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物电梯的安全管理

2024-09-08

杂物电梯的安全管理(精选12篇)

杂物电梯的安全管理 篇1

摘要:由于城市化的发展, 楼层逐渐增高, 传统的楼梯已满足不了人们需要, 电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电梯的高效、快速性备受人们欢迎, 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中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电梯事故频繁发生, 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更对人们生命安全具有巨大威胁。为此,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电梯运行的监管, 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 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关键词:电梯,运行,管理,事故,质量

电梯使用得当, 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但如果不恰当的使用, 就可能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目前我国的电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在制度方面也不够完善。本文对现在电梯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的角度入手, 通过电梯使用管理的方法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希望能对以后电梯行业发展有借鉴作用。

1 电梯故障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1 电梯故障种类

电梯故障多种多样, 按照故障发生的部位进行分析, 主要分为顶端故障、底部故障、门系统故障等。在这些故障中, 门系统故障的发生比例是最高的, 约占总故障的五分之四。

1.2 案例分析

本文将使用我们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对电梯故障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处理方法等进行解析。这个事例是在石家庄金谈谷便民超市的两部电梯。这个超市的电梯自开始使用, 就出现了数次故障, 而且故障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根据调查, 超市经常使用电梯进行超市内部的货物运输。超市的人流, 物流非常大, 使电梯的使用频率高。而且在超市内货梯的数量较少, 当超市处于营销旺季时, 为了保障货物的供给, 常出现运货工作者抢电梯, 或者一次性运输很多货物的现象, 使电梯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同时, 超市对电梯方面没有足够重视, 既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也没有对那些经常使用电梯的人员进行培训, 使之在使用过程中, 常伴有很多错误, 久而久之, 电梯由于人们的不正当使用, 造成了巨大的损坏。而且电梯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电梯内的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 不仅对电梯内的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也会随时出现电梯门被阻塞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1.3 故障原因分析

1.3.1 电梯门、厅所出现的问题。

电梯门如果受到很强的外力冲击, 它就会出现扭曲变形, 使电梯门无法正常开关, 从而造成电梯故障。同时如果有异物不小心卡在了地坎当中, 异物会阻挡轿门, 这时电梯门就无法正常使用。

1.3.2 电梯门关闭后死机。

如果地坎中有异物挡住电梯门, 使电梯门没办法正常关闭或者没有全部关闭, 这时电梯系统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会启动自我保护程序, 对电梯门进行断电的处理。

1.3.3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

这种安全故障是所有电梯事故中比较稀少的一种, 即使在我们的事例中也仅仅发生过了两次, 况且是因为使用过程中强行开门造成的。因为人为的强行开门, 系统会及时的切断电气回路, 对电梯进行保护。

1.3.4 平层不良。

平层不良的发生与电梯箱有关, 当电梯箱受到来自外部的力的强大撞击, 这时就造成平层变形、松动、位移等状况, 使感应器改变了原来的位置, 造成了平层不良的现象。

冲顶。冲顶事故的造成与上一项平层不良事故的发生息息相关。当平层不良后, 感应器就会停止工作, 因此电梯最上方就没有办法感应出自己确切的位置, 会一直往上拉, 就造成了电梯冲顶。

2 电梯管理上的缺陷

我们通过对上面例子的简单了解, 很清楚的看出, 电梯故障的原因虽然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还是电梯使用单位在对电梯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问题。有一部分单位甚至连最基本的电梯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都没有, 而也有一部分单位虽然设置了这些, 但也如同虚设, 管理标准模糊不清, 同时也有的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的执行。总之, 电梯故障的出现与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样也会使电梯的使用寿命减少。

3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3.1 电梯管理制度

如果工作想要做的比较顺利, 那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作为指导。电梯使用单位和企业如果要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可以从电梯的管理制度方面下功夫。针对这些现状, 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那些用电梯比较多的单位进行规范和引导, 同时也为他们的管理提供方向。因此, 各单位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按照国家的法律规范进行自我引导, 自我管理, 策划出一个简单高效的管理体制。

3.2 电梯管理措施

电梯使用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简单易行的电梯管理具体的措施来确保电梯的正常操作使用, 使电梯管理制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执行。具体的几点如下:

3.2.1 第一, 要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规范性, 把每部电梯分配到某些人的手中, 责任到人。

对电梯的使用也要注意, 客梯就是客梯, 货梯就是货梯, 不能再出现以往中客梯、货梯交替使用的现象, 尤其是货梯不够用而且抢客梯用, 这就严重影响了电梯的安全性。同时为防止运货人员的错误操作影响电梯的寿命, 要对货梯安排专业的操作人员, 他们不仅要正确的操作电梯, 还要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测, 维护电梯内的环境。

3.2.2 第二, 电梯也要有专业的检修工作者, 来完成对电梯的不定期检查。

检修工作者可以与电梯操作人员共同合作来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 当发现电梯存在问题时, 要在第一时间对电梯进行维修, 减少因电梯的故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参考文献

[1]梁卓成.论电梯管理对电梯运行质量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4, 13:105-106.

[2]韩建志.影响电梯运行安全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4:25.

[3]黄锦津.浅析电梯使用管理对电梯运行质量的影响[J].机电信息, 2011, 18:189-190.

[4]沈燕.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情 (财经研究) , 2008, 06:101.

[5]蒋铁松.浅谈电梯安装对运行质量的影响和其检验标准及方法[J].才智, 2012, 19:59.

杂物电梯的安全管理 篇2

制定并严格贯彻执行电梯安全规程,是安全使用及维护之一,也是提供电梯的使用效果和避免发生人为设备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内容如下:

1、电梯应设专职的人员操作管理,特别是三角钥匙,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开关要做防护措施,不得将钥匙随意借给无关人员使用,并做好借用归还记录。2、3、本电梯属于杂物电梯,严禁载人,额定载重量为250KG,严禁超载运行 装卸货物前,首先要确认电梯是否准确停靠在该层,并需将厅门及轿门完全打开,以免碰撞。

4、5、装货时,务必要将货物平衡稳妥地放置,不能偏置,预防倾倒。启用电梯时不能猛力敲击按钮,在正常情况下不得随意动用红色“急停”开关。

6、电梯运行未完全停止或不在平层位置时,严禁打开厅门,不准将头或手伸进道内,更不准绑扎或短接任何行程开关而启动电梯。

7、8、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在轿厢与厅门或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站人。电梯在运行过程上如发现异常影响及其它异常情况,就既按下红色“急停”开关,停止使用,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检修。

9、电梯口及各层地坎应长期保持清洁,不准有异物进入地坎槽内,以免影响电梯门开合,清洗地面时不准让水流入电梯井内。

10、严禁在电梯运行时进行擦拭,润滑或修理机件。

11、在调整制动器(抱闸)时,严禁松开制动器主弹簧,如果必须松闸时,一定要采取有效防止溜车的安全措施。

12、如果停用电梯,应将电梯开至首层,并将电源锁关闭,保管好钥匙,如电梯停用较长时间或受地震及其它灾害影响后,需进行全面性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电梯安全的“大数据卫士” 篇3

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梯数量迅猛增加,电梯困人事故时有发生。以贵州为例,全省每年约发生此类事故6500余起。

那么,如果不幸遭遇电梯困人,应当如何应对?

