直接联结的部件进行制动。制动器有这样的制动能力:当轿厢载有125%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 操作制动器能使曳引机停止运转。为了提高制动器的工作可靠性, 所有参与向制动轮 (或盘) 施加制动力的机械部件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 另一组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制停。
3 乘客乘坐电梯安全的保证
通过以上措施, 无论电梯在正常运行时, 还是在故障情况下安全部件动作使轿厢制停时, 都确保了乘客承受的加 (减) 速度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对电梯来说, 轿厢的坠落、蹲底、冲顶和开门走车以及乘客的跌落等都会给乘客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当电梯的各种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时, 安全部件可以保证此类故障不会发生;在意外发生的时侯, 安全部件能够保证乘客安全。
为了保证电梯在任何时候都不丧失其安全功能, 国家标准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不但规定了安全部件由经批准的机构进行型式试验的认证规程, 而且规定了电梯在交付使用前和重大改装后必须进行的检验内容。为了保证安全部件在需要动作时不致失效, 标准还规定了反复进行的定期检验。这就使得安全部件既不轻易动作, 又要常备不懈。
电梯是以零部件的形式进行制造并包装出厂的, 在建筑物内通过机械零部件之间的联结以及机械零部件与建筑构件之间的联结完成安装, 交付使用后又离不开维修保养。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统计, 电梯在安装、维修施工中和正常运行中出现的人身伤亡事故只有10%是电梯产品质量造成的, 有90%是管理不善、私自改装等造成的。所以, 电梯的工作可靠性除了取决于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之外,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
4 乘客自身的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管理措施外, 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用文明的操作来保障自身的安全。比如在侯梯时不要踢门、砸门、撬门或者设法打开门锁、撞开层门, 以免发生井道坠落事故;乘客进出电梯时行动不要过分迟缓, 不要长时间一脚踩楼层一脚踩轿厢。万一此时轿厢动起来, 后果不堪设想;在电梯出现意外故障而突然停止运行的情况下, 关在轿厢里的乘客最安全的对策是处变不惊, 等待救援。请记住, 轿厢是安全的空间, 千方百计用“逃出”轿厢的办法进行自救往往是危险的选择。
结束语
电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 只须将良好的管理和文明的操作相配合, 便完全有能力给乘客提供安全的服务。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梯运行原理的分析, 讲解了电梯如何在运行中保证乘客的安全。
关键词:电梯,风险,轿厢,坠落,乘客,安全部件
参考文献
[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TSG T7001-2009.
[2]《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7588-2003.
[3]毛怀新.电梯与自动扶梯技术检验[M].学苑出版社.
“电梯吃人”事件拷问公共安全 篇11
“电梯吃人”!似乎唯有此般惊悚的标题,才是对该事故最贴切的描述。悲剧的发生过程令人惊骇,倘若不是现场监控视频为证,人们几乎很难想象,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梯会以怎样一种残酷、血腥的方式,在一瞬之间夺人性命。这件事所带来的恐惧,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平复。
按照一般的理解,“电梯吃人”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惨剧。一者,在产品生产之初,电梯就预装有触发自停装置,紧急状态下应能发挥作用;再者,依照相关规定,电梯应定期接受例检维保,此举足可排除掉大部分隐患。可即便如此,悲剧还是发生了。试问,到底是由于电梯本身存在缺陷,还是因为日常的安全维护疏忽懈怠?可以想见的是,一起小概率事故的最终酿成,必然对应有一段较长的问题积累周期,或许还有大范围的职责失守。
目前,荆州市已经成立了专项调查组,正在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初步分析认为,自动扶梯的前沿板与紧邻的盖板之间连接松动,当事人踏在已松动翘起的盖板最末端时盖板发生翻转。导致松动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但已认定该事故属于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电梯吃人”事件多次发生,其实,吃人的哪是电梯,分明是人。几乎每一次“电梯吃人”事故都与人祸有关。“电梯三分靠质量,七分靠安装和维保。”无论是年久失修,还是维护不力乃至于电梯维修期间缺人看护,导致无辜人员踩空等,都暴露了相关单位麻痹大意,或者压根儿就缺少安全观念。
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电梯总量已达360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电梯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其中,维护保养和管理的问题居多。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全国共发生49起电梯事故,37人死亡,其中18人是电梯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余为电梯乘客。
随着高楼越来越多,商场越来越多,我们已进入全民电梯时代,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公众的安全意识并未提高多少,电梯的维护机构缺乏敬业精神,有些监管部门更是时常失语甚至缺位。湖北这起惨剧应该会再度提醒全社会关注电梯安全,但就怕过不了多久,一切复归平静,等到下次再发生“电梯吃人”惨剧时,该事故又会被拿出来举证,接着又在喧嚣中归于平静。这种循环,才是最大的悲剧。