在贵州,你只需拨打12365救援电话就能及时获救。

在全国率先试点“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

“我被困在电梯里了,电梯编号是027956。”2016年5月,在贵州安顺进行的一次电梯困人事故模拟救援中,受困人员拨打12365后,19分钟内便成功获救。

救援之所以如此迅速,要归功于贵州“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应用。

2015年12月1日,贵州省质量监督管理局“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正式启动。这一平台依托“云上贵州·质量云”,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被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批准为全国首批试点,贵州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梯困人救援处置工作的省份。

此前,由于维保单位日常巡查不到位、维保作业走过场、应急报警电话无人值守等原因,发生电梯困人时,维保单位往往不能迅速赶往现场,受困乘客更多是求助于119,之后大多通过强行破拆电梯实施救援,不仅容易发生人员次生伤害,还可能导致电梯损坏。而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实现了快速、精准、安全的救援。

12365,12.3分钟快速救援

那么,这一平台是怎样运作的?

据了解,贵州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采取互联网+管理和互联网+服务模式,将电梯困人救援处置和电梯监管、检验、维保管理等系统跨界融合,并在云端部署应用,构建起监管单位、公众和企业参与安全共治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融合、动态指挥、科学救援”。

同时,贵州电梯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实施24小时人员值守,实现了全省统一接警,第一时间掌握困人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救援指令、第一时间指挥救援、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

因此,一旦有人员被困,只要拨打12365并提供电梯编码,指挥中心就能迅速锁定困人电梯准确位置、最近的专业救援队伍和技术人员等信息,进行最优化的调度和指挥。同时,12365接线员会遵循专门的流程在受困者和维保救援人员之间传递信息,及时疏导受困者情绪。

之后,三级救援处置体系便迅速启动了:签约维保单位作为一级救援响应赶赴现场;若该单位30分钟内无法赶到,则启动二级救援响应,安排“网格维保”附近的维保单位前往;当一、二级救援响应均得不到实施时,公安、消防等部门则启动三级救援响应。

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1日到今年6月2日,依托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贵州省共实施了2528次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日均救援14次,累计解救受困群众7248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2.3分钟,远低于国家规定的30分钟。

“身份证号”,动态监控电梯隐患

在我国,电梯运行寿命一般为10~15年,而超期使用、未经检验就使用或检验不合格仍继续使用、电梯脱保后继续使用是电梯发生故障的重要隐患,因此,对这些隐患进行排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贵州目前在用电梯多达49173台,如果通过人工排查,犹如大海捞针,既耗费人力,效率也很低下。现在,有了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就能快速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一平台中,有一个神奇的数据——电梯编码,它相当于每台电梯的6位数“身份证号”,对应着电梯制造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机构、维保单位、投用日期、检验日期等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都被统一录入平台并存储在“云上贵州·质量云”大数据库中。

这样,质监部门就能在“云端”随时监控每台电梯的“一举一动”,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进行电梯维保和救援。

在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基础上,贵州省质监局还搭建起了“电梯维保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将每台电梯的维保记录通过刷卡录入平台,督促维保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目前,全省在册维保单位409家,已有339家通过平台刷卡维护保养。

数据显示,虽然贵州近年来在用电梯数量快速增长,但电梯隐患率却从2013年的14.2%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4.96%。

扫一扫,电梯安全早知晓

除了“身份证号”以外,省质监局还给每台电梯都配备了二维码,乘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电梯的相关信息。

以记者单位大楼电梯为例,记者对电梯二维码进行扫描后,手机上立即跳出“设备详情”界面,显示出电梯编号、制造单位、投用日期、维保单位等信息。检验信息则显示该电梯已于2015年10月23日经贵州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检验合格,可放心使用。

此外,点击界面下方的“投诉”按钮,可对“未按期维保、电梯管理差、开关门异常”等9类常见问题进行投诉,点击“曝光台”按钮,还可查询该电梯是否曾被查处过。

这样,电梯安全与否,只要“扫一扫”,就一目了然了。

那么,你身边的电梯是否安全?赶紧拿出手机扫扫吧!(编辑/余风)

杂物电梯的安全管理 篇4

在日常检验电梯中笔者发现:一些电梯运行质量差, 故障率较高, 使用者抱怨比较多, 这是因为大部分使用管理方对电梯的使用管理不够重视, 规章制度不健全所造成;对使用管理较重视、规章制度较健全的单位而言, 电梯的运行质量相对都比较好, 使用者也较为满意。

1 电梯事故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1 电梯事故的种类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溜梯事故及其他事故。据统计, 各类事故所发生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 冲顶或溜梯、蹲底事故占15%左右, 其他事故占5%左右。

1.2 案例分析

2009年初, 我院受某大型超市委托, 对其2台电梯的质量及其故障进行检查。这2台在用载货电梯自投入使用以来故障频繁, 经常出现轿门开关失灵、关门后电梯不运行 (死机) 、平层不良、冲顶、安全回路动作停机等故障。

这2台电梯是专门供超市的内部员工运送货物使用, 当时货物的运送较为繁忙, 搬运人员都争抢着占用电梯。而电梯设置在司机操作状态 (按规定:司机状态下必须由持证电梯司机操作) , 但并没有配备专职的电梯司机, 是由运货人员自行操作, 货物的装卸均由手动叉车运送。从外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 电梯的层、轿门及轿厢壁的下部位置均有受外力碰撞而造成的凹陷、变形现象。在对故障多发的层、轿门进行检查时发现, 井道内多个层门门头、轿顶及底坑都积聚了不少编织包装带及塑料包装纸等垃圾, 我们对各相关电气回路进行了反复多次的检查测试及运行试验, 并未发现异常;各回路工作正常, 各相应的开关动作有效、可靠。检验人员还根据由用户提供的故障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1号电梯发生故障25次, 因外部原因引起的共15次, 占60%;2号电梯发生故障24次, 因外部原因引起的共15次, 占62.5%。在故障维修记录中还反复多次出现“希望能加强对电梯使用的管理”等雷同字句。

1.3 事故原因分析

检验人员结合故障维修记录及检验现场的情况, 针对所述的故障现象逐一进行分析。

(1) 轿门开关失灵。因层轿门受到外力碰撞造成错位, 局部变形, 或异物落入门导轨、地坎滑槽引起轿门受卡阻造成开关失灵。

(2) 关门后电梯不运行 (死机) 。如 (1) 项原因造成门未能完全关闭, 或门联锁电气触点被异物阻隔引起连续多次门联锁回路未能如期闭合, 导致电梯控制程序自动进行保护性停机。

(3)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维修记录中出现过2次:一次是限速器绳夹着老鼠;另一次是运行中人为强行扒门造成门联锁电气回路断开, 保护停机。

(4) 平层不良。平层感应器移位, 损坏, 一般是接线松脱 (不排除因轿厢多次受到不同程度碰撞而引起震动的原因导致轿顶平层感应器移位、松脱或被撞坏) 造成平层不良。

(5) 冲顶。有可能包括第 (4) 项原因造成平层感应器移位被撞坏失灵, 导致电梯失去端站位置信号而引致冲顶。

检验人员以电梯出现故障的次数与安装在电梯控制柜的电梯起动次数记录仪记录的起动次数作比较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电梯技术条件》 (GB/T10085—1997) 中的4.1项要求:整机可靠性起动次数60 000次中失效 (故障) 次数不应超过5次, 每次失效 (故障) 修复时间不应超过1 h。由于电梯本身原因造成的停机次数或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整机性能合格要求的非正常运行, 均被认为是失效 (故障) 次数。2台电梯的故障发生率 (根据维修记录减除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 均未超出标准所允许的范围:1号电梯, 起动220 386次, 减除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10次;2号电梯起动166 369次, 减除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9次。

检验人员经过综合分析后认为:2台电梯的整机可靠性符合要求;而所发生的故障中60%以上均为外部原因所引起的, 与管理和使用有关。

2 管理方面的缺陷

通过对上述个案的分析, 我们很清晰地看到, 由于使用单位对电梯的使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如:未建立或严格执行电梯的使用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操作规程;没有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持证的电梯司机 (特别是在电梯使用的高峰时段) ;没有对电梯使用作出合理的分配安排;缺乏对作业人员进行如何正确使用电梯的培训教育, 规范其使用行为;没有定期对电梯井道、门头等相关位置进行必要的清理等, 而导致电梯的故障频繁出现, 直接影响了电梯的运行质量。

类似这种情况, 在日常接触的使用单位中也大量存在。有些单位对使用管理不重视, 只是虚设了一套电梯运行管理制度, 根本就没有效落实执行, 有些不但没有管理制度, 连电梯都没人去管理, 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当电梯出现故障时, 只会埋怨电梯的质量有问题, 没有意识到导致故障的原因大都是使用不当、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有的单位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产、经营, 甚至让电梯带病运行, 直到电梯不能运行了才找维保单位来修复, 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 会给电梯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如此不但会人为地加速电梯机件的损伤, 给电梯造成更加严重的甚至是难以修复的损坏, 引起故障的频繁出现, 运行质量不断下降, 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做法对电梯和使用者的危害都非常大, 必须严令禁止。

3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3.1 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电梯的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行为,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检总局于2009年5月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TSG T5001—2009) (下称《规则》) , 由此可见, 电梯的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对电梯安全使用的重要性。《规则》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相关人员的职责; (2) 安全操作规程; (3) 日常检查制度; (4) 维保制度; (5) 定期报检制度; (6) 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7) 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8) 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 (9) 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2 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各案例引起故障的外部原因, 使用单位完全可以通过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

(1)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有资格的电梯司机, 防止装卸货物时运送车辆对电梯造成的碰撞, 有效制止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及时清理落入电梯门导轨、滑槽的异物垃圾。

(2) 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制度, 及时发现电梯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通知维保人员前来修复、排除故障隐患, 避免电梯带病运行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 建立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加强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关于正确使用电梯的宣传教育, 避免在作业时出现不文明、甚至是粗暴野蛮的行为, 减少对电梯造成损坏。

(4) 建立维保制度并监督维保人员的维保工作做得更细致、到位, 发现故障隐患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排除, 将导致故障发生的因素减到最少等。

总的来说, 就是完全可以通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这个有效手段, 以达到尽量减少电梯故障发生的效果, 使电梯运行得更安全、质量更高。

4 结语

电梯发展到今天, 其技术、性能、质量都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产品通过安装验收、投入使用后, 对其运行质量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电梯的使用管理。只要我们的电梯使用单位都能将电梯的使用管理这一环节重视起来,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 电梯的运行质量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提升, 人们就能够真正地享受到电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安全、快捷、方便。

参考文献

[1]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杂物电梯的安全管理 篇5

近日,国内接连发生了几起影响较大的电梯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牵引出一连串问号:为什么近期国内电梯安全事故会接连发生?高龄服役的电梯何时可以正常报废?为什么电梯维保公司参差不齐?

省质监局最新统计显示,浙江的电梯保有量已达到33.16万台,位居全国第三,近年增长幅度保持在15%左右。今后一段时间,10年以上老旧电梯的数量将会急剧增加。我省特别是杭州等地将面临越来越多“高龄”电梯服役的严峻形势。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发展的行业,有赖电梯生产厂家、第三方维保单位、经销商、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电梯事故缘何高发

杭州是我省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有7.4万余台。据该市质监部门公布的数据,去年,杭州共接电梯求助电话5.6万个,平均每天要从电梯里“捞”人18个!以电梯使用单位统计,住宅、小区依然是电梯发生故障的“大头”——去年各小区应急处置共3267件,占比56.95%。老小区的电梯由于服役年限较长,出现问题的几率明显要高。目前,杭州使用10年以上的住宅电梯达到5100余台,此次杭州新华坊小区的问题电梯,事发前服役已17年。从去年4月至本次事故前,小区物业公司一共接到了11起有关电梯的投诉。电梯行业一个公认的说法是,“三分靠产品,七分靠维护”。浙江省特检院国家电梯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毛晓松表示,电梯能否安全运转,主要取决于生产、安装及维保三个环节。而维保是电梯全寿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电梯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维保质量。快客电梯董事长黄连永分析,一般电梯后期维保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出厂后的质保期,短则一年,长则三年,在此期间由厂家负责免费维护保修。过了质保期,电梯的使用单位就要自费保养。

因为电梯是消耗品,根据《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每15天就需要保养一次,一年下来会产生一笔很大的费用,很多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在这个需要自费的保养期里,为了节省成本,就会引发各种问题。比如一些物业会找电梯经销商来进行电梯维保。低价竞争存在市场空间,也造成维保质量下降。“现实生活中,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实是输在了维保这一环节。”黄连永向记者表示,电梯维护保养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留下了事故的隐患。

第三方维保的功过

“电梯维护保养属于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电梯维保市场与汽车维修市场类似,从某些方面看,电梯原厂商类似于4S店。”一家第三方维保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举例说,原厂对一个小区电梯的维保报价是每台1万元,第三方正规的维保公司出价可能只有一半,一些小公司甚至更低。

一些物业公司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维保公司,对电梯维保缺乏监督动力。黄连永说,比如一些物业会找电梯经销商来进行电梯维保,为节省人工成本,本来一个工程员工维保20台电梯就饱和了,但实际名下却派了60至80个电梯名额给他,这样会造成各种安全漏洞。

记者从省质监局证实,与日益增长的电梯数量相比,电梯安装、维保行业,客观上存在专业安装、维保人员紧缺问题,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和电梯数量快速增长不匹配,造成安装、维保质量下降。

目前,杭州共有近80家电梯维保企业。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业内人士坦承,市场上确实存在恶性压价现象。部分维保单位通过低价揽得订单,但是服务质量上却打折扣,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劣胜优汰”的外部效应现象。

不过,对于电梯行业第三方维保公司,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公允地看待,不能“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第三方电梯维保公司是市场不可缺少的补充!”,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反复强调。以全国360万台的电梯保有量计算,是靠着8000家维保企业在共同支撑。如果光靠原厂维保,根本不可能覆盖到所有项目。

“作为专业、规范的第三方维保公司,因为长期给各种品牌的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在技术上其实是有专业优势的。从收费价格上讲,却比原厂维保要便宜,因此是一个性价比颇高的选择。”上述人士表示,电梯维护保养交给第三方公司,这是趋势,关键在于对其的监管要到位。