对电梯安全运行的探讨 篇12
1 消除乘坐电梯存在的风险方法
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 与乘客有关的空间有三个:一个是楼层——在不同高度的水平空间;一个是井道——连接各个楼层的竖直空间;另一个是电梯轿厢——通过在井道内的上下移动而把乘客运送到不同楼层的封闭空间。楼层和轿厢是安全空间, 井道是危险空间。显然, 电梯必须提供这样的保证:乘客只能在楼层上和轿厢里, 而不可能进入井道;如果乘客身体的一部份在楼层里另一部份在轿厢里, 此时轿厢绝对不可运动——这就是电梯对乘客的空间限制。
电梯停层时速度为零, 正常运行时以额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在零速与额定速度之间的过度阶段则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 此时乘客会承受一定的超重与失重, 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但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在电梯运行出现意外的情况下, 如果轿厢运行速度超过规定的数值、轿厢在端站未停靠而驶向井道底坑和顶板、正在运行的电梯突然中断供电等, 此时电梯配备的安全部件会起作用使电梯停止行驶。在安全部件动作过程中, 为了保证乘客安全, 电梯提供了这样的保证:轿厢的制停减速度不超过重力加速度gn。乘客承受其为gn的制停减速度意味着脚底板承受了2倍的体重, 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Is, 所以gn是国际公认的安全减速度——这就是电梯对乘客加减速度的限制。
就这样, 电梯给乘客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和一个安全的加减速度, 从而保证了乘坐电梯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1) 保证乘客处在安全空间的措施。
(1) 井道的封闭。开在井道壁上的层门、检修门和各种孔洞, 都装有无孔的门。这些门都不能向孔洞内开启, 电梯运行时都处于关闭并且锁住的状态。每个厅门都有一个具有安全触点的开关用来确认门的关闭状态, 这个开关串联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回路中。只要有一个门未能关闭, 电梯便不能运行。电梯在进行维修时, 凡是需要打开通往井道的门或孔洞的位置, 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以确保乘客没有进入井道的任何可能。
(2) 层门的启闭。层门是隔断或连通楼层和轿厢这两个空间的装置, 层站大于或等于层门, 它表面光滑平整, 周边缝隙狭小, 而且有自闭能力, 在垂直方向施加300N的力或在开启方向施加150N的力都不会丧失封闭动能。在一般情况下它只接受轿门的控制, 轿厢到达停靠层站时轿门驱动层门二者同步打开或封闭, 此时其它所有层门都应保留关闭状态。在特殊情况下, 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有资格掌管钥匙的人员可以打开层门, 此时电梯会停止运行。
(3) 轿门的启闭。轿门是打开或封闭轿门的装置, 也是操作层门启闭的装置。在一般情况下, 轿门只能在轿厢停层时打开。它的打开与关闭通常由开关门电机驱动, 轿门通过专门的装置与层门连接并使二者同步进行开关门运动。为了防止关门过程中砸伤乘客, 最大关门速度不超过0.3m/s, 最大阻止关门力不超过150N, 平均关门速度下的最大动能不超过10j;当关门过程中碰到乘客时门会自动打开;在轿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 不能启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继续运行。在特殊情况下, 在靠近层站的地方, 在轿厢停止运动切断开关门电机电源的情况下, 用一个不大于300N的力可以打开 (或部份打开) 轿门以及与之联接的层门。
(4) 门锁的作用。门锁装在层门上, 是使层门关闭的装置。在锁住层门时, 沿开门方向用小于300N的力不会使门锁降低锁紧效能, 用小于1000N的力不会使锁紧元件出现永久变形。门锁具有防粉尘、耐振动、易检查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 门锁只能被轿厢打开。在特殊情况下, 可以由专门人员用机械钥匙打开。除机械装置外门锁还有一个电气装置, 即与层门保持同步闭合或打开的电气安全触点, 它负责向控制柜提供层门是否关闭的信息。轿门上有同一组安全触点, 这些安全触点未闭合与其它重要部位的许多安全触点一起串联在安全回路中, 只要一组安全触点未闭合, 电梯便不能通电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 电梯就确保了乘客要么呆在楼层上, 要么呆在轿厢里, 而绝对不会进入井道里。
(2) 电梯是以零部件的形式进行制造并包装出厂的, 在建筑物内通过机械零部件之间的联结以及机械零部件与间筑构件之间的联结完成安装, 交付使用后又离不开维护保养。所以, 要使电梯形成安全可靠的工具, 关键是抓住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这三个环节。
当然, 业主有自由选择制造、安装和维修保养企业的权利, 但必须为自已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电梯是一种繁忙的交通工具, 起动、制动、正反转非常频繁, 最高可达每分钟120次;电梯的操作部位很多, 有多少楼层, 就有多少呼梯按钮;操作者也不确定, 谁都可以按动这些呼梯按钮;电梯的可动部件也很多, 每个楼层的层门都可以开关运动, 因为如果不大的垃圾阻碍使得任意一个层门未能关严, 电梯就会停止运行。这就是说, 电梯出现故障的意外非常之多, 电梯的工作可靠性除了取决于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外,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保养。
2 结语
【电梯安全】推荐阅读:
安全检修电梯10-12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08-30
电梯安全检验09-24
电梯安全使用协议05-27
乘电梯安全须知06-12
电梯安全评估总结08-27
电梯安全宣传活动总结10-22
电梯安全性论文12-04
电梯公司员工安全手册07-14
电梯维护环保安全协议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