供需失衡更要严管

业内人士表示,一个电梯维保人员普遍需要维护50台以上的电梯,而质监部门推荐1人维护30台电梯。目前,杭州市电梯已达7.4万余台,并且以15%的速度增长。电梯数量快速增长,其安全管理、监管问题日益凸显,电梯专业维保人员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日立电梯杭州工程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品牌电梯厂的维保部门,一个新入行的员工,要成为一个熟练的电梯维护保养技师,一般需要4年左右。熟练电梯保养技术人员的月薪在六千元以上,即便如此,电梯维保公司还是很难招到人。“电梯维保不是一般的服务行业,它对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上述负责人介绍,这一行业,涉及机械、电工等多行业知识,是一门不折不扣的技术活;同时,电梯维保还需要操作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所以说这还是一门良心活。

从事电梯维保业务,准入门槛到底有多高?省质监局专家表示,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只有电梯制造单位或依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才具备电梯维护保养的资质。

目前,国家对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实行许可制度,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级别,并都有明确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二是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相应的资源条件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数量及职称、专业、持证项目,生产工作场所及生产设备设施、检测试验设备等。

随着电梯数量增多,电梯维保行业发展也很快,质监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在电梯维保公司的资质方面,进一步严格了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从2013年开始,我省开始实施电梯维保单位违法违规综合量化记分及分类监管,将维保单位划分为A、B、C、D四类,实现市场对维保单位的优胜劣汰。实施分类监管以来,全省有37家维保单位退出市场。

采访中,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对第三方维保企业应加强监督,引导其健康发展。对行业人士提及的电梯维保公司资质挂靠现象,省质监局特种设备处负责人表示,从办理的电梯案件情况看,未发现电梯维保资质挂靠情况。如发现资质挂靠,依法按无证进行查处。呼唤电梯退役机制

因为设计、年龄、经费、业委会构成等原因,老小区正在遭遇电梯老龄化尴尬。目前杭州在使用的电梯,特别是老小区住宅电梯,亟须更新或大修的比例偏高。杭州目前在用的7.4万余台中,住宅小区电梯近4万台,使用10年以上的住宅电梯达到5100余台,且多集中在一些老旧小区。

省质监局表示,从使用运行和定期检验等情况看,使用年限较长(特别是超过15年)的电梯,由于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疲劳、磨损、老化等因素,其故障和安全隐患会明显增多。既然已经服役了这么多年,这些电梯为何还不退役?质监部门给出的答案有些吃惊也有些无奈: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未对电梯的设计使用年限、报废淘汰等作出明确规定。

省电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琪冰也向记者表示,电梯是没有电梯整体使用年限这个说法的,也就是说电梯没有使用寿命之说。按照常规,一般15年至20年后,为保险起见,重大部件都需要重新更换。但现实是,电梯到了使用年限后报废的很少,有相当一部分仍在带“病”运行。

省质监局专门先后组织制定、发布了多部地方标准,初步形成电梯安全评估标准体系,为老旧电梯部件的及时更换提供科学的判定规则。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也将于明年2月1日正式实施。另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部分小区维保经费短缺。电梯维修和保养经费短缺,部分规模小、房屋旧、设施老化的拆迁安置房或房改房小区,物业维修基金金额小,也造成电梯维修费用不足。

信诚开房记录

http://www.iiw.wang/

杂物电梯的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电梯监管;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电梯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内部,它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时常给我们的安全带来威胁,那么如何加强电梯监管措施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目前电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1电梯的所有者对产品质量检测不到位

高层建筑的业主作为电梯的所有者在購买时对电梯的检测不到位,因为电梯从厂家运输到使用地,都是成套设备,购买者对电梯内部的构件的质量不了解。在购买电梯时总想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一些电梯生产厂家为获得市场份额,靠打价格战取胜,不顾消费者的利益,为降低成本不惜牺牲产品质量,一些关键部件以次充好,用质量没有保障的配件代替优质配件,例如用塑料齿轮代替金属齿轮、降低钢板的厚度、用翻新配件代替新配件等等,这些配件都在设备内部,消费者不进行解体检查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些质量问题。

1.2电梯的管理者对电梯安装质量检验不达标

电梯的安装是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目前由于我国各地电梯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丰富安装经验和技术过硬的安装人员十分稀缺,一些电梯安装企业,为加快安装进度将大量没有安装资质的人员,推向安装一线,这些安装人员只经过几天或者几周的简单培训匆匆上岗,这样安装的电梯虽然也能够使用,但是为日后使用留下了隐患。而电梯的管理者大多也非电梯的技术人员,对于电梯的安装质量的检查也只能是检查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对于电梯安装质量是否真正达到国家标准不得而知,即使做检验也不可能达到标准。

1.3电梯的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不到位

电梯作为一种公共运输工具,一般用于人流、物流较大的场所,因此电梯的安全运行事关重要。电梯的使用单位为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应设专人管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电梯的使用单位对于电梯的安全隐患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电梯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电梯没有安全标识、安全使用须知等问题比比皆是,电梯严重超载或是被滥用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及时制止,对发现的小问题拖拉长期不解决,电梯维修严重滞后这种现象时有发生,电梯的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不到位,为电梯的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

1.4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严重缺失

电梯是一种机械,这就意味着部件的磨损与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由于电梯的不正确使用一些部件会损坏,每当发生这种情况,电梯的维修部门应及时更换这些问题部件,避免这些部件的突然损坏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但是一些电梯的使用单位,为节约维修成本,对于这种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常让电梯带病运行,总是等到电梯不能运行才进行维修。另一方面电梯的管理单位也没有制定定期的维修规章,或是维修人员不能按照电扶梯使用 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对电梯的各个部件进行认真检查,甚至会出现没有维修资质的人员对电梯进行维修,对电梯造成新的损坏。

1.5上级管理单位对电梯监管体系不健全

电梯在我国是作为特种设备来管理的,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电梯进行检验,但是这些相关职能部门面对如此众多的电梯,做到每台电梯都做安全性能检测是不现实的,由于这种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十几个人员对成千上万的电梯检测也许就是形同虚设,这样形成了既有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上级部门再监管不过来,也就电梯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

2、加强电梯监管措施

针对上述在电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如何加强电梯的监管措施,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2.1提高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这两部电梯的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使用单位应购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梯,这就要求使用单位在购买电梯时不能图便宜购买没有生产资质的单位的电梯,同时在签订的购买合同中明确电梯的三包等质量保证事项;同时法规还规定使用单位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维保,所以使用单位在选择安装维修单位时,要认真对这些单位派出的人员的证书进行检查,并签订安装维修保养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维保期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电梯的使用单位还要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严格按照法规规定配齐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具备电梯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建立健全电梯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对责任人要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促使责任人尽职尽责的做好电梯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及时记录电梯使用状况,定时检查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并报告单位负责人。

2.2加强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

使用单位要按照合同督促电梯的维修保养单位履行其对电梯的维修保养义务,特别是对一些关键部件如电机、制动器、钢丝绳等更要做好检查维护,保障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于维修单位发现的安全隐患,使用单位要引起重视,该更换的设备不能由于成本的原因而延迟或不予更换,要形成维修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相互监督机制。同时维修保养单位在接到使用单位的故障通知,要在第一时间内对电梯各种故障进行处理,避免电梯带病运行,而且维修过程中选派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保障维修质量,将电梯的各种维修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在维修中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水平,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2.3加大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

电梯的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对电梯的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人员要遵守职业操守坚持原则秉公办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规定或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要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停用并保留对其进行处罚的权利,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加大对在用电梯的监督检查力度,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从而为电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

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无论是使用单位还是监管单位,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才能切实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l]罗哲.范围.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

[2]张军略论电梯安全运行危险因素分析[J]科技风,2012(15).

[3]仇勇.浅谈电梯的安全隐患原因及监督检验对策[J].装备制造,2009,(08)

论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篇7

1.1 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 应当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负责,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第四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 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 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1) 未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的; (2) 使用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检测和作业的; (3) 未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

第八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 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1) 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 (2) 未将电梯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的。

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附件A技术资料的检验项目中将“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列为B类检验项目, 在进行定期检验和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监督检验时要求使用单位提供相关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 使用单位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现状和分析

电梯使用单位设立安全管理人员是保证电梯安全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 我们将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电梯使用单位作为第一类电梯使用单位, 将其他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电梯使用单位, 包括拥有少量电梯的工业区厂房或私人出租楼房等电梯使用单位作为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那么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 第一类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设置有正规的电梯管理处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而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综上所述, 即不管是专职或兼职, 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亦需要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借鉴笔者在电梯检验行业对使用单位多年的检验经验可知, 第一类电梯使用单位一般情况下在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方面执行的比较好, 且配置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基本都能很好地履行其应尽的职责, 但是这样的使用单位屈指可数;而第二类使用单位, 尤其是私人出租的电梯使用单位在只有一台或者数台电梯的情况, 设立安全管理人员制度在这些使用单位流于表面形式或难以实施, 更甚至未设置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或者设立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以电工, 门卫等充当。难以真正履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这无疑给电梯的安全使用留下了隐患。

究其原因, 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未正确实施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制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因使用单位拥有的电梯数量较少, 单独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成本较高; (2) 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 维保单位维保质量的好坏, 直接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 与项目整体服务挂钩,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承担电梯使用安全的监督责任, 还要做好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因此, 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 尤其是私人出租楼房的电梯管理人员 (看护楼房兼管理电梯相关事务) , 难以实现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重任。

3 对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建议

针对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在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特种设备共有的, 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 受托人履行本法规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 承担相应责任。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房产公司, 或者大型物业管理公司的模式, 与有资质的团体或个人签订合同, 由这些团体或个人代其履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 为防止发生电梯安全事故时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因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而无法迅速抵达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如城市道路拥挤) , 亦为了能提供及时的服务, 使这类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发挥真正的作用, 这些团体或个人应在所服务的电梯附近。

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篇8

关键词:电梯,安全,远程监控,无线数据传输,监管,法律

0 引言

近日, 湖北、西安、深圳等地电梯致人死亡的新闻, 让人们坐电梯产生了恐惧心理。据统计, 2012年全国因电梯事故导致28人死亡, 2013年仅最近3天就有4人死亡。最恐怖的是15日上午11点36分, 深圳罗湖区长虹大厦发生的电梯惨剧。一名24岁的女护士乘坐电梯从16楼到3楼, 当电梯门打开, 女孩正准备走出层门时, 电梯门突然关闭, 并迅速下坠, 女子头部被夹断, 当场身亡。面对血淋淋的教训,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惨重的安全事故, 是天灾还是人祸?”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 截止2012年底, 全国在用电梯总数已达到190.8万台, 并且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 这就意味着每年我国的电梯拥有量以每年30万台的速度递增, 其保有量和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现如今, 电梯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在带给人们舒适生活的同时, 也迫切需要安全稳定的运行。

1 电梯事故原因分析

针对我国频发的电梯事故, 笔者通过对电梯生产厂家、电梯维保单位、物业公司、乘梯客人等多方调查研究, 初步分析了造成电梯事故频发的原因, 现分析如下:

1.1 电梯老龄化严重

电梯的使用寿命取决于电梯的使用频率、每次乘梯的满员情况、电梯的质量及性能等因素, 一般为15~20年左右。通常住宅小区的电梯使用寿命相对长一些, 公共场合譬如商场、医院、学校、宾馆等的电梯的使用寿命相对短一些, 这和日常的电梯使用频率是分不开的。这意味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前安装的电梯都面临着淘汰的局面, 但事实是这些电梯仍在运转, 这些电梯型号老旧、不易更换新零件、运行中事故频发, 这给乘坐电梯的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维保单位责任心差

电梯在安装以后, 电梯的日常维护、管理、检测及维修至关重要。据统计, 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 制造质量占16%, 安装占24%, 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可见对电梯的维保工作是多么重要。但是, 通常电梯生产单位将这一部分业务外包给专门从事电梯维保的单位, 维保单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降低维保费用已获得该业务。据统计如果电梯生产厂家维保, 一年的维保费在7000元左右, 而交第三方维保, 一年的维保费只需3000元。也就是说, 电梯安全越来越重要, 而电梯维保价格却越来越低, 这样客观上造成电梯维保的责任心也越来越低, 缺乏足够的电梯安全和维护意识, 存在“检修走过场”的现象, 造成电梯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为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1.3 国家监管力度不足

电梯是特种行业设备, 与其他特种行业设备不同的是电梯是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产品, 作为商品, 它的设计标准、生产环节、采购环节、维保环节等多方面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管, 否则,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会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

正如国家质检总局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吴旭正此前曾说:“总体而言, 我国电梯的安全水平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在实际中, 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过剩生产导致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零件质量不过关等安全隐患。为了降低电梯出售价格, 减掉了电梯的有些功能, 例如没有了电梯的到站钟声, 不显示维修提示。

1.4 国家相关法律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PLC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在电梯控制上的广泛应用, 电梯技术突飞猛进, 原有的国家关于电梯的相关法律显得有些滞后, 造成不少电梯企业为节省成本, 钻空子、打擦边球, 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尽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 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违者“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但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报废标准, 对电梯的使用年限、严重隐患等, 都没有细化、数字化界定, 因而对违规企业无法处罚。

另外, 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电梯制造标准, 不能盲目参照欧盟标准, 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我国的电梯在使用频率、客流量等方面和欧洲有很大差距。

1.5 电梯缺乏科学管理

针对电梯这一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 还是要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梯的远程监控技术日渐成熟, 由于其成本不高, 已渐渐被人们所接受。据报道, 2013年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在着手做此项工程。所谓电梯安全远程监控系统, 是集地理信息、计算机控制和远程通讯技术于一体, 通过设定的电梯数据采集器和信息网络系统, 将分布在各处的电梯运行状况和故障信息及时传递到监控中心的监视终端, 从而实现对各处电梯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有了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当电梯发生事故时, 人们可以通过控制中心迅速采取措施, 强制电梯停止工作, 并迅速通知维修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施救并进行维修, 甚至可以提前发现事故的先兆, 将恶性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2 建议及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重视电梯安全运行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有力的措施来降低电梯事故的发生, 尤其是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

2.1 完善法律制度, 加强监管执行

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让电梯生产企业、电梯维保单位无空子可钻。尤其是制定电梯报废标准, 强制报废标准可以有效地杜绝延迟报废、拒绝报废的行为, 将那些超龄服役的电梯淘汰出运营市场, 最终实现电梯报废常态化、规范化。这样人们乘坐电梯的安全感才能得到提升, 也才能创造出安全效应的最大化。

2.2 建立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某一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电梯运行状况的统一监视、控制和管理。建立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电梯关人、层门夹人、蹲底、冲顶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监管电梯维保公司的服务质量以及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电梯终端、数据传输、远程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涉及软件和硬件实现。

为了实现视频监控, 在轿厢内部安装摄像头, 该摄像头采用网络摄像头, 摄像头的输出端口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路由器, 然后通过路由器传输终端将视频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为了采集电梯的运行数据, 所以在电梯轿厢的顶部安装信息采集器, 信息采集器主要负责采集电梯楼层信号、运行方向、运行速度、满员及故障等状态信号数据。信息采集器通过RS232串口连接路由器, 然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送到远程监控中心。

在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中, 数据传输有多种方式, 例如通过普通的电话线传输, DDN专线等有线传播方式。由于其硬件连接简单且易实现, 所以在早期的远程监控系统中被普遍采用。但利用电话线传输方式传输数据, 会造成传输不稳定, 掉线频繁, 而且由于通信按时间计费导致费用较高;利用DDN专线传输方式传输数据, 但专线成本高、维护难度大、可扩展性差。除了有线传输数据这种方式, 近几年无线数据传输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其中主要有GPRS和3G网络数据传输。

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无线数据传输业务, 目的是给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IP或X.25服务。GPRS理论带宽可达171.2kbit/s, 实际应用带宽大约在40~100kbit/s, 在此信道上提供TCP/IP连接, 可以用于Internet连接、数据传输等应用。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每个用户可同时占用多个无线信道, 同一无线信道又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 资源被有效地利用。GPRS允许用户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 而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GPRS永远在线, 按流量计费, 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点多分散、中小流量的数据传输, 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所以基于GPRS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具有稳定可靠、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 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 WCDMA, TD-SCDMA, Wi MAX。在本系统中, 通过3G无线网络实现视频监控图像的传输和报警信号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稳定可靠, 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安全运行性能, 减少了电缆使用材料, 缩短了施工时间, 降低了系统造价。

监控中心的软件可采用自主编写, 这样在显示器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多路电梯终端ID及图像, 并自动存储图像资料。系统将对数据采集器送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建立电梯操作数据库, 检查目前电梯的运行参数和详细的指令参数, 更重要的还有生成数据报告, 输出远程监控结果和对现场工程师提出指令。如果出现异常, 将给出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息传到远程终端以启动报警装置。管理人员可直接调看电梯现场监控画面并对现场进行指挥。

2.3 操作规范, 文明乘梯

当我们乘坐电梯时, 要正确文明乘坐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不规范不文明的操作也可能导致电梯发生事故, 比如运送装修材料、电动车等超重物品, 用脚或手挡住防止层门关住, 随意敲打, 重复按键, 在轿厢内嬉戏、跳跃等行为。所以我们首先要请有资质的电梯安装、维修单位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电梯安装、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 以便在电梯安装、运行过程当中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其次, 电梯一旦出现故障, 乘客不要慌张, 不要强行打开层门, 冷静等待外界人员施救。

3 结束语

电梯作为特种行业设备, 安全运行是重中之重, 它的安全运行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不忘血的教训, 积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实现对电梯事故的零容忍。

参考文献

对电梯安全运行的探讨 篇9

1 消除乘坐电梯存在的风险方法

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 与乘客有关的空间有三个:一个是楼层——在不同高度的水平空间;一个是井道——连接各个楼层的竖直空间;另一个是电梯轿厢——通过在井道内的上下移动而把乘客运送到不同楼层的封闭空间。楼层和轿厢是安全空间, 井道是危险空间。显然, 电梯必须提供这样的保证:乘客只能在楼层上和轿厢里, 而不可能进入井道;如果乘客身体的一部份在楼层里另一部份在轿厢里, 此时轿厢绝对不可运动——这就是电梯对乘客的空间限制。

电梯停层时速度为零, 正常运行时以额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在零速与额定速度之间的过度阶段则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 此时乘客会承受一定的超重与失重, 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但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在电梯运行出现意外的情况下, 如果轿厢运行速度超过规定的数值、轿厢在端站未停靠而驶向井道底坑和顶板、正在运行的电梯突然中断供电等, 此时电梯配备的安全部件会起作用使电梯停止行驶。在安全部件动作过程中, 为了保证乘客安全, 电梯提供了这样的保证:轿厢的制停减速度不超过重力加速度gn。乘客承受其为gn的制停减速度意味着脚底板承受了2倍的体重, 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Is, 所以gn是国际公认的安全减速度——这就是电梯对乘客加减速度的限制。

就这样, 电梯给乘客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和一个安全的加减速度, 从而保证了乘坐电梯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1) 保证乘客处在安全空间的措施。

(1) 井道的封闭。开在井道壁上的层门、检修门和各种孔洞, 都装有无孔的门。这些门都不能向孔洞内开启, 电梯运行时都处于关闭并且锁住的状态。每个厅门都有一个具有安全触点的开关用来确认门的关闭状态, 这个开关串联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回路中。只要有一个门未能关闭, 电梯便不能运行。电梯在进行维修时, 凡是需要打开通往井道的门或孔洞的位置, 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以确保乘客没有进入井道的任何可能。

(2) 层门的启闭。层门是隔断或连通楼层和轿厢这两个空间的装置, 层站大于或等于层门, 它表面光滑平整, 周边缝隙狭小, 而且有自闭能力, 在垂直方向施加300N的力或在开启方向施加150N的力都不会丧失封闭动能。在一般情况下它只接受轿门的控制, 轿厢到达停靠层站时轿门驱动层门二者同步打开或封闭, 此时其它所有层门都应保留关闭状态。在特殊情况下, 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有资格掌管钥匙的人员可以打开层门, 此时电梯会停止运行。

(3) 轿门的启闭。轿门是打开或封闭轿门的装置, 也是操作层门启闭的装置。在一般情况下, 轿门只能在轿厢停层时打开。它的打开与关闭通常由开关门电机驱动, 轿门通过专门的装置与层门连接并使二者同步进行开关门运动。为了防止关门过程中砸伤乘客, 最大关门速度不超过0.3m/s, 最大阻止关门力不超过150N, 平均关门速度下的最大动能不超过10j;当关门过程中碰到乘客时门会自动打开;在轿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 不能启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继续运行。在特殊情况下, 在靠近层站的地方, 在轿厢停止运动切断开关门电机电源的情况下, 用一个不大于300N的力可以打开 (或部份打开) 轿门以及与之联接的层门。

(4) 门锁的作用。门锁装在层门上, 是使层门关闭的装置。在锁住层门时, 沿开门方向用小于300N的力不会使门锁降低锁紧效能, 用小于1000N的力不会使锁紧元件出现永久变形。门锁具有防粉尘、耐振动、易检查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 门锁只能被轿厢打开。在特殊情况下, 可以由专门人员用机械钥匙打开。除机械装置外门锁还有一个电气装置, 即与层门保持同步闭合或打开的电气安全触点, 它负责向控制柜提供层门是否关闭的信息。轿门上有同一组安全触点, 这些安全触点未闭合与其它重要部位的许多安全触点一起串联在安全回路中, 只要一组安全触点未闭合, 电梯便不能通电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 电梯就确保了乘客要么呆在楼层上, 要么呆在轿厢里, 而绝对不会进入井道里。

(2) 电梯是以零部件的形式进行制造并包装出厂的, 在建筑物内通过机械零部件之间的联结以及机械零部件与间筑构件之间的联结完成安装, 交付使用后又离不开维护保养。所以, 要使电梯形成安全可靠的工具, 关键是抓住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这三个环节。

当然, 业主有自由选择制造、安装和维修保养企业的权利, 但必须为自已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电梯是一种繁忙的交通工具, 起动、制动、正反转非常频繁, 最高可达每分钟120次;电梯的操作部位很多, 有多少楼层, 就有多少呼梯按钮;操作者也不确定, 谁都可以按动这些呼梯按钮;电梯的可动部件也很多, 每个楼层的层门都可以开关运动, 因为如果不大的垃圾阻碍使得任意一个层门未能关严, 电梯就会停止运行。这就是说, 电梯出现故障的意外非常之多, 电梯的工作可靠性除了取决于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外,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保养。

2 结语

电梯安全运行中安全钳装置的检验 篇10

安全钳工作原理是安全钳驱动限速器使用于夹绳钳把限速器绳牢牢夹住, 在轿厢向下运动时, 安全钳的连杆结构会被限速器绳提起来, 同时其工作时会驱动安全钳制动结构接触导轨, 并慢慢夹紧导轨直到轿厢停止为止。安全钳工作原理图 (如图1所示) 。

1.限速器;2.限速器绳;3.张紧轮;4.限速器断绳开关;5.安全钳;6.连杆机构;7.安全钳动作开关;8.限速器绳头

2 安全钳装置的种类和设计

2.1 安全钳装置的种类

电梯安全钳依据工作方式和原理可以分为瞬时型和渐进型两种类型, 其结构图 (图2和图3) 。

1.楔块;2.钳体

1.滚子2.钳体

2.1.1 瞬时型结构

瞬时型结构的安全钳的制动结构是刚性的, 其依据自锁夹紧原理来制造制动力, 夹紧结构主要有滚子型和楔型两种, 夹紧结构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制动非常大, 只要相互接触就能自锁夹紧而不需要外力, 能够立即停止轿厢的运行, 在这个制动过程中, 安全钳的挤压导轨和形体变形消耗掉了轿厢原有的重力势能和动能, 安全钳形体变形能够吸收楔子型安全钳具有能量的80%左右, 挤压导轨则能够吸收滚子型安全钳具有能量的80%。因为瞬时型安全钳能够迅速制停, 电梯减速度很大, 依据电梯运行规范, 速度在0.63m/s的电梯才适合用瞬时型安全钳。

2.1.2渐进型结构

渐进型结构的安全钳制动是恒定的, 其能够利用某些部件根据电梯运行速度而合理控制制动力的大小, 避免了过大的减速度。楔块型和滚子型丝安全钳的两种主要类型, 其结构图为 (图4和图5) 。渐进型安全钳的工作原理与瞬时型不同, 其夹紧结构并不如瞬时型安全钳支承在刚性元件上, 而是支承在弹性结构上, 并且渐进型安全钳的弹性结构的加紧力是不变的, 则引起的摩擦力也是不变的, 所以能够使电梯以恒定减速度制停。渐进型安全钳这种恒定减速能够相对瞬时型安全钳较好的保护电梯运行稳定和乘员生命安全, 适合于所有类型的电梯使用[1]。

1.楔块;2.钳体;3.调整弹簧

1.滚子;2.钳体;3.调整弹簧

2.2 安全钳装置的设计规范

2.2.1 安全钳的技术规范

《电梯技术条件》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对安全钳装置有如下几条技术要求:1) 轿厢载荷要分布均匀, 并且轿厢底板与安全钳装置的倾斜度偏差应该控制在正常范围的5%之内;2) 应该在安全钳上设置一个电气安全自动装置, 必须在安全钳工作前及时把电动机的电源切断;3) 安全钳在制停有一定载荷的轿厢时, 应该使轿厢减速的平均减速度控制在0.2s/㎡~1s/㎡以内;4) 瞬时型安全钳装置的正常制停距离应该在50mm以内, 而渐进型安全钳的最大制停距离Smax=v1×2/3.924+0.256, 最小制停距离为Smin=v1×2/19.62+0.122, 其中v1为限速器工作速度。

2.2.2 瞬时型安全钳

1) 瞬时型安全钳的制动力

瞬时型安全钳由于具有加大的制动力, 减速度非常大, 所以制停距离一般都非常小, 在50mm以内就能够使电梯停止运行。为了使电梯运行稳定, 乘员感觉舒适, 所以安全钳制停时应该把平均减速度限制0.2s/m2~1s/m2之间, 瞬时最大减速度不得超过2.5s/m2, 瞬时型安全钳的最大制动力计算公式为Fmax= (1.1Q+G) (amax/+1) =3.5 (1.1Q+G) 。其中, Q为额定轿厢载重量;G为轿厢自身重量;amax则是最大减速度。

2) 瞬时型安全钳的制停距离

依据电梯运行规范, 瞬时型安全钳制停距离计算公式为h=v12/2g+0.1+0.03。其中v1为限速器工作速度。

2.2.3 渐进型安全钳

1) 渐进型安全钳的制动力

渐进型安全钳的制动力计算公式为F= (1+a/g) (Q+G) g/2, 其中a为平均减速度, Q为轿厢额定载重, G为轿厢自身重量, F为平均制动力。在电梯运行过程过, 考虑到钢丝载重和自身重量, 安全钳在电梯底层引起的减速度最大, 制停距离也就是最小;安全钳在电梯顶层引起的减速度最小, 制停距离也就最大。

2) 渐进型安全钳的制停距离

根据电梯运行规范和制停距离计算公式, 假如电梯工作速度为1m/s, 限速器工作速度为1.4m/s, 则最小制动距离Smin=v1×2/19.62+0.122=0.265, 最大制动距离Smax=v1×2/3.924+0.256=0.969。

3 安全钳装置的检验

3.1 安全钳操纵机构的灵活检验

电梯运行中, 安全钳的操纵机构必须要能够灵活有效动作, 如果提高其高度大于30mm, 就必须安装防跳器。防跳器能够产生锁紧力来保证操纵机构稳定, 但是锁紧力不能过大, 否则会导致安全钳无法动作。

3.2 安全钳摩擦块与导轨硬度的匹配检验

安全钳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是制动力的来源, 因此两种之间必须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 另外摩擦块的硬度被要求小于导轨的硬度, 这样可以延长导轨的使用时间。通过硬度计对导轨和摩擦块进行多次现场测量, 以增加对两者硬度的了解。

3.3 安全钳摩擦块与导轨的洁净检验

出于保护的目的, 一般都会将防锈油涂抹在刚出厂的导轨上, 但是必须研究防锈油是否会对安全钳的摩擦性能造成影响。通过试验证明, 安全钳制动过程中导轨与摩擦块之间有非常大的接触应力和比压, 会产生相当多的热量, 往往会火花四溅, 导轨表面就会严重失去光滑, 根本无法形成润滑条件。但是必须要对存在导轨上的锈斑、异物和铁屑进行及时清除[2]。

3.4 安全钳摩擦块与导轨的间隙检验

必须对导轨与安全钳摩擦块之间的缝隙进行检测测量, 一般使用塞尺测量, 间隙为2mm~3mm就算合格。这样做主要是保证轿厢底板的倾斜度偏差能够控制在5%以内。

3.5 安全钳与限速器的联动检验

最后需要对电梯实际额定载荷正常运行进行联动测试, 以检验各个环节能否正常工作。让电梯用检修速度运行, 检修人员控制限速器, 检验电梯能否有效制停。同时, 需要检查安全钳在导轨上的制停痕迹是否一样, 并测量制停距离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另外, 需要检查电气开关能否自动启动, 以及轿厢底板的倾斜度是否符合5%以内的标准。

4 结论

总而言之, 安全钳作为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 其只有工作正常稳定, 才能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和乘员的生命安全, 这需要完善安全钳的设计方法和规范, 提高制造工艺, 并加强日常的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林永光.电梯安全钳动作原因分析及检验注意点[J].机电技术, 2009 (1) .

杂物电梯的安全管理 篇11

SPWM波中谐波相当负载,通过添加交流滤波器可有效滤除谐波分量。该系统可选用K型两元件Г型低通滤波器。考虑到变压器会产生一定的漏感作用,导致电感值的下降,因而设计滤波电路Lf=4mH,Cf=4uf。

2.2 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功率管驱动电路的设计关系到功率管工作的可靠性,也是直接影响到逆变器的关键所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电路与功率管的匹配。本系统采用IR2110作为驱动电路芯片,该芯片具有双通道高压,能够实现上、下桥臂的同时驱动。考虑到IR2110并不具备电隔离的功能,因而再添加6N137高速光耦,其最高速度可达10MBit/s,完全能够满足系统的频率要求。

为了能够对逆变输出进行闭环控制,系统必须能够采集到(转下页)

护措施。

四、结论

传统电梯应急系统采用直接控制曳引机的方式,其成本以及控制的复杂度都大大提高,同时应急系统与电梯系统间的信号切换都是通过继电器方式,由此影响电梯系统的独立性,加大了保养与维修的困难。传统的应急系统由于其成本高、线路复杂、寿命短、故障多等因素使其难以实现推广。而本文所设计的应急系统在传统应急系统为基础上,将应急系统作为主要能源供给,通过反馈简单的信号到控制系统即可对电梯进行控制,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同时,要加强对电梯应急系统的有效管理,落实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工具,以提高应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肖红军.电梯应急救援装置的柔性控制[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2,(3):21~23

[2] 李宝华.电梯应急救援知识库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工业技术,2012,(3):12~14

[3] 喻颖.谈电梯应急救援项目的检验[J].中国电梯,2009,(6):25~27

[4] 许智.应尽快建立电梯应急救援机制[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术,2010,(3):50~51

电梯的节能及检验安全技术 篇12

1 目前电梯在节能和安全检验方面的现状

1.1 目前电梯对电力的需求情况

目前, 电梯数量不断增多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用电量的增加, 电梯属于高耗能工具, 大量使用必然会造成电力紧张, 供给不足。其次, 电梯的承载量的不断增加, 导致对动力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加大, 所以目前电梯对电力的需求在未来还有持续上涨的趋势。

1.2 电梯在检验安全方面现状

到现在为止, 电梯主要是单个运行, 互不干扰, 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加大了安全检测工人的工作量, 其次, 电梯主要是靠电力供给能源, 而大部分电力都是由水和矿物资源转化而来。还有部分电梯在建造时使用的材料存在问题, 导致线路易老化, 而且上下运行的电梯一般所处的环境都是在比较黑暗的通道, 照明不足, 这就加大了检测的难度, 同时也威胁着维修工人的生命安全。

2 电梯在节能和安全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电梯对电力的需求量大, 设备老旧, 更新换代速度慢

大多数电梯使用的都是老式的动力机, 而老式动力机大多属于单方面获取电能, 主要特点是电力消耗量大、利用率低, 浪费电力的情况比较突出, 无法进行循环利用。其次, 老式动力机的线路及涡轮大部分年代比较久远, 线路易老化也易出现漏电现象。而购进新的动力机资金又不足, 所以部分地方的电梯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比较长。[4]

2.2 电梯安全检验技术停留在人工检验阶段

目前对电梯的检验还是以人工检验为主, 作为人并不是时刻都能做到那么完美的, 而肉眼看不到的危险依然存在, 所以仅靠人工检验是完全不够的。其次, 人工检验有时间限制, 一旦发生事故, 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也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大多数电梯都在黑暗的通道且线路多, 这对检测人员来说也十分危险的。所以归结起来人工检测存在的缺陷是就是检测不仔细, 无法随时进行检测。

2.3 电梯安全检验过程存在纰漏, 无法提前找出问题

电梯检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而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精力和耐心都是有限的, 往往容易忽视细节, 比如检测前忘记清点工具数量、忘记电梯的结构图, 还有一些维修人员内部向心力不足, 没有互相合作等等, 这些都是隐藏的问题。还有检测过程中只关注主线路和主设备, 忽略其他线路等等。

2.4 电梯安全检验条件差

电梯所处的环境光线不好, 细小的问题不易发觉, 其次, 电梯大多数都安装在过道上, 地形陡, 检测人员需要佩戴绳索和脚架, 还有通道过于狭窄, 给检测带来诸多不便。如在使用钢卷尺时, 就需要检测人员进入底层才能进行准确测量, 并没有远程控制的测量装置, 同时检测工具种类少, 工作人员的检测配备落后, 检测条件差。[1]

3 提高电梯安全检验和节能技术的措施

3.1 引进新型设备, 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决电梯运行中的节能问题可以从有效的利用电力方面进行考虑, 可以通过引进新的设备, 将太阳能或机械运转能量转化成电力, 实现电力的循环使用, 增加电力供给, 同时减少电梯开门停留的时间和次数, 同时安装感应器让电梯自动运行, 自动感应人群, 在无人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关闭电力, 这样可以减少电力消耗。[2]

3.2 实现电梯的统一管理, 利用电脑技术进行扫描

电梯分散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延长工作时间,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减少检测人员工作负担, 需要对电梯统一管理, 利用电脑等设备改进电梯管理系统, 同时电脑也可以进行安全扫描, 在无人值班的情况下对电梯的安全进行维护, 辅助人工检测。

3.3 完善电梯安全检验过程, 尽量减少出现纰漏

在电梯安全监测前工作人员要确认好检测工具及数量, 在检测过程中要对动力机和线路进行仔细检查, 对老化机械及时进行更新, 同时在安全监测时要树立警示牌, 在检测前要关闭电源, 合理安排人员, 减少工作失误和工作摩擦, 在检测后, 要先运行, 确认无误后再离开, 并填写好工作记录, 不要遗漏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3]

3.4 利用先进工具进行检测, 降低工人风险, 提高检测效率和正确度

在检测时检测人员应该佩戴安全帽, 并使用安全性能较高的绳索, 防止滑落等事故的发生, 而相关部门可以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 帮助更新检测设备, 并且引进先进工具, 从而实现远程控制, 减少检测人员的风险。同时, 检测人员应该加强合作, 互相帮助, 提高检测效率。为防止触电等事故的发生, 检测人应该佩戴绝缘手套, 利用电子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扫描。抓住重点改进区域, 提高检测准确度。

4 小结

电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 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要解决节能问题, 应该从改变电梯的运行方式和有效利用电力等方面入手, 引进先进装备, 循环使用电力, 增加供给, 同时也要减少运行中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发展绿色电梯事业。在安全监测技术方面要全面仔细检查, 利用电脑作为辅助工具, 弥补人工检测的不足, 完善安全措施, 预防电梯坠落、接触不良等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雷坤.电梯节能及检验安全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2]陈文荣, 肖顺敏.电梯的节能及检验安全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苏烔.电梯的检验与安全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 2011.

上一篇:人口空间格局下一篇:产品设计